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插方式(精选7篇)
栽插方式 篇1
摘要:通过研究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插期对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栽插方式产量高于毯苗机插栽插方式, 能够达到增产效果;本地水稻适宜采用较早的栽插期。
关键词:水稻,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栽插期,对比试验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栽插期的钵苗与毯苗人工模拟摆栽的植株性状及其产量形成进行比较, 为钵苗机插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及试验地点
供试品种为连粳7号 (常规粳稻) 、新8优122号 (杂交粳稻) , 试验在五图河农场十分场进行, 前茬种植土豆。
1.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1.2.1 试验设计品种
常规粳稻A1 (连粳7号) ;杂交粳稻A2 (新8优122号) 。
设计钵苗摆栽、毯苗机插两种栽插方式。栽插日期:6月15日, 6月20日, 6月25日;钵苗摆栽秧龄为30天, 毯苗机插20天, 如表1所示。
钵苗摆栽:常规粳稻33×12cm, 亩1.68万穴, 每钵4苗, 基本苗6.72万/667㎡;杂交粳稻为33×12cm, 亩1.68万穴, 每钵2苗, 基本苗3.36万/667㎡。毯苗机插:栽插规格30×13.2cm, 亩1.68万穴, 常规粳稻每穴4苗, 基本苗6.72万/667㎡;杂交粳稻每穴2苗, 基本苗3.36万/667㎡, 如表2所示。
进行大田试验, 两种栽插方式设置在同一块田中, 重复三次, 随机区组分布。不同播栽期、不同方式为主区, 品种为副区, 每小区长×宽为10×6m, 间隔30cm, 主区间隔40cm;周围开沟, 沟宽40cm, 保护行1m, 用地2168㎡。
1.2.2 栽培管理。
肥料施用情况: (1) 亩施纯氮粳稻20kg; (2) 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5:0.5; (3) 氮肥运筹, 基蘖肥:穗肥=6:4, 基肥:蘖肥=5:5, 分蘖肥分别在移栽后5天、10天等量施用, 穗肥分倒4叶和倒3叶等量施用; (4) 亩施磷肥10kg, 全作基肥; (5) 亩施钾肥10kg, 基肥、促花肥各占50%;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的前一个叶龄, 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 开始排水搁田, 轻搁、多搁;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 干干湿湿。其他栽培措施均按照高产栽培要求实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
就穗长而言, 在同一品种同一栽插期不同栽插方式下各处理穗长较为稳定, 变幅较小;同一品种同一栽插方式不同栽插期中5月16日栽插穗长高于另外两栽插期。就单株成穗数而言, 同一品种同期栽插的钵苗单株成穗数高于毯苗, 在两种栽插方式下, 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均随栽插期的推迟单株成穗数呈下降趋势, 见表3。
2.2 产量穗粒结构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插期对比试验中, 就有效穗数多少而言, 钵苗因其返青活棵快、缓苗期短, 有利于取得足够的有效穗数;就结实率而言同一水稻品种的各处理结实率差异不大;在穗粒结构构成上同一品种同期栽插钵苗有效穗数高于毯苗, 同一品种同一栽插方式下较早栽插的有效穗数较高;就产量高低而言同期栽插的钵苗产量普遍高于毯苗, 两种栽插方式下, 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均随栽插期的推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见表4。
2.3 病虫害及自然灾害 (倒伏) 情况
本试验生育全程均按照农业科技中心发布《病虫情报》要求进行防治, 病虫害总体发生较轻, 主要病虫害是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以及抽穗期的螟虫。各小区均未发生倒伏, 也未出现稻株倾斜现象。
3 小结与结论
3.1 钵苗机插栽插方式产量高于毯苗机插栽插方式
因钵苗机插具有秧苗根部带有完整钵型营养土块, 叶龄较长, 移栽时带钵土, 不伤根, 无植伤, 栽后基本无缓苗现象, 分蘖发生早等特点。在同一栽插期下, 同一品种水稻的产量钵苗机插高于毯苗机插, 达到增产的效果。
3.2 两种栽插方式均应采用较早的栽插期
在相同品种、栽插方式下, 随栽插期的推迟, 单株成穗数呈下降趋势, 其产量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本地应采用较早的栽插期 (6月15日) 。
参考文献
[1]邴延忠, 陈宗凯, 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研发与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 2011, (4) :52.
[2]徐凯, 王骏, 毯状钵苗插秧机现状及标准的适用性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2, (5) :27-28
[3]庄乃生, 文哲学, 张金文, 东北地区推广钵体苗机插秧技术探讨.农机科技推广, 2012, (2) , 37-38.
[4]庄乃生, 李斌, 宋建农, 水稻钵体苗机插秧推广前景广阔[J].农机科技推广, 2010, (12) :38-39.
栽插方式 篇2
1 水平栽插法
1.1 栽插方法
根据需要把薯苗剪成2~3个节或5~6个节, 将苗水平放在种植垄面上, 压上4~5cm的细土层 (除苗尾外, 其他节全部入土) , 每667m2栽插4000株左右为宜。
1.2 结薯特点
因水平栽插法的腋芽在统一水平上, 且每个节均有结薯, 所以结的薯块基本上是均匀的, 而且薯块相对小。如需薯块略大, 薯苗的裁苗节数少些 (2~3节) , 如需薯块较小, 薯苗的裁苗节数多些 (5~6节) , 比较均匀的中小薯利于蒸熟食用或加工成单个薯籽。
1.3 适宜地域
水平栽插法入土较浅, 结薯个数多, 抗旱能力差, 适宜在灌水方便, 地势较低, 土壤较肥沃的栽培地应用, 不适宜在地势较高, 干旱的栽培地采用。
1.4 适宜季节
福建上半年雨水多, 土壤水分足, 早薯种植可用水平栽插法, 而晚季一般干旱少雨, 水平栽插法不太适用于旱地晚薯种植。
2 斜插法
2.1 栽插方法
斜插法是最为省工的栽插方法, 将薯苗剪成4~6节, 根据土地湿润水位情况栽苗入土2~4个节, 地上留2个节, 薯苗斜度为40°~45°, 每667m2栽插4500株左右为宜。
2.2 结薯特点
薯苗入土的最上层节位结薯最大, 第2节位次之, 第3节位结薯极小或不结薯, 薯块大小极不均匀。此栽插法种植产量较高, 但薯块大小不一, 商品率低, 适宜做饲料或分筛成大、中、小规格出售。
2.3 适宜季节和栽培地
在水田和旱地以及早晚季均可适用斜插法, 但在旱地和晚季栽培应剪苗长些, 以利深栽抗旱, 在水田或早季栽培可剪苗短些、浅栽入土。
3 直栽法
3.1 栽插方法
将薯苗剪成5~6节, 将苗垂直插入土中3~4个节, 地上留2个节, 薯苗和土面呈90°角。直栽法因幼苗深入土中, 易于吸水, 一般在旱地种植中较常用。旱地种植后期如无法灌水, 缺水造成薯块干裂, 使薯块质量下降, 故旱地直栽法种植时生育期不宜过长, 并在栽种时应适当密植, 以保证产量, 每667m2栽插5000~5500株为宜。
3.2 结薯特点
直栽法种植的甘薯植株大部分只有最上面的节间有结薯, 第2节以下基本不结薯, 总体结薯数量少, 每株一般结1~2个薯块, 但薯块大且相对均匀, 薯块适宜削皮加工成薯干及用于做饲料。
3.3 适宜季节和栽培地
由于直插法种植产量偏低, 栽种速度又慢, 一般只有旱地种植或干旱少雨的季节栽种才会采用直栽法, 一般甘薯大田种植不提倡用直插法。
4 其他栽种方法
除了上述3种栽种方法外, 传统的栽种方法还有压藤插法和船底形栽插法, 压藤插法即将去顶的薯苗, 全部压在土中, 薯叶露出地表, 栽好后, 用土压实;船底形栽插法是将苗的基部和尾部定植在浅土层内的2~3cm, 中部各节略深, 在4~6cm土层内的栽种方法。经近年来的试验, 压藤插法和船底形栽插法在产量上、抗旱上和优化薯形上均无明显优势, 原则上不宜大面积推广。
综上所述, 在种植甘薯时应根据种植地的水源及排灌情况和薯块用途合理综合比较, 选择最适合自己目标的栽插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根辉, 郭其茂, 林子龙, 等.福建甘薯新品种龙岩点区域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3) :82-83.
栽插机 篇3
丰美2ZY系列移栽机,是同大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全悬挂式移植机械,适用于垄上、平地和膜上番茄、辣椒、蔬菜和棉花等移栽作业。主要特点:采用特殊设计的秧苗喂入机构,操作轻便、作业效率高;机械前端可加装覆膜机,实现覆膜、移栽复式作业;株距、行距和移栽深度调节方便,适应性强;结构紧凑、坚固,挂接便利、牢靠,操作安全、省力,保养方便简单,作业成本低、效率高。
2ZY-1A型:外形尺寸2 100、1 500,2 100mm,配套动力≥25kW,结构质量290kg,作业效率0.4万~0.6万株/h。
2ZY-2A型:外形尺寸2 100、2 000,2 100mm,配套动力≥30kW,行距35~110cm,作业效率0.8万~1.2万株/h。
2ZY-3A型:外形尺寸2 100、3 200,2 100mm,结构质量463kg,行距19cm,株距35~145cm,作业效率1.2万~1.8万株/h。
华盛2ZY-1A型手扶自走式栽植机网址:www.sdhsts.com电话:0539-8488619
华盛2ZY-1A型手扶自走式栽植机,是以小型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植物移植机械,适用于烟草、蔬菜等秧苗移栽作业,可一次完成开沟、覆土和镇压等工序。主要特点:采用链条钳夹式栽植器,对作物种类、行距、株距及栽植深度适应性强;采用专用开沟器和覆土装置,栽插直立度好、不伤苗、成活率高。
2ZY-1A型(汽油机):外形尺寸2 400、2 100、1 800mm,结构质量250kg,作业幅宽120 (1行) cm,行距50~120cm,株距19~78cm,栽植深4~10cm,适应苗龄≥30天,适应苗高≥10cm,操作人数2-3人。
2ZS-1型(柴油机):外形尺寸2 600、1 980、1 835mm,结构质量470kg,适应垄距≥115cm,适应垄根宽≤80cm。
永2YZYZ-1型移栽机邮箱:ddc@ddc.net.cn电话:0396-8021630
永2YZYZ-1型移栽机,是同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作物秧苗栽植机械,适用于烟草移栽作业。该机采用导管式栽植器,栽植作业性能稳定、故障少、作业效率
2YZYZ-1型(29.4~58.8kW外形尺寸2 100、1 390、1370mm,结构质量320kg,行距55~60cm,苗高15~20cm,作业效率0.267~0.533hm2/h(栽植合格率≥90%)。
碧浪2ZG-630A高速型插秧机网址:www.hulianji.com电话:0572-2059288
碧浪2ZG-630A高速型插秧机。是以小型汽油机为动力装置,适应带土毯状秧苗插植6行水稻种植机械,由四轮驱动底盘、栽植装置及辅植装置组成。该机栽植装置悬挂在底盘后,使用规格化带土毯状秧苗,秧爪通过强制回转双插植臂机构完成取秧插秧。主要特点采用进口大功率汽油机作发动机,动力储备充足、动力性能稳定;采用液压无级变速装置、一杆操纵机构,使用方便、作业可靠;采用液压仿形机构,机器在插秧时随着地面的状况自动控制插深;采用液压助力转向机构,操作强度小、作业效率高:采用四轮驱动机构,通过性好、作业性能稳定;采用液压助力转向器及液压式变速器(HST),操作轻便可靠;采用旋转式强制插秧机构,插植效果好;插秧株距5挡可调、横向送秧量4挡可调、纵向送秧量可调、插植深度可调。
2ZG-630A高速型外形尺寸3 250、2 390、1 495 (6盘秧架) mm,配套动力CH18型风冷、4冲程、双缸OHV汽油机,离地间隙400mm,结构质量685kg,额定功率9.3~13.4kW,发动机转速3 600r/min,前轮直径650mm,后轮直径900mm,轴距1 200mm,插秧速度0~4.86km/h,行走速度0~15.00km/h,行距30cm,株距12、14、16、18、21cm,作业效率0.233~0.400hm2/h。
富来威2Z-455型机动插秧机网址:www.ntfiw.com电话:0513-83548038
富来威2Z-455型机动插秧机,是橡胶轮爪驱动轮、散播苗2轮3浮板式插秧机械。主要特点:采用美国B&S PLUS 4冲程、风冷汽油发动机,动力性能稳定、可靠;采用自动排出壅堵及具有仿形功能的液压升降装置,可保证插秧深度一致;采用前置式往复滑杆驱动型移箱机构及凸轮联动纵向送秧机构,确保秧苗的精确进给;采用泵阀一体、无油管连接的液压泵,并设置带式张紧离合器,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
2Z-455型:配套动力(百力通)0831型4冲程汽油机,外形尺寸2 460、1 480、860(980)mm,驱动轮直径612mm,额定功率2.57 mm,发动机转速4 000r/min,结构质量175kg,行距30cm (4行),作业深度1.0~3.5cm(苗高10~25cm),株距14.6(22.3)、13.0 (20.0) 11.7cm,作业速度1.08~3.49km/h,运输速度≤3.96km/h,作业效率0.13~0.27hm2/h。
雷博PS15型手扶式独轮插秧机网址:www.zqam.cn电话:023-67191923
雷博PS15型手扶式独轮插秧机.是以4冲程汽油机为动力装置的手扶式栽植机械,适用于水稻插秧作业。主要特点采用橡胶凸耳独轮驱动行走机构和液压仿形装置,通过性好、对农田适应性好采用机械变速(前进2档)机构,作业操作省力可靠采用超越式保护装置及监控报警(插秧离合状况、标杆方位和曲柄摇杆工作状况)系统,使用安全可靠;设有液压自动调节平衡机构,作业效果好。
中稻栽插密度对比试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中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试验设在修水县山口镇桃坪村2组一农户的责任田内, 供试土壤肥力中等, 试验前取土检测结果显示, 土壤p H值5.9, 含有机质22.3 g/kg、碱解氮123 mg/kg、有效磷10.7 mg/kg、速效钾74 mg/kg, 排灌方便, 前作冬闲。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密度处理, 分别为:13 cm×27 cm, 穴插1粒谷苗, 折合穴数28.125万穴/hm2, 用种量11.25 kg/hm2 (A) ;17 cm×27 cm, 穴插1粒谷苗, 折合穴数22.500万穴/hm2, 用种量9.00 kg/hm2 (B) ;20 cm×27 cm, 穴插1粒谷苗, 折合穴数18.750万穴/hm2, 用种量7.50 kg/hm2 (C) ;13 cm×27 cm, 穴插2粒谷苗, 折合穴数28.125万穴/hm2, 用种量22.35 kg/hm2 (D) ;17 cm×27 cm, 穴插2粒谷苗, 折合穴数22.500万穴/hm2, 用种量17.85 kg/hm2 (E) ;20 cm×27 cm, 穴插2粒谷苗, 折合穴数18.750万穴/hm2, 用种量14.85 kg/hm2 (F)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为28.8 m2, 周围设置保护行, 小区间以隔行分开, 隔行距离为40 cm。
1.3 试验实施
中稻于5月12日播种, 育秧采取湿润育秧方式, 于6月10日移栽。移栽前折算大田用种量, 主要根据秧田实际成秧率的70%、种子实际发芽率的85%进行折算。大田施45%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7 d追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 结合除草进行;穗肥于晒田复水后追施, 一般施尿素60 kg/hm2、氯化钾45 kg/hm2,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于9月28日收获。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苗期、孕穗期和穗期详细观察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水稻抽穗情况。考察中稻的基本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等性状, 成熟期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2 m2统计有效穗数, 并以此进行折算。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蔸进行考种, 统计并折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2]。收获时按照小区单割、单打、单晒, 统计小区实际产量, 并进行折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中稻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随着密度增加, 有效穗数呈随之增加的趋势, 在穴插1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处理A比处理C多34.5万穗/hm2;在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处理D比处理F多15.0万穗/hm2。在穴插1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穗总粒数以处理C最多, 结实率3个处理之间基本相近;在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都比相应穴插1粒谷苗的要少, 结实率差异也较大, 处理D比处理F低5.2个百分点。说明在中稻生产上, 穴插1粒、2粒谷苗的密度分别以27万~30万、18.75万~22.50万穴/hm2为宜, 折合用种量分别为11.25、15.00 kg/hm2。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中稻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在穴插1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以处理A产量最高, 达7 284.72 kg/hm2, 处理C产量最低, 仅为6 715.28 kg/hm2, 前者较后者增产569.44 kg/hm2, 增幅8.48%, 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在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处理F产量最高, 达7 038.19 kg/hm2, 处理D产量最低, 为6 347.22 kg/hm2。结果表明, 中稻穴插1粒谷苗时, 最好采取适当密植的方式, 以增加基本苗数从而提高产量;在穴插2粒谷苗时, 最好采取适当稀植的方式。当用种量超过15 kg/hm2时, 随用种量与密度增加产量反而降低。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中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中稻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纹枯病发生情况也有轻重。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纹枯病平均发病株率为29.53%, 平均病情指数为12.33, 分别高于穴插1粒谷苗相应的3个处理17.1个百分点和5.56。说明在中稻生产中增加用种量和提高栽插密度时, 要特别重视做好纹枯病防治工作[3,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中稻产量与栽插密度关系紧密, 通过增加用种量和提高栽插密度来提高产量主要以增加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实现, 但这样易加重纹枯病[5,6]。因此, 修水县中稻生产的穴插1粒、2粒谷苗的密度分别以27万~30万、18.75万~22.50万穴/hm2为宜, 折合用种量分别为11.25、15.00 kg/hm2,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提早晒田控苗, 提高成穗率, 做好纹枯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等.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 26 (3) :134-138.
[2]吕荣海.不同栽植密度对优质杂交稻群体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 :40-43.
[3]杨沫.秧龄和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数学模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3 (3) :1-5.
[4]谢以泽, 张银华, 叶信祥, 等.密度与氮肥水平对早籼稻中嘉早1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1 (1) :80-82.
[5]宋宪青.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 :52, 54.
栽插方式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水稻品种选择杂交籼稻II优107。试验于2009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 该试验点位于东经100°45′, 北纬26°41′, 海拔1 170 m。供试土壤为砂壤土。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栽插规格分别为:10 cm×27 cm (单苗) (A) ;13 cm×30 cm (单苗) (B) ;17 cm×33 cm (双苗) (C) ;23 cm×33 cm (双苗) (D) ;33 cm×33 cm (双苗) (E) 。3次重复, 随机区组设计, 合计15个小区。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3月2日播种, 4月9日移栽。氮肥按施纯氮390 kg/hm2以尿素形式施入, 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3∶3∶2∶2;磷肥普钙1 050 kg/hm2作基肥翻入土中;硫酸钾600 kg/hm2以基肥和拔节肥各1/2施入。水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除按高产方式。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叶蘖动态:移栽后每小区标定10株, 每隔7 d调查茎蘖数, 标记叶龄。产量及产量构成:于成熟期按平均茎蘖数取样5穴, 考察穗粒结构 (总粒数、瘪粒数) 、计算结实率, 按13.5%含水量计算千粒重, 小区最后进行实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在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之前, 处理B叶龄最大, 其次为处理D、处理E, 最后为处理C、处理A, 说明处理B对于群体的构建比较适宜。生殖生长阶段, 处理D、处理E的叶龄进程逐渐与处理B同步, 处理C、处理A仍较慢。处理B、处理D、处理E最终叶片数均高于处理C, 处理A叶片数最小。对各时期茎蘖数进行比较 (图1) , 分析表明, 处理A整个生育期茎蘖数最高, 其他依次为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 各处理高峰苗期茎蘖数依次为772.5、734.8、615.0、656.6、563.4个/m2。与处理A相比, 各处理齐穗期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约5.7%、10.9%、9.4%、19.7%。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2可知, 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栽插密度减小, 产量显著降低。处理B (13 cm×30 cm) 的产量最高, 约为17 964.0 kg/hm2, 各处理产量水平依次为:处理B>处理A>处理C>处理D>处理E。产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颖花量上, 随栽插密度降低, 有效穗、穗粒数显著降低, 导致颖花量显著降低, 处理间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生产以往多强调适度密植, 以争取足够的穗数。但近年一些研究认为水稻宜适当稀植, 以改善群体结构, 主攻大穗[5,6]。本研究表明, 水稻栽插密度为13 cm×30 cm时, 水稻产量最高, 不同栽插密度下水稻的产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颖花量上, 在一定栽插密度范围内, 降低栽插密度, 虽然结实率、千粒重略有增加, 但有效穗数、穗粒数降低, 导致总颖花量显著降低, 降低产量。
合理的栽插密度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 提高群体质量。研究表明, 栽插密度为13 cm×30 cm时, 叶龄进程较快, 在此基础上增大或降低密度, 叶龄进程都有所降低, 过度稀植, 叶龄进程较快, 但不利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在一定栽插范围内, 减小栽插密度, 有效穗数降低, 高峰苗数降低, 不利于形成“足穗”的群体。
高产生态区水稻栽插密度以13 cm×30 cm为宜, 该栽插密度下叶龄进程快, 有利于形成“足穗”群体, 提高水稻颖花量, 适宜构建高产群体, 实现增产的效果。
摘要:在高产生态区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 设置不同栽插密度 (10 cm×27 cm、13 cm×30 cm、17 cm×33 cm、23 cm×33 cm、33 cm×33 cm) , 通过对产量、叶蘖动态进行分析, 明确栽插密度对杂交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产生态区水稻栽插密度以13 cm×30 cm为宜, 该栽插密度叶龄进程快, 有利于形成“足穗”群体, 提高水稻颖花量, 实现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杂交籼稻,栽插密度,产量,群体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闫川, 丁艳锋, 王强盛, 等.行株距配置对水稻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 (5) :530-536.
[2]吴文革, 杨联松, 赵决建, 等.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5 (1) :49-55.
[3]潘圣刚, 曹凑贵, 蔡明历, 等.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 (6) :845-849.
[4]吴春赞, 叶定池, 林华, 等.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9) :190-192.
[5]马均, 陶诗顺.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 (4) :525-532.
适时栽插提高机插秧苗成活率 篇6
1. 死苗事件
2009年6月18日上午, 泰兴市古溪镇周庄村插秧机机手戴国芹来电反映, 最近他所栽插的部分秧苗正在死亡, 且呈扩散趋势。得到消息后, 泰兴市农业推广站领导十分重视, 紧急邀请市农技推广中心的2名高级农艺师前往古溪镇, 并会同镇农技站人员一同进村调查处理。从我们察看、走访的情况看, 机手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出现问题的田块分别在周庄村、古溪村, 面积近百亩, 都是2~3 d前栽插的, 约10%的秧苗出现叶尖发枯、死亡的现象。戴国芹现有2台手扶式插秧机 (1台东洋PF455S、1台久保田SPW-68C) , 是我市首批插秧机机手, 迄今已有9年插秧史, 2009年承包46.67 hm2大田的育秧和插秧任务, 收费标准为95元/667 m2, 6月8日开始零星栽插, 到事发时已栽插近33.33 hm2。
2. 死苗原因分析
该镇机插秧示范推广始于2001年, 迄今已有9年, 整个育秧、插秧、田管技术已经熟化, 出现死苗情况令人遗憾。经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造成部分机插秧苗缓苗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秧苗超龄, 秧苗素质差。从现场采集到的死苗看, 它们都具有秧龄长、植株高、密度大的农艺特点, 这对机插秧苗的活棵返青十分不利, 待插秧苗秧龄早已超过20 d, 2台手扶式插秧机不能按时完成46.67 hm2的栽插任务。二是气温高。插秧期间, 天气晴朗, 气温较高, 尤其是中午气温高达30多℃, 秧苗易烫死。三是水肥管理不到位。在秧苗缓苗期的水肥管理上, 应实行干干湿湿, 白天建立水层, 晚上放水露苗, 如中午大田缺水, 秧苗死亡的概率大增。
3. 补救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一方面向机手和群众进行耐心解释, 尤其是机插秧与死苗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 补足秧苗。对已死亡的秧苗, 要组织人员补足秧苗, 确保基本苗符合农艺要求。
(2) 加强大田管理。对机插秧大田进行科学管理, 在水的管理上做到干干湿湿, 白灌夜露。
(3) 避开高温作业。中午气温较高, 不适宜栽插, 应该避开, 实行早晚插。
(4) 加快栽插进度。秧苗必须尽快栽插, 联系其他机手突击插秧, 争取在2 d内全部插完。
4. 两点启示
此次古溪“6·18死苗事件”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 但教训是深刻的, 主要有两点启示:
一要坚持适时栽插。机插秧苗为中小苗, 秧龄为15~20 d, 因此承包育秧、插秧的机手, 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 科学进行分批育秧, 决不能超秧龄栽插, 严把“宜早不宜迟”的移栽原则, 否则, 将影响机插秧苗的成活率。
栽插方式 篇7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我国水稻发展的重要性
插秧的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返乡栽秧。我国农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 而且提高了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推广水稻机插秧,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 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标志着水稻种植方式出现了第二次变革,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是农民增加收入、增加生产效率的需要, 并且进一步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2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
2.1 高效
使用水稻机插秧技术缩短了插秧用的时间, 保证两季的水稻都能在合适的时间插秧;控制好秧距和行距, 确保每一个穴里都有一株秧;并且机插秧能够使秧苗的深浅一致, 适应力强, 风险降低, 农民容易接受和掌握技术。因此运用水稻插秧技术能够实现水稻提早成熟, 并且促进产量稳定, 提高产量, 保证水稻质量。
2.2 省时
采用步进式插秧机、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与人工栽秧相比, 工作效率分别提高了10倍和30倍。使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栽秧的工时, 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2.3 节约成本
机插秧不仅大大降低了常规育秧、人工栽插的成本, 而且节约了土地成本。一台机器一天可插水稻是手工插秧的30倍, 机插秧不仅确保了水稻栽插的时间、生产发育、成熟一致而且有利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提高水稻整体增产能力。机插秧的工效高, 栽秧速度快, 节约了不少的人力成本。
2.4 增加生产效率
机插秧具有良好的高产性、稳定性和避害性。通过采用宽行潜栽方法, 使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良好, 增强每株水稻的抗力性。对于经过低温、少日照、洪涝灾害和条纹叶枯病等不利因素考验的水稻, 机插秧能够保证稳定、高产。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在节约成本和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效果也非常显著。社会经济的增长, 人们生活成本的上升, 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 增加农民的收入, 使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而且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 稳定农机服务组织
使农民完全接受水稻机插秧技术需要一个过程, 扩大机插技术的影响要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农机手及农机人员通过现场观摩召开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演示现场会, 接受先进的知识, 感性的认识水稻机插秧技术。发挥水稻机插秧的典型示范户帮扶的作用, 加大对每一位购机户的指导和扶持, 使其能尽快地掌握机插秧技术。创新示范演示方式, 解决在推广机插秧技术中存在的使用操作、演示工作和技术培训等问题, 鼓励和带动农民使用机插秧技术。制定以机插秧技术为主, 长效、连续和稳定的农机补贴政策, 给予农民政策上的支持, 资金及技术上也给予帮助, 推进机插秧产业化的发展。
4 解决推广机插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 并且田块的不规则和田地不连续, 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协调发展农机、农艺等技术, 政府增加投入, 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政府加大对机耕路、机库棚、维修站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扶持,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户起到示范作用。在农机人的共同努力下, 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目标。
机插秧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 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户都要解决他们在认识上的问题。推广和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就要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的保证, 还要保证有一支有技术经验的农技队伍, 同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实现全面普及和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指日可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我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也在迅猛发展, 机械化插秧率大幅度提高。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为一项成熟的、先进的农业技术, 符合我国水稻作业生产特点, 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和采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不仅是未来水稻种植的主导性技术, 而且提高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 是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