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中的人物塑造(精选8篇)
动画中的人物塑造 篇1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的主题包括:人与自然、成长、善良、环保等。他的作品受到了日本传统美学的影响, 其作品清新、淡雅、脱俗。喜欢他的作品的观众年龄小到刚懂事的小孩大到年迈的老人, 观众似乎都能从他的电影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力量, 使自己的人生充满勇气和自信。这大概就是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成功之处。
宫崎骏从1965年开始动画的创作, 他是日本动漫产业的领军人物, 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从人物主要角色塑造上来看, 似乎他的主角的外表都有某些相似的地方, 但却都各自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主角的人生本身是很平凡的, 但却拥有可爱纯真的气质。以《千与千寻》为例, 女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平凡女孩, 她没有任何的超能力, 但是最后却拯救了被施了魔法的父母。从《千与千寻》的影片中可以体会到影片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价值观:独立、自强、勇敢、智慧。在影片的开始, 父母都一块走进了一个漆黑的洞口, 这时候千寻很害怕很无助, 希望父母可以拉着她, 但父母却义无反顾的走了进去, 连头都没有回, 眼看自己的诉求得不到父母的认同, 父母的身影越来越远, 就在这个时候, 千寻鼓起了勇气跟随父母一块进去了, 这个个情节所要表达的就是只有具备自强, 自立的个性, 小孩不是大人的附属品, 而是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当发现自己的父母变成猪的时候, 千寻没有像其他孩子只能坐在地上大哭, 而是将悲痛隐在心里, 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在白龙把千寻送到锅炉爷爷那里的时候, 说了一句:“在这个地方, 只要你有工作, 汤婆婆就永远拿你没办法”, 这句话相当务实和精辟, 现实中的人何尝不是如此, 人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 那么他就没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为父母的贪婪而变成了猪, 这里他警示人们一旦只知道享受, 不能自省和控制的话, 就会变成“猪”, 影片所要传达的亲情、正义、慈爱、宽恕对观众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影片《龙猫》中, 龙猫的形象设计成圆滚滚的庞大身躯与软软的毛, 晚上会带着自己的小孩坐在树枝的最顶端吹出悠扬的音乐, 下雨的时候会头戴一顶荷叶小帽, 回家的时候可以召唤来它神奇的龙猫公车。在一个宁静、朴实、平凡的乡村里却发生着一个个神奇的充满遐想的故事, 让每个看过电影的人们, 都可以幻想着去寻找到龙猫的公车, 可以像小美一样趴在龙猫肥肥圆圆的肚皮上睡觉, 时不时的玩一玩它的鼻子。导演带领着大家回到了童年, 体会到小时候的纯正和童心。让自己读懂善良也要保持着自己的童心。
从动画的色彩上来看, 影片的主要基调就是自然清新, 多表现自然景象和乡间景色, 在影片《天空之城》中, 大量地使用了飞行的元素, 场面宏大, 从大全景的俯视图来看, 好像要脱离引力, 自由快乐的飞翔在空中。影片中大量的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反思, 通过大量的唯美的田园风光, 碧蓝的天空, 葱葱郁郁的森林, 一望无际的大海来对比破坏自然环境,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激化, 使观众久久不能忘怀。在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主角身上多用红色蓝色黄色等色调, 红色象征着热情和蓬勃的生命, 蓝色象征着宁静和恬静, 黄色象征着热烈和激情。总之, 他总会传递出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美好。在《天空之城》这部电影中, 讲述了女主人公希达和巴鲁以及海盗、军队、穆思卡等寻找天空之城普达的历险故事, 自1986年8月在日本上映, 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其中影片的一个场景非常经典, 身上布满花草的机器人与小动物和谐生动的情景。全剧的中心场面:曾经作为恐怖魔鬼的机器人, 竟然能够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鸟语花香之中, 而且被观众所接受, 甚至感动了感动。这部作品并不是割裂了文明和人类的关系, 而是认真而谨慎地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类自己无法控制永无止境的欲望。人类很聪明, 但也只是技术上的进步, 如果精神上未得到提高那么人类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 是维持现在财富还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从电影的配乐上来看, 久石让的节奏总会让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在与宫崎骏25年的合作中创造出了很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旋律。小号的清脆的声音, 似乎是清晨的晨曦, 纯粹又清凉, 潺潺的音乐, 使人发自内心的安静。在2001年, 久石让为《千与千寻》创作配乐, 获得了很大的影响, 被评为东京国际动画大赏音乐奖以及美国国际电影动画学会“最佳原著音乐奖”。在另一部影片《悬崖上的金鱼姬》的配乐山也取得了很大的轰动, 并获得了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优美的音乐可谓使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锦上添花, 当人们眼前充盈着田园清新风光的画面, 耳朵里环绕着久石让温婉优雅的节奏, 再不安静的心情也会被这种效果粉碎。一种发自内心的活力喷涌而出, 使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可以有勇气和智慧坚持下去。这些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深深地扎根在观众的心中, 这些是我们值得今天去探讨去研究的东西。
在宫崎骏的动画里, 角色的形象大多是普通的人物, 但是因为普通更容易引起共鸣。他拥有理解孩子内心的能力, 能感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例如动画片女主人公千寻, 她并不勇敢, 而且长相也非常普通。对此, 宫崎骏解释说, 这正是他理想中千寻的形象。千寻10岁, 如果千寻非常漂亮, 或者有飞行等特殊本领的话, 那普通的小女孩就会感觉到这动画片不是拍给她们看的。宫崎骏总能从平凡的视点找到正确的价值观, 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通俗的作品即使情节很单薄, 只要充满真情就够了。入口很低, 谁都可以进来, 但出口必须高尚而纯净的。”在这些动画作品中, 不断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价值观——放弃我们的私欲、懒惰, 以及残忍, 善待每一个生命, 要与各种各样的生命一起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和谐生存。
摘要: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在动画的历史长河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作品拥有立体的人物性格, 丰富的主题, 独特的视听语言, 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总是能带给人们不竭的生活动力和生活热情。正是因为影片的自然主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关注着个体成长中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智慧。观影过后总是能带给观众积极的生活态度, 提高观众发现美, 感悟美的能力。本文从动画制作角度, 从角色设计、色彩设定、配音等方面分析影片人物的价值观, 希望对未来动画的创作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人物性格,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文, 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M].海洋出版社, 2007.
[2]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3]秦刚.感受宫崎骏[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4]贾否.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5]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6]赵前.精品动画影片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7]吕峰.动画大师——宫崎骏[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动画中的人物塑造 篇2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塑造出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诗经》中大部分篇章又常以鸟兽草木起兴。《诗经》中的人物描写常常伴随着植物形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十分值得关注。
一、《诗经》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的手段
(一)环境烘托下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诗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开始注意根据人物性格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环境,力求通过不同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与客观环境相对应。而《诗经》中的环境是具有生态美感的和谐环境,其中的环境描写也就常常出现植物意象。如《卫风•氓》一篇,桑叶未落新鲜润泽,沉溺在爱情里的女子年轻貌美,生活快乐;而当桑叶枯萎掉落之时,女子年老色衰,被无情抛弃,面对汤汤的淇水,时光的流逝感与感情无所寄托的凄怆涌上心头。植物意象的运用在塑造这一弃妇形象的过程中增添了精彩一笔。
(二)外貌描写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通过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诗经》中描写外貌的主要手段,就是以植物作比喻来形容主人公的容貌。如《硕人》就详尽的叙述了庄姜之美,写庄姜的手白嫩得像柔嫩的茅草,牙齿洁白整齐的像葫芦籽。诗人用一系列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比喻庄姜的美,尤其是以柔嫩的茅草比喻美人的玉手,以瓠犀比喻美人洁白整齐的皓齿,用植物抓住她最美的特征,更形象的呈现了美人庄姜的婀娜多姿,诗情画意立刻呈现在眼前, 仿佛让人感觉到女性形象之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生命活力喷涌而出。
(三)动作描写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人物的言行举止总是与其性格密切相关的,人物的性格也往往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诗经》尤其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这里的人物之行为又多与植物相关,这就使得植物与以动作描写刻画人物联系了起来。例如《芣苢》这首诗使我们自然联想到那些不停忙碌的采摘者形象。作者将采芣苢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外貌等其他方面全部忽略,只描写了采芣苢者的采这个动作,将芣苢一枝一枝地捋,一把一把地拾,采了又采,不停地忙碌着。这个动作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强烈,使得塑造出来的采芣苢者的形象是如此的生动鲜明。
(四)心理描写中的植物与人物塑造 《诗经》的心理描写方法之一就是善于运用内涵丰富的植物意象来揭示人物深层意识的流动,在一种跳跃的、幻想的、不太连贯的思维轨迹中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例如《卷耳》一篇:女子想念自己的心上人,无心采摘卷耳,将菜筐弃置路旁。女子心理活动真切具体,反映在实际可见的行动上,就是采卷耳时的心不在焉,这正是她思念丈夫的心理反映。此外,卷耳还具有驱邪除病的功效,古人相信植物能够作为媒介起到传递情感的作用,所以在诗中,卷耳还是思妇情感的物化和寄托,与思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诗经》中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因分析
首先,植物涉及到上古先民的生存需要。从物质生存资料方面看,上古先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对先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植物生长的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对自然的依赖性很自然的使他们对自然界中的植物产生敬畏之心。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人们很自然的将熟知的植物形象作为创作元素展现在诗歌中,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次,使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也与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关。在《诗经》中对植物的描写体现了先民朴素的审美观点,经过作者审美心理的艺术加工,不仅融入了作者对这些植物的特殊情感,而且也表达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丰富的形态美带给人身心的愉悦,其形态的千变万化、功能的多样性,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再将这些带给人感官愉悦的植物融入到人物塑造当中,使语言描述的人物形象带有读者熟悉的、有感知经验的元素,易于读者想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就自然而然的浮现于读者脑海。
再次,植物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帮助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那个生存率低、死亡率高的时代,人们对于种族的延续繁衍十分重视。而这恰与植物硕果累累、开花结果的特性相照应,这也就使得植物进入《诗经》的文学世界成为必然。由这一羡慕生殖力的原动力出发,植物又衍生出表情馈赠的功能。植物带着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及尊重的内涵,参与到人物形象塑造当中,能够起到丰富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背景的功能。
动画中的人物塑造 篇3
配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配音是指将未经现场录音所拍摄的画面在银屏上放映, 按照人物口形、动作和片中的情节需要, 配录人物语言、解说、音响效果和音乐, 使之成为声画并茂的艺术品。这个过一般统称为配音。狭义的配音是指在影视作品当中, 由配音演员或演员本人面对未经现场录音的银屏上的人物画面, 按照人物的口形、动作和片中情节需要, 专为人物语言的对白、独白等所进行的配音。①而我国的动画配音主要是源于历史悠久的木偶戏, 再到之后主要以旁白形式出现的配音, 而今动画配音早已形成规模, 并且对于动画片的整体呈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内对于如何塑造动画人物“声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 从本文我在专业学习以及课后实践过程当中归纳出的动画配音技巧, 主要以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疯狂原始人》为例, 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塑造动画人物。
1 动画人物“声命力”塑造技巧
1.1 人物形象定位 (职业、身形、正负、善恶、常识判断)
动画片以及所有影片当中的人物都有属于他们的荧屏形象, 配音演员要在自己的声音条件和银色范围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声音尽量贴合人物形象的定位。
一般而言, 配音导演会尽可能找音色与原片人物相同的演员来配该人物。这可以给该原片人物的形象打好基础。比如在《冰雪奇缘》当中, 成年安娜这一角色是由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的张安琪所配, 她得声音甜亮而不失沉稳, 和原片中作为公主的安娜较为贴合。而亚洲一带东方国家, 年轻、漂亮的女性声音多为清亮的小高音, 人们也以这种音色为美, 这一选择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同时, 有时候配音演员会根据本土审美进行调换, 这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除了外部条件, 比如已知的年纪等等, 对于所配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气质、职业、爱好等进行全方位的把控, 把握其内心、思维、说话方式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动画片当中也是如此, 对于人物形象的定位可谓是重中之重, 否则会影响到作品最后的传播效果。《疯狂原始人》讲述一个原始人家庭冒险旅行的喜剧动画片。主要角色包括6个人物和2只动物, 下面是我对动画片人物的形象定位及有声语言分析, 他们的形象定位有一点是具有通性的——都是穴居人, 大家的语言和表述都不可能太文弱和文绉绉, 语言大体上是直率干脆的, 也有存在不同的地方。 (表1)
1.2 情绪基调夸张 (喜、怒、哀、疑、惧, 音高与音强的变化)
因为动画与动漫同属一源, 漫画作品生来具有的夸张、变形等特性在动画作品中同样显现, 这在画面语言和与之相配合的声音语言都具有夸张性、变形性。
在配音演员配音过程中, 所夸张的其实不是所配人物的内心, 而是语言的外在表达, 比如音调的提高, 音长的刻意拉长, 故意的拿腔拿调, 调整口腔开合度, 持续更长时间的强控制或是弱控制,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所配人物的情绪基调, 情绪饱满最容易感染受众, 配音演员要准确地贴合片中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反应, 自己要学会幻化成所配人物。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配音是表演加模拟的艺术。比如《疯狂原始人》中, 当一家人在丛林中分散后重聚, 瓜哥焦虑地开始清点人数, 他的气息是不稳定的, 忽上忽下;发现人数少了一个, 认为讨厌的丈母娘可能已经走散, 心中暗喜, 他的气息渐渐上提, 期待现实和心中的美好愿景相同, 这时候气息位置偏上是表示期待;结果没过多久, 听到了丈母娘的声音, 无奈沮丧, 他的气息瞬间由提到放, 声音状态低沉。
另外, 瓜哥而在走进盖之前, 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治家理念, 声音也是铿锵的, 不予质疑的, 而之后在屡屡受挫后渐渐开始自省, 语气和语态都更具交流感和包容感, 仔细对比梁家辉在配音过程中的声音状态会感觉到有明显转折。因为情绪是贯穿始终的, 而情绪的凸起、转折、延续都是需要配音演员和片中人物同步发展进行的。
而情绪的表达也有技巧运用, 在学习和实践当中也总结归纳了诠释情绪中的声音和气息的运用技巧:由衷赞扬时要做到气徐声柔, 憎恨厌恶时做到气足声硬, 冷漠敷衍时做到气少声平, 唧哝嘲讽时做到气浮声跳, 谄媚讨好时做到气虚声假, 害怕恐惧时做到气提声凝, 愤怒斥责时做到气粗声重。
1.3 口部状态贴合 (时长、闭合、肌肉松紧)
口部的贴合是在配音创作中最具特点的, 也是与一种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配音技巧。人们在观看配音的影片, 首先最直观的便是关注配音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嘴部动作的开合、长短是否相合。如果声画不同步, 就破坏了完整、逼真的配音效果。此外, 还要做到前文提到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把握人物综合感受, 还要准确把握原片语言和译文文本的时长不同来添减词语, 通过有声语言赋予其“声”命力。
除了口部状态中的时长和开合之外, 还要注意口部肌肉的松紧状态, 一是呼吸肌, 二是咬字肌。比如, 《疯狂原始人》之中最为典型的“外婆”, 她得面部就是松弛的, 说话时嘴角是绷紧的, 那么在俞红老师配音过程中, 她得口部肌肉也是模仿画面中的外婆一样, 咬字肌紧绷, 使人观之, 内外统一, 声像结合。而在大家从高处掉进丛林的过程当中, 画面捕捉到的都是大家张口齐呼的画面, 试想在垂直坠落的过程当中, 全身势必是收缩状态, 口部肌肉也是处于绷紧的状态, 所以在配简单一个“啊”的时候, 也要做到口腔肌肉绷紧, 与原片人物和场景贴合。
1.4 动作气息一致 (面部表情、走跑跳卧等动作与气息吞吐相一致)
在诠释人物时应该和他们保持一样的表情和动作, 这点十分受用。虽然动画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或许没有其他影片的演员如此丰富和细微, 不过在整体当中体会细节也是需要配音演员坚持的。
如果配音演员找不准人物气息节律便根本无法配准人物台词。或者是片中人物有走动、站起、坐下、跑步等形体动作及思考等不同情状, 即使没有语言, 都会有气息的显露, 细致表现出一定的思维与情感、表情与动作。比如我们之前谈到的在清点人数时瓜哥配音的变化。另外一个片段是瓜哥在努力把家人一个接一个投向光明的定格, 在分离一掷的瞬间, 气息和力量都达到统一, 所以要求配音演员传神的贴合原片, 有积蓄的力量瞬间迸发的气息。其实片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 比如盖在思考过程中, 每每伴有轻微的其牺牲可以透出其思维的一些信息;外婆在坐下时, 往往伴以出气或松气的生意;甚至在小伊站起时, 会发出提气得声音;在鹦鹉虎快跑时, 还伴有较重较促并且和一跳一跑能够吻合上的喘气声等等。
配音演员一方面要从自己的内部体验出发, 另一方面还要去感受模拟片中人物。比如自己的体验和片中人物有距离, 也应该从人物的外部表现来反推、揣摩并靠拢人物的感觉及表现形式。在气息方面, 要严格贴合原片人物的气息状态, 如长短、强弱、深浅、停断、松紧和节律等。一般而言, 只要配音演员跟上原片人物的心理和表演, 气息就会基本相合, 再仔细参看原片人物的具体处理便会贴合得更好。
2 结论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具备诸多条件, 而配音在其中占据重要一环, 有声语言的良好应用会使得整部动画片乃至影片大放异彩, 而有声语言的应用技巧就是需要从业者不断摸索学习和掌握而来, 做好配音这一环节, 把技巧用感情和专业带入, 也会一定程度上我国呈现出更多更好感动世界的动画作品, 也会让我国的动画配音事业推陈出新, 不断完善。
摘要:随着动画片画面制作的不断精细化, 动画音效的制作成为了影响动画片制作质量的关键环节。而有声语言在动画片配音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动画片后期配音的过程中如何掌握有声语言配音的技巧, 充分将有声语言嵌入到动画制作当中尤为重要, 本文就四个方面来阐述动画人物“声命力”的塑造方法。
关键词:动画,配音,声音,技巧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2]罗莉.文艺作品演播技巧 (修订版)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3.
[3]王明军, 阎亮.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4]施玲.影视配音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5]田园曲.电影电视配音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6]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动画中的人物塑造 篇4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部优秀的、感人的、引人深思的动画片必定有恰当合适的造型设计。无论从人物的设计还是场景的设计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将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动画特性充分的传达给观众。一个好的动画角色设计都将尽可能的用最少的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年龄、职业等特征, 传达最丰富的视觉信息, 这些优秀的动画造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欣赏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一、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片中的精神和灵魂
角色担负着演绎故事, 推动故事情节和发展的任务。不同的动画片中角色造型各不相同,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特点, 代表着不同的职业。他们是美与丑, 善与恶, 正义与邪恶的象征。艺术家在创作角色的过程同时也是将文学作品转化为视觉传达的一个过程。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不可磨灭的印记, 也许随着时间的逝去我们已经忘记了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 但是, 当提起那些经典的动画片时, 大家一定会想起片中的人物造型。例如, 当提起《大闹天宫》时就会想起聪明机智的孙悟空形象, 提起《聪明的一休》时, 一休机灵的形象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
二、成功的角色造型推动着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形象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的使者, 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代表。很多个性突出、风格独特的角色造型被广泛的应用于商业中, 甚至以系列产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可以看到大量成功的造型被开发成一系列的产品而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和追捧。纵观动画史上的经典动画片, 米老鼠是迪斯尼公司创作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明星。已经85岁的米老鼠早在几十年前就红遍全球, 他的友善、亲切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米奇不仅仅是一个动画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已经成为了迪斯尼公司的象征。米奇带给了孩子们欢快的童年, 他善解人意、勇敢正义, 是传播友谊的大使, 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欢乐与感动,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是为数不多的历久弥新、被广泛接受的动画片, 叮当这个动画角色深入人心。经过几十年的成功发展, 《哆啦A梦》已成为一种恒定的动画模式。
《哆啦A梦》的电视短片己经制作了一千多集, 电影己经拍了三十余部。机器猫拥有包括文具、服饰、生活用品、游戏等各个方面的周边衍生产品, 可见动画角色的成功可以为动画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经典的动画角色形象塑造了人的价值观
一些美好的愿望或者优秀的品质, 甚至是一种民族精神、一个时代象征, 这样的动画角色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在欢笑中得到抚慰和鼓舞。很多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都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表率和模范, 也常常激励着人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斗志。各类不同形象都代表了一个国家时代的象征, 例如, 《铁臂阿童木》中善良、勇敢的阿童木形象成为了战后日本人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摆脱外国势力干预的民族精神的折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乐观向上的米老鼠和刁钻古怪的唐老鸭则代表着美国两种不同的精神。美国前总统卡特说:“米老鼠是以友为善的大使, 它用爱把全世界联合成一个家庭。”迪斯尼的Carl Barks说:“唐老鸭身上有每一个美国人的影子, 它犯着我们每个人会犯的错误。”而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英勇形象一直以来也是几代孩子们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动画角色的塑造对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角色的造型设计可以暗示其性格特点。我们在制作动画片时, 应该在分析动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对角色的外形、服饰、动作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以突出角色性格, 这样才能塑造出活灵活现、扣人心弦的动画角色。
优秀的角色形象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 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秀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不难看出, 动画角色造型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超越动画片本身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时晓霞.从艺术与商业双重角度探索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 5。
如何塑造高职教育中的动画角色 篇5
同时, 影视中的动画片是深受广大民众, 特别是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同时也是艺术创作上一种特定的艺术产品, 可以说老少皆宜。如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三个和尚》、《阿凡提的故事》等, 都是深入人心的动画片, 他们的演出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类似动画片的深得人心, 正是因为它们剧情、角色、动作等来源于民众, 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并且已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国产民族类型动画片在停滞之后已正在蓬勃兴起, 因此经济学家把文化产业之一的动画产业划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它是本世纪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巨大核心产业之一。
纵观动画角色设计, 可以从角色的造型及角色性格设计开始, 一部好的动画片, 首先是角色设计, 而角色设计是剧情设计及场景设计的重心, 好的角色设计可以吸引观众的视线, 同时也是一部动画片的市场立足点, 因而也是动画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 动画的角色成为动画产业链的主轴。
一、动画角色的性格是贯彻动画艺术的始终
在中国传统的动画片中, 许多的动画角色在国内几乎是人人皆知, 如:《牧笛》、《三个和尚》、《猪八戒吃西瓜》、《哪吒闹海》、《大闹天空》等, 而且剧中的人物造型设定有着很强的民族装饰性, 使观众一眼就能认出中国制造, 如:《天书奇谭》中角色在对于眼睛的设定上面就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杏核和丹凤眼的元素, 这算是中国动画民族性的元素运用到动画当中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到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一部部经典的动画创作成功, 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近代游戏及大型动画片中这样大规模的民族角色造型已经越来越少, 同时角色的造型仅仅停留在人物的外表设计, 未能真正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而且动画产业由于加工技术及资金链等问题, 往往停产或流产, 因而大部分动画产业宁可引进国外的设计技术及角色形象来充实动画片内容, 大部分国内动画片的角色都成为日本或韩国的再版。
美国动画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了高峰时期, 其动画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出口就超过了传统工业, 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同样, 日本及韩国的动画产品也正在紧跟其后, 大量的动画片成为世界动画片市场的佼佼者。如:日本动画《多啦A梦》中机器猫, 韩国动画片《小恐龙杜丽》的小恐龙等, 都已经脍炙人口, 其关键技术不仅仅是其中的情节, 主要是其中的角色已经深入民众, 是步入市场的根本。
近年来, 中国动画产业得力于政策的大力扶持, 动画基地的建设、企业的运作已经成为动画产业的支柱, 更重要的是动画界在不断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角色形象,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性的元素与符号。使其设计在审美理念中彰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使其根植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观其中国5000年的民族文化, 从年画, 装饰画, 皮影, 剪纸, 水墨, 木偶, 折纸等多种的民间工艺, 加上众多的文学流派, 如果能将其有机的结合到动画创作中, 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学派”, 则会大力推动中国动漫市场, 同时, 在教育界也必须大力开拓具有中国动画色彩的从多的设计者及推动者, 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角色文化, 同时大力开拓新工艺、新技术, 普及动画市场,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动画会遍及全国并漫及全球动画市场。形成一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动画”队伍。
二、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决定于角色内在性格, 如何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是创作动画角色的根本
首先, 源于生活。动画学家们用大家所能接受的语言, 从真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提炼出来动画作品中的角色造型, 内容等。一部动画片, 造型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是致命的, 没有一个导演会忽视影片里的角色造型。作品的形象可以是现实中的自己, 理想中的自己, 或者是自己的朋友, 亲人, 自己热爱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等。总之, 动画创作的所有元素都源于生活, 它和其它所有艺术创作规律一样, 源于生活, 而且高于生活。
其次, 对于动画角色中“形”的塑造, 主要包括了头部, 表情, 身体。对于造型中, 动作的设计也是极其重要的, 造型的内在性格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情姿态来传达, 片中角色的一个动作, 一个表情, 不光是演绎了剧情, 体现了片子的节奏及动作的流畅性, 还充分展示了角色的个性神韵等。
比如去阐释天真活泼的人, 浪漫风趣的人, 怪僻的人, 聪明机灵的人等等, 那么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内在性格在其自身的行为特点上面都应都具有微妙或明显的形态和神态的差异。因此, 在动画创作过程中, 不能按照简单的创作和惯性思维来思考, 而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是创作出受大众欢迎喜爱的动画角色的根本。在表情的创作中经过思考和想像后创作出来的角色才更具有真实感、更富有生气、更有思想和灵魂。只有在不停的思考中, 学会想像, 学会理解, 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领悟、理解发挥到一个极致, 能使人们感觉到这个角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 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角色, 这样才能体现表情的存在价值, 这样的角色才能够从心底打动观众。
浅析《理发》中的人物塑造 篇6
关键词:《理发》,人物塑造,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叙事观点
一、引言
林·拉德纳是美国体育新闻记者、幽默作家。拉德纳的短篇小说刻画了众多逼真的美国生活场景与人物肖像, 为他赢得了文学声誉。拉德纳被称为继乔纳森·斯威夫特以来最一针见血的讽刺作家, 也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之后最优秀的幽默作家。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理发》被称为是他“最黑暗的”讽刺小说, 他所选择的独特的理发师叙述视角巧妙逼真地刻画出自一战结束到经济大萧条期间, 一个个来自于真实美国社会的人物形象, 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美国人民的迷茫与混乱。如今, 许多文学评论家仍然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争论不已, 对人物的理解与阐释也众说纷纭, 小说结局所引发的判断也说法不一, 由此可见, 《理发》这部小说的魅力带给了社会及读者极大的影响。本文认为, 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圆形与扁平人物的巧妙塑造, 以及新颖的叙事观点的运用, 拉德纳借用人物“独白”刻画出特定环境下扭曲的人性, 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增加了小说的深刻性, 加深了读者的思考性。
二、人物塑造技巧
1.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巧妙创造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与圆形两种。福斯特说:“17世纪时, 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 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 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如果这些人物再增多一个因素, 我们开始画的弧线即趋于圆形。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1]P59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 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心思多样, 面对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情绪与思考逻辑。反之, 扁平人物指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 好人就好到底, 坏人就十恶不赦, 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 只存有单一思考逻辑、单一想法甚而单一性格。性格固定, 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 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福斯特说, 世上罕有扁平人物, 每个个体都充满了复杂情绪。所以没有完全的邪恶的人, 也没有绝对纯真的人。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却有“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或“复杂性格”和“简单性格”之说。
《理发》中, 理发师惠特尼、爱搞恶作剧的吉姆虽属扁平人物, 却又不失让读者思考其人性的深度。福斯特认为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 他一出场就被读者那富于情感的眼睛看出来”。[1]P60二是“他们事后容易为读者所记忆。由于他们不受环境影响, 所以始终留在读者心中”。[1]P60拉德纳笔下的这两个人物直至故事结尾, 仍然“执着于”其个性, 未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质。故事开端, 惠特尼表达对吉姆的崇敬喜爱:“吉姆可不是个人物嘛!”[2]P2在谈论吉姆对茱莉开的恶作剧时, 惠特尼仅以“我觉得他本质还是挺好的, 只是满肚鬼点子”作结论, 直到最终吉姆意外死亡, 他对吉姆的赞许都没有改变。从理发师惠特尼混乱的语言可以判断出惠特尼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 充满了传统俗语的小镇方言和蹩脚的发音使整个故事的叙述成了一个谜, 惠特尼对吉姆这些显而易见的满怀恶意的行为却“视而不见”, 则表现出了小镇畸形的价值观。惠特尼甚至认为他们的小镇因为有了吉姆这样的人物才变得独一无二, 并引以为豪。事实上, 惠特尼对吉姆的残酷的恶作剧的称赞默认, 使他成为吉姆所施恶行的潜在的参与者, 拥有同样的罪恶。
吉姆这一人物的刻画更加清晰明了。整篇故事都是围绕他的恶作剧展开的, 尽管理发师在讲述中极力创造轻松幽默的氛围, 但只会引起读者对吉姆的行为的厌恶和憎恨。于是一个人性卑劣、嫉妒心与占有欲极强, 毫无家庭责任感, 贫穷堕落的“玩笑精”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最终吉姆的“意外死亡”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同情, 反而成为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解放, 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产生共鸣。正如福斯特所说:“我们大家都在追求永恒的东西, 即使阅历很深的人也如此, 在一般人看来, 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希望看到经久不衰的、人物始终如一的作品, 以作为逃避现实的寄托, 这就是扁平人物受到青睐的原因。”[1]P60“要取得喜剧性效果时, 扁平人物就大有用场了。一个严肃的或悲剧性的扁平人物是容易惹人厌烦的。”[1]P64这也正是拉德纳的这部小说的审美艺术之所在。
然而, 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出入其间, 两者相互衬托, 可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圆形人物理论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拉德纳并没有将小说的中心人物吉姆塑造成富有多面性的圆形人物, 反之, 他将故事中的侧面人物傻子保罗以一个圆形人物的形象贯穿于故事之中, 并对故事的结局起了关键的作用。保罗“十岁左右时从树上摔下来, 碰到了头, 留下一点后遗症, 一直没治好, 不缺胳膊不少腿, 就是脑袋傻”。[2]P3可保罗并非像小镇上的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觉得他完全可以被忽略, 而正是“保罗尽他所能, 掌握了不少情况, 就跑去医生那儿说了这件事 (吉姆如何欺辱茱莉一事) ”。也正是保罗, 大家眼中的傻子, 让吉姆命丧枪口。保罗这样一个圆形人物的塑造, 给人以新奇感, 为小说增添了悬念和震惊的效果。拉德纳的语言表面轻松幽默, 却潜藏着苦涩又令人震惊的主题:对小镇庸俗卑鄙的道德观的谴责与控告。拉德纳在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 连傻子保罗都比镇上的那些欢呼吉姆的恶作剧的人们更理智和勇敢。
2. 叙事观点
叙事观点是创作小说的基本方法。帕西·路伯克说:“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 在于对叙事观点, 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上。”[3]他认为, 小说家既能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来刻画人物, 又可以摆出无所不至者的架势从内部区描绘他们;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而对其余人物的动机不加理会, 又可以采取别的折衷态度处理。
在《理发》中, 拉德纳让美国小镇上的一个理发师作为叙述人, 所有的叙事话语都是理发师的直接引语, 以“独白”的方式表现了人物间潜在的“对话”, 小说还虚拟了一个听故事的人:理发师的顾客, 一个新到小镇的男人, 安排得十分巧妙。拉德纳让理发师作为叙述者, 不仅在人物塑造方面让我们间接了解了作恶者的背景, 而且在表述方面有更深的用意。作者并没有让叙述者的话全都不可靠, 否则读者也无从阅读了。就故事里的基本事件而言, 理发师是倾向于可靠的, 如吉姆如何搞恶作剧, 以及最后如何被保罗杀死, 等等。不可靠的地方在于理发师对吉姆此人与事件的态度和认识。如他对吉姆那些恶作剧行为的欣赏乃至羡慕, 他甚至认为吉姆是个好人, 并为他的死感到惋惜, 等等。理发师在叙述事件的同时, 其实也是吉姆的同谋, 他与小镇大多数人一样, 愚昧、空虚、闭塞, 道德水平低下。他的观点不仅不代表隐含作者的态度, 反而是其讽刺的对象。他是低于隐含作者与读者期待的不可靠的讲述人。作者始终隐藏在某处, 与叙述者的观点拉开了距离。从读者实际的阅读体验来看, 读者的态度和叙述者的态度往往是有抵触的, 因为我们总是不想和他同流合污, 总是想在善良与邪恶之间作出我们自己的选择。布鲁克斯和沃伦把拉德纳在表述方面的这种手法称之为“一种倒转的、含有讽刺意味的手法”。[4]P205正是借助于这种手法, 作者让读者加以警惕, 对小说里的事件保持距离, 甚至时刻提醒读者不要成为像理发师一样残忍和愚昧的人。
但为了避免一些读者被理发师的叙述所迷惑, 以为理发师说的就是作者的看法和观点, 作者也并非完全失去声音, 而是借斯泰尔医生等人的声音来表达更接近隐含作者的观点。斯泰尔医生是来自其他地方的, 有知识, 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弱者。这样有关医生的叙述就与对吉姆的叙述形成了故事中两个人物间的冲突, 最后正义战胜邪恶, 文明战胜愚昧。然而, 理发师作为叙述人不可能完全正确地描述医生, 一定带有个人的理解和倾向, 于是作者通过叙述者之口把医生的话语直接引进到小说之中。如:“他自个儿说, 他认为, 要把一个人锻炼成一个全面的好医生, 没有什么比到咱们这地方来当普通医生更好了。这就是他来的原因。”显然, 医生的“自个儿说”是一种不同于小镇百姓们的声音。理发师尽管不能理解医生, 但他也讲述了事实, 例如, 医生真心地帮傻子提高智力, 比以前镇上医生高明得多的医术, 等等, 都在为医生建立着某种可信度, 从侧面使医生脱离于小镇的愚昧和残忍, 成为充满正义的人物形象。
布鲁克斯和沃伦也指出, 这篇小说如果采取第三人称的平铺直叙的方法, 或者让叙述者在讲故事时采取与我们完全一样的态度的话, 我们会把那个怪人仅仅认作为一个畜生, 一只虫豸, 而他所作所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这样做过于简单, 我们便会忽略整篇小说的内容。而采取现在这样的方法, 就迫使我们或多或少地对理发师制造的麻烦加以注意, 而当我们这样做时, 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更深入地引进了小说。[4]P215
三、结语
拉德纳的短篇小说《理发》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 还是在思想主题上都是非常成功的, 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 小说人物形象带给读者的新颖而强烈的冲击使得这部小说至今仍赢得读者的喜爱。拉德纳的声音也是与众不同的, 他富有个性的话语, 以坦诚而直接的方式讲述着我们身边人物的故事, 却让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 也不会忘了提醒我们莫犯同样可笑的错误。拉德纳的作品对美国是天才性的贡献, 具有永恒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爱.摩.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M].花城出版社, 1984.
[2]林.拉德纳著.孙仲旭译.理发[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帕西.路伯克.小说技巧论[M].1921.
[4]布鲁克斯, 沃伦著.冯亦代等译.小说鉴赏版 (第3版) [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浅谈戏曲中的人物塑造 篇7
一、需要从任务的念白入手进行分析
在这部戏中, 人物的念白需要铿锵有力, 不可以像小生的念白一样柔软, 尤其是主人公在对灾民进行安抚的过程中, 必须要能够压得住场, 然而也不可以一味地高声演讲。这需要对人物当时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念白不仅要有力, 同时也要能够打动观众。尤其是主人公因为多日的劳累快要晕倒时, 说出了一句念白“朝廷会下拨赈灾钱粮”, 此处不可以表露出一丝的疲倦;一直到灾民高呼“许青天啊”时, 主人公耗完最后一点力气, 晕倒在地, 使在场的一些灾民能够感受到一种突然性, 同时也能够让灾民感受到许大人的伟大, 进而升华其形象。
在该部戏中, 演员表演对付盗贼的时候, 需要以语重心长的念白对盗贼给予劝说, 并且需要保证这个语气像是长辈对晚辈的劝慰一样, 最终使盗贼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主人公最后被罢职, 十分穷困, 并且疾病缠身, 此时人物的念白需要以表现苍老以及无力为主, 同时在念白的过程中需要伴随着几声咳嗦, 这样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主人公当时的情况, 并且也能够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需要在人物动作形态上进行分析
在这部戏中, 导演在开场的时候, 首先根据伴唱以及舞台上几个灾民的肢体语言来对旱灾的无情和人们所遭受的灾害进行描述, 此时戏中主人公说了一句“烈日炎炎”, 之后便左手提着衣服的左下摆, 右手则是垂着袖子, 在乐器伴奏下根据圆场直接快步冲到舞台中央来亮相, 从而将整个舞台的目光全部都吸引到这个人物上, 之后再设置一个特写光, 从而将主角出场的正面形象能够全面地展现出来, 使其成为舞台中的焦点。
在戏中第一道促税的圣旨下达之后, 由于主人公想不到朝廷会见灾不赈, 同时也是要求三日之内能够足额地交税, 内心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个时候, 戏中的动作是有讲究的, 导演要求演员在听圣旨之后摆动官帽的两摆, 并且双手要握着, 同时从慢到快来进行抖动, 最后则是要用双袖向外不停地滚动来带动挂须, 使其能够飘起来, 这时主人公需要碎步急退, 最后则是跳起来, 在跳起来的时候提起左脚, 之后后臀着地, 再表演一个漂亮的亮相。这些动作必须一气呵成, 不仅仅能够体现出演员的基本功, 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主人公当时心中的震撼。
接着, 当主人公看见一个小孩由于没有粮食而被活活饿死时, 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舞台效果进行更好的体现, 在进行演出前, 就会将甩发事先绑好, 戴好官帽, 在演到小孩被饿死的那一瞬间, 头开始向上仰, 官帽会以弧线的方向飞出去, 甩发也会甩出, 在甩出快要下垂的过程中, 要顺势进行大转身,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甩发粘到脸, 这时头开始向前叩, 甩发就会向上笔直一蹦, 此时右脚单膝跪地, 甩发就会比较自然地落到前面, 然后进行甩发动作, 结合着音乐的渲染, 跪在小孩身边, 这样不仅考验了演员自身的基本功底, 同时还能充分地展现主人公的悲痛心情。
在主人公被罢官之后去私塾教书的一段戏中, 导演为了能够更好烘托出私塾的环境和氛围, 便安排了一段学习千字文的舞蹈场面, 在较为欢快的音乐演出结束之后, 便是穿着一身灰色布衣、戴着布帽的主人公, 伴随着几声咳嗽出场亮相, 这就和开场赈灾那一段的出场亮相形成了一个较为鲜明的对比。在这段戏之中, 因为主人公官运不济, 从而穷困潦倒, 在当上了私塾先生之后, 在体形动作表演中需要用破袄老生的动作来作为依托, 同时步伐上则以踉跄为主, 在上台的时候手几乎要扶到平台上, 这些动作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主人公当时的急迫心情。
三、总结
虽然是一部小戏, 然而内容并不少, 并且凝聚了导演、演员以及作曲等人员的心血。人生是有限的, 但是艺术是无止境的, 在戏曲人物塑造的过程中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塑造[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3, 12 (24) :140-144.
[2]王丽.浓墨重彩的“这一个”——浅谈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现手段的运用[J].黄梅戏艺术, 2012, 12 (24) :152-155.
浅谈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 篇8
关键词:戏曲表演,人物塑造,探讨
众所周知, 戏曲表演是程式化表演。戏曲演员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了“程式化”, 才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创造出完美的人物角色, 以精湛的表演吸引观众。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仅包括身段、唱腔、道白等的表演, 还包括丰富的面部表情, 如喜、怒、哀、乐等神情。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不管是关于身段、唱腔、道白等, 还是关于面部表情的程式化表演, 都会结合戏曲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体验, 灵活地在固有程式的基础上融入恰当的情感, 使得表演更精湛、更真实。这都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对角色的深刻分析以及对于舞台表演的灵活处理, 当然这也离不开艺术家们自身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 戏曲演员要想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 收获好的表演效果, 提升舞台表现力, 就要对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一、深入体验生活, 拿捏情感表达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艺术源于生活, 更要高于生活。戏剧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戏剧中的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都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社中的真实原型创作的, 而戏曲演员需要通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来将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展现出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戏曲演员就要多深入和体验生活, 以便更好的分析剧情, 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
虽然戏曲演员表演的是剧本中的角色, 但是在舞台上, 演员一定要将情感的投入拿捏好, 这样才能够实现与角色情感上的共鸣, 使得自身的表演更吸引观众。一方面, 戏剧中的人物和事件虽然都是虚构的, 但是都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所以, 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戏曲演员无论对于自身角色还是对于其他角色都必须有一个社会伦理道德评价, 明辨是非、对错、善恶, 这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 戏曲演员在社会伦理道德评价的支配下, 会对戏剧中的反面角色持批判态, 这种批判是理性的, 能够帮助演员更深入地剖析反面角色的思想情感, 进而将自己的体验通过戏曲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吸引观众, 感染观众, 使公众通过戏曲表演更加珍惜生活中真善美、憎恶丑恶灵魂、坏人坏事。而要想实现这种戏曲表演的理想境界和效果, 戏曲演员就一定要深入和体验生活, 都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现象和人物, 通过自身的反复推敲和分析, 在结合具体的相关的戏剧角色进行切实的分析和演绎, 以实现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
二、准确把握角色特征, 真实演绎人物
戏剧中人物角色的个性特征与很多因素有关, 除了戏剧固定时代和历史背景因素之外, 社会文化与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对人物角色个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因素作用于具体的人物的成长经历, 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和身心变化, 逐渐形成一定个性的个性特征。关于人物角色特征的分析、把握和表演, 不同的戏曲演员有不同的见解和呈现,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和把握时, 戏曲演员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人物具体对待, 切忌盲目的主观臆断, 如类型化、简单化和概念化。只有这样, 戏曲演员才能够对人物的角色特征理解透彻、把握到位, 进而才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出完美的表演。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必须真实。因为真实是塑造人物的首要条件, 也是塑造人物的灵魂。戏曲演员的表演最忌讳虚假, 虚假的表演会使得其塑造的人物苍白、无力, 甚至漏洞百出, 既没有说服力, 更缺乏吸引力。戏曲要想将人物想象塑造得真实丰满, 除了自身的表演技巧, 过硬的戏曲表演功底也很重要。
三、准确领悟戏曲程式, 灵活发挥传统演技
讲究程式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 戏曲程式既是戏曲表演艺术家的表演经验总结, 也是戏曲生活艺术化的结晶。戏曲程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是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和提炼的。戏曲表演的程式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动作的规范化。戏曲舞台上的动作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是对生活动作进行过想象和美化处理的, 并不是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 是一种规范化的动作形式。二是脸谱的模式化。中国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在每个行当内又可细分为若干类, 这种角色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脸谱的模式化。三是服装的同一化。首先, 戏曲演员的服装质地是一样的, 大部分演员的戏装是由绸缎纺织而成, 无论是皇帝角色亦或是乞丐角色, 其服装的款式、色彩等亦或有所不同但质地都是一样, 其次, 受演出经费的制约, 戏曲演员的服装在设计和制作上都要力求做到同一戏装适应不同剧目演出的需要, 再次, 戏曲演员的戏曲不受季节限制, 不同季节用相同的戏装。总之, 戏曲演员在表演中要在深刻领悟和遵循程式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的人物角色特征进行艺术提炼、创新和升华, 以便塑造出更完美的人物形象。当然, 对戏曲进行艺术创新要有本有度, 需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 卖弄技巧、夸大与夸张、生吞活剥的摹仿都是不可取的。塑造好人物要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却在情理之中。
四、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
戏曲演员的文化艺术素养很重要, 直接关系到演员对作品的分析、理解、领悟程度。戏曲演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对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是否透彻, 影响着其表演的尺度是否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现如今人们欣赏戏曲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是作品的完整和更高的艺术感染力。当下, 不管是成熟定型的优秀传统剧目, 还是新创作剧目, 戏曲演员如果想将其中人物塑造好, 就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领悟能力, 这样才能够表演得得准确、生动、真实、感人。而这种能力与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有直接的关系, 戏曲演员只有在深厚的戏曲功底的基础上博览群书, 广泛学习与戏曲文化有关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知识, 同时多深入生活、了解生活, 才能够积累文化底蕴和生活经验, 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分析、理解、领悟、表现能力, 更好地塑造戏曲人物形象。
总而言之, 要想将戏曲表演中的人物角色塑造好, 绝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戏曲演员一定要在继承、借鉴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精华的基础上, 一切从实际出发, 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对戏曲表演艺术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学习和创新, 不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 力求塑造出完美、感人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唐冬梅.浅谈戏曲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1 (2) .
[2]邵桃云.浅谈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M].河南戏曲, 2010.
[3]朱晓燕.浅谈戏曲艺术的和谐美[J].戏剧文学, 2010 (5) .
[4]金爱珠.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J].品艺斋, 2010 (53) .
[5]杨丽梅.无技不成戏、技不能离戏——我演川剧拦马的体会[M].四川戏曲, 2012.
【动画中的人物塑造】推荐阅读:
迪士尼动画中的人物10-04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10-27
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06-19
动画的角色塑造策略11-03
演员塑造人物10-28
影视人物塑造11-05
电影人物塑造11-17
历史人物塑造06-15
《新序》塑造人物艺术12-06
史记中人物塑造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