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024-08-23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用10篇)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1

1如何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因此不少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思维,这是很不完全的。创造性思维应包含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逻辑思维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当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没有直觉思维做先导,难以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可以说,直觉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新思想、新设想提出之后,仍需要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论证,因此,我们不能排斥或贬低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事实上,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叉状态下进行的。

2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培养

1.重视数学思维认识发生阶段。数学思维活动大致分为数学发生阶段和知识整理阶段。前者指概念如何形成,结论如何被发现的过程,后者是用演绎法进一步理解知识,推广知识的过程。因此,前一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阶段,使学习与发现同步。但是,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只要结论,不要形成的本末倒置的新课匆匆带过,以腾出时间练习等做法,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

2.数学思维的展示主要包括三类人思维活动的展示,即数学家的,教师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将数学家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设桥梁,以实现思维活动的和谐。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它。他的解题过程常使学生受益匪浅。华罗庚在教学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重视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一类问题。

3.进行“问题探究”是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形式。在解题教学中,要求在问题表征,解题分析。思路探寻等过程中,教师都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暴露和揭示真实的数学思维过程。例如面对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教师在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解答,是什么促使他们想出这样的解答,我是怎么想出它们的等,这样通过对“过程”的辅佐,对解法的揭示,使枯燥的习题讲解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

帮助学生建立错解档案,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全面性。

记录错例,分析错例,改正错例,有助于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批判某种思维某方面的缺陷。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积极利用思维定势的正面影响,思考问题将是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敏捷的而不是呆滞的,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严密的而不是疏漏的,独创的而不是机械的;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摆脱形式上惯用模式,有助于激趣益智,使数学教学变得有“磁力”。

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不习惯反过来思考,倒过来想,即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思维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从正向思维过渡到双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遇到开放型、探索性问题,思维僵化的同学束手无策,具有发散思维的同学却有了用武之地。传统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具有发散思维的同学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发散思维表现为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伸展扩散,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同学的思维在量的积累上有质的飞跃,有利于创造性的思维。

4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既学会也会学。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数学单数和双数时,要求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单数、双数,并写出几个进行分类,寻找规律。于是,每个学生兴致勃勃的按要求写出一些单数、双数。如单数:11、13、15、17、19、1、3、5、7、9、21、23、25、27、29……如双数:20、24、28、26、.2、4、6、8、10、16、18……教师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单数双数,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单数的个位都是1、3、5、7、9,而双数的个位上是0、2、4、6、8。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我们所学的100以内的数中所有单数、双数都有这个特点,这样揭示知识本质。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兴趣浓,思考勤,理解深,记得牢,效果好。

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有利地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启发和诱导,促其思维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讲十几减九的题时,我创设了“兔妈妈采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了?(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再尝试中探求知识。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2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 以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 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 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 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 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 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 可左冲右突, 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 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和谐的课堂作为前提条件。而和谐环境的制造者是教师, 教师要以平和的态度, 去尊重每个学生, 给学生思的权力、想的自由,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构建自主的学习过程, 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 是指其思维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具有思维独立性的人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疑问, 打破常规。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口、动脑, 让学生去进行个体实践。

1.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 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 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 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 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 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 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 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的求知欲最强的时期, 若不加以有意识地引导自然就会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 去进行创造性思维, 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 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之不枯不竭, 永为活水。一个人, 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 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 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 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 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 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2.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努力营造“讨论式”的课堂氛围, 采取交流、评论、辨析、质疑等形式, 对教学重点、难点及观点的分歧处展开讨论, 让学生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 在合作中锻炼能力, 发展思维。在讨论吕, 教师要尊重与从不同的疑问, 鼓励学生各显神通, 并向学生说明他们的观点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创造意识 创造精神 创造性思维 创造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60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型的时代,需要具有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培养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有新意和逻辑的独特思考方式。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深入事物的内部,看清其实质,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有创见、有新意的想法。更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之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发散——体现思维的活力

发散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发散性探究,寻求不一样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发散性、多样性、流畅性等特征。根据心理学理论,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这个人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发散思维能力有多强,他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教师可以把发散思维的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某工程队要修一条全长40千米的道路,前4天已修完整条道路的20%,按照这样的进度,还需几天才能修完这条道路?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自主完成,方法多种多样:1.40×(1-20%)÷(40×20%÷4)=16(天);2.40÷(40×20%÷4)-4=16(天);3.1÷(20%÷4)-4=16(天);4.(1-20%)÷(20%÷4)=16(天);5.4÷20%×(1-20%)=16(天);6.4÷20%-4=16(天)……这样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开阔思路,教学效果显著。

二、诱发——显现思维的丰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有找到的窍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创新。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的公式”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去验证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经过探究,学生发现这种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 3。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激烈地争辩,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及时安排学生做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以及不等底不等高的实验,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探究活动当中。最后,他们发现:“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不等底不等高时,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1 / 3。”有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等底不等高时,圆柱与圆锥的高和底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使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 3?”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深化了认知,提升了能力。

三、独创——实现思维的创新

要想让学生有所创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探究,敢于创见。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使课堂碰撞出数学思维的火花。数学程课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创性的思维能力。独创性的思维是新颖、独特、有创见的思维,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培养有创见的思维,并善于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解决数学问题。

例,执教“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张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圆环形产品,它的内圆半径为3厘米,外圆半径是5厘米,那么这个圆环形产品的面积是多少?一般的方法是先算S外=3.14×(5×5)=78.5(平方厘米),然后再计算S内=3.14×(3×3)=28.26(平方厘米),最后S环=78.5-28.26=50.24(平方厘米)。可是有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S=3.14×(5×5-3×3)=50.24(平方厘米),他的思路是内圆面积等于π乘以内圆半径3的平方,外圆面积等于π乘以外圆半径5的平方,所以可以先算出外圆半径平方与内圆半径平方的差,再乘以π就能得到结果。方法不同,结果却相同,这是一种很有思维创见的方法。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勇于创新思维。

思维创造是最具特色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创新思维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去开展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活动,要针对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维训练,引领学生“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将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培养数学解题思维的方法 篇4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的推进,很多教育学者都提出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忽视学生的错误,视他们的错误如灰尘,一吹即散,相反是要我们接受和正视学生的错误,把他们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好好利用。比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于错题教师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叉来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要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回顾错误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含盐率20%的盐水中加入同样多的盐和水后,含盐率将如何变化?不少学生认为含盐率不变。对于他们的这种判断我百思不解:一道简单的题目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呢?我向几个学生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他们理解题意发生了偏差。他们认为加入的盐水中,盐和原来盐水中的盐同样多,水和原来盐水中的水也同样多,因此得出了含盐率不变的结论。这时的我“恍然大悟”,而解错题的学生更是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走进了错误思维的误区。因此,教师要读懂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理清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将错误转化为资源,让错误也体现价值,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提高多元解题的思维层次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思维,对于一些错误的解法,教师也绝不能放任自流并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而不是原地踏步。一道题如果有多种解法,学生在教师引导、同伴交流、自主体验中,会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例如:有两根绳子,一根剪掉米,另一根剪掉米,如果剩下的第一根长,那么原来哪一根绳子长?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发生混乱。而解决这道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举例,但大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就是举例不够全面。所以我们在举例的基础上还要借助画图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算真正学懂了知识、学会了思考。

2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

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

有哪些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篇5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 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其中反向思维便是其中一个特例。比如开发产品,最 好把自己当成服务终端,考虑一下客户以及中间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考察一遍,是不是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竞争对手,想想他们的情况,多 问问为什么这样,反过来问问为什么不这样,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就可能发现问题并加以革新和完善。

2、求同求异。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他们不同点。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所以最好将他们一 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和 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异,则可能是思维的入口,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发现规律,这点大家容易理解。

3、分解与综合。如 果你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你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比如,研究生 物的,可以将多细胞的行为分解到单细胞水平,甚至单分子水平,这样必定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也可能激发你建立新的技术体系,另外,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你 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即提出200或更多个问题,在这200个问题中一定会有你的思想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 的提出,常常表明你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非常规思维。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 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 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你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比如,你开发一个产品,想象一下要是小孩子拿了就可能猛敲,战场上就可能颠簸和损伤,坏蛋就想搞破坏,你的 产品是不是可以往这方面革新革新。

5、艺术性。你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 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学创意。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 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6、增加新特征。组合也是一种创造,所以要时时想着是否可以给你的产品赋予更多的功能,是否可以整合不同的事物。

7、胡乱联系,也就是头脑风暴,是一种发散思维。把 大量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块,让他们任意组合,胡乱联系一下,再经过筛选分析,启发思维,寻找灵感。所以,有时候随便走走,或者随便翻翻不相关的书刊,跟无 关的人员聊聊天,都可能启发思维,不一定要老是呆在某个地方苦思瞑想才叫工作。我的导师常教导我们,吃饭也是工作,说的就是希望我们吃饭时能多结识些外面 的科研人员,有意无意中就可以交流一些信息。

8、思考社会需求。只要是需求,都值得认真思考。实际上, 对创造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社会意义,包括理论的,技术的,以及实际生活需求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开来,考察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能不 能建立一种关联。比如,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不一定就只做实验室工作,可以拓展一下是不是可以与国计民生联系一下,比如垃圾处理,口腔卫生,食物监控,生物 能源之类。你也可以先考察社会需求,然后看看哪些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突破的方向。

9、移植思想。是一种发 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断或上升到哲学层次。彼箱 子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有什么想法,赶紧先记下来,然后不断完善,再然后就会想想是不是可以推广到相关领域,或者更宽的领域,其次就是实用性考虑,诸如可不 可以用到日常生活或医学研究中去,可不可以申请专利、开发产品或工业化大生产。这样想的时候,也就会连带出更多配套性的问题,思维也就活跃了。

10、形象思维。一 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所以,想问题的时候,不妨多画画图,建立 模型,用想像力去弥补思维空缺。你也可以用形象去类比,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构,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或者,建立一定 的符号,进行逻辑运算,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矛盾。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

1、发散思维

(1)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2)特性

A流畅性

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B变通性

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C独特性

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D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2、逆向思维

(1)概念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

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

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

A反向思维

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维

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黑格尔式思维

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这种辩证的过程需要三个连续的步骤:论题、反题以及合题。

3、逻辑思维

(1)概念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2)特征

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3)方法

A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式。是用简洁的语词揭示概念反映的对象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定义的基本方法是“种差”加最邻近的“属”概念。定义的规则:一是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同;二是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三是定义不能用比喻;四是不能循环定义。

B划分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6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数学思维

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拥有坚持己见的自信和勇气,引导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找证据,求事实;但同时应引导学生既要敢于坚持己见,又要善于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从而在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中获得最大收益。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知识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而这种冲突正是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必需的。

2、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3、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4、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6、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先问学生:知道老师最关心你们什么吗?学生有说学习、身体、成绩……,这时我告诉学生最关心他们的玩。接着我拿出一个气球,在身上擦了擦,奇迹出现了,把气球放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它就像生了根似的呆在那里不掉下来,学生看了产生了好奇。然后我把气球分给学生,让他们一起来玩,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引向研究为何气球在身上擦了几下就像粘了胶水,随着一个个气球被粘附在衣服上,学生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自己的脸上。情趣盎然的粘气球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搬运东西的蚂蚁,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虫子,一只在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让他们想做、愿做。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2、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新型的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尽可能通过讲座、辩论、研讨等方法,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创新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而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增加例子此外,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增加例子

3、重视知识,挖掘创新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创新,首先要学好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讲创新的方法、途径和原则等,虽然它们不是万能的,但它们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每次新带一个科技小组,我总会先给学生讲解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的许多事例,让他们明白,路,成功的路、创造的路,就在脚下。我还会举办“和科技书交朋友”的活动,指导他们多阅读有关创新发明的书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的竞赛,带他们参观学习科技作品展,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学习有关小学生发明创新的作品,从中得到启迪,扩大知识范围,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创造思维的发展就越有基础。从学着干上升到自己创新,激发他们的热情,我还带着小组成员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自然知识,开阔视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着做各种模型,一辆自己制作的小赛车在地上跑,那高兴的劲远远胜过在玩具店买来的玩具赛车。这样以达到训练好他们的基本技能,能使他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触类旁通。我深信,知识、技能越丰富的人,产生创造性的可能也就越大。

2. 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广阔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神思高度集中时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培养,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敏捷性、多向性,鼓励学生的自由联想,异想天开,不落俗套。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我首先演示:在一烧杯里放入纸倒扣在水里,再垂直取出,杯里的纸没有湿,让学生重复实验几次,但有的小组杯里进了水,纸湿了。这时,我抓住这个学生感到有趣、好奇地契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①实验时,看到了什么现象?②为什么有的组纸湿了,有的组纸没有湿?③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探究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诸多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明创造的东西。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一物品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的是什么?同时,将某一物品的独特的优点应用到其他物品中去,产生出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次科技兴趣课上有一位同学向我提出:雨天,当人们把伞收起来时,湿漉漉的伞很麻烦,在公共汽车上水很容易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人多拥挤时;在商场、宾馆水滴到地上很容易造成意外摔倒,而且还会弄得地上很脏,影响环境。有些商场和宾馆有提供塑料袋,但只适用于不折叠的伞,而且也不环保。所以,我想解决这些问题,让伞不要再滴水。这时,我及时鼓励他:“你的想法很好,怎样才能让伞不流水呢?”。

他通过观察,把袋子放在伞的把柄里面,用的时候可以抽出来,不占地方。而且,现在提倡环保,购物不提供袋子,便可以用雨伞中的袋子装东西。另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的伞柄比较短,握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把伞柄加长,可以使它握起来更舒服,也使得里面的空间增大,更好容纳袋子。根据以上想法,他发明了《带袋子的伞》:用薄的、防水的布,使体积小且能够防水;袋子的形状既够大方便装伞,收起时体积也很小;伞柄底端的盖口较大方便袋子塞进和取出 ;盖子连在把柄上,就像牙膏的连体盖一样方便, 柄的长度与人的手握拳时的宽度差不多增加舒适感;制作成本低,充分利用废弃之物。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又如,在小学的高年级班里,老师经常在排座位时遇到了麻烦:如果按个子的高矮重新排座位,马上就有很多个子高的同学说自己近视了,希望坐到前面去,而个子矮的同学也站出来说坐在后面不能看清黑板。有一个同学看班中戴眼镜的同学,哇,同学们的小眼睛前,多了亮晶晶的镜片!让个子高的同学坐到前面来,后面的同学不是要被挡住了吗?近视的同学只能无奈地在眼睛上加了“两只眼睛”。数数班级的“眼镜”,将近12副,摸摸鼻梁上的镜片,看着不断上升的近视率,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同学近视?”“小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对小学生近视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对本班同学和其他班级同学的调查发现,读写姿势不正确学生的近视率显著高于其他原因。阅读姿势不良、眼距过近、经常躺着看书,这三者同时存在,则患视力不良的概率增加到50%左右;且眼负荷大、阅读时间较长、阅读时很少休息、阅读时经常感到眼睛疲劳以及眼睛疲劳时仍坚持阅读等同时具备时,患视力不良的概率为70%左右。

根据上述调查的数据,她大胆设想设计一种《可调节防近视纠正器》,它可以帮助同学们纠正看书、写字时坐姿不正确的习惯,防止眼睛的近视。她找了一个大夹子,它的宽度约是一拳,这就解决了身体离桌子要一拳,接着解决眼睛离桌面要一尺。由于每个人都身高不同,所以她想到用伸缩杆做成可调节高度的挡杆。接着在一个宽度约一拳的夹子(采用不生绣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上,用螺帽把伸缩杆(采用废旧雨伞的完好伸缩杆)固定好,再用一根软铁丝缠上电工胶布左右对称地固定在伸缩杆顶端。使用时,把夹子夹在桌面上,根据每个人的身高来伸长或缩短伸缩杆的长度,以调节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写字时,双手伸过软铁丝的下面,当头低于一尺时,嘴下巴会碰到铁丝,这就提醒自己头低了,从而纠正坐姿,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7

1 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观察是人全面、深入、正确的熟悉事物的过程, 是学生熟悉世界、增长知识、打开眼界的重要途径。如快速跑教学中, 老师将腿部力量差不多的几个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组, 让他们做起跑示范, 其他同学观察第一步放脚的位置对跑速的影响;疾跑上体逐渐抬起与直接抬起之间的差异等。在观察中引导、启发学生, 让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增进新知识、发展好奇心。如, 跑得快的因素有哪些?肌肉坚固的做法是什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和顺序, 通过做课外作业的形式, 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质疑是学习的起源和动力, 解疑和答疑既是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是获的知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有效途径。如我们在讲“生命在于运动”时, 学生提出“体育锻炼损害身体”的相反意见;又如“篮球比赛球压线为出界, 足球压线为何不出界呢?”的疑问等等。面对学生的相反意见与疑问,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 其次要认真听取学生不同意见提出的缘由, 再次要针对学生质疑的缘由, 既透彻阐述“动体养形”、“静体凝思养神”、动静之“阈”的科学原理, 又充分讲解身体与心理的动静对生命发生作用的辨证关系, 使学生从中获得正反、左右发现问题, 辨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品质。

3 鼓励创造性娱乐。

创造性娱乐, 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已有的运动技术经验, 创造新奇别质, 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 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打沙袋——跑圈、击中目标、“保护环境”;跑——追逐与摆脱、绕“杆”跑、你追我赶、突破重围等等。学生创造的这些娱乐体育练习, 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而且也增加了健身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创造成果引入课堂, 并对学生的创造、发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4 给予实践的机会。

创造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创造的沃土和息壤。根据这一熟悉,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 把预备部分抽出来交给学生, 让他们创编教学内容、组织预备活动。同时提出, 内容必须有新意;必须使基本部分参与活动的身体部位得到充分活动;教法生动有趣, 白重复前面同学的内容 (但可借鉴) 等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丰富和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5 引导学生善于协作、集智取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未来21世纪将是一个团结、协作与竞争相协调和统一的世界。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开放系统的特点从保护帮助、角色置换、行为评价、信息交流、竞争协作、借鉴学习、辩论是非等诸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培训及实践, 既为学生走向社会做有益的预备, 也为他们未来创造性地生存和发展撒下了社会助长“的意识”种子。

总之, 再体育教学中创设情景,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质疑, 并充分发挥想象力, 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优化生存的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摘要:提出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六种方法: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鼓励创造性娱乐;给予实践的机会;启发想象;引导学生善于协作、集智取长。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民族教育;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汉语阅读教学中展开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仅有利于汉语阅读教学的展开,更有利于学生汉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双语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积极性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贴近学生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2)摸清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想象、创造。如,在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故事吧,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无联系?学生都积极地思考着并表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引导其积极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注重在“读”字上下功夫

双语教师应重视朗读,首先教师要善于朗读,利用绘声绘色的范读,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味,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并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二、双语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者先要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动力。创造欲望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想象、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汉语言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读者想象丰富,能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意境,完成对作品的鉴赏。

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而打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门扉,把他们引入积极思考的王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新疆双语教育杂志编辑部,2001.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和布克赛尔县第一中学)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9

有一种品质叫“坚毅”什么是成功的人?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

坚毅是什么?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也就是说,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拥有激情并努力、坚持去战胜的人!

成功的重要的三个素质:努力、坚持、坚毅。

培养坚毅品质的有效方法:成长型思维,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坚毅品质呢?目前专家们对此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的结论,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叫“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它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成长性思维是相对于固定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智商和聪明程度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

(2)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我们去学习和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往往能在面临挑战时充满激情,充分享受解决困难的过程,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九个改变” 成长型思维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概念近几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教育界,几乎每个学校都用各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一思想。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数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一幅anchorchart(要点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海报虽然样式各异,但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Change Yourwords, change your mindset”(换个说法,换个思维),也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九个改变”。

(1)关于理解,换个说法:我就是不懂。➙我忽略了什么吗?换种思维: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根本没法理解。➙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2)关于放弃,换个说法:我放弃了。➙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的)方法。换种思维: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3)关于错误,换个说法:我犯错误了。➙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换种思维:我做错了,我很沮丧。➙虽然这次错了,但以后我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学到一招,yeah!(4)关于困难,换个说法:这太难了。➙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换种思维: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关于足够,换个说法:已经挺好的了。➙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换种思维:我做得足够好了,已经达到我的上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点儿。

(6)关于聪明,换个说法: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换种思维:别人比我聪明,没办法了,我就是不如她。➙只要学**她的方法,然后认真去做,我也有戏!

(7)关于完美,换个说法:我不能做得更好了。➙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换种思维: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

(8)关于否定,换个说法:我阅读不太好。➙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换种思维:我没有“阅读”这根筋儿,我就是个书盲。➙呵呵,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

(9)关于能力,换个说法:我不擅长这个。➙我正在提高。换种思维:我做不了这些。➙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美国学校把这9句话非常有“仪式感”地张贴出来,为的就是时刻提醒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要到嘴边的话换个说法,其实就在悄悄地培养你的成长型思维,让你拥有坚毅。

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表现(1)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掌握目标”(目标明确),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

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

(2)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

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

实验表明,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

在那些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你自己有多棒。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你不够优秀。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它,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

而在那些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成长,而这当中的精髓就是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你对某件事情已经非常擅长的时候,你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并继续找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你才能持续成长。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10

以前经常听说一句话,说一个没毅力的人考研,但又担心自己虎头蛇尾,怎么办,那就拉你认为最有毅力,学习最好的好朋友一起考研,这样你想放弃的时候看他还在努力,你平衡吗?所以一定要交一些圈子朋友。

姐妹喜欢看电影,游泳,但是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但是看电影一次不落,一周看一部,一周游一次泳,(今年已经游了10多次了),为什么我能做到?因为我身边好多电影发烧友,不用我查档期,人家自动提醒,为了保险起见,不可能每个人随时有时间,并喜欢同一类型的片子,肿么办?一用来看大片的哥们(智商超高,每次看不懂他给偶讲),一个用来看青春爱情、小清新的菇凉(90后啊,哎玛,每次都不用我搜档期,自动提醒,跟闹钟似的),一个用来看国产片,一个用来看文艺片。交朋友+看影片,一份时间,做两件事,划算吧。而且这就跟推桌子一样,你累了,他推你,他累了,你推他。停不下来啊!

上一篇:元稹写给韦从的诗下一篇:幼儿探索性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