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表演(精选4篇)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表演 篇1
自1920年,“万氏兄弟”制作第一部动画片开始,中国动画已接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从动画短片到长篇又到最近的网络动画剧,见证着中国动画发展脚步。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卡通角色的塑造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名优秀的动画制作人,一方面需要练就手艺人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方面又要具备演员的表演素质,真正的是将台前和幕后融为一体的一种职业类型,下面我们从剧本表演、角色性格、动画制作细节三个方面,具体讲一下角色动画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一、剧本中的动画表演设计
所谓剧本,即一剧之本,而角色的表演就像剪辑一样,在剧本完稿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定型,分镜师根据剧本及角色性格设计镜头中角色的反应、表演和动作。
1、角色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剧本中,人物与故事同样重要,支撑着影片娓娓道来。当编剧在设计剧情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前,其实对角色及其性格已经胸有成竹,而角色的性格如何在剧中得到体现,就需要编剧和导演给他们设计事件机会,比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行走在荒山野岭,饥寒交迫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的烟筒冒烟,闻到馒头香味的时候,师徒四人做出的反应会截然相反,孙悟空第一时间会担心是不是妖精变得,而猪八戒则会惦记那香喷喷的馒头和做馒头的人是不是漂亮小娘子,而每个角色此时此刻,在动作表演、台词的设计,是刻画角色性格和推动事件发展的大好机会。
国产动画中,特别是制作级别相对较低的网络剧和动画剧,则较少体现,往往忽略人物性格的外化体现。
2、角色的第一次出场
角色在影片的第一次出场,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与人的第一次见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影片《白猿历险记》中,大反派给观众第一次印象来源于一个快递员之口,镜头给到大反派的门前小院,快递员像是从大反派家中逃出来,一边跑一边恶狠狠的说:“这个变态,下次绝对不会再来了!”仅此一句,就让观众能预感到这个房子的主人不太对劲,同时勾起观众的疑惑之心,用未见其人先问其声的方式,给这个重要角色开了个好头。
这种朦胧的出场方式,就像给角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观众隐约能看到轮廓,并且想一探究竟下去,随后角色先露背面,后露侧脸,最后才是一个全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角色的塑造更有层次感。
我们国产动画片的角色出场则普遍的简单粗暴,动画影片《昆塔盒子》的男主角在前十分钟都不太明显,观众无法分辨谁是主角,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更不要说角色性格的层次性了。
3、角色处于两难时刻的抉择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选择,人生如戏,电影中更应该要有,麦基在《故事》一书中提到,角色的终极性格体现在两难之中他的抉择,这两难一定是真正的难于抉择的诱惑,而不能像吃顿饭一样,我该选择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对于角色来说处境太优越,我们可以像下面一样设计她的处境:一个姿色超群的女子柔弱的躺在冰天雪地里,饿了三天,奄奄一息,一个土豪走到他面前,端过来一盘丰盛的饭菜,蹲下告诉她,只要跟我走,天天让你吃香的喝辣的,此时的她就被扔进了两难之中,要尊严还是要命?此时此刻,她的选择决定了她的人格设定。
这个情节点的设计,看似是故事的设计点,其实更多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而人物性格又决定了角色的表演设计和动作设计。所以作为角色动画师,在设计角色的表演和动作之前,一定要精读剧本,了解编剧和导演的设计意图,真正的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内心,才能设计出符合的表演和动作。
本文中只涉及到几种刻画角色性格的方式,真正的剧本写作中还有很多种方式,但我们作为动画制作人员,一定要明白剧作中人物刻画的重要性,并有能力从中抽离出角色的性格,才能为下一步卡通角色的动作设计打好基础。
二、卡通角色的性格界定及表演测试
在实际生产中,制作角色动作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被大部分制作公司所忽略,那就是性格界定和表演测试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对剧本性格的检测和效果实现,又是动画制作者设计的动画的标准。
具体的制作方式为:先根据剧本写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角色表演的方式,或外向活泼或敏感内向,制作代表性动作,并于导演、编剧及动画部门主管沟通确定。
三、动画角色的表演性动作制作
完整的剧本内容;巧妙的性格刻画;有效的人物典型性格动作测试,有了以上几点打基础,动画角色的动作制作便是最终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需要根据分镜头的设计内容和动画的动画风格来按部就班的实现就好,具体的动画风格可以是写实的、卡通的、人物的表演节奏可以是柔软的也可以是明快的,这取决于导演对动画产品的定位。
在纯加工制作方面,中国动画的制作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提高,代加工国际水平的动画也问题不大,关键是之前的前中期工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不断的打磨和相互配合,随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一批优秀作品的涌现,相信中国的动画一定会越来越出彩。
摘要:随着三维动画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中国动画突飞猛进,动画的产量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呈现井喷状态,但是,综合分析,中国动画中的优秀作品还是相对较少,缺少精良之作,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由于动画的制作环节比较多,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作品出现缺陷。本文主要从角色动画表演和动作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国产动画的不足和提升方式,通过对比成功的动画案例,获取制作角色动画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动画,角色表演,动作设计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表演 篇2
1988年, 由宫崎骏制作的动画影片《龙猫》问世, 由于档期的延误, 它的票房不太理想, 但这部动画片却席卷了1988年日本所有电影的奖项。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将《龙猫》这部动画列为自己最喜爱的动画之一, 而影片中龙猫形象的衍生品, 成为了无数儿童和中年人争相购买的畅销品。
《龙猫》动画影片中的角色定位和塑造是整部动画的灵魂, 是动画获得无数奖项的关键所在。动画《龙猫》用最平凡的人类和我们身边的世界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看似简单, 却内涵丰富的关于亲情的故事。
《龙猫》这部动画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如下:
小月 (姐姐) :拥有一头棕色短发的11岁女生, 小学四年级, 活泼、纯真且懂事。在母亲住院、爸爸又忙于工作期间, 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负责妹妹小梅的生活起居, 经常写信告诉母亲家里发生的一切事情, 以努力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人为方向。
小梅 (妹妹) :是一个有着肉肉圆圆脸庞, 梳着两个小辫子的4岁小女孩, 性格天真可爱、充满好奇心、对事情很执着, 还没有上学。忍受着妈妈不在身边的寂寞, 寻找身边小小的乐趣, 与龙猫有着不解之缘。
龙猫:动画片中有大、中、小三只龙猫, 是传说中只有善良和心灵纯洁的孩子才能看到它们的远古森林精灵。尖尖的耳朵, 大大的肚皮, 在片中只被小月和小梅所认识, 住在安静的大树洞内, 拥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和平静的心。它能使橡果子种子发芽, 带姐妹俩飞翔于田野间, 呼唤龙猫巴士去任何地方, 是两姐妹在乡村生活期间的心灵慰藉。
草壁辰夫:小月和小梅的父亲, 一个忙于工作, 以出书为职业的考古研究者, 并在大学兼职教书。因为妻子生病住院, 搬到风景秀美的淳朴乡村生活。对两姐妹疏于照顾, 但很多时候也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在两姐妹害怕的时候, 常常能很好地化解她们心中的恐惧, 在生活中, 更像是两姐妹的朋友。
草壁康子:小月和小梅的母亲。典型的日本女性形象, 温婉端庄, 却因生病一直住院。片中出现得不多, 是两姐妹的精神支柱, 她温柔的微笑能够温暖每个人的心。
小凯:与小月同岁, 话不多, 但却是一位经常无声地帮助小月的善良男生。
隔壁奶奶:是满脸皱纹、帮助照顾小月一家的慈祥老奶奶, 对待小月和小梅如自己的孙女一般, 是姐妹俩缺乏关爱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煤煤球:喜欢住在没人住的古屋内的精灵。胆小怕人, 常被人误认为是灰尘, 会在新主人住进屋后悄悄离开。
龙猫巴士:是大龙猫的专用巴士, 只听从大龙猫的命令, 拥有惊人的速度, 目光锐利, 笑容可爱, 能够穿越于田野和树林之间。
一、小月和小梅
不同于迪斯尼的动画, 宫崎骏的动画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往往较为普通。看过他的动画作品的人会发现, 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大多都很类似, 甚至千篇一律:大多以几岁至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为主角, 都拥有一副东方人的面孔。
《龙猫》中的主角是小月和小梅这对小姐妹, 形象普通, 无任何特别之处。而通观整部动画片, 我们会发现故事都是以这对小姐妹为轴心发展的。小梅和小月的性格相似又相对, 在《龙猫》的宣传片中, 只有一个小女孩的形象, 梳着和小梅一样的小辫子, 却穿着和小月同样的衣服, 仿佛暗示着小月和小梅其实就是同一个小女孩的不同侧面, 她们之间的友好与争吵是性格不同方面同时作用的必然表现。姐妹两个人恰似人们不同的两张面孔——现实的和理想的, 是社会的需求与个人理想间的矛盾体现。
在动画片开头, 小月一家人搬进新家时, 两姐妹表现得异常兴奋, 她们围着烂掉的柱子打闹, 在庭院里追逐, 到处都充满了她们的笑声。这些体现了姐妹俩天真活泼、开朗的个性, 但也正是因为亲情的“缺失”以及现实负担的沉重, 长期压抑的内心在环境转变时得到了暂时的解放, 所以小月和小梅才会又蹦又跳, 格外开心、满足。
搬进新家的第二天, 小月和小梅帮助爸爸洗完了所有的衣物, 她们似乎习惯了母亲不在身边, 让她们产生了心理缺憾并急于得到补足。
当父亲带小月和小梅去七国山医院探望生病的母亲时, 小梅则一下扑到母亲的怀里, 喜怒形于色, 表现了小梅对母亲的依恋与渴望。而小月则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母亲, 其实心里早已波澜起伏, 她对母爱的渴望绝不少于小梅。因为她们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 两人见到母亲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但她们渴望母爱以及对母亲的爱都是一样的。整部影片中, 小月在生活中承担起帮助父亲、照顾小梅的重担, 与同学和睦相处, 对隔壁的老奶奶尊敬有加, 对其他的人也很有礼貌。因为家里缺少母亲操持, 作为姐姐的小月就必须更加懂事, 懂得克制, 某种程度上, 小月也可以看作是小梅缺少母爱的另一种弥补。事实上小月也有着活泼的一面, 她和妹妹初进新家的喜悦, 庭院内的追逐打闹都可以看出小月的活泼、可爱, 可现实的重担使得小月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懂事, 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小月这种性格的深层含义。而妹妹小梅则更加活泼可爱, 但由于长期缺少母爱的关怀, 即使姐姐对她细心照顾, 也代替不了母亲的爱。而爸爸一直忙于工作, 姐姐忙于学习, 小梅的落寞与孤单会让观众产生怜悯之心, 而对于她吵着让邻居老奶奶带她去学校找姐姐的无理取闹, 以及得知母亲病情变化, 毅然独自去找母亲的倔强, 在这里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二、母亲
宫崎骏的母亲是一个很严格、很聪明的人, 对宫崎骏的影响非常大。1947年, 宫崎骏的母亲患上结核病, 在床上躺了整整9年, 而患病的前几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而母亲这个角色在宫崎骏所有的动画片中都有所涉及, 但他却不同于其他导演, 或许是受这段亲身经历的影响, 宫崎骏在动画片中往往通过一种缺失的状态来表现母亲, 然后用另一种形象来弥补这种缺失。这部动画影片仿佛是宫崎骏那段灰暗岁月的影子, 母亲的患病, 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一个缺少母爱的童年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 才让他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诠释亲情的视角。
《龙猫》中的母亲在片中只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小月一家搬到乡下, 爸爸带着姐妹俩去看望住院的母亲, 第二次是医院打来电报告知母亲病情加重, 龙猫巴士带着姐妹俩去看母亲。整部影片中的母亲形象一直是作为背景式的人物, 虽很少出现, 但她却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重要角色。
因为母亲住院, 父女三人才搬到乡村;因为她长期不在小月和小梅身边, 造成了姐妹俩生活中母爱的缺失, 片中龙猫的出现填补了整个遗憾;后来的生活因为母亲的病情好转趋于平静, 但小梅时常会提起母亲, 想要和母亲一直睡觉, 小月也经常写信告诉母亲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最后, 又因为母亲病情突然变化, 导致小梅的走失, 从而使得整部动画片达到高潮。
三、龙猫和龙猫巴士
在宫崎骏小的时候, 常常听家乡的人们说起关于龙猫精灵的故事, 传说龙猫精灵居住在深林之中, 只有心地善良的孩童才能看到它。这个传说对宫崎骏动画《龙猫》中龙猫角色的设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影片中龙猫和龙猫巴士是相辅相成、整体统一的关系。它们的角色设定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它拥有柔软的皮毛, 大大的肚子, 亲切的笑容, 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 它们总是出现在姐妹俩需要帮助的时候。
龙猫第一次出现在小月去上学、爸爸忙于工作、小梅一个人在庭院内玩耍的时候, 小梅无意中发现小、中两只龙猫, 好奇心驱使她一直跟踪它们, 却不小心掉进大树洞内遇到大龙猫, 小梅对于这个庞然大物并没有害怕, 而是倍感亲切, 并躺在大龙猫柔软的大肚皮上睡着了, 体现了大龙猫对小梅情感的认同, 以及大龙猫作为小梅母爱“缺失”的另一种弥补。而小梅的这一次历险, 似乎是回归母体, 寻找母爱的过程。长长的灌木通道和樟树洞仿佛是母亲的产道, 掉进树洞内, 可以看作小梅回到了母亲的体内, 在这里使她感到舒服和安心。小梅与大龙猫的对话以及身体上的接触, 都表现了小梅对母爱的极其渴望。
龙猫第二次出现是姐妹俩雨夜在车站等待父亲回来的时候, 同时也看到了龙猫巴士。当小梅和小月许久未等到父亲, 心情无助、孤单、害怕之时, 龙猫出现了, 并送给她们橡果子的种子, 使她们糟糕的心情消失了, 也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在一个初夏的夜晚, 龙猫又一次出现在姐妹俩的梦境之中, 帮助姐妹俩使种在庭院里的橡果子种子发芽, 长成参天大树, 并带着姐妹俩翱翔在天空中。这使得被现实压得疲惫不堪的姐妹俩在梦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释放, 给她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点乐趣。
龙猫的第四次出现是在小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父亲不在, 母亲病情告急, 小梅走丢。龙猫让龙猫巴士带着小月找到了丢失的小梅, 并带着她们去医院看望母亲……龙猫总是以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魔幻形象帮助姐妹俩战胜一次次的困难, 给她们带来欢乐, 使得整部动画片欢快、明朗。
自始至终, 父亲和母亲从未见过龙猫的出现, 只有小梅和小月见过龙猫和龙猫巴士, 也印证了只有善良、纯真的孩子才能看到它们的传说, 使得整个动画片交织着魔幻与现实的, 充满了传奇色彩。龙猫和龙猫巴士让小梅和小月的生活充满希望, 得到慰藉和快乐, 也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默默地接受和喜欢这样的角色设定。
通观整部影片可以看出, 每个人物角色都是相互联系的, 是整部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整部动画片以母亲为轴心, 在母爱缺失的状态下, 父亲虽在她们身边, 但又一直忙于工作, 龙猫的出现则成为了姐妹俩情感上的认同, 是小梅和小月和心灵上的慰藉。小月在龙猫面前, 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 而在小梅面前则承担起母亲的角色, 也是小梅情感缺失的另一种弥补。这种不完全的弥补, 正表达了宫崎骏的创作意图。日本传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孩子的成长、关怀的忽略。影片《龙猫》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疼爱, 心灵上的关怀是不能被任何其他事物所替代的。
摘要:宫崎骏的动画《龙猫》中的角色定位看似普通寻常, 实则有着独特的寓意, 是整部动画制作的灵魂和成功的关键。整部动画片以母亲为轴心, 在母爱缺失的状态下, 父亲虽在她们身边, 但又一直忙于工作, 龙猫的出现则获得了姐妹俩情感上的认同, 是小梅和小月和心灵上的慰藉。小月在龙猫面前, 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 而在小梅面前则承担起母亲的角色, 也是小梅情感缺失的另一种弥补。这种不完全的弥补, 正表达了宫崎骏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动画,宫崎骏,龙猫,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陈雪芳.动画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定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二) [C], 2007
[2]梁雅明.宫崎骏动画电影角色的塑造[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3]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表演 篇3
一、追求自由乐观的美国动画角色精神设计
作为美国最具实力, 且可以说是动画片带头人的迪斯尼公司来说, 承载着全球娱乐的品牌, 但是骨子里却充满了美国人的特征。我们可以从早期迪斯尼的动画片角色米老鼠及当代美国很多动画影片如《狮子王》《虫虫特工队》等角色中看到美国人的性格。
在迪斯尼的价值体系当中强烈地体现出美国人的价值观, 他们强调个性并且遵守职业道德, 自立并保持乐观的精神态度, 通过动画影片中对角色性格的设计而改善整个社会。从迪斯尼的很多动画片角色中我们都能看到在强调这一点, 像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 他们尽职尽责地保护白雪公主,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勇往直前, 不惧艰险。一心保护白雪公主, 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也能够乐观向上, 每天快乐地生活。虽然迪斯尼的动画影片没有露骨地强调人物的个性及社会状态, 但是迪斯尼的故事和角色性格的设计已经起到了主导美国的意识。
二、爱冒险和崇拜英雄主义、伸张正义的价值观设计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从《虫虫特工队》《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动画影片的成功,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因素是反映出了美国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动画影片中角色的性格好动、实干、爱冒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这点吸引了美国人的眼球。美国人崇拜英雄式人物并且希望自己就是动画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正是美国人的价值观体现。
观看影片的人们欣赏角色的一举一动, 从内心的深处是在欣赏自己而已, 或者是想象自己就是影片中的主角, 就好像照镜子一样, 总是希望看到完美的自己, 不一样的自己。现代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较上个世纪的人比起来,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包括价值取向和思想感情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地球上的人疯狂地创造财富, 疯狂地消耗财富。电视的出现、影院的出现、后期的光盘, 还有就是生活节奏的加快, 娱乐项目的众多性, 在这些条件的簇拥下, 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这也说明美国人的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开始关心社会问题, 美国的动画影片也不单单表现人们英雄主义的精神, 更多的还关心社会中棘手的问题。比如《玩具总动员》中角色之间的自恋、嫉妒、合作、竞争等问题正是现代人每天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更加现实的角色性格设计是《超人总动员》中的超人先生, 超人队伍被迫解散后, 超人先生每天开着非常破旧的, 甚至都装不下超人先生庞大身躯的小汽车, 在拥挤的车水马龙中缓慢地行驶, 到达工作单位后窝在非常窄小的写字间隔间里办公, 几乎每天都要忍受猥琐上司的刁难和训斥, 每天还要面对好多的投诉者没完没了的唠叨, 或者气愤的投诉, 超人先生只能用普通人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时候只能忍受别人对他的投诉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在《超人总动员》的影片中角色性格的设计正是描写了一部分人现状, 这也是一部描写一个真正的家庭所经历的种种故事, 起起落落。角色表现的性格特点是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工作的期待、对工作的担忧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这不正是当代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尴尬、困难和待解决的问题吗?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设计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美国动画影片中的角色性格设计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大踏步地变化着,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美国人特有的自由、乐观的精神, 和崇拜英雄主义、伸张正义的价值观, 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 反而更突出了它的优越性。现代美国动画角色的性格设计中将当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很好地融入其中, 使得美国动画在长足的发展历程中经久不衰, 保持着先进的思想和优越性, 使得制作出的影片备受观众欢迎。
参考文献
[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 2000.[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 2000.
[2]樊五勇编著.迪斯尼传奇.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版.[2]樊五勇编著.迪斯尼传奇.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版.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表演 篇4
现今, 从传统动画分化出来的有限动画, 从最初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为了动画制作的主流方式之一。有限动画可以让个体动画人找到一种简易的动画表现形式, 同时也使动画商找到一种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的手段, 因此对有限动画中的角色设计和角色表演的研究分析非常有助于动画的发展。
一、有限动画的起源
有限动画 (limited animation) 最初来源于传统动画。1941年, 迪斯尼公司出现了重大的罢工事件和艺术家叛离事件。以约翰·胡布里等 (John Hubley) 为代表的动画师们不满迪斯尼的运作方式而从该公司辞职, 创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 (United Production of America, 简称UPA) 。UPA厌倦了迪斯尼追求完美、神话的动画风格, 转而在动画角色创作上以反映现实生活的简单的线条设计风格来塑造角色, 并且在声音方面作出了许多实验性的探索。UPA作品以简单的线条、明快的色彩来表现动画朴实的美感[1], 这是有限动画的雏形。
由于受到动画制作成本和时间的限制, 有限动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减少动画工作量, 这就促使有限动画较少去追求细节和大量准确真实的动作。画风简洁平实, 强调关键的动作, 并配上一些特殊的音效来加强效果。这种类型的动画在成本、时耗等各个方面都比普通传统动画低, 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动画艺术效果, 因此有限动画改变了过去的动画风貌, 开创了新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动画在制作上相对粗糙, 但便于大规模制作, 而且将表现重心从“画面”移动到“剧情”上, 所以非常适合于制作电视动画, 以致于这种形式的动画在电视流行的时代也能快速成长, 找到了一个广阔的媒介平台, 并对后来日本动画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早期的日本动画可以看出, 当时日本动画几乎全是这种类型。后来随着有限动画的发展, 其角色设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格, 角色表演依据角色设计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有限动画角色表演的特征
动画表演一般指动画角色模拟人物而进行的剧情表现方式, 其中包括肢体表演、面部表情表演和角色的位移。动画角色表演是动画构成元素之一, 是动画运动起来的基础, 也是动画区别于漫画的关键点。动画角色表演能够表现动画角色的性格特征, 推动动画剧情的发展, 它是动画艺术特征的重要表现方式, 是动画艺术不同于电影艺术的特征之一。
有限动画角色表演一般只是肢体随剧情要求而动, 或者随表现角色性格而变。肢体表演时模仿现实人物或动物, 进而通过角色空间走位而简化角色表演的难度, 在表演时一般运用最少的肢体语言来诠释剧情, 利用对白来带动简单的表演, 甚至利用对白时的嘴的变化来让动画形成动起来的感觉。在同一时间内, 角色一般只进行一种行为动作的表现。
有限动画中角色形体表演的运动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而且动作变化时用运动速度加快或者运用慢镜头来分解动作, 进而运用少量的动画张数来诠释动作。五官的表情一般在情感表达的特写时才出现, 一般角色面部五官只有嘴在运动, 而且嘴的动作用三个或四个关键动作来表现。四肢只会因运动关系而发生变化, 其他肢体保持静止。有限动画在角色运动方向的表演会尽量简化, 一般角色只会在固定的位置上做完动作, 除非在角色必须改变运动方向来讲述剧情的时候, 才会让角色在镜头中发生方向性的运动。
三、有限动画角色设计的风格
根据当今动画形式的发展, 有限动画的设计大体分为两个派别,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有限动画角色设计, 其设计特征是善于突出角色的性格化, 在角色设计上不单单是表现角色的性别年龄, 而且还会有意识地设计出角色独有的形体特征, 或者在整体角色设计上突出一个共性特征, 这种特征可以是形体上的, 也可以是颜色或服饰上的。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有限动画角色设计, 其设计特征是善于表现角色的完美化, 无论是从男性到女性, 还是从儿童到老人, 所有角色设计都精致到其发型、服装和随身道具。两者在角色表演上的风格不同, 以美国为代表的有限动画更重视特殊的视觉效果与动作风格,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有限动画则完全以商业标准作为考量, 然而两者都使用有限的技术和时间来制作动画, 减低制作的成本[2]。
美国的有限动画角色设计在形体上有一个共性, 就是将形体用简单的线条和体块涵盖, 没有过多的肌肉和骨骼的表现。如《海绵宝宝》中的角色虽然涉及到各种动物, 但是他们的四肢在模仿人体的前提下, 一律统一成简单的几根线条。海绵宝宝等角色在剧中的识别度更多的是靠角色的身体外轮廓线 (如剪影) 来凸显。美国的有限动画角色设计除了在形体外轮廓线的识别上进行设计外, 还对角色的头部和五官特征进行加强, 如鼻子、额头和下巴, 这也借鉴了欧洲传统漫画的夸张手法。但是美国的有限动画整体来讲还是简化了很多, 对服饰和道具这样装饰性的东西在设计中都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这样整个角色设计在绘制时就变得简易多了, 但是并不影响角色的运动效果, 从而变相地减少了动画制作难度。
日式的有限动画角色设计的重点不是形体, 而是具体的五官和发型, 以及美丽奢华的服饰和道具。我们在看日式的有限动画时会发现所有的角色在去除头发和衣服之后都长得特别相像, 在设计中角色的面部五官有相似性, 比如大眼睛;鼻子一般都以简单的一条线条代替, 嘴在没有张开的时候一般也是一条线。形体的区分大体分为三种: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对角色设计是从日本漫画演变而来的。所以日式有限动画角色设计的重点就放在了服饰和道具上, 我们从《火影忍者》到《蜡笔小新》不难发现日式有限动画角色设计的特征。虽然服饰和道具的复杂程度会加大日式有限动画的制作难度, 但是这为日式有限动画角色的特征提供了辨识度, 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特别是当角色是人物的时候, 华丽的服饰和道具更能让观众产生幻想并追随这种幻想。
四、有限动画的制作特性
有限动画从最初发展就开始对角色表演进行了一些了简化, 角色在发生肢体表演时, 只需要帮助角色表演的部位或者必须和外界发生关系的部位作以表演变化, 角色其他部位能不发生变化的就保持静止状态。五官也是尽量地简化表演, 比如说话的时候只有嘴在表演, 眨眼的表演都会简略, 面部肌肉和面部轮廓线是不会变化的。日本有限动画对角色的表演进行了推进, 用少量的绘制来表现表演状态。对于角色肢体的表演, 尽量使用循环动作, 而且动作在符合人体或生物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一般不发生夸张的变化, 当出现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时候, 一般会加快动作运动速度进而减少角色表演的帧数。角色的五官变化一般发生在角色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 主要体现在眼睛的大小和眉毛的变化。比如角色突然变得愤怒的时候, 眼睛会半闭合, 眉毛向中间倾斜;当角色喜悦的时候, 眼睛会睁大, 眉毛向两侧倾斜。嘴会根据表情适当地发生变化, 不过都是在角色生理变化的范围内进行, 整个头部不会像传统动画那样发生压缩或膨胀的样子, 有限动画的肢体表演也同样如此。这样有限动画在很多时候, 角色只是头部或肢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 动画师在绘制间隔的动画帧就只需要将发生变化的部位分层来处理, 从而可以大量地减少动画的工作量。
在有限动画表演时, 角色更多地是通过台词来表现和带动角色的表演, 即便角色情感发生突变, 其表演也只是根据情感和性格特征来做出模拟真人的表演, 没有肢体语言的夸张。这样有限动画在很多时候前一帧和后一帧只是局部肢体发生了变化, 在制作上就可以分层针对发生运动的部位进行绘制, 从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面部表情在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时候, 往往只是嘴和眼睛发生变化, 惊讶的时候只是眼睛变大, 嘴张大, 而下巴是不发生运动的, 这样角色的头部外轮廓线也不会发生变化, 在制作的时候只需要将嘴或眼睛分层来绘制就可以了。
总体来讲, 有限动画的制作以简单高效为依据, 靠剧情来拉动表演, 在进行角色设计时就考虑到表演的因素, 角色表演在现有的角色形体上进行, 整个有限动画的重点是剧情和角色设计。
五、结语
从有限动画的设计、运动和制作特征可以得知, 在有限动画制作过程中, 角色表演是在动画角色设计完成后进行的, 角色设计风格决定了角色表演的风格, 同时角色设计的形式也限定了角色表演的方式。角色表演在推动剧情的时候只能利用角色现有的形体和风格来完成剧情的内容, 形体表演的夸张和变形不能随意而定, 否则就会改变整部片子的风格, 并且会影响角色性格的表现。同时, 角色表演中的形体夸张变形或增加动作的复杂程度也会增加动画制作的成本和工作量, 所以作为有限动画的制作人员, 对动画表演的制作必须高度统一于角色设计, 保持风格统一, 同时也必须根据角色性格进行具有归附感的表演, 让角色演出真正统一于角色形体之中, 给予角色一个真实的灵魂。动画角色表演对动画角色设计的归附和统一是动画角色内在和外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柏山山.关于有限动画创作手段的思考.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表演】推荐阅读:
动画影片08-17
角色动画技术05-12
动画角色造型08-26
三维动画角色09-04
二维动画角色09-30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07-29
Maya动画角色造型设计06-23
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论文07-12
三部动画片中主要角色的性格塑造分析09-29
动画场景中的色彩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