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2024-10-11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精选9篇)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1

在工业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生产设备高度集中, 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加, 并且显得尤为重要。点检定修管理系统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结合世界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 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管控, 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点检定修制

了解点检定修系统就要先了解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 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 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点检运用运行岗位的日常点检、点检员及其他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 形成保证设备安全运转的5层防护体系, 实现对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和状态检修。

点检定修制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 后经日本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完善。引进我国后, 在钢铁和电力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2004年3月9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电力行业标准DL/Z870-2004《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为发电企业提供了点检定修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点检定修制的具体实施方法。现在, 点检定修制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煤炭、乳业、烟草等行业。

点检定修系统

执行点检定修制离不开点检定修管理系统。点检定修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软件和现场点检仪组成, 系统管理软件负责点检工作系统的建立和点检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现场点检仪用于点检人员在工作现场记录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数据, 现场点检仪和系统管理软件通过系统软件的接口功能完成点检标准的下载和点检结果的自动上报。整个系统通过软硬件的功能实现管理工作和现场工作有机结合, 使点检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系统工作原理

点检过程

首先由点检员在点检仪上输入自己的工号 (通常一台点检仪可支持20人以上的点检) , 并选择检查的线路 (通常一台点检仪可支持上百条线路的点检) 。按照线路顺序, 每到一个检查现场, 点检员要先用点检仪读取安装在现场的射频标示卡, 之后点检仪上就显示出这个地点或设备相应的检查项目, 点检员进行测量、记录、存储数据, 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上传, 点检的数据就能够展现在系统管理软件相应的模块中了。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系统软件就能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点检仪支持点检员的停检、跳检、倒检, 并会把跳转情况、跳转理由全部记录在仪器中。相关的点检记录可以保存10年以上。点检仪对点检内容还具有一定的统计功能。

现场点检仪

我们研制有在线点检仪和离线手持式点检仪。离线手持式点检仪又有日常点检仪、专业点检仪和精密点检仪之分。点检仪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温度、振动、转速、流量、泄漏、异音、龟裂 (折损) 、磨损、松弛和给油脂状况等内容进行测量, 可以实现到位管理、抄表、记事、现场工单填报、现场录音、照相、摄像等功能, 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 进行现场测量和记录信息的存储、查询, 并上传数据。

点检系统管理软件

系统管理软件由数据库、应用服务、客户端3层架构组成。基于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 B/S结构, 部署方便, 易于维护, 维护量小。支持oracle、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模块化的设计, 对于软件升级、扩展和定制提供了方便。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可以与各种系统 (如SIS、MIS、EAM等) 多种方式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共享。

系统管理软件主要安装在控制端服务器或计算机上, 其主要的功能模块涵盖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工作, 甚至包括对企业人员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文档管理。并能够针对点检仪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进行趋势劣化倾向等定量分析。

系统管理软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做定制开发。

主要功能模块一般包括:

设备管理建立企业设备台账, 对设备基础信息、分工、检修历史、成本信息、备品配件、图片、技术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点巡检管理制定点检计划和技术标准, 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 对设备进行全面点检。运行、点检、检修三方共同参与。

日常工作管理包括缺陷管理、定期工作、给油脂管理、日志管理、工作票管理和操作票管理。

定修管理依据设备状态进行检修, 主要包括定修模型、定修计划、工单管理、标准项目库。

文档管理提供文件分类, 自定义目录结构, 将设备、生产相关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图片等信息整合, 以便管理和资源共享。

人员组织管理对人员、组织、岗位的管理。

系统管理实现系统的用户、权限、数据备份及恢复等管理。

系统优势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的应用便于企业建立完整的设备、安全、环保管理标准, 包括设备标准管理、技术标准管理、日常工作标准管理、定修标准管理等。帮助企业建立起真正的设备防护体系, 确保设备安全。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无纸化、信息化管理, 流程更加完善, 全员劳动强度降低。设备缺陷、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设备故障率下降, 维护规范化, 维修更具有针对性, 避免了过维修和欠维修, 维修周期延长, 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和维修费用。使企业设备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企业整体形象提高, 从而带来企业各种软实力的提高。

系统应用实例

案例1通过点检系统实行点检定修制, 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故障隐患

在一次检查中, 点检员发现某矿主井胶带机二号CST和电机振动值增大, 已接近报警值, 随即点检员对集控中心运转组下发了检修通知单。检修先对地脚螺栓进行紧固, 作用甚微, 后对CST和电机的对中进行了调整, 达到安装技术要求, 振动值虽有所下降但不够理想, 最后, 对CST、电机的基础进行了水泥灌注。次日测量, 振动明显下降。这个案例说明, 这台CST存在安装对中不合格和驱动架的强度不够两个问题, 如果不及时发现, 这台CST可能会损坏, 导致全矿停产。因此, 如果没有按照点检定修制的“八定”原则执行检查, 就不能保证检查的及时性和专业性, 就不能发现设备故障隐患而导致事故扩大。

案例2通过点检系统数据分析, 确诊设备异常

在一次检查中, 点检员发现洗煤厂一胶带机电机温度偏高, 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 导入点检系统的温度数值在系统中形成了点检趋势图, 点检温度形成了持续上升的曲线。检修班组即安排在生产间隙时间对电机进行解体检查, 确认电机小压盖与轴套摩擦, 是产生温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处理后监测该点温度正常 (29℃) , 预防了一次机电事故的发生。因此, 如果没有点检系统对点检数据的统计分析, 就不能确诊设备异常并予以处理。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2

关键词:点检定修;设备管理;维修;TPM;标准

一、概述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主要标志,更是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资技术基础,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潜力,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这是公司从筹建开始就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一转换过程,宝新公司现基本上创立了适合实际的现代化设备管理方式。

宝新公司自施工开始到投产以来的实践充分验证了在宝新这个现代化企业,学习借鉴宝钢点检定修制这一管理方式的正确性。投产后的近三年时间里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设计水平。主要靠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全体员工推进TPM的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实物质量先进水平,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保证了设备功能和精度要求。设备运行四年来无明显劣化,充分体现了设备管理的良好效果。维修费用逐年降低,最关键一条也是故障少,运转率高,定修项目准确而产生的。产品合同率完成达100%与设备的可靠性 、维修适时性分不开的;因此正是设备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使得宝新公司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总之,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WTO的加入,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二、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必要性

宝新公司主要设备来自于世界各著名厂家,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设备管理理念,就无法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使之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无竞争力。所以筹建之初,公司领导就灌输设备管理学宝钢的理念。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广大员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强化现代化思想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管理现代化思想的员工和管理者。

三、设备管理推进的思路

推进设备管理工作可总结为:工程筹建期间的技术和管理准备工作,试运行期间的制度制定的完善阶段和生产期间全面启动阶段。

第一阶段即工程筹建期间:

主要是技术准备和管理培训,为了让将来的管理者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熟悉和掌握不锈钢技术和与之适应的管理,由各出资方派遣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到国内外厂家学习不锈钢技术和管理,参与国内外厂家的设备选型、技术交流和谈判、培训、培养新分大中专生,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及以状态维修和预防维修为核心的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管理思想并为以后的设备管理发挥了作用。

第二阶段即工程建设期间:

在工程建设期间广大员工积极投入配合设备安装、调试、收集、测量了设备原始数据,为以后的点检标准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第三阶段即生产运行阶段:

点检定修制的推进是以具有一套完善有效的制度为前提,在投产前公司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TPM推进小组,强行推进点检定修制和TPM管理,使其管理方式和理念能在全体员工中落实。

四、建立点检定修制的理论依据和组织制度保证体系

1、理论依据:

所谓点检定修制,就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设备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检查即(点检),取得设备状态信息,制订有效的维修策略,把维修工作做到设备发生事故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的管理方式。

2、组织保证体系

建立以作业长为中心,以TPM为重点、以自主管理为基础、以工序服从为原则,按照PDCA循环方式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基层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3、制度保证体系

编制、制定点检定修三大标准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管理台帐及标准,并将其纳入ISO9002质量体系之中,做到谁制定标准,谁就执行标准的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

五、推行点检定修制的步骤及存在的问题

1、建立建全,完善基层管理组织体系

设备部基层管理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现代化基层特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有扁平化,系统化、动态化、全员化,

2、编制完善点检标准

由点检员结合所管设备,编制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此三大标准是点检定修制度的基本,也是点检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技术基础。

3、结合宝新实际,建立点检台帐

点检定修制的开展,采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它要求对点检定修制的实践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故障时间和维修费用的目的,结合宝新设备实际,制定了20多种台帐。

4、建立以作业长为中心,点检定修制为重点的现场管理体制

在生产第一线,打破传统的直线管理方式,其管理中心下移,充分发挥作业长和点检员在基层管理的作用,部领导委权不委责,生产方作业长和设备方点检作业长,本着工序服从原则开展工作,确保设备点检和定修工作顺利开展。

5、建立全员参与TPM管理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以设备的高效运行为最高目标,开展各种设备管理的自主活动,制定生产和设备的明确分工及日常点检卡,定时、定点、定标准对设备点检,打破了生产方只管生产,不管设备的观念,使设备的日常保养良好,精度优良,遵守操作,功能性投入取得了决定因素。

6、结合实际,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根据宝新设备人员和设备实际,推行一日两检,周末共同点检制度,确保24小时设备稳定。根据定修要求,探索用项修方式,延长定修周期和延长年修周期,最终达到取消年修的目标。根据检修队伍的实际,确定定修点检员全过程跟踪和定修项目一个周期无故障目标,强化定修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四年来的设备运行状态表如下:

存在的不足

1、点检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故障分析流于形式,设备管理没有按分析―整改―完善―总结―提高流程有实效的运作。

2、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不细,技术标准不全,不准,精细化不够。

3、全员设备管理理念,推进滞后于现代化设备要求。

4、定修项目的准确率,计划的精细化及技术方案的制定尚有缺陷。

5、基础管理弱化,标准制定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总结提高更没有做到。

6、点检员、检修人员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普遍跟不上宝新发展的需要,备件管理仍需加强,许多设备资料图纸欠缺。

六、今后发展的思路

1、继续加强点检定修制的完善、改进、创新,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理念和点检员管理水平,加大管理现代化、数据化的推进力度,教育和培养考核管理者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推进根据生产计划变化和要求及时灵活地调整设备检修计划柔性维修,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提高设备的适应性,提高设备柔性生产能力的方式。

3、推进以质量控制点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思想,保证设备功能投入率100%和精度完好100%,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

4、加强点检员的技术能力的培养考核,提高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5、采用系统化、信息论、决策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理论探索设备的整体管理的完善、提高和改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企业条件的变化加以调整提练、提升,不断创研,逐步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6、推进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将使用过程的全员管理与社会大系统的维修管理相结合,实现重点设备三级管理网络,采用精度参数测控,将预防维修推进到预知维修,将定修推进到项修,将整合维修推进到无年修。

7、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实现故障倾向管理,不断掌握和积累故障诊断技术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分析判断设备故障的准确率,使设备管理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

8、加强定修项目的准确率,将定修与改善维修相结合,将年修与设备改造相结合,在维修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提高定修效率,达到设备可靠性维修的目的,最终达到延长定、年修周期的目标。

9、推进以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为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设备检修标准和计划,严格执行各类设备的检修标准及精度要求,加强检修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检修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防止设备失修和维修质量过剩的现象。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3

一、建立完善准确的设备台账

公司在发电机组设计阶段就采用了KKS (Kraftwerk Kennzeichnungs System) 编码, 为MIS系统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但由于KKS编码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例如, 编码只能到设备级, 还不能普及到元件级;许多供应商不能按照设计院要求提供设备的KKS编码等, 不但给识别设备类型和所属功能带来混乱, 也给此项工作开展造成困难。为此, 公司提前组织相关人员学习KKS编码规则, 对已有的编码进行搜集与整理, 没有编码的设备及时补编, 并全部录入到MIS系统中, 制定了设备命名与标识管理标准和以中文名称作为设备识别的辅助手段, 以及KKS编码的职能管理部门等, 确保设备命名和标识管理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避免因标识和命名混乱而发生设备误操作现象。

1. 按设备系统进行分类

为便于和设备前期工作衔接, 编码按照基建管理模式对设备系统分类进行了规定, 建立了设备间的上下级关系, 不仅形成科学的设备树结构, 也为设备查询提供了更为直观与简捷的方法。分类时一是按照KKS编码规则根据设备功能以及部件状况等进行分类, 实现了对同类设备和部件的快速检索、查询及统计。例如, 通过对全公司所有电机进行检索, 即可得知两机组共有电机838台 (不含电动系统执行机构电机) ;二是按照基建预算规程进行分类, 即将全公司的生产设备分为热力、燃料供应、除灰、化学水处理、供水、电气、热工控制、附属生产和脱硫装置九大系统, 虽与电厂传统的按专业划分的方法有所不同, 但兼顾了基建施工中按工程划分的实际情况。例如, 在大系统下设立了机组级、机组级下为系统级、系统级下设立子系统级、子系统级下为设备级、设备级下为子设备级、子设备级下为部件级, 按照上述分级原则构成了公司发电设备的树型结构。

设备级、子设备级和部件级编码均应遵循KKS编码规则, 设备编码必须编到子设备级, 部件级是否编码可由各专业根据需要自行掌握。根据设备性质MIS系统将其分为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 逻辑设备是属发电工艺环节上的设备, 是按照工艺上的逻辑联系和系统分类原则确定的上下级与接口关系, 是设备维修实施隔离时的判断依据。物理设备不属于发电工艺环节上的设备, 主要由替换下设备、部件和备件, 以及维修、试验、检验、检定仪器和工具等组成。

2. 台账内容

台账内容主要有:设备编码 (包括设备树编码, 为系统识别设备的唯一编码, 不可更改和删除) 、设备名称、设备层 (按照在设备树中的位置和在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填写) 、设备状态 (处于激活状态的设备为在用设备, 属闲置和报废的设备为“闲置”或“报废”状态) 、设备分级 (一般分为A、B、C三类) 及制造商、供应商和设备管理人员等情况, 能显示该设备所属备件的实际库存量以及其他信息等。监测点和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各专业点检和技术监督标准、投运日期、设备异动、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技术协议、设备图纸、技术方案、检修作业指导书等内容。除具有设备管理一般信息和可满足设备全寿命全方位管理及技术监督要求外, 还应体现统一、开放、共享等特点。例如, 监督涉及到的设备参数等均可在台账中反映出来, 焊口可作为监测点被列在逻辑设备信息的“监测点”和“监测项目”选项卡中, 不仅体现了数据共享的特点, 采购人员也可从网上完成计划、采购、入库、出库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避免了重复搜集设备信息与录入问题。

二、通过缺陷管理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缺陷的正确登录、及时通知和快速消缺是为通过MIS系统实现缺陷管理。为了保证缺陷的正确登录, 一方面建立了完备的设备树, 运行人员可直接在设备树上登录缺陷, 另一方面对登录缺陷的设备树范围进行了限制, 规定缺陷只能登录在设备或子设备上, 不能登录在机组系统上。保证缺陷的准确登录不仅可为维修人员正确判断缺陷, 及时准备工具、材料和备件等创造了条件, 还可为点检工程师统计和分析设备缺陷发生规律和进行设备劣化趋势管理等提供了方便。为了及时消缺, 一方面实现了MIS系统网络从运行岗位到维修班组的全面覆盖, 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可及时登录, 维修人员也可实时掌握缺陷发生情况, 另一方面运行人员在登录缺陷和通知维修人员时, 系统能自动记录维修人员的到达时间, 公司规定一类缺陷消除时间不得超过12h, 否则系统会通过改变缺陷通知单颜色自动报警, 并作为超期未消缺项目予以考核。如果消缺难度过大可申请延期消缺, 延期申请由点检工程师提出, 报公司缺陷管理员批准, 对需要停机才能消缺的应由总调度长批准。

1. 通过点检日志实现设备状况记录

日常设备点检是反映点检工程师日常工作和设备动态的信息, 既能考核点检工程师的工作情况, 也能统计特定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技术状况。主要包括设备缺陷发生及处理情况、日常点检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设备定修情况、机组停机检修情况、技术监督工作情况等内容。为了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点检日志分设了日常点检、技术监督和机组停机检修等内容, 以便专业点检工程师和技术监督负责人能分别记录设备运行状况、机组检修过程和对重大问题的处理结果, 以及技术监督方面的工作。点检日志还可通过关联方式将有关信息集成和储存起来, 例如, 检查设备时拍摄的照片、有关的实验报告及设备监测数据等。通过上述方式既能形成信息全面、信息量大的点检日志, 日志内容又都各自独立, 不仅可以方便查询和统计分析, 也避免了传统的流水账方式造成的查询难的弊端。

2. 通过工单实现设备维修管理

有别于传统的车间制维修管理模式, 大同发电公司实行的是维修工作对外委托的方法 (主机测控和继电器保护设备除外) , 通过开发出的定修、停机检修、日常维护、缺陷、润滑、定期维护、技术监督和管理等8种工单, 由点检工程师负责设备维修策划和工作任务的下达工作。

(1) 按工作性质分为三种类型工单, 第一种是设备检修维护工单, 主要包括定修、停机检修、日常维护和缺陷工单。第二种是针对设备定期维护和检测检查的工单, 主要包括润滑、定期工作和技术监督工单。润滑工单是要求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加注润滑脂, 但不包括运行人员日常加注稀油工作。第三种为管理型工单, 主要针对公司质量标准体系通过系统定期触发, 起到备忘和闭环管理的作用。

(2) 缺陷工单是依据设备点检情况制定并按月下达。例如, 停机检修工单是针对机组停机检修计划项目 (包括D级检修) 下达, 日常维护工单是针对日常点检发现的问题下达。定期工单涉及内容较多, 主要包括定期的防寒、冻、汛、风和防高温、防火检查及设备定期测振和测温等。设备定期擦拭因不产生技术数据记录, 周期又比较频繁, 可不下达工单, 通过现场检查来完成闭环管理。技术监督工单是根据技术监督标准要求和执行情况下达, 例如, 充油设备的油质定期分析等。

3. 工单下达方式

下达工单时应对下列事项予以确定, 主要有工作期限、所需工种及工时、执行的作业指导书和需要的材料与备件等。工作负责人在接到工单后, 根据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如工作票、停役申请) 到仓库领料, 打印作业指导书, 按照指导书要求开展工作。工作结束后, 由工作负责人产生工单报告, 填写缺陷处理过程和维修记录、所用工种及所耗工时。所耗材料情况由工单下达时的领料记录直接产生, 如果涉及检查、测量及化验数据, 则在计量界面填写相应的参数, 通过查询和统计功能, 可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分析与管理。在现场工作和工单报告内容得到验收后, 工单被自动关闭。缺陷工单工作由运行人员验收, 其他工单工作由点检工程师负责验收。

(1) 日常随机下达的是日常维护工单和缺陷工单。日常维护工单, 由点检工程师根据设备运行情况随时填写并下达。缺陷工单是根据缺陷通知单内容及MIS系统掌握的缺陷情况等, 由点检工程师下达, 应包括材料准备和备件储备情况等。

(2) 根据时间和事件下达的是定修工单和停机检修工单。每月由点检工程师根据设备状态编制月度定修计划, 经批准后以定修工单的形式下达。停机检修工单是针对临时停机和D级检修下达, 在决定停机检修后, 由点检工程师负责填写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应达到的标准等。

(3) 根据时间和条件触发下达的是润滑工单、定期工作工单、技术监督工单和管理工单。对于周期性的日常工作, 可以作为日期触发型的PM计划将工作内容、具体要求、时间间隔等事先输入到MIS系统, 定期由专人触发, 一般每周触发一次, 操作人员只需将周序号输入即可触发该周所有需要完成的定期工作工单, 省去了大量的重复性输入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的工作, 例如, 润滑油颗粒度超标时的滤油工作、机组计划检修中的规定项目等, 可以将工作内容、具体要求、触发条件等事先输入到MIS系统中。如果条件是某一事件时, 例如, 某一级别的计划检修, 操作人可触发该条件就可产生相应的一系列工单。如果条件是检测值, 例如, 润滑油颗粒度, 操作人可定期向特定工作班组触发下达工单指令, 当检测值达到产生工单条件时就会有工单产生。

三、建立设备管理文档

MIS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文档模块, 不仅可以将设备管理的全部文档输入到MIS系统, 也实现了文档与相应设备的关联, 极大方便了文档查询和设备信息利用等。

(1) 文档分类。文档分类功能既涵盖了设备管理的全部内容和便于查询与管理, 又能避免传统管理中随意设置记录类型或变更记录格式的弊端。按照“凡事有据可查”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各种记录均应依据体系文件的规定产生, 在MIS系统构建的文档类别应按部门分别设立, 既要确保文档记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又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需求。

(2) 实现文档信息共享。从文件起草到下发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除有特殊要求外, 不再产生纸质记录, 文档起草和审核人员可直接在网上操作。文档审核过程被系统记录后, 不仅可以备查, 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凡需检查、验证、考核、关闭和进入下一循环工作时, 均能通过文档的预设功能加以实现, 避免了人为遗漏和缺失情况的发生。

(3) 实现动态化管理。文档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文档与各种对象的动态关联、各种信息得到有机的整合和建立起各种逻辑联系, 实现了历史数据的完整性与关联性, 为设备点检管理查询和分析设备状态、事件、某项工作来源、背景和结果等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如果一处信息被更新, 与其关联的其他信息将会自动更新, 以确保关联信息的准确和一致。例如, 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运行规程、图纸、异动报告、设备图片、针对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安全事故分析、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设备状态分析报告等, 均实现了与相关设备的关联。

(4) 为点检定修提供技术支持。火电厂的技术监督工作是实施设备精密点检的主要内容, 技术监督数据也是进行设备状态分析的重要依据。为使点检及各级管理、维修和运行人员都能共享技术监督数据, 在MIS系统开发了一个技术监督报表模块, 通过该模块不仅实现了最大范围的数据共享, 还能及时快捷地将数据反馈给相关人员, 便于指导运行和检修人员进行操作、调整及维护, 也为点检工程师进行设备状态分析提供了依据。报表打印及汽水技术指标、汽水合格率、排污率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功能, 不仅实现了油质监测数据与具体设备的关联, 也使设备档案的内容更加全面与完善。

(5) 涵盖面广。MIS系统报表管理模块涵盖了化学、环保、节能、绝缘监督的分析及化验报表, 例如, 化学监督包括了水汽试验、油试验等内容, 水汽试验记录涵盖了2台机组的所有汽水分析项目。油试验记录包括了汽轮机润滑油、抗燃油、辅机润滑油和液压油试验记录, 以及油质合格率及油耗情况报表。环保监督包括烟气脱硫及废水监测, 节能监督包括入炉煤及飞灰测试, 绝缘监督包括入厂燃油、绝缘油、油质气相色谱和发电机氢气分析等。

(6) 实现闭环管理。在MIS系统中开发了会议管理和工作联系单模块, 会议管理模块是开放的, 可用于公司的各种会议, 具有会议纪要记录、参会人员签到等功能。会议布置的工作既可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还包括了工作要求、完成时间和验收人员等。工作完成后, 相关责任人必须向验收人员汇报工作的完成情况, 待确认已按要求完成后可自动关闭。如果未完成, 系统会将该项工作的显示颜色进行改变, 以起到提示和进行考核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彻底解决了工作布置重而落实轻的问题。

关于点检定修的探讨(范文) 篇4

冯树礼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蓟县

301900)为什么要实行点检定修

中国电力行业几十年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办法(例如:二票三制、二五检制、设备分工负责制、计划检修制、技术监督制等)。这些制度是保证安全、经济、文明、(环保)清洁生产的保证。然而有些制度在设备管理上还比较粗放,特别是在大机组、新体制下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宝钢自备电厂在80年代从日本成套引进企业管理软件,其中包括设备管理软件TPM(即全员设备管理),86年全面实行点检定修制。十几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实行点检定修制的电厂,如宝钢、华能大连电厂、福州电厂、北仑电厂、珠海电厂等在设备管理上都优于传统管理的电厂,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将传统管理与点检定修进行对比,就不难得出我们为什么实行点检定修的理由。

1〉 责任制的落实

传统电厂设备管理一般都在检修单位的检修班组中,设备的责任人一般都分到检修工人的头上,检修工人的主要任务是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基本上没有时间对所管设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检修工人不具备设备管理的知识,设备管理责任的落实很难实现,虽然设备分工是检修人员的(分工到人),但设备的管理大多数落在班组技术人员身上,体制上是设备主人负责,而实际他并不能负责设备的管理责任。

点检定修制要求设备的主人是点检员,是设备管理的唯一的责任人。点检员要具备设备管理的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检修工序、工艺标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他是管理人员而不是设备维护检修的工作人员。实现了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作业的分离,责任更加明确具体。检修工人按作业指导书工作,对不执行或达不到作业指导书上的标准和要求负责。点检员对作业的组织协调管理负责,对作业指导书的正确与否负责,对不符合标准的作业有权令其返工和处罚,对停工待检点负责,不合格的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实现过程控制,关键点、技术点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使设备状况了如指掌,使设备的维修(检修)质量提高。从上岗条件上说点检员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检修工人则相对较低。点检定修是对设备的终身管理,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设备问题,他都要负责,责任非常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2〉 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传统电厂设备的检查主要是运行人员的巡检和检修人员的二五检查(一小时左右),这种管理方法导致的结果是走马观花,一般情况下只能检查出设备的跑冒滴漏和设备的故障,形成事后维护的现状,很难实现设备预防维护。而点检定修制是对设备定人、定点、定期的检查、分析、改进和提高的过程,这种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更加先进,采用数据说话、标准作业,趋势分析,通过点检定修数据积累,分析出设备零部件失效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技术标准,使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最短时间内消除,从而保证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做到耗损性故障在故障前消除、周期性故障在快到周期时消除,从而减少设备缺陷的发生)。

在这举几个实例来说明点检定修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例如:我公司一次风机为前弯式离心风机,采用入口挡板调节,一次风机正常运行时轴瓦振动在0.010~0.02mm,经过点检和定修,我们发现该风机的振动和叶片裂纹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振动如突然升高0.01mm,即变为0.02~0.03mm,风机叶片肯定出现裂纹,若采用以往的管理,这种故障和规律很难发现。第一,1500rpm转速的机械轴瓦振动0.03mm以下是优良标准,不会对该设备安排停机检查;第二,如果没有每天的设备点检所积累的大量振动数据,我们也不会发现今天振动为什 1 么会突然升高0.01mm;第三,如果没有每天下午对点检数据的分析,也不会发现这么微小的变化;第四,如果没有安排利用后夜停一台风机进行检查也不会发现叶片开裂,只能等叶轮开裂飞车才能发现;第五,通过几次点检定修的经验我们将一次风机振动突升0.01mm做为定修的标准。从五次定修结果看每次都很准确,而且裂纹扩展由过去400mm长,控制在100mm以内,从而达到设备的预控管理。

下面说一反面的例子,我公司3号炉甲送风机油泵(马达)长达3年未进行过检修(3年中安排过2次小修),在今年发现油泵突然不打油,备用泵联启,运行中安排一次定修,经解体检查发现,油泵与马达联接对轮已磨损,失去了联接,形成了电机转,油泵不转,油泵突然不打油的现象。对这一事件公司开了分析会,认为锅炉点检员没能掌握对轮的橡胶套的磨损规律和寿命周期,出现了耗损性的缺陷,是点检定修工作没有做好的表现,通过举一反三逐台安排送风机油泵解体点检,发现橡胶套出现磨损的周期是运行10000~15000小时左右,将运行8000~10000小时做为叉型橡胶套联轴器的定修周期,以达到减少设备缺陷,又不过修的目的。

3〉 决策层与作业层的分离

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承担着设备的终生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他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这必然形成作业层与决策层的分离。作业层与决策层的分离更容易发挥各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区分各自的责任,更容易实现安全质量和工期费用的控制,更容易实现标准化作业。这在检修和维修中体现出极大的优势。

4〉 管理层次减少,管理重心下移

实行点检定修制以后,电厂主业管理最下层是点检员,中间是部长,最上层是公司(或厂部),设备管理实际上就是两层,管理层次的减少,使信息传递的失真度缩小,使设备管理能够更加具体,更加细微,高层领导(技术领导、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工作下沉,能使决策更加迅速。(由于高层领导的工作下沉,能够及时组织分析,正确决策),每位点检员工作的好与差,高层领导都很清楚,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 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点检定修执行“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技术标准、检修标准”。点检标准是设备各零部件的点检和判断的技术标准和依据;给油脂标准是设备各零部件的润滑判断的技术标准和依据;维修技术标准是设备零部件维修、测定、分解、更换的作业工艺、工序标准和依据;检修标准(作业指导书)是设备大修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作业标准,是材料、工时消耗、备品备件的使用标准,是作业的工艺、工序标准,设备再鉴定标准(即从设备退役前的检修准备到投役后鉴定的全过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工艺、工序、费用控制等标准)。

通过执行以上标准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6〉 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故障预控)过渡

点检定修是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改变过去设备坏了才修,改变了过去的计划检修的模式。通过点检找出设备存在的隐患、故障的规律和周期,安排定修进行消除,实现超前控制,预防、预知维修。如何搞好点检定修

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并不矛盾,并不相互否定。点检定修是传统电厂管理的深化、细化和量化,那么如何在传统的管理的基础上向点检定修过渡?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推广、完善、提高点检定修呢?(我并不提倡全盘照搬、死套),下面谈几点意见:

a)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必要的仪器仪表、工具和在线监测系统等,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周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的一种管理方法,强调是预先制定的,强制执行 2 的,持续改进的、权威的一种设备检查和诊断的方法。“预先制定”就是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不可追溯性;“强制执行”能够避免在执行过程中不按标准做事,随意缩小检查的范围、内容等,能够避免只说不做,只有标准(或计划)而不去落实,能够有效规范人的行为;“持续改进”能够将标准制定的不完善、不科学、不适合实际工作部分进行修改;“权威”是指标准都是经过实际运作检验后通过专家审查、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企业的法律文书,具有权威性。

“工序服从”原则体现了权力下放,减少管理层次,同一级各专业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设备管理不论官大官小,讲的是协调一致,辅助工序(专业)主动配合主要工序(专业)的工作,主要工序(专业)的点检员要负起责任,积极组织协调其它工序(专业)的工作。

打破“计划检修”的概念,定修是根据点检的分析,定位设备的状况,按照设备失效的规律和周期而确定的什么时间修?修理什么?如何修?怎样控制才能修的好、修的快,费用低。

点检定修提倡自我管理,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点检员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点检路线、区域、部位、方法等实行点检,对制度、标准、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提出改进意见,经批准后修改有关文件,按修改后的文件执行(充分发挥点检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搞好点检定修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点检定修的理念,逐步地由传统维修理念过渡到点检定修,使设备既不“过维修”,又不能“欠维修”,在初期适当的“过维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欠维修”就会出现大量的设备缺陷,搞不好就会出现非停或事故。

b)加强领导

正确的方针路线确定以后,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要成为点检定修的倡导者、推进者,要敢于改革,点检定修的组织结构就是层次少、领导少。很多人对改革存在很多不良的认识,这就需要公司领导(厂级)特别是一把手要有决心和信心,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利益,处理好上岗与下岗(转岗)的关系,把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管理意识高的人(放在)选拔到点检员、中层(部长)的岗位上来。在企业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氛围,创造“以点检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氛围,创造“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终身管理的氛围,树立“设备是基础,安全是保障,经济运行是效益”的理念。

3)提高点检员的待遇

搞点检定修,就要把责任心强,技术精的专业技术人员放在点检的岗位上。点检员的责任很大,权力也很大,要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要提高点检员的待遇。由于点检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的不一致,可根据点检的业绩实行浮动奖励和专题、专业培训,将培训作为一种奖励。如经营知识(因大多数点检员是技术出身,对预算、概算、取费等经营知识欠缺)、管理知识,具体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如找平衡方法,特殊仪器设备的使用,设备故障的诊断,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等。通过培训后合格上岗的人员实行加薪制。

4)注重检查指导,形成闭环控制

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制度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称为推进过程),在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检查和指导工作,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更正(包括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两种)例如:点检的刚性,需各级领导的检查,对不执行,首次违规要批评教育、引导,第二次要曝光,第三次要考核,第四次要下岗。必须先树立起必须做的事情要必须做。养成教育很重要,要靠教育引导加行政手段,要养成好的习惯(也就是带队伍,抓思想工作),就需要有(手段)管理。使点检员和全体员工养成好的习惯,管理要注意闭环管理才能有实效。注意总结提高,解决矛盾和问题

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此阶段要把问题和矛盾充分的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例如:实行点检定修后,谁去监督点检员(因为他即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难免会存在着自利倾向,怎么去纠正,怎么去监督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我们的做法是安全的事情由安全监督部去监督(调整安全监督部的人员,过去正、副部长+1个员工,三人设置,现在 3 7人,每一个专业都设一个高级主管,而且技术业务都很精通),技术监督工作由高级主管进行监督(主要是设备部和发电部的高级主管)。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5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 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已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 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以及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等。在国内, 曾有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应用的报道, 尚无将二维码扫描技术应用于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报道和先例。中原大化公司结合化工装置及设备的特点, 创新性地将二维码扫描这一新技术应用到设备的点检定修之中, 通过用手机对设备包机牌扫码进行设备管理;同时, 开发了设备的技术信息系统, 通过二维码提供的地址用手机即可进行系统分析, 评判设备的安全技术状况, 大大提高了日常设备点检的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 (Two-dimensional Bar Code) , 别称二维条码, 也叫二维条形码, 是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技术实现过程中信息识别领域最基本和关键的技术之一。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 在二维方向的平面上, 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它可让任何信息都浓缩进智能化的“方块符号”之中, 并可用移动设备从其密码符号中获取信息, 在条码技术发展史上堪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如图1所示, 二维码由定位点 (角上的3个小方框) 定位二维码内容所在的区域和内容区 (利用色块差异记录信息内容) 组成。

(1) 主要技术特性。可在纵横两个方向存储信息, 具有面积小、信息量大、自动识别率和信息处理稳定性高、防伪性强等优势。

(2) 核心价值。可将虚拟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多种技术集成于一系列创新方案之中, 使数字档案智能管理平台快速转变为服务, 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维码信息的读取有专用扫描器或手机。其中安装在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很多, 如我查查、微信等。

三、设备点检二维码的编制方法

(1) 准备工作。首先要下载二维码制作软件工具。爱二维码是一款二维码批量制作软件, 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http://www.iqrcode.cn/down.aspx, 进入爱二维码的资源下载页面, 点击第一项“爱二维码批量生成/解码工具”, 进入软件的下载页面, 在页面底部找到“附件1:iqrcode_20140308.zip”, 点击右侧蓝色的“点击下载”字样, 下载iqrcode_20140308.zip文件。在计算机磁盘的任意位置新建立一个文件夹, 将下载到的iqrcode_20140308.zip文件解压到新建立的文件夹中。

(2) 编制二维码内容。进入软件界面, 打开二维码制作工具文件夹的Text.xls文件。在新建立的文件夹中, 找到Text.xls文件, 打开使用EXCEL打开Text.xls文件, 在A列第一行有“二维码内容”的提示, 在B列第一行有“产出图片名称”的提示。

在Text.xls文件中的A列第一行下面的各行中输入二维码的信息内容 (设备相关信息) , 稍后软件将会把这些文字性的内容编译为二维条码形式。在B列第一行下面各行中输入二维码图片的名称, 这些名称将会是生成的二维码图片的名称。

(3) 制作二维码图片。在新建立的文件夹中, 找到iqrcode_20140308.exe文件, 也就是二维码批量制作软件, 这是一个可执行程序, 直接左键双击即可打开, 打开以后, 软件界面显示的是软件的介绍, 在软件界面中找到菜单中的批量生成按钮, 单击菜单中的批量生成按钮, 进入批量生成界面。在批量生成界面中, 有以下几项设置:文件路径一项中需要填写Text.xls文件所在的路径;宽度一项是指要生成的二维码图片的宽度, 高度一项是指要生成的二维码图片的高度, 前景色一项是指要生成的二维码图片条纹的颜色, 背景色一项是指二维码图片背景的颜色, 外边距一项是指图像到图片边缘的距离, 纠错等级一项是指二维码图片遭受破坏时的可读取性, 纠错级别越高, 解码成功率越高, 编码格式一项是指字符采用的编码标准, 保存格式一项是指生产的二维码图片的格式。

(4) 设置图片保存路径。在计算机的任意位置新建文件夹命名为“二维码保存”, 单击保存路径后面的浏览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名称为“二维码保存”的文件夹 (图2) 。

(5) 生成二维码。打开二维码批量生成/解码工具, 进入生成工具界面, 单击批量生成按钮, 软件将会Text.xls中A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每行的内容逐一生成二维码, 并且以Text.xls中B列从第二行开始的内容命名, 保存在名称为“二维码保存”的文件夹。

(6) 将设备二维码置于设备包机牌之中, 制作包机牌。

四、二维码在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系统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发的设备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制造单位、设备名称、类别、工作原理、工艺参数、工艺流程、操作维护、设计寿命、服役时间、检修要点、检修履历、故障照片、点检数据、劣化趋势图、备件型号、采用标准、库存情况、紧急预案、业务关联单位等信息, 将这些信息编辑成二维码后加入信息系统的网址。

1. 可使点检员快速获取设备有关信息

在现场设备管理中, 有时会遇到某些问题需要查询设备以往资料或必要的标准, 点检员无需借助特殊的二维码扫描工具, 用手机对二维码扫描、点击读取到的网址即可进入系统, 即可方便快捷得接入信息系统, 即可扫即得, 利用已知的设备信息查询需要的内容。既便于了点检员的日常点检, 也为设备管理由定员点检向全员点检提供了支持。同时在现场突发情况处理时, 可快速查询所需要的设备信息。

2. 在点检定修中的查询功能

实现查询功能的思路大致分为两种。第一, 是将某一设备在点检定修中系统的主子页地址加入到二维码中, 用户通过该设备的主子页地址进入点检定修系统, 然后再通过页面中的连接跳转到记录该设备数据的其他页面;第二, 是将某一设备在点检定修中系统的所有子页地址加入到二维码中, 用户直接点击相应的地址进行查询。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前者占用内容较少, 解码速度快;而后者占用内容较多, 解码速度慢, 无需再进行页面跳转。鉴于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 可在二维码中加入某一设备信息的主页, 同时加入设备信息主要的子页。

3. 在点检定修中的报表抄写功能

在点检定修系统中建立专门的数据抄写页面, 当在对某一设备点检时, 通过手机扫描设备二维码进入数据报表抄写页面, 将点检数据即时的输入点检定修系统, 点检定修系统随即进行运算, 运算结果直接显示到数据查询页面, 快速的反馈给点检员, 使点检员节约、压缩从采集数据到分析数据之间的时间。无需再将点检数据抄写到纸质报表上、再由纸质报表录入点检定修系统。这大大拉近了点检定修系统与用户的距离。

4.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质量控制

二维码在检修中的作用分两个方面:一是检修数据的查询以及回写;二是检修中的计算。在某一设备检修时, 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该设备的检修页面, 即可查询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 同时可就地将检修过程中的参数录入点检定修的系统数据库。在设备检修中往往要对测量值进行计算, 然后利用计算值与指标值对比, 以控制检修质量。利用二维码, 进入点检定修系统中相应的计算页面, 输入相应数值, 快速得出计算值。

5. 在密封漏点管理即“零泄漏工厂”创建中的作用

大型化工装置中的工艺介质多种多样, 跑冒滴漏带来的危害也各不相同, 根据介质危害程度对密封漏点进行分类, 对于不同的介质制定不同的标准。将设备“零泄漏工厂创建”页面的地址加入到二维码中, 在对装置进行密封漏点点检时, 发现漏点即扫描设备二维码进入该设备的“零泄漏工厂创建”页面, 填报漏点, 这样能够使系统及时监控“零泄漏工厂创建”动态。

6. 开展劣化分析与指导、优化操作, 预防事故的发生

通过二维码提供的地址进入点检定修系统的首页地址。系统同时提供内、外网访问地址 (在厂区架设wifi网络覆盖, 通过内网网址便可以进入系统;当厂区wifi网络出现故障, 可选择外网地址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访问系统) 。将点检数据输入系统后, 系统将自动对数据进行劣化趋势分析 (系统自动记录每一项数据输入的时间, 以时间为水平轴、数据数值为竖直轴, 在水平轴上的每个记录时间都有对应的数据数值点, 相邻的两个数值点之间用直线连接产生折线, 把相关的各项数据生成到同一张图表中, 同时设备的工艺工况以及与设备有关的外部参数 (如外界温度、湿度) 等参考值也以相同的方式附加到图表中, 这样便可呈现直观的设备运行趋势, 以及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可分析、评判设备运行的安全技术状况, 指导、优化操作, 分析预判设备运行周期和劣化极限期, 预防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6

关键词:炼铁厂,点检定修,创新

我国冶金企业设备管理长期采用计划维修的设备管理方法。在当今这种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实际的需求, 应逐步向状态预修过渡。点检定修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即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人员为责任主体的一种设备管理模式, 国际上也称为TPM。安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 (以下简称安钢炼铁厂) 在点检定修的探索与实践中, 着力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点检定修的新模式, 设备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走出了一条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现代点检的新路子。

1. 现代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现代点检定修制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模式, 尤其适合于大型钢铁企业。准确把握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是实施和创新点检定修制的关键。现代点检定修制具有以下特点。

(1) 机构简单、责清高效。组织机构上实施三级的管理模式, 各级管理人员的设置体现高效精简、责任清晰。

(2) 动态管理、分析定修。点检员对设备的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寿命的动态管理。通过建立设备故障预想, 把设备可控、在控作为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 以劣化倾向分析作为主要手段, 掌握设备状态, 为厂部提供高炉检修的时机与范围。

(3) 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对点检员管理上体现以人为本、素质优先、自主管理, 同时要不断提高点检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4) 多方结合、重在控制。在检修过程控制和质量验收上采取多方结合三级确认原则。即点检员、检修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对检修的重要安全措施和质量验收进行现场监督和确认。

(5) 流程规范、作业标准。每次检修, 点检站负责起草作业规范与验收标准。强调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 一切围绕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6) 持续改进、动态寻优。注意从实际出发的检修策略, 在检修实践中反复思考, 持续改进。实行动态管理, 追求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设备检修费用, 实现最优控制。

2. 现代点检定修在安钢炼铁厂的应用与创新

(1) 点检定修在我国的实践已近30年了, 其最终目的是要对设备实行状态检修, 即使计划的大小修也应建立在设备状态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新的理论成果, 深化点检定修, 构建现代点检定修制。

(1) 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点检定修既是一种工作方法, 也是一种思想方法。这一观念在安钢炼铁厂已达成共识, 并与构建以“四标”文化为核心的厂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点检定修是工作方法, 因为它是一套设备检修管理的科学完整的体系;点检定修是思想方法, 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设备管理思想, 降低了高炉故障休风率,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效益。

(2) 开阔思路, 重视学习。安钢炼铁厂从2008年以来学习了国内本行业先进的技术知识, 建立各种涵盖数据处理、性能计算、能耗分析、设备运行绩效考核等数学模型, 应用于日常设备管理中。

(3) 创新理念全面突破。任何一个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 安钢炼铁厂提出点检定修的“五化”, 即点检标准科学化、点检流程规范化、点检手段多样化、点检分析制度化, 定修管理实用化。

a.点检标准科学化。结合厂家的技术标准, 制定较完善的点检标准, 以利点检工作的开展。

b.点检流程规范化。点检定修实施的效果如何, 工作的规范化十分重要。每个点检员上午8:00~11:00必须到现场进行点检, 同时对已处理的缺陷进行查看。下午主要进行点检分析和日常事物处理, 每周四进行联合点检。

c.点检手段多样化。在传统的望、闻、问、切基础上使用测振仪、测温仪及现代故障分析理论, 通过数据分析, 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作出精确的判断, 使点检的实现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d.点检分析制度化。点检的核心就是通过点检分析得出正确的检修指导。所以, 遇到难点疑点, 建立专题分析的制度, 用科学的分析结论指导设备检修。

e.定修管理实用化。点检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定修, 也可称状态检修。把各主要设备建立检修模型, 哪些可以在线维修与更换, 哪些需要慢风处理, 哪些必须休风处理。在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上, 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

(2) 现代点检定修的成效:

(1) 设备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检修费用逐年下降。自从2006年4月建立点检站近3年时间里, 特别是通过创新点检理念探索和建立现代点检定修制, 设备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设备故障休风率大幅度下降, 用于设备故障的检修费用逐年下降。特别是2009年点检站查出的重大隐患约200余项, 通过及时联系、协调、组织处理, 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1#~9#高炉故障休风1 637min, 故障休风率0.04%, 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 技术改造,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针对设备存在问题, 点检站积极开展技术改造, 消除了设备频繁出现的同类故障, 优化了设备运行指标, 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可靠性。通过多项措施并举, 新系统设备管理工作始终高质量运行, 各项设备管理指标不断创新, 2009年设备改造项目成功23项,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 实现预知维修。2009年1~10月全厂1#~9#高炉共安排检修34次, 检修项目共计约1 720项。通过科学规范的点检工作, 降低缺陷发生率, 使设备检修管理向定修逐步过渡。针对设备运行情况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监控、并网安全性评价中提出的问题, 充分利用节日检修、小修的机会狠抓设备治理, 全面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4) 提高劳动生产率、检修质量和检修队伍职工素质, 实现标准化作业。安钢炼铁厂在高炉个别区域如INBA、槽下、槽上, 实现了点检方和维修方的彻底分离。检修维护队伍的集中管理, 是检修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组合, 减少和降低了检修力量及检修机具的过剩和浪费, 避免了资源的重复配置, 这种检修管理体制起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检修质量和提高检修队伍素质的作用。在推进点检定修制进程中, 首先建立起规范的点检标准体系和科学的点检业务流程, 保证了点检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 使点检管理按照严密的规程标准体系进行推进。通过编制和逐步完善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 使得从点检检查, 设备润滑到检修作业等点检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化作业的准绳, 实现了标准化作业。

3. 结论

现代点检定修制作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安钢炼铁厂得到普遍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点检定修源于生产实践, 也需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发展。安钢炼铁厂在点检定修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着力建设现代点检的新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7

发电企业在维修工作中实施项目管理是维修工作中的新模式, 而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走出的一条新路。随着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深化, 为推进发电企业的现代化设备管理, 加强发电企业生产管理, 提高人员效率, 逐步推行点检定修管理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科学有效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已成为企业的主要工作目标。

在没有将点检定修制应用于发电设备检修过程以前, 由于机组设备多、结构复杂, 不仅检修的技术难度大, 也使检修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协调工作成为检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部分, 为解决检修过程中的管理、协调等问题, 将点检定修理论应用于设备检修中。点检定修制即由各企业指定或委派项目经理, 全权负责该项目, 负责项目准备、备件管理、费用管理、协凋指挥、考核、对承包商的管理等, 对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和费用负责。点检定修制的应用使得检修过程规范化、有序化, 并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强了检修效果、降低了维修费用, 在规定期限内能顺利完成维修任务。

以国华北京热电公司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 (GGH) 检修为例, 综合分析1#机组脱硫GGH的运行特点, 具体介绍检修任务的操作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着重探讨点检定修制在机组设备检修中的应用问题, 为相关企业专业检修人员提供参考。

二、烟气换热器检修前状况

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选用上海锅炉厂生产的29.5-V-25SMR型两分仓回转式烟气换热器。传热元件由表面涂优质耐热搪瓷的薄钢板制成, 转子构件采用Corten材料, 清洁装置选用半伸缩式吹灰器, 吹灰介质采用压缩空气和高压水, 正常运行时用压缩空气吹扫, 烟气换热器差压高时用高压水在线冲洗。

2010年10月机组检修期间, 检查发现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金属框架、换热元件冷端换热片搪瓷脱落处腐蚀严重。换热元件搪瓷损坏、换热片基体腐蚀, 从机组大负荷运行时情况看, 烟气换热器阻力最高达到了1.5kPa, 高压水冲洗效果差, 烟气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 导致增压风机负荷、电耗较大, 振动增大, 严重影响了风机的寿命。另外, 换热元件堵后转子的热变形量及不平衡量大, 对扇形板和密封片的磨损增大, 并且由于转子的倾斜力加大, 导向轴承、推力轴承易产生偏面磨损, 转子热变形量和倾斜力的作用对传动围带磨损大, 易出现传动齿轮与围带咬齿、驱动器负荷过大等负面影响, 给脱硫系统烟道及增压风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综合分析, 判定有必要对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进行检修, 以降低烟气换热器故障率, 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项目实施过程

根据点检定修的"五定"原则, 将点检定修理论应用于检修全过程, 使得此次检修工作能够在规定时间及费用内完成。

1. 检修目标的确立

此项目提前半年开始进行项目的调研、可行性分析、项目申报工作, 然后组织与检修、运行单位共同讨论确定最终的项目计划和物资计划, 制定大型检修项目的施工方案和三项措施 (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

(1) 根据点检情况, 仅2010年11月, 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因压差升高不得不进行在线高压水冲洗的次数为25次, 且冲洗前后压差变化不大, 增压风机电流仅下降4A, 而2#机组仅冲洗一次, 压差和增压风机电流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表1) 。说明1#机组的换热元件存在严重的堵塞现象, 其劣化趋势已达劣化极限, 必须进行更换。

(2) 近期机组停备时检查发现GGH换热元件堵塞较严重, 换热片厚度由1.5mm增至1.8~4mm, 换热片单片厚度增加20%~167%, 烟道通流面积减小, 使烟气换热器阻力进一步升高, 与运行状况相符合。

(3) 转子热变形量和倾斜力的作用对传动围带磨损大, 检查发现传动齿轮与围带咬齿、驱动装置齿轮磨损等情况。因此制定了对冷端转子外缘角钢、驱动装置及围带啮合情况进行检查处理的项目。

(4) 2010年1#机组小修期间检查发现脱硫烟气换热器框架严重腐蚀, 特别是换热元件隔仓、径向密封金属压板及固定螺栓腐蚀非常严重, 部分压板已经消失, 径向密封板压板螺丝腐蚀断裂、径向密封板失去固定, 导致转子转动过程中径向密封板摩擦变型, 失去密封作用。因此制定了径向密封、环向密封、旁路密封进行修复的计划。

(5) 重新调整径向密封, 转子找平衡、水平校正, 确保满足要求。此项目计划工期25天, 目标工期20天, 检修项目完成率>100%。另外检修后要求对设备进行冷态整体验收和热态评价, 对检修的整体质量结果进行评价, 达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的作用。

2. 项目组人员管理

此次脱硫烟气换热器检修共涉及四个部门的人员, 分别为国华北京热电设备部、安健环部 (负责安全、健康、环保的部门) 、监理方、无锡巴克杜尔公司施工方。在以往的检修管理中存在人员责任不清、出了问题不能有效落实责任的现象, 导致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最终导致检修工作不能高质量完成。因此, 在检修计划的开始就明确了人员责任, 并与责任制挂钩。

(1) 项目经理的职责。全面负责本次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后勤等工作。项目经理是本次检修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者, 重点组织落实保证人身安全的反事故措施;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 在客观上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杜绝因施工作业及以外活动引起的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对安全工作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

(2) 工程管理人员的职责。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工程各项任务, 严格执行外包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负责编制公司的检修措施计划、网络图、工程准备计划及工程准备计划的实施;负责编制工程费用计划表。组织协调各专业工作及各专业劳动技工调配;组织开好检修协调会, 及时安排、调整检修工作进度;统计工程各项费用形象支出情况;组织实施三级验收制度、落实检修中的各项考核工作。

3. 质量管理注重三个阶段的控制

此次检修按照点检定修制的要求, 实行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图1)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 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时间段, 又可把全过程的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并针对各控制阶段的不同特点, 在此次检修中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如施工技术方案、管理文件、安全措施及考核制度等, 以规范各阶段的施工操作, 保证检修质量。

(1) 点检人员全程跟踪、验收, 讨论确定检修过程发现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案。从准备到完工、总结的全部工作由专业点检组织协调, 所有项目全部执行三级验收, 点检人员严格执行文件包和质量验收标准, 不合格的要坚决返工, 确保了设备检修质量, 检修项目优良率均在98%以上。

(2) 在设备解体、回装及整个过程中, 点检人员全过程跟踪、测量、记录设备的各项数据, 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今后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机组启动后, 及时对检修中的安全、质量、项目、工时、材料消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对机组检修和启动情况进行总结, 对检修做出经济技术评价。修后立即进行的工作还有文件包、验收单、各种技术资料整理, 送交档案室归档, 同时还要修订有关规程、制度, 修编检修作业文件包等。

此次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检修针对以前在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检修项目档案及检修质量等四个方面出现的问题编制了安全管理考核制度、施工现场考核制度、检修质量管理考核制度, 目的是规范人员行为。实践证明, 经过多种质量控制手段的实施, 检修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 确保了机组检修质量。

4. 加强成本管理, 确保项目成本可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检修项目一般实行项目负责制。作为一种新的模式,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要生存、发展,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抓好项目成本管理。管理人员要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工作, 确保项目成本的可控, 为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做出贡献。成本控制的对象包括组织结构、生产流程、材料采购、质量成本、安全成本、风险成本及维修成本、管理职责、纠正措施、技术方案等。

对于此次检修来说, 检修费用的管理是相当关键和重要的, 如何用好198万元的检修资金, 切实起到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作用, 做到“小投入、大产出”、“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是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根据点检定修的原则, 针对成本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1) 要求每个人根据点检定修的理论对设备缺陷及以往运行趋势进行分析, 确定哪些设备已经不能继续使用, 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需要彻底更新, 该部分资金必须使用, 如烟气换热器换热元件、主驱动齿轮等。

(2) 确定哪些设备可以继续使用, 但是有些部件需要更换的, 只批准部件的更换费用, 如换热元件隔仓仅对腐蚀部分更换、围带仅更换磨损的柱销。

(3) 有些设备虽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维修费用又较大的, 该部分费用暂时不予考虑。例如, 经专业人员评估, 烟气换热器支撑轴承外套有轻微磨损, 调整转子水平后其劣化趋势会降低, 所以暂不进行更换。

(4) 将一部分检修费用分解到人, 各负其责, 给予各负责人一定的权限;点检员办理增加项目必须有增加项目人力使用记录, 增加费用超5%时, 需考核专责人。

(5) 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检修人员发现重大缺陷的奖励基金。

(6) 其余资金作为检修机动资金, 用于临时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由表2可以看出, 此次检修中实施点检定修前后的资金使用比例发生了变化, 不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处理的费用下降较多;表3中实施点检定修后的总费用比实施前减少了24万元, 实施点检定修后除了奖励基金有所增加外, 其余费用都有减少, 由此可见, 实施点检定修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后,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万元

5. 强化进度管理, 保证按期完成检修任务

检修进度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检修项目进度受诸多因素影响, 这就要求检修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对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研究, 预测、评估这些因素对检修进度产生的影响, 并编制可行的进度计划。然而在执行进度计划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影响进度按计划执行的其他因素, 使检修项目进度难以按预定计划执行。因此, 此次检修中, 项目负责人在执行进度计划过程中, 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不断进行检查, 将实际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 找出计划产生偏差的原因, 特别是找出主要原因后应采取纠偏措施。措施的确定有两个前提: (1) 通过采取措施可以维持原进度计划, 使之正常实施; (2) 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按原进度计划执行, 要对原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后, 再按新的进度计划执行。

为保证按期完成进度计划, 制定以下进度管理规定: (1) 严格执行部门制定的检修进度三级网络图, 按照网络图控制节点, 滞后于节点工期的工作, 自己平衡并加班完成; (2) 针对本项目制定了管理文件及施工网络图, 标明了每项工作所用的工期; (3) 以往的检修对难度大、危险性高的过程没有特殊的要求及控制, 导致容易在这些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同时影响检修进度。本次检修对于特殊过程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 时间就意味着效益。因此, 对于设备检修的时间控制应是很严格的, 力争保质、保量, 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检修工作。经过科学的进度管理, 切实做到了工期可控, 全部工作于2011年4月通过了静态验收, 实际工期20天, 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天。

四、项目完成后评价

1. 安全性、经济性分析

通过此次检修, 锅炉满负荷运行条件下, 烟气换热器单侧阻力270Pa (设计<500Pa) 、净烟气出口温度达到89℃ (设计>80℃) 。脱硫烟气换热器阻力、净烟气出口温度均达到设计值, 烟气换热器烟气出入口压差在改造后下降很大, 保证了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检修后增压风机电流大幅度降低, 较之前下降了61A, 增压风机每小时运行耗电下降550kW·h, 日节电费用约6294元, 年节约电费约214万元, 一年内即可收回改造成本。

2. 取得经验

在1#机组脱硫烟气换热器检修的实际工作中, 经过不断摸索, 发现检修过程中检修进度、检修费用、检修质量之间是存在内在关系的, 进度控制在项目实施中与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图2) 。检修费用和检修进度之间呈反抛物线关系, 检修进度越慢, 费用会随之增加, 包括人员开支等方面的支出会越来越大。同样检修进度越快, 费用也会增加, 进度太快会造成工艺不到位、质量不高, 而发生工程返修或设备损坏以及费用增加等情况, 只有适当的进度才能使费用最低。检修进度和检修质量之间存在反曲线的关系, 即检修进度越快检修质量越差, 检修进度越慢, 检修质量越高。检修质量和检修费用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一般检修费用越高, 检修质量越高。该关系曲线对今后的检修策略制定等, 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次检修经过成本的科学管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真正实现了“小投入, 大产出”的目标。

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已采取以点检定修制为基础的维修制度, 但是将点检定修制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 尚未有一套针对点检定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完整体系。对于检修方和承包方来说, 对以上环节的科学控制与否, 就是直接影响检修能否成功的关键。

五、结论

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应用 篇8

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让设备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火力发电厂的高效设备管理备受重视。作为一种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案, 点检定修是通过点检员来进行全员设备管理。因此, 需要更为系统地做好分工处理, 以科学的设备管理思想促进火力发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所谓点检定修, 就是以全员维修为基础的设备管理方式, 对设备规范管理, 且有既定的目标、方法、时间。点检定修可以被看作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施管理, 是全新的管理思路,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 这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思路可以更好地促进设备可持续管理。

1.1 有利于设备管理思想更新

设备现代化管理需要以管理思想现代化为前提。火力发电厂在实施点检定修机制时, 也在不断更新设备管理思想, 过去那种“以修为主”的管理思想被“以防为主”所取代。换言之, 点检设备管理中要有事先防范意识, 认真了解设备情况, 然后制定相关维修方法, 防患于未然, 在问题发生前就做好维修工作, 让设备从头到尾都被有效控制, 以确保其健康运行。

1.2 有利于设备管理责任真正落实

过去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只是检修班组的事情, 设备责任人通常是检修工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护、检修设备, 但是却鲜有时间管理设备。另外, 很多检修工作没有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责任无法真正落实, 尽管设备检修分工到人, 不过设备管理人员多是班组技术员, 但他们对于设备管理并不负责。因此, 设备问题没有具体负责人, 责任推诿现象严重, 其中不少因为责任人的责任淡化而没有受到重视, 最终埋下隐患。但点检定修制度的执行使得设备点检员成为主要的设备管理者, 他们既要有丰富的设备管理知识, 还要对设备结构、运行、检修程序、工艺标准等十分熟悉, 并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他们是设备管理者, 不是设备维护检修员, 这就使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被分离了, 责任更具体[1]。检修工人根据作业指导书工作。点检员的任务是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引导, 对于不符合运行管理标准的操作进行处罚或让检修工人返工, 从而严把点检关。如此一来, 作业的质量以过程控制、重点控制等方式不断提高, 而点检员也能了解设备情况, 提升检修质量。

1.3 有利于科学管理设备

以往火力发电厂设备检查是通过运行与检修人员的巡视检查、维修来保证设备的可用性, 这就使得管理流于形式。一般来说, 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是在检测到设备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后才开始着手维修维护, 因而不利于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但点检定修则以五定检修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检查、分析、维护, 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而点检定修数据的收集, 通常是将数据、标准作业等联系起来, 有针对性地分析设备失效问题, 在经验积累与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标准, 及早发现、及早解决设备故障。

2 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条件

(1) 要深刻认识点检管理, 要意识到点检定修是火力发电厂的一种科学管理理念。但是, 很多点检员由于职业素养较低, 无法适应设备管理的发展形势, 故而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一专多能, 如此才可以有效地做好工序管理。并且还必须重视点检员的学习能力, 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终身教育, 这样才可以有效推行点检定修管理。

(2) 以全员管理方式执行点检定修。点检人员、检修人员、运行人员需要加强合作, 而点检又是其中的关键, 点检员有权主动检查、修理设备, 不过开票检修作业通常是由运行人员掌握话语权。因此, 有的时候点检员无法在最佳时机进行定修, 这对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火力发电厂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促使技术骨干成立技术委员会。

(3) 加强备件管理力度。对审批流程、点检员责任考核要认真执行, 对备件计划编制要高度关注, 有序地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清理, 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备件要尽可能国产化, 并加速库存周转,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维修设备, 提高资金利用率。另外, 对那些使用较少的备件, 可以通过和厂家签订联合代储协议来节省储存空间。

(4) 提高定修准确率。把定修、设备改造与维护、年修有机结合起来, 使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保证定修率, 顺利达到设备维修要求, 延长修理时间。

3 如何推行点检定修管理

3.1 转变观念认真学习

转变观念是做好点检定修工作的前提, 要充分学习点检定修理念, 循序渐进地将传统维修观念转变为点检定修理念, 让设备不再出现过修与欠维修的情况。推行初期, 合理的维修是被允许的, 但欠维修会让设备缺陷扩大, 容易出现非停事故, 这点一定要注意。

3.2 加强领导

根据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形势来确定合理有效的管理, 领导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必须重视点检定修, 当点检定修管理领头者, 做好革新工作。点检定修管理应该是领导与层次越少越好, 不少人不能正确看待改革, 因此, 火力发电厂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必须要有魄力, 科学把握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利益, 解决好上岗与转岗、下岗的关系, 要选拔那些有高度责任感、技术水平高、善于管理的人当点检员。在火力发电厂营造一种有能力者上的工作氛围, 以点检为管理重点,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树立终身管理思想。

3.3 加强点检员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点检员, 需要有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管理设备。点检定修是点检员的主要工作, 他们既要相当熟悉发电生产流程, 又要对设备管理的检修维护有深入了解。点检员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设备维修调试能力, 对热机图纸、基础设计等十分了解。另外, 还要全面学习机械、热机、材料、润滑、液压、测量、振动、金属加工、机械修理、机械零件设计等知识以及电气、热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将点检员培养成全面型人才。只有要求他们积极钻研业务, 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 才能做好点检定修工作, 让设备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

3.4 根据点检定修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要做好点检定修工作, 火力发电厂就必须完善相关制度, 制定缺陷管理标准。针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异常情况要制定分析报告制度, 分析运行参数报警异常、参数偏离问题, 给出分析报告, 完善预防机制, 对接班人员进行交底, 然后把情况反馈给相关领导以及设备部运行人员, 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处理异常或故障, 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要制定设备运行等级管理办法, 明确系统运行的安全等级, 按照等级来检修、运行、管理设备。根据火力发电厂实际和外出调研情况, 制定机组检修管理方案, 且该方案要和火力发电厂的点检定修、检修项目招标外委模式相符合。定性、定量、定标地规范检修前准备工作、检修项目预计时间、检修工具、备件上报与准备、作业指导书、检修流程协调、作业管理控制、验收、启动投运、修后评价等工作, 给未来的检修工作标准化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另外, 还应该针对设备的退役、服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做到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工序明确、检修项目明确、关键点的技术措施明确、安全措施明确, 以规范管理设备的退出运行、开展检修、修后验收、恢复备用、投入运行等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 点检定修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式, 它根据点检模式灵活管理设备运行情况, 有效地达到了全员设备维修管理的目标。点检定修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一种专业管理手段, 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理念, 深刻反映了火力发电厂的改革创新趋势。

摘要:在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 点检定修是一种重要的设备管理方式, 其主要目的是更为高效地管理设备, 避免过修和欠维修问题。现重点探讨了火力发电厂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并通过分析推行条件, 提出推行点检定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点检定修,管理,条件

参考文献

[1]邵声新, 杨天海.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的设备管理模式及其精细化内涵[J].华东电力, 2011, 21 (6) :256.

点检定修制的初步探讨 篇9

关键词:企业,点检,定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 冶金行业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 为了获取更高的设备综合效率, 也进行着设备管理体制的改革, 将沿袭半个世纪的“计划预修制”转轨为“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的实质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 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设备维修制。实行点检定修的目的是加强设备管理, 确保设备在受控状态下安全、经济运行。点检定修制分点检和定修两个部分。

A炼钢厂于2000年建立了点检定修制, 它所推行的体制是在参照上海宝钢点检定修制这一维修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点检定修制的引入及发展, 炼钢厂设备管理水平、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点检定修制的主要内容

(一) 推行全员维修制, 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护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 承担的具体项目和内容由生产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协商确定, 两个部门要签订生产、维修分工协议。

(二) 建立健全, 完善基层管理组织体系。该管理方式的特点, 主要体现现代化基层特征,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具有扁平化, 系统化, 动态化, 全员化。

(三) 配备点检人员, 展开人员培训。根据《点检员素质要求》, 并结合企业内部检修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 本着既要保证点检人员的基本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原有的内部检修力量, 从检修部门选取检修人员到设备部担任点检工作, 实行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分离。

(四) 编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为使点检定修制能有效实施, 企业在实施前应制订各项管理办法、标准制度以等, 同时点检员应编制技术标准、点检标准、作业标准、给油脂标准等。

(五) 结合现场实际, 建立点检台帐。要求对点检定修制的实践进行记录、分析、总结, 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故障时间和维修费用为目的, 结合现场实际, 制定了10多种台帐。如点检日志、检修记录、故障记录等。

(六) 建立以作业长为中心, 点检定修制为重点的现场管理体制。在生产第一线, 打破传统的直线管理方式, 其管理中心下移, 充分发挥作业长和点检员在基层管理的作用, 明确各自职责、义务。

二、点检定修制的实施效果

(一) 管理意识的提高。点检定修及优化检修理念已经贯彻、深入到每个层次的人员。建立了一套和谐的、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 提高了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运行人员也参与点检, 形成全员共同关注检修的设备管理新机制。

(二) 设备隐患的预知能力提高。通过设备点检员、状态监测人员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分析, 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些重大设备隐患, 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三) 定修效率的提高。随着点检人员点检经验的不断积累、点检技巧的不断摸索, 检修人员对设备熟悉程度不断加深, 检修方法也在不断总结提高, 因此设备的检修时间由建厂初期的不定时检修发展为目前的定期检修, 检修效率大大地提高, 检修时间较原检修时间缩短一倍。

(四) 定修质量的提高。按照PDCA循环进行全过程管理, 做到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大大提高了设备检修质量、设备健康水平和设备可靠性。

针对A炼钢厂铸机设备, 要求定修后24小时内无故障发生, 发生次数目标值0次/月, 全年计划值不超过2次/年。其中2#铸机从建厂初期设备试运行阶段设备检修后24小时内故障频发, 经不断总结不足、深入探讨检修的方式、方法, 到出现故障次数逐年递减, 到目前为止, 设备的设备次数全年控制在2次以内, 且未因检修质量不合格而造成重复检修, 设备的检修质量明显提高。

(五) 设备使用寿命的提高。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前提下, 缩短了检修工期,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期限。

A炼钢厂转炉设备由以前的不定期检修, 事后维修到目前形成每周定修一次, 每年大修一次的计划性检修, 避免了设备检修过度或检修不足的现象, 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 大大延长了转炉设备炉龄, 目前A炼钢厂单台转炉炉龄达1万炉。

三、点检定修制的发展

点检定修制是设备管理体制上的一种创新。因此, 要从观念上、认识上更新点检定修制, 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深化点检定修制。

(一) 进一步完善以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

(二) 推行设备点检工作信息化管理。实施点检定修制, 需掌握设备实时运行情况, 必须做大量文字技术分析, 因而有效实施这一体制必须充分借助计算机建立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进行实时管理。

在企业内建立计算机局域网, 使所有与点检相关的表格在网络中共享, 做到设备运行状况即时化、信息化, 使设备点检工作处于全透明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点检员的工作责任心。

(三) 及时修订各项管理制度, 做到制度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视生产规模发展的实际情况, 本着实事求是, 且切实可行的原则, 全面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日常点检卡等, 以提高制度、表卡的可操作性。

(四) 强化设备点巡检基础管理工作。在依据“点检管理标准”和“定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 将加大对一、二级点检检查、督促力度, 重点检查维护点检的工作质量, 以提高维护点检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施逗硬考核, 以促进维护点检的规范运作, 提高有效性。

(五) 推行设备精密点检工作。一方面对主要设备的重要部位 (风机转子、大型轴承) 借助专业技术公司进行定期检测分析, 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和劣化趋势。

另一方面结合设备定修, 对主要设备易损部位周期性解体检查或进行更换, 有效减少突发设备事故发生。

点检定修制的广泛应用, 提升了国内冶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顺应了国际上设备管理的潮流, 提升了国内冶金行业在管理领域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倪瑞龙.积极推进设备点检定修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年2期.

[2]张俊杰, 黄正毓.设备点检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

上一篇:一报还一报策略下一篇:信息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