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2024-07-27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通用12篇)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1

2006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转发了由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0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并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积极扶持和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和原创动漫的发展。

2009年4月17日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在京举行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这标志着动漫作为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产业, 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 一批动漫企业崭露头角, 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动漫产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喜爱的文化产品。但我国动漫产业现阶段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我国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以及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仔细研究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取长补短。

中国动画的起步较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今天已经走过近80个年头, 回首近80年的风雨历程, 中国动画经历了早期探索期、蓬勃发展期、基本停滞期、缓慢发展期、探索尝试期五个发展时期。

1. 早期探索期 (上世纪20年代到1949年)

中国的动画产业起步很早,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 (万籁鸣) 、万嘉淇 (万古蟾) 、万嘉结 (万超尘) 和万嘉坤 (万涤寰) ]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1924年, 长城画片公司从美国迁回上海。公司负责人梅雪俦在美国学过一点“动画”制作过程, 很欣赏万氏兄弟有志于此项事业, 就邀请他们加入长城公司, 试拍动画片。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不久就在长城公司诞生了。1935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 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 长城公司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 在世界电影史上, 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 这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 因动画刚刚传入中国, 中国早期的动画产业人以无比的热情孜孜探求动画的制作技艺, 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 中国的动画产业日臻成熟, 为建国后动画创作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

2. 蓬勃发展期 (1949年到1965年)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不但数量多, 而且精品非常多。建国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原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基础上成立, 它为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先后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 这两部电影迈出了中国电影动画片的第一步。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 不久之后中国动画的先驱万氏兄弟加入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解放前万氏兄弟多次努力而没有成功拍摄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于1963年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终于变成了现实,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 在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并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夺魁, 还在几十个国家上映。这段时期, 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 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58年, 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 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 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诞生。至60年代中期, 中国动画产业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片, 而且动画的形式上也有了很多的创新, 如剪纸、水墨、折纸等。这些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 使中国的动画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度。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巅峰, 也是完成中国动画由早期模仿西方向独立制作转型的时期, 各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形式, 既丰富了动画表现形式, 又成为后来各国动画创作借鉴的蓝本。

3. 基本停滞期 (1966年到1977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文化事业受到空前的冲击, 动画产业也明显地受到了影响。1966-1971年这六年中, 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问世, 之后的几年, 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 但是1972—1977年间每年也只有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 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几乎完全停滞。而此时期, 日本、美国、韩国等开始完善各自的动画体系, 为各自后来成为动画强国不懈努力。

4. 缓慢发展期 (1978年至1998年)

文革结束后, 中国的动画事业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这一时期, 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 虽然动画产量开始回升, 每年也有许多动画被制作出来, 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存在。

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其一, 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 只是沿袭建国时期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

其二, 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 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 20年来只做了一部。

其三, 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 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有所突破。

其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 许多动画人才流失, 而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各种原因, 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 等等。

当然, 这段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 如1983年制作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制作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制作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制作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制作的《魔方大厦》等, 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就是太过幼稚化。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被摒弃, 造成这些动画即使给初中生来看也不太适合。而这时的日本、美国都已经完成了各自的动画体系的建设, 适应各个年龄层次需求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中国动画显得非常单一, 建立完善的动画产业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5. 探索尝试期 (1999年至今)

国外优秀动画的不断引进, 使中国动画界不断地找到自己的不足, 也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吸收好莱坞的制作方法与经验, 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的题材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 就是其中的尝试之一;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 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宝莲灯》之后的又一部动画大制作, 其风格及内容仿照日本动画片《篮球飞人》, 也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 影片以青春、节奏和新世纪崭新的视听形象开辟了中国动画片历史的新篇章, 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 但是这种尝试还是值得推崇的。

综上所述, 中国动画产业经历了早期探索期、蓬勃发展期、基本停滞期、缓慢发展期、探索尝试期五个时期, 从这几个时期的发展可以看出, 中国动画产业虽然有过短暂的黄金发展时期, 但与世界动画强国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未来要成为世界动画产业的强国还要加倍努力, 中国的动画产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M].人民教育出版社, 1897.

[2]万籁鸣, 万国魂整理.我与孙悟空[M].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6.

[3]张骏祥.中国电影大辞典[JQ].上海辞书, 1879.

[4]光明日报[N].2000-12-27, 第五版.

[5]晓欧.动画创作现状分析与动画教学阶段思考[OL].中国动画网, 2001.

[6]陶雯.从民族文化中探寻中国动画的艺术风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2004.

[7]游伟, 王霆钧.长影美术片的发生与发展.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2.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2

动画影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可以说它独具魅力,它具有国际化程度高、消费群体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附加值等特点。发展影视动画产业对于繁荣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广电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举措。

这门综合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画”的概念经历了无数次分离与融合,但动画始终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质,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它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缩影。

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但是经过70多年的大起大落,现在已远不如世界其他的动画强国。党的十五大之后国家开始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杭州、常州、深圳、吉林、长沙等国家动漫基地,生产大量动画片。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会议里面提到,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拍摄、创造、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的动画系列,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可以说这个会议被业内的许多城市称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从制度、政策、市场管理等环节深入阐述了促进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会后正式下发了24条,即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成为我国现阶段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性的指导文件。

发展到今天,中国动画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网络联系着世界,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受众大多还是依靠网络接受日本和欧美动画强国的洗脑,中国动画片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依旧甚微。创新是创作的灵魂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创始初期就积极开拓,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但这样却形成了一个误区:动画片大多都针对低龄儿童,缺乏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喜爱的动画作品,留下了市场空缺。而相比之下的美国、日本动画片在创作上思维活跃,题材丰富,并且老少皆宜,日本更是“全民动画”,每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合适的动画作品。这些中高年龄层的作品就全数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占领了空白。美国动画电影不论是迪斯尼还是PIXAR、梦工厂都善于吸收世界文化,过去经典传颂的埃及题材的《埃及王子》、希腊题材的《大力神》、阿拉伯题材的《阿拉丁》、中国题材的《花木兰》暂且不表,就说2008年暑假轰动的梦工厂三维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就足以吸引全球人的眼光。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国宝,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典型的中国风。片中宏大的中国风背景音乐配上宏伟精彩流畅的武打场面、诙谐幽默的故事设计、各具特点的造型,虽然是绝对的喜剧,却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是感动吗?是在感叹,为什么如此好片,竟然不是国人自己创作的!而在感叹的同时反省、修正自身创作的不足,对中国动画的复兴大有裨益。突破思维定势,转化观念。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失去了动画娱乐的前提。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大多一副严肃的面孔,大人不看,小孩更加不喜欢。而日本动画片实行市场分级制度,有适合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作品,同时还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包含其中,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片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的发展和创造。《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人

物,从电影、电视到动画,这一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就连《宝莲灯》里都免不了要把这一形象搬出来。中国动画学会的徽标也是这只“国民猴”。但这么多年来关于孙悟空并未有过任何造型和故事上的突破,永远是那身黄色的衣服、红黄两色的金箍棒,千年下来,从熟悉到腻味。日本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漫画《最游记》因其疯狂的颠覆、吸引人的剧情、曲折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瞬间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迷恋,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最游记》这部漫画才去阅读《西游记》原著。

在世界风靡中国风的当今,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我们动画创作人在继承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对过去进行颠覆和再造,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随着CG技术的不断进步,神奇的电脑科技给动画艺术带来令人咋舌的感官表现,强烈震撼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一些关于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讨论上,总是会有人问到“我们应该保留艺术的发展,还是要完善技术支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齐头并进。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丰富艺术表现,更高的艺术需要更高超的技术来完成。现在世界动画逐渐跨越传统动画的一些障碍,迈向无纸动画的领域,不仅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二维动画也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在CG的世界中畅游。但我们必须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技术运用不要超过动画艺术表现本身,为炫技而技术;二是避免对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过度模仿。《宝莲灯》里的小猴子明显带有迪斯尼的幽默,中央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则带有日本动画片《棋魂》的影子。期望有一天,中国的动画片就是“中国”的。发掘市场是当务之急 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的。美国动画在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结合的产业文化还被称为“伟大的发明”,成为日本一大经济命脉。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很强,但市场意识却十分薄弱。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动画的市场是巨大的,其路径在于艺术创作和市场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相结合,完善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运作,形成由中国特色的动画领域。市场化操作。首先,改变制作体系。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聚集一批“热血”创作者,小作坊制作,不盈利靠国家支助。动画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流程,因此必须细化分工,完善体制,严格按照动画的生产流程策划制作。剧本分镜、人物设定、配音配乐到制作、合成、放映,每一步都是需要注重的关键环节,细化人才分工,在每个环节都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注重市场宣传。市场化的运作大力加强了宣传力度,《功夫熊猫》因其强大的配音阵容造成了轰动的声势,梦工厂和HP公司的强强联合、大力度的宣传也是票房成功的要素之一。再次,开发周边产品。日本的动画产业模式中,盈利的一部分就是周边产品。青少年们喜爱的手机吊链、文具、背包、玩具等任何产品都与动画形象挂钩,刺激了消费。同时还有大量漫画书,动画片的VCD、DVD、CD等音像制品的发售,使得动画公司收益不少,然后用这笔资金再投入之后的动画创作,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影视与动画结合。影视动画是动画片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影视动画这一领域下更大的功夫,创作出艺术和技术上都令人满意的动画影片。

中国动画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固然是影片长久生命力的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却为艺术再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中国动画广阔的前景需要政府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政策,动画商业人士来开拓市场,教育机构

要开拓受众的接受度,而从业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来进行艺术创作,社会和市场的各个层面互相呼应,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建立起中国动画产业完美的制度和良性循环系统,才有可能期盼中国动画业在世界再次崛起的一天!据分析拉动我国动画产业的五个关键环节是:

1、构建有效的频道运作机制。应该说上星动画频道的开播是我国构建国产动画片播映体系的破题之笔,一年来相继开播的三个动画上星频道开局很好,但是探索播出平台的良性运作机制仍有待时日,也绝非频道运营者单方面的事情,我认为当前进一步探索频道的良性运行机制需要实现两个重点突破:一是进一步突破动画受众定位低幼化的习惯性思维,下气力打造不同年龄层受众的收视定位。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目前除中央台的少儿频道外,其他三个动画上星频道都已将自己定位为全龄频道。如北京动画是21:30分后为成人时段,上海炫动是20:30为15岁至45岁对象设定,湖南精英卡通则从17:30分开始设定为全年龄段服务定位。但是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个阶段收视忠诚度的打造就成为各个频道的焦点。将全力打造收视忠诚度。谁的忠诚度高就会更多的赢得有靶向受众意识的广告投放商的青睐,第二个是进一步突破国产片收视率不如引进动画片这样一种习惯性思维。我们看到今年暑期央视制作的哪吒闹海再次播出,收视率稳定的超过了同栏目时段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引进的动画片收视率,这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可以说收视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节目的质量,国产动画片的精品之路势在必行,一年来的播出平台的运营实践启示我们以播出撬动、打开动画市场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国产精品的制作、策划与推广的实践之中。通过播出平台的搭建,播出平台的运作,进一步把准受众的市场脉搏,催生海国产精品的批量生产。

2、探索可行的产品盈利机制。现在业内在不断回荡这样几种声音,一方面制作方不断提出播出机构收购片源的价格太低,从电视台拿到的收入只是制作成本的百分之一二十,除个别产品开发非常完善的企业之外,大多数制作机构难以支撑正常的企业生产。另一方面是播出机构的声音在反复强调,自身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还没有成长为强势的频道,现在自身是困难重重,因而无法提高收购价格。但是我们也发现,还有一种声音在反复的在业内议论,就是大家在比较惊喜或者是惊诧的或者是高兴的心情谈论有的片子卖到了每分钟百元,有的片子卖到了每分钟千元,最近热论的信息就是央视每分钟千元以上的价格收购了江通公司的动画片《天上掉下了猪八戒》我认为这样的信息很值得关注,目前我们已经到了加速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动画产品可行盈利机制的时候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现在孤立的单纯的通过动画片的销售和播出已经普遍不能立足,以动画片养动画片可能是一条死胡同,而延伸产品的开发可以说至关重要,成熟的运作模式应当包括一系列环节,即:动画片、电视、电影、图书、音像制品、玩具,以及进一步延伸到出版公司、玩具厂商等知识产权的转让和特许经营等等。可以说谁率先进入这些 系列环节的协调配套的开发领域,谁就可能率先掌握化解投资风险,加速资金回报,进而实现盈利的主动权。我们还必须看到,现代动画产业结合网络游戏,互联网、个人数字处理系统、移动通信等高科技手段使动画的角色已经进入了一些新的领域。目前,动画片已经从动画电视片、电影片向动画短片,网络动画,动画广告、动画歌曲,手机动画彩信,手机动画片等新型互动领域拓展,这也是我们必须进一步需要拓宽事业的地方。

3、完善务实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动画人才的现状:一是人才数量匮乏,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有十多位动画片编导,平均年龄都已超过50岁,在这些老导演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背后,潜伏着中国动画产业深重的人

才危机,据中国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的统计,全国动画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应该在15万人为底线,而目前全国动画产业严格意义的从业人员仅有1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仅为韩国的1/3,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可以说是导致我国目前动画产业发展仍然不快的重要原因。二是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说人才匮乏不仅表示在数量的匮乏上,而且表示在质量上,即高素质的人才现在微乎其微,达到从业人员的标准,可以将艺术修养和操作能力结合到一起的复合人才严重缺乏。要求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因此如果人员素质差异很大,必然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尤其是对文化产业来说内容是灵魂,动画产业也是如此,它的成功必须建立在非常成熟的动画策划,情节编制、市场营销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尤其在这三个方面的人才,供应不足。呈现出全国性的短缺状况,即动画策划、情节编制与市场营销。因此,在中国动画的振兴道路上发现培养使用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人才是加快扭转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转变我们动画产业基础性依赖的关键因素。

4、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是形成优质市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画市场的评估不仅反映全国动画市场发展现状,为动画生产制作机构、研究部门、播出平台、广告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更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前提。一般来说动画市场评估体系应该由市场调研,专家意见和业内人士评估这三方面组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动画市场调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研究课题。当前我们特别需要深入到动画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摸清国产动画的一些家底,摸清我国平面出版、音像制品电游产品版权衍生产品、文化生活消费市场、旅游数字科技产品、会展业、教育产业的一些基础性的数字情况。并在这些数字信息的基础上,与国际各发达动画国家进行比照、研究、总结经验、归纳教训以进一步为我们的决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5、实施市场推进以文化养成的互动机制。可以说,观看影视动画的过程不仅是观众调试身心的娱乐体验,也是他们通过动画作品感受世界的认知与审美体验。动画影视的观众群既是动画影视市场的主体,还是动画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因此,我们在致力于搭建科学的频道运作机制,探索科学的产品盈利机制,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等动画市场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文化养成与市场互动,市场推动的战略意识。努力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营造健康的。

无论怎样影视动画的发展无非决定于主体、主题和市场三方面。主体是否广泛、主题是否先进决定着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主体是以消遣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决定着主体,从侧面影响市场的份额。目前,动画最大的难题也就是主体和主题了,笔者认为,以教育与市场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教育与市场统筹兼顾 发展具备自己国家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牵肘技术方面的进行突破。再结合文化手段,影视动画何愁无路。日本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

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的路子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之一的影视动画,任重而道远,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可以预测到其道路的坎坷和前路的光明。

浅谈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及未来 篇3

关键词:动画片 动画片产业 动画市场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8-0112-03

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走向了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中国的动画片行业相应快速发展。一些知名度高的民营企业比如华谊兄弟,是内地第一个上市,在国内动画片的市场份额排第二,公司各项业务近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公司快速成长的外部因素是中国娱乐业的复苏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在发展中,面临业务快速扩张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在当代,国家颁布的系列政策推动着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产动画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得不面对的是国产动画片票房的增长、电影市场的喷涌式发展都难掩海外动画影片不管质量好坏都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的尴尬局面。

一 中国动画片发展

中国动画启蒙阶段

中国动画片有着相当早的起步,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是万氏兄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于1926年创作的《大闹天宫》,上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铁扇公主》,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历史。进入六十年代,我国的动画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同时也是一个顶峰期。在这一时期,每年已经能制作十多部动画。这一时期是美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期,涌现了大量形式多样的美术片,其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各种风格日渐成熟,拍出的动画片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1957年,中国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片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受“文革”影响,70年代前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缓慢。同时这一时期制作的动画对中国动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写实主义和教育主义的动画发展思路,让动画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定义成“儿童教育片”。这一后果一直影响到现今的中国动画。“文革”结束后,国产动画片迎来了他的第二个春天。在秉承以往各种风格的道路上,通过挖掘、开拓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手段,大力提高动画制作效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1979年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深受国内外好评。中国成为系列动画片的概念是美影厂的《黑猫警长》,虽然影响很大,但只有5集。后面又拍摄制作了《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加起来也就26集,这样的生产数量还是远不能适应电视的需求量。其实国外早已经有了电视动画片,这种动画片不是一集的,而是连续性的,一做就是一个单元。以前国家规定美影厂每年播放动画片的长度为300~400分钟,而30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十几集到二十几集的长度,对于电视的需求量远远不够。因此也慢慢允许国外的一些动画片进入中国。最早的有《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另一方面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在80年代时期,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也大幅度提升,但也埋下了中国动漫衰落的根源。十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创作部门,改变了美影厂-枝独秀的局面,同时,在这个阶段创作了许多代表中国动画片的高水平优秀影片,也产生了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动画创作者。

中国动画中期阶段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同样的,动画产业也受到了一个巨大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一方面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大片。另一方面就是销售体制上的改革,以前从制作完成后的审批到销售只有中国电影公司一个口。国内外片子全部的发行都由中影公司来做。价格也不是根据市场票房定的,而是国家规定的。电影制片厂真正意义上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简单的制片厂,从开始制作就已经决定了销售。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但是通过与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交流经验以及大量引入外国先进技术,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飞跃。这一时期,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也得到了多元化发展,制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然而由于“动画片是给儿童看的”这一制作观念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从题材和内容上都没有得到很大突破。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动画产业停滞不前,而在此时,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早已飞速发展。

中国动画的新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90年代的落后,也让中国动漫人陷入沉思,这一时期的教训也成为中国动漫发展的宝贵财富。冷静的思考和知识的沉淀会让中国的动画产业厚积薄发,有一个喷涌式发展。

二 中国动画片现状

nlc202309031056

中国动漫产业在表面上看来形势大好,但是,作为动漫产业发展成熟标志的动画产业链并未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原创作品还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影视播放系统的垄断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动漫原创不足;产业运作机构形同虚设;盲目开发衍生产品市场等。中国动漫产业亟待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漫产业链亟待完整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有着非常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在中国13亿人口中,14岁以下的儿童就有3亿多,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固定的动漫产业消费群体。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前,中国动画产业却没有蓬勃发展。这是中国的动画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1题材范围狭隘,针对低龄化人群

现在的中国动画片只是面对幼儿这个群体,没有考虑到青少年和成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动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水平的明显下降,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能止住颓势。

目前,我国的动画片呈现出过分“低幼化”,大人不爱看,孩子也不爱看。把动画的受众群体定位在低幼群体,是国内动画界的一贯作风。再者,在我们动画市场上,至今还没有一部像样的,能够吸引成人看的动画作品。同时,我国的动画题材、表现形式老套,人物形象描写没有新意。国产的动画片主题多为历险记,大多以一个主人公为核心,突破重重险境,最后获得成功,体现出爱和平、保卫国家的英勇大无畏精神。相比中国动画,我们邻国日本的动画,主人公大多数是有血有肉的角色,表达一个不败的主题和不朽的头脑传奇,虽然历经险阻,但是生动地表达出了主人公之间的信任以及难以割舍的羁绊。

2质量差、原创力不足

对于二维动画片,对科技的要求较低,但是我国和日本等国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绘画的技术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对自然和动物的描写上,美国动画首屈一指,美国动画要求做到自然,柔和,迪斯尼制作的一系列动画片把这个中心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动画对整个影片的色彩、色调、蒙太奇的要求非常高,尤其要求对跃动感和速度的表现,比如《超音战士》,在每秒三十八张的限制下,加强了视觉残留,达到了非常成功的动感效果。而对于《风之谷》、《天空之城》这样动画作品的场景写实描写,美国也望尘莫及。

而中国动画人物的特点是表情古板、哭笑不自然,技术不成熟、不能自然地表现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画技差距大。不能突破画技一根筋式的思维,不能将自己的作品变成生动的图像表现出来。这就阻挡了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努力克服。

一份有关动画的调查显示,在2009年,我国动画产品的产量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能够达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作品却非常少,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作品占60%,欧美动漫作品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作品所占的比例仅有11%。我国本土的动画公司盈利大多是靠承担动画外包业务,为日、韩、美等国家的动画产品做包装或者画中间画。缺少一个自己有血有肉的动画形象,中国动画想要崛起就得打破模仿的怪圈,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品。

3浮躁心态影响了动画发展

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现象可以归纳为“浮躁”二字。虽然有很多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产业中来,但是不能保持冷静的心态;还有一部分人全力投资动画产业,但是他们多了一分“一夜暴富”、“快速领先”的头脑发热,少了一分“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心和定力,投资人不明白应该怎样做动画,跟风的人大有人在。非预知的动画投入模式,反映了各方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

三 中国动画片未来

动画产业被称作朝阳产业、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业后又一经济增长点,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制造业、版权业等诸多行业。我国对于动画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达3.67亿。截止2008年底,中国动漫节目年需求量为26万分钟,实际播出只有2万分钟,不足需求的1/10。中国动漫市场具有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所以对于中国动画片产业,改革才是唯一出路。只有改革,才能让中国的动画片产业走上康庄大道。

1整装待发的体制改革

动画产业就像一个蹒跚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障动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体制,完善市场规则,营造适合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不能再用传统的、封闭的、盲目的制度手段来保护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管理主体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文化产业的整个系统中,政府是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在转型期对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尤显重要。因此,调整、优化现行不合理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结构,就成为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成为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动画被定义成一个产业后,其资源配置就不应该受政府主导而应受到市场规律主导,政府要以营造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为己任,从直接包揽、控制动画市场经营,变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动画产业生存环境,协调、促进产业发展。动画播出渠道也应深入体制改革,制播分离、公开公平地收购高质量国产动画作品。只有营造出一个健康的、非垄断公平竞争的动画产业环境,动画市场才能向成熟演进,资源配置才能实质性地进入“市场主导”。

2加强国际合作

在动画产业创新层面上,动画企业主体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企业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积极借鉴、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动画管理理念和成熟的市场竞争模式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动画产业。最后是向集约化发展,集中动画市场的资源,实行大企业、大品牌、大发展,积极培育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动画王牌企业。

3改变对于受众群体的狭隘定位

我国的动画产业把受众群体定位在低幼儿,而忽视了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青少年和成人的购买力是非常可观的,为了保持稳定的市场需求,就要打开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比如日本,在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在竞争激烈、要求高效、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人民需求的动画作品是能够放松身心的,而日本动画以其人性化、生活化的情节、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和简洁明了的直观效果,符合了日本人民的需求。同样的道理,我国的动画产业也需要符合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4考虑采用新鲜题材

目前我国动画作品的叙述方法整体上比较保守,手段尚显单调,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时代元素。应该改变原来无聊陈旧的主题,市场对创新具有巨大的需求。全球动画产业的“创意创新”成为焦点话题,原创就等于“经济效益”。比如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含义很深但不道明,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每看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此这样的动画深受高年龄层的喜爱,对于青少年,又有很多主题有关于“美少女”、“美少年”、“校园”、“叛逆”、“恶搞”等动画作品可供选择,而对于多愁善感的各种个性来讲,又使得“情感”“孤独”“宠物”“残酷”“羁绊”等题材占据了日本动画的重要席位,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有各种类型的动画作品可供选择。这也是中国动画产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5突破画技的枷锁

国产动画缺乏对新技术的创新以及对传统艺术的运用,比如水墨画。我们应该学习美国、日本等国在动画方面的技术。从手绘能力到印刷工艺,再到电影、电视,美国和日本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断推陈出新。这也是我国需要不断学习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别人的表皮上。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产业想要崛起就要解决诸多不良因素,使中国动画产业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动画产业观念有效的更新和变化;解决动画市场的消费基础和现实依据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配;解决动画产业体制的全方位改革。以此提高我国动画产业的市场的集中度,强化动画作品的复制性,传播性,刺激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动画创意内容的新要求,适时调整动画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结构。从而推动中国动画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动画产业才能全面崛起。

浅析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篇4

动画指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时的过程。动画产业是指以计算机数码技术为支撑, 涵盖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出版、电影特效、主题公园及相关衍生产品的产业领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动画产业成为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产业, 成为二十一世纪新经济的领军产业之一, 被称为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 中国动画有过一段黄金时代。从1960年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到《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动画长片问世, 以及《黑猫警长》、《阿凡提》、《葫芦兄弟》等都在观众中引起极大反响。中国动画赢得了大批的观众, 而且走出了国门, 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然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动画产业落入了谷底。

1 动画产业化现状

动画产业在国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 早已将动画作为一个产业加以培育, 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有关资料表明, 美国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第六位。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日本动画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3年, 日本推销到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 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4倍。

以中国国内市场为日本国内市场的5倍计算, 我国动画产业规模至少是几千亿元人民币, 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诱人。然而, 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动画片陷入了既不叫好, 也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没有观众追捧, 一度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中国已经成为动漫产品最大输入国, 据统计, 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 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而一部《变形金刚》动画片从中国玩具市场就拿走46亿美元。国产动画产业陷于难以生存的窘境。

2 动画产业难题的分析

中国动画产业化出现了难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笔者思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2.1 国产动画内容欠佳

总体看, 国产动画节目受欢迎的程度并不高, 国外动画片受到人们的喜爱。对于青少年来讲, 外国动画片比较贴近孩子的心理, 如小丸子、小新他们都有小孩子的共同缺点:淘气、好吃、懒惰等但不失天真可爱。国产动画片很多是采取说教的方式, 故事明显低幼化, 缺乏想象力, 形象创意不鲜明不可爱, 没有个性和吸引力;音乐欠佳, 配音质量差。

对于一些老少咸宜的片子来说, 更是国产动画片的软肋, 幼稚的情节与国外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无论娱乐性或高科技含量, 国产片都无法与进口片抗衡。

2.2 很难形成完整产业链

生产一部52集×13分钟的动画片, 仅制作成本就消耗了公司1014万元的资金。一家规模100人中小型民营动画公司的人力成本, 每月至少需要支付约30余万元的工资, 三维动画的成本更高。但目前电视台对动画片的收购价为100-400元每分钟, 成本和收购价之间巨大的差额很大, 大批动画制作人员去制作利润更高的国外项目外包中去。所以在中国, 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 也必须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盈利。

如此看来, 中国的动画产业投资巨大、收益缓慢、风险很高, 造成了相关企业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极大地影响了动画产业的发展。

2.3 产业人才匮乏

据了解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还不到1万人, 只及韩国的1/3。现在全国影视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则达15万人, 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也在10万人左右, 但我国动漫专业每年毕业生只有300人左右, 动漫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正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由于国内动画市场的萎靡, 大量原创动画人才相继流失, 造成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3 动画产业的应对途径

3.1 增加原创力

培育本土动漫明星, 是产业化的核心。眼下, 中国动漫业最稀缺的就是自己的“动漫明星”。如果中国有一批像一休、柯南、蜘蛛侠这样有号召力的动漫明星, 就可以像国外一样, 围绕动漫明星开展商品开发, 那时国产动漫业便可发展壮大。

3.2 加大融资

动画片生产投入非常大, 必须形成系列、形成规模, 才能产生市场效应, 因此对资金要求非常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需要采用积极丰富的融资方式, 同时国家通过政策进行倾斜, 只有解决了资金的问题, 才能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3.3 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动画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动画行业需要动画技术人才和动画艺术人才。这两种人才并不是绝对分离的,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动画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通过开设动画专业, 适时组织卡通设计制作专业竞赛, 评选优秀动漫作品等方法, 引导有志者从事动漫产业开发经营, 逐渐形成一支创业性强、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队伍, 推动动画业的繁荣。

4 中国动画产业的前景

目前, 国产动画产业已经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之中。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关于促进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 中国动画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势头。目前, 全国已经有超过447所大学在办动漫专业, 在校的学生人数已经接近6万人, 而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 给动漫产业提升自主品牌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 动画片已经不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教育工具, 它正成为国内文化产业的一个新动力。

我国的动画产业还刚刚起步, 但其市场潜质与巨大生机已充分彰显。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动画这株幼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 指出了当前国内动画的难题, 并且制定了对策来处理。结合国家对动画产业支持, 讨论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动画,产业,经济,媒体

参考文献

[1]金德龙, 中国动画产业"生机勃发", 新华社杭州4月30日电

[2]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2006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R]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2006.12]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5

伴随着人类的时间进入21世纪,动漫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ACG”时代。所谓ACG,是指由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组合成的三位一体的动漫产业模式。日本正是这个模式的开拓者。近年来,面对来自世界其他国家诸多强有力的对手竞争的日本动漫业,致力于用新理念、新技术来运作相关文化产品,使得它不仅保持了产品制造大国的地位,还成为了一个文化输出大国。广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令日本动漫蜚声世界的,不仅仅是因为其产品数量的庞大。一批大师级的动漫制作者以及他们的高质量作品,使得日本动漫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坚实地占据着一席之地,宫崎骏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自吉卜力工作室建立20多年来,宫崎骏动画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动漫运作模式。这套运作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动漫产业的一些整体特征。

一、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

从1984年《风之谷》的一鸣惊人到2003年《千与千寻》摘得奥斯卡桂冠,“宫崎骏动画”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受众习惯上把有宫崎骏参与的一切动画纳入“宫崎骏动画”这个范畴,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应该以动画是否由宫崎骏担任“监督”一职为标准,将与宫崎骏有关的动画划分为广义的宫崎骏动画和狭义的宫崎骏动画。只有那些由宫崎骏本人亲自担任“监督”一职的动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崎骏动画,或者狭义的宫崎骏动画,这是因为在日本动画片制作中,“监督”的位置和职责相当于一般电影意义上的“导演”,是最重要的职位。本文讨论的“宫崎骏动画”是广义上的宫崎骏动画。

(一)以高质量的剧场版动画树立品牌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团体,不论在日本国内或是国际上都是一样。因为吉卜力工作室原则上只制作由原著改编,剧场放映用的动画。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和宫崎骏的对动画的运作理念有关。

从历史角度看,宫崎骏以高质量的剧场动画树立其品牌形象,也正是由于品牌的树立,才有了吉卜力工作室的诞生。电影版《风之谷》是宫崎骏的成名作,1984年全日本公映时引起轰动,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女主角娜乌西卡更是连续十年占据历代动画片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冠军之位,宫崎骏也因此被迪斯尼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风之谷》的成功引起了德间书店的总裁德间康快对宫崎骏的兴趣。同年四月,在德间康快的资助下,宫崎骏与高畑勋建立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前身“二马力”会社,次年吉卜力工作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制作新的动画电影《天空之城》。《天空之城》的成功不仅为吉卜力工作室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和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坚定了德间康快对该工作室继续投资的决心,从而为工作室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从对动画的运作理念来看,宫崎骏认为只有把最优秀的动画作品展现给观众,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对工作室的长期支持——而这是一个动画工作室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事实上,如果没有宫崎骏对动画质量的坚持,也不会有吉卜力工作室今天的成功,这是因为品牌效应在吉卜力动画运作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品牌的光环下,看过其动画的观众会期盼其新作的诞生,没看过其动画的观众也会慕名而来,不仅如此,即便其某部动画的质量欠佳,也依然可能依靠品牌的作用避免在销售上一败涂地。由宫崎骏的长子宫崎吾郎监督的动画《地海传奇》虽然评价不高,却依然在2007年日本DVD销售排行中取得第一名。

(二)3Hs模式循环运作

剧场版动画让多数日本动漫公司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高成本,通过将著名TV版动画改编为剧场版动画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成为普遍做法,然而吉卜力工作室的运作模式“3Hs模式”却相当特殊。

3Hs,即“High Cost”、“High Risk”和“High Return”。要制作最高品质的电影,就必须投注很高的制作成本,虽然这样做会有很高的风险,但是由于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及一流的质量,往往能够吸引大批受众,因而得到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这就是「3Hs」的意义。

3Hs的概念是在1991年制作剧场版动画《点点滴滴的回忆》时由当时吉卜力的总执行长提出的。早在1989年制作剧场版动画《小魔女宅急便》的时候,吉卜力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小魔女宅急便》的工作小组所得到的薪水严重偏低,差不多只有日本平均薪资的一半。对此,宫崎骏做了两个改进:一是改用全职的雇佣制度以及固定的薪水制度,将工作小组的薪水加倍。二是固定规律地召募新员工,并且加强训练制度。由于动画制作成本的80%来自人力,薪水加倍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制作一部电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一部。如果失败了,那这个工作室就得结束生命”。

面临极高风险的吉卜力工作室之所以能够成功存活20余年,是因为在「High Cost」和「High Risk」之后,迎来的是「High Return」。在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15部剧场版动画中,有6部成为当年日本电影的票房冠军,它们是:《小魔女宅急便》(1989),《点点滴滴的回忆》(又译《岁月的童话》,高畑勋监督,1991),《红猪》(1992),《幽灵公主》(1997),《千与千寻》(2001),《哈维尔的移动城堡》(2004)。其中《千与千寻》吸引了2340万次观众,创造的21亿美元的票房纪录,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电影。

(三)周边产品带动工作室的经营

日本的动漫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动漫周边产品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动画片下游产品的收益甚至超过其本身的票房和DVD销售收益。吉卜力工作室并没有忽视这一点。动漫人物造型的玩偶,动漫音乐CD等动画片下游产品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收入添砖加瓦,甚至一度起到缓解财政赤字的作用。

吉卜力工作室最为著名的周边产品销售案例是“龙猫”布偶的销售。1988年剧场版动画《龙猫》在日本上映,这部电影虽然几乎包揽了当年包括最佳摄影奖在内的一系列日本电影大奖,却因为错过了暑假黄金档期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收入,这使得吉卜力工作室陷入财政困境。然而,一家布偶制造商看中了龙猫的造型,并极力要求吉卜力工作室授权其生产龙猫布偶。龙猫布偶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其销售成果竟逐步补回了吉卜力工作室的财政赤字,龙猫也因此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

二、日本动漫运作的整体特点与宫崎骏动画运作特点的比较

日本有成百上千家动漫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其采用的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只是其中一种。日本动漫界的动漫运作模式所表现出的总体特征与宫崎骏动画运作模式的特征相比较,即有相同点,也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

日本动漫运作的整体特征与宫崎骏动画运作特征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形成以小说、漫画、动画和动漫周边产品相结合的动漫产品链。日本动漫的产业化过程主要分为4步:第一,漫画原作在杂志上连载;第二,漫画连载大约两个月后,将内容整合成单行本出版;第三,刊载一年以后,将作品动画化;第四,如果作品受欢迎,在动画化的同时,商家会马上生产玩具模型等周边产品,这些动漫周边产品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样一来,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得动漫生产得以程序化,迅速满足了市场需求,并达到了盈利的最大化。

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同样采用了这套成熟的产业链模式,几乎所有的宫崎骏动画都改编自著名小说、漫画,在影片公映的同时或者开始公映后,就会涌现出各类周边产品占领市场。以宫崎骏的成名作《风之谷》为例,1982年长篇漫画《风之谷》开始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杂志上连载,1984年剧场版动画《风之谷》公映,紧接着各种关于《风之谷》的CD、画集、女主角娜乌西卡的手办(人物模型)等周边产品涌入市场。事实上,漫画《风之谷》直到1994年才完结,十余年间各种相关产品的销售从未中断。

其二,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日本动漫产品制作有着较为成熟的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一部动画作品往往是由几个方面来共同投资的,这其中包括: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商、游戏软件公司、书店或出版商等。通过各方的共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资金的筹集渠道。

吉卜力工作室在制作剧场版动画时,尤其注重建立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千与千寻》被认为是吉卜力工作室利用投资联盟体系成功运作剧场版动画的最成功案例。《千里千寻》是由Tokuma Shoten出版社、Nippon电视网、Dentsu 公司(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Tohokushinsha电影公司和其他一些机构组成的投资联盟共同投资制作的,制作费用将近25亿日元。投资方根据各自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获取收益。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强化了各投资机构的共同目标,各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动画的制作、宣传,进而强化了市场。25亿日元的投资,仅在票房方面就带来了21亿美元的巨额收益。

其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日本动画片自其初创阶段,就开始重视海外市场。早在1963年,日本在播放其首部TV版动画《铁臂阿童木》后的8个月后就将其出口到了北美市场。如今的日本动漫在世界市场依然占据龙头地位,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更高达80%。

开拓海外市场给日本动漫业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平台。一方面,日本动漫通过占据海外市场获得高额收益,使得其获得经济的支持,从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动漫产业;另一方面,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了文化,长期的文化输出在进口其动漫产品的国家形成了一定的氛围,从而也促进了经济利益的实现。

宫崎骏动画的主打产品是动画电影,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电影的成功本身就要求海外市场的认可。1998年,迪士尼公司买断吉卜力动画在海外发行的版权,其合作的条件是迪士尼许诺不对吉卜力的作品进行任何删减修改。第一部成功登陆海外市场的宫崎骏动画是1998年销往欧美的《幽灵公主》,到了2004年,宫崎骏的动画新作《哈维尔的移动城堡》已经实现了在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吉卜力与迪士尼的强强联手,使得宫崎骏动画的地位更加巩固,无论在盈利还是声誉方面都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方式在跟随日本动漫运作方式的总趋势的同时,也有与当今日本动漫界作风相异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日本动漫界整体是以商业因素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宫崎骏动画坚持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日本全国共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由于竞争激烈,加上其所实行的每部动画一周制作一集,动画收视率淘汰制等,收视率的保证成为许多动画制作公司的首要任务。一些动画公司在面临资金困境的时候,甚至会使用极其粗糙的画面来节约成本,以至于出现TV动画虎头蛇尾,前后不一致的状况。这些做法,都与宫崎骏动画的创作理念格格不入。

宫崎骏在处理商业利益和产品信誉方面有着带有“浪漫色彩”的坚持。二十多年来,吉卜力工作室即使面临财政危机(如《龙猫》的票房失败),也坚持把高质量的动画献给观众。即使在与迪士尼联手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也坚持了不允许海外放映方对其作品进行修改这一原则。

宫崎骏重视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动画质量的提高。早在1994年制作剧场版动画《百变狸猫》的时候,吉卜力就采用了电脑作画(CG)。1997年,为了把《幽灵公主》制作出理想的效果,吉卜力工作室斥资一亿日元专门购买CG设备,并专门邀请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导演铃木敏夫加入影片制作小组。新技术的投入固然增加制作成本,然而技术创新与理念创新的结合,使得宫崎骏动画在日本乃至国际动漫界始终屹立不倒。

三、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漫产业对中国动漫业的启示

中国动漫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一度是亚洲动画界的领头羊。1961年到1964年由万氏兄弟组织制作的《大闹天宫》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令人惋惜的是,中国动画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失去了它的光环。国产动画如《蓝皮鼠与大脸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无论内容、画面、人设方面都暴露出了严重的不足,导致观众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和商业机构开始重视国产动漫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扶植政策的出台和全国各地动漫基地的纷纷建立,中国动漫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在当今中国发展动漫业的热潮下,一个最鲜明的问题摆在想要发展中国动漫的人们的面前,这就是中国动漫业和世界发达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的《2006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达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而2005年,中国动漫业总产值一共只有200亿元人民币左右。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动漫作品应根植于本土文化

要发展本国的动漫产业,首先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动漫公司的运作方式要符合中国人商业运作的习惯,动漫公司的作品必须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只有把印有中国烙印的优秀动漫作品推向市场,才能得到国人和海外的认可,否则只能是被指为“抄袭”或者“缺乏创意”。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中国动漫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手法,国产水墨动画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对比日本、美国动漫作品可以看到,日本动漫作品中总是隐性或显性的体现着武士道精神,美国动漫则总在张扬美国文化和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相对的,中国动漫虽然不乏取材自古典名著的作品,却没有真正的把中国本土文化和华夏精神展现给受众。比如《虹猫蓝兔七侠传》,虽然作品与中国的“侠” 文化有联系,却没有很好的展现“侠”的精神,受众充其量只是觉得“好玩”,很难产生心灵的震撼。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方法在于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动漫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娱乐不等于幼稚,启迪不等于说教,中国的诸子百家文化、侠义文化本身具有很高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在优秀的动漫作品融入这些文化因素,才能把中国的动漫推向世界。

(二)以正确的政策导向为动漫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广电总局在2005年间对于动漫产业出台大量政策法规,包括实施精品工程、走出去战略等等,这些政策法规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块:对内物质支持,对外限制封锁。这样做在短期内保护了国产动画,在表面上给人以“繁荣”的印象,但从长远看来存在两大弊病:屏蔽国外优秀动画减少了国内起步较晚的动画企业从引进国外较高质量的动画中学习的机会;扶植政策有可能会将国内动画企业引入重量不重质的误区。

对于“动画应该做给谁看”“好动画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两个基本问题,笔者认为国内动画界一直存在误区。对于第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把动画受众定位为“少年儿童”,即使在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植动漫产业的情况下,依然保守的定位于“青少年”。事实上,动漫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形式根据其所装载的不同内容,理应可以面对各个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日本动漫作品的受众能够覆盖从儿童到老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第二个问题,好动画的标准不能是政府部门说了算,而应该由自由的市场说了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动画片评委发表“日本一流动画是《原子小超人》《一休》,二流动画是《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三流动画是《灌蓝高手》《美少女战士》《蜡笔小新》”的言论引起国内动漫爱好者一片“讨伐”声音的现象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三)发展职业技术和大学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动漫画人才缺口十分巨大,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动画从业人员大约为8000人,而据估计我国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约15万,游戏动画人才总需求量约10万人。中国教育界对培养动漫人才的意识产生较晚固然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原因,而更为根本的原因则是在于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性。各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把培养动画制作人才作为其主要目标,而对于培养动画创作人才却不够重视。由于缺乏创作人才,造成中国动画人缺少整体驾御动画的能力而只专于某一方面的技能,长此以往,本土的原创阵地将越来越缺乏创业与激情。

中国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 篇6

摘 要: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当前,中国动画创作的产业意识不足,产业链未成型,原创性不强,再加上全球化竞争激烈,致使中国动画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对动画行业的竞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增强中国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通过深挖民族题材,创新题材,提高创作质量,来增强中国动画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动画;创作;产业意识

基金项目:课题题目:《中国动画创作与产业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 2014D019

我国动画产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动画创作缺乏产业理念。并且对动画的产业意识发展链条有了进一步认识,创作中的产业意识对动画行业的竞争,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动画产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位。研究中国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有助于改进动画的创作局面,从而促进中国动画业的发展。

一、动画创作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国文化在全球化的经济局势下形成了综合的竞争市场。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竞争的形式是整体性的也是系统性的,既是资源整合,也是商业性的产品运作。在其竞争的多种元素中,创作是其竞争的核心力量。我国的动画市场和动画产业都展现出冉冉上升的局面,只有增进其创作意识,才能改变我国动画业的竞争贫弱局面。

动画在创作过程中,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原创性、市场性、现代动作制作高科技。这三个方面决定动画片是否受观众喜爱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我们就动画制作的原创性,做重点说明。动画的原创,需要动画设计者长期积淀经验和技能,并且要吸收我国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精粹。动画的创作需要不断地突破,是一个纳新的创作过程。动画产业只有不断提出创新的制作点,才能满足观众的动画需求。再者,动画片也属于艺术作品,是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了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因素。大师宫崎骏说过:“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粹、又可以让我们贯穿想象力来表现的艺术。”动画是具备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它对人的影响不输于其它的艺术形式。所以说,只有注重动画的创作,才能让动画作品吸引眼球[1]。

二、中国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现状分析

我国动画片虽然出了《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样影响广泛的作品,但是我国动画片在国际上影响不大,欧美、日韩动画片依然占据主要动画市场。我国的动画片开始模仿欧美、日韩的动画风格,导致了我国动画文化失去了本土个性。这种情况表明,在中国动画市场上本土动画产业其竞争力是非常微弱的[2]。中国动画创作的产业意识不足,其后劲开发流程就会表现出不足,在有限的市场运作力下,产业链就会断裂,无法改变现在的竞争局面。

(一)产业链未成型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这种现象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不相称的。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一直在不断进步,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是我国本土动画片在市场上还是明显的缺乏占有率,比如影视市场播出的动画片就主要是欧美动画,如《冰河时代》《马达加斯加企鹅》等,这些在我国动画市场上都深受欢迎[3]。这种现象的背后表明了我国动画的缺失,也显示了我国动画产业链未成型的局面。并且原创作品影响力大的少,反而是国外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樱桃小丸子》在动画市场上影响广泛。据可靠调查研究表明,喜欢日本动漫的青少年占据动画市场的60%。目前,中国动画创作其生产成本还是比较低的,生产周期不长,所以在打造国际化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并且现在的动画频道,需要大量的动画节目,但是动画制作还不能满足于频道的需求。动画的商业性质表明动画需要营销策划,但是那些颇具历史特色的动画创作,如一些水墨风格或者是剪纸风格的创作,还被定为艺术片子,从未被商业包装过。

(二)原创性不强

我国历史文明悠久,具备丰富的动画创作资源。在早期创作了《铁扇公主》这样引起剧烈反响的作品,还有《神笔马良》获得过意大利国际儿童节娱文片奖,这些片子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是真正的艺术品。在国际上创造了不凡的经济效益,获得了无数好评。我国传统绘画开创了一条伟大的先河的,中国特有的水墨之风掀起过一阵艺术之风。但是从1991年后,中国动画再也没获得过国际电影奖项,动画品种的种类稀少,停滞不前,从而与发达国家的动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三)全球化竞争强烈

目前,动画制作已经可以与电脑科技完美结合,比如利用3D影像制作华丽的画面效果,并且还可以用此技术进行真人拍摄,如《波普先生的企鹅》。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在动画中运用的成熟技术是令我们瞩目的,所以其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一直不错,正是科学技术与产业意识的互相结合,使其跃居动画电影的重要地位。也向我们展示了强有力的营销策略,还有完整严谨的营销系统。我们从经济全球化的浅表来看,肯德基、迪斯尼游乐园、奥运会、巴黎时装,这是一个整体世界的文化传播图案。动画产业避免不了全球化经济局势的影响,各国的动画发展是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我们要在发达国家动画产业的缝隙中寻找本土文化的前路,突破瓶颈,建立中国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4]。

三、增强中国动画创作中的产业意识策略

(一)深挖民族题材

我们民族有着优秀的题材资源,如果能在创作中重视起产业意识,就可能制作出无数佳作,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市场。我国现在的动画制作还缺少本土文化的“根”,一部获得世界认同又具备艺术价值的动画作品,只有轻松幽默的故事还不够,还要具备我国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土文化认同感的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当年我国动画辉煌的关键,那些曾经的优秀动画片,具备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刻地绵延了民族文化特性。像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都是把本国的民族文化融入在动画作品中。因此,我们在动画创作中要立足于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角度上也要以开阔的胸襟来开拓动画题材资源,放开眼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动画剧本。在选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因势利导,不但要注意历史传奇人物、神话故事,还要关注那些优秀的历史著作。

(二)创新题材,提高创作质量

中国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是动画题材丰富的土壤。可以在创作初期开发剧本编新模式,比如,日本很多的动画模式就是由漫画改编而来的。其动画模式利用漫画作为动画制作的试金石,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市场风险。在创作题材上,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型模式,加入更多的成熟现代的元素。比如一些爱情元素,像是美国的动画片《狮子王》等,表现出了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取得了一定的影视成就。动画的世界不能局限在儿童观看的一面上,其覆盖领域可以涉及社会各层面,适应不同年龄人员观看。在这个大的艺术范畴中,可以更广泛地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生活和愿望,像是现在特别受欢迎的漫画《大头妹和阿衰》,就可以考虑其动画制作。

(三)符合受众题材需求

动画描述的是一个温馨的世界,最终传达的思想也是人生哲理的探索,比如美国获得艾美奖项的《辛普森一家》,贯穿整部动画作品的始终是美好的感情。引导人们对生活有更加正面的积极认识,在故事情节构架和故事编排上都要适应市场的潮流。

四、结语

本文浅析的内容可以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只有在动画创作中注重产业意识,才能带动我国动画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徕,张建东.浅谈中国动画原创力[J].电影文学,2011,(06):48-49.

[2]王可越.跨文化动画与动画跨文化性——文化、美学与产业的多维度探讨[J].现代传播,2014,(07):96-99.

[3]王琦悱.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4]曹振国.中国动画产业意识的转变——浅谈从动画产业的角度分析动画的新趋势[J].青年文学家,2011,(19):118-119.

作者单位: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7

1. 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动画产业, 为了使产业健康发展, 一系列大力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例如, 《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各地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当地动画产业, 形式上推动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是中国动画产业的观念滞后, 体制瓶颈以及严重抄袭等问题尚在, 现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没有形成基本的产业链。但是, 不成熟的产业也同时存在着很大的机遇, 如何使中国动画产业良好、迅速的发展起来, 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优秀的动画人才。

2. 高校动画毕业生在动画市场中所面临的问题

动画产业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素质的动画应用型人才, 这批人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力量, 决定了一部动画片的整体水平。而中国的动画人才正在逐步的流失。据报道, 动漫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 我国目前培养的动漫人才以低端制作人员和高端纯研究人员为主, 结构严重失衡, 这也使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二、分析问题——高校毕业生难于适应中国动画产业

1. 动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原创型人才培养匮乏

中国动画市场沦落为动画加工工厂的原因主要是原创型人才的匮乏, 一味地模仿国外动画, 并不是中国动画的成功之路。如何培养原创型人才是中国动画教育的一大问题。许多专家表示:高校只是培养了不少动漫制作、技术人才, 他们的教学方式过于教条, 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形成动漫原创型、创意型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

(2) 教学与市场脱节

中国高校动画教学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与市场的脱节, 没有真正考察过市场, 而是完全遵循课本的知识进行动画实验。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 必然会使学生毕业后面对日新月异的动画市场手足无措。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市场实践接触的最好机会, 搞好实践教学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专业技能以及就业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高校动画产业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并不理想, 缺少真正的与产业接轨的实践教学。

三、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中国动画产业的应用型人才

1.“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中国动画高校教育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把产业动画的项目搬到学校里来实践。在学校成立产业教研室、工作室, 可以联合多所动画高校, 根据各自特长分配具体动画项目, 让学生毕业之前就可以直接投入产业适应动画市场。并且与企业合作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 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在达到专业制作水平后, 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研究结论以实验短片制作的形式进行检验。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论文总结, 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动画实践项目中去, 形成教育模式的良性循环。

2. 以动画产业需求制定课程标准

对于新开设的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培养课程应该根据动画产业的要求制定一个新的课程标准, 这样才能确保高学历的动画人才在以后的动画产业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并能够远见卓识, 高瞻远瞩的思考中国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

(1) 剧本、分镜头课程标准

剧本与分镜头设计, 都属于动画制作的前期流程, 也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灵魂。这一部分是高学历的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必须重点掌握的课程。动画剧本的课程要求动画艺术硕士在结课时必须按照剧本特点以及动画产业对剧本的具体要求进行剧本创作, 剧本要求主题明确, 以小见大, 通过细节深挖角色性格特点, 制造合理矛盾冲突。

动画分镜头是动画项目中所有工作的依据, 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手绘能力来表现镜头, 更考验学生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握。这一课程对于高学历的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尤为重要。对影视动画作品的特性充分了解后, 才能更好地学习进一步的专业知识。

(2)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的标准是要求学生能够创作出符合角色性格, 并遵从动画整体风格的动画造型。动画企业对动画造型设计的要求实用性高, 要求每个动画造型都能流畅的按照运动规律进行表演。对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来说, 在设计动画造型时既要按照动画企业的严格要求, 又要重点围绕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来设计角色。

(3) 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动画制作是中国动画高校教育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但是由于运动规律课程的枯燥、复杂, 再加上市场上的动画师大多是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的从业者, 薪资待遇也并不优厚, 所以多数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效果最差的一部分。动画专业艺术硕士应该熟悉掌握运动规律的特点, 把握好动作以及镜头的节奏感。掌握这一部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最好途径, 就是让学生直接跟随动画项目制作, 以商业标准作为课程标准, 作为学生毕业后, 进入动画企业的一个突破口。

(4) 后期剪辑课程标准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后期剪辑。剪辑与创意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有好的创意没有过硬的剪辑手段, 就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创意, 反之再好的剪辑离开了创意, 就只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特效手段了。该课程要求动画艺术硕士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对同一视频素材进行不同节奏, 形式的镜头组接, 并且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故事与情感。这样才能全面的掌握后期剪辑, 适应动画企业对后期剪辑的要求。

中国动画教育如何培养出真正的动画人才, 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就业, 培养有专业特色的动画人才, 才能弥补当前中国对动画人才需求的缺口, 从而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和专业特长。在开设动画艺术硕士后, 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动画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定位好高端动画人才, 制定科学的动画培养模式才能依靠动画人才提高国产动画的质量, 带动国内动画市场。

摘要:高校动画教育是培养动画人才的主要基地, 但是纵观我国大多数高校动画专业在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等方面还非常不成熟。高校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很难马上融入动画产业, 通常要经过再次培训才能达到动画企业的要求, 导致动画毕业生找工作与动画公司招聘人才出现对接错位。2011年, 动画专业首次招生艺术硕士,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立足实际, 适应学科发展方向, 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体系, 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 带动中国动画发展。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8

一、我国动画产业问题及原因

然而, 如此喜人的成绩不能掩盖动画产业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前述2012年我国年产量高达22万分钟, 作品共395部, 成为世界上动画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在这个数据的背后却是自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以来首次年产量的下降。根据2013年中国动画产业年度发展辑要的数据显示, 2012年的动画生产分钟数比2011年同比下降14.66%, 部数减少了40部。另外, 据调查, 2012年原本制作备案的动画作品本应由580部, 时间约47万分钟 (8) , 约是最终生产成品的一倍。这代表着有将近一半的动画作品最终没有能够完成。这些情况表示了, 我国的动画产业的现状并不如其表面看来如此风光。

总结各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 现在我国动画产业大致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 动画制作融资困难; (2) 制作成本高; (3) 市场竞争不充分; (4) 产业链不完善; (5) 政企不分、管办混乱; (6) 内容敷衍; (7) 对国外盲目模仿、缺乏创意, 等。[1][2][3][4][5][6][7][8]

在各种问题中间, 可以看到动画产业的问题的是全方位的。在2013年4月底上映了一套名叫《疯狂原始人》的美国动画, 大受欢迎, 故各大院线预定将其延迟至6月24日才下映。然而6月6日时各院线突然接到通知, 7日开始将不再允许该片上映。而在“六·一”期间, 就有三部国产原创动画电影上映, 并且其中的《潜艇总动员3》更打破了国产动画的首日票房纪录。这不由得让许多业内人士都在质疑这是否为了保护国产电影, 让国外电影为国内电影让路的强制措施。背后的实际原因并没有公示, 但在这件事之外, 国家广电总局2006年明文规定全国所有电视频道在每天下午5点到8点之间不得播出任何境外动画片或相关的咨询节目 (9) , 而在2008年更是将时间延长了1个小时, 从每天下午5点直到晚上9点均禁止境外动画片以任何形式出现在电视节目当中 (10) 。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出了国家并不愿让国产动画与国外动画在市场上进行直接较量的心态。而这种行为也反映出了国家对于正常市场竞争的干涉所造成的市场不充分竞争的现状, 而当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时候, 将使得市场出现福利损失。而这种福利损失将在整条产业链上被传导出去, 使得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将承受甚至扩大这种福利损失。换句话说, 现在动画产业的问题如图2所示:在不充分竞争的市场下, 动画作品的产品价值不能得到市场的真正检验, 同时也没有创造充分的价值, 市场价值不能充分反哺动画的创作, 从而导致动画创作的价值进一步受到影响。如前所说,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问题。

但是, 真正造成这个恶性循环的核心原因不是外界的不正常干涉, 而是作为整个链条的起点, 也是核心的“动画创作”。可以这么理解, 国家之所以出台各种便利政策, 某程度也正反映出其对于当前我国动画创作内容的质量的不信任。

当前我国动画创作的内容普遍看法是: (1) 说教意味太重; (2) 以及内容过于幼稚。根据由中国动画学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动画产业年度发展辑要》中的数据, 我国动画作品的主要观众年龄层为4-12岁11。而在另外一个针对当前全球最受欢迎的日本动漫作品《海贼王》调查中, 其中国观众的年龄层大多在16-25岁之间。由此可以看出两国动画受众的不同。纵观近年受欢迎的国产动画,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蓝猫淘气三千问》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然而两者都是典型的面向低龄观众的动画, 其中《蓝猫》更是近年来一直被诟病的说教类动画。这些动画代表了当前国产动画给人的一个总体印象: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

然而反观国外动画, 前面提到的日本动画《海贼王》的受众遍布全球, 年龄层涵盖老幼。在日本NHK电视台做的一个调查中显示, 其读者群中未成年人仅占12%, 成年人占了近90%, 甚至有13%是50岁以上的读者12。它会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正是因为其针对的不仅仅是对低龄少儿的说教, 也不是单纯通过一些幼稚的行为搏众一笑, 而是试图让大人或小孩都能在各种奇妙的冒险中体验到与同伴之间的友情的珍贵, 以及追逐梦想所需要的勇气。不仅如此, 在大受欢迎的日本动画中都分别地向其观众试图传递的某些超越年龄的重要信息。如宫崎骏系列的动画试图传达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 高达系列通过勾画人们梦寐以求的大型机器人的世界以传达人与宇宙的关系, 足球小将这类的体育竞技动画更是唤起了日本全国的体育热潮, 成为日本足球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诸如此类的动画作品, 低龄的观众能从中看到热闹获得愉悦, 但成年的观众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意。这也正是日本能成为世界动漫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如果要使国产动画真正成长, 关键不是在于限制竞争, 也不是在于加大产量, 更重要的是应该制作些怎样的动画。中国现在在动画制作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全国有二十多间动画基地, 上千高校开设动画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 动画制作机构更是过万。然而动画制作靠得不只是技术, 最核心的还是其故事。因此, 要真正改变国产动画的现状, 关键在于改变其低龄向、说教意味重的情况。也就是说, 要有好的故事。

二、日本轻小说对动画产业的作用

日本近年来的动画制作有了一个新的风潮, 就是开始大量为轻小说制作动画。而这种做法也获得了市场的肯定。这或者可以给正在面临“故事困境”的中国动画一个很好的借鉴。

轻小说是现在盛行于日本的一种小说形式。与平常的小说不同的是, 轻小说强调一个“轻”字, 也就是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更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 内容生活化, 文字口语化, 让读者可以更加轻松地代入到整个故事背景中去领略作者的意图。而正是因为其日常化与口语化, 使得这种写作方式实际上非常适合于动画改编, 能让观众获得文字以外的声响与视觉的感受。日本的宝岛社每年都会进行轻小说的人气评选, 让读者票选出他们最喜欢的轻小说, 而在2012年的评选结果中前十位中有8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动画作品, 其中包括在日本国外也十分受欢迎的《凉宫春日》系列、《刀剑神域》等。日本每年出版的轻小说多达数百本, 能创造多达500亿日元的市场收益。前面提到的《凉宫春日》系列2003年面世至今已出版了10部, 仅前面9部便累计售出达650万册, 在日本形成极大的风潮。这样坚挺的观众基础, 也为后面的动画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的动画发展也曾经历过数个阶段, 但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便确立了低龄向卡通与非低龄向动画之间的区别。[4]在此分界点之前, 日本的动画多以政府宣传为主题, 实际只起到技术、技法发展的作用。然而在此之后, 对于动画故事的挖掘成为了主导。到了现在, 日本的动画业界更是对故事的选择、描述有了更为成熟的体系。除了作为动画产业的基础之一的漫画故事之外, 各类文学故事、神话传奇都能成为动画制作选材的重要参考。在如此广泛的选材范围之下, 有着与动画相近的表现方式的轻小说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现在日本动画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相较于其他非漫画类的选材, 轻小说一是能较轻易地被转化为动画, 二是有相近的目标读者群, 动画化之前便已经经过市场的检验, 动画化的风险相对较小, 这两点都最终导致了轻小说改编动画的最大一个优势:原创成本的降低。根据迈克·波特的竞争力量, 在成熟的产业机制下, 竞争优势来源无非来自于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品价值的提高。在动画产业, 轻小说的出现正好满足这两个条件, 既能通过降低原创成本, 也给了动画制作一个有价值的13改编素材。这样市场竞争才会使得日本动画一直占据世界动画产业领导者的地位。

三、中国网络小说对动画产业的作用

轻小说成为了现在日本动画制作的重要素材, 也成为了现在我国新近流行的一种文学载体。2003年首次出版的《新蕾STORY》刊物便是国内推行轻小说的先驱者。随后国内出现了如《最小说》、《公主志》、《小说馆》、《天漫?轻小说》等以轻小说为主题的杂志。2007年更是由腾讯与浙江人民出版社联手召开“中国首届轻小说大赛”。然而相比起从日本引进的舶来品, 我国的网络小说比轻小说有更深厚的基础, 也更适合成为解决中国动画产业“故事困境”的重要途径。

(一) 群众基础

中国的轻小说在日本的风潮的推动下方兴未艾, 以作者面堂兄的《长安幻夜》为代表的中国轻小说正在逐渐发展, 也开始了和动漫之间的相互合作。然而以用户群数量而言, 国内轻小说的群众基础尚弱。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轻小说刊物《最小说》及《新蕾STORY100》的销量也不过是每月接近百万册。然而, 相较之下, 约2.5亿的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则使得网络小说这一载体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14。

中国的网络小说是网络为传播途径的一种特有的小说形式, 一般的题材分类有都市小说、军旅小说、玄幻小说、仙侠小说、历史小说、体育小说、游戏小说等。与轻小说类似的是, 中国网络小说的题材与表现手法同样地自由以及无所限制。题材可以很贴近生活, 同样也可以天马行空地构建一个架空的世界。语言可以很具有古典气质, 也可以非常地口语化。这些都使得中国的网络小说拥有了与日本轻小说一样的“适合进行动画改编”的性质。

然而, 中国的网络小说比轻小说这种新“舶来品”有更久的发展历史。自1997年痞子蔡创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地打开了中国网络小说的世界。同年, 罗森的《风姿物语》开始在网络上连载, 也为日后的中国式网络玄幻小说铺下了一个基础。而随后今何在的《悟空传》、说不得大师的《佣兵天下》、萧鼎的《诛仙》等大人气作品更是让网络小说真正走上舞台, 成为备受瞩目的一种文学形式。到现在, 如起点中文网、纵横中文网、幻剑书盟、晋江文学城等网络小说平台每日均有数亿点击, 起点中文网上现在最受欢迎的一本小说的也有超过50万的周点击, 平均日点击超过8万15。另外, 网络小说的作者基本上每天均会更新数千字, 多者甚至会在一天中更新2、3万字。这种更新频率与读者热度是每半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出版一次的轻小说实体刊物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 在题材、表现手法相似, 同样适合进行动画改编的前提下, 拥有更多读者基础的网络小说, 对于解决中国的国产动画的“故事困境”来说, 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对象。当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后, 获得市场认可的可能性就更大, 动画制作及其衍生产业链条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这样动画产业才能真正快速并健康地发展起来。

(二) 娱乐与教育的糅合

当今国产动画最被人诟病的还有其故事选材范围狭窄, 太过于低龄化, 说教性太重等问题。这些恰好是关系到故事内容的核心问题。

前面说过, 国外动画的核心观众并不是针对低龄儿童。无论是在全球掀起风潮的日本动画《海贼王》还是在美国有悠久历史的如蝙蝠侠、超人等超级英雄系列动画, 它们的受众从小孩子到大人均有涵盖, 甚至成年人才是这些动画的核心观众。“动画是小孩子看的”这样的理解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偏见。动画注重的不仅是各种奇思异想的展现, 更多的是说故事的人/动画制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情感交流实际上正是动画能够感动观众的东西, 宫崎骏的动画系列之所以红火是因为他让观众看到了自然的伟大与美丽, 足球小将掀起日本足球发展的狂潮是因为它唤起了日本观众心目中的足球梦想, 蜘蛛侠、蝙蝠侠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正义的代表是因为它们借由虚无的超级英雄直面现实社会的黑暗。如德国电影界的权威人士罗夫?杰森所说的一样, 若动画作品失去了情感, 只是生硬地说教, 是不可能获得观众的认可的。

动画产业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均被归类到文化创意产业之中, 这正代表了动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是追求创意的一种艺术。它不应该仅成为像《蓝猫淘气三千问》以及其他一大堆成语动画故事那样只充当一个教育低龄儿童的工具, 或像《喜洋洋与灰太狼》那样只能娱乐低龄儿童的作品。动画作品应该是有艺术追求的, 是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即便是娱乐, 对象也应该是涵盖所有年龄层的;即便是教育, 也应该以一种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这点上, 中国的许多网络小说某程度上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首先前面提到中国的网络小说题材各异、表现手法丰富, 并有丰厚的群众基础, 这些都代表了它能够给人带来娱乐。然而网络小说能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娱乐。而恰恰在娱乐的同时, 网络小说更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今何在的《悟空传》借对孙悟空的重新演绎, 批判了伪善;说不得大师的《佣兵天下》以宏大的玄幻世界表露了一种为兄弟放弃一切的情怀;猫腻的《庆余年》被称为披着穿越小说外衣的严肃小说, 借一段架空的历史坦陈了“活着”的庆幸……诚然, 现在许多网络小说追求讨好读者, 并不真的太在乎其艺术性。[12]然而, 在追求商业性价值, 在寻找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在讨好观众与抒发个人情怀的权衡之间, 中国网络小说的这些方面和日本的动画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不能获得市场肯定, 日本的动画像《Bleach》或《Fairy Tale》这样在漫画上仍然人气高涨但动画收视却不理想的作品, 同样会被中途腰斩。更不用说日本漫画界的领导者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每年都会腰斩许多不受读者欢迎的作品。然而, 日本人气最高的那些作品, 无一不是在娱乐与某种情感教育中能取得很好的平衡的代表。

因此, 这点对于中国动画发展来说, 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将动画的艺术性、娱乐性与教育性严格地区分开或生硬地糅合都是行不通的, 必须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而网络小说正是一个寻找这样的平衡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 中国特色的故事

不过国家的动画均带有其特有的文化表现。美国的动画充满英雄气息, 展现了美国文化中崇尚英雄、自由、独立的特点。日本的动画有萌系、热血系、机器人系、黑暗系等不同的风格, 但均体现了日本文化中不同的方面。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曾在2006年提出了“动漫外交”这样的构想, 认为应该凭借动画这样为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世界更多的人能体会到日本的文化。]因此, 如何使得动画故事获得认可, 故事中是否能体现出中国的特有文化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反观我国现在的动画, 除了前述的低龄说教向动画, 大部分动画都被打上了对外国动画的简单、粗糙模仿的烙印。这样的动画自然不能获得观众们的认可。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中国动画早期曾在国际上造成不俗的反响, 也曾被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在世界动画界中占一席之地。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 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水墨剪纸类的动画表现形式别出心裁, 同样也在于当时动画内容上大量选取了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故事、戏曲故事等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故事题材, 使得世界以一种新的角度认识神秘的中国文化。然而在现在国内流行的动画中, 中国的特色文化成为了凤毛麟角的存在。无论是《蓝猫》还是《喜羊羊》, 无论是《潜艇总动员》还是《魁拔》, 均不是以展现中国文化为基础而获得欢迎的。这也使得中国动画落得肤浅与敷衍的名声, 也难怪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就一直摆脱不了低龄向的形象。

反观中国网络小说, 在其千奇百怪的故事题材中不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故事在里面。《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等展示了中国战略思想的精髓, 《回到明朝做王爷》《新宋》等以穿越为手段展示了历史的人事风情, 《国术无双》《龙蛇演义》让中国武术有了发扬之地, 《鬼吹灯》《盗墓笔记》以盗墓为线索让人了解了中国的妖鬼传说, 《搜神记》则以更早的洪荒神话为蓝本, 更不用说其他以中医、国画等国粹为基础的小说了。在所有网络小说中, 最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或许就是仙侠类的小说了。中国从古便崇尚神仙的存在, 曾经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的动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经典动画的故事蓝本也来自中国古代的神仙传奇。纵然仙魔鬼神等曾被认为是封建糟粕, 然而在现在人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的背景下, 其仍不失为一种故事的好题材。尤其在现在的仙侠类小说中, 大量地将中国古典思想的精华融汇进去, 比如易经的“天人交感”思想、老子的“道生万物”思想、孙子的“因势利导”思想、庄子的“逍遥”思想、墨子的“非攻”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 都被各部小说以各种形式阐述出来。

这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的做法, 想必要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引起共鸣, 让人学习。一方面既能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娱乐观众, 也能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 增加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热情。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 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同时也能在国际上建立起属于中国动画的独特的形象。

四、总结

综上所述, 中国的动画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近年也的确涌现出如《魁拔》、《秦时明月》等让人眼前一亮的动画作品。然而整体而言, 中国的动画产业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动画制作数量并不等同于制作质量, 同样也不意味着中国动画已经成熟, 已经获得国内外的认可。要解决中国动画的各种问题, 关键的核心就在于解决中国动画的质量——也就是故事内容上的问题。要提高动画故事的价值, 真正糅合其娱乐性、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体, 不能生硬地将这些特性割裂。在中国的各类网络小说中, 不乏及具有娱乐性、也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若是能进行网络小说的动画化, 则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动画故事低龄向、说教意味重的问题。同时网络小说广大的读者群也将成为动画得到市场肯定的一个有利条件。当凭此制作出来的动画获得了市场的成功后, 动画制作才能真正地通过自己造血来解决融资的问题, 整个动画的产业链条才会活络起来。因此, 推动网络小说动画化, 是推动中国动画发展、解决当前中国动画产业问题的理想途径。

摘要:中国正在进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转型。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也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放在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动漫产业更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部分。然而中国动漫产业在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获得国内外的充分认可, 动漫产业尤其动画产业仍存在许多的问题, 其中中国动画的故事质量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将是解决这个问题, 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理想途径。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9

中国的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与我国动画片的数量、质量、 体制机制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 同时动画产业的发展又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只要动画产业发展良好势必会给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还可以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所以,动画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

(一)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美国称文化产业为版权产业,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影视业、印刷与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和娱乐业等多个领域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1](P89)

美国是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美国人的观念总是处于一种激进的变革之中,各种观念和文化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零星碎影。美国又是一个文化的大杂烩国家,各国文化都可以在美国融合成新的美国文化,而后又可以被美国影视作品稍加处理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美国的影视作品可以在世界各国占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业:2012年报告》:2012年美国全部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6980.7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1.25%。其中版权产业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版权相关产品出口额为1420亿美元,仅次于军工产业,远远超过同时期航空航天、农业、食品、药品等其他行业。

美国的影视业和娱乐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绝对的优势。美国的影视公司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影片数量、 质量更是高于一般国家,因此票房收入高达全球的60% 以上。美国很重视对于文化产业链的多方发展。就动画片而言,美国瞄准的是国际市场,本着为世界观众制作动画片的理念来创作,这就使他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美国动画片的取材相当广泛,《阿拉丁》取材于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选自德国童话,《花木兰》选取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及《木兰辞》, 《功夫熊猫》更是把中国特有的“功夫”和“熊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功夫熊猫》在2008年上映,随后被中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在北美票房2.5亿, 在中国上映三周累计票房超过1.35亿,更是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2]美国动画产业链的经营之道大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会高成本投入、高科技运用、 明星加盟,中期是动画片的外包加工和出版发行,后期就是一些外延产品的开发,最出名的就是迪士尼乐园, 每年都可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创下高额收入。动画产业的良好发展是美国版权业持续高速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

日本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他们把目光逐渐投向文化市场。日本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它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报告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2011年日本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0.3万亿日元(约合8804.25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的14.99%,1995年至2011年日本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5.8%。[1](P92)

说起日本的文化产业就不能忽略掉日本的动漫业,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特别是网络的发展更使得日本的动漫业占据世界动漫的三分之一左右。 日本是一个特别爱看漫画的国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这说明日本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漫画市场,这就解决了日本动画片的题材来源问题。将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漫画改编成动画片,加上电视的叙事技巧和电脑绚烂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漫画的故事性和冲击力。

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被称为“日本动漫大师”, 他创作的《铁臂阿童木》把日本的动画带向了世界。另一个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获奖无数, 他把日本的动画片提到一个可以和美国的迪士尼、梦工厂相媲美的高度。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主题融合其中,不仅得到全球人产生共鸣,更是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动画片不仅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钟爱,许多成年人也喜欢的原因。宫崎骏在2001年创作的《千与千寻》,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304亿日元的本土票房收入。里面的河神那么肮脏,浑身充满垃圾, 最后却是千寻这个小女孩净化了他。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江河的污染;而要千寻去净化他,也是说明人类所造成的结果,需要人类自己来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的问题,表现环境问题的影视作品很多,相比美国的一系列灾难片,日本动画片的形式更能被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儿童更好的接受和理解。 日本的其他文化产业,如游戏软件、旅游文化、电影业等, 最近几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而动画产业是其文化产业中的龙头老大,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和美国日本相比有很大差距,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开发度不够的新型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年前,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 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多于3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比重会一路上扬,这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3]文化产业日后的跨越式发展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形成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那样独具特色的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地球村”的形成,国家之间的距离被拉进,文化方面也存在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产生了“文化侵蚀”现象,弱势民族原有的文化受到威胁, 就像中国的动画业由于创作人才严重不足,产量甚少, 技术相对落后,这就为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占领中国动画市场提供了大好机会。长期以往,中国少年也不可避免的会接受一些美国或日本的文化熏陶,影响青少年的审美,甚至出现对美国和日本的认同高于本国文化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而不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就动画片这一方面而言,中国动画片的早期发展曾无比辉煌,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动画片是相当有实力的。早在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 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两部水墨动画获得极大成功,当年的《哪吒闹海》曾被英国公司购买了十五年的世界发行权。“中国学派”足以看到外国动画专家对中国动画的高度认同。 自文革后,中国的电视电影一直呈持续发展态势,而动画片的创作停滞不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制作人对于动画片认识不足,“小儿科”、“利润少”等, 一部分创作人员转向电视电影的制作。

中国的经典动画角色: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 哪吒、海尔兄弟、舒克和贝塔等等都是中国的经典动画片的代表。但是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管理体制的落后、 技术制作的粗糙、营销机制的不完善等等一系列原因, 没有形成像美国迪士尼乐园那样的产业链的充分运用和发展。

最近几年,电视上出现两部具有影响力的动画作品: 《喜洋洋与灰太狼》和《熊出没》,不仅在质量上有所提高还注重衍生品的开发。《熊出没》在2012年初首次亮相央视,其更是一度创下3.85的收视率,其动画衍生品的销售节节攀升。2012年9月1日,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正式与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签订独家授权协议,《熊出没》、《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系列动画片由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印制纸质图书出版物。截至2013年1月底,已出版5套相关图书。2014年1月17影片《熊出没之夺宝奇兵》是熊出没第一部贺岁电影同时也是国内首部3D动画大电影,更是创下接近3亿的电影票房。《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是《熊出没》 的第二部大电影,于2015年1月30日上映。《熊出没》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取得了优秀的销售成绩。早在国内发行启动之前,该片就已经收获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 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订单,已经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强动漫有关负责人介绍,《熊出没》的国际市场表现,是中国动画“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已经发行至美国、意大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数量超过十万分钟。业内人士认为,从电视动画片到动画电影的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国产动画电影赢得市场、 确立品牌及发展动画产业的重要途径。[4]《熊出没之夺宝奇兵》取得的巨大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合家欢”市场的开拓,“老少通吃”。从这个意义上说,《熊出没之夺宝奇兵》的成功为国产影片走出低幼定位、拓宽潜在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所以,中国的动画产业是有能力再现辉煌的。

二、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动画产业方面加大力度。就中国的影视作品角度来看,动画片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毕竟中国的动画片仅在国内就有接近4亿的少年儿童, 这是巨大的动画片及其形象相关产品的消费群体。中国动画片从一开始就努力在流动的影像背后透出深刻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内涵与风格形式(剪纸、木偶、水墨等) 的运用使中国有着独特的话语表达系统。中国动画业的发展首先要开拓市场、加大投资、扩展企业规模,还应吸纳社会资金,增强国际合作,提高国产动画片的质量, 同时着力开发外延产品。就像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作品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技术及外延片外最重要的是有着强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作支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创造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宣传,都必须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曾经批判孔子,而很多国外的学者来中国,一定要去看曲阜,凡是与孔子有关的东西,他们就感兴趣。现在曲阜成了中国第一旅游品牌,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一旦中国的文化产业纳入了正轨,就会形成巨大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10

一、中国动画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中国动画创作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因而导致了产业盈利状况较低。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年产值虽然达到600亿元, 但是与日本一年1.67万亿元和美国迪斯尼400亿美元的产值相去甚远。而且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外商所支付的加工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导致9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国外。

国内大部分的动画企业为了实现盈利, 除了靠给外国公司做动画加工, 也可能会跟某些电视台或者是政府有一些业务合作, 或者是开设动画软件的培训班, 可是这些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商业模式, 缺乏创作能力是导致中国动画产业竞争力较弱的关键因素。

二、动画产业扶持下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1、扶持政策下取得的进步

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 加上动画企业和从业者的不懈努力, 目前已在动画生产数量、技术水平、产业运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是国内动画的产出数量剧增, 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另外原创动画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涌现出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等为观众喜爱的动画片。并且随着动画产业基地政策地不断完善, 目前在长三角、华南、华北等地区都形成了若干个动画产业集群带。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电视播放之外, 互联网以及手机等新媒介也为动画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盈利空间。

2、动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动画产业人才缺乏, 动画教育与产业脱节。中国优秀动画作品严重匮乏、原创能力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缺乏。虽然目前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动画专业, 学生人数达10万人。但是由于动画制作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 且投入成本较大, 教育周期较长, 同时兼备操作技术与艺术表达的复合型人才仍较为缺乏。由于缺乏能力的全面培养, 我国许多动画创作人员都比较浮躁, 缺乏悉心研究动画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导致原创能力缺失, 生产出的成品多为日美风格, 没有形成中式动画的独有特色。

(2) 选材太过局限性, 受众群低龄化。中国动画题材涉及面狭窄, 大部分主题都与神话故事有关, 如《葫芦兄弟》、《哪吒脑海》, 或者是以动物为主的动画, 如《黑猫警长》、《喜洋洋与灰太狼》等。这些题材比较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但是忽视了青少年和成年人这个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动画仍将消费群集中在少儿, 且过度重视教育感化功能, 忽略它作为传媒产品应有的娱乐功能, 将导致我国动画产品娱乐性不足, 缺乏吸引力。这样不仅成年人不愿意观看, 就连小孩都会倾向于日美动画, 而对国产动画失去兴趣。

(3) 缺乏市场化运作能力, 国产动画难以推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将动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扶持, 相关政策的实施的确能够为动画产业带来成本的降低, 但由于市场不完善, 成本的降低并不能弥补市场的不足。大部分进行原创的动画公司为了生存需求, 只能靠动画培训或者是外包加工来维持开支。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动画产业链。通常在动画制作完成后, 除了播放环节之外, 其他环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好一点的有图书与音像进行出版发行, 而玩具和形象授权则几乎没有开展。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 必须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盈利。

三、解决方案

我国对动画产业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量建立动漫基地, 二是对一些动画项目进行投资, 这些政策的确提高了整体的动画产量, 但是做出的好作品只是凤毛麟角。几乎每年我们都能在各种媒体杂志上看到对动漫工程的巨额拨款, 而这些拨款不能保证用在了真正能做出好作品的公司身上, 所以导致了一些与政府合作的作品质量粗糙, 内容也缺乏新意。因此我们的扶持政策不能停留在面子工程, 而是要注重软实力的培养。

1、培养创新型动画人才

首先要完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方案, 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的动画教育应该重视原创课程, 并积极探索和完善人才培训模式, 建立行业专家资源库, 定期开展相关的专题性讲座, 从而提高动画制作的从业专业性。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人才, 这正是发展动画产业的当务之急。

其次要做好企业培训。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后, 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 然后开始重复的流水作业, 忽视了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反观国外就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比如迪斯尼的三维动画部门皮克斯工作室。他们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内部的大学——皮克斯大学, 它最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公司中不同部门的员工通过学习更方便地会面沟通, 使个人从竞争力的提升中获益, 公司也因此能更有向心力并有能力创造出更为出色的作品。除了内部的互动和沟通之外, 皮克斯还非常鼓励员工发表他们研发的成果, 并且参与业界的各种研讨会。这也让皮克斯与相关社群一直保持长期的互动关系, 而这种关系的维护比公开这些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重要得多, 同时也能够帮助皮克斯吸引顶尖人才的加盟。

国内企业可以参考皮克斯的成功经验, 定期举行内部培训, 在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 也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更有利于团队的创新发展, 并通过业界的学术与技术交流, 带动国内整体的动画水平, 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2、针对消费群体进行分级定位

中国动画长期停滞不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直把受众群体放在儿童这个年龄层, 而真正的市场受众和消费群体应该是青少年在内的所有年龄阶层, 当然也包括成年人市场。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动漫分级制度, 让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 安排恰当的情节和信息在作品中, 宣传以及销售动漫产品也更为有的放矢, 不仅不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 反而扩大了动漫产品的市场和销路, 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3、完善动画产业链, 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动画产业链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动画片的票房和电视播出市场;第二个环节是图书和音像制品等市场, 最后一个环节是卡通形象的衍生产品, 而且其收入比前二个环节都要大, 周期也比较长, 主要有玩具、网络游戏、日用品、主题公园等几个方面。动画产业链相比传统产业链更具优势, 因为它还是一条增值链, 通过前期的市场开发和后期的市场互动、相关广告的植入、衍生产品的开发、品牌授权代言等, 这些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链条, 不断实现动画产业利润增值。

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必须遵从市场规律, 实现前期创造, 中期制作和后期营销的连贯发展, 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跨行业合作, 打造一条由低到高的有序合理的生产流水线, 尽量整合行政资源, 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后, 制定的系统的制片计划、发行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资金人才规划等。对于主要盈利环境的衍生产品开发生产中, 强化其商业化运作, 从人们的消费需求出发, 制作和传播适合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泛年龄层次偏好的动画作品, 开发包括服装、文具、游戏、玩具在内的衍生产品。通过实施外包战略等多种方式, 努力提高产业链下游的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能力, 最终实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 形成完整的利润增值体系。

参考文献

[1]迟竹强.Pixar:培养人才比购买点子更重要[J].培训, 2010 (05) .

中国动画声优产业,路在何方? 篇11

本刊作为该项赛事的特邀合作纸媒,有幸观摩了比赛的盛况。在现场有不少喜爱配音的动漫迷前来参赛,他们面对即将进入的试音房都显得十分兴奋,跃跃欲试。有的选手身着COS服装,有的选手声色十分有特点,有的选手则感情运用得非常到位。这充分体现了本次大赛的宗旨,发展民族声优产业,为中国动画配音寻找接班人。

在首届“全优声”大赛如火如荼举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声优产业还处在十分初级的阶段,声优人才和教育都难以跟上近些年动漫产业发展的步伐。关于中国声优产业如何发展,动漫声优应具备哪些素质,我们邀请了本届“全优声”大赛的三位评委为您进行剖析。

姜广涛:配音演员,青青树最新动画电影《魁拔》的配音导演

阿杰:配音演员

陈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TOPFM主持人

声优产业的地位

陈旻:我觉得声优首先是一个产业。如果按照日本声优的规模去衡量的话,中国可能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空间开没有被挖掘。日本的声优可以在大型体育场里做各种Show,可是我们声优的收入可能还不是很高。美国有一位老先生专门给预告片配声音,他的每一项工作是以数十万美金来计算的。所以声优是一项很大的产业。

我们的声优产业还没有到发达国家那样的一个地步,和我们的动漫产业还不是很强有关系。因为声优产业是动漫产业的一个部分,没有办法脱离开动漫产业单独谈声优产业。

姜广涛:我们现在看到像《魁拔》这样优秀的作品不断的涌现。其实在此前,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动画的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但是这个质的水准呢,最近正在慢慢提高。声优产业想要良性发展的话,首先这是一个前提。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也非常希望看到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我们的队伍。

阿杰:我同意两位的观点。一旦中国的动画起来了,中国的声优自然而然也就起来了。

中国声优选手的优势与不足

阿杰:因为中国声优产业基础薄弱,所以大多数的选手都是以模仿为主,还有一些选手可能连模仿都还不是特别到位。我觉得声优是有创作精神的一个职业。所以我希望选手将来应该在自身的创作力方面要多发挥一些。

姜广涛:现在的选手确实是拿着国外的作品进行参赛。模仿是第一步。因为中国动画配音目前在世界上并不是领先的,我们也在摸索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条道路。参考借鉴肯定是一方面。但是随着我们的路越走越宽,我想我们是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陈旻: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大家在进行动漫配音的时候,太过在乎自己的音色,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初始的阶段。动漫配音很大程度上是在给一个动画角色注入灵魂。我们都知道一个角色画得再好,如果没有声音,它是没有灵魂的。而这个灵魂完全就靠声优的声音来体现出来。所以希望更多喜爱动漫配音的人更多地去解读人物的内心,不要太注重外在音色方面的东西。

阿杰:对。比较好的选手会对角色有自己的主见和处理方式。

选手的职业前景如何

姜广涛:其实现在这个大赛,我们最终会选择我们觉得合适的人员,不一定他获得了多么高的名次,但他已经进入了我头脑中的一个声音库。如果今后在某部动画片中出现了一个适合他的角色,我都会找他来试一下的。

陈旻:老姜提出的声音库的概念很重要。其实今天的大赛,不仅是为动画电影选择配音演员,有些选手不排除会成为央广的主持人。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们也的确在建立这样一个声音库,其实等待选手的机会和渠道有很多。

姜广涛:青青树动漫公司的动画项目有很多,不只有一个《魁拔》,电影的、电视的都有。中国的动画市场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会日益庞大,所以这些孩子未来会发展得很不错。只要他们善用其心,会一门心思走下去。

我们的眼光其实放得很远,我们是以《魁拔》为一个契机,组织这样一个大赛让中国的动画行业有一个配音队伍可选。然后借助这股力量,再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动画配音演员的行列中来,慢慢走向专业的道路。这样我们中国的声优产业才能逐渐走上正轨。

阿杰:我们是在发现,青青树和央广是在发现可用之才,选手本身也是在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声优

姜广涛:配音其实是一个研究人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研究人。人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赋予他什么样的声音。艺术是没有标准的,说这个人腰围多少,我的声音就粗几分,没有这样的标准。从一个粗范的角度讲,你的口型、口齿清晰度、普通话的标准程度等等,这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应该不成为任何人的障碍,只要你勤加练习。其实就是体味角色的内心,在体味的同时再附加一些感觉,比如我说话的感觉像画面上这张脸的肌肉,完全是言由心生的一种感觉。配音是一个还魂的过程。

阿杰:我觉得同学应该注意平时的积累。其实我们配的这么多角色,各种各样的人物你都能在生活中发现。你在生活中留意的多了,多积累一些,到你需要创作某些角色的时候就会给你创造很大的帮助。

姜广涛:不是说只有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学习,别人怎么配我也怎么配,而是要在生活中去发现东西。你模仿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自己发现和创造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阿杰:随着中国原创动画产业的发展,我们的动漫形象越来越多,你不可能每遇到一个角色都去想这个和日本的某个我看过的角色很像,我拿那个去套一下。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动画永远是起不来的,永远是跟着别人后面走。

陈旻:还有一点就是得会演。虽然我们简称是“配音员”,它的全称应该是“配音演员”。如果大家有机会到配音棚里去看看的话,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他的神态、表情、动作,实际上跟屏幕中的人物是同样的。实际上他是在演下角色的同时把自己的声音注入到人物灵魂之中。所以他既然是一个演员,他首先就要能够演。有些时候,配音演员甚至要超越画面上的人物。

动画声优和普通声优的区别

姜广涛:电影演员因为已经有一个清晰的表演脉络了,到动漫里角色的表演其实完全是声优在赋予它节奏性。绝大多数动画片画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人物的灵魂是靠声优来演绎出来的。所以我们在配真人出演的电影,不管是国产的影片,还是译制的影片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跟着原来演员的表演走,如果是动漫配音的话,那我们真的是在创作,而且空间真的是非常大。

陈旻:动漫的声优要求更高。

姜广涛:对。我们有的选手就问,这个没有原声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中国原创的动漫作品去选择声音。如果我们需要你进行创造的时候,你还只是希望有一个声音进行参考,有一个蓝本进行模仿的话,那可能中国的声优产业就永远不会进步。

陈旻:当然我们也希望在全优声可能第十几届或者几十届的时候,我们给选手出的考题不光有像《火影忍者》、《叛逆的鲁鲁修》这样的日系动画,还能有很多中国的国产动画。第一届的比赛可能确实绝大多数配音的考题都是日本动画的,但是没关系,要想走在前面,就要暗暗在吃苦嘛,只不过心里要有一颗超越它的心。

声优培训的情况

姜广涛:现在全国培训声优的院校并不是特别多。各地的一些艺术院校,零星地有一些配音专业,但是现在看还不是特别成气候。更多的爱好者现在是在网络上,通过一些社团,自己做一些东西。所以,我们的全优声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大家可以在这里展现自己,有些人可能就会因此走上声优的道路。

给声优大赛选手的建议

陈旻:我给选手们的建议就是,你在进行一个声音形象的塑造的时候,一定要忘记自己,忘记自己的形象、忘记自己的脸、甚至忘记自己的声音。这个时候你不是你,你就是他,只有这样你的灵魂才能跟画面中的人物完全贴合在一起,观众也才能够从画面中感受到你的诚意。

阿杰:我发现很多选手在这里很紧张,患得患失,没有自信。其实你理解角色了,在配音的时候就会放松,这样出来的效果反而会很好。

姜广涛:我当时在学习配音的时候,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多听、多看、多感觉。其实最最基本的还是善用其心,一个角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多想一想为什么。然后看看能否把自己的感情贴合上去,把它表现出来。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了,你能否让观众感受到。

明星配音和声优培养

姜广涛:就《魁拔》这个项目而言,我们还是以适合为主。目前我们还没有启用明星配音的成型策划诞生。青青树举办全优声大赛,也是在考察了全国的很多配音社团,觉得一方面专业声优是非常少的,另一方面觉得也应该给这些喜爱动漫配音的业余爱好者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所以才和央广一拍即合。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篇12

世界动画经历了二维、三维两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主要是欧美、日本和中国)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二维时期, 国产动画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 并拿到众多国际大奖, 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随着三维动画的迅速发展, 全球都掀起了一阵三维动画热潮,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在三维动画日渐繁荣的今天, 国产三维动画却很少出现让人欣慰的作品, 仅有2009年的一部二维FLASH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中外动画发展比较

二维时代, 二维动画在动画发展史上占据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世界二维动画全盛时期, 欧美动画发展最为迅速, 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以人们所熟悉的迪士尼动画为主, 有《猫和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

同期中国二维动画, 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出现了不少经典的作品, 享誉世界。如《铁扇公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三个和尚》。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 不论是制作技术还是艺术效果都使世界为之惊叹。

在三维时代,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维动画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欧美三维动画中出现了很多成功之作, 而二维动画却是接二连三地惨败, 许多工作室开始取消二维动画制作部, 二维动画进入低谷。

日本动画始终以二维动画为主, 以宫崎骏为代表的一系列动画, 其故事创意、画面水平、艺术表现力等方面依然是一流的, 有很大的市场, 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同时动画产业也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一个稳固支柱。独具特色的东方创作风格和产业操作模式, 使日本动漫成为了可以与迪士尼相抗衡的风靡全球的动画品牌。

而这个时期的我国动画却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第一部大型国产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可谓耗资巨大, 主创背景强大, 也被各界等予厚望,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反观二维动画, 这个时候倒是出现了一部《喜洋洋与灰太狼》, 由于制作精细、情节动人、角色生动、宣传到位, 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一时之间刮起了一阵“喜洋洋与灰太狼”风, 使人们对国产动画不至于信心丧尽。在世界二维走向衰落的时候, 国产二维动画却大有抬头之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三、国产动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技术的落后

在美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维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不管是虚拟、还是真实的效果更加容易实现, 这些奇异的画面令观众应接不暇, 也让他们对传统的二维动画失去了兴趣。出于对利益的追求, 动画制作公司开始倾向于制作更多的三维动画, 而且为了达到好的视觉效果, 也会在三维动画里面加入二维的元素。传统的二维动画面临新的困境。

国产动画在经历了一段辉煌以后, 进入了低谷。虽然制作发行了大量的动画片, 其中很多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内的三维技术跟美国比起来相差甚远。即使是最先进的制作技术大都用在广告制作上, 制作动画只用低端的技术。有些动画片, 如由环球数码制作的三维水墨动画短片《夏》, 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意境, 为中国三维动画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但这也只是些文艺片、试验片等短片类型, 很少有制作精良的动画片进入市场。

目前中国的三维技术十分落后。由于历史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中国的计算机三维技术起步较晚, 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短时间内想达到美国那样的三维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目前很多国产动画在制作中对外国动画大片里那些美轮美奂的场景趋之若鹜, 一味地效仿, 盲目夸大三维技术的力量, 一部片子几乎都是由电脑特技堆砌而成, 忽略了造型基础, 忽略了故事创意和艺术表现性, 忽略了情节的深刻和生动。由于急功近利, 做工粗糙, 制作出来的动画片没有艺术底蕴, 更没有好的创意和构想, 很难满足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观众。而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三维技术上, 而忽视了动画本身的艺术性, 艺术与技术脱节, 反而适得其反。

《魔比斯环》制作完成于2006年, 是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影片。这部动画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洋味”十足, 人物、情节设计都没能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特色。在三维制作技术上确实有进步, 但远远不够。这部影片在大背景的制作上比较出色, 而许多细节被忽视, 而真正区别三维技术高低好坏的因素就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可惜的是, 在这部影片中难以找到几个可以经得住推敲的细节:诸多动物的皮肤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简单的贴图, 而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质感;所有生物的动作都较为漂浮, 没有力量感;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动作, 比如拥抱等, 也没有给人很踏实的感觉。由于三维技术的粗糙, 故事本身也无法吸引观众[1]。

(二) 二维动画艺术的独特优势

一部好的动画片的成功不只在于先进的技术、逼真的效果、美轮美奂的特技, 还在于它的角色、情节、创意以及它的艺术表现性。只要做到了这些, 可以说不仅美国的三维动画, 即使日本的二维动画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这也正是我们国产动画所需要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 各行各业都沉浸于新技术带来的新鲜、刺激、快捷、低成本化当中, 包括动画在内。但是技术终归是技术, 技术永远只能为艺术服务, 而无法取代艺术。回想那几部成功的三维动画也不是全靠三维的技术, 而是因其新颖的故事、平民化的幽默、反传统的举动令人耳目一新。《怪物史瑞克》中的驴子之所以让人难忘, 不是因为它的体形多立体、多迷人, 而是因为其角色性格富有喜剧效果;《冰河世纪》的成功, 不是因为猛马象的牙有多逼真, 而是因为故事情节的出奇。当人们最终对这些新技术失去了新鲜感的时候,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就回归到第一位。

二维动画吸收和借鉴了以往各种艺术的多种元素, 以造型、动作、语言、色彩、声音等表现手段展现艺术风格, 以其新颖的构思、超凡的想象、深厚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被人们所喜爱[2]。二维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的灵动与美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国产动画要寻求更好的发展, 未必一定要同外国的先进制作技术相比, 像现在这样夸大三维技术本身的力量, 盲目追求更先进的技术, 是不可能吸引观众的。

(三) 国产动画产业体制的问题

留心观察一下, 其实在网络上还是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的, 但只是大家在网上口口相传, 很少有像《冰河世纪》、《马达加斯加》这样有质量保证、被投入市场的大制作。这说明并不是我们的动画人才的能力不够, 而是国产动画的产业体制存在问题。

我们都知道, 动画片制作分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及后期制作, 其资金投入比例在国内分别占资金总数的25%、65%及10%;在国外则分别约占资金总数的30%、30%及40% (国外的后期制作成本含有宣传经费) [3]。国产动画在制作时大都将人力、物力投入在中期制作过程, 而前期和后期被认为是不重要的, 导致的结果就是国产动画要么缺乏创意, 没有很好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 要么因为宣传力度不够, 不能被更广大的观众熟知。而《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宣传方面就做的很好, 这也是这部影片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部动画片是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原创动画作品, 曾在全国四十多个城市播映, 播出超过500集, 图书销量也超过百万册, 销售产值超过2000万元, 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对于国产动漫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从国际成熟的运行模式来看, 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包括:漫画在动漫期刊上的连载——选择优秀作品出版单行本——改编成影视动画片——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和游戏产业——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4]。而从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经营情况来看, 动漫产业各自为政——动画公司和电视台制作自己的动画, 出版社出版自己的图书, 游戏商开发自己的游戏, 每个环节割裂开来, 未能有机统一, 形成合力[5]。

三、结语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作为动画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相互之间并不矛盾。一部动画片, 只要能吸引观众就是成功的, 不一定拘泥于哪种形式。不管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吸取这两种形式的优点即三维动画绚丽、逼真、引人入胜的画面效果, 二维动画夸张、灵动的独特艺术形式, 再加之适合国情的、合理的产业体制、完整的产业链, 国产动画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2]唐倩.三维动画热中的冷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徐蕾.从日美动画片看国产动画片[J].首都经济, 2007 (07)

[4]陈大佑, 张荣.试论我国动画产业链始端的启动[J].山东视听, 2006 (02)

上一篇:密钥管理系统下一篇:开启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