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2024-05-24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通用12篇)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1

0前言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 数学对医学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研究基础, 因此, 医学在校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数学思维素质的具备能够提升学生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不仅对其在校期间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支撑作用, 而且将对学生今后的医学高端科研产生积极作用, 现有的数学思维培养模式亟待改变, 因此如何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数学思维培养, 以适应医学科研实践的需求,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对在校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培养模式

现代的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模式, 应当具备创新性、便捷性和实用性, 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基础巩固, 在课外教育中重视兴趣培养和数学建模训练, 课内外的联合培养促进医学生良好科研习惯的养成, 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医学问题时, 能够主动的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去解决。

1.1 基础巩固

医学院校中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关键, 常见的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学等, 这些数学类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 不仅不容易出成绩, 而且不通过率也比较高, 因此, 医学高校在高数等基础课程的培养方面, 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医学院校数学基础课程知识的巩固培养, 应当在原有基础课程的培养模式上进行改进, 从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培养, 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筛选总结, 将不同类型的考核要点汇总建立题库, 课程中增加题库训练环节, 强化解题思路辅导, 并通过互动讨论环节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提高基础课程的通过率, 为医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1.2 兴趣培养

医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是不够的, 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使其能够主动的在课余进行数学知识的获取。应充分利用课后访谈、学习小组、结对子等方式, 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积极数学态度的形成[1]。医学生可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和数学相关读书会, 聚集中的数学爱好者, 不仅可以分享数学相关的资讯、论文和书籍, 还可以对生活中的数学实用案例进行讨论, 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 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 数学建模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概念和能力, 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形成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应用观念, 增强学生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医学类院校也开始对数学建模训练模式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目前主要是数学模型的理论知识授课为主, 虽然近两年增加了少许的学生实践内容, 但学生练习的机会仍然很少, 课程的实用性较弱。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训练应当进行改进, 分别针对工具和具体建模过程, 通过初级训练和进阶训练两个层面进行训练。

初级训练主要针对数学建模常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 将数学建模过程中有可能使用的研究工具和主要方法进行, 包括文献检索, 数据的收集、整理、样本容量的确定、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 Matlab, SPSS, SAS, Latex, Excel, Adobe Reader等软件。医学生可借助高效的数学软件和高速的计算机对医学问题进行反复地模拟, 我们通过在建模训练中文献检索和统计工具的专题培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建模竞赛中, 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课题的信息背景, 并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统计软件, 促进了建模问题的解决。

进阶训练主要针对建模题目进行专题训练, 通过数学和医学联合导师组的建立, 指导学生对医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专题训练, 学生对建模的流程有了了解, 教师也可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进阶训练有助于医学高端科研思维的培养, 为学生自主的运用数学思维素质和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医学问题,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小结

总之, 在校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 应当顺应科研需求进行改良调整, 根据医学生知识结构和不同专业需求出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 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首先,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巩固医学生的数学基础, 其次, 通过兴趣小组和读书会加强数学兴趣的培养, 最后, 通过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建模专题训练等逐级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家兴, 熊万民.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0) :204-205.

[2]程生敏.如何在大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读天下, 2016 (17) :126.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2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2542 次 更新时间:2013-03-24 22:21:37

进入专题: 法治思维 基层

● 石书军

国道309与河北省省道邢峰线交汇处,有一座千年古城遗址。打开百度键入“午汲古城”,词条显示:“午汲古城”是战国、汉代遗址。午汲镇地处武安市城区西南城乡结合部,毗邻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近年来,由城市西扩南延、经济快速扩张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相互交织叠加,信访事项呈多发、高发,甚至局部爆发态势。在饱尝了“花钱买稳定,越买越不稳”的酸楚以及单纯追求“息诉罢访”对公平正义的浸淫之后,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毅然在镇十八届人代会上,庄严地做出了建设“法治午汲”的决议,开启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的法制之门。

一、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午汲。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末梢神经。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确定之后,乡镇建设法治政府,最重要的当是落实,也就是执行,依法行政。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落实法治工作保障”等“规定动作”之中,贯穿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政府”,午汲镇遇到的最大挑战:一是城市征地、拆迁,二是控制来自民间的非法圈占。在此大背景之下,既要完成市委政府交办的城市征地、拆迁任务,成功地控制住来自民间的势头凶猛的非法圈占,又不违法施政、野蛮拆迁保持辖区内的和谐稳定。能否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时时刻刻都在检验着镇党委政府的执政水平。

西苑大街是武安市西部新城——西苑新区建设中的最重要的道路之一。西苑大街的征地拆迁工作,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起步,中间磕磕碰碰,始终进展缓慢。在建设法治午汲的实践中,在《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条例》生效后,午汲镇开始尝试用法治的方式解决控制性工程——贾庄段涉及的12户民房的拆迁难题。这是午汲镇首次参照《拆迁条例》精神,试水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从向市政府法制办请示开始,到通告张贴,房屋评估、价格复议等等,“参照”的路子走得一步都不含糊。出人意料的是,依法拆迁贯穿和谐精神,贾庄村所涉12户民房的拆迁工作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全部顺利完成。

建设法治政府如何控制来自民间的势头凶猛的非法圈占?午汲探索给出的结论是:打击非法法不容情。贾庄毗邻城区位置优越,少数人打起了贾庄的主意。几乎是一夜间,圈起了上百米的围墙。镇政府得到报告,立即启动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告知,限期自行拆除。这时,当事人玩起来了“躲猫猫”。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镇政府与国土部门联合执法,对非法建筑进行了强拆。建设法治政府以来,类似这样的联合执法行动每年都要进行十多次,但每一次都力求做到执法手续完备,证据充分,避免了程序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运用法治方式,“三位一体”解决信访事项

依法化解矛盾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午汲镇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巧妙地融合在具体信访事项的处理之中,逢案必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发挥人民调解优势,破解涉“公”信访难题

对一般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涉私信访事项,充分发挥村级治保、民调、治安管理员作用,开展经常性信访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坚持一案一档,对重点人民调解案件进行司法确认。

对涉“公”(注:向村集体主张权益)信访事项,采取“听证会+村民代表大会”方式解决。听证会一般由包村领导干部主持,常年律师顾问与会,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两委干部、全体村民代表,村内部分有威望的村民参加。程序是:会前准备。通知信访人,要求其作好在听证会上陈述诉求的准备。书面通知村民代表,同时将信访人诉求打印成明白纸一并发给村民代表。印制表决票(视情况而定)。表决票表头格式为:+ + +村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表决票。召开会议。主持人介绍会议议程,村主任简要介绍案件情况,信访人陈述自己的诉求。常年律师顾问解释相关法律,双方当事人当场出示相关证据、必要时实地查看,与会人员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听证意见。至此,如双方接受,会议结束,信访问题解决。如有异议,进行下一步程序:提请与会村民代表表决(人数不少于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村民代表采用秘密划票间的方式进行投票。在镇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当场唱票,宣布投票结果。赞成票超过到会代表半数时,表决事项通过。

将村民代表大会机制引入涉“公”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调处,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二十六条,河北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十种事项必须提请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涉“公”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共同点就是向村集体主张权益,有的诉求标的还很高。不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直接按照信访人的意图将款项支付给信访人,虽然也能息诉罢访,但在每季都要召开的村级民主公开大会上经常受到村民代表的诟病,同时还助长了信访人的漫天要价。将涉“公”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柜架内依法解决,不仅体现了“法”的尊严,还体现了“公”的威力。这一机制还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规范约束少数无理取闹村民的同时,对街(村)干部的行政行为也是一个极大的约束,它的实施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将涉“公”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置于全体村民代表这样一个“阳光环境”之下“晒晒”,合理与否一“晒”自明,有利于净化信访环境,重塑公平正义。长期以来,村民们对少数无理纠缠的上访老户,胡搅蛮缠沾光没够的信访油子,可以说是又气又恨。气得是,我们的干部对这些人一味的迁就,恨的是那些人的胃口永不满足。可在愤恨之余,又找不到参与的途径。事实上村民们对案件的来龙去脉最有发言权,他们最知道案情的本来面目。少数无理取闹之人,根本见不得阳光。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正是抓住了镇村干部“消极保稳定”“花钱买稳定”的心理,进而步步紧逼,动辄就拿赴省进京上访给干部施加,迫使干部答应他们的无理或者是过高的要求。现在好了,有了村民代表大会机制,很多涉公信访案件,作为一项制度必须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而且村民代表大会必须是三分之二的代表参加,所做决议到会人员半数同意才能有效。因而,极大地提高了村民代表的参政议政热情。自启动新机制以来,午汲镇先后在5个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7次。北白石村周某云等7个信访事项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机制得到圆满解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敢于负责,依法作出政府具体行政行为

个人之间宅基地纠纷确权是镇人民政府的职责范围。但由于宅基地纠纷直接触动争议双方利益,一般镇村都不愿受理。即便被动受理,也往往怕得罪人,不愿或不敢拿处理意见,生怕惹出是非充当被告。开展法治午汲建设之后,午汲镇将这一“老大难”问题,提到了镇党政联席会议。会前,镇政府法律顾问牵头司法所、土地办、有关村委会等组成专案组,调查取证,形成卷宗,拿出初步意见。然后,将此意见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最终形成村级意见。镇联席会议对村级意见,特别是支持意见的证据,进行认真的审查,必要时请律师事务所进行论证。审查通过之后,形成争议宅基地确权处理决定。

玉泉岭村杨某川为了44年前的一柱房屋拆迁和门前的三十多平米空地儿,与邻居杨某祥打了二十多年的官司,是午汲镇公认的1号信访案件。镇长接手这一棘手案件后,与律师、镇主管领导一起,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走访十多位健在的证人,获得了极为重要的档案证据。最终,镇政府对这个“44年前的房屋拆迁”形成了处理意见。杨某川不服行政决定,提起行政复议。市法制办依法受理,最终维持了镇政府的决定。事隔半年,针对“三十多平米空地儿”镇政府又形成了另一个《土地确权处理决定》。目前,杨某祥已提交行政复议。这桩历史积案,近期可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到位。

(三)善于协调,敢于牵头行政司法案件代理

对不属于镇政府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一方面不厌其烦地反复引导信访人自行到相关行政机关,通过行政仲裁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对那些确实没有能力自行维权或对行政仲裁半信半疑的信访人,则采取“代理制”的方法,帮助信访人通过行政仲裁或复议方式,依法维权。

东广村机动地是一件涉及土地承包的群体性信访案件。涉案群体一方76户,另一方188户。该信访事项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其间,围绕该案发生的赴省、进京、冲击党政机关的群体访已不计其数。2010年10月,午汲镇举全镇之力,绞尽脑汁终于将双方引导到了市土地承包仲裁法庭。开庭之日,话不投机引发了群体性冲突。东广村机动地成了邯郸市委重点督办的信访案件。镇长主抓这起案件后,两个多月“网上捞针”。终于,在人民法院报网上找到了一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案例。思想工作、案例学习、协商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普法宣传之后,午汲镇顶住巨大压力,协调市土地承包仲裁法庭再次开庭,取得圆满成功。

肖某军是户籍在店头村的下岗职工,反映的是煤炭局下属企业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联办指定午汲镇负责控访。午汲镇全权代理,通过认真分析案情,找出了合理因素。于是,镇长、包案副镇长亲自出面协调市劳动仲裁部门十几次,并免费聘请律师,为其在劳动仲裁中辨护,维护了肖某的合法权益。

2012年春天,园柏树村委会因发放福利引发出嫁女福利待遇群体性纠纷。出嫁女孔某英姐妹等100多人,另一方1000多人,双方情绪激烈,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镇村干部审势度势认为:此案交法院依法处理最为妥当。于是,反复教育引导,孔某姐妹到法院依法起诉,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四)在法治框架内:疏导缠访闹访无理访,理顺矫正信访人情绪

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三位一体解决农村信访取得一定成效之时,我们对少数游离于法律与公序良俗之间的信访事项;合情不合法的信访事项,信访人要求过高或者有理成分过少、信访人肆意缠访、闹访的信访事项等等,在法治框架内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依法考量违法,公序良俗有“理”。西苑森林公园规划范围内贾庄村宅基地遗留问题,涉及城镇居民多达305户。市信访联席办针对贾庄宅基地问题专门出台了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240多户接受了《方案》。但仍有60多户对《方案》持有异议,不断上访。为彻底解决这个关乎全市稳定的信访问题,午汲镇彻查了当时的文件。最终,找到了两份有力的政策依据。一份是1990年1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土地局关于农村宅基地问题的通知;一个是1993年国务院116号令。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贾庄宅基地遗留问题属非法无疑,但上访群众情绪激烈拒绝接受。

河北省“城镇三年大变样”期间,依法拆除了一批违法、非法建筑。按照当时的政策,违法非法建筑不予补偿,但对限期自行拆除者给予奖励。事过几年后,当时的领取奖金的拆迁户,以个人损失巨大为由一再上访,要求补偿。对这类信访事项,对这部分信访群众,尽管无奈,也只能小心应对。只有通过法律,假以时日,依法疏导矫正上访人情绪,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依法疏导无理访,不怕招惹是非

信访人群体中确实混进了部分无理取闹之人以及少数信访“掮客”,他们秉持“闹而优则利”思维,严重干扰破坏了信访秩序。对这部分人在坚持依法说“理”说“法”斗争的同时,固定证据依法打击。

建设法治政府以来,午汲镇运用法治思维、逢案必法;运用法治方式,“三位一体”,处理信访事项达二十五起,约占信访总量一半以上,依法对东广村师某等3人进行了拘留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认真学习法律,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

一是对反复出现的信访事项,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土地法》、《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劳动法》、《工伤条例》、《土地承包法》以及《土地仲裁法》等,提升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和疏导矫正群众情绪的能力,逐步形成“法治成为常态,人治变成例外”的治理氛围。

二是运用互联网查找学习各种案例。案例指导已经成为午汲镇解决信访事项的“锐利武器”。一有信访事项发生,首先想到的是有无类似的案例。玉泉岭村干部王某田因公死亡,我们及时找到了相关案例,以法服人,妥善解决了问题;东广村机动地仲裁更是因为找到人民法院报上的《非家庭承包征地时无获偿权》案例,为十几年的纷争找到了正确的解决路径。

四、几点启示:

1、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有相关政策跟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最大的瓶颈是权力与责任不对等。很多需要依法处理的事项,乡镇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此类问题在安全生产监管、土地违法建筑清理、信访案件定性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现实情况乡镇只能依靠联合执法方式解决,而联合执法需要多部门协调,牺牲了执法效率。因此,在乡镇建设法治政府需要界定财权、事权,需要厘清权责关系。总之,需要顶层设计。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3

【关键词】声乐演唱 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99-01

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音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声乐演唱更多新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在声乐演唱中尝试新的唱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演唱作品,更好地诠释作品。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万物存在必有的独特性特点,人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并创造出很多新鲜事物。声乐演唱中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主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准备环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读声乐演唱艺术各类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及其情感。第二,酝酿环节,该环节作为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大胆交流,展现自己对声乐演唱的独到见解,发散创造性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1]。第三,醒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总结出思维产生的特点,进而突破传统。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观体现出人类的丰富情感。因此优秀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自身情感,以此来完成艺术歌唱,实现演唱的美学要求。在原有歌唱情感基础之上尽情发挥,将歌曲的情感与欣赏者内心产生共鸣,增强欣赏者对声乐演唱的印象。针对声乐演唱而言,其题材具有多元化特点,对演唱者的掌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创造思维而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演唱风格,长时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以独特的创作思维形成个性化表演方式,进而充分理解作品内涵。想象是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贯穿于整个声乐演唱全过程。只有富有想象的声乐演唱,才能够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依靠。反之,声乐演唱将失去灵魂。而想象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方式。可见,创新思维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创新思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之上形成的。针对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知识积累

声乐艺术建立在音乐基础之上,涉及文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深度结合的成果,具有艺术与科学双重属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明确认识到声乐意识的多元化等特点,不要过于局限于传统技巧之上,广泛涉猎文化、科学知识,丰富和拓展自身知识面,为更好地理解声乐演唱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和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支持,因此我们不能够否认科学文化知识在声乐训练中占据的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我们在积累的过程中,要逐渐开始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而这一环节需要大量的演出实践给予支持。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是一个学习、积累及实践的过程,需要人们付出更多脑力与体力的付出、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往往都是建立在长期探索、刻苦钻研等基础之上[2]。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让学生不断演出实践,给予更多演出的机会,为学生创建相关教学情境,将课堂变为表演大厅,每次教学都是一次展示,让学生们正视每次演唱。同时教师还应在演出结束后给出中肯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优势,鼓励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演唱中,最终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学生尝试

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更为大胆对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创新意识。无论是现有作品、还是进一步创作,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作品的独到理解,而非传统模式下的重复和模仿。艺术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才能够愈发显现出自己的光芒。但是,如果从事艺术的人缺少创造性思维,将难以在声乐演唱道路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艺术构想。如与学生共同讨论歌曲的演唱方式等,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认为轻快曲调能够演绎歌曲,而另外学生则认为运用慵懒的声调演唱更能够彰显作品的特色[3]。对此笔者应将此作为有利时机,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促使学生对比不同的演唱手法对音乐表现的差异。基于此,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创新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创作的作品,教师不要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方法、创作理念上提供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学生进入创作误区,提高创新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树立包容思想、理念,懂得欣赏学生的个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全面性。

(三)增强感受力

感受力作为西方诗歌评论的专业术语,最开始出现在18世纪中期,其本质是容易被柔情感动。时至今日,感受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指充分运用感官感受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区别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的重要标准。自古以来,唱歌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有效手段,相比较歌唱技巧来看,情感对于声乐艺术更加重要,是作品的灵魂,配合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才能够将作品的精髓演绎到极致[4]。因此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技巧与情感的有效把控。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听多练,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大自然中采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演唱,从而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5]。

根据上文所述,人们常常认为唱歌是生理学、物理学知识的结合,但是归根结底是心理学发挥实际价值,将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创造思维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从基础、培养及形成三个环节入手,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鼓励学生努力探索,并大胆实践,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孙林.浅议创造性思维和美感在声乐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J].学周刊,2012,(15):6-7.

[2]刘可英.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5):156-157.

[3]魏艳.组合演唱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试论声乐小组课中组合演唱的教学[J].民族音乐,2012,(03):98-100.

[4]陆娅妮.声乐舞台表演模式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情景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融入[J].艺术探索,2012,(06):99-100.

[5]吴世恩. 浅析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J]. 芒种. 2013(03)

作者简介: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4

创造性音乐活动指“相对于传统音乐教育中模仿成分较多的音乐活动而言的”音乐活动。在传统音乐活动中, 幼儿常处于弱势, 教师、教材和课堂是教学的主导。而且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教学结果, 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往往侧重知识的传输、技能的训练和歌曲的表演。但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 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被支配、被控制者变为主导者。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 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此外, 创造性音乐活动更注重教学过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与传统的音乐活动相比, 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形式更灵活, 内容更丰富多样, 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音乐创编。音乐创编包括歌词创编、节奏性创编、歌曲创编和乐器与动作创编。创编歌词指教师引导、启发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为特定的歌曲编填新的歌词。乐器与动作创编指幼儿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作故事, 再通过乐器合奏的方式展示, 并且加上动作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情感。

第二, 音乐律动。教师请幼儿为特定的歌曲、乐曲编配不同的动作, 在律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三, 音乐表达。教师让幼儿欣赏音乐, 感受音乐情感, 并请幼儿用美术、语言、动作等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展现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三、创造性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与传统音乐活动不同, 创造性音乐活动既不是机械地讲授与模仿, 也不仅仅重视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 它重视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创造性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 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 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而苏姆霍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到, “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 孩子就是按照这样一条途径发展他的精神力量的”。

第二, 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意象鲜明的音乐旋律能唤起幼儿一些鲜明的表象, 幼儿根据这些表象会产生一些幻想, 从而创作出一些场景或故事。这些幻想让幼儿感到兴奋, 并产生与他人分享的冲动, 又或者将这些幻想和想象画在纸上。

第三,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训练要启发幼儿进入乐曲的激情中去, 通过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来唤醒天生的音乐本能, 同时培养节奏感, 使幼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 也使幼儿更加健康活泼, 从而建立和谐的身心。

第四, 有利于为幼儿道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教育和净化情感的目的, 而音乐活动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因此通过音乐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更能被幼儿接受。亚里士多德还认为道德品行的培育是在对美的欣赏、体验与感悟中。

四、幼儿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开展条件和要求

在开展幼儿创造性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持有急功近利的教育观, 忽视了创造性音乐活动的长期性特点和幼儿的内在发展规律。又如有的教师不能理解幼儿感兴趣的、能接受的音乐是意象具体的音乐, 而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幼儿接受理解抽象复杂的音乐情感或音乐知识。

第一, 教师要给幼儿准备简单易懂或意象鲜明的音乐。苏姆霍林斯基指出“挑选来供欣赏的乐曲都是以儿童所能理解的那些鲜明形象来表现他们在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些声响”。因此他为幼儿选择了《野蜂飞舞》等幼儿听得懂、能理解的音乐, 同时这些音乐的旋律能引起幼儿的反映, 音乐的情感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第二, 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场所, 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室内的音乐活动区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活动, 同时也不会妨碍其他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在户外开展。苏姆霍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到, 他在初秋的一个日子里带领孩子们来到橡树林里, 给他们聆听柴可夫斯基的《十月·秋之歌》。在秋天这种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有万物即将凋零的萧瑟和愁意的季节里, 在户外这种开阔的环境中, 幼儿更能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 对音乐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第三, 教师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阶段, 他们往往从感性认识事物。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乐器、器具和音乐素材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从而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师要正确理解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含义, 以幼儿为中心, 尊重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不过分重视技能技巧和知识概念的传授, 从而让幼儿从创造性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好处和发展最大化。此外, 我们还要认识到创造性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 因此我们在开展创造性音乐活动时要坚持, 不能操之过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创造、创新。因此, 在幼儿音乐活动方面, 有人提出创造性音乐活动。有别于传统的音乐活动中教师重视教学结果的现象, 创造性音乐活动更注重教学的过程:音乐教学活动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探索, 由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枯燥转变为活动的多样化。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莉君, 邬凌霄.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5, 02 (27) :92-96.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5

摘要:对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与数学思维的引入方法进行探究。具体是在概述数学思维定义以及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研究,并阐述了现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出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与同行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升高中不等式教学质量。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在高中数学体系中占据一定比例,故此不等式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量以及在学科考试中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作用下,多数高中生被置身于不等式题海战术中,没有对知识学习的内涵进行深度思考与解析,这也是高中不等式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内在原因之一。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数学思维与不等式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众多数学教师探究的问题,本文进行详细解析。1.数学思维 1.1定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所谓的数学思维,可以被理解为一类总结性的思考方式,该种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实质上就是指个体在对以往经验归纳的基础上,继而提出具备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和规则。数学思维通常是对不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与外界空间进行抽象化的归纳。业内专家按照思维的类别将其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直觉思维;二是形象思维;三是逻辑思维。其中直觉思维就是个体在对知识学习期间所产生的一类敏锐的判断能力;形象思维通常是个体在对现实事物观察与解析的基础上而获得的思维;逻辑思维是个体参照某一类事物逻辑层面上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知识学习期间的应用,等同于对知识总结、解析与推理的过程。

1.2 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期间应用的意义

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相比较,数学知识抽象性显著,这也是其逻辑性突出的内在原因之一。在不等式课程知识教学期间,教师重视应用数学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在提升不等式数学教学质量方面体现巨大的应用价值。在现实数学课程教学期间,将数学思维与课程知识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故此在现实教学期间,教师合理的将不等式知识与实践关联在一起,教学质量将会大幅度提升。

2.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具体是借助数学思维协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结构的重心,协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进程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即数形结合、函数方程、数学模型、化归、递推等。上述数学思维方法为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质上分析,数学思维方法与换元、代入法等数学基本方

[2]

[1]法存在显著差异性,故此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应从数学知识中进行总结,并应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故此,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将数学思维融合其中,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不等式知识为构成高中数学体系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被视为处理数学问题的基础性工具。在对不等式知识考查期间,可以被细化为间接考查与直接考查两种类型。间接考查具体是指联系函数、几何、数列等知识对不等式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考查;直接考查具体是借助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对不等式知识进行考查。故此,教师在对不等式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应巧妙的将不等式课程知识与他类知识有效交融在一起,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对数学思维处理不等式问题的能力,这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3.现阶段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所面对的困难 3.1 没有认识到培养数学思维的意义

当下,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期间,经常忽略对数学知识思考与解析,没有认识到数学思维培养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这主要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作用下,学生总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基础知识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程序等方面上,过度的看重数学学科考试分数,为考试而学习与巩固知识。若学生加大对数学思维培养与应用这项内容,将会耗用更多时间,但是在高中学习内容繁重化、传统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下,多数高中生被没有重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3.2不能扎实的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性极为显著,知识点繁杂且深奥,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不同的困难。例如,在不等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哪位同学能正确解答丨x丨<5这一习题?

学生: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的方法,有x<5,经因式分解得出(x+5)(x-5)<0,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5<x<5。

教师:该名同学的解答结果是完全正确的,下面我对关于丨x丨<y这类不等式知识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同学只要记住“先平方、再分解、后列式、相反数”几个关键词即可。

对不等式两侧内容进行平方是解答不等式的可用办法。但是,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不等式习题的过程中,没有深刻领悟数学思维的内涵以及应用的意义,在遇到类似题型过程中就无法举一反三。还有一些学生在遇到所有不等式问题时,不假思索的应用上述方法,但是任何一个方法均不是万能的,在遇到极为繁琐的数学题目时,学生在上述方法的协助下可能利用大量的时间也无法获得正确答案,做题效率难以得到切实保障,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也被磨灭。

3.3学生统合各类知识点的能力相对薄弱化

在办学规模较小以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化的现实情况下,刚刚步入高中数学课堂的学

2[3]生现实能力还不能有效应对高中数学教学期间的巨大压力。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的纠正错误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点扎实有效掌握目标的实现就是天方夜谭了,此时他们对数学知识深度学习的兴趣就会不断下降,形成满足自体发展的数学思维也就无从谈起了。例如,在《一元二次二次不等式》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同学们,这里有一道高考题“(2015浙江理)已知集合,2(CRP)Q()A.[0,1)B.(0,2];C.(1,P{x丨x22x0},Q{x丨1<2}2);D.[1,2] ”你能谈谈解题的思路吗?

学生:应结合不等式性质、集合等知识点,并参照题意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就能正确解答了。

但是,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借助函数图像不能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之间的关联性。在本次课程教学中,尽管学生能够牢固的记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但是却不能将其与数学问题有效整合为一,这使数学知识学习的初始意义逐渐丧失。

4..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照本文以上论述的内容,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期间,将数形结合、函数方程与分类讨论等数学思维应用于课程教学期间,这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极为显著的。本文进行详细解析,希望数学教师在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够有效应用数学思维开展教学工作。4.1数形结合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中将数字与图形有效的关联在一起的方法,被叫做数形结合,它作为一种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指导思想在数学课程教学期间的应用,在强化某些数学概念精确性以及明确不同数学变量之间关系等方面上发挥导向作用。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进程中,标根法在处理数学问题过程通常需要数形结合思维的有效引导的形式进行有效指导。标根法在不等式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应用,通常会将不等式问题处理细化为三个步骤,实质上就是把不等式分解成数个一次因式乘积的形式,并设定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把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记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按照一定次序将不同的点用曲线衔接在一起,并注意曲线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最后结合根据曲线呈现出来的符号变化规律,正确的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在数形结合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在解答不等式区间解答问题过程中能够精确的掌握解决思路与程序,并获得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程教学期间,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并能够正确的应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教师:这里有“(2017山东文)若直线[5]

[4]则2ab的最小值为().”这一习题学生能够谈谈最快速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采用作图的方式

xy1 过点(1,2),ab教师:那么请你口述作图程度,老师在黑板上进行操作,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够清晰的看到作图过程。

作图方式在本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思维的构建,协助学生借助观察、探究、辨析与动手实践等过程,利用多感官去感受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数形结合”方法的引导下明确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断的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奠定优良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2函数方程思维

这一数学思维多数是在不等式恒成立证明的相关关系中被应用。函数方程思维多数是应用函数性质或函数定义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解析与处理,故此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求解或者证明期间,数学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数学的函数思维进行教学,并组织与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类数学思维与不等式结合的主要类型是基础,继而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使他们探寻出处理不等式问题的有效突破点,协助学生在对问题内涵解析的过程中探寻出处理不等式问题的正确方法,在处理问题以及知识点解读过程中确保自体思维发展方向的精确性。解决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函数方程思想,进而借助求得最值或极值的方法去明确有关参数的区间,借此方式去证明不等式的恒成立或者题目中所涵盖各类条件的完整性。尽管在对恒成立问题解析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也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函数方程思维的应用在准确计算以及规避作图不精确问题方面体现的优越性是不可取代的。

例如,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有这样一道习题“(2017江苏)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600吨,每次购买x吨,运费为6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的值是()”

学生:解:设公司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为y万元.买货物600吨,每次都购

[7][6]

600次,x600因为每次的运费为3万元,则总运费为3万元,x18002x2(0<x≤600). 所以yx18002x120 则yx1800当且仅当=2x,即x30时取得最小值.

x买x吨,则需要购买的次数为教师:该名同学解题思路清晰,结果完全正确。4.3分类讨论 所以,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每次需购买30吨.故答案为30.

这一数学思想在含绝对值不等式题目解决方面的应用,在锻炼与强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整体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在对不等式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鼓励

[8]学生采用分类讨论的方式对含有绝对值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分段讨论法”,借助对不同集合上的讨论求出不同情况中不等式的答案,最后取解的并集。在该种数学思维的协助下,不等式问题处理的过程被有效简化。分段讨论法多数被应用在不等式解集问题处理方面上,在分段讨论思维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顺利的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细化为数个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借助对基础性问题解答的方式,达到正确处理原问题的目标。其实分段讨论法可以被理解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解题方法。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学习与教学期间的应用意义与方式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教师教学期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解答习题期间也应重视应用各类数学思维,从而强化对不等式知识掌握与理解的深度,以饱满的信心迎接各类考试。参考文献: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索;创新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必须改革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数学的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新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充分的验证,当然,要使教育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探索、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必须注意以下

几点:

一、要有充分探索活动的空间

实践证明,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和储备知识的过程,而是用学过的知识处理新的问题,并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掉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二、要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得到学习和发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学生实现良好思想品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有了经历、体验、探索的空间,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度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再让学生将7cm、8cm、9cm、6cm长的木棒,从中选三根摆成三角形,有几种情形,教师可以让学生用2cm、6cm、9cm三种长度的线段,看能否组成三角形等情形,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实验、操作之后,从中获取数学知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授予的知识更可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注重探索的方法

探索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某种数学教学活动。因此,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注重方式与方法,使其达到发现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创新,灵活的运用,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出思维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在经过思考、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置问题时,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内容要与教材的内容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五、要适度启发引导、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但是要保持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达到教学目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教师做到:首先,启发要适度,教师的启发要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是“钥匙”,是“灵犀”的一点,引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次,教师要设置多个引导点,这要求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六、要因材施教,有侧重点地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多种类型的,参差不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1)抽象与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得到解决,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要完成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要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完成这一过程,实际上对客观现象的本质的规律性反映,也是对所见事实抽象与概括的结果。(2)分析与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的知识不断地涌现,新的概念也不断地引入,这些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要经常将容易混淆的概念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分析其原因,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善于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加强训练,从而实现由单一的传授知识到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张俊忠.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7

一、创造性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价值

音乐属于一门情感艺术,其可以将人类的多种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当演唱者具备优良的创造性思维时,可帮助其在演唱时更好地融入情感中,进而完成一项美的艺术作品。站在声乐演唱的角度而言,其题材丰厚,这无论是对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还是整体素养而言,要求极高;而站在创造性思维层面来说,不同的思维方式会直接对演唱风格产生影响。长时间地对创造性思维培养可形成一种特有的演唱风格,进而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表演,更能体现出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想象力属于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其通常都穿插在整个声乐演唱过程中,如果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在演唱,则整个作品就如同失去灵魂一般。事实上,想象力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展现形式,因此可得,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相关举措

(一)对知识的积累给予注重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融合体,[1]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声乐艺术的与时俱进,认知到其具备的多元化特征,不能只是一味地在传统技巧方面探索,要将该艺术与当今的科学知识、文化进行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为更好地理解声乐演唱作品创建有利的条件。因为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才能够为更好的艺术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积累的进程中,要慢慢落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而这一转换过程是离不开大量的演出实践的。创新性思维是一个学习、积攒乃至实践的进程,需通过不断的脑力、体力的付出,从而在长期研讨的基础上得到丰厚果实。所以,在声乐教学进程中,需要让学生加入到实际的演出实践中,并为其精心创建教学情景,让他们体会到每一次演出的重要性。

(二)激励学生敢于尝试

在日常的声乐演唱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培养创新意识。[2]对于一部作品,不管是现有的,还是需要接着创造的,教师都应当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尊重,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打破对传统模式的模仿。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闪闪发光。但如果一个置身于艺术事业的人,没有创造性思维,则其几乎不可能在声乐演唱这条路上走得长远。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艺术思维。例如,一部作品的演唱,有同学会产生意见的分歧,认为各自不同的唱法也可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对此,教师应当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不同的演唱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看出音乐表现的差异性。

(三)提升感受力

感受力这一词源于西方诗歌中的专业用语,其本质就是感动于柔情。而如今,感受力也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意指充分使用感受去体会外界一切事物的能力,而此能力就是非艺术家与艺术家间区别的重要规范。一直以来,唱歌是人们对内心情感抒发的一种有力方式,与歌唱技巧对比,情感对声乐艺术而言更为重要,只有演唱者具有饱满的情感,再配上一些歌唱技巧,才能将作品的艺术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在日常声乐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只有加强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才能落实学生对演唱情感及技巧的有效掌握。另外,教师可经常带学生进入大自然、社会中去体验自然,体验生活,从而运用不同艺术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达成独一无二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的勇于探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所以,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需构建现代教学观念,加大力度积攒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以此实现创新思维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亮.浅析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J].文艺论坛,2015(10).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8

一、现行课堂教学的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目前一些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 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方法, 都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高中生来说, 随着生理的发育与知识的增长, 他们的心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心理认知特征明显不满足于仅仅被告知与记牢, 而是要问为什么, 有什么用, 还可以有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学生上述这些潜在的“创新意识”是被压制着的, 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

教师除了应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加强学习以外, 以下几个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与探索:①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但如学生能自己产生问题, 那么思维的启动源的问题就可以较好地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源的问题呢?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什么好的方法?③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在主体的活动中自觉接受逐步转化为其素质的, 那么应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搞清了这些问题, 使我们能对症下药, 教学能有的放矢。

二、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与途径

中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 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所有手段应该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

(一) 学生主体参与, 教师主导点拨

课堂教学要精心准备, 合理设计,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积极地思考, 做数学学科的研究者和发现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自觉钻研的方法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出示一些典型问题, 并交给一些感性材料, 提出探索要求, 在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适当给以含而不露的点拨, 使规律性的东西时隐时现, 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 构织思维的疑团激发学生产生独自揭疑的倾向,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归纳和整理, 得到问题解决的规律和方法。

案例1.一道选择题的教学。适合等式1-cosx+sinx1+cosx+sinx+1+cosx+sinx1-cosx+sinx=2成立的最小正角是 ( )

A.π4B.π3C.π2D.π

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得出通分法 (二项通分后化简) 、简化法 (分项化简) 、代值法三种不同的解法,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果, 不少同学志得意满。这时老师抓住以上学生解法中得到倒数tgx2提出问题:能否快速地得出结论?老师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的涟漪又掀起了波澜, 经过联想、探索、讨论, 又得出了下面两种解法。代换法:设1-cosx+sinx1+cosx+sinx=t, 则t+1/t=2, 由此得t=1, 从而cosx=0x=π2, 故选C。利用等比定理:tgx2=1-cosxsinx=sinx1+cosx=1-cosx+sinx1+cosx+sinx, 所以等式化为tgx2+1tgx2=2, 得tgx2=1, 故x=π2, 所以选C。这两种解法较为简捷、独特, 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由此可见, 适当的问题情境、强烈的求异精神、民主的讨论氛围、完整的知识结构、丰富的联想能力,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的条件。

(二) 创设和谐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 把可能产生问题的背景材料、现象及思维方法等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产生问题, 激发思维, 对于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根据其内在的联系自我建构;对于过程性知识的发生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 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 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小阶段。

案例2.二次函数f (x) =x2+2 (a-1) x+2在区间 (-, 4]上是减函数, 求函数g (x) =x2-2ax+3a在区间 (-, 4]上的最小值。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可如下设计:

(1) 求二次函数y=x2+3x+5在区间 (-, 4]上的最小值。

(2) 求二次函数y=x2+mx+n在区间 (-, 4]上的最小值。

(3) 求二次函数y=x2+4x+5在区间[m, n] (mn) 上的最小值。

(4) 二次函数f (x) =x2+2 (a-1) x+2在区间 (-, 4]上是减函数, 求函数g (x) =x2-2ax+3a在区间 (-, 4]上的最小值。

这样将几个连续性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 步步深化, 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新天地, 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 发散思维就是其之一, 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 从各个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它的实质是创新, 找出事物之间的新关系, 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点, 因此教学中既要突出变, 更要善于变, 让学生在充满新奇变化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极大关注, 从而启发思维, 发展思维能力。教学时可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入手。

1.一题多变

把题目进行加工、引伸、发展, 提供问题的背景, 增加发散的成分, 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的方式、减少问题条件、逆向改编、引伸发展等手段来增加问题变幻不定的因素, 让学生在好奇、趣味中探究问题本质, 使学生经过联想、探索, 达到启发思维, 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案例3. (2007年全国高考题) 设F为抛物线y2=4x 的焦点, A、B、C为该抛物线上三点, 若FA+FB+FC=0|FA|+|FB|+|FC|= () 。 (答案:6)

这是一道从内容上看似平淡, 其实内容丰富而充实的试题, 是以向量为载体, 精心考查圆锥曲线焦点弦性质的一道好题。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变式变形、深化推广、引申创新, 起到探究创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变式1: (问题一般化) ①设F为抛物线y2=2px (p>0) 的焦点, A、B、C为该抛物线上三点, 若FA+FB+FC=0|FA|+|FB|+|FC|= () 。 (答案:3p)

②设F为抛物线y2=2px (p>0) 的焦点, P1, P2, …, Pn在该抛物线上, 若FΡ1+FΡ2++FΡn=0|FΡ1|+|FΡ2|++|FΡn|= () 。 (答案:np)

变式2: (逆向变式) 设F为抛物线y2=2px (p>0) 对称轴上一点, A、B、C为该抛物线上三点, 若|FA|+|FB|+|FC|=3p, 则FA+FB+FC= () 。 (答案:0)

变式3: (变更条件) 设F为抛物线y2=2px (p>0) 的焦点, A、B、C为该抛物线上三点, O为坐标原点, 若ΟA+ΟB+ΟC=3ΟF, 则|FA|+|FB|+|FC|= () 。 (答案:3p)

变式4: (类比引申) 设F为抛物线y2=4x 的焦点, A、B、C为该抛物线上三点, 若FA+2FB+3FC=0|FA|+2|FB|+3|FC|= () 。 (答案:12) 。

变式5: (纵向拓展) 设F为抛物线y2=2px (p>0) 的焦点, A、B、C为该抛物线上三点, 若FA+FB+FC=0|FA|2+|FB|2+|FC|2= () 。 (答案:3 p 2)

变式6: (类比拓展) 设F为椭圆x2a2+y2b2=1 (ab0) 的焦点, A、B、C为该椭圆上三点, 若FA+FB+FC=0|FA|+|FB|+|FC|= () 。 (答案:3a (1-e2)

变式7: (类比拓展) 双曲线是否有同样的结论?同学们自已探索。

通过对题目进行变化引伸, 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有了路标和灯塔, 也就增强了驱动力, 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 教学实践表明, 这样的训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达到固本拓新之用, 收到“秀枝一株, 嫁接成林”之效, 对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在我们高中数学课本中像这样的例题很多, 有待我们从发散、求异的角度去开发, 引导学生去探索。

2.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则是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限制来加大问题的难度, 使学生思路广阔发散, 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案例4.求函数y=3-cosx3+cosx的值域。

解法一: (有界性法)

y=3-cosx3+cosx, 得cosx=3 (1-y) 1+y。因为|cosx|1, 所以|3 (1-y) 1+y|1, 解之得12y2。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 2]

解法二: (分离变量法)

y=3-cosx3+cosx, 得y=-1+63+cosx。因为|cosx|1, 所以2≤3+cosx≤4, 所以3263+cosx312-1+63+cosx2。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 2]

解法三: (判别式法)

t=tanx2, 由cosx=1-tan2x21+tan2x2, 得y=2+4tan2x24+2tan2x2, 即y=2+4t24+2t2, 可化为 (2y-4) t2+4y-2=0, 由判别式可得Δ=- (2y-4) · (4y-2) ≥0, 解得12y2,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 2]

解法四: (导数法)

先证明函数y=3-cosx3+cosx在[0, π]上是增函数。故3-cos03+cos0y3-cosπ3+cosπ, 即12y2。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 2]

前四种解题方法中, 通过以题带面复习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性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等知识, 加深了知识间的沟通, 同时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转化策略, 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

因为此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 因此完全可联想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k=y2-y1x2-x1求解,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

解法五:由y=3-cosx3+cosx=3-cosx3- (-cosx) (结合斜率公式) , 则y可看成是由定点A (3, 3) 与动点B (-cosx, cosx) 连线的斜率。显然, B点在线段y=-x (|x|1) 上, 如图所示, 可得kAB1=12kAB2=2。所以12y2,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 2]

可见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同时, 要求学生认真比较五种解法的利弊与依据, 然后启发学生:一道好题能激发人的兴趣, 引导人的思想, 启迪人的思维,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探索不同的方法解题的习惯,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解, 既能促使学生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中学到了“转化策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四) 突破常规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 给出解决一些问题的“通法”是必要的, 但过分强调解题时的题型、模式、套路, 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在讲授了一个问题的一般方法后, 常常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敢于猜想, 注意诱导学生突破常规解题模式, 进行逆向思维、扩展性思维、简缩思维, 形象思维, 这样既可促进知识迁移, 又可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案例5.不等式的证明。

已知ad≠bc, 求证 (a2+b2) (c2+d2) (ac+bd) 2。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后, 可用作差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方法论证。

变题1:设a1.a2.b1.b2∈R, 求证: (a12+a22) (b12+b22) (a1b1+a2b2) 2

变题2:设a1.a2.a3.b1.b2.b3∈R求证:

(a12+a22+a32) (b12+b22+b32) (a1b1+a2b2+a3b3) 2

教学中如何还是应用通法来证明会比较烦琐, 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特征不等式形式为AC≥B2, 即AC-B2≥0, 由此能联想到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联想构造函数f (x) =Ax2+2Bx+C。

f (x) = (a12+a22+a32) x2+2 (a1b1+a2b2+a3b3) x+ (b12+b22+b32) , 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f (x) 0恒成立, 学生通过观察, 将f (x) 变形为f (x) = (a1x+b1) 2+ (a2x+b2) 2+ (a3x+b3) 20, 所以f (x) 0, 当a1, a2, a3不全为0时,

Δ≤0, 即可证得 (a12+a22+a32) (b12+b22+b32) (a1b1+a2b2+a3b3) 2。当a1=a2=a3=0时, 不等式显然是成立的。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既要精心组织发散性较强的问题, 创设问题的情境, 促进智力的探索, 形成创造气氛, 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 讲究诱发艺术, 激发探索兴趣, 培养钻研精神, 从而优化创造诱因, 既指导学生拓宽知识范围, 加深理解深度, 又促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活用通性通法。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9

一、思维训练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 都离不开思维。忽视思维训练, 就知识讲知识, 学生的思维受限, 当然听得枯燥无味, 学得消极被动。长此以往, 不仅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发展, 知识的掌握也会障碍重重, 少慢差费。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信息”的思维运作过程。所以, 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更需靠思维的训练来进行。这不仅仅是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范畴中的其他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也与思维密切相关。没有思维的观察是盲目的, 没有思维的记忆是机械的, 没有思维的注意是散乱的, 没有思维的想象是模糊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到, 现代汉语知识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知识, 而理性知识又多以概念的形式反映事物 (语言) 的本质和规律的, 必须通过思维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它们, 所以, 重视思维训练,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个智力的发展, 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知识的条件和武器。可以说, 学生的思维愈发展, 其学习探求知识的兴趣就愈浓厚, 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愈顺利。例如, 同是教“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以前我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着眼,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如下表格让学生记忆。

表格语言简明扼要, 内容对比明显, 学生固然也能当堂记下, 但这种设计, 没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时间一久, 或混淆或完全忘记。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我尝试从发展智力的角度, 即从思维训练入手, 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并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说气流受阻与否是辅音和元音的区别?辅音和元音中的各表象之间有无内在关联?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争辩后得出答案:气流受阻与否直接规定了声音的特性, 所以说是最主要的区别;发音过程中各自呈现出来的一些表象之间内在关系紧密, 以辅音为例, 正是因为辅音发音时,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在发音器官的局部受的阻碍, 所以受阻碍的发音器官感到特别紧张;要冲破阻碍, 呼出的气流必然增强;气流一强, 声门大开, 气流从声门冲出, 声带来不及颤动或偶有颤动, 所以发出的声音一般不怎么响亮。这种精心设疑,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 最后得出结论的教法, 满足了学生探求知识的需要,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更使他们弄清了概念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了现代汉语知识内容。

二、结合知识教学的思维训练方法种种

如上所述, 现代汉语知识教学必须把思维训练特别是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并把它和知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因为思维能力训练不能凭空进行。如果单纯地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 教和学的关系就变成了知识的授受关系, 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会表现为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反之, 如果从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着眼———因为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列化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就会随思维方法、思维内容的复杂多样和思维品质的丰富多姿而不断地有所调整, 有所改进, 有所创新。这些方法, 笼统地称为“思维训练法”, 具体说来,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自学发现法。

为使学生“学以自得”, 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叶圣陶语) 的目的, 我在教学中把一些较易理解的内容或课内或课外布置学生自学, 并在课堂上提纲挈领地归结, 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同时, 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想, 提出所发现的疑难及模糊不清的问题。如在学习“轻声”时, 有的同学提出:“轻声也是一种声调, 但为什么又说普通话中只有四种声调?”在学习“动词”时, 有的同学提出:“‘游泳是一项体育运动’中的‘游泳’在这里是动词还是名词?”“动态助词‘了’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那么‘他哭了’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吗?”这些问题是语音和语汇教学中的一些难点, 不经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难以发现。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就会收到拨云开雾的效果,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课堂上一味地由老师讲, 学生对知识是听懂的而不是读懂, 长此以往, 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次泯灭;而运用自学发现法, 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崭露头角, 而且思维的成果就多少带有创造性了。

(二) 比较辨析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 适合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现代汉语知识教学中运用比较辨析法, 就是以语例作为基础,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通过对语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 即通过“作比较、辨异同”这一手段, 使学生作出准确判断, 得出结论。它的好处在于:由于比较是一个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它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因此, 可以使学生逐渐加深对语言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 有效把握它们的基本特点。这样, 获得的知识容易记忆、巩固和掌握。同时, 它又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比较有性质比较、类型比较、数量比较、层次比较等。如“同音词与多义词”是词的性质比较, 合成词里的“重叠式”与单纯词里的“叠音词”是语素数量上的比较,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句式类型的比较。单句和复句是句子内部的层次比较, 等等。用什么方式比较什么, 要根据知识的内容和思维当时面临的任务加以确定。常用此法, 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变得精确、灵活, 并具备一定的批判性。

(三) 讨论法。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开动脑筋, 在认真观察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如副词的归类, 可提问:“有人主张把副词放在实词里, 有没有道理?”合成词的辨析, 可提问:“合成词能否用‘添加虚词 (和、的、地、得等) 法’进行分隔展开?”单宾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 可提问:“请问, 表示‘取得’意义的动词 (如:买、借、要、收、租等) 能像表示‘给予’意义的动词 (如:给、送、教、派、告诉等) 一样带双宾语吗?”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质, 并且大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乐意思考和讨论。如此, 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便于相互启发、开阔思路、集思广益, 寻求尽可能满意的答案,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 类比法。

即由此及彼, 让学生去思索和感悟。如在划分多重复句和句群时, 学生往往搞不清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 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弄清分句或句子的个数后, 让学生先找出第一重, 即最根本的层次。学生感到困难时, 教师可从生活中举例, 如, 你是一个记者, 到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里去调查, 要弄清辈分, 先要找到年龄最长的一对, 然后一辈一辈地往下找, 直到找完全部。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划分也是一样, 先找出谁和谁是一对, 然后从最大的层次往下捋, 直到全部找完。学生由此得到启发, 划分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五) 动态生成法。

句子既然是由词、短语逐步扩展而来的, 因此, 与其静态的对各种类型的短语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倒不如根据短语和句子的内部规定让学生创造生成。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由词组成各种类型的短语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等) , 再由简单的短语根据要求组成较为复杂的短语, 最后根据要求生成各种类型的句子 (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 。以此类推, 一重复句、多重复句乃至句群都可依据各自的内部规定让学生自行建构。这样以创造性地生成短语、单复句、句群为手段, 活学活用语法, 最终在实践中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方法, 不仅语法知识掌握得牢固, 而且学用结合, 对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特别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即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逻辑性、批判性等。

另外, 还有一些方法, 如“形象暗示法”、“举一反三法”、“引申扩展法”等, 也都是一些训练思维、发展智能的常用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 都不能脱离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 即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顺着这个目标去训练, 并且做到教学得法,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 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有保障, 且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也变得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

[1]张念宏等.教师手册[M].档案出版社, 1986:196-197.

[2]杨秋泽等.现代汉语[M].齐鲁书社, 2000, 5.

[3]陈家麟等.学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110-111.

“TSO思维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篇10

编者按

“学以思为贵”, 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界一直比较关注的话题。广州市南武中学为促进传统课堂向思维课堂转型, 积极探索, 大胆尝试, 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构建出“TSO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并进一步由思维课堂走向思维教学。

“TSO思维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 其核心价值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形成学科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南武中学通过循序渐进的变革方式, 在思维课堂建设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本专题撷取南武中学在思维课堂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与广大读者共享。

探索与思考创造性思维 篇11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改革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高校而言,宣传思想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相比其他社会群体,思想独立开放、反思批判意识强、网络技术使用更为频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思潮和流行文化的方向,这意味着改革创新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理念创新:力求做到“三立”

1.转变两元对立,树立“盯紧上面,深入下面”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有些人会发出疑问:宣传工作部门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这种把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对立开来的观念是错误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相辅相成的。坚持党性,就是要坚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要时时和领导取得联系,根据本地当前任务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报道方针。”这既是对报纸的要求,也是对宣传工作要根据当前任务变化调整宣传方针的具体体现。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将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重点与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结合并一致,舆论宣传的焦点要紧跟学校开展的中心工作。坚持人民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盯紧上面,做学校党委的“喉舌耳目”,而且还要深入下面,反映和传达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和心声。

2.转变路径依赖,树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工作理念。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传统工作路径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过度依赖新闻报道。很多高校宣传部只有新闻网,没有门户网站,从而造成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指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职能和作用的弱化。二是新闻体裁过度依赖消息。常见的、写得较多的新闻大多是动态消息,而一些通讯类深度报道和综合报道较少。但这类新闻往往可以从更直观、更深层次、更宽视野上来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三是舆论阵地建设过度依赖校报校刊、新闻网等传统校园媒体。当前,一些高校运用传统媒体做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较丰富,但运用微博、博客、社区网站等新兴媒体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转变各自为政,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反观现实工作,高校有些单位主动配合和参与宣传工作的意识不强,甚至认为提供素材、联合策划宣传是“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或是只注重活动的筹备、会务等环节,而对后期的总结和宣传容易忽略,或是掌握重要情况的不懂得宣传思想工作,想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却无的放矢。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只有各个院系、有关职能部门都积极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来,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和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才能在新时期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手段创新:力求做到“三合”

1.媒体融合。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整合媒体资源,发挥多种媒体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构建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新格局,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找准媒体定位,实现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只有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扩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校报校刊可以刊登深度的通讯类文章和犀利的评论文章来引导师生深入思考,发挥纸媒的舆论引导力;而网络则能实现适时更新、保持互动等。继校园BBS之后,很多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手机报,并引进SNS技术打造校园网络社区,收效明显。其次,要进行内容重整,实现立体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内容重整意味着针对各种媒介不同的介质特征,进行一体化的新闻内容策划、制作和发布,使报道主题在各种载体上都有各具特色的展示,而不是相互复制。

2.人力整合。队伍建设是高校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打造业务精良的专职队伍。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才能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二是培养“一呼百应”的舆论领袖。在对舆论领袖的研究中发现,人际影响比其他媒介更为普遍和有效,能够保持基本群体中的内部意见和行动一致。高校不乏学识渊博的教授,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声望;也不乏幽默风趣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人气;也不乏品学兼优的佼佼者,他们团结友善,乐观进取,被同学称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和培养各个领域的“舆论领袖”,要让广大师生在校报、人人网、博客上看到他们的文章,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辐射到更多的师生。三是建好“文笔好、思路活”的通讯员队伍。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师生中间。

3.虚实结合。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师生员工的思想问题,相当一部分是由他们的实际问题引发的。只有把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宣传思想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讲道理和给利益、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跟踪报道,对于正当、合理的,急需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报道;对于应当解决但暂时无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说明情况,引导师生员工顾全大局,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时,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问题。

基层创新:力求实现“三气”

1.多深入一线采访调研,使宣传思想工作“接地气”。毛泽东同志为《七大纪念册》的题词中写到:“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在批评我党脱离群众路线的表现时指出:“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文电和不必要的过多的开会上面,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研究他们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这些论述对于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脱离群众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做法,在高校也一定程度存在。“翻着报纸套路子,关起门来想点子,抓起电话要例子”,是当前许多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写照。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多采写一些师生中涌现的典型模范,在“校园新闻”中多一些教学科研条数、多一些典型报道,少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报道。

2.善于倾听不同群体的心声,使宣传思想工作“对脾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作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现实工作实践中,一些干部在做宣传思想工作的时候,不了解情况和师生的思想困惑,往往导致:与院系教授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上访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启示我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借鉴市场竞争中的“分众营销”意识,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诚心倾听不同群体的心声,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对脾气”。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手段,只能开动脑筋,选择好方法,创造新手段,增强实效性。

3.适应高校师生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宣传思想工作“有生气”。长期以来,受宣传的意识形态影响,一些高校宣传报道的表述方式往往陷入“套”中,新闻格式化、报道公式化,叙事方式老套陈旧,语言枯燥乏味,带有八股文、打官腔等特点。要扭转这种局面,从形式上,要善于运用新的文化样式和符合高校师生特点的话语体系,突出对高校师生,特别是“80后”“ 90后”大学生的亲和力。从内容上来说,要借鉴一些社会媒体的先进做法,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让人感同身受,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只有适应高校师生的精神需求、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新变化,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语言亲切、内容丰富,才能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引导力和传播力。

[责任编辑:蔡桂兰]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点滴思考 篇12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建立活化的语文基础

活化的语文基础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的语文知识是活性知识。是经过学生认知结构应用过的语言基础是在听、说、读、写等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中建立的, 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之一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使人类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科学知识等精神财富, 都体现在教材中那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之中。它大量使用形象思维创作而成, 更具有感情色彩, 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生动鲜明的优美语言, 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 为他们打开了广阔的人类精神世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区分哪些是基础的要求, 哪些是发展的要求, 掌握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不是夸夸其谈, 而是融会贯通。为了使学生能开始新的思考, 必须使他们掌握基本认识工具, 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语义系统和思想系统, 从而运用这些系统去认识世界, 实现新的发展与创造。

二、利用课堂提问,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这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题的教学方法, 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 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营造民主氛围, 适时启发引导。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往往是师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思维呢?

(一) 设想性提问

创造学鼓励人们要有更多的设想, 并且认为:设想提出得越多, 则证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开发得越好, 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针对课文所学内容作某些有意义的设想,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设想性提问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独创、新奇和合理想象和联想。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让学生进行设想,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不仅十分有效, 也十分有趣。

(二) 发散性提问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 以另辟蹊径, 求取新解释。如: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小河流的更欢了, 小草也长的更绿了。我问他们:“读了这一句话, 你明白什么?”学生们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小河有了小草的帮助, 变得更清了;小草有了小河的帮助, 也长得更好了。”有的说:“它们都认为自己帮助了别人, 给别人带来了欢乐, 它们都很高兴。”还有的说:“我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小河与青草就像我们人一样, 在生活中要互相帮助, 谁也离不开谁。”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自己独具个性的体验。

发散性提问的目的是训练思维的流畅性、丰富性和灵活性。提问的方式往往是“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地提供各种思考角度, 其思维形式主要是“发散思维”, 其思维结果往往是既丰富多彩, 又新颖奇特。

(三) 质疑性提问

质疑性提问是教师就挖掘教材时发现的可资质疑之处, 精心设疑, 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可以是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问难, 让它们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 以激起认识的冲突, 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不论是哪种提问方法, 都要问得巧妙, 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 要问在学生内在情感的触发点上。“问”时要能创设“愤”、“诽”的情境, 以高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三、利用讨论的教学方式, 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讨论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核心是为学生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实践证明, 讨论的方式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彻底扭转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状况的有益方式。集体讨论, 也被语文教育专家称为“创造性集体思维法”, 它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 开拓思路, 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例如, 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 在学完课文后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松树吗?”学生有的说喜欢, 有的说不喜欢。这时我让他们展开讨论, 说出各自的道理。学生讨论后, 有的说:“小松树太骄傲了, 看不起别人, 我不喜欢它。”有的说:“小松树原来很骄傲, 现在它不骄傲了, 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喜欢小松树。”这些同学说的都有道理, 后者看问题更深刻些, 顺着学生的思路, 我便让他们想象:“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 会怎么对大松树说呢?学生展开想象, 众说纷纭, 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向小松树学习, 做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上一篇:教学增效下一篇:三维行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