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教育(共11篇)
中国动画教育 篇1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动画教育起步晚, 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迅速发展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政府为繁荣动画产业, 促进动画业的健康发展, 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 客观上促进了动画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动画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兴盛的动画业发展需求。
2004年底, 广电总局正式命名北京、上海、湖南等9个动画生产基地和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4个动画教育基地。为应对社会需求, 全国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截至2006年, 全国动画制作机构达5473家, 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 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画专业的院系。各类动画教育火热, 并持续升温。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成了中国动画教育的强大的原动力。目前, 中国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提高, 而目前国内动画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这种现状对整个动画业来说, 起到了向前推动的作用, 是个可喜的现象。对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来说, 如何在热潮中保持清醒和冷静, 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动画教育的特殊性, 在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调整, 研究和探讨出最佳解决方案, 却是首要问题。
动画教育的迅速发展, 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的动画生产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但在这种专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 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如师资力量不足、缺少科学系统的教材、学科机制和课程设置还未完善等, 这些问题致使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无法保证。
●我国动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动画整体质量不高, 创作队伍的整体艺术修养下降, 归根到底是中国动画教育的落后, 教育没有给中国动画界提供急需人才。目前, 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并且存在着很多的实际问题, 这和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动画教育落后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问题, 及时纠正, 才能铺就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
1. 动画专业人才结构单一
人才匮乏, 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 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 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任务。动画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一样, 也要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动画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然带来岗位和技术的细分化, 作为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 既需要擅长艺术创造的精英, 又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制作人才。就目前中国动画的发展状况, 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动画教育模式。除了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动画专业教育, 还应由几所重点院校建立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动画专业人才不只局限在一个层面, 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发挥重点院校的资源优势。
2. 高等教育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各大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都没有弄清现在我国动画产业最缺的是哪方面的人才, 盲目跟从, 一味地增设相同的专业方向, 对于具体的培养目标是模糊的。到底是要培养原画师, 还是后期制作处理人员, 是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大量绘制人员, 还是研究性较强的实验性、开创性的动画人才。可以说, 这些人才都要培养, 但在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层次上都能有所区别甚至偏重, 任何人不可能成为通才、全才, 但并不是说没有通才或者全才, 而是应该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偏重, 就能有的放矢, 那么动画制作单位在选择动画专业人才时就能根据这些偏重来安排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不同的作用。
3. 动画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从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动画专业师资的实际情况来看, 普遍处于极其匮乏的状态。动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师资, 若师资队伍短缺, 动画教育就很难稳步地向前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关键问题, 如何建立和培养这种特殊的师资队伍, 是保证动画教育成功的前提。虽然中国动画教育发展迅速, 但毕竟绝大多数学校的动画系历史还太短, 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上都不够完备。师资相对短缺, 现在全国有正高级职称或者说教授的动画院校少之又少, 一部分教授也大都是从其他专业或相关专业改行过来, 比如说美术、计算机专业, 甚至会有博士生导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总体上讲, 真正做过动画片、研究动画理论, 又有动画教学经验或者对动画创造有深入了解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一部分具备动画专业相关学历和高职称的人员, 他们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理论素养匮乏, 很难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高级动画人才。教师是教育的核心, 培育专业学生, 必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这是学校发展与成败的关键所在。动画教育教师结构队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动画教育的质量。
4. 动画教育培养模式不当
学习动画专业对于学生来讲, 最重要的是本身的素质加上能够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老师的讲课应该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数量也应该有一定限制, 因为动画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需要教师能够时刻检验学生们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教师跟踪式的全面辅导, 就无法真正提高专业素质。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在每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既有艺术个性, 又有综合适应能力的人才。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而不能刻板地让学生学习一些枯燥的指令和操作, 这样反而会抹杀学生学习动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画教育不仅应当从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等入手, 还应当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到“动画世界”。此外, 学校还要将课程与实训项目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
5. 缺少科学系统的动画理论研究
当今中国动画界影响力较大的几本杂志, 除了《CG》、《CG WORLD》这样纯电脑动画技术的杂志外, 就没有什么别的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了, 全都是花花绿绿乱七八糟、大量图片的罗列很少的文字描述, 质量极其低下, 价格却一个比一个贵!好不容易出了本中国动画学会的会刊——《触动》, 还莫名其妙地停刊了, 大量的教材被电脑动画制作的书籍垄断了市场, 这种现象是一种畸形的治学态度——学生急于掌握制作技巧而忽略艺术理论的学习。比如动画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美学特征的纯理论性书籍却是少得可怜。动画制作非常需要制作者有丰富的理论做指导的,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这门学科的历史的学习, 离不开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动画也是一样, 这就像是在盖房子, 没有理论知识做指导就如同没有打地基的房子一样。
6. 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脱节
传统的动画艺术创作大都是计划任务的成果, 使得教育上往往过分强调动画作为艺术的属性而忽视在商业上的客观要求, 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这种教育培养的学生想法虽多但能力弱, 且容易局限于创作设计某一个领域, 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而当代动画艺术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媒体艺术的时候, 商业理念与市场规则却始终影响着它, 动画需要将“艺术性”与“商业性”很好地融合。因此, 现代动画教育应该将艺术与商业教育作为同等重要的问题来看待, 走动画教学、研究和生产三方面相结合的道路是未来动画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结束语
综合以上问题, 动画教育的蓬勃发展, 是中国动画事业未来希望之所在, 但发展中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应该积极引导动画教育事业在正确的方向上健康快速发展, 让动画教育成为中国动画发展的动力。
摘要:讨论了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指出了动画教育对动画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动画教育现状,动画教育特点,动画创作
参考文献
[1]常虹.中国动画教学现状及对策.美苑, 2004 (5)
[2]戎宁, 佟小娟.中国动画教育的基本现状分析.电影评介, 2007 (17)
[3]王波.浅析我国动画教育的模式与弊端.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3)
[4]葛宗男.中国动画教育研究.吉林艺术学院, 2007
[5]贾否.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问题与策略.美术观察, 2004 (6)
[6]高永利.动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出路.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4)
中国动画教育 篇2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文化底蕴,成就了中国美术艺术形式的多样发展。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绵长,其涵盖的理念内涵与形式技法等特质可谓博大精深,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到绘画,不求肖似,形成了中国美术高度的意向性、装饰性,表现为飘逸、雄浑、古朴、稚拙等风格。中国动画传承了中国美术的形式、造型、色彩、立意、构图等特点,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震动了国际动画界, 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
一、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剪纸、皮影、年画等,为中国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造就了中国动画百花齐放的特点。
1.传统手绘动画片:借鉴中国传统年画和古代寺观壁画,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传统动画片。
2.偶片:借鉴民间玩偶的泥、木、竹等材料和形式,拍摄了《崂山道士》《真假李逵》等偶片。
3.剪纸片:吸取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以及传统戏曲服饰特点,制作了《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片。
4.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把中国水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带入动画片,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二、造型夸张、以形写神
中国美术在造型上不求肖似,强调“以形写神”,装饰性强。如《大闹天宫》,在造型上是从我国古代铜器、造像、绘画以及民间年画等多方面汲取滋养,融会贯通而成;孙悟空、太白金星、土地爷等人物,造型上的超常夸张,强调主观上的意会,以“古雅、神奇”制胜。又如《牧童》采用了国画家李可染塑造的牧童和水牛的形象,简洁而饶有墨趣。《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①
三、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美术重视随类赋彩、色彩相和。无论是国画、年画、陶瓷绘画、皮影、玩具等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强调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如《猪八戒吃西瓜》,大胆采用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格外鲜亮悦目;《大闹天宫》在用色方面大多采用红、绿、蓝、黄等色彩来为笔下人物添加光彩。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则以墨为主,赋予淡彩,水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意境优美。
四、写意抒情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主观的意会,要求笔墨相合,情景相融,气韵生动,有无限丰富的想象,有诗一般的韵味。
论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 篇3
关键词:动画教育;市场;产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动画教育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初,动画片被称为美术片,还处在起步阶段,制作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片发展的关键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桶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一动画人员,则经过艺术、技术等各方面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回顾动画人才培养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五十年代初
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该科在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时,并入电影学校,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美影”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1.2六十年代初
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1963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美影”的创作队伍。
1.3十年动乱之后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动画人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断了十多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培养动画制作人才迫在眉睫,首先是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班,曾多次派专业老师任教,培养了一批高等程度的动画人员。其次与上海华山中学合作,开设中等程度的动画职业班,已招收了三个班级,共培养了六十多名动画人员。三是在厂内开办动画训练班和动画设计训练班,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在八十年代,又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2美日的动画教育
如果将世界动画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美国与日本无疑是这个大舞台最引人注目的两个主角。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与日本动画的成功,与他们的动画教育密不可分,他们的动漫教育与产业联系紧密,动漫教育与市场接轨。
2.1首先美国的培养模式自由灵活
在美国的大学,动画专业学生学习时间根据个人要求而定。例如:学生翔两年,得专科学位。学习四年,得本科学位。在此期间,需要完成一些作品。而且学校的要求不同,作品的要求也不同。
2.2日本动画教育模式
日本主要通过大学美术系或美术大学动漫专业、漫画专门学校、企业附属学校、特设专业强化训练学校等机构培养动漫人才。这些院校除去高质量师资力量和软硬件配置外,更注重实际学习成果的考察。其中,大学美术系或美术大学动漫专业主要培养创作能力,漫画专门学校则主要侧重培养技术能力。
2.3鼓励学生到动画公司自主实习
对于学生的这种实习需求。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到动画公司自主实习。通过动画公司实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这种实习形式也有两种。一种形式,是所在的动画公司提供一个实习机会,以进一步选拔后备人才。另外一种。则是学生到一家动画公司去做助理等工作。
3我国动画教育的现状与解决方式
3.1人才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
近年来,我国动漫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丰富,除了各种动漫曜剐帆构充斥市场,很多大学开设的动漫专业也成为学生眼中的热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在校学生约50万人,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近10万人。然而,与这个统计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目前至少有5亿动漫消费者,每年有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但国内动漫人才的缺口却高达100万人以上。人才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3.2解决办法
首先,“产”与“学”的脱节使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陷入就业艰难的境地,但市场急需的高学历、创意型人才却又供不应求。培养创意型人才比技术性人才重要。所以形成一个科学完备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迎合市场需要注重未来就业,动画教育与市场接轨。如果只有从课本上学来的东西,而不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流程,是没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的。美国的动画培训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紧密,他们的教材根据一个全国性的标准来设置,教师都是来自行业内部有经验的实际制作人员。所教授的都是实际工作的经验。加拿大动漫教学环境的规划非常注重与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相结合,把老师当做将来毕业后公司的主管,而学生就是未来投入设计的工作者。
另外,动漫是一个团体合作、各司其职、有严格流程的产业,完全不同于学院中的个人创作。一部动画片的完成,需要大家同心协力的彼此配搭。只有在教学中迎合市场需要,强调团队精神,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和实际操作,才能使之真正理解动画产业,在社会上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
4结束语
中国动画的教育功能探析 篇4
动画是一门含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 比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电影等等。而在每一部动画作品中, 这些艺术门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
1.1 动画中的文学艺术
动画在制作前, 和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一样, 都是需要有剧本的。而动画剧本大多都是改变自文学作品。比如《大闹天宫》、《铁扇公主》都是由《西游记》改编;《哪吒闹海》则是来源于《封神榜》。神话故事、古典名著、成语俗语、寓言故事、小说文集等等都可以成为极好的动画剧本的来源。
1.2 动画中的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与动画艺术共同的特点就是虚拟假定性和内容形式的整体性。戏剧是一种具有局限性的舞台艺术, 但戏剧艺术动作和脸谱的程式化、造型的夸张化都让动画有借鉴之处。例如在《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这两部动画片中有大量的戏剧成分。
1.3 动画中的音乐艺术
在动态的艺术作品中, 音乐无疑是烘托、渲染气氛的必需品。在每一部动画作品中, 都讲究视 (画面) 与听 (音乐) 的相辅相成。这两样缺一不可, 否则动画作品就传达不出应有的意思和氛围, 没有了感染力, 观众也就索然无味。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必须要配上适合的优美的音乐, 才能锦上添花。例如《哪吒闹海》不仅在画面和角色的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 而且配音也是运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编钟, 浑厚的音色不仅增添了动画的悲壮感, 还增添了浓浓的民族气息。
1.4 动画中的绘画艺术
动画本身就是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 由一幅幅的图画快速的播放形成的。所以绘画艺术的闪光点——点线面的勾勒、形与色的表达, 构图语言等等都能帮助动画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例如《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作品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来制作, 意境的虚实梦幻和画面的空灵优美都使观众叹为观止。
1.5 动画中的电影艺术
动画与电影一样, 需要运用画面的结构和连接的。比如蒙太奇技术、镜头的推拉等都会使动画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 动画艺术是多种艺术的综合。在人类社会中,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够开启人的各种能力, 例如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潜力、理解力等等。而艺术与教育的融合是人类潜在能力与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桥梁, 更能使人类轻松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作为综合多门艺术的动画, 也有如此重要的责任。
2“寓教于乐”对动画的重要性
“寓教于乐”本意识指在娱乐活动中获得启发教育。我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强调的是艺术的社会功用。
“文以载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 还影响了我国动画的创作。所以我国的动画片一直遵循着“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早期的万氏三兄弟也提出了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一中国的传统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 要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意识特点, 符合我们民族化的幽默感, 还要有教育意义。
“寓教于乐”意味着通过给人欢乐的故事情节来教化人们。
2.1 动画片能够把优秀的思想美德潜移默化的传达给观众
2.1.1 中国早期的优秀动画到现在, 一直很重视动画中的教育
比如《骄傲的将军》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负, 要谦虚进取;《猪八戒吃西瓜》告诉人们不能好吃懒做;《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宣扬了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牧笛》、《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通过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壮丽胸围的大好河山, 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甚至连无对白的《三个和尚》都可以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这么多的优秀作品, 并没有因为它们有教育思想而让观众觉得死板无趣, 相反地, 健康美的作品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使这些作品更具趣味和光彩。
2.1.2 国外的动画作品也强调教育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教育人们要勇敢面对责任和错误;《小马王》强调了恒心与坚持;《白雪公主》则表达了真善和宽容的美。
日韩动画片:《火影忍者》燃起人们心中想要追逐梦想的火焰;《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等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呼唤人们对于自然的保护。这些动画作品不是一般的艺术能够表达出来的, 它们能触碰到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起到的教育作用自然也很强大。
2.2 动画片也给人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方法、规则的参考
青少年的交际能力来源于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在成长过程中, 通过观察理解人际交往, 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这样一来, 可以提供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沟通知识的动画片就成了一个学习来源。
比如, 许多动画片中, 活泼、开朗的人总是受大家欢迎的, 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大家的赞扬, 干坏事的总会受到惩罚等, 这些都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启发和教育。
2.3 动画片能够启发培养人们的想象力、求知欲
动画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 它能极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内心对于生命的欲望需求, 为人们创造了无数个神奇非凡的幻想世界。动画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宇宙、星球、科技、军事、山水土木, 再到人伦、文化等等, 蕴涵各领域的知识,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人们的心里, 使人们在无线之中掌握了信息, 开阔了眼界, 丰富了生活。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 人们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进行奇思妙想, 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 更好的促进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知欲。例如近年来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很多都是人们在现实中不容易掌握不容易接触的信息和知识, 但是通过生动易懂的动画讲授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让观众开阔了眼界也了解的很多信息。
3 教育动画之中存在的问题
3.1 中国教育动画的现状
近年来, 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动画制作的市场化运作, 美日韩等国的动画产业飞速发展, 并进一步侵占了我国的动画市场, 对我国自身的动画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加上国内动画发展的自身因素, 是我国的动画进入低迷期。
存在的问题:
1) 内容老套, 风格单一, 选材局限, 不够深入人心;
2) 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 导致制作粗糙, 视听效果差;
3) 受美日韩的影响较大, 作品有失偏颇, 没有本民族的气息;
4) 市场运作能力较弱, 作品很难推广。
3.2 教育动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3.2.1 避免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和画面
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应当是使人在愉悦快乐的同时, 还能起到净化心灵、得道升华的作用。但是动画作品中出现暴力、消极、不健康、商业化等的镜头, 对于观众也会有暗示作用, 甚至会引发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青少年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效仿。
所以这就要求动画制作人员也要有一定得素质, 在制作的动画片中避免这类内容和画面。
3.2.2 强化传达信息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动画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一定得教育意义, 那动画作品就需要在制作的时候就考虑信息内容的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人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阶段的认知能力也不同, 所以动画作品也需要针对不用阶段的人群来制作。
4 结论
动画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是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播媒介与观众接触, 从而在娱乐和教育两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动画不仅能够给观众以精神的享受, 还能在宣传表达和教育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应该是艺术性、思想性、娱乐性三者的结合, 在心灵和精神得到愉悦的同时, 能够得到真善美的净化和升华。
好的动画作品, 不仅仅需要好的剧本、人物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线条色彩的运用、丰富的题材, 合理运用试听语言, 更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相结合, 合理利用动画的教育功能。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我国动画的水平, 推动我国动画事业走向灿烂的明天。期望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动画艺术能够更创辉煌。
摘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艺术作品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而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门类能够在讲述不同的故事的同时, 还能传达出一定的美学韵味和文化内涵。动画, 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媒介, 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 动画片撑了伴随每个青少年成长的伙伴, 它在无形之中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各种认知。好的动画作品能够出色的胜任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 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应该重视动画, 重视动画片对青少年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于动画和动画教育的浅析, 探讨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分析了中国动画的教育方面上的问题, 希望人们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动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并且可以适当利用动画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动画,寓教于乐,动画与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立军,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
[2]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中国动画教育 篇5
关键词:难题;改革;时代步伐
1 我国动漫产业面临的难题
1.1 盈利模式不成熟,融资难
中国动漫产业链条存在缺失,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制作、经营、发行体系,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开发方面更是显得滞后,虽然国内也有单项做得好的动漫制造商,但却因为零散而没有衔接成链,出现了销售平台的不足。近年,国产动漫只是动漫书刊、动漫展这些能直接和读者交流的低端产品比较突出,而产业升级后劲不足,按照国际惯例,动漫产业的70%利润是由音像出版和衍生产品的市场开发这部分来实现的,而中国动漫业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动画片赢利主要依靠电视台购买,这样一来使得动画制作陷入被动。
这几年,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但是动漫行业融资难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例如,就行业现状来看,发行动画片成本约在1分钟1万元,而电视台平均的收购价格却只有1分钟500元左右,如此大的差距,单靠发行动画片是赚不到钱的,但动漫企业拿着电视台的播出证明却可以找政府要补贴,在这样的体制下,一些动漫企业就舍本逐末追求“播出效率”,因为只要播出了就可以拿政府补贴,而这样根本无法鼓励动漫公司做原创。
1.2 动漫衍生品开发难,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家之一,庞大的人口必然会给动漫消费市场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例如,我国0~14岁的人口数量约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6%,如果把中国国内庞大的儿童群体成为动漫衍生产品,尤其是玩具的主力,让中国儿童消费市场得以有效开发,其市场规模相当可观;同时,近十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10%左右,这为动漫衍生产品消费的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虽然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很广阔,这几年也出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一系列火热动漫衍生品,但是我国动漫衍生产品产业仍然存在着发展困境的局面。
一部好的动漫作品的开发,没有三五年是做不到的,而现如今中国动漫业往往用在产品前期开发的时间比较短,预留空间也不足,这样就为之后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品牌持久性发展带来隐患。例如,有些源自漫画作品或动画片的题材,平面上看起来很好看,但其衍生产品并不能顺利开发并获得大众认可。
动漫作为产业形式存在,势必会受到盗版的冲击,如漫画作为书籍盗版,动画作为音像盗版,周边产品作为品牌盗版,被盗版了,动漫企业怎么办?无奈接受,还是选择维权?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我国仅有51%的动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了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动漫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部分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弱,不愿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动漫企业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不是很了解,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意识还不强。然而,中国盗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3 动画片内容刻板,观众低龄化
中国动画创作的普遍侧重点就是启蒙教育,针对12岁以下儿童,因为这类型的动画片容易通过审批。国产动画的统一风格是“为人师表”,形式为教育启化类,动辄开篇就是满口的大道理,可以说毫无娱乐可言,而里面的角色设定永远是正派玉树临风,非常有爱;反派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剧情也毫无深度可言。总之,国产动画这几年剧情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为正义而战,毫无深度可言。因此,中国动画片始终没有走出偏重说教、缺乏幽默,偏重惩恶扬善的价值传播,缺乏对消费者内心期待深入研究的固化模式。同时,由于把读者当成了很低幼的观众,大量内容简单的动画片是为了去教化儿童或哄儿童,使得动画在创意和情感上缺乏鲜活的生命力,这是造成国产动画低幼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中国动漫缺乏好故事和会讲故事的人,而审美不高,创意缺乏个性与勇气,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生涩是目前中国动画创作的主要难点。
2 高校动画教育改革
面对当前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的这么多问题,作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的艺术高校,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的问题进行教學改革探索。
2.1 学科定位含糊不清,确定专业方向必须要有针对性
当前多数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科定位较为模糊,基本套路都是毕业后可在广电局、电视台、动画公司、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多媒体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因此,模糊的定位只能培养出对专业技能的一知半解,而妥善解决这一弊病的方法是最好在开设动画专业前,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专业方向,有计划、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定位培养,才能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大专院校应该正视开设动漫专业的目的,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创造型和技术型兼备的学生上,不能死搬书本,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硬件设施上要有所增加,不是几台电脑就了事,而是对黏土动画、布偶动画、剪纸动画等,应配有相应的设备和零件,让学生有亲手制作动画片的体验,也让他们明白,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不仅仅是靠电脑就能完成的。
2.2 师资力量薄弱,应建立科学的师资梯队
一个合格的本科专业建设需要有一位正教授、二位副教授掌舵,即便像动画这样一个崭新的专业,也至少要有一位学科带头人,三名以上动画专业硕士毕业教师,共计不少于七位教师梯队进行专业和基础课教学。然而,当下各高校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的高校不但缺少学科带头人,而且连基本的大学教师必须具备硕士学位的动画专业教师也少之又少,师资力量跟不上,怎么可能培养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现象短期内是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的,最好的方法是现有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校除了每年引进一些专业教师外,还要选派优秀教师利用授课之余或寒暑假到专业动画公司实践学习,到国内外专业动画院校培训学习,还可以请一些动画专家学者或动画公司精英来学校讲学交流。
2.3 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
保守的美术高考对于动漫人才也是制约,传统的美术教法根本不适合放在动漫上,美术高考不论美术专业,一律“老三样”,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动漫的认识并制约学生自身创作,让学生的早期风格受到打击。同时,在大学,动漫课程所用的参考书明显与时代脱节,教法死板,只注重技法,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任课老师应该经常到基层公司去兼职,了解最新前沿动态,学习新知识,在实践锻炼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
高校教育是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方式,应着眼动画发展趋势,紧随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精品专业型、复合多样型的动画专业人才,推动动画产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繁荣社会经济,早日跻身动画大国行列、引领世界动画潮流。
参考文献:
[1]匿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三大软胁及根治良方[DB/OL].搜狐新闻,2005-09-06.
中国动画教育 篇6
一、影片的孕育及诞生
《大鱼海棠》的灵感来源于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名篇 《逍遥游》,并由导演梁旋的梦境衍生发展而来,讲述了一个名叫椿的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经历种种磨难的奇幻故事。电影融合了许多来自古代典籍《山海经》、《搜神记》与上古神话“女娲补天”等的传统元素。该片9年前开始投入长片《大鱼海棠》的创作,后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而搁置,直到2013年影片发起众筹,从而引来光线传媒的投资,才使影片得以完成。
《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在1995年开始潜心研究3D动画制作。1997年,他参与了央视国产动画片《西游记》 的制作,从那时起,“大圣情结”在他心中悄悄萌生,并有了制作《西游记》三维动画片的大胆设想。只是他想讲述的, 是一个不一样的、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欣赏习惯,并且带有魔幻特点的“西游记”。创作之初,资金短缺,成员也缺乏信心。后来采取众筹模式,筹到了700万制作资金, 该片才得以顺利诞生。从孕育到诞生,《大圣归来》也花费了8年的时间。
二、优点及不足
《大鱼海棠》最大的优点是用中国传统元素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海天相接,大鱼在人间和另一个平行世界穿越游弋……画面的美感自然流露,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也无可挑剔;二维绘制的元素和三维制作的小物件及场景的结合堪称完美;人物动作十分流畅,表情也很到位;画面构图疏密恰当,远中近景位置和谐;片中的配音和配乐也基本无懈可击。但仍有如下不足之处:一是有模仿宫崎骏作品的嫌疑,片中出现的几个角色,如渔夫形象,都与《千与千寻》中的形象过分相似;二是片中的主要角色性格塑造不够饱满,如主角椿和湫,似乎除了喂鱼、藏鱼之外无所事事,对于两个已满十六岁的家族成员来讲,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对家族其他成员的生活方式及整个家族的职责也未做交代,造成影片叙事含糊空洞、故事格局偏小、角色性格不够鲜明立体等问题。
《大圣归来》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打破传统,敢于讲述一个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的、改良版的“大圣归来的故事”, 让观众的观影过程始终伴随着孙悟空和江流儿的成长足迹, 从而更容易理解他们取经路上的心路历程;同时《大圣归来》 在角色设定上也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孙悟空、江流儿更富于现代人气质,性格更真实、形象更生动,体现出人性的真实一面;其次是画面色彩、质感及技术实现上,虽然与好莱坞的动画大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一部纯国产的三维动画长片来讲,已经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并使民族文化在其中得到了应用和升华。《大圣归来》的唯一不足就是虽打破了传统,但仍未能逃脱《西游记》的约束和限制, 人物的成长空间和格局有限。
三、导演的教育背景与反思
《大鱼海棠》的编剧和导演之一——梁旋,80后,以当地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热能工程系,后主动退学,与好友张春(清华美院艺术系毕业)追随着自己的动画梦想,开始了《大鱼海棠》的创作之路。《大圣归来》的编剧兼导演田晓鹏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软件专业,是一位70后工科男。
我们的动画专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动画专业人才,为何最终做出成绩的居然是他们这些具备工科背景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整个动画教育行业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应具备以下要素:一、对动画事业的执着信念,以及一种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的韧性;二、 动画编剧及原创人员深厚的文化及艺术素养;三、富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合作团队;四、点石成金的伯乐以及其能提供巨大商业支持的合作伙伴。
梁旋、田晓鹏、宫崎骏,他们曾经都不是学院派,也不是动画专业出身,但他们的教育背景阻止不了他们对动画的挚爱,当初的选择只是出于种种无奈,但是当他们真正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之后,璀璨的人生才真正开启。希望我们的动画艺术教育从业者们能从中有所领悟!
摘要:《大鱼海棠》是一部奇幻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是一部3D动画电影。本文通过对以上两部作品从孕育诞生、优点及不足、导演的教育背景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中国动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大鱼海棠》,《大圣归来》,梁旋、张春,田晓鹏,中国动画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彼岸天的海与梦——漂洋过海的传奇[J/OL].数码设计,2010.10.
中国动画教育 篇7
关键词:中国动画教育,本土民间美术,民族化改革
一、中国动画教育历程
在20世纪20年代, 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虽然影片明显受到迪斯尼动画风格的影响, 但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动画其意义非凡。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 万氏兄弟又创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有声立体长片《铁扇公主》, 并以此奠定属于中国动画人的东方风格。而我国高校正式开设动画专业是在1952年, 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个动画专业, 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艺术家。动画的形式广泛借鉴民间美术的剪纸、皮影等多种形式,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动画风格。改革开放以后, 日美动画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加之当时以经济为主导所产生的影响, 导致中国本土动画逐渐萎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政府开始关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并给予大力的扶持力度, 使得中国的动画教育迅速升温, 动画专业一夜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 不仅各类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 社会上的各类培训机构也开始进行动画培训。截止目前, 全国大多数院校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 单纯从数量上看, 中国的动画教育已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动画片的质量明显缺少中国风味, 受众对国产动画的满意度逐渐降低, 同时由于对技术的过于重视, 中国动画与传统艺术及受众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
二、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动画教育的问题很多, 但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课程设计重复与单一。
很多院校的动画专业所沿用的都是国外的教学模式, 并且不能兼顾地方文化和艺术的特色, 不能将地方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文化融合在动画教学之中, 从而很难有民族化风格的突破, 在国际动画市场竞争中很难保持独立和优势, 也不能适应中国动画产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中国动画的历史证明, 只有坚持民族化的创作之路, 才是中国动画的最终出路。
(二) 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
在当代社会, 只有重视民族文化才能使动画在创意与设计中突破西方文化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技术的应用应当服务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同时, 对于民族化的创作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民间美术的形式, 更应该抓住民间艺术的精髓, 民间艺术中所蕴藏的文化是中国动画创作取之不竭的创新之源。
(三) 学生长期以来深受日、美动画的影响。
尤其是时下接受日、美动画成长起来的大批年轻人, 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日美动画的影响, 进而模仿日、美等国的动画形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国家片面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的创新, 二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弊端造成的动画人才的缺乏。因此, 只有改变动画教育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开启民族动画的创新之路。
(四) 中国动画受众的偏儿童化现象。
大多数中国人一直认为动画是儿童的专属, 同时中国的动画制作人过于缩减动画的受众群体, 导致很多动画的设计制作幼稚而说教, 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内涵, 说到底这和动画教育脱不了关系。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民族化改革
国产动画要重振中国学派的东方气韵, 必须将动画技术与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形式相融合, 只有具备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 在当代社会应当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作用, 承担起民族文化的传播任务。
(一) 高校的动画专业应当充分借鉴本土艺术文化发展民族特色。
高校动画专业的开设不能一窝蜂地向一个方向发展, 更不能走模仿日、美动画的路子。就像中国的地方戏剧, 每一个地方都有相对独立的一套戏剧种类, 中国动画也应当借鉴戏剧发展的形式, 充分借鉴地方传统与文化, 发展具有中国色彩的动画风格。尤其是地方高校, 在承担地方文化传承的同时, 将地方文化融入动画专业的教学之中, 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动画的民族化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在民族化品牌树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而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种种文化构成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 我们在建设民族化动画的过程中应当从地方文化入手, 充分发挥驻地高校的优势, 在动画专业的创作指导过程中重视本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比如, 本土传统的民间艺术, 在动画形象创作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 越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 往往民族色彩越是浓厚。同时, 在故事题材的选取中也可以借鉴地方的故事传说, 越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动画往往越能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 从而为中国动画学派的成长夯实基础。
(二) 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学习。
古代的绘画在思想上更多的是受到儒家、道家和禅宗哲学思想影响的三位一体的表现方式, 今天则更多的是受到西方现代哲学影响的将现实、批判和表现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现当代艺术中对于苦难现实的描绘一是受徐悲鸿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影响, 二是西方绘画方法的传入导致写实主义的盛行, 三是由于古典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缺失, 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艺术现状。当然, “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觉醒, 更多年轻的艺术家开始探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民族文化思想的关照” (1) 。国产动画的发展在经历的对美、日动画的模仿之后, 当代社会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性, 转而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动画的新鲜血液。因此, 高校动画专业的开设应当加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教育, 只有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才能明白中国民间艺术色彩与形式的构成关系。
(三) 应当努力培养中国动画的受众群体。
中国动画应当从各个层次建立民族动画的受众, 只有拥有广泛的受众才能改变中国动画的市场面貌。这就需要中国动画的教育应当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 找到动画与受众相连接的关键点, 也就是能唤起受众情感、思想等方面共鸣的民族符号。“从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角度来看, 一件艺术品要想获得认可, 不仅需要艺术家, 同时更要有观众的参与, 并且其艺术作品和观众的期望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接触点, 否则, 观众不仅会对他们的艺术作品感到困惑不解, 而且还会表现出厌烦和漠不关心” (2) 。动画的创作同样如此, 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 应当上升到艺术的角度探讨设计的思路, 用好的动画艺术迎接受众的“回归”, 改变中国动画片说教色彩和儿童色彩过于浓厚的局面。
(四) 开设中国民间美术和本土民间美术课程。
中国历史悠久, 很多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往往存在于民间美术的形式之中, 并与西方的文化艺术具有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观念。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母体艺术, 拥有自身所特有的文化艺术符号, 而这些恰是动画专业的每一个学生所应当熟悉和知晓的。这是动画创作民族化道路的源泉, 在熟悉中国民间美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了解和掌握本土民间美术的形式将为动画民族化打开更多的创新之路, 同时对各地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 依托地方高校建立动画艺术品牌。
高校动画教育要实现自身的民族化建设, 就应当建立高校的动画品牌。高校动画艺术品牌的建立既要依靠本土文化, 又要依赖这种文化所生存的土壤。因此, 地方高校建立动画品牌, 不仅能为教学提供方便, 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为学生提供可供学习借鉴的优秀本土动画形式, 这种承载着地域文化特色的动画艺术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民俗文化, 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时代要求进行合理的借鉴和吸收, 并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质和审美风尚。高校在创立动画品牌的同时应当充分考查本土文化艺术的种类, 并对这些文化艺术形式进行有目的的传承和发扬, 在引入本土文化形成民族动画品牌竞争的同时,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作用, 从而使创作出的动画作品更有文化和精神内涵。
(六) 建立高校动画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高校应为当下动画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作品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并利用这个平台与社会和市场建立一定的联系, 改变教学和实际应用相对分离的状态, 为动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高校亦要利用此平台吸纳社会资金的注入, 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品牌共享和共赢, 使各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结语
以地方高校为主体建立地方特色动画艺术品牌, 能有效使高校的艺术教学和本土民间艺术有机“融合”, 并有利于高校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 这种动画品牌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国动画受众的“回归”, 从而为中国动画培养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并且, 利用本土文化创作民族动画的同时, 还能推进中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使之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步入本世纪10年代以来, 国家极度重视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追求以实现中国梦为理想的民族复兴。中国高校动画专业应当借此机遇, 充分利用驻地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优势, 在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 将传统艺术的精华渗入动画创作中, 凸显中国动画的东方之韵和民族之风。
注释
1邵珠春.浅析中国古代绘画中苦难现实类作品稀少的原因[J].名作欣赏, 2014 (3) .
中国动画教育 篇8
一、中国传统动画脚本的文学特点
从我国动画发展的各个阶段产生的大多数作品来看, 我国传统动画脚本多具有以下特点:
1. 传统动画多取材于中国古老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我国是个古老的国家, 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具有深厚哲理的文学作品。可供传承的中国传统历史题材有神话、童话、民间传说、民间戏曲、小说等, 中国有很多优秀动画片都是从这些题材中选题的。
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吃西瓜》都是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有一些动画片还取材于有着丰富哲理、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例如《愚公移山》、《滥竽充数》等。以上这些题材包含着我国特有价值观, 对我国特有的文化有着传承和教育的重大意义。
此外, 我国传统动画片也会取材于一些现实生活, 例如《邋遢大王》、《草原小姐妹》等就是在观察现实生活之后制作的动画片, 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2. 中国传统动画教育意义较为浓厚
我国是一个注重道德礼教的文明古国, 长久以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埋下了程式化的思想观念, 在创作动画脚本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体现出深刻的教育意义。如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教育大家遵守社会公德, 不做自私自利的人。又如取材于寓言故事的动画片《愚公移山》, 教育大家对于正确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不懈, 不要随便改变初衷。再比如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则对孩子们进行卫生、健康教育;《草原小姐妹》、《雪孩子》教育我们要舍己为人等。这样的题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二、外国典型国家的动画脚本特点
外国动画片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文学创作方面与我国的动画片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仅就美国、日本这两个个动画大国的脚本特点进行分析, 认为主要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国动画
美国的国家历史并不长, 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素有“民族熔炉”之称。因此其动画剧本并没有太多民族历史性的题材可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早期的美国动画片大多是对他国传说、童话等题材的引用, 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而当代的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内容的组成元素也是来源于中国。
此外, 在叙事方式与民族观念上美国也与我国有很大的区别。美国动画也注重教育性, 但在美国动画里, 故事性和趣味性是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 道理是隐含在故事之中的, 没有过于强烈的说教意味。其弘扬的主题也大多是光明积极的人生哲理, 励志故事, 融入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 能成为抚慰人心、激发斗志的精神力量。比如美国将中国宣扬德孝传统美德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改编成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
2. 日本动画
日本动画的题材包罗万象, 情节跌宕起伏, 宛如真人版电视剧。日本的动画脚本创作通常表现为唯美悲情, 特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 通常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 但影片基调始终又是积极向上的。这种超越个体极限的悲剧意识, 同时洋溢着东方之美的人文精神, 如《风之谷》、《百变狸猫》等。
日本的动画在题材上可谓独树一帜, 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战争、侦探故事、少年的冒险、童年往事的追忆, 动画的无穷想象力和表现力被充分挖掘, 而且, 在影片的内涵和深度上, 日本动画也远远超过了中国和美国。近年《再见萤火虫》中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细腻描绘、《千与千寻》对现代文明下人类异化的反思和《幽灵公主》中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审视都相当深刻和震撼。创作者表现出对世界的认识是成人化的、纷繁复杂的, 既不像中国动画那么简单、主旨鲜明, 也不像美国动画善恶分明。
透过故事的外表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动画片一般人物、故事都很简单, 主干清楚, 篇幅不长, 只以说明一个道理为主要目的。中国动画最后“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样十足的说教意味在其他国家的动画中很少出现。此外,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每个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意蕴, 这些因素直接造成了各国影片选材风格的较大差异。这也是各国动画脚本最本质的区别。
三、目前中国传统动画脚本的缺陷
目前, 导致我国动画的发展缓慢非常关键的原因如下:
1. 国产动画片的教化意义过重, 娱乐性稍弱
教化的功能是当前中国动画一个重要的特征, 这种出发点虽好, 但过于追求教化的效果往往忽略了动画的娱乐性。而相比之下, 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画虽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但更注重于娱乐性, 能站在观众的角度投其所好。因此《猫和老鼠》、《蓝精灵》等, 打入我国市场后就立即占有一席之地。
2. 缺少创新性和自己的文化特色
近几年出产的国产动画片, 要么继续吃老本沿用古典文学和神话等, 要么就是中西结合的大杂烩, 缺少创新性和文化特色。尽管近几年来创作的动画片比之前一段时间的作品有了起色, 但仍然给观众留下抄袭的负面印象。
因此, 要改变现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针对受众的喜好, 加强动画的娱乐性
娱乐是动画的重要属性, 我们应摒弃过于传统的说教意味, 将教育与娱乐融合, 突显寓教于乐的特点, 使我国动画受到更多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2) 在寓教于乐的基础上, 创作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文学作品
一部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脚本, 要想做出自己的特色, 就不能一味地追逐国外的动画文学风格, 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脚本方为上策。如2006年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创作的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短片《桃花源记》, 从动画大国日本捧回了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优秀奖。
结语
中国的动画之父万氏兄弟曾经说过:“在中国电影界中, 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和故事为基础去创作动画片, 走自己特有的道路, 符合中华民族的意识特点, 符合我们民族化的幽默感, 还要有教育意义。”1民族风格的丧失使我国当代动画在与美、日等动画强国的队列中, 毫无立足之地。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 充分吸收传统动画创作的民族性, 并且兼容、吸收和消化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 才能使我国动画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目前正处于滞涨状态,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动画产业, 本文通过对中外动画文学脚本的特点分析, 指出中国动画文学创作的优势和劣势, 为我国动画脚本的创作发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动画脚本,文学特点,传统文化,民族性
参考文献
[1]余孟杰.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2]王静.中、美、日动画电影比较[J].动画视界.第8—10页.2005.
[3]吴怡昕.杨奎.浅议中国动画片早期风格的民族元素[J].才智.2010.第14期.
[4]贾涛.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合理应用[J].艺术与设计.第105—107页.2010.第3期.
[5]赵前.《精品动画影片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5
[6]丁海洋、姚桂萍.《动漫影视作品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1
中国动画教育 篇9
廖校长:艺术学部成立以后, 应该说, 我感到压力特别大。为什么压力特别大呢?一个是“艺术学升门类”以后, 咱们的戏剧与影视学, 在全国评比中排到了第一名, 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成绩都不错——艺术学理论在全国排第六, 设计学全国排第九, 美术学全国排第十七……相对而言, 音乐与舞蹈学还需要再迈进一步。那么, 对于全国排名第一的戏剧与影视学, 只能是保持它, 所以, 现在我们的所有的教学定位, 我认为要瞄准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第一个奋斗目标, 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 这是必须的这是必须的;第二个奋斗目标——因为传媒大学的定位是““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 那么我们既然有全国第一的学科一的学科, 那必须再建造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乃至一流的学科学科。
廖祥忠,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部学部长,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 著名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主持创建了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点、博士点。兼任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及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新媒体院长论坛”首任轮值主席、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
对戏剧与影视学, 还有其他学科的强化建设, 这是我们的一个重任。所以, 谈到我们现在的有关指标体系, 一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指标体系运行, 另一个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指标体系来规划我们的学科, 规划我们的人才培养。按照这两点来看, 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 毫无疑问, 是精英化的培养模式, 是一流的培养模式, 而且一定要培养出最好的学生。
我总认为, 一个高等学校若很强大一个高等学校若很强大, 其强的核心是什么么?那就是学生要强。学生强, 高校就强。学生强了以后后, 他的思想、知识等有了, 什么都有了——这比什么都重要重要。我觉得其他的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人”——才是我们的第一作品我们的第一作品, “人”——才是我们奋斗的第一要素, 所以我们强调培养人以我们强调培养人。那么, 这个“人”的定位是什么呢?那就是培养具有国际化大视野的人才。
所以, 我所做的定位就是, 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 尤其是艺术学部培养的人才, 第一第一, 他要了解传统的艺术学学, 也要了解传统的广播电视——包括视频、音频等方面都要懂都要懂;第二, 他要国际化——他必须是有国际化的眼光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审美能力的这种人;第三, 他必须要在艺术他必须要在艺术“改朝换代”的时候——将来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的领域中和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的领域中, 要有驾驭这一切的能力切的能力。不但我们的老师要有这个视野, 学生也要有这个视野。你想, 广播电视是我们的根本, 传统艺术学是我们的根本, 这是不能丢弃的, 丢弃了就没有优势了。还有, 国际融合, 比如说国际创作融合, 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将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快, 如果我们没有国际化的眼光, 我觉得就不配我们学校的定位和地位, 因此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另外, 就是艺术学科发展的方向、指向, 以及将来的艺术创作走向是新媒体, 如果没有新媒体作为支撑的话一定会被淘汰, 所以我觉得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的学生的眼光、视野、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朝着这几个方向努力。这就是我对我们艺术学部的学生的要求。所以, 我目前担任学部长以后, 一切都是从这几个方向, 来架构我们的学科, 来规范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 来重新定位。从本科教学, 到研究生培养, 到科学研究以及艺术作品创作等方面, 全部围绕这几大主攻方向来建构。
本刊记者: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形成的国内国际影响, 在学界, 人们有目共睹, 在业界, 人们有口皆碑。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 我们也注意到, 该学院的相关部门 (系) , 已和国内的多家传媒企业在师资培养、课程共建、学生实践、产品研发等领域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为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起了立体实践平台。请问廖校长, 这种教育模式, 是否也适用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音乐人”的培养?在音乐学专业教育中, 我们怎样来摆脱传统的音乐学教学模式而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今后, 在我们的音乐学本科学生培养中, 怎么样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加强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业界的对接?
廖校长: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是适用的。在这方面, 首先要由上至下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在艺术学部工作的这一段时间里, 责任的增大促使我不得不去调研国内外的相关行业和专业, 看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的教师在想什么, 再回头思考我们自己教师的特点、优势是什么。我见到了国际上行业里大师, 他们也在谈这个意识问题。
“意识”包括创新的意识、对新技术使用的接纳意识等等。此外, 还有一个教学意识的问题还有一个教学意识的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当井底之蛙当井底之蛙。在艺术教学中, 我发现有一个弊端——全国都普遍存在的弊端国都普遍存在的弊端:很多的学者喜欢抱残守缺, 就守着一方小天地不肯放弃一方小天地不肯放弃, 不肯进取, 表现出排斥型的思维方式式。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遗憾的。如果他在意识上再跨越一步的话, 也就进入了海阔天空之境界。其实, 我们的学者们都有这个能力, 但有的学者觉得这么做没有必要, 然而等到他想这么做的时候, 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可能就干脆说不能这么做, 有意地排斥。这是很可悲的, 是非常可悲的。这就是意识问题。如果我们有这个意识以后, 就会看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 就肯定会想到变革的问题, 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就是我们的眼光、胸怀的问题。艺术类学科一定要打破边界。世界在融合, 传媒在融合, 教育在融合……音乐和视频也在融合。我到艺术学部后提出一个观点:要打破音乐和影像的边界, 打破动画和视频的边界, 使其实现整合, 激发我们老师和同学的创作能力。因此, 联合培养及联合创作, 打通一系列的教学平台, 这才是我们非常非常关键的地方。但要实现这一步,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老师可能会说, 我这个课就是我自己的, 没必要跟别人合作。这就是很“要命”的。
为什么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要说解放思想, 我当时不明白我当时不明白, “解放思想”这几个字, 有必要老那么提吗吗?现在, 我是切身体会到了, 解放思想是多么重要。一个人的思想解放了个人的思想解放了, 眼光有了, 胸怀有了, 责任感就有了, 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 我们就能做很多很多事情。
我也总在回想动画学院的建设历程……当时是极度困难的——我们就几间如同窑洞的小“破”平房, 要建设世界一流, 可能吗?而我首先是解决这几个问题:一个是动画教育的发展定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 是解决老师的思想问题;第三个问题, 是要给老师树立信心。学院发展的定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动画学科!有人就说:“这可能吗?”“怎么发展啊?没有这种可能性啊……”但是, 我有自己的判断, 先定位再说。第二, 我要解决老师的思想问题, 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开放的思想, 什么是解放思想。这一步是慢慢做, 慢慢说通。接下来, 很多老师思想打通了, 认为应该这么做, 但是还没有信心, 因此这时一定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信心有了, 思想打通了, 方法有了, 我觉得剩下的问题的解决非常非常顺畅。动画学院在刚刚成立的时候, 我努力推动大家, 和大家一块儿研讨怎么做, 到了后半段, 几乎是我说怎么做, 大家是不太想, 做就行了, 所以推进得非常迅速。为什么呢?因为思想统一了。因为大家觉得, 没必要想了, 老廖说就行了, 做就行了。所以, 后几年发展得非常非常快。这就是一个几步走的问题——定位清楚了, 思想问题解决了, 信心有了, 措施得力就可以了。
我以前对音乐学没有太多研究, 是最近几个月加大了关注。我觉得咱们学校发展音乐学是非常重要的, 它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厚重感的积淀。我们学校音乐学这个学科的建设, 不仅仅是对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也不仅仅是对艺术学部, 而是对整个学校而言, 在艺术修养, 尤其是在音乐修养的文化积淀方面, 打下了厚重的基础。
所以, 我首先认为我首先认为, 音乐学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过去这些年的建设去这些年的建设, 成绩也是很显著的。但是, 将来要怎么发展发展?我认为, 就是要形成特色发展。要真正找到我们学校的特色学校的特色。一个是要找到录音怎么为我们的传统媒体, 如电视、电影服务的问题, 怎么录音的问题——它是辅助性的, 也是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问题, 我们要解决好, 这是我们制胜的一个法宝。第二点就是创新的问题。谈到创新, 我们的音乐学, 如果跟传统的音乐学院相比, 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创新呢?我想有两点:一个是音乐创作手段的创新一个是音乐创作手段的创新、工具的创新, 这点我想大家都能明白点我想大家都能明白;第二点就是音乐传播——利用新媒体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等。现在, 音乐从创作、生产产、传播、消费, 已经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再像以前那样样, 因为已经大众化了。在这个时代里, 什么是创新的问题题?这其实也就是音乐和传播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音乐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的问题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的问题。要抓住这一点, 使得音乐学长上翅膀学长上翅膀, 飞得更高、更快、更强!
而且, 我总认为,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音乐, 和在环绕立体声状态下听的音乐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这恰恰是传媒大学的优势。所以, “音乐”加“传播”、“音乐”加“新媒体传播”、“音乐”加“移动互联网的传播”, 还有“音乐”加“录音”等, 这些都是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和探索的, 要在这方面做文章。我们要加强我们传统的教育, 即艺术理论、艺术修养的教育, 这是每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做的, 但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又不能在这个地方, 而是要在它们与自身的专业之间找到交叉点。
我曾经说过, 艺术学部有两大增长空间。一个增长空间就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的艺术理论的建构和学生的培养, 第二个增长空间就是音乐这个部分——这一部分正是我们搞艺术创作以及搞电影、电视、新媒体创作经常容易忽略的地方, 恰恰增长空间在此处。目前在国内, 很多人注重的只是 (影像) 这半壁江山, (音乐) 那半壁江山很少人去注重。比如现在动画领域里的有些老师为什么有那么多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就是因为对原创音乐的重视。在国际上, 如果你是扒别人的音乐, 是不可能拿到奖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 如果你去参加评奖, 就动画作品而言, 首先要经过一道过滤网——人家首先要看你有没有用别人的音乐, 如果有, 马上把你淘汰掉, 甚至还要追究你的责任。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对不对?先不说你的音乐要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水准, 但你首先必须原创, 这是必定的吧?所以我非常非常重视这个方面。因此, 对这个方面的重视对我们进入国际市场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然而, 到现在为止, 还有个别老师认为, “哎呀, 音乐扒拉扒拉就行了, 没那个必要, 弄它干什么?我们只要把画面弄得很美, 就OK了”。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你想, 经过了这么多年, 这种观念尽管在改变, 但是还没有完全改变, 很不可思议吧?所以我觉得第二个增长空间在音乐和录音这一方面, 传媒大学尤其如此。我们的优势在视频和画面, 国内整体的情况也是如此, 但它的增长点在另一面 (音乐/录音) 。
我曾经参观国际著名的“东方梦工厂”动画制作室, 看他们怎么工作。他们做得精致到什么地步啊——雕梁画栋上的那些小花儿一笔一笔地慢慢做——我一看就很震惊。我们自己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因为认为画面细节谁都不会注意到。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说, 他们也知道, 观众谁也不会注意这些小碎花和它们的细节, 但是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要求, 就必须这么做——别人不知道、不注意是别人的事, 但作为艺术创作, 他们就是要尊重它。包括音乐, 它的整个的起伏, 也让人觉得很震撼。这个时候, 也许观众会忽略音乐, 但是这一点点仍一定要做得很完美——这就是精神。目前, 我们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整个国内的行业大环境都是这样。所以, 我对将来的增长空间信心十足。本身我对新媒体建设能力还可以, 对音乐这一领域还是很热爱的。所以, 将来我会抓好这两个方面。
本刊记者:所以, 学部成立之后, 音乐跟动画还有影视这方面就会有更多打通的机会。这是否就是我们曾经提到的, 要在各方面强化音乐学专业的师生的数字音乐思想?
廖校长:有道理。一个是数字音乐思想, 但还有一个是创新思想。必须要有创新, 没有创新不行。我们需要有特色的创新思想。我们在这里发展音乐学, 我们的特色是什么?一定要找到我们特色的定位!否则恐怕前景堪忧。因为我们现在的定位是“一流”, 既然如此, 就必须要跟中央音乐学院他们比, 是不是?否则就会有问题。但是比什么呢但是比什么呢?比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所以, 我说《音乐传播》这个杂志的刊名取得非常好得非常好。体现了我们的思想, 体现了我们曾老师的水平平, 真的, 这是我们传媒大学应该办的。当时, 我对这个刊名就拍案叫绝刊名就拍案叫绝, 我觉得太好了!
本刊记者:廖校长, 您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资深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我们在您开拓性的专著《数字艺术论》中注意到, 您有专门的篇章系统地论述传统音乐与数字音乐。同时, 您在《数字艺术论》的第十章“数字艺术的未来”中, 阐述您的“天人相混、主客交融、授受一体”的艺术返璞归真的当代艺术观时, 匠心独具地引用了《吕氏春秋·古乐·仲夏纪》中的“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是否可请您以教育家的视角, 观照这种返璞归真的艺术观, 谈谈它对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方式的改进有什么启发?您觉得, 在我们的数字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中, 这种艺术观能否直接转化为教育观?
廖校长:其实, 当时我可是没想到有这么高的高度, 这都是你们给提上来的。当时我主要是想找一个好点的材料, 来充实自己的论述。结果找到这一段, 发现挺有意思的, 深入理解后再一看, 发现它的确是让人拍案叫绝。当时真还没有考虑得这么深, 这么远。说到音乐教育观, 恐怕我还是外行, 从个人角度谈一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 真正的音乐艺术一定要让人舒服、放松、共鸣, 觉得哪儿都好, 具有音乐美感, 从内到外的美感, 从眼睛到心灵的美感。我觉得真正让人舒服的就是心灵的美感, 音乐就是那样的, 是不是?那种回归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我是在江西九江的大山里长大的, 那儿离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不远。几年前, 我回到那里, 一人漫步在崇山峻岭中。我手里拿着一个小播放器, 播放着清新、抒情的音乐。听着、听着, 小鸟也在我的头上唱呀, 叫呀, 飞呀……我长那么大, 从来没有对音乐有这么喜好的程度!小鸟在鸣叫, 音乐在播放, 我就席地而坐, 尽情享受这人与自然的交响!我在那里坐了快一上午了, 我老母亲进山来找我, 寻思咋回事啊这孩子?我这才回过神来, 怎么会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呢?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只觉得哪儿都舒服, 心情、精神特别特别放松。我想, 这就是音乐与自然的融合触动了我。音乐和自然环境拥抱在一起, 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人和音乐的合一、空山鸟语和音乐的合一, 让我的心灵感觉和大地融到一起……我在竹林里, 紧抱一柱青春向上的青竹笋, 体验着生机之盎然、世界之秀美、天地之广袤, 居然沉浸在三个小时的时光空灵之中!我知道, 我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平时工作的繁忙, 让我很难进入这种境地, 因为我是一个很“躁动”的人, 因为太忙了, 哪有时间去“忘我”啊!
所以, 我就想到艺术的回归的问题。后来, 我又走了一段童年的山路, 重温着童年时候的步伐, 回顾着儿时的审美感觉。现在想想, 小时候那是多么美啊!今天, 也想回归, 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只能把它寄托为一种遥远的心思, 只能在偶然情感被触动时“回归”一下。
后来我想, 人对自然的回归, 这个道理是永恒的。如果要谈到教育的话, 我们要告诉学生, 音乐要能使人产生这种震撼、这种美才行。那怎么才能做得到呢?我觉得就是——回归自然。不管是用什么传播手段, 不管是与什么结合, 它只是一种方式而已, 能够随时随地打动人, 那才是音乐。
然后, 要谈到互动的话, 我想先谈的是审美的互动。我觉得, 那还是取决于真正感动人的艺术作品本身、艺术的魅力, 其他形式我觉得不重要, 那些完全只是形式而已。再说到教育观, 在审美教学过程中, 一定是通过这种形式, 让你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接触到这些, 如此而已。对于作品的欣赏, 我觉得还是靠心灵去感悟, 如果仅是靠一种方式让人接受它, 我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 有些美国大片, 看第一眼的时候让人感觉很欣喜, 但看过几部后, 可能就让人觉得烦躁了, 因为它没有美感, 只有躁动的东西在冲击人的眼球, 那有意义吗?有人喜欢那种躁动的音乐, 对于那种音乐, 我很难接受, 我觉得那只是让人宣泄情绪而已, 那种体验能有美感吗?很困难。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教育的问题。我的判断是, 再过几年, 中国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甚至我们很多老师会退出课堂, 会失业。为什么?就是因为MOOC系统的出现。我建议你们去研究一下MOOC系统——这个在线教育平台不得了啊!我以前觉得艺术教育可能离它会远一些, 因为艺术需要体验, 需要感悟, 需要手把手传授。但是, 关于这些感知的东西的问题, 现在看来都能够解决。
所以, 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提出一系列的艺术学部的改革思想, 其中对于本科的教学改革, 其基本思路可能就是基于这个。我去年开始带着我的博士生思考一系列选题, 主题就是警惕数字媒体时代世界教育霸权主义的出现。世界教育霸权主义现在很明显啊, 比如说现在似乎就是美国那几所大学那几个课程在控制全球, 似乎我们所有的人都在选择它的课程。自从我们动画学院有位老师在网上选择美国某大学的硕士课程并拿学位以后, 我就觉得很吃惊!以前, 线上教学是辅助性的, 现在, 线上教学居然能授予学位!为什么能够授予学位?因为它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防伪的问题。因为以前没有防伪, 对方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线上答题, 即使这边换了一个人它也不知道, 也没办法。现在人脸图像识别系统出现以后, 可以实现大数据系统实时搜索, 让人根本不可能冒名顶替!结果, 在线拿学位已变为现实, 而且它的学费要比传统的通过课堂拿学位要低百分之八十, 并且有同样的获取量, 这样的话谁不拿呀?美国的几所大学冲向全球, 我们中国的大学, 如清华、北大也在闻声而动。我觉得在这方面, 我们也必须要走。我觉得, 我们艺术学部有两步重任, 第一步呢, 就是改变教育观, 要把这个引入课堂;第二步, 我们要做出我们的精品课程来上线, 要引领, 因为这是我们的角色和责任。现在第一步都还没走, 你说我们责任多大呀。
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革新, 五年以后就会让人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网上的互动,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目前, 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在“对牛弹琴”, 那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国外的一些名牌大学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我给研究生上课, 从来不讲知识点, 在我讲了一个话题以后, 由学生谈, 谈完以后, 我就告诉他们, 关于某问题去看哪本书。我觉得导师的责任之一, 就是告诉他们哪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让他们自己去看, 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这才是导师的责任, 导师的能量。还有, 如果学生的研究方案有偏差, 导师也有责任明确告诉他这么研究肯定会有偏差。国外的某些课堂教育, 他们有大量的后台准备。现在, 关于网上课程教师的备课量和讲课量, 美国人一般做到二十比一, 即, 讲一个小时的课, 他做了二十小时的备课量, 大量的数据在后台, 需要调什么内容、材料, 随时可以调出来!那种课堂出现以后, 再加上在线解答、在线提问、远程提问都能实现, 那谁还会上我们的课呀?
在我家乡深山里面, 将来也会到处都有Wi Fi。假想一下, 如果我在那里上课, 该多有意思呀, 我还需要到这里来吗?以前别人说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视频交流是不一样的, 所以永远不能被替代。那我要说的是, 将来一个系统出来以后, 人们即使是天各一方, 也能像现在一样, 设置好一个场景, 我们就在面对面, 这个技术马上就会实现, 还有什么解决不了?就我们现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而言, 互动教育非常重要, 而且是第一步, 是现代教育最需要迈出的那个第一步, 要由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但是, 面对线上教育资源的大量冲击, 我们怎么应对呢?我们社会主义的传播学、新闻观怎么建立呢?都是大问题呀。我想音乐学在这方面没有关系, 尤其是应用音乐这一领域, 只要把它引入进来。电影学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学课程接纳过来, 这很快就能实现, 这就是现实。将来的学校, 肯定是优胜劣汰, 少数学校存在, 精华的越发精华, 这是我的基本判断。这是一种整合, 应对的是人们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本刊记者:“艺术学升门类”后, 我校获得艺术学全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而成为非艺术院校中唯一拥有艺术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廖校长, 在这非常闪亮的学位平台上, 艺术学部将怎样来利用学部各门学科的理论、实践优势来强化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廖校长:刚才谈到的线上教学系统, 那就是要和这结合得更紧。那不是试行的问题, 是必须实行啊, 全方位地实行才行。我们的导师要有这种思想, 我们的课程体系要跟得上, 内容更要跟得上。所以, 在音乐学专业教学内容上容上, 我们要面临与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高校的竞争, 竞争不能是同质化的争不能是同质化的, 要寻找自己的特色化教学, 这是第一点点。在教学手段上, 我们将要根据艺术教学的特长, 去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对全球化的竞争, 所以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必须要改变须要改变。我已经决心要启动——本科教育部分启动, 硕士硕士、博士生教育全面启动——这线上教学系统。一个是纳入进来是纳入进来, 一个是我们自己的老师要组织好课程, 要冲出去出去。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再说到研究生的写作和创作。我觉得我还是个有激情的人, 做事情, 就得有激情, 比如创作一部作品, 包括我们研究生写文章, 一定要融入感情去创作, 一定要融入感情去写, 体现一种责任感, 体现一种忧患意识, 体现厚重!这一旦在作品中体现, 或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体现, 都能反映出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写的。我们尝试着要做到这一点。
本刊记者:廖校长, 我们认为, 《数字艺术论》全书充满了前瞻性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体现于学术层面的同时, 对您所有的大学教育活动有怎样的影响?或者说, 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对艺术学部目前和今后的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又将起到什么样的间接和直接的引领作用?
廖校长:我说过一句话, 不知你们认不认同?我说, 要用科学管理艺术, 用艺术管理科学。现在我们的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如果艺术可以用科学化的思路来管理, 那艺术一定能够成功;当科学没有创造力的时候, 用艺术的手段管理科学, 科学一定能迸发出它的强大创造力。所以, 现在我是试图用一种科学化的手段、规范化的手段, 有逻辑思维地来管理艺术, 尤其管理艺术教育——其实, 说管理艺术不敢, 应该说是管理艺术教育, 我是这么想的。
所以, 建章立制建章立制、循序渐进、依照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观, 步步推进, 探索各个艺术门类的规律在什么地方, 然后再在探讨它的教育规律以后后再在探讨它的教育规律以后, 依照这种教育规律,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教育现状目前国内外的教育现状, 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去指导它, 找出一条路, 这是我要做的。这个完全是可能的。其目的, 就是规范老师们的思想和行为。我经常跟学生讲创作思维导图:创作一幅作品, 第一点是什么, 第二点是什么, 第三点是什么, 怎么综合起来……那是有它的规律的。所以我就是用科学的思想来管理艺术教育, 用艺术的思想来管理科学, 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 这是我的基本的想法。
本刊记者:谢谢廖校长接受我们的专访!您今天的谈话, 对我们是一次传媒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思想与行为的启发。我们想, 传媒大学师生将在三中全会的精神引领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 期盼着未来的成功, 期盼着梦的实现!
中国梦中国动画百年夙愿 篇10
此次展览从内容上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铁扇公主》篇、《西游漫记》篇、《大闹天宫》篇和《产业应用》篇,在时间线索方面全面展示了《大闹天宫》前世今生及其影响,同时也再现了主角人物——孙悟空的形象在每一阶段的演变和发展,这也是国内动漫界首次对卡通明星孙悟空进行的全面、系统、规模化的形象展示,尤其在第二篇章中,张光宇《西游漫记》的全部图片,让观者深刻体会到孙悟空的形象从诞生时日起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
从文献的角度而言,本次展览除了展示影片《大闹天宫》的直接文献,如造型设计、线稿原稿、分镜头手稿、影片宣传资料等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外,还专门展示了动画电影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之间的直接影响和衍生品应用。如连环画、火花、糖纸、烟标、磁卡、手绢、织绣、陶瓷等数十件,可以说卡通明星孙悟空的主体形象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这些衍生品的开发多数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产生的,这对于发展今天的动漫产业依然有着清晰可见的借鉴意义。
毫无疑问,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上世纪中国动画发展的巅峰力作,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动画创作的最高水平。从1964年到2014年,《大闹天宫》已走过了50个春秋,伴随着中国动画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动漫时代。在这期间,它见证着中国动画的风风雨雨,有辉煌、有落寞、有复苏、有振兴、有冲击、有飞跃,但不管怎样,《大闹天宫》始终如一座雄伟的丰碑,傲然屹立着,影响着中国动画不断向前超越。
追溯《大闹天宫》的成长史,不论是从孩提时的万氏兄弟自创皮影戏“孙悟空跳出如来佛掌心”开始,至上世纪40年代孙悟空的卡通艺术形象在《铁扇公主》中首次亮相,还是从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到2012年的3D版《大闹天宫》,可以说《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上就没有间断过,这对于动画艺术的拓荒者万籁鸣而言,《大闹天宫》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对于中国动画来说,一部《大闹天宫》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动画的百年发展历史,同时它又凝聚着几代动画人的共同努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的主创作者已纷纷驾鹤西去,而孙悟空,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许多动画、漫画,甚至在生活产品中都能看到孙悟空的影子。
中国动画教育 篇11
1. 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动画产业, 为了使产业健康发展, 一系列大力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例如, 《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各地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当地动画产业, 形式上推动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是中国动画产业的观念滞后, 体制瓶颈以及严重抄袭等问题尚在, 现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没有形成基本的产业链。但是, 不成熟的产业也同时存在着很大的机遇, 如何使中国动画产业良好、迅速的发展起来, 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优秀的动画人才。
2. 高校动画毕业生在动画市场中所面临的问题
动画产业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素质的动画应用型人才, 这批人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力量, 决定了一部动画片的整体水平。而中国的动画人才正在逐步的流失。据报道, 动漫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 我国目前培养的动漫人才以低端制作人员和高端纯研究人员为主, 结构严重失衡, 这也使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二、分析问题——高校毕业生难于适应中国动画产业
1. 动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原创型人才培养匮乏
中国动画市场沦落为动画加工工厂的原因主要是原创型人才的匮乏, 一味地模仿国外动画, 并不是中国动画的成功之路。如何培养原创型人才是中国动画教育的一大问题。许多专家表示:高校只是培养了不少动漫制作、技术人才, 他们的教学方式过于教条, 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形成动漫原创型、创意型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
(2) 教学与市场脱节
中国高校动画教学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与市场的脱节, 没有真正考察过市场, 而是完全遵循课本的知识进行动画实验。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 必然会使学生毕业后面对日新月异的动画市场手足无措。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市场实践接触的最好机会, 搞好实践教学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专业技能以及就业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高校动画产业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并不理想, 缺少真正的与产业接轨的实践教学。
三、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中国动画产业的应用型人才
1.“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中国动画高校教育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把产业动画的项目搬到学校里来实践。在学校成立产业教研室、工作室, 可以联合多所动画高校, 根据各自特长分配具体动画项目, 让学生毕业之前就可以直接投入产业适应动画市场。并且与企业合作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 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在达到专业制作水平后, 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研究结论以实验短片制作的形式进行检验。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论文总结, 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动画实践项目中去, 形成教育模式的良性循环。
2. 以动画产业需求制定课程标准
对于新开设的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培养课程应该根据动画产业的要求制定一个新的课程标准, 这样才能确保高学历的动画人才在以后的动画产业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并能够远见卓识, 高瞻远瞩的思考中国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
(1) 剧本、分镜头课程标准
剧本与分镜头设计, 都属于动画制作的前期流程, 也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灵魂。这一部分是高学历的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必须重点掌握的课程。动画剧本的课程要求动画艺术硕士在结课时必须按照剧本特点以及动画产业对剧本的具体要求进行剧本创作, 剧本要求主题明确, 以小见大, 通过细节深挖角色性格特点, 制造合理矛盾冲突。
动画分镜头是动画项目中所有工作的依据, 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手绘能力来表现镜头, 更考验学生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握。这一课程对于高学历的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尤为重要。对影视动画作品的特性充分了解后, 才能更好地学习进一步的专业知识。
(2)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的标准是要求学生能够创作出符合角色性格, 并遵从动画整体风格的动画造型。动画企业对动画造型设计的要求实用性高, 要求每个动画造型都能流畅的按照运动规律进行表演。对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来说, 在设计动画造型时既要按照动画企业的严格要求, 又要重点围绕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来设计角色。
(3) 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动画制作是中国动画高校教育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但是由于运动规律课程的枯燥、复杂, 再加上市场上的动画师大多是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的从业者, 薪资待遇也并不优厚, 所以多数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效果最差的一部分。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应该熟悉掌握运动规律的特点, 把握好动作以及镜头的节奏感。掌握这一部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最好途径, 就是让学生直接跟随动画项目制作, 以商业标准作为课程标准, 作为学生毕业后, 进入动画企业的一个突破口。
(4) 后期剪辑课程标准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后期剪辑。剪辑与创意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有好的创意没有过硬的剪辑手段, 就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创意, 反之再好的剪辑离开了创意, 就只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特效手段了。该课程要求动画艺术硕士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对同一视频素材进行不同节奏, 形式的镜头组接, 并且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故事与情感。这样才能全面的掌握后期剪辑, 适应动画企业对后期剪辑的要求。
中国动画教育如何培养出真正的动画人才, 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就业, 培养有专业特色的动画人才, 才能弥补当前中国对动画人才需求的缺口, 从而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和专业特长。在开设动画艺术硕士后, 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动画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定位好高端动画人才, 制定科学的动画培养模式才能依靠动画人才提高国产动画的质量, 带动国内动画市场。
摘要:高校动画教育是培养动画人才的主要基地, 但是纵观我国大多数高校动画专业在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等方面还非常不成熟。高校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很难马上融入动画产业, 通常要经过再次培训才能达到动画企业的要求, 导致动画毕业生找工作与动画公司招聘人才出现对接错位。2011年, 动画专业首次招生艺术硕士,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立足实际, 适应学科发展方向, 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体系, 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 带动中国动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