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内隐思考

2024-06-13

创造力内隐思考(精选4篇)

创造力内隐思考 篇1

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

作 者:于泳红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3 26(4) 分类号: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   外显报告   职业偏见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 智力内隐人格量表的及初步应用

★ 论文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 论文课题研究方法

★ 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

★ 论文的研究方法怎么写?

★ 论文研究7大类方法

★ 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 隐喻的结构类型与认知功能研究

★ 企业文化认知范文

★ 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创造力内隐思考 篇2

一、研究方法

1. 被试。

本研究以方便取样的原则抽取了湖州师范学院三个年级的174名大学生为被试, 有效被试161人, 有效率92.5%, 其中男生55人, 女生106人。

2. 材料和程序。

研究过程的第一阶段以集体施测的方式测量被试的创造力倾向与外显自尊。创造力倾向选用的是由F.E.威廉斯所制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由台湾省王木荣所修订。调查问卷共有50个题目, 采用3级评分, 根据正向和反向记分分别计为1分、2分、3分, 得分越高, 说明创造力越高。测验包括四个纬度, 分别为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外显自尊调查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 该量表分值范围10~40分,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 量表共包括10个题目, 正向题与反向题各一半。研究的第二个阶段采用个别施测来测量个体的内隐自尊。内隐自尊采用内隐联想测验 (IAT) , 根据标准的IAT模式使用Inquist软件自行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结果进行处理, 反应时小于300ms以300ms记, 大于3000ms以3000ms记, 对反应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予以剔除。对原始反应时数据进行对数转换, 以转化后的结果为基础对不相容部分和相容部分的结果分别求平均, 其差值作为内隐自尊的指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不同内隐自尊与不同外显自尊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分别以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总体得分平均数为分界点, 将被试分为高、低内隐自尊组与高、低外显自尊组。然后两两匹配, 共得到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 (双高组, 59人) 、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 (高内低外组, 50人) 、低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 (低内高外组, 24人) 、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 (双低组, 28人) 四种组合。四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从高到低排列为双高组 (x=111.84) >低内高外组 (x=108.58) >高内低外组 (x=107.32) >低内低外 (x=105.46) 。One-way ANOVA检验结果显示四组被试之间创造力倾向总体水平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F=2.295, P=0.080) 。各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双高组与高内低外组、双低组的平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2.

大学生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分析将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总分与创造力倾向的总分及其各纬度做双变量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1, 其结果显示:外显自尊与创造力总分及其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纬度存在显著的相关, 内隐自尊与好奇性纬度存在显著相关。

注:*P<0.05, **P<0.01

3.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预测。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创造力倾向的预测程度,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技术, 以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作为自变量, 创造力倾向为因变量, 考察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回归效应。表2表明外显自尊对创造力倾向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其决定系数R2=0.08, 但内隐自尊对创造力倾向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讨论

1. 不同内隐自尊与不同外显自尊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对不同内隐、外显自尊组合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水平进行One-way ANOVA检验, 结果显示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双高组的创造力倾向得分明显高于高内低外组、双低组的得分。这说明当大学生的外显自尊表现为较高水平, 他们的创造力倾向水平就高, 而与内隐自尊无关。内隐自我意识的研究结果表明, 内隐认知系统与外显认知系统是相互独立构建的。根据自尊的双重结构模型说, 内隐自尊属于体验的自我评价范畴, 外显自尊属于认知的自我评价范畴, 即两者属于自我评价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在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上两者显示出不同的作用。这也表示创造力倾向是存在于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结果提示我们,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需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外显自尊。

2. 大学生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创造力倾向与外显自尊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 外显自尊高的个体更具有创造力倾向。如同Langer研究中表示的, 评价和规则一样, 会左右人的行为, 个体的自尊越高, 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因此会积极去体验自我、表现自我的潜能, 因而有表现出较佳的创造力[3]。这一点证实了邓小平等[3]的结论:在以人格为取向的创造力研究中, 自尊与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创造力倾向纬度上, 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均与外显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在想象力纬度上相关不明显, 可能的解释外显自尊的高低对个体的创造行为和态度会有一定影响, 但在想象力上, 自尊高低不会束缚个体的想象力。即使个体对自我评价不高, 但是还是会产生各种想象, 不排除个体希望通过想象来弥补对自我的低评价, 以排除因此而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此外, 创造力倾向与内隐自尊也未发现存在明显的关联。蔡华俭对成败操纵的实验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容易受到即时的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 具有不稳定性, 当个体动机较为强烈, 兴奋水平、情绪唤醒水平较高, 内隐自尊的作用将受到抑制。内隐自尊的不稳定性导致其与创造力倾向的表现出不明显的关系。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判断自我价值随境变化的特点导致其无法与个体固定不变的创造力倾向形成一定的关联。这也表明个体只受到外在自我评价对创造力的影响。

3.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预测。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外显自尊对创造力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而内隐自尊对创造力倾向不存在预测作用。正如前分析内隐自尊对创造力倾向的不确定关系导致其无法用于预测创造力。在王列富[5]关于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 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在个性品质上表现出有自信、能正确对待错误与失败, 自尊高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正代表这些品质, 外显自尊可能是创造性人格的一部分, 具有较高的外显自尊,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自信心强, 勇于冒风险, 具有好奇心, 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感到一种魅力, 因而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倾向。而本研究结果同时也显示预测水平并不是非常明显, 这也表明创造力倾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其影响因素的不仅仅只有个体某方面的个性品质, 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于该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外显自尊,内隐自尊

参考文献

[1]斯滕博格.创造力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邓小平, 张向葵.自尊与创造力相关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发展, 2011, 19 (5) , 645-651.

[3]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3, 35 (6) :796-801.

[4]李小平, 张庆林, 何洪波.中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的初步测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1 (6) :65-68.

智力内隐理论研究探析 篇3

智力内隐理论研究探析

自心理学诞生以来,智力就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但迄今仍没有一种智力理论或智力测量能够完全准确地揭示智力的本质.对于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智力内隐理论.文章首先指出智力内隐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接着从智力的内隐理论研究进展及跨文化差异出发,揭示了智力内隐理论研究为建立全面的智力观和发掘智力的本质具有指导意义.

作 者:高山 白俊杰 李红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4 3(4) 分类号:B848.5 关键词:智力   内隐理论   跨文化差异  

创造力内隐思考 篇4

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三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IAT、GNAT和EAST,这些方法采用反应竞争任务,考察概念间的联结强度.IAT通过对个体在不同任务上的操作,考察不同目标与属性间的联系、GNAT考察某一特定对象和评价间的联系;EAST考察被试在一个任务上的.操作来推断个体对目标的评价.

作 者:梁宁建 吴明证 高旭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62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年,卷(期):26(2)分类号:B841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 GNAT IAT效应

上一篇:food是可数名词吗下一篇:全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