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共12篇)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1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关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兴趣”正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的那样,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通常称之为求知欲。在从教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 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中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
一、器乐初学者的一般心理状态。
(1) “以静制动”说。“我的孩子太好动, 贪玩, 想借此得到抑止孩子好动的状况”。的确, 器乐演奏需要心静、意动、手脚灵活。天天训练学习者的耐久性、克制烦躁。长期下来他 (她) 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心养性”。尔后或多或少的改变孩子的“好动症”。
(2) “智力开发”说。“学习器乐演奏有利于协调、开发人的左右脑”。是的, 器乐的演奏、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人的效应器官——口、手、脚等。而指挥调动这些效应器官都受约于脑神经中枢,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人的脑筋是你常用它就越灵活。脑筋灵活了人自然就机灵, 机灵的人对事物能迅速、正确的理解, 自然, 学习起来就一定不会笨。先天不足后天予以努力创造也为何不可。
(3) “一技之长”说。“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 干啥都得竞争上岗, 多一技之长就会多一线希望”。不错, 人有我有, 人无我还有, 这就是出众。出众者人才也。除了专业技能外, 还有多一才艺之人, 招聘部门不会不予以考虑的。
二、器乐教学的一般方法:
(1) 记忆演奏法, 即是背谱演奏的方法。老师口唱乐曲、一板一眼、手把手地教的学习方法。学习者无需识别乐谱, 有记忆的能力和摹仿的能力即可。学习者通过老师在耳边范唱获得乐曲信息为起点, 逐渐推进。此方法以后可能会使学习者无意识地滋生另一种不良习惯 (因费劲而不愿意视谱) 至使造成识谱慢的劣势。
(2) 视谱演奏法。视谱是学习乐器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它是根据过去的教育来认识基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组成部分的能力, 是头脑把这些组成部分按照乐曲所写那样组在一起的能力。是把这些组成部分按照它们新的组合, 在乐器上立即演奏出来的能力。
各种吹、拉、弹、打的演奏是一个以演奏者大脑意识活络为中心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者从熟悉乐谱开始 (通过视觉阅谱或通过记忆背谱获取) 与演奏技术练习和演奏技巧积累等实践活动来完成。这是一种具有健全生理的活动, 即是人作用于乐器物体上得一种器官运动。
三、学习的过程符合理性“条件反射”规律的现象:
乐器演奏时, 学习者首先是从视觉通道 (或从记忆功能) 接受乐谱音符的刺激。这种刺激经过神经纤维进入脑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再由大脑皮层产生意识传给中枢运动神经刺激神经末梢的效应器官———手、脚、嘴等;由它们作用于乐器, 使乐器发出音响。这些音响又被听觉器官———耳朵所接收, 经过神经纤维反应进入大脑皮层, 再通过中枢运动神经来矫正肩、肘、腕、手指脚、嘴等的动作。多次反复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它直至使乐器发出令人满意的音响。这样形成了一个极完整的运动反应系统。
人类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即像雕刻那样, 只要刻刀多凿几次, 石头上就会留下深深的痕迹。人类的理性条件反射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非理性条件反射之处就在于:人类的条件反射不是一个机械的反应过程。当一种动作多次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的时候, 这一动作的条件刺激就会形成了多次的反应模式, 而这种反应模式再经过主体的内部整合, 形成了理性的“条件反射”, 最后简化为一种反应模型式。这种反应模型式就是我们称之为演奏技术、技巧类的东西。这种技术、技巧的形成, 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组织的理念, 使人具有对个别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且还能对复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而是演奏技巧的不断更新成为永无止境的追求。
虽然所有学习乐器演奏的人不一定都会成为音乐家。但是每个学习者都经过了“仁”和“勇”的砺练, 也会或多或少得到“智”的长进。多年来培训幼儿乐器演奏不仅看见小孩学会了技能, 也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状况的转变。从不懂到会, 从心神不定到耐心专注。使他们体验到并懂得了要演奏好一首乐曲就必须做好每一个音符的练习。踏踏实实的形象、一丝不苟的追求、不急不躁的性格、千锤百炼的精神都会化成音符深入每一个有诚意的学习者的身心形成理念。让好的理念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这些教育结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器乐演奏在文化艺术繁茂的百花园中不过是其间的一朵花, 和其他的姐妹花一样需要人们细心地爱护和精心地栽培。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像花匠那样尽职, 而且还要提倡从秉承、弘扬、光大民族文化的高度去认识: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中国五千年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出现断层!世界文化的排列组合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出现因文化排列不了而影响世界文化的总和!
有了众多花匠们共同辛勤的付出, 我们的家园必定会是百花盛开、桃李满园。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2
告诉孩子兴趣很重要
每个孩子就像一株小树苗一样,不管是什么苗子,将来都会成长为不同的材料。对于家长而言,不在于逼迫孩子去学什么或不学什么,相反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主动选择自身喜欢和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反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方说,有些孩子喜欢手工制作一些小物件、小玩意儿,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这种兴趣和学习毫无关系,加以制止和阻挠,殊不知其实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立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因为当孩子不懂的时候会自发地去查阅书籍和资料来帮助自己完成制作,这样的学习不单单会让孩子开心和兴奋,实现目标后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信,提高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所提升。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愿意尊重他们的兴趣,而且支持他们去参加兴趣相关的活动和比赛,这样对于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总是希望孩子投身于学习中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便觉得孩子是在认真学习。但真正的学习并不是扑在课本上孜孜不倦,而是通过正确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来达成的。
长时间的“学习”只会造成孩子拖延、磨蹭的坏习惯,往往这样的孩子没有学习效率,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本身,而是在其余事物上。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允许他们在课业完成的情况下适度地进行游戏和放松,并不是完全反对他们放松,而是在既定的学习目标完成后,这样的放松可以让孩子后续的学习能拥有更好的心情和状态,而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坐下来陪孩子一同游戏或放松,为彼此建立更亲密的沟通。
告诉孩子你会为他的成功感到骄傲
学习上的成功会让孩子产生自信和满足,也会成为孩子渴望继续学习的动力。一旦孩子在学习成绩或某些成果上获得成功,家长应该做的是走上前去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和自豪的眼神,最及时的鼓励会放大孩子的自豪感,也会让孩子在喜悦之中了解到其实父母也有在关注自己的学习,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收获的不只是师生们的嘉许,家人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会一起见证他的成功,并主动为孩子去制定一些容易企及的学习目标,可以是阶梯式或是螺旋式的目标制定,当孩子完成一步便给予孩子鼓励,有助于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产生热爱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
71%的同学认为是自己,19%的同学认为是学校,10%的同学认为是家庭和社会。
40%的同学认为家庭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于关心,期望过高,16%的同学认为家长对子女“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只有19%的家“肯定努力过程,又不太强求成绩”。
80%的同学希望有“宽厚的父母,宽松的氛围”,13%的同学希望父母有才识,4%的同学希望父母有钱有权。
61%的同学认为老师教法一般,23%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法有创意,16%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法陈旧
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有异议时,47%的同学得到鼓励,43%的同学被敷衍或不理睬,10%的同学遭到训斥。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一、让孩子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是影响孩子学习动机很重要一个因素。知识对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能体会到知识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知识给予我们的力量。比如,对语文的学习能够让我们阅读许多文字材料,如果家里买了新的摄像机,我们通过阅读说明书就能够很好的操作它。这个时候让孩子来学习操作,能够让孩子感到“知识就是力量”,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孩子能从知识中找到快乐,就有了从知识中获取快乐的动力。
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来自于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好奇心的产生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如,在雷雨天,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闪电和雷声,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有闪电和雷声?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样孩子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探询答案,从而使学习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三、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策略 篇3
一、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儿童的最初兴趣是不稳定的,有时甚至是心血来潮的,此时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抹杀儿童对此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儿童在体会“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巩固并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在我校的兴趣小组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叫杨叶飞,在班级中美术基础并不好,作画时一直是东一涂,西一抹的乱画,再和别的同学玩玩消磨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我给他布置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长方形如给进行装饰变成房屋,在此过程中他有好的地方便表扬,并鼓励他用不同的线条方法来创造别的房子,不一会儿,一幢幢造型独特的房屋在他笔下诞生了,此时他自己也很高兴马上拿来给我看。看到这张画,我针对他的成功之处给予了表扬,并引导他“如果这些房子都建在树上又会怎样一个情景呢?”他听后又在自己的画上作了修改,添了一棵茂盛的大树,并把房子勾在大树内,使整幅画面更加地有整体感,还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结果在当天所有作业的展示中,大家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从此这同学在作画时更加地细心认真了,而且进步也越来越显著。现在在班中美术也算是比较好的同学,同时在美术上取得成功喜悦所带给他的自信心也促使他在其他课业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在“变化”中巩固兴趣
这里的“变化”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具材料的变化,二是表现手法的变化。儿童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如果我们用同样工具不断练习相同的内容就会使他们感到厌倦,因此我在辅导中鼓励他们去尝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绘画兴趣和绘画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法如黑白画、版画、色彩、粘贴画等,有了这些基础,他们在表现创作时才能更大胆自由的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如我在布置《和平》这一主题画时,只引导他们进入和平这一主题的想象空间,任他们自由发挥、选择,结果同学们各展所长,于是多彩多姿的画面便展现在我的面前。擅长水粉便用水粉画来表现;习惯用水彩笔、油画棒,就用这些工具来表现;还有粘贴画做成的壁饰。在创作过程中,大家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来表现自己的作品。由于他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且熟练的工具材料,所以用起来很顺手,不会因对材料的陌生而无助,也因他们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以在互相交流时,不但没有使其产生雷同感,还激发了新的创造灵感,使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
三、在生活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观察的动力,会使儿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罗丹早就说过:“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老师在辅导教学中,儿童碰到的不是怎样画,而是怎样看怎样思考的问题。因此我鼓励学生用绘画日记的方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最新鲜、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表现出来。这不但是儿童创作搜集材料的一条途径,也是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对待。有的孩子能把去医院拔牙,爸爸打他屁股都画出来,并且画得非常生动、有趣;有的孩子则表现力差一些,此时老师应多多启发、鼓励。记得有位同学他每次都说没什么可画,于是我便让他欣赏别的同学的作品体会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经过作者的取舍、想象可以画出生动有趣的图画,并聊起了他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踢足球,此时我便提出让他试着把一景象画下来,有困难可以找老师。过后他果然送来了一幅表现踢足球场景的画,把一些他当时给我讲述的有趣现象画了上去,经过多次启发、引导,现在这位同学已能够主动留意身边的事情,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四、在环境中创造兴趣
在辅导创作时,我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客观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多彩的想象,引导他们积极地创造同时又利用多种媒体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感知、刺激。如利用实物、观察、放映幻灯和录像,用语言描述,联系想象、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学生以整个心智去“听”去“感受”,以全面调动儿童的思维活动,激起想象的欲望。如在《生活用品的联想》这一想象画练习中,我们就以讲故事的形式激起创造欲,继而又进行欣赏讨论。同学们想象联翩,设想奇特。一个个造型新颖,功能奇特的生活用品设计跃然纸上……学生参与这项创作活动丝毫没有心理的紧张状态。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里聆听、感受、交流和表现,教师似不经意的提问由不时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一场创作活动得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心理,是发挥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4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 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 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 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 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 其桥梁便是语言。由于学前期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 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 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 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或刚刚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所
向于判断。这说明:女生喜欢宽松自由的生活方式, 试图适应环境, 能随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男生喜欢做出计划和决定, 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 希望生活井然有序。
表2: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性别在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等四个维度上比例的比较
2.3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性别在动力类型上比例的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在追求成就方面,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男、女生大部分倾向于主宰类型。这说明:该专业学生自我实现的意愿高, 希望在人群中出人头地并且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既关注个人成就, 也希望通过影响和带动他人达到组织目标。
在逆境承受方面, 他们大部分倾向于开拓、坚守类型。这说明:该专业学生一大部分乐于接受挑战、承担风险,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轻易后退, 意志顽强;另一部分做事谨慎, 不轻易做出以, 教师就应尽可能地讲“儿童语言”, 即是把自己所要表答的内容, 要求儿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儿童全都能听懂的, 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 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 幽默风趣, 语速要慢, 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 要能使儿童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 并尽可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方法
由于儿童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 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使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 凭借具体的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 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 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因此, 在儿童实际的学习中, 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熟悉的实物, 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 这样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 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
1. 因势利导, 激发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
儿童对某一事物的兴趣的产生多是由表象所激发, 多为直接兴趣, 缺乏稳定性, 但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 直接兴趣便会不断地积累、强化, 发展为间接兴趣, 更具有稳定性, 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快乐地进行学习。
运用恰切语言表述。幼儿的心理发展尚在初级阶段, 心理发展水平较低, 针对他们理解力较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问题, 要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为手段, 以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 如手型问题可以用拱桥形状来形容。譬如可以说:你把自己的手想象成一个拱桥, 拱桥中间是要鼓起来的, 如果塌下去了, 桥不就断了, 人怎么行走呢?还可以给孩子
决断, 对正在进行的事情富有责任心, 并能努力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这种集中于主宰开拓、主宰坚守两个动力类型的特征也是有别于独立学院其他专业的一个明显特征。
表3: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性别在动力类型上比例的比较
3、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人格类型上呈现丰富多样的特征, 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相对集中的特性, 不同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这些, 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应学会分门别类、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清除盲点、拓宽思路, 自主寻找适宜的职业路径;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职业特征, 可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帮助他们探索出一条学业、就业、创业规划相结合的求职之路。
说就像手中握了一个圆圆的苹果, 这样的比喻就能够让孩子有兴趣听下去。
2、增强幼儿学习兴趣, 使幼儿学习具有持久性及高效率
从无数的事实中可以发现, 让幼儿产生一时的兴趣不难, 难的是如何使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钢琴学习产生不间断的兴趣, 也就是怎样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阶段性的结果不断地满意。
(1) 运用竞争意识。幼儿的心智虽然尚未成熟, 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他们强烈地要求表现自己, 希望自己是突出的。因此, 在幼儿学习兴趣减退时, 可以让他们多观摩其他幼儿的演奏, 来激发他们, 从而产生竞争意识, 再次回到钢琴的学习上来。
(2) 适当地表扬,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 适当地表扬是促进他们学习、增强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老师在幼儿每次上课时可对幼儿多进行表扬, 肯定幼儿每一点正确的理解和对于所学内容的创造性想法,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使之对钢琴学习更有兴趣。
(三) 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 对于儿童学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事实证明, 儿童亲身观摩要比听音响资料效果更好, 理解领会得比教师单单用口诉要好, 也感兴趣得多。对于给学生所学内容, 不但要熟练地范奏全曲外, 还要着重对其重点及难点进行示范, 把“用琴说话”“用琴授课”的方式贯穿与教学中。对于一首曲子的音乐情感和内涵, 教师可以用琴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以描绘、表达出来, 再加上少许的注释, 儿童常常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和曲子所表现的内容, 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生动、有趣, 而且也能让琴童更好的理解感悟音乐。除了要示范教学内容外, 还要多演奏一些通俗好听的乐曲和儿童喜欢的儿歌, 歌曲等, 以培养儿童的兴趣及音乐素质。有一个学生, 由于我常常弹一些轻快活泼的儿歌给他听, 一次他很兴奋地唱起了他刚刚在音乐课学会的童谣, 并问我自己能弹吗, 我鼓励他说当然可以。我把那首童谣的曲调抄写下来, 并配上简单的伴奏织体, 教给他弹, 他很高兴。可见, 从他听我弹奏, 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 不但锻炼了意志, 并大大增强了用钢琴弹奏音乐, 表现音乐的热情。由此可见, 教师多示范、演奏, 用琴说话”, 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作用使得所教的音乐“形象化”“简单化”,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四) 教材的选择
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材上, 用于初学习的拜尔、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等这些是绝对具有权威性的, 效果显著的教材,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大多数年龄低幼, 刚刚开始入门的小朋友来说, 这一类的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 缺少趣味性, 因此要做到少而精, 但决不能取消, 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 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而选弹教材的选择标准是每首曲子要有标题和形象的图画;音符大, 印刷清晰, 油墨颜色深;旋律活泼、和声悦耳好听;每一首曲子都有清楚地技术、乐理或音乐的重点;尽量多地选择那些是小朋友所熟悉的中外儿歌, 民谣所改编的钢琴小曲。例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 有图画,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并且颜色鲜艳, 清晰、音符比较大, 阅读起来觉得容易, 学生对这一类的教材都很喜欢。实际上, 在这些乐曲中也包含了许多技术要求, 同样能达到练习技巧的效果。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 老师弹几首给学生听, 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 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 那就更兴奋了!这样, 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 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二、家长的纽带作用不可忽视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纽带”, 就是家长。大多数学钢琴的孩子, 不仅要由家长陪同上琴课, 回家练琴也多由家长督导。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 可家长却是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因此, 家长在儿童钢琴学习中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 对于年幼和初学孩子来说, 家长也是在执行着教师“助教”的任务。
(一)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学习气氛
音乐的耳听目染的影响, 对于儿童学琴兴趣的培养, 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中, 家长可以常放些儿童感兴趣音乐, 如童话音乐剧、音乐故事、儿童歌曲等, 也可以带儿童到音乐厅去听音乐, 并在看演出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儿童思考, 从而使儿童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中不断的成长起来。而良好学习气氛的创造, 如每天的练琴时间段最好是严格地固定下来, 而且轻易不要变动。这样, 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 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 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这虽然不等同于兴趣, 却可以“习惯成自然”, 保持儿童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 在练琴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在与学钢琴有关的一切事情中, 凡属学生本身能力范围之内的, 都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 家长不应代劳。一方面, 要让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些练琴中的小事, 儿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如翻开乐谱摆好在谱架上、调整好琴凳的位置距离、练习结束了收好乐谱、擦掉钢琴上的灰尘, 保持键盘清洁、上课路上自己携带教材曲谱等。这既培养了独立性同时也增进了兴趣。另一方面, 家长不要成为儿童学琴过程中的“拐杖”, 切勿代替儿童动脑, 成为其依赖。比如识谱, 这完全可以, 并且也是应当由学生自己去熟悉的事。但却有这样的学生, 学了一年多琴, 指着五线谱上的音符问他:这音的音名?几拍?是哪个键?这时, 孩子不是回答提问、而是回头看妈妈, 意思是应由妈妈回答。这说明平时练琴时, 这些事都是由家长告诉他的, 不必自己费心。结果一年来天天面对的音符, 却还不熟悉, 甚至并不真正认识!可见家长这种为“省事”代替儿童学习、动脑实为费事。因此在家中练琴的过程里回想老师的要求, 弹奏中出现了差错, 都要先让儿童自己回忆, 自己解决。家长可以提示、启发、协助, 但决不能包办代替。孩子需独立思考, 学习也勤动脑筋, 进步就更大。并且, 儿童自己投身于学习之中, 那些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喜悦及趣味, 都是由家长直接告知所不能比拟的。
(三) 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过分施压
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仪说过:“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要培养出另外一个李云迪, 因为金字塔永远都是基座大顶端小, 所以我们学习钢琴的目的应该是通过钢琴这个中介学习音乐, 通过音乐素养的提高, 来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
而现在很多家长事事都要求儿童按自己的意志办, 甚至使用“武力”, 时间久了, 不但使孩子学琴的信心、兴趣全无, 还很容易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弹钢琴并不简单:又是技术, 又是艺术, 手、眼、脑并用, 要求孩子协调好这一切。有缺点是正常的, 一个缺点克服了, 另一个又出来了;新的缺点刚克服, 旧的缺点又回来了, 应当说, 这都不足以怪。只要认真克服缺点, 哪怕步子慢一点, 但始终会积少成多, 取得可观的进步。
在整个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教师、学生、家长这三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这三方面融洽地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当然, 上述提到的一些情况是有针对性的, 儿童具体的情况问题因人而异, 要采用不同的教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适应不同儿童的身心特点。让教师、家长共同的耐心启发和正确指导, 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钢琴从而充满兴趣地演奏钢琴, 并在优美的琴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对于人们认识食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 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还将影响着儿童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由此可见, 兴趣是儿童学好钢琴的一个关键。琴童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应该从课程、学习气氛、授业教师, 家长配合等多方面去注意和进行培养。
关键词:儿童,钢琴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01.
[2]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01-28.
[3]林华.学琴日记[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04-01.
[4]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08-10.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5
◎让整天看电视的孩子选取:是出去跑腿,还是在家学习?
◎孩子就是不学习,你不妨问他(她),是休息还是学习
(3)在学习中加入“游戏”的因素
◎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将趣味游戏引入学习。
◎给别人找错能够让孩子热衷做习题。
◎“搞笑的文具”可成为孩子学习的“促进剂”。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透过抽签让磨蹭不学习的孩子选取学习。
(4)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她)爱上地理。
◎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她)留意政治、新闻。
◎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
◎全家人至少每一天有一段在一齐学习的时间。
◎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
◎学习所需要的45分钟注意力,透过平时的生活训练来获得。
◎父母不妨偶尔送一些超过孩子阅读潜力的书籍。
2、促使孩子想学习的诀窍
(1)调节孩子学习的心态
◎新学期到来后,更换所有的学习用品。
◎给孩子准备各种笔调用具。
◎更换“全新感觉”的学习环境。
◎如果觉得孩子学习厌倦了,就让他(她)试着换一门功课。
◎尝试制定“禁学时间”。
◎重大考试后,以款待的方式激励孩子。
(2)把孩子喜欢的功课培养成擅长科目
◎在房间里张贴漫画和广告画也能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让孩子就他(她)关心的问题进行报纸剪贴收集。
◎向孩子“赠书”会激发孩子的专家意识。
◎对孩子喜欢的东西刨根问底,有助于孩子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
◎利用家教的擅长学科来培养孩子的擅长科目。
◎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宠物或花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潜力。
(3)一样小东西可能使孩子愿坐下来学习
◎房间、书桌、照明、百科全书和参考书会成为孩子热爱学习的契机。
◎让孩子将其宝贵的收藏品放进他的抽屉中。
◎孩子学习时,把周围光线调暗,只在书桌D正点一盏台灯。
◎把字写得很大贴在墙上,有助于创造记忆气氛。
◎把书散放于家里各个房间,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睡前让孩子写几行日记,能够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让孩子喜欢学校和老师
◎消除孩子不喜欢学习的附加因素。
◎不要强迫孩子拿出成绩单。
◎即使低分也要找出可予以表扬的部分。
◎让孩子穿他“看中”的衣服和携带他(她)喜欢的物品上学。
◎家人一块吃饭时,不露声色地称赞某位老师。
(5)帮忙孩子从沮丧中振作起来
◎不就应以“一喜一忧”,而以“既苦既乐”的情绪看待孩子的成绩。
◎孩子失败时,给他(她)寻找“同伴”予以安慰。
◎孩子考不好也要鼓励他(她)目光朝向未来。
◎孩子略显沮丧表现时要安慰,这但是是下次飞跃的充电期。
3、帮孩子找到学习顺利的窍门
(1)让孩子感受学习是如此简单
◎大字印刷的书籍可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
◎尽量挑选尽可能“薄”的习题集或课外练习册。
◎挑选立刻能看到答案的参考书和习题集。
◎房间里不仅仅要制作计划表,还要划红圈制作“完成表”。
◎把孩子用过的书本和练习册堆在显眼的位置,增其成就感。
(2)帮忙孩子调整学习次序
◎如果学习2小时,就每半小时换D种学习资料。
◎避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
◎孩子做习题时,故意让他(她)停下来,以使记忆深刻。
◎放完30分钟的音乐,就让孩子去学习。
◎孩子学完后,让他(她)再看一看下一次学习资料的起始部分。
◎最好不要让孩子饭后立刻就学习。
(3)提高学习效率
◎让孩子在学习开始前进行削铅笔、整理课本、准备稿纸等准备工作。
◎要想让孩子开始学习,就和孩子一齐收拾他(她)的书房。
◎不要呵斥孩子在桌前摆弄钢笔或咬指头等行为。
◎让孩子从他(她)爱学的功课开始学。
(4)集中注意力学习法
◎让孩子务必学习时,定下结束时间比定下开始时间好。
◎把写作业的时间定在孩子爱看的电视节目开演前。
◎用闹钟将学习结束时间定上。
◎假期让孩子玩到不做作业就来不及的时候。
◎让孩子制定家庭学习计划时,注意有效时限。
4、树立孩子能学好的自信心
(1)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许多小事
◎在小事上多表扬孩子。
◎在孩子玩的高兴时,鼓励孩子的学习。
◎寻找孩子擅长的与学习相关的技能,并引导孩子留意这种技能。
◎替孩子挑选一学就会的小事,体验成功滋味。
◎如果孩子极度厌学,就称赞他(她)与学习无关的性格和爱好。
(2)让别人替自己对孩子说
◎听腻的话让别人说对孩子来讲有新鲜感。
◎让孩子的爷爷和奶奶来教诲。
◎当着朋友和邻居的面表扬孩子。
◎让孩子和同伴一道学习,他(她)就不得不学习。
(3)充分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故意给孩子使激将法,对孩子说:这个,你干不了。
5、引发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
(1)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能够采用兴趣暗示法。
比如对数学,在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数学,大声说:“数学,从这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教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
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但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掉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
当作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
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不能够改变课程的状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也是学,快乐也是学,我们为何不去选取快乐地学呢?
在学语文时,暗示自己:“学好语文很快乐,我对语文充满兴趣。”
在学数学时,暗示自己:“学好数学很快乐,我对数学充满兴趣。”
此法可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当你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已与兴趣结缘了。
(2)增强自信法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拿破仑甚至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没有这个词使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
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增强自信心入手,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①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对学习的兴趣。
②令人愉快的事物总能激发兴趣。所以尽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这天将再学会10个单词”,“这天又学会了方程式的解法”,让自己明白这天超越昨日,树立起“每一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
(3)弄假成真法
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这种经验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学习的兴起培养上;如果你对某一门课或对学习不感兴趣,你就能够训练自己假装对它感兴趣,并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训练自己面带微笑。当应对着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不要愁眉苦脸.要让自己面带微笑,并要从心底里愉悦起来,持续一种快乐感。
然后,用肯定、简短的语句宣布;’我很喜欢你!”“我对你很感兴趣!”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发生兴趣了.这种方法并不是说“心想事成”,不是讲我“想”怎样样,就能够怎样样,它要求你在心里产生学习兴趣之后,立即着手,深入研究下去,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4)兴趣迁移法
应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能够运用这种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进循下列做法;
①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课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必须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构成一种潜意识。
②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尽量坐舒适.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情绪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
③想象自己上所喜欢的课时的情景,让情绪快乐起来。
④想象自己上不喜欢的课时的情景,然后就上喜欢的课时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应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简单、愉快的情绪。
⑤立即开始学习。
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
这就是爱因斯坦列下的著名成功公式。他把勤奋看成是成功的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形式的成功,都务必具备勤奋精神。培养勤奋精神,首先要加强自己对社会的职责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立志做一位未来社会的成功者。
市场竞争的机制决定了优胜劣汰,进入21世纪后,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便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不勤奋学习就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勤奋不能只是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永不停息。当然,时代发展到这天,勿需我们“悬梁刺股”,更不用“映雪夜读”,但前人的勤奋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个具备勤奋精神的学生,即使头脑不太聪明,但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个具备勤奋精神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即便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但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考查一下社会上所有的杰出成功者,无一不是具有勤奋精神的人。当社会选拔人才的时候,一个具备勤奋精神的人,也是最受青睐的人。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6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禪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 河北省新河县苏田校区)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7
一、使课堂语言趣味性, 形式多样性,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课程标准中提出, 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教师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改善师生关系, 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如, 教“回”字时, 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 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写在黑板上, 并风趣地说:“小刚也太不礼貌了。见妈妈回来还先把门关上, 叫妈妈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 个个心领神会。识字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 学中有玩, 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教生字字形时, 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手舞足蹈”。例如, 教“大”这个字时, 可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动作来展示大的样子?”有一个孩子上台两只手臂撑开, 两腿分开, 俨然像个“大”字……把身体语言巧妙地与识字联系在一起, 实现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结合, 多么形象而有趣味的识记方法呀!当然, 识字教学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系统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字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穿插使用各种方法, 保持他们对识字识词的热情,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 充满了天真和浪漫, 那些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小诗歌、小故事, 更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 学习语文,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爱语文、学语文的兴趣, 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 作了如下设计:配乐, 教师描述并在黑板上贴“夜空图” (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 :让我们飞吧, 飞吧!飞上蓝天, 坐到月亮上。 (贴上小女孩) 师问:小姑娘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你坐到月亮上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 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回答, 教师反复指导朗读,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 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去读书,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 思维特别活跃,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语文教学必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有趣的作业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应把试听、说读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因此, 我设计作业, 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 富有情趣, 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 学习古诗《咏鹅》时, 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 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 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更乐意学习语文。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 主要通过描述画面, 问答, 朗读, 背诵, 续编, 复述等形式进行。如在教学完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后, 我问同学们:“蒲公英离开妈妈会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它会像小狮子一样, 每天练习本领, 自己照顾自己。”有的说:“它会找到自己生长的地方顽强地生存, 不依赖任何人。”于是, 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许多年过去了, 这些蒲公英和它们的孩子再次相见, 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们马上发挥想象, 畅所欲言, 如此种种, 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让他们感到了说的趣味。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8
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老师就需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心快乐的学习着。
一、追求形象记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认识符号>、<之前,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这一内容看似简单,但学生却容易混淆。因此,上课前认真备了课,搜集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推荐方法:借助形象生动的手势(让学生把食指和中指张开,做成一把小剪刀的样子)加口诀(开口朝左大于号,尖尖朝左小于号)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这两符号的样子。确实,这两符号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抽象了点,尤其是把这两符号放在一起,让孩子快速辨别的时候,往往会认错。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借鉴了上述做法,感觉孩子们课堂上很投入、很开心、很带劲。在接下来的运用过程中,一开始试着让孩子自己填一填,看到有的学生有困难了,比如:8〇6,其实孩子在填写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于、小于号的含义,更多的只是瞎蒙而已。经过老师的细细追问:6和8谁大,应该填什么……练习几组后,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发现剪刀剪的那头是大的数字。这一点一明白,小朋友们基本上就不会弄错符号的方向了,接着加以概括:大口张开对大数,小头尖尖对小数,孩子们在这朗朗的口诀声中,提起了兴趣、加深了印象。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掌握插图内容,我鼓励孩子结合插图情境,编则简短的数学故事,故事中要能体现出该题的答案。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一举两得的设计深受孩子们喜欢,我也从中体会到了这样的设计学生思考问题起来更全面、更深刻了。例如,有这样一幅插图———给大雨中的蚂蚁找能躲雨的蘑菇,根据图内容可编故事:一群小蚂蚁们正忙着为自己找一顿丰盛的晚餐,突然下起了大雨,小蚂蚁们这下可急了,我们到哪里去躲雨呢?还没来得及找到躲雨的地方,它们就各自先在路边捡了一个身上带有算式的树叶当起了小伞,可雨太大了,又刮起了风,“小伞”根本就没用。慌忙中,它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堆蘑菇。它们都急着朝蘑菇房里冲,可门是关着的,怎么也进不去,原来蘑菇仙子故意想考考这群小蚂蚁。蘑菇房顶分别有1、2、3……数字。小蚂蚁见此,马上抬头看了一下自己头顶树叶上的算式,眼珠一转,马上钻进了蘑菇房,其中第一只蚂蚁钻进了“1”号蘑菇房……到了蘑菇房,它们都开心的笑了。
三、创设游戏活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学习了“10的分与合”后,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机械的读背,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开展动手操作,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据了解小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动手操作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那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接着请同学共同合作,动手操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分完后,组织交流:怎么分?分为几类?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五、设计有趣作业,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不能只停留在写写、算算上面,一味地让学生写、算,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趣,激不起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能让学生在涂涂、画画中去学数学、做数学,学生定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给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让其在优美的画卷中自主发展。如教完“时、分、秒”这一单元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并要求画上时针、分针、秒针,且注明你所设计闹钟的时间。第二天,在批阅学生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太棒了,画的钟表一只比一只精彩、漂亮,造型是那么美观,色彩是那么鲜艳,想象是那么丰富,构思是那么巧妙……这时,我总感觉不是在批阅枯燥无味、答案单一的数学作业,而是在欣赏小画家们设计的优美图案,心情舒畅极了!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9
其实英语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 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好奇, 学习英语的欲望就在这份神秘感中自然而然产生了, 学习兴趣也跟着大大提高。而数学学科, 孩子们在生活中都已或多或少的接触过, 尤其像一年级开学初学的内容, 他们在园中都有学过, 因此, 原本憧憬的新知识显得有点陈旧, 似乎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原本充满热情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上表现的似乎没那么激情, 学习数学的兴趣似乎不再那么浓烈。
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老师就需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开心快乐的学习着。
一、追求形象记忆,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认识符号>、<之前, 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 这一内容看似简单, 但学生却容易混淆, 因此, 上课前认真备了课, 搜集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推荐方法:借助形象生动的手势 (让学生把食指和中指张开, 做成一把小剪刀的样子) 加口诀 (开口朝左大于号, 尖尖朝左小于号) 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这两符号的样子。确实, 这两符号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抽象了点, 尤其是把这两符号放在一起, 让孩子快速辨别的时候, 往往会认错。
在课堂教学中, 我就借鉴了上述做法, 感觉孩子们课堂上很投入、很开心、很带劲。在接下来的运用过程中, 一开始试着让孩子自己填一填, 看到有的学生有困难了, 比如:8〇6, 其实孩子在填写的时候, 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于、小于号的含义, 更多的只是瞎蒙而已。经过老师的细细追问:6和8谁大, 应该填什么……练习几组后, 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 发现剪刀剪的那头是大的数字。这一点一明白, 小朋友们基本上就不会弄错符号的方向了, 接着加以概括:大口张开对大数, 小头尖尖对小数, 孩子们在这朗朗的口诀声中, 提起了兴趣、加深了印象。
二、创设故事情境,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 教材编排时就给课本上面的许多习题都配有插图, 以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掌握插图内容, 我鼓励孩子结合插图情境, 编则简短的数学故事, 故事中要能体现出该题的答案。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又完成了学习任务。
如, 有这样一幅插图——给大雨中的蚂蚁找能躲雨的蘑菇, 根据图内容可编故事:一群小蚂蚁们正忙着为自己找一顿丰盛的晚餐, 突然下起了大雨, 小蚂蚁们这下可急了, 我们到哪里去躲雨呢?还没来得及找到躲雨的地方, 它们就各自先在路边捡了一个身上带有算式的树叶当起了小伞, 可雨太大了, 又刮起了风, “小伞”根本就没用。慌忙中, 它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堆蘑菇。它们都急着朝蘑菇房里冲, 可门是关着的, 怎么也进不去, 原来蘑菇仙子故意想考考这群小蚂蚁。蘑菇房顶分别有1、2、3……数字。小蚂蚁见此, 马上抬头看了一下自己头顶树叶上的算式, 眼珠一转, 马上钻进了蘑菇房, 其中第一只蚂蚁钻进了“1”号蘑菇房……到了蘑菇房, 它们都开心的笑了。
三、创设游戏活动,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 不管年龄性别, 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 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 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 更快乐, 更有进步了吗?”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 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 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
如:在学习了“10的分与合”后, 为了避免学生枯燥, 机械的读背。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的胸前, 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 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开展动手操作,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据了解小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 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必须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 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 摸一摸, 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那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接着请同学共同合作, 动手操作, 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分完后, 组织交流:怎么分?分为几类?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 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 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帮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
动手操作, 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 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五、设计有趣作业,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不能只停留在写写、算算上面, 一味地让学生写、算, 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趣, 激不起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能让学生在涂涂、画画中去学数学、做数学, 学生定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教完“时、分、秒”这一单元内容, 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设计自己喜欢的小闹钟, 并要求画上时针、分针、秒针, 且注明你所设计闹钟的时间。第二天, 在批阅学生这一作业的过程中, 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太棒了, 画的钟表一只比一只精彩、漂亮, 造型是那么美观, 色彩是那么鲜艳, 想象是那么丰富, 构思是那么巧妙……这时, 我总感觉不是在批阅枯燥无味、答案单一的数学作业, 而是在欣赏小画家们设计的优美图案, 心情舒畅极了!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10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促进动手参与
新课标指出:“课程的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 数学的特点要贴近学生实际, 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身是枯燥无味的, 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无异于在其中添加了调味剂, 于是学生的学习自然就变得有滋有味了。
例如, 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时,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枯燥地讲算理, 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百位, 百位不够再试除前两位, 除到哪一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遍遍的背诵中消耗殆尽, 但并不理解。而我在课堂中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用课件出示三个箱子 (内装十捆铅笔) , 接着出示五捆铅笔, 最后出示两根铅笔。接着我兴奋地说:“要把这些铅笔分给两个班的学生, 你有办法既快又公平地分下去吗?”于是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 最后他们得出, 先把其中的两箱一个班分一箱, 然后把剩下的一箱拆开变成十捆再与剩下的五捆合起来一个班分七捆, 最后把剩下的一捆拆开与剩下的两根合起来使每班分得六根, 至此既快又公平。接着我在黑板上用竖式帮助孩子们再现分配的全过程。学生自然地理解了当高级单位不够除时要转化成低级单位接着除的道理。这样的课堂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说教, 结论的得出完全来源于孩子们的主动探究, 不再是机械的记忆。正所谓听了就忘记, 看了就记住, 只有操作了才理解。
二精心设计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爱学、乐学、想学的直接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件事产生兴趣, 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 兴趣更浓, 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 积极参与学习。因此, 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利用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唐僧师徒刚走过火焰山顿觉有些口渴, 这时师父命悟空去打点水来, 只见孙悟空一个筋斗云来到一片西瓜地选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背着就回来了, 师父说:“八戒胖给他分二分之一吧, 悟空我们每人分四分之一好不好?”这时八戒一个劲地摇头说:“不, 师傅你又偏心, 我也要四分之。”一段故事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逗得他们哄堂大笑, 继而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到底二分之一大还是四分之一大呢?学生们不得不拿出手中的学具操作起来。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建构数模
本次修改过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 应当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在小学一二年级所学的加减、乘除法应用题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而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正是基于这一基础而形成的, 所以能够很好地理解每一种题型的结构特点、建构数模, 是以后能顺利解决多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所在。例如妈妈带了100元钱, 买了7盒饮料, 找回37元, 每盒饮料多少元?在这道题中, 花去的钱既是总数的一部分, 又是饮料的总价, 这一点不便于学生理解, 这时我就把花去的钱比作“爸爸”, 在奶奶家中爸爸是儿子 (一部分) , 可是在你家中爸爸却是一家之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分辨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了。
形象的比喻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继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线条并构建出相应的数模。
四变抽象为形象, 玩中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好奇心强。因此, 在教学中我时常设计一些动手玩的环节,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从形象具体的演示、操作中抽象概括出规律。这样, 既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
众所周知, 低年级都是用摆小棒的方式进行加减法教学的, 可是即使抽出了算式学生也很难记住,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操作环节:用五个手指手摆出各种姿势, 看看像什么?有的学生摆出了手枪, 我顺势点拨:这是算式2+3=5, 继而学生就会记住5-3=2;5-2=3, 再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 我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 发挥想象力, 摆出各种图形, 以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应用。如, 三角形下面再摆一个正方形就是一座小房子, 让学生将3、4、7建立联系形成3+4=7;7-3=4;7-4=3的表象。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珠心算的兴趣 篇11
一、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
珠心算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无意注意占优势。但他们具有好动、好奇、好新、集中注意的持久性差、容易对有趣的、新奇的、色彩鲜艳的事物以及教师富有情感的表现产生兴趣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紧扣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机调节教学频率,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1.手指操。这是一种配合美妙音乐,发展儿童小肌肉群为目的的活动。打算盘要求儿童手指灵活,头脑配合协调,所以,我常把手指操放在珠心算的准备活动中,既增添了珠心算教学的趣味性又训练了手指的灵活性,可谓一举两得。
2.游戏。这是我较常用的教学形式。如在学习五到七笔一位的珠算题时,我和学生玩起了“开锁”的游戏。教师报出题目,请学生听珠算算出答案作为开锁密码中的第一位数,全部算对就能开出相应的锁;另外在复习凑数、补数的时候我和学生围成圈同唱“凑数歌”,同做拍手游戏“拍补数”(师:我拍1,生:我拍2,师生:1和9,补成10)。在有趣的游戏状态下,使孩子们都较为轻松、自然地掌握了知识。
3.多媒体辅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破五减时,拨珠方法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就在实物投影上示范拨珠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拨珠的正确方法,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要点。
二、利用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保持兴趣
珠心算的技巧形成中,不论是指法训练,还是珠心算的能力训练,都要通过何止千遍、万遍形成的,儿童久练是有厌倦情绪的。“难巩固”是珠心算的一个特点,指珠心算技能形成以后,如果不勤加练习,计算能力是会退化的,也就是说:要保持较高珠心算水平,必须坚持练习珠算。例如自然数1到100连加,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十、几百遍才能又快又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百折不饶的练习,向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他们一定厌倦过、想过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练习时,一定要打破纯粹的“机械训练”,要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方式,这样他们就会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习惯了在教室内上课,进行加减听心算的练习时,我带着孩子们走到操场上,分成两组采取接力跑的形式进行听心算:每组只有听心算对了才能开始接力跑。“接力跑?”这不是体育课才有的项目吗?孩子们一听,顿时就来劲了!在广阔的天地里,孩子们全神贯注、群情振奋、摩拳擦掌,个个愿意尽情展现自己的听心算能力,人人自觉表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团结协作。真可谓走出去海阔天空,玩一阵精彩纷呈。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提高兴趣
在珠心算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利用孩子好胜不服输的特性,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兴趣。
1.利用比较激发热情。珠心算教学中每次计算演练,在学生之间都会发生得数对与错、耗时快与慢、手法拙与巧之分。因此,教学中运用对比十分有效,每次练习我都及时把两者寻找出来,造成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然后引导分析,探导缘由,激励先进,引发效法学习的热情,形成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处于不甘示弱的氛围中。
2.利用竞赛激励志趣。生生之间的竞赛,是让他们自选出实力相当的选手展开竞赛,每一组的的获胜者都给予一定奖励,哪怕是额头上一颗小小的红五星,也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不断激励自己去超越小伙伴。另外,老师是孩子比较崇拜和学习的楷模,所以师生之间的竞赛使他们信心倍增,都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老师。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小伙伴的一次掌声都是给孩子最好的激励,都将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的源泉。
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使孩子学好珠心算,教师一定要调动孩子参与珠心算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珠心算的兴趣,让孩子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达到寓教于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 篇12
关键词:厌学,家校联合,兴趣
现在的孩子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 就是不爱学习, 不会学习。提到学习他们就会浑身不舒服, 而提到玩他们就会兴致勃勃。谈到孩子不喜欢学习, 不愿意学习的状况,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摇头叹息, 随之无尽的烦恼也涌上心头。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让他们将学习当作一种兴趣呢?
一、心中永存责任意识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 所以, 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为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告知孩子, 不要指着大人为他们付出多些, 留下多些, 作为家长把他们养大成人, 就已完成我们应负的责任, 而以后就应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我们不会给他们太多帮助。
为人师的我们更应教导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憧憬, 无论想法是否切实际, 都要告知他们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让孩子了解和明白, 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个美好的未来, 现在努力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培养时间观念
我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 要注重给孩子限定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专心地做事情, 提高效率。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搞疲劳战术, 如果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高兴, 不问其学习效率如何, 这样时间久了, 孩子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性变为被动性, 开始厌恶学习。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 学习时要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 规定多长时间学习哪些内容, 学完这些可以休息或玩, 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而养成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
三、共同营造学习氛围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强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里使学生有个“比”的意识, 一个班级只有几名学生不爱学习, 时间久了也会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共同学习。
家长在孩子学习时, 更不要看电视、玩麻将, 而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也应在家里多读书, 这样久而久之, 孩子也会喜欢上读书, 进而喜欢上学习。
四、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 先不要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 让孩子从一点点进步开始, 逐步获得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 才会努力超过自己既定的目标。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推荐阅读:
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10-21
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11-04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11-25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0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0-22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儿童画08-28
培养孩子的自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