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精选12篇)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1
当前数据中心的应用, 已经远远超出了先前传统的布线概念, 不仅从成本上予以考虑如何实现一个高效的线缆管理, 实时可靠的、美观的, 能够符合今后发展潮流的数据中心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下面谈谈两种当前比较普遍的企业网络布线方式, 第一种设备间点对点的通过光纤跳线或者熔接的方式;第二种就是通过集中配线管理的结构化布线方式。
1 点对点的链接方式
点对点的链接方式通常是指直接用跳线或者光缆熔接方式来链接设备。图1表明了先后经历的两个阶段。A方式初看起来, 是简单明了的, 成本最低的, 但实际上由于它自身的不可拓展性和稳定性, 这种服务器和存储间直连方式已经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是B方式的缺点是需要许多跳线来连接任一服务器和存储器, 过多的跳线无法辨别线缆路径, 大大增加了线缆管理的复杂性, 投资成本的增加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许多线缆都是布放在地板下或者天花板上的线槽内, 如果遇到系统扩容或者设备的更换, 安装会变得非常困难。图2清晰的展示了实际应用中的跳线管理状况。
国内大多数银行保险数据中心, 都是在五年前设计的, 当时IT设计系统应用, 基本采用铜缆加光纤系统熔接或者跳线的方式 (B) 方案。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需求的增加, 人们对新系统的升级越来越渴望。如何解决数据中心系统升级或设备更换时的困难?当数据中心选择光纤布线解决方案时, 无论是从策略选择还是从经济选择上来说, 如何能选择到一个使用寿命长、建设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的解决方案, 那将是最理想的结果。一个光缆系统基础设施, 至少可以使用15~20年, 且将经历数代的系统设备更新和至少两代的数据传输速率增长;当增加新用户或系统升级时, 如何做到不增加新系统对布线要求的复杂性, 不会由于新的跳线或光缆的引入导致无法辨别原来系统的路径;能够减少计划采购时间、工程开通时间、宕机时间;是否落后于同类行业的数据中心而导致系统工作效率低, 或者管理维护困难;是否当前的数据中心设计能够满足今后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需求, 具有前瞻性, 能够运筹帷幄, 从而减少长期成本, 减少重复投资;具有系统的可扩展性、敷设速度、安装便利性;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越来越重视, 人们还会考虑是否是一个节能环保的数据中心。
2 综合布线系统
要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综合布线系统。TIA 942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它是数据中心和存储区域网布线的通用标准, 对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安装提供有效的建议, 同时对空调制冷、房间大小、供电等方面做了介绍和推荐。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及各种配件, 如转接设备、各类用户端设备接口以及与外部网络的接口, 但它并不包括交换设备。从用户的角度看, 综合布线系统是使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 按照标准的连接方法来实现网络布线系统。综合布线与传统的布线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的位置无关。在传统的布线系统中, 设备安装在哪里, 传输介质就要铺设到哪里。综合布线系统则是先按建筑物的结构, 将建筑物中所有可能放置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置好, 然后再根据实际的设备情况, 通过调整内部跳线, 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同一线路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通信设备, 例如电话、终端或微型机, 甚至可以是工作站或主机。
标准的TIA 942布线系统, 如图3所示。数据中心的主配线区 (MDA) 包括了主交叉连接 (MC) , 是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的中心布线区。骨干布线在整个数据中心里都是从MC延伸的星型网络, 而特别延伸到水平配线区 (HDA) 。同样的, 水平布线以星型拓扑结构从HDA里的水平交叉连接安装到各个设备配线区 (EDA) , 或安装到位于HDA和EDA之间的区域配线区 (ZDA) 。
一个水平交叉连接不是必须的, 如图4所示。例如, 使用光纤的数据中心也许会实施集中化, 而不是分布的电子数据网络。集中化光纤布线作为HDA里交叉连接的可选方案之一, 来支持一些集中的电子设备。集中化光纤布线通过在HDA里进行拉伸光缆、连接器连接或尾纤熔纤等方式, 提供从数据中心的EDA到集中化交叉连接的连接。当不使用水平交叉连接时, 布线从MDA里的主交叉连接直接延伸到ZDA或EDA。
选择一个集中化的光纤基础设施, 能够提高链路距离, 但随着连接器数量增加而导致整个通道的插入损耗增加。若要符合未来数据传输的需求, 就必须考虑通道距离和插入损耗。但无论如何, 在进行光纤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前, 都应该认真规划并周全考虑, 以减少网络布线维修和拆迁的可能性。
例如, 结构化光纤布线对数据中心里的储存区域网络 (SAN) 进行有效监测的一个要素, 即使某个SAN具有数百个甚至数千个端口。但是, 仅实施综合布线不一定能解决数据中心里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器进入储存区域网络里, 传统光纤布线解决方案的局限就被暴露出来。特别是SAN里所需要的光纤数量, 正从数百根增加至数千根。在一个综合的布线建筑里, 部署较新的、模块化的、高密度的布线解决方案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以便达到数据中心可管理性、可测量性和高可靠性的物理层次需求。
如果使用熔接或者跳线的解决方案, 即使设计时遵从TIA 942的标准, 仍然不能解决太多的跳线造成的线缆管理等困难。预端接光缆的产生为解决线缆管理的困难扫清了障碍。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 在主干 (如图5所示) 或者在水平光缆 (如图6所示) 灵活应用。
美国西蒙公司推出的plug and play系统 (如图7所示) 允许两根或更多两头带MTP®接头的主干光缆直接连接起来, 大芯数主干光缆可以连接至分配区域, 小芯数的主干光缆在此与之连接, 然后连接到区域、设备或机柜。MTP接头是一种12芯的插拔式光纤连接器, 其外形与MTRJ接头类似。这些高密度的连接器加快了网络的布线进程, 降低了出错率并节约了空间。运用MTP接头的主干光缆, 支持12~144芯光纤。用户可以快速地通过一端带保护的光纤接头拉手进行拉线, 非常方便用户安装操作, 从而加快网络的辅设。
西蒙公司延长主干光缆用来把现有系统中主干的部分或全部的光纤分配到机房的其它区域。延长主干光缆的一端为带针的MTP接头, 另一端为不带针的MTP接头。带针的接头连接系统主干不带针 (Female) 的接头, 而不带针的接头插入模块或扇出跳线。它主要用于系统的扩容或者设备的搬迁。根据SAN网络的需求, 西蒙公司还能够供给MTP到LC或者SC的预连接光缆, 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空间的节约与操作方便性
西蒙为数据中心光纤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无论从空间的节约, 操作的方便性都融入了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首先西蒙公司的plug and play解决方案会大大减少安装时间, 在此基础上, 根据长期的客户追踪, 增加了新的设计理念。数据中心正在朝着高密度方向发展, 在机架上, 操作者发现对很少的空间来进行管理, 有时甚至连插拔跳线都非常困难。西蒙公司推出的新的Plug and Play模块以及光纤面板, 采用独特的横向排列方式, 在同样结构尺寸的条件下,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线缆管理, 西蒙公司采用相同的模块在接收端和发送端, 用户只要根据模块上的数字序号相应的插拔跳线就可以方便的实现线缆管理。独特的梯形模块把最多的空间还给用户 (如图8所示) 。
在当前的数据中心中, 光缆的直径直接影响在线糟中的布线管理, 西蒙公司推出的预端接光缆直径比一般室内带状光缆直径小20%~30%, 比传统室内束状光缆小50%~60%, 给空间的节约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同时, 美国西蒙V-POD机柜也是对ZERO-U空间的最好演绎。
4 40G&100G的应用
对于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来说, 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要, 而且同样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情形。现实的数据中心应用, 对带宽的需求会永无止境地上升。现在的数据中心其规划的目标是能够平稳运行10~15年, 因此基础架构一定要节能环保、面向未来。正确的做法是从一开始就采用光纤系统解决方案。
未来10年, 我们确信数据中心将成为40G乃至100G以太网的天下。如此的传输速率和至少基于OM3标准的激光优化光纤解决方案, 成为构筑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基本要求。新系统在规划时将重点考虑预留带宽、高密度配线和端口数量以及随之提高的系统性能、密度和对空调、制冷系统的需求。这些要素对当前的基础设施构建起着重要决策作用, 布线系统也不例外。
从2010年开始, 40G/100G的网络将会逐渐应用在数据中心, IEEE 802.3ba工作组正在完成相关标准。基于当前IEEE 802.3ba的草稿协议, 西蒙的plug and play完全能够满足40G&100G的传输。它是利用单根光纤传输10G, 这样需要10根光纤来发送100G的信号, 同时需要10芯光纤来完成信号的接收, 也就是说要完成100G信号的收发, 需要20芯光纤。完成40G传输需要8根光纤。在IEEE 802.3ba里规定了用MTP/MPO接头来传输40G&100G, 在光纤类型的选择上, 规定采用OM3以上或者单模光纤类型。因为单模光纤本身固有的传输性能, 使得它在传输40G/100G时通常支持40Km的长传输距离, 这里我们主要来描述IEEE 802.3ba里关于多模光纤链路的短距离传输。下面我们来看40G/100G光纤传输的几个重要指标。首先, 要我们来看一下40&100G传输模型, 如图9所示。
根据IEEE802.3ba传输模型, 规定光纤链路通道的性能如表2所示。
注:表中损耗包含所有光纤接头
大家都知道, 在10G传输时, 我们通常以DMD来衡量是否能够满足300m的OM3光纤的性能, 而在40G (4×10G) 和100G (10×10G) 传输时, 根据光纤制造原理, 在接收端肯定会产生一个延时, 不可能每个10G信号仍然同步到达接收端。这样, 在传输40G或者100G时, 不仅要满足单根光纤本身能否满足10G的传输要求 (OM3) 来测试, 同时我们还需要衡量4根或者10根光纤彼此间的延时, 这个指标是衡量系统能否满足高数据传输要求的关键, fiber skew的含义, 如图10所示, 它表示相邻4根或者10根OM3光纤间的最大延时间, 就是说在发送端同时从4芯或者10芯的光缆上传输信号, 在接收到第一个到达和最后一个到达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间隔越长, 传输完40G或者100G的等待时间越长, IEEE 802.3ba草稿协议规定最长不能超过79ns。
西蒙公司使用的RazorcoreTM光缆采用全新的光缆结构, 完全能够满足小于79ns的延时要求。根据表2所示, IEEE 802.3ba中明确指出OM3光缆传输距离100m时的光纤通道链路损耗不应该大于1.9dB (10G传输时, 300m的链路损耗不大于2.6dB) , 而西蒙公司的plug and play标准解决方案 (如图11所示) 传输距离100m时, 最大链路损耗为1.5+3.5dB/km×0.1km=1.85dB, 完全能够满足将来高数据速率传输要求。
当设备接口为MTP接口时, 如图12所示, 这时最大光纤链路损耗仅仅为1.35dB (1.0+3.5×0.1=1.35dB) , 可以看出, 西蒙公司plug and play系统能够支持比IEEE 802.3ba更长的距离, 完全能够满足40G/100G传输要求。
由此可见, 西蒙公司的光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一个具备高可扩展性的符合100G的高速数据中心布线网络。当前正值国内各大数据中心更新换代时机, 西蒙的光纤数据解决方案完全能够满足用户当前和未来需要。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2
一、综合布线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的起源
法院信息化建设起源于19南京中院计算机网络建设,由于该网络建设系旧楼改造,未引入综合布线系统。成都中院新建办公大楼,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引入综合布线理念,建成了全国法院行业第一幢智能化的办公大楼,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信息点1500点,实际布点1700余点,水平五类线,主干光纤,成为法院系统学习的典范工程,为法院行业在以后法庭建设中综合布线点位的分布、技术要求等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法院行业在综合布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随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绝大多数法院在新建办公大楼时开始应用综合布线系统也构建信息网络,但也有几点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懂需求,盲目建设,导致点位严重不足。
在法院系统的办公大楼的修建过程中,基本是以基建单位为主,这部分人基本只懂土建,完全不懂网络技术,在四川西部某基层县法院在新建办公大楼,100人的法院居然只有40多个信息点。
由于法院行业的特殊性,进入法院办公的网络由四个网络组成:法院专网、党政网、政法专网、互联网,同时考虑通信网络,每个法院干警至少要有5个信息点位才能满足基本需求,考虑到办公室的分布问题,房间功能问题等,必要按人数1:2的比例放大备份才能满足使用需要,也就是说一个100人左右的法院在办公区域布点应该在800-1000点。另外,在法院的公共区域,也就是审判区域,为满足将来科技法庭建设的需求,每个法庭应按20个信息点布点,如果一个法院有10个法庭,就应该在审判区域布点200点,
三、法院行业数据中心设计要点
法院系统应用种类较多,信息点相对密集,故法院系统的数据中心产品选择更多地需要从提高管理密度,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整个系统的管理。
1).机柜的选择
宽度为600mm的机柜没有垂直线槽,一般用于安装服务器设备;宽度为600mm的机柜两侧有垂直线槽,适合跳线多的环境,一般作为配线柜和网络柜。机架和机柜最好不高于2.1米,以便于放置设备或在顶部安装连接硬件。使用标准19英寸宽的机柜/机架。
2).光纤配线架的选择
由于法院行业网络应用种类多,信息点相对密集,如果采用集中式光纤布线,数据中心的光纤数量则更为庞大。为了在有限的空间管理如此众多的光纤,需要采用小型化光纤接口(LC型),而不是传统的ST/SC型接口,实现更高的管理密度。
相对应的配线架,要求是高密度的配线架,配合高密度的小型化光纤接口,可以在1U空间内容纳最多72芯光纤,或者4U高度容纳最多288芯光纤,并具备人性化的抽屉式托盘管理和全方位的裸纤固定及保护功能。更可配合光纤预连接系统做到即插即用,节省现场施工时间。
3).预连接系统
采用工厂端接、测试的高密度链接方式,预连接系统包括配线架、模块插盒和经过预端接的光缆组件。预端接系统的特点是经过工厂端接和测试的光缆可以提供可靠的质量和性能;基于模块化设计的系统允许安装者快速便捷地连接系统部件,实现即插即用,降低系统安装的成本;当移动大数量的线缆时,预端接系统可以减少移动所带来的风险;预连接系统在接口、外径尺寸等方面具有的高密度优点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在网络连接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系统的管理和操作都非常方便。
四、综合布线系统在法院行业应用的展望
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建设
0 引言
综合布线技术主要是建筑之间以及建筑内部的信号传递问题,是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需要对弱电系统网络布线的验收、测试、施工和设计进行全面的规范。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智能化建筑。只有做好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才能将通畅的物理通道提供给智能建筑,因此可以说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是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
1 信息化综合布线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
我国引进综合布线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采用的是国外的设计标准。信息产业部和原邮电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布、编制和批准了一批信息化综合布线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在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测试、施工和设计环节中,都必须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在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扩展性、经济性、实用性、灵活性、兼容性、技术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用户至上的原则[1]。
2 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的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了解信息通信的发展要求和建筑群的用途,以及适当超前的建设和使用要求,以此作为方案设计的前提。
首先,要对具体的人员进行落实。由于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选派熟悉计算机通讯工作,能够掌握设备的最新动态,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着足够了解,并且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来进行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且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本单位的计算机通讯工作比较熟悉。
其次,要充分摸清本单位的综合布线工作和应用情况,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例如要了解该单位各部门的通讯和计算机应用情况,了解其对未来建设的需求。要对电信、广电、气象、消防和公安部门进行走访,对通讯、卫星电视、防雷、消防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进行了解。特别是要了解关于安全防范、楼宇自控、电视电话会议,信息通讯方面的要求[2]。
制定初步需求方案。通过对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总,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初步的需求方案制定出来。在初步需求方案中要说明综合布线的基本用途、结构、位置、需求大小等等,并考虑到考勤系统、门禁系统、楼宇监控、广播系统、会议系统、卫星电视、闭路电视、无线通讯、有线通讯、互联网接入、政府网接入、计算机网络等需要,并确定使用怎样的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再将初步需求方案制定出来之后,还要召开技术分析会,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将正式的需求方案制定出来。
3 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阶段
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阶段,主要是以需求方案为基础来进行设计。为了解决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中的标准和技术问题,可以聘请专业设计单位来负责设计工作,以提高设计方案的专业性。首先要将方案设计单位确定下来,选择较强的技术实力,而且具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其次,向设计单位提交联络方式、需求方案、工程建筑图纸。第三,就设计思路和需求介绍与设计单位进行交流。第四,要求设计单位到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查看,主要是查看周围环境对于接地、输入/输出的影响。第五,完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完善,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调整。第六,通过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由专家进行评估。第七,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得出用户意见,向设计方告知并提出书面意见,要求设计方就用户意见对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和备案,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3]。
4 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阶段
在完成整个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之后,就要寻找相应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如果工程量较大,还要进行招标。确定合适的施工单位之后,就要与施工单位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签订施工合同,保障施工工期和质量,节省投资。由实施招投标的部门或者招投标中心向社会发布招投标信息,并从报名单位中选择10家预选施工单位。要对预选施工单位的单位信誉、施工总体实力、已竣工项目、施工队伍、技术力量、施工资质等进行实地考察,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
要选择监理单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将培训技术人员、验收报告、测试报告和技术资料移交给施工方。
在建设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与需求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重视需求阶段的工作,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阶段提供便利。在需求阶段,要对各部门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征求,吸取相应的经验和教训。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进行了解,对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档次和规模进行准确的定位。第一,要掌握适当超前的原则,也就是在保障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超前,使其能够满足后续十年至十五年左右的使用要求。第二,要掌握逐步完善的要求。这是由于作为计算机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一旦建成,再对其进行更改就非常困难,可以说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一次性工程,必须保障以此建设到位。而对于一些随时使用的部件,例如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交换设备等,则可以实现逐步更新到位。第三,要对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准确的定位,要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确定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档次、建设规模、网络功能等等[4]。
在招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商务标和技术标分离开来,保障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进行招标。在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之后再进行商务招标,从而保证建设标准的统一性。土建施工单位与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单位也要进行相应的配合和协调,并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协商解决,保障在一定的工期内完成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并保证施工的质量。
5 结语
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非常重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做好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做好各阶段的工作,确定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规模和档次,保障各个阶段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惠忠.关于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研究[J].科技风,2012(12).
[2]张云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课教学与研究——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2(32).
[3]李康.图书馆网络综合布线的理念与设计实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4
(1) 走线通道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走线通道安装时应做至安装牢固, 横平竖直, 沿走线通道水平走向的支吊架左右偏差应不大于l0mm, 其高低偏差不大于5mm;
◆走线通道与其他管道共架安装时, 走线通道应布置在管架的一侧;
◆走线通道内缆线垂直敷设时, 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 m处应固定在通道的支架上, 水平敷设时, 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 m处进行固定;
◆布放在电缆桥架上的线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 外观平直整齐, 线扣间距均匀, 松紧适度;
◆要求将交、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分架走线, 或金属线槽采用金属板隔开, 在保证线缆间距的情况下, 同槽敷设;
◆线缆应顺直, 不宜交叉。在线缆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线缆在机柜内布放时不宜绷紧, 应留有适当余量, 绑扎线扣间距均匀, 力度适宜, 布放顺直、整齐, 不应交叉缠绕。
(2) 6A UTP线缆敷设通道填充率不应超过40%, 尽管最小弯曲半径仍是安装时不得小于8倍线缆外径及固定时不得小于4倍线缆外径, 但由于6A UTP线缆外径一般大于8mm, 对线缆敷设和固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2 线缆端接
(1) 设备线缆与跳线端接
◆完成交叉连接时, 尽量减少跳线的冗余;
◆保证配线区域的双绞线及光纤跳线与设备线缆满足相应的弯曲半径要求;
◆线缆应端接到性能级别相一致的连接硬件上;
◆进入同一机柜或机架内的主干线缆和水平线缆应被端接在不同的配线架上。
(2) 为了保证因线缆在插座端接时的质量而影响对阻抗的完好匹配, 使得平衡破坏而造成串扰 (包括NEXT和ELFEXT) 、回损参数不达标,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在完成双绞线端接时应剥除最少长度的线缆外护套;
◆正确按照制造商规范进行线缆准备、端接、定位和固定;
◆由于端接而产生的线对开绞距离在超5类或更高级别线缆中不能超过13mm;
◆机柜内6A类UTP固定不宜采用过紧的捆扎工艺, 并保证其最小弯曲半径。
3 通道安装
(1) 开放式网格桥架的安装施工
◆地板下安装, 桥架在与大楼主桥架导通后, 在相应的机柜列下方, 每隔1.5m安装一个桥架地面托架;安装时, 配以M6法兰螺栓、垫圈、螺母等紧固件进行固定。托架具体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支架, 托架与支架离地高度也可以根据用户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不受限制, 底部至少距地50mm安装。支架具体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
◆天花板安装, 根据用户承重等的实际需求, 可选择不同的吊装支架。通过槽钢支架或者钢筋吊竿, 再结合水平托架和M6螺栓将主桥架固定, 吊装于机柜上方。在对应机柜的位置处, 将相应的线缆布放到相应的机柜中, 通过机柜中的理线器等对其进行绑扎、整理归位。吊装支架具体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
(2) 开放式网格桥架的特殊安装方式
◆分层安装, 创新的分层布线可以满足敷设更多线缆的需求, 便于维护和管理同, 也能使现场更美观。
◆机柜安装, 机柜安装代替了传统的吊装和天花板安装。采用这种新的安装方式, 安装人员不用在天花板上钻孔, 不会破坏天花板, 而且安装和布线时工人无需爬上爬下, 省时省力, 非常方便。再加上网格式桥架开放的特点, 用户不仅能对整个安装工程有更直观的控制, 线缆也能自然通风散热, 减少能耗, 节约能源;机房日后的维护升级也很简便。
◆将配线架 (配线模块) 直接安装在网格式桥架上, 通过简单安装, 配线架可以固定网格式桥架上, 水平线缆的整理和路由在桥架上进行, 而配线架自带的环形理线器可以正常进行跳线的管理, 当机柜需要进行增减变更时, 只需插拔跳线即可, 非常方便。
◆梯架的补充
网格式桥架因其轻便、灵活,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成为梯架理想的替代品。不过, 也有很多用户在项目中把网格式桥架作为梯架的补充。梯架用于支持主干电力电缆的敷设, 而网格式桥架则用于二、三级支线的部位。
◆封闭式管、槽的安装施工
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保护 篇5
。可以说,综合布线系统犹如智能建筑的一条高速公路,有了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想上什么应用系统,都变得非常简单。而综合布线电气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电气故障对综合布线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的损坏,也同时避免终端设备或器件的损坏,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一、电气保护
室外电缆进入建筑物时,通常在入口处经过一次转接进入室内,在转接处应加装电气保护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因电缆受到雷击产生感应电势或与电力线路接触而给用户设备带来损坏。
电气保护主要分为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两种,这些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入口的专用房间或墙面上。
综合布线的过压保护可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或固态保护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使用断开或放电间隙来限制导体和地之间的电压。放电间隙由粘在陶瓷外壳内密封的两个金属电柱形成,并充有惰性气体,当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超过交流250V或雷电浪涌电压超过700V时,气体放电管出现电弧,为导体和地电极之间提供一条导电通路。
固态保护器适合于较低的击穿电压(60~90V),而且其电路中不能有振铃电压。它利用电子电路将过量的有害电压泄放至地,而不影响电缆的传输质量。固态保护器是一种电子开关,在未达到击穿电压前,可进行稳定的电压箝位,一旦超过击穿电压,它便将过电压引入地,固态保护器为综合布线提供了最佳的保护。---bianceng.cn(学电脑)
综合布线系统除了采用过压保护外,还同时采用过流保护。过流保护器串联在线路中,当线路发生过流时,就切断线路。为了维护方便,过流保护一般都采用有自动恢复功能的保护器。
二、屏蔽作用
电磁干扰和辐射是整个应用系统的问题,由综合布线电缆引起的干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辐射能量与发送信号的电压和频率有关。采用屏蔽是为了在有干扰的环境下保证综合布线通道的传输性能。它包括两部内容,即减少电缆本身向外辐射的能量和提高电缆抗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
综合布线的整体性能取决于应用系统中最薄弱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性能及其连接工艺,在综合布线中,最薄弱的环节是配线架与电缆连接部件以及信息插座与插头的接触部位。当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裂缝时也构成了屏蔽通道的薄弱环节。为了消除电磁干扰,除了要求屏蔽层没有间断点外,还要求整体传输通道必须达到360°全程屏蔽,这种要求,对于一个点对点的连接通道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插口、跳线等很难做到全屏蔽,再加上屏蔽层的腐蚀,氧化破损等因素,因此,没有一个通道能真正做到全程屏蔽,同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对低频磁场的屏蔽效果较差,不能抵御诸如电动机等设备产生的低频干扰。所以采用屏蔽电缆也不能完全消除电磁干扰。
从理论上讲,为减少外界,可采用屏蔽措施,屏蔽有静电屏蔽和磁场屏蔽两种。屏蔽的原理是,在屏蔽层接地后使干扰电流经屏蔽层短路入地。因此,屏蔽的妥善接地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但不能减少干扰,反而会使干扰增大。因为当接地点安排不正确,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位不均衡时,会引起接地噪声,即在传输通道的某两点产生电位差,从而使金属屏蔽层上产生干扰电流,这时屏蔽层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干扰源,导致其性能远不如非屏蔽传输通道。因此,为保证屏幕效果,必须对屏蔽层正确可靠接地。
在实际应用中,为最大程度降低干扰,除保持屏蔽层的完整,对屏蔽层可靠接地外,还应注意传输通道的工作环境,远离电力线路、变压器或电动机房等各种干扰源。当综合布线环境极为恶劣,电磁干扰强,信息传输率又高时,可直接采用光缆,以满足电磁兼容性的需求。
三、系统接地
综合布线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接地是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抑制噪声、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进行布线设计施工前,都必须对所有设备,特别是应用系统设备的接地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弄清接地要求以及各类地线之间的关系。如果接地系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系统设备的稳定性,引起故障,甚至会烧毁系统设备,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和设备的接地,按不同作用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及屏蔽接地等。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采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标,同时也可以降低电位变化引起的干扰,故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因此,共用接地系统电阻值的确定应以其中最小值为准。
当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交流、直流和安全保护接地应采用同一组接地装置。为了防止雷击电压对综合布线及连接设备产生反击,要求防雷装置与其他接地体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但这个要求,在工程设计中很难实现。如多层建筑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建筑主筋和基础底板主筋作接地线和接地体,无法满足与其他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可能产生反击,此时,只能将建筑物内各种金属体以及进出线管进行严格接地,而且所有接地装置必须共用,并进行多处连接,使防雷装置和邻近的金属物体电位尽可能相同,以防止雷电反击现象,保证综合布线和系统设备的安全。
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在建筑入口区、高层建筑的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换间都应设置接地装置。综合布线引入电缆的屏蔽层必须连接到建筑物入口区的接地装置上,干线电缆的屏蔽层应采用大于4mm2的多股铜线接到配线间或交换间的接地装置上,而且干线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保持连续。配线间的接地应采用多股铜线与接地母线进行焊接,然后再引至接地装置。非屏蔽电缆应敷设于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内,金属槽管应连接可靠,保持电气连通,并引至接地干线上。同时,配线架等设备接地应采用并联方式与接地装置相连,不能串联连接。
总之,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保护对于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使电气保护系统满足规范要求和设备要求,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工作。
★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书
★ 探究中小企业综合布线经验总结
★ 综合布线产品采购合同
★ 综合布线中的结构化布线
★ 智能大厦/综合布线/弱电的简历表格
★ 教学楼设计
★ 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 设计教学楼
★ 教学楼设计规范
浅谈综合布线系统的现场测试技术 篇6
关键词:综合布线,现场,测试,电气性能
1、引言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使语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是智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的测试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依据测试的阶段可以分为工前检测、随工检测、隐蔽工程签证和竣工检测。检测的内容涉及了施工环境、材料质量、设备安装工艺、电缆的布放、线缆的终接、电气性能测试等诸多方面。而对于用户来说,应该说最能反映工程质量的数据来自最终的电气性能测试。这样的测试能够通过链路的电气性能指标综合反映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涵盖了产品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环境质量等。几年来,为很多市重点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提供了验收测试,积累了一定的现场测试经验。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的一些常见故障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2、测试方法
根据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和验收的需要,通常将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方式分为验证测试、认证测试两类。
验证测试通常是指通过简单的测试手段来判断链路的物理特性是否正确。由于这类测试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测试设备来确认链路的通断、长度及接线图等物理性能,而不能对复杂的电气特性进行分析,因此这类测试仅适用于随工检测。也就是说,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布线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物理故障,可以利用测试设备进行“随布随测”。这样的测试对仪器的要求相对较低。
认证测试对链路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都进行测试。认证测试要以国家标准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依据,只有优于标准的才是合格的链路。这样的测试对仪器的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认证测试往往是在布线工程全部完工后,由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委托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测试,这也是内容最全面的测试。
3、故障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的故障大体可以分为物理故障和电气性能故障两大类。
3.1物理故障
物理故障主要是指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可以直接观察的故障,如:模块、接头的线序错误,链路的开路、短路、超长等。对于此类故障,通常利用具有时域反射技术(TDR)的设备进行定位。它的原理是通过在链路一端发送脉冲信号,同时监测反射信号的相位变化及时间,从而确认故障点的距离和状态。精度高的仪器距离误差可控制在2%左右。物理故障中最常见的要数线序错误。反接、跨接等都属于这类故障中最典型的。我们知道标准的接线方式(T568A或T568B)能够保证正确的双绞线序,从而使链路的电气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在我以往测试过的很多布线系统中,由于施工人员或用户不了解打线标准,导致了很多接线故障。这些故障利用一般的通断型测试仪就能轻易的检测出来。
3.2电气性能故障
电气性能故障主要是指链路的电气性能指标未达到测试标准的要求。诸如近端串扰、衰减、回波损耗等。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不同编码技术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网络传输对线路的电气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10BASE-T时代,其编码带宽仅用到了10 MHz,并且只用到了4对双绞线中的2对,而当以太网发展到现在的1000BASE-T,最大编码带宽已飞升到100 MHz,并且用到了全部4个双绞对进行全双工传输。因此对电气性能测试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项目也越来越多。
以TIA的标准为例,其测试CAT5的标准仅规定了4个基本测试项目,其中电气性能参数仅有近端串扰和衰减两项,而CAT5E的标准测试项目增加到了8项,其中与串扰有关的参数就占到了1/2。下面针对几项重要的电气性能参数来分析一下。
3.2.1 近端串音
“串扰”是指线缆传输数据时线对间信号的相互泄漏,它类似于噪声,严重影响信号的正确传输。“近端串音”是指串扰的测量是在测量信号发送端进行的。这个参数在标准中是要求双向测试的。导致串扰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类:(1)选用的元器件不符合标准,如:购买了伪劣产品;不同标准的硬件混用等。(2)施工工艺不规范,常见的如:电缆牵引力过大,破坏了电缆的绞距;接线图错误;跳线接头处或模块处双绞对打开过长等。目前对串扰定位的最好技术应属FLUKE DSP系列电缆测试仪中提供的时域串扰分析技术。以往发现串扰不合格时,仅能获得频域的结果,即仅知道在多少兆赫茲时串扰不合格,但这样的结果并不能帮助在现场去解决故障。而串扰定位技术可以非常准确的告诉我们串扰故障发生的物理距离,不管是一个接头还是一段电缆。
3.2.2 综合近端串音
由于1000BASE-T的应用突破了原有的2对线应用模型,而采用4对线全双工传输模式,因此很多与串扰有关的测试参数也变得复杂了。原来仅关心一个线对对另一个线对的影响,而现在不得不同时考虑3个线对对同一线对的影响。
3.2.3 衰减
衰减是指信号在链路中传输时能量的损耗程度。在现场测试中发现衰减不通过往往与两个原因有关:(1)链路超长,就像一个人在向距离很远的另一个人喊话,如果距离过远,声音衰竭过大导致对方无法听清。信号传输衰减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以导致网络速度缓慢甚至无法互联;(2)链路阻抗异常,过高的阻抗消耗了过多的信号能量,致使接收方无法判断信号。对于衰减故障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时域反射技术(TDR)来进行精确定位。
3.2.4 回波损耗
回波损耗是指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时被反射回来的信号能量强度。这个参数是在CAT5E链路测试标准中出现的,测试该参数是出于1000BASE-T全双工传输的需要。因为在同一线对内被反射回来的信号会干扰同向传输的正常信号。这就像山谷中相距很远的两个人在互相喊话,一方喊话的回声会影响其收听对方的声音。回波损耗的故障在CAT5E 链路测试中是比较高的。这类故障主要同链路的阻抗变化有关,因此我们同样可以采用TDR技术进行定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该项测试技术非常复杂,对测试仪器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因此测试仪器本身及其接插件的磨损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回波损耗失败的原因。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众多的综合布线故障中,除了一部分是元件质量问题引起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严格遵循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是确保布线工程质量的根部所在。同时应掌握一定的测试技术,配备必不可少的测试工具,为综合布线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黎连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第2版) [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7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级数据中心采用的Sigma-Link连接系统是为高速应用设计的一个预端接的、安装快速简单的铜缆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Sigma-Link连接系统是将几根端接完模块的铜缆绑定在一起,铜缆模块端口集成安装在一个基座中,再安装到专用的配线架上。Sigma-Link干线电缆100%经过工厂测试,确保了系统的性能。所有的Sigma-Link系统干线电缆两边的模块盒顶部都集成了一根塑料光纤(POF),方便用户对远距离的另一端模块盒端口的跟踪查找,这个系统是为数据中心可靠、快速的运转而设计的。所有的部件都满足数据中心标准TIA/EIA 942和EN50173-5。
安普布线Sigma-Link系统可用于数据中心中设备的布线连接,例如从服务器到配线架或交叉连接设备。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开放式办公区地板下或天花板上对于多信息点的需要,如图3所示。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级数据中心采用的MPO连接系统是一种高密度、模块化的光纤布线系统,如图4所示。
MPO光纤连接器是一种高密度光纤连接器,体积比SC光纤连接器还小,由于采用精确的几何学设计,能够支持12~96芯光纤。MPO光纤连接器采用护套式设计,如同MT-RJ,通过定位针和定位孔的结构来实现光信号精确传输,如图5所示。
MPO产品都是工厂端接,预先测试,且即插即用。采用MPO布线系统不仅减少了光纤的现场端接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且节约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过程、缩短了施工时间,为整个网络的光纤主干系统提供最可靠的性能保障。另外,它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布线系统的扩展及改动(移动、增加、删除)等操作更加方便,并有效的减少了网络宕机的时间。
数据中心高密度布线系统的应用 篇8
高密度布线系统分为光缆和铜缆两个方面。根据传统架构的TIA 942标准, 把数据中心分为EDA、ZDA、HDA、IDA、MDA等多个层次。从EDA-HDA的水平布线多采用铜缆布线, HDA-IDA-MDA的骨干布线多采用光纤布线。
高密度铜缆布线主要考虑的是从列头柜到设备柜之间的水平布线系统。目前主流的多采用Cat.6或Cat.6A类网线, 在高密度的布线方案中单个机柜至少配置48根网线 (1台服务器至少3个端口, 1主1备1KVM, 可能根据应用的不同端口数量会有变化) 。单个列头柜管理10~12个机柜, 这样在桥架中就会有500根左右的网线, 这样对于桥架的要求就很高。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即使是采用Cat.6等级的布线在高密度布线方案下, 在不允许线捆堆叠的情况下, 在列头柜端的桥架上会产生500mm左右的布线宽度, 同时每米承受20kg的线缆重量。如果采用Cat.6A等级可能会有700mm的宽度加上近40kg/m的网线重量, 这对于桥架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同时也占用了相当多的上部空间。如果采用下走线, 对机柜下的冷气流的设计会造成很大影响。即使是采用目前流行的上走线方式, 也会影响机房内的气流以及占用空间, 给照明、消防等其他子系统造成设计上的麻烦。所以, 如果机房采用高密度设计, 水平布线的铜缆可以考虑采用预连接的布线方式。
预连接铜缆采用专用多对连接器, 在1根线缆内集成24对线, 线缆的直径只有12mm左右, 大大节省了布线的空间, 也节省了安装的时间。采用即插即用的方式, 1HU高度内的配线可以支持48个RJ45端口。目前该方案可以支持常规的千兆以太网应用, 在将来可以通过升级模块的方式实现对10GBase-T万兆以太网络的支持。同时根据应用方案的不同, 可以选择在水平线缆两端都采用高密度Ipass接口或在HDA内采用RJ45接口的扇出跳线, 在EDA内采用Ipass接口配合模块盒, 实现管理与密度的融合。
在某些小型的高密度数据中心 (一般都在100个机以内) , 可以不设置HDA, 所有的水平线缆直接连到MDA做配接。那么在MDA区域的配线容量是比较大的, 会有上千根数量的铜缆需要配接, 因为传统的机柜配合普通配线架, 对于这样的配线管理并不方便, 也过于占用空间。有相当部分的机柜内空间实际上是被水平理线器所占用。使得机柜内的空间利用率低, 同时在管理机柜与机柜之间的跳线配接也相当麻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采用针对应用而设计的机架与角型配线架的配合, 不需要水平理线器, 大大提高了机架空间的利用率。
铜缆布线采用高密度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提高机房内空间的使用效率, 减少其他系统设计时的麻烦。光缆系统同样也需要提高密度, 现在数据中心里已经大规模的采用了预连接光缆系统来提高光纤配线的密度。目前普遍的密度在1HU的空间里, 采用了预连接系统, 可以实现96芯 (LC) 的配线, 4HU的机柜空间里可以实现576芯 (LC) 的配线, 如果采用MTP等多芯连接器, 密度可以更高。同时1根144芯的MTP-MTP预连接光缆, 直径小于15mm, 所以对布线空间的占用也非常小。
数据中心内的布线系统是为网络服务的。随着机柜内制冷、配电等系统的升级, 单机柜内能支持服务器的数量在明显上升, 刀片等服务器的推广也使得单机柜内的服务器计算节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服务器与计算节点的增加, 直接导致了布线需求量的提升, 当布线量提升到一定程度以后, 如果仍然采用EDA-HDA水平连接的方式, 会使布线数量与HDA的配线管理能力超过极限, 这样使得空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所以当服务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To R的网络布置方式以及类似于To R的POD方式就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高密度的布线所需要的产品与布线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To R或POD都是在每个或每几个机柜内布置接入交换机, 服务器通过跳线直接连接交换机, 一般来说, 跳线的距离不会很长, 通常不会超过7m (跨1个机柜) 。在这种情况下, 水平线缆就被大量的跳线所替代。在千兆网络, 通常的解决方案是交换机和服务器的NIC都采用RJ45端口, 中间采用1根RJ45-RJ45的跳线连接, 这样的方式经济也方便。
到了万兆以后, 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数据中心内, 常用的10GBase的网络有基于双绞线Base-T;基于OM3/OM4的BaseSR方式;也有基于Twinax的Base-CX4方式。服务器NIC与交换机的端口通常有RJ45与SFP+两种。选择哪一种连接方式更经济、更具效率, 首先从价格层面上, 同样以Intel X520系列网卡为例:计算上网卡, 模块与跳线后, Base-SR、Base-SR、Base-T Base-CX4支持长度分别可以达到550m、100m、15m。根据以上的数据, 在To R/POD的应用下, 采用10GBase-CX4标准的传输方式更具有成本上的优势。那么在布线方面, 就需要采用带有SFP+端口的无源连接器件来配合10GBase-CX4标准的应用。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9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综合布线工作组 (以下简称综合布线工作组) 做为中国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行业的标准规范化、技术创新化的主要推动组织, 2008年3月启动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专项技术白皮书的编写工作。综合布线工作组7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历时半年时间完成的《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集合了综合布线行业最权威专家, 最新技术应用, 最新国内外标准规范, 分析汇总了大量工程实例而完成的专业技术指导资料。该白皮书相当于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指南, 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有着非常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 可以帮助用户、设计及施工单位有效提高设计水平及工程质量。
为推广技术白皮书, 本刊将配合综合布线工作组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办“数据中心布线兵法2008全国技术推广会”。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10
1 项目概况
武汉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综合布线项目分为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办公区域布线系统两部分, 其总建筑面积21135m2, 主体主要包括仓储工房、分拣工房及部分配套用房, 是一座集卷烟成品存储、分配及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
2 设计思路
本项目布线系统主要按照国际标准《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TIA/EIA 942) 来规划实施, 同时也参照了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 综合国内国际标准, 初步设计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遵循长期可靠稳定和带宽性的原则, 对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有了整体思路:
(1) 高可靠性原则:所有的主干和水平线路均采用双路走线, 备有冗余, 并增加了铜缆作为备份, 可以实现在任何基础设施有计划对停机时维持正常运作的高容错性和高可靠性。除了采用的设备冗余、物理备份以外, 布线系统本身也最好采用质量优、可靠性高的产品。
(2) 高密度原则:为了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和散热性, 选用的布线产品必须遵循占用空间小、布线密度大的原则。采用Advanet高密度的光纤配线架和MPO预端接光纤系统, 大大节省了机柜、管道的空间, 也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布线密度和安装维护的效率。
(3) 高安全性原则:数据中心布线密集, 设备摆放集中, 为了陈述机房内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 全部线缆均采用低烟无卤 (LSZH) 认证的线缆, 模块外壳与面板均采用高强度、耐高温的PC材料。
3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构成
根据TIA/EIA 942数据中心布线模型来看, 机房内布线空间包含主配线区、中间配线区 (可选) 、水平配线区、区域配线区和设备配线区。
3.1 辅助支持区布线
(1) 主配线区域
主配线区包括主交叉连接 (MC) 配线设备, 它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分配系统的中心配线点。当设备直接连接到主配线区时, 主配线区可以包括水平交叉连接 (HC) 的配线设备。
主配线区的配备在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交换机、核心存储区域网络交换设备和PBX设备的支持下, 服务于一个或多个不同地点数据中心外部的电信间, 并为办公区域、操作中心和其他一些外部支持区域提供服务和支持。有时接入运营商的设备也被放置在该区域, 以避免因线缆超出额定传输距离或考虑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及电子信息设备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实施互通。
主配线区位于计算机房内部, 为提高其安全性, 主配线区也可以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每一个数据中心机房应该至少有一个主配线区。
(2) 水平配线区域
水平配线区用来服务于没有直接连接到主配线区的HC设备。水平配线区主要包括水平配线设备、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局域网交换机、存储区域网络交换机和KVM交换机。
小型数据中心可以不设HDA, 由MDA来支持, 标准的数据中心则必须有若干个HDA。一个数据中心可以设置于各个楼层的计算机机房, 每一层至少含有一个水平配线区, 如果设备配线区的设备距离水平配线设备超过水平线缆长度限制的要求, 可以设置多个水平配线区。
在数据中心机房中, 水平配线区为位于设备配线区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连接, 连接数量取决于连接的设备端口数量和线槽通道的空间容量, 应该为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
(3) 中间配线区
可选的中间配线区用于支持中间交叉连接 (IC) , 常见于占据多个建筑物、多个楼层或多个房间的大型数据中心。每个房间、每个楼层甚至每个建筑物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配线区, 并服务一个或多个水平配线区和设备配线区以及计算机机房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电信间。作为第二级主干, 交叉的配线设备位于主配线区和水平配线区之间, 中间配线区可以包含有源设备。
(4) 分区配线区域
在大型计算机机房中, 为了获得水平配线区与终端设备之间更高的配置灵活性, 水平布线系统中可以包含一个可选择的对接点, 叫做区域配线区。区域配线区位于设备经常移动或变化的区域, 可以通过集合点 (CP) 的配线设施完成线缆的连接, 也可以设置区域插座连接多个相邻区域的设备。区域配线区不可存在交叉连接, 在同一个水平线缆布放的路由中, 不得超过一个区域配线区。同时, 区域配线区中不可使用有源设备。
(5) 设备配线区域
设备配线区是分配给终端设备安装的空间, 这些终端设备包含各类PC服务器、存储设备、小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相关的外围设备等。设备配线区的水平线缆端接于机柜或者机架的连接硬件上。每个设备配线区的机柜或机架需要设置数量充足的电源插座和连接硬件, 使设备线缆和电源线的长度减少至最短距离。
3.2 辅助支持区布线
数据中心支持区是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技术作业的场所, 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UPS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支撑区域可以是整个空间或以设备安装场地为单位, 设置相应的数据和语音信息点。
数据中心支持区 (计算机机房外) 布线包含进线间、电信间、行政管理区、辅助区等。
(1) 进线间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和外部配线及公用网络之间接口与互通交接的场地, 设置用于分界的连接硬件。进线间的设置主要用于电信线缆的接入和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设备的放置。这些设施在进线间内经过电信线缆交叉转接, 接入到数据中心内。如果进线间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部, 则与主配线区合并。
基于安全目的, 进线间宜设置在机房之外。根据冗余级别或层次要求的不同, 进线间可能需要多个, 以根据网络的构成和互通的关系连接外部或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如果机房面积非常大, 次进线间就显得非常必要, 这是为了让进线间尽量与机房设备靠近, 以使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不超过线路的最大传输距离要求。若建筑物只有一处外线进口, 数据中心主进线间的进线也可由建筑物进线间引入。
(2) 电信间是数据中心机房内支持计算机机房以外的布线空间, 包括行政管理区、辅助区和支持区。电信间用于数据中心的正常办公及操作维护提供本地数据、视频和语音通信服务的各种设备。电信间一般位于计算机机房外部, 如果有需要, 它也可以和主配线区或水平配线区合并。
数据中心电信间与建筑物电信间功能相同, 但服务对象不同, 建筑物电信间主要服务于楼层的配线设施。
(3) 行政管理区:是用于办公、卫生等目的的场所, 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等。行政管理区可根据服务人员数量设置数据和语音信息点。
(4) 辅助区:是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 包括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装卸室、用户工作室等区域。辅助区可根据工位数量和设备的应用与连接需要设置数据和语音信息点。
4 武汉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数据机房布线系统
武汉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数据机房布线系统由LAN网络布线系统和SAN网络布线系统组成, 在该机房系统工程中, 对机房工程内的各种布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考虑了布线桥架路由与机房内其他各种管路/桥架, 以确保机房各系统实施的合理有序。
网络综合布线采用主配线区 (MDA) —水平配线区 (HDA) —设备配线区 (EDA) 的标准, 采用星型布线方式, 双路由结构, 在机房内每列内的终端机柜前端设置网络列头柜。
4.1 一级链路:运营商进线柜至核心网络柜
进线设备间是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建筑布线系统之间的空间, 也就是处于接入提供商和客户网络之间的系统。这个空间包括接入提供商所提供的划分硬件和设备。
本项目设计了三路进线, 位于三楼的核心机房, 经由各个ISP提供商提供备份冗余的网络接入线路和设备, 分别接入设置在三楼的网络核心机房的核心配线架 (CPP1/CPP2) 上。
每个电信接入机房均有一路48芯OM3分别连接核心配线架 (CPP1/CPP2) , 且使用双路由走线 (使用独自的线槽) , 实现无单点故障的双工备份设计。
ISP进线柜和MDA配线柜布线密度高、设备多, 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 一般采用高密度的MPO布线系统来完成, 其包含4U的MPO高密度配线架、MPO主干光缆、MPO适配器和MPO-LC光纤跳线。
4.2 二级链路:核心网络柜至列头柜
本项目机房属于普通服务器机房, 在每排机柜前端设置有列头柜, 用于管理该排的服务器。每列的列头柜和核心网络区内的核心配线架 (CPP1/CPP2) 之间分别铺设双路光缆, 实现双路由最高可靠级别的设计以及配线区无单点故障的多重备份连接。
MDA配线柜和HDA配线柜布线密度高、设备多, 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 一般采用高密度的MPO布线系统来完成, 其包含4U的MPO高密度配线架、MPO主干光缆、MPO适配器和MPO-LC光纤跳线。
4.3 三级链路:列头柜到服务器机柜
每个区域内的终端机柜配置24根铜缆和12芯光缆分别连接至列头柜, 同时为一些应用 (如无线接入点、KVM、IP摄像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考虑的线缆也要规划在内, 配线架之间的水平布线采用Cat.6屏蔽/非屏蔽低烟无卤线缆或OM3预连接光缆, 设备机柜中的设备由一路到达列头柜的LAN网络, 一路到达列头柜的SAN网络。
HDA配线柜布线密度高、设备多, 为了合理地利用空间, 也方便后期的设备迁移和变更, 宜采用Advanet MPO高密度布线系统。
5 产品的选择
西蒙电气为本项目提供advanet MPO-MPO预连接主干光缆、Advanet MPO光纤配线架、Advanet MPO-LC光纤适配器、Advanet适配器面板、Advanet MPO-LC扇形跳线和光缆等产品。
6 结束语
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简析 篇11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管理系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浏览网络上的文字或者费力的欣赏断断续续的图象和声音。高速、高清晰度的图象和话音,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取等已经将几年前的梦想逐渐的变成现实。工程师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宽带网络方案,像光纤到户,数字用户线技术,HFC等等。有些己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如ADSL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调制解调器,100M以太网逐步取代10M以太局域网等等。总之,宽带网络的模型毫无疑问就应该是由快速局域网加上高速的接入、传输网构成。前者,快速以太网占了很大比重;后者,光纤传输独占鳌头。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简称,它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使语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平台,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其设备或程序可以用于多种系统中的特性。综合布线系统将话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图像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2.开放性。对于传统布线,一旦选定了某种设备,也选定了布线方式和传输介质,如要更换一种设备,原有布线将全部更换,既极为麻烦,又增加大量开支。而综合布线是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的现行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
3.灵活性。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介质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以支持语音、传真、多用户终端、工作站及令牌环等。所有设备的开通和更改都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只需作一些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灵活多样,各部门既可独立组网也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提供了必要条件。
4.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配置、通信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以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
5.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所有的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对于特殊用户需求可把光纤铺到桌面。干线语音部分用电缆,数据部分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余量。
二、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就在大型高层建筑中采用电子组件的控制系统。到了20世纪60年代,建筑物功能日益擴大,弱电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开始出现了数字式自动化系统。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已进入了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在建筑物内部装设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各种设备,并要求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这些设备都必须分别设有独立的传输线路,并将分散在建筑物内设置的设备连接起来,组成各自独立的集中控制系统,这种线路一般成为专业线路。由于这些要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技术水平较低,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很多,平均长度很长,不但增加了基本建设工程造价,且不利于维护管理。传统的布线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系统缺乏兼容性:各系统分别独立,互不兼容,互不关联,分别设计,分别施工,分别设置独立线路;2.设备器材分别设置,增加了工程造价;3.分散施工,工程统一协调困难,施工后难于统一管理;4.传输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灵活性,工程一旦确定,对于改建和扩建带来不少困难。1984年,第一座智能建筑在美国面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形图像显示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初步广泛应用;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传输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布线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这种要求,于是综合布线就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应运而生了。
为了克服传统布线的储备落后的缺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其代表产品是SYSTMAXTM PDS(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20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技术开始引入我国,但使用较少,处于探索研究试用阶段。1995年3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规范CECS72:95 》,并于1997年4月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规范修订本CECS 72:97》,它们规范了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例如办公智能大厦、商业智能大厦、金融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住宅小区。
随着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作为高速公路“节点”,智能建筑成为这些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归宿。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各种局域网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为适应语音、数据、图像在智能建筑中的传输,以及与广域网智能建筑外部信息网络连接的需求,综合布线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厦为主要应用场合的综合布线系统;以住宅小区和园区为主要应用场合的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园区综合布线系统;以城域为主要应用范围的宽带城域网;以家庭布线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家居布线系统;以现代开放型办公室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开放型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等等。综合布线的信息传输速率由低速l0Mbit/s发展到100Mbit/s和1000Mbit/s以上。综合布线产品的类型已由3类发展到5类、超5类、6类和7类;6类标准已于 2002年6月公布,适应于多媒体传输的7类布线标准也已制定,它将使综合布线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宽带化。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从窄带向宽带、从低速率向高速率方向发展。由于计算机数据的接入,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应能支持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局部网络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RS232-C(同步/异步)、星形网、局域/广域土安网、令牌网、以太网及光缆分布数据接口等。目前,通讯媒介的传输速率已发展到155Mb/s,622Mb/s等,空间电磁干扰(且为同频干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必须使用屏蔽缆线进行良好的接地。由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及光缆组成的网络,能适合各种速率的传输要求,也能构成完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2.数字化。整个网络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国内的电话网络已普遍使用程控交换技术、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化比较容易实现;而电视图像系统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模拟制,使用面大且广,向数字化转换有一定的难度。
3.综合化。综合化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又一发展方向,除综合电话、计算机数据、会议电话、监视电视等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综合图像、监控、火灾报警、保安防盗报警、楼宇设备及技术管理系统等。
4.智能化。综合布线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适应智能建筑开放式布局及智能结构的求。
参考文献:
[1]江云霞,杨延高.综合布线实用教程[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薛颂石.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杨志,邓仁明.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工程应用[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刘化君.综合布线系统[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刘晓胜,吴乐南,周爽.智能小区系统工程技术导论[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篇12
好的线缆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美观度, 使网管人员对于布线系统的移动、添加和更换更加简单快速, 并且有效的线缆管理会避免线缆在机柜和机架上的堆积, 防止其影响冷热空气的正常流动。由于热交换的效率下降, 设备的温度将上升, 不仅需要消耗更对的能源, 而且会使设备的传输性能以及可靠性下降。举例来说, 设备的温度上升10°, 传输性能将下降65%。因此数据中心内线缆管理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问什么需要支持10G应用?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需要支持有效支持3代有源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 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单体文件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这样, 选择一套先进的布线系统是及其有必要的。其将确保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 无需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本身。要知道, 更换一台网络设备相对容易, 而更换整个布线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3 如何看待外来串扰 (Alien crosstalk) 对数据中心布线的影响?
外来串扰是数据中心布线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应重视的问题。有时候, 美观的布线整理背后往往隐藏着外来串扰的威胁。解决的方法, 除了产品的结构、使用材料与制造工艺得到提升以外, 线缆敷设时, 不要过紧捆扎, 不要超出规定的通道填充容量, 避免过于弯曲 (小于规定弯曲半径) , 或者采用6A类以上的布线系统,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等。
4 如何处置数据中心内的废置线缆?
废置线缆是指数据中心内一端未端接到插座或设备上, 且没有标注“预留”标签的已安装电信线缆。TIA 942标准规定, 数据中心内的线缆要么至少一端端接在主配线区或水平配线区, 要么就被移去。废弃后堆积在天花板上、地板下和通风管内的线缆, 被认为是火、烟及有毒气体的源头而危害用户安全。
5 如何考虑使用高阻燃等级的线缆?
线缆燃烧时会产生烟雾并可能引发建筑的其他部分着火。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时, 对比其他类型线缆, 更为推荐采用Plenum等级的数据线缆。采用Plenum等级线缆 (需通过UL910关于火势传播及烟度方面的测试) 是在火灾发生时为数据中心内设备提供保护的最佳选择。
6 数据中心内的交叉连接是否必要?
在ISO11801标准中, 定义了两种配线模型。一种是互连, 另外一种是交叉连接。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交叉连接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多使用了一个配线架, 故互连方式在提高传输性能的同时, 经济性更强。但是, 交叉连接所具有的管理便利性与可靠性却是互连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使用交叉连接方式, 可以将与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的线缆固定不动, 视为永久连接。当需要进行移动、添加和更换时, 维护人员只需变更配线架之间的跳线, 而互连方式则难以避免的需要插拔交换机端口的线缆。对于数据中心, 将快速恢复, 降低误操作以及保证设备端口正常运行作为最基础要求的环境, 交叉连接无疑是最佳选择。毕竟, 在日常维护时尽量避开接触敏感的设备端口无疑是明智的。
7 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可以直接连到核心区的交换机吗?怎么连?
一般来说, EDA区域的服务器设备, 应通过分布式网络的方式, 经由HDA的网络设备, 交叉连接到位于MDA的核心交换机, 如图2所示。
如果距离允许 (信道长度小于100m) , 也可以采用集中式网络架构, 不经由HDA, 直接从EDA布水平线缆至MDA, 通过交叉连接接入核心交换机, 如图3所示。
或者在上例的基础上采用集合点或区域插座的方式, 增加日后服务器变更的灵活性, 如图4所示。
但是不可像图5所示直接通过跳线在HDA把主干布线和水平布线连接起来, 哪怕是距离不大于100m也不行 (不符合GB 50311-2007的四连接点模型) 。
8 冷通道下面可以走线吗?
根据TIA 942的解释, 电力电缆可以敷设在冷通道下方的架空地板下面, 这样一方面可以和数据线缆保持适当距离, 一方面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冷通道稀释。但是随着现在机房设备耗电发热情况的日趋严重, 机房布线的趋势是尽可能不占用冷通道的通风空间, 以维持当初的空调设计散热功能。电力电缆可以走在热通道下, 或机柜的上下方。
9 布线系统对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有积极的措施吗?
布线系统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支持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和节能:
◆采用高密度的接口和配线设备, 减少布线系统的机房占用空间;
◆采用生命力长, 能够支持未来2~3代网络应用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特别是支持融合技术的产品, 推迟数据中心物理设施升级的年限;
◆选用更细的线缆 (如6A的屏蔽线缆) , 节省走线通道的材料, 减少对冷热空气对流的阻隔;
◆选择支持功耗相对比较小的设备的布线系统, 如光纤;
◆选择容错性能好, 抗干扰能力强的布线系统, 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推荐阅读:
数据中心系统平台06-22
数据中心系统分布结构07-16
数据中心的防雷08-28
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10-17
数据中心08-02
数据交换中心09-06
数据信息中心10-26
公共数据中心05-12
用户数据中心05-12
数据中心改造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