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2024-06-30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精选12篇)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1

我们的教育, 向往和期望的是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合作的课堂、活泼的课堂、创新的课堂。以人为本, 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共识。从生命视角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在课堂的生存状态, 关注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 我对创造教育的认识还比较初步, 认为只要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深化课堂改革, 任何数学课堂内外的一丝观点、一种方法、一点归纳, 都可算是一份收获、一种创造。一位伟人曾说过:“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 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 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我在数学教学中用这个经典论述指导我深刻理解创造课堂的本质, 也以此为方向, 不断推进和改造我的创造课堂, 同时渗透和实施创造教育,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自我改进中创造, 完善自我教学方式

学习是创造的基础, 也是课堂改革的保障, 数学是一门深厚的艺术, 更是创造的天堂, 我从不怀疑数学课堂上的任何奇思异想, 因为这些都有创新影子, 与牛顿的苹果落地具有相同的初期特征。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呆板都是课堂改革的绊脚石, 必须要转变思想, 转换理念, 才能保证自己高、看得远、想得多, 才会高于他人, 才能有所创造。

我深深地知道,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它是保障我能够创造学习、创新教育的基础。听同事、名师的课, 是学习;看授课录象带、观摩各种课件, 是学习;听专家的报告, 阅读各种理论书籍也是学习。只要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我们都要果断改进, 博采众家之长, 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风格的路子,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多体会、多总结、多尝试, 挖掘自己的潜力, 不断观察, 不断反思, 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我们就一定会成功的。

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一课时) ”的情境引入中, 我曾看到一位名师的授课录像:课件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与地平线相交、相切、相离……这种情境非常能够准确地呈现课堂学习的知识, 而且学生能看懂、能理解、能引申。所以在那以后的本课时中, 我就用纸剪了一个圆 (没有多媒体) , 模仿录像中的操作非常生硬地结合课堂知识点分块演示给学生看, 并让学生体会那种意境……但我的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从呈现和教具上作了两次改进:

一学生问:老师, 月亮在上升时会分这三种情况停下来让人看吗?我告诉学生这三种情况是三个特殊画面, 是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体现。但是老师应该先很流畅地演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过程, 然后再画出三种特殊时刻的图形和同学分析, 而不是边演示边停下来讲解。我在以后的模拟操作中重新作了改进。后来, 又一学生问:老师, 你的月亮和地平线相交时遮住了地平线的一部分, 这就是相交吗?我在课后思考发现圆面的模型和圆还真不一样, 为了能突出圆而不是圆面, 我把纸质圆面改成用铁丝做成的圆, 同行们一致认为我的两次改进更有利于课堂呈现, 更贴近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的独特视野给了我启迪, 让我能在学习、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 增长了自我认识, 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在课堂情境中创造,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 创造是数学的核心, 也正是创造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欧拉对“七桥连接”问题的精练抽象, 启发了现代网络的理论;高斯的灵感, 带来了一种妙算。实践证明, 创造教育的许多成果都是在数学活动中取得的。因此, 我们将数学课堂活动化, 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生长点, 有意识地将创造性教育渗透到数学活动中, 着力于创造性个性培养, 全方位地塑造健全的创造性人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情境却是兴趣的方向标。因此, 我们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项课堂活动, 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我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 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 引起反思, 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一节数学课的开始, 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 巧妙地设置悬念性情境, 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七年级数学“整式”一章中, 发生x2 +x2 =x4这样的错误非常正常, 由于受“2+2=4”的思维迁移影响, 不少学生搞不懂为什么这是错误的。我就创造性地提问:一只有两个耳朵, 这个笼子里有一只, 那个笼子里也有一只, 两个笼子里一共有几只兔子, 一共有几个耳朵?”这一问, 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底数”, 什么是“指数”, 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 但也有学生却又比我们想象的要“笨”得多, 他有可能会把你创设的一个好的情境破坏的一塌糊涂。有理数是初中代数的起始章节, 在引入负数后, 一个学生提出“-3与-4哪一个大?”我举例解释给他听“我欠别人3元, 你欠别人4元, 谁的钱多?”本以为这一实际问题情境应该可以帮助他理解。出人意料的是, 却与我对上了劲:“老师, 我欠别人4元, 说明我借了他4元, 我现在就有4元钱。你欠别人3元, 说明你借了别人3元, 你就只有3元钱, 我的钱当然比你多。”看来有些知识的引入, 不是仅靠自己的创造一个例子学生就能轻松解决的, 必须有耐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当然, 在整式的加减中“同类项合并”一课我创设了“动物分类游戏”, 形像地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同类项, 怎样才可以合并。在介绍“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 我创设“A、B、C三个相邻的小区要合建一所休闲广场, 应如何选址, 才能使三个小区到广场的距离相等?在“圆”的起始课上, 我展示了自己创作的方形车轮, 并让学生体会它和圆形车轮的区别, 认识圆的定义和应用……学生求知欲是一种对知识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如果我们能做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注重抓住学生的思维创新点, 恰到好处地渗透、点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生双方都将收益匪深浅。

三、在数学活动中创造, 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如今的课改之风愈吹愈劲, “大力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等的呼声早已响彻大地。作为起着基础作用并对其他学科有着影响力的数学学科, 更应走在课改的前列。

在九年级“概率初步”的起始课“随机事件”中, 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活动:活动一自学课本后完成简单的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的判断, 让学生认识概念, 并通过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的重要性, 进一步巩固概念, 活动二是设置了放球游戏让学生体验概念、感受数学。整整一堂课, 老师的点拨不超过5分钟, 两个活动完全在学生的愉悦和快乐中完成, 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验了数学的价值与应用, 同样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魅力。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创造, 我的数学课堂已经走出原有的落后状况, 形成了自己的数学课堂特色。教育创造探索永无止境, 在自我改进中创造, 完善自我教学方式是的追求;在课堂情境中创造,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我的责任;在数学活动中创造, 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是的目标。或许, 在将来的一天, 我会突然发现自己今天的尝试有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但没有今天的铺垫, 就没有将来的完善。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换来成功的喜悦。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2

一、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教与学的基本组织方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及锻炼数学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非常低。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数学教师只有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才能改善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曾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是创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需要围绕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以情感为载体,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勇于打破数学教学沉闷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更加了解彼此。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全部的课堂学习任务。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由于这个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难以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表现出反感、抵触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现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至关重要的事。著名学者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就会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改变过去对待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

3.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鼓励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其真正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并学会如何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对初中数学目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表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因此,在初中整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并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目的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数学教师应认真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专业能力积极地探究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改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其次,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活泼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选择兼具严谨与活泼的教学结构,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不断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付出一定的努力,锻炼其自身的意志力。

三、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的教育实践活动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自身有着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需要发挥老师的点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帮助学生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对于如何进行充足的预习准备,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提前了解,学生事先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浏览,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认真分析一下新知识的构造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留在下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力及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优化学生组合的目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性和、性别以及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五人到八人的组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3.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逐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为了避免划分的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探究学习中存在问题,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数学教师应明确当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合作学习的有关流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数学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事项之一。

4.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十分有益。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帮差优扶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对于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提出一定的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不认真及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鼓励其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耐心地劝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并取消其所在小组的优秀小组竞争资格一周,激励其奋发学习,和小组其他成员为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只有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才能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潜心钻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地创造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何亚男。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7)。

[2]王明哲。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10)。

[3]陈淑燕。浅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

[4]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04)。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3

关键词:再创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应该不仅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理论结合实践生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逐渐形成数学的理性及创新思维。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再创造教育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课堂上,并且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循序渐进引导,分层指导再创造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无形之中给教师授课增加了难度。对于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反应时间各不相同,反应的速度也有快有慢。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还要求教师采用再创造思想于课程中,如果教师掌握不恰当,课堂上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教学效果。思维敏捷、反应快捷的学生更容易适应这种教学环境,进而表现出活跃的课堂氛围,那些大脑思维不敏捷、反应慢的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干着急。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形成了优等生、后进生这绝不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特征,走下讲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再创造思想,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鼓励猜想实践,加强方法指导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大胆猜想,勇于怀疑一切存在的新鲜事物,正确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演变的过程。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如果将猜想、推理等应用于数学学习当中,那么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发明的过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数学发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猜想、推理出数学科学理论。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源泉,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指导方法,让学生体会从探索到猜想到验证到证明的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生数学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宝贵的时间加以研究与尝试,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教训。目的只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再创造学习应用到数学教育课堂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初中数学教育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篇4

1. 指导观察

首先,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教师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如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再次,教师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最后,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

2. 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样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 (1) 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 (2) 长边和它的高的积。 (3) 短边和它的高的积。 (4) 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数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运用它们,使教学变得趣味横生。

3. 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有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已知a∥b, c∥d,∠1=115°,如图,(1)求∠2与∠3的度数。(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 c∥d求证:∠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1=∠2,求证:c∥d。

变式2:已知c∥d,∠1=∠2,求证:a∥b。

变式3:已知a∥b,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4. 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而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教师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3、13/6、9/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许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肖利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N].荆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2.

[2]宋俊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教育, 2002.5.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5

再过两个月,我们威海五中的孩子就迎来中考,结束初中的学习;接着填报志愿,选择高中,开始高中阶段的生活。中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流,是将来职业方向(蓝领、白领)的分流,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高考。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三中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高中学校生活学习的一些经验,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学生根据市招生规定,来报考我们学校,尤其是成绩靠前的同学。

在此之前,我想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下,您孩子的成绩怎么样?这样的成绩有多大的信心可以考上一、二中?即使去了一、二中孩子在班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名次上?一个五十多人的班级中,一个排名靠后甚至基本垫底的孩子能受到老师多少的关注?高中阶段教师的考核都和学优生、计绩生直接挂钩的,成绩靠后的学生很吃亏的。并且,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排名在前面的学生一般更开朗、更自信、更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自然也更容易提高;排名靠后的学生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自卑,不敢主动请教老师问题,和老师交流少,成绩提高很慢。现在孩子年龄小、阅历少,我们作为家长如果能多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认真考虑学生自身特点,指导他们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发展的高中,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直接关系学生未来的发展。

威海三中和一二中一样,都属于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在桥头镇,市城区四所高中之一,但是,受地理位置、招生政策、和生源的影响,学校成绩大家都知道,属于二流学校,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下面我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策略、师资配备、教学手段和常规管理5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三中。

一、正确的办学理念做先导,为每个学生“量身”找到适合自己方向。(新理念引领新方向)

举例来说,小的树苗生长在大森林里,大树遮挡它的阳光,抢占它的养分,它是不可能茁壮成长的!就像学生,以不高的分数进入一二中,在优生济济的班级中不可能得到老师们足够的重视!大量的研究业已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次就是老师的业务能力和重视程度。三中的教育理念,正是让老师“以爱培爱”,关爱每个孩子,把别人眼中不重要的“小草”当成有潜力的树苗细心培育,不抛弃,不放弃;这样尊重学生差异、考量学生发展需求,层次分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自卑不自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一组数据)。

本科上线率的逐年提升,得益于学校正确的理念指引,我们提出 “以合格教育为基础,以特长教育为特色,以优质教育为突破”这样的一个口号。

1、合格教育并不单单指升学率高、会考及格率高的教育,真正合格的教育是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一个学生被忽视和被遗弃的教育。通过三年的教育,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尊、充满自信的迈进大学或者踏入社会;

2、特长教育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爱好、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特长,用特长弥补文化成绩的不足,为学生找到打开名校大门的金钥匙。除了文化课考试外,目前学校考生主要高考方向有的美术、声乐、文管、模特空乘、播音主持、春季高考、小语种(日语);这么多年的参与,学校在指导特长学生个方面非常有经验,有的是借助外面社会办学的力量,有的是我们学校自己老师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方向、都有梦想、都有动力,去成就自己。

3、优质教育是在正确教学策略、先进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帮助成绩本身靠前的同学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冲刺高考。由于招生政策的问题导致我校招收的学生生源来源范围广,在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想学好,也愿意努力学习,但仍然存在不少学生不思进取,或者自身素质问题致使无法适应高中独立的生活学习,三中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分层教学是最好的办法,普通班级难度低一些、重基础、重习惯、重养成,以合格教育为目标,实验班级紧扣考纲,注重讲练考的一致性,注重知识面的拓展,难度的加深,以高考教育为导向。对于实验班普通班的管理我们一直遵循动态管理,每个学期根据考试成绩调整一次,目的促使学生不放弃,要求任课教师不能放弃普通班的学生,学校教学采用一名老师一边教实验班,一边教普通班,不存在教育资源的倾斜。本届学生高一不分普通班和实验班,保证大家进入高中都有劲头,不人为的贴上标签,经过一年的发展后,高二开始结合文理要进行分班、分层,但是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要规划好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生涯规划,提早准备。

实践证明,我们分层次的教学确实是符合三中学情的教学,下面这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科学的教学策略做指导,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好方法教出好成绩)

1、研究课程考纲,精编考点资源,讲求“讲、练、考”的一致性。(1)每学期初,学校都会组织老师们研究高考的大纲和市教研中心提出的各项课标要求,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提供明确的方向;

(2)组织骨干教师,分析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精细化、系统化、模块化”地做出常考点、必考点、热考点、核心考点等的整理,并将其与课标一一对应进行分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定好尺度;

(3)“讲解、练习、考试”内容的一致性,控制预习的程度、授课的深度、学习的广度和考试的难度,通过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命题、分层次考试的方式,保证每次测试各类班级的平均分均能达到75%。(投影为什么定位70%)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总结了一套“三环四步四维”的教学模式,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们的备课和教学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强,目的明确,效果好,遵循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已经2014年获得市教育局创新成果一等奖,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

2、基于“学”的“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1)“三环”包括“整体三环”和“备课三环”。

1.“整体三环”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大环节的贯通一致。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备课和上课内容保持一致性,并且老师课堂上不管讲什么内容,都要相应的评价(评价就是当堂提问、检测或者课下布置作业的形式)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检验,看看学生到底学会多少,会到哪种程度,这样可以保证每节课都不浪费时间,每位学生都有所得。同时,这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就是下节课老师备课的依据,最终的目的是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这种模式,引领教师凝神聚力,一脉相承,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高效课堂的建构,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2.“备课三环”

第一环“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就是这节课老师要让学生 “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依据是什么”;这些学也不是瞎学,其关键是将课标、考纲、学情通盘考虑后的简要和明晰表达。

第二环“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方案就是用来检测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是否完成,有当堂检测,也有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检测。这样就让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督促老师和学生用好每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计划内的学习任务。让教和学的效果不再是口头上的反馈,而是有一个具体可见的检验依据。

第三环“教学实施设计”。其重点是课堂时间分配和教学步骤实施;其关键是持续优化,删除低效和无效的教学步骤,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过有用的知识,用有限的时间达成高效的教学。

根据不同课型教学步骤的一般流程,我们将其概括为“四步”教学法。

(二)“四步”:呈现“三环”设计的主要载体。

根据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的不同内容和需求,“四步”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新授课“四步”教学法:情境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20分钟);应用知识(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复习课“四步”教学法:回忆梳理(5分钟);专项释疑(20分钟);专题训练(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习题讲评课“四步”教学法:统计评价(5分钟);典例分析(20分钟);强化应用(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要有模式进行规范,但也不能局限于模式。我们只是从整体上进行规范,让我们的老师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在模式下实现各学科的授课基本统一、高效,否则,一个老师一种授课习惯,学生们很容易不适应,产生厌学的思想,这样熟悉了一科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对于其他老师的授课流程基本也熟悉了,避免了刚进入高中,对学科老师的不适应等情况。

(三)“四维”:备课预评、教后自评与互评的指标。

课堂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我们选择了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就是深、广、实、活。“深”:我们主要要求教师备课的深入,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至少一桶水。学校每月都会教师的备课本进行检查,保证备课的质量。教师启发学生最好的方法是“和学生一起思考”。通过编写导学案,用问题引领学生,师生共同思考,拓展理解的宽度,凝练思维的深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广”:一是教师“内在的广”,教师备课不但要求深入,还要求广博;在课堂上除了能把要点讲透,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课上及时生成的新问题,也就是学生提出的任何和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都要求老师能即使作答。二是课堂参与面的广,三中的课堂不光是好学生的课堂、积极发言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学校要求老师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使每个成绩段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乐在学中。

“活”:要在教材使用、内容呈现、方法运用、环节把握、时间分配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体现教师的智慧和包容,激活课堂。具体体现在情境鲜活,方法灵活,气氛活跃。

“实”:“深、广、活”立足于学情的“实”,共同指向学生获得的“实”。具体体现在“重落实”,即落实学生书写、独立思考、观察分析、规范表达、动手实践、概括归纳等六种能力。

三、专业的师资团队促成长

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师团队,既离不开经验丰富、有自己教育特色的骨干教师,也离不开敢于创新、富有挑战精神的青年教师,三中十分重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地不断提高,现在,三中一线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正好是干事创业的最佳年龄。

1、专业过硬的骨干教师。威海三中经过60多年的风雨积淀,成就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市直名师、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业务过硬,工作认真,处处能起到带头作用,具有较强的感召力,也收获了诸多荣誉。。。。。三中的老师很辛苦,每天早晨6:30坐班车,7:30到学校,晚上5点发车,6点多才能回家,每周还要在学校值班一次,所以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白天上课、备课,晚上值班、辅导,基本没有时间照看自己的子女,大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以爱育爱。

2、乐学上进的青年教师。近三年毕业的青年教师有20多人,全校教师有130多人。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充满活力,有干劲,这样年轻的教师群体很容易取得学生的信赖,“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高中生活;同时三中也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说课磨课、立标树标、全员达标、青蓝工程师徒一带

一、优质课、公开课比赛”等各种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3、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学校还经常性的组织组内公开课、校内公开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碰撞思想、相互学习;还组织教师外出去省内外教育经验丰富、教育理念先进的多所高校学习,不断提高三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已经有三个批次分别到青岛、济南、烟台、淄博等地学习,3月底市局组织的今年高考的研究,我们也是全员参与。通过学习,丰富了老师们的视野,开拓了眼光,对实际教学非常有帮助。

四、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辅助

当今社会处处需要科技,教学也不例外。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部分环节进行有效的补充,能使生涩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效率,三中近几年陆续引进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实物投影、电子白板、录播教室等多媒体教学,并且老师上课利用多媒体常态化,每学期老师们都会在录播教室录一节课,集体研讨,观看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等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此外,市教育局还计划未来六年每年投入500万给市直的四所高中,用于建立全校覆盖无线网络的网络教学,成熟后,城区所有高中学校的学生都将带电子书包到学校上课。现在阶段,我们三中主要是利用“12xue”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家校零距离的互动。老师课后会把自己备课的资料和上课的视频上传此平台,上课没跟上或者想自己复习的学生在家就可以轻松下载,没学会的知识点反复观看,直到学会为止;家长们手机上下载一个客户端以后,就像现在的QQ、微信一样方便,可以随时登录,观看视频、查看资料、和各任课老师进行即时互动,老师上课了就可以给老师留言,下课后老师们会第一时间回复,不用担心打电话影响老师的上课,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掌握学生课堂的表现的情况。

五、严格的常规管理为保障

学校严格的常规管理,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事实表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校常规管理水平严格与否是成正比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相差都不会太大,因为刚上小学的孩子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要求,听从老师各种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安排;但是上了有些孩子拉的越来越大,甚至有努力了也追赶不上的趋势,这主要因为初中阶段孩子处理叛逆期,不服从学校的管理,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所以三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1、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高效与否,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挂钩,为了发动每位教师参与课堂管理中,三中提出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授课要求。全体老师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忘实时监控自己的课堂,不让自己的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一岗双责,既授课又管理,全员参与其中,讲责任,树正气,严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年级的干事每节课会进行1-2次的巡视,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时通报给各班班主任;“12xue”平台建成以后,班主任会及时反馈学生每天的课堂表现情况、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虽是住宿学校,家长也可以每天关注孩子。教室全程录像。

2、宿舍管理。到三中来学习,大部分孩子都要住宿,好的住校环境不仅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安全,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早地适应大学生活,也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老师们常说宿舍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三中的学生以住校为主,所以三中十分重视宿舍管理,从军训一入校开始,进行各方面教育,包括卫生、物品摆放、纪律等等。安排专门的宿舍管理员进行宿舍的公共部分卫生管理,每级部每晚安排多名男女老师负责宿舍的考勤和纪律,还可以帮助同学解答晚间自主学习的困惑。住宿条件不错。

这所有的严格都是从对学生的爱、对学生负责出发,从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成就梦想出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威海三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劳逸结合,既重视学生文化成绩,也不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开展了书法比赛、朗诵比赛、古文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校园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并组建了声乐、绘画、书法、剪纸、健美操、科技、各种运动队等多个社团,利用每天上下午大课间、活动课的时间,安排专门的活动场所,聘请专业的教师具体指导。社团活动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现在已成为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6

【关键词】创新 指导 探究 尊重 创设情境 一题多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呢?笔者在如下几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

一、加强指导,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置疑,又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及时指导。数学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用获取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尊重学生主体,营造宽松的课堂空间

长期的课堂教学都是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灌输,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过于强调传承和积累,没能把生动的、鲜活的数学事实引入课堂,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说和做,举手投足都充满了创造因素,好奇、好问、好动、好想,他们生性中求异意识比较强烈。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保护、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敢问、敢想、敢说,才有可能迸射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作出自我理解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学生主动分析,归纳,探究,寻找规律,最后得到结论。学生自己探究多种不同于课本的方法,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学生提出的办法有:

图(1)在四边形的边AB上任取一点P,连接PD、PC可得到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的和为3×180°=540°,而∠APD、∠CPD、∠CPB 不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减去他们的度数和180°,从而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540°-180°=360°。

图(2)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P,连接PA、PB、PC、PD,得到四个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和为4×180°=720°,而∠APB、∠BPC、∠CPD、∠APD不是四边形的内角,减去他们的度数和360°,从而得四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60°=360°。

图(3)在四边形的外部取一点P,连接PC、PD,可得到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的和为3×180°=540°,而∠1、∠2、∠P不是四边形的内角,应减去他们的度数和180°,因此可得四边形的内角和540°-180°=360°。

而有的学生针对图(3),又想出了如图(4)的解决方法:在四边形的外部取一点P,连接PA、PD、PC、PB,也可得到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的度数和为3×180°=540°,而∠PAB、∠APD、∠DPC、∠CPB、∠PBA不是四边形的内角,应减去他们的度数和180°,可得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180°=360°。

对这些证法我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因为平时课堂气氛宽松民主,所以学生总能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其中一些奇思妙想是我在备课过程中也没有想到的。即使一些同学发表的是不成熟或不正确的想法,只要其中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也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产生探索和创新的喜悦和动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开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公元前300多年,雅典一位数学爱好者去拜访柏拉图。柏拉图正在思考问题,不愿受到外界打搅,便想出了一个摆脱他的办法。“用三个9组成一个数不难,如999,但是要三个9组成一个最大的数是太难了,你回去想想吧。”很多年过去了,这位数学爱好者也未能解开这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由于该问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充满着悬念,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欲望,积极思考,分组讨论,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之下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成功的喜悦和激情之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开拓思路、标新立异,对原题的条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演变,拓展、延伸、形成题网,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如图(1),在⊙O中,弦AB=AC,求证:直径AD是∠BAC 的平分线。

分析:若把条件“弦AB=AC”看成一般的线段相等,可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证法有以下两种:

证法一:如图(2),连结OB、OC,由AB=AC,OB=OC,OA=OA,可证得ΔAOB≌ΔAOC(SSS),故直径AD是∠BAC的平分线。

证法二:如图(3),连结BD、CD,由AD是⊙O的直径可知∠B=∠C=Rt∠(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又AB=AC,AD=AD,可证得RtΔABD≌RtΔACD(HL),故直径AD是∠BAC的平分线。

分析:若把条件“弦AB=AC”看成是圆特定的线段相等,可结合圆有关的性质方面考虑,证法有以下三种:

证法三:如图(4),作OE⊥AB于E,OF⊥AC于F,由弦AB=AC得OE=OF(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弦心距相等),故AD是∠BAC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证法四:如图(5),连结BC,由弦AB=AC得 ,又AD是⊙O的直径,可证得AD垂直平分BC(垂径定理的推论),故AD平分∠BAC。

证法五:如图6,由弦AB=AC得

(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劣弧相等),从而可得 ,故∠BAD=∠CAD(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AD平分∠BAC。

此题还可进行变式教学。

变式一:如图7,在⊙O中,弦AB=CD,BA和DC的延长线相交P。

求证:PO平分∠BPD。

变式二:如图8,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且AB=CD。

求证:过P点的直径与AB、CD所成的角相等。

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教学,使学生感悟到尽管题目的条件和解题的方法在变化,但基本证法和解题思想不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每个数学老师担负的义务和使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思考和学习。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数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篇7

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

之所以首先谈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因为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成分还很多, 由数学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还很常见, 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和学生必要的交流。有的数学教师还以教学任务重为由, 盲目地采用重复灌输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长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成长, 是绝对不可能有较高的数学直觉和创新意识的, 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们首先要从根源上抓起。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构建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规范明白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员和学生共同讨论新知、对等对话的过程。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 很多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往往是因为害怕出错, 害怕老师批评,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 数学老师也经常摆出一副“师道威严”的架子, 所以中学生对数学老师和数学科目都是望而生畏的。要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数学教师必须放下“一本正经”的面具, 要去了解学生, 和学生去做朋友, 从学习和生活多方面去关心学生。另外, 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最高的时候, 往往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因此, 当老师能够和学生真正做朋友的时候, 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才会没有任何的顾虑, 也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他们的思维才会更活跃, 才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动力

19世纪俄国教育局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源动力, 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深挖教材,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比如,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几何图形, 有的也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 也有的是图形和图形的组合, 这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数学的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把生活中的图形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使学生能够相互联系, 产生共鸣。同时, 在数学课堂中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还能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找到生活和数学的结合点, 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快乐, 培养创新的欲望,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悬疑的方法。比如, 在教学“数的乘方”时, 比如 (-1) 999是几?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这样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生动,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多媒体教学是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最近几年, 多媒体教学已经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 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展示,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理论知识。

四、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课堂, 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 没有探究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很难进行自我创新, 而在素质教育下, 我们让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产生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中提倡进行分组学习, 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来进行分组学习、竞争。这样一个小组内的成员会相互帮助, 好的学习成绩会更好, 差的学生也会在好学生的帮扶下慢慢变好, 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会让整个学习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必要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在每节课的结尾, 笔者建议数学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刻钟的时间, 好让学生有对知识探究的时间。例如, 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时候, 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使用课本中的证明方法, 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的证明方法, 当学生经过讨论还不能提出新方法的时候,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提示:利用已经学过的平行线的知识去证明。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就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会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流探讨。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过程。

要想通过初中数学教学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着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综观全局, 创设民主气氛, 确保学生心理自在, 采取教学技法, 激活思想才能, 尊重学生个性, 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发明之地, 天天是发明之时, 人人是发明之人”的创新摇篮。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数学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论初中数学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篇8

根据当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而提出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 (DC模型) 认为, 创造性思维结构应当由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

一、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 集中表现为应用内涵更博大、概括力更强的符号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高度抽象的能力。确切地说, 学生实现认识结构的组织, 是思维过程的最关键环节和最本质的东西。提高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 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自我开发。 (1) 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活动的能力, 则必从概念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构成概念的基本条件, 揭示概念中各个条件的内在联系, 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的结构联系。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归纳法, 善于分析、总结和归纳。由归纳法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 但它由特殊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于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类比法, 善于在一系列的结果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相似处之后, 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有助于克服那种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 采用“变式”的方法。变式教学应用于解题, 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 扩展思维的空间。 (2) 提供错误的反例。为了帮助学生从事物变化的表象中去揭示变化的实质, 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在从正面讲清概念后, 可适当举出一些相反的错误实例, 供学生辨析, 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活动。

三、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为联想和猜想的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 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进行培养: (1) 要想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关键在于让学生把知识经验以信息的方式井然有序地储存在大脑里。 (2)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努力设置情境触发学生的联想。在学生的学习中, 思维活动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学生的联想力越强, 思路就越广阔, 思维效果就越好。 (3)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让联想导致创造, 教师应指导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对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 使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 或组成新的网络, 在头脑中构成无数的信息链。

四、直觉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我们应当主动创造条件, 自觉地运用灵感激发规律, 实施激疑顿悟的启发教育, 坚持以创造为目标的定向学习, 特别要注意对灵感的线形分析, 以及联想和猜想能力的训练, 以期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之目的。 (1) 应当加强整体思维意识, 提高直觉判断能力。 (2) 要注重中介思维能力训练, 提高直觉想象能力。例如, 通过类比, 迅速建立数学模型或培养联想能力, 促进思维迅速迁移, 都可以启发直觉。我们还应当注意猜想能力的科学训练, 提高直觉推理能力。 (3) 教学中应当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直觉观念。 (4) 可以通过提高数学审美意识, 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 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

五、辩证思维的培养

辩证思维的实质是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中的反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 辩证地认识已知和未知。在数学问题未知里面有许多重要信息, 所以未知实际上也是已知, 数学上的综合法强调从已知导向未知, 分析法则强调从未知去探求已知。 (2) 辩证地认识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着重抽象的逻辑推理;定量分析着重具体的运算比较, 虽然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加真实可信, 但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常常具有指导作用。 (3) 辩证地认识模型和原型。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 所谓模型方法就是通过对所建立的模型的研究来推知原型的某种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注意观念上的转变和更新。

摘要: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研究的现状, 简单梳理了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几种观点, 并鉴于实践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研究的成果的应用, 列举了五种较为流传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随后论述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及构造, 讨论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培养。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9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经验有关, 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要注意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 只有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才能发生知识的迁移, 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 又要及时复习总结, 优化知识结构, 激发创造新意识。

教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生活问题趣味化、思维方式数学化, 是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的先驱。开放的教学情境, 可实现教材与学生的零距离, 对认识和创造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

1. 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走下教坛, 走进学生, 共同构造民主温馨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最大限制地发挥水平, 便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外部条件。

2. 鼓励标新立异, 激发创造欲望

首先, 教师要当一个“问题老师”,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要标新立异。对学生的每一个奇思妙想, 不论正误, 教师都要及时鼓励, 绝不训斥, 要让学生感到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 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对与学生正确的创新思维成果, 收集在成长记忆袋里, 从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3.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创造思维时, 总伴随一定的思考过程和探索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 千万不能做执行教案的实践者、善意的偷梦者, 从而扼杀学生的创新萌芽。

4. 开发课堂资源, 丰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利用“兴趣班”“学习园地”“小黑板”等开发资源, 并对学生进行奥数辅导。另外, 经常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家、发明家、科学家故事, 并依教材内容设计趣味问题、数学游戏等,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激发鼓励学生的好奇心, 积极引导学生凸现主体的地位,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别出心裁的问题, 教师要耐心解释, 适时引导。例如, 我在讲垂径定理时, 给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通过折叠、分析、观察, 让每一位同学在数学大舞台上展示激情和个性, 学生的创造火花不断闪现。通过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总结出了“垂径与弦的直径, 平分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这一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诱发引导学生提出如果一条直线过圆心且垂直于这条弦时, 它平行这条弦和这条弦所对的弧么?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又积极地投入到探索中。

三、在教学中注意多样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激活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想法的可取之处, 注意解法多样化, 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找出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 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促进思维深度、广度的发展。

四、在困惑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提问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和一定的深度, 又要因人而异,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巧妙设计思维障碍,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 达到理解数学问题的目的,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在丰富的数学联想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前后知识并不孤立存在,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精心设置开放问题, 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联想和自由地想象, 在联想中表露自己独特的见解。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10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思考, 亲自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 并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得到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突出“过程”教学。教学中要避免和克服教师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 而应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注意创设引起学生关切的问题情境, 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 启发引导学生生疑, 产生非知不可之感, 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独立地去思考、解决问题,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二、结合数学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知识的教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即培养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严”、“细”、“准”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务实的科学作用。数与形来源于实践是在具体的问题当中抽象出来的, 如数“0”与“负数”是不是客观存在的数?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认识不同而已。小学生理解“0”代表什么都没有, 中学阶段“0m”可以代表海平面的高度, “0℃”表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赋予“0”以具体的含义。

2.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学生若掌握了科学思想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1.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老师不要代替学生说、想、做等学习活动。允许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对、或不完整。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个性, 就无创造, 克服从众心理, 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教师、超越课本, 勇于独立思考的精神。三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 积极给予鼓励、指导, 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提出学生的参与程度。

一看参与的面。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面向全体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二看参与的途径。是否采用多种参与的途径 (口答、笔答、板书、演练、提问、编题、评价、小结等教学环节) 。三看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一个结论是由教师得出, 还是经教师启发学生, 师生共同得出, 或是由学生自己得出, 也能反映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四、提出适合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机会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良好的辅导, 激起学生首创性和探索性”。教师不仅要设计创造性的问题, 把联想、类比、猜想、逆向思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在课内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入手,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引起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切入点是加强学生的质疑、提问和评价。

1.质疑问题要有探索性。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的“疑”, 绝对不是教师主观的“疑”。

2.让学生学会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它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提问。

五、利用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中学教学大纲中, 已明确要求切实完成“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 这为学生的实践和创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综合性都比较强, 它们不仅涉及了代数内部的综合, 同时也涉及了代数与几何的综合。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典型的例题、习题的变式训练, 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 提供恰当的课题和时机,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初中数学“再创造”教学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再创造 有效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困囿于应试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局限于教材编排,机械灌输概念、枯燥记忆公式,学生只有模仿和跟从,缺乏思考与探索,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学习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再创造活动,让他们在“再创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创造”的数学课堂以学生的学替代教师的教,以“想”、“做”替代教师的讲解,从而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再创造”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注学生生活,挖掘生活资源

数学现实是“再创造”的基础,也是“再创造”的不懈动力。教师要从数学现实出发,分析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情境,将数学现实进行数学化处理,引发学生的再创造。如在“二次函数的运用(1)”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批发价为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单价是36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多售200件。请问当销售单价为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多?”学生针对现实中的总利润、单件利润问题,分析有哪些自变量,有哪些因变量?能列出怎样的函数关系式?教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经历实践活动,培养操作技能

再创造要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摒弃机械灌输传统做法,要引领学生亲历观察、猜想、思考、分析、归纳、验证的过程,让他们能发现规律、掌握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如有《活动 思考》教学中,教者设计如下:

活动一:能否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剪成正方形?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二:搭1个三角形需_____根火柴;

搭2个三角形需要_____根火柴;

搭3个三角形需要_____根火柴;

搭10个三角形需要_____根火柴;

搭100个三角形呢?搭n个三角形呢?

教者引领学生通过搭建火柴棒活动感受图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图形性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探索数量的变化规律。

三、借助一题多解,发展求异思维

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表达,让学生无拘无束,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求异的火花。其次,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桥铺路,提供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让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树立自信。教师要当学生持有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解法时教师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教师要设置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1)你能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并且使它们都与原三角形相似吗?试试看,在图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2)如果要将这个直角三角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并且它们仍然都与原三角形相似,你还能做到吗?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对教材、学生回答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引导学生冲破固定模式,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层次思考,在不同的数学思想、不同的解题方法中提高求异思维能力。

如: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4,5)和C(0,-1);

(2)已知抛物线经过顶点(1,4),且经过原点;

(3)已知抛物线经过(3,0)点,且当x=1时,有最大值8;

(4)把抛物线y=x2-3x-4向右、向下各平移2个单位;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x=-1和3是都有y=6,且y的最大值为10。

四、强化自主发展,注重自我反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数学实践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创造自由,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呵护他们的探索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再创造的过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初中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教师要培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思想方法进行反思,让他们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内化知识,提高再创造的能力。

数学“再创造”教学打破了教材的束缚,对教材进行重组,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加强预设的同时,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融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学的生成,以提高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创造性初中数学教育 篇12

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课堂氛围,创造宽松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以传播确切的和无可置疑的数学知识为己任,重教材编写到教材讲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完善的、严谨的、系统的体系。为了追求高分,有的老师死抱书本,死抱标准答案,对于学生异于书本或教师具有创造性火花的见解,往往予以排斥、指责、学生接受的也只是跟随型、模仿型的思维训练。长此以往,使学生在前人以做定知识中徘徊,思维僵化,问题意识丧失,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说和做,无不具有创造因素,好奇、好问、好动、好想,他们深信中求异意识比较强烈。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保护、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有了一个宽松的创造时空,学生方能敢说、敢做,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的迸射出来。

例如,如图所示RTAABC中,∠C=90,CD为中线,CE⊥AB,∠B=30。,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1)∠ACE=∠ECD=∠DCB=30°

(2)∠CDA=∠BCE=∠A=60°,∠BDC=120°

(4)CD=BD=AD=AC,DE=EA

(5)△BCD是等腰三角形,△ADC是等边三角形

此例中,学生要克服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求解题方案,即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通过探求结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做过精练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某些实际生活问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过三点的圆”新课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现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居民小区已经建成,准备建一所中学,为了方便每个小区的学生上学,中学应建在什么位置?请大家设计一下图纸,在图纸上标出学校的位置。由于这类问题集合实际生活,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分组讨论操作。找到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此类问题。学生成功感与喜悦感跃然言表。

三、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征,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开拓思路,标新立异,对原题的条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演变,拓展、延伸、形成题网,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已知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F是BE的延长线与AC的交点。求证:AF=FC

证明一:(如图一)取FC中点G,连结DG,则DG为△BCF的中位线,得DG//BF,

∵AE=DE

∴AF=FG

证明二:(如图二)过点D作DG//BF,交FC于点G,(图一)

∵BD=CD∴FG=GC

在△ADG中,

∵AE=ED∴AF=FG

∴AF=FC

证明三(如图三)过点D作DG//AC交BF于G,在△BCF中(图二)

∵BD=DC∴BG=GF

∴DG=FC

在△EAF和△DEG中

∵∠EAF=∠EDG,∠AEF=∠DEG,且AE=ED

∴△AEF≌△DEG

∴AF=DG,AF=FC

在题多解后要分析各种在一题多解后,要分析各种解法的合理性,选出最佳解法,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图三)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优意识,创优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必须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测量、数学板报、数学竞赛、数学辩论、几何图形的商标设计与收集、数学小论文写作等。数学教师要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学会归纳,猜想与转化,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学生以“巧算平方数”为题,根据面积与平方数的面积,推出两位平方数的公式,进而推广到多位数平方规律,并给出了平方数的一般计算方法。通篇不到一千字,观点明确,说理清楚。又如,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家中成员的年龄编出了一道倍数应用题。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行政法均衡原则下一篇:社会化购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