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2024-09-20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通用8篇)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1

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前言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根据我院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教学总时数共36学时。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制订了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使用。大纲规定了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基本要求。

二、数词

三、方位词

四、形象词语

五、象征词语

六、饮食文化词语

二、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

三、秘密语

四、语言巫术、语言禁忌、语言迷信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2

研究教育合作网,有助于反映各国或地区的教育研究水平,评估教育结构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现状,本文基于纽曼等人的研究方法和本文作者对国际教育合作的前期研究,[3]对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网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中国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差异,并对之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一、研究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的模型和方法

社会网[4]是由各种包含了无数内部和外部联系的群体所组合而成的。通过对社会网的研究可揭示社会运作的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相影响、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社会群体活动规律等。纽曼等[5]借助网络模型成功建立起研究科研合作网的基本理论框架。高等教育研究的合作网是社会网的一个缩影,可以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与国际的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来比较两者的差异。

学术期刊论文是研究科研合作网的一个主要途径。[6]同样,教育期刊论文的情况是教学研究情况的一种反映。本文选择了1994~2006年13年间4个教育期刊(《中国高等教育》(China Higher Education,CHE)、《高等教育研究》(中国)(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CHER)、Higher Education (HE)、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HER),详见表1)所发表的论文来比较及分析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合作网情况。这4个期刊分别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较前的期刊。

教育合作网的模型基于拓扑学意义的网络模型:[7]

1.把每个合作网中的个体(作者)作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处理;倘若两作者合作发表文章,则认为他们之间存在联系,把这种联系当作网络中的一条“边”处理。其他可参考图论中的基本概念, 这对研究分析合作网非常重要。

2.由于本文采用了4个期刊1994~2006年共13年的资料,故对1994年以前的数据作忽略不计处理,并对该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预处理。[8]结果正如巴拉巴塞(Barabasi)所提及的那样,[9]这种处理会对各种指标的分析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偏差。

二、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科研合作网的评价指标[10]

1.论文数和作者数的增长

每个期刊的论文数(图1)都会随着各个期刊的出版刊数、栏目调整、内容重心等的变化而变化。新作者数的增加量(图2)反映了该期刊稿源的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期刊是否存在稳定的作者源。期刊的原有作者(即曾经在该期刊发表过论文的作者)数目反映了该期刊是否有固定的作者源。4个期刊的原有作者数都近似线性递增 (图3),这说明4个期刊有比较稳定的作者源。论文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统计,所以4个期刊的原有作者数目在1994年是从0开始。而1994年以前的原有作者数是一个常数,不影响分析结果。

2.期刊作者间的总体情况(合作论文的比例、 有合作历史的作者的比例)

合作论文数在以往许多研究科研合作的论文中是一个常用指标。[11]合作论文数和有合作史的作者数分别从论文和作者两个角度来反应合作的趋势。从统计数字上看(图4、图5),CHE、CHER非合作论文仍然占半数以上,这反映了独立进行教育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仍然是当前的一种主要教育研究方式。国际期刊HE、HER的大部分作者以合作的方式发表论文,这说明合作型教育研究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是一种主要教育研究方式。

从两个图中(图4、图5)还可以发现,这几个刊物在这两个指标上的明显差异显示了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的频繁和普遍,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却仍然以个体为主。这意味着加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合作和交流是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3.期刊作者间的合作广度(最大簇、簇内作者数分布)

在合作网中,把与一个作者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作者群体组成的合作圈称为一个“簇”。最大簇和簇内作者数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合作网中合作联系的广度。从最大簇情况(图6)和簇内作者数分布(图7)看到,随着合作的深入,科研合作网的最大簇不断增加,即合作圈的人数日益增加,这反映了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是今后高等教育研究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圈的人数仍然偏少,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合作趋向于个体和小团队形式,合作的广度不足,故需加强高等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期刊作者间的合作频度(每个作者的合作者数、每个作者的平均参与论文数)

从图8、图9可以看到,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倾向于多发论文,而且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相比之下,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可能更倾向于固定团队研究,而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频度相对比较高,其高等教育研究者倾向于合作型研究。

三、综合分析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特点

1.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的总体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与物理教育研究相似。[12]与纽曼等人统计的期刊情况[13]比较,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工作者之间具有合作频度小、合作周期短、合作圈小的特点。当然,单单研究教育期刊是不能完全反映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的真实状况。毕竟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合作关系不完全反映在论文发表上,而更多体现在实际教育问题的解决中。[14]其他类型的科研人员通常对知识创新的要求很高,并且以项目为合作契机,以论文发表数为鉴定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2.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的总体情况

为了综合分析4个期刊的总体情况,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15]即从4个期刊的若干指标出发,综合分析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网的情况。

由于以上几个指标不具有同一的计量单位元,因此需要指数无量纲化方法[16]处理,具体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将指标转化为0~1之间的数值:指数i)-min(Xi),公式中,max(Xi)和min(Xi)分别为指标X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将结果进行简单平均即得合作网综合指数。当中,我们假设每项指标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由此得表3。

比较表3中4个期刊的综合指数可以看到, 国际期刊HER的综合指数最高,高出其他三种期刊许多。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在国际,高等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都需要进一步深化,这也影响到期刊的学术水平。

3.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的特点与差异分析

首先,合作和交流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合作意味着对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这不仅能促进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和发展,而且也能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和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各高校充分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7]

其次,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网广度和频度不断扩大。这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重视和加强不同教育机构、不同社会教育团体、 不同地区在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革新和进行深入合作与交流,为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再次,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有着自身的优势。从4个期刊的各种指数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合作和交流在不断加强,逐步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接轨。但是,我们还要努力加强各种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领域,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和实践的条件,从而使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承,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 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最后,国内外大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仍然不能满足教育研究的需要。这就要求加强校际间合作、跨地区合作,积极促进合作和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叉合作网,从而组成灵活的教育集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国际层次的教育合作和交流,博采世界各国教育之长,提高各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四、讨论

加强高等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加速教育体制、观念、结构的变更,极大挑战了以个体研究为主的传统教育研究形式,促使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这对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水平、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再合作次数增加。而且,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远距离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条件。中国和国际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软硬件条件仍然存在着差异,而且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社会经济条件、教师教学观念等的限制,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本文采用合作网分析方法,借助图论、网络等已经比较成熟的理论,从数据事实方面来说明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现状的特点和差异,为教育理论,特别是统筹教育、制定教育政策等方面提供了量化的事实数据分析,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建议。合作网分析方法为今后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arabasi A L,Jeong H,Neda Z,Ravasz E,Schubert A and Vicsek T.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 laboration..Phys.A,2002.311,590.

[2]Watts D J,Dodds P S and Newman M E J.Science,2002. 297,1302.

[3]Yau-Yuen Yeung,Timon Cheng-Yi Liu,Pun-Hon Ng.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Physics Education.Am.J.Phys,2005,73(2):145~150.

[4]Scott J.Social Network Analysis:A Handbook.(2nd ed.)(Lon- don:SAGE Pubhcations),2000.

[5][6]Newman M E J.Phys.Rev.E,2001.64,016131.

[7]Yeung Yau-yuen,Liu Timon Cheng-yi and Ng Pun-hon. 2003.Physics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Collab- oration in Physics Education: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8][10][12][13][[16]刘承宜,陈侃贞,杨友源,吴本韩.中国和国际物理教育合作网的比较与分析[J].物理,2004,(02).

[9][11]Hicks D M,Isard P A and Martin B R.Research Poli- cy,1996.25,359.

[14]Wang X J and Yeung Y Y.20OO.A Prelim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cience Curricula in Mainland China and Hang Kong.In K.S.Volk,W.M.So and G.P.Thomas (E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0.Proceedings.73~79(in Chinese).Hang Kong: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15]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30.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3

记者:国家外国专家局与教育部联合实施的“111计划”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工程。请您介绍一下“111计划”的具体内容。

赵立宪:“111计划”是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在学术方向、学术队伍、学术成果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中国要让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有人才智力作保障,就是说,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有了未来。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高地,“111计划”就是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依托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以团队引进方式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外知名专家学者,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专家创新团队。通过合作研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讲学讲座、指导研究生、联合外派培养博士生等方式,大力提升我国高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科研水平,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储备我国自己优势的科研、教学人才。

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记者:“111计划”对人才的选择、配备与其他的计划、工程有什么不同?

赵立宪:“111计划”是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计划,它的布局采取分批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所不同的是,基地作为一个科研团体,聘请原则上不得少于10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于1名学术大师,不少于3名学术骨干,不少于6名来华短期学术交流学术骨干;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聘请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关系;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有1名学术骨干留在基地工作;每年来华短期学术交流的学术骨干不少于6人次,时间不限。

记者:“111计划”主要涵盖哪些学科?发挥了哪些作用?

赵立宪:目前,“111计划”基本覆盖了我国各高校最具实力和水平的学科,涉及生命科学、数理、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农学、植物学、环境资源信息科学、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111计划”基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这些学科领域与国际水平的接近,也带动了高校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4年多的实践,“111计划”得到高校领导及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归纳出“111计划”有几个方面的特点:1,为高校学科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化平台;2,创造了与国际高水平专家合作交流的快速通道;3,整合了学科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外专家团队的才智;4,加快了人才培养储备速度,提高了科研队伍创新能力;5,提升了学科整体实力,增强了“211工程”等教育领域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优势互补;6,集中学科、人才、经费优势,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和创新团队,“软硬件”兼顾。

记者:像“111计划”这样目标很强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应该有阶段性或是也要优胜劣汰呢?

赵立宪:“111计划”设立之初,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就制定了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高等学校学科创新计划“十一五”规划(2006-2010)》申明确了总体目标、建设原则、遴选条件、实施管理、经费筹措等,本着“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原则进行建设。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以及高校主管部门等共同筹措专项经费予以支持,通过基地每年的总结报告、中期自我评估以及5年一个周期的专家评估验收,对成效突出、潜力巨大的基地予以滚动支持;对未达到预期目标或潜力不足的,将停止资助;对符合条件的选择吸纳进入“111计划”,有进有出,总体平衡,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111计划”充满活力、进展顺利。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111计划”今后的发展目标。

赵立宪:“111计划”目前正在稳步扎实推进。在2008年、2009年召开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华南华北地区工作交流会上,相关部委领导、各高校领导、基地负责人都表示,希望“111计划”不断提升内涵、提高水平、优化结构,长期持续为高校国际化发展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最大帮助。我们两个部门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为契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断开创教育领域引智工作新局面。

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展览会 篇4

展会时间:2012年8月15—8月20日

展会地点:杭州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该活动自2000年起,今年将进入第19届,作为例展,该展览会以规模大、影响广、内容全、品牌好、人气足的特点“领衔”国内国际教育展示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聚焦和展示其国家的教育资源和优势院校。2006年浙江

省高中毕业生赴海外就读大学以及攻读硕士博士的比例很高。据浙江新通出国留

学服务中心介绍今年上半年咨询出国留学的顾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高分

考生、工薪家庭孩子出去的也多了,许多高分考生的高考分数远远超过了本科重

点线,最多的超过了70多分。留学人数猛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国内大学

扩招,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很快,这就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

增大。因此,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国

外留学。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会

2012博士生教育国际交流会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留学网

展会规模:展位数量550个,展览面积38000平方米

36个国家和地区,500多所高校,2000多为老师和代表

观众10万余人次

展位费:标准展位:23,000人民币/展位

光地展位:2,800/平米

展会定位:

(一)是汇集全世界优质和正规的院校来到中国,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二)为家长和学生打造一站式留学信息咨询平台,因为这里有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地

国家,最热门的专业,权威的国家机构和正规的海外院校,让家长和学生在这里找对门,认对人,直接面对国外院校代表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解决出国留学咨询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全面的难题。

展览范围:

 海外院校/教育机构:经过国家教育部或者中国驻外使领馆登记注册的国外大学、学院、语言学校、预科学校等教育机构及其在华代理机构。

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经过国家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院

校和项目、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独立招生院校。

 语言学历培训机构:语言培训机构、MBA/DBA/EMBA学历教育机构、远程教育。 留学配套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教育基金会、学历认证机构、国际考试中心以及与留学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5

2005-7-11

一、培训会议开幕式:

(一)会议开幕

7月11日上午九点培训大会开幕式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厅举行,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校诊所法律教育项目主任窦梅女士主持了开幕仪式,本次会议由全国44所院校以及国内外近200多名代表出席。

(二)嘉宾致辞

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国外的四位代表为本次大会致辞。1.中南民族大学校长高瑞先生致词:

首先,非常高兴各界来宾的到来。众所周知,湖北省是一个居北京、上海之后的教育大省,法学教育实力雄厚,我校是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院校。1951年创校以来,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1981年以来有了长足进步。我校法学教育有将近20年的积累,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法学教育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法学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现今是崇尚法治的时代,我相信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推进我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学人才的培养。最后,本人预祝本次大会成功。2.中华常务律师协会柳平律师致词:

首先,我代表中国的法律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所做出的成果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从事的是一个崭新而伟大的职业,尽管你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中国法律教育开拓出崭新的天地。我愿意将你们的想法带到中国律师协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愿意与你们同行。最后,本人对少数民族校长带领之下的中南民族大学法学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崇高敬意。

3.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汪世荣先生致词: 我谨代表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对各位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为会议作出精心准备的东道主表示衷心感谢。法律诊所经过5年发展,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如何改善法学教育进行广泛而充分的经验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我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实现诊所法律教育质的飞跃。

4.耶鲁大学法学教授Jay.L.Potteger致词:

在美国,为少数民族权利斗争还在继续,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现在局面是全新的概念,诊所法律教育也是一样。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律师,在社会中实践法律、实现平等。在美国,大家一起努力;现在,在这里,看到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我感觉棒极了!

二、培训主题:诊所管理

(一)情况介绍、分组

本阶段由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 教授陈建民主持。

陈建民教授将与会人员分为未开设诊所教育也未参加培训、开设课程而未参加培训、既开设课程也参与了培训三种类型。各种人员分别对诊所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主持人将各与会人员的意见分为四类:

第一类:诊所设立问题,如诊所规模、学生如何选择、师资队伍、财务等;

第三类:诊所运行问题,如案件来源、选择、运行、内部行政管理等;

第三类:教学管理问题,如学生怎么选拔、老师如何选拔学生、评估如何做等;

第四类:教学活动问题,如课堂程序、与合作机构的关系等; 之后由陈建民教授分组,大家分组展开讨论。

(二)分组讨论

1.第一小组讨论(主题:诊所设立)

国外代表从组织者的选择,怎样设立诊所;如果设立诊所,是 否要学生当事人,还是只需要当事人建议,或者只帮助司法机构或者法院,或帮助痛苦的人,让人们知道他们的痛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随后,其列举了以下问题:

(1)你的学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2)你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3)经费来源?(4)社区需要什么?

(5)诊所的选择依赖于教师、学生、社区的需要?(6)有多少教师在诊所教学? 并介绍了诊所设立的教学经验:

(1)网上项目,把警察机构和监狱等作为链接和合作单位。(2)将学生带入这些机构,让其体验和其中的人进行交流。国内的代表则提出了以下问题:(1)是否需要固定的场所来建立诊所?(2)建立怎么样的在诊所?(3)诊所的性质和定位?(4)诊所如何实现本土化?(5)学生如何定位和身份问题? 2.第二小组讨论(主题:诊所运行)

国内代表:诊所机构管理可以参照律师事务所的管理章 程,而教学管理是律师事务所没有的。因此应当主要探讨教学管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人、财、物、产、供、销”。在案件来源上主要把握三点:

(1)避免与年轻律师的竞争。到社区、社会最底层去那里有很多的案源。

(2)善于与社会弱势保障组织联系。

(3)选择某一点,做出特色、打出品牌,不要大而全。美国专家:把需要代理的案件综合起来,学生来选择。我最喜欢 的案件是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通过这类案件的解决可以让学生理解法律是什么,什么是法律所不能做的。

柬埔寨学者:我们的诊所教育与中国比较相似。谈一下我们诊 所中的教学管理。

(1)提供案件供学生接手,让学生签署保密协议。

(2)诊所设置咨询机构,从不同客户群中接受案件。老师、律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分析。学生对当事人提问,提供法律意见。

(3)对偏远地区的人开展咨询活动。对他们宣传,让他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让学生了解偏远地区的现实状况。

3.第三小组讨论(主题:教学管理)

中华女子学院的老师认为:在诊所管理方面的漏洞还是较大,还很不健全,需要完善。

代表们还认为:如何选择诊所学生、如何设定选拔程序、如何进行学生能力的配置应进行着重考虑。

代表一致认为:在选择诊所学生上,应选择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控制在30人左右,选拔程序上应有申请和面试等,必要是进行试题的考核,但不应将学生成绩和选人挂钩等。

4.第四小组讨论(主题:教学活动)

国内各位老师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定位问题,学生向老师咨询时的时间规定,取证安全问题等,还有学生毕业后案件如何办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细节问题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各位老师觉得在学生办案过程中使用表格对学生办案帮助很大,有助于 突出重点;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和老师的热情。

外国友人们提出问题和建议,认为大家对问题分析的比较透彻;也建议给学生发证书,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责任,可以改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另外,建议在学生做咨询等活动中采用录象的方法,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去做好,同时也能使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和做法,采取措施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各组报告和意见反馈

本阶段由小组讨论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交流心得和意见反馈。

(四)嘉宾点评

Philip Schrag, Filip Czernicki, David McQuoid-Mason围绕主题发言对诊所管理的目标、关键作出了点评。他们支持陈建民教授的观点,同时更加强调了合作和管理的重要性。

三、培训主题:教学方法

(一)情况介绍、分组

本阶段由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政法学院的汪世荣教授、西北政法学院李军老师主持。

针对诊所教学方法的讨论,全国各地的老师提供了小组讨论、角 色模拟、模拟法庭、单独指导等共28种教学方法。

随后,主持人把参会人员分为八组,其中中方老师七组,外方教授一组。

(二)分组讨论 1.第一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8所大学的11位老师参加讨论。首先老师经过15分钟各自对案情进行分析,得出模拟法庭、证据调查、法律研究、案件陈述、事实调查、接待当事人等6种专题:

最后选择接待当事人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具体步骤如下:(1)角色模拟

在讨论这个步骤时,老师之间存在一个分歧,即是否选择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扮演具体的当事人。

(2)学生分组

这个步骤也有一个分歧:有的老师主张一组学生接待双方的当事人;有的老师则主张由两组学生分别接待双方当事人。

(3)观察员

这个过程建议采用录像的方式。(4)反馈

即观看录像让学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5)大脑风暴

老师就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最后总结怎样接待当事人。2.第二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各位代表考虑到本案案情复杂,涉及多方当事人,因此达成 共识,根据此案例设计一堂法律分析课。

具体作出了如下的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进行事实分析,从复杂的社会事实中分析出法律关系。第二节课:进行法律适用分析,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哪些法律依据,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包括以下4种:

(1)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各方当事人重现案情。(2)小组讨论——分析本案法律关系。

(3)角色分组后,明确诉讼请求,提出相应意见。(4)小组讨论,寻找诉讼证据、法律依据。经过讨论,得出以下体会:

(1)集体备课优于个人备课,各个教师所授部门法不同,达到集体思想的交流。

(2)课程的确出发点是什么,是站在律师角度,满足当事人利益还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3.第三小组讨论(主题:庭前准备)

代表:学生能获取那些信息,涉及学生的职业道德,如何维持自己当事人的利益。引导学生,应用角色扮演、启发提问、“头脑风暴”。如何将以上的措施应付诸实践,引导学生考虑受害人的选择诉讼是否是最佳方案。各位老师讨论得很激烈,认为:

(1)课前公布案情;(2)课堂分组模拟;(3)模拟完小组讨论;

(4)老师提问、收集到那些信息,那些对原告有利,哪些对被告有利。

4.第四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代表认为:

(1)案件选择 :一般根据课程要求选择案例;

(2)教学目标:用案件教会学生什么(如做咨询、写法律文书、理清法律关系、陈述案情、发现争议焦点、收集证据等);

(3)方法:倾听(给当事人精神上的抚慰)、角色模拟;(4)具体运作:①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大脑风暴;②分三场模拟A案情重现B一名学生作为律师接待双方当事人,从而引发对律师职业道德的思考C不同学生分别接待当事人,不同接待有不同方法,其处理方式也会不同;③反馈 每组模拟后的反馈,以及课程前的反馈。通过学生自己说感受以及其他学生的点评进行;④老师总结,点评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5.第五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代表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案例教学的方法;(2)确定教学目标;(3)取证的方法;(4)教学采取的方法。

6.第六小组讨论(主题:庭前准备)

代表认为:

(1)放在开庭之前的准备环节,会见当事人。

(2)可以不局限于整个案件,可以截取其中一部分,应用于事实调查阶段。(3)于课堂分析还是学生去代理?涉及到隐私问题。这个案件用于法律研究、监护问题还是相当粗陋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上面的问题。

(4)是否可以用于教学?案件可以用收养法。但是可能涉及小孩将来的利益,我们为了保护小孩的隐私最好不要用这个案例。

(5)可以扮演角色作为开庭之前的准备。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小组扮演角色、进行代理、小组讨论分析案件。

7.第七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代表们思考了如下问题:(1)要求学生干什么?

(2)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3)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4)老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8.第八小组讨论(主题职业道德)外国代表认为:

案件对于诊所教学来说太复杂了,不适合教学活动。如果这个案件是个真实的诊所案件,那么就是很有难度的,是否可以作为讨论课来加以对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诊所课程中使用,也可以在传统的课程中使用,使诊所教育法与传统教育法结合起来。

(三)各组报告和意见反馈

各个小组都派代表对各自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交流。

(四)嘉宾点评

Carol Liebman , Dave Koplow两位专家对诊所教学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将情况进行了介绍。他们强调了技巧训练和细节问题。

(五)自由讨论

武汉大学李傲老师认为:办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培 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其他现象的关注。

山东经济学院的宋焱老师认为:案例的选择不应太难也不应太容易。

四、David教授培训

David教授将培训内容分成:What we remember?

案例分析——本·拉登案件,师生交流等五部分进行有针对性了训练,走进学生,幽默风趣、主题鲜明,很受学生欢迎。

方法: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参与性: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非常活跃。

David教授在学生总结指出:阐述的观点的方法,应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性。观点、理由、证据、总结紧紧相扣,不能脱离主题。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6

[王旭明]: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今年第12次新闻发布会。春天里了,大家的心情都特别好,我跟大家一样。今天我们发布的主题对于我们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各位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志愿者”的称呼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称呼了,比方我们国家大学生近几年开始兴起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去西部去的“西部志愿者”,比方有从事环境保护的环保志愿者,国外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绿色和平、绿色组织志愿者,尽管他们从事的内容都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把他解释为从事某一项非常高尚的事业,抛弃个人的许多东西的人。说它陌生,就是说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也要招聘国际的志愿者,这确实是个新鲜的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将向大家作一个介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天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不仅仅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组织的,也是我们国家对外汉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导小组组织的。我要隆重介绍国家对外汉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导小组,它是由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财政部、国务院侨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国家语委,这么多的部门组织一个国家对外汉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导小组,可见我们对国家汉语对外教学工作是何等重视。今天,这个小组的领导同志来到了会场,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副部长章新胜,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侨办办公室副主任刘泽彭,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兼职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巡视员王庆存,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兼职副主任、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孙晓红女士,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美华女士,还有第一排就坐的官员都是领导小组有关部门的同志。我们首先请章新胜先生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09:54]

[章新胜]:谢谢。各位记者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宣布一个新的计划,经国家汉语教学对外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7

陈近 (以下简称“陈”) :您认为中国传统数学教学的特征是什么?如果用词语来概括, 您会用哪些词语?

李业平 (以下简称“李”) :说到中国的传统数学教育, 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 虽以教师讲授为主, 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当然, 现在有些地方有所改变, 因为课改里面对于创造性教学提出了新的高度, 所以有些地方随着国内教学形式的改革已经变成由学生来主导讲课的方式 (如翻转课堂) , 教师在下面倾听和进行评价。但是,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并没有被取代, 还是占很大比例的, 毕竟它有着悠久的传统, 传承至今。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适应中国教育国情的需要, 它的模式也使得教学内容在传授上比较快, 效率比较高。如今, 我们的教学改革中有时候让学生讲课, 但是生涩的教学和不足的经验使得学生讲课未必会这么快把课堂内容完整化、具体化, 所以还是需要教师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陈:您觉得该特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李:第一, 我觉得是文化因素, 启发式教学本来一开始就是孔子提出来的,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所以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必然的。

其次, 还有历史因素, 中国启发式教学中, 学生比较尊师重教, 学习行为也比较好管理。这种历史因素也影响着教师对课堂的主导。

关于美国数学教学

陈:您认为美国数学教学的特征是什么?如果用词语来概括, 您会用哪些词语?

李:美国的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师, 不同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 可能会带进一些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就让美国的教学方式变得多元化。除此之外, 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和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关注, 美国教育开始用“小班化”的班级模式教育孩子。

陈:“小班化”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 需要更多的教师?

李:所谓的小班化形式, 事实上并不是学校里面雇了更多的教师, 而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和工作量变大了。举个例子:比如说在中国, 一位老师一天教两三节课, 如果说一节课有50个学生参与听课的话, 那么, 一位教师一天教100多个学生。在美国, 采取“小班化”, 一般一个班级20个学生左右, 如果说一节课有20个学生参与听课的话, 一位教师一天需要上五六节课, 也要教100多个学生。可见, 学生人数一样, 但“大班化”可以使得教师教课的节数变少, 而“小班化”就相对使得教师教课的节数变多。此外, 美国教师为了顾及小班里的学生群, 他们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比如, 一个班有20多个学生, 在课堂里怎么把学生进行分组, 还有对不同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些方面美国教师要花不少时间。

陈:也就是说对美国教师而言, 尽管班级规模小了, 但教师的工作量反而更大了, 是吗?

李:对, 就是这样!总结起来, 美国教学方式多元化的特点除了受不同地方文化和不同教师风格影响以外, 和“小班化”教学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小班化”需要美国教师花更多心思进行教学设计, 促使教师采取更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陈:您觉得这些特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美国数学教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

李:要说影响美国教育的因素, 首先要将它的来源搞清楚, 美国教育一开始就不同于中国。中国以前只有私塾这种类型的私人学堂, 美国在大工业变革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及有知识、技能的劳动者, 所以在西方率先开始“学校教育”这样的形式, 目的是给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有一定的培训, 因此产生了“班级授课制”。总结一点, 就是说影响美国教育特点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其次, 来分析一下美国班级规模比较小, 采取小班化形式的原因。主要就是美国公民普遍认为班级规模小了, 他们的孩子就可以受到教师的更多关注。家长的这一想法影响了美国的教学模式, 普遍采取小班化。实际上, 小班化的教学形式从总体上来说, 从杜威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然后开始创办实验学校,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参与进来, 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有一定历史。而且这种模式与美国文化背景、学生表现相契合, 所以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中美数学教学的比较

陈:您觉得中美数学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中美数学教学的区别, 其一, 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教学讲究课堂教学, 采取的是“大班化”教学, 这就意味着教师想叫学生主动参与或者进行课堂互动,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过还是有一些方式的小互动, 比如学生进行分组, 或和同桌之间交流题目, 然后到黑板上做题,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进行讲评, 等等。而美国采取“小班化”教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更好的汇集, 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当然, 随着中国近几年课改的进行, 教学理念有所变化, 更关注以学生为主, 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其二, 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 中国传统数学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参与不多, 在课堂上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看法的人数较少, 也就是所谓的互动性不强。美国由于“小班化”教学, 学生所表达的话能被教师听取和解答, 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平等思想就显露了。

最后, 教师的权威和备课。在中国每个教师都会备课, 相比于学生, 教师对整个学习内容是比较了解和体会透彻的, 而且尊师重教也使得学生比较听话, 上课坐得端正。一般来说, 四十分钟的课, 教师不需要刻意提醒学生认真听课, 因为学生一到课堂就会肃然起敬, 绷紧神经听教师讲课, 有时课堂纪律不好, 进行小小的提醒就可以了。美国在这点上与中国有点不一样, 因为美国学生比较自由, 他们尊重人权, 讲求平等, 一般来说, 美国教师要上好课的前提就是保证他的课设计得精彩,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另外, 美国教师并不是自然而然就有学术权威, 他们讲究先建立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形象。只有教师跟学生搞好关系, 学生比较听话才好管理好课堂纪律, 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好, 课堂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所以美国课堂讲好课的前提和中国不太一样。

陈:中美都在互相学习, 您觉得中国数学教学有哪些好的传统值得美国学习?

李:美国过多讲求平等自由, 使得教师的公信力变得很低, 与中国学生相比, 美国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业成绩没有优势。在这点上, 美国应该学习中国的良好传统, 通过一些方式方法适当提高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地位, 提高教师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陈:您觉得美国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

李:美国强调个性化教学, 美国教师总是会动脑筋创造一些教学方法, 通过更好的方式去理解学生, 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是值得中国教师学习的。美国教师的角色不仅作为启发引导者, 更作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 这样的角色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个性化的学生,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考试达人。

陈:中美互相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些什么?

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 篇8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十年回顾;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经济领域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过去10年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下一个10年也必定会发生同样甚至更大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在总体规划方面,教育部出台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均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总体意见和具体举措。在政策方面,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贯彻落实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工作方案》等文件。

总结起来,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第一,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出国留学政策(具体可以分为公派出国留学、自费出国留学、教师出国任教三个二级政策领域)。第二,来华留学生政策(具体包括来华留学生招生、教育、学位、管理、奖学金政策)。第三,留学人员归国政策和引进海外人才政策。第四,中外合作办学政策。

二、来华留学生

(一)规模

近10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2004年为11.08万人,2013年达到35.65万人,比2004年增长221.75%,来华留学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

(二)来源地

由于地缘和文化因素,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为亚洲其他国家。2004年,有85112名来华留学生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占总体的76.69%;2012年达到207555人,占总体的63.22%;2013年,比2012年增长8.09%。非洲和欧洲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较快,200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分别为2186人和1152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97%和10.4%;2012年达到27052人和5445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24%和16.58%;2013年为33357人和61542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23.31%和13.02%。美洲和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所占比例分别为9.65%和1.20%;201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0.62%和1.34%(见图2)。

2004年,排名前10位的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依次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尼泊尔。2013年,这一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2004-2013年,韩国一直是最大的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美国、泰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的排名有所上升,排名下降的有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德国、法国和尼泊尔(见图3)。

(三)省域分布

2013年接收留学生人数排名前10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山东、湖北、福建,且人数均超过1万人。长期以来,北京、上海接收的留学生规模一直稳居全国前2位;近几年,两市的留学生占全国比例略有下降(2003年为55.75%,2006年为48.00%,2009年为42.51%,2012年为39.07%),但基本上维持在40%左右。天津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且总量长期保持在全国第3位(2012年被广东超越)。广东省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最快,2003年仅为1071人,居全国第16位;2012年达到20940人,居全国第3位。浙江、江苏和辽宁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相近,近3年,浙江发展速度最快。山东省的发展较为平稳。湖北和福建分别凭借高等教育水平和区位优势,自2006年以来跃居全国前10名(见图4)。

(四)学习形式和受教育层次

学习形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在学习形式上,学历教育具有时间长、含金量高等特点。2004-2013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生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学历教育增长最快。2004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生分别为31616人和79228人,占比达28.52%和71.48%。2013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生分别达到147890人和208609人,占比达41.48%和58.52%,学历教育比例大幅度增长(见图5)。

2003年,我国来华留学生普通本专科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分别为19582人、3397人和1637人;2012年分别为97449人、27757人和8303人,比2003年分别增长297.65%、717.10%和407.21%,其中2008年以来各类学生规模增长较快。2003-2012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增长115.71%、179.32%和107.67%(见图6)。

(五)学习专业

从可获得资料来看,自2003年以来,汉语言、西医、中医、经济、管理、工科等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数量稳居前6名,而其他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在校生比例很小。从2008-2010年的情况看,各专业在校生所占比例较为稳定,其中,汉语言专业的来华留学生规模依然最大,保持在60%左右。西医、经济、管理、工科等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占比均在5%以上。中医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所占比例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他专业在校生变化较小(见表1)。

三、出国留学生

(一)规模化

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出国留学工作成就显著,规模持续扩大。2004年,出国留学总人数为11.47万;到2013年,这一数字为41.39万人,增长了2.6倍。2007-2012年,增长速度最快;2012-2013年,基本保持稳定(见图1)。从留学形式看,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三种形式的出国留学人数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分别从2004年的0.35万人、0.69万人、10.43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1.63万人、1.33万人、38.43万人,2013年比2004年分别增长3.66倍、0.93倍和2.68倍。自费留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0%左右。

(二)留学生目的地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主要留学目的国。这些国家是传统高等教育强国,教育市场和产业化程度高,政策灵活,同时具有语言优势。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急剧增长,也使其成为国际市场最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学生来源国,近年来已成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芬兰等国家的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同时,在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也是重要的留学生生源国(见图7)。

(三)留学生归国

10年来,我国留学生归国率持续上升。2004年,我国归国留学生人数为2.51万人。当年,归国留学生人数与出国留学生人数之比为2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一比例明显提升,从2008年的38.54%上升至2009年的47.23%;2013年,该比例达到了85.41%。在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这三种留学形式中,国家公派留学生的归国比例最高。

四、教师国际化

教师国际化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举措。据统计,目前在教育、科研领域,77%的高等学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62%的博士生导师和71%的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中心)主任有出国留学经历。一大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一)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增加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量支持,我国教师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以美国为例,2004-2013年,中国、印度、韩国、德国和日本到美国深造的学者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稳居前5位,其中,德国和日本10年间总体规模保持稳定(5000名)。近两年,印度和韩国呈小幅下降趋势,2011年,在美国深造的学者总数分别为11930人和9257人;到2013年,这一数字分别下降到11184人和8696人。相比之下,我国赴美深造的国际学者人数近10年呈上升状态,2004年为14871人,2013年为34230人,比2004年增长130.18%(见图8)。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充分认识到了推动教师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例如,国家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高校加大力度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并提出具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使重点本科院校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30%,一般本科院校达到10%。

总体来看,综合实力越强的高校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较高。以广东为例,2013年,广东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所“985工程”大学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分别为48%和55%。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比例分别为32%和29%。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2所省属重点高校的比例则为12%和20%。

(二)普通高校聘请外籍教师数量逐年增加

2003-2012年,普通高校聘请外籍教师逐年增加,2012年为13652人,比2003年增加198.34%。在受教育层次上,2012年聘请的外籍教师中,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及以下层次分别为4762人、3995人、4829人和66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555.92%、192.67%、97.67%和57.14%,说明我国高校聘请外籍教师的层次越来越高(见图9)。

五、跨国合作办学

跨国合作办学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中外合作办学

2003年初,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12个,覆盖了28个省市自治区,服务对象超过10万人[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45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4%。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中外合作办学使不出国门的留学成为可能[6]。2014年12月,通过教育部复核的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57所,项目954个。[7]

1. 地区分布

截至2014年12月,共有17个省市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按照数量排列,前几位的分别为上海(11)、辽宁(8)、北京(6)、江苏(5)、广东(4)、山东(4所)、重庆(3)和浙江(3)。除青海、西藏和宁夏三省外,我国大陆其他28个省市均开设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照数量排列,前10位的分别为黑龙江(174)、上海(102)、江苏(87)、北京(86)、河南(76)、山东(65)、浙江(56)、湖北(46)、辽宁(33)和吉林(32)(见表2)。

2.国家分布

来华合作办学数量排在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均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均为教育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合作机构和项目在中国分布广泛。俄罗斯依靠地域优势,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共计85项。合作机构的数量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12)、英国(9)、德国(9)、法国(7)、中国香港(6)、澳大利亚(3)、加拿大(3)和韩国(3)。合作项目的数量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英国(216)、美国(178)、澳大利亚(138)、俄罗斯(114)、加拿大(59)、德国(40)、法国(37)、韩国(37)、中国香港(36)和爱尔兰(25)(见图10)。

3.专业分布

目前,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开设专业1244个,其中,工程类专业(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数量最多,为231个,占总体的19%;其次,经济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共计229个,占总体的19%;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共计202个,占总体的16%;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共计153个,占总体的12%;教育艺术类(教育、心理学、艺术设计、美术、音乐教育等)共计88个,占7%;医学类(护理学、眼科、医学影像、卫生事业管理等)共计72个,占6%;外语类(英语、法语、日语、俄语等)共计54个,占4%;其他(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新闻、法律、农业、理学等)共计215个,占17%(见图11)。

(二)境外办学

2003年,全国共有20多所大学和机构到境外办学,办学区域大多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等国家,境外办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言文学、中医药学等我国优势传统学科。2004年11月,全球首家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在引进国外知名大学来华创办海外分校的同时,我国大学也在积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走出国门到海外创办分校。2012年,老挝苏州大学开始招生,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两个本科专业,同时开展汉语言培训。根据规划,经过10~20年,老挝苏州大学将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校,在校生规模5000余名。2013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协议签订,目前已经开工,预计2015年秋季招生。2013年5月,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了协议,于2014年开始建设工作。

六、总结

总体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在高等教育政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亚洲其他国家始终是最主要的生源地,欧洲来华留学生规模增长最快,其次是美洲;在生源国方面,韩国始终保持优势传统地位,美国、泰国、俄罗斯等国来华留学生数量有所上升,而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则有所下降,说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历史传统、经济和政治等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来华留学生省域分布的变化受政策、地理位置、经济水平、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第二,与此前高外流率、低回流率的“智力流失期”相比,我国人才流动进入新阶段。目前,我国已进入“智力回流期”,即人才外流率继续缓慢增加、回流率同时迅速提升。

第三,在政策鼓励和支持下,随着归国留学生规模和学者海外深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应会逐渐增大。

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办学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海外市场的重视,境外办学的规模将逐步扩大,而借鉴美、英、澳等国家先进经验,制定相关的海外办学鼓励和质量保障政策,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②③④⑤⑥⑦根据教育部2004-2013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简·奈特. 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2.

[2]Project Atlas.Chinas Students Overseas[EB/OL].http://www.iie.org/Services/Project-Atlas/China.2015-4-10.

[3]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Scholars:Institutions Hosting the Most Scholars[EB/OL].http://www.iie.org/en/Research-and-Publications/Open-Doors/Data/ International-Scholars/Institutions-Hosting-the-Most-Scholars, 2015-4-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2015-4-10.

[5]李盛兵,王志强.中外合作办学30年——基于11省市中外合作办学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9(2):96-99.

[6]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EB/OL]. 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news/index/80, 2014-06-15.

[7]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2014-12-22.

上一篇:生产部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下一篇:梨树和苹果树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