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精选12篇)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1
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矿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实现煤矿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煤矿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其发展具有战略推动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导向, 在企业全面计划的基础上,细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控,引入绩效评价,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转化为明确的指标和责权利归属,指导企业经营发展,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内部管理机制,是涉及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一种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煤矿面临大的资源整合和机构整合,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创新。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与战略性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可使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全面管理、 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发展提出看法,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煤矿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能够合理协调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业务,提高煤矿资源的配置效率,能够帮助煤炭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事前筹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工作的进行, 从而对保证煤炭企业资金链条的有效运行,实现煤炭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下面就对我国煤矿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领导者对预算管理认识上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只重视安全生产和企业盈利水平,不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 这种偏见思想反映出煤炭企业领导者对非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煤炭企业形同虚设,使煤炭企业构建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了空谈。
其次, 煤炭企业领导者将全面预算管理等同于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完全没有与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结合考虑,从而影响煤矿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消极应对。
第三, 煤炭企业领导者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
这些观念和认识都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曲解, 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很好的在煤炭企业全面实施,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预算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预算基础体系不规范
煤炭企业虽然成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但是分管预算各部门的“委员”往往只为自己所分管的利益部分说话,导致预算管理无法起到合理配置资源和对资源的控制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难以真正推行,这样“预算管理委员会”就形同虚设。
预算基础体系不规范,职责界定不清,管预算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经营, 许多煤炭生产企业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大多放到财务部门,其他生产、安全等职能部门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部门之间相互不配合,使预算在编制、执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平衡、协调,造成了煤炭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成为财务部门的数字游戏。
(三)缺乏网络化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预算是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预算体系, 预算各部门之间需要一个共享的数据平台, 大量的沟通工作都通过电话、 文件或面谈等方式进行,会大大影响预算编制的效率,甚至影响到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目前多数煤矿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没有成熟、 合理的计算机预算管理程序,导致信息技术传递不畅、预算调整不及时的问题。
三、完善煤矿生产企业预算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构建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使矿井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
(一)煤矿企业领导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既涉及公司战略,又影响企业日常管理,既涉及资金营运,又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业务。 它是一个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都融入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 煤炭企业领导人必须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支持、重视,一定要认识到全面预算不只是企业的一个经营计划,而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 只有根据企业的业务计划和财务计划来成功地编制企业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 才能够发现影响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瓶颈”,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具有权威的领导者来推动。
(二)规范预算基础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战略与目标,就必须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运行的基础环境,为此,各煤矿应结合实际设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由企业领导层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责任单位和执行单位。 委员会主要负责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审查下达已批准的年度预算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委员会下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 负责预算管理办法的制定、预算的编制报告和执行、预算的监控调整和考核以及预算说明书的编写等; 各级责任单位和执行单位对预算实行归口管理,负责归口预算的编制、上报、执行等工作。 同时煤矿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的预算人员分别进行培训, 为全面预算推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煤矿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一套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必须明确规定 “谁来做”、“做什么”、“做多少”、“如何做”、“做的如何”等问题,这样企业各部门就有了目标和责任,各部门为实现预算目标自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及时正确评估其他部门的计划和需要对本部门的影响,使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平衡、 协调; 企业领导人根据预算目标可以监控到企业的目标实现程度和经营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相应调整经营战略或修正预算,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为了更好地推行全面预算,企业应把预算目标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进行划分,以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为基础来确定衡量预算考核指标,这样企业绩效评估就有了一个标准,并通过采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奖励、激励员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考核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三)选择合适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煤矿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实质是管理企业的真实经营过程, 将企业各方面的局部信息整合成具有完整框架的预算体系,使领导者随时随地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情况了如指掌,可随时提取数据并按需求转化为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使用效率。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来, 管理软件明确各职能部门参与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职责权限,使各项经济业务的申请、审核、批准等流转过程都必须在计算机网络中按照固定的程序和部门权限来完成,预算各部门有了一个共享的数据平台, 所有预算管理的参与者都能即时看到经营活动的发生,通过系统快速、准确、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系统的管理工具、标准的作业程序,煤炭生产企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而和网络技术加速融合,需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负起责来,使这个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才能真正把预算管理执行好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昌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宋文强.煤炭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
[3]江和平.强化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时思考[J].现代商业,2011(26)
[4]崔玉栋.浅谈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1)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2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邵武煤矿为例,通过对煤矿成本与费用等因素分析,探讨煤矿企业可行合理的成本构成,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企业成本核算内容,适应改革和发展形势的要求。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价值的范畴,在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要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成本的经济实质。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额。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成本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越低企业纯收入就越多;(2)成本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成本还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因此,成本的经济实质也决定了成本会计反映的首要职能,也就是从经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支出,提供实际的成本核算资料。
二、煤矿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特点目前,煤炭行业成本核算是依据1991年能源部制度的成本核算办法,1993年取消了行业会计制度,但是,煤炭成本核算基本框架没有变,还是按照计划经济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它仅核算煤矿的直接生产成本,导致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通过制造成本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不足
1.随着矿山开采时间的延续,开采条件在逐步恶化。如开采水平逐年延深,排水、提升系统越来越复杂,地温增高导致通风费用加大等等,使得煤矿企业产量逐年递减,成本却逐年上升。
2.煤炭开采过程中,其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粉尘的伤害,这一伤害是逐渐的,不可逆转的,这些作业人员的伤害补偿,如果未能在伤害当时进入成本进行核算,将给行业的发展
背上沉重的包袱。
3.煤矿职工收入低,绝大多数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回原籍安置也比较困难,所以退休后职工留在矿山的不少。煤矿企业多在深山和边远,其所盖的职工住房随着矿井开采的结束将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对煤矿职工的老有所养、安居乐业,这一最基本福利待遇,也应进行核算,作为当期费用进入生产成本。
4.煤矿开采属资源性的开发,80年代后煤炭资源取得必须有偿使用,存在前期勘探费用,而我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未计入这一费用。
5.煤矿资源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必将枯竭,因而企业也将报废关闭,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安置人员,因而存在退出成本,而这些成本企业却不能预提。
6.煤矿存在特困群体救助成本。邵武煤矿经过48年的开采,现有离退休人员、内退人员2000多人,另有伤病亡遗属等困难职工多,生活贫困。作为国有企业,我们积极对困难职工展开困难救助活动,给予发放救助金和慰问金,仅靠提取的福利费根本无法解决,而不足部分也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体现,仅近几年,矿上支付春节慰问金平均每年就达100多万元。
7.煤矿企业存在改制成本。煤矿企业要走向市场竞争,但企业背负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要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就必须对担负的社会职能多的矿山学校、矿山医院和矿山公安分局进行剥离,对矿办企业进行改制。仅2004年一年,矿上对相关单位进行资产剥离和改制成本就开销2000多万元。
以上特点是煤矿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按照目前的成本会计核算办法,以上内容有些并没有进入当期成本核算范围,而是直接进入费用,这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配比性原则明显是不相符的,不利于行业的科学发展。
邵武煤矿是经过了48年开采历史的老矿,欠职工的历史老账太多,尚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在逐项解决,特别是不可避免的、逐渐的、不可逆转的粉尘伤害造成的职业病问题,还有一次性工伤补偿问题等,都在困扰着矿山企业,而这些历史问题,从开矿以来实际就已经形成一种或有负债,而我们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却未能在吨煤成本中提取这些支出,难以进入当期成本,无法准确体现煤炭生产成本,现在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支出巨大,费用达8000多万元,企业无法承受。
(二)邵武煤矿在闭坑时发生的具体费用(不考虑闭坑预留费用)
1.邵武煤矿闭坑时(2005年2月)对离退休人员进行“三项补贴”参加保险的共有1800多人,仅支付保险费3400多万元。
2.职业病职工1200多人,约占全省煤炭系统四分之一多,新的《工伤法》出台后,要对以上职业病人员进行一次性补偿,2005年已支出1800多万元。
3.职业病的医疗费问题,仅2005年支付工亡家属的抚恤金为120万元及医疗费150万元。
4.职工福利欠账多,建房成本及房补成本大。煤矿企业绝大多数位于偏僻山区,交通极为不便,早年职工福利建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随着资源的枯竭,矿井闭坑,这些职工住宅将一文不值,为此企业还将付出职工住房补贴的代价。邵武煤矿虽地处市郊、交通非常便利,但在如此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上,2005年支付职工住房补贴900多万元。
5.企业负担的社会费用加大。随着医保政策的出台,矿山离退休人员多,目前国家财政无力承担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医保费用,而是由企业自己负担,仅我矿为社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医保费用就达到1300多万元。
6.人员安置1000多人,支付安置费用达800多万元。
7.离退人员社会化管理费用165万元。
8.环境的恢复费用280万元。
以上这些问题,按《会计法》核算办法都属于当期费用,构成不了企业直接生产成本,而从会计配比性、历史性、可比性原则来说,这些费用应该从企业经营之日起就将要发生的,是构成生产成本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过窄。
三、对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项目构成的设想
正是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不科学,使得现有的煤炭成本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故提出应增加如下成本核算项目设想:
(一)增加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用于分摊取得的采矿权、探矿权、煤田勘探费、资源税及与煤炭资源取得有关的费用。
(二)增加社会福利成本,用于困难救助、困难职工住房支出和矿区医院经费等。医院地处山区,效益不佳,而医院为煤矿职工救死扶伤,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维持其生存。(三)积极争取政策,在吨煤成本中提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计提矿井建设基金,过去矿井的基本建设都由国家投资,企业无偿使用国家的探矿权和资源权,目前政府已取消这一政策,全部实施有偿使用,矿井的投资基本上靠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矿井的建设投入需要巨额资金,为了使矿井能够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及今后的生产接替,必须按吨煤提取矿井建设基金。
(五)按吨煤预提煤矿企业退出成本,以便支付企业关闭的各项支出和转产安置。
(六)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弥补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折旧金额不足的问题。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149-02
1 梨园矿概况
梨园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35公里的寄料镇境内,南依岘山,北邻汝河,北距焦枝铁路庙下站19km,东距汝州市32km,东南距平顶山市97km,西距洛阳市87km,北边13km处有南洛高速公路,17km处有洛(阳)界(首)高速公路,鲁山至庙下公路从矿区通过与平洛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梨园矿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生产单位,始建于1947年11月,前身是平顶山市梨园矿务局,是平顶山市属国有煤炭企业,曾是河南省地方煤矿的一面旗帜。2004年8月加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后,更名为梨园矿。梨园矿综合生产能力123万吨/年,全矿现有职工7700人。梨园矿现有梨园、宁庄、长虹公司三块井田,总面积15.9km2,煤炭产品主要有二1煤、二2煤、一4煤、四7煤四个品种,是典型的工业动力煤和炼焦用煤。工业动力煤低硫、低磷、含灰量较低且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主要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炼焦用煤为优质冶炼煤,主要用于钢铁制造业。
2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
全面做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矿井到区队、班组、岗位上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环境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将煤矿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紧急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煤矿应急组织体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煤矿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 加强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是开展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也是应急管理并组织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全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煤矿企业要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增加应急管理水平,深入一线,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同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第七条具体内容中确立的应急体制“以基层负责为主,上级负责为辅”的原则,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以区队、班组为重点,明确基层组织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2.2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举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的要求,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煤矿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总体规划中,要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合理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培训工作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煤矿企业应有计划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应管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煤矿企业现有的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网络、电视、图片等手段,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3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煤矿企业要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国的矿山应急队伍的建设严重落后于矿山行业的飞速发展,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1)应急救援队伍缺少精良的专业装备,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救援队伍的能力。(2)煤矿企业缺少大型排水等配套设备,而且装备的配套性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为救援队伍扫清障碍,这就导致最佳的救援时机被错过。(3)救援队伍的后勤工作不到位,在很多时候,救援队伍的饮食和休息场所得不到及时供应,这严重影响了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有关部门应该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要按标准配足应急装备,加大应急装备投入,开展针对性专项、单项应急救援队伍演练,保证应急救援队伍熟悉煤矿企业各个环节、场所、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环境及条件;加强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科学施救、技术水平过硬、反应敏捷的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2.4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工作,消除各类不安隐患,做到“小隐患不隔班,大隐患不过天”。深化区域瓦斯治理、防突工作。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和瓦斯防治“十条禁令”,不断优化完善通风系统,确保瓦斯监测监控有效,强化防突措施现场落实,坚决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加强防治水工作。持续推进宁庄井水害区域治理和老空水的探放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综合治理、远近兼顾、以疏为主、疏堵结合、水压达标、确保安全”的承压水防治水原则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规定,加大群孔疏放水力度,完善各类防水设施。坚持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探放水方法,深入开展防治水安全评价,严防水害发生。加强通风系统、监控系统、排水系统、机电提升运输系统的完善,认真开展检查、维修、维护工作,确保大系统、大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良好。注重抓好工程开工、巷道贯通、采面初采初放以及过地质构造带期间的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发生。加强放炮管理,强化打眼、装药、封泥正规操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正确处理“瞎炮”,杜绝放炮事故发生。
2.5 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事故应急管理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急管理的内涵主要是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途径两个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首先立足于防范事故的发生上,着重做好事故预防(即预警机制、加强预防性安全检查、搞好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风险控制上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煤矿企业要加快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要依靠制度约束机制、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资金管理机制等等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从而增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3 结语
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始终牵挂着众多领导的心,国家对此也是日益重视,各煤矿企业领导要认真负责,切实把职工安全放在首位,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与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1-70.
[2] 黄典剑,李传贵.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200.
[3] 腾五晓.日本灾害对策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80.
[4] 苗金明,冯志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边角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0):62-67.
[5] 李文庆.现代事故应急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200.
[6] 万鹏飞.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规汇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1-200.
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篇4
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的实质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幸福线, 没有安全, 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和职工个人的家庭幸福。因此, 只有稳抓、狠抓安全生产工作, 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根据自己的现场工作经验, 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 谈几点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1 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
安全预防“补牢”未必为“亡羊”, 只有使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安全工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1) 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生产过程中, 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把预防工作搞好, 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 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 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
2) 做好“安全文化”行为的预防。预防就是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 采取一系列措施, 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 不要造成事故隐患。避免对工作不尽职,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小的隐患、缺陷心存侥幸心理, 这样往往会把一些小事搞大, 大事搞砸。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 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 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煤矿生产地质环境复杂, 包容面广。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 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对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2 安全生产要强化细节管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安全生产无小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隐患, 运用“放大镜”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 从细微处入手, 时刻绷紧安全这个神经。始终关注细节,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管理尤其要注重从细节入手, 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 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 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虽然每个细节很完美很难, 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 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 它是一种习惯, 是一种积累, 也是一种眼光, 一种智慧, 关系着我们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3 注重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煤矿技术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之中, 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 环节众多, 要做到安全生产, 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 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融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中去, 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 相互适应, 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煤矿安全状况不佳, 除了受制于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以外, 还与装备和工艺落后,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要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改进采煤方法,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 尽量降低劳动强度, 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使煤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 安全工作需要强化闭合管理
发现了安全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落实整改责任人, 最终将安全隐患消除掉,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闭合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单位在闭合管理方面做的还不够, 处理隐患不是拖泥带水, 就是不够果断, 以至于旧的还没有解决, 新的安全问题又接踵而至。抓好安全闭合管理, 其重要意义在于强调对待安全工作必须认真负责, 不能遇到问题就绕道走或者互相推诿扯皮、踢皮球, 一项工作如果只有开始而不收好尾, 那这样的工作肯定是有缺陷的,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经常遇到。在调查事故原因时, 我们会发现一些事故往往是隐患处理不彻底导致的。一些安全检查查出了问题, 开出一张罚单或整改通知书, 就万事大吉了, 至于隐患有没有整改, 整改到什么程度, 好像已经不在关注的视线范围之内了, 这样长期下去, 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有则故事颇能给我们以启发:过去有一个猎人, 同时去追几只兔子, 结果追来追去, 什么也没有捞到, 最后落得个空手而归。这个故事的教训告诉我们, 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不能旁顾左右心分散。处理安全问题也是这样, 要一件一件地去解决, 要盯在现场, 要有一种不处理好誓不罢休的决心。大家都这样去做了, 安全隐患的空间必然就会越来越小。抓安全要有始有终, 对安全隐患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真正做到安全闭环管理, 只有如此, 我们的安全生产才会有可靠的保证。
5 结语
总之, 安全生产工作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从预防抓起, 从细节抓起;只有实实在在地坚持狠抓制度落实;只有加强技术管理, 强调自主管理, 注重日常基础工作, 我们的安全工作才会更安全。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众所周知, 煤矿企业是典型的职工劳动强度高、从业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 在煤矿企业里安全自然就成了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实践表明, 安全生产管理光靠领导重视、开会议、发文件是不够的,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每一名职工, 注重企业内部日常管理, 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1]许保国, 赵卫强, 王仪斌.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分析及建议[J].煤炭技术, 2007 (12) .
[2]蔡卫, 马尚权.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 2004 (12) .
[3]江克莹.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分析[J].煤炭企业管理, 2003 (2) .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5
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领域的改革与更新,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我国煤矿企业来说,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生产运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制约煤矿企业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煤矿企业必须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加强运行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让其逐渐适应时代发展,充分保障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采取一定措施来加强经济管理,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本文就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生产运作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分别从经济管理相关概述、经济管理对我国煤矿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作用、我国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促进煤矿企业生产运作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1经济管理相关概述
所谓经济管理,实际上是指对企业中的进、销、存一系列过程进行分级处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提高企业利润。经济管理往往贯穿于整个生产运行流程当中,涉及供应商的选择、生产量的预算、原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通过财务的预算,以及对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行。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工业能源,其安全生产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煤矿企业中,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改革都与职工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其直接决定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胜负,同时也关系到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职工素质的高低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加上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不断应用,我国的煤炭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之下,煤矿的科学管理以及安全生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煤炭企业要想保证科学管理以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要致力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职工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让他们将新技术新知识更快的掌握住,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做到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概念
所谓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指致力于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生产条件和操作环境,从企业自身现有的安全生产经验出发,将职工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地开展宣传和教育,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伦理道德、安全精神以及安全价值观进行培养。煤炭企业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安全设备的应用,将预防特大事故以及灾害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出来,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煤炭企业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实现对安全生产的保障,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煤矿企业必须要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方法事故作为目标,不断的进行企业的自我约束,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促进宣传教育的强化以及职工素质的提升,煤矿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上,从而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二、煤矿企业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思想意识
对煤矿企业当前的发展形势,企业中一些干部职工认识还不够,主人翁责任感以及集体主义观念的缺失比较严重。这些人在技能上不思进取,在工作上贪图舒服,而且这种陈旧的惰性思想非常严重,而且还会互相传染,使其他人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煤矿的生产一线都是采用轮换工以及季节工的形式,短期意识强是这些人的特点,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打算,势必会使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受到影响。
2.技术人员的缺乏
技术人员在煤矿企业中不断的减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煤炭企业在很多人的眼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事实上则不然,煤炭企业也是一种技术性比较高的行业。由于工作环境以及待遇的问题,现有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流失,与此同时,大学、专科学院、技校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减少,这样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人才的储备。
3.培训工作的薄弱
煤矿作业人员具有难度大、技术性强、范围广以及种类多的特点。同时,煤矿的特种作业人员也包括了诸如采掘电钳工、爆破工、瓦检员以及安全员等30多个工种。由于这些工种具有理论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技术各有特点、工作范围不同的特征,因此导致煤矿企业的培训工作相当的薄弱。
三、促进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文化素质提高的方法
1.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理念。煤矿企业必须要围绕这一主题,将突出效果、增强实效、丰富内容、完善形式作为对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生产、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致力于将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营造出来。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营造安全氛围,建设安全阵地以及定期的将安全警号、口号以及安全标语等悬挂出来的形式,不断地对职工自觉地进行安全生产加以警示,也可以通过安全大屏幕的设置,将企业自身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安全知识在屏幕上24小时滚动,从而将浓厚的安全氛围在矿上营造出来,可以有力的促进职工安全观念以及自主保安意识的增强。
煤矿企业要致力于宣传方式的创新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所以,煤炭企业必须要将安全文化工程下大力度进行落实,不断地加强安全观念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员工的个人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必须要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
2. 强化教育培训
煤矿企业必须要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促进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当作工作的重点,充分保证班前安全教育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时间。将技术课活动、安全活动日以及班前班后会作为教育培训的载体,对基层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推进,促进安全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的不断增强。企业还要组织职工认真的对《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安全生产法》等关于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职工真正做到监督保安、相互保安以及自主保安。与此同时,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必须要加大,对上级职工安全培训要求进行认真地落实,与矿井实际相结合,并有效的结合外培以及内培的培训方式,分批次、定时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从而将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提升上去。
3.开展安全活动
煤矿企业要将重点放在夯实安全基础、加强班组工作上。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是无法被忽视的。煤矿企业必须要将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通过在班组之中开展“优秀班组长”“十佳班组”以及“三五班组”的竞赛活动;也可以针对普通职工开展一系列鼓励性的竞赛活动,这样就可以将职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使一线班组的安全生产得到确保。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煤矿企业可还以通过创新安全活动以及开展安全竞赛等各种活动,将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还要将群众的安全意识转化为保障安全稳定生产的主动力;此外,煤矿企业还要对群监员在履行职责时进行督促,保证他们敢于坚持原则,将各种显性以及隐性隐患点滴不漏的查找出来,在对违章行为进行制止时必须要不留情面,公正处理,充分的发挥出群监组织的监督作用,通过采取这种有效措施,使矿井安全生产的形式得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在煤矿事故频发的今天,煤矿企业只有将企业职工的素质提升上去,才可以保证安全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一个渐进的过程,职工素质的提高并非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只有抓紧抓好,才能在职工队伍当中创造出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如果企业当中具备这样一支文化水平、综合素质高的职工队伍,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安全生产,还可以全面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平台,最终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义煤集团矿山资源分公司)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7
一、坚持煤矿企业人本管理必须牢固“安全第一”思想,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以人为本”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从思想上解决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就是能否从思想上真正地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其它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很多煤矿企业特别是私营煤矿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者是为了“省时省力”等原因不顾企业客观条件,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制的约束,将“安全”忘到九霄云外,最终惨重事故,留下终身遗憾。当矿难发生后,又将“安全“拿来思考,后悔已晚,其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固。安全生产就是要将生产、效益、发展与安全协调好,凡事必须先想到安全,树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政府行政首长两个负责制。安全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将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安全监管相结合,抓紧、抓细、抓实、抓好每一项工作;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矿区各个方面进行反思,为什么有的区队矿难频繁发生,为什么有的区队的工作人员下了一辈子井都平平安安?关键一点就是一个工作责任能否落实的问题。如果矿工负责人没有一点安全意识,施工单位没有相关措施,有关部门没有认真监督,整个区队的工作靠运气,出了矿难是早晚的事情,谁也怨不得。因此,我认为,安全生产其实只是煤矿企业的本职工作,只要人人负起责任,肯抓肯干,多出一点力气就能管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必须要将“谁主管谁负责”做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既要确保一方经济发展,又要确保一方平安,不要以经济利益而放松地安全生产管理,坚持“谁办矿、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落实企业和行政部门的安全责任。
二、坚持煤矿企业人本管理必须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素质水平
(一)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
煤矿企业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总结教训,对工程质量以及操作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对大家的教育至少让工人知道如果人人都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事故就会杜绝或大量减少,工程质量如果搞不好,安全就从何谈起。生产又怎能搞好?如果安全就搞不好。生产无法保证,经济效益又何从谈起?因此,煤矿企业要想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对工期要进行分层考核,发挥各方面力量,保证好工程质量。
(二)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水平
煤矿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下井工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无论是在文化程度、还是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不符合要求,这也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建议对煤矿现有合同工、农民轮换工和副业工进行一次文化考试,达不到一定标准应由企业采取统一措施对他们进行补习以提高其文化素质;有的私营煤矿工人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应事先在有有关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取得合格成绩才可以上岗;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两者都要重视,在实践工作中,如果凭经验做事,很难保证长期不出事故,也就是没有保证安全的思想,那么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安全第一”的思想等于空谈。
三、坚持煤矿企业人本管理必须创新方法法,实施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管理
指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煤矿企业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或者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隐患。其实预防矿难发生,落实安全生产,在本质上就是切断事故发生链条中的相关环节,使事故发生的条件最终不具备,从而避免煤矿企业上演灾难的悲剧。通过风险预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参与会让他们认清本岗位的危险隐患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控制和消除危险隐患,增强广大员工的自保、互保、联保安全意识;通过风险预控的管理体制,煤矿企业可以很快找出风险管理的重点,可以迅速对其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多个部门的联合考核,找出影响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最不弱的环节,对其多管齐下,找出事故的多发点,精简优化人员,从管理和技术上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四、结束语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确保煤炭安全生产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时时刻刻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奋战在最前线的广大职工其最根本利益就是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安全工作,抓好安全工作,时时、事事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置。煤矿生产的安全决定着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无论企业规模大还是小,经济效益好还是坏,都经不起重大事故的打击,只有让煤矿企业实现人本管理,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晓航.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N].徐州日报,2009.
[2].房晓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N].咸阳日报,2009.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8
1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容与意义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含义是在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的大背景下, 在企业经管过程中, 把较小的监管部门视为最基础的运算单位, 结合量化、细化等指标, 建设并完善各种责任体系, 对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效益、生产成本控制等各个层面实施考核, 以求最大化地细分监管流程, 降低监管消耗, 抑制生产成本。煤矿行业所涉及的工作人员较多, 工作环境也相对复杂, 因此煤矿企业的管理属于较为繁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精细化管理思想可以协助领导者更深入地把握这一工程, 在强化企业根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建设以安全作业为基础、以高效生产为中心、以妥善经营为指导、以管理制度为保障的新型监管形式, 确保在做好安全生产运营等工作的条件下, 提升企业监督管理水准, 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使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从目前看来, 企业发展的外在环境较为稳定, 因此生产管理方式就成了煤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条件。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 生产优质产品, 控制成本, 已成了当前煤矿企业的指导思想与支撑力量。
2 煤矿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2.1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 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 创造出更多价值。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 必须结合我国煤矿行业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形, 实行精细化管理。如果只重视理论, 纸上谈兵, 或是埋头推广, 不顾现实, 更或是生搬硬套, 不结合自身特点, 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煤矿企业领导和管理者都要积极学习当下最新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 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行业或企业的经验与成果, 并逐步创新, 完善管理制度, 建设起贴合企业独特性的, 更加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2.2 坚持责任和权力相等
管理者具有多大权力, 就要担负起多大的责任。精细化管理思想要求把管理责任具象化、细节化, 保证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份责任都要具体分配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同时, 精细化管理思想还要求给予管理者足够的权力, 让管理人员更加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责任明确, 权力分配得当, 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核心, 也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能够帮助企业完成发展目标, 继续稳步前行。
2.3 坚持行为和制度统一
制度是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保障。制度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要看执行力度是否到位。所以, 煤矿企业要建设出一整套和制度相对应的责任监督机制。首先, 根据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树立起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然后, 联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情形, 持续补充并优化管理制度, 使其能够更高效地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服务。最后, 还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监管考核体制, 随时观察制度的实施成效。
2.4 坚持精细和效益协调
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和效益化管理方式要互相协调, 共同发展。精细化管理具备复杂性与全面性等特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投入许多人力、财力、物力, 因此会造成运营成本上升。而我国煤矿企业管理模式还不够先进, 存在生产条件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职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因此必须把精细化管理与效益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避免管理混乱或流于表面, 使管理制度真正促进企业发展。
3 煤矿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方法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在自己的创办、发展历程中, 全面结合我国优质传统文化, 同时参考并引进其他行业或企业的文化理念精华而逐步形成。企业文化需要具备企业本身的特征, 是企业价值观、运作模式和规范制度的结合。强化煤矿企业文化建设, 以正确的企业文化带领、团结、鼓励企业内部全体员工, 使员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改变以往“效率依赖条件”、“安全依赖运气”、“质量依靠材料”等错误观点, 从而促进煤矿企业发展。从本质上讲, 精细化管理理念也属于一类企业文化, 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打造企业文化, 能够提高煤矿企业的号召力、凝聚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 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真正落实并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 渗透到企业职工的行为活动及企业公众形象中, 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领导与所有员工心中的指导观念, 更加有益于精细化管理的施行。
3.2 采用信息化手段
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使得煤炭行业等各类社会资源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改革, 特别是精细化管理思想, 覆盖了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极为细碎且复杂。若要提升煤矿企业监督管理的效率, 就要尽快搭建并完善企业信息化平台,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生产管理相关数据的搜集、处理、分享、运用等, 使精细化管理思想能在企业内部得到全面、完善、系统的实施, 保证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方式得以高效利用。
3.3 引进市场机制
各大煤矿企业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操作, 就要在企业中引进市场相关机制, 利用定额分化、工作量化等公正公开且运作简单的方法, 真正使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模式与职工活动规范化、市场化。比如, 在对煤矿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时, 可以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各类经费展开精确预算与实际核算, 要保证上至领导部门, 下至基层员工, 都要进行逐层分化, 让主要管理人员采取经费定额、全责承包等方式, 强化企业管理。现阶段, 煤矿企业市场化管理方法已逐渐趋于成熟, 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落实。
3.4 提高员工素质
对企业而言, 员工是企业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实际运用者与行使者。煤矿企业是我国较为传统的能源企业, 其管理模式与手段不够先进, 职工的思想与素质也相对落后, 这些因素都会制约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同时也无益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普及和施行。企业要提高员工素质, 首先要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使其充分认识并了解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容、意义、用途, 把切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思想。然后, 企业还要给职员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定期授予员工专业文化知识, 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员工素养, 满足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最后还要树立起公平的考核鼓励机制, 对表现优异、贡献较大的员工, 要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赏。
4 结束语
我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煤炭资源等各种能源需求量持续扩大。和其他行业比起来, 煤矿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属于粗放型管理, 这种情况实际上会对煤矿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精细化管理是一类新型管理思想, 可以帮助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减低生产能耗。近年来, 我国很多优秀煤矿企业着眼当下, 放眼未来, 利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监管水平。
摘要:煤炭能源在我国的应用极为广泛, 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 改善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文本首先介绍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容与意义, 然后分析了煤矿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最后提出了煤矿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方法, 希望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引导作用。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卫, 郭启明, 胡发中.浅谈煤矿“精细化”安全管理[J].煤矿安全, 2010 (06) :151~154.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9
1 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特点分析
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特点使得企业成本构成中, 材料成本占综合成本65%以上, 综合管理成本及人工成本占25%左右, 其他成本及销售成本占总成本的10%左右。这一成本构成使得其成本控制工作必须针对成本构成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证, 对其成本特点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 促进综合成本的降低, 以此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分析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及其成本特点对促进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降低成本的措施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 其科学的成本控制途径应从材料的有效管理着手, 并对综合管理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成本构成的控制与相关措施实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的目的。
2 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分析
2.1 针对企业产品构成强化材料管理与控制
针对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的构成, 现代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对材料成本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 材料采购的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有效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 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科学的规划材料采购数量、进场时间,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库存, 以此减少材料采购对企业资金的占用, 降低企业信贷成本, 以此达到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的目的。另外, 科学的材料采购规划与生产规划管理还能够通过对生产用料的科学计算与规划减少库存数量, 减少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减少库存场地费用。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有效降低煤矿辅助材料产品的综合成本。
材料采购的控制是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市场价格的详细掌握以及招投标采购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品材料价格, 促进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在目前的材料采购中, 商业贿赂、回扣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采购综合成本, 其对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材料采购控制中的招投标采购方式以及综合市场价格分析能够有效的避免商业贿赂等情况的发生, 为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综合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注重消耗定额的科学制定及实施, 有效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综合成本
生产过程的消耗定额控制是降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消耗定额的科学控制能够有效减低产品的直接成本, 促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进行消耗定额的制订过程中, 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设备、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对消耗定额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以此制订基础的消耗定额。并以此定额为基础对生产过程的消耗进行控制, 以此达到有效减低消耗的目的。另外, 随着生产工人熟练度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或调试, 消耗定额还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此使消耗定额能够以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调整, 达到有效控制消耗的目的。通过科学的消耗定额制订与调整, 促进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对消耗的影响, 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消耗定额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完善。通过动态消耗定额体系的建立与制定有效控制生产过程的消耗定额, 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
2.3 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降低产品综合成本
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对降低产品综合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对降低消耗、提高成品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煤矿辅助材料企业经营过程中, 企业应认识到生产技术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改进, 通过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造促进生产消耗的降低、促进成品率的提高, 以此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加快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物质激励等方式有效的促进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改造创新意见与建议的提出, 通过对合理化意见采用后的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对生产技术改造与创新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3 以科学的管理结构整合优化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
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企业管理架构的基本组成对产品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常见的垂直管理架构增加了信息的传递过程, 造成了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 使得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企业应加快自身管理结构与架构的整合优化, 以现代横向管理模式为基础, 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构进行调整, 有效避免人浮于事等情况的发生、避免人事架构臃肿造成的成本增加。以科学化的管理结构整合优化精简企业管理架构及人员, 以此促进综合成本的降低、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同时, 通过管理结构的整合优化还能够使企业各部门工作得到有效的整合, 是同一类型工作划归到相应的人员工作职责以内, 减少工作推诿等情况的出现, 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促进产品综合成本的降低。通过多种途径的管理优化使企业能够做到管理工作的精简、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4 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煤矿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利润最大化、赢得发展机遇的关键。煤矿生产企业应从上述方面着手,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架构、生产过程等多方面进行整合优化, 以此达到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目的, 有效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现代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的认识逐渐加深。如何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降低产品成本成为了企业赢得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就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降低成本,途径,成本控制,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宇.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J].企业管理资讯, 2009, 10.
[2]王德江.关于煤矿辅助材料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分析[J].企业经营与管理, 2009, 12.
[3]刘晓玉.以多角度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J].财会资讯, 2008, 12.
[4]马莹.深化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J].市场信息与企业管理, 2009, 8.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10
我国煤矿职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职业群体, 他们常年工作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 而且劳动强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企业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管理水平, 最终实现高产、优质以及安全的相关效果。
目前虽然矿山检测系统已非常完善, 但是我们都知道矿山生产场所经常变化, 不安全因素不可能完全预见, 所以矿山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因此, 安全管理要要根据实际情况, 重点是加强现场以及动态管理:一方面是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另一方面是在事故已经发生时, 采取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之内。
1 坚持以人为本, 从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入手, 抓安全管理
通常来讲, “人”属于是最为重要、关键以及积极的一个因素, 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抓安全”的基本原则。
(1) 加强员工培训, 增强员工的实际素质, 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矿井现场管理状况,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2) 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当中女工家属协管工作的重要性。它是煤矿企业最终做好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同时还是其他形式不能够替代的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3) 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 加强干部上岗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监督, 大力强化干部以及管理人员上岗标准制度, 坚持“抓标准化基础必先抓班组”的原则, 对班组的具体实施进行严格的考核, 调动基层班组和班组长抓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进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4) 强化对安全的监督检查, 保证安全生产, 防止事故发生。
2 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1) 当政府在对职能进行转变以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当中, 应该不断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基本原则, 企业应该担负起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
(2) 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以及工人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的警示和教育。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是直接接触到员工的, 他们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一线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稳步发展。
(3) 企业高层应加强对一线管理者和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教育和生产教育。企业的一线管理者, 尤其像煤矿这样的特殊企业, 一线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 企业职工也应该有主人翁意识, 虽然不是管理者, 但是作为企业的一员, 平时也要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服从管理者的工作安排和安全教育。毕竟安全生产, 尤其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不是一个员工的事情, 也不是一个管理者的事情, 是需要大家相互协助, 共同努力的结果。
3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一般情况下,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能够有效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管理部门、有关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职责。规章制度需要具有科学的强制性以及稳定性, 不可以进行随意的改动, 文字应该足够明确, 规定应该尽量具体。
4 注重安全管理质量的标准化
(1) 在矿山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 安全和质量是最基础的工作, 是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矿井建设现代化的基础, 是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措施。安全和质量两者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2) 以安全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企业的管理者要始终坚持以此为标准, 要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和一切工作标准化的管理理念, 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抛弃旧的管理理念和想法, 积极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和观念, 只有这样, 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 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企业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 因此, 作为一名员工, 安全生产、科学生产、标准化工作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倘若每一个员工都坚持这样的理念, 在煤矿的管理中、生产中, 将会少了许多安全隐患。
5 建设完善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通常来讲, 煤矿井下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下面简称为“六大系统”) 指的主要是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实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 规范并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 进而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方面的实际能力。
6 维护管理不容忽视
安全生产离不开矿井的一系列维护, 因此对维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煤矿需要加强对“六大系统”日常当中的管理, 对各个系统当中的图纸等基础资料进行整理以及完善。煤矿应随井下生产系统的变化, 对“六大系统”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及补充。
(2) 煤矿需要增加对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 对各个系统的完好状况进行定期性的检查、调试以及校正等, 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升级, 保证设备完好的性能以及系统的灵敏可靠。
(3) 维护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六大系统”, 测试在用设施设备状态, 发现并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
7 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认识企业安全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水平和安全方面的意识, 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煤矿安全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为企业的一员, 管理者要始终坚持和一线工作者的交流和沟通, 只有共同努力,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和一纸空文。
摘要:煤矿安全管理是当今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能够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实际水平。认真学习并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并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现阶段, 正在面临着煤矿企业的改革、新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幅度较大的调整, 企业安全方面的管理怎样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怎样大大提高安全管理的实际水平, 是我们应该研究一项新课题。
提高煤矿管理水平 确保生产安全 篇11
【关键词】煤矿管理;生产安全;理论;方法
1.我国煤矿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两类: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外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超能生产,二是自然条件的多变导致新危险的产生。内因主要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等。
2.煤矿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2.1安全管理的涵义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其根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年,它直接反映煤矿的综合素质。煤矿是否安全对人、物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的安全行为又和人的安全心理密不可分。
2.2安全管理的核心
具体来说,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就是煤矿安全生产运行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核心因素的。安全管理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进行重点控制和研究的,因為人是自由度最大的因素,只有做好对人的控制和研究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证。
煤矿事故的发生,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因外,更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这类事故又叫责任事故。充分利用安全心理学原理,开展对员工自我控制素质的培养,使其能按章作业,杜绝“三违”现象,是避免人为事故的必由之路。
2.3安全管理的方法
人是煤矿安全的核心和主体,这是由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人是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是产生危险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管理的方法就必须从职工安全教育入手,强化“人本意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从智力和精神上为企业生产提供支持。
3.提高煤矿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方法和途径
3.1大力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
煤矿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受到职工自主保安能力和意识的制约。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安全意识的提高对搞好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1通过班前会、班后会的方式,强化职工安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这是实现安全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既便于管理,又将基层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当然,还可以开展一些与安全有关的知识竞赛和考试等活动。
3.1.2加强学习,把精细化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煤矿企业广泛开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及考核方法的学习、贯彻活动,尽可能的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掌握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3.1.3抓好全员教育培训
制定并落实各种培训计划。采取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标准(包括安装标准和完好标准)、工程或设备质量标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全面学习,使每位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和完善班组长职责
在煤矿现场管理过程中,离开了班组长很多工作都无法完成。这是因为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具有直接分配工作和奖扣工分等权利,其号召力是相当大的。以班组长为依托,将整个班组成员带动起来,时时处处听从指挥、按章操作,对现场施工的管理自然就变得更加容易。
班组长的职责主要是对职工和煤矿现场进行管理,为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班组长的职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教育、学习和培训,转变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增强班组长的安全意识。
(2)加强对班组长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实现对其安全工作情况考察日常化,奖优罚劣。重视榜样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优秀班组长,形成向优秀班组长看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3)把班组长的职务、奖金与安全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坚决撤换不称职的班组长,促进班组长转变职能。
3.3建立键全跟班制度
在煤矿现场管理中,丝毫不能忽视跟班干部的作用。跟班干部下井必须制度化,在跟班制度中要对跟班干部的下井指标、和考勤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并规定如何对未能完成下井目标的跟班干部进行处罚。同时,安监部门要加大对跟班干部下井情况的考核力度,杜绝晚下早上的现象,对违反跟班制度的干部严格兑现处罚,并按规定对主要领导进行追责。为其如此,方能减少入升井、上下车等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几率,达到加强现场管理的目的。
3.4加强对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将综合检查和动态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检查,是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的题中之义。对现场情况的抽查常态化。按月对煤矿安全质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综合性的标准化大检查。检查标准要统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检查中要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进行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从现场管理标准水平的角度,对装备、设施和资料等进行考核和检查。并将在检查中发现隐患和问题的单位,以通告和警告的形式令其限期整改。
3.5预防为主
煤矿安全具有伴随性、系统性等特点。事故于井下发生,隐患也许存于于井上;事故于生产过程中发生,或许于建设过程中祸根就已埋下;事故于煤矿发生,但就其根源也许实在社会系统中,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在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的同时更要对生产前的每个阶段进行合理安排,最大限度的提高安全系数,做到前移关口、防范超前,确保生产安全。
3.6增加安全投入,推行质量标准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指的是企业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所有环节的安全生产和安全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包括企业内部对日常生产的安全管理在内),从而实现关于安全生产的所有岗位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煤矿来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每项工作的开展无不关乎煤矿企业的兴旺盛衰和长治久安。
4.结束语
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同时提高职工素质、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等也是加强煤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高伟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06).
[2]阎治宏.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 篇12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转型,财务管理,助力
近年来, 我国煤矿企业普遍面临着产品大量滞销的困局。这一困局不仅对企业资金周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挑战, 也在另一方面预示着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模式需要得到改变。正因如此, 探究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在助力生产转型中的模式, 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来看, 其不仅涉及到对流动资金的监管, 还含有对存量资金的配置。可见, 这两个范畴的财务管理活动将从价值层面, 为煤矿企业生产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和内生约束机制。在考察财务管理的助力功能时, 还应从整体视域下来关注生产转型战略目标的规划和实施, 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在企业目标管理下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从而, 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价值取向。
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煤矿企业生产转型的目标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 煤矿企业生产转型的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 集约化生产方面
当前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现象, 便是对集约化生产要求的背离。集约化生产在价值层面所追求的是, “产出值/投入值”之比的最优化结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最优化结果则依赖于对市场需求特征的把握, 并能及时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从中可以知晓, 集约化生产模式是目前煤矿企业所需遵循的生产转型方向, 也是财务管理需要助力的领域。
2. 优质化生产方面
众所周知, 煤矿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含有同质化竞争的特点, 而同质化竞争将难以使企业维系稳定的市场份额, 也在市场议价能力上弱于需求方。为此, 企业生产转型还体现为实现优化生产方面。从原煤开采到煤炭衍生产品的开发, 进而也使得企业能通过销售附加值高的产品来获得市场的青睐。从而, 财务管理也就需要对此提供支持。
二、分析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功能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 财务管理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助力集约化生产的功能定位
从上文中可以知晓, 煤矿企业若要走集约化生产道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 建立市场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模式; (1) 优化当前的产品结构。因此, 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而言, 财务管理则可以在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上提供支持。对于解决第二个问题来说, 财务管理可在资金上通过建立针对性配置来给予支持。
2. 助力优质化生产的功能定位
拓宽煤矿企业的产品线这实则是一项技术问题, 即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优质化生产的目标。从前期准备工作来看, 其中不仅涉及到提高企业资本有机构成, 还涉及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从中可以知晓, 财务管理活动需要助力上述准备工作的开展。
三、定位驱动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 财务管理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1. 建立企业生产转型的目标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在助力煤矿企业生产转型上, 仍要服从企业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两项内容, 而财务管理部门首先需要进行生产转型目标分解, 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职能助力生产转型工作的开展。因此, 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部门、生产计划部门等需要通过集体协商, 建立起生产转型的目标管理机制。
2. 为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提供资金预算
建立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产品生产模式, 是实现集约化生产的核心内容。这就意味着, 煤矿企业需要沿着“市场需求——企业营销部门——企业生产部门”的内在逻辑,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可见, 提升上述链条上的信息传导效率将是关键点。因此, 财务管理部门应设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专项基金, 并在资金使用指导下助力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3. 为技术升级人力资本开发提供支持
技术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在煤矿企业长期的“重生产”的价值导向下, 似乎对于技术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事项着力不够。为此, 在企业正处于休养生息之时, 财务管理部门应在技改资金的使用上提供统筹, 并提高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数量。
四、实证讨论
某煤矿企业建立了一套以内控体系为基础, 以资金运动为主线, 以财务量化指标为抓手, 覆盖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内部管理等基本面。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 理顺管理流程。确定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及指标构成, 明确预警指标的收集渠道、方法和口径, 分析警报原因, 建立决策反应机制, 制定财务预警对策。
(2) 纳入绩效管理, 用制度保障实施。将财务风险防控指标的测评结果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 沿着财务风险防控指标预警出现直至风险最终解决的过程定位责任, 进行绩效考核。
(3) 变革财务管理工作。收集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进行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衔接和协调, 实现财务信息的规范化和实时动态化, 为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搭建优良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环境。
2. 指标体系的实施
公司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室等部门以半年度、年度周期按照财务预警信号消除率, 财务预警信号关闭率, 财务预警信号消除及时性等评测指标对以上预警指标及其处理结果进行评测, 评测结果计入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生产转型目标的分析, 以及对财务管理所做的定位。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助力模式应从:建立企业生产转型的目标管理机制、为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提供资金预算、为技术升级人力资本开发提供支持等三个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议煤炭成本精细化管理[J].会计之友, 2006, (6Z) :76-77.
[2]王江洪.浅谈陕西宝鸡东岭集团成本管理——煤化工产业中的煤炭成本管理[J].商情, 2012, (50) :240-241.
【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推荐阅读: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05-14
浅议煤矿企业如何实现安全生产08-31
煤矿企业预算管理08-16
煤矿企业计划管理11-03
煤矿企业经营管理05-16
煤矿企业的储备管理05-20
煤矿企业物资流程管理09-15
煤矿企业行政管理10-27
煤矿企业财务管理11-01
煤矿企业班组管理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