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2024-10-14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共10篇)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1

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企业在风险管控以及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撑,推动企业科学治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建设业务以及发挥职能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内部控制也逐渐趋于完善。下文主要探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1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1.1煤矿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我们允许一定风险的存在,这是由审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风险特性决定的。在审计工作中,要始终对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坚持一种均衡状态的原则。但在企业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审计人员均会聚焦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并选择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审计,但实际上通过这种抽样方式得到的主观结论本质上与客观事实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偏差与差距。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大部分煤矿企业会在内部审计中运用电算化信息技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推动了煤矿企业审计管理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进程,但是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煤矿企业审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审计人员均是由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其他职能部门人员改行的,这些改行过来的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的相关性知识,知识面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更无法适应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此外,煤矿企业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相对兼职人员较少,继续教育成本太大,性价比不高,审计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偏低,欠缺掌握审计专业技能知识的高端人才,对新知识、新技术手段的有效使用、运用率不高,比如网络内部审计和电算化内部审计。其中一些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作风不严,审计行为缺乏规范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3煤矿企业审计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均需要完善,存在情况不一的体制混乱、复杂现象。其中不乏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等同虚设,或者直接取消了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直接并入了财务部,与企业其他结构并行,甚至直接负责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理,还有的企业的纪检部门、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三部门同为一个部门,施行三种工作职能。以上这些情况均会导致企业的审计工作失去权威性与独立性,不利于企业发展。

2针对审计风险的解决策略

2.1改进煤矿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与程序

要改进煤矿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与程序。将单一的事后审计程序转变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三者相结合的审计过程,将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静结合的过程审计,将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远程、现场、非现场相结合的审计。转变审计的方法方式,实行风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的制度,转变现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工作,构建并实施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2.2提高煤矿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审计人员是煤矿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力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企业顺利推动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审计工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要求的。当前审计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均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唯一能确保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就是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煤矿企业一定要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以及培训工作。选择优秀的大学生不断充实企业的审计队伍,提高审计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审计年龄结构,并重视对审计人才的培训,加强审计相关性知识培训,可以通过知识讲座、统一联网学习,或者讲师培训等方式。同时审计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了解并掌握新的审计知识,不断拓宽、丰富自身的审计知识领域,提升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适应新发展趋势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2.3强化煤矿企业审计结构与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煤矿企业若想充分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作用,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以及审计员工均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要由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并对审计报告进行负责。煤矿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内设管理结构,于企业内部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并不是国家相关审计机关安插在企业内部的“探子”与“眼线”。煤矿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独立于企业内部的的各个职能部门,并具有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的权利与义务。只有从根源理清楚审计工作的本质与意义,才能确保审计工作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才能不断提升审计质量,确保审计人员所发表的建议与意见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需要确保审计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企业内部设置专职审计人员,确保审计人员处于企业其他业务活动之外,不能再参与或者负责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直接对企业的经营责任负责。强化独立性,建立并健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确保企业审计人员与审计结构均具有相对应的独立性,保证企业内审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3结语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煤矿企业得以正常经营的前提与基础,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审计的整体素质,更新审计相关性知识,引进先进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强化审计的职能作用,推动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桢.我国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煤炭技术,2013.

[2]祝令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3.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框架;煤矿企业;财务风险

近年来,煤炭产能过剩,经营困难,面临诸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风险研究是确保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为了能够确保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预防和化解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煤炭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基于内部控制框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国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并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日益加深,在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风险,造成企业风险不断向各个发展领域扩散,其中财务风险是所有发展风险中最为集中的一种,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如何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研究管理是我国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煤炭企业,因为我国较大型的煤炭企业都是属于国有型企业,属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产物,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強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必须是建立在对企业运行的各个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再借助社会主义市场企业竞争机制的推动作用,通过全程的分析结果来制定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以及管理目标,以此来建立系统的、全面的财务风险体系,形成一种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最快化,进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小企业的不必要损失。同时也要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水平,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起步比较晚,近几年来,随着竞争压力的强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对风险的研究管理,对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煤炭企业的数量也随着增加,它的经营模式也随着改变,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且在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一直都是趋向于粗狂型的开发,在管理方面的意识任然十分淡薄,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煤炭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缺失,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方向不科学、资金回收的手段不当、受益者的分配政策不规范等几个方面,且这些方面的不当都对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1.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企业要发挥好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要有良好的实施环境作为基础,但是如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权责交叉,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不断被弱化,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度被忽略,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严重影响相关制度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直接造成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束缚,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也就从根本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利润。

(2)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缺乏全面性和及时性

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在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方面起步较晚,许多企业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的业风险预警及评估机制存,对财务风险的估计不够也就造成了不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造成煤炭强企业的重大损失,且不利于企业在后续发展上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且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在许多的重要环节上存在许多的漏洞,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不能够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而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

(3)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小,监督制约不合理

现代企业更加注重法人主体的地位,且其中层次颇多,导致企业内部之间的职责相互交织,难以落实。虽然煤炭企业的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在执行与监督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制定的脚步,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一方面,企业内部个管理层大抵都是按照内部控制制度逐级向下分配任务,多层下来容易造成执行时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出现偏离原意的举动;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少了必要的监督,容易破坏实施环境,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建设方面,现代企业对于市场的信息系统主要以财务信息为主,如果内部不能自我改进,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将让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形同虚设,更加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

2.解决措施

(1)做好技术准备

要解决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影响新形势下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影响及作用,结合目前的经验总结,要减小新形势下财务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问题,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对风险管理研究。然后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做好技术准备,为日后的项目融资债务风险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减少问题的出现,使得理论分析更富逻辑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有具体可靠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供使用,加强人员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管理好相关人员,不能从源头上出现错误在工作中能够准确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同时需要培养合作意识。当工作遇到困难时,能够准确快熟的做出最好的判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协调能力。同时还应该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建设完善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加强煤炭企业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由于基于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发展,包括投资、质量、生产、资金、物资以及营销等阶段,是加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里的主要手段,优化主营业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5)

[2]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 会计研究.2008(10).

[3]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12).

[4]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7(04).

[5] 全晓红,康卫平.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作者简介: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3

尽管内部审计已在煤矿企业开展了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社会公众、企业高管乃至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无法给予内部审计以明确清晰的职能界定。部分人认为内部审计是监督的一种方式, 监督对象是企业的领导, 将内部审计和企业领导之间看作是对立关系, 实则是把审计工作和纪检监督搞混淆了。由于认知的偏差, 导致内审工作常常遇到误导、误解难以顺利进行, 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 我们需要对内部审计的内涵、目标以及职能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准确的把握, 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 最终使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取得理想的效果。

所谓内部审计, 在企业内部创建的, 为管理部门服务的一种客观、独立、系统的审查、评估、监督活动。主要应用于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合法性与财产安全性的审查、评估、监督, 企业内部机制的运作效率的检测、监督, 以及企业本身的经营合法性和业务成绩的评估和监督。企业的结构、规模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等情况决定了内部审计内容的差异性和广泛性。一般来讲, 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对企业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相关标准, 是否认真执行管理者的指令、政策及其他内部要求进行审查、评估、监督;二是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审查、评估、监督, 其中, 特别注意的是内部机制的正当性、实效性、完善性的审查、监督, 并据此给予合理的建议意见;三是对财务资料和经营情况进行审查、评估、监督。例如审查分析、整合相关信息的方式, 再例如查询一些具体项目, 包括对项目资金、交易范围进行详细检测;四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审查、评估、监督。非财务监控也在其列。

所谓内部控制, 指的是企业为使财产的安全性、财务信息的正确性以及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得到有效保证, 而在企业内部实行的自我规划、调控、评估、制约的各种程序、措施、方法的综合。程序控制、环境控制和财务系统构成内部控制的基础结构。通常来讲,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内部财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它对企业实现自定的经营目标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 内部控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企业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一) 内部控制评审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是独立、系统地对企业和所属企业的财政收支、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收支的客观实在性、实效性、合法性进行审评和监督的活动。通过内部审计提高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进而达到企业的经济目标。由此, 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通过内部控制审查,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的规定开展进行监督, 对内部控制的实效性进行评估, 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 给予合理的建议, 从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圆满达到经营目标。显然可见,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相同的。

(二) 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

煤矿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职责履行过程和财务资料的客观实在性、可信性、合法性不可能进行直接的判断、控制和监督, 一方面是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 一方面是受到时空条件和成本的限制。因此, 这项任务就落在内部审计部门的肩膀上, 通过内部审计实现对企业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审计、受托经济责任和控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的, 不受管理层和其他部门的制约, 它监控者企业运作的每个流程, 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评审, 协助管理者对控制部门进行监督, 并适当引起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效果的充分重视。由此观之,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三、完善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内部审计

第一, 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是内部审计评审内部控制的客体和目的。完善性在此处指的是内部控制的完备性、周密性和健全性。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后, 从而对内部控制的完善性进行评价, 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 内部审计负责人员对管理规范和经营方式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合, 同时向企业的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查询, 从而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 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应对方案, 最终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

第二,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指的是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切实发挥了应有的控制功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主体不是企业自己, 而是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负责人详细检测内部控制的每个流程环节, 从而判断控制措施是否严格遵循相关的制度规范, 是否切实落实到管理机制之中。如果存在无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审计工作负责人就可以在内部审计报告中指出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据此, 企业相关就可以对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从而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三,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具备可行性。可行性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成本合理, 企业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设立的资金投入, 不能超过该机制成立后所取得的经济收益;二是内部控制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得以正常进行。同时, 对内部控制的可行性的评审工作仍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检测基本和主要的控制环节, 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功能的发挥程度以及效果进行评估。合理的检测在于判断内部控制机制的综合运行成效。因此, 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评审工作, 企业就能很清晰的了解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可行性, 然后与企业的现实状况相结合,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 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可行性。

四、煤矿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煤矿企业中,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只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最佳作用。

首先, 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充分使用。毋庸置疑, 财力物力资源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 对财力物力资源管理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 可以预防企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 进而避免企业因此遭受损害。内部审计有利于发现资产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和无效的控制措施, 及时将情况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和应对办法, 使资产的安全性和最佳使用得以保证。

其次, 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数据信息和相关资料是企业内外相关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客观真实、正确可靠的财务资料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控, 还有利于保证企业未来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证财务相关资料的真实可靠性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对财务管理实行严密的控制, 有效降低出错的几率。同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也是现代企业进行高效管理地重要条件, 相关管理部门根据真实可信的信息制定工作方针和决策, 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财务部门负责财务信息的传递和搜集, 其他信息资料由内部审计机构会同其他有关机构进行搜集传递, 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内部控制的标准审核财务信息, 保证信息的真实可信, 从而使管理者做出有效可行的决策。

再次, 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与达到既定目标。内部控制, 是指通过建立和实行权责明确的工作流程体系等, 保障企业的内部职能机构分工明确, 各司其事, 互相配合和制约。内部审计按照内部控制规定的审计目标、任务、流程、方式, 来监测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并向企业高管提出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可以使内审的应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还可以使内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可以提高企业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减少企业活动中出错的几率。在开展内审工作时, 可以直接从内部控制着手, 抓住重点评审内容, 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经营状况全面掌控, 不但降低了审计成本, 提高了效率, 更有利于达到企业的既定目标。

最后,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从实践中可以明显看到,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审评的客体, 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评估监督内部控制。内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考评的同时还要提出针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措施和建议;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能够反映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成效。通过内审工作, 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中潜藏的漏洞, 将情况告知相关负责人, 给予行之有效的建议对策, 从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使内部控制的效率得以提升。内部审计应该经常对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效果进行审查和测试, 通过对内部控制运行体制的全面性和运行结果进行检测, 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良和优化, 才能使内部控制行之有效, 达到满足实际现状的要求, 如果不找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可能就会有人趁机入侵, 到时候企业管理就会像电脑死机一样出现瘫痪、失控的局面。内部审计可以防火墙一样提前警报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 进而巩固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反过来, 内部控制也带动了内部审计发展。

五、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实践

要想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离不开内部审计, 通过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测, 查找漏洞出现的缘由,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良措施, 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先进性, 使得内部控制长盛不衰保持活力。内部控制的检测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 检测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

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点设置是否切中要害, 控制点的检测内容是否能评测出各部门或个人对工作尽职尽责, 业务流程是否明确了方法步骤和目的效果, 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覆盖员工的全部工作范围。

(二) 检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运行起来行之有效

简单地说就是测试内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能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抽取主要工作实际检测, 记录事件发生细节, 走访员工对控制方法的反应, 分析控制点是否发挥应有作用, 业务流程是否在可控制范围内, 综合分析内部控制功能是否发挥完善。

(三) 检测内部控制是否满足先进性和适用性

通过审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表现, 逐个分析这一环节划分是否适当, 设置的控制点是否能有效控制这一环节, 是否出现控制点较实际滞后或不符的现象。当然, 内部控制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和发展, 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行业规章制度,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符合客观环境需要。

任何控制制度都会有风险, 为规避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应运而生了导向审计模式, 通过查找可能出现风险的控制点, 分析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广泛征集大家对目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一线人员提供的信息总结出需要加强和补充的控制内容, 使得控制项目更加细微从而尽可能的降低风险系数。企业的人员组成模式、资产流动也同样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时刻注意企业的资金和人才分配情况, 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及时向管理人员反馈。首先要调查企业的部门机构是否合理,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判断部门之间是否有责任不清相互扯皮, 是否存在由于工作不能落实到人造成任务搁浅的现象;其次评价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行之有效, 是否存在制度与生产相脱节的现象, 调查企业产品是否能成功推向市场;再次是检查企业资金是否能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 是否存在企业资金不能按时回笼、外债高筑等现象;最后是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分析, 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列表, 并罗列出规避风险的若干项措施, 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出建议, 使得企业管理者明白企业行为风险, 并能够采取有效方法使得行为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六、加强内部审计、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煤矿企业必须将二者放在平等的的地位, 一手抓内部审计建设, 一手抓内部控制工作, 使两者相辅相成,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首先, 内部审计的质量需要得到保证。内部审计必须要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内部审计的根基在于审计的质量, 审计质量对内部审计是否能取得实效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审计质量的提升必须通过审计控制的不断加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于2011年1月颁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对内部审计的概念做了全新的界定, 即“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新概念的显著特点在于将企业价值的提升和经营管理的改进和健全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进行了重申, 内部审计必须与企业的运营策略和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使企业的价值不断增加。内部审计的目标的转变, 决定了必须强化质量控制机制, 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其次,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强化内部监控。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直接由董事会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 明确权责和义务;二是从诚信出发, 提升管理人员的素养;三是加大事后控制的强度, 注意全过程的控制, 事前控制是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针决策, 事后控制则是通过对造成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做出综合评估, 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弊病, 从而对内部控制做出系统的考评, 调整不恰当的地方, 并为管理者的未来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总之,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有利于企业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从而向着目标的方向坚定地前进。

最后,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客观独立性, 是发挥其本职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 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应该刻苦钻研, 自觉进修, 不断完善自己, 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同时, 企业还应为此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例如提供资金保证。如此一来, 审计质量就会不断上升, 内部审计机制也会不断健全。

摘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且长远的影响, 内部审计在煤矿企业的开展已历经二十多年的时间, 在职能发挥和业务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结合当前煤矿企业的实际现状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晓波.强化内部审计提高经济效益[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

[2].安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关系问题探讨[J].现代电力, 2004 (5) .

[3].刘冠杰.如何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 (4) .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4

关键词:煤矿集团;管控体系;发展战略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转型的重要阶段,十八大以来,对资源型产业的要求更加具体和规范,煤矿类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对集团内部管理开始追求精细化、效率化、节约化,研究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就成为了业内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成为了煤企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当前我国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的简要介绍

当前,较为常见的煤矿集团的内部管控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财务导向型、战略导向型和操作导向型,它们的根本区别体现在战略管理、资本运营、资本计划与财务控制、业绩管理、管理资源发展五个不同的方面。

(一)财务导向型

就财务导向型来说,在战略管理方面执行的是审查功能,资本运营遵循单个业务投资收益最大化原则,一般都会提供每项业务所需资金,通过审核整体的财务目标/结果,调控每项业务选出的总负责人。

(二)战略导向型

战略导向型的内部管控体系要求企业在发展中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战略的阶段性审查较为严格,在资本计划与财务控制方面一般都采用重点项目管理的方法,即对主要项目强化审批流程,并非常注重业绩的成果和财务的考察工作,在一般情形下,集团都会根据内部的“核心员工计划”,对管理人才施行横向和纵向的双向管理。

(三)操作导向型

操作导向型的内部管控体系都非常强调计划的重要性,把计划的开展作为工作的起始点,在管理过程中追求规模化经营思路,布控较为完备的机构和业务条线,以此来指导项目的推进,在资金、目标、财务等方面力图达到操作性强,同时,对个人和团队的业绩都非常关注,对重要岗位比如说总项目负责人,会直接接入参与其中的选聘和考核工作。

二、完善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是提升集团内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

之所以说完善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是提升集团内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当前煤矿类企业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有赖于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的工作流程以及完备的防控体系等的建立健全,实践证明:过去松散的、杂乱的、落后的管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也无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能力,现代的集团内部管控体系确实能够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有明显的助力;其次,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给企业带来新一轮的挑战,硬件的革新必然会要求软件方面做出相应的提升,所以,无数的实例已经证明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仅仅需要硬件的变革,软件的变革也同样重要。

(二)是适应外部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完善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是适应外部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客户要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集团必须具备更强的自我调整和外部协调能力,而内部管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竞争对手的压力与日俱增。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相关行业的压力在煤矿行业体现的越来越多,如果不能修炼好内功,就无法在新一轮的能源行业竞争中获胜;第三,行业危机不断突出。随着新能源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来自不同行业间的压力和危机也开始加剧,如果煤矿行业无法通过调整、提升内部管控体系水平,就会在新一轮社会大洗牌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是集团未来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

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同样也是集团未来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纵观企业发展的历史,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都会步入发展的瓶颈阶段,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如何避免煤矿集团过早的走入衰落期非常重要。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追求的是软性的服务水平,纯科技类企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追求的是软性的创新服务,而煤矿企业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它不仅仅是劳动力相对密集,技术含量也非常高,而且还是高危行业。这就要求煤矿类集团在不断自我发展中,一定要追求可控、可协调、可行的管理思维,要积极借鉴国内、国外优秀的企业管理案例,丰富自身发展。

三、论新时期提升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的发展战略定位

(一)制定好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是大前提

制定好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是是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调整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大前提。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第一,在战略制定环节,需要对公司内外部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产生出足够的潜在战略方向,并做出选择和实施细化;第二,明确的战略计划将确保年度业务计划的落实,从而指导预算制定工作,并提高预算制定工作的效率;第三,战略和计划控制的机制可以确保集团管控的战略目标能够实施;第四,一定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灵活的变通,要使得集团的发展规划更多的具备“风险相对较低、可行性相对较强、全局性相对较好”的特点。

(二)设计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内在保证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工具之一,同时更是保障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集团内部管控体系成败的内在保证。具体来说,推进此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应包括预算流程设计、预算组织结构设计和预算模型设计三大要素;第二,完整的预算管理流程是一个计划、审批、执行和调整的闭环,预算执行结果要对战略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三,对于业务计划的评审应从计划本身是否客观合理以及与公司期望的符合程度两个方面进行;第四,对执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包括偏差分析和审计,是通过信息收集,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并纠偏的过程;第五,针对不同类型的偏差原因,公司应该制定不同层次的对策,并对计划预算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和激励体系是关键

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一般来说,都是建立在集团管理战略的基础上的,通过科学的管理过程来保证其实施的效力,很多煤矿集团采用KPI的考核方式,辅助以物质或者非物质激励手段,以此来强化推进集团内部管理体系。具体来说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绩效考评的关键就是数据的采集是否准确,对数据的分析是否恰当,因此,要切实做好数据专人专项的管理工作,保证考核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工作业绩和状况;第二,作为集团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应该身先士卒,高度重视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好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的有效沟通;第三,绩效考评一定要和激励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结束语

新时期煤矿集团内部管控体系的发展战略研究一直被业内的管理者们所关注,在研究、制定、落实、修订发展战略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作者单位: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处)

参考文献

[1]陈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控制模式的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9期.

[2]魏效农.宁兴刚.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何学明.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谢向阳.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薪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5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确保单位资产完整与安全,强化财务、会计规范质量,防止会计相关的经济违法行为,提升单位经济效益,而实行的一整套控制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具有防护、调节和反馈的作用,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水平,并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企业个人和部门有反馈和激励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内部会计控制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速扩大,煤炭企业的产能与业务量增长迅速,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与企业的发展形势愈发脱节,并影响到了煤炭行业的快速、规范化发展。突出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1)大多数煤炭企业规模偏小,产权不明晰,家族式管理多见,职责不明晰,财务账簿混乱,从而导致无内部控制意识;(2)煤矿行业的财务多以记账为主,流水账式的会计模式只能反映过去一段时期的企业经营状况,对企业做大做强,找出问题,确定经营方向毫无裨益;(3)近年来,部分煤矿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处于起步阶段,制度不完善,项目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晰等现象比较普遍,其落实力度也不够。总之,现阶段煤矿企业建立并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即时企业经营现实的要求,也是减少经济违法、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的必要条件[1]。

3 煤炭企业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着力点

3.1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认识其重要性

目前的体制下,强化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只有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增强意识,强化督导,各下属部门才会跟进并执行相关流程制度,导致其经济违法的难度增大并知难而退。首先应该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法规意识,用实例宣教及法规宣讲等方式增强其法律意识,是提高其重视程度的基础;其次要建立分管领导负责制,指定主要领导任内部控制负责人并制定制度,落实责任,考察制度的落实情况要与负责人的奖金等经济利益挂钩,层层落实,明晰权责,只有这样,才能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3.2 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经营规划

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规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会计控制的内容,却是形成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部分,对内部控制目标及计划的制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煤矿企业,其年度经营目标的规划,一方面要考虑到企业的效益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对其占用的煤矿资源的合理有效开采,以及煤矿资源国有属性上的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传统的财务统计未包含煤炭的资源成本属性,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完善,应当完善相关会计制度,促使其效益目标更清晰,并提高煤矿的单位资金投入产出效益,保护煤炭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开采[2]。

3.3 优化企业氛围,建立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其企业文化和氛围有密切联系。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个方面,企业内部氛围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制度的执行及体现其作用都具有显著影响。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注意培育现代化的规范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文化的培育不仅对内部会计控制作用重大,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组织形式,分配制度,人员管理等都有切实影响,可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3.4 强化会计业务能力

作为会计人员,在执行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及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国家的有关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章也要熟悉了解。首先,会计人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其次,要具备精深的业务素养,既要有完善的理论学习能力,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日常工作中时时提醒自己不逾越法律红线[3]。最后,对内部会计控制负责人还要求具备相当的管理才能,既要掌握财务知识,也要具备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5 强化企业自我审计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内部控制进行的主要手段,是防止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屏障。主要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评价。内部审计应该具备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并制度化形成程序。在企业的经营中随时查出并改正各类舞弊、违规行为,保障单位的资金和财产安全。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制定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强化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以企业利益为重,查找漏洞,强化规范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信的依据。

3.6 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和财产保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责任,与经济、会计业务有关人员应定人定责,并相互监督,彼此制约。二是企业的重大的经营决策、资金往来、现金调度、大额资产处置等业务,应建立彼此监督、互相制约的程序并严格遵守。

三是实行严格的财产保全制度,主要是定期盘点和接近控制,定期盘点是对库存和账目进行盘点,查对是否账、库相符,并找出漏洞,接近控制是指无关人员限制接近的制度,防范对象包含现金、账目及价值高的物品,严格的财产保全制度应当成为现代企业、单位的一项基本制度[4]。

3.7 强化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已普及计算机化,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安全可靠必须列入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软件维护指会计业务软件发生变化时的工作连续性及软件系统故障时进行的维修工作,硬件维护是电脑硬件故障后的修理工作,以及电脑更换、升级时的调节等[5]。财务部门应会同计算机部门,设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人员负责财务的计算机维护工作。设立专门操作制度,避免无关人员上机操作,保障企业资料安全、保密的要求,所有数据的录入均要落实查对,避免差错,发现疑问要从头核对,禁止随意修改。

综上所述,在煤矿企业内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向现代化、正规化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企业要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做好这一点,企业负责人要首先改变思想,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强化对会计、财务人员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硬件支持,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配合严格的配套制度和内部审计。将以上方面严格落实,得出结论,改善经营策略,才能使煤炭企业获得长期平稳健康的发展。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是煤矿企业向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发展所必须加强的内部项目,具体煤炭企业如何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是论述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然后是内部会计控制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最后是具体的强化措施,并展开论述,得出结论。

关键词:煤矿,会计控制,强化

参考文献

[1]付绪珍.浅析完善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2):111-113.

[2]潘经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难点及其理性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7).

[3]陈娟.浅谈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3).

[4]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5]崔玉倩.论会计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的联系[J].企业导报,2009(5):133.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6

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 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当前煤炭生产的首要任务。我国对煤矿安全进行监管后, 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逐步从2010年的3.08下降到2015年的0.159。然而在实际过程中, 煤矿企业安全监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而企业往往以利润最大化做为目标, 这就导致安全监管与利润增长的长期矛盾, 导致煤矿生产小事故依然频繁发生。为了减少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次数, 本研究明显是有必要的。

目前, 煤矿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大部分由可控因素造成, 只有加强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 才能有效的进行事故的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2,3,4]。关于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监管方面, 有着众多的研究成果, 目前的研究有监管技术的改进[5]、监管指标的构建[6]、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博弈[7,8,9,10]。如贺超等通过对安全管理特点的分析建立了煤矿安全监管指标体系;在对于安全监管的实施上, 更多的关注于政府监管的实施, 如刘全龙将煤矿安全监管中涉及的三方:国家和地方的监管机构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博弈。然而要注意的是, 目前外在监管机构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影响的研究较多, 而煤矿企业内部对安全管理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 主要原因是外在监管的相关数据容易获得, 这就容易造成仅关注数据, 而安全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往往容易忽视, 这就导致了大事故不犯、小事故频繁发生的怪像[11,12,13]。而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的研究, 需要对其监管与一线员工的操作的具体演化模式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分析安全管理人员对一线员工的监管, 对于双方策略的演化博弈的动态分析, 分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的互动, 探索如何达到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均衡最优解。

1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模型建立

演化博弈对于解决有限理性人之间的决策过程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14,15], 基于此, 本文进行了如下假设:

1.1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模型的相关假设

模型假设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策略集是{检查, 不检查}, 一线员工的策略集是{违规, 不违规}。假设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的比例为x, 则不进行安全检查的比例为1-x。一线员工进行违规操作的比例为y, 则其选择不违规操作的比例为1-y。

1.2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模型博弈的得益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监管的收益为π1, 一线员工合法操作的收益为π2。进行安全监管的成本为C1, 假设所有的违规行为都可以被发现, 违规行为发现后罚款为αR2, 若有违规行为未被发现, 则安全管理人员会被相关部门罚款T1。一线员工违规生产的额外收益为R2。为了符合实际, 假设C1<T1, α>1, 否则安全管理人员不会进行检查, 或者一线员工会违规操作。

1.3 博弈过程

煤矿企业安全监管决策是安全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进行的反复博弈的过程, 安全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分别根据当前策略的收益的大小向更佳策略转变, 安全管理人员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一线员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2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市场上有无数个煤矿企业, 每个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进行博弈。通过对假设的总结, 可以得出博弈矩阵, 如表一所示。

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的收益为:

安全管理人员不检查的收益为:

则安全管理人员的平均收益为:

将上述结果代入式 (1) 可知, 安全管理人员采用检查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一线员工合法操作的收益为:

一线员工违规操作的收益为:

则一线员工的平均收益为:

将上述结果代入式 (2) 可知, 一线员工采用合法操作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复制动态方程联立, 就可以得到:

令两式同时等于0, 可得5个平衡点:F1 (0, 0) , F2 (0, 1) , F3 (1, 0) , F4 (1, 1) , , 则相应连续动力系统的雅可比矩阵为:

令p=tr (J) , q=det (J) ,

当均衡点为F1 (0, 0) 时, 矩阵为:

由于p1=αR2+T1-C1-αR2>0, q1=-αR2 (αR2+T1-C1) <0, 可知F1为不稳定平衡点, F1 (0, 0) 不是演化模型的ESS。

同理可以算出F2 (0, 1) , F3 (1, 0) , F4 (1, 1) 为稳定平衡点, 为该博弈的稳定平衡点, 是演化模型的ESS。

3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模演化博弈模型的演化分析

通过这五个平衡点, 可以将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区域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个象限中, , 则, 可知此时x增加, y减少, 说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倾向于加强检查, 一线员工倾向于违规操作。

第二象限中, , 此时, 可知此时x增加, y增加, 说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倾向于加强检查, 一线员工倾向于合法操作。

第三象限中, 当时, , 可知此时x减少, y增加, 说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倾向于减少检查, 一线员工倾向于违规操作。

第四象限中, 当时, , 可知此时x减少, y减少, 说明企业管理层安全监管检查倾向减少, 员工违法操作增加。

综上可知, 煤矿企业监管行为的演化趋势如图一所示。

为了便于理解, 分别对于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博弈的参数进行了赋值, 其中π1=10, π2=15, C1=3, α=3, R2=2, T1=4。分别对x (0) =0.2, y (0) =0.5和x (0) =0.9, y (0) =0.9两种情况进行了模拟, 模拟结果如图二所示。

由图二可以看出,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在演化过程中, 受到初始值的影响, 会围绕均衡点进行循环的变化。其初始状态越接近平衡点, 越稳定。

4 结论与建议

(1) 严格煤炭企业的监管检查。仅依赖于内部的管理, 我们发现很难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 监管机构只有增加外部监管的力度, 从外部使企业内部安全监管维持在平衡点附近, 进而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 应该将难以监管的规模小和技术落后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 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对于煤炭企业违规行为的动态惩罚机制。在煤矿监管的过程中, 如果单纯由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自身进行管理, 往往会陷入初期严格、后期松散的怪圈, 应该建立动态管理的制度, 适时的进行调整, 而非只依赖于原有的制度。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7

煤企治安保卫工作 (简称煤企治保) 是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也是企业强化治安管理的重要职能和手段。主要执行单位有关治安保卫工作的各项决定、规定, 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治安保卫工作宣传教育、维护矿区治安秩序, 预防违法犯罪和破坏活动等各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 煤企治保担负着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和涉爆“三员”培 (复) 训工作。煤企治保必须认真贯彻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积极预防、从严管理、服务生产、保障安全”的基本方针, 依法对民用爆炸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防止爆炸物品的流失与流散。同时, 落实好涉爆“三员”的材料收集、登记、审核、报送工作和“宣”、“培”、“查”、“办”四项措施, 联系当地公安局派出所进行联勤教育监管, 提高职工法律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使企业生产经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二) 煤企治保卫担负着外来人口管理和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煤矿企业外来人口流动性强, 组成比较复杂。其主体大部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时常分分合合, 漂泊不定。煤企治保负责对外来的新招工人做好暂住户口管理工作, 严格户口信息登记、政审把关、建档立卡和规范制度, 预防违法犯罪在逃人员隐藏在矿区。针对外来人口总体上文化、法律素质偏低且参差不齐的现象, 煤企治保结合实际, 根据煤矿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治安特点, 为职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火工品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职工法制意识和治安防范意识。

(三) 煤企治保担负着企业内部治安防控和各类矛盾纠纷排解工作。煤企治保是集治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 通过运用治安管理手段加强日常矿区治安防控工作, 利用布控治安耳目、情报信息交流、掌握时实动态和极积同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违法犯罪和破坏活动, 维护矿区治安秩序。此外做好治安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 是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关注民生问题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之一, 煤企治保牵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 耐心细致地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和缓消对抗行为、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和激化, 使其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 煤企治保担负着处置企业内部应急处突事件和日常内部繁琐事件工作。本文所指的应急处突事件主要是针对煤矿企业内部的火灾、道路交通、涉内突发等一些常见的公共事件。煤企治保在应急处突事件中起着牵头组织、综合协调的运转枢纽作用。除了编制审核各种应急预案和保障方案, 研究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外, 还必须全面履行服务职能, 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矿区和谐稳定。基层治安保卫是集苦、累、险于一身的岗位, 对上的职能部门多, 对下的具体事情多, 工作面广、量大、事杂。

二、新时期煤企治保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一) 对治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煤企许多领导层保卫管理意识不强, 认为保卫产生的效益往往是间接的、隐性的, 或是不出经济效益的, 导致不能自觉地把内部保卫工作放到全面提高本单位效益的大局中去加以考虑, 在如何搞好企业内部治安综合治理, 如何开展具体实际工作的认识上出现偏差。只重视了生产规章的执行, 忽视了治安保卫工作制度的落实, 使治安保卫工作在单位里的地位无足轻重。

(二) 煤企治保工作力量弱化、人员流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的违法犯罪活动手法层出不穷。可作为煤企治保工作人员不但没有增加, 所而减少, 个别单位领导甚至认为治安保卫人员可有可无, 并且对保卫的职能有很大的误区, 认为治保人员只是单一地看看摩托车, 巡逻值班而已, 导致一些基层领导对治安综治工作意识逐步淡化, 重视程度日趋下降, 在治保工作方面的投入和经费划拨上能省则省, 在人员配备上也是只出不进, 即便进人, 也是一些老弱病残或无法重用的人, 也就出现了人员配备“老弱少”, 工资待遇“比较少”, 经费投入“要不到”的窘境。不少保卫人员人心思动, 工作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造成了保卫工作非常被动。

(三) 煤企治保的定位和相关法律实施机制逐渐弱化。煤企过多强调了义务, 却没有赋予保卫部门相应的法律权利, 仅仅是一些涵盖面广、规定较笼统、模糊的行政规章和企业制度。怎么样去处置职工违规违纪事件是目前摆在保卫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如果执行制度手法过重, 保卫人员则没有实权, 成了违法者。而如果执行制度手法过轻, 保卫人员则在职工面前失掉威信和尊严。若处理得当, 上报处理, 取决于领导的主观意志, 随意性大。这样给保卫工作带来难度, 使企业治安治何工作处于欲干不能, 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

三、新时期加强煤企治保工作的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治安综治工作氛围。领导层要统一思想, 强化内部治安保卫管理意识。把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置于企业管理的大局中通盘考虑, 企业管理搞到哪里, 治安保卫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清醒认识当前矿区治安的复杂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 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统筹规划本单位的综治工作, 将单位内的治安责任区以单位、保卫办、支部和治安会为责任单位, 实行分块包保, 实行总包保、分区域包保和分片包保的三级包保体系, 明确治安防范承包工作的范围、人员、方式和责任, 真正发挥群防群治作用, 同时, 要加强综治和普法工作的宣传, 让职工群众认识到各单位、各部门和全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形成齐抓共管治安的良好氛围。

(二) 紧跟社会发展步骤, 细化煤企治保制度与细则, 关爱治保人员。要加强煤企治保专业队伍的建设, 调整治保人员队伍结构和待遇, 开展专业培训, 提升治保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 按照上岗靠竞争, 分配靠贡献, 晋升靠实绩的要求对治保人员进行定岗定职、择优上岗, 使一些业务能力差、工作效率低的治保人员面临落聘的危机, 迫使治保人员强化责任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治保力量, 是促进煤矿企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

(三) 依靠科技防范手段, 实现煤企治保工作不断深入。现今, 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非常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当今治安保卫工作的需求。所以治安防范要依靠科技技术的力量, , 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煤企治保防范的巨大动力。因此, 煤炭企业要利用科技加大企业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 加大企业内部防控网建设, 最大限度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提高治安防范能力预防和打击犯罪, 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内部治安根本好转。

摘要:煤矿企业治安保卫队伍对于维护企业内部稳定, 构建和谐企业,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煤矿企业治安保卫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意义, 并在新时期保卫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加强煤矿企业内部保卫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并对煤矿企业内部保卫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8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 做好煤矿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不仅有利于国家对煤矿企业进行有效调控, 还可促进煤矿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增加企业经营收入和盈利水平。

二、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意识薄弱

优秀的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果企业内部环境薄弱, 就容易出现诸如组织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行使职能效率低下、员工素质滑坡、企业凝聚力缺失、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和落实等内部控制环境紊乱的状况, 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 我国传统的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比较粗放, 不能把内部控制真正上升到企业的思维意识上来。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不够深入, 而操作层内控意识又非常浅薄, 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较低, 不仅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控制过程不足, 成本费用控制成效不显著

煤矿企业资金成本高、投入大、资金周转慢的特性决定了煤矿企业具有极大的财务风险, 而煤矿企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经营成本的控制水平。如果煤矿企业能够积极降低相对成本费用率, 提高成本费用的管理效率, 那么必定能够大幅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盈利水平。如果煤矿企业对煤炭管理粗放, 煤炭出产、入库、出库管理不善, 煤炭毁损、资产浪费严重, 就会大量占用存货、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损害经营收益。煤矿企业的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普遍为10%。这部分间接费用用于差旅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事项开支, 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很好的控制资金额度, 超额开支就会造成严重的中间浪费现象。目前很多煤矿企业实行项目经理式的管理模式, 这就对管理者的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一旦项目经理个人素质较差, 就会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质量。

(三)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

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及相关的控制活动是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的通病, 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毋庸置疑,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 就必须从整体上了解并掌握风险。从长远利益来讲, 煤矿企业必须树立风险观念, 并把风险管控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纵观国有企业发生的重大财务风险事件, 我们会发现企业放贷、投资、担保等经营活动, 如果事先能够开展有效风险评估的话, 对企业资金安全是非常有保障作用的。另外, 当前煤矿企业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 造成煤炭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管理人员对煤矿的高风险性认识不足, 对安全风险的管控力度不够, 这就对煤矿行业的风险评价体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其体系要完整、风险辨识程度要高、控制手段要多样化。

(四) 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监督可以说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点, 而内部审计又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谨高效的内部财务审计, 才能保证企业资金流动的顺畅健康。控股公司和企业员工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各部门必须高效沟通、积极配合, 保证企业财务的运行及监督体系运行良好, 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煤矿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毋庸置疑, 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理健全是现代企业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推行不仅是企业管理层的职责, 也是每个企业员工的职责。企业必须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树立起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信心和积极性。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保证全员全过程参与, 重点关注高风险、重要的业务, 并保证内控措施的落实。企业员工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参与者与执行者, 还要监督企业管理层把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 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 加强内部控制活动

煤矿企业在建立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时, 必须根据本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煤矿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要根据最新的企业会计法律法规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 以此来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营活动, 并使企业的相关信息和资产得到有效保证。在此基础上, 根据煤矿企业的具体情况,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煤炭销售的定价和计算, 以及货币资金等方面的工作。另外,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每项制度的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实物资产控制制度、担保业务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对外投资控制等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正常进行, 首先是要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活动的关键控制点, 并针对这些关键点投入资源, 进行良好的内部控制。下面列出煤矿企业的一些关键控制环节:存货的收发、计量等, 根据公司的年度工程项目制定的目标计划, 降低采矿成本, 寻求成本最小、质量最好的方法;资金的收付核算, 应收和应付款项应全面的管理、监督, 提高资金回笼时间、加快应收款项周转效率;造价核算环节关系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 签订承包协议后, 要以工程量、劳务量最为核算重点;企业对间接费用要制定费用额度, 减少职务消费现象, 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项目成本、费用核算要遵章照制, 不得随意变更, 一旦出现异常, 要及时和管理人员反映, 作为特殊关键控制点。

(三) 建立良好的财务预警机制

风险的监控和评估应贯穿于每一个项目的始终, 认真落实全过程管理, 努力降低企业风险, 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可以规避的风险, 预防可以发现的风险, 尽量降低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所以必须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有效的监测投融资风险以及营运资金风险等。财务预警系统本身是一种成本较低的企业危机诊断方法, 该预警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构成的, 这些指标是通过对企业较长时期的财务目标、经营计划、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统计分析而得来的, 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机理就是通过对比实际指标和指标库中正常指标的差异, 进而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存在超过标准的经营风险存在, 同时也能够非常有效的规避财务管理中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四) 健全内部监督、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企业内部审计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审计本单位的活动是不是在国家经济活动和政治制度允许的范围内, 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计划目标。传统煤矿企业的责权利并不明确, 内部监督应对此加大力度, 将企业内部职责、权利、分工进行合理均衡, 以使企业不同岗位件能实现互相的监督和促进。内部审计部门还要监督检查本部门、单位内部的控制情况, 对于存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看各责任单位是否很好的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经济发展任务的计划目标, 杜绝任何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长远利益目标的短视行为出现。众所周知, 煤矿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对资金的来源、流动性、有效性要求较高, 企业内部监督任务中一定要做好资金的内部控制,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努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做好内部财务控制。另外, 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努力发挥财务监督的积极作用, 做好开支检查和控制, 对于异常财务流动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控制, 及时解决。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 企业只有做好内部控制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对于煤矿企业而言,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已成为促进现代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永恒课题。本文阐述了现代煤矿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后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煤矿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向自力.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27) .

[2]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10) .

[3]董美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9.

浅析煤矿企业管理 篇9

关键词:煤矿 企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223-01

当前国有煤矿企业,内部管理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等问题,井下环境受到自然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瓦斯、煤尘等对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外部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因此,对于没有相对优势的煤矿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是煤矿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煤矿企业管理工作,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进行阐述。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 提升煤矿企业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是当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凡是管理先进、安全形势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的矿井,都是企业管理规范、精细的矿井。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的煤矿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1.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煤炭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人员素质偏低、作业环境复杂、安全威胁较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合理定位、规范运作、量化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才能逐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精细化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特别是煤矿企业转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细化质量标准,建立“纵到底、横到边,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岗位标准和操作标准,能够使各项精细化的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环节的“缝隙”,使得不同岗位的员工按照各自标准操作,减少了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了盲目和随意造成的诸多安全隐患,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煤矿的高产高效。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从全局角度出发,按照系统优化的总体思路,要求控制现场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为每一道工序制定标准并使每一道工序结果符合规定的标准。根据煤炭生产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安全质量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的控制,通过对工序的研究,能够理顺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减少或取消多余的操作和动作,形成科学、规范、顺畅的生产流程,进而减少生产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推进精细化管理,应抓好“四个环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重点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转变观念,做到事事有安排。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干部是决定因素,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干部必须认识到位。管理干部只有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加强学习,才能在安排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完善制度,做到事事有标准。煤矿管理制度是煤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煤矿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因此,要保证煤矿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必须具备规范的、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才能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标准,判断员工的操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是否符合制度和标准要求。三是强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责任是推动各项规章制度和任务落实的尚方宝剑,如果没有把责任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则每个人身上都无约束、无压力、无动力,容易导致推诿扯皮、不了了之。因此,要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必须强化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区队、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四是严格奖惩,做到事事有考核。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家管理精细化,但在考核方面、激励方面没有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就必然导致精细化落不到实处。在考核过程中,本着有利于推进工作,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原则,严格加以考核。

二、推行人本管理战略提升煤炭企业向心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实施好企业人本管理战略,才能增强煤矿企业的竞争优势。

1.人本管理的意义。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中的人本管理,就是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中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总结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三句话,全面地体现了人本管理的目标和最高宗旨。

2.煤矿企业人本管理的途径。煤矿企业要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形成“以矿为家、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意识,使员工和煤矿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主要有动力机制有,实施利益激励机制,即: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求的条件,激发员工的上进动机;压力机制,即: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机制,即:除法律保证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能够正常生活。同时,建立企业福利制度,因为企业福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等等。二是开展人本管理工程。主要有精神风貌工程,即: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振奋员工的精神。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环境影响工程,即:进一步加快煤矿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进程,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改善煤矿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快矿区绿化、美化建设;煤矿员工培育工程,即:全面提高煤矿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等等。

总之,当前煤矿企业只有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转变观念、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切实开展好人本管理工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股份公司马兰矿 山西太原 030205)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 篇10

一、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现状

(一) 安全管理制度未完全落实

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中国现阶段的煤矿企业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建立的已经比较健全, 而煤矿事故仍然多发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这就涉及各项制度的执行力的问题, 并且存在的事实也反映出制度的执行力严重不足。只有人们落实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时, 所谓的制度才有它存在的意义。可现实中, 我们发现出事煤矿各项制度都存在但是却仅仅是一纸空文, 没有落实到实处[2]。

根据轨迹交叉论的观点, 当技术条件受限, 不能完全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时, 就应该立即停止人的作业, 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 应该在采取措施设法将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之后, 再允许人作业, 这也可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煤矿有较为庞大和复杂的生产系统, 即使有相关领导或专职人员带班下井也不能完全注意到煤矿生产过程中所有地方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煤矿生产现场需要有能够担任安全管理角色的人并赋予其现场处理权, 应该在生产现场发现隐患后及时予以纠正, 以此来避免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 煤矿安全投入不足

安全活动是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保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救援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 均视为安全投入。

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安全投入的结构, 当主动性的安全投入高于被动性的安全投入时,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企业或者煤矿业主会优先选择被动性安全投入。先进国家对于煤矿方面的安全投入的研究较少, 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问题。所以我国能借鉴的关于煤矿安全投入的材料较少, 国内现在对于煤矿安全投入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 内部工会监管缺失分析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格局下, 劳工阶层在劳资双方关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这个时候恰恰是需要工会出来进行维权的时期, 但事实上企业工会的实际职能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不完全吻合, 我国的企业工会经常不在代表工人利益位置上, 的确未能完全承担起工人利益代表的职能,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频发的现实中也确实始终缺少工会的声音[2]。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工会行政化

煤矿企业的工会的成立往往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成立的, 这与工会本身的意义背道而驰。传统体制下的工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依附于政府的准政府机构, 形成了工会组织行政化的特色。与行政化相适应, 工会的活动内容和任务则具有政治化的倾向, 工会的具体任务常视某个时期的政治需要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 工会是作为政府或者企业行政的“助手”出现的。也因此, “在处理政府或者企业行政与工人的关系时, 工会很难将屁股坐到群众一方”[3]。

2. 工会工作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中国现有的企业工会领导者的选拔任命方式和工会的经费来源问题都制约着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上的作用发挥。按照工会组织章程企业工会领导者的选举应由工会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但是实际上由企业管理方提名候选人, 因此工会领导其实是由企业间接任命。

3. 工会缺乏相应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矿山安全法》的规定, 当矿山工会发现矿山企业违反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时, 工会“有权要求企业行政方面或者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即使是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 仍然是“有权向矿山企业行政方面建议组织职工撤离现场”;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赋予工会罢工的权利, 因而缺乏制约企业侵权行为的有效手段[4]。

(四) 安全管理执行力存在问题

煤矿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是指贯彻完成煤矿开采战略意图是完成的安全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的衡量标准对管理者而言是指是否能够按时按质量完成任务, 对于煤矿来说就是完成既定的安全目标。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管理者没有持续地进行系统追问:从制度方面来讲, 管理者没有充分落实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从日常安全检查来说, 管理者对于日常检查工作常常是后续跟进不足。

(2) 人员素质是指煤矿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很多管理者对安全存在着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顽固思想, 只要不出事故, 更多的产量才是管理者愿意看到的, 这样就会造成实际情况中执行追问不到位;对于井下的工人来说, 由于大部分的工人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在管理者系统追问不到位的情况下, 面对复杂烦琐的安全操作程序也容易产生懒散的心理。

(3) 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 现在很多煤矿的激励机制只是针对管理者或者井下班组的班长等领导岗位, 而对于更多的工人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惩罚的手段, 这就容易造成工人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也无形中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及内部监管机制的一些建议

(一) 加大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和执行力

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投入, 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讨论, 一个是在煤矿投产前加强其本身的安全投入, 另外一个就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安全投入, 对于煤矿运行时期需要的持续性的安全投入, 并且是主动性的安全投入, 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 进一步加强外部的监管力度, 增加煤矿企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施压, 使得煤矿管理者能够有政府约束力的情况下主动的提高自身对于安全的重视度。对不符合的煤矿企业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手段进行约束。

(2) 增加被动型的安全投入的成本, 提高对于事故赔偿、惩罚金的额度, 使得煤矿企业能够认识到主动性的安全投入成本要小于被动型的安全投入, 这样也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使得煤矿加大安全投入的力度。

(3) 煤矿企业需要制定相关措施和制度, 强制要求企业必须抽出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煤矿安全投入, 这一部分金额由煤矿企业和工会组织共同监督使用, 并且用于支出的安全投入的费用必须明细公开[5]。

(二) 加强企业内部监管机制

由于对煤矿企业来说, 管理者和工会之间不是完全的利益共体, 管理者和工会注重的侧重点都在自身的利益, 管理者往往侧重企业的效益, 而工会往往侧重自身的保障。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能从使得工人和管理者互相约束, 从而减少政府的相应工作。对于内部监管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 以更强有力的手段推进煤矿企业建立工会制度,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角度赋予煤矿工人监督安全生产的权利, 并赋予煤矿工人在危险情况下有权拒绝危险作业的权利。

(2) 要保证企业工会能够和监管机构与各级劳动部门保持畅通的联络手段, 在发现煤矿企业安全不达标或者说工人维权困难时能够直接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联络, 真正使得工会能够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3) 由企业外部的专门负责隐患鉴定的机构组织定期对煤矿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包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并且培训工人与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加强基层员工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 提高基层工人和企业的博弈中的平衡度[6]。

三、结论

我国现有的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一些可控的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统称为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来说, 由于自身的安全管理系统性明显不足,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企业安全投入匮乏, 制度落实的不完善企业内部职工无法和管理者公平的交流。种种问题都说明了煤矿企业本身自我约束力不足, 所以要改善安全现状,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的约束。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煤矿安全是实现煤炭产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对于煤矿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发生的事故只是煤矿安全形势严峻的表象, 造成煤矿事故现状的原因是复杂并且多样化的, 不单单包括安全技术方面的, 更多的是与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问题有关, 包括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安全投入与执行力、内部工会职能等问题有关。本文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煤矿企业安全现状的外因和内因, 提出了能够解决相关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和企业外部的监管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投入,执行力,煤矿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春山, 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企业文明, 2010, 07:39-40.

[2]赵军, 李全明.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分析及启示[J].煤矿安全, 2008, 08:118-119.

[3]姚鑫.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孙爽.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5]褚百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全, 2008, 06:45-46.

上一篇:心理学手段下一篇:双层幕墙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