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是如何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
中国教育是如何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 篇1
中国教育是如何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
201133050102郭萌
有个经典的事例,语文书上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大乌鸦为了保护小乌鸦而死的故事。题目叫做母爱。老师问学生:“乌鸦妈妈的爱是不是很伟大?”结果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文中通篇都没有提到这个大乌鸦是雌鸟啊,书上只写的是“它”,你怎么能断定是乌鸦妈妈呢,也可能是乌鸦爸爸啊!”老师斥责道:“老师教的就是对的!这么多年就是这么教学生的!你好好听就是!”这个真实的故事被当成典型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疯传,学校对学生灌输的思维定势,直接导致了这么多年来从才没有人发现书上么有提到过这只鸟是雌鸟。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讲究尊重书本,尊重老师。老师和书本是不会错的,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他们更倾向于熟记书本和老师的标准答案。思考是我们运用记忆理解新的外部刺激的有意识努力,创造力是对思考的过程进行人为控制,从而创造一种记忆和刺激之间的融合体。换句话说,思考实际上就是运用先前的情感体验理解新的情感体验,而创造力是将新旧两种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全新的、完全原创的情感体验。
美国最好的教育机构通过提供轻松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赋予学生创造力,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读书和发展逻辑思维分享高雅的人类情感体验,而读书和发展逻辑思维对于共享通过讨论和论文写作的方式获得的集体情感体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让美国许多学校的学生们体会到快乐、绝望、挫折和成功,正是这些情感的沉浮将创造性学习过程编码到神经网络中,让它如此充满变革力。
中国的学校是个充满压力和毫无生气的地方,这些学校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强迫他们记住一些事实。神经系统科学家知道,压力对大脑将经历转化为记忆的能力具有阻碍作用。心理学家懂得,单纯以考试成绩为指标奖励学生会导致紧张、作弊和失去学习兴趣。但最终来说,从创造力的视角来看,中国学校最具危害性的举动,莫过于它们通过非情感体验的学习,将情感与记忆截然分开的那种方式。
不管中国学生试图在课堂上表现出怎样的个人情感,这些情感很快就会被浇灭。从第一天到校起,提问的学生就被噤声,试图表现个性的学生就受到惩罚。由于他们学到的都是与实际不相干而抹杀个性的,抽象化而晦涩的知识,故而进一步加剧了情感与知识的脱节。
【中国教育是如何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推荐阅读:
浅析中国自主创造性教育11-16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09-02
创造是教育的灵魂12-11
化学教育的灵魂是化学精神,魅力是化学创造08-13
探讨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12-16
智趣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06-08
中国大学生在线是什么12-13
中国创造力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