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2024-07-27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通用9篇)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1

“煤炭是最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过去这些年,高效安全的煤矿开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前途依然漫长。”柏柯先生说,“随着全球因气候变化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以及各国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安全和能效正在成为煤矿企业面临的挑战和一项关键业务指标。”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国际能源署洁净煤中心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中国、印度、越南等国的煤炭企业代表,与ABB等国际知名供应商的负责人一起,就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煤炭产业战略选择和市场机会、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技术革新以及安全绿色的煤炭产业发展等主要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近年来,中国煤矿企业获得了快速而稳健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7年1月,中国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提出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目标,并表示中国政府将在未来数年内斥资60亿美元改善中国煤矿机械化水平,以进一步推动海外战略投资者与煤矿安全设备、高效率煤机、瓦斯监控系统等煤炭机械和自动化系统的提供商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本土煤炭公司协力合作,打造高效、安全与洁净的煤炭基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柏柯先生说:“作为已与中国合作超过100年的跨国集团和全球领先的电气和自动化供应商,ABB拥有先进的矿用设备和面向水泥、矿产、矿石处理、地下采矿及露天采矿行业客户的最优化解决方案,长期关注并致力于通过全方位的自动化系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参与这一高级别的行业盛会,促进与行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伙伴一起,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推动煤炭行业发展。”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2

关键词:煤矿;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完善

煤矿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良好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煤矿企业稳定员工的重要管理模式,对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煤矿企业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度,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完善策略,以加快煤矿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解析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指的是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的社会保险费用(税),企业员工在职期间所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费,并形成养老基金,当企业员工退休后获得相应的退休金,从而确保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制度改革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负担、覆盖范围较窄逐步过渡到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费用、社会互济、覆盖范围广泛、可持续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阶段,极大地转变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局面,为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三种类型,前两者是国家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保人员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愿选择是否参保,这两种保险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财政紧张,优化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主要的养老保障制度,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作为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执行的相关政策规定,具有法律强制性,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且调整了个人缴费比例和企业缴费比例,分别规定为8%和20%。

二、煤矿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煤矿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煤矿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以保障煤矿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新时期国家政策的规定。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较窄。从目前煤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来看,煤矿企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够宽泛,是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规定,就是所有企业应为在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但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煤矿企业并没有对所有员工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导致部分劳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根据国家明确的规定,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所缴纳的费用应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其中企业所要缴纳的金额应占总金额的20%,企业职工所要缴纳的金额占总金额的8%。经过调查分析相关的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过高的缴费率导致煤矿企业因为考虑企业经营成本不愿为更多的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养老保险缴纳的费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三)基金增值相对困难。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较少,导致基金增值困难。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漏洞,造成煤矿企业的养老保险资金入不敷出,与煤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缴拨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尚未列支出财政拨款资金均存储在银行中,如果我国货币通胀率持续增高,那可能就会导致煤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货币贬值的情况。

三、完善煤矿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途径分析

针对煤矿企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完善煤矿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在增强政府机构劳动保障监管力度的前提条件下扩大煤矿企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此来增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渠道。同时要保证企业严格遵照政府机构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另外政府机构还要在政策层方面支持煤矿企业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从而实现煤矿企业逐步增加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的目标。

(二)强化基金监管。为了强化养老保险的基金监管,煤矿企业应综合自身的发展和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及政策建立健全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还要深入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途径,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回报率,以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的风险。例如合理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长期金融市场投资比例,以谋求更大的投资回报率。

(三)延退职工退休年龄。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煤矿企业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延长退休年龄势必成为将来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延长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重大影响是最有力的方案。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煤矿企业是一项高风险、高污染的企业,招工难、用工难始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保障企业员工能以全身心的工作态度进行工作,为煤矿企业的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2]樊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陈雅群.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吴连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3

根据稽核处制定的2009年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加强对省本级优势企业的稽核,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核定与稽核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决定对省本级企业养老保险开展社会保险征缴稽核,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稽核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范参保单位缴费行为,强化企业和个人参保、缴费的法律意识,坚决纠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

二、稽核对象和范围

1、稽核对象为省本级参保单位

2、稽核范围为企业参保缴费情况;个人参保缴费情况

三、稽核内容

(一)参保单位是否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二)参保单位实际缴费人数是否与参保职工数一致,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缴费;

(三)缴费工资是否与单位实发的工资总额和个人工资收入一致;

(四)缴费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情况。

四、稽核方法与步骤

本年度养老保险稽核工作采取实地稽核的方式进行。成立两个稽核小组,实行小组负责制,由小组负责人具体落实。

稽核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6月上旬前结束。各稽核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实地稽核工作方案,印制稽核文书,研究确定被稽核单位,对被稽核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本年度计划稽核企业户数20户,选案范围为企业效益较好、经营规模较大、参保人数较多、在省本级中参保缴费有一定代表性的优势企业。

(二)实施阶段,6月中旬至7月底前结束。省本级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应严格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的有关要求及程序办理。

1、实地稽核前应提前3天向被稽核单位下发稽核通知书,将进行稽核的有关内容、要求、方法和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事项通知被稽核单位。

2、实施稽核业务。实地稽核中要有两名以上稽核人员共同进行,并向被稽核对象说明身份。稽核人员在实地执行必要的稽核程序,取得必要的稽核资料。

3、撰写稽核报告。稽核小组负责人对取得的稽核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形成稽核结论,提交稽核报告。

4、做出稽核处理意见。稽核小组对稽核工作报告进行审定后作出处理意见。如遇有重大问题稽核处向分管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5、对于稽核未发现违反法规行为的被稽核对象,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其稽核结果。

6、发现被稽核对象在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违反法规行为,要据实写出稽核意见书,并在稽核结束后10个工作内送达被稽核对象。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4

文 件 号:鄂政发〔1995〕111号

颁布日期:1995年8月16日

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企业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度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应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保障水平要与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凡属本省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应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

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1.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

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计算,即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之和。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缴费比例。自本方案实施之月起,职工按不低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3%的比例缴费,以后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一般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个人缴纳的费用由企业按月扣缴。已经离休退休的人员,个人不缴费。

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按当地上一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计算缴费的基数,并由个人按一定的费率向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缴费,缴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其中12%进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2.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

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各地应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测定长期的统筹费率。目前可先按当地政府现行规定的统筹费率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当年的积累,原则上不低于全部职工缴费工资的3%。积累率偏高的地方,力求统筹稳定在测定的标准上并有所下降,以逐步减轻企业负担。

3.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4.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基金

1.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1)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帐户。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逐月计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个人帐户。职工离退休时,按照手册中记载的缴费工资和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为其计发养老金。

(2)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职工缴费工资额12%的费率记入。改革起步时个人帐户记载的内容包括:

①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3%缴纳的部分;

②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9%划转记入所部分;

上述两项合计为12%。今后在个人缴费比例逐步提高的同时,相应降低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划转记入个人帐户的比例。

③上述储存额的利息。

(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储存额的利息,按照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4)职工在同一地区范围内调动工作,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由于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5)职工在不同地区之间或跨省调动工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全部储存额由调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转,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若调入地没有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其个人帐户仍由调出地给予保留。

(6)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本人离退休后按月支付养老金,不能挪作它用,也不能提前支取。

(7)职工在离退休前或者离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完,其余额中属于个人缴费部分,按照规定发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从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中划转记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

(8)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结算一次,并通知本人。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有权核查和询问个人帐户储存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提供无偿服务。

2.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除划转记入个人帐户以外的部分,全部进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异地调动工作时,社会统筹基金不作转移。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本方案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2)方案实施时已有一定工龄的职工离退休后的部分养老金;

(3)方案实施后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中社会性养老金部分;

(4)长寿职工个人帐户支付完后需要继续支付的养老金;

(5)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所需要的资金;

(6)为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储备的资金。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或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人员,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多少与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挂钩。在职时工资高、缴费多,离退休后养老待遇就高。鉴于在职职工以前没有实行个人帐户,有些职工实行个人帐户后不久即将离退休,因此应分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计发办法,使新老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1.凡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时,其基本养老金一律按社会性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按月计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2.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同时享受改革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待遇。

3.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达到法定离退休年龄而离退休的职工,其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按以下计算公式计发:

月基本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缴费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社会性养老金按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即2000年前凡缴费满10年按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2.5%计发;满15年及以上按25%起点计发,以后每满一年加发0.5%,但最高不超过30%。从2001年开始,对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计发比例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每年为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0.5%,直到25%为止。

个人帐户养老金按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加利息)除以平均余命120个月计发。

缴费性养老金以职工本人退休前若干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本方案实施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1年,按1.2%的比例计发。

4.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0年,或者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不满15年而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缴费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两个月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个人帐户储存额中属于个人缴费部分连本带息一次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5.按本方案计发的养老待遇,增资面较大的地方,可以考虑覆盖补贴的全部或大部分。

6.职工离退休后的其他待遇,仍按现行规定执行,暂不作变动。

7.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标准由省政府另行制度。凡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可按最低标准补齐。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并使离退休人员适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建立基本养老金随工资增长相应调整的机制。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上企业平均工资增长率40%~80%的比例进行调整,企业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六)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为本单位职工建立,主要体现不同单位的效益差别。补充保险金的分配,原则上按职工当年的贡献大小分别确定,并向本方案实施后特别是近期内将要离退休的人员作适当倾斜。补充养老保险经费来源,主要从企业节余的工资总额和公益金中解决,盈利多的企业,也可以适当在企业当年收益中按照一年不超过本企业人均工资一个半月的水平提取,在“劳动保险费”项下列支。

三、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集、管理和监督

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企业和职工个人必须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逾期不缴或故意拖欠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挪用、贪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或者因玩忽职守造成养老保险基金严重亏损或者损失的,要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养老保险基金是全体投保工的共有财产,一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并负责保保值增值。必须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决定基金的其他用途。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成立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改革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各地市州应在本实施方案的原则范围内,制定本地具体实施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各级劳动部门对本方案要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体改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这项改革。

要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企业广大职工明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实施步骤和办法,保证我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5

活动实施方案

各煤矿企业、局属各单位:

为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理念,全面提高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意识、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娄底市煤矿企业“安康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娄市煤人〔2011〕112号文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煤炭行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主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广大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确保我县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二、竞赛主题、参赛范围、活动方式

竞赛主题:抓班组,提高管理水平;重教育、培训,推进安全文化。参赛范围:全县所有煤矿企业。

活动方式:围绕竞赛主题,面向煤矿班组生产一线,搞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了解“安康杯”竞赛的目的、意义、主题和考核标准,让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人人知晓,积极参与

三、组织领导

我局成立“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孙国强

副组长:曾仲保、肖兆璋、余国应、罗

熠、刘道辉、邓若龙、邹云汉

成员:张爱勤、袁一雄、易玉才、刘大路、张裕贤、刘志新、刘朝庆、吴智华、杨文才、张

洪、欧

伟、刘杰慧、曾晓峰

竞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刘朝庆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8月5日-8月15日):各煤矿要做好动员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竞赛活动,使全体煤矿职工了解“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及考核标准等,充分调动各位矿工参加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各煤矿要成立竞赛活动领导机构,结合煤矿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8月16日-10月25日):各煤矿要按照实施方案,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煤矿职工认真开展竞赛及各项活动,同时积极交流推广活动中所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

3、总结评比阶段(10月26日-11月10日),各煤矿将开展活动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我局“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局将对各单位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总结,将结果纳入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

五、活动内容

各煤矿要积极开展“十个一”活动(查一起事故隐患,纠正一次违章行为,提一条安全合理化建议,当一天安全员,做一件预防事故的实事,忆一次事故教训,读一本安全生产方面的书籍,接受一次安全生产培训,举办一次安全生产演讲,搞一次安全生产宣传),继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知识等主题竞赛活动,加强班组建设,组织煤矿职工参加“全县职工安全健康(卫生)消防知识培训和普及教育活动”,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比赛,在活动中要努力做到职工广泛参与提高安全健康知识水平相结合,掌握安全健康知识与生产实际运用相结合。

各煤矿企业可根据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1、全员安全知识竞赛;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竞赛;

3、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

4、开展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5、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和比赛;

6、组织职工观看安全生产知识光碟;

7、组织生产人员进行《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考试;

8、开展岗位安全自查活动;

9、各煤矿根据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其它活动。

六、考核办法

局“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煤矿的竞赛活动进行考核,并负责申报优秀企业参加全市煤矿企业“安康杯”竞赛活动。经市“安康杯”领导小组考核为优胜企业的煤矿将被授予娄底市“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并进一步推荐参与省级“安康”优胜企业竞赛。

七、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煤矿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认识,矿长与董事长要亲自抓,分管副矿长与技术负责人要靠上抓,安全管理人员要具体抓。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广泛组织发动职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内容、有检查、有考核地开展各项活动。活动中要做到专人负责,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

2、营造安全氛围。各煤矿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工具和形式,大力宣传“安康杯”竞赛活动,使广大矿工进一步了解“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目的、意义、主题、目标和考核标准;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形式,重点开展“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理念,安全自主管理、安全知识、安全规章、安全行为规范、正反两方面安全生产案例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3、创新活动形式。各煤矿要围绕创建质量标准化矿井和安全诚信企业,不断创新群众安全工作的方法、途径和形式,广泛组织开展各项群众安全活动。要充分发挥群众安全监督检查队伍和三级安全网络作用,加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安全班组创建,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竞赛和安全评优活动。要深入开展以规范安全行为、自觉遵章指挥、遵章作业为内容的“三违”治理活动,引导煤矿管理人员与职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地搞好安全生产,确保竞赛活动取得实效。

4、各单位要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识。

5、各煤矿要加强信息互通,随时将“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上报我局“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局将对各煤矿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将进行检查和指导。年底活动结束后,各煤矿企业要将本单位活动开展工作情况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我局“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单位先进典型经验的总结工作。我局对全县煤矿“安康杯”竞赛活动进行总结,对一些煤矿的先进典型经验将进行推广。

附:“安康杯”竞赛企业考核标准

“安康杯”竞赛企业报名登记表

“十个一”活动具体内容

新 化 县 煤 炭 局

煤矿提升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篇6

我国现有煤矿矿井多数是按照50年代的标准设计的, 为了快出煤、多出煤, 当时主要是建设中、小型矿井, 并且首先开采浅部煤层。50年代, 我国的矿井提升设备主要是从苏联进口的产品和国产仿苏KJ型产品, 设备的可选性少, 主要是满足开采浅部煤层的需要。进入80年代以后, 许多煤矿已逐渐转向中深部开采, 平均深度已延深到400m左右, 最大深度已达到1000m。因此, 50年代安装的一些提升设备已满足不了矿井延深的需要, 必须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例如新型制动器、液压站、直流拖动和自动化控制等, 从而提高设备的能力、自动化程度和安全可靠性。国内对老提升机的改造项目较多, 如制动闸的改造、减速器的改造和电气部分的改造等, 但其目的主要是改善性能, 完善安全装备。若矿井生产能力提高, 提升能力受到制约时, 主要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新打立井和更换成套设备, 如大屯煤电公司、兖州煤业集团公司等, 经技改生产能力均有大幅提高, 但耗资巨大, 有的高达数千万元。而采取对原有设备挖潜改造的方法, 能以较少投资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1 井架改造

1.1 改造方案的提出及确定

在改造中最有创新特点的项目是井架改造。技术上要求改造后的井架既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又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要求, 同时又要求井架改造要最大限度压缩停产安装时间, 减少矿井停产损失。

根据对井架改造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施工条件, 提出三套改造方案。经综合分析比较, 确定采用套装组合井架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a.立架部分切去原天轮桁架底, 在原立架的外侧按所需强度要求套装一个新立架, 在原锁口梁的外侧新设计安装立架的锁口梁及锁口基础, 旧立架不拆除, 作为箕斗到达井上口和卸载时稳罐道和导向罐道用。新套装的立架仍为桁架式钢结构井架, 新旧立架之间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联接, 以增大井架刚度。b.斜架部分切去原斜架头部, 在其外侧增加一个焊接的“H”型钢, 变成双“H”型钢结构。新加工的接长段与旧斜架焊接联接, 斜架与斜架基础铰接联接。c.利用原斜架基础。考虑基础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 在基础顶面两侧设有调整千斤顶的预留位置, 以便于基础出现沉降时调整斜架。受力构件之间均采用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联接, 可拆装构件间用C级螺栓联接。卸载标高、提升绞车位置、更换箕斗方式和新井架结构形式均不变。这种方案的特点是: (1) 老井架不拆除报废, 仍可发挥作用, 减少浪费; (2) 新井架立架部分安装不需停产, 可大大缩短停产时间; (3) 新老井架结合使用, 强度更大, 稳固性更好, 安全可靠。

1.2 改造施工

根据此方案进行施工, 安装上有较大难度。通过对现场进行观察分析, 用建筑塔吊分片安装外套新井架, 即将一台建筑塔吊安设在原矿井井架一角, 新井架拼装边施工边调整, 这样既可边生产边安装, 又不需拆除周围的管路、建筑, 既可减少经济损失, 又可解决安装施工与环境的矛盾。经过详细计算设计、加工制造、现场安装, 新套装组合井架竖立起来。经煤矿调试运行, 新井架安全、稳固。由于改造方案和安装工艺方面的创新, 整个技术改造工程质量优、效率高, 提前实现了矿井提升系统技术改造的预期目标。

2 电控系统改造

在矿井提升系统改造中, 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还有矿井提升电控部分PLC改造。与原电控相比较, 改造后的技术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操作方便省力。现用轴编码器代替原主令控制器, 操作省力且灵敏可靠, 自动减速后低频制动爬行终端自动停车抱闸。 (2) 操作台有电脑显示屏, 力图、速度图、深度、油压值及部分控制回路梯形图都可在显示屏上直观地看到。 (3) 电控主机与分机联接采用了通讯联接技术, 换向柜和加速柜内的逻辑控制通过通讯线由主站PC机与分站PC机相互控制, 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控制, 节省了数根外部连接电缆。 (4) 安全保护齐全, 灵敏可靠。与原电控相比又增加了电机过流保护、电机残压检测保护和低频空载电压检测保护装置。 (5) 电控技术参数可通过手持编程器随时进行修改, 使提升机经济合理运行。换向柜和加速柜内都分别设有试验开关, 可供日常检查时查找故障用, 检查维修方便。 (6) 安全回路故障有语言报警装置, 其他控制回路故障可通过手持编程器调出电控梯形图进行查找, 大大节省了排除故障的时间。 (7) 日常维修费用、时间减少, 故障率大大降低。

3 完善管理

3.1 调度协调需要强化

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主有次, 有急有缓, 煤矿矿井提升系统技术改造工程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系统改造工程, 该工程内容多, 项目杂, 涉及单位、人员多, 只有统一调度, 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 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使工程顺利进行。

3.2 项目负责制必须严格执行

提升系统改造内容多, 工程量大, 涉及的单位、部门多, 参与的人员也多。如果单从就事管事上着手, 难度大。集团公司需从抓关键入手, 首先建立集团公司领导与部室、煤矿领导与各科室领导的组织体系, 把工程进行分解, 将相关内容落实到有关单位或部门负责;按集团公司统一制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分项负责, 层层责任落实到位, 事事落实到岗到人。各单位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者, 一把手再指定一名副职具体负责该单位所承担的改造工程任务, 并把任务具体落实到工区或车间。这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次改造任务的重要保证。

4 结束语

通过总结不同煤矿提升系统的改造经验, 到目前为止, 新套装组合井架安全、稳固, 改造非常成功。煤矿矿井提升系统技术改造具有创新思路、优化方案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科学安排施工工期、程序化实施、高标、高质量施工等特点, 是一项成功的技术改造工程, 值得今后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时借鉴,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为弥补矿井生产能力的不足, 稳定煤炭主业, 根据煤矿煤炭储量和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现状, 确定进行技术改造。完善矿井提升系统各个生产环节, 提高提升能力。本文对不同煤矿提升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了总结。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7

养老金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建立养老保险费缴纳和养老金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调整企业职工过渡性养老金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办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2005年7月1日起,过渡性养老金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由退休前若干年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调整为按规定计算若干年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年度加2005年至退休当年全部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按规定计算若干年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年度后至2004年缴费年度不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

二、全部年度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Z)公式为:

Z=(Z1+Z2)/N

Z1--按规定计算若干年本人缴费工资指数期间各年度缴费工资指数之和。Z2--2005年至退休当年期间各年度缴费工资指数之和。

职工(包括以个体身份参保缴费人员,下同)当年(指缴费年度,下同)缴费工资指数为当年职工本人月缴费工资/当年设区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职工按规定计算本人若干年缴费工资指数年度加2005年至退休前期间,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三、未缴费期间缴费工资指数和缴费年限的计算

按规定单位和个人应缴费未缴费的年度,职工当年缴费工资指数为零;年度缴费不满12个月的,按年度实际缴费额计算该年度缴费工资指数;退休前按规定足额补缴的,全部计算当年缴费工资指数;

职工不带薪上学期间、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以个体身份参保缴费的人员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未足额缴费的年度,不计算当年缴费工资指数,按实际足额缴费月数计算实际缴费年限;退休时,按“去中间,接两头”的办法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即将中断缴费前后实际缴费年限累计相加,推算出终止缴费年度,过渡性养老金按推算出终止缴费年度上一年职工所在设区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退休前按规定足额补缴的,全部计算当年缴费工资指数和实际缴费年限。

职工应征服兵役期间,视同缴费年限,不计算当年缴费工资指数。

职工被判刑或劳教的,服刑或劳教期间的年度,不计算当年缴费工资指数,按实际足额缴费月数计算实际缴费年限;退休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去中间,接两头”的办法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四、各类参保单位和人员按规定计算若干年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

城镇企业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以及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职工,按赣府发[1999]14号文件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1995年至1999年。

原行业统筹单位职工,按赣劳社养[2001]13号文件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从1998年至2002年。

原省属农垦企业职工,按赣府厅发[2000]37号文件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从1997年至1999年。

国有农垦企业职工,按赣劳社养[2003]55号文件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从2000年至2002年。

省属九大集团公司机关职工,按赣劳社养[2003]43号文件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从2001年至2005年。

职工从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到企业工作,按赣劳社养[2002]17号文件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该职工进入企业的前五年。

转业、退伍军人转到企业工作参加养老保险后,按规定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为转到企业工作年度开始。

其他参保人员计算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年度有明确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五、2005年7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退休的人员。其过渡性养老金,按若干年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高于按全部年度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的部分(以下简称待遇差),采取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其中,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退休的,发给当年待遇差的90%;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退休的,发给当年待遇差的70%;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退休的,发给当年待遇差的50%;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退休的,发给当年待遇差的30%;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退休的,发给当年待遇差的10%。2010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待遇差。

2005年7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退休的人员,其过渡性养老金,按全部年度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高于按若干年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的部分,采取逐年增加支付比例的办法解决,并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其中,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退休的,支付当年高出部分的10%;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退休的,支付当年高出部分的30%;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退休的,支付当年高出部分的50%;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退休的,支付当年高出部分的70%;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退休的,支付当年高出部分的90%。2010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高出部分全额支付。

六、职工在省内设区市之间转移的、省外参保人员转入省内参保的,其在输出地历年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由输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职工在输出地历年缴费工资和输入地所在设区市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按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办法重新核定。

七、调整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计算办法后,按赣府发[1999]14号文件规定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赣府发[1995]50号文件规定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对差额部分予以补足。

八、缴费年度、缴费工资指数年度、基本养老金计发年度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2005年缴费年度、缴费工资指数年度、基本养老金计发年度为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以后年度以此类推。

九、本通知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第一条 为了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加强和规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6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定点零售药店,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资格审查,并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并签订合同,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处方外配是指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第三条 定点零售药店审查和确定的原则是:保证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品种和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合理控制药品服务成本;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后购药和便于管理。

第四条 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审查,由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并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核备案。

第五条 定点零售药店应具备以下资格与条件:

(一)持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和《营业执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年检合格;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规,有健全和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制度,能确保供药安全、有效和服务质量;

(三)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药品价格政策,经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四)具备及时供应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服务的能力;

(五)能保证营业时间内至少有1名药师在岗,其他营业人员都应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合格;

(六)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药品的存放和保管必须符合各类药品的理化性能要求;应有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蛀、防鼠咬、防霉变的措施;需要避光、低温贮藏的药品,应当有适宜的专库(柜)保存;药品与非药品不得混放。

(七)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政策规定,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设备。

第六条 愿意承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零售药店,应向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副本;

(二)职工人数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三)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的职称证明材料;

(四)药品经营品种清单、收费标准及上一年度业务收支情况;

(五)药品监督管理、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上报的零售药店申请及提供的各项材料,对零售药店的定点资格进行审查(上报程序由各统筹地区自定)。审查合格后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定点零售药店资格证书。

第八条 统筹地区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获得定点零售药店资格证书的范围内确定定点零售药店并向社会公布。定点药店要在药店醒目位置悬挂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作颁发的定点零售药店标牌,以便参保人员选择购药。

第九条 统筹地区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与定点零售药店签订包括供药范围、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药品价格、药费结算办法以及药费审核与控制等内容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有效期一般为1年。

定点零售药店因故需终止协议须提前3个月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终止协议。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对方均有权解除协议,但须提前通知对方和参保人,并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定点零售药店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规,健全和完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供药安全、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一)应设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由药学技术人员担任药品质量检查员,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做好检查记录;

(二)要建立健全处方配药责任制。处方配药要严格按照审方、配方、复核的程序进行,所配药品必须经药师审核、签字后方可发药,并保存处方2年以上以备核查;

(三)有健全的药品采购、入库、销售管理制度,质量把关严格;药品供应及时、方便、安全、有效;

(四)不准销售过期、霉变和质量不合格药品;

(五)库存药品质量管理严格按有关法规的要求执行。

第十一条 定点零售药店应遵循以下购药原则:

(一)完善采购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按需进货”、“择优选购”原则和市场需求,确定药品采购计划;

(二)从具有有效的“一证一照”(换发证前为“两证一照”)的药品批发企业或生产企业购药,不准向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药贩购药;

(三)药品有注册商标、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四)药品质量稳定,包括、标签及说明书符合标准规定,具有厂方检验合格证;

(五)进口药品有供货单位提供的口岸药检所检验报告复印件,并加盖该单位红色印章。

第十二条 定点零售药店要为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外配提供服务。外配处方必须是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师开出的处方,并有医师签名和定点医疗机构盖章证明。除处方医师外,任何人不得更改外配处方的配伍和剂量。

第十三条 定点零售药店要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外配处方要分别集中管理,建立登记制度。单独建帐,并于每季度定期按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处方外配服务收入明细报表。

第十四条 定点零售药店应配备基本医疗保险专(兼)职管理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对定点零售药店处方外配服务情况和费用进行检查和审核,定点零售药店有义务向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与费用审核相关的资料及帐目结算。

第十五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和与定点零售药店签订的协议,按时足额结算费用。对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的费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支付。

第十六条 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药品监督部门组织对定点零售药店实行年检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发给年检合格证;对违反规定的定点零售药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视不同情况,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十七条 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视情节责令其限期改正,直至取消定点资格,同时依照合同的约定追究有关责任。

(一)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开具虚假发票的;

(二)不按处方配方,超过或降低规定剂量配方的;

(三)将处方药品变换为其它药品、自费药品、生活用品、化妆用品、保健用品等发给患者的;

(四)将自费药品列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开支的;

(五)不执行药品的零售价格的。

第十八条 定点零售药店可向县、市、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统筹地区,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颂布之日起施行。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8

哈人社发[2012]276号

各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经研究,制定了《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养老保障问题,根据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参保人员范围

凡原具有我市农村户籍、其耕种土地被政府有偿征用后转为城镇户籍的人员,包括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人员及达到或超过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下简称“被征地农民”)以及土地被征用后行政村成建制转为企业的,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基本养老保险缴纳

(一)被征地农民未与城镇企业或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城镇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与城镇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或被征地后行政村成建制转为企业的,应当按城镇企业职工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下发前被征地人员,可以从当地实行“统账结合”制度时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补缴15年或者选择补缴至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下发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文件下发以后被征地人员,可以从被征地时向前补缴15年或者选择从被征地时缴纳至“统账结合”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16周岁至黑人社发〔2012〕61号文件下发时不足15年的按实际年限补缴。

个别县(区)“统账结合”时间至本方案下发之日不足15年的,被征地人员达到或超过规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应当延续缴费至15年,超过规定退休年龄5年的,以当期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满15年。

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一)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

参保被征地农民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男年满60周岁,按城镇企业职工办法参保且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的女职工年满50周岁、未满5年以及按城镇个体劳动者办法参保的女年满55周岁,且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二)基本养老金计发

359

被征地农民达到规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按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对于缴费年限不足15年延期缴费的,按其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当期计发办法和上一的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核定,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按实际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的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确定。

(三)基本养老金发放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人社行政部门审批确定发放之月起,为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首先从个人缴费中支付,个人缴费资金支付完毕后由统筹基金继续支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死亡时,按比例扣除已支付的基本养老金后个人缴费部分仍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并按规定发放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金。

四、组织方式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认定及退休条件审批。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核定并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要对本辖区被征地农民参保条件进行初审,并汇总上报市局审批。

(三)被征地成建制转为企业的,由转企单位负责办理本单位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缴费、退休等工作。

(四)各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接收申请人申请、收集整理材料、建立档案材料、申报和办理相关养老保险手续等工作。

(五)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被征地农民档案材料,申报被征地农民参保、退休等日常管理工作。

被征地成建制转企单位、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及档案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申报单位。

五、申报审批程序

(一)个人申报材料

1、《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附表一);

2、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本人户口原件及复印件;

4、当地派出所出具的因征地转为城镇户口证明;

5、领取征地补偿凭证;

6、一寸免冠照两张。

(二)单位申报材料

1、《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附表二)及《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批名册》(以下简称《审 360 批名册》,附表三);

2、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土地的批复件;

3、征地安置费发放明细;

4、经公示符合参保条件的征地农民名单;

5、征用土地带人协议书;

6、其他能够说明问题的相关原始材料。

(三)审批程序

1、申请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填写参保《申请表》,携带本人相关材料向所在地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申报单位接到个人申报材料后,应及时核查本人身份及领取补偿等情况,填报参保《审批表》及《审批名册》,并对本人提供个人申报材料进行归集建档;

3、申报单位携带档案材料和征地相关材料到所在区、县(市)人社行政部门进行审核;

4、区、县(市)人社行政部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汇总后报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

5、经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通过人员,由申报单位为其办理存档手续。被征地农民持参保《审批表》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缴纳养老保险费手续。

经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通过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达到规定退休条件的,由企业或存档部门申报,按照黑人保发〔2012〕61号文件规定办理退休审批手续。

六、其他有关问题

(一)出生时间的认定。被征地农民以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身份证为准,按当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材料(加盖公章和户籍员名章)为依据认定出生时间。

(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新农保关系终止,不再继续领取原按新农保规定应当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和扣除政府补贴后余额返还本人;未达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条件的,原有的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扣除政府补贴后一次性退休给本人。

(三)申报时限。本方案实施前批准征地的,各区、县(市)人社部门于2012年12月20日前完成参保条件的初审和汇总上报工作;市人社部门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参保条件的审批和认定工作。

本方案实施后批准征地的,申报单位自批准征地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所在区、县(市)人社部门进行申报、汇总后上报市人社行政部门审批。

(四)各区、县(市)人社部门在办理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中,涉及其他特殊情况的,需由市人社行政部门上报省人社厅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煤矿企业保险方案 篇9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方案,修正

方案修正是在合理评价方案效果的基础上, 按照方案制定的原则和特定方案的设计目标, 通过目标差距分析, 调整已有方案的一个过程, 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实现制度完善的一个必经过程。目前新农合方案的修正缺乏科学依据, 一直不能很好地完善制度以达成既定目标, 所以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修正思路来指导新农合方案的调整。

1 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特定新农合方案进行效果评价, 将能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如:新农合资金沉淀、收支难以平衡、基金结余率大起大落[1];部分地区补偿受益的多是相对富裕的群体[2];“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仅部分缓解[3]。针对现实中出现的收支难以平衡、风险未达到最大程度共担、未能完全解决居民“因病致贫”、基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关研究根据医疗保险一般规律, 尝试采取调整封顶线、起付线、报销比例、可报销范围等措施[4,5,6]进行方案调整。但是, 上述调整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未能围绕制度目标的实现展开[7]。如何有效继承和利用方案评价提供的信息?如何在分析评价结果后形成方案调整的思路?如何紧紧围绕制度目标的实现来确定修正方案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拟将医疗保险一般规律与新农合制度目标紧密结合, 建立一套方案修正的标准、步骤和方法, 以期能够指导新农合实践者合理地进行方案修正,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消除新农合方案修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思路

本研究认为, 方案修正应以新农合的制度目标为最高指导原则。围绕制度目标, 我们演化出具体指标为: (1) 消除因病致贫, 这是风险共担原则的最核心部分。未能消除因病致贫可分两种情况, 一是已具备最基本的筹资水平, 由于补偿方案不合理导致未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 对此调整补偿方案即可, 这是首选方法;二是不具备最基本的筹资水平, 这种情形下首先必须增加筹资运作, 其次才是调整补偿方案。 (2) 收支平衡原则, “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未能实现收支平衡表现为“资金沉淀”或“资金亏空”, 对于前者需合理调整补偿, 对于后者需首先明确是绝对亏空、相对亏空还是两者并存, 绝对亏空是指总筹资尚不能解决因病致贫, 需增加筹资, 相对亏空是指已经达到了最低筹资水平, 但是补偿方式不合理, 需调整补偿方式。当然, 也会有最基本筹资水平未达成与补偿方式不合理共存的情况。 (3) 风险共担, 对于任何特定方案, 总基金的注入必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共担, 但是不同就医经济风险人群补偿基金分配额的不同, 形成的共担机制就不同, 需要以“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为最高原则, 确保现有资源下, 重大疾病风险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共担。

3 操作步骤与方法

结合制度目标的3个方面, 方案修正可以分3个步骤进行:因病致贫状况差距分析及调整;收支平衡状况分析及调整;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分析及调整。

3.1 因病致贫状况差距分析及调整

消除因病致贫本质上是将发生了因病致贫风险的人群, 通过新农合的补偿将其费用调整到人均最大支付能力线以下, 从而使这部分人不至于发生因病致贫。因此, 消除因病致贫所需的筹资额即为因病致贫总缺口。为防止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 结合补偿比的一般设定原则, 对于因病致贫人群, 按照80%的比例报销即认为可消除其因病致贫状况。

具体操作步骤为: (1) 效果评价信息的继承。基金总额达到多少, 因病致贫缺口计算方法, 因病致病缺口有多少?为防止出现缺口大于基金总额的情况, 需分析筹资水平是否有增加的空间?然后对比分析, 原方案多大程度解决了因病致贫, 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 (或当地既定标准) ;若未达到, 与当地标准有多少差距, 已经消除了多少因病致贫缺口, 与理论缺口还有多少差距;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将差距尽可能调整为零或在可接受范围内。 (2) 根据基金总额是否高于因病致贫总缺口, 需分两种调整思路。①如果实际筹资总额不低于解决因病致贫所需筹资额, 可通过调整补偿方案 (针对该部分人群的补偿比) 实现消除因病致贫。②如果实际筹资低于测算所需筹资, 仅靠调整补偿方案无法实现目标, 首先必须增加筹资;若无法增加筹资, 则在现有筹资水平下, 需调低解决因病致贫的程度指标。

综上, 对于“解决因病致贫”标准确定的地区, 如现有方案不能达标, 可根据目标调整筹资水平, 并进一步调整方案;对于筹资水平确定的地区, 可通过调整补偿方案, 使得现有筹资水平下尽可能解决因病致贫。

3.2 收支平衡状况分析及调整

3.2.1 继承效果评价信息。

明确问题:对于资金沉淀, 重点解决如何将沉淀的资金用于补偿;对于资金亏空, 重点是如何调整补偿方案、风险储备金或是管理费等。当然, 对于资金沉淀的地区, 如果当地政策允许, 同样也可以对现有的补偿方案、风险储备金或是管理费等进行修正。

3.2.2 研究前瞻性调整方案以维持收支平衡。

结合“解决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原则和标准, 在面临新的筹资水平下, 如何前瞻性调整方案以维持收支平衡。

3.2.3 紧密结合“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目标。

如何达成“收支平衡”的具体思路体现在围绕“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目标修正方案的具体过程中, 也就是运用调整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等方法在修正新农合方案时, 需要紧密结合“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目标, 决不能脱离制度目标单纯去调整这些指标。

3.3 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分析及调整

3.3.1 根据效果评价信息。

依据相对危险度 (RR) 指标的变化程度, 明确风险共担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3.3.2 类似因病致贫目标。

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欲达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共担目标, 例如特定人群 (如总人群、高危人群) 的就医经济风险下降到一定程度, 需要如何调整筹资和补偿方案;二是现有筹资水平下, 如何调整方案使得就医经济风险的下降幅度达到最大。

3.3.3 补偿方案的拟定和调整。

针对要消除一定程度的风险, 需要测算所需的筹资额, 并拟定补偿方案;针对既有的筹资水平, 则需要调整补偿方案, 给出几种方案, 并建立方案与风险消除程度之间的联动关系。

4 讨论与小结

新农合方案修正需以效果评价为基础, 围绕制度目标实现展开, 本文形成了一套方案修正的思路、步骤和方法。针对新农合方案中的筹资、补偿、管理等存在的问题, 从收支平衡、因病致贫状况及就医经济风险分布三方面进行分析及调整, 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方案调整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新农合方案修正, 首先要有明确的修正目标, 即“收支平衡、风险共担、消除因病致贫”三大目标, 并结合实际情况, 形成特定的修正标准, 其中尤其应注意不同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 管理者需要做出综合的判断;然后, 以修正标准为指导, 结合筹资需求测算、补偿方案拟定等具体方法, 进行方案修正。

参考文献

[1]王燕.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2]余祖新.新农合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 2008, 11 (2) :87-89.

[3]赵新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研究[J].华章, 2010 (13) :22, 25.

[4]王小万, 刘丽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比例与起付线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 (3) :12-14.

[5]何伟.江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调整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9) :657-658.

[6]郑建中, 周立业.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住院补偿比测算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l) :113-114.

上一篇: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汇报材料下一篇:政审报告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