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4-11-11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用11篇)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何淑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着力研究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和培养原则,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文章就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因和途径两个方面做一些粗浅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2

具有开创性思维的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发展人类认识新成果的重要因素, 开发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脑力劳动,其过程离不开复杂的推理和想象。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是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国家注入新的生命力,国家才能更富强。创新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将禁锢的思想打破,正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中国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代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成为目前教育事业的弊端。事实证明,美术的教育和学习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为了改变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存在方式,从而使人获得自由、 和谐、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这是当今中国美术教育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话题。

由于我国教育水平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有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未能全面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因而导致我国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严重缺失。但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高文凭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动手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目前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差已成为阻碍教育事业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严重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严重忽略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创新动手能力,从而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三、中国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如今,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社会的竞争也不再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

(一)有助于对大学生潜力的挖掘和个性的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拥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当代学生也将拥有一个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也可以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进一步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二)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学生是弘扬和发展我国文明的主要继承者,其特点具有鲜明的创新思维意识等,因此, 培养专业型人才才能使我国的文明得到创新与继承, 使我国的文明源远流长,从而使我们的中华文明更加璀璨,在不远的将来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四、怎样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如今为了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及美术专业型人才, 高校美术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每个学校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弊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画画是手与脑的综合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要在美术教学中尝试“启发式情景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播放音乐或讲相关故事。 用音乐来配合美术教学,能更好地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美术和音乐在节奏、意境、情感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声音对人有着特殊的作用,能够产生出不同的情感,从而配合感情。用美术形式表达联想的结果,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要积极的鼓励学生的思维发展, 使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要从不同方向去思考, 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重新组合,突破习惯的思维,产生出独一无二的思想。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学习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启发式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高校美术教师应增强实践及沟通,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摘要:高校美术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个人、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提高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更好地开发。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3

【关键词】高校物理 教学改革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2-02

从当前我国高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如何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校物理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大挑战。这一挑战关乎到国家高校物理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在信息化、网络化大发展的今天,立足于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讨论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或是变革的探讨,也应该是一种上升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互融合的价值探索。

一、构建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时代内涵与意义

我们所理解的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实就是一种在高校物理教学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关于价值和价值体系的一个观念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也应该随之改变,保持其时代感和创新性,这为高校物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和改革方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它是在长期高校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的总结,表达了高校物理教学对生活和发展的理想和期望。

从当前我国高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如何在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校物理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大挑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理应成为新时期高校物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创造性”的过程,就是要突出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要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通过授课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建立遵循的原则和突破口

1.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是系统化原则。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应该是由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组成。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以某一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专题进行教学,也要是与整个体系吻合,不能是随意选择,在专题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出系统化,这个专题内部的课程教学板块设计、课程的扩展等都要在一个体系下设计而成。二是理论化原则。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技能传授,而应该是从物理教学中进行总结提炼,得到一些知识的升华,进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将学生从课本中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三是深入性原则。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的深入,引导学生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入的层面去升华自己,对教育内容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从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2.突破口

在今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中,只有对课程的设计、组织、以及实施等方面在方法上和要求上体现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结合。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一起冲击着高校物理教学中生的思想意识。在此背景下,要由封闭式教育方式变为开放式教育方式。课堂教学必须辐射到课堂外,教学内容和空间也要拓展到社会、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通过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建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积极探索智慧人生。

三、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现路径

1.在科学、合理、健康的路径下实现高校物理教学中创造性学习的健康发展

青年阶段是一个学生最好的花样年华。这个时期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在一个还不是很稳定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活跃、也十分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接受各种社会思想的挑战,或是被其熏陶感染。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开展应该是对于时代精神、所弘扬的正能量等的一种深入挖掘,教师要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能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启动学生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的思想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

2.在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尺度下引导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培养,应该融入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去考虑,要注重对人们知识技能的提高的同时,要不断培养人们的价值尺度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要培养人们对人类未来最高尚的追求,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得他们向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为未来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建立,关乎到高校物理教学的长远健康的全面发展,关乎到高校物理教学群体的价值判断。高校物理教学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感情的,也应该充满真善美的。因此,高校物理教学教师在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时,要注意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感情表达方式,投入丰富的感情,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从而与学生的世界融为一体,形成感情上的共融。

四、结论

新时代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物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教育体系,寻找到高校物理教学中的正确的、多层次的、现代化的价值引导,摒弃新时代背景下腐旧的、单一的、传统的价值误导,在一个健康、科学、可持续的环境中建立符合高校物理教学特点的、符合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冬冬 樊秋波 张文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院学报. 2013(05):205-206

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篇4

内容摘要:一个人的信念,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一代青年人的信念,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用同样的青春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就是一百年后的我们向一百年前的他们所许下的最庄重的诺言!我们将自己的人生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入中华文化的传承,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红色文化 当代大学生 影响 继承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社会圭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红色文化的实质主要体现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群众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千百万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推翻“三座大山”的文化,也是人民军队英勇善战打败中外强敌的文化,还是亿万人民鼓足干劲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它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红色文化建设涉及到民族精神的坐标与社会发展的导向。

大学是一块圣地。在这里成长着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报道:粗心男子丢失“买房巨款” 天大研究生苦等6小时完璧归,我认为这种极度负责任的态度,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思想品质正是在年轻的大学生中急于提倡和弘扬的,这种精神和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从他身上投射出的品德和风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形成和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融合、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形式。它植根于中国土壤,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产生。审视和回顾“红色文化”的发生历程,可以发现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等四方面。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推进,红色文化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仍然巨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强国观念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基于中国革命实践和历史文化的一种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活动的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见证。

如今,中国已经告别了积贫积弱的历史,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顺利实现,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已实现小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只有拥有强大的国力,国家才能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坚定不移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强国观念,发奋图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二)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离不开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主要价值体现之一。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弘扬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实需要。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荣辱观在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

(三)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的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依靠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困难和挑战。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良好的工作成绩。无论是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还是2009年的抗击“禽流感”战役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抢险救灾,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高贵精神,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的胜利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与团结协作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密切相关,有了团结协作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作指导,才有可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一个人的信念,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一代青年人的信念,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用同样的青春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就是一百年后的我们向一百年前的他们所许下的最庄重的诺言!我们将自己的人生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入中华文化的传承,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红色网

【2】刘丽平,李水弟.“红色文化”价值形态与开发策略探析[J]_职业圈,2o07(O6x):4—5.

【3】]关于共产国际的解散问题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张耀灿,徐志远.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M】.武汉:湖北教育报刊社,2003(9):14—17.

【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3).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5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从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发展观角度来讲,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缺乏自我管理的问题,简单究其原因,最后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来解释当代大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生活、思想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呼吁广大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努力实现个体全面自由发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自我管理

马克思主义在关于教育的学说中提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一方面,每个人既能获得和其他人一样的合乎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每个人又能获得与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条件。在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全社会一切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代在校大学生应该从自我管理做起。自我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对大学生管理的层次与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将浅谈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自我管理状况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大概括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1基于这一要求,我们自然要把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来分析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是否有不适之处。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国情而提出的。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无疑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表现。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 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分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分析 己,自己管理”。3当代大学生尽管在学习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对于好多刚刚离开父母的大学生,究竟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学习风气,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或保持正确的思想品德,我们需要具体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状况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

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过程,闯五关斩六将才被优选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应该给予很高的肯定。但是在大学这个新的环境里,大学生生活在相对自由的一个环境里,离开了父母的耳提面命,认识到了更多的新朋友,面对一切新事物的诱惑,大学生还能够明确学习目标,适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去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吗?

2.大学生生活自立能力培养不够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青年,从小娇生惯养,是祖宗三代的掌中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没人再为大学生洗衣做饭而帮忙,这些基本的生活事务都要大学生自己来做。如果大学期间不培养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大学生更何谈顺利走向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大学生思想自强能力培养欠缺

大学生往往都是热情高涨的青年,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于不同的新兴事物大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自己的正确论,过生活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当代大学生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自己定位过高,却收获甚少,这些都要求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把握自己的思想方向与国家的政策方针想符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个体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相一致。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进入更深一步的学习,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思想意识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要加强。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状况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主意识,生活方面不能做到自理,思想方面不能自强,我想从现代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简单分析。

1.社会原因

在中国社会,一切都要以成绩来衡量,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肩负着高考一定考高分的艰巨任务,成绩上不去了自然还有家教来补充;生活不能自理自然会有家庭公仆父母或爷爷奶奶打理一切;思想上更是什么都不用关心。只要一心读好圣贤书,能够考取家人为其制定的目标大学,那么这个学生的前半生理想算是圆满实现了。

2.主观原因

3百度百科 过惯了别人为其布置好一切的当代大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家人为其制定的目标就是自己应该所奋斗的目标,因此他们一天忙忙碌碌汲取课本知识,根本无心顾及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否正确,或是否会有更好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仅从社会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各方面自我管理的能力,没有锻炼过就无从获得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进入大学,这个家庭和社会的中介,大学生必须储备更多的对其自身发展有利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生活自理知识、思想自强知识及其他。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简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在教育中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做人和成才,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4 “高校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早就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5只有坚持让当代大学生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提高自己,当代大学生才能实现各方面自我管理的实现。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主体是人,离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正是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开始正式形成,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更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自己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理念

大学生想要用科学知识或其他一些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能够走上社会以后得心应手就应该懂得用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管理理念来约束自己。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社会成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大学阶段已不再是学习过程的终止,而是提供大学生继续发展的一个平台,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理念,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确立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理念

45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大学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大学建设 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知识系统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的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汲取更多的对自己日后发展有益的知识。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价值系统包括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以及政治价值观。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百益而无一害,只有树立了全面的自我管理理念,当代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游刃有余。

三、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竞争的一大砝码还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扩充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补充丰富的课外知识,强化自己的知识系统,让自己的文化水平敲开光辉人生旅途的大门。

(二)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的意义

物质基础是是精神建筑的根本,当代大学生培养了自己自理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实现了自我管理,才更有资格在未来职业岗位上给予别人指导。

(三)当代大学生获得自强思想能力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鉴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理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6思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当代大学生如果在思想立场坚定,那么选择的人生道路必定会是正确的,在人生道路上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自我管理的实现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才能能到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和不成熟性,要求其大力提高自身自我生活管理、自我学习管理和自我思想管理的能力,把低水平的需要、能力转化为高水平的需要、能力,把社会、时代对大学生之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求转化为广大大学生完善自我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把握发展的趋向,拥有积极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就一定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抓住发展的机遇,大有作为,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才能做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始终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前 6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分析 沿,为促进经济腾飞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6

【摘 要】本文讨论了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性 思维 学生 能力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具有创造性,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这种思维以它的效果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与真理性为检验标准。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出发,谈几点认识,和同行们一起交流,如有不妥,恳请指正。

一、创设实验设疑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铝这一章Al(OH)3一节时,课本强调Al(OH)3具有两性,在制备Al(OH)3时加入适量NaOH,若过量则得不到Al(OH)3,如何体会好适量的含义,及在什么环境下Al(OH)3能稳定存在呢?选择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人都欲制Al(OH)3,所用的试剂相同,即用同一瓶的NaOH溶液和同一瓶的Al2(SO4)3溶液,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l2(SO4)3,乙往盛有Al2(SO4)3溶液的试管中加NaOH溶液。问最后谁能得到Al(OH)3?对这道题学生的答案开始都是一样的,乙能得到Al(OH)3,对学生的答案,不急于肯定,也不否定,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操作中注意观察到甲的现象是这样的:先出现白色沉淀,振荡试管沉淀消失,当这种现象重复数次后,再加入Al2(SO4)3溶液出现的沉淀无论怎样振荡试管都不消失了,而且随着Al2(SO4)3溶液的继续加入,出现的沉淀越来越多。观察到乙的操作现象是这样的: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出现沉淀且振荡试管不消失,但随着NaOH的增加,沉淀逐渐溶解,且NaOH越多,沉淀溶解的就多。直到最后沉淀全部溶解,再也无白色沉淀,毫无疑问,实验现象与原有答案相反,每个人的大脑都出现了一个问号,这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甲、乙开始出现的沉淀是因为:Al3++3 OH-=Al(OH)3,但甲的试管中盛有NaOH,为强碱性环境,故生成的Al(OH)3沉淀又溶解即发生了;Al(OH)3+OH-=AlO2-+2H2O的反应;乙的试管中盛的是Al2(SO4)3溶液,故Al(OH)3不消失,当甲的试管里的所有的NaOH都与生成的Al(OH)3反应变成AlO2-之后,再往试管中加入Al2(SO4)3溶液就发生水解反应3 AlO2-+Al3++6H2O=4Al(OH)3↓,而乙试管中所有的Al2(SO4)3都变成了Al(OH)3之后,再加NaOH就发生Al(OH)3+ OH-= AlO2-+2H2O,NaOH加入的越多,Al(OH)3溶解的越多,直至Al(OH)3全部溶解,通过分析发现:原先的答案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即用可溶性的碱与盐反应制不溶碱,又因为Al(OH)3的两性,因而试剂的用量也做了限制,即NaOH不得过量,这条思考路线的结果当然只能是乙能得到Al(OH)3,实验设疑的思考方式显然与原答案的思考方式不同,用Al3+和AlO2-的水解反应来制Al(OH)3,因而貌似不能得到Al(OH)3的甲得到了,而乙却得不到,通过以上的试验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了突破常规思考方式,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乐趣,激发了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二、创设“一题多解”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视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讨论解题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除杂质题中有这样一题,除去KCl含有少量的K2CO3杂质,按照常规方法都选择BaCl2将K2CO3转化成BaCO3过滤,班上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做的,他认为加BaCl2,CO32-是除去了可Ba2+不好除。这样又引进新的杂质,他采取的方法是先加HCl;K2CO3+2HCl=2KCl+H2O+CO3↑,当没有气体产生时证明CO32-已除尽,然后加入KOH调PH值至中性,此法虽然复杂了一点,但他毕竟动了脑筋,解题思路宽,知识用的活,解法与众不同,实属有创见,我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肯定了这一解法,不仅提高了该同学的学习兴趣,对大多数同学也有启发和教育作用。接着又引导同学思考还有无其它方法,从而把学生思路引向高潮,对同学提供的不同解法均加以肯定,并告诉他们还要善于从多种解法中找出最佳方法,从而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其目的就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章知识学习完,教师总要归纳、小结,若总是由教师一人归纳,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否变换一下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小结整理,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如:在讲完铝这一章知识后,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写法将铝的知识概括小结,不仅要求知识完整,且文章要生动有独到之处,这一方法的改进,使同学们异常活跃起来,有的同学不仅阅读了有关铝资料,走访家长及有关人士,而且还跑到有关工厂去参观,写出了“铝的自述”的小论文。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Al从结构、性质到用途;从微观到宏观,描绘的如画如声形象逼真,如身临其境游荡在Al的海洋中,个别同学甚至还大胆的提出某些假设和预测使学生的积极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景,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施展,在讲评时教师对同学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优秀作品发了小纪念品以示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了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应尽可能地优化课堂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各种能力,在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化学教师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参考文献: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7

所谓社会适应能力指的就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并且在生活中不断优化、调整态度与习惯的过程[1]。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人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自信心、行为自制力、合作与竞争意识等。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适应能力具有高度选择性,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弱是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重要因素,是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综合能力。高校体操是高校体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起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所以,对高校体操教学促进适应力培养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操教学内容与目的任务决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殊性

体操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最基本的队列队形练习、徒手操练习,到各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跳跃、艺术体操、实用性体操及健美操,花样众多的体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由于体操的教学内容有着相当的危险及难度性,如单杠、双杠等,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学就是要克服学生的害怕心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操的教学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并且培养学生强壮、健康的体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协作竞争的意识形态和勇于吃苦抗挫的精神,以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体操教学内容与目的任务决定着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方向。比如,规矩服从的队列队形练习、徒手操练习可以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难度优美的技巧运动及艺术体操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审美创新能力;教学中广泛采用保护帮助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人际交往能力。体操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尤为珍贵。体操教学内容与目的任务决定着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殊性。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形态。

2 体操教学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成因

2.1 提供一定人与人的交往空间

当代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社会,无论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要与他人构建起相应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带给人力量,并且满足人的安全感和自尊等多种的心理需要[2]。体操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护与帮助,大多数高难、危险动作都是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学习体操后,头脑中形成保护帮助意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当他人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时,他们就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保护帮助别人,人与人之关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体操教学在培养学生交流、交际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建立社会角色场景

高校体操教学改革后,动作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其难度还是存在的。因此,体操教学中常采用保护与帮助这种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特有的教学手段,在保护与帮助中保护者常常有主次之分,并相互交换角色,他们各尽其职共同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换位思考的重要场景。体操教学中对难度动作常采用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进行辅助练习,学生要以在不同的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掌握角色的心理,同时加快学生社会化过程。游戏规则也规约着学生的任性,使他学会与他人配合,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识去适应游戏规则,适应游戏环境。

2.3 培养抗挫折能力

心理学家把需要不能实现时的心理冲突称为挫折。抗挫折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体操训练时伤痛与泪水、欣喜与恼怒并存;体操竞赛中成功与失败、赞扬与批评共生。体育以成败论英雄,没有谁会是常胜冠军,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比赛中一定会受到失败的打击,那么,怎样才能将失败转变成成功就要经历挫折的体验,而这一种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理的调节过程,更是提升社会适应力的过程。

2.4 培养服从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各类不同的游戏、比赛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规则。这类特殊的并就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学会对纪律服从,并且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服从体育道德,进行俊美的竞争[3]。这些特殊的规定与约束都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顺应服从的意念,在外环境激励的竞争中更能以稳定平和的心态发展自己,赢得最后胜利。

3 体操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来自社会的各类挑战、机会也不断增加,如果一个人没有强而有力的自信心则无法面对生活与工作的各种问题,让自己无法得到理想发展[4]。体操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这样针对不同难度动作和不同学习个体,将复杂动作简单化,由易到难,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机会多了,因而他们几乎都充满着自信心。因此体操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能优美完成高难动作者,会得到他人的赞扬、教师的期望,因而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欲求发展高难动作,在克服一定的困难,完成一定的任务之后,当自己的表演和无人超越最终赢得了他人的赞赏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而当这种快乐慢慢积累后就会转变成自信心,从而带动自己综合素质及其他方面的一起提升,最后达到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3.2 注重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

因为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同时因为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互帮互助的意识。体操教学动作的难度性和危险性,在教学中决定教师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同学间进行传帮带,最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各方面原因造成学习技能差异,课上课下要求学生相互指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专门器械练习时,器械傍边必须有保护者才能练习;比赛时,要有场外的指导才能帮助队员看清自己的不足;团体比赛是要大家形成合力,这样才可最大限度提升战斗能力,并得到最后的胜利。所以体操运动的保护、帮助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未来的社会,是需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的工作人员,不管是何种事业,其成功都无法离开团结、合作。因此培养大学生团结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所在,同时决定运用哪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优势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是促进入不断形成自我认识,进行自我优化,同时也可通过体操锻炼让人形成及发展个性和实现人社会化的过程。

3.3 优化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坚强意志品质就是克服困难、并且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条件。坚强的意志品质包括了自制力、果敢、独立等。根据意志的特点及学生意志的特点,教师需要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设置一定的困难,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品质进行磨练。同时,还要袦学生当前水平以及发展水平间差异性,以此来引导学生意志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品质[5]。比如说在目前的高校体操教学当中可试着融入现代舞蹈或是各类器械组合的成套动作,以此来提升教学宾难度。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是受到挫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例如方法的指导、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等,并且鼓励学生战胜困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5],促使其持之以恒,从而磨练其意志。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之后才能把教学任务完成,进而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3.4 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如今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列为新时代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国家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体操教师需要依靠体操教学的优势、特点,在体操教学中合理设备激发起学生创造性的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在体操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独立的创新技术组合,包括表演的形式等,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体条件以及知识储备对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再次的思考,分析动作的合理性等。只有这样的慢慢积极,才能有效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

4 结语

学生在体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吃苦耐劳、交往合作、保护帮助、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学业和事业的基础。因此,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以,体操教学工作者必须寻找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它的培养和获得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采取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体操教学中,身心愉悦地接受训练,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可以使学生各项技能得到均衡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在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摘要: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均不足,且社会适应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体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的功能和运动方式,对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非常有利。该文对高校体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可通过体操教学来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关键词:体操教学,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53-155.

[2]刘援朝,林刚.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及适应[J].社会心理科学,1999(2):15-16.

[3]赵超君.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6):62-63.

[4]黄晓晓,吴宾.论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向——以艺术体操教学为例[J].科技信息,2009(12):235.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8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培养机制 培养理念

1 目前辅导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辅导员培训机构目前在培训内容方面尚未形成层次分明的内容体系,没有明确的培养内容的分工;一些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很有价值的培训内容缺失,培训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予以更新,对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的时效性不强。

(2)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吸引力较差。目前对辅导员的培养主要是参加教育部或者高校举办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基本是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然而像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训练、现场观摩等自主学习、互动高效的方式方法却很少被使用。教学形式不能满足辅导员对所需知识的需求,加之辅导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培训只能让辅导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难以提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和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3)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当前培训对于学生工作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比如留级或者挂科同学的日常管理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问题以及对沉溺网络的同学如何教育,使他们离开电脑游戏走进课堂等问题触及比较少,对开展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介绍得比较少,培训内容不能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2 辅导员培养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缺乏健全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第一,培养理念不明确。当前对辅导员培养没有正确的培养理念,没有系统的安排,更谈不上培养的针对性,有时甚至存在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情况。第二,培养制度不规范。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的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数不具备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知识,更不具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知识。多数高校认识不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辅导员培养工作纳入到整个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没有制定专门的辅导员培养工作条例,对辅导员的培养和提高简单带过,无任何实质性的规定。

2.2 缺乏专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辅导员培养师资队伍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教师精挑细选。而目前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教师多是对某一方面有研究的专家,缺乏理论实践集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

3 完善培养机制,对辅导员进行形式多样、系统的培养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为了使辅导员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性,担负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对辅导员的培养必须不断完善规范培养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变化进行形式多样化、系统性的培养。

3.1 不断完善规范辅导员培养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共同努力,力求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应建立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分步实施的培养计划与制度;在培养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予保障;要建立一支由高水平、资深教育专家组成的专门的辅导员培训的专家团队。

3.2 对辅导员进行形式多样、系统的培养

(1)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常规性工作的培养。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所有常(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9页)规性工作中。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对辅导员进行的培养,目的是让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这种培养一般采取入职前岗前培训,可以请熟悉辅导员工作的资深专家或者优秀资深辅导员做专门讲座。这类培养主要关注辅导员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辅导员如何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如何培养学生干部,如何进行党团建设,如何进行就业指导等技能技巧的培训。

(2)基于责任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的培养。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学习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也要因人而异。高校应做好对各责任年级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对新生来说,其主要任务是熟悉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能否适时地调整自己,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新生辅导员的培养则应邀请对当代青少年思想、心理特点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主要介绍大学新生的主要特点、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培养的方式可采取专题讲座、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

大二、大三的学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该阶段,是大学生大学生活最精彩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挂科、留级等,这些挫折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应根据此阶段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对辅导员进行辅导培训。培训宜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培训形式。培训可以邀请部分优秀辅导员传授成功经验,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到其他同类高校学习考察,进行校际间的工作交流。

大四学生进入就业准备阶段。大学生面临最多的是求职择业的问题以及由就业问题引发的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的转移问题。所以培训毕业班辅导员应针对毕业生工作的特点,向辅导员讲解关于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等内容,比如学生择業中应注意的事项,档案、户口、组织关系对学生未来生活的影响及处理,有关违约、改派等一系列就业遗留问题的解决等等。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9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从不同选材,立意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从而逐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学生能力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是创造性的;对已知事物的思考是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新颖和独特。还有一点就是正确。只有正确而又新颖、独特,才是创造性的体现。

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的进行写作。全班大多数同学写了训练跳绳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的苦;有的同样写的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绳的门道;还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在摔伤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这多种思维形式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逆向思维。其特点是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

[1] [2] [3] [4]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0

务川县蕉坝中学

田维义

“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金马著《创新智慧论》P.7)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的忠告绝非危言耸听。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造力,它就会落后挨打。有创造力的民族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民族的创造力则主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来实现,作为教师则应担负起这种光荣使命。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要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以课外小组为辅助,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并不是要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不朽之作,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他是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

一、创新态度的培养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出现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好奇心是科学发明创造的巨大动力。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好奇欲望值更高。他们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教师要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不要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其一,鼓励大胆表现,以充足的资料和直观演示,使学生通过参照资料渡过画形难关。有些教师喜欢在黑板上做示范,尤其是一些绘画形式的课,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的思路局限于教师的示范中而很难有所突破。其二,使学生认识不同于他人作品所具有的可贵品质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每节课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冥思苦想寻求灵感,引导着学生发现一个个新奇的构思,辅助大家将想法付诸实现,共同分享着他们完成与众不同的作品时的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其三,善于发现每个美术作品的优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他增强创作欲望和信心。在作业辅导的过程中,对于有创新意识的作业当堂给予肯定,作业本上奖励一枚小红花,展示给全班同学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以激励其他同学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思维的激发

课堂辅导为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课堂辅导是一种过程,要突出过程教育,淡化结果教育。罗恩菲德曾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职业中,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已经达成。

他们的思维存在着极大的幻想。奇妙的海底、神秘的太空等是他们未来探究的崭新课题;孙悟空的出神入化,阿凡提的机智神勇等是他们时刻想知道的秘密。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听故事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科幻、卡通、神话故事的精彩情节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如《仙女的魔术棒》,课前教师收集多种类的相关图片、关于魔术棒的故事,再配上幽雅的音乐,有美丽画面、有动听音乐、有生动的情节,学生们既欣赏了优美的画面、了解了魔术棒的用途,把学生带入了神秘的童话世界,又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魔术棒。再如,在上《动画城》(美术欣赏)一课时,教师只要把《阿凡提》《宝莲灯》等故事一讲,学生们往往争着讲述。熟悉故事的学生努力想表现自己,不知道的学生想听个究竟,教师再把精彩的画面映出,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被那些小精灵评说得头头是道,欣赏得入木三分,有的学生还上台表演其中的滑稽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连平常不太发言的学生也想听、说。用这种方法轻松地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是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三、创新技能的形成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没有一个学生画得好,没有一个画得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错误意识,我们应该更明确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它特有的优势。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多种形式的启发,满足心理上的好奇,拓宽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

例如:《蜡笔水彩》一课,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一幅雨中的照片让学生分析用什么方法更容易表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实践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了解了蜡笔水彩的适用对像和使用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有益于课堂教学。再如,在上《大嘴巴》一课时,在材料选择上教师不必具体要求需要准备的用具,提前让学生看书预习,教师做简单的提示。课堂上营造一种创新技术的气氛,学生自发地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可以根据动物的外形大胆地夸张想象,无拘无束地做。作业展示时欣起了高潮,一个个用纸盒、纸杯作的动物、人物既夸张又生动。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还利用他们的小作品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演给大家。创新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赋与我们生活瑰丽的色彩。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与文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包含了极广的范围,从对单一物品的设计发展为对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从对人和物发展到自然环境等等方面。艺术设计是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反之也创造出新的文明与文化,进而促使社会不断发展。

一、艺术设计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对于“思维”的理解,通常为人脑对外界事物中的本质以及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的联系,所得出的反应[1]。“思维”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事物中所存在的规律以及本质内涵,属于认识中比较高级的一个阶段。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新意或是有创新的思维,这种思维十分的复杂,但是却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而“设计”则是在处理某件事物之前对其进行构想、规划等,是为人们达到某种目标所實行的创造性行为。而“艺术设计”则可以将其理解为表现设计的一种手段与方法。

综上所述,设计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但创造性的行为必须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才能实行,且实现所要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出具备较高社会价值的设计作品。艺术设计无法离开创造性思维,如果艺术设计的作用没有见过创造性思维的指导,那么其价值就不是很大。因此,设计师要想设计出高质量、高价值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在其中加入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得艺术作品充满活力。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对一名设计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创造性思维培养对艺术设计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艺术设计中只有加入了创造性思维,那么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会随之提高,而不是落入平庸的行列。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设计作品的优化与改善,进而提高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有人说过,“设计就是将一个计划、规划等利用视觉的手段将其阐述出来的一种活动过程,而这主要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构想与计划的产生;二,视觉的表达手段,也就是上述中的构想等通过视觉的手段将其展现出来;三,在展现之后的具体使用情况。”[2]对这句话进行理解,可以得到一个想法: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般是来源于一种理念,设计人员必须将这些理念放到形式当中,并给作品加以生命。但是这种理念是源自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一件艺术作品是由无到有,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与交流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反复的推敲与琢磨,进而确保设计作品实现完美。对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够促使人们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激发设计人员的设计灵感。不同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出不一样的设计作品。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第一,扩宽设计人员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要想提高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就不必须丰富其知识含量,拓宽其知识面,这主要是由于知识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在进行设计时,丰富的知识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社会人员产生很多的联想,那么其设计灵感与直觉就越多。

第二,要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通常是由发现问题而展开的。设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使设计人员转变原有的设计想法,从新的角度、新的方面看待问题。设计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周边的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快速的找出发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见,要想培养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快速的解决问题。

第三,考虑问题时,应该使用多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中包括了集中式与散发式两种思维形式[3]。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将集中式与散发式相结合,并灵活使用,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并得出具有新意的设计作品。使用发散式思维能够有利于设计人员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使用各个方面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使其设计思维更加的开阔,进而设计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集中式的思维方式能够将设计师所想到的各种设计元素以及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使得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清晰明了。可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集中式与散发式等多种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只有使用多种思维方式,才能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就是新意、创造性。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加入创造性思维方式,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将落入俗套,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这主要是应该这种作品中没有生命、没有活力。可见,设计人员应该了解到创造性思维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设计人员要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应该从拓宽知识面和丰富实践经验、加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多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高亚男.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和生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02) .

[2]刘明玉.如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文教资料,2010(11).

[3]陈哲,承杰.“原创性思维”和“艺术设计教育”[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02).

上一篇:销售岗位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小手牵大手、争创文明城》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