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本科教育分析

2024-11-07

中国动画本科教育分析(共3篇)

中国动画本科教育分析 篇1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动画教育起步晚, 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迅速发展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政府为繁荣动画产业, 促进动画业的健康发展, 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 客观上促进了动画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动画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兴盛的动画业发展需求。

2004年底, 广电总局正式命名北京、上海、湖南等9个动画生产基地和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4个动画教育基地。为应对社会需求, 全国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截至2006年, 全国动画制作机构达5473家, 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 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画专业的院系。各类动画教育火热, 并持续升温。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成了中国动画教育的强大的原动力。目前, 中国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提高, 而目前国内动画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这种现状对整个动画业来说, 起到了向前推动的作用, 是个可喜的现象。对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来说, 如何在热潮中保持清醒和冷静, 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动画教育的特殊性, 在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调整, 研究和探讨出最佳解决方案, 却是首要问题。

动画教育的迅速发展, 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的动画生产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但在这种专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 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如师资力量不足、缺少科学系统的教材、学科机制和课程设置还未完善等, 这些问题致使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无法保证。

●我国动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动画整体质量不高, 创作队伍的整体艺术修养下降, 归根到底是中国动画教育的落后, 教育没有给中国动画界提供急需人才。目前, 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并且存在着很多的实际问题, 这和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动画教育落后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问题, 及时纠正, 才能铺就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

1. 动画专业人才结构单一

人才匮乏, 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 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 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任务。动画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一样, 也要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动画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然带来岗位和技术的细分化, 作为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 既需要擅长艺术创造的精英, 又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制作人才。就目前中国动画的发展状况, 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动画教育模式。除了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动画专业教育, 还应由几所重点院校建立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动画专业人才不只局限在一个层面, 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发挥重点院校的资源优势。

2. 高等教育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各大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都没有弄清现在我国动画产业最缺的是哪方面的人才, 盲目跟从, 一味地增设相同的专业方向, 对于具体的培养目标是模糊的。到底是要培养原画师, 还是后期制作处理人员, 是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大量绘制人员, 还是研究性较强的实验性、开创性的动画人才。可以说, 这些人才都要培养, 但在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层次上都能有所区别甚至偏重, 任何人不可能成为通才、全才, 但并不是说没有通才或者全才, 而是应该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偏重, 就能有的放矢, 那么动画制作单位在选择动画专业人才时就能根据这些偏重来安排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不同的作用。

3. 动画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从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动画专业师资的实际情况来看, 普遍处于极其匮乏的状态。动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师资, 若师资队伍短缺, 动画教育就很难稳步地向前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关键问题, 如何建立和培养这种特殊的师资队伍, 是保证动画教育成功的前提。虽然中国动画教育发展迅速, 但毕竟绝大多数学校的动画系历史还太短, 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上都不够完备。师资相对短缺, 现在全国有正高级职称或者说教授的动画院校少之又少, 一部分教授也大都是从其他专业或相关专业改行过来, 比如说美术、计算机专业, 甚至会有博士生导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总体上讲, 真正做过动画片、研究动画理论, 又有动画教学经验或者对动画创造有深入了解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一部分具备动画专业相关学历和高职称的人员, 他们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理论素养匮乏, 很难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高级动画人才。教师是教育的核心, 培育专业学生, 必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这是学校发展与成败的关键所在。动画教育教师结构队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动画教育的质量。

4. 动画教育培养模式不当

学习动画专业对于学生来讲, 最重要的是本身的素质加上能够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老师的讲课应该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数量也应该有一定限制, 因为动画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需要教师能够时刻检验学生们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教师跟踪式的全面辅导, 就无法真正提高专业素质。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在每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既有艺术个性, 又有综合适应能力的人才。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而不能刻板地让学生学习一些枯燥的指令和操作, 这样反而会抹杀学生学习动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画教育不仅应当从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等入手, 还应当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到“动画世界”。此外, 学校还要将课程与实训项目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

5. 缺少科学系统的动画理论研究

当今中国动画界影响力较大的几本杂志, 除了《CG》、《CG WORLD》这样纯电脑动画技术的杂志外, 就没有什么别的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了, 全都是花花绿绿乱七八糟、大量图片的罗列很少的文字描述, 质量极其低下, 价格却一个比一个贵!好不容易出了本中国动画学会的会刊——《触动》, 还莫名其妙地停刊了, 大量的教材被电脑动画制作的书籍垄断了市场, 这种现象是一种畸形的治学态度——学生急于掌握制作技巧而忽略艺术理论的学习。比如动画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美学特征的纯理论性书籍却是少得可怜。动画制作非常需要制作者有丰富的理论做指导的,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这门学科的历史的学习, 离不开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动画也是一样, 这就像是在盖房子, 没有理论知识做指导就如同没有打地基的房子一样。

6. 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脱节

传统的动画艺术创作大都是计划任务的成果, 使得教育上往往过分强调动画作为艺术的属性而忽视在商业上的客观要求, 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这种教育培养的学生想法虽多但能力弱, 且容易局限于创作设计某一个领域, 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而当代动画艺术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媒体艺术的时候, 商业理念与市场规则却始终影响着它, 动画需要将“艺术性”与“商业性”很好地融合。因此, 现代动画教育应该将艺术与商业教育作为同等重要的问题来看待, 走动画教学、研究和生产三方面相结合的道路是未来动画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结束语

综合以上问题, 动画教育的蓬勃发展, 是中国动画事业未来希望之所在, 但发展中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应该积极引导动画教育事业在正确的方向上健康快速发展, 让动画教育成为中国动画发展的动力。

摘要:讨论了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指出了动画教育对动画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动画教育现状,动画教育特点,动画创作

参考文献

[1]常虹.中国动画教学现状及对策.美苑, 2004 (5)

[2]戎宁, 佟小娟.中国动画教育的基本现状分析.电影评介, 2007 (17)

[3]王波.浅析我国动画教育的模式与弊端.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3)

[4]葛宗男.中国动画教育研究.吉林艺术学院, 2007

[5]贾否.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问题与策略.美术观察, 2004 (6)

[6]高永利.动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出路.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4)

本科高校动画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 篇2

通常在动画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剧本创作阶段在此阶段是对学生文学功底的考研,但通常在非美院级的教育中这项是不做重点培训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绘制动画角色时不能放眼全局或不能理解作者某些想体现的细节。教师在创作剧本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引导学生对剧本的创作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和认识,并在整体规划认知下逐步的分出细节从而形成鲜活的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丰富的创作经验,无法很好的为接下来的角色创作等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往往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或者是无力完成,如对大部分学生都针对性的辅导课时往往不够。

2、在用动画场景、动画人物、动画环境等要素从而确定整体动画结构时学生往往缺乏整体思考和耐心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时失去原有的兴趣。

3、独自完成动画创作这一阶段所需时间较长,但出于教学任务却又不能给学生过长的完成时间。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的学习到应有的知识,往往只能浅尝辄止、管中窥豹。

4、本科院校的动画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育资源有限的现象,好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模式。可是一旦教学资源不足,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就会显得空洞,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单薄不立体。

5、教师教学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教学上过于保守。动画产业近些年来发展较快,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汲取最新的动画知识,尤其本科动画专业要培养学生都是以学以致用为目的的,因此更需要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与大潮。

二、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1、首先是要在图纸或者计算机上完成动画创作的相关场景以及动画创作中涉及到的所有角色的塑造和上色。在某些学校中二维动画教学和三维动画教学的地点不同,这就导致在二维动画教学中无法快捷直观地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在三维动画教学中也无法用手绘的方式指导教学,不能做到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的教学。

2、初期动画创作工程完成以后,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的多媒体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剪辑编排。一般高校教师没有实际动画工作经验,或无法更新知识和经验导致教学后学生用不上。

3、对于动画的创作紧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功底还不够,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够广够深。进行动画创作的学生应该是全方位的,对于人体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神学、物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学校的选修课对这方面的补充缺乏,造成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困难不方便)。

4、整个动画创作过程学生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并熟知每一个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用法。学校课程布置靠后往往学完软件后都已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从而是学生的实践机会大大缩短造成就业竞争力的减弱。

5、三维动画史二维动画的精细化。学生要对二维动画有了熟练全面并且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后才能很好的完成三维动画后期的编辑渲染工作。在课程安排上三维动画的制作往往和二维并肩进行导致基础薄弱,三维制作效果不理想。

三、提高高校动画教育中教学质量的建议

1、合理分配课程时间

动画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绽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集中的过程。动画创作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重要因素作为保障,例如主干课和其它课程的比例不宜过多,尤其在创作阶段全天布置一门主干课即可,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之上。因此,当下我国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调查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合理调整每天的课程数量和上课时间。避免是课都上45分钟,一科都要上半天的不适时宜的而又徒劳无功的课时安排。

2、充分利用教学资

所谓教学资源通常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软硬件设施。但本文中教学资源一词不仅包括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软件设备,还包括教师教学经验、教师自身动画创作能力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高校的优势教学软硬件集中起来,弥补动画创作教学中的教学资源缺失。加强学生进行动画创作的动力,促进动画创作更上一个台阶。为高校动画教育保驾护航。教学资源的积累,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外部来获取。这类教学资源是显性的资源。比如,课前大多教师从网上下载视频资源,或制作课件,或下载图片,或自制教学用具等。这种方式,获取教学资源,得到的信息准确,有效。二是,在课堂上自主生成的教学资源。这类教学资源,教师事先是不可预知的,是隐性的教学资源。此类教学资源很珍贵。教师的成长,大多是正确、合理地处理这类教学资源,在课后写成教学随笔,在反省自我中,很快成长起来。对于第一类教学资源,要时常积累运用。但有一个原则,一定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装样子,摆架子而运用。下载或自制课件,都一定要为学生服务。其次,对于第二类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时常有自主生成的资源。面对课堂上自主生成的资源,处理的方式与方法,体现这位教师的思想修养和他的学识及他个人的教学境界。

3、加强高校动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加强高校动画教育的师资力量和实力才能提高高校动画教育的质量。对教师进行动画创作的素质能力培训,培养教师在动画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广大动画专业教师的教学激情,反思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富有吸引力,从而取得成效。多设教师职业培训从而使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后背力量进行培育和选拔,这样不仅能实时更新教学知识,还能为将来的教师培育做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所处现的问题大致分为这样几类:1、培养目标不明确。2、课程先后顺序安排不合理。3、课时安排不合理。4、教学资源不足和资源布置不合理。5、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认知。6、对教师选择和培养缺乏远瞻性。综上问题导致学生所学无法和工作挂钩。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动画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速度十分迅猛。高校动画教育中动画的创作与运用探究为当下我国高等院校的动画教师提出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浅薄建议,高校动画教育专业与社会接轨,符合市场还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动画创作思维,积极进行适应性创作和改良性创作,最终适应当下动画产业的发展。

中国动画本科教育分析 篇3

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配套改革,教育部在1998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已经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1]目前,我国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过多地依赖其它学科,缺少自己的特色,较少考虑旅游业本身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因此导致大量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同时,相当多的旅游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旅游人才。[2]因而,我们要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旅游专业人才。

一、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我国的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时期,到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成熟了,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清。

我国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是从相邻学科、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发展成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因而目前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一方面它想要和相邻学科、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区分开来,体现出高等教育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对从业人员,无论是对基层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培养高等人才时不可能忽略技能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高级人才的综合能力,但是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度很难把握,这就导致我们目前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清。

(二)课程体系的依赖性强。

因为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依托地理、中文、外语等学科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在课程体系上存在着很多的对原有母系学科的依赖,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是还没有认识到研究合适自己的、独立的、合理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仍然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它只是在沿用母系学科的课程的基础上简单地添加了一些旅游方面的课程,造成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强烈依赖性。

(三)课程体系的层次模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很晚才从职业教育中起步,教学管理体系既不规范又深受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快速发展,使得我们有一些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思想存在,所以在大学本科旅游管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操作性和知识性的课程,理论课程比例相对偏低,导致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感觉到课程深度不够,理论薄弱。在对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本科教育深广度的调查中,学生反映其深度不够的占67.1%,反映其面太泛的占6.2%,反映其面太窄的占12.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深度不够。并且与旅游专科教育相比,85.3%的学生认为本科教育应突出综合素质培养,14.7%认为应突出理论素养。

(四)课程体系的保守性严重。

在我国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保守性色彩。大致说来是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老化严重,没有能够考虑到现在的时代特征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就业面,还仅仅把培养目标局限于培养旅游行业的直接系统的从业人员,忽略了旅游行业的介入系统和支持系统,这种思路极窄的课程体系严重制约了我们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及技能水平。

二、对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教育专家拉塞克和维迪努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比较,提出了新的教育三层次,即态度和技能、实用技术、知识。新的三层次已成为国际教育的明显趋势。这种新的三层次划分与我国提出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不谋而合的[3]。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全面和具体的体现,只有新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才会带来课程体系的更新。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类大中型宾馆、饭店、旅行社等相关部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工作,还有可能到旅游介入系统、旅游支持系统中工作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所以,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高等旅游教育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决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就是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3+1”模式为依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求实创新、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空泛,没有能够明确地提出能够量化的、有实际意义的、清晰的培养目标,即使目前有一种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思路,但仍然没有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具有哪些特质的职业经理人。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修定教学目标,最好使得该目标能够有比较明确的量化标准,这样利于进一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本科的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更多地偏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了解一定的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厚基础,加强管理能力上的培养,尽量使毕业生能够拥有宽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的、实践的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的旅游专业是依托地学专业发展起来的,在它的课程设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学特色的东西,比如旅游地学、珠宝知识,另外在课程的讲授中,也会牵涉到相当多的地学特色内容,比如旅游区规划与管理等课程,这是该校旅游专业的一个亮点,它充分结合了原来所依托的专业,又没有过分地依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校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还是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的。

三、发展思路

(一)增加基础学科比重。

我国高等院校的学制一般是4年,以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为例,本科专业第一学年安排的是一些基础学科,第二学年安排的是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安排的是专业课,第四学年主要是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这样的课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有轻基础、重专业之嫌。而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才能够得心应手。旅游管理专业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没有数学数学基础,旅游经济和旅游财务管理的课程学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建议适当降低专业课的比重,延长基础课的学时,把大学的前两个学年用来开展基础学科教育,后两个学年进行专业教育和毕业实习。

(二)对某些专业课程进行合并调整。

不少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建议对这样的课程实行“关停并转”,也就是说对那些重复的课程实行合并,停掉部分类似的课程。比如旅游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实际上是市场营销课程的细化学科。有些高校用《旅游市场营销》来替代《市场营销》或者两者都开的做法很不合理,《市场营销》远比《旅游市场营销》更基础,知识体系也更完备,绝对不能用《旅游市场营销》代替,二者都开也大可不必,可以考虑合并为《市场营销》一门课程;至于在旅游业方面的应用,则可以由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补充。

(三)树立大旅游思想,培育大旅游人才。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它越来越牵涉到更多的产业,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旅游的直接部门。因而,很多学者提出了“大旅游”观点,即旅游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系统,由直接系统(旅游主题、旅游资源或项目、旅游媒体或服务业)、介入系统(通过直接系统介入服务如电信、金融、保险等)和支持系统(即支持直接系统的行业和部门如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房地产和社会文化管理部门等)三大系统构成[4]。按照“大旅游”的观点,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铺垫,适当淡化专业倾向性,培养具有更强综合素质的旅游复合人才。

(四)全英语化教学的尝试。

我们可以引进在该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全英语教学班的做法,弥补目前旅游管理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不足。目前旅游英语的教学还较多地停留在理论的层次,在全球化的形式下,对于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更需要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和交流的手段,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英语交流,争取进行全英语教学。

(五)继续加强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实践。

在该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安排了大四一整年的实习时间。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一年里,学生可以学到技术操作性的东西,还可以面对社会,看到最前沿的职业需要,以及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工作中得到教师的指导,增加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在找工作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能够依托于原有地学专业,发展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旅游管理教育。它有很多成功之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改革调整课程体系,争取使该专业课程更加合理,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摘要: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视角, 剖析了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管理 (本科)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兹柏, 罗有贤.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旅游学刊, 1997年教育增刊.

[2]陈才.对旅游管理专业 (本科段) 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 2003, (7) .

[3]拉塞尔·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1996.

上一篇: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下一篇:计算机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