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方式

2024-10-20

语言方式(共11篇)

语言方式 篇1

无论是在严肃的时政新闻类节目中还是活泼的娱乐资讯类节目里,主持人的播音表达方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闻节目在广电媒体中占有重要位置,需要主持人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正确的新闻播音语言表达方式,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做到以下几点。

1 新闻播音要“准”

“准”,就是准确,主要强调播音的准确性。

1.1 音调要准:

普通话的发音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音调对于一些地区的人是个不小的挑战,一般失误有:阴平不够高;阳平起得高而又升不到位,声同音平;上(shǎng)声发成直音,不会拐弯;去声起得低,下不去。如“电话”的“话”读成“花”。

1.2 字音要准: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所以北方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南方人则比较困难。如“m”“n”“l”不分,把“牛奶”读作“流濑”;发不了儿化音,如“去哪儿”“到那儿”等。另外,一些轻声也容易读错,如“走了”“到了”“好了”的“了”都应读作轻声。

1.3 语流要流畅:

有些新闻主持人自视甚高,不看稿子,总是即兴发挥,导致话语接不上,一个劲儿地“这个”“那个”“然后”,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播出质量,必须避免。

1.4 避免方言语气:

纵观全国,有很多地方的节目都采用的方言播音,需要按要求进行适当的管理,避免方言节目过多过滥。

2 新闻播音要“实”

由于新闻是对事实、时事的报道,所以播音语言必须做到“实”。首先,要在表达过程中具备真实的感情,只有感情真实了才会获得受众的信任。其次,对所发生的事件有一定的估计能力,给事实以恰当的度与量,对新闻的尺寸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事态,掌握新闻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以此去评估新闻的分量、尺度等,使播音语言更契合实际。要做到准确表达,避免过分渲染,一般来说,过分渲染,会使新闻失去本来的价值。此外,还应做好状态自然,不能扭捏、拘谨。在荧屏上的扭扭捏捏甚至畏畏缩缩是严重的失态,会给播音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果严重。感情真实,表达准确是播音主持人需要做到的。

3 新闻播音要“新”

新闻就在于一个“新”字。新闻的播报就是要讲究时效性,若发生的事件人人都知道了,再重复就不会有人看,新闻也就失去了价值。播音主持时要充分挖掘并把握稿件内容、思想、观念上的新,要形成一种积极的播讲愿望,产生出一种良好的语感,语言上要简洁明了,思路清晰,不能让观众看了感觉一头雾水,语言平实、朴素,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

4 新闻播音要有语感

语感是一种能力,是把接受、鉴别、储存信息和发出、丰富、驾驭信息全部融入语言感受中的能力。当主持人播音员面对新闻稿件时,不仅要对其有一种深刻的认识,还需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而强烈的感知、感受,在播音时发挥作用,敦促其以一种当时条件下最恰当的语气、断句、音调等将稿件的内容思想、情感态度准确、生动地传播给观众。

5 新闻播音要有美感

用汉语播报新闻,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特点是简洁明了,最忌长篇大论式解说。因此,播音时应充分理解稿件的这一特点,把握这一特质,将稿件传播给观众。另外,不同类型的新闻,语言风格也会大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浏览完稿件之后就会确定风格类型,之后就应依据其风格播报新闻。此外,还应灵活权衡新闻语言的轻重缓急、协调新闻稿件的长短句,以及发挥音韵在新闻播音上的作用等。

摘要:广播电视是大众媒体,受众通过声音图画来接受资讯。随着广播电视传媒的日趋成熟,主持人已成为其重要的资源之一,这种情况下,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显得极为关键。

关键词:新闻播音,语言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徐长宝.浅议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方式[J].新闻传播,2013(3).

[2]赵艳秋.浅谈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特点[J].青春岁月,2011(2).

语言方式 篇2

浅析汇编语言中寻址方式的区别

王传俊

【摘要】寻址方式是汇编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习编程的基础,同时也是该门课程的一个学习难点。本文通过以Inte18086CPU为例,使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阐述了各寻址方式间的区别。

【关键词】汇编语言 寻址方式 有效地址 物理地址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汇编语言是一座连接软件和硬件的桥梁,也是计算机能够提供给用户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

汇编语言不同于用O,1数字表示的机器语言,它是用人们熟悉的英文缩写字符表示相应的操作码,用符号或数值表示地址和操作数。因此,汇编语言为程序的编写、阅读和修改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汇编语言仍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所以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机器的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及存储设备的设置和功能,而熟悉并灵活地应用机器所采用的各种寻址方式,是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根本。而一个指令系统具有哪几种寻址方式,是否为编写程序提供方便,是指令系统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是初学者学习汇编语言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选用Inte18086CPU的PC机为基础机型来组织教学。Inte18086提供了九类寻址方式,它们分别是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直接寻址、变址寻址、基址变址寻址、串寻址、端口寻址和隐含寻址。

由于Inte18086中的寻址方式有相似之处,极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抓住各种寻址方式的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什么是寻址方式呢?这是首先要明确的概念。一个指令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的。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存放的位置,称为操作数地址。获得操作数地址的方式,就称为操作数地址的寻址方式,简称寻址方式。

在寻址过程中,操作数的存放位置决定着寻址的方式。在汇编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区分“存放位置”是理解寻址方式的前提。因此,在学习之前应使学生理解寄存器和存储器的不同。

寄存器位于CPU内部,它的存取速度比存储器要快得多。在计算机的运算过程中寄存器主要用来存放运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操作数地址,操作数和运算的中间结果。

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有唯一确定的地址。它是计算机的记忆场所,能把计算和处理的数据及程序存入计算机,使计算机自主工作,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在指令中,辨别操作数是存放在寄存器还是存储器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操作数的书写有无[]。如果有[],则操作数一定是存储器操作数,即操作数存放在存储器中,而存储器操作数所在的存储器地址就是该操作数的物理地址。若无[],则操作数的存放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指令中操作数以立即数的形式给出,如3500H,则该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立即寻址方式;二是操作数以通用寄存器形式给出,如AX,则该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寄存器寻址方式。

立即寻址和寄存器寻址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不需要访问内存,工作效率高。但立即寻址方式主要用来为存储单元或寄存器赋初值,如:MOVAX,2043H这条指令中的源操作数2043H以立即数形式给出,与操作码一起放在代码段区域中。而寄存器寻址方式的操作数放在一个通用寄存器中,即AX、BX、cx、DX、BP、sP、SI、DI中的任意一个。如:MAXAX,cx这条指令中的源操作数存放在cx中。

直接寻址方式和前两种寻址方式的区别是:操作数存放在存储器中,16位有效地址直接包含在指令中。它的物理地址是由指令中直接给出的16位有效地址与数据段寄存器DS向高位移动4位后相加得到的。如:MOVAX,[H]中源操作数的16位有效地址2000H直接出现在指令中,它的物理地址=DS*10H+2000H。

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基址变址寻址这三种寻址方式的操作数都存放在内存储器中,而要访问内存中存放操作数的存储单元,就需要知道存储单元在内存储器中的有效地址。在Inte18086中,用来存放有效地址的寄存器只有四个,分别是DI、SI、BP和BX,即在指令中只有这四个寄存器可以放在[]中,作为寻址寄存器。四种寻址方式的有效地址就是通过这四个寄存器以不同寻址方式而得到的。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只能由四个寄存器中的一个存放。以DI、SI或BX间接寻址时,操作数隐含在存储器的数据段区域中,操作数的地址用数据段寄存器DS内容左移4位加上DI、SI或BX中的16位有效地址获得。如:MOVAX,[BX]中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BX内容,它的物理地址=DS*10H+(BX)。以BP间接寻址时操作数隐含在存储器的对栈段区域中,操作数的地址用堆栈段寄存器ss内容左移4位加上BP中的16位有效地址获得。若指令中标明是段超越的,则操作数的地址用段前缀寄存器内容左移4位加上BP中的16位有效地址获得。

变址寻址方式的操作数有效地址由变址寄存器(DI、SI、BP、BX)内容和指令中给定的8位或16位位移量组成。与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相比多了位移量。如:MOVAX,disp[DI]中有效地址为disp+(DI),物理地址=DS*lOH+disp+(DI)。在基址变址寻址方式中,将SI或DI称为变址寄存器,将BP或BX称为基址寄存器,在使用时只能同时使用一个变址寄存器和一个基址寄存器。该寻址方式中的操作数有效地址=(SI)+(BX)。如:MOVAX,[SI][BX],物理地址=DS*10H+(SI)+(BX)。

在以上六种寻址方式中,物理地址只与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操作数有关,而这种操作数在指令格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而其它操作数的存取都与内存无关,因而也就不涉及物理地址。

串寻址方式用于字符串的操作,使用隐含的变址寄存器SI和DI寻址。源串操作数用SI寻址,目的串操作数用DI寻址,在指令执行过程中根据标志寄存器的DF标志位,自动修改SI和DI内容,以给定指向下一个操作数的地址,完成各种对字符串的操作。串寻址方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操作码上,通常串寻址方式的操作码是一般操作码后加S(string字符串的缩写),以区别与其它寻址方式的不同。如:MOV实现传送指令,MOVSB则实现字符串的字节传送。

端口寻址方式用于CPU寻址外设端口。并由8位或16位(存放在寄存器DX中)立即数构成端口地址。该寻址方式只有两个操作码:OUT(输出)和IN(输入)。需要注意的是输出指由CPU输出至端口地址,输入则指端口地址输入到CPU中。隐含寻址方式是指在Inte18086中,有些指令没有给出操作数,但却隐含着对固定寄存器的操作。如:AAA隐含对AL操作,LES隐含对ES操作。

这三种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寻址方式,理解了其各自的操作对象及操作码的特征,那么掌握起来就很容易了。

通过对这几种寻址方式的分析比较,将抽象且较难理解的寻址方式具体化、形象化,这对今后的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苏春莉: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4)

2陈佳:寻址方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研讨[J],科技技术,2009,(16)

3郭旭平:汇编语言寻址方式[J],机械管理开发,,(17)

【组稿编辑:包桂英】

语言的表现方式(一) 篇3

那么,什么是无提示语呢?这个太好理解了,不就是人物说话,不使用提示语吗?同学们在平常阅读中,一定没少见。

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情况可以使用无提示语。

第一种情况是:读者知道是谁在说。

例:老师手拿一份点名册,

“马小良!”

“到!”

注意:“到!”是马小良答的,但写作时,没有使用提示语,这是因为我们从前面已经知道老师在点“马小良”的名,“到!”肯定就是马小良说的。

第二种情况是:对话的双方,话接得较快。

例:妈妈在服装专卖店买衣服,与营业员讨价还价。

“580块!”

“这么贵啊,能够便宜一点吗?”

“这一款是我们这儿卖得最好的,这样吧,最后一件给您500块钱。”

“400块!”

注意:妈妈与营业员讨价还价时,两人的话是你来我往,一句接一句,人们也知道是谁在说。所以,也可以不用提示语。

第三种情况是:人多时,议论纷纷。

例:老师走进教室,问同学们想到哪儿春游?结果同学们议论纷纷。

“到三峡!”

“我看不如到乡下!”

“到远一点的地方吧!”

……

注意:人多时,议论纷纷,可以选取两到三句有代表的话,然后加上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很多类似的话。注意一定要打标点符号。

好!同学们都知道了使用无提示语的三种情况,我们来写一写下面的片断练习吧。

片断练习(一)

“同桌俩争论,班上谁唱歌好听。”

围绕这个片断写一段话,注意正确使用提示语。

片断练习(二)

“老师宣布春游要推后一个星期,同学们听后,议论纷纷。”

写一段话,注意写多人议论时,只用写两三句有代表性的话即可,并且一定要注意格式、标点。

同学们,使用无提示语的三种情况,可以说很简单吧。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了,再练上几段,也就能够运用了。对,迎难而上!绝不退缩!

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语言学习 篇4

一、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是教英语学习的方法, 而不是教语法,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以新教材Unit 3 Travel j our nal为例, 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通过br ai nst or m激活学生有关旅游的词汇t ransport at ion, rout e, dest inat i on.2.通过任务型阅读, 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3.通过略读、跳读等练习, 使其获取材料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在黑板上绘制地图。5.以旅游路线为线索介绍旅游过程。

活动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语言文化环境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例如, 在班里设计一个朋友聚会的场景:1.课前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交际用语的文化知识。如播放英美原版的电影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各阶层人们如何与朋友交往, 以及其说话的表情、手势等。2.让学生们选择自己的角色。3.任务要求:在聚会期间要求每个人互相打招呼和问候, 对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谢, 赞美朋友, 在活动中使用交际用语, 如:对朋友的称呼用Mr.Miss, Mr s也可用Mr、Mr s.或者Mi ss与人打招呼:“It is a long t ime since we last meet.”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用“Would you like somet hing t o eat/dr i nk?”用“Yes, please”或“No, t hanks”表示同意或拒绝, 面对别人的赞美应该说“thank you”或“thanks”, 此外, 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报纸杂志和网络资源, 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教师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 转变观念与角色, 不断学习与实践, 认真思考与总结, 改变滞后的教学方式, 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摘要: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与角色, 不断学习与实践, 保证我们的教学效果, 实现新课改下的教育目的。

立足文本,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 篇5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一、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人物形象

出示描写地震的语句。

师:地震的发生突如其来,这短暂的几秒钟,课文却用了四段文字来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呢?

生1:这样渲染了谭老师出场的紧张气氛。

生2:作者这样写,让人们感到情况越来越危急,谭老师没有时间考虑了。

生3:在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了四个学生,这样更能体现谭老师的高尚品德。

师:危急环境的描述,衬托了谭老师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这是写作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板书:环境衬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一句句地读,感受地震的突如其来,情况紧急。抓住“地动山摇”、“重重地砸”、“塌陷”等具有画面感的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象此时的场景。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唤起自身情感的内驱力,也对学生进行了理性的引导,使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对衬托谭老师的伟大形象所起的作用,将“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到实处。

二、用言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你们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做“撑”的动作,同桌讨论)

生1:这个姿势能保护桌子下面的学生。

生2:谭老师要护住这四位学生,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自己承受砖块、水泥板掉下来的压力。

生3:谭老师使出全部的力气,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张开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为学生撑起了希望。

出示:“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从中你们看到了怎样的谭老师?

生1:我看到了一位舍己为人、奋不顾身的谭老师。

生2:我看到了一位临危不惧的谭老师。

师: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展现了谭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这种爱是一种大爱,是无私的爱。这也是写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板书:正面描写)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撑”字,让学生进行表演,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白“撑”字说明谭老师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为了减轻砖块、水泥板直接砸向课桌的压力,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的生命张开了一把保护伞。

三、从他人的话语体会人物形象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这段话中的“撑”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1:谭老师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撑在课桌上保护学生。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生2:一个爱生如子的老师。

生3:一个奋不顾身、坚强不屈的老师。

出示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语,指名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三个人的话?

生4: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品格。

生5:救援人员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人,获救学生是当事人,那位老师和谭老师朝夕相处,他们的话最有说服力。

师:这三个人的所见最真实,他们的话也最有权威性,最有代表性。作者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这也是一种描写方法。(板书:侧面烘托)

这部分巧妙地借三位人物之口,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深沉而博大的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忠于职守、爱与责任的深刻内涵,感情自然真挚。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值得我们高年段学生用心揣摩、学习,并借鉴运用。在朗读中,谭老师的光辉形象得到了烘托,学生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论影视艺术之视听语言欣赏方式 篇6

在电影电视中视听语言主要指的就是为影视的叙事需要而必须的声、光、电、色、画面等元素, 在电影电视中主要集中表现为影视的画面和声音两大系统, 人们习惯上把之统称为“视听语言”。而影视艺术在“视听语言”的叙事中贯穿于其中的法则, 就是影视的语法“蒙太奇”。正如我国的导演影视理论家郑洞天所说:“导演用视听语言叙述着一个世界, 这种语言的词汇是画面和声音, 而语法, 就是蒙太奇。1”所以, 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语言的两大基础特征。而观众对影视艺术进行欣赏, 如从影视视听语言的方式进入, 综合起来说, 一般我们认为在“视听语言”综合的影像中应从电影电视画面的构图、色彩、声音等角度来对影视艺术进行欣赏和整体把握。

一、构图角度的欣赏

构图即画面内容在一定画面中的结构形式, 指被纳入画面中的表现对象及各种视觉造型因素在画面空间中的颁布和配置, 它是艺术家进行画面创作和艺术传达的重要艺术手段。它包括被摄物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 以及光、影、明暗、线条、色彩等, 在画面结构中的组合关系。

构图作为传统空间艺术的表现手段, 有一定的法则。比如, 要使主要形象的位置安排在视觉的中心部位, 让所塑造的形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得到最佳的展现;在布局上要摈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 使之干净利索、丰富饱满、紧凑完整, 富有表现力。在进行画面构图时, 要考虑到对象的多与少、大与小、近与远、重与轻, 光线的强与弱, 影调的明与暗, 景物的实与虚等等的对比均衡;要选择特定的拍摄角度, 通过诸如“近大远小”等视觉印象, 在二维平面的影视画面上创造三维的空间效果, 给人以立体感的联想。当然, 在具体创作时, 灵活运用, 也有突破常规的做法, 有时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作为欣赏者从构图的角度进行欣赏, 实质上也和创作一样, 应从以上的方式进入赏析。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从构图角度进行欣赏, 主要是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关键是看各种不同元素在画面中是否形成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和是否产生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如影片《红高梁》, 开头的“颠轿”部分, 影片把迎亲队伍放在在一望无际、满天黄沙飞舞的十八里坡, 加上迎亲队伍人物外形的彪悍, 在蒙太奇艺术手法下组成的这一段动态画面构图的造型, 首先表示现出一种很强的动感节奏和一种很粗犷的生命力量, 构成了一种极具内在生命张力的画面结构, 在获得了很强形式感的同时, 还传达出许多有关故事内容的信息量,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故事发生的主要情节, 而且通过画面构图中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物外形, 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再看《泰坦尼克号》最后展现船身断裂及下沉的这一段画面的动态构图, 在一种深远的幽蓝偏黑背景下, 船身开始断裂, 数以千计的人群个体在无望的极度惊惧中拼命逃生, 整段动态画面除了带来整个历史灾难重演的视觉震惊奇观外, 还带来了浓烈的历史厚重感, 在视觉震惊的同时, 观众的内心受到更大的震动, 并与船上的人经历了一次生命无归的逃生状态。这段画面的造型不仅满足了观众对视觉奇观的需要, 而且引起了观众对历史、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 这是一个对“人类生存状态”象征的画面构图造型, 而不是简单地迎合观众满足观众对“视感”的需要;画面的惊奇视觉效果, 已经从对人的生命遭到灾难压迫的历史事件重演, 而引起观众对于“人类生命存在状态”的思考, 从而使整段画面构图的动态过程, 具有很强生命张力和艺术冲击力。再如美国的《挪威之歌》片首有一组描绘挪威风景的镜头, 它严格按照“黄金分割”的布局拍摄, 给人以匀称完整的视觉美感。可见, 对规则的不同运用都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是看画面中各种元素的变化是否具有和谐有机统一的关系和整体效果。

总之, 影视艺术中的画面构图及其各元素之间互相的连接好比文学中的遣词造句。内容再真实, 如果用词不当, 句子不连续, 也会削弱其表达意义, 削弱其综合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二、色彩角度的欣赏

色彩是影视艺术画面构图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之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欣赏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是因为色彩在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具其独特的作用。

色彩在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它的原始功能和基本作用是还原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 色彩的出现, 加强了影视艺术再现生活的逼真性, 加强了观众对屏幕艺术世界的认同感。但色彩的作用不仅在于此, 作为一种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 它往往包含着比还原生活更为丰富的艺术内蕴, 即它在影视艺术世界中作为一种视觉元素, 还具有抒情、传神、表意、象征等作用, 运用得当可从一定程度上拓展画面的表意空间, 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影片《红高梁》对红色的大量使用, 狂舞烈红的红高梁、饱满的红轿子、红盖头, 以及影片最后“我爷爷”以酒坛轰炸日军, 映照“我爷爷”身影的殷红残阳等红色系列画面造型, 非但表现出了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生命力与生命情感, 如自由、狂喜、炽热、粗犷、抗争、悲怆、凄美等等情绪情感氛围, 在视觉效果上也形成了王一川所说的“刻意追求红偏黄效果, 给人以鲜亮、热烈、火热感觉, ……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几乎空前绝后的强大的视觉盛宴”, 红色也因此成了特定环境下强劲生命力的象征。还有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 虽摄制于90年代, 但为了突出那个年代与特定环境下法西斯的残酷与黑暗以及再现犹太人的苦难, 影片使用了黑白胶片, 然而, 被法西斯击毙的犹太人流出的鲜血却是“殷红”的, 那是犹太人的痛苦, 更是对法西斯控告的象征造型力量;让观众尤不能忘却的是那画面的色彩造型, 在黑压压的苦难犹太人群后面, 跟着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孩, 这画面的色彩对比非常强烈, 这种超常的用色方式, 除了带来了视觉上的惊人外, 更为重要的是产生了对人内心深处的强烈震动, 已超出了常规上“好看”的视觉层面。小女孩是人类生命美好的象征, 但法西斯甚至都不放过像这样幼小的生灵, 红色既成了对法西斯极度残忍血泪控诉的强大造型力量, 同时又是对人类生命未来希望的象征。从以上关于色彩的分析中, 我们不难看出, 色彩的造型和使用对于影视艺术的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是因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2, 极易被人接受和形成富有意味的感染力, 而且, 艺术家如果能像《辛德勒名单》、《红高梁》等那样独具匠心的使用, 除了会带来形式上的独特美感外, 往往还能传达出影视艺术家用心良苦的思想内涵与对内容的深度塑造。正像法国画家马蒂斯所说的:“简单的色彩正是因为它们简单, 就能够对内在情感发生更大的力量”, 它“对感情所起的作用就会像在一面铜锣上猛烈一击那样有力。……艺术家在需要时应该有能力把它们敲响”3。这就是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作用与艺术效果, 作为欣赏者, 只有把握了对影视作品色彩角度的欣赏, 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更好地理解和赏析一部影视艺术作品。

三、声音 (音响、音乐) 的角度

声音是影视艺术的另一重要语言元素。在影视艺术中, 声音这一听觉元素主要是指人声、音响和音乐三部分。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讲介绍的是画面造型中的“音响”和“音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主要指画面配乐和主题歌、主题曲和插曲等。而音响是指画面中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 及背景环境中应有的自然声音, 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音响, 或叫自然音响、音响效果。在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人的说话声和唱歌声是作为环境的构成因素而存在, 它也是音响。

声音的出现对电影是一次重大革命, 它使电影艺术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因为画面对生活现象具有一种实在的纪录性, 但无声电影只有动作, 没有声音, 这就使人们在画面中获得的生活感受大打折扣。声音的出现不但可以使电影对生活的还原更真实, 而且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为影视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表现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在影视艺术中, 音响和音乐也是作为画面的造型元素而存在, 它的目的是为了阐释画面, 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视像空间”。所以, 在影视艺术的欣赏中, 从音响、音乐的角度对影视作品进行欣赏, 同样也应是从画面中从整体来上把握来进行作品的赏析。如在《英雄》中, 飞雪、如月的胡杨林之战、飞雪骑马奔驰于大漠之上以及飞雪为残剑徇情等场面, 熔入了由谭盾创作的音乐, 以其质朴、雄浑、忧怨、粗犷的乐调, 渲染出了一种比画面形象更为宽广的“视像空间”, 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情感性记忆, 引起观众的联想, 深化至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方向, 达到了一种心理空间的“视像幻觉”。而画面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这种深广的程度, 在音乐的奇效下, 画面获得了更为宽广的视觉效果与情感力量;而秦军高呼“大风”、“风”的声音, 音效更是声震长空、惊天动地传达出一种势不可挡的神奇气象。我们再看残剑与无名为纪念飞雪的五色湖之战的画面:湖面平静无纹, 更是寂静得没有任何一丝声音, 只见残剑、无名踏水而去, 交战中只听到剑尖划破水面的声音, 泛起了一个正在缓慢打开的涟漪;忽然只见残剑的剑尖带起“一滴水”腾空飞去, “啪”的一声掉在了飞雪的脸上, 残剑转身飞向停放着飞雪的湖亭, 轻轻拭去掉在飞雪脸上的那滴水。整个画面空灵、优美、寂静、幽远, 以及熔铸其间不可言语的悲情即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观众。

关于画面中“声音”的造型, 已越来越成为画面形式美的重要造型力量。影视中的音乐, 在画面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为对影片整体情绪情感的表现与统一。《英雄》中那雄浑、粗犷、悲壮的音乐贯穿整个影片形成了非常好的视觉与心理效果;《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我心永恒》, 美丽、凄婉, 留给了观众难以忘怀的情感怀念;《红高梁》的主题曲《祭酒神》, 质朴、雄壮, 充满了人生命的野性力量, 不但营造出了很好的统一的画面情绪情感氛围, 还起到了弘扬人的生命与自由精神的主题作用。而自然音响的作用虽在于再现环境和空间的真实性, 但若运用得好, 除了能够表现真实外, 还会带来非常好的审美效果。如《泰坦尼克号》灾难过程中逼真的画面结合了极度真实的海难自然声效, 除了带来真实的再现外, 还产生了非常强烈非常震憾的视觉审美与心理效果;《英雄》中无名与残剑的五色湖之战, 张艺谋对自然声音超凡的使用, 不但给人真实的感受, 且更产生了极度优美、空灵的诗画意境。

总之, “声音”在心理作用下具有“视像性”, 它在画面的需要下, 渲染情绪表现情感, 可以起到阐释画面、加深画面含义的作用, 以至引起观众的联想超出画面构图造型的表现, 而向纵深处的审美感受方向发展, 这是影视“声音”的主要作用和审美效果。但是, 影视的声画组合, 在一定的艺术手法下, 所形成的画面形式美还会具有深刻传达内容的审美造型作用, 如最有艺术魅力的声画组合的艺术手法, 是“声画对位”, 即“导演与作曲者有意使画面与音乐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 使音乐具有寓意性, 从而深化了影片主题。”4如谢晋导演的影片《天云山传奇》, 在表现宋微与吴遥婚礼的那段声画组合关系中, 婚礼本来应该热烈幸福的场景画面, 导演却在喜悦、满堂笑声的碰杯场面中使用了非常哀伤的音乐, 使电影的画面形式具有了特殊的审美意味, 突出地表现和刻画了宋微在强忍“做秀”的表情下痛苦复杂的内心世界, 预示了婚姻的悲剧性。在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对声音造型的使用, 正如弗拉哈迪所说的那样:“声音本身即是画面, 你可以使用它们而毋需可见形象的支持”, 5也就是说, 声音的使用是一种不可见的“有形力量”, 它在配合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时, 可以大大拓展画面造型的“视觉形象”或者说“心理视像”空间。正是因为在影视艺术欣赏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艺术元素在画面中的共同作用和有机统一, 才能使得观众能沉浸其中, 所以, 对影视艺术的欣赏, 理解声音元素也已成为作品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影视艺术作品视听效果的魅力。

综上,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进行影视艺术的欣赏, 除了从上述探讨的角度外, 它更应是一种对声、光、电、色、画面等多种元素综合感受和体验的过程, 在这种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与表达下, 去感受和领悟影视作品的意义与内涵。

参考文献

[1].郑洞天:《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第64页。转引自:李俊《影视文学论纲》,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5版, 第2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马克思, 第145页。转引自《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1989年, 第9期, 第61页.

[3].《西洋名画家绘画技法》, 第76页。转引自《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一集,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4版, 第286页.

[4].《电影艺术词典》,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年版, 第499页.

语言方式 篇7

一、语言交流平易近人

1. 内容要求淡入淡出

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 他们正在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形象思维, 他们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 不可能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全面地把握事物, 进行抽象概括。所以少儿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平易近人, 尤其是话语, 主持人应尽量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单句和口语来表达意思, 让少儿感受到亲切, 体验到关爱, 自然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 语言表达口语化、少儿化

少儿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有独特的语言运行方式, 喜欢用一些叠声词汇、拟人化的语言, “嗯”、“啊”等助词, 所以, 主持人在少儿访谈节目中要多掌握这类语言, 应尽量选用口语词, 如不用书面语“父亲、母亲”, 用“爸爸、妈妈”, “即将”改用“马上”。少儿掌握的词汇量不大, 主持人选用的口语词汇也应是小朋友所熟悉的词汇, 尽量避免用华丽、繁琐的词语。简短的句式是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口语化的一种方法。例如, “小朋友, 你叫什么名字呀?”“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呀?”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会调动少儿的积极性。但要避免过于嗲声嗲气, 男主持人尤其应该注意, 既要把握语言特色又要避免过于幼稚。比如大家熟知的董浩叔叔, 他的语言风趣、幽默, 又能结合少儿特点。

3. 注重感情色彩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以情为先导, 主持人应在镜头前尽可能多地传递鼓励和快乐, 让少儿体会这种美好的情感, 得到知识, 受到教育。儿童心理学者认为: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 自己的评价能力是比较差和比较简单的, 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个性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 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 客观、公正, 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有时在节目中是游戏的裁判, 有时是讲授知识的老师, 对孩子的失败、失误应有正确的评价, 不能说:“你永远也学不会”, “你真笨”, “你怎么老是输”等等, 应多说一些:“没关系, 再来一次”, “做得不错, 加油”, “你能行”等等来鼓励孩子, 帮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孩子不是用来做节目的道具, 他们是节目的主角。有时候, 小朋友参加节目录制时会有些紧张, 也不能长时间专注于节目的录制, 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要与少儿进行面对面、直接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缩短与少儿的心理距离。为了能尽快消除少儿在录制节目中的紧张感, 让他们更好地在舞台上表现, 主持人在节目录制前和录制时要尽量多地跟他们进行接触, 消除陌生感, 多加鼓励, 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感觉到主持人并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生活中的大哥哥、大姐姐, 是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闹的一个伙伴。这样在节目录制过程中, 主持人与小朋友的配合就会默契。

二、问话方式因人而异

少儿节目主持人对孩子进行采访时, 要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来选择问话方式。由于年龄的不同, 幼儿园、小学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同的。在采访幼儿时, 可用简单的选择问句, 答案是简单的语汇。如“你喜欢红的还是绿的”, “你长大想当老师还是警察”这样的问题, 他们都能如实回答。

少儿节目主持人去幼儿园采访时, 幼儿经常是答非所问, 或者不予理睬,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采访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提问方式欠妥。在摸不清采访对象的语言水平时, 可先问一个选择句, 视他的回答情况再决定是否进一步采访。比如, 一次采访中, 少儿节目主持人问孩子:

问:你喜欢你的妈妈吗?

答:喜欢。

问:你喜欢她什么呢?

答:我喜欢妈妈笑。

问:为什么喜欢她笑呢?

答:因为妈妈笑起来特别好看, 所以我喜欢。

这段对话是典型的从选择句入手, 让幼儿从回答单个词汇到简单句再到复合句的过程。为了采访到更具体和富有童趣的材料, 主持人又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哭呢?”那个孩子愣了一下, 接着说了一大段:“妈妈笑起来很开心, 很好看, 妈妈要是哭, 就会变老的……”这段富有童真的话使节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持人在对幼儿的采访中要注意诱导, 使用由浅入深的问话方式, 尽量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采访小学生时, 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幼儿有很大的提高, 这时, 主持人问“为什么长大想当警察”, 孩子们就能较为完整地回答:因为……所以……因此, 主持人在采访时就可直奔主题, 选择更加有效的问话方式。

三、巧妙运用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表情语、手势语、肢体语等容易传递情感的语言。少儿节目的主持过程中, 主持人要充分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吸引小朋友对节目内容的关注, 增加他们的兴趣, 也便于他们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为了表现小马过河的故事, 主持人不仅要在语调、语气上表现小马过河时的心理变化, 脸上的表情也要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在表现小马胆怯和慌张的时候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配合, 这样更为形象生动, 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但是肢体语言不能过多过于繁杂, 否则适得其反。

1. 表情语的运用

表情丰富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一大特点。在主持节目时, 主持人的目光应是炯炯有神的, 充满真诚和友好, 可通过眉毛的变化传达内心的情绪, 通过嘴的笑意程度表达内心的情感。男性少儿节目主持人可以较多地使用一些较为夸张的表情, 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2. 手势语的运用

主持人为了加强或弥补有声语言, 也为了使孩子们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事物, 可以使用手势语, 或者描述具体事物的形状大小、比划数量, 或者加强情感。如用食指点太阳穴, 表示动脑筋;用手摸摸肚子, 表示肚子饿了;手握拳头, 在胸前挥一挥表示加油鼓劲……只要是具有儿童特征的手势, 主持人都可适时、适地地运用。

3. 距离空间语的把握

距离空间语也是一种无声语言, 不同的距离表达不同的语言符号。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巴克认为, 人与人交往的亲疏关系在距离空间语中的表现为:亲密区 (小于0.45米) , 个人区 (0.45—1.2米) , 社会区 (1.2—3.6米) 。幼儿期的儿童需要得到成人的关心爱护,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总喜欢拉着成人的手, 愿意与成人的身体接触, 从而产生安全和愉悦的情绪。主持人与幼儿交往时, 可采用拉手、拥抱等亲密的身体接触, 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 采用亲密区的距离较合适。

语言方式 篇8

很快, 使得很多此类的学生在还未毕业时就被很多知名企业下了订单。但是有很多知名企业在使用此类学生以后发觉, 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不成正比。有很多专业技能很好的学生, 由于在工作中对于英语的使用能力局限, 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 从而也失去很多的机遇。

针对这类情况, 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怎么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如果说怎样学好英语, 这样的问题太过于笼统。很多人认为:要学好一门非本族语言无非就是一个字“背”, 其实这是对英语学习很大的一个误区。不可否认, 死记硬背是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词汇量的方法, 但是对于真正用于实际工作还是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 从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种语言的工具。

1 高职学生的英语现状

高职学生通过大专院校三年的学习, 能够掌握部分常用英语词汇, 基本能完成一定的口语会话。但是在口语发言和会话时, 缺乏逻辑思维、组织语言缺乏条理性。特别是在演讲与辩论时, 主题不突出, 观点不明确, 缺乏分析、思考、综合判断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在口语中习惯进行简单的交谈, 很少深入话题, 平时不注意扩大知识面, 导致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要想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除了有一定的词汇量作为支撑以外最主要的是用英语这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组织语言, 而不是用自己的母语来想问题然后再进行翻译。

2 什么是英语语言思维

英语语言思维是指存在于英语这种语言现象内的潜规则, 它融会贯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多种方面。

英美人在他们的思想中, 是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的。他们认为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存在, 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人, 通过认识自然, 了解自然, 适应自然, 最终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经有关学者研究得知, 英语自中世纪以来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完善, 随着各种文化的融入、吸收、并进, 越来越完善, 可以被称为理性的语言和最具有逻辑性的语言之一。这就造就了英美人士的思维表达方式的特性:由因及果, 由小到大, 由整体到部分, 由概括到具体。所以, 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表达的时候, 我们要试着用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一个现象或进行观点的阐述。抛弃已经形成的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刚开始可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克服母语的影响。

3 培养英语思维方法

3.1 模仿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手段之一。这种模仿是从听开始的, 经过大脑分析, 由各个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

尤其是我们的高职学生, 在学习英语时, 英语作为非母语语系的第二外语, 学习起来更有一定的难度。

心理语言学家曾说过, 语言是从听觉开始的。当婴儿生下来学说话时, 完全是靠听, 接下来模仿父母的声音, 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案例可以说明, 一个自然人在出生后的语言环境就造就这个人掌握哪种母语。

同样, 对于我们高职学生来说, 已经错失了一个自然学习语言的天然环境, 如果要学好英语, 只有下大力气去模仿。

抓住一切说英语的机会和场合去模仿。模仿语音、语调, 模仿表情, 甚至是肢体语言。俗语说“practice make perfect”, (熟能生巧) , 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认为模仿很简单, 其实不然。养成那种好的模仿习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说好英语,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说话人的发音, 找准每个音节的音调。特别是语音基础不是很好的高职学生, 克服害怕的心态去不断的模仿是能否提高的关键。

很多高职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 特别是刚开始学英语的初期, 由于各种原因, 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发音和英语基础音调。导致了最基本的音标、音节发的不准, 甚至发错。在这种情况下将错就错, 不断积累错误,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从头开始, 不断的模仿, 反复的操练, 克服先前已经形成的语音习惯, 不断的纠正, 强制性的改正。对于自身语音上的问题不要害怕, 能够正视自己的差距, 才能给自己提供改正的机会。

3.2 摆脱母语的影响

3.2.1 think in English, 而不是think in native language。

用英语思考的意思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时, 没有母语思考的介入, 没有一个心中翻译的过程, 或者把母语思考的痕迹被压缩到很小程度, 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老外, 结合英语文化的知识, 理念, 自然的运用口语固定词语、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我们要多用常用的交际口语, 记住常见的交际句子和短语。Such as:you are very appreciate.I don’t think so, that’s all.等等。把这些常见的句型使用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景中。

Think in English, 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刚开始, 由于母语的影响, 我们在说英语时首先用中文先想一遍, 接下来在脑海中进行短暂的转译, 随着使用这种语言越来越频繁, 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有句话叫做熟能生巧, 培养英语思考就是依靠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和实践练习。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交换行为会随着对英语使用的熟练而慢慢减弱, 直至无法计量的程度, 这样就成功的进行了母语向外语的过渡。

3.2.2 加强英语表达的逻辑性

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 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 对表达的形成和内容进行组织, 训练学生成套的表达和理解, 形成以英语为形式的思维定势, 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出现。要想说一句话的时候, 想从英语的句子结构为出发点, 找准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主干的位置, 把其他的成份逐一的填入, 把句子进行完善, 这样的语言表达才会有一定的逻辑性, 避免杂乱无章, 句不成句。

3.2.3 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

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策略, 营造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 并适当的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事先做好准备, 把要教授的知识按照知识点的形式把一些单词补充给学生, 鼓励学生对这些单词进行头脑风暴, 尽可能的进行扩充和联想。对于有创新性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表扬, 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感到有趣和有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

3.3 培养学生的语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没有语感, 究竟什么是语感呢?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对某种语言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个很抽象的意思, 其实就是对语言的语法、语气、语调的综合运用。要想形成对一种语言的语感, 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做不到的。它需要庞大的词汇量、专业的术语、人文地理知识、社会宗教知识等等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 精读或者泛读都是可取的。

3.3.1 多听

多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英语讲述、录音、听力材料。真实语言环境中是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连读、弱读、缩略等。练习英语听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听英美电影中的人物对话, 这些对话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过听和大声的模仿朗读这些材料, 英美的思维表达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就慢慢地投射在英语学习者的头脑中。当要说或写英语时, 学习者就可以模仿这些句式或思维表达方式进行有关的构思或表达。比如一些著名的篇章:I have a dream, 或者是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演讲稿等等。

3.3.2 多看

多看英美人写的文章, 在阅读的时候, 有时候发现那些单词都认识, 就是理解不了这个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词, 你只理解其中的一个解释, 不知它在句中的其他意思, 一个词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意思。纵观牛津或是朗文字典里的翻译和解释, 会发现我们最常用的只不过是字典里的前二个或三个意思, 还有很多种意思都是被读者忽略的。科普和政论性文章就是英语的特殊型式, 这些英语原文材料才是训练和培养英语思维表达习惯的最好材料。

3.3.3 多背诵

对于学习非母语以外语言的学生来说, 背诵是最佳捷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的单词, 句型和固定搭配。背诵也是加深记忆的一把钥匙, 但在这里所强调的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背诵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要背诵一些短文, 可以先了解文章的中文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果要背诵一些诗歌, 可以把那些很押韵的单词连接成歌曲;

如果是对于那些很深奥的专业术语的背诵, 可以联想记忆, 联想一些与其相关的情景或是其他单词。总之, 背诵要使得其法, 才能事半功倍。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46页)

3.3.4 了解文化背景

要想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为此我们可以把这项任务从多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方面着手。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 而文化又是形成和发展语言的良好环境。不同的文化才能造就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比如:英美人习惯赞美人, 经常说“You look so beautiful”, 但是在中国这种赞美只能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学生们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英美国家人士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和中国人的不同, 才能在学习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时潜意识地学习和接受别国的思维表达方式。

4 结束语

一种语言文化的产生必然体现一种特定的思维意识, 我们只要对这种语言文化背后的思维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很好的去运用这样的表达工具。虽然现在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重视的一种基本行为, 但是只有从语言其本质出发, 才能真正的去掌握这种语言。

参考文献

[1]张永席, 刘亚飞.浅析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 (19) :13.

[2]刘锋会.思维方式与英语听力水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8 (4) :32

[3]徐秋云.英语思维方式训练漫议[J].安徽教育, 2004 (12) :29

语言方式 篇9

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科专业用语

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文化的阐释构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使用规范的学科专业术语。

1.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 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 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 “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常用术语, 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则是生活化的语言, 虽然学生能够理解, 但不规范。再如, “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指做标记, 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例如, 在Word中, “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2.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 慎重地选择词语, 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 逻辑结构鲜明。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 要能抓住重点, 有的放矢, 吐词要清晰, 句读应分明。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大部分教师认为对语言的运用不需要像语文、数学、外语课上那样要求严格, 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专业术语的规范运用, 有助于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他们的深入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准备。与此同时, 还要关注教师对学生规范使用术语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的语言表达

把学科知识说得明白、有趣是信息技术课堂语言表达的重要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 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 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 记忆较困难。那么, 信息技术教师就更要琢磨语言表达问题, 化枯燥教学内容为有趣。

1.幽默诙谐的语言给生活带来情趣, 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 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 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 寓庄于谐, 寓理于谐, 使学生好学、乐学。例如, 可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达到幽默气氛。比喻能使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 浅显易懂, 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 在教“窗口的切换”这一内容时, 可以把它比成捉迷藏。把Windows桌面比成带窗口的小课桌, 使学生产生疑问:“桌面上怎么会有窗户?”还可以编些顺口溜, 如“桌面图标像纽扣, 双击弹出小窗口。变大变小真自由, 还能拖着满屏走”, 还有“点击开始出菜单, 列出程序任你选, 要想运行就单击, 马上启动不偷懒”, 等等。虽然这些比喻比较浅显, 但学生却会听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些深奥的名词术语已变得既新鲜又通俗易懂了。

2.练技能, 增强语言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还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我们知道, 一般的语言只能交流思想, 艺术的语言才能交流感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创设一个审美情境,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例如, 在教《走进因特网》一课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导语: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它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在因特网上, 我们可以看到或听到世界新闻、体育、科技、旅游、网络广播和电视等信息, 人们可以在网上发电子邮件, 还可在网上自己制作精美的网络贺卡寄给你的亲戚、朋友, 传递你的一片心意。网上还可以玩游戏, 如果遇到特殊困难或是疑难杂症, 还可以在网上发出SOS求助信号……学生们一旦听了这样的娓娓叙述, 都会心驰神往, 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上网过把瘾了。因此, 课堂上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解, 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气氛更加热烈。

关注信息技术课堂师生话语权的共享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我们经常谈到教学理念的转变, 那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呢?教师教学理念转换的切入点应是师生共享话语权。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利, 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 抑制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新的课堂教学话语权利应由教师独享走向全体课堂成员分享。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 在对话交流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给学生独立判断、自由表达和多向交流的机会。

1.设计认知冲突, 引发师生对话。在教学中, 可以有意设计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如故意安排错误问题, 而纠错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讨论的对话过程。如讲Word制表时, 本来是要演示制作一个5行6列的表格, 却故意出错插入一个6行5列的表格, 问学生该怎么办?学生各持己见, 有的认为删掉重来, 有的认为直接删除或插入表格的行和列。在师生充分讨论对话后, 再引导学生尝试操作, 就能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2.提供机会, 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信息技术新课程把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作为一个重要常规纳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中来。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 都需要现场组织学生对个别或部分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在选择作品评价和总结时, 要照顾到各个水平层面的学生作品, 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 以及编辑修改的建议等。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 来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网络文学语言的构词方式分析 篇10

关键词:网络文学;网络语言;构词方式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08-02

就像明清白话小说在萌芽初期被文人雅士称为不可登大雅之堂的“俗物”,网络文学在它刚刚形成时也被很多人诟病,甚至不承认网络文学也是一种文学。而如今网络文学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网络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2003年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出版后5年销量突破1000万,还有很多网络小说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或网络剧。从早期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启网络小说的先河,到后来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和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出版热销并拍成电影、做成网络游戏,乃至近期网络作家鱼人二代的作品《校花的贴身高手》被爱奇艺网站拍成了网络剧,并受到大批青少年和网民的追捧,网络文学已经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占据了文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网络作家们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之外,更需要的是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年轻的网民们说什么话,用什么词,使读者们更有代入感。本文从网络文学语言的构词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当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构词理据。

一、网络文学的定义

网络文学是近些年出现的文学样式,把传统纸质文学作品输入电脑传到网络显然不能称之为网络文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传统图书的网上传播形式。而以特有的网络语言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创作并且在网络上首发,供网民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才是网络文学。当然这些网络文学作品在赢得一定市场之后也可作为纸质书籍出版,但这并不影响它依然属于网络文学这一本质。像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网络文学原创门户网站——榕树下、起点中文网、天涯社区,甚至微信、微博,到处都可以是网络文学的阵地。

二、网络文学语言的构词方式

(一)复合词构词法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复合词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主谓、偏正、并列、动宾、动补等,在网络语言的构成中,尤以偏正式居多,如:宅男、宅女、腐女、美眉、屌丝等。“宅男”的“宅”字源于“御宅族”,通常用于指热衷且精通以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尤其是日系ACGN为主的御宅文化体系的族群,后被泛用于长期足不出户的人。“宅”字也可以单独用作形容词,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很“宅”,所以“宅男”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式复合词。“美眉”一词也被写为MM,是网络语言中美女的意思。其实中国古代就有用“眉”指代美女的说法,如苏轼的《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如今不只是网络语言中,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称呼美女为“美眉”,这也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式复合词。此外,动宾式的复合词也非常多,如:吐槽、坑爹、走你、卖萌等。“坑爹”一词指的是某事与本人意愿有很大出入,有欺骗的意思,一般用于讽刺、嘲笑或吐槽不满,该词最早出现于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坑”为名词动用,“爹”是名词,“坑爹”属于复合词构词法中的动宾式。

(二)派生词构词法

西方语言的构词以派生法为主,尤其是英语,构词时有大量的前缀和后缀。而汉语中固有的派生词缀屈指可数,如“-者”、“-子”、“阿-”等。网络文学语言的出现,大大扩充了汉语中新的派生词缀,而且很多词缀的构词能力都非常强。比如由“客”字所构成的一系列网络新词:黑客、晒客、博客、闪客、播客、背包客、沙发客等。还有以“族”字为后缀的“上班族”、“工薪族”、“月光族”、“暴走族”、“低头族”、“蜗居族”、“啃老族”等。随着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构成的新词还在持续增多,汉语中出现了新的词缀化倾向。例如近两年兴起的“哒”字后缀,不管是网络文学语言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尤其是女孩)发信息时,都习惯说“么么哒”、“萌萌哒”、“美美哒”来表示喜爱和卖萌的语气。在网络小说《尚回》中有这样的描写:“‘感觉自己萌萌哒,心里开出了花,想和你么么哒……每次他们都唱这首歌逗他,时间久了他倒也不生气了,还跟着大家一起唱。”(景景竞景景《尚回》)

(三)缩略式构词法

网络文学语言中出现了很多提取代表性的语素缩略成词的现象,一部分是四字短语缩略为两个语素构成的词,如“网购”,即网上购物;“海淘”,即海外淘宝购物;“网游”,即网络游戏;“手游”,即手机游戏。还有另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是把整句话缩略为“四字格”词语,类似于成语的形式,如:“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喜大普奔”等。“人艰不拆”这一新兴的网络语,出自台湾歌手林宥嘉的歌曲《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网友将这句歌词中的四个关键语素提取出来,在网络语言中表达和原句一样的完整的意思。虽然“人艰不拆”已经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11月27日发出的通知中被明令禁止使用,但在网络文学作品和网民的交际语言中却有越来越火热的趋势。这一系列的词还有“不明觉厉”(不是很明白,但觉得很厉害)、“男默女泪”(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细思恐极”(仔细想想,觉得恐怖到了极点)、“火钳刘明”(火前留名的谐音,意为在火爆之前留个名)、“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等等,它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初具规模的网络语格式。这些网络四字格词语在构成上与成语十分相似,在构词理据上符合成语的典故性,并且在语音上也是双音节加双音节的复合语言单位,并且词语的意义不是四个语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四)因语流音变构成新词

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我们平时在说话中发生语流音变的情况非常多,如北京人把“西红柿”读快了听起来像“凶事”,台湾人把“这样子”读快了就变成“酱紫”,这些都是典型的语流音变现象。台湾歌手蔡依林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大家表酱紫说啦!”这一句话中就发生了两次音变,一个是“酱紫”,另一个是“表”,其实就是“不要”发生了连读。这些由音变造成的新词在网络语言中为数不少,如:“就酱”(就这样)、“不造”(不知道)、“男票”(男朋友)、“女票”(女朋友)等。

(五)借用外來词构成新词

1.借自英语的外来词。在借用英语词汇的过程中,汉语进行了自己的融合和取舍,一类外来词是将英语翻译成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如“晒”,即英语中的share,分享的意思,后被引申为拿出某物展示给别人看。还有一类是直接借用英语的缩略式,如BTW(By the way顺便说),CU(See you再见),还有近几年非常火爆的网游LOL(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其实它在英语中最初是Laugh out loud的简写,即放声大笑的意思。

2.借自方言的外来词。从方言中借来的网络词汇以粤方言居多,如“基友”这个词最早源自英语单词gay(男同性恋),后传入香港地区后称为gay友,粤语中的“基”发音即为gay,所以传到大陆地区就变成了“基友”。在榕树下网站的热门网络小说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总结起来,他们都是一栋楼一起长大的好基友。”(景景竞景景《尚回》)此外还有源自于北方方言的网络词汇,如“肿么了”、“有木有”、“神马”等。在豆瓣里一篇名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中,网友将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法语吐槽了个遍:“两年前选了法语课!于是踏上了不归路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有木有!”帖子中几乎每句话都以“有木有”收尾,还用感叹号加重感情,表达了强烈的无奈情绪,与读者寻找共鸣之感。此后“有木有”在网络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在起点中文网首发的网络小说《校花的贴身高手》中第141章就以“一点点有木有”作为了文章的标题。

(六)旧词新义

很多生活中的旧词被网络环境赋予了新的词义,如网络购物时常用的“亲”,已经成了对陌生人的称呼。此外还有“土豪”、“山寨”、“壕”、“雷”、“黑”、“冲浪”、“恐龙”等,恐龙原本是一种远古陆生脊椎动物,而在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被用来指代外貌丑陋的女网民。如在小说中阿泰告知痞子蔡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恋情,说网络上的女孩都是“恐龙”。这里的恐龙,即丑女的意思。上述这些词很多都已经不止局限于用在网络环境中,而是作为日常生活用语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中的人们广泛使用。

三、结论

汉语作为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在构词的过程中多使用复合词构词法;英语作为屈折语,不但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而且多使用派生法进行构词。但是通过观察近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的新增词汇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派生构词法,出现了新的词缀化倾向。更有甚者,网络新词派生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更特殊更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直接用汉语拼音加英语词缀,构成一种类似英文单词的新词。如“牛B”变成名词形式niubility,给力变成了gelivable,不给力就是ungelivable,用的完全是英语的否定前缀和形容词后缀。不过这样的词汇毕竟属于生造词,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网络语言中它们会更加繁盛还是渐渐消亡,还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此外,像缩略式构词法、借用外来词音译兼意译等方法,既符合汉语的特点,又顺应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应该会在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中长期存在,并且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万红.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白解红,张懂.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认知语义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50-52.

英语交际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研究 篇11

一、英语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原则

对于英语交际中语言方式原则的研究, 我们要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 以英国文化特点为基础进行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则:

1.策略性原则。所谓策略性原则就是最限度的增加他人的有益指出, 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他人的付出, 这样会显得更加礼貌、得体。在实际英语交际中, 此种原则可用在相别人发出请求时。通过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原则, 可得出两个在实际应用中的结论。

(1) 向别人发出请求时, 我们可以用到两个词汇, 一个是request和offer。如果按照策略性原则, 向被人发出请求时, 通常会用offer。因为offer一词更倾向于汉语中“提供”, 而request则更倾向于汉语中“要求”。所以说用offer相对得体、礼貌。例如, 在实际交流中通常不会用clean up the floor这种方式来表达, 而是要用have some more cake这种方式表达。

(2) 在向别人发出请求时, 一般会选择稍微婉转的方式, 而不是直接的方式。所以在实际交际中, 向别人提出请求一般不会直接用祈使句, 而是会用疑问句。并且如果是普通疑问句, 那么还要在其之前加一个“我可以向你提出请求吗”之类的疑问句。

例如:set the table.

Can you set table?

Can Iprobably ask you to set table?

从上述三句话中, 所提出的请求可以看出, 其礼貌程度在逐步加深, 请求意味却越来越浅, 给别人充分的空间来拒绝你。

2.慷慨原则。所谓慷慨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所付出的代价, 将自己的有利之处减到最小。这一原则使用与, 在实际交际中, 我们向他人提供性动作时, 必须要保障慷慨。例如, 在实际交际中, 如果我们发出提供性动作时, 应该这样:

Let me wash the dishes.

I was wondering if l could possibly wash the dishes.

3.谦虚原则。所谓谦虚原则最大限度的增加对自身的贬低, 最小化的对自己进行赞扬。在实际英语交际中, 其可以分为夸大式和否定式。

例如:You did birllantil.

此时, 我们可以回答well, I thought did not too badly或者回答Yes, did I?切不可直接回答自己做的有多优秀。

从上述原则中可以看出, 在英语交际中, 语言表达方式上尽量保持社会距离尺度、选择性, 把握好损益程度。

二、英语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文化背景

不同的背景产出不同语言文化, 语言文化不同, 其相应的文化准则也就不同。每一个国家语言文化都具备自己独有的特点。但是, 其中语言表达方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以英国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依据, 对语言表达中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总结:

1.称呼。称呼是在实际的英语交际中不可避免的, 下面对其进行总结: (1) 在交际中, 如果我们称呼陌生人, 首先要以excuse me作为开头。 (2) 英语中, 比较常用的称呼用词包括:madam和sir。这两个词如果利用在美国, 其表达的是对陌生人的一种称呼。如果在英国其表达的是对店员或者顾客的一种称呼。 (3) 称呼的用词还包括:nurse和doctor等等之类的职业称呼。在汉语中, 如果我们直接称呼其职业似乎也未尝不可, 但是在英语中尽量避免此种职业身份的称呼, 稍有一些不礼貌。 (4) 在交际中, 如果遇到自己的熟人或者朋友, 一般会用特殊的问候方式, 以表示亲切、礼貌。

2.道歉。在实际的英语交际中, 道歉的场合也是难免会出现。在英语中, 道歉是有复杂和简单之区别。在实际应用中, 一定要注意。例如: (1) 如果你所道歉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那么我们道歉的语气就应该稍微重一些。 (2) 一般在道歉之前, 要加入道歉的原由, 这让会更加得体, 使被道歉者更加舒服。

3.致谢。致谢在实际英语交际中必不可少的, 总结出两个方面: (1) 感谢语句的长短可以根据感谢对象为你提供帮助的大小来酌情处理。对你帮助越大, 你的感谢程度也要随之加深。 (2) 在英国, 如果别人对你做出了微不足道的事, 也要给予感谢。如果是在美国, 其会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然而, 一般美国英语里认为要说you are welcome., 但是英国人, 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总结:在实际的英语交际过程中, 要想得体的、准确的将自己所想内容表达出来, 就必须懂得其语言表达习惯、表达方式, 什么地点、情形下利用什么样的词汇、语句, 都需要我们掌握了解,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英语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原则以及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希望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2]何举纯.英语动词时态非范畴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上一篇:特殊权利下一篇:突出预测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