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手段

2024-10-14

心理学手段(精选10篇)

心理学手段 篇1

摘要:推拿临床教学是中医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 也是中医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 所以,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教学质量则成为了中医推拿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长期课题。本文旨在通过讨论临床带教老师如何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理论, 引导学生去积极、认真地在推拿临床进行学习, 同时, 以此为基础, 构建全新推拿临床教学改革理念,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推拿临床,教学质量

推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教学则是中医教学中的一个特色课程, 推拿临床实习又是本课程中具有鲜明中医特点的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显得更为具体, 而学生在推拿临床实习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则直接影响着其行动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甚至会影响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则显得尤其重要。

所谓心理学, 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变化, 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重在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 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第一天起, 他们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其学习的质量, 带教老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 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使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推拿科临床实习, 所以, 临床带教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临床带教老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 科学地判断其心理状态,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1]

初入临床的学生都会经历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 从课堂到临床实际的转换会让学生们的心理出现落差, 经常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 临床带教老师应及时根据所观察到的信息,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施教, 主动与其沟通, 了解其学习状态, 老师可以简明扼要地说明推拿科的概况、推拿的特点、学习的主要任务等, 以让其适当了解所处环境的情况, 带教老师态度应该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并具有适当的幽默感。所以, 带教老师的观察能力极为重要, 这可以充分地总结出学生的特点, 并用合理的语言和临床工作安排来打消学生的紧张、焦虑和畏难情绪, 使学生们能够安心地跟随在老师的周围进行系统实习, 不至于因为难以适应环境而放弃学习。

2 带教老师必须了解学生实习的状态, 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 (包括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来鼓励和深化学生的学习

首先, 带教老师应使用以“内在激励”为主方式进行引导, 所谓“内在激励”即增强学生内心积极感受。所以, 在此阶段, 老师主要是针对学生负面情绪来进行心理调节, 以积极的心理疏导方式进行指导, 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到, “积极的心理”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学习和接触学习的机会, 并在努力的前提下而获得成功, 鼓励其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在推拿科室学习基本的临床技能, 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 使自己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操作技能更扎实、更熟练, 所以, 在此阶段, 老师给予这样的积极的激励,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自信感, 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出现极大程度的改变。

其次, 带教老师使用外在激励法进行引导, 即赞扬鼓励与阶段性总结相结合。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 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 更不能埋怨, 应该以鼓励的方式将其引导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上来, 最终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合理地处理问题, 而且能够发挥其创造性将问题解决的更完美, 当达到这一目的时, 老师应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 但是如果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应当适时地进行一个小的经验总结, 让学生有一个客观地认识, 并让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来改变学习的方法, 以此来启发和引导其他同学来更好地实习。

3 当学生们进入到实习中末期时, 带教老师要更加突出建构性教学的思想来指导学生临床实习

建构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地位, 老师只起到知识引导和整合教学的作用, 这时的教学手段所要起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习不只停留于简单教与学的方式, 要鼓励学生主动设计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带教老师应定期进行讲授更深层次的与临床相关的课程, 此时讲授的内容应比前两个阶段的内容要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奥, 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去查找专业资料、总结老师的诊疗过程等, 同时, 带教老师要通过联系古今、影视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来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以此不断地升华和深化推拿临床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学习推拿知识, 从而使推拿教育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另一方面, 老师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实践情景, 使学生形成对临床知识的深刻的理解, 比如: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的问诊、查体等, 病历、处方的书写, 患者日常治疗的安排等, 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学习推拿技能、中医临床诊断技能、中医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等, 更直观地体验到了书本上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 学生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均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 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 讨论

在临床实习的大学生都处于青春期, 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许多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而其产生的心理问题既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简单、幼稚, 也像成人时期那样复杂、执著, 他们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 所以,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 带教老师必须针对这个特殊性进行合理地管理、疏导, 在短时间内, 让学生们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 临床带教老师应及及时根据学生的状况, 给予适当的鼓励,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并及时向学生讲解临床工作中细节, 引导学生培养负责任、要谨慎的医疗态度, 最终, 针对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才是解决的根本有效的途径。因此, 在充分学习心理学理论、科学运用心理学理论的前提下, 我们应探索更深层次人教学方法, 构建全新推拿临床教学改革理念, 这样既符合教育心理学方法和中医人文思想, 又满足了培养中医优秀人才的目的, 从而为提高老师教学水平、为中医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美) Robert J, Sternberg.Wendy M.Williams.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卢家楣, 魏庆安, 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心理学手段 篇2

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随着药理学的发展,药理学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分子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描述这一层面,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它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1、资料与方法

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我们在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2008级高级护理专业、口腔专业、麻醉专业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期末考试后用以上专业同学的药理学成绩与2006级相同专业学生的药理学成绩做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采用两个样本以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药理学考试成绩与2007级作比较;及2007级口腔专业药理学考试成绩与2008级作比较。

3、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CAI),以优越的性能和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的教学环境成为许多高校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向传统的课堂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强、启发性高的教学手段,由于它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打破空间、实践上的限制,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较好的作用。

当然,任何新兴事物都有它一定的缺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受到了限制,降低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如此,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也受到了限制。此外,如果只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教师授课的速度会大幅度提高,课容量会大幅度增加,再加上教师有时翻片速度过快,学生往往记不下来就翻过去了,课下也会因为课堂内容多而难以消化。

心理学手段 篇3

一、利用语文教学手段,培养其积极的现实态度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无论是经历中考的五年制大专生还是经历高考的普专生,他们一般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是中考或者高考后的失意者,前者与高中擦肩而过,后者无缘于本科院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心情沮丧,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出现。其次,他们大多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孤身来到异乡求学,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往往变得沉默寡言,不知道怎么和人交流。第三,在集体生活中,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有效的和新同学相处,在碰撞之间矛盾加剧,双方之间产生恶感。第四,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大学充满憧憬,把大学和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以致当发觉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时,他们很失落。高职学生的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其实是他们对现实的认识不充分,环境适应力差的具体表现,而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语文教学,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从容面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让学生寻找苏轼的相关资料和后人对他的一些评价,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了解苏轼被贬后的能够积极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学习苏轼的旷达情怀,在逆境中恬然自适的宽广胸襟,始终坚持理想不退缩的人生态度。在课后拓展练习中,笔者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适应环境、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资料,然后让他们写随笔《如何适应新环境》。作业交上来后,学生的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普遍认为,新的学校生活其实是锻炼人的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人的自理能力,又能养成人的独立个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懂得面对现实,为几年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语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别人的能力

我国思想家老子也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很有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则是很聪明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充分认识:你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让自己扬长补短,散发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别人,既要充分欣赏他人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短处,对照自己,才可以克服不足之处。

比如,在教学《药》一课时,让学生讨论夏瑜和华老栓的悲剧时,特别引导他们注意两者性格的复杂性,他们各自有优点,也有人性的缺点,而性格上的缺点恰恰就是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之一。然后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自省其身或者对同学做个客观的评价,分析自己或同学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和他人有个充分的认识。这样的交流和讨论过后,有很多同学与以往相比,开朗乐观了很多;也有一部分同学变得谦虚和低调了许多。

三、利用语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要有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人际关系适宜,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在教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笔者专门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厚友谊,他们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的友谊。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长达近40年的合作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家境困难时,恩格斯经常接济他。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花费了10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使《资本论》二、三卷得以问世。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同学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友谊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和同学以及身边人的关系,在思考中,理解真正的友谊是什么,要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另外,在教学中,笔者往往采用分组讨论的手段或者分工查找资料,以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等方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培养默契,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四、利用语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大学生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憧憬,他们热爱美,追求美,向往美,鉴赏美,但往往经验不足,阅历不深,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美丑不分,是非不清,善恶不辨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师更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笔者上课的时候,总是花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交流美文。让学生讲讲自己选读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学习其中的真善美,辨别是非。滴水穿石,在一天天的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观,他们对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有了更深的感触。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以春风化细雨的精神,孜孜不倦,对学生的心灵予以净化,对学生的人生予以引导,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心理学手段 篇4

一、签到/打卡, 无意注意在网络促销手段中的典型运用。

这种促销手段就是网络商家给自己的注册用户发送电子信息或者在网店最优视角区———页面的左上角区域, 醒目标注“签到送好礼”或“打卡领工资”等广告语, 然后以送礼品或积分为诱饵, 诱惑潜在客户连续登录该商家网店或电子商务平台。虽然从事的只是一个点击按钮的操作, 但只要用户一旦进入网店页面, 即使没有任何购物的打算, 也难免会被网站首页的人气商品或五花八门的促销所吸引, 然后产生冲动型临时购物行为。这种情况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逛街类似, 并没有购物打算但最终产生了购物行为。此促销手段主要运用了商业经营中的一条黄金准则———人气决定财气, 网络经营也是一样, 要想卖出去商品, 必须要先将潜在客户引进来, 然后在利用各种醒目突出的畅销商品, 吸引消费者的无意注意, 最终产生购买行为。

二、利用从众效应产生的人气商品/热销商品促销手段。

网络购物体验与实体购物体验区别之一就是消费者能够在网购中获到比实体店更多的同类商品信息, 信息接收量越大, 消费者的购物决定就越难, 网络商家为了让消费者能快速坚定的做出购买决定, 往往会在网站的首页或搜索页的第一页, 醒目标注出同类商品的“人气商品”或“热销商品”,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前, 很大程度上都会参考“人气商品”的介绍和相关客户的评价, 购买意向大大增加。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人气商品的原因主要有:第一, 人气商品本身的生产厂家有较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第二, 购买人气商品, 消费者的放心程度会较高。这充分反映了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从众效应”, 即大家认为好的就好。

三、运用稀缺原则设计的秒杀/限时抢/团购/预订等促销手段。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网购消费者的购物满意体验不仅是局限于他们买到了质优价廉的商品, 而且也取决于他们买到了稀少的商品。为了提升消费者购物的满意度, 越来越多的网络商家开始尝试秒杀/限时抢/团购/预订等促销手段, 该促销手段主要是利用一些数量有限而且为数不多的商品, 用极具诱惑力的价格诱导消费者产生购物行为, 同时获得比平时网购更高的满意度体验, 随着购物满意度的提升, 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度自然也随之提高, 在该网站重复消费的可能性也得到增加。

四、互惠原则在免运费促销手段中的应用。

网络购物能否最终发生, 其中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就是运费。消费者总是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 但如果要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还要承担商品的派送费用, 很多消费者会因为运费问题而犹豫不决, 但是如果让网络商家完全承担商品的运输费用, 又有可能导致网站运营成本增加, 这种情况下, 网络商家往往会通过设置购买金额达到一定数值时运费全免, 或者设置会员等级, 让重复购买率高的用户享受免运费政策, 从而通过利润的差价来弥补该促销手段的成本支出。罗伯特·西奥迪尼, 这位全球知名的影响力研究专家解释了消费者对此促销手段接受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从人类心理学角度出发, 他认为, 人们总习惯于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这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2]。简单地说, 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 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回报。如果人家给了我们某种好处, 我们就应该以另外一种好处来报答他人的恩惠, 而不能无动于衷, 更不能以德报怨。类似于中国的俗话“拿人手短, 吃人嘴软”。

总之, 网络促销的手段远远不止本文列举的这四种, 笔者仅以这四种常见的促销手段为载体, 从消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目的是为今后更多的网络促销手段的设计, 提供一个蓝本———促销手段的选择, 不可忽视心理学原理的正确运用, 只有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NNIC, 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2013年3月.

心理学手段 篇5

兽医病理学是以患病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为重点内容,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1]。兽医病理学是兽医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可直接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故掌握动物常见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是该门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目标;能正确判读临床动物常见病理变化并能对临床病例做出初步的病理学诊断,且具备动物尸体剖检所需的基本技术和能力是该门课程学习的主要能力目标。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病理学诊断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方式及辅助手段密切相关。患病动物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是兽医病理学中介绍的基本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更形象或直观地介绍,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该门课程教学需考虑的问题。如何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疾病的病理诊断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需要,是该门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通过教研室教师们多年的探讨,认为采用多媒体授课手段辅助临床病理电子标本是完成以上教学内容的较好方法。

一、多媒体手段与电子标本的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从教学控制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的控制过程[2]。教育心理学家特瑞拉研究表明,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所接收的信息最多,占到所获得的信息的94%,故视觉和听觉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兽医病理学着重介绍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改变,并以形态结构的改变作为该课程参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与临床生产密切相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如何将临床动物疾病发生情况及重要病变特征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故采集临床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拍摄照片或录像,应用多媒体手段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的相应章节;加上教师的进一步解释,将病变特征能更直观、更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可避免用较多的语言和文字枯燥的描述,易理解掌握并留有深刻的印象,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早地与临床生产接轨。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电子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采集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临床剖检图片,制作电子标本,并在相应内容章节进行展示,可直观反映病理变化,避免单纯的语言枯燥描述;电子标本较大体陈旧标本清晰,颜色鲜艳不褪色,能更准确地反映病理变化;对患病动物出现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可进行拍摄,如神经症状等,能更形象地反映疾病的特征;收集临床常见疾病的主要特征病变电子标本,以完整的疾病案例形式向学生展示,更好地模拟临床动物尸体剖检过程的观察,可将各器官之间病变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达到临床疾病诊断的目的。此外,某些病理过程的描述比较抽象,如白细胞的游出,临床也不可能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拍摄,可采用动画制作为电子标本示意此过程的发生,让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率。

将兽医病理学中所介绍的主要病理变化,如充血、出血、血栓及坏死等,用采集的电子图片标本来讲解病变特征,传授的信息以视觉的形式传给学生,缩短语言冗长而反复的刺激,可明显提高课堂讲授效率。此外,大量的电子标本引入课堂,可丰富课堂讲授内容,如组织器官发生梗死出现的病理变化,可用多个器官标本进行展示,更牢固地掌握病变特征,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标本的介入,可明显节省课堂板书或反复的语言描述所耗的时间,节省的时间可用于更多临床疾病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病变和增强学生疾病诊断能力。

3.电子标本大都来自临床,与生产密切结合。

兽医病理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所用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电子标本、临床症状的录像及常见疾病的病例介绍等素材都来自临床,使理论教学与临床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可更好地掌握理论,同时能了解临床疾病发生情况和疾病发生特点,较早地接触生产。大量标本的观察,可培养学生正确判读病变的能力,尤其是案例标本的观察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及临床疾病诊断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三、多媒体手段辅助电子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电子标本为兽医病理学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电子标本的制作需要教师深入临床生产中,对临床疾病发生情况了解,从大量的图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病变或案例作为素材制作标本。其次,制作的电子标本必须与所讲授的课程内容相吻,合且能更好地支持课程内容,不能只是课堂“秀”图片,要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最后,多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如将所有内容不分主次地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理论课程将变成录像课。随之,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变成观看者,学生对课程应掌握的内容无印象,且不能营造课堂师生的互动气氛。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电子标本可更加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临床生成紧密结合,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可明显提高兽医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德明.兽医病理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冷岳峰,赵丽娟.教学反馈信息的功能与利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29-431.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项目(XYX2015007;XJG2013051;XBB2014018)。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6

一护理学教学发展的现状

教师运用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将课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结合后传达给学生, 是一个相互帮助、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积极联系, 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锻炼教师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仅可在相关专业方面熟练应用, 同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所提高, 护理学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非常满意。一方面, 大多数人觉得教师的讲课方式过于枯燥, 教师对专业的专有名词解释不够形象, 导致学生对概念模糊;另一方面老师讲课时的资料和做的笔记过于单调, 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符,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非常少。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占了调查总量的70%, 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应用的时间仅占课堂总时间的100%, 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

第一, 护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 多数是遵循古老的讲课方式, 以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 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二, 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并不充足, 对课堂多样环节的建设不够重视。教师讲课时, 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出来, 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仍旧对专业名词不熟悉, 甚至混淆。

第三, 在护理学教学基础上, 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 从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欠缺。

二护理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 对症下药, 进行改革和完善, 是提高护理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摒除缺点和问题, 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首先, 要加强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常规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常规教育, 不在此基础上创新, 护理学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所以应该充实现代教学的方法。不仅进行简单的课堂教育, 还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随不同知识类型和不同实例分析的变化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讲解时, 可以不用在黑板上一针一眼地写出来, 而是可以通过给同学的手机发送资料, 或者在幻灯片上将教学内容有趣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护理学的兴趣, 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吸引学生眼球。其次, 要提高护理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师的选拔时不仅要检测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教学经验, 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 对新思想、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职业的极度热爱等方面的条件。再次, 学校的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校的建设方面, 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在护理学方面, 需要很多机器和设备的协助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 如果缺少了这些, 会导致很多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无法落实。最后, 增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护理学中, 只凭纸面上的文章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可以的, 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概念, 如果口头上的陈述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或将概念混淆, 这就要求增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 通过临床教学和对医院的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护理学, 给予学生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过程, 培养学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 锻炼在遇到问题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丰富社会见识和社会经验, 从而更加系统地认识护理学。

三结束语

护理学是医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在学习中, 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思维高速运转的能力。显然, 随着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在这个形势下生存。针对这些特性和出现的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护理学学习能力为目的,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通过对护理学的教育分析和研究, 发现目前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为护理学提供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丽.PBL模式与LBL模式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 2013

心理学手段 篇7

关键词:心理学手段,声乐教学,思维,个性,心理素质,学习状态

目前声乐教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感觉式启发教学”,它是指教师通过聆听学生的发声,用自身的经验对声音效果进行判断,再用形象的比喻把主观的感受传达给学习者,让他们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结合相应的练习来达到老师的要求。比如针对打开喉咙的教学,教师会用“打哈欠”、“吃棉花糖”“声音在头顶开花”等语言来提示学生,这需要默契的配合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找到内感觉,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进而巩固、形成其自身固有的能力。“感觉式启发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关心理认识的过程,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自身的声乐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牵涉到了心理学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个性”与“情绪”、“心理素质”等概念,掌握了这些概念的特点,合理运用声乐教学手段及心理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研究、实践、总结,可以解决学生长期以来运用常规手段解决不了的某些顽固问题,接下来,我们结合案例来进行说明。

一、有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声乐教学案例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的两种思维形式,人用右脑主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则由左脑主管。形象思维依托于人对形象材料的意识体会,通过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来获取事物形象,在这个阶段,人的意识虽然已经理解了事物的形象特征,但还没能提升至抽象表达的程度。而抽象思维则是通过分析提取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形成概念,并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有一段时期人们一度认为,艺术家都是用形象思维来思考,而科学家则通常用抽象思维来思考。其实不然,两种思维是并存的,只不过艺术家要表现艺术作品,更需要形象思维来体味事物的内涵,科学家严密的逻辑思维要依托于抽象思维才能更好的洞悉事物的本质,他们的思维模式都不是独立的,比如作曲家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如和声、织体等,科学家的思路也需要形象的事物构造如物理学中的原子构造图、生物学中的DNA分子排列等。声乐的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采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来运作。从理论上讲,声乐教学中的“感觉式启发教学”正是充分运用了形象思维的特点,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和个人理解的偏差,容易导致学生的疑惑不解甚至出错,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做正确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时通常会说“把气吸到腰上”、“腰部变胖”等,这是对我们内在感觉的一种形象的感官描述,学生通常会纳闷:“气能进到腰上吗?难道肺长是在腹腔的?”……因此,“感觉式启发教学”需要有一个标准作为基础,那就是客观的科学理论,比如人歌唱发声原理中涉及的生理学、物理学原理,在坚实的科学理论支持下而进行的形象思维,才是更准确的,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能转化为抽象思维,同时,抽象思维能指导我们准确地认识和掌握直观感知的形象以深化和促进形象思维,可以看出,抽象思维能帮助人分析、认识形象构造,进而对形象思维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简单地说,在声乐的“感觉式启发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内感觉(形象思维)转化为语言描述(抽象思维),学生通过理解这些描述(抽象思维)找到正确的内感觉(形象思维)。如果没有准确的抽象思维,所进行的依托形象思维来转化的“感觉式启发教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一点,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观察与总结,找到了解决的途径,下面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

学生A是男高音,高音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我对他说:“唱高音时要‘关闭’,不能使蛮力 ......”但他一直不知道“关闭”为何物。所谓“关闭”,实际上是歌者在唱高音时咽部变细,声带振动部位变小引起的一种内感觉,我也用很多比喻试图帮助他找到感觉,如唱高音时“感觉声带窒息了”、“感觉喉咙里有痰吐不出来”、“像穿针引线”、“声音打到脸上”等很多诸如此类的提示,但是他始终还是唱不得法。我通过观察和沟通得知,该学生的困惑正是因为对于发声器官的构造及其原理不太清楚,对老师所做的比喻没有一个准确的形象而造成的。我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他,根据心理学中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来设定了一个教学方案。

第一步明确形象以提升概念

“形象”与“抽象”两种思维的基础都是感性认识。歌唱时歌者需要用大脑对发声系统进行半自动化的操控,这一切操控都是用内在的感觉来进行,要让学生找到准确的内感觉,必须要使其见到内部的构造。我向该同学出示了人体解剖图,讲解了人喉部的生理构造,并带他走访了医学院,见到了真正解剖好的标本,让他对内部的构造有了足够的形象体验。之后我开始给学生讲解声学原理:人的发声系统就像一个可自动调节长短粗细的双簧管,唱高音时管体必须变细才能发出高音。同时唱越高的音声带越拉紧,其参与震动的部位越少,因此需要压力高而量少的细气流。这些措施让学生得到了准确的理论指导,对唱高音的原理有了确凿的抽象思维。

第二步用准确概念强化想象控制训练

由于唱高音需要发声系统各部位合理巧妙的配合,长期的习惯让该学生一唱高音就喉咙紧,气息上浮,因此,做无声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让学生对着镜子做试着把咽部变窄的无声练习,想象让声带开口变小,咽部变细,学生有了“声带窒息”、“喉咙里有痰吐不出来”的感受,再结合加强力度、变小流量的呼吸练习——“春蚕吐丝”练习来体验“带对抗的呼吸”,用最大的压力放出最细的气流,用点燃的蜡烛放在嘴边来检测气息,既不能让蜡烛熄灭,又要让火焰跳动,感觉气息像“穿针引线”,做一段时间后便让他撤掉镜子和蜡烛完全用意识操控这一组合动作,用最富有意义的形象思维形式——想像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学会了用准确的意识来控制相关的部位,并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能控制自如的发声习惯。

第三步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

有了上面两个步骤,加以时日,学生在掌握了以建立在准确理论基础之上的形象思维进行的内部控制能力之后,我们在声乐课上就开始进行高音练习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不能操之过急的进入a2以上的高声区,要待其建立好完善的中声区之后再从f2与升f2开始,结合合理的有对抗的呼吸往上进行高音的“关闭”训练。

经过以上步骤,目前,A同学能够比较娴熟的发高音了,我试着将这一教学方案运用在其他同学身上,均获得了良好效果。

二、个性和情绪对声乐演唱者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个性是指一个人精神上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整体面貌,是人的共性中所显现出的具有独特性的一部分。“个性”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起初指演员配戴的面具,后来特指具有特殊性格的人。通常,“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又称人格。个性是后天发展而成的,生物学上的品质是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争斗的过程中磨练而成的,社会学上的品质是在接受教学、学习之后从社会实践的感悟、认知中形成的。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品质也有所差异。

情绪是多种思想、感觉、行为综合生成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前者与生俱来,与遗传信息有关,后者是后天形成,与交流学习有关。

研究表明,个性和情绪影响人的行动和状态。高校声乐教师教学对象的年龄阶段通常都在18至23岁左右,其心理和生理都已普遍发育完成,个性和情绪特征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有的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有的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灵活多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通常,阳光向上、朝气蓬勃、乐观健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入歌唱状态,演唱时情绪高涨,表现力比较丰富。性格内敛、情绪低落、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则表现出相反的一面。

学生B是一名民族女高音,上课时经常出现紧张、害羞的神情,说话音量小,没有乐感,歌唱时没有形体语言和面部语言,声音发紧,缺乏艺术表现力,她的个性和情绪状态影响了其声乐学习及演唱方式。这类学生的问题主要由以下两种原因造成:

(一)先天因素:是指上一代的染色体中包含的遗传性状传递给了下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子女与父母之间不仅仅外貌相似,而且性格兴趣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子女往往会表现出父母的某些性格特征,这些是先天条件所决定的。

(二)后天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对人个性形成的影响。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同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相同,或者同一环境下所受的教育不同。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讨,结合声乐的学科特点和心理学知识为该学生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

1. 运用谈话法、观察法与学生沟通,找到突破点。

在与学生B进行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离异并各自成家生子,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了她性格上的某些缺陷:独来独往、情绪化、性格叛逆,这些表现是她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在平日的教学和生活中,我特别注重对她传播正能量。例如多让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集体节目,久而久之,她的个性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歌唱时的胆怯心理也消散了很多,歌唱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声音变得饱满、通畅。

2. 激发积极的情绪以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假如一个学生的个性内敛,通常情况下她的情绪也会比较沮丧,无法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声乐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和感觉到,这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听觉来感受,必须发挥自我想像力和创造力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化,用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当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力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声音的微妙变化,积极的情绪随之而来,那么歌唱时情绪低落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教学时让学生心理上彻底放松。

学生B性格内向、容易紧张焦虑并缺乏自信,因为歌唱时过于紧张害怕,造成她的歌唱状态一直不好。我在教学中时常给予这位学生鼓励和肯定以增加她的自信,例如,为了使她发出良好的声音,我在上课时让其用高位置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当她按我的要求朗诵时,口腔便自然地打开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也随之显露出来,我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使她的心情变得愉悦,情绪得以放松,声音也变得松弛和自然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位同学在专业上有了突飞猛进。我们将此案例的解决方案用于其他类似学生的教学中,均取得良好效果。

三、学生心理素质对声乐教与学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客观现实的随机应变能力,是生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思想文化素质的结合体。简单地说,它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心理能量、潜能、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方面,人的发声是受心理支配的 ,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有帮助,反之则有碍学习。

心理学家一般以人的性格品质、认知潜能、心理适应能力、内在动力等方面的情况作参考来衡量心理素质的好坏,而提高心理素质除了考虑生理上的某些因素之外,则要从自我意识、智力、情感调控、意志、个性、学习和交往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C是男高音,有较好的嗓音条件,但他歌唱时高音上不去,音量偏小,上课时神情恍惚,显得力不从心,考试的时候竟然还在台上发抖,出现忘词、音不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用常规的手段也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我开始从另外的角度去寻求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并走访了多位专家,通过运用心理学研究法中的观察法和问卷法多次与该学生进行交流,全面深入的了解了他的情况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该生的心理素质极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该学生经常熬夜打电脑游戏导致休息不好,身心疲惫,生理的改变引起心理素质的降低。

(二)因为缺乏自控,管不了自己爱说是非的嘴及晚上熬夜打游戏影响同学休息而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心理上处于孤立状态,抗挫折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惧怕舞台上的孤独,也害怕高音上不去丢人,会遭到他人嘲笑,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三)以往的声乐教师太严厉,经常的批评和打击导致他自我审视过度,严重自卑;

(四)歌唱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唱歌时总是过多的考虑方法,小心翼翼,害怕出错。

找到症结后,我便从以上几点入手帮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解决身心疲惫的问题。

在我的耐心劝导下,学生逐渐改变沉溺游戏的习惯,作息时间渐渐正常化,身心得到休息后便能用最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同时心理素质方面也得到一些改观。

(二)帮助学生克服舞台上的孤独感和惧怕心理。

我借鉴了心理学中的暗示法,给学生出了一个主意:每次上台的时候想着在和自己最敬佩的歌唱家一起演唱,从思想上克服在舞台上的孤独感和惧怕心理。我还私下和教学班其他同学约定好,每天在特定时间到演艺厅为C同学充当听众,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赞美,并得到演艺厅管理员的帮助,尽可能地为C同学开放舞台,让他多到舞台上练习以适应环境,积极参与舞台实践,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在人前表演,积累丰富的演唱经验,提高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建立准确的自我认识,解放天性。

该同学自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准确认识自己,二是没有成功的体验,要改善他的自卑状况,首先要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上课时,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客观的评价学生现有的问题,让他准确的认识自己,同时明确的表达了老师的立场:绝对不会因为学生出错而加以责怪,逐步释放他的天性,从而提高歌唱热情。通过老师在发声方法上的用心指导,他体验到了成功演唱的感觉,问题得到了良好改善。

(四)“有意识”与“潜意识”的结合

控制存在“有意识”与“潜意识”之分,如果歌唱时多用“有意识”控制去支配器官,过多的考虑发声技巧,就达不到艺术表现的目的。对此,我要求他加强练习,让正确的歌唱动作形成自然,用“潜意识”控制发声而进行艺术表现。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增强其歌唱意识,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潜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演唱时就能胸有成竹,甩掉包袱全身心融入作品。

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该学生逐渐发生了改变,在老师多次的引导下,此学生终于唱上了高音,舞台上不再感到孤独和惧怕,表演也变得沉着与稳重,较之以前,该生在专业上有了质的飞越。我们运用此方案在其他学生身上实践也卓有成效,充分证明此观点是有效而具有代表性的。

四、学生学习状态对声乐教与学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学习状态是指一个人学习时在方法、心态、身体等综合作用下所处的状态,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反应。声乐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应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状态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它能使歌唱者对声乐活动形成认识倾向,并对声乐学习产生强烈的注意、探究和明确的指向。再者,声乐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学习兴趣对声乐学习者的审美与创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习兴趣对声乐学习者未来的歌唱事业也起着定向作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对声乐学习渐失兴趣的学生,这种倦怠的学习心态,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声乐学习的效果及声乐事业的发展。有效的消除学生这种倦怠的学习状态,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

学生D自转入我们教学班以来,上课始终无精打采,演唱时也心不在焉,声乐学习进度缓慢,这给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在某次上课过程中,她无意间流露出的对声乐学习的消极心态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我对其展开了深入全面的了解。经过多次沟通,我了解到,她一直被高音颤抖的问题所困扰,觉得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继而引发了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的心理。为消除该同学的消极心理,我实施了以下方案:

(一)加强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让学生重燃兴趣,就的从问题的根源 -- 高音颤抖问题开始着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在课堂上重点攻克她的高音颤抖问题,不断鼓励,引导他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给予她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建立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分步骤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小步,就让她进行自我奖赏,迈出一小步则小奖赏,有中等进步则实行中等奖励,有较大进步则实施大奖励,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奖励,学生巩固了自己的学习行为,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学习兴趣。

(三)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及对学生的关注度。

面对消极心态的学生,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案,助其改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针对她的演唱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课外辅导,并一改以往的教学风格,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声乐课变得更加轻松而充满趣味,老师特别的关注和鼓励进一步调动了她的学习兴趣,帮助这位同学从消极的学习状态中走了出来。

如今她对声乐学习有了极大的信心和兴趣,上课时主动配合老师,充满活力,演唱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最近一次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以此为鉴,解决了多名学生的类似问题。

心理学手段 篇8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1. 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 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同时, 管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发展中的科学, 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 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就如何提高管理学教学效果不断展开研究, 在探索中求创新。

2. 管理学通用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一般分三个层次, 即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 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以简练、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概念和原理。该法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讲授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能将抽象枯燥的理论、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将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管理学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但讲授法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提出实际生活中的某一典型的管理案例, 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用于教学的案例是一种运用语言形式或各种视听手段而描写的特定管理情景。案例将企业带人课堂, 让学生自己通过案例的阅读和分析, 以及在群体中的共同讨论, 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 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 老师和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 并加以总结, 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法的模式是: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发表看法, 分析、总结;其特点是,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 达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目的,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4 学习团队教学法

以学生团队学习为中心, 以素质培养为目的, 有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团队 (或小组) , 实行教师指导, 组长负责制, 把抽象的教材、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部分, 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 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团队, 由各团队全体成员主动学习,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团队通过学习, 把学习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 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团队成员的个性和特长。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5 角色演练法

角色模拟练习可以是在课堂上穿插进行, 即通常所说的演练, 也可以是有计划安排的角色演练。即兴的角色演练是在学生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 全凭学生的临场发挥, 要学生做好一件或几件事情, 目的是用来训练学生的快速应变能力。比如我们在课堂上曾设计了这样的角色模拟情景:你发现了领导的决策错误, 你该怎么办?你如何去说服他接受你的观点?这个角色演练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还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2.6 管理游戏教学法

游戏练习方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受场地、道具等限制, 游戏的选择和开展有一定难度, 如结合实际条件开展管理游戏, 同学们的积极性就非常高, 并且可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收到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如我们在讲管理冲突时, 设置几个学生宿舍调整冲突事件, 冲突双方经过激烈辩论, 最后采取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五种处理冲突的方式妥协解决了冲突问题。

2.7 故事引导法

巧妙运用故事, 创造互动的交流机会, 引导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它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性, 就具有更强的说服作用。例如一位商人在经商管理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员工、管理公司、说服客户,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样将故事教育法运用到管理学的教学中, 应该也能发挥作用。

2.8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 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等活动, 发表高质量的文章, 使学生从单纯的课堂学习向教师指导下的探究转化, 提高他们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运用, 信息量的明显增多, 学习时间和学习途径的增多, 管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除了传统方法外, 可以创造性地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高学习的效果:

3.1 网站教学法

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 并设立相关专栏, 提供课下辅导资料、案例等。还可以运用留言板开辟课下讨论区,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畅所欲言,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以无记名的形式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 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

3.2 课堂演讲法

通过整理学生的电子来信, 笔者发现, 管理专业的许多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心理上的不自信。针对此类学生,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采取简单演讲, 用管理原理去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学原理的认识, 使学生产生学习管理的兴趣,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 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将来走上管理岗位做好准备。

3.3 教学生活化

学生没有管理经验, 这给一些管理理论的教学造成困难。管理无处不在, 而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取材, 学生所在的家庭、班级、协会、学校等组织, 以及学生们所关注的娱乐新闻、故事、电视剧等都存在管理的问题。学生们只有学会用管理的思维去思考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才能深人地掌握管理学。这种教学手段, 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而且还可激发学习兴趣。

3.4 教学开放化

原来的管理学授课主要是通过黑板、粉笔、教师的讲授来完成的。如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 主要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 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幻灯片的演示, 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媒体信息,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如在讲授科学管理理论时,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纪录片, 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官认识;还可以播放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知名企业CEO访谈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束语

管理学教学的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并持之以恒。同时, 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这些教学方法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积极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综合教学能力, 就能全方位提高管理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孟建国.管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心理学手段 篇9

2007~2008年,笔者有幸赴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交流访问,期间参与了该校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收益颇丰,感触良多。现将中英两国的药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对比如下:

1 理论教学

伦敦城市大学的药理学包括《药理学基本原理》和《系统药理学》两门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延续的课程。前者的内容类似于我们药理学中的总论部分及各系统的概述,后者则分系统讲授具体药物,相当于国内药理学的各论部分。其药理学教学无固定的教材,一般由任课教师推荐给学生供自修用的专业参考书籍。教师的授课也并非按照教材分章节讲授,而是由主讲教师自行设定,学生在新学期伊始会拿到本课程简介,类似于我们的教学大纲但内容较为详细,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实验内容及考核形式。授课内容一般分为若干专题,包括该专题的基础内容,最新的动态研究及展望,涵盖的信息量极大,授课内容具有较大的广度和一定的深度。课堂讲授时教师仅针对专题涉及基础内容中的难点进行讲授,而不是泛泛地照本宣科;对于大量的专业领域的新信息,教师预先提供几篇论文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专题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具备较强的自学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因大部分学生已通过自学具备相关知识,并带着疑问来听课,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说教师仅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

我国有适合中医、西医、本科、专科各专业等经教育部门严格分类的教材,面向不同专业使用。固定的教材虽然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理学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却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过分依赖书本。国内药理学讲授一般严格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师的授课也是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课堂讲授偏重于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记”,即将教材内容详尽地传授给学生,但拓展内容相对较少,学生无需自学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轻松通过“中国式考试”,因此学生缺乏自学的动力,自觉用于思考、查找资料的时间较少。然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应着重提高能力[1]。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在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使其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查阅资料,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载体,挖掘内在潜力[2]。正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2 教学辅导

伦敦城市大学在每次理论授课后均有辅导课,所占学时与理论课相同。在辅导课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10~15人,由不同任课教师进行小组辅导,内容一般针对上一次专题的预留课后练习或相关文献,学生会就上次授课内容或论文中的疑难部分提问,小组内学生之间先互相讨论,由教师最后总结性发言,因此教学气氛热烈,且对学生起到了督促及时复习的作用。因为练习的内容与期末考试关系密切,而且涉及面很广,有些可能在授课时仅提及一个概念,有些是就文献内容提出问题,单凭课堂获得的知识根本无法回答,甚至在讨论课上有可能仅仅做到一知半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辅导课前需预做上次的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并查阅教学参考书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可能会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点或提出新的疑问,深化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国内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共同讨论的时间较少。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近年对部分章节也采取了讨论式教学或学生自学后自行讲授,终因各种原因难以对所有章节全面开展。尽管也留有课后复习思考题,但是由于题目紧扣课本内容,学生并非真正去思考、去解答问题,答案其实是对课本条条框框的高度概括。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课后及时复习,这也是一个值得改革的问题。针对药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现状,或许可以采取精讲课程内容,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才能真正使教学活动作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的平台[3,4]。

3 考试形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内外都不例外。伦敦城市大学的两门药理学课程的考试均分为三个部分:综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教师在首次上课时会提供综述涉及的2~3篇论文,要求学生在课下精读,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出综述,于学期结束前上交。期中测验的内容并非授课内容,而是在测验前提供1~2篇论文,教师围绕论文的原理、方法、结果中与药理学相关的部分命题,没有固定的题型。如《药理学基本原理》期中考试时所选论文是有关药代动力学内容的,题目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论文中的数据绘出某药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计算出半衰期和坪值。显然这种题目类型直观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枯燥的概念。期末考试时一般采用论述题的形式,均与授课内容相关,但是教师也明确告诉学生若仅能答出授课或辅导内容,最多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考试内容主观性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增加了阅卷难度,也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教师本人的主观因素。因此该校采用由3个或更多教师共同阅卷取平均分的方式,尽量做到评分的公正公平。相对而言,综述和期中测验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期末考试侧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但期末考试题目较少,对内容覆盖面小,难以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掌握,因此也有其不足之处。

我国的药理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书店和网络上可以提供习题集,很多学校有专门的试题库。药理学考试题型相对比较固定: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等。多种考试题型尤其是大量的选择题尽管对教学内容覆盖面大,答案客观,评分误差小,但题目中记忆性内容多,理解性和综合性内容少。这种考试方式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现成书本知识的掌握,而难以检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论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只要上课听讲记笔记,一般都能通过考试,平时不认真但背功好的同学在考前突击复习甚至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就使考试的客观性打了很大的折扣。如何缩小考试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如何全面地考察和衡量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应试水平,仍然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也是进行药理学考试改革的目标[5,6]。

总之,伦敦城市大学和我校的药理学教育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英国教师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也因教师本人的偏好而有所不同,因此对自学能力强、善于思考和钻研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力提高较大,而对那些疏于学习的学生来讲,因课内外均不能获得系统的知识,难以取得进步,更无法通过考试,可以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这也是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根本原因。我国教师理论课教学管理严格,考试试题覆盖面较广,因此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对重点药物记忆牢固,但在自学能力和科研思维方面略逊一筹。在今后的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从教学和考试双方面予以改革,取国外之所长,弥补其不足,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等.深化药理教学改革,加强学员能力和素质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1,3(2):163-164.

[2]刘嫱,房磊臣,云天佑,等.浅谈如何加强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课堂实效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8,7(6):583-584.

[3]陈晓红.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课[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311.

[4]邢杰,马平,闫玉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54-155.

[5]惠泱河,卜晓军,杜育锋.开展考试改革构建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7:35-36.

心理学手段 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 他们身上存在一些心理弊端。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动, 有的爱攻击他人, 有的则胆小、不爱甚至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问题原因包括多方面, 有社会性, 有习惯方面的, 也有学习和神经功能方面的等等。目前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开发、卫生保健, 也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但缺乏相对应的措施。面对出现心理问题的这些孩子, 如何以最好的方法方式来进行引导呢?

二、以游戏为载体, 各领域活动方案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 以体育游戏激发儿童的自信心。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运动性特点符合孩子新奇、好动的天性, 因此, 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游戏有利于发展学生乐观进取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包容心理、发展学生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发展学生的集体观念等。比如针对缺乏自信、胆怯、退缩、娇气的孩子, 可以设计体育游戏“刘翔, 我帮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入主题,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立三个不同维度的栏架,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地展现自己。通过不断尝试, 不断突破, 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设立多个奖项,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 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伴的鼓励, 老师的肯定,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自信心。

(2) 以音乐游戏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无论是寓音乐于游戏中, 还是寓游戏于音乐中, 都要将这两个因素有效结合, 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 也从中学习到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性, 可以让音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让学生能够经常体会“和玩一样”的感受, 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在音乐活动“狮子王进行曲”中, 可以请平时厌学的学生扮演孩子最想扮演的狮子角色, 让他成为游戏中的主角, 激发其参与兴趣。

(3) 以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儿童交往。角色游戏不但有着其他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 而且它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孩子的某些心理问题, 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治疗和矫正。比如, 通过“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每日播报活动, 让孩子学会关注社会, 关心身边的大小事, 培养社会责任感。或通过故事活动, 让孩子身临其境去体验,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结合班本书香课程开展心理教育

(1) 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 营造有效的师生互动氛围。首先, 主题墙上向孩子推荐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绘本。可以让孩子们把阅读后的想法写下来, 用便利贴的方式贴在墙上, 还可以将人物或是动物形象用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这样, 孩子喜欢看, 喜欢听, 也喜欢学, 主题墙真正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了作用。其次, 在阅读角里投放各种心理健康的绘本。这些绘本以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独特魅力, 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学生天天看着书, 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2) 多姿多彩的绘本课堂,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一课多研”的基础上, 精心讨论, 设计精彩的活动方案。如心理指导活动“我不要嫉妒”, 通过了解绘本的整体内容, 进行“角色转变”的游戏, 让学生充当绿妖怪, 充当小兔, 充当小老鼠。在不同的场景中, 尝试不同的角色, 体验嫉妒的危害性, 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价值, 想出更多消除嫉妒的方法,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心理小短剧, 快乐齐分享。每学期, 不定期以小组为代表进行心理小短剧表演活动。心理小短剧活动, 总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 选择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故事 (绘本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 作为表演内容, 采用多种表演形式 (木偶剧场、成语秀等) , 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故事内容。第二, 分配角色、任务, 学习角色对话, 制作道具, 进行练习。第三, 表演展示。比如, 在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表演中, 选择佳佳参与表演。她平时性格内向, 不太爱说话,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次机会, 在一次又一次的彩排中, 表现越来越好, 从最初的胆怯变得勇敢。在表演那天, 佳佳出色的表现给在场的家长和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四、结束语

总之,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体育、音乐、角色等具体的多形式的游戏方案, 以及班本书香课程和家园互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教师探索更多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孩子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成就美好的明天。

摘要:从以游戏为载体, 各领域活动方案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结合班本书香课程开展心理教育, 创设愉快丰富的环境, 营造有效的师幼互动氛围等方面, 研究多样化手段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岚.幼儿心理教育与辅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夏莹, 张昕月.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1) .

上一篇: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下一篇:煤矿企业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