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实践

2024-09-05

自主性实践(共12篇)

自主性实践 篇1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力, 教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实践与探索。

一、转变观念, 重塑角色,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应致力于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学气氛。

1. 民主和平等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虽然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教师设计的, 但是在课堂上不应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 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 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活动的设计上, 我们采用的是与学生先商量后再确定的方式, 如“你能把读了这段话以后的感想说给大家听吗?”“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段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是否愿意把你的看法和同桌进行交流?”等等。尽管教学内容是教师预先设定的, 但是当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 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 才能身心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

2. 信任和尊重, 自主学习的伙伴。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 小学生尽管年龄小, 但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 已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急于完成某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而打断学生的发言或中断学生之间尚很热烈的交流, 教师认真耐心的倾听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 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即使对学习较差的学生, 也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 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 我们经常用“想一想, 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的见识真广”、“你真聪明, 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其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

3. 宽容和激励, 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局限, 难免常常会表现出幼稚和无知。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探索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 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这时教师的宽容尤为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 允许学生出现错误, 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 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保护学生迸发的思维火花。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的过程, 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如“你肯动脑筋了, 尽管讲得还不够全面, 但老师还是要表扬你”、“你的观点很独到, 再听听别人是否有更准确的理解呢?”、“如果时间再充足一些, 你肯定比现在完成得更好”等语言, 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会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精心设计, 优化过程,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强,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高。尤其是语文学习中, 由于缺乏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很难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更难以解决问题。要突破这一瓶颈, 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阵地”, 尤其是小学阶段, 保障课内自主学习的数量和质量,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提问,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的质疑问难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适时地提出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呈现问题, 才能激发出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攻克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学习。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 , 学生读了课题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我归纳出大家共同的疑问: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 为什么这里却说鱼在纸上游动?针对这一问题,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 这样一来,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把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读自悟后明白, 原来是主人公残疾青年的画技高超, 他画的鱼看上去像真的一样。

2. 合作, 建立课堂自主学习的共同体。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语文知识, 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常采用“静态分组”和“动态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例, 课文的重点是理解残疾青年身残志坚, 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做事忘我的境界?学生们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助, 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 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 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 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拓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搞好课堂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一致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创设条件, 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在教学中, 我拓展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 课前搜集信息, 了解、感知课文。如《泉城》一文有关泉水的资料比较丰富, 我充分利用和开发那些课外学习资源, 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他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 内容涉及济南地质构造、泉水分布情况、济南名泉的一些介绍, 然后我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讲述。这些资料与课文的内容相互补充, 有助于增进对济南泉水的认识, 解决学生自学时产生的疑问, 为深化课文理解奠定了基础。其二, 课后延伸信息, 课内带到课外。教学《桂花雨》一文后, 为了使同学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我这样讲:“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 早已离开了母亲, 也早已远离了她的故乡浙江, 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 写母亲, 写故土。她在另一篇文章《家乡味》中表达了她日夜思乡的心情。”于是, 我出示这篇作品中的重要句段让学生欣赏, 同时推荐这篇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 这样的拓展促成了教材内容向课外知识的延伸,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习惯。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热爱语文并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动力。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 在课堂呈现的方式方法中,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激发个性潜能, 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新课程的呼唤。

摘要: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映了其学习语文的综合品质, 包含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 内容多元性和学习过程性的特点, 决定了教学中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造就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能力,实践

自主性实践 篇2

——赴山东省利丰塑机厂实践团队

寒冬腊月,伴随着紧张而充实的期末考试,我基本完成了大二上学年的课程,继而又带着好学与激动的心情展开了寒假企业自主实习实践。在此之前,只有在课堂上听老师对车床及工序进行描述,从课本及专业书籍中得到抽象而又粗略的信息,从网络上看到一些简短而又模糊的视频,虽然我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可能用到它们,我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知识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因此,我决定今年寒假开始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选择了利丰塑机厂作为自己的锻炼舞台,开始了自己的历练之旅。

利丰塑料机械厂位于山东省莱州市,是一家具有十多年生产塑料挤出成型设备经验的专业企业,致力于各种塑料加工机械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专业从事塑料挤出机、塑料造粒机、各类塑料回收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属莱州市级注册单位,一级法人实体。公司同时兼营再生塑料颗粒,改性塑料原料,以及塑料原料贸易。

秉承科技为本、诚信务实、求精创新的精神,我公司在大量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于中高端用户的实际需求,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完善和自主研发,形成了利丰牌塑机技术专精、质量过硬、品类齐全、服务完善的良好口碑,所生产的利丰牌系列设备能充分满足个体办厂、规模化建厂以及大型废旧塑料综合加工的全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需要,树立了行业颇具规模、国内独成体系、出口备受推崇的典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深受用户好评。企业一如既往的恪守“以质为本、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及完善、周到的服务。确保塑机质量、注重塑料造粒机价格,注重塑料回收再生技术指导和注重对创办塑料回收再生造粒厂的售后服务是利丰牌塑机的一贯宗旨,利丰牌塑机厂作为老牌企业,在山东塑机领域独树一帜.实践内容

2011年1月23日:

9:00全体队员集合完毕,共同乘车前往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民营企业“国兴机械厂”。

9:50:顺利到达目的地;与该厂相关领导交涉活动有关事宜;

10:30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参观工厂的加工车间,了解企业的原材料的主要来源,销售途径,主要客户,职工的待遇及企业的效益等基本情况。

14:00进入加工车间,每位队员随从一位工人师傅观摩学习机床的加工过程,与师傅进行交流学习,了解机械零件加工有关知识 :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在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以及定位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定其中几个典型的零件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阅读和查阅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及其加工图,了解该零件在机床中的功用及工作条件,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分析此零件的加工工序、工艺。

(2):大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找出铸(锻)件、型材的分型(模)面。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以及零件的制造前所需要的哪些处理,找出现场加工工艺情况;

(4):对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工艺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做好工序卡片、工艺卡片。

17:00工厂下班,离开车间,队员们临时解散,各自对当天的参观和学习进行总结;

2011年1月24日:

9:00全体队员集合赶赴实践地点

9:40进入加工车间,继续学习机械加工的有关知识——装配工艺;

(1):了解机械的装配组织形式和装配工艺方法和装配工艺所需要注意的精度、平行度、垂直度的要求。

(2):了解个中装配方法中的优、缺点,如何避免缺点;及装配方法使用类型、要求。

(3):了解典型装配工具在装配方法中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10:30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利用废旧件进行实际的操作实习。

14:00 队员们通过近两天的学习,对各种机床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分别利用自己掌握比较熟练的机床对零件进行实际加工,在共同合作及工人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一个成品的加工。

实践感受

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们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以及注塑机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了解了机械产品以及注塑机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了解了机械产品以及注塑机的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二、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我们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三、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增进了我们的感情,从这次生产实习的全过程来看,我们这几个人,甚至以前在一个学校也不认识,最后从同一个高中考到千里之外的同一所大学,又共同完成同一个假期实践活动,这是我们的缘分。活动中不期而遇的困难没有

吓倒我们,队里成员没有一人中途退出。我们每个人都为与这么多好伙伴共同度过这个寒假而感到骄傲。这次活动使我们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实践结束时,我们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实践联队,我们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兄弟连。

五、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重回高中,我们仿佛见到了两年前的自己,曾经的努力与坚持,曾经的汗水与泪水,曾经的困惑与迷茫„„十二年寒窗苦读,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学?重回高中,让我们重拾那时候最纯真的梦想。

自主性实践 篇3

关键词:幼儿绘画;自主性;引导方式

幼儿教育中,推进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注重幼儿自主性培养,引导幼儿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在绘画中积极地表达自我意识,对幼儿的人格教育非常有利。

一、引導幼儿运用绘画语言“讲述”生活故事

幼儿的绘画事实上就是对生活的描述。比如,幼儿会经常与爸爸、妈妈玩游戏,那么,在幼儿的绘画中,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活题材最多,绘画的内容越细致,就说明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越强。在幼儿早期的绘画中,往往是用简答的线条描述生活故事,也许绘画内容只有他自己能读懂,但是,如果将画面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就能够解读幼儿绘画内容是心灵深处的记忆。正如一位老画家所说的,幼儿的绘画就是述说生活体验,在画面上所留下的是记忆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形象。可见,幼儿绘画是一种直观感受,采用夸张的绘画方法是为了突出主题。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绘画的时候,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画出来,对幼儿绘画的评价也不拘泥于形象是否真实,只要能够恰当地表达就可以。采用这种引导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绘画能力的进度,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引导幼儿将生活的感知以绘画方式描述出来

幼儿对生活的理解主要是凭借直觉,所以在绘画上所体现的是物象的基本形状,特别是外貌和表情,表现夸张,令人一目了然。为了让幼儿将自己对事物的感知描绘出来,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进行引导,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将心灵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年龄小的幼儿绘画表达能力较差,可以让幼儿将所观察的景物用画笔描述出来。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就可以让他们画一些内容相对复杂的画。针对幼儿的绘画内容,幼儿教师可以找一些相似内容的名家绘画作品,将两幅绘画进行对比,让幼儿寻找两者之间的不同。当幼儿看到名家绘画作品中有一些“未知”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兴趣并会在生活中积极地寻找这个“未知”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此时,幼儿教师就要鼓励幼儿,将自己所探索出来的新鲜事物用画笔描述出来。此时,幼儿的绘画内容不再是对事物表象的描述,其中会蕴含着自己的一些感受。逐渐地,幼儿的事物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就会增强。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为幼儿塑造想象的空间

幼儿绘画的过程就是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幼儿教师组织绘画活动,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塑造相对宽松的绘画环境,且以幼儿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展开。比如,天气好的日子,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户外,让幼儿观察环境,寻找可用于作画的“工具”在泥地上作画。幼儿会在地上捡起小石子或者小木棍,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在地上画出来,绿树、青草、假山、小河,还有站在树枝上唱歌的小鸟、水池中欢快游泳的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作画,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幼儿的思维会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由此而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虽然让幼儿自由作画,但是绘画活动要有主题,让幼儿的绘画内容围绕着主题展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能力,而不再局限于以直接观察的内容作画。为了能够让幼儿在主题范围内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而不会受到固有的思维模式的制约,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创作空间。绘画主题要与创作空间相符合,且不可以超过幼儿思考的难度。比如,幼儿教师组织幼儿雨天绘画。首先让幼儿站在窗前或者站在屋檐下观察雨中的景色,让幼儿说出同样的景色在雨天与晴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将雨中的景色画出来。之后,幼儿教师让幼儿想象一下,当雨越下越大的时候,外面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让幼儿用画笔描述出来。此时,幼儿就会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画面上的“雨点”更为密集了,或者“雨线”更为稠密,一些幼儿甚至用粗粗的长线条表示大雨。幼儿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主题发挥想象力绘画,不仅发挥了表现力,还激发了创造力。

综上所述,幼儿绘画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述说。为了能够对幼儿绘画的自主性加以引导,就要从幼儿的绘画创作方式出发,引导幼儿运用绘画语言讲述生活的故事,表达对生活的感知,为幼儿塑造主题空间,引导幼儿自主绘画。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仅发挥了幼儿绘画自由性,还为幼儿塑造了想象空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4(9):139.

自主性实践 篇4

一、提供丰富充足的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目标提出让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充分的材料是实现游戏化和自主化的必要条件,幼儿只有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并与之相互作用才能探索和操作并获得经验。我们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性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多样性的,例如:各种纸盒、纸芯、冰棒棍、贝壳、瓶盖等等。嘉琪(化名)在美工区活动,他先拿了个牙膏盒和一个化妆品的盒子,他把化妆品盒子放在牙膏盒前比了比,把牙膏盒放回原处,换了个稍大点的方形盒子,用双面胶把两个盒子粘在一起,然后拿了贝壳在盒子上比划着,又换了纽扣试了试,最后拿了根扭扭棒做了个圈,粘在盒子前面。接下来他拿了四个瓶盖粘在盒子下面,最后用彩色纸画了个窗户剪下来贴在盒子上,一辆小汽车做好了。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从幼儿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能自主地选择取放材料,有些幼儿对材料的特性比较了解,遇到困难时也能不断尝试更换材料,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二、材料的投放呈动态发展

区角的材料除了有一定的数量化外,也不能够一成不变,而应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其呈现动态性。区域中有一些材料是教师根据目标投放的,有一些材料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区角里的任务或这一区角主题长时间地未被理睬,那么教师就应该考虑调整材料了。当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短时,老师就要利用新鲜的材料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之不产生厌烦、乏味感。

例如:科学区里投放了乌鸦喝水的瓶子、小石头、棋子、玻璃珠。第一次观察:森怡(化名)先在瓶子里装了半瓶水,把一个小石头放入水里,又一个接一个地放进去,说:“水上来了。”接着抓了一把石子放进去,水位上升了,她又抓了一把放进去,她开心地说:“乌鸦喝到水了。”接着她这样反复玩了几次。第二次观察:森怡在瓶子里装了水,很快抓了几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接着很快把水倒掉,换成玻璃珠,让乌鸦喝到了水,她这样玩了许多次。第三次观察:老师多增加了积木和塑料球。森怡在瓶子里装了一些水,把积木一块一块放进水里,放到第六块时,她观察了瓶子里的水,接着又继续放积木进去,积木塞满了瓶子,可是水面没有上来,她对旁边的思逸(化名)说:“我积木放进去,积木在水上,水上不来,乌鸦喝不到水了。”在“乌鸦喝水”的活动中,幼儿经过反复操作,达到了操作目的,原来投放的小石头、棋子等材料已经不能引起幼儿的观察目的,停留在一定的经验上,这时老师就要考虑怎样调整材料,使幼儿能进一步探索,让幼儿的观察有新的要求和目标。因此老师又添加了小积木、塑料珠等材料,使幼儿又有了新的探索问题,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幼儿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发现新的现象,提升了经验。

三、观察幼儿的活动调整材料

活动区材料投放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投放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材料投放时应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经验的积累及时进行调整。

例如:结构区的材料投放,第一阶段我们提供了纸芯卷、可乐瓶、酸奶瓶、大大小小的纸盒、大小形状不同的纸板,宗杰、逸晨(化名)搭建房子,用纸板和可乐瓶盖了第一层,纸板上随意放了许多可乐瓶,接着用酸奶瓶和纸板盖了第二层,又用纸芯卷和纸板盖了第三层,接着用大大小小的纸盒随意围合在房子周围。在活动的前期阶段,幼儿还在探索材料的特性,过多种类的材料反而影响了幼儿经验的积累。第二阶段我们把材料精简了一部分,把可乐瓶和纸盒收起来,只提供纸芯卷、酸奶瓶、大小形状不同的纸板,并增添辅助材料花和小树,楷煜和宗杰(化名)搭建房子,先用酸奶瓶和纸板搭建了房子的第一层,在纸板的中间放了数个酸奶瓶,楷煜说:“不要这么多柱子。”调整为把酸奶瓶放在纸板的四个角,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搭建了第二层和第三层。这阶段精简了材料,并增加了一些辅助材料,幼儿能开始关注材料的特性,协商活动,材料的适宜性帮助幼儿思考搭建的方法,积累搭建的经验。第三阶段将大小不同的纸盒重新投放,并增添积木,楷煜用积木搭建了房子,宗杰和获铭用酸奶瓶和纸板搭建了一座房子,博洋和莹莹用纸盒搭建了一座房子,用纸板铺成路,路的两边摆放树,用瓶子围在房子周围当围墙。这阶段孩子有了搭建的经验,在这个时候丰富游戏的材料可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他们对材料的特性也更熟悉了,开始能有意识地合理运用材料搭建,并能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来丰富。

可见,要在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经验积累,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幼儿在不断的探索操作中,经验不断积累,能力得到发展。

自主创业实践心得体会 篇5

寒暑更替,光阴荏苒。转眼间,岁月已经快吞噬了我们两年的大学青春。在此期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让我们支配,但我们却被自由绊住了脚。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努力过,每个人都收获过,但在这努力和收获的背后却潜在更多的迷惑和茫然、无聊与空虚。太多太多的想法最终被遗憾取代,太多人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誓言也只能在那已经泛黄的日记本里找到些许痕迹。

高中时向往大学,大学时怀念高中。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高中时的我们过得充实,我们目标明确,而大学时的我们闲得发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向未来前进,然而我们却在前进的道路上失去了目标,迷失了自己。我想这些都无需例证,因为每个大学生心中的例子都不胜枚举,当然,我也一样。

自主性实践 篇6

关键词: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  主动选择  创造  实践能力

我校属于乡镇学校,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过于关注“书本知识”和“知识世界”,过于强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与城区学校相比相对滞后,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活动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可见,坚持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己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实践、创新、总结、应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活动过程。每一次活动,都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将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作为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契机和平台,也便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

一、制定活动方案,发展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进行探究和直接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研究方案。如组织学生商讨,环境保护是个重要的问题,那么作为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是从家庭环保出发,于是学生设计的主题为《绿色家庭环保》。

大主题确定好了,就要研究这个主题涉及到的内容有哪些,我们让全体同学思考,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把各小组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汇总。

经过一个月的活动,学生把各自记好的记录带回来,大部分同学的记录很符合实际。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家庭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在家中环保方面能做哪些事情,应该养成哪些好的习惯都十分清楚。

二、学习对象的主动选择

学生可能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对象上的倾向,教师就要给他们准备一些资料,让其有选择的余地。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透过资料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做一回室内设计师》一课中要求学生对室内环境进行色彩的搭配,体现出丰富的色彩感性知识,学会基本的设计表现方法。在这一基础上,再以《我来做一回室内设计师》为题,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对照古今中外人居环境的不同,了解各自特点。

活动一:组织学生欣赏家庭室内设计图例,了解基本的知识构成。

活动二:组织学生去到一个新建的住宅空间里去体验、感受,要求学生形成文字材料,把亲身体会及基本构思形成草案。

活动三:优秀室内装饰设计欣赏和设计的程序了解。学生通过课件演示,了解做好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活动四:作业的交流与讲评,介绍各组的成果。图文并用,介绍设计方案,能让人看明白。

评价形式:分层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依据:(1)联系本课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有关室内设计的方法与知识;(2)能够与同学合作学习,制作相关作业;(3)学会查资料和用资料,有目的地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收集资料,并能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4)学会观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完成的作业有一定的思路,清晰、完整地用文字、图形及语言来表达,使他人了解。

三、知识技能的参与性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知识技能来讲,不懂及时问,学了就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比较有兴趣。

四、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学习法,能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都是可能遇到困难的,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甚至在别人看来不成为困难的问题,对学生来讲,可能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

五、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协作

虽然其中有些是相关的,有些是不相关的。但在教师没有当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之间是可以相互询问的,以寻求答案或支持,借借笔、提提水、拉拉纸等小事都可以使学生之间有更好的协作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六、注重基本习惯的培养,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本身即是不断培养和加强的结果。简单的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所以加强基本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学习过程中的基本习惯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

七、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课堂中实行合理分组时,由于目标分层分组不同,学生层次不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要有所不同,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

活动只是手段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活动实施阶段,要注重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如以《弘扬家乡文化,与风筝一起飞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共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了解风筝文化,第二阶段是扎制风筝的过程。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考验了学生的耐心、细心、合作能力。

植物学自主性实验体系构建与实践 篇7

一、研究方法

(一) 实验内容体系调整

将原有的验证性植物学实验体系 (见表1) 调整为自主创新性实验体系 (见表2) 。调整后的自主创新性实验体系各项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用临时装片法观察六大组织不同类型的细胞, 充分掌握各种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

2.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研究中常用的制片方法和制片原理, 如徒手切片、离析制片、石蜡切片, 染色封片等;掌握各种记录方法, 如文字描述、生物绘图、摄像录入等。

3.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理论知识, 运用实验一对不同组织各种类型细胞特征的识别知识和实验二掌握的实验技能, 自行采集植物根、茎、叶标本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各2种) 和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果实 (每位同学至少1种) 进行制片观察, 与现有的模式制片进行对比, 并作描述、记录 (绘图或照片) , 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结构和花果各部分的结构与发育过程, 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小论文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按浙江林学院学报格式撰写, 3000字以上。实验报告在任课教师仔细批阅后, 由学生以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和讨论。

4. 要求学生通过对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蕨类植物代表种特征观察, 掌握各植物类群基本特征。

(二) 不同实验体系教学

对具有相同基础的农业生产类072、073、074、075班分二组采用不同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实验教学。072、、074班采用原有实验体系教学, 073、075班采用调整后的实验体系教学。072、073班和074、075班实验教学任务分别由2名具有多年植物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2008年3月至6月实施。

(三)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 对每位听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内容是否有利于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否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否有利于对植物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对实验内容的意见, 满意度及对植物学的认识等。

(四) 理论知识测试和基本技能测试

间隔一学期后, 对听课学生进行植物学重点理论知识书面测试。并进行显微镜操作、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生物绘图等基本技能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体系的072、074班和采用自主性实验教学体系的073、075班之间对“是否有利于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一栏持肯定和否定意见的人数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验证性体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自主性体系也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 所以两者都存在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作用。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对植物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等方面, 073、075班中持肯定意见的学生明显多于072、074班。因此, 从学生反馈意见看, 自主性实验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优于验证性实验体系。另外, 073、075班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072、074班。

(二) 理论测试结果

植物学重点理论知识书面测试各分数段频数及平均成绩见表4。072、074班学生中最高分78分, 最低分42分, 50分以下4人;073、075班中最高分88分, 最低分53分, 没有50分以下者。072、074班平均成绩64.7分, 073、075班76.4分, 经t检验, 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三) 基本技能测试

为全面考察采用不同实验体系教学的学生对植物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009年3月10日组织了植物学基本技能测试。从显微镜操作、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生物绘图等基本技能测试结果来看, 073、075班学生在显微镜操作、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等方面的合格率分别为90%、86%、65%大大高于072、074班的73%、65%、25%。生物绘图合格率无明显差别。

三、结语

在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打破原有验证性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和采用自主性实验教学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从本项目的研究结果看, 采用自主性的实验体系开展植物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对植物学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 在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 并以较高质量的实验报告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的实验体系构建方法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淮虎银, 金银根, 孙国荣等.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5) :638-640.

[2]龚双姣, 姜业芳, 刘世彪, 等.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学, 2006, (3) :90-91.

[3]王峻玉, 许平.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03, 20 (3) :46-47.

[4]史刚荣, 徐燕英, 张铮.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06, 23 (1) :52-53.

[5]高信曾.植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6]周云龙.孢子植物实验及实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7]尹祖棠.种子植物实验及实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自主性实践 篇8

本文中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认知风格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中学本人任教的高一(三)班和高一(六)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三)班35人(女21人,男14人)为实验班,高一(六)班35人(女21人,男14人)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对结果进行了显著水平差异性检验。对两个班自学情况的调查及认知能力的测试表明两班学生情况基本一致。在同一时间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每次测试试卷为统一命题,密封流水阅卷,电脑统计成绩。

2.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调查阶段。

为了解学生化学自学能力水平及存在问题, 分析影响化学自学能力的因素,探索提高自学能力的措施,为自主探索研究课题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高中生化学自学能力状况”调查。

调查方法: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及学生座谈会。调查内容:自学能力调查为自编的选择题构成。调查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情况一致。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自学动机与自学状况相背离。

在对学生自学动机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比班,学习动机都比较强烈,对自学的重要性认识正确。但从学生自学状况的调查中却又发现,多数学生的自学都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能主动自学且会自学的学生比例较少。

(2)良好的自学愿望与自学的盲目性矛盾。

从调查中我们不时地看出学生强烈的自我学习、自我创造愿望,但在实际的自学中,他们又往往显得盲目和无所适从,学习上存在极大的依赖性和随意性,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策略,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第二阶段:引导自主学习阶段

针对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动机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笔者主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施策略。

(1)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在克服一定的困难获得成功后,会对学习更加地有信心。因此,我设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挖掘学生的长处,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还帮助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的进步,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其次, 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行为表现也是个体评价自我的参照,我帮助学生树立与其自身各方面相似的榜样,这样学生会更加认同榜样的进步,进而转化为对自身的认同。

(2)利用“错题记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错题记录”是让学生以写作业的形式,记录错题的类型、错解的原因、不会题目的分析、解题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收获提高等。通过写“错题记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结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对学习状况、能力计划等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勇气,学会自我寻找前进的正确方向,促使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

(3)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 “灵感”有所激发。

4.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较显著地提高了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成绩和学科能力优于对照班。

我推荐的书

《玫瑰与教育》,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跪着教书》,吴非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自主性实践 篇9

一、适切的奖惩制度是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保证

学校德育管理部门提出了德育学分明晰化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在班级管理中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提出便于学生自我对照的实施细则。首先,针对班级学生的常规情况,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学分要求,细化班级公约,并落实具体的奖罚分数与标准,由副班长负责记录。当发生争议时,由班委协商、决定,强化班委同学间的协作力量。另外,班主任可以与全班同学一同制订“双卡奖励制度”,即“磨炼卡”与“免做卡”。当学生因违反班规被扣罚学分时,可以利用“磨炼卡”获得一次弥补学分的机会,如打扫包干区一次等,完成任务后,由班委同学给予评价,如合格可以抵消扣罚的德育学分。“免做卡”则是学生有突出表现后,奖励一定的德育学分,如在学校活动中获得名次,可获五角星一颗,累计5颗可以获得“免做卡”一张。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灵活机动的班级管理形式,班级学生由原来消极被动的状态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同学之间能够相互督促与帮助,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二、温暖的帮扶机制是促进班级实现全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初职校班级管理中,班委的力量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建立帮扶机制,在班委成员自愿的前提下,让班委成员与班级同学结对,从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结对同学关心与帮助。例如:寒暑假期间,每名班委成员以各种形式关心结对同学至少5次,可以是一句嘘寒问暖的问候,也可以是一次邀约打球等,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有效地减少了班级矛盾冲突事件的发生。针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则要求班长、副班长勇挑重担,进行一对一帮扶。如遇突发情况,班主任则立刻通知班长,由班长通知班委,班委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最后由班长汇报反馈情况。如此,一套较完善的联络体系形成,以点带面,既能发挥班委的力量,也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班干部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定期的班委例会制度是促进班委成员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

由于初职生自信心不足、协调能力较弱,要求班委成员独立设计和组织同学参与学校的主题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班主任通过建立班委会议,以有效提高班干部的思想意识与工作能力。如,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委会议,若遇突发情况,则召开临时会议。在班委会议上,首先是各班委反馈说明两周内班级突出问题以及班中的好人好事,班主任一方面与同学共商对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要在班级中充分肯定学生好的做法,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明确班级每个成员的职责。例如,学校下发艺术节活动方案后,下一次的班委会议就由文艺委员牵头起草班级参加艺术节活动的具体方案,班主任则适当进行指导,然后由班长协调相关人员具体落实,各班委间紧密配合,及时沟通协调,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指定的相关任务。

定期的班委会议使班干部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提升了班干部协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丰富了班委协同管理班级的经验,凸显了班委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四、班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提高班委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对各种特殊类型的学生,班级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而制订相关配套的班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做出及时的反应。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操作程序,班主任参考学校大活动的应急预案模式,在前期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的配置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尽量使应急措施能迅速、高效、有序地执行,将各类事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保证环境不遭受破坏等等)。

小Q是一名癫痫病患者,即使长期服药,偶尔还是会急性发作。为此,班主任在召开班委会议时,就其特殊情况与班委商定专项帮扶策略。班主任首先引导班委一起分析小Q情绪波动的原因、症状以及适合他的急救策略,明确每一位班委成员的职责。一次正在上课时,小Q突然发病,班长第一时间告知任课教师处理意见,副班长立刻通知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时间通知家长,班级劳动委员和文艺委员则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管理现场秩序,生活委员及时上报学校政教处及卫生室。通过这样的突发情况岗位职责及预案设置及处理,小Q没有受到任何身体伤害,及时就医后转危为安。

制订各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从已发生的突发情况来看,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告诉任课教师处理意见到维持秩序,再到通知家长,整个过程忙而不乱,效果显著。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学生也更加愿意遵守班级公约。

激趣自主实践 篇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要上口语交际《我喜欢的水果》,前一天我就让学生准备好把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来。第二天上课时,孩子们果然准备充分,有的还带了好几种。于是,我让大家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把带来的水果全部摆在桌子上。然后,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提醒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起来,孩子们有的用手去摸,有的用鼻子去闻,有的离开座位,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剥开,美滋滋地尝一尝……

在此片段中,我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二、自主发现,体验内容

语文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改后在继承传统的接受方式的基础上,要求尊重学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教学《三个儿子》第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心读,说说有什么发现?(水很重)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水很重?(晃荡、走走停停等词)然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桶水,请一位学生提,对其余学生提了两点要求:

(1)观察她拎水时的表现。

(2)想好一个问题问这位提水的学生。

在后面的交流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为什么走走停停?你为什么停下来要甩甩胳膊?……这些问题都由当事人一一作答。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从学生的声音中,我感受到这桶水真重啊!这个自然段虽然简短,但在课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如此重,所以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就显得那样难能可贵。教学时,我没有告诉学生这桶水如何重,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提供一桶水给予体验。事实证明,学生的体验深刻多了。

语文课标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简单而言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在初读童话故事《丑小鸭》后,我引导学生针对不明白之处进行提问,有些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1)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美天鹅?

(2)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天鹅的?

(3)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

我们小孩子能不能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呢?……整理出共性问题后,我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可以问老师、问家长、到书中去找答案等。对书中能找到答案的我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如问题(2);对值得探究的问题,如问题(3),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问题(1),我推荐学生看原文《丑小鸭》。本节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此案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老师不着急替学生解决,而是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老师成了真正的引导者,学生学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三、课外拓展,实践提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学完一篇课文,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如学完《恐龙的灭绝》一文,学生对各色各样的恐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把学生分成小组,来一个“恐龙世界”知识展。学生们一听,都很高兴。课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请教家长,有的去图书馆,还有的上网查资料……一周后,知识展如期举行,效果良好。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对课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自主性实践 篇11

一、消除依赖心理,唤醒自主意识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依然存在。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将学生放在被动学习地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支配地位。过去,我们也讨论过“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但改革幅度不大,教育的变化充其量也就是学生“被动听话教育”变为“积极主动听话教育”。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指挥棒旋转,从而滋生了依赖心理,很少积极主动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今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更是不知所措。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设法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将这一活动看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宽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变“听众”为“发言者”,变“观众”为“表演者”,把学生推上“讲台”,推上“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要注意参与面的广度,做到人人参与,决不能让少数学生充当主角而多数学生成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亮点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譬如上“认识自我”综合实践活动课(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笔者向学生讲解了一些听话和发言的技巧,提醒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之后,就退居幕后。学生开始还有所犹豫,希望笔者能多加指点,但看到我“无动于衷”时,自己就不得不认真设计活动方案。推选主持人,采取分组竞赛方式,组员认真参阅《演讲与口才》并挑选适合自己的自我介绍方式,书写材料并练习口语表达,评分组成员做好记录,这次活动居然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数学生都自觉主动地登上讲台,少数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勇敢地走上“一线”。赛后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和个性风采,学生情绪高涨,非常兴奋。有学生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上台,这种体验真的难以忘怀。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才智,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开放活动内容,拓宽自主空间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说明了内容的开放性,即向生活回归,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延伸,将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质视为基础,设计学习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体现“大语文”的观念。它追求的是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自主空间,我们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一)由课文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实的资源。由课文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异彩纷呈,有课本剧的编排和演出,有音乐的鉴赏,有创造性小品表演等等。如在学习了阅读与欣赏单元(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后,笔者让学生自发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表演《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白,个性鲜明,声色俱佳;有的学生排演了自编自导的现代版《雷雨》,把这一对生死情人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学生演唱了越剧《宝黛初会》,歌声婉转动人;有的学生扮演《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样的活动,教师有兴趣,学生也喜欢。

(二)与专业相融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跨领域学习。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专长,可在实践中来个内容“大杂烩”。如营销专业可开展“市场新商品的调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按调查的目的、要求,排出有关的项目,定出要调查的商品,走出校门,走进商场,走访客户;也可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反馈,作出分析,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又如计算机专业可进行“网上阅读与交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入广阔的网络世界。学生既可以进入搜索网站,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互发电子邮件;也可创建个人博客,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选择聊天方式,针对阅读中的情况,相互交流看法。而旅游专业可以“景点楹联文化内涵探寻”为主题,在游山玩水中记下景点的楹联,加以整理、讨论、分析、鉴赏。既可品语言修辞之美,又可作导游讲解之用。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合地方文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的名胜古迹,改革开放后的各种新成果,都是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材料。如开展以“家乡建筑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将全班分成下列五组:古代建筑文化组(研究建筑历史、特色、分布、文化氛围的古今差异)、桥梁建筑文化组(研究桥梁特色及历史)、住宅建筑文化组(研究建筑的变迁、室内装璜设计、别墅)、商铺建筑文化组(研究商铺建筑的特色、名店、店内特色区的分布)、儿童公园建筑文化组(研究建筑的儿童特色)。让学生通过实地采访、图书查阅、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有关家乡建筑文化的材料;通过组织学生整理资料,引导他们筛选信息,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撰写研究小论文。这种开放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心理和现代教育理念,在学生主动思考和亲身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来自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去发现问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如针对当前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现象,开展一次“职高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让正反双方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大讨论。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学生将会逐渐懂得要有选择地、适度地上网,把网络当作学习的手段,从中汲取营养,拓展视野;学会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不沉迷网络游戏,不荒废学业。这类活动很有现实意义,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深刻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

三、注重实践过程,保证自主地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强调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和能力培养,即关注活动过程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实践性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根本的特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它以“活动”作为主要形式,表现为学生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在“做”、“考察”、“调查”、“试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目的不是追求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探究实际问题的精神和能力、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这一点上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注重行为的结果,更注重行为的过程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不是简单的模仿,确定对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评价反思等所有活动均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那么,要使“过程”的功能与价值最大化,其关键就在于切实保证和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上“手抄报评比”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使每位学生在编写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笔者引进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以“我爱我校”为主题各出一份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全体学生踊跃参与,各组同学出谋划策,按照各自的长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版面设计,有的负责搜集资料,有的负责美工,有的负责誊写。各组编写的手抄报在班级宣传栏内展出,均能做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学生的风采和个性的魅力。手抄报编写这一实践过程,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这过程中激发了求知欲和活动兴趣,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自己是实践的主人。

四、总结实践经验,鼓励自主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担任评价者,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成部分的评价,应该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的功能。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得与失,进行综合实践素质自主评价。形式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尽可能把评价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成败得失进行总结,进行“自我定性描述”,既注重结果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这是主要的评价形式。学生互评,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态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教师评价,要指出缺点,但要以鼓励肯定为主。通过活动的评价,让学生互相分享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如在“让我们来做爱心环保卫士”主题实践活动中,有位学生参与了小品《捡饮料瓶》的表演,他是这样进行“自我定性描述”:“以前喝了饮料,我总是把饮料瓶随手乱扔,路上碰到还踢上一脚;今天参与的小品演出,让我体会到讲卫生的重要,同时还享受到‘积少成多、‘爱心助人的喜悦。以后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响应‘爱心环保。开始表演时,我很紧张,因为我从没有上过台,受人瞩目的感觉让我胆怯,后来渐渐有了‘主角意识,完成了自己觉得满意的表演。”学生互评:“你的演出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错误,你的知错必改让我看到了希望。开始你的表演不是很自然,后来你的表演很精彩。”教师评价:“你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到了小品动作的夸张性,这些都很不错,如果你的胆子再大一点,你的表演会更出色。”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意识的唤醒到积极的行动,从形式的多样到内容的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须营造民主开放的活动氛围,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还学生一片蓝天,任他们自主地飞翔。

参考文献:

[1]陈国麟.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9.(5).

[2]许耕.关于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0,(20).

[3]左达.立足实际 依托专业 着眼长远——关于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 2014,(7).

[4]刘茜.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05).

自主性实践 篇1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本科院校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学模式的适宜、教学质量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系到学生将来对所学专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同时对广大学生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对本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形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测评”的教学模式, 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前期的调研准备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学院对30多家企事业单位各岗位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和全国40余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由于生源地不同, 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差别很大。小学、中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更重视升学率, 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况且乡镇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 有的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通过对历届新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学过或初步了解相关的内容, 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 (Make plan of curriculum reform)

依据调研结果, 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试行) 》。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 的基础上, 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优化教学内容。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增加软件工程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等新的教学内容。同时, 将理论课时由14学时提高到28学时, 以保证新增理论内容得以充分传授。

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实验分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一部分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分配自主实践学时, 免费开放实验机房, 另一部分由教师指导进行实践, 主要进行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答疑解惑。实验教学的分解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量大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实验任务上, 将旧有的上机验证式改为任务驱动式, 即事先布置大量实验任务, 学生自主实践时完成, 在教师指导实践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改革考核方法。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 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改革的实施情况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实施摸底测验。从摸底考试中可以看到学生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同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的知识点了解不多, 甚至从未接触过。

加大自主实践。引入的练习系统, 既可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 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 单独设置考试时间, 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网上期末考试。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单独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工作。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3326人, 其中本科生2295人, 这次期末考试 (机考) 取得了圆满成功, 无一例违纪现象, 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5 改革效果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5.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很实用, 能让他们切实学到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方法, 能对平时碰到的Office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课堂表现来看, 大部分学生开始从“学院要我学”到“我要学好计算机”的状态逐步转变, 不再是一味等待老师解答, 而是开始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2 提高了教学质量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的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另外, 对所有班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不及格率在6%以内。

5.3 考核更加公平有效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有效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试题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 学生的试卷是根据考试方案随机抽取, 每个学生的试卷都不相同, 这样使得考试更加公平有效。

5.4 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式, 实现集体备课, 集体布置实践任务, 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 精心设计实践任务, 发布到自主学习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 学习, 完成实践任务, 并提交作业。

5.5 更具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

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操作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校园内的不同时间和地点, 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数据, 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着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使教学和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5.6 节约了教学成本

在师资来源和硬件条件都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自主学习平台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可以节约纸张以及印刷、装订等教学成本, 大大减轻了学院的人力、物力成本。原来的传统性考试, 每学期期末教师仅评卷就需要4—5天时间, 而且差错率还很高, 实行了网上考试、自动阅卷, 考试结束就可以立即就可以得到成绩。

6 结论 (Conclusion)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 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测评系统实现自主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绝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知识结构清晰明了, 并且有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形式。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自主学习、自主测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实施网络评价,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充实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教学模式,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素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83-84.

[2]胡英, 廖瑞华, 陈积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12) :41-42.

上一篇:栽插方式下一篇:历史文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