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动画(精选10篇)
中国水墨动画 篇1
中国水墨动画在中国动画界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瑰宝。在五六十年代, 它突破性的打破了传统影院模式的动画创作技巧, 采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动画艺术模式。中国水墨动画巧妙的运用水墨书画的表现方式以墨代色, 将水墨画中所运用的烘、染、泼、积等墨法, 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 也就是常讲的“墨色五彩”或“六彩”, 加诸到动画的表现手法中。
采用中国水墨画所制作的动画, 景色柔和, 笔调细致。用水墨的手法灵活演绎角色的“灵”“动”。线条式的勾勒手法并不局限景物的创造, 反而寓情、寓景用水墨丹青的墨色诠释画面的“虚实相生”。使情与景、意与境、物与我、情与理、形与神等因素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从这些繁复多变的表现手法中可以看出, 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墨色呈现, 其中的变化是多样的。注入墨色以生命力, 活灵活现的展现作品的灵性。而中国水墨动画的独特也在于此。
一、“灵”“动”相溶师法自然
中国水墨动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 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 使视野宽广辽阔, 构图灵活自由, 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中国水墨动画集大成之作的《山水情》中, 将崇山峻岭、飞瀑流泉、人物小船都巧妙的描绘在一副画面中。画面完整的表现出了每个事物关系之间的彼此对比与相互融合。在构图上错落有致, 变化丰富, 形成了一个全景山水的壮观场景。在这里所谓的“灵”, 是指将不同时间和不同时空的事物安排在一个画面中, 犹如一组运动镜头把不同的场面集中到一起。因此这种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表达, 非常的自由与灵活。该片融入了中国道家施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墨的技法和古琴的乐曲无不是出自大家之手。在这幅作品中, 四季交替表现的自然融洽, 枫叶飘红, 临风飘舞。冬雪茫茫, 茅屋素白银装素裹。春水潺潺, 万物复苏,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荷绿意盎然, 翠竹挺拔。这一番墨色的渲染, 瞬间点亮了画面的灵性。同时将镜头中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运用的恰到好处。
二、“情”“景”具在写意唯真
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 景中情。”情与景的交融也就是所谓的“意境”。说到“意境”中的“意”并非某种单纯的情感和情绪, 而是情中有理, 理中有情。情因理而使“意”具有了深刻性和普遍性;理因情而使“意”具有打动人的灵魂力量。可以说水墨动画讲究的就是这种“情”与“景”的交融, 并在虚虚实实中让观众产生无限遐想。
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中国画讲究“留白”, 这种表现方式给观众以足够的想象空间。这与老子强调道的虚无是相互联系的。老子说:“惟无能生有, 惟虚能衬实”。这种从虚化有, 由有生虚, 虚实转换, 虚实相生的手法, 更显意境的奇妙。虚实相生的手法在山水情中更是运用的惟妙惟肖。影片画面中山水画面的虚实相映, 化无为有的笔墨流转, 将画面中墨色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升华成一个个气韵生动的事物。师生间的感情也是虚实相生。从一开始的萍水相逢, 进而受到少年的救助, 这种表象下的温文, 含蓄, 及平和其实隐藏着是更深沉的惺惺相惜与热烈的知音之情。
三、“神”“形”兼备有“骨”有“肉”
中国水墨画无不追求“气韵生动”和“神形兼备”, 追求“传神”或者“意境”。在描绘人物刻画人物形象时, 讲究的是为人物传神, 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气, 即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然面对无生命的山水和无意识的花鸟时, 也是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 赋予他们人格化的精神气质, 赋予它们活泼的生命与灵气。在影片中, 没有一句对白, 但却可以从曲调的抑扬顿挫中感受到故事的发展状态及人物角色的心境变化。影片的一开始, 悠扬轻快的笛声化解了琴师在凌冽寒风中的阴郁气氛, 接着镜头一转在少年救下琴师后, 小鸟的清脆鸣叫声唤醒了琴师, 这似乎预示着琴师和少年即将成为师徒继而成为知音情谊的良好开端。各种音色的传达, 让故事有起有伏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影片隐含暗喻性, 表面上描述的是山水情, 山水相依, 山水映照, 其实暗喻琴师有如崇山峻岭般的情操, 以及少年有如流水般的灵动心性, 两者之间如山水般相依相绕, 互为知音的情怀。
四、结语
山水情这部作品并没有运用鲜亮的色彩, 也没有细腻的线条, 但是表现出的大气磅礴是其他水墨动画所很难超过的。中国水墨动画这种意境的取材, 传统技法所呈现的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 是完全有别于西方娱乐性动画的展现手法。正是这种特有的技法模式, 为我们赢得了赞誉。近期央视《相信品牌的力量》这则广告, 重现了水墨动画的辉煌。纵观数字化发展的今天, 人们拥有更为便捷的方式去创作优秀的作品, 技术与艺术的交融打开了一扇无限创意的大门, 期待水墨动画的传承在我国大放光彩。
摘要:中国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史上一抹瑰丽的色彩, 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 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中国水墨动画风格中那种意境的美是其他动画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对于水墨动画经典动画片的分析以及内含的艺术表现手法, 展示中国水墨动画独特的魅力。并以此期望新一代的设计师们能秉承老一辈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进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水墨动画作品。
关键词:中国水墨动画,意境,风格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彭吉象.影视鉴赏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1.[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1.
[3]余为政.动画笔记[M].海洋出版社, 2009.11.[3]余为政.动画笔记[M].海洋出版社, 2009.11.
[4]张慧临.动画艺术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4]张慧临.动画艺术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关于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思考 篇2
故事情节是动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动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每一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影片创作者都会把要表达的意义渗透在一个个叙事过程中,动画也不例外,它引领着观众迅速进入创作者设计好的思路。而作为叙事的重要组成元素——故事情节,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好的故事情节往往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好莱坞电影有非常明显的故事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编剧总会在最恰当的时候创造抓住观众关心的关键点,以此让观众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故事情节成了好莱坞电影的生命。
而中国水墨动画的故事情节相当简洁,编剧似乎在刻意淡化情节。更多地着墨于技艺和形式,其所表现的内容则退而成为次要的东西,这在水墨动画发展的后期可以清晰地看出——越来越只重视意境的营造,忽略了观众的感受行为,离普通观众的视线越来越远,而且这种带有极大手工操作性质的动画制作方式,制作周期长,工艺繁杂,只适合探索片和艺术片的制作,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面对八十年代后期境外动画铺天盖地的冲击,难有还手之力,这大概就是它处于“高处不胜寒”尴尬状态的主要原因。
2.制作方式与速食文化有冲突
水墨动画制作工序繁复,光是用在摄影部门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已初步掌握水墨动画拍摄技巧的日本人回国后都不想轻易尝试,对一向讲究时效的西方卡通电影工作者来说,他们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在每一张画面上分解、描线、分层著色并且在摄影台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固定和拍摄。[1]
虽然中国的传统水墨动画屡次在国际上获大奖,但它繁琐的制作显然跟不上当代文化高速发展的步伐,只有形式简单并且快速生产才能对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产生吸引力,得到商业契机与高额利润,否则只能事倍功半。如:邱黯雄的水墨动画《新山海经》除了音乐是请专门人做的,邱几乎一个人包办了动画制作的一切,这样的制作模式,注定了他的动画片暂时无法走商业播出的路线。香港汉雅轩艺术画廊对他的水墨动画作品很感兴趣,仅对《新山海经》第一集投资就已超过10万,但目前这部片子仍只是在艺术圈内流传不能真正面向大众发行,而且在国内,把动画作为艺术品收藏的市场还根本没有成型。[2]
3.缺乏幽默感
大多数水墨动画作品画面优美洒脱,伴随着悠扬的琴声,足够有意境美、良好的视听觉享受,然而较之美式动画似乎不足以打动观众,原因就是缺乏幽默感。
美国动画具有浓厚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通过夸张的造型、鲜明的人物个性、轻松幽默的语言、配乐,以及戏剧性的情节来阐释。适合大众审美需求,能做到雅俗共赏,无论是早期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还是近期的《怪物史莱克》,即使像《埃及王子》、《小马王》这样相对严肃题材的动画电影,都能够令人开怀大笑。
二、水墨动画发展的展望
1.数字媒体为水墨动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在观念与方法上影响着其他艺术领域,传统水墨动画便受其影响,由传统的传播媒介模式扩展为视觉、听觉和交互相配合的全新模式。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水墨动画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以及更多的与受众交流的机会,大大缩减了制作成本。
①水墨风格宣传片的出现
提到水墨宣传片,首先想到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由郑大圣执导的8分钟主题电影《和谐中国》(图1),它是一次水墨动画与真人电影相结合的大胆尝试。郑大圣说:“这个片子是给中国馆做的,它的影像手段一定要足够独特,是最能代表中国影像的。想来想去,只有水墨动画。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做水墨动画,这份美感和技术是中国独有的。”[3]
2009年9月,CCTV水墨宣传片《相信品牌的力量》(图2)在中央电视台的所有频道中热播。片中的中国水墨时而化作山川长城,时而化作仙鹤游鱼,一会儿变作武林高手翻转腾挪,即刻又化为高速列车呼啸而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非常多的中国元素,体现出对中国文化是非常了解。这个品牌形象广告水墨宣传短片不是由中国人所完成,而是由德国著名动画特效师Niko Tziopanos执导,Troublemakers和Weareflink制作。这条宣传片虽只有短短的60秒,但恬静水墨间升腾起的却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轨迹,其流畅而又内敛的特效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
②水墨风格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网站
目前游戏的界面设计主要集中在仿真或卡通化的人物及场景表现上,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水墨动画在游戏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游戏界面和动画设计的思路,提供一种全新的、开创性的形式,最终提高游戏的观赏性。在嬉戏中体会中国传统美学,将对整个游戏界面和动画设计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展现出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东方特色的艺术形态和现代娱乐产品的有机结合。
电脑游戏产业作为新兴的娱乐行业,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它带给青少年的精神影响也是很巨大的。把中国传统的文化、视觉形式和现代娱乐精神结合起来,给中国的游戏行业带来一种清新的空气,一种新的思路以及一种可能性。
喜欢玩游戏的大概都玩过《仙剑奇侠传》(图3),由仙剑之父姚仙亲自操刀的《仙剑奇侠传5》于2009年9月开始研究制作,预计今年9月制作完成,画面将融合现实与水墨风格。《仙剑奇侠传》是由中国台湾地区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中文角色扮演游戏系列,以中国古代的仙妖神鬼传说为背景,至今全系列共有五部角色扮演游戏,一部模拟经营游戏和一款网络游戏,部分后续版本由其内地分公司软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软星或上软,已经与北京软星合并)开发。现在《仙剑奇侠传5》由软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北京软星或北软)接手研发。
水墨风格游戏《本草仙目》是北京太能沃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与开心农场类似,属于社交游戏。
3D水墨风格MMORPG网络游戏《天之痕OL》是由大宇根据著名单机游戏《轩辕剑3外传-天之痕》改编的网游作品,由于单机版《天之痕》为中国单机业的经典游戏,所以《天之痕OL》受到了很高的关注。
水墨风格游戏《国宝传奇》(图4)是最新由米格推出的手机游戏,此款游戏将水墨画风带到了手机游戏中,尤其是当看到官方公布的游戏截图后,更是大呼过瘾,想不到小小的手机屏幕竟能够把中国写意的水墨画风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简直可以说是完美的体现!
2.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大受众
现代水墨动画,对于年龄较大的观众有民族亲和感,这种亲和感源自我们的文化、哲学、美学、生活态度,及与之相关的人文精神。另外现代水墨动画对于“新新人类”和国外的观众有猎奇感,这种猎奇感源自水墨动画中特有的精神,一种灵魂的表达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甚至不受知觉的限制,主张“意主形从,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物为我用”,而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当下流行的美、日、韩动画中是绝对看不到的。[4]
结语
新媒体数码技术影响着艺术文化的各个领域,作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水墨动画,经历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辉煌与之后的暂时沉默之后,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随着各种团体或个人的实验制作,水墨动画又重新开始出现勃勃生机。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水墨动画片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步恢复它昔日的辉煌。
[1]张松林.独树一帜的水墨动画片,中国电影年鉴(1982年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2]人物周刊:《邱黯雄制作现代〈山海经〉》http://www.nanfangdaily.com.cn/rwzk/20060921/gg/200610170130.asp
[3]郑大圣解读世博中国馆主题片 望复苏水墨动画 http://ent.sina.com.cn/m/c/2010-05-20/01262963564.shtml
中国水墨动画 篇3
一、水墨动画中饱含大量的中国传统式图形元素
我们在对水墨画的进行图形转换时, 不管是图形的角色或是图形的背景都具有十分丰富的中国式的图形符号, 石林草木、花鸟鱼虫, 其内涵都远远超过了写实和转换, 这些要素在动画艺术的长河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们的存在改变了动画制作的一般规律。
这一点在《山水情》中体现的尤其充分, 在这幅作品中将写意山水所追寻的悠远氛围表现的淋漓尽致, 整个作品的手法飘逸而舒展, 让画面富有极强的弹性和运动感。所有这些水墨动画之所以给人以震撼性的中国文化冲击, 其重要的原因是画面的构成要素是中国传统式的, 这样图形符号充分彰显了水墨动画的民族性, 也即民族血源性, 民族情感的无界感染使影片具有无限的自我力量和世界魅力。
水墨动画中的中国画题诗拓赋式字幕
二、水墨动画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主题
水墨动画具有诗歌一般的艺术境界, 其内在的精神价值淳朴而自然, 让人的精神不知不觉地在中国文化的洗染中得到净化。中国的水墨动画十分擅长表现中国传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内涵, 往往取材于传统寓言故事, 既内容精炼又精神饱满。在外在形式上, 水墨动画中图形设置图片了以往传统的线框平涂相对刻板的动画造型束缚, 具有更强的细腻感和运动感, 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同时运用为朴素的动作和音乐表现形式, 来展示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 比如在《牧笛》、《鹿铃》、《山水情》等作品以及游戏的水墨动画影片中, 都运用了直接单纯的艺术表现现手法, 将中国传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 显得舒缓而又轻松。通过这样的手法既充分地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传统美术形式, 同时又用动画来表现中国式情感, 二者的巧妙而完美的结合进一步诠释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三、水墨动画积极运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
民族音乐是我国水墨动画的特色之一。从我国当前较为成功的几部水墨动画中可以看出, 古筝、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完全迎合了中国水墨画“言在意境中”的绘画精神。无对白的动画对动画的画面和音乐效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科学地处理动画的音画关系是整个动画创作的重点。 以《牧迪》 这部动画作品为例, 在该部作品中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无对白动画的高超艺术表现能力。《牧笛》 在影片的不同阶段巧妙地使用了短笛、扬琴、三弦、胡琴等中国民族乐器进行演奏, 同时结合铜板琴、钢板琴等来演奏南方音乐和民间舞曲, 使用萧来引出动画的主题, 而优雅的牧笛演奏贯穿了整个剧情的始终, 使得整个作品非常的自然清新, 不断地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四、水墨动画民族性的美学价值
在艺术创作中, 意境是最高的境界, 而水墨动画正式在这一点上达到完美的地步,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水墨动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其独有意境:一是虚实相生的造型美。二是民族音乐的含蓄美, 民族音乐之所以会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含蓄之所在。水墨动画音乐的朦胧美主要产生于民族音乐元素和水墨动画多种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绘画理念中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他山之石朦胧摇曳之间营造的巨大幻想空间和心空跳跃形成无限美感延伸。三是深邃悠远的意境美, 意境不仅是水墨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也是诗追求的最高境界, 自古就有意源于诗, 境源于画的说法。中国水墨动画成功地传承了中国古诗词中的意境, 最为典型的实例就是《山水情》, 画中表现出的老琴师和小渔童的分离, 蕴藏着对人生的赞美和祝福。而后, 小渔童便找不到老琴师的踪影, 但是鸟类和流水意象的出现, 把观赏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更为广阔的意象中去, 不仅让人们体会到惜别的场景, 同时还让人们感受到惜别之情的深切, 也就是这种直接意象引出的间接意象, 才勾画出更深远的画面意境, 给观赏者以回味无穷之感。此外水墨动画已经还具有诗一样的高贵气质, 给人一种幽远清淡的感觉, 画面的内容展现出来的境界可谓是情景合一, 万物一心, 天地与我同一的玄妙意境。
摘要:水墨画是我国独有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又名家辈出绵延至今的瑰丽艺术, 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对其民族风格的研究和探析一直是我国动画界所关注的重要命题。挖掘水墨画的民族元素使之运用于动画即彰显了民族文化, 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要求我们的动画家们发挥独特的创作才能和水墨画技艺, 使水墨画与动画完美合璧。本文对水墨画的民族元素、民族文化精神及美学价值予以具体解析, 以期为我国水墨动画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墨动画,民族元素,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金福堂.动画艺术概论[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3-38) .
[2]许婧, 汪炀编.读动画中国动画黄金80年[M].北京:朝花出版社, 2008: (67-69) .
中国水墨动画 篇4
20世纪末期,数字时代的来临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创作者试图通过计算机操作平台创作新的水墨动画形式来发展本土动画产业,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免去摄影和中间画繁复的工作,又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再现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是水墨动画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制作的水墨动画片虽然脱离了传统水墨动画的创作方式,但是在表现形式和创作目的上仍然遵循了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特征。
二、数字水墨动画的发展现状
1.取得的成绩
进入数字时代以后,大量数字水墨动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如2003年由许毅导演的三维数字水墨动画片《夏》就以其诗情画意、意境幽远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入选计算机图像技术的世界顶级盛会SIGGRAPH。由深圳环球数码制作的数字水墨动画《桃花源记》在2006年获得有国内动漫影视界“奥斯卡”之称的“美猴奖”的最佳动画短片奖,日本东京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奖。这说明了水墨动画在数字时代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国际动画领域对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制作的水墨动画的认可和肯定。
然而,数字水墨动画虽然具有种种优势,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数字水墨动画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 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外部因素
制作团队规模小而分散是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的水墨动画制作团队更多的是倾向于对水墨动画的数字形式进行实验和探索,制作成员之间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持续创作,不能进行大量的动画长片的设计制作,难以形成产业,这也就限制了数字水墨动画的发展。
另一个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外因是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持。比如,众所周知,目前的数字水墨动画主要是利用三维动画软件进行设计制作的。在表现水墨动画时需要将水墨假定为一种特殊的材质,并且靠材质来模拟水墨画浓淡干湿焦的笔触效果,所以动画制作人员就得在材质上下功夫。但是目前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水墨动画还有些生硬,技术还不够成熟。
2.2 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内部因素
表现题材的过于狭窄是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首要内因。题材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数字水墨动画从传统水墨动画发展而来,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水墨文化,所以在表现内容的选材上过分拘泥于山水花鸟虫鱼等传统表现题材。如《夏》、《气韵生动》、《塘韵》等。
影视语言的缺乏是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另外一个内在因素。数字水墨动画作为影视片种之一,具有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双重特征。正是因为数字水墨动画这些特征,这便决定了它除了具有造型和视觉思维特征之外,还具有影视语言和听觉思维的特征。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水墨动画就过于追求美术思维而忽视了影视思维,没能根据影片题材、风格和需要,从电影思维的角度,运用动画电影语言来实现最佳的动画艺术效果。
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另一个内在因素是戏剧性的缺乏。影视动画作为时空艺术,时间使电影在具有造型空间的同时,还具有戏剧空间,即情节。影视动画因其具有更大的假定性,所以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但是数字水墨动画根植于传统水墨文化,并且受本体表现语言的制约,大多是散文式的结构,多以写意抒情为主,没有明显的剧情冲突。
动作的局限性也是制约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内在因素。“夸张”是影视动画的一大特征。以迪斯尼梦工厂为代表的欧美动画抓住这一特征将“夸张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发挥的淋漓尽致,如会变魔术的米老鼠、《怪物史莱克》里罗哩罗嗦的驴子等。这些角色人物夸张的造型和动作不得不说是欧美动画的一大优势。而数字水墨动画在继承了水墨画诗情画意、空灵飘逸、意境幽远的特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动画语言特征的局限。
3.可供数字水墨动画发展的参考建议
3.1 创新思维是发展数字水墨动画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数字水墨动画片大多类型单一,题材选择上过于狭窄。数字时代的水墨动画包涵的文化元素应该更宽广,要不断的吸收有益的文化形式作为己用。在这一点上《桃花源记》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片不只是单纯的一部水墨动画片,更确切的说是一部将多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结合、颇具民族风格的数字艺术动画片。该片题材以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将我国传统的水墨画、皮影、剪纸等民族艺术符号巧妙的糅合在一起,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细节逼真且动感十足。在听觉方面,运用到多种民族乐器,为影片创作出了一种情景交融、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
3.2 培养既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又有数字技术操作手段的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小蝌蚪找妈妈》里活灵活现的小蝌蚪是以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为蓝本设计制作的。《牧笛》借用了李可染所绘的牛和牧童的造型,使整部影片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所以,是否具有深厚的传统艺术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一部作品的质量。而目前国内有些数字水墨动画只是空有水墨的外壳,而缺乏水墨文化的精神内涵,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加强对数字艺术人才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3.3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制作是发展数字水墨动画的重要环节
我国目前的数字水墨动画制作团队大多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制作,并且对于数字水墨动画的设计制作,尚处在实验探索阶段。像《桃花源记》这样的短片也只是在艺术和技术上的创作型探索,但是现代的动画产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动画片来形成品牌效应,以便创作更多的动画衍生品,形成产业链。作为影视动画的一个分支,水墨动画更应该遵循这样的发展模式。
4.期望
数字水墨动画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环境中,既要保持自身对艺术的阐述能力和判断标准,又要寻求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在全球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宫承波,《动画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4]李建强,《影视动画艺术鉴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水墨动画 篇5
水墨动画是中国的一大创举, 打破西方一贯的平涂方式绘制动画, 用中国水墨画虚实相生的画意营造出一部部优美动人的动画短片。这一时期出品的动画作品震惊当时的动画界, 让人对中国动画学者刮目相看。
自水墨动画片的实验到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出品, 再到巅峰之作《山水情》的绘制成功, 山水意境的营造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山水情》较之前的《小蝌蚪找妈妈》, 无论在绘制还是意境营造, 音乐的选用都已相当成熟。《山水情》片中着重在文人山水形式, 播放的每一格画面都是一幅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 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促进情节的发展, 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效果。
一、《山水情》音乐的类型
《山水情》中以古琴音乐贯穿全片, 中间加入细微的叶笛声、水声、风声、动物声等, 营造充满中国优雅韵味的氛围, 相对于影像, 声轨习惯性被置于附属地位, 无论是资源分配还是制作时间, 甚至在片尾字幕中也可窥见一斑。不过, 众多经验丰富的动画师却将一部动画影片的70%的功劳归功于声音。《小蝌蚪找妈妈》影片中, 除了背景音乐还有旁白配音引领我们观赏影片, 而《山水情》中背景音乐就能让我们领悟到影片的真谛, 可见音乐在影片中的重要作用。少年的笛声无忧无虑, 轻松自如, 表达了他活泼自然的个性;然而琴师所弹奏的琴声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一会儿凝重, 一会儿抑郁, 一会儿决绝, 一会儿舒缓, 老琴师忐忑、果断的矛盾心理在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少年的一曲古琴曲将动画片推向高潮, 对琴师的敬仰之情, 师徒之间友情, 在虚实的山水间让人心旷神怡, 百感交集。琴声牵动着琴师的脚步, 牵绊着观众的心情。在这里音乐与画面平分秋色, 相辅相成。
“大音希声”是老子对声音的审美理想。声音是客观存在的, 却不像画面是可以表现在纸上通过视觉感受到。声音的本质是用耳朵感受不到的, 但是其表又能被耳朵扑捉到, 我们要用心灵才能感受到声音的本质。在动画片《山水情》中, 风声、水声、笛声、鸟鸣等是客观事物的声音, 随着声音感受到周围的空间环境, 能给画面增加一定的真实性, 扩大空间含量, 引领观众身临其境, 感受这种意境。从而达到共鸣。
二、《山水情》中音乐的意境
我国知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说过“并不是用一两件民族乐器就是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最根本的是用民族素材, 用以表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然而《山水情》这部片融入了中国道家思想道法自然, 崇尚空灵的思想, 整部作品恬淡, 领人陶醉在山水之间, 用心灵感受文人情怀。然而客观景象对应的是画与境, 主观情感表达的则是音乐与意。画中有音乐, 音乐中有画, 意境相互交融, 音乐将感情叠加到画面中, 加强画面对观众的视听效应, 通过水墨画营造的氛围, 表达江南烟雾蒙蒙, 山峦叠嶂, 虚实相生的意境中。
在江南水乡这样的柔情山水中本来就催生丰富的情感, 琴师因为年迈体弱, 不慎摔倒, 镜头紧接着的是孩童惊讶的表情, 急促的琴声伴才出现, 在此处, 琴声推动情节的发展, 也推动着画面的节奏。这里运用声音的倒置, 加强声与画面的关联性, 也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心头一紧。
琴师醒来, 本来那股“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境还没有散去, 睹物忧郁之情刚要升起却被悠远的笛声吸引过去, 这段充满生机的笛声给琴师带来了希望。草庐中传来琴师应和的琴声, 琴声与笛声相互交融, 体现了传承的思想, 同时也是内心世界的体现。片尾音乐将情感高潮推到一个高度, 画面与音乐的节奏明显增大幅度, 师徒分离的高潮部分, 琴声热烈激昂, 加快镜头的切换, 山水, 浓雾, 瀑布, 云卷等等, 声画配合, 将琴师那股文人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通过视听, 也将自身融入到情景中, 感受这朦胧山水之美, 体验师徒之间深厚的情谊。在优美的民族音乐声中, 琴师与少年惜别, 表达对人生的赞美与祝福, 老鹰的出现表现了“志比天高”的精神, 意境简单而韵味深远。
三、《山水情》中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传统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用传统音乐展示东方人的人文特色, 让民族走向世界。二是将古典精神与当代精神融合, 赋予古典时代精神。古琴、琵琶在《山水情》中的使用有着传统音乐体系本身的音韵特点。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发展不尽相同, 各个民族差异甚大, 乐器音色也极具个性,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及西方音乐有较大的不同, 在综合性艺术表现中寻求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
《山水情》的一大特色是它的配乐。大部分中国的影片配乐普遍采用西洋乐, 与许多影片的纯民族内容难以回避有些许冲突, 例如《渔光曲》采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为背景。用以表达人文志士之情《山水情》采用民族乐器古琴及琵琶等为影片配音, 民族韵味浓厚, 充分表现这种精神。配乐中常常会体味到一种朦胧的美, 音乐没有固定的指向性, 不像画面所呈现的山、水、竹子、鹰等具象物。但动画片是一个视听的综合艺术, 观众在观看画面的时候, 音乐响起, 音乐到底描述的是山还是水抑或是其他, 欣赏者都无法将音乐于画面分割对应, 只由着音乐与画面在脑中呈现最美的意境。民族音乐在水墨动画中的充分运用, 将丰富的人文精神及传统的文化反应出来。中国的哲学思想为“天人合一”尊崇大自然, 更注重人的内心感受。人间是“天”创造的并回归到“天上”, 《山水情》中的风声、雨声、鹰声等天籁之音与悠扬的琴声交相呼应, 形成一曲美妙的乐音, 琴声的升华更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心灵像秋天的落叶被琴声所拨动, 被泉水洗涤。
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 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找到一个契合点, 相互融合, 并将之发扬光大。曾经的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得主是《卧虎藏龙》的配乐, 这一配乐成为了中西结合的经典电影音乐作品。虽然许多人并不赞同这种中西合璧的结合, 但是音乐是无国界的。
四、音乐构筑的时空之美
《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灵魂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音乐能表达内心世界, 快速感染心灵, 引起欣赏者共鸣。通过音乐与画面的融合, 构架一个画外空间, 这是画面的延续, 同时独立于画面。琴师无心垂钓, 心中牵挂的却是少年的琴技, 心中犹豫是否是时候离开, 少年是否继承了他的精神, 琴声伴随着鱼群的聚散离合, 说明了少年已经掌握了古琴的精华。琴师那拨动的心情是音乐构造出来的意境。假使没有音乐, 或许有其他的理解认为琴师返老还童, 钓鱼不专心, 与鱼嬉戏。随着少年拨动着古琴, 音律变化忽而急促忽而舒缓, 鱼群的表现也让我们对画外无形的乐声营造的世界意会深远。
音乐比画面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音乐能快速调动观众的情绪, 升华其情感。在悠扬的音乐中, 融入了与世无争的思想, 追求个性的思想, 古琴音乐凝结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品质, 琴师授琴及赠琴象征着文化精神的传承, 大自然的山水承载着文人志士清高的节操。《山水情》一片中将这种精神契合得完美无缺, 丝毫没有生硬之意。古琴是单旋律音乐, 有节奏快、慢、散的特点, 追求的是快中有慢, 慢中有快的气韵特点, 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 更多的是感觉。而西方音乐则浑厚, 多声部, 节奏分明, 整体结构逻辑统一, 造型鲜明。
五、结语
《山水情》以独特的视角, 将画面与民族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由于都是扎根在中国文化中的两个学科, 自然也有着深远的血脉之情。水墨动画是世界电影的一朵出色的奇葩, 《山水情》是当之无愧的完美之作, 民族音乐在这部短片中也得到了一次新的飞跃。间接的意象在音乐的烘托之下, 构造出画面外的意境, 并在意境中产生韵味。在面对某些特别的感受时会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同样, 意境也是这样的, 要身处其中去体验意会。
《山水情》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作品, 其艺术性高, 不过商业性过低, 耗资高, 收益少, 自1988年出品以来就再也没有制作出能超越这部动画的水墨动画片。将水墨动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动画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国水墨动画 篇6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动画,艺术风格,作用
我国的动画以及水墨画在现阶段的发展非常迅速,水墨动画就是这两种结合而来的,它的出现轰动了整个动画市场,给动画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全新的发展形式、新的艺术形式。又因为后来我国借鉴西方动画的经验,将我国水墨动画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技术革新运动”项目。水墨画自身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艺术,所以,水墨动画在艺术界是不可被忽视的。
一、制作水墨动画的流程
作为动画艺术新类型的水墨动画,它是由中国学者通过各种实践创造出来的,把以往的中国画与动画制作方式有机结合,通过水墨描写的方式创造出来的。隐隐约约的意境和朴实的画面让动画片变得更具有观赏性。利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术打造出空间环境以及人物结构,每个场景就好像非常杰出的中国画。水墨动画能够非常生动,都是因为摄影部门的缘故,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需要讲究墨分五色的原则。每种物体都需要划分出各种颜色,比如:深灰、焦墨颜色等,把这些颜色分别抹在数量相同的赛路铬片上,再由摄影师分开拍摄,最后综合在一起,最终将水墨渲染的效果通过摄影的方式表现出来。某些外国人明确了这么复杂的拍摄过程,但是回国后仍然不愿意尝试。对于西方工作者而言,他们不会在描线、分解上浪费任何时间。我国人民天生具有很好的耐心,可以耐心的刻画人物、雕刻器具,同样的能够将这种耐心用在描线上,设计者们从不会抱怨这种工作是无聊的,所以水墨动画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具有自身特点的水墨动画
1、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
我国水墨动画具有很浓的民族特色,不仅体现在拍摄方法中,还表现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这些都与西方过去的动画不同,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国气派动画。在场景和角色的创造中,通过散点透视方法,给观赏者提供了联想的空间。我国水墨动画在创造时,设计者需要有很强的概括能力,能把任何意境做到得心应手,这是与国外动画的区别。
2、扩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使命
1)传播文化的意义
人类的发展生存需要将传统的文化累积以及延续,是公民把生活方式汇总的结果。它可以确保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而传播的方式是文化延续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传播的方式,那么文化也无法得到持久的活力,更不会得到延续与传承,同样还会失去自身的意义。对于很好的动画作品而言,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同类传播的媒体。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元素来实现的。这些元素不仅包含了色彩、装饰,还包含了意境、表达技巧、故事情节等。当这些被观众注意时,也慢慢被人们所接受,进而形成一种审美观点。
2)水墨动画的推广
水墨动画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表现力,它是表达艺术的重要手段。在水墨动画的主题中能够找到该动画的特点。水墨动画可以借鉴电影播放的方式给观众观看,阐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产生共鸣,通过新型的镜头设计画面,从而将每一幅动画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被更多人所知晓。
水墨动画与中国画结合后,更具有中国特色,若隐若现的意境、较为真实的画面,都会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后表现出来,通过水墨画自身的特点,担负着文化传播的责任。一个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人们是否明确文化的意义,我们都需要将其有效的传播。在水墨动画的发展中,人们的支持影响着创作者的创作工作,这是加快推广我国文化有效的方式。
三、水墨动画未来的发展前景
现如今,我国还需重视动画行业的发展以及其子类的运作,给水墨动画未来的发展打造出良好的环境。水墨动画需要创造出具有更多影响力的作品,比如:阿童木、小蝌蚪等形象,从而做这类艺术行业的领头羊。当前的网页制作、游戏都具有各种装饰风格,不单单确保了文化的影响力,还确保了水墨动画在未来能够具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民族特色可以通过水墨动画表现出来,不管是表现形式或者是方式,都和西方动画存在着差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也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根据过去的历史记载,我国动画片的发展与美术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文化也被当做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我国水墨动画将会成为动画中的主导方向,它必将会成为动画行业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魏三强.三维水墨动画创意与制作新技术——以作品《中国风》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4):75-78.
[2]陶蕾伃.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的结合策略--以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为例[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5):82-86.
中国水墨动画 篇7
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水墨画在中国国画中, 是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 其通过墨不同浓淡层次, 形成别有一番的“墨韵”。其讲究的是“气韵生动”, 并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 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讲求“以形写神”, 追求的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在笔法上讲究笔墨神韵, 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 浓、淡、破、泼、渍、焦、宿。讲究“骨法用笔”, 不讲究焦点透视, 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这与西洋画的“再现”艺术形势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基本的要素有三个方面, 既是单纯性、象征性和自然性, 其美主要表现在形象之美, 讲求“传神”;笔墨之美, 通过不同的形状和质感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意境之美, 通过空间处理以及虚实关系创造出情景相融的意境;视觉心理美, 水墨画以黑白为基础, 通过心灵和物景的感应, 可以勾画出比现实世界更具象征而美丽的诗情画意出来。传统的水墨画由于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现代动画创作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极大的推进了我国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中国传统水墨画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
动画创作本身就是一门集合文学、影视技术、绘画、音乐以及电脑技术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势, 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应用在动画创作上, 可以更加突出动画的深远意境, 通过画面柔和的景色以及细致的笔调, 提高动画作品的诗意和魅力, 在实际工作中其在动画创作中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传统水墨画对于动画创作的观念的启示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相对与世界其他绘画艺术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其独特意境与黑白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给动画创作打开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作思路, 动画创作者们可以根据水墨画的固有的艺术特色, 在原有的创作体系中加入水墨画的艺术元素, 以形成一种全新的动画艺术风格。另外, 中国传统水墨画给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造型宝库, 这些将“形”和“意”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水墨画, 就非常值得动画创作者去发掘和体会, 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来, 并加以提炼、改造和运用, 使其在具有时代特色的同时更具有民族特色。现代社会一般讲求个性纷呈, 将传统水墨色彩融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并通过强烈的、浪漫的色彩来进行设计和改造, 这对于动画创作就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但是, 要注意的是在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色彩时并不是照搬照抄, 也不是被传统色彩所束缚, 而是要在全新的状态下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重新解构再造[3]。
2.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手法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水墨画艺术手法的运用一般表现在水墨写意、水墨造型以及水墨笔墨三个方面。所谓的写意, 是指在体验对象内涵的基础上, 通过概括其最本质的形象, 将艺术画面进行想象和升华, 来表达真实的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传统的水墨画对画面的写意是非常重视的, 可以将动植物融入自身的主管情感, 赋予他们一些鲜活的生命, 而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在动画创作中, 最主要的造型基础就是线条, 运用水墨动画流动的线条, 突出形象的本质, 表达精神、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 提高动画作品的韵味;在传统的水墨画中笔墨是是其最主要的语言形式, 其主要的艺术形式都是需要依靠笔墨来刻画塑造的, 这也是表达情感的最有效方式, 将水墨画的艺术手法融入的动画创作中去可以通过动画笔墨感受动画的气韵, 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传统水墨画意境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意境是是指作品中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充满韵味诗意的空间, 是情景结合并充分融合后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的艺术创作最高的境界就是对于意境的勾划, 通过发挥传统水墨画独特的艺术特色, 并融合各种现代动画手法, 这在现代动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动画画面通过隐现、疏密、深浅以及明暗等一系列元素的对立统一, 可以充分展示事物的阴阳变化以及空间关系, 表达出作者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情感, 突出画面的虚实美, 虚的一面是指没有笔线描绘的空白部分, 而实的方面是指笔墨可以到达的地方, 这种虚中带实, 实中带虚的描绘手法正是水墨画意境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应用。
三、结语
中国的动画发展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其间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中国的传统水墨画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艺术特色独特, 展望中国动画创作的未来, 其必须坚持民族化的发展创新之路, 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水墨画中吸取养分, 并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断的与时俱进, 以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让其在世界动画之林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施锜.中国传统水墨风格在三维动画电影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电影文学, 2013 (20) .
[2]李莹.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浅谈中国传统水墨在动画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1 (12) .
[3]袁悦.中国古代传统素材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2 (11) .
中国水墨动画 篇8
翻开中国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水墨画画卷, 只见佳作迭出, 水韵墨章, 美不胜收。唐代王维的《长江积雪图》;五代南唐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北宋米芾的《潇洒奇观图》,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明沈周的《青蛙白荷图》, 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朱耷 (八大山人) 的《河上花图》, 石涛的《墨荷图》, 郑板桥的《兰竹图》, 赵之谦的《五色牡丹图》, 吴昌硕的《葫芦图》等, 特别是近现代的齐白石《墨虾》, 黄宾虹《美女峰》, 潘天寿《鹫》、李可染《老树无花万古青》, 徐悲鸿《奔马》, 张大千《幽谷图》, 林风眠《弹琴仕女》, 刘海粟《泼墨山水》等大师, 将中国水墨画推向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峰。1959年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盛特伟厂长在会议室谈论起“拍摄水墨动画”这一话题, 1960年1月, 国务院副总理、曾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参观了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 提出:“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2】
1961年在盛特伟厂长直接编导下, 从齐白石《青蛙蝌蚪图》、《墨虾图》、《螃蟹图》等水墨画经典作品中汲取笔法和灵感, 创作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剧情故事简单生动, 寓教于乐, 讲的是水中青蛙卵长成蝌蚪后, 沿着河塘找妈妈, 先后把虾、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成妈妈, 最后终于找到了“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的妈妈。这一动画片将齐白石大师的笔法墨韵组合得活灵活现, 呼之欲出。华君武漫画家赞不绝口:“齐白石老先生虽然死了, 可是, 他的画活了。”1962年茅盾文学家看了影片后写了一首诗:“……莫笑蝌蚪傻, 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 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 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 三美此全具。”1961年荣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以后又荣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等, 深受好评。1963年导演盛特伟、钱家骏摄制了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主题, 抓住了当代水墨画大师李可染笔下的牧童和牛, 著名的有《牧归图》《老树无花万古青》等。通过艺术处理、升华, 将牧童和牛活现在银幕上。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说的是初夏牧童放牛, 因困倦在树杈上睡着了, 做了一个失牛、觅牛、得牛的梦, 醒后牵着水牛, 踏着夕阳归去。整个背景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柳堤竹林, 幽谷瀑布, 山色空朦, 用皴染笔法, 水墨淋漓, 在优雅的江南竹笛音乐中, 令人陶醉愉悦。1979年《牧笛》荣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城 (Odense City) 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法国《世界报》高度评价“中国水墨画景色柔和, 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 使这部影片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和诗意。”
改革开放以来, 文化艺术获得空前的解放, 水墨动画片不仅题材更广泛, 而且创作技法也不断提高。198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了胡进庆导演, 陆汝浩等设计的《鹬蚌相争》的水墨风格的剪纸动画片。故事是大家熟悉的“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中国寓言。片中增加了翠鸟与河蚌争夺泥鳅, 却被鹬鸟赶走的情景, 使故事情节曲折而富有趣味。影片中的鹬鸟形象采用了中国水墨画大师李苦禅的笔法, 如《河塘野鹭图》等, 而渔夫及自然景色等采用了其他水墨画家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 动画片中还巧妙运用“拉毛”剪纸工艺将片中渔夫的蓑衣、鹬鸟的羽毛产生水墨晕染的效果, 让人耳目一新。1984年荣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后又获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等。
1988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由盛特伟、阎善春、马克宣导演, 王树忱编剧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故事描述一位渔家少女悉心照料隐居山野, 患病倒地的老琴师, 老人十分感激, 教少女琴艺, 并将古琴赠与少女, 别离时, 少女爬上山顶弹琴送别恩师。人物造型古朴典雅, 山水景物用线描、点、染、皴、擦等技法, 墨色用焦、重、浓、淡等表现质感, 整个影片画面富有诗情, 寓意深长。
当历史跨入21世纪高科技信息时代, 中国水墨动画片迎来了三维电脑制作新时期。2003年,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推出了以许江为总制片人, 常虹为导演编剧的水墨动画短片《潘天寿》。短片展现中国当代水墨画大师潘天寿的短暂一生, 回顾潘天寿卓越的艺术成就, 虽然只有5分16秒, 但创作理念、制作手法是传承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处理上以二维动画的手绘为主, 同时运用了三维、照片、实拍等不同的动画技术, 特别是在水墨动画技术的运用方面, 将现代三维水墨动画的表现技法与二维平面的水墨动画表现效果的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力。动画片一开始, 潘天寿拄着拐杖在大雪中踉跄上场, 发出连续不断的唏嘘声, 然后转身, 亮出片名《潘天寿》。镜头转入地上铺着宣纸, 他在精心创作的情景, 又转入他在书房作画的照片。此时, 1966年9月“文革”中, 突然某天一群红卫兵前来抄家, 指墨画《松鹰图》中的鹰也惊吓得飞将起来。潘天寿被打翻在地, 他看着自己的手, 往事情景, 历历在目。影片中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鱼贯而过, 有的画面会跃动, 他的指墨画《秋荷图》中的墨荷随风微动, 《正午图》中的猫儿在大石头上睡觉, 摇动着尾巴。《翠鸟图》中翠鸟张开尖嘴连鸣。《雁荡小龙湫一角》的溪流中, 鱼儿游动, 快乐无比。《秋菊图》中蝴蝶纷飞。因不断地受到批斗, 潘天寿心力交瘁, 最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画面发出女高音悲凉的无字歌, 动画片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 从潘天寿的代表作《秋荷图》变异而来, 一支荷花的红蓓蕾, 枝干由下而上, 又折向左边, 盛情开放, 红似烈焰, 不一会就枯萎, 红花变成泪花落下……动画片最后在大雪纷飞中发出唏嘘的声音而逐渐消失。2003年, 水墨动画短片《潘天寿》入选日本“RETAS”国际动画大赛, 荣获“东映动画大奖”这一最高奖项。
从中国水墨动画片发展历程来看, 她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余为政在《动画笔记》中说:“我们只有以传统文化为蓝本, 才能真正走向世界。”【3】笔者认为, 中国传
宋代陶瓷造型艺术中“线”
刘意 (景德镇弘鹜斋陶瓷工作室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线是视觉艺术形象最基本的造型要素, 在一切造型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陶瓷创造者最主要艺术语言。线在宋代陶瓷造型中, 就表现了独具特色的作用。本论文首先介绍宋代陶瓷造型的概况及风格;其次阐述了线的概念, 再重点介绍宋瓷造型艺术中线的形式表现, 并通过大量的图片来分析,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词:宋代;陶瓷造型艺术;线
一、宋代陶瓷造型的概况及风格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其简约淡雅的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宋代文治主义、士大夫知识分子精神趣味影响下, 宋朝陶瓷的造型弥漫着幽古内敛的格调, 强调自然的韵律, 所以造型多为的曲线, 有朴实无华之感“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
在传统陶瓷制作时, 古陶瓷的造型首当其冲。相对于装饰而言, 器物的造型不仅决定其基本的形态、功能, 还与它原材料泥土配方、成型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说陶瓷器物的造型是其形式美的先决条件。
二、直线在宋代陶瓷中的应用
线在陶瓷造型中常常表现为各物体的形与外界邻接的轮廓, 或是陶瓷造型的影像边缘。几何学中的线有直线和曲线。直线, 是点运动所留下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的轨迹。宋代陶瓷造型中的直线体现为垂直线和斜直线两种。
1.垂直线
垂直线有生长感和重心稳定的特点。如图宋官窑三足奁釉色青翠, 造型挺拔庄重, 有一种高耸、挺立、峭拔的感觉, 形成了突出的造型气势。其轮廓线在垂直线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几组弦线打破其单调的垂直线。
2.斜直线
斜直线相对于垂直线更具有力感和方向感。单独一条存在时, 使人感到不安;两条呈梯形关系的斜线在于造型的两侧, 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斗笠碗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它的腹壁呈45角, 小圈足, 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而得名, 其倒立梯形的结构, 给人以轻巧、活泼、生动的感觉。
三、曲线在宋代陶瓷中的应用
曲线是点不断改变运动方向所留下的轨迹, 没有明确的方向性, 更注重表现自由、流畅、圆润、柔和的特征。曲线一般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1.几何曲线
几何曲线是有一定规律的曲线, 包括正圆和椭圆的圆周线、抛物线以及双曲线等。线形相对规则、明了, 表现出统一、理智, 圆浑、轻快的美感。
2.自由曲线
自由曲线是变化最为微妙, 形态最为丰富的线性, 在陶瓷造统水墨画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意蕴鹤立于世界绘画之林。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 在国内外赢得许多殊荣和好评。从此中国水墨画在当代动画片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牧笛》《鹬蚌相争》《山水情》等优秀之作蝉联而进。进入21世纪, 特别是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 中国美术学院创作的水墨动画片《潘天寿》《空城计》《十字坡》等创新之作鱼贯而出。只要坚持拓展思维, 拓展题材、拓展形式, 让单一型、复合型、元素型水墨动画兼容并包, 群卉齐放, 中国当代水墨动画的创作, 必将迎来繁荣的艺术春天。
型的轮廓线上, 基本表现为C形自由曲线和S形自由曲线。
(1) C形自由曲线的属于单一形状的曲线, 和几何曲线相比, C形自由曲线更为丰富。其在每一部分的曲度都不尽相同。以C形自由曲线作为造型形体的整个轮廓线的磁州窑黑釉水盂釉色黑亮、造型规整, 小巧精美, 其构成的造型属于单个C形自由形体。
(2) S形的自由曲线是由正反弧形的变化组成, 两部分的弧度是不相同的。但整个曲线流畅光滑、一气贯通、柔中寓刚。S形自由曲线实质上是把两段长短不一、弧度不同、方向相反的C形自由曲线连接在一起, 构成造型的主体。
在宋代陶瓷造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由S形自由曲线构成的造型, 无论是高耸秀俏的梅瓶, 还是体态丰盈的玉壶春, 其造型的线条都是一些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
以S形自由曲线为轮廓线构成的陶瓷造型, 其形态变化自然, 既有向外扩展的丰满部分, 也有向里收进的紧束部分, 没有明确的线角转折。著名的玉壶春瓶是这类器型的典型, 撇口细颈圆腹, 上半部分是反曲线, 下半部分是正向曲线, 以这两条变化的曲线相接构成了这一柔和、匀称的瓶体, 虽然线的方向不同但是性质接近, 所以视觉上给人以主次分明, 统一和谐的效果。瓶体的外轮廓线呈“S”型, 优雅地端坐于圈足之上。
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的成形方法和当时的审美习尚等因素影响下的宋瓷造型的形体是由自由曲线构成的。这些造型风格典雅、自然, 形态生动, 富于情感, 耐人寻味。
三、小结
宋之后的瓷器由于釉下装饰的兴起, 造型倾向于为了突出装饰美, 造型相对而言易显得变化不足。相比之下宋瓷造型用心和刻苦营造出的单纯却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我们后辈陶瓷从业者在看待宋代陶瓷造型时一定要全面而且深层次的把握、理解线在其造型上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剖析线的自身特点及独特魅力, 吸取前人在陶瓷制作过程中的优秀成功经验, 融合自己对线的独特感悟与见解, 去创新、开辟线在陶瓷造型中的崭新天地, 通过不懈地努力探索, 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既具有传统特色, 又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佳作。
参考文献:
1.《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宋元瓷器鉴定》史树青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
3.《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文物出版社.
4.《陶瓷造型设计中的线》讥学敏景德镇陶瓷学院.
5.《浅论宋代陶瓷造型》余勇张瑞霞张悦景德镇陶瓷设计艺术学院中国陶瓷工业2007年12月第14卷第6期.
6.《点与线在钧瓷造型中的应用》许海军河南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河北陶瓷1993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编著.《中国文人画与水墨画精品鉴赏》.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0年9月第一版, 第64页
【2】许婧、汪炀编著.《读动画—中国动画黄金80年》.北京朝华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第62页
正在消亡的水墨动画电影 篇9
去世两天后,95岁的钱家骏开始被媒体零星报道,但很快消失在娱乐明星离婚结婚、搓骨隆胸的新闻中。
钱家骏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名字,而他创造的《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九色鹿》等动画片却曾影响了几代人。
在钱家骏的创作中,以《小蝌蚪找妈妈》等为代表的水墨动画给人印象深刻,至今无人能完全模仿。水墨动画不单是国内动画史的杰作,更代表了老一辈动画人的钻研创作。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动画粗制滥造、肆意模仿、急功近利的今天,“水墨动画”那一代的创作作品和赤子之心更有必要被再次提及。
从无到有的创新
买来果汁、干燥剂等材料,钱家骏开始试验彩色颜料,如何使颜料不被强光灯炙烤掉色,并且不在上海潮湿的黄梅天中发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那是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文中都简称美影厂)正在制作国内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首个难关是,国内还无法制造用于动画片拍摄的彩色颜料。
而翌年,该片获得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
当时国内动画片制作采取统购统销,国家拨钱,美影厂每年生产300分钟左右的片子,只要审查通过,中影公司就必须购买发行。送影片到国外影展参选,也由中影公司负责。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奖后,奖杯被组委会送到中国大使馆,后由中影公司的人顺道取回。在一道道传达祝贺和外媒评价的过程中,这部片子因“很像苏联的动画”被很多人牢记,并由它进一步扩展解读为——中国动画没有自己的风格。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使《骄傲的将军》(该片被评价风格“很中国”)及后来的片子要探动画片民族之路,也没法考证,因为两部片子都是差不多时间开始制作的。”美影厂第二任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那时候各行业都在要说赶超英美,如果动画片能达到这个程度,也是不错的。”
随后,《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 上集》陆续出品,这些从故事、人物形象设计、配乐都极富中国传统京剧特点的片子让人印象深刻,也使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当时的美影厂领导特伟认为找到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方向。坚持中国传统,扩展美术片的种类,也是日后水墨动画片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钱家骏是《骄傲的将军》美术总设计,出自他笔下的一幅幅浓郁中国特色的人物、宫殿,至今都是很多从业者学习的范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外界定义“像苏联”,直到现在,这件事仍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探索自身特色的开端。
“直到他后来退休,他仍能听到看到这样的说法。”一位美影厂的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钱家骏先生很不开心,下了这么多功夫做了这部片子,反而遭贬。”
1959年,国内各行业都在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严定宪将画好的一叠稿子放进点钞机,通过点钞机带动稿子运动生成连续影像,来检查自己的绘画是否到位。但点钞机的运动太快,无法达到动画中理想的24张/秒的效果,严定宪准备改进。就在这时,他和美影厂很多人一样,被调去试验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如何诞生
徐景达希望尝试制作水墨风格的动画,这位后来导演《三个和尚》的年轻人找到摄影师段孝萱,“齐白石的画可以印在脸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动画。”在靠人工制作的年代,要实现这个愿望,摄影师很关键,将决定很多效果如何能实现。
两人还找了时任美影厂总技师钱家骏一起研究,钱家骏是前辈老师,更是有名的全才。
构想被报到厂里,1960年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听了汇报后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这个消息传回美影厂后,水墨动画更受重视了。段孝萱起草报告正式报到厂里,开始水墨动画实验。
第一个实验镜头是“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下来”。所有人连轴转,很快画好拍完,晚上九点在放映间播放。
“基本效果有了,很像齐白石画的青蛙。”前美影厂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摄影师段孝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缺陷就是没有背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嘛,没色彩,动作单一。但是基本味道就是墨润的,这个方法还是可以的。”
找到基本方法后,更大规模的实验开始。全厂所有原动画工作人员都开始制作蛙、鱼、虾、马等片段。
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后,再着墨完成每幅图案,并拍摄,这看似和其他动画片类似的操作流程,很难在成品中表现出水墨画应有的墨韵。
水墨画最重要的一点是渲染,比如墨重一点就是实的,画脸就不能是实的,要用淡淡的墨,但眉毛是实的,而衣服则不能虚的太厉害。一个画面实、虚要自然分开,才能表现出水墨的感觉。
经过反复实验,段孝萱总结了“大虚、中虚、小虚”标准,按此标准绘画、拍摄出的画面能更逼真表现出水墨画的质感。比如画蝌蚪,黑蝌蚪就用小虚,灰蝌蚪就中虚,尾巴都用大虚,再运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
这一系列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后来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并被列为“国家机密”。
3个月后,《水墨动画实验》完成,描绘不同动物的多个几十秒片段组成了一个短片。美影厂考虑制作成片。
在找剧本的过程中,方慧珍编写的一个教孩子认知的科普故事被认为可以拍摄。蝌蚪怎么变成青蛙,故事简单吸引人,另外,故事中的很多形象都是水墨画中常见的,并在水墨动画中已经实验成功。
根据实验的成果和成片的需要,美影厂创作团队在原有的三四个故事环节的基础上,又加入六七个环节,丰富剧情,并加入彩色的金鱼形象。1960年7月,制作了时长15分钟的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受到几代人的喜爱,至今在视频网站上仍有较高点击率。
片子成功后,荣誉如何归属和标兵的选择标准,这个里程碑事件因这些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很多人为钱家骏未被正名而叹,认为钱家骏才是水墨动画的创始人。
“徐景达、段孝萱、钱家骏肯定是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发明人。那个年代有老一辈在,年轻人不能出头,美影厂很多人都参与了工作,虽然后来很多人的名字没有在创作名单上出现。”一位参与影片制作的美影厂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特伟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指导,虽然当时他对是否能做出这个片子持怀疑态度,但他是老导演,后期剪辑、审查镜头、有什么地方遗漏等问题,他都提出了要求。”
2010年,曾有人出书描写水墨动画的创作过程,提了一些人,没提一些人。很多老员工甚至联名写信到出版社说明情况。
大画家指导的创作
虾公公告诉小蝌蚪,“大眼睛的是妈妈”。小蝌蚪一看见大眼睛的金鱼就围上去喊“妈妈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黑白动画,唯一的彩色是被小蝌蚪误认为妈妈的金鱼。
片子制成后送到捷克参展,拷贝寄回国内,金鱼的片段消失了,被组办方剪掉留存。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中最大的亮点。
“因为这是初步的,不满意的地方很多。比如背景活动的比较少,只是有一些浮动。镜头处理比较简单,当时时间也紧,背景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白的宣纸,这也是因为齐白石画的风格。”《小蝌蚪找妈妈》摄影段孝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就是尽量把水墨味道、水墨意境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处理上用颜色也很少,因为国画主要是强调它的墨色。”
在水墨动画实验阶段,徐悲鸿的马就一直没有成功。马有4条腿,动起来会交叉,肌肉的分块表现本已不易,再加上水墨效果就更难把握。
第一部太简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动画电影,美影厂人马上开始第二次挑战。一行人到广东乡间采风两个月,准备创作第二部水墨动画《牧笛》,一个牧童和牛的故事。
当时李可染住在广东,他给创作组画了很多水牛图做参考,创作组根据李可染画的牛设计动画形象。
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都是美影厂的常客,黄永玉、唐云、韩美林等都常去美影厂给员工们上课交流,帮助设计动画形象。一下午两小时,画家给大家讲墨韵、墨色,现场作画。这让那一代动画人和中国动画受益匪浅。
“实际上这对动画人来说是一种修养。” 美影厂第二任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我跟一些学生讲,你们可以请一个好的美术家来帮你设计,他们说请不起。我们过去请的大画家,虽然那个时候不计较名利,但是画家也清楚,开一个画展,有几万个人看就了不起了,最多十几万人,而一部动画片会有多少人看?如果大家有兴趣,比看画展记得牢。这个我是有亲身体验的,我请画家来,人家很乐意来,他把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你的动画片体现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1988年拍《山水情》时,卓鹤君现场作画,摄制组拍摄,使影片的效果更逼真。这样的合作也让之后3部水墨动画《牧笛》《鹿铃》《山水情》具备不同国画家的鲜明特点。
因市场化改革而止
新中国成后,万氏兄弟回到上海组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万氏兄弟是国内动画的开拓者之一,他们制作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对著名动画家手冢治虫、宫崎骏影响至深,手冢治虫访问上海时,唯一的愿望就是面见万氏兄弟。
战争年代,万氏兄弟到香港工作,他们没有脱离追随世界动画电影的步伐,而这段时间,内地动画停滞。回国后的万氏兄弟又很快带领大家进入角色。
文革十年浩劫,很多老动画电影人都受到较大冲击,他们的光阴和能量无意义地消耗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门口的大字报上,被点到名的80多个人很多都是技术中坚。
改革开放后,电影厂面临改革,国家拨款减少,很多骨干为了更好地生计和发展,到深圳做动画加工。国外公司需要什么,他们就如计件工人般接活。潜心研究创作渐成奢谈。
1981年,日本动画从业者看完《牧笛》后,就专程来中国寻访水墨动画的制作方法。1997年,段孝萱去日本参加座谈,日方又再次请教。基于领导还未将水墨动画制作工艺解密,段孝萱仅向日方提供日方所创作水墨动画的意见,始终拒绝教授。
上世纪90年代,正当中国自创的水墨动画技术日趋完备并且做到了风格转换自然时,国内电影工业迎来改革,国家不再拨钱扶持制片厂,并要求动画片的生产贴近电视播出,实现剧集化。成本高于普通影片3倍的水墨动画于是被搁置,除了为国外企业制作一些赚钱的广告片外,再无立项。
几近绝迹
在国内,曾经参与手工制作水墨动画的人多已年逾耄耋,虽仍被不时被请出山指导一些水墨动作短片,但没有过正式的传承。几年前,某学校动画专业老师向段孝萱请教,段孝萱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该老师就此写文章作为研究成果发表,但其学校对“此成果”一无所知,在一次座谈中仍再次让段孝萱讲解水墨动画制作工艺。
上海世博会前,水墨风格的动画短片《和谐中国》在中国馆播放,段孝萱受邀指导,最近她刚刚指导完水墨动画短片《梅兰芳》。虽然电脑技术的发展,让水墨效果不再困难,但制作方仍希望段孝萱这样有着水墨动画经验的人为其把关。
“我会全面的给他们讲,而且在他画以前,这些镜头要注意什么,我都一个个讲,每一个人都讲的。”段孝萱说,“讲的都是当年我们摸索出来的经验,有人觉得很容易,不以为然。讲出来容易,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摸索出来是不容易的。也有年轻人愿意钻研,但他们不一定知道全面的技术,这个工艺是画、拍、合成等全套的,很多人只知道其中某一项。”
有时常常是一个电话,79岁的段孝萱就会欣然往美影厂赶去,对于年轻人,段孝萱很愿意倾囊相授,她希望能教会年轻动画人创作钻研的习惯,就如他们年轻时一样。
随着电脑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水墨动画的效果已能在电脑中轻易实现。一些广告、宣传片开始运用水墨动画展现传统特色,吸引眼球。
“用电脑做不像手工那么麻烦,将来肯定是这个方向发展,现在也找不到手工描线上色的人了。”《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的动画设计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电脑制作应该是可以给水墨动画带来一个升级的。但感觉上不像手工那么细腻,韵味比较少一点,基本上是水墨效果。”
但如果要制作影院级的水墨动画长片仍有困难。首先,水墨动画成本仍较高,相同时长的影片水墨是普通动画片成本的4~5倍。另外,水墨动画讲究意境,目前动画片较偏重的叙事性不易体现出来,人物夸张的动作变化也不善通过水墨完成。
更重要的是人才断档严重。
“中国的动画发展是一个不停断档、发展,断档、发展的过程,没有连续性。”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动画学博士乔凤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做动画的艺术家本身修养都很高。比如很多人会画国画,他们画起来感觉是到的,不需要说,自己就清楚。这种综合素质,这种艺术底子,现在的人很少能达到。以前,编剧、制作、创意一个人都能搞定,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个艺术家,现在很难有这种全才。”
中国水墨动画 篇10
1. 中国水墨动画之经典——《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
1961年7月, 由上海美影厂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 作品的成功推出, 宣告了一个全新动画片种在中国的诞生。影片以淡雅的中国画册为始, 随着画册的打开, 映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幽静的荷塘, 随后乐曲悠扬而起, 小蝌蚪们开始活动起来, 开始寻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作为观者充分感受到了小蝌蚪找妈妈时的焦急心情和一次次寻找错误之后的伤心与失落……整部影片带我们走进了优雅的水墨世界。
随后, 1988年诞生了又一部巨作—《山水情》, 它赋予水墨动画中国诗画般的心灵,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美。整部由水墨而表现出充满诗意的画面, 演绎了老琴师与渔家少年的师徒情和融于大山大水的山水情……悠闲垂钓, 雄鹰翱翔, 壮美的大自然让人完全陶醉, 让观者心旷神怡, 从内心深处深深感受到影片的主旨—“山水情”。当之无愧, 这部作品也获得了属于它的尊贵荣誉。
2.“墨”在直观和感观上的灵魂表现力
经典的两部水墨动画, 墨这个名角的魅力不论是从直观的造型, 还是感观的意境都让我们为之赞叹。
2.1 直观——表现造型之独特
水墨动画中的造型新颖, 它不是画家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而是通过主观情感和内心心境的过滤而创造出来的全新艺术形象, 强调“造型夸张, 以形写神”, 这种独特的造型正是来源于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墨画, 它造就了中国水墨动画中造型的独特性, 独特在艺术形象所拥有的意象性。这种造型艺术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 它是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 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蝌蚪找妈妈》中, 齐白石笔下的动物造型, 运用了墨和水分的渲染, 充分发挥墨色的浓淡虚实, 画面中小蝌蚪是一个个小墨点, 青蛙寥寥几笔, 却是灵活又生动, 小鸡的造型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进行刻画, 荷叶的造型通过水墨的渲染, 虽是淡墨色但不失优雅宁静, 也恰与荷花相衬……使得画面丰富多彩。正如齐白石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同样的在《山水情》中, 大写意的人物, 山水等独特造型更注重的还是“神”。少年和老琴师简单的用墨勾勒和晕染不失精致;充分概括的写意雄鹰造型不失气魄;山水树木的刻画让我们身临其境, 仿佛置身于深邃空灵, 优美壮丽的大自然中……
由此可见, 墨这位名角所导演出来的“意象性”造型, 简单而不失概括力, 质朴而不失灵动, 墨色和谐而不失妙趣, 被人们欣然接受的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2 感观——烘托意境之美妙
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而在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中的意境也是如此, 墨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意境的烘托达到了“如临仙境”的程度。
作为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的《小蝌蚪找妈妈》, 画面简单, 没有过多的修饰, 主要的意境体现是画面的留白部分—通过墨展示出来的“空白”。空白也是在中国画中一直强调的意境表达。空白在渲染画面意境中的分量不容忽视, 它往往通过用墨简单勾勒或干脆省去背景, 在留下大片空白的同时, 以虚衬实, 强调主体, 拓展了画面意境, 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部影片中空白更多的喻为潺潺的水流。就像影片一些画面中看到的那样, 画面格外简单, 没有任何多余的事物存在, 但是我们能够完全体会到缠绵的母子情, 体会到水墨的优雅情调, 这些正是空白在无形之中展示出的美妙意境。
在意境表达上堪称完美的水墨动画《山水情》中, 动画中的画面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和写意人物, 通过墨的灵活运用使画面虚实相接, 既有大山大水的气势, 又有仙境般的优雅梦幻。墨的表现力将山、水、人物、师徒之情完美的融入一体, 动画影片中的瀑布和山泉巧用了浓墨湿笔, 山泉和群山渐远的空间延伸活用了墨色的浓淡变化, 墨在宣纸上的特殊表现力在这部动画影片中展露无疑……欣赏过后, 折服于这里的山、水、情, 想象之思如泉涌, 不禁问自己:是画?是诗?
同时, 《山水情》中也不失“空白”的意境。它喻为生生不息的水面, 喻为深锁群山的雾气, 喻为无边无际的天空。例如在鹰击长空的画面中远处淡之又淡的群山和近处的鹰, 通过墨韵营造出远山深邃、雄鹰展翅翱翔, 潇洒出世的宽广境界。整个动画片将笔墨韵律和优美的山水诗歌融在一起, 传递着灵动, 洒脱的神韵, 以墨托景, 以景拖情, 墨情拖意境。
3. 总结
《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两部作品中不管是造型还是意境中“墨”的完美表达, 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同时还展示出了深刻的文化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境界。
“墨”让人感觉沉静, 优雅。墨韵表达出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 提升了艺术境界的格调, 也提升了中国水墨动画整体的艺术境界。水墨动画中墨浑然天成的表现, 夺人眼球, 是一首流水潺潺的诗歌, 显现中国艺术的浓厚传统。它显现出的微妙、深度、空灵、洒脱和忘我的幽深境界与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和禅境的画意完美符合。愿墨这位名角在中国水墨动画的舞台上永展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吉祥.中国水墨动画的名族性与审美价值简析[J].艺术评论, 2008, (9) :83-85.
[2]王传东, 艾琳.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