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精选7篇)
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1
一、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 它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 要想解决它, 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 对题目进行深入、细致、透彻的观察, 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 探求解题思路, 拟订解题策略。
例如:比较下列算式结果的大小 (在横线上选填“<”、“>”、“=”) 。
(1) 42+32__________2×4×3;
(2) (-2) 2+12__________2× (-2) ×1;
(4) 22+222×2×2。
通过观察、归纳, 写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 并加以证明。
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 除进行计算、比较大小并填空外, 还要对上述式子进行深入、细致和透彻的观察。首先, 从总体上观察可知这是比较两个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之积的两倍的大小问题, 它们之间是大于或等于的关系, 并且当这两个数相等时等号成立。其次, 从观察 (1) 、 (2) 两个式子可知, 它们的这种关系不仅对正整数成立, 而且对负整数也成立。然后, 再结合第 (3) 个式子可知, 它们的这种关系不仅对有理数成立, 而且对无理数也成立。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对于任何实数a、b, 总有a2+b2≥2ab成立。
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进行猜想,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 往往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例如, 探索规律。
1. 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
2. 已知25×25=625, 那么24×26=_____。
3.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 从以上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5. 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这个例子通过设置问题串, 使学生经历了根据特例进行归纳, 建立猜想, 数学符号表示, 并给出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探索过程。
三、练就学生的质疑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在八年级勾股定理一章中, 教材一开始巧妙地安排了通过数格子的直观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 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与以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探索、分析、归纳。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教材在习题中又安排了一道类似的问题“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 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有何关系”, 启发学生去进一步深讨和探索, 上升到理性。为拓展这一类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我安排一道课外思考题:若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三角形, 那么以斜边为边长的正三角形面积与以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三角形面积有何关系?就这样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从这三个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探索规律。我们在教学中为练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除重视这类问题的教学外, 还可以通过错题错解, 让学生从中辨析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 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 让学生进行是非的判断等。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思维的统摄能力, 即辩证思维能力, 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密切地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 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作为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我们还要经常性地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 挂一漏万, 做到“兼权熟计”。例如, 我在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设a是一个正整数, 但a不是5的倍数, 求证a1992-1能被5整除。本题的结论给人的直观映像是进行因式分解, 许多学生往往很难走下去。这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努力找寻其他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这里, 思维的统摄能力很为重要。本题的最优化的解法莫过于将a1992写成 (a4) 498的形式, 对a进行奇偶性的讨论:当a为奇数 (a≠5) 时, (a4) 498的个位数字必为1;当a为偶数时, 其个位数字必为6。故a1992-1必为5的倍数。由此可知, 灵感的产生是思维统摄的必然结果。所以说, 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到知识结构的至高点时, 他们就能把握问题的脉络, 他们的思维就能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
面对创造性人才的教育, 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手脑并用, 创新思维, 创造学习。让我们共同努力, 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摘要: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 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培养他们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 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训,思维创造能力
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2
1、带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小的时候就可以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与都市建筑比起来,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更容易刺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提供能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公园里看看花花草草,尽情地玩堆泥土和玩沙的游戏。
再长大一些,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各种建筑去领略各种景点的人文风采或是带孩子一起去科技馆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览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以及通过自己的感官体会,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想要去创造的一些想法。
在带孩子去各个地方游览的时候,家长朋友们可以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景点内容和知识,不要光停留在让孩子看风景上的状态。正所谓“三分看七分讲”,只有把景点的古迹名胜给孩子讲明来龙去脉,让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让孩子专注的玩,满足好奇心
不要限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喜欢探索新的环境,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父母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自己专注的玩儿,这样既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机会创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长朋友们可以在一边观察,但是千万不要去纠正,有时候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会把小花画成绿色,这样也是一种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画完结束以后去问问孩子的想法,然后给予适当的点评,并且能够赞赏孩子告诉他这样做是非常大胆有创造性的。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才会对于创造性非常感兴趣,而不会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玩偶的时候把小气球套在了玩偶的身上,给它当裙子,这样也是不错的做法,既给玩偶准备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独特性,还开发了气球的新用途。家长朋友们在看到孩子有创造性做法的时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并且能够及时的引导孩子和鼓励孩子,在当下给予孩子肯定,这样远比比过后奖励孩子有效许多。
3、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朋友们在和孩子日常的沟通交流当中,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说得不对或是说得逻辑混乱,你也可以多夸奖孩子: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这是孩子对自己想法自信的一种表达,也是能够真正走向执行的第1步。只有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够有动力去实现,而不是一味的闷在心里,不告诉别人。
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有个孩子说他长大后的梦想是“想飞”,当时幼儿园的老师直接就回复一句:“你是谁呀?凭什么能飞呀?”仅仅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导致孩子第2天早上起来,无论如何说都不去幼儿园了。家长也很错愕,直到和孩子聊了许久,孩子才幽幽地说出,因为老师说:“我不可能会飞。所以我也不想去幼儿园。”
当孩子讲出自己想象的故事时,或者说出自己的梦境,即便老师和家长觉得无法理解,或者觉得不符合逻辑。也不要随意批评,不要打断。尊重孩子,耐心地聆听孩子们的感想和想法,并且要给予认同,可以提问,但不要伤害孩子的创造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浪漫的天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对未知无限的渴求,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创造力,也许孩子今天说他想飞,明天就真的能够登上外太空呢?
4、多带孩子参加运动
多和孩子一起进行运动,即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也能够通过运动,来刺激孩子的创造力,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曾经做过调查,找到一些人做创造力的测试,把被试分成散步组和休息组,最后测试结果显示,散步组成绩比休息组高出60%。还有很多名人的灵感迸发,也常常来源于运动,如村上春树喜欢跑步,海明威热爱拳击,菲利普.罗斯每天游泳。还有很多的作家,音乐家,科学家,都见证了运动对自己创造力的影响。这些运动都能够锻炼脑部发育带来创造力的产生。
5、养成阅读的习惯
从小就要和孩子养成一起阅读的习惯,阅读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补充自己的大脑,从而能够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一些内容激发成自己的东西,并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学习别人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创造。
培养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篇3
一、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 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生动有趣的物体,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不断的观察,能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丰富多彩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大胆的想象,会拓宽创造之路;典型激励的作用,将促进幼儿不断创造。
2.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在科学活动中综合运用归类法、排除法、类比推理法等集中思维训练的方法,让孩子尝试学会分类,学会排除,学会类比推理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合理设计提问的内容,设置明确的情景,创设民主的氛围,使孩子得以开阔思维,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能大胆地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4.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5.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儿童内部动机驱动产生的,表现了儿童对周围环境个别的、独特的反应,游戏是儿童天然的自我表现活动,它与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分不开。
二、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给孩子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幼儿园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幼儿用一只皮球玩出多种花样,拍、滚、抛接、夹球跑……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由此可见,幼儿园可以通过搭积木、排列易拉罐等游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顿推理出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不是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去做。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得益于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加强。而通过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同伴关系,使幼儿在集体中获得全面发展,更让幼儿拥有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教师与家长交流、家园共育栏、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渗透新的教育理论,促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共识: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孩子,有度量地接纳孩子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手,善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孩子的一些探索能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不能提出问题时,主动地给他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孩子思考等等。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为幼儿提供创新活动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活动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活动。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内容方面,针对实验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能力方面的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创造性能力培养,尽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美术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创造力 篇4
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和步骤临摹,而“课标”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我认为,美术教学应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用色彩和线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激发孩子的审美情感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激发他们审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桃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我还会让孩子们说说,这些自然画面为什么会这样美?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各异的花卉树木排列在一起,错落有致,这是形态美;古色古香的凉亭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丰富了自己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
二、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
如何使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孩子将内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游戏是孩子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孩子绘画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绘画技能、创新水平等等也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如有的孩子想象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点,其作品初看比较零乱,色彩单调,细品方知其中的新奇之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用商讨的口吻,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我则不断鼓励、赞赏,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绘画。
四、走进孩子的绘画世界
孩子眼中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是不同的,让他们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做法。他们的画往往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飞鸟、白云被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千万不要作贬低性的批评,并且要表示赞赏。应鼓励孩子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想象,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珍视童心,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泼墨挥毫,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正面评价孩子的作品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5
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这时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家长或老师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为儿童创设一个易感应的环境。易感应的环境是指儿童在其中可以轻易地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的熏陶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接受刺激,也有多种形式的机会进行探索和尝试。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应该为孩子准备形式多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必是昂贵的。现在的许多家长不知处于何种心理,喜欢给孩子买许多高档的东西(包括高档玩具和学习用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样做不见得对孩子的发展有多少好处,也不见得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事实上,一些旧杂志、书籍、旧物、旧钟表、旧电器和旧家具等东西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创
造力的施展和发挥。
家长也还要注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能进行自由阅读和探索的空间。还要注意经常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孩子的劳动成果有展示的机会。儿童的各种想法和行为应该常能得到家长积极反应。来自家长的鼓励、支持和赞赏,或
者来自家长的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儿童积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应该创设一个比较宽松和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老师随时准备回答来自儿童的各种提问,儿童
有各种机会进行创作活动,强调知识的接受的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习效果的惟一标准等。
2.鼓励儿童独立从事操作活动。尽量要让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取得一定的结果,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某一活动是很
重要的,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更不用说创造发明了。
事情不在大小,也不在做得好坏,这样让孩子去做,就能逐步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儿童走向成熟和创造性定向的基本成分。研究发现,随着儿童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越来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
为了鼓励和培养儿童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家长或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建立一体“成果登记薄”,把儿童自己在一定时间里完成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记录时不要过分考虑孩子做得是否很好,也就是说不要太强调质量。即使是一些做得不太好的甚至是做糟了的事情,也应该记录下来,但不要作什么批评。这份记录将成为儿童从事创造性尝试的完全记录。它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检查和识别儿童创造性活动的活跃时期和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条件,而且也可以使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
3.重视对孩子在感情上的支持。我们强调培养孩子要投入感情。这里所说的感情投入不是指是不是爱孩子。可以说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也没有不爱学生的老师。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才,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能够不惜“浪费”
宝贵的时间用于看起来可能毫无意义或所谓的“小玩闹”上。
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有时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的独特和巧妙
之处。对于儿童的任何一种独特、巧妙的设想都应该表示积极的关注和评价。
当家长的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要总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而对孩子的话不屑一顾。应该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对其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加以积极的评论,表示对儿童创作结果感兴趣,对此加以赞扬或
发表自己的建议,也要经常留意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独到之处。
为使自己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教育者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倾听儿童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或记录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或参与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的情况,并记录自己当时对孩子叙说的反应,如表示赞成、反对或提出什么建议等。倾听记录的不
断增加,一方面表明你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很关心,另一方面也为你不断地积累关于孩子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4.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预料到并允许孩子出现退步。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隐瞒错误。当然更要让孩子从错误或
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平坦顺利的。
一定要提醒儿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或者是学习都会有挫折和失败,如果可能应该让孩子有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孩子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当遇到挫折或出现失败时不会因为焦虑过度或承受不了心理压
力而变得一厥不振。
作为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孩子,就像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自己一样,应该允许儿童做“百日梦”,允许孩子出现“魂不守舍”的现象。实际上,当你发现孩子在做“白日梦”时,或者正在“发呆”时,他们可能正在积极地发挥着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可能正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阿维诺曾经说过,教育者一定要能够接受和警觉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高原期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停顿现象。在此期间,孩子有时看上去很疲劳,或者会出现多种的抱怨,或表现出经常性的厌烦。要知道,这是很自然的。家长或老师没有必要
为此焦虑,更不应该看到孩子没有进步而责怪孩子。
事实上,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孩子的一切行为总是合乎逻辑或合乎要求的,更不能期望他的一切行为总是合乎富有创造性的。要发展孩子的创造潜力,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孩子有不足之处,也应该允许孩子存在错误或缺点。教育者不应该对儿童的缺点或错误表示反
感,而要经常与孩子讨论这些缺点和错误,要设法使孩子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再让他们有纠正错误或克服缺点的机会。
5.帮助儿童处理好与人相处和自己独立的关系。独立并不意味着与人不来往,独立性好并不表明不需要朋友关系。在儿童的毕生发展中,社会性发展始终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独立性固然重要,但即使是十分幼小的儿童,与人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从社
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没有合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何事情的。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交往中,儿童不仅能在相同或相近的认知水平上进行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且对与每个儿童
来说,这都是非常难得的,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让人评价的机会。
研究表明,是否有机会让自己的产品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发展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具有很高创造性才能的人最终没有被人认识,其才能最终被埋没,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表现,没有机会让社会评价。因此,很多理论家都强调产品最后向社会展示这一环节,即创造性产品的社会价值。
6.帮助孩子建立有明确规定的训练和行为标准。对于家长或老师的对错标准,儿童应该毫不怀疑。换句话说,对于儿童来说,教育者应该具有绝对的裁判资格。然而,我们的许多成人就是错误地利用了自己的这种绝对权利,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了不应该的错误。
具有绝对权威的教育者不应该依仗这样的权威任意改变行为中的对错标准。这就要求老师或家长随时准备以适当的方式承认并改
正自己的缺点。
训练中的规则必须明确,而且要坚决执行。规则太多就会使孩子过于循规蹈矩、抑制创造性的发挥。这就需要在确立规则时注意必要的原则性的内容。如不要出现伤害性行为,不要出现破坏性行为等,至于怎样玩游戏等具体细节,教育者可以完全不加规定。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力
(1)聚合思考法:以某个思考的问题为对象,从不同方面将思维指向这个问题的中心,在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选择寻求解决问题
最佳方法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也叫求同思维。
(2)相似思考法:将某客体与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它们的相似关系中,发现某种启发,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个“构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产物。
力此一筹莫展。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有只小虫使劲地向坚硬的橡树皮里钻。布鲁内尔注意到,那只小虫是在其硬壳保护下进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打入松软岩层中,而后在这个“构盾”的保护下进行施工。通过相似
思考,“构盾”代替“支护”,做出了发明创造。
(3)反向思考法:这是将人们通常思考的问题,用对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最著名的是顺逆颠倒发现
了感应电流。
(4)分合思考法: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它们分离或合并,试图找到新的产物。“606”杀虫剂就是运用分离的思考方
法创制的。
德国化学家欧立希发现“阿托升尔”可以杀死危害人体的锥虫,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双目失明。于是欧立希设想,将“阿托升尔”的正作用与副作用分开,抛弃副作用。在“分开”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改变化学药品结构的方法,制出了“606”。
与分离相对的是“组合”。
众所周知,喷气式飞机、电视机、数控机、人造卫星、原子能发电以及阿波罗登月工程,都是对当代技术加以完善、发展并以特
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分离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合并常可以由结合而创造。
(5)想象模型法:这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想象模型。想象模型就是运用想象和抽象相结合的办法,把理论知识同客体联系起来。建立起对研究对象的直观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探
索原子结构,科学家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想象建立起了各种原子模型。
(6)理想实验法:就是将想象中理想化的研究对象,通过反复设计、实验达到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过程。也有人称之为“思维实
验”、“想象实验”、“梦想实验”等等。
美国发明家兰德,梦想发明一架不用冲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机。根据这个梦想他重新设计照相机的镜头及其构造等,经
过多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
(7)智力激励法(集体发明创造法):这是通过召开小型讨论会,大家围绕问题的中心,互相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设想产
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它的功效在于短时间内,调动极大的创造力,产生设想、灵感或新观念。
这种方法的作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设想的大量产生必须依靠联想。一个人的联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联想力。一个人得到灵感,更多的灵感可能相继产生。第二,无论男女在小组讨论会上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其创造性的想象力。第三,实验表明,这个方法使心灵的运用在竞争情况下,增加50%,这种增加尤其以灵感最为突出。第四,在小组中个人的好主意、好设想会立即得到激发和
鼓励,由此而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设想。
发展创造思维的方法主要分为发现问题的方法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可以说,没有新的观念的产生,便没有新的发明创造,产生
新的观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统而论,除了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自觉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以外,还必须遵循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具体
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传
授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
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终都能成为创造者。真正有作为的创造者,必然伴有许多良好的个性心理
品质。这种品质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积极特征。
③要敢于创造。成功的创造,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创造态度,二是创造技能。这两者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活动。
美国有11岁、14岁两名科学家。他俩已经拥有10项美国发明专利。他们的成绩归功于妈妈的一条规定:每天下午必须做两小时创造性的工作。久而久之,兄弟俩养成了习惯,做完功课就自动干他们的发明创造,甚至吃晚饭时,边吃边讨论下午的事情。他们的创造意识很强,看见母亲开车时把热水洒到车里,就发明了防溅饮水架;看见突然刹车时炸鸡蛋会飞出盘外,便发明了汽车上用的食
品盘。
④激发创造动机。需要,是创造之母。青少年科学技术创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小发明一等
奖获得者,北京打钟庙小学四年级学生林恒韬发明的“充气雨衣”就是一例。
⑤理论联系实际。据调查研究,获得发明奖的学生知识来源有四个方面: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占51.7%;从课外书籍中得来的占25.9%;从课本里得来的占20.7%;从教师、家长、同学处得来的占1.7%,可见,学生应用创造的知识主要不是来自教科书。所以,学习时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应广泛研究自然界,阅读各类科普作品,特别是对身边事情感兴趣。
⑥培养独立精神。调查表明,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行为方式的特点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富有独立见解,喜欢个人钻研,勇于迎接困难任务的挑战,不追求个别人的赏识或称赞而学习、工作。创造者的这种独立精神,其本质是确立真理的权威。爱因斯坦
说:“我想,权威的意见固然很重要,但是科学比权威更重要,也可以说,它才是权威,我只听它的。”
创造力的训练题..........一些发达国家,除了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外,还进行专门的创造力训练。实践证明专门进行创造力训练可以
使被训练者的创造力测验成绩提高11~40%。
创造力教育虽然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创造力的训练还没有一定的方式。有的人用训练人的求异思维与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有的用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方式训练创造力;有的用训练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提高人的创造力;有的通过让人树立积极态度来提高人的创造力。
实际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训练创造力较为有效的方式。下面是一部分训练创造力的试题。
(1)一个纸盒子里有6个梨。要把它分给6名同学,使每人得到一个梨,但纸盒里还必须留下一个梨。你看如何分?
(2)一位同学钓鱼回来,老师问他:“你钓到了几条鱼?”这位同学说:“钓了六条无头鱼,九条无尾鱼,八条半个身体鱼。”这位
同学共钓了几条鱼?
(3)老师买了19支铅笔奖励3名学生。王智应得奖品总数的1/2,王力应得奖品总数的1/4,王强应得奖品总数的1/5。怎
样才能分,正好又不把铅笔弄断?
(4)马超、李卫各养一匹马。他们想进行一次特殊比赛:看谁的马跑得慢。比赛开始,两个人都骑着自己的马不动,僵持了好久,比不出结果。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想一想,这是什么办法?
(5)你能说出多少种不用浇水的花?越多越好。
(6)用两根火柴,不准把它们折断和弄弯,请摆成一个正方形。
(8)用三根火柴棒组成12个直角,你能组成吗?
(9)有一块中间带圆孔的方木板,现在,需要把木板中间的孔放到木板右上方,你看如何改变圆孔位置?
..........培养创造力的9种方法
我相信创造力和灵性之间是有联系的。这里的“灵性”指的不是某种宗教信仰,而是人类的精神,我们的根源。拥有它,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与生命之间的息息相关。拿破仑·希尔把它称为“无穷的智慧”,Deepak Chopra 称之为“纯意识”。我的朋友 Joshua Roman 则用美丽的词藻将之形容为:“……我们心中的一片永无止境之地”。这个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美好世界虽然无法用文字准确的描述,却可
以用心感受到。
拥有创造力即意味着放松身心,进入自己内心的这一境界之中,运用所谓的“无穷的智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天赋,它有待于你去发掘。我们每个人都是拥有才华的生命个体,因为我们都能够汲取相同的无尽之源。我们都天生被赋予了这样的厚礼。
从创造力出发时,我们拥有的是一片丰裕的土壤,不存在任何束缚。只有当我们从竞争的角度考虑时,限制和短缺才会被考虑进
来。
所谓“更有创造性”是一种不恰当的说法。你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然而,你可以通过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娴熟,或
者更深入的理解围绕在你身边的创造能量,这种能量,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无限汲取的。
在实际中从 以下九点来帮助自己“培养”创造力,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1.处于放松状态
用点时间,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够带来欢乐的、你热爱的或能够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阅读令人
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记日记——写下你的想法(这会相当有帮助!)。
2.感恩
想一想,什么赋予你积极向上、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活力,从而使你心怀感激?当感受到对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与馈赠,你的心中便有了爱,你会很快感到心灵的释然,内心感到朦胧的温暖。在这感受到温暖和爱意的时刻,你的心向创造力量敞开了大门。
3.激发你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高度视觉化的。我发现,练习在闭上双眼的情况下,想象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画面,是一种很有帮助的方法。
尝试这一方法。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在一个场景里,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好的,选个你认为理想的场景,尝试想象你看到的这一场景中的细节。去注意各种色彩、质地,去触摸。它们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温度感觉是怎样的?等等。
4.专注于此刻
每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或艺术家都会告诉你,当他们在创造伟大的音乐或艺术品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杂念,他们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创作之中,感受意识的流动。运动员们把这个称作“现场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过对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饭、洗碗、整理床铺,还是别的什么)倾注全部的注意力,来尝试练习仅把全部意识集中在当前时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
很大帮助。参考阅读《如何保持注意力》。
试着去想象打动你的美好事物。翻阅含有能够激发人思维的图片的书籍,参观美术馆,读启发人灵感的文字,与能够使你冷静的人交谈。
6.画图
这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确实是发掘自身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画图促使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在这一点上,我强力推荐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书,以及她所写的与之配套的手册。这本书是专门为那些从未受到过绘画训练的人撰写的。我从一本心理学教材上第一次听说它,阅读后发现,自己从其中的深刻见解里
学到很多东西。
7.寻找替代方案
保持好奇心。试着问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当你看到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再问一问自己:“有什么其
他方式做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态度——“总有另一种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来似乎“不可行”时,也要如此。
8.开放的心态
不要将任何你想到的点子拒之门外,不要轻易对它们作出判决。重视每一个从你的大脑里冒出来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愚蠢”
或“显而易见”的想法。这个方法能够催生更多有创造性的想法从你的心中浮现出来。
9.把思考过程落在纸上
用一叠活页纸(或者一个笔记本,我更愿意用活页纸,这样你不会因为要保持纸页的整洁和相互间的组织性而感到约束)。写下思考中你的大脑里冒出的一切:随意的词语、短语、主意、想法……有时,你也许会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们之间画线,来将不同的主意联系在一起。当灵感闪现时,一定要跟住它。这时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个主意,先把它简略的记在同一张纸或另一张空白的纸上。这也是我组织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从一些念头和要点出发,有时候一开始它们还显得很蹩脚,但是一旦我进入了“思维
美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6
1鼓励孩子扮演戏剧角色
家长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作品的著名片段,朗诵名诗,有时还让他们白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
2鼓励孩子做小实验、小制作等
许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实验角。“小科学迷”们做实验、搞制作、种花、植树、饲养小动物等。许多孩子每年还会参加新创造发明比赛。
3鼓励孩子自制不用花钱的礼物
在孩子需要送别人礼物时,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制作礼物,而不是花钱买,如新年贺卡、祝贺生日卡等节日小工艺品。这些自制的小礼物不但新颖、独特,还饱含着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福。
4放手让孩子自办家庭小宴会
家长允许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小伙伴和同学来家里办家庭宴会。房间的布置、装饰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设计;招待饭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选购的:孩子还跟妈妈一起下厨。并给自己做的菜肴起艺术名称。通过这些小宴会,孩子学会了交际礼仪和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5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
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布置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星球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象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6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游戏
设计一些单词连接、智力测验之类的游戏。他们鼓励儿童讲笑话、做各种运动游戏等。
利用周围环境诱发儿童的好奇心。
例如,有时可以让儿童看一看,是否电视机出了故障,插头是否插好,看看家里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的。
8向儿童提出“假如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等问题
例如“猫掉在井里怎么办”等等。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9让儿童集中精力徽事情
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不妨
让儿童多做些手工。例如削木头、针线活儿、纺织活儿等。
10采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如,讲授科学知识,不妨与孩子一起商量在失重的房间里绘画的方法;在儿童睡前活动时间里。不妨让儿童猜猜,17世纪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
11示例直观模型
如让儿童雕塑鸭子,就带他们参观鸭舍,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或者观看博物馆的鸭子雕塑等。
12为儿童的想象力加油鼓掌
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如在家里捏粘土团或者面团给儿童看,让儿童照此做各种形状。然后晾干。涂上颜色;交谈时给儿童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告诉其出处或者作用及方法。
13要常向儿童发问
培养孩子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篇7
一天,刚满3岁的小儿看见户外晒衣服的绳子上只剩下一只袜子,就好奇地问妈妈:“另一只袜子哪儿去了?”妈妈出去一看,果然绳上只挂着一只袜子,另一只袜子被大风刮得老远。当天晚上,我刚洗完脚,正在穿第一只鞋子,这时小儿怀里抱着个球从操场上回来了。一进门,看见我只穿着一只鞋子,赶紧急着问:“爸爸,另一只鞋子是不是丢了?”然而,这一回爸爸的鞋子并没有丢,而是仍然放在地上,只是暂时还没有来得及穿。再加之洗脚盆又挡住了小儿的视线,使他产生了“爸爸的鞋子丢了”的错误判断。尽管如此,它却使我们看到了3岁左右的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掌握了成对出现的事物的概念,并能用“一个”、“另一个”等对应词来表示。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本身,又显示了幼儿初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问句形式的广泛使用和求知欲的明显增强,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水落石出。
“放我出去,自由万岁”
那天,学校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赶紧起床打扫屋子,洗漱完毕,准备去食堂买早饭。此时,妻子夜班未归,只剩下小儿一人睡在床上。为了防止小儿醒来后到处乱跑,我在去食堂之前特意将纱门关上,并在外面扣上门扣子,这才放心地离去。当我从食堂里买好早饭回来时,小儿早已赤着双脚,站在纱门里面往外瞧。我隔着纱门问他:“是不是门关起来,你不能出来了呀?”小儿大声说:“放我出去,自由万岁!”
一个3岁多的幼儿,怎么会使用起这样一种抽象的短句呢?原来,《娃娃画报》上刊登了一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的画面。其中的一只小鸟说:“放我出去,自由万岁!”小儿听我讲过这个画面。因此,当我提起“被关起来了,不能出去”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动物被囚的情景,喊出了“我要自由”。然而,當我问他“自由”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可见幼儿初期已经开始能够使用某些抽象的词句,学会了“知识的迁移”。但他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模仿性,需要成人的点拨和引导。
“别动!我给你理发”
有一天我正在睡午觉,在睡梦中,总觉有一支手枪顶住了我的脑袋,接着响起了“嗒嗒——嗒嗒”的射击声和“呜哇——呜哇”的警笛声。朦胧中,我以为是小儿在玩他那手枪射击的鬼把戏,可睁开眼睛一看,又不像是射击的架势。只见他一会儿开动电子玩具枪,对着我的头发“嗒嗒——嗒嗒”地响几下,一会儿又拿起梳子和刷子将我的头发理理刷刷。我问他为什么用枪对着爸爸时,他诡秘地说:“别动!我给你理发。”我明白了,小儿正在扮演一个理发师傅的角色,运用前几天我们刚买的电子玩具枪做理发的游戏呢!
能够将一种玩具当做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工具,并将另一个人纳入自己的游戏活动中,这离不开原型启发,然而更需要儿童的灵感。因为它比儿童单纯使用玩具枪射击或使用理发工具理发更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因此它是儿童思维和想象的结晶,是儿童经验和智慧的杰作。
“把抽屉关上”
有一次,我的小儿来到我办公室里玩,随手将我办公桌的一只抽屉拖了出来,从里面拿出一只文具盒。不料,一不小心将文具盒掉到地上了。小儿弯下身子去拾。然而在站起来时,头碰到了抽屉上,顿时,头上肿了个包。小儿愤怒了。只见他一面用文具盒连续拍打抽屉,一面嚷着要我“把抽屉关上”!
【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推荐阅读: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07-03
孩子,你的努力,讲给孩子的话09-02
努力创造人才成长08-28
增强实干意识 努力创造实绩09-26
没伞的孩子所以要努力奔跑励志文06-13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_励志文章08-18
”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创造幸福“演讲稿10-08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07-15
努力让每个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07-08
培养创造力的时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