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与制作

2024-05-29

编导与制作(共8篇)

编导与制作 篇1

文丨丁文龙

电视节目制作中编导与摄像是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工作关系。一部受观众好评的节目作品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编导策划, 才能使摄像工作饱含激情, 细腻生动地去实现节目的编导设想。而节目摄像是对现场画面的把握, 科学性、艺术性都会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因此, 电视节目编导与摄像应充分认识两者的关系,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创造更为默契、和谐的工作关系。

1 电视节目制作中编导与摄像的地位

编导与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与生成的两大重要基础。电视编导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 成为一种特定的工作和职业。电视编导肩负着统筹策划的重任, 编导人员需要全方位考虑时代背景、栏目特质、观众需求、艺术效果、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 进而确立节目主题, 对节目的编辑制作给予系统指导。因此, 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的核心和根基, 并决定着电视节目作为精神食粮的质量。例如, 观众收视率较高的新闻节目, 虽然新闻有其共性特征, 如经济背景、社会问题的反馈等带有一定的共通性, 但观众对不同新闻栏目的反响却大不相同。有的新闻栏目已成为知名的品牌节目, 而有的新闻节目却缺乏报道深度, 只是对最新信息的简单拼凑。这就体现出新闻编导在节目创新、报道深度、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把握。特别是在新时期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电视事业寻求创新发展的今天, 电视编导对于节目定位、编辑制作方法的监督与指导, 不仅关系着栏目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更直接关系到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积累。

电视摄像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相关设备对电视画面进行拍摄, 即将所策划的节目进行实际拍摄的过程, 是让电视节目从“理想”走入“现实”的桥梁。电视摄像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摄像人员对于造型元素的把握, 对于各种镜头的使用, 对于光与颜色的展现等都必须以专业技术为依托, 这些都是提升画面质量、诠释节目主题的专业保证。同时画面效果又充满艺术性, 具有广阔的艺术发挥天地。例如, 央视《自然传奇》节目中, 自然界动植物画面的细腻捕捉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设备和拍摄技巧的支持, 摄像人员还要善于挖掘艺术画面, 体现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尽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但摄像工作始终不可或缺。特别对于一些现场画面、不断变化场景的动态过程跟拍, 摄像师都肩负着重要使命, 节目能否感人至深、扣人心弦, 都要借助拍摄过程实现。因此, 电视摄像是对编导构思的一种诠释和表达, 也是拉近节目与观众距离的纽带。

2 电视节目制作中编导与摄像的关系

电视编导与摄像在节目制作中肩负着各自的重要使命, 同时编导和摄像作为两个重要的基础环节, 其内在关系又是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好的编导需要好的摄像将其构思实现, 好的摄像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所以编导、摄像虽然各有定位, 但只有深刻把握两者的内在关系, 才能制作出更理想的节目。

首先, 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服务节目制作, 其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赢得观众认可, 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促进先进文化传播。这一共同目标决定了编导和摄像相互配合的关系。编导和摄像必须紧密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节目制作效果, 缺少配合不仅节目摄像效果无法令编导满意, 也将无法带给观众生动传神的效果。编导与摄像相互配合的基础是彼此对节目的共识, 即编导的节目创作意图为摄像所理解、所认可, 摄像的拍摄过程能够为编导所欣赏, 这样才能促进节目制作迈上更高台阶, 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探索·发现》中《苍狼之决战野狐岭》一期对铁木真的历史回顾, 其探索历程与一般的历史追溯节目不同。以往对年代久远的历史探寻, 编导一般是通过历史考证的方式实现, 拍摄也遵循这一主线, 如对史书记载的分析,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讲述, 有的节目中还穿插当代人扮演的历史场景, 进行回放诠释。而《苍狼之决战野狐岭》则是以水墨动画的方式引领观众进入一种新的意境。节目讲述过程中, 有时仅仅是对铁木真画像的拍摄, 也能带给观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说明编导与摄像的默契配合对服务观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 编导为摄像提供节目拍摄思路的指导, 摄像需要按照编导意图, 将节目的画面拍摄成型, 并为后期制作奠定基础。编导处于一种宏观的战略指导地位, 但其战略指导能力的形成与多年的电视编辑制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只有深厚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阅历, 才能为摄像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 编导更多地体现为统筹全局的工作定位, 摄像则是从微观落实编导的部署。但摄像人员不是被动执行编导的要求, 而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 能够确保精准实现编导的创作意图, 即两者工作的交叉点就是对节目制作的共同目标。例如, 民生新闻因贴近百姓生活备受观众喜爱, 电视编导确立弘扬时代精神的民生新闻主题, 如通过百姓身边感人事迹对于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的宣传, 摄像人员就要按照编导的构思, 巧妙捕捉现场的人物画面, 有重点地进行选择, 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怀旧的摆设都可能引发观众共鸣, 进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拍摄效果, 将节目推向感人至深的高潮。这不仅体现出编导与摄像的有机配合, 更体现出摄像对于编导创作意图的有效落实。

最后, 电视节目制作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编导的创作意图对于摄像人员有不同的理解, 摄像人员因实际环境及拍摄需求, 也可能向编导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所以两者本身不是绝对独立的, 而是相互补充的。摄像人员长期身处一线, 跟随节目拍摄和制作而成长, 因而可以及时向编导提出拍摄建议, 进而提高节目整体的制作水平。例如, 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 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前方最新信息, 摄像人员随时捕捉现场动态, 向编导提出另辟蹊径的拍摄方式, 不仅能打破同质化的新闻报道, 也能促进现场各方的密切配合, 引导广大观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因此, 摄像对于编导的信息反馈也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

3 促进电视节目编导与摄像关系发展的举措

为进一步促进电视节目编导与摄像关系的发展, 编导和摄像首先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媒体竞争时代创新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是节目保持生命力的基础。有的电视台刚刚推出一档新的栏目, 很多电视台就纷纷效仿, 而观众则对节目设计和摄像反响平平。所以编导和摄像应在默契配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善于从新的视角挖掘节目制作思路和拍摄方法。其次, 摄像人员需要站在编导的立场和高度, 才能深刻体会节目主旨与内涵, 对节目摄像形成深入领悟, 并遵循编导的指引构思节目拍摄。为此, 摄像人员具备编导意识的基础上, 还非常需要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电视节目编导对全局的把握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 摄像人员应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 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进而激发拍摄灵感。最后, 电视编导要和摄像人员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 善于倾听一线摄像人员提供的信息, 并作为节目创新发展的素材和依据。

郝勤曾经给“体育新闻评论”下了个定义:“体育新闻评论是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对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运动有关的人和事发表的看法、意见和观点。”1从80年代至今, 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等电视手段, 以及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 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分支, 随着我国“体育大国”地位的确立, 日益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电视节目类型。

1本体的回归与背离

电视体育节目最初是以比赛实况转播类型出现的。我国电视体育与欧美相比起步较晚, 最早追溯到1958年6月19日北京电视台对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表演的实况转播。此时的评论员如张之的解说以激昂、快速著称, 和宋世雄的高八度音调高亢有力。不难发现, 此时的电视体育评论明显的带有广播痕迹。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栏目取得了长足发展, 199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通过卫星电视体育频道向全国播出。“电视体育节目向大信息量、强时效性和立体报道、综合报道方向发展, 节目形式更加丰富、设置更加细化”2,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消费品, 作为一种商品符号, 成为社会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因此,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观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体育比赛、体育明星、运动休闲用品以及运动休闲本身都成为了符号化的消费。参与这种符号化消费构建的大众传媒, 在这时候本身也是一种消费品。因此, 也就产生了电视体育类节目对本体的又一次背离——大众化与娱乐化。

首先是以大众化群体为定位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 开始在选题内容上、受众定位上、语言表达通俗性上、评论记者群的身份上进行了全新改版。内容上不再拘泥于体育界, 而是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语言表达上也力求做到言之有物、通俗易懂。评论的作者群在主要由职业记者来担当的同时, 可以有专家学者、运动员、教练员, 甚至普通球迷, 只要你对体育运动有着深深的喜爱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表现为电视体育的娱乐化倾向, 在淡化技术的同时, 表现出更加桀骜不逊的藐视权威的强烈冲动。专家型的评论员准确、严谨的评论能得到专业人士的厚爱, 然而一些以调侃、讽刺等

电视体育评论栏目态势与创新

文丨狄峂伟

摘要:电视体育评论节目, 是对体育界发生的新闻进行现场评论或事后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随着我国“体育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 以及人们对体育节目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根基尚浅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本文将对我国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并为其未来发展创新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视栏目;体育栏目;评论栏目;创新;态势

摘要:编导与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两大重要基础。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服务节目制作, 编导为摄像提供节目拍摄思路的指导, 摄像也可以向编导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为促进两者关系的发展, 电视编导与摄像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 彼此相互学习, 深入沟通, 从而不断提升节目制作水平。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编导,摄像,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志毅.摄像师要有编导意识[J].视听纵横, 2010 (05) .

[2]刘拂雨.电视栏目编导的创新意识[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4) .

[3]郑成华, 李大鹏.电视节目制作状况与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 2012 (26) .

编导与制作 篇2

作业题:

1.什么是电视教材?它有哪些特点? 讨论题:

1.电视教材有哪几种表达形式,各自的特点如何,并举例说明。思考题:

1.教材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为什么说电教教材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填空题:

1.教育电视发展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2.教育电视节目的特性是: 3.电视教材按表达形式分类主要有: 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电视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 B、技能训练功能 C、情感培养

D、扩大教学规模的功能

第2章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作业题:

1.电视教材编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 2.电视教材编制如何应用注意规律?

3.电视教材编制如何运用记忆与思维的规律? 4.形式美的物质组合规律有哪些? 讨论题: 1.如何解释电视教材编制与运用时一种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

2.在编制电视教材中应如何注意信息、符号、编码、译码、噪声与反馈等传播因素,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编制电视教材如何吸取各类艺术的长处,增强电视教材的艺术性? 思考题:

1.编制电视教材要遵循教育学的理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理解? 2.如何贯彻?在电视教材中如何运用美的特性? 3.如何运用美学原理去强化电视教材编制中的美育因素? 填空题:

1.电视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2.编制电视教材要善于灵活运用注意的规律主要表现在: 3.利用记忆的规律编制电视教材要注意:

4.电视教材应用优美的画面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主要表现在: 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编制电视教材运用注意规律: A、善于运用无疑注意的规律 B、利用注意的功能 C、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D、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第3章电视教材编制过程与人员

作业题:

1.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是什么? 讨论题:

1.编导的任务和业务素质要求如何? 思考题:

1.调查你所在的制作单位或你最熟悉的制作部门,写出制作部门的组织机构体系和编制电视教材的主要过程。填空题:

1.系统课程电视教材编制主要包含哪五个阶段。2.导演的业务素质要求主要有: 3.编稿的业务素质要求主要有: 选择题:

下列哪种不是编稿的业务素质 A、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 C、电视教材编制的知识 D、艺术素质

第二篇编导

第4章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

作业题:

1.选题要依据哪些原则? 2.如何确定电视教材的表达形式? 3.选材要依据哪些原则? 4.电视教材结构要遵循哪些规律? 5.选定一课题,写出文字稿本。讨论题:

1.如何处理与选用各种不同来源的题材?

2.电视教材以形象为主,为什么还要抽象?如何处理形象和抽象的关系? 3.电视教材结说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和要求? 思考题:

1.电视教材结构有哪些类型?如何处理开头、结尾和主题展开的结构? 填空题:

1.文字稿本的特性是: 2.文字稿本的作用是: 3.选题的原则是: 4.选型的依据是: 5.选材的原则是: 选择题:

1.下列哪种不是电视节目的结构类型 A、循环结构 B、空间结构 C、扩展结构 D、螺旋上升结构

2.下列哪项不是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 A、补充画面 B、概括画面 C、介绍画面 D、提示画面

第5章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

作业题:

1.什么叫镜头和镜头组?写出一个镜头组,说明它起了单个镜头不能起的作用。

2.镜头有哪些类别?镜头组接依据哪些原则? 3.写出一个用动作组接转场的例子。4.写出一个用因果关系组接的例子。5.选定课题,做一次分镜头稿本的练习。讨论题:

1.举一个镜头组说明乎行式蒙太奇的特点。

2.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有哪几种方式?各种方式起什么作用? 3.说明音响效果声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运用音响效果声? 4.说明音乐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运用音乐? 思考题:

1.电视教材节奏是哪些主要因素决定的? 2.依据什么决定电视教材的内容情节节奏? 3.从哪些方面处理好电视教材的表现形式节奏? 填空题:

1.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有: 2.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主要有: 3.镜头的组接原则是:

4.电影的节奏,应包括三个元素: 选择题:

1.在同一场景拍摄的几个镜头,下列哪些组接会出现视觉跳动? 2.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3.不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4.相同景别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5.请判断图中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哪一组镜头的连接会犯跳轴的错误? A、1、2、3 B、1、3、2 C、2、1、3 D、3、1、4

1.下列镜头中那种组接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2.刚刚出土的树木幼苗 3.已长大的树木成苗

 一片枝叶茂盛的森林

A、(1)、(3)、(2)B、(1)、(2)、(3)C、(3)、(1)、(2)D、(2)、(1)、(3)

1.无落幅+无起幅的镜头组接形式属于: A、静接静 B、动接动 C、静接动 D、动接静

第6章电视教材导演工作

作业题:

1.选定一课题的电视教材,按规格写一份教学指导书。讨论题:

1.录制前期导演应做好哪些工作? 2.导演对先录后编的现场应如何指挥? 3.导演对连续录制的现场应如何指挥? 4.录制后期导演应做好哪些工作? 思考题:

1.导演进行录制的现场指挥,应建立哪些工作制度? 填空题:

1.录制前期导演应做好的工作有: 录制后期导演应做好的工作有:

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录制后期导演应做好的工作: A、检查素材,整理修改稿本 B、指导画面编辑与配音合成 C、编写完成稿本和教学指导书 D、拍摄材料的准备

第三篇制作 第7章摄像用光

作业题:

1.电光源的光色包含哪几个方面? 2.光色的好、差由什么决定?

3.各种聚光型与散光型灯具有什么特点? 4.布光时如何配置这些灯具? 5.如何控制灯光的亮度与照射范围? 6.光影有什么规律? 7.如何消除影子? 8.不同的布光光型有何不同的造型效果? 讨论题:

1.三维物体反光要注意什么问题?

2.反光物体布光要注意什么问题?动态布光要注意什么问题? 3.白天日光变化有何不同的造型效果? 4.不同的日光光位有何不同的造型效果? 5.如何利反光板进行采光? 6.混合光摄像要注意什么问题? 思考题:

1.利用三点布光法进行正面人脸布光实验。利用三点布光法进行示波器布光实验。填空题:

1.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分为: 2.光影规律是: 选择题:

1.室外混合光摄像统一的色温标准是

A、高色温B、低色温C、视自然光和灯光的强弱而定

1.高色温的光源偏____,摄像机3200K的滤色片的作用是过滤掉光线中的____成分。A、蓝色;黄色 B、黄色;蓝色 C、黄色;黄色 D、蓝色;蓝色

1.调整摄像机白平衡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2.将摄像机的寻像器的画面充满白色 3.根据环境的色温调整摄像机滤色片 4.按动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按钮 D、将摄像机的光圈打到自动位置 1.室内照明的色温标准是

A、3200K B、5600K C、3200K+1/4ND D、5600K+1/4ND 1.低色温的光源偏 色,摄像机5600K的滤色片的作用是过滤掉光线中过多的??? ____色成分。A、蓝色;黄色 B、黄色;蓝色 C、黄色;黄色 D、蓝色;蓝色

1.在选择照明灯具时,灯具的显色指数一般大于____,就能达到还原物体色彩的目的。

A、80 B、75 C、60 D、65

第8章摄像与录像

作业题:

1.简述摄像机的组成与原理。2.简述录像机的组成与原理。

3.正面、斜侧面、侧面、背面构图各有什么特点? 4.平视、俯视、仰视构图各有什么特点?

5.摄像机与录像机使用时,如何调整?要注意什么问题? 6.摄像机人员用什么方法操作摄像机才能达到摄像要领的要求? 7.长焦距与短焦距镜头构图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些镜头? 讨论题:

1.摄像构图与照相构图有什么不同? 2.如何利用线与色彩造型?

3.近拍摄像机与显微镜摄像要注意什么问题? 4.大厅室内摄像要注意什么问题?

5.在行进体上摄像要注意什么问题?阴天、雨天、雪天摄像要注意什么问题? 思考题: 1.利用摄录一体机、监视器、电池等摄录器材进行单机外拍摄录实验。填空题:

1.摄像机的操作要领是:

2.运用 ?等装饰画面,增强美感,以及烘托气氛、抒发美感。3.运动构图主要包括: 运动构图 运动构图。选择题:

1.当开最大光圈仍无法正常拍摄时,需调整摄像机的 功能键

A、增益 B、滤色片 C、白平衡 D、黑平衡 E、光圈 1.电视布光中,布主光一般选用 型灯具,布辅光一般选用 型灯具。A、聚光型 散光型 B、散光型 聚光型 C、直射型 散射型 D、直射型 散光型

第9章特技与动画

作业题:

1.如何利用摄像特级制作单机叠字、混合、淡变、虚实、划变特技? 2.电视字幕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3.电视动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简述计算机二维动画的制作流程涉及哪些内容?

4.简述虚拟演播室系统的主要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讨论题:

1.录像重放有什么典型的造型效果? 2.数字电视特技有什么典型的特技效果? 3.计算机可以完成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有哪些? 思考题:

1.如何利用模拟电视特技系统产生渐变、划变、健控特技?如何利用它们制作动画? 填空题:

1.淡变和划变是电视特技的常见形式,淡变有哪三种,划变有: 2.一般来说,一套典型的虚拟演播室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3.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功能主要有: 4.动画的设计原则有: 选择题:

1.请判断图中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哪一组镜头的连接会犯跳轴的错误? A、1、2、3 B、1、3、2 C、3、2、1 D、2、1、2

第10章编辑与配音

作业题:

1.磁带图声编辑内容如何安排? 2.磁带图芦编辑方式如何分类? 3.各种编辑有何不同? 讨论题:

1.如何选择、稳定、检查图像编辑点? 2.如何选择与使用可入镜头和不入镜头的话筒? 3.远距离、近距离、超近距离拾音要注意什么问题? 4.如何利用调音台调音与混音? 5.怎样利用录像机调音与混音? 6.效果声配音有什么方法?如何运用? 7.音乐编辑有什么方法?如何运用? 思考题: 1.非线性编辑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简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填空题:

1.编辑程序包括: 2.非线性编辑的特点是: 3.室内混响特性包括:

4.效果声配音既要还原真实感又要根据声音艺术效果,主要采用 哪些配音。选择题:

1.可选用 话筒来拾取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或两排乐队的演奏。

A、心形 B、锐向 C、8字形 D、锥形

2.在线性编辑中,修改已编辑好的电视节目,应采用 编辑方式

A、组合编辑 B、插入编辑 C、直接编辑 D、间接编辑

3.在线性编辑中,在全新的编辑带上进行节目的首次编辑,应采用 编辑方式

A、组合编辑 B、插入编辑 C、直接编辑 D、间接编辑

第四篇 评价 第11章电视教材的评价

作业题:

1.为什么要对电视教材进行评价?评价有何意义? 讨论题:

1.电视教材的常用评价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

2.如何利用调查统计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测试成绩统计法、S-P表分析法对电视教材进行评价? 思考题: 1.应从哪些方面建立电视教材的评价标准? 填空题:

1.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哪五个方面。2.电视教材的常用评价方法主要有: 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调查统计法: A、征询意见式

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 篇3

舞蹈编导们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这种气质和心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使其作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更为清晰准确,对编导自身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促成,而是在漫长的学习与积累中慢慢形成的。

关键词:舞蹈编导;艺术气质;文化心理

艺术家们都有一种与多数普通人不同的气质,艺术气质是艺术家们在艺术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文化底蕴,是舞蹈创作中彰显的一种气魄,文化心理更是在长期的研究与学习中产生的知识积淀,是对舞蹈知识与经验的一种反映。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对舞蹈编导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培养编导的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也成为现代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对舞蹈编导的影响

气质作为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作为人类自身情绪情感的内在体现,是人的思维意识的表现方式。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在的行为表达方法,体现在特定文化艺术氛围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为人处事方式或习惯。比如跳街舞的人身上往往透着随意的街边气息,而跳国标之类交际舞的人就比较优雅庄重。舞蹈编导的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对其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对自身舞蹈造诣的提高起到深刻影响。首先是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有助于提高编导舞蹈作品的专业性与独特性,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如此,编导本身也会受到自己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一方面是自身的艺术气质会不断得到提高,文化底蕴越来越厚,有益于日后舞蹈的创作;另一方面是编导会不知不觉地加深自身作品的艺术气息,将自己的情感、内心感受、艺术造诣、思想境界赋予到舞蹈作品中,不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随着舞蹈编导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促进舞蹈的进步,观众也会受到这种气质与心理的影响。当观众多次欣赏舞蹈表演,接受艺术熏陶,体味文化意境后,自身也会受到编导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的感染,使得个人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文化修养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每一位舞蹈编导都有着异于他人、独属自己的文化心理,体现了自己对舞蹈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旦文化心理发生哪怕一丝改变,这位编导的舞蹈作品就会呈现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思想内涵 [1]。

二、舞蹈编导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的培养方法

提高自己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对舞蹈编导有着诸多益处,其已经成为现代舞蹈教育的重要议题。舞蹈编导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培养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注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获得。

(一)认真学习和研究舞蹈

舞蹈编导要想提高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当然离不开舞蹈专业知识的研究。不论是查找专业书籍还是观看经典作品,都必须要沉下心来不断琢磨,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不能死读书,要靈活地学习,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应用于实际的舞蹈编排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实践,从舞蹈的本质出发,真正掌握舞蹈的相关知识。

在投身舞蹈知识的海洋中,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身上自然就透着艺术气息。因为在了解了舞蹈这门艺术的博大精深、欣赏了国内外大师的优秀作品之后,自身的眼光已经不同,艺术层次更高,眼界更宽,感悟因此就更多,所谓的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和研究专业舞蹈知识实际上就是培养独属于舞蹈编导的艺术气质,从而使得整个舞蹈创作过程更加得心应手,编导的观点更好的契合作品的主题。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舞蹈编导培养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的根本之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身的气质有着公认的显著效果。多读书、读好书无疑对舞蹈编导培养文化心理有重要作用,书本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人物生平与心理历程,让我们体味他人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丰富我们的内心情感,感染我们的内心世界,促进文化心理的提高,提高综合素质[2]。除了读书明显提高个人素质外,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存在于其他方面,例如绘画、书法、演奏、歌唱乃至运动都可以提高个人修养,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艺术是相通的,想提高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舞蹈编导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来全面提高自己。

(三)向舞蹈大家虚心学习

多多接触舞蹈大家,向他们虚心求教是舞蹈编导培养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的重要途径。所谓近朱者赤,舞蹈大家经验更为丰富,艺术造诣更高,文化境界更高,可以为舞蹈编导指明道路,解答疑惑,及时纠正错误。接触舞蹈大家,向他们学习可以让舞蹈编导们学习大师们的经验教训,感受他们对舞蹈的认识,受到他们更为明显和成熟的艺术气质影响,形成自己的文化心理。

向舞蹈大家学习交流并不意味着自己完全接受他们的舞蹈文化理念,而是借鉴他们的经验,与自己形成的文化概念对照,丰富自己的舞蹈理念,创作出更多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作品,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艺术造诣通过舞蹈表达出来。舞蹈编导不但要学习大师们的专业舞蹈知识和艺术探索的教训,更要学习他们的见解,不单是对舞蹈的看法,更有对社会历史的看法,编导们不必同意他们的观点,但要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发挥创造性,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心理,提高艺术气质。

三、结语

舞蹈编导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培养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标志着人们修养境界的提升,为舞蹈编导创作更多更精良的作品创造了可能,为文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晓芒.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孙婕.高校非舞蹈专业形体舞蹈课的学生心理需求与教学实践[J].艺术探索,2010(03)

微课制作中的编导技巧探析 篇4

关键词:微课,微课制作,编导意识,编导技巧

0 引言

2010年,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1]率先提出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将微课的概念带入中国。近年来,伴随 “微课热”的不断升温,微课质量受到广泛关注,教学设计成为最关键环节,而在微课核心环节的微视频制作上,有关微视频的编导设计却往往被忽视。

“微课”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2],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3],它是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4]。微视频作为微课的主要知识载体,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影视媒介的特征来设计微课,显得尤为重要。从制作过程来看,微课视频亦是一种影视作品,其制作过程分为构思策划、前期拍摄、后期编辑3个阶段[5]。遵循影视节目的创作规律,将编导意识贯穿微课制作始末,充分运用编导的创新技巧来设计微课,是优化微课资源的新途径。

1 微课编导意识界定

影视作品是一项集体创作,它需要导演、摄像师、剪辑师、演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高度配合,作为关键负责人的编导是主导影视作品风格、立场的灵魂人物[6]。编导在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被称为编导意识[7],即创作影视作品时,从业者通过所掌握的影视技术对事件形成的认识和解析的意识[8]。编导意识贯穿于影视作品制作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策划到后期编辑,工作人员均不能脱离编导意识的指引。

微课的实质是微型化的网络视频课程,有学者[9]根据网络视频课程的开发流程,基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选题、教学设计和微视频制作是微课开发的重点,选题决定微课是否具有新颖性、创新性,教学设计决定该微课是否具有教学性、科学性,微视频则决定微课是否具有艺术性、可观赏性等属性,微课制作中的编导意识正是集中体现于这3个方面。

综上所述,微课编导意识指教师从影视编导的角度重新审视微课,将影视艺术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力求根据学习者学习需求和视觉观赏需求将编导思维贯穿于微课整个制作过程,使微课故事化、情节化、艺术化和视觉化,以打造出能充分发挥影视媒介特征的优质微课,从而真正提升微课的价值与质量。这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2 微课作品编导意识缺乏带来的主要问题

当前网络微课资源甚多,但着实存在“叫好而不叫座,普遍而不普及”的尴尬现状[10]。结合影视艺术的理念,通过观摩相关微课大赛网站的获奖微课作品,笔者认为编导意识缺乏会导致微课存在以下问题:

2.1 选题不当,缺乏系统严谨的教学设计

过少考虑知识点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使得微课在一开始就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非所有学科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视频来呈现,“机械式”的大批量“产出”会造成微课的过度冗余,这无疑给学习者带来了额外负担。

微课意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授课视角”进行选择,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视频风格,就会使得教学设计如“流水账”一般,仅仅是传统课堂的简单搬迁和浓缩,无任何“情节”可言。但忽视知识点的针对性,过于强调“故事化”,同样会“本末倒置”。不仅如此,大多教师疏于对分镜头脚本的编写,加上指导性画面语言缺失,使得微课在制作时不能纵观全局,最终难以吸引学习者的眼球。

2.2 视频制作方式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微视频大多以课件录屏或课堂教学实录的方式呈现。由于教师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有限,诸多录屏微课在风格上与其教学内容不匹配,并且制作方式也较为单一,统一字体的大面积使用难以突出重点,致使微课比较“死板”。对于课堂实录的微课,基本是教师单一的正面镜头,无拍摄角度的切换,基本没有考虑到构图理论及相关影视理论。教师对微课错误片面的认识,使视频载体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微视频美感欠缺,使学习者在自行学习时,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厌烦”心理。

2.3 相关制作技术欠缺,致使“理想”无法付诸“现实”

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很好地操作相关影视制作软件。微课培训过于“简陋”,使得教师们在制作微课时困难重重。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微课作品,除了要有创新的设计,还要有能将这种设计赋予实现的技术能力,这包括课件制作技术、剪辑技术等,这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和相关影视后期制作软件,以充分“包装”微课。然而,教师们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包装”微课。例如,有的教师想给某段内容制作动画,却因为个人技术问题最终不得不用 “文字”代替 “动画”;有的教师想给微课制作一个“高大上”的片头或者给视频整体添加一些特效,却又因不会操作Premiere、AE等软件而不得不放弃这些设计;等等。技术上的欠缺,最终使得原先“出彩”的设计无法实现。

2.4 多媒体教学素材衔接不当,微视频整体节奏混乱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时较为随意,所制作的微课中的图片和视频分辨率过低,画面十分模糊。此外,像理科实验这种能用动画和视频呈现的知识点,很多教师都选择用图片来代替,对于学生而言,这和阅读书本上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内容并无差异。

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时,教师应能纵观全局,将素材恰如其分地嵌入微课视频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无违和”衔接,这与对蒙太奇的掌握情况和审美经验有关。否则,则会使视频转场太过突兀,从而影响微课的整体连续性。此外,不恰当的配乐也如“画蛇添足”,影响微课视频的整体氛围。

3 微课制作中的编导技巧应用

微课开发中,教师的编导工作是将这些枯燥无味、繁多复杂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所乐意接受的影视新形象,要想“编导”出优质微课作品,就必须要在编导意识的指引下,将编导创作技巧融入微课制作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3.1 把握“观众”(学习者)心理特点,合理策划选题

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选题时要牢记“以学习者为中心”,立足于自身教学经验确定选题范围。一方面要选择能用微课厘清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该知识点在学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时的关注程度。借鉴影视编导的思路来进行选题,纵观全局,整体策划,才能选择具有更深远传播意义的主题。

例如,高中数学中的“圆锥曲线”通常让大部分学生头疼,教师不妨针对这部分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设计系列微课;又比如,对于“光合作用”这类生化反应的过程,有时通过文字和图片并不能很好地表述,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将这类主题很好地表现出来。要选择学生想“看”的,才能真正提高微课的“点击率”。

3.2 运用编导的叙述技巧,演绎微课教学过程

编导对拍摄角度选择能力的欠缺,容易造成影片叙事角度的混乱,使得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不高[11]。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如何设计授课角度和授课过程尤为重要。教学设计作为微课的构思策划阶段,应充分根据编导的抉择、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微课的节奏和风格,将微课的教学过程动态化、故事化、情节化、趣味化,利用画面将知识点内容视觉化。

微课面向广大的学习群体,叙述语言的平民化,是微课能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通俗易懂的语言往往能让学习者更为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微课学习中;同时叙述方式的故事化能使微课整体张弛有度,自问自答的“悬念”设计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情节化的授课方式改善了传统的“直接知识灌输”方式,能让学生在曲折的“情节中”领悟教学重难点。但倘若一味地“为故事而故事”,就会哗众取宠,弄巧成拙,所以教师在为微课选择叙述角度时,需从长远考虑。

3.3 利用全媒体渠道,提高微课的“互动性”

微课支持多种移动终端(智能手机、Pad、MP4、MP5等)播放,也可通过微博、QQ、个人空间、微信等平台来传播,借助于这些平台的互动功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讨论的场所,让学习者能真正参与微课讨论,包括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以及对微课的看法和建议,形成一种“情感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设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利用这一特性,教师还可在编导微课时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在讲课过程中穿插随堂练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枯燥无味的单向知识传输,使得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自觉参与到微课的学习过程中来。

3.4 巧用“蒙太奇”,华丽“包装”微课

影视作品的后期编辑指应用影视制作软件,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处理和艺术特效加工,包括镜头剪辑、特效合成和声音剪辑制作3个方面[12],即对其声画作进一步“包装”,给观众一个流畅、有“气质”的影视作品,后期制作往往能为影视作品带来在摄像中无法完成的震撼效果。蒙太奇艺术是剪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运用“蒙太奇”来“包装”微课视频,能使其从整体上按照一定的叙事节奏重构知识点内容,这是蒙太奇理论在微课视频后期编辑中的重大意义,也是实现微课形式创新的必经之路。要想在形式上提高微课质量,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否则即使有很好的的想法,也不能充分去实现。

4 结语

本文强调将编导意识贯穿于微课制作始末,充分应用编导技巧来编制微课,这为制作优质微课提供了较好途径。编导意识是摄像师的“第三只眼”,而编导技巧是剪辑师的“第三只手”,编导意识决定教师是否能使用一定的编导技巧来开发微课。充分发挥视频媒介的特点,需要微课教师不断升华自己的编导技巧,从而编制出与众不同的、知识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微视频,以切实提升个性化学习资源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3]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杨尚鸿.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0-164.

[6]王欣.摄像师的编导意识[J].视听纵横,2009(3):63-64.

[7]黄晋.编导意识与微课程制作[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66-68.

[8]邱玲玲.浅论摄像师的编导意识[J].传媒,2014(10):65-66.

[9]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10]邢雪.科教电视节目的叙事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11]罗豫松.编导意识在纪录片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3-125.

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总教案 篇5

前言

《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是帮助读者掌握电视节目摄制理论和制作技术、电视编导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一本实用教材。

电视节目是综合性的艺术创作,不仅应用诸多技术手段,如摄影、摄像、光电技术等,而且以艺术学、传播学、心理学、美学、文学等为制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世纪,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应用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制作技术与手段,高科技的力量使电视更具表现力。为此,对电视节目摄制理论与制作技术的研究需要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深入与拓展,以便及时反映出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传播媒体的融合和拓展,尤其是“入世”后国际电视业所带来的强大冲击,使电视传媒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创作生产的策划者、组织者、领导者,是优秀电视作品创作的核心。要实现电视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国电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编导的创作水准。目前,我国诸多所高校在电视节目制作、新 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导演创作等专业都开设了《电视编导》课程。但现今市场上有关电视节目摄制与编导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书籍极为匮乏,针对性也不够强,符合教学使用的同类学习教材更是亟需。为适应在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推动下,电视节目制作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电视节目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多年从事《电视编导》、《美术基础》、《艺术概论》、《电视摄像》、《电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影视作品分析》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和多方位的实践基础之上,同时研读大量相关书籍,融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累,编写出《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该教材填 补了目前国内诸多专业电视编导课程使用教材的空白。《电视节目摄制与编导》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为优化,以期能从更高的层次透析、驾驭电视节目的艺术创作与编导,对推进电视艺术的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教材从新的视角形成了有一定建树的理论体系。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①理论和实践并重——既立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探讨,又结合丰富的优秀电视节目制作实例进行剖析,融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②系统、全面——书中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电视节目的艺术特性、创作规律、电视编导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③实用性强——每章均附有学习目标和复习思考题,贴近教学。本教材切合电视节目制作、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导演创作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和电视节目编制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而且也是电视制作领域专业人员、广大电视节目制作爱好者的参考资料,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本教材撰写过程中援引了部分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引用的部分均在书末附了参考文献,在此谨向原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对本教材疏漏和不妥之处望读者不吝赐教。

【主要参考文献】:

[l]李燕临电视画面创作中景别的造型处理与表现[J]现代电视技术,2003,(9)[2]李燕临摄像构图“三点”法[J]摄影与摄像,2004,(1)[3]李燕临谈摄像中色彩的运用技巧[J]摄影与摄像,2003,(4)[4]刘书亮著电影电视导演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5]李燕临,王蕊编著电视广告教程(第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6 [6]邵长波著电视导演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7]王心语著影视导演基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8]李燕临影视片运动镜头语言探析[M]中国有线电视,2002,(9)[9]李燕临影视片字幕的创意与设计[M]影视技术,2003,(4)[10]李燕临谈电视镜头画面组接技巧[M]摄影与摄像,2004,(6)[11]胡智锋主编影视文化论稿中国传媒学术网

L12]张联著电视节目策划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3]宋杰著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4]谢毅,张印平编著[M]电视节目制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5]刘文清著电视美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6]任金州电视摄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17]王蕊变焦镜头的“妙”用[J]摄影与摄像,2005,(4)[18]王蕊谈电视画面创作中用光造型技巧[J]现代电视技术,2005,(2)[19]王蕊谈电视节目摄制中的轴线意识[J]现代电视技术,2004,(1)[z0]卿勇强综艺晚会的布光技巧[J]西部电视,2002,(6)[21]黄著诚主编实用电视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2]张晓峰著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3]大众话语空间: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二 [24]陈存瑞谈虚拟演播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N】中国广电信息,2004年9月16日 [25]项仲平,王国臣著广播电视文艺编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6]李燕临影视广告制作的几个控制点[J]中国广告,2005,(3)[27]朱羽君主编电视采访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8]叶子,赵淑萍主编电视采访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9]郭镇之著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0]张斌中外电视产业经营发展比较研究[C]四川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31]刘祥龙,李燕临数码摄像机技术特点分析[J]摄影与摄像,2004,(5)[32]李燕临谈摄像的几点处理技巧[J]摄影与摄像,2005,(5)[33]王蕊谈电视镜头的时间设计与处理技巧[J]摄影与摄像,2004,(12)

第一章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对电视媒介的诞生和兴起的历程的学习与了解,了解电视媒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要求:了解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创建期、繁荣期和转型期这几个阶段。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转型期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特征:娱乐化、纪实性、新英雄主义、平民化。

难点:了解转型期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特征:娱乐化、纪实性、新英雄主义、平民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和崛起

一、电视诞生的基础——硒的光电效应

二、20世纪20年代电视的萌芽时期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视的成型时期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色电视的发明和兴起

五、20世纪60年代~80年代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应用

六、20世纪80年代数字电视的问世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脉络

一、创建期(1958年~l976年)

1、初建期

2、“文化”大革命10年停滞期

二、繁荣期(1976年—20世纪80年代末)

三、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1、娱乐、商业性

2、“英雄”世俗化

3、风格纪实性

4、倾向平民化

第三节 电视传媒的前景和走向

一、数字化

1、接收效果好

2、节目丰富、频谱利用率提高

3、交互性、多媒体化

二、产业化

1、电视传媒的产业属性

2、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全球化

1、全球化背景下,电视传播全球化趋势

2、电视媒体的全球化趋势在一系列技术、经济乃至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3、电视传媒的全球化与国际传媒巨头的跨国发展 【复习思考题】

1.简介电视媒介诞生和兴起的几个历史阶段。2.在转型期,电视节目创作有哪几个主要特征? 3.简述电视产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考核知识点】

1.电视发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标志。

2.在转型期,电视节目创作几个主要特征。

第二章

电视传播特性与电视文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电视艺术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审美特性。要求:认识电视文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电视文化的发展趋向。难点:了解电视文化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一、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与兼容性

二、电视艺术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三、电视艺术的即时性和普及性

四、电视艺术生动的视听逼真性

五、电视艺术广泛的大众参与性 第二节 电视文化

一、电视文化对人类进步的深刻影响

1、传播和弘扬人类优秀的多元文化

2、深刻影响和推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3、更新人类的生活观念与价值取向

二、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向

1、大众化

2、民族化

3、人文化

4、国际化

三、电视文化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电视艺术的特性。

2.什么是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对人类社会有哪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3.试述电视文化的发展趋向。【考核知识点】

1.电视艺术的特性。

第三章 电视编导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了解导演的产生;认识导演工作的性质与地位 要求:了解影视导演的含义;了解电视编导的分类。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难点:了解电视编导的“灵”、“悟”、“韧”三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导演的演绎

一、导演的起源

二、导演的定义 第二节 导演的主要工作 第三节 电视编导分类

一、编剧与电视编辑

二、电视导演

三、电视编导

四、导播

第四节 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

一、具备厚实的影视知识和审美能力

二、深刻理解和娴熟运用视觉语言,三、掌握丰富的影视制作技术

四、精通与把握电视场面调度

五、切实提高编导的自身修养

1、表达沟通能力

2、协调组织能力

3、良好的社交能力

六、应具备良好的气质和技能

1、灵性

2、悟性

3、韧性

第五节 电视编导对电视产业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影视导演的含义是什么? 2.电视编导分为哪几类? 3.电视编导应具备的良好气质和能力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1.电视编导应具备的良好气质和能力。2.电视编导的分类。

第四章 电视编导思维与节目策划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阐释主题的含义,掌握电视创作中提炼主题的方法。要求:掌握电视创作选题的原则与要求;电视节目策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释素材和题材的含义;说出素材和题材两者的区别。难点:认识电视编导的“形象化”、“个性化”、“具体化”思维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节目素材收集与主题提炼

一、素材与题材

二、电视创作选题的原则

1、题材选择应真实可信、贴近生活

2、题材选择应新颖多样、内涵深刻

3、题材选择要体现观众主题性

4、选择题材要具备电视思维

三、电视创作对主题的把握

四、电视创作提炼主题方法

1、深入生活获取和提炼主题

2、善于发现生活意义,深入挖掘生活哲理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思维

一、电视编导的思维特征

1、思维的“形象化”

2、思维的“个性化”

3、思维的“具体化”

二、电视编导的构思布局

1、序幕引入

2、作品开端

3、情节发展

4、设置高潮

第三节 电视节目策划技巧

一、节目策划的概念与流程

1、节目策划的概念

2、电视节目策划的过程

二、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

三、节目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1、正确舆论导向

2、节目策划创新

3、掌握观众心里

4、双重效益并重

四、电视节目的策划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准确定位,挖掘卖点

3、全面分析,精心策划

4、非新闻节目的趋时性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电视编导的思维特征。2.阐释素材、题材、主题的含义。3.说出素材与题材的主要区别。4.电视创作中对题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电视创作中提炼主题的原则有哪些?

6.什么是节目策划?电视节目策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考核知识点】

1.素材、题材、主题的含义。2.电视创作中提炼主题的原则有哪些? 3.电视编导的思维特征.4.电视节目策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五章 电视编导采访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各类电视节目的采访方法。

要求:掌握电视采访的方法与技巧;了解电视采访的历史发展过; 阐释电视采访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悉电视采访的策划过程与前期准备。难点:分析各类采访对象心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采访概述

一、电视采访的历史与发展

1、近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2、现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

二、采访的含义和特性

1、注重事实

2、讲究速度

3、判断准确

三、电视采访的含义和特性 第二节 电视采访的策划和前期准备

一、策划的必要性

二、采访的策划过程

1、选择题材

2、新闻线索

3、价值取向

4、确定主题与选择角度

三、策划需要注意的事项

1、策划要以调整研究做基础

2、策划必须尊重新闻规律

3、策划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4、策划要有灵活性和可变性,要有应变的多个方案

四、采访准备

1、全面准备

2、确定重点

3、背景研究

4、设计问题

5、拟定具体方案

第三节 电视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采访

1、观察方法

2、观察方式

3、观察技巧

二、口头采访

1、从既定目标出发设计问题

2、从采访对象出发设计问题

3、口头访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电视现场采访报道

四、调查性采访

五、人物专访

1、专访的具体步骤

2、人物专访的基本纲领

3、人物专访的创造性发挥 第四节 各类电视节目的采访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

1、事件类新闻的采访特点

2、现象类新闻的采访特点

二、访谈类节目的采访

1、访谈类节目案头准备工作要求更细致

2、预热、交流与互动

3、要选择适当的采访环境

4、把握访谈过程的速度和节奏

5、不能提及的问题

三、脱口秀节目的采访

1、创造谈话氛围,调节谈话情绪

2、把握好主题,既能紧扣谈话的中心,又能充分发挥主题,展开主题

3、精心设计,充分创造谈话的戏剧效果

4、结合谈话进程,控制话语权,展开即兴点评

四、电视纪录片的采访 【复习思考题】 1.电视采访的基本含义是和特征是什么? 2.记者采访活动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的历史演变? 3.采访策划的过程分哪几个步骤? 4.采访准备工作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5.电视采访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6.如何应对采访对象不愿合作的心理? 【考核知识点】

1.电视采访的基本含义是和特征。2.采访策划的过程中的步骤。3.电视采访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 电视节目脚本创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了解拍摄提纲的写作;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要点。要求:熟悉文字脚本的写作格式与创作要点;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格式与填写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分镜头脚本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结合电视节目制作实例,阐释镜头的含义、类别与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拍摄提纲和文字脚本创作

一、拍摄提纲的写作

二、文字脚本的格式与编写

1、腹稿

2、提纲式脚本

3对应式脚本

第二节 电视脚本的结构类型

一、逻辑顺序结构

二、顺序结构

三、空间层次结构

四、交叉叙述结构

五、板块综合结构 第三节 镜头的内涵与作用

一、镜头的内涵

二、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1、根据视距远近,分各种景别的镜头

2、根据镜头运动方式,分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

3、根据拍摄角度,分仰拍、平拍和俯拍镜头

4、根据描写方法,分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5、根据镜头长短,分长镜头和短镜头

6、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第四节 分镜头脚本创作

一、分镜头脚本的格式

1.分镜头脚本的作用

2.分镜头脚本的格式

二、分镜头脚本的编创 1.构思镜头,把握整体结构

2.采用多种手段,强化重点情节

3.运用影视手法,增强艺术魅力

4.根据格式要求,认真填写内容 【复习思考题】

1、阐释镜头、镜头组的含义。

2、电视作品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3、镜头有哪些类别?

4、文字脚本有哪几种格式?

5、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包括哪些内容?

6、分镜头脚本创作应把握好哪几个问题? 【考核知识点】

1.电视作品的结构类型。2.镜头、镜头组的含义。

3.分镜头脚本创作应把握好几个问题。

第七章 电视声画艺术语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了解电视画面的基本特征;认识电视艺术创作中各种造型功能;掌握电视节目创作中色彩的处理与运用技巧。

要求:掌握语言、音乐、音响各自的特性和艺术功能;掌握影视字 幕的设计原则与摄制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电视中的声音造型元素;了解电视景别的分类与造型功能。

难点:掌握电视节目画面节奏的处理方法;掌握光效的种类及其造型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元素与形式

一、画面构图的视觉元素

二、画面特征和构图形式

1.电视画面特征 2.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

三、电视画面构图的法则

1.构图的比例原则 2.构图的视觉力场 3.构图的中心确定 4.构图的方向确定 5.构图的均衡法则 6.构图的空白运用 7.构图的节奏法则 8.构图的对比法则

四、电视画面构图的方法

1.合理运用景别

2.确定拍摄技巧 3.考虑镜头衔接 4.调整画面布局

第二节 色彩的表现与运用技巧

一、电视艺术创作中色彩的造型功能

1.色彩是进行环境造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2.突出主体形象,确立和展现整部作品的主题基调,表现影片风格

3.色彩是显示人物的心绪,渲染气氛的形象化手段 4.强化情感联想,用色彩来表现象征和隐喻

5.运用不同色彩的画面转换,点明时空变化,创造特殊的审美意昧

二、影响电视画面色彩的因素

1.光线处理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2.景别选取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3.拍摄距离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4.镜头焦距长短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三、画面色彩设计的基础理论

1.色彩构成三要素

2.色彩的混合 3.色彩的视觉心理 4.色彩的情感联想

四、画面色彩的运用与处理技巧

1.色彩对比与和谐的配置

2.确立画面色彩基调 3.建立画面的重点色 4.获取画面特殊的色彩效果 第三节 景别的造型处理与表现

一、电视画面景别的划分

1.远景镜头

2.全景镜头 3.中景镜头 4.近景镜头 5.特写镜头 6.大特写镜头

二、景别的造型功能与作用

1.控制画幅内视觉重点的表现

2.决定被摄主体的主次与虚实 3.表现镜头画面的距离感 4.利用景别取“势”写“质” 5.变化景别,规范观者视觉注意力

三、决定画面景别的因素

1.现场空间的大小

2.镜头焦距的长短 3.拍摄距离的远近 4.主观创作的因素

四、电视创作与景别处理

1.利用框架选定景别

2.利用被摄体运动状态调整景别 3.机位的移动处理景别 4.变焦距镜头表现景别 5.画面景别要成组拍摄 6.景别的变化方式要连贯 7.画面景别长度的处理 第四节 电视照明艺术与技巧

一、对镜头感受光色能力的再认识

二、电视创作中用光造型的表现方法

1.“巧”用光线加强屏面空间透视的造型表现 2.“巧”用光线加强物象立体形状的造型效果 3.“巧”用光线加强物象表面质感的造型处理

三、光效的种类及其造型功能

1.技术角度分,有逆光、顺光、侧光、顶光等光效

2.从美学角度分,有风格化的绘画性光效和纪实的自然性光效两种

3.光效的造型功能

四、室内摄像的布光方法 1.主光 2.辅助光 3.轮廓光 4.背景光

5.装饰光

6.效果光

7.场景光

8.眼神光

五、室外摄像的采光方法

六、不同类型节目对光线的要求

1.新闻节目的用光

2.专题片、纪录片的用光 3.艺术类节目的用光 第五节

电视音乐的创作与配置

一、电视创作中的声音语言

1.扩大传播信息量,增强内容真实感 2.突破时空界限,提炼升华主题 3.渲染环境气氛,刻画心理活动 4.发挥声音功能,营造画面动感 5.组接结构画面,转场过渡自然

二、声音的基本元素与功能 1.对白 2.独白 3.旁白

第六节

电视字幕的创意与摄制

一、影视片中字幕的重要作用

1.字幕能确切地表意传情,体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2.字幕擅长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和哲理 3.创新字幕的呈现方式,形成画面节奏美感 4.字幕与序幕的巧妙结合,增强电视作品特色 5.字幕具有强化、突出重点内容的功效

二、字幕的设计原则与摄制方法

1.字幕设计要适合节目类型和表现风格

2.字幕长度应适宜 3.字幕设计要体现个性化 4.注重字幕的背景设计

5.恰当选择字幕的播出方式和速度 6.灵活调整字幕的编排组合方式 7.运用电子特技和计算机动画呈现宇幕 第七节

电视节目节奏的处理

一、电视节目节奏的几种形态

二、电视节目节奏的处理方法

1.画面主体物的运动节奏

2.摄像机镜头的运动节奏 3.镜头剪接的节奏 4.镜头长度的节奏 5.景别变化的节奏 6.蒙太奇组接节奏 7.声音节奏 【复习思考题】

1.简答电视画面的基本特征。2.电视画面构图有哪些基本法则? 3.简述电视艺术创作中色彩的造型功能。

4.结合电视节目制作实例,简述电视创作中色彩的处理技巧。5.电视景别是如何划分的? 6.阐述电视景别的处理和表现方法。7.光效的种类有哪些?

8.说明音乐和音响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功能。9.简述字幕的设计原则与摄制方法。

10.什么是节奏?电视节目画面节奏的处理要注意哪些因素? 【考核知识点】

1.电视画面的基本特征;光效的种类; 2.电视景别的处理和表现方法; 3.字幕的设计原则与摄制方法。4.音乐和音响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功能。

第八章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和流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三个阶段: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和编辑混录。

要求: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熟悉电视节目前期制作、后期制作的主要设备。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电脑动画的制作方法。难点:了解电视特技的种类及其编辑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技术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

一、影片制作方式

二、录像制作方式

三、数字信号方式

四、现场直播方式

五、录像带编辑方式

六、演播室制作方式

七、现场制作方式

八、多机制作方式

九、单机制作方式

十、ENG方式

十一、EFP方式

十二、SNG方式

第三节

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

一、前期制作设备 1.摄像机

2.照明器材

3.话筒

二、后期制作设备 1.录像机

2.编辑机

3.编辑控制台

4.视频切换台

第四节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一、构思创作阶段

二、拍摄录制阶段

三、编辑混录阶段 第五节

电视特技与动画

一、电视特技的作用与类型

二、电脑动画的作用与制作

【复习思考题】

1、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有哪些?

2、说出电视节目制作前期和制作后期主要使用的设备。

3、电视节目制作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4、电视特技有哪些类型? 【考核知识点】

1.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

2.电视节目制作前期和制作后期主要使用的设备及其操作。3.电视特技类型。

第九章

演播室的设计与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演播室空间结构美术设计应符合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演播室空间结构美术设计应主要考虑区域、支点、路径、换景;掌握演播室节目场景的设计与应用;掌握虚拟演播室的工作原理。

要求:掌握演播室场景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演播室场景主要类型有“一”字型场景.“U”字型场景、“L”字型场景、开放型场景。

难点:虚拟演播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演播室场景的设计与制作

一、电视场景概述

二、演播室场景特点及类型

1.演播室场景的特点

2.演播室场景的类型

三、演播室空间布局与结构设计 1.隔透

2.平台的高低落差

四、演播室节目场景设计 1.景片 2.平台 3.投影屏幕背景 4.立体造型场景 5.光效场景 6.特技效果场景

第二节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一、虚拟演播室的工作原理

1.蓝色实景现场

2.虚拟演播室专用摄像机 3.计算机部分

二、虚拟演播室系统的组成

1.摄像机跟踪系统

2.虚拟场景生成系统

3.视频合成系统

三、常用虚拟演播室系统设备

1.大洋虚拟演播室系统

2.奥维讯新闻虚拟演播室

3.方正虚拟布景系统

四、虚拟演播室的应用方法

1.拟出三维场景制作方案

2.创建三维模型及贴图

3.制作人员的通力合作

4.虚拟演播室操作控制

五、视频、音频及灯光的运用 【复习思考】

1、说出电视场景的含义及特点。

2、演播室场景的类型有哪些?

3、演播室空间结构的美术设计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4、简答虚拟演播室的工作流程。

5、简述虚拟演播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方法。【考核知识点】 1.演播室场景的类型;

2.演播室空间结构的美术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3.虚拟演播室的工作流程。

第十章 非线性编辑技术与节目制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了解和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要求:了解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线性编辑设备的型特点及其使用。难点:非线性编辑设备的编辑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

第一节 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第二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

第三节 非线性编辑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1.简答非线性编辑的主要特点。

2.简述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考核知识点】

1.非线性编辑的应用及其节目编辑技巧。

第十一章 摄像机操作与镜头表意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演播室摄像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的调整与操作方法;掌握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艺术功用。要求:了解摄像机的分类;了解摄像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比较变焦距镜头与移机推拉镜头的异同;了解数码摄像机的技术特点;认识运动镜头的基本形式。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演播室摄像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的调整与操作方法;分析电视镜头空间造型设计的作用。

难点:理解运动镜头语言的特性与运用规则;掌握电视镜头的时间设计与处理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

第一节

摄像机的分类

一、按质量分类

二、按摄像器件分类

三、按信号方式分类

第二节

摄像机的性能指标

第三节

摄像机的调整与操作

一、演播室摄像机的操作

二、便携式摄像机的操作

第四节

数码摄像机的技术特点和拍摄技巧

一、数码摄像机的技术特点

二、数码摄像的处理技巧

第五节

电视镜头的表意功能

一、长焦距镜头

二、短焦距镜头

三、变焦距镜头

四、镜头的运用规则与艺术效果

第六节 电视镜头的时间设计 第七节 电视镜头的空间设计

一、空间造型设计的作用

二、空间设置方向的选取 【复习思考题】

1.摄像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2.说出便携式摄像机的调整要点与操作步骤。3.简述长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艺术功用。4.简述短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艺术功用。5.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变焦距镜头的认识与运用。6.变焦距镜头与移机推拉镜头有何异同? 7.简答数码摄像机的主要特点。8.简述电视镜头的时间设计与处理技巧。9.电视镜头空间造型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10.说出方向选取对电视镜头空间设置的作用。【考核知识点】

1.便携式摄像机的调整要点与操作步骤。

2.数码摄像机的主要特点。3.电视镜头的时间设计与处理技巧。

第十二章 电视编导的前期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认识分镜头剧本是电视编导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

要求:了解电视编导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电视表演的特点:要进行间断表演;反程序表演;在纷乱的环境中进行表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导演指导演员的方式有示范式、启发式、示范和启发相结合的方式。

难点:导演与演员的合作,第一阶段为选择演员,第二阶段为指导演员。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节

节目制作前期准备工作

一、分析研究剧本

二、电视场景的选择

三、分镜头剧本的创作

四、组建摄制组

五、制片工作会议和导演阐述 第二节

导演与演员的合作

一、演员的作用

二、选择演员

三、指导演员

四、调换演员 【复习思考题】

1.内景地和外景地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2.什么是导演阐述?导演阐述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导演在选择演员上遵循哪些原则? 4.电视表演的特点有哪些?

5.导演指导演员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考核知识点】

1.内景地和外景地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2.电视表演的特点。

第十三章

电视编导的现场拍摄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熟悉电视剧的几种拍摄方式;认识电视导演的后期剪辑工作一般要经过初剪、细剪、精剪三个阶段。

要求:认识电视场面调度的两个方面:摄像机调度和人物调度;

了解轴线的含义和运用规则。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悉导演在场面调度中的基本处理方式;结合电视作品,说明剪辑技巧的运用。

难点:掌握合理越轴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编导的现场执导

一、电视剧的拍摄方式

二、编导的现场执导 第二节

电视编导场面调度

一、电视场面调度概述

二、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与作用

三、电视场面调度的基本形式

四、场面调度的轴线规则 【复习思考题】

1.电视剧拍摄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轴线?合理越轴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场面调度?说出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与作用。【考核知识点】

1.轴线,合理越轴的方法。

2.场面调度,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与作用。

第十四章

电视编导的编辑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电视画面组接的原则。

要求:阐释蒙太奇的含义;分析蒙太奇的艺术功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技巧转场的方法;掌握无技巧转场的方法。难点:结合电视节目制作实例,阐述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蒙太奇的艺术功用

一、蒙太奇的含义

二、蒙太奇的依据

三、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四、蒙太奇的艺术功用 第二节

电视镜头的组接原则

一、要符合思维逻辑规律

二、要符合视觉匹配原则

三、合理运用画面方向规律

四、应与画面主体位置相匹配

五、应与画面主体动作相匹配

六、景别过渡要自然合理

七、把握镜头组接的节奏

八、巧妙利用影调、色彩、光线的造型效果 第三节

技巧转场的方法

一、淡变

二、化变

三、划变

四、分割屏幕

五、定格

六、立体翻转

第四节 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第五节

电视编导的后期编辑

一、电视编导后期的主要工作

二、电视作品剪辑技巧的运用 【复习思考题】

1、阐释蒙太奇的含义。

2、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举一个镜头组说明平行式蒙太奇的特点。

3、简答蒙太奇的艺术功用。

4、镜头组接依据哪些原则?

5、写出一个用动作组接转场的例子。

6、写出一个用因果关系纽接转场的例子。

7、结合实例,说出无技巧转场的方法有哪些?

8、结合电视作品,说明如何运用好剪辑技巧。

9、电视编导的后期剪辑工作包括哪几个阶段?

【考核知识点】

1.蒙太奇的表现形式。2.镜头组接依据的原则; 3.蒙太奇的艺术功用; 4.转场的各种技巧。

5.电视编导的后期剪辑工作包括的几个阶段。

第十五章

电视节目形态和编导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各类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技巧。要求:掌握各类电视节目编制应遵循的原则和编导。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电视剧的创作特点;掌握不同表达形式的社教电视的特点和编导要求;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的独特优势和编导要点;掌握综艺晚会的编导技巧。

难点:熟悉综艺晚会创作中电视编导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与板书讲解相结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编制原则和编导技巧

一、电视新闻编制遵循的原则

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技巧

第二节 电视社教节目的表现形式和编导要点

一、电视社教节目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二、电视社教节目的编导要点

三、电视社教节目的编制要求 第三节

电视剧创作和编导思考

一、电视剧的创作特点

二、电视剧的编剧和创作

第四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和编导研究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优势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编导技巧 第五节

电视综艺晚会的编导研究

一、综艺晚会节目的结构

二、综艺晚会创作中电视编导的职责

三、电视综艺晚会的编导技巧 【复习思考题

1、电视新闻编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说出电视新闻节目的编导要点。

3、简答电视剧创作的特点。

4、什么是电视社教节目?

5、简答不同表达形式的社教电视的特点和编导要求。

6、试述电视谈话节目的独特优势和编导要点。

7、简答综艺晚会创作中电视编导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8、对于综艺晚会节目的设计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9、综艺晚会的编导技巧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电视编导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 篇6

由于职业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特性, 许多业外人士并不熟悉电视编导这一职业以及其工作的内容。其实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可以形象的描述这一职业的特性, 如果把一期节目看成是一个孩子, 那么电视编导就可以被看成是保姆。电视编导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地位也很重要, 一个节目最终的形成需要从选题到构思、确定拍摄方案, 到拍摄前的准备, 还有最后的后期制作, 可以说贯穿始终。

1 电视编导工作概述

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指首先从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 然后再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地创作活动[1]。基于此, 电视编导工作具有自身一些特有的原则:首先, 从艺术创作上来讲, 电视编导在创作上表现出双重性, 既是对作品的原创, 又是对作品的电视化, 其创作活动贯穿节目制作过程的始终。其次, 从组织形式上来看,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类似, 处于艺术创作、组织与指挥和命令发布的统领地位。不同的就是电视编导还是电视内容的创作者, 对电视节目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 从工作的状况上来讲, 点数编导身兼多职, 出了进行创造性活动, 还要与社会打交道, 事无巨细[2]。第四, 从工作情景角度上来看, 电视编导工作主要立足于社会现实, 同时充当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为国家的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 不免会带有部分的政务色彩, 缺乏一定的艺术个性。

2 电视编导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核心作用

2.1 引领电视节目朝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我国的电视节目受到严峻的挑战。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逐渐提高, 其需求也越来越广泛, 促使电视节目制作者必须拥有更加专业的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传媒行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核心人物, 其任务更加艰巨。一个电视节目制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收视, 同时还要把握好其舆论引导功能, 而这些都是电视编导需要承担的。为此, 在进行电视节目创作的实践中, 电视编导要做的就是要严把政治关, 不盲目追求收视率, 要在节目中传承和弘扬主流文化,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证电视节目的内涵和质量。

2.2 协调电视节目的编辑意识

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的口味, 为此就需要协调好整个电视节目的编导过程, 依据受众的兴趣进行具体的节目策划。在这一过程中, 编导就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决策电视节目的编辑意识, 确定节目的主题, 设计和创作出更加吸引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与此同时, 电视编导还可以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 统筹节目的整个流程, 安排每个人员的工作的任务, 从而制作出更加高品质的电视节目[3]

2.3 增添电视节目的创新意识和元素

新时代下, 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使得近年来收视跑火的节目类型受到各大电视台的模仿和抄袭, 使得节目原创类型日趋减少。即使当某个电视台通过自身的创新制作出了比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原创节目, 在获得观众热捧之后便迅速掀起一股模仿之风, 严重阻碍了电视节目原创性的发展。为此, 这就需要发挥出编导的才能的智慧, 他们创新能力的意识对节目的创新元素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编导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够策划和制作出新的电视节目类型, 从而不断吸引受众们的目光, 获得良好的节目收视率。

3 如何提高电视编导的业务素质

3.1 不断提升编导的思想素质

要想电视节目能够顺利播出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首先就要不断提升编导的思想素质。要提升编导的素质, 编导自身要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素质的加强和引导, 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电视节目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要传播正能量, 同时对社会的热点和现象要有敏锐的视觉和观察力, 能从现象看到本质, 要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 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除此以外, 编导还需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的锻炼, 从而为制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使电视在激烈的竞争中依旧能够取得胜利。

3.2 加强编导的专业能力

电视编导作为一门专业化较强的职业, 必须具备校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日常的工作任务, 其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大部分的电视节目都是需要经过编导的二次创作之后才更加优秀, 从而更具竞争力。例如, 像歌唱、相声等文艺节目, 大多都属于半成品, 倘若没有经过电视编导的专业包装的策划就很难获得好的收视效果, 难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因而, 编导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 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发现和制作节目的亮点, 创新节目设计理念, 把控好好节目的整体规划, 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

4 结论

电视编导贯穿电视节目制作的始终, 是对节目进行创作和质量把关最核心和关键的人物, 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 电视编导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 注重电视节目的涵养和导向性功能;同时还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拥有敏锐的视觉, 敢于创新, 充分发挥自身的的价值和主导地位, 从而为电视行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摘要: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 电视编导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任何一部电视节目要想吸引受众, 满足受众高品质的需求, 首先就需要电视编导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从而达到吸引更多观众的目的。为此, 本文重点对电视编导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宏.电视音乐会与编导的音乐素养[J].科学之友 (学术版) , 2005 (2) .

[2]杨莉.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做中学[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6) .

[3]汪向阳.一个电视编导的肺腑之言[J].视听纵横, 2005 (2) .

[4]王馨颖.如何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记者摇篮, 2007 (7) .

[5]黄海滨.浅析电视编导素质与栏目创新[J].新闻实践, 2010 (3) .

编导与制作 篇7

一、存在问题

一是教材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内高校普遍以理论为主, 目前纪录片教材多是理论性, 而实验教材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录片实验课程的教学。当前地方高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一系列应用型教材的编写成为当务之急。“纪录片编导”课程本身是以实验为主的课程, 实验课程是纪录片编导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我们力求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纪录片制作的能力。目前国外的纪录片教材主要是《纪录片完全手册》、罗森塔尔的《纪录片制作教程》、《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等, 国内的纪录片教材主要有何苏六、丰瑞等编著的《纪录片创作》, 朱景和的《纪录片创作》和浙江大学出版社董春晓的《纪录片制作教程》等。国外纪录片教材的优点在于编者实践经验丰富, 切合实际, 理论阐释方面较好。尤其是《纪录片完全手册》, 其中设置的一些实验项目和质量评价标准对我们启发很大。国内的教材逻辑清晰, 条理清楚, 案例较为丰富。当然, 国内纪录片教材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许多纪录片生搬硬套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课程的部分, 没有突出纪录片自身的特点, 这可能将纪录片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混淆。在制作能力培养上, 可操作性的步骤和质量评价标准没有, 缺乏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纪录片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制约了纪录片创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纪录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纪录片观念理解不够, 对纪录片理解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学生对纪录片的理解比较狭隘, 认为纪录片一定是有解说、有采访、节奏比较缓慢、知识性强的片种, 文化价值比较深刻但是不太受欢迎。这可能源自于长期以来观看纪录片的数量偏少, 国内观赏性强、有影响的纪录片偏少的原因。在纪录片领域, 本身也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学生看过的有限纪录片普遍是《舌尖上的中国》《故宫》《圆明园》等, 大多来自于当年艺考的培训课, 主要为应付考试的需要, 平时观看的纪录片比较少。其次, 纪录片和专题片区分不够。真正的纪录片创作最需要的是时间, 需要足够的耐心, 创作过程比较辛苦;专题片因为主题比较固定, 可以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 学生主要还是以专题片为主, 真正有特色的纪录片尤其是社会问题类的纪录片相对较少。在提交的学生作业中, 一个年级的30多个小组, 只有2个小组是典型意义上的纪录片, 其他一般都是专题片, 真正直面社会问题的纪录片非常少。此外, 这些专题片还存在叙事能力缺乏、故事性不足、逻辑结构不清晰等情形。

三是设备问题, 这也是纪录片创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纪录片课程以学校摄像设备和个人摄像设备为主。学校的摄像机普遍体积笨重, 数量较少, 在多机位拍摄中往往捉襟见肘, 摇臂、滑轨等设备偏少, 制约纪录片创作的质量。个人摄像设备以单反为主, 单反拍摄普遍成为纪录片创作的趋势。单反体积较小, 比较灵活, 一般一个小组有一到两台就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二、原因与反思

当前“纪录片编导”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 主要的原因在于:

首先, 纪录片本身的问题。和微电影相比, 纪录片本身的问题比较明显, 最突出的是其质量和传播问题。由于纪录片的市场化不足, 纪录片普遍叫好不叫座。许多纪录片, 特别是独立纪录片经常在国内外获奖, 然而在院校播出的很少, 及时在网络中播出也不是很多。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故宫》等一系列纪录片的出现,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纪录片其实也可以叫好也叫座。

近年来, 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火热, 导致整个电视节目娱乐化太严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推出系列纪录片、扶持纪录片的创作方面拟定和发布了许多扶植政策。总体而言, 当下国产纪录片在故事性、观赏性上存在很大不足, 传播面不广。这也导致学生对纪录片的理解较为狭隘, 突出表现为以解说、采访贯穿于纪录片中, 忽视了镜头语言的作用。纪录片本身是以镜头来讲故事, 以镜头来传播思想。纪录片的文化属性和较高的品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扭转当下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局面, 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 思想观念问题是当下纪录片创作的核心问题。正是由于纪录片的制作水平不高, 传播面不太广, 导致学生在对纪录片的理解, 尤其是在思想观念上较为保守。突出表现是片面理解纪录片的真实。纪录片的真实其实只是纪录片的原则, 在不违背纪录片真实的情况下, 纪录片应该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故事, 富有魅力的时刻或瞬间。如莱尼·里芬斯塔尔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奥林匹亚》, 并不是只是记录奥林匹克运动会, 而是将运动本身的力与美展示出来。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快慢镜头的转换、巧妙的蒙太奇组织等展现出奥运会的魅力, 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美国的纪录片《极限乔丹》以乔丹篮球比赛的激烈场景作为贯穿始终的画面, 适当加入解说、采访等, 能够使人理解乔丹这个伟大篮球运动员的同时深切感受精彩激烈的篮球比赛。所以, 纪录片的真实只是一种原则, 纪录片不是为真实而真实, 除此之外还要展示生活的魅力, 展示最具有闪光点的东西。在创作和拍摄手法上, 纪录片可以向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特别是优秀的电影艺术学习。“事实上, 我们的故事片从纪录片那里学习了很多东西, 以增强自己的纪实性与真实感。而故事片创作观念与方法中的许多东西, 是能够帮助纪录片的创作者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1]当然还有地方高校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设备的投入不够、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等多方面的原因。

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原因, 为了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纪录片编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作品,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解放观念。打破传统的专题片式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破除纪录片创作的思想观念束缚, 让纪录片向其他艺术学习, 丰富自身。具体而言, 打破纪录片唯真实论的思想, 尝试在真实的原则下运用虚构、情景再现等形式。在真实的基础上, 纪录片应该展现一切美与善的东西。打破纪录片观赏性不足的传统认识, 尝试运用镜头语言来描绘、探索真实的世界, 给人以美的享受。中英合拍的《美丽中国》, 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美丽的中国形象;《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在欣赏令人惊叹的美味的同时, 揭示出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根源等。打破解说词、采访等手段的束缚, 尝试直接电影的创作手法, 不用解说词和采访, 以长镜头和同期声真实呈现富有魅力的故事。

其次, 撰写实验教材。实验教材缺乏是普遍问题, 反映出纪录片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为了提升纪录片创作的质量, 本专业教师尝试撰写适合纪录片教学的实验教材, 弥补国内高校在纪录片实验教材方面的不足。在实验教材的编写中, 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简化理论。以项目和问题为引导, 通过实际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的案例分析,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技能。在实验教材中, 将纪录片和微电影创作相区别, 不以简单或重复性的前期、拍摄、后期等划分, 从纪录片类型出发, 提出某一种纪录片类型的创作方式和需注意的问题。

再次, 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针对地方高校普遍设备不足的问题, 让学生尝试利用手机、网络新媒体等创作和编导纪录片。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 同样, 自己的纪录片也是自己的相册。除了用手机拍照外, 可以采用手机、DV等设备随时随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 记录下生活的点滴。许多的独立电影都是采用简易的设备, 但却做出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DV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优势。“DV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崇尚个性, 它要求用平民视点观察和拍摄平民生活。与其说DV的这种理性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纪录片采集方式, 倒不如说它选择的是一种立足民间的个性化创作态度。这种态度主张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 以平等的眼光、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意识, 平实地纪录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和生存状态。”[2]

纪录片创作最重要的是时间, 采用灵便的设备, 利用充足的时间, 肯定能够发现生活的魅力, 能够创作出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摘要:“纪录片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结合教学经验, 认为“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中存在实验教材偏少、理念陈旧、设备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纪录片本身的原因, 也有纪录片教学中的思想观念的原因。要提高“纪录片编导”课程的教学, 必须解放思想观念, 撰写实验教材, 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编导,教学

参考文献

[1]谢晓晶.90年代中国纪录片导演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9:28.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与研究 篇8

我国电视产业经过了60多年的风雨, 有多数前者的各种创新与实践。形成了其自身的发展潮流与一种独特的思维创作形式, 创新作为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创新可以带来收视率的增加, 成为电视艺术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财富, 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 满足观众的需要成为电视产业的主流, 创新成了督促电视产业发展的最终力量。吸引观众的眼球, 使观众成为节目铁粉, 增加收视率和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节目的创新, 也要注重节目的真实性, 因为好的节目可以引导观众正确的价值观。

二、电视编导需要创新的原因

在我国电视产业发展之初, 节目制作和播放是最具有原始特点的进行编制。规定到时间、模式和形式。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但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 人们不仅对电视的要求逐步严格, 综艺节目要求开心, 教育节目要求真实性和让人们意识到各种问题。新闻要求真实性报道。所以在满足人们的需要下, 电视编导对节目进行不断的创新, 不再是中规中矩的将形象、色彩、语言用过媒介表现出来, 而是将各种艺术和传媒进行完美结合, 对节目进行创新, 把握观众的喜好。才能更好地发展电视产业, 不能再根据以前原始的形式单一化。电视形式单一化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应该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三、电视编导创新的内涵和核心

创新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中, 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 从来进行改造出对社会各方面因素有成就的需求。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竭生产力, 是社会文明的精神财富。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电视编导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将社会反映给观众, 更好地传播正能量, 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社会事实。电视编导的创新需要人们具有发散性思维, 保持电视节目的鲜明特性, 在电视节目创新中, 应该将以往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比较, 将好的结果和观点进行运用, 从而创新出好的电视节目, 将好的电视节目最终呈现给观众。

四、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方式

(一) 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意识

创新对电视编导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个好的创新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大脑的运转, 从而更快的得出创新方法。一个团队有了好的意识可以促进团队的优质发展, 有好的创新意识作为基础, 进行电视节目的创新也会轻松能够应付。在电视的准确定型之后, 根据以往的电视的好坏来进行优化, 然后对节目进行观众满意的创新, 展示给观众, 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节目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创新思维能否吸引观众眼球, 能否被观众所认可, 这些都需要电视编导对观众的了解。思维的创新不应该被约束, 应该多进行尝试, 设计出多样化、满足观众的需求的节目。

(二) 正确认识节目自身的创新需求

创新可以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和增加节目的收视率, 但是电视节目创新时应该根据节目自身特点、要求进行创新, 不要一味地进行模仿和创新而脱离了实际意义, 节目创新应该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电视节目的鲜明特点, 不要在追求电视创新上忽略了时效性这一特点, 根据时代的不同对电视节目进行创新, 根据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对电视节目进行创新, 可以借鉴成功创新的电视节目, 取之长, 从而更好地发展电视产业。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仅满足于娱乐, 还要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体现观众在精神方面的提高, 还体现了观众对文明的热衷和追求, 使人们有丰富的情感和生活在多样的世界。因此, 一个节目需要认清自己的时代, 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可以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三) 注重工作中各种细节, 增加团队凝聚力

电视节目收视率好不是一个人通过努力就成功换来的, 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来对电视节目进行前期采访和各种后期制作。音乐的制作会给人舒服感和渲染氛围, 主持人的主持能力应该是一个电视节目的面子, 后期的各种剪辑和修饰、配音等都会影响这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所以一个人是完成不了一个节目的拍摄, 需要这个团队每个人的尽心尽力的工作和合理分配任务来完成。离开了团队, 在优秀的创新方案都只是纸上谈兵、不值一提, 离开了团队再高的工作能力都换不成收视率火爆。所以, 在团队中,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合作, 相互帮忙, 这是节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电视编导也应该要注意细节, 不要一再地强调创新能力而忽略了一些较小的细节, 假设创新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那细节就是影响这个质变的重要因素, 细节不仅要求在工作中精益求精, 不能出半点差池。细节可以更好地体现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专业素质。电视产业60几年每天都在进行肉眼看不见的小变化, 可能稍微不注意细节就会出大差错, 所以, 在培养创新意识时, 应该也要使团队每个人养成注意细节的良好习惯。

五、结语

在产业形成多元化的社会, 电视产业在我国经历了60年的风雨, 经历了60年的创新实践, 我们应该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和根据节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 还可以借鉴其他成功创新案例, 但不要一味地进行模仿, 应从多个方面满足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杏子.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16) .

[2]肖哲.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思维机制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7) .

[3]才惠刚.浅议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8) .

[4]于会明.浅论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J].科技传播, 2010 (24) .

[5]于悦.浅析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传播, 2011 (06) .

上一篇:自主性游戏下一篇:梗死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