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方式(共9篇)
联合方式 篇1
以往水泥行业怎样赚钱?主要靠增加产量。各水泥企业纷纷扩大产能, 希望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进而获取利润。这种发展方式的结果是产能严重过剩, 市场恶性竞争, 价格一跌再跌。许多水泥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现在水泥行业怎样赚钱?主要靠结构调整、系统优化。水泥行业通过联合重组, 在一些重要的经济区域提高了行业集中度, 再通过技术升级, 延伸产业链, 并主动改善供求关系, 实现了成本持续降低, 维护了市场合理价格, 从而推进市场的健康化发展, 实现了行业价值的提升。水泥企业的日子好过多了。
这是近年来, 我国水泥行业经营理念发生的一次变革, 这其中最大的推手是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从2007年底起, 在水泥行业实施大规模联合重组, 目前已经成功重组了200多家水泥企业, 引领和推动了整个水泥行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变革之一, 行业集中度提高。我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 占全球产量的55%, 但大而不强, 市场集中度低。数据显示, 世界 (除中国外) 排名前5家水泥企业的集中度为60%, 而2007年我国排名前10家水泥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不到20%。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行业实施大规模联合重组后, 截至2010年底, 水泥行业排名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提高到30%, 浙江省排名前三家的水泥产能占到了52%。水泥行业集中度提高,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律。
变革之二, 走减量化发展道路。水泥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行业实施联合重组后,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推动技术进步, 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化发展, 持续降低产品成本。下属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2010年投入3.44亿元开展技术改造, 每吨熟料平均综合电耗比上年降低0.4千瓦时, 每吨熟料标准煤耗比上年降低2.1千克, 成效显著。
变革之三, 推动水泥价值合理回归。去年以来水泥价格有所上升, 在水泥行业的专家看来, 这是水泥价值的合理回归。他们的这个观点有一套数据作支撑。比如, 我国水泥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低的, 即使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相比, 均价也不到人家的一半;和钢铁行业相比, 水泥价格十年前占其三分之一, 现在大约只占十分之一。水泥价格依然偏离价值。
变革不止这些。但仅这三项变革, 就足以对整个水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行业联合重组的成功实践, 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段传奇, 其主要重组整合成果获得了2010年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一事例充分彰显了中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联合方式 篇2
这是联合国70年历史上首次以公开竞争方式遴选秘书长,并鼓励各会员国提名女性候选人。在这之前,通常由安理会15个理事国闭门讨论一份不公开的名单,选出一名候选人并提交联合国大会表决。其间,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而且,习惯上,候选人实行区域平衡,由各大洲轮流推选。不过,这种方式被指缺乏透明度。作为改革,2015年9月联大通过了一份涉及遴选秘书长事宜的决议,取消了遴选过程中的某些不公开做法,采取类似散发公开信、邀请所有会员国加入相关讨论、允许候选人“自荐”等。不过,有人认为,新改革没有影响遴选过程的核心部分,即仍由安理会15个理事国私下商议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候选人名单。
根据散发的公开信,联合国各会员国应以信函形式把候选人提交联大主席和安理会主席,二者将根据进展向会员国散发候选人名单,并给候选人安排“面试”机会。这意味着,自2016年开始,候选人名单将被定期分享给所有会员国,各会员国均有机会公开“面试”候选人。公开信还强烈鼓励各会员国提名女性候选人。联合国成立70年来,历任秘书长均为男性。另外,按照地区轮换的共识,下一任秘书长应来自东欧。不过,公开信中对候选人来自何地区未作硬性规定。
联合方式 篇3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则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 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根本出路。
1 国外校企合作经验之借鉴和我国高职联合培养之不足
校企合作是被公认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的TAFE (技术和继续教育) 模式都是成功的, 我国国内目前研究和借鉴这些模式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1.1 成功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
我校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联合办学, 从中借鉴和学习了很多经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全面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0世纪90年代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期。初期的职业教育是在大学内设有部分应用技术和实践课程, 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二战结束后, 由于大批的退伍军人需要就业, 同时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传统工业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 现代管理制度逐步引入,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一线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TAFE应运而生, 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 为使职业培训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 提高培训质量, 保持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政府组织产业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在国家制定的职业培训框架基础上, 进一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 以此作为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课程设置审批和技能考核鉴定的主要依据, 职业教育培训全面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澳大利亚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都与企业集团建立广泛而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 以确保获取最切合实际的训练和最新的专业信息。企业集团研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往往无偿地提供给职业院校, 及时纳入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课程。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课程设置特别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各职业培训机构都有实践基地或实习企业, 学生大部分的学业是在实践基地、行业企业或农场完成。这样做的结果是, 一方面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 到工作岗位上马上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今天毕业明天上岗;另一方面行业企业通过参与职业培训运作与监督, 对职业培训有很高的认可度,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
1.2 我国高职联合培养的几个问题
与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相比较,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层次普遍偏低, 深度不够, 流于形式, 问题较为突出。首先, 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意识上虽然已形成观念认同, 但没有系统性统筹运作, 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 很难真正使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 实现最优化的办学目标和预期效果。其次, 很多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 企业只是选择人才, 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 在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 它们便会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再者, 校企联合培养还在探讨摸索之中, 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且可以推而广之的合作方式, 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机制。
高职教育在实现横向规模发展之后应注重职业教育的纵深内涵建设, 应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和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提出校企联合培养3C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一个由学校理论学习—企业专业实践—学校回炉再造的人才培养链条, 构建学校与产业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协调、课本与市场相统一的高职育人机制。
2 校企联合培养3C模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 是一种知识转化为动作的过程。为了掌握某一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 就必须在职业实践中去操作、去感知、去理解。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人才培养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关键技术岗位熟练工作。我们提出的校企联合培养3C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需求, 进行订单式特色培养, 学生在学校学习后, 到企业实践锻炼, 然后再回学校进一步提高。3C是college-corporation-college几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简称。
3C模式共有两种培养模式。一是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 在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专业特点打造特色班级, 开设特色专业, 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学生在第五个学期全面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六个学期根据企业反馈全部返回学校进行专业修补;二是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 为其量身订制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培训等计划, 利用院校资源优势为其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2.1 3C模式的内容
校企合作, 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 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 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 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办学的标准样式, 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 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C培养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学生第五学期的企业实习和第六学期的回炉再造。近年来, 高职院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服务, 积极推进高职教育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校教育如何与企业形成主动适应关系, 培养的人才是否对路、是否受欢迎, 还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及时反馈、有效沟通, 3C培养模式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各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本专业学习后, 在第五个学期全面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六个学期全部返回学校进行专业修补, 真正把一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落实到完整、具体、细致的专业学习中, 减少不必要的脱节和缺憾, 在实习反馈和校企适应中把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综合看来, 3C培养模式可以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 满足市场、学校、学生、企业各方需求, 达到共赢。 (1) 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性专门人才, 3C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 实现学校利益:通过3C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有益于学校稳定招生、提高就业率和优化教学质量。 (3) 保障学生利益:采取3C培养模式, 学生所学专业更具体, 企业提供实习场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结合,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减少其就业顾虑。 (4) 保障企业利益:可以稳定而有计划地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 大大缩短了企业用工所进行的岗位培训时间, 并且培养的学生更加专业对口, 节约了在职职工教育培养经费, 特别是外送培训经费。3C培养模式谋求了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避免了重复培训。
2.2 3C模式的意义
3C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价值, 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和教育机制有指导意义。
首先, 3C培养模式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 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办法”, 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 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 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 (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 的维度, 又规范了职业教育 (包括专业、课程和考试) 的标准”。实践证明,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对于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其次, 3C培养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 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 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 而3C培养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3C培养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学期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 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一毕业就可上岗顶用, 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第三, 通过3C培养模式, 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在教学内容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实践环节和后续教学, 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和专业强化修补的机会, 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校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掌握企业用人需求, 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量体裁衣, 有针对性地实现订单式培养, 大大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第四, 3C培养模式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体系, 将企业要求、学生培养和回炉再造列入常规教学体系中, 这种学生在第五个学期全面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六个学期根据企业反馈全部返回学校进入专业修补的办学模式, 最优化地实现了校企间零距离合作, 解决了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性问题, 直接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自高校学生自主择业以来, 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甚至大半学年, 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 却忽略了学业。3C培养模式无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没有找工作的后顾之忧, 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实习和学习。
3 结束语
通过3C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一个由学校理论学习—企业专业实践—学校回炉再造的人才培养链条, 构建学校与产业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协调、课本与市场相统一的高职育人机制, 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高职教育模式。3C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的全面提高, 而且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反馈, 使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明确, 也使企业获得更满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型模式[J].职教论坛, 2003 (10) .
[2]周建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联合方式 篇4
【摘 要】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及食疗对高血脂症患者TC、TG和LDL-C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慢病管理治疗的高血脂症患者900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各300例。其中对照B组采用中医耳穴贴压治疗,对照C组行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A组采用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三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A组、对照B组、对照C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管理治疗方案后,其治疗前后的TC、TG、LDL-C都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明显升高(P<0.05)。三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A组与对照B组及对照C组相比,其TC、TG、LDL-C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B组患者的73.3%以及对照C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穴贴压及联合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疗效较佳。
【关键词】 高血脂症;耳穴贴压;食疗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04-02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正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血脂偏高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等疾病[1]。本研究通过对海珠区海幢街社区危险因素人群行为生活干预及耳穴贴压防治,转变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血脂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建立规范的社区危险因素人群血脂干预模式,推广耳穴贴压保健治疗,从根本上减少了高脂血症的发生,降低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年至2015年9月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9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脂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480例,女420例,高血压320例,冠心病240例,中风后遗症160例,脑动脉硬化180例。将其分为治疗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各300例。治疗A组患者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为(57.2±2.3)岁,病程0.25~6年,平均病程(3.12±0.3)年;对照B组患者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为(56.5±2.4)岁,病程0.42~6年,平均病程为(3.22±0.2)年;对照C组患者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为(55.4±3.4)岁,病程0.50~6年,平均病程为(3.25±0.1)年。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指导原则》和中华心血管疾病杂志的编辑委员会的有关血脂异常对策中有关标准[3],患者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其血脂的检测符合以下内容之一:TC≥5.7mmol/L,TG≥1.71mmol/L,LDL-C≥3.61mmol/L,HDL-C≤1.01mmol/L;排除标准:患者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以上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不接受此方案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A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针对有高血脂症高危因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血糖、吸烟、酗酒等)人群进行规范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及中医耳穴贴压治疗。采用耳穴贴压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及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在饮食干预方面,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饮食方案,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每日摄取食物的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运动干预方面,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指导患者坚持有氧运动,每周4~6次。改变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甜食及饮料,禁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等。每日以电话随访或面对面交谈的形式了解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根据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4],主穴取脾、胃、肝、肾、心;配穴取脑、降压沟、神门、额、交感等。每次选上述穴位中的6~8个,将洗净的王不留行籽贴于0.5cm×0.5cm胶布上,常规消毒耳廓后,将备好的王不留行籽对准所选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嘱患者自行按压,使耳廓充血、胀痛,按压力度适中,避免皮肤损伤引起感染。每日按压4~5次,三餐后及晚睡前重点按压,每次按压5min,每3~4天换贴,两耳交替,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以上治疗在血脂值恢复正常或下降后,仍坚持贴耳穴至观察研究结束。对照B组(耳穴贴压组):采用中医耳穴贴压治疗,方法同前,但不予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对照C组(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 进行饮食控制,减少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及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的相关疗效标准[5],临床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不见,血脂的检查恢复正常水平;显效:其临床症状消失,且检测其血脂水平达到以下以下者:TC的下降≥20%,TG的下降≥10%,HDL的上升≥0.26mmol/L,而HDL/LDL下降≥20%;有效:患者的血脂水平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的下降≥10%,TG的下降≥20%,HDL的上升≥0.1041mmol/L,且小于0.26mmol/L,HDL/LDL下降≥10%,且小于20%,无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且血脂水平没有达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其治疗前后的TC、TG、LDL-C都显著降低(P<0.01),而HDL-C明显升高(P<0.05)。而A组比B组和C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TC、TG、 LDL-C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患者的73.3%以及对照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瘀血的范畴,大多因其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导致脾胃运化发生失调,诸脏功能发生失调,使其血中脂肪没有转化或排泄,沉积在体内,导致血脂含量升高[6]。治疗本病当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调补肾气。“耳者,宗脉之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血气皆上于面而走耳窍”,其说明在生理以及病理上,耳穴和人体的各脏腑有着紧密的联系。耳穴贴压是对耳穴部位的机械刺激,由末梢传到大脑皮层的的对应区域,对原病理兴奋灶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5]。且脾、肝、肾、心等在耳穴都有相应的刺激点,耳穴贴压持续的刺激穴位,可以起到滋补肝肾、祛痰化湿、定心安神等作用[7]。而饮食治疗是治疗高血脂的基础疗法,患者可以通过改变其不良膳食习惯和控制其理想体重来达到降脂的目的。其主要为了减少对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或者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多降低血清中的TG,加上适当的有氧锻炼,以减轻体重[8]。因此本研究将两者进行结合,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的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后,其TC、TG、LDL-C降低显著,且其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耳穴贴压组73.3%以及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66.7%。说明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治疗高血脂症患者,其TC、TG和LDL-C水平的有明显的改善。近年来,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耳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报道较多,其临床效果较好,无药物副作用,患者满意。耳穴贴压疗法有望成为社区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总之,耳穴贴压配合食疗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玲,吴华慧,孙婷,等.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2):121-122.
[2]任宁娟.辛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高血脂症4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6):52-53.
[3] 曾巧容.耳穴贴压法配合辨证处方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38-839.
[4] 蒋可.脑病生理治疗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08-3809.
[5]宋传菊,周军静.高脂血症患者膳食营养调控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2.10(41):1359-1360.
[6] 赵立军,李勃,文军,等.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01-1603.
[7] 宋传菊,杨成祖.辨证论治配合食疗治疗胃癌探析[J].陕西中医,2012,33(1):70-71.
[8]邓喜惠.耳穴贴压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J].陕西中医,2013,34(8):1042-1043.
联合方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自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例共39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7眼;男性11例11眼,女性28例28眼,年龄52~82岁,平均67.43岁。视力光感至0.3,应用降眼压药物从1种到3种,术前眼压<21 mm Hg(1mm Hg=0.133 k Pa)13例,21~34 mm Hg 22例,大于35 mm Hg 4例,其中3例为晶体膨胀期眼压>60 mm Hg,药物不能控制,平均眼压为(34.72±4.32)mm Hg。房角检查:除眼压>60 mm Hg角膜水肿不能检查外,其余病例均为N3~N4,房角黏连范围大于1/2。所有患者都有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硬度为Ⅲ、Ⅳ级,小瞳孔下眼底模糊不清。所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常规行全身及局部检查,眼部A、B超检查,测定人工晶体度数,术前3 d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准备,常规术前局部准备,排除泪道疾病,术前1 h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双鹤制药)点眼散瞳,眼压>35 mm Hg者给予20%甘露醇250 m L快速静脉点滴。
1.2.2 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位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的主任医师完成。手术过程:2%利多卡因2 m L球后阻滞麻醉,0.1%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角膜缘上方做结膜瓣,做一4 mm×5 mm大小1/2厚度板层巩膜瓣,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0.5 mm。单切口手术方法为巩膜瓣下穿刺入前房,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一般超声时间不超过30 s,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切口后唇切除约1.5 mm×3.0 mm大小小梁组织,相应部位虹膜根部全层切除,间断缝合巩膜瓣,BSS(平衡盐溶液)恢复前房,检查滤过情况。双切口的手术方法是在透明角膜缘10点半位做3.2 mm宽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经该切口行常规超声乳化,方法同上,12点切口仅做小梁切除,其余步骤相同。眼压高于60 mm Hg药物不能控制的3例,术中先行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方法:1 m L注射器于颞下方角膜缘后4 mm穿刺入玻璃体腔,吸出0.1m L液体,指测眼压正常。其余步骤同上。手术中有1例高眼压患者出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其余患者手术顺利,人工晶体位置均为囊袋内植入,无其他并发症。
1.2.3 术后观察及统计
术后1周内每天及以后每2~4周行裂隙灯、眼底检查,观察前房反应、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底情况,随诊6个月。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的标准为不用抗青光眼药物情况下,眼压低于21 mm Hg。术后观察滤过泡分为三型(Kronfeld分型):Ⅰ型滤过泡呈薄壁无血管,多囊状,具有最好的滤过效应;Ⅱ型滤过泡扁平、弥散,相对厚壁,也有良好的滤过作用;Ⅲ型滤过泡为纤维化包裹失败的滤过泡。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SP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单切口组19例,术前视力从数指至0.3,其中<0.1者4例(21%),0.1~0.3者15例(79%)。术后半年矫正视力从数指-1.0,其中<0.1者有2例(10.5%),1例眼底视神经有萎缩,1例术中并发脉络膜暴发性出血,0.1~0.3者2例(10.5%),其中1例因高眼压并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例自诉自幼弱视,>0.3者15例(78.95%),与术前相比视力明显提高(χ2=19.26,P<0.01)。双切口组术前视力从光感至0.3,<0.1者5例(25%),0.1~0.3者15例(75%)。术后半年矫正视力0.05~0.08,其中<0.1者1例(5%),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其余19例均视力>0.3(95%)。与术前相比视力明显提高(χ2=18.72,P<0.01)。两组相比术前和术后视力均无明显差异(χ2=6.27,P>0.05)。
2.2 眼压
术前眼压单切口组平均为(33.28±4.51)mm Hg,术后1周、1个月及半年分别为(10.45±3.73)、(14.72±4.91)和(15.26±3.37)mm Hg,其中脉络膜暴发性出血患者半年后眼球萎缩,眼压6 mm 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t=9.33,8.26,7.69,P<0.01)。双切口组术前平均眼压为(35.33±3.98)mm Hg,术后1周、1个月及半年分别为(11.38±4.12)、(13.89±5.27)和(14.48±4.11)mm 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t=9.24,9.15,8.31,P<0.01)。两组相比,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87,P>0.05)。
2.3 滤过泡
术后随访半年单切口组有3例为Ⅲ型滤过泡,15例(83.3%)为功能性滤过泡,Ⅲ型滤过泡患者眼压经按摩眼球后眼压都在正常范围。双切口组术后半年有1例Ⅲ型滤过泡(5.3%),按摩眼球眼压控制良好,19例功能性滤过泡。两组相比较,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4,P>0.05)。
2.4 术后并发症
单切口组有1例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晶体膨胀期患者,术中发生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关闭切口后给予止血、降眼压、抗炎治疗,眼压逐渐降低,半年后眼球萎缩,视力丧失。其余病例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重者有3例出现角膜灰白色水肿,其中2例为单切口,1例为双切口。22例有后弹力层皱褶,其余13例仅有轻度的角膜切口周围轻度水肿,术后1周时全部病例角膜清亮透明;有4例术后早期前房渗出物明显,瞳孔区可见渗出膜,经过积极散瞳和抗炎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时仅见轻度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另外有3例因为瞳孔强直,直径约4 mm,但无明显不适。
双切口或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都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滤过泡的功能上,就病例数量而言,双切口优于单切口手术,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其中晶体因素在青光眼的发病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包括(1)晶体随年龄的增加厚度增加,据研究表明,50岁以后晶体厚度增加0.75~1.1mm,向前移位0.4 mm。晶体厚度与眼轴之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青光眼患者更加明显,PACG晶体较正常眼后0.1~0.4 mm,增大的晶体也使周边虹膜前移,房角关闭。(2)晶体悬韧带松弛,年龄增长和晶体悬韧带松弛,均可使晶体前表面的凸度增加,晶体位置前移,与虹膜接触面扩大,增加了瞳孔阻滞,增加房角关闭的风险。(3)晶体-虹膜隔前移,通常情况下晶体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晶体脱位、肿胀时,其前表面前移,前房变浅,可将晶体-虹膜隔推向前方,房角随之变窄[3,4]。总之,在单纯性瞳孔阻滞型PACG和多种机制共存型PACG中,晶状体因素与房角关闭密切相关。在房角开放程度大于1/2情况下,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良好地控制眼压也说明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临床上对于眼压控制良好、房角开放范围大于1/2或已经成功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一般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而对于眼压控制不理想、房角关闭范围大于1/2或已发生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者,应该尽早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6]。笔者所观察的39例联合手术均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例,术前房角检查关闭范围都大于1/2,手术后除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经脉阻塞的患者外视力都有显著提高,两组病例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滤过泡的功能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对于手术切口的选择以前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所见的报道大多数采用单切口方式,即本文手术方式中提到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和小梁切除术在同一角膜缘上方切口进行,该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便[7]。但有研究认为该术式因切口处操作过多而有可能增加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8],手术时间的增长可能会增加角膜内皮的丢失而使术后角膜水肿或内皮失代偿的可能性增加。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提高,透明角膜切口的应用和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发展,双切口手术成为可能[9,10],而且应用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中采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均由同一位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的主任医师实施,手术时间12~20 min,平均17.35 min,两组没有明显差异。手术后两组病例的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除了视神经萎缩和因为高眼压导致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病例术前眼压(33.28±4.51)mm Hg和(35.33±3.98)mm Hg,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平均眼压分别为(15.26±3.37)mm Hg和(14.48±4.11)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单切口组有83.3%为功能性滤过泡,而双切口组有94.7%为功能性滤过泡,绝对值双切口组较多,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Ⅲ级滤过泡者经过眼球按摩,半年后眼压仍控制良好,这可能和术后瞳孔阻滞的解除,术中房角分离,大量灌注液冲洗使得部分房角黏连分离,房角开放范围增大等都有关系[11]。术后并发症方面,切口组出现1例脉络膜暴发性出血病例,考虑与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病史,术前眼压药物不能控制,高眼压情况下手术有关,其余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方面两组均没有明显差别[12]。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例均排除糖尿病患者,是考虑糖尿病患者因为代谢的特点不适合选择透明角膜切口手术。
综上所述,单切口或者双切口的青白联合手术都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由术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半年眼压单切口组从平均(33.28±4.51)mmHg降为(15.26±4.51)mmHg,双切口组从(35.33±3.98)mmHg降为(14.48±4.11)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半年后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1例患者术中出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外,其余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单切口或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
参考文献
[1]姚克,吴仁毅,徐文,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330.[1]YAO K,WU RY,XU W,et al.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trabeculectomy forcataract patients with glaucoma[J].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0,36(4):330.Chinese
[2]王宁利,欧阳洁,周文炳,等.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7-10.[2]WANG NL,OUYANG J,ZHOU WB,et al.Multiple patterns ofangle closure mechanism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nChinese[J].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0,36(1):7-10.Chinese
[3]EL SAYYAD F,HELAL M,EL-MAGBRABY A,et al.One-side versus 2-side phacotrabeculectomy:a randomized study[J].J Caract Refract Surg,1999,25:77-82.
[4]边俊杰,戴惟叚,刘大川.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检查及关闭机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04-107.[4]BIAN JJ,DAI WJ,LIU DC.The new progress of angle checkand angle closure mechanism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J].Medical Recapitulate,2011,17:104-107.Chinese
[5]谢平,刘庆淮,高自清,等.表麻下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9):933-935.[5]XIE P,LIU QH,GAO ZQ,et al.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 using topical anaesthesia[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2006,24(9):933-935.Chinese
[6]NASSIRI N,NASSIRI N,MOHAMMADI B,et al.Comparison of2 surgical techniques in phacotrabeculectomy:1 site versus 2sites[J].Eur J Ophthalmol,2010,20(2):316-326.
[7]THAM CC,KWONG YY,LEUNG DY,et al.Phacoemulsificationvs phacotrabeculectomy in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cataract:complications corrected[J].Arch Ophthalmol,2010,128(3):303-311.
[8]THAM CC,KWONG YY,LEUNG DY,et al.Phacoemulsificationvs phacotrabeculectomy in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cataract:complications corrected[J].Arch Ophthalmol,2010,128(3):303-311.
[9]THAM CC,LEUNG DY,KWONG YY,et al.Effect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combined phaco-trabeculectomy ondrainage angle statu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J].J Glaucoma,2010,19(2):119-123.
[10]GOLDBLUM D,MEYENBERG A,MOJON D,et al.Dietary to-copherol supplementation after trabeculectomy and phacotra-beculectomy: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Ophthalmologica,2009,223(4):228-232.
[11]THAM CC,KWONG YY,LEUNG DY,et al.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combined phacotrabeculectomy in medically uncon-trolled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cataracts[J].Oph-thalmology,2009,116(4):725-731.
联合方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了我院47例结肠大息肉患者, 其中男性为22例, 女性为25例, 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 (44.2±9.6) 岁, 患者病程为1.5~8年, 平均病程 (2.5±1.2) 年。患者经初期内镜及病理检查发现以下类型息肉:腺瘤性患者26例, 错构瘤性4例, 炎性7例, 增生性10例。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术前准备
检查心电图、凝血时间。血压较高或者是不稳定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 保证手术期间血压稳定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前1~2天饮食半流质, 流质食物最好, 手术当天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直至排清水便。禁止服用甘露醇类泻药, 这种药物在肠道发生化学作用产生氢气等气体, 与电凝电切时产生的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家属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1.3器械
Fujinon450电子结肠镜, 西塞尔高频电发生器, HX-SLR-1可旋转推送器, HX-5QR钛夹。
1.4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使用无痛肠镜下治疗。由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使用丙泊酚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 麻醉。患者左侧卧位, 适时地变换体位, 在电子结肠镜下找出息肉, 确定息肉的性质和形态。[ (1) 对有蒂息肉4], 先使用金属钛夹从基底部蒂部钳夹, 使息肉头端缺血缺氧呈现黑紫色, 再基底部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 使息肉基底部托起并泛白, 再于使用高频电凝电切, 直至切除息肉。 (2) 对无蒂息肉, 钛夹很难钳夹, 先在根部注射肾上腺素, 当息肉明显托起时用高频电凝电切切除息肉, 治疗后观察原息肉切除位置是否有出血症状, 若出血, 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者钛夹止血。将息肉回收送病理检查。如无出血, 但创面较大或较深, 亦可视情况予钛夹夹闭创面, 预防迟发出血或穿孔。手术注意事项:控制电流强度、电凝电切时间和力度, 防止勒断息肉出血, 凝切顺序为先凝后混切。
1.5术后病情观察
息肉切除后多见出血和穿孔两种并发症[5], 因此术后特别要注意常规观察, 有无血便、腹痛、反跳痛、腹胀等现象, 一经发现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
2结果
47例患者的结肠息肉在电子肠镜下均切除, 手术中有4例出血, 采用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和或鈦夹来止血。有1例出血量大且急, 视野不清, 无法止血, 进行紧急手术。术后10h内有3例出现少量血便, 均经内科药物治疗止血。没有出现穿孔并发症。
3讨论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 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 达50%。息肉若不能彻底清除, 很有可能会癌变[6]。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来切除结肠息肉, 其简单便捷、费用低、切除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使之成为首选治疗方式。47例患者的结肠息肉在电子肠镜下均彻底切除, 切除率达100%。手术中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和钛夹来止血, 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 仅有1例严重出血的病例需紧急开腹手术, 手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少量血便, 均经内科药物治疗止血。金属钛夹钳夹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力量把病灶和息肉周围的粘膜组织箍紧, 抑制血流流出,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另一种止血方式是应用肾上腺素, 作用原理是肾上腺素可使出血的小动脉收缩, 并使血管周围组织肿胀对出血的血管有压迫而止血[7]。对于大息肉, 预防出血是关键。手术前首先要熟悉手术流程, 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完整安全, 做好术前准备;其次手术时要等到息肉处于最佳视野下, 对息肉的形态性质等都很有把握, 再进行切除。对于有蒂和无蒂的息肉采用不同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都要清晰明了。手术中冷静应对出血症状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议首先采用注射肾上腺素来止血, 肾上腺素注射操作相对简单, 在视野欠清的情况下也易完成操作, 可及时止血或减少出血, 改善视野及争取时间, 以争取进一步配合钛夹控制出血;手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随时监测, 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出血的现象, 可通过内科药物治疗或再次内镜下止血。无痛结肠镜较常规结肠镜检查能使病人提高耐受性, 易于接受检查, 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及病人的满意度。护理对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手术前的心理辅导, 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术后不能剧烈运动, 要卧床休息5天左右。术后一两天不能进食, 第三天视病情可食用少量流质食物, 不可吃粗粮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术后注意观察是否有腹痛、血便, 发现病情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综上所述, 结肠大息肉无痛肠镜下多方式联合治疗的应用能提高息肉的切除率, 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能有效预防出血或止血, 手术前后的细致护理能尽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硕, 郑善国, 耿亮.70例胃息肉的内镜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5) :69.
[2]ZHAO LIBO.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resection ofcolonic polyps in 30cases in Mudanjiang[J].Medical Col-lege, 2011, 22 (4) :27-28.
[3]许国铭.消化道良性肿瘤.消化内镜培训教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84-185.
[4]冯福才, 张亚历.大肠息肉癌变及内镜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6, 16 (7) :390-392.
[5]于皆平, 黄杰安.胃肠道息肉及息肉病诊治的有关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20 (2) :67-70.
[6]XU GUOMING.Gastrointestinal benign tumor.Digestive en-doscopy training tutorial[M].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2000:184-185.
联合方式 篇7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生存质量,抑郁,医院治疗联合社区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宜昌市西陵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经三级医院临床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并在此期间存活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三级医院临床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并在此期间存活的患者;②已婚,有正常完整的家庭;③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④配偶无恶性肿瘤及重大疾病病史;⑤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精神及记忆力正常;⑥病情许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对达到标准的患者通过对患者治疗时间的了解进行顺序的编排,并从中随机选取154个数字,之后在按照顺序进行重新编排,将数字为单数的患者划分为干预组,而数字为双数的患者便列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社区干预,由妇科医师以及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所成立的全科服务队伍为干预组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综合干预。研究实施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QLQ-C30、SDS、自制《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调查,两组患者年龄、病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QLQ-C30、SDS得分无明显差别,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给予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惯例的健康教育,在出院后惯例实施出院指导,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社区干预,而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综合干预,通过由妇科医师以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所成立的全科服务队伍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服务。按照肿瘤患者QLQ-C30的评分方式,在肿瘤患者治疗及复诊期间提供心理治疗、护理干预及家庭行为指导,在第一次治疗出院后的1~6个月期间定期为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指导、止痛治疗、心理行为指导以及健康饮食等方面的上门服务;对于出现病情变化的患者给予正确建议及临终关怀服务。此外,还要为患者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以及社会相关知识指导、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等服务,保证提供给患者和患者家属一个全面化、综合性的管理[1]。
1.2.2评定方法和工具: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QLQ-C30、SDS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实施8个月后再次使用QLQ-C30、SDS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相关情况进行评估。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通过Epi Data3.0软件成立相应数据库,采取双遍平行录入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QLQ-C30各维度得分的比较:结果为:通过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不管是在身体健康情况或生存质量,角色或情绪、认知能力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通过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能力情况都有显著提高,而疲惫、恶心呕吐、失眠多梦、便秘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都有明显减少,相比对照组有很大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得分的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通过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3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指标对比:t检验结果为:干预组患者通过干预后的舒张压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而淋巴细胞总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管是在心率、血清白蛋白含量、体质量指标还是收缩压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过于重视生命的存在,尽最大可能使患者获得尽可能长的生存时间是这种模式下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现在我国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性治疗,它将生命质量与生命存在摆在相同的高度。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不管是在接受手术或者接受后期治疗时,由于精神焦虑和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持续上涨,最后造成肌肉紧张、心排出量以及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从而血压、脉搏及呼吸都随之增高加快。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和社区的干预后,使得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的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心率的降低明显(P<0.01)。结果显示医疗、护理及社区干预能使氧耗量、心率以及呼吸有效降低,促使肌肉脱离紧张状态,恢复血压,能对患者生命体征在治疗和恢复中的稳定起帮助作用。同时,由于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介入,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得到了大幅度减轻,使大脑、躯体和情绪处于和谐状态,患者容易从心理上患者自然放松,促使副交感神经的活跃运动,从而使血压下降、心率放慢,提高胃肠道活跃度以及分泌功能。结果证明肿瘤患者在对相关知识和解决方式充分了解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中,可以合理的安排饮食和作息,从而低于贫血、低蛋白血症和体质量下降症状,对于治疗恶性肿瘤有很大的优势和效果。
参考文献
联合方式 篇8
关键词:地源热泵,太阳能,供絷
某工程, 有3栋建筑, 为了管理方便, 将3栋建筑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建筑面积6625m2;北区建筑面积2835m2。主要功能为办公和试验。
南、北两区均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系统作为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办公区域夏季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冬季, 北区采用地面辐射采暖系统, 南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试验区域夏季不设空调, 冬季采用辐射型散热器采暖系统, 保证值班采暖温度。设计工况下的负荷为:北区冬季热负荷110k W, 夏季冷负荷55k W;南区冬季热负荷298k W, 夏季冷负荷140k W。
1 太阳集热系统
北区采用140m2平板型太阳集热器, 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使太阳集热器与建筑完美结合。本示范工程将太阳集热器设置在建筑的南立面上, 与玻璃幕墙融为一体, 这样既丰富了建筑的立面效果, 又起到了利用太阳能的作用。北区冬季热负荷大于夏季冷负荷, 可以采用太阳能辅助供热, 解决地下的热量不平衡问题, 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北区, 太阳能除冬季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供热外, 其它季节, 在不供热时, 采用季节性蓄热技术将热量储存在蓄热水池中, 供冬季采暖使用。
2 联合供热方案比较
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供热的方式有两种:并联和串联方式。并联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串联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
并联运行模式与串联运行模式相比, 存在以下弊端:
当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同时运行时, 系统的循环水量为两者之和, 太阳能系统能否直接供热, 直接影响系统的循环水量, 进而影响热泵机组的可靠性。
在并联运行模式下, 当Tg温度低于50℃时, 太阳能不能被直接利用, 只能去加热土壤, 提高热泵机组蒸发器侧的温度。而在串联模式下, 当Tg温度低于50℃, 而高于40℃时, 可以与地源热泵机组串联运行, 充分提高地源热泵机组的COP值。
基于串联运行模式的优点, 本示范工程采用串联运行模式。
冷凝器侧进、出水温度 (45/50℃) 一定的情况下, 不同的蒸发器进水温度对机组COP值的影响, 如图3所示。
冬季, 在无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的情况下, 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后, 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侧的温度在0℃左右, 机组的COP值仅为2.5;而在有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的情况下, 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侧的温度可以在20℃以上, 机组的COP值在4.5以上。由上可以看出, 太阳能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后, 能极大地提高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蒸发器侧进、出水温度 (5/0℃) 一定的情况下, 不同的冷凝器出水温度对机组COP值的影响, 如图4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 当冷凝器侧出水温度为40℃, 机组的COP值为4.1, 当冷凝器侧出水温度为60℃, 机组的COP值为2.6。若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与水温要求较低的末端系统 (如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配套使用, 将能极大地提高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制冷
南区夏季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为办公区域提供冷量。在过渡季, 仅采用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为办公区域提供冷量。
采用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时, 需采用热管真空管太阳集热器。本项目采用了250m2集热器, 设置在平屋顶上。太阳能-溴化锂制冷技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运行的原理如图5所示:
在制冷工况下, 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交替运行, 冷却系统均采用土壤U型地埋管换热器。根据蓄冷/热水箱中的温度判断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的启停。当蓄冷/热水箱中的温度低于设计值时, 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运行, 地源热泵系统停止;当蓄冷/热水箱中的温度高于设计值时,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 太阳能-溴化锂制冷系统停止。
结论
太阳能、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领域的能源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应用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供热、制冷的原理, 分析了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式, 为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徐伟.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联合方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 具有烧心和 (或) 反酸的临床症状, 胃镜检查符合诊断[1]的60例GERD患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47.27±10.25岁, 所有入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非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试验前2周停用抗胆碱脂酶、解痉药物和抗酸剂。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60例入选GERD患者无一例外给予改变生活方式指导, 包括饮食习惯、戒烟酒、浓茶、咖啡、饮料、抬高床头、避免弯腰、便秘等;奥美拉唑胶襄 (常州第四制药厂生产) 20mg, 每日1次, 晨起空服;莫沙必利 (成都大西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5mg, 每日3次, 餐前30min口服;铝碳酸镁 (修正药业高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0g, 每日3次, 餐后1h嚼服。疗程6周。
1.2.2 临床症状观察
详细询问患者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及发生频率并进行症状评分。原有症状消失者记0分;原有症状减轻记1分, 2分介于1-3分之间, 原有症状无缓解记3分。无症状发生记0分, 每月发生记1分, 每周发生记2分, 每天发生记3分, 并于治疗开始后, 每2周随访一次,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80%; (2)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 (3) 无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
1.2.3 内镜检查
采用Olympus电子胃镜, 在患者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根据RE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3年) 将RE分为4级。0级为正常;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无融合现象;Ⅱ级:有条状发红, 糜烂, 并有融合, 但非全周性者;III级:有病变广泛, 发红, 糜烂融合呈全周性, 或溃疡。需排除以下情况: (1) 食管或胃手术后; (2) 幽门梗阻或高位肠梗阻; (3) 食管胃静脉曲张或贲门失驰缓症治疗前后; (4) 食管支架置入后; (5) 双囊三腔管或胃管置入前后。冶疗6周后, 由同一医师复查胃镜, 食管炎消失者为冶愈, 改善1个以上级别为有效, 改善不明显者为无效。
2 结果
(1)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第2周, 60例GERD患者中56例烧心、反酸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第4周时, 所有症状积分均较第2周显著下降。第6周时, 59例GERD患者症状较第4周继续显著性下降。6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98.1%。
(2) 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60例GERD患者中50例食管炎消失, 8例食管炎改善1个以上级别, 2个改善不明显, 胃镜下愈合率为96.6%。
(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稀便, 恶心1例, 乏力1例, 症状均不严重, 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GERD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是GERD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而改变生活方式减少了攻击因素酸的刺激, 提高了防御能力, 避免了胃内容物的反流。目前以改变生活方式为基础治疗方法联合药物治疗是GERD治疗指南的一线方案[2]。
改变生活方式治疗GERD的机理在于: (1) 抬高床头可通过重力作用提高睡眠时清除酸的速度, 从而减少酸对食管的刺激; (2) 睡前3h不再进食和减少脂肪摄入可减少反流的频率, 从而减少远端食管酸暴露时间; (3) 肥胖可增加腹腔内压力, 增加胃食管括约肌压力梯度, 增加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 从而减少反流; (4) 吸烟、饮酒会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从而增加反流的频率, 并可减缓酸的清除, 延长酸与上皮的接触时间, 对鳞状上皮有直接损害作用, 故戒烟可减少食管炎的发生; (5) 茶、咖啡、巧克力、洋葱、大蒜等可刺激酸的分泌, 降低LES压力, 避免食用可减少酸对食管粘膜的刺激。
GERD最典型的症状是烧心和反流, 这两种症状与胃酸反流密切相关, 食管粘膜损伤程度与食管酸暴露的时间成正相关。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减少胃酸反流上[3]。因此, 抑酸治疗可缓解症状, 愈合食管炎, 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其中PPI抑酸能力强, 是治疗GERD最有效的药物。
促动力药物能增加LES的压力, 加速胃排空和改善食管体部的蠕动功能。因此, 增加食管的清除力, 促进胃排空, 减少胃食管反流是治疗GERD的一种有效方法。莫沙必利是具有苯甲酰胺结构的新型胃动力药, 是强效选择性与受体激动剂, 肠鼠灌胃实验证实[4], 莫沙必利能快速促进胃排空。
铝碳酸镁能结合反流的胆酸, 减少其对粘膜的损伤, 并能作为物理屏障粘附于粘膜表面, 抵御反流的内容物。
虽然仅靠改变生活方式不足以控制大多数GERD患者症状, 但以其为基础, 联合抑酸剂、促动力药物及粘膜保护剂等冶疗GERD, 疗效满意。
重视改变生活方式治疗GERD的作用, 加强改变生活方式治疗GERD的宣教, 不应只注重GERD的药物治疗而忽视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在基层医院, GERD治疗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综上观察, 改变生活方式联合药物治疗不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8.1%, 而且治疗费用低廉, 患者易于接受, 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以改变生活方式为基础, 联合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 具有烧心和 (或) 反酸的临床症状, 胃镜检查符合诊断的60例GERD患者, 予以指导其改变生活方式, 包括改变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咖啡、饮料及某些药物 (硝苯地平、四环素等) , 联合应用奥美拉唑20mg, 每日1次, 空服, 莫沙必利5mg, 每日3次, 饭前半小时口服, 铝碳酸镁1.0g, 每日3次, 饭后1h嚼服, 疗程6周。结果:改变生活方式联合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8.1%, 胃镜下愈合率达96.6%。结论:改变生活方式联合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3)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4) :221.
[2]刘诗.改变生活方式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 20 (1) :8.
[3]肖英萍, 陈旻湖.抑酸剂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 20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