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计划管理(共12篇)
煤矿企业计划管理 篇1
摘要:员工帮助计划 (EAP) 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种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煤矿企业员工帮助计划是指服务人员针对煤矿一线工人和煤矿企业特点, 提供专项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咨询和相关培训, 解决煤矿企业员工心理问题。因此, 实施煤矿企业员工帮助计划意义重大。
员工帮助计划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即EAP) 作为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种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 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成员及其家属专业指导, 培训和咨询, 帮助成员及其家属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 从而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 改善工作情绪, 培养员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 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管理气氛。
EAP最早起源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的酗酒、吸毒和其他一些药物滥用问题影响到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生产绩效, 于是有的企业建立了一些项目, 聘请心理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EAP引进国内,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也让更多的企业管理者看到了通过EAP服务, 可以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挫折、压力的能力, 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 优化企业管理手段, 增强企业的收益和竞争力。对于煤矿企业, 通过EAP服务可以帮助煤矿员工提高心理素质, 改善员工精神状态, 减少不安全行为, 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 保障煤矿行业安全生产。因此, 在煤矿企业运用EAP服务, 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煤矿职工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煤炭企业的EAP主要是指, 专业的EAP服务人员针对煤矿一线工人和煤炭企业的特点, 提供专项的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咨询与相关培训, 解决煤炭企业员工及其家属成员心理和行为问题, 旨在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绩效, 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稳定、高效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实施EAP的重点和流程
重点
1. 开展职业心理状况的调查, 旨在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
2.推广与宣传教育, 即应用各种媒介宣传心理知识, 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 逐步提高对EAP本身的理解和关注。
3.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包括对管理者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和对员工开展压力应对、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项目的培训。
4.多种有效渠道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建立网上沟通渠道、开辟咨询室等, 使得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
流程
评估和调查
1. 开展员工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普查,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现在煤矿企业中开展普查工作时, 一般采用3种形式的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90道题) , 工作压力后的身心反应问卷 (20道题) , 压力管理问卷 (23道题) 。此项工作主要是集中精力完成测评工作, 同时在实施测评时, 利用测评机会对测评对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杨涛/摄
2. 对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利用光标阅读机和统计软件进行分类统计, 建立员工心理测评数据库, 并筛选出需要关注的人员, 打印出问题人员的心理测评结果。
3.开展心理访谈工作, 帮助心理问题严重的员工摆脱心理困扰, 提升心理素质, 并通过访谈了解不良的组织管理因素。
4.写出煤矿员工心理普查报告。揭示测评对象群体以及个体的心理状况、心理压力水平, 根据测评结果, 提出实施EAP工作计划。
宣传
1.印刷宣传资料:内容包括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不良心理健康的症状以及危害;公司鼓励员工使用EAP的政策;保密原则;EAP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2. 开展专题讲座。
3. 采用宣传板或网络宣传EAP服务。
培训
1.委托专业的EAP培训机构, 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2.开展团队精神与安全意识拓展训练,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 促进安全文化向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转变。
3. 可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时间管理讲座、健康生活方式、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生活协调、有效沟通、挫折应对讲座。
咨询
1.开展日常的个体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分为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 前者是针对心理问题人员, 后者是针对想提升心理素质的人员。可针对这两种人群进行咨询。
2.开展“煤矿人体生物节律与安全生产测评系统”的应用工作, 做好事故心理的预测和预防。
3. 团体心理辅导。对有类似心理问题的员工, 可以开展心理减压团体。借此开展员工心理压力管理工作, 还可完善“心理减负”室, 进行心理减压辅导报告等。
煤矿企业开展EAP的意义
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 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煤炭安全事故仍是制约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在煤矿企业开展EAP服务, 可以为员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把脉, 根据员工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培训, 让员工学会管理和缓解自己压力, 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同时帮助企业开展管理, 防止人为失误发生, 从而保障煤矿行业安全生产。
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的需要
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部分, 煤矿员工的心理状况亟待关注。通过实施EAP可以健全从业人员的身心, 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 对影响煤矿员工作的问题, 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 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辅导和支持帮助;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 为企业举办针对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讲座、咨询、辅导、培训以及搭建专业心理服务网络平台, 为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煤矿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施EAP, 煤矿安全生产一方面减少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另一方面提高了中层以上干部的幸福指数、基层管理干部的心理资本和一线员工的心理安全意识, 对于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煤矿企业员工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 安全需要是人类本能的基本需要。一旦生命受到威胁甚至丧失, 其他需要就无从谈起。实施EAP是实现煤矿企业员工安全需要的基本途径, 实现其更高人生追求的基础。
煤矿企业计划管理 篇2
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平安綦江建设和镇党委、政府关于平安安稳建设的部署,顺利启动和推动安全社区建设,确保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目标,根据《XX煤矿2010安全计划》的要求,特制定安稳煤矿安全保障示范企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安稳”、创建“安全保障型示范街镇”的主线,加强安全社区建设,促进镇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最终实现“安全保障型示范街镇”的建设目标。
二、工作目标
努力推进安全社区创建煤矿安全工作,争取通过:2010年达到市级标准示范化矿井。
一、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矿属有关部门、各区队要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到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分工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向全
体煤矿企业员工宣传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
(三)、加强监管,巩固整治成效。对监管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要用安全隐患管理的五步闭环法进行管理,逐一登记,逐一整治,逐一验收,逐一销号,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2010年1月是煤矿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筹备阶段。首先制定煤矿安全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以此指导全矿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成立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煤矿各部门责任人,对煤矿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督导和落实。召开创建安全社区动员大会,对煤矿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动员和具体要求。煤矿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小组要在此阶段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各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档案,为总体规划煤矿安全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二)2010年1月底至2月底期间全面加强煤矿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在此期间要充分利用矿本级培训机构加强对全体煤矿井下职工的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全体煤矿职工参与其中,学习和掌握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此外要努力完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经常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
动,营造煤矿安全氛围。丰富安全信息的传播渠道,通过宣传标语、板报、职工大会等各种形式宣传煤矿安全知识;煤矿各区队要积极协同煤矿企业主,宣传煤矿安全事故的预防、对突发事故自救常识和技能,传播煤矿安全理念,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三)2010年3月初至2010年7月是煤矿安全项目具体启动和实施阶段。在此期间,按照实施方案和计划,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并根据《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工作表》的一系列要求,进一步推动社区煤矿安全项目工作落实。基于各区队摸底情况报告,集中进行煤矿安全整治工作,建立煤矿安全形式分析评估制度,在此阶段每季度分析评估煤矿安全情况,保证全年煤矿安全动态评估3此以上。建立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作常态机制,对煤矿重大隐患要挂牌限期整治,到时验收消号,对违规违纪行为,煤矿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四)2010年8月至12月底是煤矿安全项目工作大力推进和成果初显阶段。根据实际存在的风险源、企业的需要和煤矿安全特点大力推进工作向前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确定实施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目的、对象形式及方法、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所需资源的配置和实施的时间进度表;确定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验证方法及标准。在此期间依托于前一阶段煤矿安全集中整治的成果,努力健全完善煤矿安全防控体系,努力维护已初步形成的良好煤矿安全局面。减少和遏制一般事故发生,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五)2011年年初至2012年年末是综合统筹煤矿安全工作阶段。煤矿企业要将以上四个阶段的工作统筹安排,逐步推进,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上报重要情况和突出问题。要继续抓好煤矿安全工作,持续开展煤矿安全促进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制定持续改进的计划和目标。在第四阶段已经初步健全完善煤矿安全防控体系的前提下,在这一阶段要努力完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应急体系,夯实应急能力。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2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煤矿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核心地位,就必须重视薪酬管理工作,提高内部薪酬管理水平。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薪酬管理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薪酬分配不公平、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薪酬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等。因此,煤矿企业应该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对薪酬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实现动态薪酬创新,并创新薪酬管理理论,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薪酬分配不公平
从目前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来看,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公平性是一个主观色彩较为浓厚的概念,这个公平性的把握难度是很大的。每位员工都希望在薪酬上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如果员工感觉自身没有受到公平对待,那么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呈现出比较懒散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如果员工感到没有受到公平对待,还会辞职另谋高就,从而产生人才流失的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薪酬水平较高,虽然员工得到了满足,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1.2 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
我们都知道,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人才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煤矿企业也不例外。其中薪酬最能够体现人才的价值,因此,薪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很多煤矿企业都只是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效益。由于薪酬设计缺乏前瞻性,从而使得煤矿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这样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对薪酬有一个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留住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1.3 薪酬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
目前,随着煤矿企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煤矿企业为了继续保持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就一味地的缩减员工的薪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很多员工出现了混吃混喝的局面。由于煤矿企业是在一些低素质的员工支持下发展,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下降。除此之外,煤矿企业的领导思想比较传统,没有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薪酬管理意识,从而使得煤矿企业的员工薪酬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
1.4 传统薪酬对企业员工激励不够
在以往的薪酬管理中,员工的基本薪酬就是为企业工作后应得的报酬,但是决定员工薪酬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一些特定工作的价值。这些工作价值评价一般都是通过点、法等评价方法来进行的。目前,很多煤矿企业依然采用以往的薪酬管理划分方式,划分等级数量很多,同时,很多煤矿员工比较关心的就是自身职位的提升,而不是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因为只有自身职位有所提升了才能保证薪酬的增长。部分煤矿企业采用的传统薪酬管理方法对员工的激励不够,员工都缺乏工作热情,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比较缓慢。
2 煤矿企业薪酬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煤矿企业就应该加大对薪酬管理的投入力度,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薪酬管理方法,实行动态薪酬管理创新方法,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煤矿企业薪酬管理方法都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2.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薪酬管理水平提升
煤矿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每位员工的需求和个人能力来实现公平薪酬分配。对于那些职位低,基本工资比较低,但是工作态度良好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发放奖金的措施。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职位比较高,收入也高的领导,要采取尊重人格、鼓励创新等措施。我们都知道,从事煤矿工作的工人工作都很辛苦,体力劳动量很大,因此,企业可以适当地改善工人工作的环境,定期发放一些岗位津贴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 薪酬管理科学创新
薪酬管理科学创新也属于煤矿企业薪酬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因此,煤矿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一定要不断进行科学创新薪酬管理方法。煤矿企业要把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与员工的薪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还应该把煤矿开采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生产线上的员工工资与生产质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应该保证薪酬管理能够反映出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收入。最后,煤矿企业还应该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薪酬结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级”薪酬体系,并规范薪酬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一线工人来说,可以采用计件奖励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针对管理人员要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于高层领导来说,就应该实行年薪制。只有采用这样的薪酬管理方法,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2.3 薪酬管理的激励艺术
众所周知,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从本质上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取向。煤矿企业要想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必须在薪酬管理制度上艺术地增加激励功能。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在薪酬支付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技巧,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其次,煤矿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和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一些合理的员工福利项目,一个好的员工福利项目,既能够给员工带来便利,又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再次,煤矿企业还应该改变以往的常规奖励时间,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生产情况来不定期的增加奖励方案,从而保证薪酬的激励作用。最后,还应该重视团队奖励,这样的奖励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薪酬管理的动态创新
煤矿企业还应该精心设计动态薪酬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动态薪酬管理的核心是员工实际薪酬所得随着市场薪酬发展进行变化的,因此,煤矿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来调整员工的薪酬,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5 创新薪酬管理理论,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薪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员工生活的要求,因此,煤矿企业要学会薪酬管理理论的创新,制定出新的薪酬战略方法。煤矿企业要改变以往的薪酬官僚结构,鼓励创新,从而增强员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给员工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目前煤矿薪酬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薪酬管理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实行薪酬管理的动态创新,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并创新薪酬管理理论,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温晶.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06:64-67.
[2] 叶丽青.试析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1:96-98+103.
[3] 孙公平.浅谈新形势下的国有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新经济,2015,32:13.
[4] 马瑞.论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理论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100.
浅谈煤矿物资计划的管理 篇4
计划管理是煤矿企业为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所需消耗物资而编制的计划, 计划管理首先是确定物资的需要量, 然后根据物资的需要量进行计划编制。计划按内容可以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按时间分为:月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及临时计划;物资计划管理得好坏对于煤炭企业的经营着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以降低吨煤的成本
吨煤成本就是煤矿企业每出一吨煤所要支付的费用, 如物资费用, 人工费用、电力费用等。加强计划管理, 首先可以降低物资所占用资金量。如美国戴尔集团的零物资储存管理大大降低了物资的占用资金。其次可以减少采购的成本, 如人工费用、采购费用。对物资需用量大的可以按照经济批量来确定订货批量。
例如:某矿年煤钻头需求量为360箱, 单位物资年保管费用为20元, 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公式, 该物资每次进货量。另外可以降低物资的损耗。比如有些特殊的物资如药品、化工品、水泥等, 制订计划时要做要用有所供, 供而不存。
1.2 可以减少物资的浪费
许多物资在使用过程中之所以乱扔乱放、随处腐烂, 根本原故就是不能做到物尽其用。日本丰田准时生产制告诉我们, 只要加强管理就会使每一个物资得到应有的用武之地。只有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做到用一则购一, 一个萝卜一个坑方可杜绝物资在生产中的浪费。
1.3 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
当一个单位加强了物资计划的管理, 降低了吨煤成本的消耗, 其它单位就会跟着模仿学习。例如美国戴尔的物资零库存以及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生产制, 还有以电子标签 (RFID) 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探索之中, 都会让煤矿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加强学习、争先效仿, 这样必然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2 物资计划管理运作程序
2.1 物资需求计划的上报
煤矿企业所属各单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预算限额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将本单位所需用的各种物资, 制作一份物资计划并上报给计划管理部门。制作物资需求计划的基本要求: (1) 所选定物资消耗, 必须是平均先进的; (2) 根据往年原煤产量结合当前工作实际, 确定出本月或本年度的物资需用量; (3) 确定物资需用量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做到需要有依据, 核算有定额, 反对弄虚作假。
2.2 计划的审批及制定
首先根本各单位所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 对照本单位当月所计划的生产状况, 依据当月该单位的工作进度, 对各单位所报物资进行核实, 做到既不多也不少, 然后进行批准。当各单位所有计划进行审批完毕, 再进行合计, 另外是确定仓库货物吞吐量, 根据本单位物资需要量确定仓库的地点、位置、大小, 对于非一次消耗的物资来说, 则是在计划期内第一次投入使用的物资数量, 依据各基层队所报物资计划, 以及仓库保管员所统计库存物资数量, 制定出综合采购计划。
2.3 计划的实施
根本采购计划, 依据物资所属的类别及使用量, 进行有计划分批次的市场招标采购。将采购来的物资进行分类验收入库, 再根本各单位已经审批的计划进行发放, 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另外计划管理还要做到进货物资的资金定额, 设立专用物资资金, 对于当月原煤产量即时按比例拔付物资资金, 并且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挪借他用。
2.4 计划的调整
物资计划在实执行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原计划需要量与实际需要量不相符的情况, 这时就必须调整计划。调整方法:定期调整法, 也就是发现计划与实际有出入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专项调整法, 当生产任务突然发生变化, 或受到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原计划不与实际情况不符, 就必须组织专项人员进行计划调整。
3 当前物资计划管理不足之处
3.1 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的欠缺
传统的物资管理总是希望仓库里什么都有, 总是满满的, 要啥有舍, 随时都可以领用, 此阶段的计划管理就是常计划多进货, 长期让仓库保持满负荷状态, 这与现代物资管理差别很大。尤其是当代的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生产制 (JIT) , 及美国的戴尔零库存管理实现后, 更暴露出以往物资管理的不足之处。所以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就是要求静态库存越少越好, 最大实现零库存。既然库存物资越少越好, 那么计划管理也应当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管理, 做到需要再计划, 用一则购一。
3.2 编制计划不严谨
许多单位在上报物资计划时过于笼统, 过于泛滥, 该用的多写, 不该用的也上报, 这需要计划审核人员要严格审查, 一一斟酌, 并做好切实的物资定额措施。当然这需要计划审批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管理能力。另外就是杜绝“牛鞭效应”的出现, 如果单位的每个环节都夸大上报物资范围, 最后的结果就是随着各个环节的增加, 误差被放大, 物资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最后造成极大的浪费。
3.3 日常计划管理不到位
因为许多基层队材料人员都非专业材料员, 没有固定的专业人员, 更不懂物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上报物资计划都是只看当前的物资需求, 用什么报什么。没有丝毫时效性, 造成物资管理部门总是供不应求, 忙乱无章。另外就是物资使用单位所报物资过多过烂, 以至于随处都可见到乱扔乱放的的物资, 造成极大的浪费。
4 物资计划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从制度上入手加强物资计划管理质量
首先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各项制度, 从上到下设立专门的物资管理人员。对于下属各单位的物资人员也要既定专人负责, 定期进行物资专业培训。每月对仓库及各单位小仓库进行盘点检查。规定每月上报的计划必须有前瞻性, 一次性上报全月使用的物资, 不允许有临时计划的上报, 如果有将对该物资人员或单位进行处罚;其次是建立责任追究考核制度, 对各单位所用的材料费用与工资收挂钩, 制订一个统一标准, 省则奖超则罚;另外加强对大型物资的管理。
4.2 加强计划的严谨性
所谓严谨性主要有三方面要求: (1) 库存物资得到最优控制, 也就是仓库的最佳周转速度; (2) 物资的供应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达到求则有应; (3) 使所有购入物资达到物尽其用, 未有浪费或闲置的物资;另外还有所上报计划基本满足生产的要求。
4.3 从各环节入手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首先在需要计划上,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做到需要有依据, 核算有定额, 确定物资需用量;其次在上报计划上做到不虚报, 不瞒报、不少报, 使每一个上报物资都有准确的使用地方, 就是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再次是采购计划上, 要合理安排采购的方法, 根据每个物资的用量多少、金额及大小, 采用不同的定货采购方法, 既不浪费采购采购资金, 又不增加采购成本。
5 总结
抓好物资计划管理不仅可以降耗节支、减少成本,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不但在经济上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要意义。发扬艰苦奋斗、提倡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长远方针。
摘要: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它是确定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物资的需要量, 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基础工作, 也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笔者对煤矿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做了阐述。
关键词:消耗,成本,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海青主编.物资供应与管理[M].平煤物资供应总公司, 2004.
[2]张莹主编.经济专业知识[M].辽宁电子出版社, 2005.
煤矿材料计划管理规定 篇5
为规范物资采购程序,节约资金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矿的经济效益,根据公司的现行采购管理流程特制定本规定。
一、计划申报
1.各单位主管技术员为计划第一责任人,依据矿月度作业计划,编写月度物资计划。材料、劳保类计划于22日前提交到供应部;配件、设备及10平方以上电缆提交到机电部,经机电部汇总、审核后于22日前提交到供应部。物资计划必须经库房、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签字确认,同时上报电子版。
2.供应部汇总使用单位计划后,召集机电部、库房共同核对库存,并由供应部制定本月购置计划。每月26日前将核库情况和购置计划报矿管会会审。
3.各单位提交的计划必须明确物料编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如有可能提供图片尽量提供等详细信息,否则供应部不予接收,因其产生后果自负。因计划打提报错误,出现采购采购损失,由计划单位承担损失并处罚编制人及主管领导,因供应部采购失误,则由供应部承担相应责任及经济责任。
4.新产品需要新增编码,由计划单位提供物资的详细基础信息(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设备型号和图号、单位、数量、如有可能提供图片尽量提供等)交供应部统一进行增码,否则不予办理。
5.各单位原则上不准出现应急计划。如确实急需,计划单位写出书面情况会同计划,报分管矿长签批后总经理审批结束交供应部,经供应部、库房共同核对库存后,供应部制定应急购置计划,报矿长签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在采购完成后补充采购审批手续,否则考核相应单位负责人。6.生产急用(必须标注到货时间,紧急情况)而无计划的物料,经分管矿长签批后总经理审批结束,按审批程序办理。
二、物资领用
1.使用单位根据材料审批群的到货通知到库房打印材料、配件领用单,再到申请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或盖章)后到库房领取。严禁少报多领,无计划领料,杜绝报而不领。
2.矿投资的设备、配件及10平方以上电缆要先到机电部签批、备案,更换领料单后经分管机电的副矿长审批签字后,再由供应部按计划核发。
3.用料单位月度计划物资要当月领用。因生产作业计划调整需要变更物资计划的,由计划单位凭作业计划调整科室出具证明,附变更物资明细,经分管矿长签批同意后,报供应部办理,供应部要及时变更物资计划,同时通知供应科调整购置方案,以减少采购损失。
三、考核及责任追究
浅谈煤矿企业物资流程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矿企业 精细化 物资流程
物资管理是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资的管控是降低支出,也是加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定、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矿用物资品种多,要求专业质量较高,虽然近些年计算机管理的投入使用,降低了物资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了物资管理中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但是物资管理流程还是延续原有的物资审批模式,特别是生产急需物资的管理上,没有进行严格的程序化管理。物资的管理没有形成“闭环式”管理,以至有些物资在数量和型号上和实际需求差别较大,形成一些物资滞留仓库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资金的循环利用,而且也会造成物资的损毁性浪费,同时也和我们追求的零库存管理理念相违背。
1 日常工作中物资管理流程
首先规范物资管理的流程,明确物资申请到物资领用到财务监督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义务。
①生产单位向物管科申请当月物质需求计划。计划申报时要求各申报单位必须规范统一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准确、注明使用地点和用途。②物管科落实库存,平衡利库。所有申报计划报仓库汇总后,由仓库集中核库,包括现库存数量和计划要求数量缺口。③物管科计划员编制矿当月物资计划。计划员根据物质的库存数量,再平衡生产单位需求数量,编制当月物质计划。④报相关业务部门和矿领导审批。以计划预审会的方式,由供应科、各申报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库存作为参考对物资申报计划进行商议。⑤向上级供应公司上报。⑥组织货源。上级供应公司应根据物资申请计划在价格、质量及货源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调研并组织货源。⑦物管科验收小组和上级供应公司联合验收。为保证验收工作及时、准确地进行,提高验收工作效率,必须做好验收的准备工作;核实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材质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装箱单、过磅单、发货明细表等手续是否齐全;保管员对实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工作。⑧管理员对照需求计划填写到货登记。物资经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及时通知使用单位并作好记录。及时建立健全物资台账,做到账、卡、物三相符,提高管理质量。⑨物资入库后必须实行“四号定位”、“五五摆放”,标识清楚,合理堆放,做好“五防”等工作,从根本上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早防早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货物损失。⑩区队材料员网上申请,包括物资编号准确、名称规范、规格型号准确标准详细、注明品牌、计量单位统一、数量准确、注明使用地点和用途。{11}物管科网上审批。{12}交旧领新,物资出库。物资及时准确地发放是物资仓库管理的最终任务,也是物资部门监督用料部门按定额用料、节约用料的第一道关口,此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在物资发放时,保管员根据微机出库单据,如实发放,必须坚持按质按量迅速及时,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13}保管员网上确认。{14}保管员登记发料建账。{15}月度盘存。应有一套完善的盘点程序和盘点制度,分定期盘点和永续盘点,依据盘点程序和盘点制度对仓库的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做到账、物、卡三方面的数字相符,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领导,以便快速准确处理。{16}财务签收。账务管理不容忽视,我们应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有机整合,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优势。建立档案室,把各库每年的计划、帐薄、入库单、出库单、过磅单、采购批复计划、申报计划存根、盘点表、交接记录等分别存档,有存档记录和查阅记录;电子版本也应该有专机相应备份留存。
通过以上各环节职责分工,可以明确各环节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责任,同时对各环节人员如何工作做了明显界定,使各环节人员严格按照物资流程完成相应工作,同时结合计算机应用数据的统计,为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 物资流程精细化分工的效果
我们规范物资管理流程,就是杜绝任何形式的无计划领取行为,做到所有领取物资有据可查。管理员对库存物资定期逐条进行整理,全面掌握常用材料、配件的消耗规律。
物资管理流程避免了人为的疏忽和责任模糊造成的物资浪费和损失现象,更加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界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使各岗位人员在工作中更便于把握和操作,利用各岗位把本岗位的工作做实做细。
通过物资管理流程的使用,对物资储备量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将储备情况向管理层上报,预防超储现象的发生,切实执行“零库存”概念,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降低物资损耗和浪费,大大提升了我单位物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丹,刘培国.煤矿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01).
[2]荆树栋,巩昭芬.谈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 2008(11).
[3]刘抗.深化煤炭企业供应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8(01).
作者简介:
煤矿企业环保管理探究 篇7
一、煤矿企业环保存在的问题
虽然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一直在进行, 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障碍。
从煤矿企业的自身管理来看, 我国煤矿企业对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比较低, 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乱挖乱采、丢贫采富等浪费资源的现象。从煤矿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 节能减排工作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煤矿企业的产业结构与我国提倡的节能减排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十一五”以来, 为了满足国民对煤炭的需求量, 我国建设了一批大型的矿区, 高产的矿井, 这就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浪费和废物的排放, 给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其次, 煤矿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投资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煤矿企业作为国家重点实施节能减排的高能耗行业, 节能减排工作自然放在了首位, 但是由于投资跟不上排污的治理, 导致能源不能再利用, 废物排放量却持续增加。再次, 有些地方的煤矿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 无视国家关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
二、煤矿企业环保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 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 它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保持在60%~70%, 而煤炭行业的平均能源利用率却低于全国的平均能源利用率, 是我国重点高耗能行业之一, 而且我国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节能减排措施。
然而, 由于我国煤矿企业采煤技术、采煤设备比较落后, 煤炭的回收率非常低, 而能耗和排污量却非常大, 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 我国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不能顺利开展。因此, 煤矿企业需要因地制宜, 引进新技术、新装备, 加强和完善煤炭开采的节能减排措施,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 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煤矿企业环保的方案规划
1. 调整生产工序, 降低能源消耗
煤炭生产工序的节能减排主要是对井下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的调整。对井下排水系统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维护,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 还要对水管中途产生的污垢进行及时地清理;对通风系统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就要使通风机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2. 实现对废弃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实现对采煤副产品如瓦斯气体的回收利用, 避免一次性资源的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瓦斯的处理过程不恰当的话, 很可能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3. 提升煤炭开采中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 水源主要来自于煤层间的采空区和含水层, 期间的水质相对来说比较好, 水量也比较大。为了降低采煤过程中的耗水量, 煤矿企业可以对来自煤层间的采空区和含水层的水进行综合性的利用, 将节省下来的水源用于井下采煤, 这样一来, 就节省了机械供水的电力、人力消耗和设备的消耗。
在综合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 还需要提高水源的质量, 保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 特别是要加强对废水的水质管理, 在排出的时候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标准, 实现外排水的达标目的。
4. 提高燃煤效率, 降低废气废渣排放
煤矿企业为了满足国家日常运作和冬季取暖保暖的需要, 一般会采用大型的燃煤锅炉进行工作, 其耗煤量一晚就是几十吨甚至上百吨, 因此, 这些燃煤锅炉就必须要进行节能减排。在燃煤锅炉燃煤的时候, 控制挥发性气体的排放以及煤粉灰尘的排放都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合煤炭的燃烧特点, 在通风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调配, 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废渣特别是飞灰飞尘的产生和挥发。
三、煤矿企业环保工作的建议
1. 转变发展观念, 理清发展思路
煤矿企业应该统一思想, 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 引进先进的采煤方法, 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另外, 采用新技术和加工工艺师实行节能减排的关键, 是一次对传统工艺的变革。
2. 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循环经济
煤矿企业要想进行彻底的节能环保工作, 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洗选技术和相应的洗选设备, 将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掉, 所以资金的投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在实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 还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三废”利用好, 变废为宝。
3. 健全企业制度, 加强环保管理
煤矿企业应该以国家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为方向, 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积极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 建设节约型的企业文化。
结语:
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探讨 篇8
1 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情况的调查了解, 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认为, 企业在物资供应、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定额消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并影响企业的效益, 具体表现如下。
1.1 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不到位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营销计划和生产任务来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导致盲目采购, 物资积压或短缺。物资积压使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备成本增加, 资金占用过多, 资金利用率较低;物资短缺使供不应求, 影响生产, 两者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物资采购存在风险
采购过程中合同、价格、质量、供应商延期交货、技术进步、采购意外等方面存在许多风险, 如合同欺诈、供应商乱抬价、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延期交货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1.3 物资库存管理工作薄弱, 清仓工作滞后, 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
物资验收入库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检查验收。物资养护没有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仓库管理不到位, 缺乏科学管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造成对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不清楚;对每份合同需要的原料品种、数量计算不准, 使之原料剩余, 长期堆放不用, 造成浪费。仓库保管员和会计不能及时对账和盘库。物资明细账出现差错, 没有能认真地查找原因与及时处理、长期堆积, 造成物资长期账物不符, 影响了差异的正常分配, 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的真实性。.预验入库物资长期挂账, 不开票结算造成虚假成本嫌疑, 人为调节利润。
1.4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 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 监控无依据, 管理上漏洞多, 生产用料浪费大,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1.5 企业的财务人员观念陈旧, 会计参与管理的意识差, 不能从记账、算账、报账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内不了解生产过程, 对外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状况导致核算不规范, 财务分析滞后, 盈亏找不出原因, 成本管理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1.6 经济行为的不规范
企业对物资采购的执行过程缺乏监控, 让素质偏低的采购人员盲目采购;违纪、违法进人情货;在采购中捞好处, 吃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样既造成材料质差价高, 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与安全。
2 现代煤矿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建议
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采购、运输、仓储、保管、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其工作环节众多,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该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将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和企业的效益。现代煤矿企业要实现规范与科学的物资管理, 必须有良好的物资管理流程。
针对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物资管理流程的复杂性, 笔者认为, 现代煤矿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健全企业物资管理体系。
2.1 编制好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物资计划是在参考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 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 并经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的计划, 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括, 计划期物资需用量;计划期末的合理储备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计划期的物资采购量。
物资采购量 (申请量) =物资需要量+期末储备量-期初库存量
通过加强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 让生产、管理等部门对仓库物资的储存现状有个全面了解, 从而杜绝盲目采购。
2.2 按计划做好物资采购工作
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 它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 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消除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 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 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 培养出一批即敬业爱厂, 又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高素质采购人员, 以采购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 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 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客户档案, 并根据其资信程度、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供货价格、供货质量、售后服务、协作关系等实行分类管理。选择信誉好、配合能力好、价格适宜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及时供应。
控制价格。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质比三家、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 减少中间环节, 以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重大设备、大型配件、生产工艺需要的关键材料, 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 实行高质量、低价格、讲效率的最佳方案。一般采购制定“比价管理”制度, 避免盲目选择供应商造成损失, 杜绝暗箱操作。物资采购较多的企业成立价格管理部门, 赋予其采购的审批权和付款审批权, 有效地将采购的审批和采购的执行、采购的执行和付款的审批等不相容职务分离开来, 能够保证物资采购在数量、价格上的合理性, 杜绝吃回扣现象。
合理确定采购量。采购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 少存实物”的新观念, 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 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 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 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强化物资储备管理, 降低材料存储成本
物资储备管理是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的必要手段。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必须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使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其具体措施为:
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严格按采购计划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严格检查、验收, 质量不合格的物资予以退货。
仓储物资储存过程中要采取良好的保养手段, 以科学的方法做好物资保养工作。对仓库中的物资要根据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 分别加以妥善保管, 并有相应的保管养护手段, 确保在库物资的质量和价值。
严格财务制度, 完善物资进出库的各种手续, 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 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存货进行实地清查和盘点, 保证仓库中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和账目相符。
搞好物资储备定额管理。在存货管理上讲效益, 需要合理的确定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 使存货总成本最低。需要控制的存货成本有: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同时需要正确地制定合理的储备定额。储备过多, 会占用大量资金及保管费用;储备过少, 会影响生产, 带来经济损失。
2.4 加强对生产用料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耗用材料数量的多少是影响材料成本的决定因素。为做到生产用料的准确与科学, 应强化以下工作。
加强物资定额管理, 坚持生产技术与物资管理相结合, 由生产技术人员依据原有的材料消耗定额标准, 结合生产工艺、技术, 对材料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
要严格执行定额消耗管理。对生产部门的领料要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 实施超定额领料层层审批制度, 力争把超额领料控制在零, 真正体现以销定产, 以产定耗的管理原则。
加大修旧利废工作, 对闲置报废, 经鉴定可修复使用的材料, 应立项攻关修复, 使之再利用到生产上, 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
强化内部制度, 杜绝制订定额的人员与生产部门携手舞弊, 加强仓库、单位的保安措施, 防止多领材料, 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此, 要用新的科学管理方法, 严把物资入库、质量储存、发放关, 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 通过健全企业物资管理体系搞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
摘要:加强物资管理, 对降低产品成本,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煤矿企业要实现规范与科学的物资管理, 必须有良好的物资管理流程, 重点抓好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储备管理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煤矿企业班组管理的探讨 篇9
1 班组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层组织, 煤矿各种问题发生多在班组。因此,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同时, 先进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落实, 因此, 班组又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落脚点。
安全生产管理的好坏, 是煤矿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 仅有领导和部分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还不够, 这一管理过程需要调动每位职工的参与的积极性, 每位职工的安全、每项工作的坏节都马虎不得, 否则, 煤矿安全管理就会毁于一旦。因此, 抓安全生产管理要着眼于班组, 功夫下在施工现场, 措施落实在岗位和具体操作人员身上。把安全任务逐级分解, 也就是最终由班组落实到每位职工, 每项工作的环节, 这样才能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2 班组是煤矿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环节
煤矿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 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逐渐完善自身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而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落实和实施, 员工是载体, 班组则是组织落实和领导监管实施的基础环节, 只有每个班组落实到位了, 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煤矿的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所以抓好煤矿班组管理, 是煤矿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环节。
1.3 班组是煤矿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煤矿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 如煤矿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最总要通过班组来实现, 生产中的大量信息数据要靠班组来提供, 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煤矿经营的成败。
如果把一座矿井比作一台机器的话, 那么班组就像一台机器的一个个零件, 只有保持每个零件完好无损, 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安全管理离不开班组, 班组是煤矿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1.4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活力的源泉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执行者, 是最基础管理单位。看一个煤矿企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首先看班组管理有没有观念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保持班组活力的源泉。安全管理都是在班组不断创新的活动中提炼出来的, 有了班组的吸引力, 才会有安全管理的提升, 才会有煤矿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了煤矿企业安全标志, 煤矿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就会大大提高, 就会不断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激发职工的工作的成就感, 让班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勇敢的面对每天的各种挑战, 那么职工就会快乐地工作, 在挑战中不断进步。
2 新时期对煤矿班组管理的要求
班组长是煤矿最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处于兵头将尾的地位, 既是生产者, 又是管理者。煤矿企业如果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班组长, 那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措施就很难得到落实。班组长作为生产者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班组长作为管理者, 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所以一名优秀的班组长除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技能外,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思想文化素质、基本的管理艺术。
煤矿班组管理的关键在于班组长的人选。煤矿企业的优秀班组长, 除了自身应具备的高素质外, 还应具有驾驭班组的能力带出遵纪守法, 文化素质较高, 技能水平较好的员工, 让从这个班组走出的员工, 都能创建自己的优秀班组, 续写优秀班组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黄埔班组”——白国周班组, 中平能化集团七星公司开拓四队班长白国周。他书写了当代煤矿工人“传奇”的班组长, 不但带出22年安全生产的班组, 而且培养出13名优秀班组长。这些班组长也带着各自的班组续写着安全班组的“神话”。
3 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抓好思想教育, 提升员工自身修养
结合煤矿安全面临的形势, 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求每位职工从实际出发, 发挥一技之长, 力争岗位成才, 通过勤学多练, 努力成为煤矿生产所需要的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法制教育, 将一些与广大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劳动法、安全法、煤矿三大规程 (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 等法律、法规知识, 由班组长组织学习并监督抽查, 使广大员工能够知法守法, 增强法制观念, 养成按章操作、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3.2 抓好班组日常管理,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
根据班组成员的岗位责任, 针对性的组织班组成员“一日一题”的学习内容;结合生产实际, 现场考核技术操作水平, 评定优秀员工;抽查《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笔记》, 进行综合评定与员工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建立健全煤矿班组培训制度,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
3.3 坚持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 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 是直接检验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的有效办法, 通过表彰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等活动, 带动班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班组要积极推荐班组成员参加各项业务类型的技术培训班, 结合岗位练兵活动, 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素质。
3.4 严格班组考核, 建立奖励员工机制
严格班组考核, 将班组管理好坏与区队评优评先联系起来、与矿相关的各级领导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严格兑现奖罚, 形成动态考核, 进而把班组管理层层传递, 使领导有责任、干部有压力、员工有动力。提高班组长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 对优秀班组长给予培养和选拔机会, 落实提职、晋级、奖励政策。
3.5 美化工作环境, 关心职工生活
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 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 为职工办实事, 改善职工生活水平, 增强企业凝聚力。一个好的、文明的环境, 能够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能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 班组安全管理强调人性化管理不能刚性化, 要充满人性化的温情。只有注重刚性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完美结合, 才能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推动班组健康协调发展, 不断丰富其内涵,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动力源泉。
摘要:班组是煤矿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组是煤矿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环节, 班组是煤矿安全管理活力的源泉。班组长是煤矿最基层单位的负责人, 处于兵头将尾的地位, 既是生产者, 又是管理者。必须加大班组长培养和选拔, 加强班组管理, 促进煤矿又好又快发展。
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初探 篇10
在管理工作中, 管和理是互相辩证统一的, 管是将任务和目标落实到实践中的过程, 理是对实践过程进行优化和提高效率的过程。管与理二者互相支撑, 互相统一。管是指向性的落实和安排, 理是目的性的疏导和改造, 因此, 管理工作既要形成指向性的策略目标, 又要有目的性的实践操作过程, 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敢于对管的指向性进行修正和简化, 用理的实践经验强化管的目标, 用管的理论突出理的效果。就拿我们煤矿的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例来说吧, 大家都知道, 煤矿的工作环境差, 员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 很多领导干部是在基层的打拼中靠真本事干出来的, 所以在煤矿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领导干部只会“管人”, 不会“管理人”的局面。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当部属或员工犯有过失时, 煤矿干部往往暴跳如雷, 方法过于简单粗暴, 不能针对事情讲清道理, 事后更不会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有时候管与不管随着管理者的心情变化, 管理者想管的时候, 狠抓现场并且态度严厉, 而当其不想管理的时候, 则针对一些问题不闻不问, 亦或只是现场问问, 事后变没了音讯。更有甚者, 有的领导干部为了逃避责任, 在接受任务时拈轻怕重, 而对于一些连基层小班工人当场就能完成的任务, 区队干部在接受领导安排时, 往往要跟上级领导讲条件, 找理由, 甚至借口拒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明, 只“管”不“理”, 不对任务进行跟踪梳理, 对广大干部造成了不良后果。
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 有很多员工常常错误地将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因素, 而对于人员的主观因素, 却常常被忽略, 事实上, 管理是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手段的结合过程, 只有企业工作人员对管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实践和落实, 理才会能更有效的促进管的目的更好地实现。管和理就是一柄双刃剑的两个剑刃, 在管的过程中, 理的不通畅会导致管的效率降低, 而在理的过程中, 不及时为达到管的目的扫清障碍, 则理将会诱发管的危机。在煤矿管理工作中, 一方面要强化管的严肃性, 要管到位, 抓具体, 另一方面又要发挥理的人性化, 要调动人员对管的指向性的认可和理解, 为管提供人力支撑。因此, 才会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在煤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员通常只注重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监管和约束, 而在平时对员工的指导和思想关注一定程度上缺乏具体的长效指导和培养, 通常只是在对制度因素的利用和落实, 缺少在员工主观意识中抓深层次的落实和激发员工的主动意识。要在管理中利用好人文因素, 发掘人的潜能, 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只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 对员工进行一番严厉处罚或者教育, 而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关注, 往往会刺激员工滋生逆反心理。有经验的煤矿管理者都知道, 当遇到违章的工人, 如果严厉批评一顿而置之不“理”, 就会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被动。与此相反, 如果对这样的工人进行双向管理, 做到有“管”有“理”, 即抓好典型的批评教育又做到事后的跟踪反省, 做好善后工作, 及时消除工人叛逆情绪, 清除管理隐患, 这样的管理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管”其实不单纯是领导监督, 见“违”就罚、严防死守的“围堵”行为。在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 要突出人的重要作用, 对于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围绕人的作用发挥为主导, 要发挥管理制度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预防作用, 而不是实践中对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督促的手段。煤矿企业中的管理工作更像一张安全网, 对于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作业人员来说, 应该能够做到在事故隐患发生之前将危险源与员工隔离开来, 而不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现场去对安全隐患进行围追堵截。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激发员工的主动意识, 自觉服从管理。
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要善于发挥心理干预和文化影响的作用。在管理中对于员工的心理干预, 主要是在管理方法中理清关系, 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和交流, 在心理机制上影响员工对于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在煤矿管理工作中还要善于运用人文因素对员工的感染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创新工作方式, 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 通过内部文化使员工自觉增加对企业的感情和认知能力, 从而是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员工的重视, 使企业在管理中做到尊重员工, 使员工愿意接受管理, 甚至主动发挥潜能, 继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在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中, 还应重点注意管理过程的协调性。由于煤矿企业的大部分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工作条件艰苦, 作业环境相对与其他行业较差, 因此, 在管理工作重要发挥好管理者的协调作用, 对于具有一定工作压力的员工进行管理, 应注重对其进行情感交流, 在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利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管理意图,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真心沟通, 不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可以切实提高员工主动参与煤炭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 管和理是企业的两根支柱, 一根制度支柱, 一根精神支柱, 两根支柱要齐头并进, 方可发挥企业管理的最大效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已逐渐告别原来的传统管理方式, 已由简单粗放逐渐向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人性化化过渡。因此, 探讨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工作方法, 对于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机制;措施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开采作业中,安全生产和作业是煤矿企业的第一要义。安全管理制度宏观上涵盖了技术、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抓安全要从思想、制度、监督等环节多管齐下,稳抓实干才能有成效。煤矿安全是矿区民众幸福的希望线,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刻不容缓。
一、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矿区企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常言道“安全就是煤矿的天”,它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和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总结矿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1.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层地质构造多变、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造成在采矿之前很难做到对瓦斯含量进行处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的危险系数就会越大,大规模的开采诱发的瓦斯流动场、应力场及煤岩体裂隙场发生急剧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瓦斯突然喷涌而出带来很大的灾害。
2.地下水防治成为顽疾。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煤层的地质构造已经进行了破坏,加之开采深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开采技术的变化,使其原来的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很容易形成酸性水害。水害的产生不仅给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造成难度,并且它自身还有很强的腐蚀性,危害下井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水害的治理难度。
3.煤炭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超通风能力、矿井提升能力过度开采煤矿,日久天长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我国开采煤矿的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先进,很处于相对落后的时期,详查找资源和精查找资源占的比例太小,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因素分析
1.安全管理的思想麻痹大意
安全管理者的思想松懈,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了下属和更多员工对安全作业方面的疏忽,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和交流障碍,同时安全管理者对于很多的井下作业环境及真实的安全状况缺乏了解;加之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酿成了一系列的矿难事故,给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2.安全管理的执行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只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实质的防治效果。主要变现是,第一,缺乏有条不紊的安全培训计划。在煤炭需求旺盛时期,对于采煤速度的要求往往掩盖了对于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安全培训工作成为文件类观赏性学习,缺乏培训与实践的互动;第二,缺乏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在没有出现煤矿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安全责任的落实往往就是虚设,岂不知这种“平流无石头”的思想是最为可怕的,也往往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之一。
3.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一是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門。安全监察监督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重点检查和集中检查,其以罚代管的手段,缺少真正有强制力的监督方式,多是关注规定的细节问题,而忽视矿井的设计是否是了以及地质条件是否适宜采矿等实质性问题。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形成了“走走样子”的惯性做法。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二煤矿职工的集体监督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职工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认识,这不仅是安全培训所造成的缺失,也是由于很多矿工企业不会将职工纳入到监管体系主导地位。
三、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好坏,关系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矿区文明的和谐发展。“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这是对于煤矿安全制度最为经典的概括,笔者基于研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如下建议。
(一)技术上深化瓦斯事故防治
瓦斯防治是头等大事。抓好瓦斯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灵活掌握瓦斯正确的抽取方法,灵活运用顺层密集长钻孔抽放瓦斯法、格式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法、综合抽取瓦斯等方法;创新使用瓦斯事故的预防新技术,建立行业主导、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瓦斯技术攻关机制。
(二)思想上树立“安全至上”的原则
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松散往往是酿成事故隐患的“罪魁祸首”,树立安全至上,防治结合的思想是推进煤矿安全制度完善的前提。要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三者形成良性的互动。生产是煤矿产出的过程,安全影响着这个过程,效益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安全至上”,在实践中严谨慎行,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
(三)行动上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外延制度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进行的必要措施。第一,建立安全事故警戒的制度。时时刻刻牢记安全是第一要义,在既发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观镜子的方法自慎自戒,始终以如履薄冰的状态做好安全工作。第二,提升现场管理标准。将瓦斯抽放与预防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瓦斯防控、治理的制度措施,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将现场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状态,坚决执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负责制度。第三,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和宣传的投入,用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提高职工的安全保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实现人、机、制度、环境、管理的和谐发展;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安全培训制度。
四、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是安全制度的“护卫队”,确保安全管理监督的首要任务是强化激励考核制度,制定符合行业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量化安全管理责任到个人,确保制度能够无折扣实施;建立安全动态评估的机制,深入发挥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监察内容要覆盖从细节到实质,另外建立职工监督的组织形式,将职工纳入到监督的力量之中,努力形成自我全监督与国家安全监督相辅相成的机制。
五、结束语
煤矿安全重于泰山。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的原则,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的完善度,创新安全管理的模式,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促使煤矿企业在安全、效益、持续的互动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言.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反思[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8):12-15.
[2]赵明星,王忠江.综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7):25-27.
[3]封花梅.浅谈煤矿企业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07):24-26.
国有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思考 篇12
1“人本管理”概念
“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 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前提下, 注重人在管理中的地位,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战略, 就是首先确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然后以人为中心, 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人的工作热情, 以这种方式进行企业管理, 力求以最低的消耗换取最多的产出, 通过实践工作来磨练人的意志和体力, 提高其智力。人在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能磨炼自身的品格、意志, 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 增强体力, 从而获得除生存需要以外的全方位的发展, 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2 充分认识煤矿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 受产业自身条件及客观条件的限制, 多数煤矿企业都建在偏僻的山区或山沟中。工作条件差, 劳动强度高, 且一般比较危险, 不具备较好的文化娱乐设施。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 煤矿企业人才济济, 从各类各层次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到煤矿工作的为数不少。但自从实施了市场经济开始, 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度下滑, 员工的薪资水平也随之下降。这种客观现实的反差所产生的矛盾心理和社会对煤矿企业及其人员的歧视, 致使煤矿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这些充分反映了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要求生存、求发展, 必须改变现状, 开展人本管理工程。随着国有煤矿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 煤矿企业加快了现代化、规模化的进程, 基本形成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市场的竞争, 也给煤矿企业增强了活力, 带来了机遇。特别是我省通过云南煤炭行业的整合, 增强了煤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大对私挖乱采的专项整治, 以及全国性煤炭需求量的增加, 煤炭价格逐步上调, 基本无货款拖欠现象。煤矿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根本性好转, 煤矿员工的收入有所增加。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煤矿企业要谋求企业发展,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人本管理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3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的途径
3.1 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机制
3.1.1 动力机制。
实施利益激励机制, 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求的条件,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煤矿企业, 利益是员工工作的根本动力, 因此, 一定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 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的实际工作相称。其次是实行弹性工资制, 使员工收入与煤矿企业的实际效益紧密相连。另外在收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 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同时以工资为杠杆, 引导煤矿企业员工, 想办法、积极参与解决煤矿企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 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 加大奖励力度, 形成煤矿企业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
3.1.2 压力机制。
应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因为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 使人有一种危机感, 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 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所以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而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 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3.1.3 约束机制。
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会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尤其是煤矿企业,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相关法规,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全身心投入到煤矿事业中。同时,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让制度管人, 并形成企业的强制约束力。其次, 倡导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 进一步提高煤矿员工的精神境界, 使企业的强制约束力和自我约束力、社会舆论约束力转化为煤矿员工的自觉行为。
3.1.4 保证机制。
除法律保证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能够正常生活。同时, 建立企业福利制度, 因为企业福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3.1.5 选择机制。
改革用工体制, 实行用工上的双向选择。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 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员工的权力, 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同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 有利于建立煤矿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3.2 开展人本管理工程
3.2.1 行为规范工程。
煤矿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员工纪律松驰, 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秩序混乱现象, 所以, 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 强化管理。
3.2.2 精神风貌工程。
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 振奋员工的精神。组织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 争创八星级文明户等活动, 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
3.2.3 环境影响工程。
进一步加快煤矿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改善煤矿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加快矿区绿化、美化建设。
3.2.4 煤矿员工培育工程。
全面提高煤矿员工素质, 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 这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为使煤矿员工适应现代化、知识化的发展要求, 必须研究和制定员工培训的中、长期计划, 并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3.2.5 煤矿企业形象工程。
随着煤矿企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煤矿企业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主打产品和品牌, 加上自己过硬的员工队伍和服务信誉度, 树立起企业的整体形象。
3.2.6 凝聚力工程。
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但组织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 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所以, 煤矿企业在健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这些物质条件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企业的目标、道德、精神、风气、形象等精神文化的建设, 这也是巩固和发展组织凝聚力的根本。
3.2.7 煤矿企业创造力工程。
煤矿企业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鼓励员工开拓创新, 探索工作中的科学改革, 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同时组织员工不断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 去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 研究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4 人本管理目标
4.1 建设一支文化素质较高, 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和驾驭市场能力的高层次管理队伍。
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学历层次全部达到大专以上, 其中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占50%以上;全部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其中高级职称占40%以上;重点培养引进一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多种经营的高层次企业管理者。
4.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 五年内需引进煤电、煤焦、煤化等专业方向的大学本科生1000名以上, 其中硕士50名以上, 博士10名以上;适量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建立一支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4.3 加强人才培训。
与高校合作, 委托培养600名企业急需的本科层次的技术人员, 每年对300-500名管理人员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利用平煤技术学院等教育培训基地, 每年培养2000名以上技术工人, 80%以上员工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同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使技师的比例达到技术工人的5%, 高级技师的比例达到技师的20%, 并做到技术岗位全部执证上岗, 形成高、中、初级合理配备的技能人才队伍;重点每年培养30名具有两种以上专业知识的能独立解决生产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对科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创新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4.4 搞好人才开发, 盘活人才资源。
建立集团公司内部人才库系统, 掌握人才动态, 并与社会人才市场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按照“不求所有, 但求所在;不求所在, 但求所用”的原则,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推行“柔性流动”和“人才共享”模式, 通过调入、聘用、兼职、合作、技术入股、技术转让、人才租赁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 加强博士后活动工作站建设, 广泛吸纳行业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 对高级人才采取重薪引进, 对特殊贡献人员实行重奖, 对有前途人员选送培训进修。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 实行人才分类管理。体现因才施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面推行落实全员聘用合同制和职务聘任制, 建立风险与利益对等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分配制度, 体现人才价值, 积极推行“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协议工资”、“贡献工资”, 奖励期权、股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有效激励人才。
4.5 优化人才结构,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通过培养、引进和合理配置,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要达到二万五千人以上, 占全部员工的20%以上, 其中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 非煤产业和煤炭加工利用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超过50%, 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实施“313”人才培养工程, 使省部级以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0人, 市、集团公司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达到100人, 矿处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达到300人。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平煤集团要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要靠人才。
【煤矿企业计划管理】推荐阅读:
煤矿企业预算管理08-16
煤矿企业经营管理05-16
煤矿企业的储备管理05-20
煤矿企业物资流程管理09-15
煤矿企业行政管理10-27
煤矿企业财务管理11-01
谈煤矿企业物资管理05-15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05-21
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07-10
煤矿企业电耗定额管理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