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2024-10-09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精选9篇)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1

我国动画创作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一度出现了非常多的经典作品, 比如《大闹天宫》等。随着外国动画片的逐渐引进, 尤其是在日本和欧美的动画强势攻击下, 逐渐失去了方向的我国动画造型设计上充斥了许多国外动画原型抄袭人物, 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产品和动画片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想繁荣我国的动画市场, 就必须对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动画造型创作中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元素, 真正的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一、动画造型设计及艺术特征

1. 设计动画造型

动画创作中一系列的设定程序和设计就是所谓的动画造型设计, 它贯穿于整个动画创作中, 包括动画的环境、角色、服饰等。剧本创作和动画造型设计这两大流程是一般动画片制作必须要经历的。详细的对话、画面、时间等完备的要素必须要在剧本创作中涉及到。首先对动画的角色、道具以及场景进行设定[1], 并做好原画设计的初步工作;然后再创作具体的画稿, 并处理分镜头的内容的细节。整部动画作品要想成功, 造型设计的出色与新奇是必要的前提。

2. 动画造型创作的艺术特征

(1) 符号化。将剧本中的文字转化成图画, 用传统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剧中的人和物, 设计动画造型时运用代表性的符号就是所谓的动画中行的符号化。相对于真人电影来说, 动画的符号更加虚拟化, 动画的影像是从导演以及创作者头脑中的想象转化过来的, 不必像真人电影那样去刻意追求真实性的表演, 动画的呈现是超越于真实世界的, 动画的优势也在这里。 (2) 夸张化。动画与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也有相同之处:在传递思想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在创作动画造型时, 充分运用夸张手法, 放大最能代表角色形象的部位, 不仅做到了形象有趣, 还可以使观众的印象加深。虚拟想象的化身是动画的特点, 因此, 想象力的优势一定要在创作动画时充分发挥出来[2]。 (3) 对称性。对视觉艺术效果的讲究是传统绘画与动画创作的有一个共同之处, 在美感的前提下进行灵活变化是两者有效的利用对称美的体现。人或物如果需要着重表现, 就要在原有的人或物的基础上在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夸张化的处理, 这样的形象不仅更加生动, 还能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不改变形象原有特征的前提下, 表现力大大提高。

二、传统绘画元素在动画造型创作中的运用

受到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绘画元素的深层影响, 中国的动画造型创作在精神内涵以及视觉效果上都有所表现。

1. 精神内涵

在动画造型创作中体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精神内涵, 许多民族特有的造型主观认识以及审美理念在动画造型创作中都有所表现。当动画受众看到体现了传统绘画审美观念的动画造型时, 不仅能体会到动画片要表达的信息, 还能体会到其所诠释的思想。从中国动画造型创作现状来看, 能体现这种精神内涵的动画造型有很多。比如整部作品都充满诗意的《山水情》[3], 笔墨韵味体现在山水之间, 用水墨制成的山水能够让人完全陶醉, 写意的山水画融入了所有的静景与活物, 让人一看就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传统绘画中以大自然为师的理念在动画片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大自然与内心感悟的巧妙结合, 从而实现艺术的完美升华。

2. 视觉效果

对传统绘画元素中特色形象的借鉴可以充分体现出动作造型创作的视觉效果。动画角色的动作、语言以及外形, 再加上反映在其中的性格特征构成了动画造型最直观的表面特征。

精神内涵在中国动画造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 还对视觉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差异, 动画片才会因为出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而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保留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北魏时期的壁画《鹿王本生》就是我国在1981年创作的《九色鹿》的故事与形象的蓝本[4]。在创作中, 其故事和形象均没有太多变动, 北魏壁画的独特风格很好地体现在该片的美术设计中, 动画造型的创作上表现出大量的异域风情, 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三、传统绘画艺术元素在中国动画造型创作中的传递与延伸

1. 传统绘画艺术元素的传递

借助于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再创造, 中国动画的民族之路还是比较成功的, 传递了传统绘画艺术的观念以及审美方式, 使中国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美学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从而享有国际上的盛誉。尤其将动画创作与水墨艺术进行结合, 将水墨的语言特色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使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更加丰富。我国的动画创作由于受到传统绘画元素的影响, 一度达到了动画创作的巅峰。

我国动画造型创作对传统绘画风格、造型以及技巧有着很多的借鉴和利用。绘画造型很多时候是动画创作的直接素材, 但两者还是区别很大的, 由于绘画内容的表现形式是静止的、平面的, 而动画的画面则表现为运动的, 还包括色、音、光等一切可以视听的内容。所以在借鉴传统绘画元素时需要考虑如何去“动”[5]。

2. 传统绘画艺术的延伸

那些成功的借鉴了传统绘画元素的动画片造型, 到现在看起来仍旧是让人很难忘。角色的主要特征被很好的突出, 做到了生动传神, 含蓄简约。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的水墨动画片, 作为一种尝试, 很好地结合了水墨艺术与动画电影的优点。其中的水墨风格对于一部影片来讲, 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除了对画面美感的处理, 影片真正的重点是运用电影语言去进行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演绎。以电影的创作规律为主导的水墨画的动画化, 是对水墨动画的真正意义上的诠释, 使观众感觉到耳目一新。

动画艺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 其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个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只有具备一定的自身特色, 才能推动我国的动画艺术的发展。要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有所了解和感悟, 动画创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对于我国正处于瓶颈阶段的动画装作, 如何能使我国文化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在动画创作中, 值得大家深思。在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之后, 将其与动画造型进行进一步的结合, 充分利用传统绘画元素来进行动画创作, 不断开创我国动画创作的新局面, 正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继承我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精华的同时, 结合自身优势, 一定可以找到我国动画造型创作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之华, 李霖波.分析中国动画形象设计的意象表现[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 (12) .

[2]杨晶晶.融合与继承—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 (3) .

[3]蔡友.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国式动画造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11 (5)

[4]李晶晶.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的融合[J], 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2 (9) .

[5]张赛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10 (4) .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2

其实早在建国初期动画造型与中国传统戏曲造型已早有联姻,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场景设定参考了戏曲艺术中的舞台设定,而其中的服装设定、动作设定都对戏曲元素进行了诸多借鉴。然而随着近些年的动画发展日趋成熟,许多所谓的戏曲元素动画却叫好不叫座,如何更好的运用传统元素的精华而非简单粗暴的照搬,需要更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1.脸谱跨界法

在具体的创作中除了简单的拷贝脸谱到动画中去,还可以将脸谱作为一种性格、情绪化的造型赋予现实中本不具备生命特征的个体。就像《千与千寻》中的帮助锅炉爷爷搬运浇水的黑色小精灵,虽然在造型上仅仅是黑色的尘埃,但是通过赋予表情我们便可以对其施加温柔、敏感的性格。同样通过脸谱元素的加入,在动画中一样可以使许多角色“活起来”。并且在某种特殊的场景和环境下脸谱赋予物体,还有一种庄严、肃穆的威慑力,如《大鱼海棠》中门扣的造型设计,采用脸谱元素和大门结合设计,使得大门有生命感和威严的压迫感。

2.色彩层级法

在戏曲中有上五色和下五色之分,不同种的颜色可以引导诠释角色的社会地位、风俗、心里气质等元素,如黄色表示武士的骁勇残暴;红色表示赤胆忠心;金、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等,但这种颜色层级体系只可作大体的指向,不能简单、绝对的理解。

(1)正层级引导法

在动画中红色也借鉴了戏曲色彩体系中的色彩情感,如《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波妞,红色的头发和一身红色的造型在观众未对角色剧情有所了解时候,就有一个预先的判断,这个角色应当是性格塑造比较活泼、激烈的角色,而随着剧情的推移,也证明了受众的推断,波妞是自然与纯良的代表,作为海的女儿,却有着和人类女孩一样的活泼与顽皮。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戏曲色彩倾向的暗示对动画各种线索进行暗示。

(2)负层级反差法

而除了套用原有色彩体系,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如果尝试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往往会有更加震撼视觉的效果,即故意打破色彩体系的方法,如《爱丽丝梦游奇境》中的人物设置,红皇后的本体造型,从发式到脸庞以及肢体、服装,红色在此处所象征的意义已经不再是积极和明朗,而是一种暴虐和压榨。这种手法在一些恐怖的动画情节中时常见到,例如《Happy Tree Friends》中每个角色都是采用纯色色彩设定可爱面孔的小动物,而剧情却是一个个离奇的血腥死亡,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因此,色彩的设定和使用也不是一个绝对值,需要结合剧情以及其他主要人物设定来综合理解。

(3)层级突破法

在动画中我们除了使用正反层级,也会遇到一些性格“中立”、 “神经质”或者一些转换性格或能力的角色,而使用层级突破发则正好可以搭建一些诡异的气氛的动画,如《长发公主》中,公主的头发时金色的,象征着高贵的血统和皇室地位,而当放弃金色的长发之后,头发变为深棕色,通过颜色的反差衬托剧情的高潮,同时也反衬了女巫的歹毒。

3.元素整合法

在造型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巧妙的结合戏曲造型中的某一特质进行在创作。如戏曲艺术中,女性角色发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梳挽的方法和头饰的佩戴可表现人物的年龄、作风、性格,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精神状态以及民族等。又如,“戏曲艺术中,按戏衣本身的特色将戏曲服装分为:蟒、帔、靠、褶、衣。戏曲人物依据身份及所处场合而使用相应的服装,即穿戴规制。”依附于服饰中的服装上的纹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忠实地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装饰图案的优良传统。在造型中可以适当有选择性的简化纹样,不但可以减少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动画的艺术价值,起到装饰、美化人物的作用。

结语

戏曲造型元素在动画中的传承本质在于戏曲神韵和造型范式的集大成,而绝非是所谓的粗暴照搬,应避以稳妥、谦卑的姿态去认真学习,才能在动画中“融会贯通”,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反而需要放松心情,把它当作一种审美追求与大家分享。也许有一天,动画这个“大玩具”会提供给世界更多一份享受的空间。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3

1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以及其角色造型

近年来,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进行的创新发展较为缓慢,其应用的素材以及应用的人物造型都存在相似现象,导致其表达的内容较为平淡没有特色,使儿童对此失去观看的兴趣,进而造成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动画艺术短片展现的最终成果以及具体内容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研究创新阶段,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人员以及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其主要的相关要求是对于制作精度、制作进程、制作内容以及制作手段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能力需求。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是在其中注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以及新的方向,进而使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走向另一个繁荣时代。在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因素是角色的创造以及角色的形象等,在实验阶段创造人物的具体要求是与之前出现的人物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特征差异,即具有独特性;创造的人物在与时代需求相符合的同时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也相吻合。

2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融入中国绘画元素存在的问题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发展的一个具体方向是在其中合理地融入中国绘画元素,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方向是角色造型,在其中融入中国绘画元素并不是一件易事,主要原因是在动画艺术短片的角色造型创造过程中对中国绘画元素的使用较为稀少,而受到国外绘画影响居多,导致我国的动画艺术短片失去原有的味道以及中国特色;该方面的制作人员对于国画的了解以及国画的应用极为不熟悉,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生硬不合理的感觉,存在较为强烈的东西方差异感;无法将国画的渲染效果以及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与现阶段主要发展的动画艺术短片所表达的内容较为稳定有关。

2.1 受国外绘画因素影响大

我国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我国各阶段人群的影响都是极为明显的,其中有利也有弊,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收视率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也包括动画。我国动画制作中逐渐融进一些国外的制作效果以及制作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体现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我国部分动画艺术短片中强调的艺术失去了中国原有的风味以及色彩,进而导致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无法融入以及发展中国绘画元素,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2.2 制作人员的能力问题

至于制作人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是由于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较为混杂,所学的绘画手段较为繁杂,进而导致其在制作过程中受到限制,无法充分融合及发展国画元素,使国画在人物造型上的应用出现不协调性。

2.3 使用与表达的内容有差距

实验阶段的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内容会受到一些具体因素的限制,如社会的热点发展方向以及人们的关注焦点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编排,可能会使我国的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以及含义等出现重复现象,或者循规蹈矩,固步自封,最终导致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出现。这就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全面考虑以及应用中国绘画元素,或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性。

3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的中国绘画元素探究

3.1 对中国绘画元素的作用进行肯定应用

国画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粹,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风采,对于我国而言,其是历史长河中浓重而绚烂的一笔,将之运用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角色造型中再合适不过,主要原因是动画艺术短片是现今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其中添加国画元素的主要手段是在人物的塑造中通过其眉眼间神韵的表达以及神容的幽深神秘,使人物整体不仅美观还具有内涵。

3.2 对制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要求

作为制作人员,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国画,以在创作中可以更好地融入国画元素,且针对动画艺术短片制作中的内容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断促进制作人员制作的精细度以及工作态度得以提升。具体措施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进行人员之间的互相提醒并制定监督制度,以使制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高,进而在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的设定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国绘画元素。

3.3 对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进行创新化

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直接决定其设计的人物性格、形象以及造型等。因此,在运用中国绘画元素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现今,一些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方向没有实际的内容以及实际的观看价值。因此,改变这一现象的主要措施就是在不同方向进行创新,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内涵、完整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添加合适的中国绘画元素,使人物的整体画面感得以充实。

4 结语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国绘画元素探讨”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想在发展动画艺术短片的同时宣扬国画的风采,进行这一探究对于我国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有着实际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超淼.传统傀儡戏对现代动画表演的能指的切入——泉州传统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在三维动画片中的创造性借鉴和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2006(5).

[2]刘腾.浅析规定情境下的角色性格塑造在动画短片《Me to Me》中的探索与实践[D].北京:北京大学,2013(5).

[3]姚荣菊.浅谈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好莱坞动画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篇4

好莱坞动画影片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半壁河山已尽归旗下,但是中国有自身的本土文化,有本土文化孕育而生的中国动画影片与好莱坞动画影片可以分庭抗礼,加之日韩动画的介入使得中国的动画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中国的市场毕竟是14亿人口的市场,中国的日益强大全世界不得不时时刻刻注意中国,注意中国的文化。开放的中国,能量无限的市场,西方诸强盯着中国这块每时每刻在扩大的市场,基于这种想法,好莱坞的动画影片先是将题材扩大,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影片老幼皆宜,但是这种做法好景不常,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市场格局的影响,之后,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商们意识到只有在动画影片中加入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更多的吸引当地人,好莱坞终于改变了以改编《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传统做法,将中国元素引入动画影片中,而这一做法使世界市场也为中国元素的动画影片所折服,中国元素在世界动画影片中从占据一席之地,到了独领风骚!

《花木兰》是迪斯尼最早尝试引入中国元素的动画影片作品。一个女孩儿坐在溪边,看着自己的水中倒影,这个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少女,就是迪斯尼版的中国古代替父从军的女中豪杰花木兰。在中国,花木兰是孝道、爱国、有责任感、有勇有谋的象征。然而,在迪斯尼版《花木兰》中,这个中国文化中“勇敢、刚毅”的女子,摇身一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少女,拥有少女敏感的神经,有对爱情的渴望。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花木兰形象相比,迪斯尼版花木兰更像一个邻家女孩。

迪斯尼所拍摄的《花木兰》正是通过将烽火传信,木兰家的东方式园林,巨大的皇宫,这些东方元素奇观化,将局部的独特文化资源变成了全球共享的动画大餐。在叙事策略上,创作者主观地将关于性别拯救的忠孝传说,改编成为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在视觉上呈现,创作者在全球化与美国化的双重眼光下,组合了一切关于神秘东方的想象,为所有文化背景观众精心调制了绚烂的视觉娱乐大餐。

故事与角色必须与美国主流的价值观相一致,有出入的地方必须调整,甚至要“篡改”。当然,这里首先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什么?美国人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改编异域的文化素材,就是要看故事是否符合这种价值观,故事中的主角能否成为美国式的英雄。正是这些追求,让我们在美国动画中看到的英雄都是从智慧的方式运用理性去战胜邪恶的。当然,美国精神里的英雄都是有瑕疵的,观众在最后总能看见这些元素组成的叙事模式:英雄的任性→由于自己的失误造成失败,可能是亲人的伤亡,或是事业的毁灭,最终被环境抛弃→英雄的脆弱、失落、无助→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我们在看看时下很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这部动画巨制是好莱坞近来做得中国味最十足的影片,除了有中国功夫以外,还有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食物,以及中国江南村落式的建筑,整个影片中国功夫贯穿始终,一次展示了五行拳和太极等家喻户晓的武功,可是影片始终是美国味道的英雄影片。

故事的开始就是“神龙大侠”以一敌百的英雄出场,虽然是在熊猫的梦境中,但却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故事接着又是按照老套路去发展,熊猫幸运的成为了传说中的救世主,可是一无是处,鄙视、唾骂、遗弃等等接踵而至,英雄的脆弱、失落、无助在此时显现;在精神的感召下回头奋发,从而挽救世界,成为真正的英雄。影片到此结束,相同的套路,不同的故事,多的是更浓厚的中国味道,始终没有中国精神。缺失恰恰是中国武术中“侠士”的精神文化,有的只是武术外在的形式,失去了精神的影片感觉就像是动作片。关于“侠士”中国自古就有其文化的定义,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出现了所谓的“侠”,在《韩非子》中式这样论述的“弃官宠交谓之有侠”,侠又因有武而行走江湖,这就有了武侠精神,这种人物一般具备1.快意恩仇,睚眦必报;2.守信重诺,一字千金;3.除奸惩恶,舍己助人;4.厚施薄望,重义轻利;5.义气相托,为国为民。虽然失去了这些侠士精神的《功夫熊猫》却在票房上大有斩获,这也正是好莱坞成功的文化入侵。

这种西方的文化快餐给中国的启示是什么呢?面对好莱坞动画大片频频出现的中国元素,国人应该怎样看待呢?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中心的关注,说明我们有了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从这点上说,是值得肯定的,要给自己充足的信心。另外,不容否认的是,目前好莱坞大片在国际上代表着主流,掌握着话语权,中国元素借此扩大国际知名度也不是一件坏事。

但如果再深入思考的话,便知好莱坞大片代表的是美国的“软实力”,加入中国元素不过是更便于它的“文化扩张”,中国元素是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赚取利润是好莱坞的目标,而且他们永远是在宣扬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那些中国元素是“中为洋用”。在中国元素被大家利用并获得成功时,外国人拿着中国人的文化赚了大把中国人的钞票。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5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中国风元素存在于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当中, 而处理这些细节的细腻程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 不得不让人感叹电影创作团队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在角色造型和角色定位方面, 主人公阿宝采用了我国大熊猫的造型形象, 而五大高手形象则体现出了电影人物造型与中国象形拳法的结合, 并且他们的一招一式都体现出了中国功夫文化所具有的厚重感和真实感, 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种特别的审美感受。

每部成功的动画电影, 都必然具有成功的角色定位与角色造型。与其他形式的电影作品不同的是, 动画电影往往需要使用虚拟手法来进行角色的设计与创作, 即在现有物象的基础上衍生出新出的物象, 或者在没有物象参考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物象, 而这也决定了创意是动画电影角色定位与角色造型中的首要影响因素。从《功夫熊猫》中的角色定位与角色造型来看, 主人公阿宝的角色造型采用了我国的大熊猫形象, 并且加入创意, 使这只大熊猫身手敏捷且逐渐成为武林高手。无论是熊猫还是功夫, 都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而将这两个元素进行结合, 展现出了电影创作团队非凡的艺术想象力, 同时也明显体现出了《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大胆借用。影片中不仅阿宝这一造型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造型文化在电影角色造型中的运用, 其他的角色造型和角色定位也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创意的结合, 如五大高手老虎、螳螂、仙鹤、猴子与蛇, 他们所使用的拳法与造型具有紧密的联系, 我国象形拳文化得到了明显的传达, 只是《功夫熊猫》的创作团队并没有去执着地展现象形拳中复杂的武术动作, 而是使用五种动物本身的特征和形态对这些动作进行了展现。

二、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在《功夫熊猫》道具造型中的运用

电影需要带给观众良好的视觉体验, 而道具造型是完善这种视觉体验的关键性内容, 特别是对于《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动画电影而言, 如果道具造型偏离了中国传统造型文化, 则会很容易导致“出戏”现象的产生。因此, 在《功夫熊猫》的道具造型中, 依旧能够看到与角色造型表达方式相似的设计手法, 即将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运用到道具当中, 从而确保整部电影造型风格的统一。

(一) 装饰摆件方面。《功夫熊猫》中的道具造型设计对中国传统的道具造型艺术进行了集中体现。这部动画电影不仅有承载着中国古老文明的青铜器造型, 而且还有承载着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瓷器造型。在青铜器造型的运用方面, 《功夫熊猫》更加重视呈现青铜器的样式纹理与外在形态, 如在影片开端, 浣熊师傅所在的练武场便出现了青铜器道具, 并且这一青铜道具上的云雷纹较为明显, 而阿宝所掉进的青铜器上, 虽然纹样相对简单, 但是也不失端庄大气。显然, 影片中所运用的青铜器造型多为单层纹样, 这种纹样虽然不如多层纹样精致华丽, 但是却具有着更加朴素简单的特征。并且从对青铜器造型的借鉴目的来看, 主要是体现和烘托出练武场的练功氛围, 因此, 在青铜器造型的运用方面, 也并没有必要苛求电影对中国青铜器造型乃至青铜器造型所包含的文化做出全面的反映;在对中国传统瓷器造型的运用方面, 《功夫熊猫》中的一个情节专门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的瓷器文化所涉及, 即在玉和大殿中, 阿宝看到了一个绘有龙纹图案的瓷瓶, 并且镜头也对这一瓷瓶进行了特写。这个瓷瓶具有剔透光洁的色彩和双耳的造型, 电影造型对这一中国传统瓷器造型的运用, 不仅体现出了影片所希望传达出的文化厚重感, 同时也让电影画面具有了更加优雅、华丽的特点。

(二) 服饰道具方面。从《功夫熊猫》中人物所穿戴的服饰可以看出, 电影在服饰道具方面对中国传统服饰造型作了较多的借鉴, 如在玉和大殿比武这一情节中, 无论是影片中的主要人物还是比武大会的旁观者, 他们的妆容与服饰都具有着明显的清代服饰特征。在电影画面中可以看到, 男子都留有辫子, 并且旁观群众也都戴有瓜皮帽、身着斜襟服饰。当然, 《功夫熊猫》在服装造型的设计中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服装造型的形式进行了借鉴, 而并没有体现出服装面料差异和等级差异等特点, 由此可见, 对中国传统服装造型所进行的借鉴, 也只是为了烘托出玉和大殿上的平民气息, 从而渲染影片所需要的氛围并推动影片剧情的发展。

摘要:《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熊猫形象为主角、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本文以该影片为例, 从角色造型、道具造型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在电影造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电影造型

参考文献

[1]李徽.中国元素在电影《功夫熊猫》中的阐释[J].电影评介, 2014, (19) :044-045.

中国元素在现代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篇6

一、中国元素的寓意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传统的道德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模式等。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对于今天而言, 都是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 更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 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 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所谓中国元素, 在外国人眼里, 龙、旗袍、汉字、毛笔字、京剧、长城、国画等都是其载体;在画家眼中, 国画、敦煌壁画、写意画、太极图等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元素……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 (包括海外华人) 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 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比如自然风格元素, 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 熊猫、白鳍豚等;建筑风格元素, 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 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元素, 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 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 都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不仅如上所述, 讲究“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地方, 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

二、中国元素与造型设计的融合

设计师在表达自身造型艺术独特性与创造性时, 都会选择一些比较独立, 与要表现的意境与精神内涵相关的物象融入设计中。一些中国传统元素就是设计构成的要素, 这些要素也就是根据需要作出的物象选择以及色彩安排。景泰蓝、牙雕、雕漆、汝瓷、唐三彩、面人、泥塑、木偶、灯笼、竹编等都是立体造型设计的表现, 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 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 又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首先需要我们对中国造型艺术做一个深层次的考量。

没有内涵的艺术品是不存在的, 我们生活中小到一件发饰、一根针、一根线, 大到车子、房子无处不存在它的影子。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任何一件成品, 创作中的每个步骤都会涉及到中国元素的运用。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元素在选取、构思以及生成方面与产品造型的融合。

(一) 中国元素的选取

艺术创作与物质生产一样, 需要有大量的材料, 这些材料的搜集与积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与广泛的范围内进行。

中国著名油画家冯法祀为了表现出刘胡兰烈士的精神, “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 看文献, 深入生活, 收集材料, 体验感觉, 最后选择刘胡兰就义前这一情节加以创造。”[1]

丰富的材料元素, 只是一堆可燃物。我们要让它燃烧起来, 还要依赖其它条件。其一, 就是审美经验的发现与领悟。审美经验就是点燃这些材料的活化石。著名画家郑震的版画《薄暮时分》, 画中的色彩有暖色调和偏冷的灰色调与蓝色调的对比, 高耸的大树与一排瓦房的横直对比, 乌鸦的飞舞与静静的大树、晚霞的动态对比。这几层对比的美妙结合, 让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那种瞬间的组合美、对比美。

很多惊世之作都是把握了那一瞬间的迸发、偶然、奇妙, 这就是创造欲望的萌动与动机的生成, 这需要我们长期去观察、体验生活, 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与想像能力, 例如我国画家陈华的油画《小樱花》。

(二) 构思

造型构思就是在选取材料的基础上, 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 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 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集合, 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中国画家所说的“胸中之竹”、“意在笔先”是构思, “手中之竹”才是表现。从自然之竹 (眼睛看到的竹子) 到“胸中之竹” (主客观融合的竹子) 再到“手中之竹” (已经画在纸上的竹) 经过了三次“变相”。这实际上是很多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规律。有了主客观有机融合过的意象, 再找到它的载体 (表现方式与语言媒介) , 艺术形象或情境便在艺术家心中形成了。这时, 艺术构思才算告一段落。

(三) 造型的生成

构思就是赋予产品精神, 而造型的生成就是赋予产品生命力, 使之活起来。艺术创作中需要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 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形成的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 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立体形象。

三、中国元素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使“中国”这个大品牌有着永不枯竭的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中国元素在造型方面赋予了产品强烈的审美性与文化性, 不仅在外观方面可以为产品设计所运用, 内涵的延展更是中国元素的精髓所在。

(一) “形而上”设计思想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 凝聚了先民劳动实用的内涵和精神内涵, 也确立了中华民族造型观念的先导地位, 造型艺术可谓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之一, 如石器、玉器、骨器、编织、陶器等, 展示了中国原始时期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抑“形而下”之“器”, 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条清晰的脉络:以实用型为主体的民间造型设计和以观赏型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的造型设计。文人士大夫有自己的官营或私营手工业坊, 侧重于展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 对产品的要求更是精雕细刻, 以此来迎合贵族士大夫阶层的需要和趣味。而以满足生产者需求的实用型为主体的民间造物则被贬抑为“形而下”之“器”。因此, 不仅限制了工艺设计的发展, 也抑制了造物理论方面的建树。

中国传统造型观念的发展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 彩陶、青铜器、汉代漆器、玉雕、染织等, 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淘洗之后, 仍然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 感动着每一代炎黄子孙。我国陶瓷至今仍兴盛不衰, 质高形美, 釉色、饰纹、造型均具高度的艺术价值, 闻名于世。它的卓越品质被不同时代的人所认可并世代相传。这种历史的积淀正是衡量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而这种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 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还有中国特有的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与独创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造型艺术的范围不断扩大, 一千多年前成熟的书法艺术成了现代造型艺术的重要门类, 使中国在艺术方面的建树可谓独具一格, 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若拙”的浪漫飘逸境界。众所周知,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中国特有的文字和印章的形式。文字是中国特有的, 记载着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 而印章是符号艺术的一种, 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这是对传统造型的一种发展和提升, 是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

因此, 我们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时, 要突破其传统的物化表相, 进入到深层的精神领域中去探寻, 在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 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民族形式, 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且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

(二) “形而下”的设计元素

任何物品的形态都有其自然规律, 是自然形态的衍生品, 中国的造型艺术俨然承袭了中国传统美术观, 在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的基础上, 不断推陈出新, 将中国形、色完美地融入到设计中, 创造出一种成熟的、全新的、能够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态.

1. 中国元素的形态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形态设计要求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原则, 创造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 符合人机关系的产品。设计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法则:

(1) 统一法则。要求把设计对象作为物理认识和精神感受的统一来对待, 使形、色、装饰、材质、光等要素在统一的构想计划下, 运用“调和”、“过渡”、“呼应”、“主从”等手法进行协调配置, 使设计产生整体的统一效应。

(2) 时代法则。造型是时空的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变化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存在形式。设计时要根据人的心理感觉, 针对产品的功能对造型要素进行适当的配置, 使之符合时代美学和文化的特征。

因此, 把握设计倾向和特点对设计者来说极其重要, 造型设计对中国元素形态的提取主要有具象、抽象、意象、仿生四个特点。

(1) 具象是指产品的造型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如战国时期大量的青铜器就是仿照猛兽的形态特征进行设计的, 具有粗犷、厚重和野性的审美价值。[2]

(2) 抽象是指对自然对象的外观加以简约、提炼或重新集合, 另外一种是完全舍弃自然对象, 以纯粹的创作形式构成, 是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方法。

(3) 意象则是存在于具象与抽象两者之间, 是摄取自然对象整体或部分的特点, 但又加入创作者主观想象的艺术。

(4) 仿生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 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将其应用于设计之中。生活中大家熟知的如飞机是模仿鸟类、潜艇是模仿鱼类、汽车造型模仿鱼和飞鸟等。

在设计作品中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继承不应是单纯的模仿, 而应是在继承前人文明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设计。所谓设计, 就是要有创意, 现在的设计师往往突破常规, 运用“联想”、“反常设计法”对产品的形态、结构、部位、比例、选材、功能、工艺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如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整个标志造型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 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 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 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 准确地描述了创作过程与形象特征两个方面的关系。

2. 中国的色彩观在工艺造型中的应用

没有色彩的世界是灰暗的, 造型创作中最先作用于人的视觉的是色彩, 尽管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载体。不同民族在心理上对颜色的感觉是不同的, 这可能是源于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或神话传说等等。

在中国, 红色代表着激情、斗志、热情、活泼、热闹、幸福、吉祥吉利的意思。比如婚嫁喜事的“女儿红”、功成名就的“状元红”等。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 是中国人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 因此人们对红色的情感,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红。

黄色明度高, 代表高贵、明朗、愉快。是权力的象征, 又是贵重金属和铜的固有色, 是古代帝王的专用色。如服装中的龙袍, 珠宝首饰中更是金黄色的传统应用领域, 甚至漆器、瓷器中也有“镶金”等工艺。黄色是国色, 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

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 古人将其作为为深远、永恒、沉静的象征, 如大家熟知的“景泰蓝”。在民间蓝色也大量被应用, 如青花瓷和蓝印花布, 现在一些传统民间工艺, 如扎染、蜡染都以蓝色应用为最广。

除此三原色外, 橙、绿、黑、白、紫等也是较为常用的色彩, 在工艺、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中广为应用。因此, 颜色具有“先声夺人”之感。如果色彩运用得好, 可以弥补造型中的某些不足, 使之锦上添花, 更加完美,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如果产品色彩处理不当, 不但会破坏造型的整体美, 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

比如, 飞机的用途和功能是载客载物在高空中飞行, 因而它的主调色彩一般都处理为高明高亮的银白色, 这容易让人觉得飞机的轻盈, 即形色合一;相反, 如果把它涂成黑色或灰色, 则容易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笨重感, 怀疑它是否能飞得起来, 这就是色破坏了形, 是色彩选择不合理的结果。

创作中除了色彩的运用, 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色相 (即色调) 、纯度与明度的关系, 只有把握好色调的相貌, 才能在造型设计中更加完美地运用色彩。

首先要把握整体的色调, 色调在色彩设计的总体中起支配和统一全局的作用。例如, 用暖色调有温暖的效果, 用冷色调会使人感觉冷清。大家熟知的奥运火炬、圣火盆和水立方、鸟巢就是一组冷暖对比。另外, 以高彩度的暖色让人感觉刺激、兴奋, 以低彩度的冷色让人感觉平静思索;高明色调轻爽、明快, 低明色调深沉、庄重。

其次要把握明度。明度往往是由材质决定的。如白瓷、红木雕刻等, 以突出材料本身的特点为主, 或配以其它颜色作为点缀, 以突出整体效果。

明度虽是材质决定的, 然而制作工艺的好坏却决定了色彩纯度, 这也是判断一件工艺品价值高低的标准。大家所熟悉的黄金, 未经提炼的生金又叫“原金”。被掺入了银和其他金属的黄金称为“混色金”。K金是混色金成色的一种表示方式, 4.1666%黄金成分为l K。黄金按K金成色高低可以表示为24K、22K、20K和18K等, 其价格也因其成色高低而不同。

因此在造型应用中, 要运用对比与调和, 根据产品的特性制作, 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价值, 以此达到视觉效果与形态的统一融合。

四、总结

现在造型的设计越来越复杂, 造型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不仅在物质生产上, 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在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 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 就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 传其“神”。而悠久的历史是传统艺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传统图形语言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把握中国的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 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 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让传统元素在现代造型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 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个性特征的艺术品,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艺术道路。

摘要:近年中国元素风靡世界, 成为传播中国灿烂文化的使者, 吸引了全球众多设计师的目光。很多国外的设计公司已经把今后几年的设计方向定位在中国元素上。在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 我们要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 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 传其“神”。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把握中国的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 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 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让传统元素在现代造型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

注释

1[1]杨先让.刘胡兰就义[N].光明日报, 1980-0 4-2 0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7

目前, 制约我国动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剧本、造型和产业链这三个方面, 这里我只就造型这一方面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在前期的动画造型方面,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首先,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对象和定位人群过度单一化。中国的大多数动画的定位都是给小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看的, 完全忽视了青少年这一群体和其他年龄段喜欢动画的观众, 就算是单独做给小朋友看也没什么说服力, 没有新意可言, 我们国产动画设计的形象大都是小猫、小狗、小鱼……这些形象, 美国几十年前的《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就已经做到顶峰了, 且在全世界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想要超越它就如同要超越达芬奇在人物肖像画方面的成就一样不可能, 而我们在很多年以后, 还在生产所谓的“中国化”动画形象, 始终脱离不了小猫小狗的狭道, 为什么我们非得在这条窄道上拼命挤呢?以前我们的黑猫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造型设计的反响也不错, 而现在我们还在重复生产蓝猫、虹猫、大脸猫, 这样造型出来的形象再加上国产动画的说教式情节, 对于我们小朋友的发育成长和智力开发, 以及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是小朋友们喜欢看小猫小狗, 而是他们没有选择余地。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 我们的创新力、创作力还要不断加强,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需求, 而不要再说出那种我们的动画大小通吃的不负责人的话了!

其次, 动画选材僵化, 造型老化, 造成大人不屑看、小孩不爱看的局面。国产动画的选材大多来自于神话和历史文化人物或历史事件, 本来这样的选材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无可厚非,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我们的国产动画过分忠实于原著, 缺乏动画本来所应有的亲和力、想象力和童趣, 我们的动画在题材上面翻来覆去就是孙悟空、猪八戒、红孩儿…这样的动画多少使人少了许多梦想和想象的思维空间。美国也拍由名著或神话改编的动画, 如《风中奇缘》、《美女与野兽》、《埃及王子》等等, 但是他们都不是照搬原著, 而是通过自己的改编和再创造让影片变得更加生动, 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和乐趣。大家都很熟悉的迪斯尼经典影片, 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的《花木兰》, 虽然故事是中国的, 形象也很中国, 但是完全是西式味道, 如果他们完全照搬书上的内容, 是成不了经典的!放眼世界我们就可以看出, 在选材上面美国和日本不单单只有历史题材, 还有很多天马行空似的虚拟人物和对未来幻想的题材, 人家关注得更多的是未来, 而我们关注的最多的是历史, 别人在往前看, 而我们在向后望, 不能说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的创造力没有影响, 恰恰是这样的创作力, 造就了美国、日本动画的辉煌和国家整体实力的强劲, 我们现在缺少的这样的创新, 我们的动画形象太拘泥于尊重故事本身了, 所以最后出来的东西早就在观众的意料之中, 毫无悬念可言, 同时国产动画形象不注重在本体的形象设计上下功夫, 而喜欢给本就不生动的形象加许多的花枝叶刺, 华而不精, 这也是国产动画多年不见起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的动画在选材和造型上面应该涉及面再广一点, 多加入一些能引起观众共鸣和兴趣的东西!

第三, 模仿痕迹过重。我们的动画经典形象真的是很少, 而且大多是老一辈艺术家们所创造的, 现在中国能拿得出手的卡通形象几乎没有, 而国外的经典形象却多不胜数, 究其原因, 我认为还是和我们的创造性有关系, 现在我们很多搞动画的人员都只能算是技术人员, 什么才是动画形象, 动画要做成什么样子、怎么样才是自己的形象, 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觉得外国的动画那么受欢迎, 那肯定就是好的, 照仿人家的设计肯定不会差, 这样就造成了我们的动画形象一看就有别人动画的影子, 以至得不到认同, 就像我们说的一个企业如果要存活, 光靠模仿是不行的, 还得有创新, 所以我们的动画要冲出国门, 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要有自己的东西。我国以前的老动画片, 那些具有浓厚中国特点的水墨动画和木偶动画都曾经受到了极高的赞誉, 但是我们没有继续在这个上面走下去, 却一味迷信别人的标准, 从而导致了落后。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是两种很不相同的风格, 但为什么它们都能成功呢, 这就说明, 不同风格的动画同样具有市场, 而且就目前全球观众的口味看, 别具一格的风格更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 所以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形象, 因为我们有灿烂的文化, 这是我们最好的保障。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我们目前学生的一个通病, 那就是过份依赖现在的数码数字技术, 而忽视了我们最基本的绘画功底和最重要的动画专业知识。目前我们的学生基本上不怎么关注提高自身的专业绘画基础了, 甚至更多的非美术人也加入到动画这一在中国被誉为朝阳产业的行业中来, 因为他们觉得, 会操作软件, 加上自己的勤奋, 就可以战胜一切, 存在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间接地使我们的动画人员专业素质下降, 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一个个变成了只会操作电脑的技术工, 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我们中间过剩, 两头过空的人员状态, 过度的依靠软件作业也会使我们的创作思维发生转变, 大脑得不到应有的开发, 同时也把我们自己设定在一个框架里面相信软件就是唯一而不去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这也是一种落后。在数码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 我们也不能忘了对最基本知识的掌握, 因为今天的发达明天或许就过时, 要想站得比别人高, 跑得比别人快, 我们只有不断地去追求新的东西, 而不是去熟悉和适应别人生产的这些工具!

有人云“设计就是无中生有, 创造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我认为动画造型的设计也好, 其他设计也好, 都有一个本质特点, 那就是可以不受任何时空限制, 不受真实性的束缚, 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一切都来源于大脑, 而且设计也是一门先行性学科, 或者可以讲, 设计师也是发明家、探索者。

讲的这些, 仅仅是个人对于中国动画某些方面的看法, 或许有些过激, 但作者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看到中国动画的辉煌。随着国家对动画产业的投入加大, 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加入到动画这一行业, 我相信, 中国的动画一定会有灿烂的一天!

参考文献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8

关键词:动画造型,本土化,民族化

动漫产业, 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 动漫产业都是支柱产业, 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业产值甚至超过汽车业。相比之下, 被称之为亚洲动漫“鼻祖”的中国, 却落伍了。我们不禁要问:造成中国动画陷入如此境地的根源是什么?笔者认为中国动画尤其是在造型上的本土化民族化缺失的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中国早期动画造型的民族特色

虽然现在的中国动画业不能让我们看到它被中国主流文化所包容的曙光, 但是中国曾经在极为简朴的条件下创造过极度的辉煌。从1941年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开始, 中国的动画就以高起点在世界动画行业中亮相。1957年后的中国动画站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和尝试不同的题材形式和风格技巧, 发展水墨动画, 剪纸动画等多种动画表现形式, 造型精美, 风格迥异, 而又具有民族魅力。《大闹天宫》更是在世界上获得五个最高奖项, 先后在四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放映, 成为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在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方面完全不逊色于同一时代的迪斯尼动画片。尤其在造型方面, 它既不同于迪斯尼的造型风格, 又不同于日本动画的传统风格, 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的风格。同时期的动画《哪吒闹海》的造型也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见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对早期的中国动画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 还有《牧笛》, 《金色海螺》, 《三个和尚》等一大批作品也先后在国际上获得最高荣誉, 成为中国动画的骄傲。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和尚》, 无论在场景造型上还是在人物造型上, 《三个和尚》都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在场景造型上, 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 (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画造型的味道) , 在人物造型上则具有强烈的个性, 它不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的人物造型那样复杂, 而是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这种看似简单的人物造型其实同样需要通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 而不像它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似乎随意勾几笔就可以创造出来。人物造型设计师必须熟读剧本, 了解了每个人物的形态和性格后, 应用扎实的美术功底和高度精炼的线条, 通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改进, 尤其是在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才产生出栩栩如生的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

二、当今中国动画造型民族化的缺失

(一) 中国动画造型民族化缺失

在动画艺术形象的创造上, 多年来, 一提到民族化、本土化、中国风格, 许多人总认为是落后的、陈旧的, 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观有着明显的片面性, 然而, 这种认识在当今动画艺术创作领域又极具普遍性。其实, 中国动画有许多传统的东西可以借鉴, 壁画、京剧脸谱、中国画、皮影, 都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和来源, 同样可以做出优秀的动画作品。

从艺术本性上说, 只有具备独立个性的精粹艺术, 才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磨砺。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选用蕴涵丰富、本土文化的题材, 塑造新时代的艺术形象。为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 美国动画业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试题。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发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内涵, 并设计出优秀的动画形象, 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个问题。的确,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语言非常丰富, 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值得我们去挖掘, 但如何将传统的本土文化符号创造为倍受当代人喜爱的艺术形象, 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二) 盲目国外动画造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动画“民族化”特征逐渐减弱, 大量被动模仿国外动画的角色成为一种时尚。

近年来, 虽然中国的动画片产量也逐年增大, 但优秀的作品不多。在很大程度上是造型质量上不去。现阶段的中国动画片人物造型千篇一律, 缺乏生命力, 模仿抄袭的成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动画《宝莲灯》的人物造型完全模仿美国模式;而中国首部青春动画剧《我为歌狂》中的角色造型更是彻头彻尾的大眼睛、小嘴巴、长发披肩的日本风格, 缺乏中国动画的民族特色。此类的动画片还有很多, 如《大耳朵图图》成了《蜡笔小新》的翻版, 《天眼》中的小神童成了阿童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 外国动画如潮水般涌入, 中国动画已明显落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强势文化的冲击, 使中国动画盲从与美日动画。

其次, 日前中国动画业普遍现象是, 既没有学好西方深厚的写实功底, 和先进精湛的现代科技, 又丧失了优秀的民族传统精髓。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的认识、衔接, 许多国内动画是生搬硬套地嫁接美日动画的人物造型和运作模式, 在造型风格和艺术形式也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传统营养的吸收和发扬。

再次, 动画业普遍忽视人物造型和动态设计, 对美国日本动画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 和其他国家的动画缺乏广泛的了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美学缺乏理解和自信。导致了我国目前的动画人物形象造型单一拙劣, 动态简单粗糙, 缺乏多元化、民族化、原创性的造型语言与表现形式, 只会迷信砚维、跟风漫画, 模仿美国由于受电视制作周期和创作模式的影响, 本来在造型功底、创意和技术上就不过关, 又过于追求鸿篇巨制, 导致许多作品的粗制滥造。

(三) 过分依赖三维技术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数码三维只是工具之一;我们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宝藏、灿烂的传统艺术形式都为动画提供了取之不尽挖之不绝的艺术养分。我国目前的动画业不重视动画的艺术品质, 不重视人物造型与动态设计。过于依赖资本环境。迷信商业包装, 只注重软件和加工环节的学习, 只愿意抄袭他国或他人的成果实战型的就业需要和教育供给, 导致了浮躁的情绪感染到教育层面, 造成动画人才在素质仁的先天不足, 特别是造型基本功和造型修养上的严重缺乏。有许多学生全方而的艺术修养欠缺, 只摸过几个电脑软件就被推向了社会, 只能从事动画加工的低技术、低成本的重复劳动。这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和整个动画行业的水平都留下难以补就的隐患。

三、结论

动画造型中的中国元素 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动画创作;实际运用

0 前言

动画创作就是一种在艺术上的特殊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不仅包含着商业上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近些年,在研究和讨论我国现代动画创作等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借鉴的问题。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的过程当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很多外国动画创作者和作品中都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并且受到欢迎,获得很大的成功?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合和满足当代人对美感的追求,动画作品和传统艺术元素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因此,一定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大众对艺术和动画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心理,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化先进技术相结合进行动画创作。

1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真水无声,道隐无名。”这句话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传统艺术涵盖真实意境,非常逼真地展现出活灵活现的动态艺术美。国内动画创作这一领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集合了多角度、多领域与多界限的文化类型而杂糅、重新创作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优秀的文化代表,为动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并贡献了突出的文化借鉴价值。[1]在国内,最先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元素融入动画创作领域的代表作品为《大闹天宫》。这部动画是建立在古代小说《西游记》的基础上完成一系列的动画改编与创作,其中不论是人物性格、语言特点,还是音乐元素、画面色彩元素等,都涵盖了大量的传统艺术元素。与此同时,动画《九色鹿》的创作是以我国敦煌壁画为整体参考元素,大量融合了敦煌地区极具特色的民族理念与民族传统要素。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当代国内动画创作的推动作用和借鉴价值。

2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2.1 糅杂民间的故事传说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产物就是民间故事传说。曾经有艺术家说过,民间故事传说在客观的角度上理解能够促使人们准确的认识,促进人们理解自己本身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等,并且能够充分激发人们身体内存在的力量和勇气,鼓励和激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追求和创造幸福。由此看来,这位艺术家对民间故事传说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劳动人民对很多民间故事传说百听不厌,很多民间故事传说能够流传这么多年,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民间故事传说当中包含着劳动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和真挚的情感,能够充实劳动人民的思想,让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感化。而动画艺术也需要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2]例如,《半夜鸡叫》的动画刻画了一个尖酸刻薄、非常自私的地主周扒皮。这个作品富含极为明显的讽刺意味,告诉人们只有依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给人们以非常真实感人的力量。这个动画作品是借用民间故事传说来完善和丰富内容的典型,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趣味性,奠定了一定的民众基础。

2.2 融汇传统绘画艺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飞速,但是动画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依然离不开传统艺术元素和技巧。例如,《三个和尚》等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中最经典的国产动画精品,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髓。可以这样说,传统绘画的创作对动画的创作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在动画的创作技巧等方面,我国动画的创作充分借鉴和吸收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套路。[3]《哪吒闹海》中,主人公哪吒形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民间年画和山西壁画,创作者借用传统年画中的红、青、白等基本色调塑造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哪吒。第二,我国传统绘画本身具有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意境的一种追求,而创作者在动画创作中也吸收了这一理念,很多创作者对意境的营造比较重视。

2.3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运用

中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非常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很多动画创作者将其融入动画创作当中,创作出了很多具有中国民间本土特色的皮影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等。这不仅仅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还能够有效增强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皮影是比较传统的形式之一,其创作具有对比强烈、人物造型突出等特點,并且其中的人物也是可以相互组合、相互分解的,这样就会使创作出来的动画形象更加逼真,更加活灵活现,在细腻中不失豪迈,在豪迈中又饱含着细腻。[4]总之,在我国动画创作当中融入民间工艺美术艺术元素,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动画艺术的良好发展。

3 结语

中国传统优秀艺术元素之所以会受到国内外动画创作者喜爱,不仅是因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能够作为人在精神上的指引,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和谐、有趣的动画氛围,而这又正好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传统艺术元素和动画艺术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是相互联系,和谐共生的。因此,应该充分掌握和了解大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心理,深入认识和了解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创作艺术,并且从中寻找到适合动画创作的艺术灵感和语言符号,将现代先进技术和优秀的传统艺术元素有效结合,让我国的动画作品更具有文化品位,更具有原创性,能够在世界的动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钟.东方神韵的“形神”与“意象”——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3):253-255.

[2]何璐.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影视作品中的探讨——中、美对“熊猫”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J].艺术科技,2014(06):40.

[3]李勇.传统书画艺术的数字化呈现——中国元素在网站UI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5(02):84-85.

上一篇:铅蓄电池废气下一篇:速生丰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