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培养(精选10篇)
对孩子的培养 篇1
对“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反思
摘要:本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谦让;反思
自古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谦让这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也会在教养的过程中有意的向孩子传达谦让的观念并力争引导孩子形成谦让的行为和习惯。但是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为了使我们的交流有的放矢,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谦让行为”发生的案例,展开我们的讨论。
案例:“大的让着小的”
事件情况:哥哥小宇12岁,在玩手机游戏,玩的津津有味。妹妹萱萱两岁半,看见哥哥在玩儿,伸手过来拿哥哥手中的手机,没“拿”过去。
妹妹:我也要玩儿!哥哥:这个你不会!妹妹:我会!
哥哥:你不会,这个你玩儿不了。妹妹开始叫妈妈,并且露出要哭的神色。妈妈:小宇,你让妹妹玩儿一会儿。哥哥:她不会玩儿!
妈妈:你让她玩儿一会儿,你是大的,你让着她点儿。哥哥:我不想让。
妈妈: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你是大的,你就得让着妹妹。„„
哥哥:为什么我是大的就得让着她啊?
妈妈:因为你是哥哥,她是妹妹,大的让着小的,从来都是这样。哥哥:凭什么大的就得什么事儿都得让着小的啊,我不让!
妈妈:你怎么这么大了这么不听话啊,大的让着小的这道理都不懂啊,大的就得让着小的,你让不让啊,我数1、2、3,你赶紧给妹妹啊!最后小宇在妈妈数到3的时候极不情愿的把手机扔给妹妹,并且反复强调她不能玩儿他刚刚玩儿的那个游戏,因为他说妹妹不会玩儿,会给他输掉分数。妹妹玩儿的时候哥哥紧看着,妹妹还是碰了那个游戏,哥哥很愤怒,一把从妹妹手掌夺过手机,这时候妹妹开始哭,妈妈冲哥哥喊。
这是在一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中或是当两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的一幕。家长旨在通过年龄差异,“大的让着小的“的礼仪规范解决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冲突,同时向孩子传达“谦让”的美德。但是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整个事件打着“谦让”的口号,却没有体现谦让的真正的涵义并起到自愿谦让的作用。案例中“大的”哥哥,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让着妹妹。“小的”妹妹也没有得到哥哥的“关照”。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上述案例中家长的观念是:“大的让着小”的就是谦让,只要大的满足了“小的”的心意就是谦让,谦让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儿,不需要更多的理由。这种想法决不为案例中家长所独有,这种做法也绝不是案例中一位家长的做法,这种想法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的想法。
然而对于任何一种在很多成人看来理所当然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对孩子来说未必也是理所当然,顺利成章的事儿,我们必须对任何一种不和谐状态保持一种探寻和努力去理解和改善的态度。老师和家长,不管是在目标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想要努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行为和品质,朝着更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但是在类似上述案例中,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年长的孩子无条件对年幼孩子礼行谦让的行为,不仅对年长的孩子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同时也对年长孩子和年幼孩子以后的长远与人交往行为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首先,对孩子真正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在要求年长儿童做出谦让行为之前并没有给出一个充分且合理的解释,这时年长儿童做出的礼让行为是迫于家长和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行为,其本身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并不是真正的谦让的行为,同时也没有起到谦让的真正良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虽然哥哥被迫把手机给了妹妹,但是哥哥一直在“看”着手机,不让妹妹动他的游戏,并在妹妹打扰了他的游戏的情况下,立刻“收回”了自己当初的谦让行为。
其次,长期无条件被迫谦让会对年长儿童以后的行为发展不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拥有一定的权利,维护自己应得的利益,不应视为犯罪。“P90当人们对儿童进行无条件让出自己喜爱之物的教育时,儿童或者不听,不予理睬,或者长此以往,在要求起码的公平时,反而觉得愧疚,无法说出口,“或者去实行荒谬绝伦的自我牺牲”P90不管哪一种结果对儿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再次,对年幼儿童成长发展不利。年幼儿童在与年长儿童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因为“长幼谦让”得到庇护,他(她)会觉得自己总是对的,不利于年幼儿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局限性,并且不利于他们今后与他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毕竟在今后的社会和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更多的不是建立在谦让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公平或是明确的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在解决孩子间的冲突时不应该强迫一方谦让,而应该在孩子们中间树立一种公平、公正的观念,真实和坦率的化解矛盾,引导儿童心甘情愿地将己物让出,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也不能采用强迫的方式。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将其分开,教授与其他人相处的更好的办法,制定游戏规则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公平正义明白友好的事件经过中,学会尊重、理解和谦让。
对孩子的培养 篇2
一、器乐初学者的一般心理状态。
(1) “以静制动”说。“我的孩子太好动, 贪玩, 想借此得到抑止孩子好动的状况”。的确, 器乐演奏需要心静、意动、手脚灵活。天天训练学习者的耐久性、克制烦躁。长期下来他 (她) 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心养性”。尔后或多或少的改变孩子的“好动症”。
(2) “智力开发”说。“学习器乐演奏有利于协调、开发人的左右脑”。是的, 器乐的演奏、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人的效应器官——口、手、脚等。而指挥调动这些效应器官都受约于脑神经中枢,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人的脑筋是你常用它就越灵活。脑筋灵活了人自然就机灵, 机灵的人对事物能迅速、正确的理解, 自然, 学习起来就一定不会笨。先天不足后天予以努力创造也为何不可。
(3) “一技之长”说。“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 干啥都得竞争上岗, 多一技之长就会多一线希望”。不错, 人有我有, 人无我还有, 这就是出众。出众者人才也。除了专业技能外, 还有多一才艺之人, 招聘部门不会不予以考虑的。
二、器乐教学的一般方法:
(1) 记忆演奏法, 即是背谱演奏的方法。老师口唱乐曲、一板一眼、手把手地教的学习方法。学习者无需识别乐谱, 有记忆的能力和摹仿的能力即可。学习者通过老师在耳边范唱获得乐曲信息为起点, 逐渐推进。此方法以后可能会使学习者无意识地滋生另一种不良习惯 (因费劲而不愿意视谱) 至使造成识谱慢的劣势。
(2) 视谱演奏法。视谱是学习乐器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它是根据过去的教育来认识基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组成部分的能力, 是头脑把这些组成部分按照乐曲所写那样组在一起的能力。是把这些组成部分按照它们新的组合, 在乐器上立即演奏出来的能力。
各种吹、拉、弹、打的演奏是一个以演奏者大脑意识活络为中心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者从熟悉乐谱开始 (通过视觉阅谱或通过记忆背谱获取) 与演奏技术练习和演奏技巧积累等实践活动来完成。这是一种具有健全生理的活动, 即是人作用于乐器物体上得一种器官运动。
三、学习的过程符合理性“条件反射”规律的现象:
乐器演奏时, 学习者首先是从视觉通道 (或从记忆功能) 接受乐谱音符的刺激。这种刺激经过神经纤维进入脑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再由大脑皮层产生意识传给中枢运动神经刺激神经末梢的效应器官———手、脚、嘴等;由它们作用于乐器, 使乐器发出音响。这些音响又被听觉器官———耳朵所接收, 经过神经纤维反应进入大脑皮层, 再通过中枢运动神经来矫正肩、肘、腕、手指脚、嘴等的动作。多次反复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它直至使乐器发出令人满意的音响。这样形成了一个极完整的运动反应系统。
人类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即像雕刻那样, 只要刻刀多凿几次, 石头上就会留下深深的痕迹。人类的理性条件反射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非理性条件反射之处就在于:人类的条件反射不是一个机械的反应过程。当一种动作多次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的时候, 这一动作的条件刺激就会形成了多次的反应模式, 而这种反应模式再经过主体的内部整合, 形成了理性的“条件反射”, 最后简化为一种反应模型式。这种反应模型式就是我们称之为演奏技术、技巧类的东西。这种技术、技巧的形成, 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组织的理念, 使人具有对个别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且还能对复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而是演奏技巧的不断更新成为永无止境的追求。
虽然所有学习乐器演奏的人不一定都会成为音乐家。但是每个学习者都经过了“仁”和“勇”的砺练, 也会或多或少得到“智”的长进。多年来培训幼儿乐器演奏不仅看见小孩学会了技能, 也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状况的转变。从不懂到会, 从心神不定到耐心专注。使他们体验到并懂得了要演奏好一首乐曲就必须做好每一个音符的练习。踏踏实实的形象、一丝不苟的追求、不急不躁的性格、千锤百炼的精神都会化成音符深入每一个有诚意的学习者的身心形成理念。让好的理念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这些教育结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器乐演奏在文化艺术繁茂的百花园中不过是其间的一朵花, 和其他的姐妹花一样需要人们细心地爱护和精心地栽培。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像花匠那样尽职, 而且还要提倡从秉承、弘扬、光大民族文化的高度去认识: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中国五千年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出现断层!世界文化的排列组合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出现因文化排列不了而影响世界文化的总和!
谈谈对孩子爱心的培养 篇3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心榜样。
二、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一次,我带儿子乘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站都站不稳,只见一位带着一个大旅行包的男青年站起来给我们让座,儿子马上就坐了过去,并说:“谢谢你,大哥哥。”当时我就问他:“大哥哥为什么要给我们让座?他带着个大包。不累吗?”儿子想了想说:“他是看你带着我,怕我跌倒。”事有凑巧,过了一站,车上上来一位老爷爷,我就看了儿子一眼,他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立即站起来把位子让给了老爷爷,把老爷爷乐得直夸:“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三、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知道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當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其实这是一种愿望,也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提供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给蹲着择菜的奶奶搬凳子;给要看报的爷爷拿眼镜;给下班回到家的爸爸拿拖鞋;给又上班又做家务的妈妈捶捶背等。让孩子体验爱人和被人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四、在童话世界中渗透爱。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那些被妈妈讲过许多遍的故事仍然吸引着孩子们。家长选择一些和孩子们的生活有联系的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大人一边讲一边问孩子:“如果人们买了她的火柴或在圣诞夜邀请她共同度过,小女孩会冻死吗?”在讲故事时多问问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自然将爱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只要有心,“爱心教育”可以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甚至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有个小男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鸟包扎,男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你看它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关于对孩子培养的短文章 篇4
即使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孩子是否有特长,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学习班,在我们周围失败的例子远比成功的例子多。所以只注重孩子的现实学习环境而忽略了心理环境,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我们准备投资某个项目时总是思之再三,向各方求教,目的是让自己尽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不盲目投资。可是在对孩子的投资上,我们却是不求回报只求把自己的金钱精力全盘托出,至于是否对孩子真的有益处那就另当别论,感觉就是我把一切都交给孩子,我就无愧于孩子。问题是我们的投入让谁实现了社会价值,很多以前贫困的教师通过办补习班而开豪车住别墅,每年的升学率依然,学生的成绩依然,家长的心情依旧焦灼。我不是说教师在压榨钱财,我只是说家长对孩子投资要投得其所,根据孩子的潜能特长,培养的方向有轻重,不至于到时赔了夫人又折兵,钱也花了孩子也受了罪,最后成为邻里的笑柄。
关于对孩子培养的短文章2:看初中毕业的打工妹如何培养不输在起跑线的孩子
我是一名在工厂上班的宝妈,初中文凭,女儿乐乐四岁半了,因为上班没时间带小孩,都由小孩他奶奶带的,可是时间长了发现乐乐的问题越来越多,不爱搭理人,不听长辈的话,特别任性和调皮,甚至有时候开始说脏话了!天啊,这才几岁啊,就一身的坏毛病!但是以我的能力我没办法好好的教育孩子,但是我觉得要和老公商量一下该怎么办了,后来在辣妈育儿群里偶然认识了一位朋友,聊得也挺愉快的,后来谈到各自的孩子,我就把我的问题告诉了她,她说可以帮我,我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听她讲了。
她告诉我说孝心宝宝育儿机能够帮到我,我说没有听说过是什么东西,她很耐心的和我讲解了孝心宝宝的内容以及功能。原来孝心宝宝是取材宝宝生活中的100个日常生活场景,制成教育动画,宝宝乐于接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每课10分 钟,1天1课,课后还有实践小作业,巩固学习所得。在一期一期教育过程中,孩子将学到感恩、信任、尊重、宽容、谦虚、独立、 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理解和体谅对方等品质,以及跟他人沟通、照顾他人的能力等,这将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健全的品格基础。我一听觉得挺好的,我正好不会教,既不觉得时间太长,而且和孩子一起学习也能增加我和乐乐之间的感情互动,也能够在一点一滴中让乐乐慢慢改变,于是我就问了价格,他告诉我说1680元,我觉得价格有点高,要和孩子他爸讨论一下。
当晚就和老公说了这个事情,虽然我们平时比较节俭,但是考虑到乐乐现在的问题,觉得不容忽视,三岁看老,乐乐已经错过了一年半了,老公当下就支持我的决定!第二天我就立马找那个朋友购买了一台,第二天到货就立马给乐乐学习了,令我高兴地是乐乐很喜欢看孝心宝宝,这让我多多少少放心了不少,每天陪她十分钟的时间还是有的,每天也陪她做每一集的孝心作业,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发现乐乐真的改变了,她开始主动帮助我们摘菜,打扫卫生,和我们说话态度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也许这些改变在别人眼里一般,但是在我们的心里,真的特别开心,我非常感谢介绍给我孝心宝宝的那位朋友,谢谢你!
关于对孩子培养的短文章3:懂礼仪,让孩子变得儒雅
一个不懂礼仪的人,是谈不上有教养、有素质、高层次的,因此孩子到了懂事的年龄,要教会他平日生活中的基本礼仪。
其实,现实中许多家长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礼仪教育。从孩子被抱在怀里开始,家长就教他向离开的人说“再见”,不会说话也可以摆摆手以示礼貌。再大一点见面要打招呼。久而久之,孩子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礼貌。但也有个别家庭出来的孩子,老大不小了见了人说话不知轻重、不懂老少、不分场合,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让大人觉得尴尬,更重要的是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在工作和学习中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小引导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礼仪是多方面的:
餐桌上。首先是坐,教育孩子懂得长幼顺序,懂得谦让。一家人吃饭要先请长辈坐,即使因为上学等原因只好孩子先吃,也要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只讲道理还不够,还要尽量找机会给孩子做示范,比如节假日孩子不急着上学时要立规矩。事实证明现在的孩子懂得道理不少,缺少的是实践机会,只停留在理论上,是无根之萍,会摇摇摆摆不稳定。有了实践,习惯才会扎根。其次是吃。懂得先礼让老人,不能以“我”为标准,喜欢的就端到自己跟前,目中无人,这样的吃相既不文雅又不礼貌。分辨长幼,懂得谦让,还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感,抑制个人私欲,培养克制力,磨练意志力。再次是遇到各种问题时,比如饭菜洒了,筷子掉在地上,需要上卫生间等,家长也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如何处理得当,该用何种口气向别人寻求谅解,哪些话要避讳,不适合在吃饭时说。总之要培养孩子不光要想到自己,还要照顾到周围在场的人。
来了客人。家里来客人,孩子不管认识与否,都要礼貌地打招呼,如果自己在沙发上或椅子上,要主动让出,请客人坐在舒适的地方,不要目中无人无动于衷。如果大人招待客人,也可以打声招呼去做自己的事。小伙伴来了要友好,有玩具或食物要分享,不要养成“独占”的习惯。最忌讳自己的东西不准伙伴动,好吃的东西独自吃。确实贵重的东西,要礼貌地讲清楚为什么不能动,然后自己也离开,一视同仁,让伙伴打消要动的念头。
去别人家做客。到别人家要尊重别人的习惯,让孩子清楚再别人家与在自己家不同,各有自己的小地盘。进门要礼貌地与主人打招呼,需要动别人东西时要先征求意见,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切忌不要耍脾气,没达到目的就又哭又闹。遇到此种情况,家长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次机会,回家后严肃地讲清是非,让孩子承担责任。
对孩子的培养 篇5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在上歌曲《欢乐颂》第二教时中,我按照这首名曲原来的强弱进行处理,但如果老师很简单的说一句第一句唱轻一些,第二句唱响一些等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也许他们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小朋友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的轻一些,树上的小鸟在叫,因此要唱的响一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肯定很响,要唱的响一些,快乐些。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自然而然就按照我处理的要求唱,我的教学的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第三,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的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孩子兴趣会很高涨,孩子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我在音乐活动中做的比较要注意的。
对孩子的培养 篇6
学前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文/贾爱民
“善于学习”是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秀的习惯。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性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关于习惯,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往往让不会学习的人一脸茫然。因此,学习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期。
0――3岁的孩子处于婴儿期,他们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的特点只是开始萌芽。到了幼儿期(3――7岁左右),人类个体脑重量基本完成,而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这一时期,也是孩子早期教育的开始。
两、三岁的孩子,因为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家长口中讲述的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充满了奇妙的心理。因此,正是这个时期,孩子学习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就开始了!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因为认知手段的限制,倾听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手段。另外,善于倾听别人,也是一种规则,一种人际交往之间对他人尊重的规则。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社会规则、人际交往规则、企业交往规则……规则意识的拥有,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他成年后的发展及社会交往有很大帮助!
我曾经调查、询问过很多具备优秀学习习惯的中、小学生的家长,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告诉我:孩子在这一时期,对家长所讲的每一篇故事都充满了近乎于狂热的喜爱,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每天重复同一个故事,还会自己不厌其烦地用小手一遍一遍地指着上面的文字阅读。结局显而易见,孩子能把家长所讲的故事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并且故事中的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字、词,会被孩子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指认的方式学会。这个时期的孩子纯净得就像是一张白纸,是多么渴望他所未知的、新奇的东西,书写在那张渴望被写满的`人生画卷上啊!那一双明亮充满求知的眼睛是多么让人怜爱!他就是在学习、在倾听、在记忆呀!另外,我所见到的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在课堂上大都性格活泼,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欲很强。
每天有空闲,和孩子并坐一起,读一篇小故事或一首小小的儿歌,父母既享受到不少天伦之乐,也会让孩子心情愉快!当孩子过一段时间给你讲述他在不知不觉间学会的故事,他小小的心灵该多有成就感!这既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他倾听的习惯,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作为家长的我,也曾经经历学前孩子的教育。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三岁半的女儿指着某辆警车上“司法”两字脱口而出的时候,我不禁诧异:我没教你“司”呀!没想女儿一脸轻松地回答:“嘀嘀嘀,我是一名小司机的‘司’嘛!”回家后,还专门给我找到那本《365夜儿歌》指给我看!我不禁慨叹,想起那年秋季,2岁4个月的女儿上了幼儿园。(www.fwsir.Com)当时,我一直抱着“孩子还小、先适应一下”的态度对女儿放任自流。结果到了她近3岁还“目不识丁”.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又听了幼儿园老师的唠叨,于是,有天她放学后,我们一起走到街心花园,我满腹心事、忧心忡忡地写下一个“羊”字,指着问女儿:“这是什么?”也许是为了急于表白,女儿毫不犹豫:“雪糕!”没想到她的回答是这样可爱,当时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不禁暗自赞叹孩子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不过也清醒认识到,孩子只会对具体的、形象的实物记忆深刻。于是为了培养她识字的兴趣,提醒自己也告诉家人:在孩子感兴趣的时间,教她认识那些所能看到的实物性的东西,然后写出相关的文字。于是,每天我都会写下几个她口中所提到的某些人或事物的文字教她认识。比如,指着天空飞过的一只鸟会写下“鸟”字,会拿起扫把教她“扫帚”,然后扫地时,会比画着动作,再写下“扫地”二字……过一段再考查一下她的记忆效果。于是,在家人的协助下,家庭教育成了她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这之后,幼儿园的老师反馈,她上课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大大增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表现欲,都愿意表现自己。尤其孩子,更是如此!
当然,实在抽不出时间每天陪孩子的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买来儿童故事的碟片或磁带,里面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孩子倾听习惯和学习语言的做法!如果能把你精心选择的、适合孩子年龄的、通俗易懂的故事自己录制下来给孩子,在你忙碌的时候让它去陪伴孩子,也许比买几本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坚持下去,那么孩子倾听、学习的习惯,包括背诵的能力都能很好地保持下来!
当然,孩子进入小学后,正规的学校教育来临了,环境的改变、班额的增加、老师授课方式的变化,也许会让孩子学习的习惯受到一定的影响,于是家长一定要不断强化这一规则:注意倾听既是对他人说话权利的尊重,又是在保护自己倾听权利的实现、获得知识的一种良好方式。
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在倾听过程中受益匪浅,在学习上取得自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孩子的培养 篇7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是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而健全的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性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关于习惯,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 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 知识更新的速度往往让不会学习的人一脸茫然。因此, 学习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期。
0~3岁的孩子处于婴儿期, 他们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的特点只是开始萌芽。到了幼儿期 (3~7岁左右) , 人类个体脑重量基本完成, 而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这一时期, 也是孩子早期教育的开始。
两、三岁的孩子, 因为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对家长口中讲述的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充满了奇妙的心理。因此, 正是这个时期, 孩子学习习惯, 读书习惯的培养就开始了!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 因为认知手段的限制, 倾听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手段。另外, 善于倾听别人, 也是一种规则, 一种人际交往之间对他人尊重的规则。当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社会规则、人际交往规则、企业交往规则……规则意识的拥有, 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他成年后的发展及社会交往有很大帮助!
我曾经调查、询问过很多具备优秀学习习惯的中、小学生的家长,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告诉我:孩子在这一时期, 对家长所讲的每一篇故事都充满了近乎于狂热的喜爱, 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每天重复同一个故事, 还会自己不厌其烦地用小手一遍一遍地指着上面的文字阅读。结局显而易见, 孩子能把家长所讲的故事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并且故事中的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字、词, 会被孩子在不知不觉间, 通过指认的方式学会。这个时期的孩子纯净得就像是一张白纸, 是多么渴望他所未知的、新奇的东西, 书写在那张渴望被写满的人生画卷上啊!那一双明亮充满求知的眼睛是多么让人怜爱!他就是在学习、在倾听、在记忆呀!另外, 我所见到的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 在课堂上大都性格活泼, 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现欲很强。
每天有空闲, 和孩子并坐一起, 读一篇小故事或一首小小的儿歌, 父母既享受到不少天伦之乐, 也会让孩子心情愉快!当孩子过一段时间给你讲述他在不知不觉间学会的故事, 他小小的心灵该多有成就感!这既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倾听的习惯, 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作为家长的我, 也曾经经历学前孩子的教育。印象非常深刻的是, 当三岁半的女儿指着某辆警车上“司法”两字脱口而出的时候, 我不禁诧异:我没教你“司”呀!没想女儿一脸轻松地回答:“嘀嘀嘀, 我是一名小司机的‘司’嘛!”回家后, 还专门给我找到那本《365夜儿歌》指给我看!我不禁慨叹, 想起那年秋季, 2岁4个月的女儿上了幼儿园。当时, 我一直抱着“孩子还小、先适应一下”的态度对女儿放任自流。结果到了她近3岁还“目不识丁”。随着她一天天长大, 我又听了幼儿园老师的唠叨, 于是, 有天她放学后, 我们一起走到街心花园, 我满腹心事、忧心忡忡地写下一个“羊”字, 指着问女儿:“这是什么?”也许是为了急于表白, 女儿毫不犹豫:“雪糕!”没想到她的回答是这样可爱, 当时我忍俊不禁, 哈哈大笑。不禁暗自赞叹孩子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不过也清醒认识到, 孩子只会对具体的、形象的实物记忆深刻。于是为了培养她识字的兴趣, 提醒自己也告诉家人:在孩子感兴趣的时间, 教她认识那些所能看到的实物性的东西, 然后写出相关的文字。于是, 每天我都会写下几个她口中所提到的某些人或事物的文字教她认识。比如, 指着天空飞过的一只鸟会写下“鸟”字, 会拿起扫把教她“扫帚”, 然后扫地时, 会比画着动作, 再写下“扫地”二字……过一段再考查一下她的记忆效果。于是, 在家人的协助下, 家庭教育成了她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这之后, 幼儿园的老师反馈, 她上课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大大增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表现欲, 都愿意表现自己。尤其孩子, 更是如此!
当然, 实在抽不出时间每天陪孩子的家长, 也可以给孩子买来儿童故事的碟片或磁带, 里面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孩子倾听习惯和学习语言的做法!如果能把你精心选择的、适合孩子年龄的、通俗易懂的故事自己录制下来给孩子, 在你忙碌的时候让它去陪伴孩子, 也许比买几本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坚持下去, 那么孩子倾听、学习的习惯, 包括背诵的能力都能很好地保持下来!
当然, 孩子进入小学后, 正规的学校教育来临了, 环境的改变、班额的增加、老师授课方式的变化, 也许会让孩子学习的习惯受到一定的影响, 于是家长一定要不断强化这一规则:注意倾听既是对他人说话权利的尊重, 又是在保护自己倾听权利的实现、获得知识的一种良好方式。
浅谈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篇8
一、尝试成功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总希望凡事都由自己去试一试、摸一摸、做一做,这是孩子自信心的表现。如果家长能经常适当地引导孩子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极为有效的。遗憾的是有些家长总是不信任孩子,对孩子经过努力能做的事不让做,或者即使让做,仍这不放心那不放心,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二、学会等待
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当孩子面对失败、被人拒绝时,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教会孩子耐心等待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小学生的情绪存在不稳定性,家长要教育他们能承受失败,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寻找成功之路。
孩子年龄小,遇事没经验,常常会遭遇失败。这时千万不能埋怨,更不要讽刺挖苦。有的家长,见孩子帮着做家务,不鼓励、不夸奖,反而常常埋怨:好啦,好啦!我的小祖宗,你真是越帮越忙!还是快去读书好了;孩子天生爱唱爱跳,有些家长心烦了会冲着孩子说:“别唱了,像鸡叫似的,难听死了!”这些都是极不合适的家教语言,孩子听了是不会增加成功信心的。
三、适当期望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基础,对他们要求太严、期望过高,以致孩子经过努力仍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考了个80分,家长不鼓励,反而训斥孩子不努力,非让孩子考100分不可。平时尽提出一些孩子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的目标,孩子几乎总是处在失败的心态之中,失败次数一多,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无能,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不断地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
四、以身示范
父母以身作则,这是成功家教的根本。在孩子面前,遇事时父母首先要表现出自信心,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应如此。家长对孩子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赶上其他同学,以自己的信任激发鼓励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心,让孩子遇事总感到“我能行!”
总而言之,自信心本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就有信心自己动手做这做那。如果家长在教育中让孩子去尝试成功,学会等待,自己再加以期望和以身示范,那么,孩子离成功是不会太遥远的。
培养兴趣关于孩子兴趣的培养 篇9
前提: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孩子与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比具有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成人的学习更多着眼于书本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而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更多从物体的色彩、图画的线条等表象来进行认知。
孩子对事物有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将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强加于孩子,是件愚蠢的事情。家长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习惯。
基础:珍视孩子的每一次尝试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尝试,不管他做得如何,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赞扬,这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例如,儿子嚷着买玩具飞机,我说,不如爸爸教你折个纸飞机吧?儿子欣然同意。我边折边给他讲解,折好后儿子非常高兴,自己也想尝试折纸飞机。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飞机,但我还是鼓励他,说:“比爸爸第一次折的好多了。”听到我的表扬,他的兴趣更浓了,一连折了好几个飞机,慢慢地越折越好。
途径: 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年龄小,很难安分下来独自看书,这就需要家长抽出时间来进行亲子共读,逐步引导孩子对书本感兴趣。儿子原本也不爱看书,每次买了新书给他,他都只看几眼就扔到旁边。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和他一起阅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描绘书中故事,有时还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来复述。坚持一段时间后,儿子慢慢地对书本阅读有了兴趣,喜欢找我一起看书,劲头也越来越大。
亲子共读时,建议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先示范复述,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复述,即使孩子复述的内容并不完整,也别忘了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以满足感,从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方法:使用游戏和情景模拟形式
游戏是父母与孩子进行直接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发现孩子兴奋点和不足之处的方法,这种亲子教育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非常直观形象。游戏的素材可以是身边小事,也可以是寓言或童话,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孩子熟悉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在家里,我们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进行了情景模拟,孩子演老太婆,我演老渔夫,孩子妈妈演小金鱼。通过几次这样的游戏模拟,孩子不但牢记了故事内容,还能自编自导发展成其他结局,大大开动了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巩固: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幼儿园阶段并非是培养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阶段,而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等情商元素,都是以后学习、为人处事的基础,决定了日后发展的持续力和可塑性。因此,这个阶段不能以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等量化的东西为衡量学习程度的标准。家长不妨多带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孩子创造更多学习的空间。譬如,到外面碰到熟人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到别人家做客时,学习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在超市购物后,可让孩子自己排队付钱,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从日常身边的小事开始,多角度、多层面地拓展孩子学习的宽度与广度。小卡尔威特所著的《后天神童》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都喜欢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有兴趣,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如果不喜欢,不论怎样强迫都产生不了作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一样,学习不是负担、更不是烦恼,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驱动力。
No.2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双语教学教育的开发研究,幼儿园双语教学已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迫切需要。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
然而,在当前幼儿英语教学中,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许多幼儿英语教学成人化,使幼儿过早丧失了对学英语的兴趣。因此,怎样提高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呢?我园自开设英语课以来,经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幼儿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一门外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幼儿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不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教学,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语言为幼儿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交际情况,这样,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游戏是最感兴趣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如果幼儿对英语感兴趣,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情绪,孩子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反之,如果只是追求单词句子数量的多少,那会倒了孩子的胃口,孩子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游戏化,注意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首先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定量输入,根据不同孩子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玩中学,学中用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情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还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1、故事教学法
故事对学龄前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一次我在教“Come in ,please.”与“Go out.”时,先为孩子们讲一个兔妈妈要去买菜,要兔宝宝在家等候,却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兔宝宝开门,兔宝宝发现是大灰狼,一齐将大灰狼赶跑的故事。在讲述中,将“Come in ,please.”“Go out.”穿插其中,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极深。
2、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幼儿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我对幼儿说:“Nice to see you!”幼儿会回答我:“Nice to see you!”却从来不会自发性的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 to see you!”后回答别人:“Nice to see you!”造成幼儿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幼儿不明白每一句英语的含义。
针对这种现象,不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我们应该积极为幼儿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按门铃、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再让幼儿开门、请朋友的游戏,及时的巩固了教学内容。
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彼此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3、游戏教学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提供幼儿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因此,幼儿园英语活动应尽量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英语。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欢的。于是,我把游戏改为
“Wolf, wolf, what can you do?”是请一位幼儿当老狼,其它是小羊。小羊问“Wolf, wolf, what can you do ?”老狼回答“I can eat.”然后开始追逐小羊。幼儿在他们原有的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的习得了英语,学会了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jump/run.„„”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玩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觉得学习英语好玩,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幼儿的天赋,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指出:儿童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让幼儿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且适合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好奇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幼儿学习动物名称时,我带来了手指玩具,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引起动物名称,“Hello,I’m a „„ How do you do!”而后让幼儿手戴玩偶,学说句子和新单词。这样,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大家兴趣很高。在学习表示颜色的句子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幸运转盘”,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ur is it?”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蓝色。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幼儿可以得到一件小礼物,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且记忆深刻。
四、重视“自我表露”,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露,是孩子们共同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这种表露能受到教师的夸奖,幼儿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就甭提多高兴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充分进行表露。这样,既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还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支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语:Good!/Very
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调动幼儿学英语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谜语法、儿歌法、顺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的语言活跃起来,孩子们始终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上英语课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六、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运用日常用语,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如:早上幼儿入园时,对幼儿说Good morning.Nice to see you.在幼儿课间休息时,说Go to the washroom, please。Did you wash you hand? Drink some water, please.在幼儿准备进餐时,让幼儿认识餐具和介绍食谱等。如:These are plates/bowls„ We have noodles/milk„for breakfast etc在非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孩子们说Stand up、Raise your hands、Put down your hands等。在生活中,将双语生活情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幼儿进行交流,努力消除上课与生活的界限,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使生活与教学连接起来,打破固定情境对幼儿英语发展约束的认识界限,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让他们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
其次,创设物质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
在幼儿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工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如:墙面设置,它是幼儿园环境布置中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大的广告,浓缩了教育内容和目的,还渗入了思想道德教育,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如英语活动角,它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实物、图片、头饰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十分吸引孩子,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会主动地指读单词,或是拿起指偶,两两结伴玩语言游戏,愉快地游乐于英语语言的气氛中。
七、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学好英语
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发展。除了教师在园要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环境外,家长在家也应该密切配合教师教学,形成家园同步教育的合力,共同达到教育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每天在英语角公布当天的学习内容;月末,每班张贴一份本月学习汇报表;学期末,让每位家长参加英语学习汇报表演,了解幼儿学习的情况,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意见,这样家长就能主动配合教学,共同提高幼儿英语水平。
总之,以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为目的的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只有适应幼儿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幼儿在轻轻松松之间培养起学习英
语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特长 篇10
教材分析
兴趣特长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重要一课,强调了做好一件事要具备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学生懂得培养特长,使自己具有一种技能,要付出辛勤和汗水。引导学生知道自信是成功的钥匙,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三年级学生年纪小,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不能局限于课本的文字语言描述,应该多收集图片,搜集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增加感性认知,因此尝试将课程设计为:亮绝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健康的兴趣,培养人的文明行为和高尚情操。懂得具有一种特长,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树立自信。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使他们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去体验兴趣的快乐,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毅力去学习。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苦练的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展示一些特点,我们就知道他是谁?是不是啊?
(可以举一些同学的例子让大家说一说,猜一猜。)
老师:可见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大家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过渡)【讲授新课】
一、我的兴趣特长(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九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说一说。
老师:大家是不是也有好多的兴趣和特长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把你和你知道的身边的同学、朋友的兴趣爱好,说一说。
(在同学们的介绍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同学们知道哪些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哪些是不健康的兴趣爱好,以及其危害性;还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瓶上绘画”、“兴趣”、“刺绣”、“弹钢琴”、“绘画”等。)
老师: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呢?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参加广告小组后的益处”,还可给他们讲“为什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可有的同学兴趣广泛,最后却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老师:大家先打开课本第九页和第十页,看一看图中的同学是怎样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说一说。
老师:从这几个故事和图片中,我们可以知道:具有任何一种特长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很多的困难,只有做事持之以恒,有毅力和决心,才能成功。大家说是不是呢?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铁杵磨针”、“爱迪生的故事”等。)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勤奋出天才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吧!
老师: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某些项目有兴趣,说自己也能够刻苦学习和练习,就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就放弃了。同学们中间有没有呢?学生:(略
老师: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你要信任自己!相信我能行!(过渡)
二、相信我能行(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十一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是怎么做的呢?然后说一说。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敢于回答问题”、“我也能行”、“我的舞姿”等,还可给同学们讲“海伦•凯勒的故事”和“小学生的自卑与自信”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信任自己——只要你肯做,就会做到,只要肯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吧!学生:(略)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很棒,对不对?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能行之歌”。)
老师:下面大家就来亮一亮自己的“绝活”吧!(过渡)
三、亮亮我的“绝活”(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二页,说一说图中的同学都展示了哪些“绝活”?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大家准备一下,展示一下我们自己的“绝活”吧!
(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绝活”,可以是作品,如书法、绘画、编织、手工等;也可是特长,如唱歌、跳舞、英语口语会话、表演等。)播放书法、绘画、编织、手工等幻灯片 用语言引导学生讲述图片中的物品。观察幻灯片图片
用图片引导学生懂得培养特长。
指导有特长的同学进行课堂展示。学生之间交流兴趣,说说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图片讲自己的特长,引起兴趣。
鼓励学生对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