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精选13篇)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1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单位或组织,管理是企业的灵魂,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一定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形式与之相伴。成功的企业,一定有着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但成功的管理模式却不能生硬地推广于所有的企业之中,因为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要推广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则要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创造性地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煤矿企业属于资源开发类型,由于煤炭资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煤矿的企业管理也有不同之处。小煤矿由于发展的历程和国有煤矿不同,因而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企业管理特点,如果能够对小煤矿的企业管理特点进行全面认真和科学的分析,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应该对小煤矿的安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对个别煤矿的调查以及对其它煤矿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小煤矿的企业管理特点提出初步的分析。
目前大多数的私营小煤矿源于改制的乡镇煤矿或经改造的私开小井,限于历史的条件,当时的小煤矿开采方法落后,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低下,资源量和矿井规模比较小,后来经过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整顿、兼并重组和改制,生产安全和经营秩序更加规范,各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成效,特别经过2000年以后,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好转,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有了基本保证,小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形成了一些独有的优势,比如:1.小煤矿的安全观念有了极大的进步,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安全技术装备保障水平有了提高,总的安全生产形式逐年好转;2.煤矿的管理组织机构初步完善,生产管理机构精练高效,管理层次少,决策权力相对集中,运转效率较高;
3.小煤矿的企业职工都为合同聘用制,没有历史包袱,用人用工和薪酬制度比较灵活,极少有冗余人员,企业的退出和进入就容易得多;4.生产装备和开采方法简单实用且灵活,在同等条件下经常能够取得更高的工效。5.除非生产经营转型或规模扩张,小煤矿的产品辐射半径不大,客户单一,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无需投入更多的精力,煤矿自身的生产辅助环节
少,更不需要自身的服务机构和设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个方面的弊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非小煤矿所独有,只是可能更为典型:
1.民营小煤矿在企业经营指导思想上更偏重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安全基础管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好坏对外部环境、政策环境及资源条件依赖性较高,特别作为煤矿企业自身的安全风险比一般的其他企业更高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和安全理念如果得不到根本上的提高和转变,将影响煤矿的和谐健康发展。
2.虽然都建立了基本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大都也能够严格执行,但企业管理流于粗放,没有清晰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缺乏严格和规范的程序,特别在技术管理方面,少有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开采计划和方案,即便有外委作出的开采设计方案,也往往由于情况的变化不能作出正确的处置而难以贯穿始终,技术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由于技术力量的缺乏,对于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没有主动性,更少有创新和发展,采煤方式和工艺经常停留在固有的经验上。有的煤矿基本图纸只为应付各种检查而作,这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曾有过自己无意中贯通了自己的采空区,或者将下一步采区的通道阻塞。部分的小煤矿内部管理有家族化管理的倾向,家族化管理互相信任、利于沟通,但可以超越制度,缺乏发展动力,特别到了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今天,如不能知人善任,则将削弱企业的凝聚力。
3.缺乏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和认同的企业文化,一些煤矿没有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共同价值观,也即没有明确煤矿自身在生产经营管理所倡导、应该普遍遵循的基本信念和原则,或者只是一些零散的和短期的指导思想,难以实现煤矿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的职工来源多样化,但多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文化技术素质较差,基本技术骨干职工不多,许多人只想干一天拿一天的工资,遇到生产条件困难,或者农忙时期、春节期间及政策性停产的时候,煤矿的员工稳定更成为问题。部分的煤矿引进了技术管理人才,但技术水平依然相对薄弱,缺乏合理的管理方式,没有形成整体和稳定的管理水平,技术人
员的专业配置不齐全,在煤矿机械化、电气自动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专业人员更显得缺乏。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多流于形式,只为了取证。
5.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超层越界现象屡见不鲜;对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水位下降、三废排放等问题重视不够,不尊重煤柱留设规范常有所见等,在政策的引导和近年煤矿发展的前提下,矿村共建、修桥铺路、扶危济难、捐资办学等不断兴起,而真正主动意识到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小煤矿企业不多。
6.部分小煤矿由于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资源量偏少,从技术条件分析,已不具备深度技术改造的条件,因而不认真地加强制度建设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基础管理工作,只注重表面的应付,考虑的是转让的方式和价格,无形中留下了安全隐患。其实在资源可贵的情况下,更应该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煤质的途径提高效益,为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其它如小煤矿和本地的各种关系比较复杂,也可能分散煤矿管理者的精力。
几点建议:
1.资源已经不多的小煤矿,特别应注意科学的开采方式方法,珍惜煤矿资源,在保持煤质的条件下,不能吃肥丢瘦,并根据自身的服务年限,及早考虑转型发展的方案和可行性,积极配合整合兼并的政策引导,调整好未来的发展战略。目前的煤炭行业的准入门坎正逐步提高,但政策上应考虑设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小煤矿所在地区,地处偏远,产业单一,退出不合理更易引发矛盾,更需要政策优惠。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坚持依法煤矿、诚信办矿,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真正认识到只有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并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才是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3.资源条件良好的小煤矿应该应当依据煤炭产业政策的指引,制定煤矿自身的产业和技术升级方案,重视基础管理和技术工作以及技术人员,加快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走向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自动化和机械化提高煤矿生产规模、高产高效、安全保障的矿井。
4.建立和强化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创建一流的企业,就要培养和选拔一流的人才。对于小煤矿而言,高学历、高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并非唯一或主要的需要,在于拥有一批务实上进、齐心协力和忠诚于企业的职工,这就要结合煤矿自身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法,真正提高职工的素质。在内部培训工作中特别注意工作责任心和自豪感,当然这更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和激励机制。
5.建立精干高效和团结的煤矿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队伍是管理的根本,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加强班组建设的基础上,从实际工作去培养和选拔管理人员,和人才引进结合起来,组建结构科学、规模合理、协调运行的管理层次,根据煤矿的实际和煤炭行业的要求,建立健全煤矿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
小结
由于掌握的材料不够广泛,也缺乏深入和专门的调研,不能作出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煤炭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小煤矿的进步也在不断加快,但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只有持续的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才能促进煤矿生产安全健康稳定地发展。
2012年6月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2
鉴于被兼并重组的小煤矿用工不规范的事实, 大型煤炭企业对其兼并重组后需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用工, 按照“安全、高效、和谐”的目标选择适当的用工模式, 既要考虑到降低劳动用工成本、降低法律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 又要考虑到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 维护周边和谐稳定的因素。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企业可以选择的用工模式有以下四种:非全日制用工, 直接招工, 劳务派遣用工, 对外承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 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这种用工模式不适合煤矿企业, 本文不做探讨。本文重点分析其他三种用工模式。
一、直接招工模式
大型煤炭企业重组整合小煤矿后, 组建小煤矿新公司, 以新公司的名义对外招入生产工作人员, 签订劳动合同, 新公司与劳动者建立直接的劳动关系。这一用工模式使得新公司员工比较固定和稳定, 便于直接管理, 能够充分发挥公司在生产管理、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 留住和培养人才。但是, 按照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小煤矿新公司相配套的管理部门必须健全, 必须履行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支付相应福利待遇的用人单位法定义务, 劳动用工负担较重, 公司运营成本相应加大, 且作为用人单位在用工上灵活性较差。
对于整合重组前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较好工作环境、实际资源储量较大、开采产能潜力大的煤矿, 可以采用这种用工模式, 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锤炼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打造培养人才的基地。
二、劳务派遣用工模式
大型煤炭企业重组整合小煤矿后, 组建小煤矿新公司, 以新公司的名义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由劳动派遣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将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派遣至小煤矿新公司工作, 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劳务派遣公司承担。在这一用工模式下使用的员工没有与新公司形成直接的劳动关系, 在劳动法意义上不是新公司的劳动者, 使新公司不必承担用人单位诸多义务, 可以简化用工形式, 降低用工成本, 减轻公司负担, 在用工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对于整合重组前煤矿用工中附近居民占大多数, 或者用工比较固定不易解除劳动关系的, 为保证矿区周边和谐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虽然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可以使煤矿企业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降低用工成本、转移用工风险、增加用工灵活性等, 但是, 这种用工模式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也不符合“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煤矿企业必须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切实维护煤矿职工合法权益, 保证职工在安全生产上具有相应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等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政策规定;同时, 劳务派遣人员流动性大, 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缺乏认同感, 不利于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的有效落实。鉴于上述种种不足, 劳务派遣用工在煤矿企业有被逐渐取缔的趋势。
三、对外承包模式
大型煤炭企业重组整合小煤矿后, 组建小煤矿新公司, 对煤矿井下采掘工程施工可以承包出去, 这种模式将小煤矿新公司对劳动者的用工管理变为对于其他单位的承包施工管理, 由承包单位对其劳动者进行用工管理, 小煤矿新公司只需依据承包合同和承包单位提供的劳动成果支付相应的承包费用。
这种模式管理便捷, 只需安排部分管理人员, 可以大大降低新公司管理成本, 比较适合储量和生产规模都较小的煤矿新公司。但具体操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承包方必须具备煤矿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承包资质。如此才能避免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新公司的赔偿责任, 以及作为控股股东的大型煤炭企业在选配人员上的重大过失责任。
2. 尽量避免关联企业承包。这里不仅是指与作为控股股东的大型煤炭企业有关联的企业, 还指与新公司其他股东有关联的企业。如此才能避免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揭开公司面纱”而导致“公司法人资格否认”后的股东责任, 以及股东之间出现猜忌而影响公司股东团结, 导致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受阻。
3. 小煤矿在重组整合前, 如果其井下工程施工也是对外发包的, 只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可以继续合作。因为以前的承包方对煤矿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更加熟悉, 更有利于煤矿的顺利交接、平稳过渡和安全生产。
4. 切实履行煤矿企业主体职责, 加强对承包单位的管理, 严格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杜绝可能存在的为降低成本而在安保措施上偷工减料, 降低或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总之, 对小煤矿重组整合后形成的小煤矿公司在人员素质、资源储量、开采条件、周边环境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 在用工模式上也不能强求一致, 而应允许小煤矿公司根据自身条件, 在合法、规范的原则下自主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用工模式, 以最终实现小煤矿公司的“安全、高效、和谐”生产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圣奎.法律视角下的企业用工方式选择策略[J].企业经济, 2009, (07)
[2]魏桂香.企业如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J].人才资源开发, 2010, (07)
[3]王江, 孙红新.浅谈企业强化劳务工管理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9)
全面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篇3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贯彻《指导意见》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待小煤矿要正视两个基本事实。一个是从我国资源条件出发,从我国生产力水平出发,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能源供给出发,无论过去、现在和可以预期的将来,小煤矿都是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并占据煤矿数量的绝对比例,不可能全部消失。另一个是小煤矿是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占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3以上,而生产工艺落后、职工素质差、管理薄弱是事故多发的直接原因。因此,既然客观需要一部分小煤矿的存在和发展,那么对这些小煤矿就必须纳入依法办矿、正规开采、规范管理、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二,进一步明确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责任。《指导意见》既有对小煤矿本身安全基础管理7个方面的33条规定,也有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7项要求。各地必须依据《指导意见》,对每项规定应由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哪个人负责落实、在什么时间内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等,逐一加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督促检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牵头做好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做到每项规定都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
第三,制定实施细则,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将《指导意见》的一些原则规定进一步细化、具体化,逐项逐条落到实处。制定实施意见,既要有总体部署和要求,也要有逐条的可操作性规定。对若干重要问题,如完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建立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系统完善可靠、落实“一通三防”、水害防治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等,可以专门研究出台一些具体的规定。也可以总结推荐一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搞得好的做法和经验,将其上升为普遍的要求和规定。
第四,组织开展一次贯彻情况的全面检查。各地要作出安排,在今年内对各产煤市县、各小煤矿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情况,组织开展一次大检查,逐矿找出在安全基础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复查验收直至关闭的措施。尤其是对存在无风或微风作业、以掘代采、多头作业、劳动组织混乱、以包代管、超能力生产、瓦斯监控系统运转不正常等问题的小煤矿,要责成立即进行停产整顿;对在规定期限内整顿不到位的,要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坚决予以关闭。
第五,与相关工作紧密结合,总体推进。各地要把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与深入贯彻落实《煤炭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与提高装备水平、加强职工培训结合起来,与扎实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防治结合起来,把各项要求统一到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上来,协同推进、相互促进。
为有效应对煤炭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应对煤炭产能过剩。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趋势愈益显现、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能力在3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仍占煤矿总数的42.9%,在建煤矿中30万吨/年以下的仍占到82.9%。要继续贯彻我委会同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安监总局等7部门去年印发的《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坚持总量调控、关小上大、有进有退、产能置换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一方面要继续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兼并改造中小煤矿;另一方面要继续贯彻国务院统一部署,扎实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煤矿整顿关闭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确定的今年工作任务。
对《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省区市到2010年小煤矿控制目标,要按照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原则,充分利用煤矿生产能力复核所掌握的各煤矿开采条件、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资源储量等基本情况,把开采条件复杂、生产系统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储量小的煤矿作为进一步实施整顿关闭、资源整合的重点,把2010年小煤矿数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产煤市(县、区)。各产煤市(县、区)要进一步分解到各乡、镇。对目前存在的30万吨/年及其以下的所有小煤矿,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分类处理意见和实施进度安排,确保实现到2010年全国保留1万处小煤矿的目标。
第二,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依法清理在建项目。各地要认真贯彻我委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审批(核准)新建30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新投产煤矿原则上3年内不得实施改扩建和提高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对3万吨/年及以下的在建项目要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可纳入整合范围或进行扩能改造,否则必须提请关闭。各地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对违规建设项目保持一种高压态势,坚决予以查处。针对煤矿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管理混乱的问题,各地要将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限,一律上收到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并抓紧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把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纳入依法从严管理的轨道。
第三,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严禁超能力生产。各地要按照国家3委局批复生产能力复核结果的要求,加快核准下达各煤矿生产能力、换发新版煤炭生产许可证的进度。要督促各煤矿按照登记能力调整年度生产计划,上半年生产进度超过核定能力的,下半年必须压下来,全年不得突破。今后,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煤矿必须严格按批准的设计能力施工,并在竣工验收合格后,作为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合法生产煤矿当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相应发生变化的,必须由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依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进行核定,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后,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做出变更登记。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督促煤矿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加强监督检查。发现超能力生产的,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予以严肃查处。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4
【发布文号】云政发[2001]85号 【发布日期】2001-06-16 【生效日期】2001-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云南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云政发〔2001〕85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公司:
现将《云南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六月十六日
云南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小煤矿安全生产,促进小煤矿健康、稳定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本规定所称的小煤矿,是指地、州、市、县所属的各类煤矿企业。
第三条 第三条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办事处(以下统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级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小煤矿执行国家和省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组织调查处理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依法查处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小煤矿。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小煤矿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小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当深入井下和作业现场。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及时消除隐患。
第四条 第四条 产煤所在地的州、市、县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应当按照煤炭生产规模,建立煤炭工业行政管理机构,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
矿管、煤炭、工商、电力、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小煤矿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煤矿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 第五条 小煤矿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对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并配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实施安全监察,不得拒绝、阻挠。
第六条 第六条 小煤矿的开办应当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小煤矿矿井应当持有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方可建设生产。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之一的小煤矿(矿井)为非法矿井,应当依法取缔。
第七条 第七条 小煤矿生产应当具备下列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一)小煤矿矿井应当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能使人员通行到地面的安全出口,严禁独眼井开采;
(二)井下放炮应当使用煤矿专用防爆型放炮器,专用放炮母线;
(三)井下照明应当使用煤矿专用防爆型照明灯具;
(四)通风系统健全合理,主、副井贯通,既能通风又能安全行人,采区回风应当经上行风道引入总排风道,并且应当在地面安设按照矿井总需风量选择的主要扇风机,禁止局扇代替主扇和自然通风;
(五)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仪器应当齐全、完好、准确;
(六)小煤矿矿长应当持有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
(七)井下应当使用专用防爆电器设备,提升设备应配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矿井人员升降应使用专用容器;
(八)矿井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
(九)矿井有经实测准确规范的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井上下对照图;
(十)应当在地矿部门批准的范围内开采,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十一)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有完善的监测手段和措施;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第八条 第八条 小煤矿应当配备安全技术人员,负责矿井通风、防瓦斯、防火、防毒、防尘、防水、防顶板的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的规定进行检查。小煤矿所使用的安全检测仪器应当符合国家计量仪器检定要求的规定,并始终保持完好、准确。
第九条 第九条 对小煤矿矿长、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每年不得少于30天。省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地、州、市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小煤矿矿长的培训;县级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小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小煤矿负责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小煤矿矿长、小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小煤矿矿长的《安全资格证书》由省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颁发。小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由地、州、市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颁发。
第十条 第十条 小煤矿应当编制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明确有关人员在灾害预防及处理中的职责和任务。编制的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应当报县级以上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小煤矿矿长应当组织全矿从业人员学习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和知识,保证从业人员熟悉避灾路线及抢救、自救措施。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小煤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当立即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发生一次死亡1至2人的安全生产事故,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工作。
发生一次死亡3至4人安全生产事故,所在地的地、州、市政府和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3小时内报告省政府、省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事故发生后的6小时内报告详细书面材料,地、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领导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救工作。
发生一次死亡5至9人的安全生产事故,所在地的地、州、市政府、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3小时内报告省政府、省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事故发生后的6小时内报告详细书面材料,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地、州、市主要领导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领导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救工作。
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所在地的地、州、市政府、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3小时内报告省政府、省煤炭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事故发生后的6小时内报告详细书面材料。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实行分级调查处理。发生一次死亡1至2人的安全生产事故,由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会同县级人民政府调查处理;发生一次死亡3--9人安全生产事故,由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会同地、州、市政府调查,并由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处理。其中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安生产事故,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及省级有关部门要派人参加调查。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由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省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尚未达到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小煤矿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整顿。停产整顿期间不准生产,集中力量进行整改。在整顿期限内达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由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煤炭、地矿、工商、供电、公安和小煤矿所在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经验收人员签字后,方可恢复生产。经整顿仍达不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发证机关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关闭,拆除生产设备,炸毁填实矿井。小煤矿发生伤亡责任事故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主管地方煤炭工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煤矿顶板管理定期分析会议制度 篇5
为认真落实顶板管理责任制,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顶板管理状况,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月月初定期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题分析会。
二、会议主要内容:分析研究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状况;分析研究矿压预测预报资料及采掘工作面周期压力规律,有针对性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改进支护形式,防止顶板事故发生;商讨需提交矿协调会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会议组织:
1、会议由总工程师主持。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通风助理、调度室、生产科、地测科、安全科、质标办、机电科、通风科、库管科、监控室、采掘队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必要时吸收相关班组长参加。
2、采、掘、开各队进行本月顶板情况汇报;生产技术科科长进行下月顶板情况预测,并提出支护措施;地测防治水科科长进行下月水文地质情况预测;生产副经理补充说明下月顶板管理要点;总工程师总结补充发言。
四、参加会议人员要提前准备好发言材料,确保会议质量。
五、建立会议考勤制度。凡参加会议人员,必须按照会议通知时间,准时到会,不得迟到、随意换人或无故缺席。确实不能参加会议,提前向会议主持人请假。
六、会议期间,与会者要做好记录,会议安排事宜要认真组织落实。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案例分析 篇6
一、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
吕沟煤矿强化“012345”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安全。一是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矿井推行矿领导、科室负责人包区队、区队包班组、班组包职工的安全包保活动,从强化现场管理入手,包保人员班班到现场,督导跟带班情况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二是对非正常工作全过程监管。针对井下采掘区队非正常工作,职能科室派人跟班全过程监督和技术指导,实行前、中、后“三汇报”,调度室记录备案,在安全生产调度会上及时进行通报;三是采取有效举措治理隐患。制定了隐患整改规定和隐患排查模板,对各级领导查出的隐患按规定期限整改,做到闭环管理;四是创新“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方法。即班前会督查、地面24小时值班考核、现场安全检查确认和质量标准化“三级”验收制度四个方面一体化管理,月底对标排序,实行奖惩,张榜公示,促使区队自主管理;五是对区队开展安全效果考核。矿井月底汇总区队“双基”考核、质量标准化考核、星级评比结果、三违情况、隐患买卖统计、安全计划落实及地面值班、班前会、现场安全确认九个项目进行考核,每项对标排序,评出当月管理最好和最差的区队,兑现奖惩。
二、安全管理精细化、安全计划管理
矿井各专业针对不区域、不同地点、不同作业方式,详细制定了现场检查内容和检查标准,工作前对照内容进行检查确认,按标准及时整改现场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现生产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行“菜单”式专业督查。专业科室制定了下井督查“菜单”,督查人员对照“菜单”仔细检查,消除检查盲点。实行班组、区队、矿井“三级”质量验收。班组每班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区队每旬组织质量验收、矿井月度两次全面质量标准化验收。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上尺上线,严格验收,结果纳入矿井月度考核。区队和相关科室制定单位安全计划,矿井集中编制汇审,月底矿井对各单位安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序,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计划管理、有序管理。
三、创新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矿井在创建“四位一体”安全管理基础上,相继实施了“三防一敢”(防思想隐患、防管理缺位、防决策失误,敢于较真、说不)和“三抓”(抓过程管理、抓细节管理、抓环节管理)等安全管理手段,保障了矿井安全稳定发展。二是做好“四个转型”。矿井在“四型”班组创建活动中,各单位按照矿井“四型”班组建设工作具体要求,从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入手,制定了切合矿井实际的“四型”班组创建考核目标,规范了班组安全质量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互保联保制度、产量完成、材料消耗、合理化建议、小革小改等管理台帐,矿井“四型”班组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四、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六大系统”的建造、机电运输设备的更新、隐患治理费用及实操培训基地建立。提升了井下安全设施设备改造程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井下六大系统中的紧急避险系统;巩固了职工实操技能;改善了井下人员作业环境,为矿井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打下了基础。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全矿共完成创新项目23项,其中滑轮式拉线急停器、跳电报警装置、工字钢替换法、采面超前抬棚专用柱靴应用、架空乘人装置无人值守技术、提升机手动安全锁等项目获得公司以上奖励。
五、推进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7
1.1 与铺底网方式相比铺顶网的突出优点:
(1) 铺顶网对改善工作面顶板管理有利。
(2) 铺顶网能提高煤炭采出率。
(3) 铺顶网能简化采煤工艺、提高效率。
1.2 在综采和普采工作面, 铺网经常用挂顶网方式
就是在割煤后马上把金属网卷沿平行于工作面的方向展开, 用铁丝与原先的金属网连为一体。金属网网长10m宽1.0-1.2m。金属网长边搭接, 短边对接。长边用12号铁丝的单丝或双丝每隔0.08m或0.1m连一扣, 连好网后, 移液压支架或挂梁打柱。一些煤矿用菱形金属网代替经纬金属网, 技术经济效果也很好。菱形网尺寸按综采架子而定, 一些煤矿采用长度为3m, 宽为1.6m的菱形网。网的布置有齐头式和交错式。这样, 连接处强度基本与网片近似。
1.3 机械化铺网方式
(1) 机械化铺设顶网, 在液压支架的前探梁或顶梁下装有安装金属网卷的托架, 把网卷装在托架上, 金属网从托梁前端绕过后被紧压在顶板上, 在支架前移时, 网卷自行展开, 一卷网铺完后再换装上新网卷, 并把新网的网边与旧网的网边联结。连网工作在支架托梁下方手工进行, 铺设的顶网长边垂直于工作面方向。架间网的宽度与支架宽度相等。架中网的宽度比网卷窄0.5m左右, 两网互相搭接。此方式的主要缺点为连网一定在近煤壁的托梁下方手工进行。
1.4 塑料网假顶
煤矿的塑料网假顶是用聚丙烯树脂制成的塑料带编织而成。
塑料网网片尺寸一般为5.6m×0.9m或2.0m×0.9m, 网孔为15mm左右大小的井字孔或25mm×50mm的六角形孔, 后者网孔不易变形。一些煤矿使用塑料网假顶的实践表明, 因塑料网的重量只有相同面积的金属网的20%左右, 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使用塑料网后能降低铺连网工作的劳动强度, 提高效率, 可防止铺设金属网时金属丝扎、挂工人手脚等事故, 其塑料网抗拉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 减少了下分层补网的工作量。塑料网的缺点是, 抗剪能力较差, 不如12号铅丝;同时, 塑料网成本较高, 很难掌握塑料网假顶的铺设方法, 它与金属网假顶基本相同。
2 假顶下采煤工艺的特点
2.1 假顶下的支护及顶网管理
在单体支架工作面, 通常采用正倒悬臂错梁齐柱方式, 割煤后要及时挂梁进行支护。在工作面片帮严重时, 为避免顶网下沉冒顶, 要提前在煤壁预掏梁窝, 挂上铰接顶梁、打贴帮柱进行超前支护。有的煤矿采用Ⅱ形钢焊成的箱形长梁做顶梁, 配合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架设的对棚, 支护效果良好。过去一些煤矿大量使用的金属铰接顶梁, 是由四块扁钢焊成的箱形结构, 梁体焊缝多, 组焊时各块扁钢易焊偏、焊穿或漏焊, 使顶梁的受力不好, 在使用中可能出现扭曲变形或由于焊缝开裂而损坏。目前, Ⅱ形钢已成为制造顶梁的专用型钢, 用Ⅱ形钢焊制而成的Ⅱ形钢梁只有两条焊缝, 易于焊接及保证加工质量, 顶梁成型较好, 焊缝分布在梁体中性面上受力小, 结构合理, 梁体截面惯性矩比原有的箱形顶梁小, 受力时不易开裂、变形及损坏。综采应选用合适的架型和作业方式。假顶下适合选用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支架。采煤机采过后, 要追机擦顶带压移架, 防止在煤壁处发生网兜。如果发生煤壁片帮严重或假顶破损严重、再生顶板胶结不佳的情况, 要采用超前移架方式。在发现金属网有破损时, 必须及时补网。采煤机制煤时, 滚筒距顶网要大于100mm, 防止割破顶网。
2.2 假顶下的放顶工艺
人工假顶或再生顶板容易下沉, 放顶时一般要采用无密集支柱放顶。在单体支架工作面要注意加强支架的稳定性, 应沿放顶线在最后一排支架下支设单排或双排抬棚, 或打斜撑柱, 以抵抗金属网下落时对支架产生的水平推力。同时放顶时也可用木料斜撑顶网, 使其缓慢下沉到底板。沿放顶线倒悬臂铰接顶梁的梁头可能挂破顶网, 在放顶前要先用戴帽点柱, 初次放顶时要加强对顶网的管理, 开帮进度不可过大, 工作面应架设适量的木垛、抬棚、斜撑柱等以增大支架的稳定性。为避免金属网对支架产生太大的牵制力, 应先在底板上加铺一层底网, 再沿放顶线把顶网剪断, 使顶网沿放顶线呈自然下垂状态。
2.3 分层采高的控制
煤层厚度经常出现变化, 而人工假顶或再生顶板的下沉量较大, 在机采分层工作面要尤其重视采高控制, 主要是必须保证底分层有足够的采高, 防止给底分层的开采带来困难, 一些矿井控制分层采高的做法是在第一分层开采时, 在开切眼、工作面及上下平巷中每隔30-50m向底煤中打钻孔探煤厚, 再按探明的煤层全厚决定分层层数和分层采高。在每一分层回采时, 都要象顶分层回采时那样探清余煤厚度, 随时调整和控制分层, 按目前煤矿的技术条件, 较合适的分层厚度普采为2m左右, 综采工作面分层厚度3m左右。
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缓斜及倾斜厚煤层开采时的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问题, 可用于分层工作面的机械化采煤、运输和支护设备, 新型假顶材料的研制、假顶和再生顶板的管理技术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因此, 这种采煤方法已成为我国煤矿开采缓斜及倾斜厚煤层的主要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矿顶分层采煤与铺底网方式相比铺顶网的突出优点;在综采和普采工作面, 铺网经常用挂顶网方式;机械化铺网方式;塑料网假顶的特点。假顶下的支护及顶网管理、假顶下的放顶工艺、分层采高的控制等假顶下采煤工艺的特点。
关键词:顶分层,假顶,采煤工艺,特点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7.[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7.
[2]阎海鹏, 黄江宁, 刘毅.采煤工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5.[2]阎海鹏, 黄江宁, 刘毅.采煤工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5.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案例分析 篇8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材料: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 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
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不少于500字)
二、材料: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米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故分析,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 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人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 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钩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A.感知电流
B.摆脱电流 C.致命电流 D.室颤电流 2.在TN系统中,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进行()。
A.保护接零 B.保护接地 C.重复接地 D.保护接零和接地
二、多项选择题
3.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A.单相电击
B.两相电击C.跨步电压电击D.直接电击 4.属于基本安全用具的是()。A.绝缘手套
B.绝缘靴C.绝缘杆 D.绝缘夹钳 5.漏电保护器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重要措施,以下应该安装漏 电保护器的是()。
A.所有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 B.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场所的电气设备 C.临时性电气设备D.触电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插座
三、简答题
6.简单分析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和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哪些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附参考答案:
一、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1、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斯检测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
2、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
3、要加强重点瓦斯工作面管理工作。
4、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
5、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6、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7、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
8、合理组织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
二、1.B 2.A 3.ABC 4.CD 5.BCD
6.(1)临时工在移动设备时,未切断操作箱上的进线电源。
(2)移动式皮带机未按规定安装接地或接零,也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3)对临时工管理混乱。人厂的临时工,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没有 进行上岗前各种安全教育。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
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 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 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源物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加,煤炭开采量也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煤矿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而其中90%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其中职工素质不达标是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职工的素质建设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煤炭市场与煤矿生产之间的矛盾,归根究底是煤矿职工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煤矿职工的素质建设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煤矿发展的瓶颈,急需解决。
一、煤矿职工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1.煤矿科技应用与创新客观对于高素质职工的需求
伴随着资金、技术、设备的投入,煤矿逐步实现由经验传统向现代化技术的过渡,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要求必须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之相适应,新科技、新技术的知识要求更高,含量更大,职工岗位与素质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只有重视职工素质的建设才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2.现代化的煤矿管理体系构建要求职工素质的提升
煤矿产业要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就需要职工主观上:增强自主管理、互助管理,而不是“各
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对于职工的责任意识,岗位职责意识,操作技能等因素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只有伴随职工自身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煤炭产业的现代化管理,降低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职工素质偏低的现状分析
1.岗位技能低,不能满足岗位要求
由于煤矿企业对于专业人员需求量大,煤矿企业用工制度呈现多元性,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导致作业人员队伍不稳定。煤矿多为熟练工种。专业人员的流失,造成企业循环培训,轮换上岗的现象。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学习、掌握煤矿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完全凭经验干活,既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2.思想认识落后,集体观念淡薄
工作只关心工资,福利,工作上图省事,得过且过,惰性怠工情绪严重,只看到眼前利益,技能上安于现状。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于整体工作环境的构建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集体违章现象的出现,长期以往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3.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培训力度不强
煤矿生产工种多,特种专业有30多个,而专业人才的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而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使得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而缺少实质。造成了培训质量不高,职工素质提升缓慢。
三、煤矿职工素质原因分析
1.职工文化教育程度低,基础差
采掘一线工多数是农民工,对于煤矿的理论和认识严重不足,加之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其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近几年,煤矿高新设备与技术的投入量与应用程度不断提升,其理论基础的羸弱,使得在接受与操作过程中难度大,面临很大的障碍。
2.培训体系不完善,强度较低
煤矿职工培训主要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种类多,诸如: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操作技术、自救知识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并且运用难度可想而知,部分企业的畏难情节和任务思想作祟,过分夸大培训难度计划制定不合理,实施难,流于表面形式,最终导致了职工培训质量低下。
3.管理约束机制只制定不落实
很多煤矿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考核制定停留在表面上,基层落实不到位,导致了职工素质的徘徊,“检查时高,平时低的现象”,考核条例制定虽然齐全,但由于责任不明确,人力物力投入不够,以及煤矿生产是主线的思想,一些企业将职工培训,岗位练兵,等与生产关系不大的内容得过且过,敷衍应付,部分干部缺乏足够的动力抓管理抓落实,工作检查一眼而过,侧重生产任务的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忽视职工素质的建设。
4.素质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
职工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积累
与学习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而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生产任务的数字化,投入严重不足,培训工作缺乏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培训工作成效不明显,进展缓慢。导致了职工素质的忽视。
四、对于职工素质建设的思考
1.建立学习型煤炭企业,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秉承“好的企业永远都是学校,好的员工永远都是学生”,鼓励职工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建立相关奖惩机制,增强职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加大职工教育的投入力度,奖励力度,将职工素质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来落实与考核,摆正职工教育的位置。坚持职工教育工作关系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事关企业的未来。
2.培训建设精细化、持久化
职工培训是提升职工素质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增加培训的内容与教学方式现场化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岗位技能标准为主,技能提升为重点,举办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工技能鉴定培训,以职工学校,培训中心等为载体切实提升职工素质。职工培训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当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能力素质的提升,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实际操作,现场演示,增强针对性与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因人施教,分层施教,增强培训效果,“育人”“用人”一体化,才是职工学校工作的主要方向。
3.明确职能定位,部门协调
坚持以技能定岗位,以岗位定收益,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实行“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打碎“铁岗位”,形成良性竞争范围,对于不能符合岗位要求的职工进行再培训,明确职能管理,建立脉络明析的管理体系,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紧抓职工素质建设考核。各个部门配合职工学校的培训工作,齐抓共管按机制办事,为职工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注重职工自身素质建设
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增量创收,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各类知识竞赛,建立相关奖励制度,极大地调动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增强职工素质建设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举行以强化职工的岗位应急能力和职工操作技能为主的考核竞赛,为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和业务能力提供展示的平台,奖优罚滞,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打造先进个人,先进班组,先进队组,增强职工的荣誉感与集体观念。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10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机电和人员管理的系统中,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机电设备的机械化、人性化程度日益提高, 淘汰老旧机电设备, 购进现代化的机电设备, 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 杜绝如发生煤矿机电安全事故, 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员工的人身安全遭到威胁。所以,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做到真抓实干, 干出成效。
1 小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小煤矿的竞争不过国有煤矿, 一些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往往流向大型企业, 导致了小煤矿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差, 对一些设备故障很难实现及时的解决, 即使采取了维修措施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这就留下了隐患, 更没有高水平的监管人员, 以上问题就导致了小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意识淡薄, 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比比皆是。
1.1 机电设备老化, 先进机电设备少
由于小煤矿缺乏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很多煤矿的生产设备更新慢, 机电设备老化, 超期带病工作, 机电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设备的安全设施和保护装置不全, 很难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此外, 随着市场的放开, 一些劣质的机电产品大量出现在煤矿市场上, 小煤矿因为经营问题而不得低价采购一些劣质产品, 增加了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隐患。
1.2 技术工人水平低, 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
由于地方下煤矿的技术工人理论水平较低, 领导一心抓生产, 有些矿井为了超额完成任务, 重视生产忽略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 只要机电设备能转圈就行, 驴不死不歇磨, 野蛮使用设备, 机电设备检修时间得不到保证。
1.3 技术人员素质差, 技术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够
一些小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规定, 每个矿井都必须建立机电管理档案制度, 但有相矿井没有按标准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 有些煤矿虽然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 但只是做做样子不落实, 导致机电管理混乱。一些煤矿机电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标准掌握不好, 检查深度广度不够, 井下监察敷衍了事, 查不到实质的隐患, 给机电安全管理留下了隐患。
2 改善小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更新设备
多年来, 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 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 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 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 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和老设备,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加大资金对机电设备的投入, 保证设备采购的优质化、高效化, 这样也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设备的质量。
2.2 检修和排查的制度化
煤矿要建立完善而细致的机电设备运行和检修制度, 矿井四大件, 供电保护系统等进行定期及时检验;按规定对安全仪器仪表进行周期鉴定和标校, 主副井系统提升操作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 其他提升系统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 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按规定进行性能测定。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 每年雨季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并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检测检验工作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承担,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3 提高机电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
重点的培养重点的岗位的机电安全监察人员, 以此来实现机电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设立专门的安全监察人员, 并对这些人员进行重点的培训和素质教育, 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在检查的过程中既可以找出问题, 提出建议, 也可以公证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 真正做到铁面无私。
2.4 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
在小煤矿技术人员水平较低, 在很难一下子提高技术水平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的时候, 首先, 从责任制下手, 建立日常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 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 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每个人、部门、单位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使安全工作做到有人层层抓, 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责。建立机电运输设备、材料、物资采购的责任制, 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 建立设备运行中的检查规范, 明确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查、随时汇报、随时养护的实时监控机制, 保证设备运行管理的责任明确,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并以此进行岗位责任考核,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 结论
总之, 煤炭生产机电安全管理是一项人性化、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各个煤矿在确保机电安全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 做到安全生产,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要求我们机电管理工作人员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性的高效生产上来并要高度重视生产过程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等工作,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生产力, 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机电安全管理理念,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安全管理要效益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曲冬, 杜艳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煤炭技术, 2009 (2) .
[2]艾朝国.煤矿机电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4) .
煤矿文章安全要从3小抓起 篇11
提到安全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报纸中的多个头版头条,XXX煤矿透水、XXX煤矿瓦斯爆炸、XXX煤矿火灾,所以诸多的事故告诉我们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不知不觉来到金阳集团已经8个月了,刚来的几个月。我对二五学习日充满了厌恶,老是想学安全干嘛?施工时认真点不就行了吗,学习还那么枯燥无味,慢慢的才开始认识到学习安全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我是掘一工区的一员,工作在采掘一线,我们工区所有员工在掘一工区区长宁方清的带领下,我们深刻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万无一失。在以安全的基础上认真负责的做好领导给予我们的各项任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安全无小事,对任何一个小征兆、小问题、小细节麻痹大意和松散懈怠,都将埋下大祸的隐患。安全生产就是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因此,工区区长宁方清于我们所有员工总结出安全要从“三小”抓起:
一、抓细微的小征兆。任何事故在发生前,都是有前兆的。然而,忽略放松了排查治理,最终酿成事故。警示我们平时从治理小征兆做起,才能少些伤心,多些快乐,少些哀叹,多些欣慰。
二、抓不起眼的小问题。古语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说虽然是小问题,却有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把所有小问题都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全盘的稳定。
三、抓易忽略的小细节。细节反映真实,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安全工作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消灭安全生产工作的盲点、盲区,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整改治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12
一、村级管理特点分析
(一)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存。农村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各种或明或暗的矛盾,一方面是宗姓关系、亲戚关系、伙伴关系;一方面是宗姓矛盾、派系矛盾、历史矛盾和现实利益矛盾;造成了农村管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
(二)差异性。一是村风民风的差异。多数农村的干部群众淳朴敦厚,诚实可信,热情好客;但也有极少数村的群众非常难缠,唯利是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了农村村风的差异。二是自然条件的差异。农村所处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一乡之内有优劣,一村之内有分别。三是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与群众经济现状都表现在管理上的差异。群众的经济条件好,无暇顾及村里的工作,管理相对容易一些。群众经济状况差的村,发展没有出路,百千双眼睛盯着村干部,管理起来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四是教育水平的差异。整个村庄主流的教育水平同样影响村务管理;做为管理者的干部,其个人素质也影响村务管理,造成工作的差异。
二、农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管理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体制三个因素构成。在此对其一一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管理主体方面的主要问题
1、地位的多变性与组织的松散性。乡镇干部虽然工作在最基层,却没有执法权,先靠做群众思想工作,靠与农村干部群众的感情和关系来完成工作任务,随着农民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工作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中老办法不好用、新办法不会用,工作难度加大。农村干部每三年海选一次,届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以造成干部的调整,可以说农村干部队伍是一支很不稳定的队伍。村干部的频繁更迭,村务管理缺乏长期规划的基础,进而危及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2、干部的存在性与个人利益性。农村干部工资微薄(一般720-1200元/人年),主要依靠农副业家庭经营收入维持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当干部的收益远低于从事其他职业。村干部存在于村民之中,自己的家庭、后代亦在其中,管理中时刻受到显现的和潜在的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村干部在管理中既要完成上级的任务,又要使群众认可;在上级要求和村民利益中寻找平衡点,来实现自己在族群中的存在和在基层组织中的存在。
3、干部整体素质的限制性。以山东省某县为例,农村干部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大约占干部总数的60%,小学与高中所占的比例大致持平,还有极少数文盲半文盲。文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限制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二)管理对象方面的.主要问题
1、经济多样性。由于农民家庭个体能力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农民从事的主要职业有所不同,大部分是农业劳动者、打工者、农民工,少部分人发展成为私营企业主、经商者、农村服务者。贫富的差距和逐步的固化,在农村内部出现阶层分化。
2、文化的差异性。传统的文化是中国农村的灵魂,老人们的言传身教,诚实本分、勤劳节俭的淳朴民风得以沿继。同时在外求学者、经商者、外出打工者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个性张扬、自由奢侈的有着浓郁现代文明气息的农村文化群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荡,表现在农民身上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为人处事上的差异和性格的差异,表现在管理上是依法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混合。
3、心理的复杂性。部分农民的暴富与骤贫引发心理失衡,使得农民自卑心理与个性张扬存在同一个体内。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农村的管理,农民有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对国家的“三农”政策给予认可,一方面又担心政策是否能落实到自己身上;一方面要求融入市场经济大潮中,一方面对自己又缺乏信心;一方面盼望村务管理规范,一方面为了自身利益又在破坏这个规范。农村浮躁的社会心理已经影响到农村的管理。
4、社会诉求的差异性。家庭富裕的要求村里改善基础设施,普通户要求村委提供技术信息等多种服务,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贫困的家庭要求得到社会的救助,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当前农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涉农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体制有待完善。由于一些部门规章与法规相冲突,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守法的干部干不成事,要被上级组织戒免,不守法的能干成事,但容易引起群众上访和行政诉讼,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篇13
1 2BX-6型小杂粮播种机技术特点分析
1.1 整机特点
该机具与8.8~14.7 kW (12~20 hp) 小四轮拖拉机配套, 结构紧凑、质量小。结构上为了解决免耕播种时开沟器配置太密产生挂草壅堵的问题, 并解决播种的同时施肥问题, 该机采用3横梁机架, 开沟器可间隔配置, 提高了通过性能, 配置6组开沟器, 行距200~300 mm;选择设计了带翼尖角铲开沟器, 入土能力强, 干湿土层不易混, 利于浅播谷子的发芽;选择了应用于牧草、油料播种机上的海绵排种器, 不伤种, 给排种器的海绵压簧增加了预紧力可调机构, 使海绵相对塑料排种器的摩擦力趋于一致, 从而提高了各行排量的一致性。将开沟器上的导种板由平面改为V形面, 使导种管送到导种板上的种子能够集中到V形槽上, 提高了排种线性度。排肥器采用一级链传动, 排种器采用两级链和杠杆棘轮变速器传动, 传动比大, 并可无极变速, 可通过调整传动比控制播量。可减少繁重的间苗等田间管理工作, 并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镇压轮采用普通圆锥复合轮, 结构简单, 通用性强;行走轮采用橡胶导向轮, 附着力强, 配置在机器两侧, 左右地轮分别驱动排肥器和排种器;总体布置如图1。
1.地轮2.地轮调节臂3.机架4.上悬挂架5.种肥箱6.开沟器固定卡7.播种开沟器8.镇压轮
1.2 核心工作部件特点
(1) 播种机开沟器特点。开沟器是为种子、肥料准备种肥床, 要求能湿土盖种、肥, 深浅一致, 而且要求投种准确, 使种肥着地后的位移量尽可能小。另外, 为了适应保护性耕作要求, 该开沟器能在没有茎秆覆盖的坚硬土壤和有小杂粮残茬的地表正常工作。
为此, 该机采用了带翼尖角铲式开沟器 (如图2) , 该开沟器入土性能好, 有利于在未耕地和杂粮残茬地作业;设计独特的侧翼可保证土壤、残茬沿刃口向后滑, 干湿土不混, 不挂草, 根据试验确定开沟器斜切角为71°, 隙角为4°;铲胸设计为圆弧形, 也是为了作业时杂草沿圆弧滑脱, 避免和减少挂草。该开沟器宽度较小, 为24mm, 结构质量小, 工作阻力小。
(2) 导种板特点分析。播种机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播种机的结构应能保证排种器投下的种子的次序和间距, 将它们布置在种沟内预期位置上, 偏移量越小越好。可能造成种子相对预期位置偏移因素有, 投种过程中间距发生变化、种子落入种床后弹跳滚动造成偏差以及覆土镇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使种子位置发生变化, 其中种子下落后弹跳滚动是造成偏移的主要原因。为避免种子下落时的弹跳滚动, 通常在设计时尽量降低排种高度。该机由于整体设计的要求, 排种位置较高, 为900mm。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该机采取了导种技术, 在开沟器上设计了导种板。导种板是在分析、吸收国外滑道式导种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设计的, 导种板与开沟器侧板焊接, 向后倾斜, 可以使种子在离开导种板投入种沟时, 获得一个较大的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水平速度, 它可以抵消相当一部分机具前进速度, 使种子落入种沟时相对沟底的水平速度较低, 达到平稳投种。由于作业中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 种子在输种管内的运动是十分复杂的, 很难精确计算出水平投种速度和其结构参数, 该机采用试验的方法, 确定导种板后倾角为52°。
(3) 排种机构的特点。小杂粮排种器的关键是解决谷黍类作物因机械损伤造成的破碎, 为了减小间苗的工作量, 同时又根据农艺要求保证群体和出苗, 播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这些要求, 该机选择了国外应用于牧草播种机上的海绵摩擦片式排种器, 主要由摩擦海绵、排种盘组成。其主要原理是种箱内的种子靠自身质量落入半球体的排种元件 (排种盒) , 然后落入立式、带有充种槽的排种盘, 再依靠装在旋转排种轴上的海绵片 (具有不伤种的特点) 将种子刮入, 进入输种管, 最后落入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内, 完成播种。根据试验, 排种器对谷子的损伤率很小, 为0.5%, 能满足播种谷子的要求。试验还发现, 该排种器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较大, 各行播量一致性较差, 为此, 该机设计了海绵摩擦排种盘压簧调节机构, 通过调节弹簧压力, 使各行排量趋于一致, 取得了较好效果, 经测定, 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达4.1%。
2 4GL-1.8O型小杂粮收割机特点分析
2.1 整机特点
1.分禾器2.扶禾器3.切割器4.机架5.仿行地轮6.悬挂架7.传动系统8.升降系统9.主机
鉴于谷黍小杂粮由于茎秆的物理特性和稻麦基本相同, 因此, 稻麦收割机的切割器能适应该类作物。但是, 谷黍的谷秆长、谷穗质量大, 且相邻两行之间的谷穗交叉钩挂严重, 稻麦收割机的扶禾器、输送带较低, 输送和铺放质量差, 同时, 分禾器高度和宽度不足, 不能把已割地和未割地的作物有效分开;杂豆、胡麻属于分杈蒿状类植物, 较禾谷类作物茎秆粗而坚硬, 标准Ⅱ型切割器的护刃器易产生钩挂堵塞, 定刀采用光刃, 坚硬的茎秆易从剪切口滑出, 切割效果较差, 而且定、动刀之间近似于砍切作用, 功耗较大。在充分了解各种杂粮的田间生长特性的基础上, 小杂粮收割机解决了两类杂粮 (即谷黍类和胡麻、杂豆类) 的收获。由于两类作物的生长高度和质心位置不同, 因此, 输送带和分禾器的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该机在现有稻麦收割机机型的基础上, 上输送带上调200 mm左右, 可满足割谷黍要求。同时配套分禾能力较强的钢板分禾器附件, 扶禾器的布置间隔可根据不同作物的行距进行调整。定、动刀均选择齿纹刃异型刀片, 变传统的砍切、滑切为锯切。去掉传统的护刃器, 将定刀直接安装在定刀梁上。总体布置见图3。
2.2 关键部件特点分析
(1) 收割机切割器特点分析。传统切割器的结构如图4 (a) , 护刃器装在护刃器梁上, 定刀铆在护刃器护舌下, 动刀铆在动刀杆上, 动刀杆装在护刃器的凹槽内, 这种护刃器在田间遇到石头、铁丝及硬树根等杂物时, 可以对切割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但对胡麻、豆类等分杈作物, 护刃器很容易因钩挂产生堵塞。该机采用了如图4 (b) 的切割器形式, 定刀安装在定刀梁上, 动刀装在动刀杆下面, 整个切割器敞开, 直接作用于作物, 较好解决了切割器钩挂堵塞问题。同时定动刀均采用小倾角锯齿形刀片, 提高了对坚硬茎秆的切割能力。
1.护刃器2.定刀片3.动刀片4.动刀杆5.压刃器6.刀梁
(2) 可调试输送机构及其附件。传统收割机输送带的位置根据作物的高低而定, 这种配置基本能满足胡麻、豆类的收获, 但对于谷黍类作物, 秆高且质心位置远高于稻麦等作物, 分禾、输送机构无法通用。该机在现有机型的基础上, 增加一排上输送带, 输送高度可增加240 mm, 离地高度可达600 mm, 可满足割谷黍要求, 同时配套加高的谷黍类分禾器附件, 满足了小杂粮收获的要求。
(3) 仿形机构的特点。传统收割机上普遍采用仿形拖板, 其结构简单, 仿形效果较好, 但工作阻力较大。这种仿形机构在收割豆类茎秆坚硬作物时, 拖板受坚硬割茬阻力较大, 而且易将割茬拖出产生钩挂堵塞, 该机设计了仿形辊, 将仿形机构的滑动阻力变为滚动阻力,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仿形辊的安装板上加工有长槽, 可根据要求调整仿形辊位置, 得到不同的割茬高度, 割茬高度调整范围为40~100 mm (如图5) 。
3 5T-40型小杂粮脱粒机特点分析
3.1 整机特点
谷黍类小杂粮脱粒时易破碎, 豆类、麻类作物喂入困难, 麻类作物易缠绕。另外, 小杂粮颗粒较小, 分离清选困难。小杂粮脱粒机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是, 脱粒室必须要有很强的抓取能力, 或者有强制喂入功能;物料在脱粒室内的运动路线不宜太长, 以免破碎和缠绕;由于小杂粮颗粒小、迎风面大, 而茎秆坚实、密度大, 两者在清选过程中不易分离, 因此要求凹板既能将尽可能多的籽粒分离出去, 又能防止茎秆通过。
整机定位于小型简式脱粒机, 采用切流纹杆滚筒, 滚筒长度400 mm, 直径310 mm;栅格式凹板, 脱胡麻、谷子等小颗粒作物时, 增加编织筛附件;负压气流清选, 为了使整机结构紧凑, 负压风机与脱粒滚筒通轴。其结构见图6。
1.传动机凹2、3.板板4.机架5.凤机系统6.喂入台7.调节螺杆8.脱粒室壳体
3.2 关键部件特点分析
(1) 小杂粮脱粒机脱粒滚筒特点。脱粒滚筒是脱粒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它与凹板共同作用将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 对滚筒的要求是, 具有较强的脱粒能力;对豆科类作物要有较强的抓取能力, 以便作物喂入脱粒室实施脱粒;尽量减少对茎秆的打击、粉碎作用, 以减小功耗, 适合农村家庭单项电及其他小型动力配套;在保证脱粒的条件下, 作物在脱粒室内的运动路线和停留时间尽可能短, 防止麻类作物纤维缠绕与堵塞。
综合上述要求, 该机选择切流式纹杆脱粒滚筒, 这种滚筒的缺点是喂入抓取能力较差, 没有喂入机构, 禾谷类作物需要人工推送喂入, 靠茎秆在喂入口变形压缩后产生的摩擦力喂入。豆科类作物茎秆密度大, 径向基本不可压缩, 滚筒与茎秆、茎秆与茎秆之间难以产生抓取摩擦力, 人工喂入十分困难。为了提高纹杆滚筒的抓取能力, 该机在滚筒上增加了两排稍高于纹杆的钉齿, 由于钉齿高度较小, 仅为15 mm, 抓取能力改善不大, 该机又局部加高喂入口的凹板栅格条, 局部减小了滚筒与凹板的间隙, 使茎秆在喂入口局部产生压紧, 形成摩擦力, 从而实现喂入。
(2) 凹板的研究设计。目前, 脱粒机上应用最多的是栅格凹板, 玉米脱粒机上应用冲孔凹板较多。但是, 不少小杂粮籽粒较小, 传统栅格凹板间隙较大, 脱净率较低。冲孔凹板脱净率高, 但通过面积小, 分离能力差, 脱胡麻时 (草谷比4∶5) 凹板的分离能力仅为50%左右。
综合两种凹板的优点, 该机选择钢丝编织筛, 作为栅格凹板的附件, 脱小颗粒作物时, 将编织筛铺到凹板上面, 分离率可在80%以上, 清洁率在95%以上。
3.3 清选风机特点
该机定位于简式脱粒机, 因此选择具有不完善清选功能的清选机构, 采用负压风选。风机与脱粒滚筒共轴, 使结构简单、紧凑, 通过调风板调节风量大小, 以适应不同作物的清选要求。从凹板分离出的籽粒和其他杂质从凹板下面的滑板下滑至出粮口, 倾角为18°~22°。物料在下落时的受风面积和受风位置吸风口的结构形式对清选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该机的下落位置是风道内侧壁处, 适宜的风道宽度为90 mm。
4 3种机具的主要创新点
综上所述, 这3种机具最主要的创新点如下。
(1) 研制的播种机采用了海绵摩擦排种器预紧力调节机构, 提高了现有同类排种器的各行排量均匀性。设计了带翼窄幅锄铲开沟器, 改善了入土性能和防堵性能。
(2) 研制的收割机采用3排输送带和与之配套的分禾器附件, 解决了谷黍等作物的输送问题。采用仿形辊, 减小了机组的前进阻力, 扩大了割茬高度的调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