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2024-10-23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共8篇)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篇1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设备点检定修工作的推行,规范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和检修管理水平,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点检的的职责、内容及分工等。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各生产装臵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

2、职责

2.1 工程技术科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2 各车间按要求执行本制度。

3、点检定修管理内容及方法

点检定修制度是以点检人员为责任主体的全员设备检修管理制度,可以使设备在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上达到协调优化管理。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

3.1、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

3.1.1 定点:科学分析、找准设备易发生劣化的部位,确定设备的维护点以及该点的点检项目和内容。

3.1.2 定标准:按照检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如间隙、温度、压力、振动、流量、绝缘等)的正常工作范围。

3.1.3 定人: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3.1.4 定周期: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

3.1.5 定方法: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的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感观或用仪器、工具进行。

3.1.6 定量: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3.1.7 定作业流程: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3.1.8 定点检要求:做到定点记录、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3.2、设备点检的防护体系,即“五层防护体系”,分公司主要采用第二层至第五层以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建立专责点检员负责设备点检。

3.2.1 第一层防护体系:运行岗位值班员及检修班组负责对所辖电气、仪表设备的日常巡检,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故障。

3.2.2 第二层防护体系:各车间点检员按所负责区域的电气、仪表设备进行点检;鼓励提高点检员综合素质以创造条件进行高标准点检。

3.2.3 第三层防护体系:各车间点检长、技术组管理人员在专业点检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组织有关电仪人员对设备进行精密点检或技术诊断。

3.2.4 第四层防护体系:各车间主任、主管和技术管理人员,在专业点检及精密点检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负责设备劣化倾向管理。

3.2.5 第五层防护体系:各车间主任、主管和技术管理人员,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检测和性能指标测定,以确定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点检结果。

3.3、车间主任、主管工作职责

3.3.1 车间主任、主管为点检长,是本单位点检定修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点检定修工作在本单位的实施。

3.3.2 组织编制、修订设备点检定修各项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并组织实施。

3.3.3 组织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3.4 组织编制和审核设备检修作业方案、试验标准、备品备件定额、检修台账及技术档案。

3.3.5 深入现场,掌握设备缺陷情况,组织、参加并督促点检员及检修人员做好重大设备缺陷消缺工作。督促点检员做好设备异常情况分析,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3.6 做好设备检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3.3.7 负责做好点检定修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设备状态监测。3.3.8 负责设备检修费用预算和成本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工时定额管理。

3.4、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

3.4.1 在分公司的领导下,负责分管设备点检定修的各项工作,是分管设备的第一责任者。

3.4.2 编制并落实分管设备的年、月、周等各类检修工作。3.4.3 编制、修订分管设备的点检定修标准、检修技术方案。3.4.4 做好分管设备的专业点检,填写点检工作日志。做好分管设备的检修技术记录和各类管理台帐。

3.4.5 每天深入现场,掌握分管设备缺陷情况,参加并跟踪监督检修方做好设备缺陷消除工作。对设备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4.6 做好分管设备检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设备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或检修方案,做好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验收。

3.4.7 建立分管设备的技术台帐,做好设备检修后各类技术资料的汇总、归档工作。负责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

3.4.8 负责制定落实分管设备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措施,保证现场作业安全,负责设备的异常分析。

3.4.9 负责编制分管设备备品备件和材料计划,参与备品备件验收,掌握库存动态,对所领用的备品备件的质量负责。

3.4.10 负责和参加分管设备的专业点检、精密点检、劣化倾向管理和性能测试工作,进行设备危险点、薄弱点分析。

3.4.11 参加分管设备的更新改造和验收工作,做好新设备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3.4.12 负责分管设备的现场检修及技术指导工作。3.4.13 负责分管设备与其他专业点检员的现场协调工作。3.5、电仪设备点检定修实行分类管理

3.5.1 根据设备关键程度对电仪设备分成A、B、C三类,点检定修工作重点放在A、B类设备上,C类设备作为班组日常巡检。3.5.2 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造成全厂停产、停电、停水、停汽的设备,或造成有爆炸或火灾危险以及有毒有害介质外溢,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设备,以及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3.5.3 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下,整个生产系统减产或局部停产或局部质量不合格,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5.4 依据《设备分级评定标准》(见附表一),电仪分公司设备分级管理领导小组对每台设备经过评分,对电仪设备进行分类,确定设备如下:A类关键设备一览表,B类关键设备一览表,具体设备名称如附表

二、附表三。

3.6、点检制

点检设备按A、B两类进行分类,根据自身的设备状况制定每台设备相应的点检和检测标准,并同时根据各设备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点检周期,确定如下:A类设备原则要求每周必检,B类设备原则要求两周一点检。

3.7、定修制

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点检结果确定检修内容、检修周期各工期,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的一种检修管理方法,彻底改变“事后检修”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其目的是合理延长设备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检修质量,并使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负荷达到更加优化的状态。

3.7.1生产装臵的检修分为日修、定修、年修。日修:不需要在主装臵停车或减负荷运行的条件下进行的日常计划检修。

定修:需要在主装臵停车或减负荷运行条件下进行的计划检修,时间一般较短。

年修:连续几天、十几天进行的定修。

3.7.2日修由各车间根据设备点检情况,编制检修计划自行组织实施。

3.7.3 依据设备点检信息,定修要纳入分公司月度检修计划,由车间上报,工程技术科审核,经电仪分公司批准后执行。

3.7.4定修项目确定后,车间同时做好备件、材料准备。经分公司平衡后根据生产情况和设备技术状态确定计划检修时间段。

4、实施办法

4.1 各车间按照设备重要性对设备进行A、B类分级,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点检表及相关资料每月进行装订存档。

4.2 各车间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点检路线、点检标准及人员分工,上报工程技术科备案。

4.3 各车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以周报形式,对重点设备点检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每周五16:00前电子版报送工程技术科,纸质版车间进行存档。

4.4 各车间应根据自身实际,每月对重点设备进行劣化分析和评估同时对月度“点检定修”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将相关材料汇总形成自查报告,每月月底前以电子版形式报工程技术科科,纸质版车间进行存档。

4.5 每月工程技术科不定期对车间点检定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结合月底考评情况,根据考核细则对各车间点检情况进行评分。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篇2

点检定修制

了解点检定修系统就要先了解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 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 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点检运用运行岗位的日常点检、点检员及其他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 形成保证设备安全运转的5层防护体系, 实现对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和状态检修。

点检定修制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 后经日本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完善。引进我国后, 在钢铁和电力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2004年3月9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电力行业标准DL/Z870-2004《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为发电企业提供了点检定修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点检定修制的具体实施方法。现在, 点检定修制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煤炭、乳业、烟草等行业。

点检定修系统

执行点检定修制离不开点检定修管理系统。点检定修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软件和现场点检仪组成, 系统管理软件负责点检工作系统的建立和点检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现场点检仪用于点检人员在工作现场记录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数据, 现场点检仪和系统管理软件通过系统软件的接口功能完成点检标准的下载和点检结果的自动上报。整个系统通过软硬件的功能实现管理工作和现场工作有机结合, 使点检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系统工作原理

点检过程

首先由点检员在点检仪上输入自己的工号 (通常一台点检仪可支持20人以上的点检) , 并选择检查的线路 (通常一台点检仪可支持上百条线路的点检) 。按照线路顺序, 每到一个检查现场, 点检员要先用点检仪读取安装在现场的射频标示卡, 之后点检仪上就显示出这个地点或设备相应的检查项目, 点检员进行测量、记录、存储数据, 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上传, 点检的数据就能够展现在系统管理软件相应的模块中了。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系统软件就能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点检仪支持点检员的停检、跳检、倒检, 并会把跳转情况、跳转理由全部记录在仪器中。相关的点检记录可以保存10年以上。点检仪对点检内容还具有一定的统计功能。

现场点检仪

我们研制有在线点检仪和离线手持式点检仪。离线手持式点检仪又有日常点检仪、专业点检仪和精密点检仪之分。点检仪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温度、振动、转速、流量、泄漏、异音、龟裂 (折损) 、磨损、松弛和给油脂状况等内容进行测量, 可以实现到位管理、抄表、记事、现场工单填报、现场录音、照相、摄像等功能, 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 进行现场测量和记录信息的存储、查询, 并上传数据。

点检系统管理软件

系统管理软件由数据库、应用服务、客户端3层架构组成。基于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 B/S结构, 部署方便, 易于维护, 维护量小。支持oracle、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模块化的设计, 对于软件升级、扩展和定制提供了方便。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可以与各种系统 (如SIS、MIS、EAM等) 多种方式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共享。

系统管理软件主要安装在控制端服务器或计算机上, 其主要的功能模块涵盖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工作, 甚至包括对企业人员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文档管理。并能够针对点检仪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进行趋势劣化倾向等定量分析。

系统管理软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做定制开发。

主要功能模块一般包括:

设备管理建立企业设备台账, 对设备基础信息、分工、检修历史、成本信息、备品配件、图片、技术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点巡检管理制定点检计划和技术标准, 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 对设备进行全面点检。运行、点检、检修三方共同参与。

日常工作管理包括缺陷管理、定期工作、给油脂管理、日志管理、工作票管理和操作票管理。

定修管理依据设备状态进行检修, 主要包括定修模型、定修计划、工单管理、标准项目库。

文档管理提供文件分类, 自定义目录结构, 将设备、生产相关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图片等信息整合, 以便管理和资源共享。

人员组织管理对人员、组织、岗位的管理。

系统管理实现系统的用户、权限、数据备份及恢复等管理。

系统优势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的应用便于企业建立完整的设备、安全、环保管理标准, 包括设备标准管理、技术标准管理、日常工作标准管理、定修标准管理等。帮助企业建立起真正的设备防护体系, 确保设备安全。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无纸化、信息化管理, 流程更加完善, 全员劳动强度降低。设备缺陷、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设备故障率下降, 维护规范化, 维修更具有针对性, 避免了过维修和欠维修, 维修周期延长, 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和维修费用。使企业设备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企业整体形象提高, 从而带来企业各种软实力的提高。

系统应用实例

案例1通过点检系统实行点检定修制, 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故障隐患

在一次检查中, 点检员发现某矿主井胶带机二号CST和电机振动值增大, 已接近报警值, 随即点检员对集控中心运转组下发了检修通知单。检修先对地脚螺栓进行紧固, 作用甚微, 后对CST和电机的对中进行了调整, 达到安装技术要求, 振动值虽有所下降但不够理想, 最后, 对CST、电机的基础进行了水泥灌注。次日测量, 振动明显下降。这个案例说明, 这台CST存在安装对中不合格和驱动架的强度不够两个问题, 如果不及时发现, 这台CST可能会损坏, 导致全矿停产。因此, 如果没有按照点检定修制的“八定”原则执行检查, 就不能保证检查的及时性和专业性, 就不能发现设备故障隐患而导致事故扩大。

案例2通过点检系统数据分析, 确诊设备异常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篇3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指对设备的预防性点检。通过点检定修获取设备的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把维修工作做在发生事故和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

西区设备点检定修制采取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分为:第一阶段重点完善点检标准,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内容,强调点检标准的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定法”,

通过增配必要的测温、测振、测速等仪器,实现定期化、定量化的点检与比对。此外,对关键设备进行劣化倾向分析,定量、准确、动态的把握设备状态,防止过维修与欠维修。第二阶段着重加强周期项目与状态项目的溯源管理。定修组织以设备实际技术状况为基础,力争今年上半年80%检修项目符合溯源管理,年底全部符合溯源管理,使维修管理从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全天候关注点检实施的过程评价指标,尤其以点检管理的实效率作为评判指标。此外,在达标作业区建设的基础上,适时启动明星作业区、示范作业区建设活动。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对用于贸易结算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监管,确保强检工作质量,切实维护贸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和《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承担用于贸易结算强检工作计量器具检定(以下简称检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机构(以下统称机构)的人员(以下简称检定员),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重点岗位是指从事用于贸易结算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的岗位;本规定所称的检定员,是指在依法授权的机构中,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从事用于贸易结算的加油机、衡器、出租车计价器、水表、煤(燃)气表、电能表检定的人员。

第三条各机构应选派熟悉计量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公道正派、工作扎实的检定员承担重点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第四条检定员应通过常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培训、考核。

第五条检定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定,并尽可能使误差趋于零。严禁利用计量误差损害消费者或经营者的利益。

第六条各机构应加强检定员取证后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新规程的学习,每年集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40个学时,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职业道德、计量法规知识和计量专业知识。

第七条各机构应制定重点岗位计量检定人员轮岗制度。应根据检定工作实际,对重点岗位计量检定人员进行轮岗,每年的轮岗面一般应不少于30%,每个检定员在同一检定岗位的连续工作时间市级以上的应不超过3年、县级的应不超过5年。同时应强化检定工作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产生检定岗位垄断和权力腐败现象。

第八条各机构应加强对检定员和检定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检定、核验、主管三级负责制,采取抽查、复检、走访用户等方式对检定行为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实行检定员考核和轮岗评议。

第九条各机构应建立电话、网络、文本等多形式、全方位的内、外信息收集渠道,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管。

第十条检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调离检定岗位:

1、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的;

2、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的;

3、未按规定要求做检定原始记录的。

第十一条检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清除出检定人员队伍,不得再从事计量检定工作;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违反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计量检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2、利用计量误差损害消费者或经营者利益的;

3、伪造计量检定数据的;

4、出具错误数据,给交易中的任一方造成损失的;

5、其它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质检部门形象的严重违规违法行为。

设备外修管理制度 篇5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工厂的设备维修管理,使设备维修有章可循,以确保生产进度不受耽误,特制定此规定。

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设备故障后的管理事项。

第3条 生产设备的使用人员发现设备故障后,应立即停机并检查原因。

第4条 操作者不能将设备排除或不确定是否能排除故障时,应及时通知本单位的维修工。维修工到达现场后首先应该检查设备,初步判断设备的故障原因,填制《生产设备请修单》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报保障部。

第5条 保障部设备管理员接到生产单位的通知后应在《日常维修工作记录簿》上登记接单时间、编号、申请部门等信息,并根据所有请修设备的轻重缓急排出联系外修单位(或生产厂家)。

第6条 设备故障表现为下列情况之一时,设备维修工应申请设备的外修。

(1)设备自行维修成本过高且在维修保修期内。

(2)公司的技术力量无法完成设备的修理工作。

第7条 设备管理员设备需要外修的信息后需要核实情况,同时查验设备是否在保修期内,具体处理程序如下。

(1)设备在保修期内处理程序

① 通知设备采购人员设备的外修信息。

② 设备采购人员收到设备外修信息后应及时联系生产厂家,根据维修检查记录说明设备的现状,并要求生产厂家派出人员来工厂对设备进行维修

③ 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接待并协助厂商维修人员的工作。

④ 验收维修完毕的设备

(2)设备在保修期外的处理程序

① 设备管理员联系设备外修单位(或生产厂家)

② 设备管理员与设备外修单位拟定设备维修合同并报审。

③ 设备管理员代表公司与设备外修单位签订设备维修合同。

④ 设备需要移动时,维修单位协助外修单位装车、卸车等工作。

⑤ 设备管理员协同相关人员验收外修完毕的设备,验收合格后,填定《设备修理卡》。

第9条 设备外修单位到达工厂后维修设备时,使用单位的维修工应积极协助并用心学习,提高自身的设备维修水平。

第10条 当维修设备时所需的零部件不在保修范围或设备已过保修期时,保障部设备管理员应综合考虑采购的成本及质量,决定从本地购买或从生产厂家进货,报保障部部长同意,主管厂长批准。

第11条 设备在现场维修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工作,应在维修设备周围设备立“正在维修”的牌子,以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12条 设备维修完成后保障部应组织验收,确定设备能够平稳运行无异常并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第13条 由保障部与外修单位协商设备维修费用,并报主管厂长审批。

第14条 设备维修完成后,使用单位维修工应及时填定《设备修理卡》填定并将其存入设备档案中。

第15条 设备管理员应将设备的维修费用及时报财务部,由财务部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

第16条 本制度由保障部制定,其解释权、修改权也归保障部所有。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篇6

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让设备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火力发电厂的高效设备管理备受重视。作为一种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案, 点检定修是通过点检员来进行全员设备管理。因此, 需要更为系统地做好分工处理, 以科学的设备管理思想促进火力发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所谓点检定修, 就是以全员维修为基础的设备管理方式, 对设备规范管理, 且有既定的目标、方法、时间。点检定修可以被看作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施管理, 是全新的管理思路,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 这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思路可以更好地促进设备可持续管理。

1.1 有利于设备管理思想更新

设备现代化管理需要以管理思想现代化为前提。火力发电厂在实施点检定修机制时, 也在不断更新设备管理思想, 过去那种“以修为主”的管理思想被“以防为主”所取代。换言之, 点检设备管理中要有事先防范意识, 认真了解设备情况, 然后制定相关维修方法, 防患于未然, 在问题发生前就做好维修工作, 让设备从头到尾都被有效控制, 以确保其健康运行。

1.2 有利于设备管理责任真正落实

过去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只是检修班组的事情, 设备责任人通常是检修工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护、检修设备, 但是却鲜有时间管理设备。另外, 很多检修工作没有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责任无法真正落实, 尽管设备检修分工到人, 不过设备管理人员多是班组技术员, 但他们对于设备管理并不负责。因此, 设备问题没有具体负责人, 责任推诿现象严重, 其中不少因为责任人的责任淡化而没有受到重视, 最终埋下隐患。但点检定修制度的执行使得设备点检员成为主要的设备管理者, 他们既要有丰富的设备管理知识, 还要对设备结构、运行、检修程序、工艺标准等十分熟悉, 并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他们是设备管理者, 不是设备维护检修员, 这就使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被分离了, 责任更具体[1]。检修工人根据作业指导书工作。点检员的任务是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引导, 对于不符合运行管理标准的操作进行处罚或让检修工人返工, 从而严把点检关。如此一来, 作业的质量以过程控制、重点控制等方式不断提高, 而点检员也能了解设备情况, 提升检修质量。

1.3 有利于科学管理设备

以往火力发电厂设备检查是通过运行与检修人员的巡视检查、维修来保证设备的可用性, 这就使得管理流于形式。一般来说, 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是在检测到设备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后才开始着手维修维护, 因而不利于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但点检定修则以五定检修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检查、分析、维护, 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而点检定修数据的收集, 通常是将数据、标准作业等联系起来, 有针对性地分析设备失效问题, 在经验积累与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标准, 及早发现、及早解决设备故障。

2 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条件

(1) 要深刻认识点检管理, 要意识到点检定修是火力发电厂的一种科学管理理念。但是, 很多点检员由于职业素养较低, 无法适应设备管理的发展形势, 故而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一专多能, 如此才可以有效地做好工序管理。并且还必须重视点检员的学习能力, 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终身教育, 这样才可以有效推行点检定修管理。

(2) 以全员管理方式执行点检定修。点检人员、检修人员、运行人员需要加强合作, 而点检又是其中的关键, 点检员有权主动检查、修理设备, 不过开票检修作业通常是由运行人员掌握话语权。因此, 有的时候点检员无法在最佳时机进行定修, 这对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火力发电厂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促使技术骨干成立技术委员会。

(3) 加强备件管理力度。对审批流程、点检员责任考核要认真执行, 对备件计划编制要高度关注, 有序地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清理, 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备件要尽可能国产化, 并加速库存周转,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维修设备, 提高资金利用率。另外, 对那些使用较少的备件, 可以通过和厂家签订联合代储协议来节省储存空间。

(4) 提高定修准确率。把定修、设备改造与维护、年修有机结合起来, 使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保证定修率, 顺利达到设备维修要求, 延长修理时间。

3 如何推行点检定修管理

3.1 转变观念认真学习

转变观念是做好点检定修工作的前提, 要充分学习点检定修理念, 循序渐进地将传统维修观念转变为点检定修理念, 让设备不再出现过修与欠维修的情况。推行初期, 合理的维修是被允许的, 但欠维修会让设备缺陷扩大, 容易出现非停事故, 这点一定要注意。

3.2 加强领导

根据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形势来确定合理有效的管理, 领导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必须重视点检定修, 当点检定修管理领头者, 做好革新工作。点检定修管理应该是领导与层次越少越好, 不少人不能正确看待改革, 因此, 火力发电厂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必须要有魄力, 科学把握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利益, 解决好上岗与转岗、下岗的关系, 要选拔那些有高度责任感、技术水平高、善于管理的人当点检员。在火力发电厂营造一种有能力者上的工作氛围, 以点检为管理重点,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树立终身管理思想。

3.3 加强点检员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点检员, 需要有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管理设备。点检定修是点检员的主要工作, 他们既要相当熟悉发电生产流程, 又要对设备管理的检修维护有深入了解。点检员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设备维修调试能力, 对热机图纸、基础设计等十分了解。另外, 还要全面学习机械、热机、材料、润滑、液压、测量、振动、金属加工、机械修理、机械零件设计等知识以及电气、热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将点检员培养成全面型人才。只有要求他们积极钻研业务, 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 才能做好点检定修工作, 让设备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

3.4 根据点检定修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要做好点检定修工作, 火力发电厂就必须完善相关制度, 制定缺陷管理标准。针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异常情况要制定分析报告制度, 分析运行参数报警异常、参数偏离问题, 给出分析报告, 完善预防机制, 对接班人员进行交底, 然后把情况反馈给相关领导以及设备部运行人员, 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处理异常或故障, 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要制定设备运行等级管理办法, 明确系统运行的安全等级, 按照等级来检修、运行、管理设备。根据火力发电厂实际和外出调研情况, 制定机组检修管理方案, 且该方案要和火力发电厂的点检定修、检修项目招标外委模式相符合。定性、定量、定标地规范检修前准备工作、检修项目预计时间、检修工具、备件上报与准备、作业指导书、检修流程协调、作业管理控制、验收、启动投运、修后评价等工作, 给未来的检修工作标准化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另外, 还应该针对设备的退役、服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做到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工序明确、检修项目明确、关键点的技术措施明确、安全措施明确, 以规范管理设备的退出运行、开展检修、修后验收、恢复备用、投入运行等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 点检定修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式, 它根据点检模式灵活管理设备运行情况, 有效地达到了全员设备维修管理的目标。点检定修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一种专业管理手段, 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理念, 深刻反映了火力发电厂的改革创新趋势。

摘要:在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 点检定修是一种重要的设备管理方式, 其主要目的是更为高效地管理设备, 避免过修和欠维修问题。现重点探讨了火力发电厂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并通过分析推行条件, 提出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点检定修,管理,条件

参考文献

[1]邵声新, 杨天海.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的设备管理模式及其精细化内涵[J].华东电力, 2011, 21 (6) :256.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点检定修技术,全员参与,工序服从

前言

某特殊钢厂是亚洲发展银行第二期工业节能与环保项目, 总投资6.2亿元, 其主体设备全部是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 1998年签订主体设备合同, 2000年6月投产。

在投产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 该钢厂的生产水平并没有因为设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有期望的提高。而且生产线达产一直是困扰该厂的问题。经过生产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分析, 大家认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除了生产和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外, 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套与新设备配套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往的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事后维修, 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快节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并暴露出生产事故多、检修反应慢等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只有建立、健全新的现代化设备管理制度与模式, 才能适应新的生产需求。因此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对策

为了解决管理落后的问题,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考察了多家公司后, 最终选择了源于日本在我国已有一定实践积累的现代化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点检定修技术。

设备点检定修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首先根据设备的性能、特点和专业, 制定完整的点检标准, 再利用人的感官或专用工具, 按照点检标准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 动态的掌握设备状态, 找出设备的异状, 发现隐患, 并定时计划检修, 实现设备的预知维修, 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实施的关键是全员参与工序服从, 而计划定修是保障。

在引进这套管理方法时, 我厂结合当时的设备情况与人员结构, 对这套制度进行了修订, 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后, 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全员参与为特点、以电炉炉衬寿命为周期、以区域主管工程师为点检核心、按工序服从的原则组织生产和设备维护的点检定修制度。

该钢厂实施和改进点检定修后, 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介绍这套制度的几个核心。

1.1 强化设备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性

该厂的生产设备有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工艺上有连续流水生产的特点, 所以生产设备完好100%是正常生产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 有效的方法是按工序服从的原则, 打破维护人员与生产人员之间的界线, 实行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为搞好这项工作, 该厂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了建立了由设备人员、操作人员负责填写设备日志与设备点检表, 并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力求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

1.2 加强点检工作

为切实做好点检工作, 根据厂情与人员情况, 该厂将点检分为日常点检、巡回点检和专职点检三种。

1.2.1 日常点检

由操作人员将日常操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填写在操作人用设备点检表, 然后由设备主管工程师会同生产主管工程师,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立即修复还是列入检修计划。

1.2.2 巡回点检

主要由设备维护人员依靠感官和简单仪器实施点检, 对设备实行定时检查管理, 发现和消除隐患, 分析和排除故障, 并将点检的情况填写在设备人员专用设备点检表上, 供区域主管工程师分析、掌控区域设备。

1.2.3 专职点检

由设备区域主管工程师在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设备维护人员的巡回点检的基础上, 分析故障的规律和特征, 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 还定期对重点设备进行较专业的检查和数据分析, 从而掌握设备存在的隐患与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并纳入计划定修中或上报相关部门立即解决。

1.3 做好计划定修工作

计划定修工作是点检定修的一个重点。康斯迪电炉为该厂的主体设备, 其采用在线更换EBT出钢口 (每100个炉回更换) 和电炉炉衬 (每300个炉回更换) 的模式。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根据该特点逐步摸索出了与其对应的定修模式 (见图1) 。即以EBT出钢口有效工作炉回和电炉炉衬有效工作炉回为周期的计划中修和计划定修模式, 以期有效地利用正常停产的时间做好相关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计划中修时间较短 (约为4h) , 主要由设备区域主管工程师自行根据设备的情况, 组织设备维护人员对未能及时处理的设备隐患和故障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计划定修时间较长 (2~3d) , 由车间各部门负责人在计划定修前1~2d组织设备、生产区域主管工程师和作业长等主要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参加检修会, 安排停产工作和事宜。与会人员提出各部门或各专业存在的设备问题和要求, 由车间负责人统一安排和协调并将纪要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相关负责人, 以确保计划定修的顺利完成。为了防止疏漏, 在开炉前安排有一次由生产部门牵头的冷试车, 由主管工程师确认设备状态正常并填签字, 如有问题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解决, 从而达到人员保证设备, 设备保证生产的目的。

1.4 生产组织按工序服从的原则

在点检工作实际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难免存在本位主义, 为了解决该问题, 该厂实行“工序服从原则”即不同工序的作业长在职务上无高低之分, 而是根据主工序或主体业务的作业长为核心, 按工序的重要性、顺序实行工序服从。例如:在生产期间生产作业长领导其他各区作业长, 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在检修期间维护作业长又处领导地位, 调动全部资源搞好设备检修工作。

1.5 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除了以上的大原则, 该厂还发现在点检定修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落实设备常规维护和保养工作也非常重要, 特别是定期给油脂和螺栓紧固等项目, 一定要指派专人按照“五定”原则, 在每次点检或定修时及时安排专人给油脂或紧固螺栓, 并认真填写相应表格。

2 效果

该设备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成效有以下方面:

多年来, 确保设备生产开动率在98%以上, 有力的保障了正常生产;利用简单的点检设备, 通过设备点检, 实现设备状态的预知管理;通过设备的全员参与管理, 基本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劣化趋势, 为设备的日常维护, 计划定修提供有力保证。

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由于点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点检到位率不足、设备点检中存在着漏检、错检, 不能保证设备状态点检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精密专业点检设备不足和利用率不高, 不能提供设备运行状态和劣化趋势的精确数据, 造成设备的过维与欠维;未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 不能实现企业内部设备基本信息 (设备名称、图片、转速、功率) 和运行状态、备品备件、维修信息的网络共享。

参考文献

[1]杨晓芳, 张吉广.设备状态点检管理系统在我厂的应用[A].全国冶金企业设备诊断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篇8

《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以及课程的评价方法都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原则的集中体现, 该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中, 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是一种倡导“教、学、做”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两种教育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 为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模式可以概括为“1234”模式, 具体为:一条主线:以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二方合作:学校与企业双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合作;三个转变:将学科体系知识结构转变为行动导向的框架结构, 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做”为—体的教学模式, 将终结性的考核方式转变为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四项结合: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 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学生行为规范与企业员工素养相结合。

2 课程的定位与作用

2.1 课程定位

《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计量量具、计量量仪使用、保养、检定与调修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常用计量器具使用与保养、检定与调修的能力, 培养学生履行量具量仪检定调修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2.2 课程的作用

2.2.1 课程与前导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是在学生学习“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产品几何量检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 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能力、常用计量器具使用与保养能力基础上开设的, 同时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2.2 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企业量仪检定与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必要的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计量器具的检定、故障判断及维修能力和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也为学生通过长度计量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考试和计量检定员行业证书奠定基础。

3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芜湖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欧宝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以及长三角地区本专业学生就业比较密集的企业进行的大量调研, 通过与企业专家以及计量行业专家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论证, 最终以企业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 依据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的工作过程, 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创设九个学习情境:计量器具认知、游标卡尺的检定与调修、外径千分尺的检定与调修、百分表的检定与调修、电动轮廓仪的检定与调修、圆柱度测量仪的检定与调修、工具显微镜的检定与调修、万能测长仪的检定与调修、三坐标测量机的检定与调修, 每个学习情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工作任务。本课程的总学时为48 个学时, 具体教学情境及任务见表1。

4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10 人, 按照“任务资讯———任务分析与计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估”步骤组织教学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角色, 进—步强化学生教学主体作用,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并通过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探究性研究活动及学会反思和自我小结等形式, 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5 教学资源的建设

5.1 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课程组开发了课程网站, 网站内容丰富, 功能强大。网站栏目包括:内容设计、课程标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栏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 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网站具有较强交互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系统检测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通过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与教师探讨交流计量器具新技术、新规程、课程学习等, 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5.2 实训设备条件

按照“真实产品、真实设备、真实环境”的建设要求和以生产性为主导的建设思路, 围绕专业和课程教学, 学院建有包括量具量仪检定与维修实训室、精密检测实训室等在内的校内实训基地, 拥有三坐标测量机、微机型万能工具显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 可同时容纳100 人进行实验实训。其中量具量仪检定与维修实训室、精密检测实训室是安徽省实验实训开放基地重点支持建设项目, 也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实训室, 专业实训室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 处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前列。同时, 与芜湖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计量测试所建有校外实训基地, 为课程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与技术保障。

6 课程的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结束考评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学习主动性、团结协作精神、技能熟练程度、操作规范性、创新意识等, 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方式, 占课程成绩的60%:课程结束考评采取以学生独立完成某个检修项目的综合考评 (理论与实践结合) 方法, 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真实掌握程度, 该项考核占课程成绩的40%。

7 结语

通过基于校企合作与CDIO理念对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研究, 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技能满足了企业的需求。随着实训条件的改善, 学生可以在按照企业环境建设的精密检测实训室、量具量仪检定与维修实训室完成量具量仪使用与保养、检定与调修“教、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 改变了以往通过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的方式, 新的课程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评价, 能够全面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 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基于校企合作与CDIO理念的计量器具检定与调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在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11 级、12 级学生中进行了试点, 根据企业对他们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来看, 效果显著, 学生在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宫丽.校企合作开发“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J].机械职业教育, 2014, (3) , 44~45.

[2]赵红顺.双证融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 30~31.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3) , 1~6.

[4]王建锋, 吴新燕.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改革研究[J].教育与研究, 2010, (17) , 13~16.

上一篇:写亲情的英语作文下一篇:小煤矿企业管理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