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

2024-10-23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共5篇)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 篇1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有效的做好管理评审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以及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的问题。

关键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管理评审

问题的提出:笔者参加了我省一些市、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发现很多机构负责人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管理评审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实施管理评审。有的虽然开展了管理评审,但非常简单,管理评审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严重不足,起不到质量改进的作用,达不到管理评审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以及管理评审中需要克服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管理评审目的

管理评审是机构负责人的一项重要职责,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宜性是指机构在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情况下,管理体系及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持续保持适宜。

充分性是指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机构新确定的过程或子过程是否存在不足,资源的配制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否不足等方面的不充分。

有效性是指对预定的目标的度量,用实现目标的程度来判断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主要解决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情况下是否仍然适宜;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协调;组织机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程序文件是否充分、适宜、有效;过程是否受控;资源配臵是否满足要求等问题。

管理评审的结果是管理体系和过程的改进,管理评审可能导致: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质量目标、质量承诺的完善,管理体系文件的变更;组织结构 1 的调整,职责分工的改变;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设备设施的更新或增加;为新的和现有的员工提供培训;参与能力验证等等。

二、按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实施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机构负责人主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是机构负责人直接把握的一项管理活动,它的各项活动体现了一个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实施管理评审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议目的要明确。主持人一定要按计划的内容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效性进行评价。

2、输入要完整。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其内容包括:(1)政策、法律、法规和程序的适宜性(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2)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根据日常质量监督结果制定,由质量监督员提供);(3)内审报告(根据内审结果制定,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4)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例如:上级机构对本组织进行的复查考核评价等信息);(6)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一般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提供);(8)顾客的反馈(一般用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征求顾客意见及对顾客日常意见的记录);(9)投诉(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根据顾客投诉处理情况提供);(10)改进的建议(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11)可能影响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系的变更,例如出现了新的检测技术、检测管理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从而导致组织相应的体系变更。也包括组织自身的变化,例如检定、校准和检测项目的变化,组织结构等的变更而导致的体系的重大变更,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

3、报告内容要全面。管理评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方面的决定和措施。机构对现有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决 2 定和措施。例如,明确过程监控职责的界定,需要修改现有的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等。(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改进决定和措施。包括顾客规定的要求(不仅是对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本身的,也包括对服务过程的要求),顾客虽然未明示,但是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坟,也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评审可能导致与上述三项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改进。(3)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机构应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自身资源的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改进所引起的资源需求。例如: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不能满足检定、校准或检测过程的要求;测量的环境条件不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新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人员需要进行技术培训等。

4、改进要跟踪验证。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决议),明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以及针对该问题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及整改要求进行整改。质量主管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验证,验证结束后形成验证报告,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改进措施是否切实有效的结论。

三、管理评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以下问题。

1、接受上级考核的动机不端正,为了应付考评组的检查才进行管理评审。有的机构在管理评审输入信息和管理评审报告中,大部分是自我肯定和赞扬,从表述的角度、口气和内容看,不像是机构自己用的,而是给考评组看的。有的机构怕暴露管理体系运行的不足,影响考评组的评审意见,因此,对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和评审报告等文件字斟句酌,生怕暴露问题,甚至建立两本“帐”,提交给考评组看的信息资料深度不够,但从其他方面的资源和信息看,有评审还是有一定的深度。

2、管理评审会议成了机构负责人的“一言堂”,与会人员只提成绩,而不表达真实想法和指出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3、管理评审的自我纠错、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功能未能得到发挥,导致机构负责人感受不到管理评审带来的任何好处,使管理评审成为“包袱”。

4、未对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对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判断缺乏充分的依据。

5、管理评审不是由具有决策权的机构负责人主持,导致管理评审过程难以深入,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得到解决,做出决策得不到贯彻执行。

6、评审的时机选择不当。大多数机构一年安排一次管理评审,通常选择在机构接受监督评审前进行。由于一般机构年终才统计和汇总各种数据,使管理评审得不到全面的信息。有些机构,在发生质量事故或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也没有及时进行管理评审。

7、管理评审的输入不够充分和全面。有的参与评审的部门不全;有的部门未按要求提供相应的管理评审材料和充分的信息;有些部门虽然提供了材料,但内容不全面,对本部门的质量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有的管理评审材料内容空洞,缺少必要的量化数据。还有不少机构的管理评审材料中甚至没有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

8、输入的内审信息不全面。由于管理评审一般安排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内审)完成后进行,有些机构就错误地把管理评审看做是对内审结果的确认,输入的内审信息只有不合格项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内审报告的结论,而没有内审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计划和实施情况等相关信息。

9、未输入外部管理体系审核(外审)的结果。外审往往具有一定深度,而且客观、公正,有助于机构发现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在管理评审中没有对外审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评审的效果。

10、没有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系统性问题提出纠正措施要求,或没有进行跟踪验证。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 篇2

1 实现法定计量机构的明确定位, 明确发展优势

从《计量法》中与法定计量机构相关的条文来说, 法定计量机构应当是政府实施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机构, 主要的任务是实施强制检定以及进行市场监督, 扮演的角色更偏向于公益性。法定计量机构是计量量值传递体系的具体实施者, 也是政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辅助者,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法定计量机构应当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中的一种, 并且应当享受政府的全额拨款服务, 在这样的定位设定下, 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明确法定计量机构的公正性和公益性, 进一步保证法定计量机构在进行强制检定以及市场监督中保持中立的地位, 注重从事公益性的计量检定项目;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法定计量机构在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 明确自身的发展优势是政府的全力支持, 法定计量机构才能够有更大的资本在市场环境中存在和发展, 不必在市场以及政府事业单位中徘徊不定, 导致法定计量单位质量参差不齐, 发展环境恶劣。只有正确清晰地明确法定计量机构的地位, 才能够更优质地完成量值传递以及计量检定等工作, 同时, 政府也应当尽力实现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资源的整合, 推动法定计量机构与市场化的接轨, 在财政支出上实现双线支出, 注重法定计量机构的社会效益。

2 推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模式的发展与变革, 规划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 尽管政府对于法定计量机构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但是应当在对企业实现有效管理和指导下给予企业自主发展的权利和空间, 不仅能够帮助法定计量机构在市场化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 还能够在机构发展的背后进行事业单位在市场化环境中的转型探索。现行的法定计量机构一方面履行着法定任务, 另一方面又对企业提供服务, 帮助企业进行计量设备检测, 实际上这一运作模式揭示了法定计量机构发展中两个重点发展方向, 首先, 法定计量机构应当有部分进行政府法定任务的执行和完成, 而另一部分应当致力于探索与市场之间的接轨, 探索应当如何将法定计量机构带入社会。法定计量机构是政府进行法定任务的技术支持者, 因此政府在进行对法定计量机构支持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本地区经济、市场以及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从而进行机构设置数量、规模、人员和经费的安排。除此之外, 政府应当关注法定计量机构的监管, 在发展中逐步建立监督管理的制度, 通过对计量资源的整合和调整提高检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金, 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 致力于投资新项目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 法定计量机构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中的一种, 我们既要保证法制计量和服务社会的实施, 同时也要帮助法定计量机构适应市场化格局, 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形成, 在市场竞争中推动计量事业不断规范化高效化。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计量行业必然会出现法制计量和工业计量的区分, 法定技术机构将会逐渐地实现分化。总而言之, 如何能够推动现行经济朝向科学持续协调的方向发展, 缓和国家事业单位以及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需要我们充分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形势, 社会结构转变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JJF 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S].2007

[2]孙书生.在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研究型活动的探讨[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 (01)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 篇3

1 法律、规章对县级法定计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法定性。《计量法》第2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服务。

权威性。《计量法》第21条规定: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标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资质性。《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四)项规定: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或技术机构,承担计量标准、计量认证、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技术考核、仲裁检定……,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和对社会看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后,方可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2 计量检定规程对标准器的要求

检定电子汽车衡执行的计量检定规程是JJG53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该规程3.7.2是这样规定的:

标准砝码的替代:

当被检定秤的最大秤量大于1t时,可使用其它恒定载荷来替代标准砝码,前提是至少具备1t标准砝码,或是50%最大秤量的标准砝码,两者中应取大者,满足下列条件,标准砝码的量可以减少,而不是最大秤量的50%。

若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3e,可减少至35%最大秤量;

若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2e,可减少至20%最大秤量;

上述规定,不难看出,检定电子汽车衡,使用的标准砝码的数量,必须至少达到最大秤量的20%。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即检定一台最大秤量为100t的电子汽车衡,标准砝码的数量必须至少达到20t。

3 在用电子汽车衡的现状

县级法定计量检测机构,在国内由于起步较晚,国家资金投入较少,所以标准砝码的数量极为有限。据笔者所在地江西省南昌市行政区内,县区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有五区四县共9个,只有3个县、县机构被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可以开展120t以下的电子汽车衡的检定工作,其余6个县区均只授权开展10t以下的电子汽车衡的检定工作。

从上述法律,规章角度考虑,该6个县级在用的电子汽车衡,当地的法定计量检测机构就不能够开展计量检定。那么,这些区域使用的电子汽车衡的计量准确度该如何保障呢?国家依法设置的权威检测机构该如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存在呢?又该怎样纳入计量法制管理呢?这就是计量检定工作面对的许多问题。

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米袋子、菜篮子、火炉子等日常消费品,在计量准确度方面,日益引起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计量惠民方面,尤为重要。据笔者所在区统计原南昌市郊区后更名南昌市青山湖区,区域面广、人多、地理疏散,属城乡交汇地段,商贸企业较多,有粮食加工厂,有金属回收及制造业,钢材、建材批发商。全区最大秤量为(10-80)t的电子汽车衡,约有35台,分布在5个乡镇和两个工业园区。计量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一辆货车拉货到几台秤上分别进行了秤量,其显示重量不相同,秤量结果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竟然相差很大。当时计量执法人员和计量检定人员面对此事,均无法解释,纠纷双方更是目瞪口呆。这起事件以及类似情况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质监部门的行业形象。事后,究其原因,是该计量检测检验所所用计量砝码数量达不到要求,无法开展大吨位计量检定所致。

4 对加强县区级计量检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不断加强县级计量检定员的业务培训,樹立爱岗敬业的优秀工作风尚。据笔者调查,县级法定计量检测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员占多数,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对电子知识了解甚少,对检定规程内涵的理解欠缺,这就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必须经常性地举办业务培训班和政治理论教育,逐步提升检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技术水平,加强计量工作队伍建设。

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该在本辖区内,分区域设立电子汽车衡检测中心,分区域设立电子汽车衡检测中心,不仅可以减少标准砝码的整体配置数量,而且可以将邻近几个县区的计量技术骨干集中起来,实现技术力量整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计量检定,服务群众。

近期内整合资源,使相邻县级计量检测机构联合开展检定工作。将相邻近的几个县现有标准砝码集中起来,联合使用,统一调配,从而达到标准砝码在数量上的要求,实现所辖区域内计量授权的许可。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 篇4

引言

1.1 为了统一浙江省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准则》。

1.2本《准则》依据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制定,增加了对检验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附加要求。

用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时,在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附加要求与ISO/IEC17025:2005的规定不一致时,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附加要求为准。

1.3 本《准则》是浙江省向社会出具检测数据的检验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所必须遵守的通用要求。适用于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依法设置和授权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其他类型实验室自愿申请计量认证的评审。

1.4为保持与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文本的一致性,1.3 款所指的检验机构在本准则中统称为“实验室”。

参考文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文释义 2.4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 2.5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2.6 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2.7 GB/T 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

2.8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定义

3.1 实验室laboratory 从事校准和/或检验的机构。

注1:如果实验室只是某组织的一部分,该组织除了进行检验工作以外,还进行其他活动,则术语“实验室”仅指该组织内进行检验工作的那部分。注2:本准则中的术语“实验室”是指在下列情况下,开展检验工作的机构:

——在或来自一个固定的地点

——在或来自一个临时的设施,——在或来自一个可移动的设施。

3.2 检验实验室 testing laboratory 从事检验工作的实验室。

3.3 校准实验室 calibration laboratory 从事校准工作的实验室。

3.4 校准 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注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注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3.5 检验test

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注:检验结果通常被记录在称之为检验报告或检验证书的文件中。3.6 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

为进行校准而规定的技术程序。

3.7 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为进行检验而规定的技术程序。3.8 检定(验证)verification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9 质量体系 quality system 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3.10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体系和质量实践的文件。

注:质量手册可以列出与实验室质量工作有关的其他文件。3.11 参考标准 reference standard 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

3.12 标准物质 reference material 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好地确立了的特性、用于校准仪器、评审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3.13 有证标准物质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CRM)

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注1:有证参考物质一般成批制备,其特性值是通过对代表整批物质的样品进行测量而确定,并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注2:当物质与特制的器件结合时,例如,已知三相点的物质装入三相点瓶、已知光密度的玻璃组装成透射滤光片、尺寸均匀的球状颗粒安放在显微镜载片上,有证参考物质的特性有时可方便和可靠地确定。上述这些器件也可以认为是有证参考物质。

注3:所有有证参考物质均应符合本规范中测量标准的定义。

注4:有些参考物质和有证参考物质,由于不能和已确定的化学结构相关联或出于其他原因,其特性不能按严格规定的物理和化学测量方法确定。这类物质包括某些生物物质,如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规定了它的国际单位。

3.14 溯源性 traceability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注1:此概念常用形容词“可溯源的”来表述。注2:这条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

3.15 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ing 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对实验室的校准或检验工作进行判定。3.16 要求 requirement 为能识别和考核一个实体,将对其特性的需要转化为一系列定量的或文字描述的规范。

管理要求

见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4条“管理要求”中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

技术要求

见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5条“技术要求”中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

附加要求

6.1 申请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必须有规范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有明确的检验业务范围。为非独立法人单位时,应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6.2 在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不在时,应指定其代理人,并在手册中规定。

6.3 应在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规定,保证委托方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

6.4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6.5 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各级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

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指实验室最高行政主管。

6.6 非独立法人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应由其法人单位的行政领导成员担任。

6.7 实验室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的变更应报发证机关确认。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变更应报发证机关备案。

注:确认指考核。

6.8 关键岗位人员资质要求:

6.8.1实验室的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应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职称,熟悉有关专业业务。

6.8.2 检验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本单位的资格确认后持证上岗。对国家和本省已开展检验人员执业资质制度的行业,检验人员应取得相应资质。

6.8.3检验机构的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授权签字人必须是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内的专职人员,并经《准则》培训合格;

6.8.4 授权签字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检验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6.8.5 检验机构的内审员人数不得少于2人; 6.8.6一般检验项目专职检验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且必须持证上岗。特种行业如无损检测、桩基测试、室内环境检测、珠宝检验、棉花检验等岗位资质,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6.9 应有适当的措施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内务管理,并符合有关人身健康、环保(如废物处理措施)和安全(如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措施)。

6.10 与检测有关的设备档案,应有接受时的状态及验收记录。以及仪器设备购置、验收、流转应受控。使用未经定型的专用检验仪器设备时,应能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6.11 计量检定和量值溯源。

6.11.1 列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经计量授权的执行强制检定任务的计量检定机构提供服务,取得检定合格印、证。

6.11.2 强制检定以外的其他计量器具,实验室寻求外部量值溯源时,应由经计量授权或其他有资质的计量技术机构提供服务。

注:强制检定以外的其他计量器具,提供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的计量技术机构,一是指取得国家或地方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二是指取得本省计量校准实验室认可的计量校准机构。当寻求有其他资质的计量技术机构提供服务时,实验室应当提供有关证明文件,以证明该机构的量值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并且该机构的量值传递工作是可以保证的。

6.11.3 进行自检定/校准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6.11.3.1 有相应合格的检定/校准用的计量标准器; 6.11.3.2 按JJF1071—2000《国家校准规范编写导则》制定,由本单位发布的校准规范(由有关专业专家和计量专家审定); 6.11.3.3 有考核合格的人员;

6.11.3.4 有合适的检定/校准环境条件。

6.12 自检定/校准的设备,应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保证在用的测量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的要求。

6.13 计量检定用最高计量标准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考核合格。

6.14 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有效期内)。

注:(1)实验室应首先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2)当无有证标准物质时实验室应尽可能使用有质量保证的纯物质来配制内部标准物质,并须进行核查。

6.15 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地参照其他相关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公布的方法,且经发证部门确认。

6.16 记录更改应按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6.17 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18 确定检验业务范围的依据标准: 6.18.1、检验机构申请确认的检验业务范围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参数或检验方法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6.18.2 企业标准不能直接作为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依据。

6.19 实验室应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分包,其分包方应是已经通过了计量认证的实验室。

注:分包范围是指:(1)设备临时损坏;(2)通过的能力发生意外情况;(3)设备昂贵;(4)特种项目;(5)使用频次低。发布日期:2006年1月9日 实施日期: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管理评审 篇5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是为了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 确保其依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2001年1月21日颁布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5号《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的规定制定的。

随着计量监督范围的扩大,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承担了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商品包装计量检验等一些新的为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障的工作。而JJF1069-2007中没有包含这两方面的考核内容。随着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工作的加强, 对型式评价项目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对JJF1069-2007进行修订。

一、适用范围

规定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取得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进行量值传递、量值溯源、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商品量及商品包装计量检验和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等任务所必须满足的要求, 以及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的程序和对考核结果评价的方法。

适用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和监督检查, 并适用于对申请承担计量检定、校准、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商品量及商品包装计量检验和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等工作任务的其他计量技术机构的授权考核和监督检查。

适用于机构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 但并不要求机构按本规范的结构更改其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机构的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应适合于其特有的活动方式。

当一个机构不从事计量校准、型式评价、商品量及商品包装计量检验或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等工作时, 可以对要求进行裁剪, 但裁剪仅限于本规范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机构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服务能力或责任的条款。

二、与JJF1069-2007版相比, 主要区别如下:

1. 增加了对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增加《考核项目表B5—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项目》, 并增加附录M《经确认的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项目表》;

2. 细化了有关型式评价项目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3. 将商品量由检测项目调整为检验项目并增加了商品包装计量检验的有关内容;

4. 规定了计量检定、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商品量及商

品包装监督检验以及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识检测等法定任务一律不得分包;

5. 在基本要求中增加了业务管理信息化和具有检定、

校准和检测设备更新、改造和维持业务工作正常运作的经费保障能力要求;

6. 根据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GB

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 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有关计量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 对有关内容的表述进行了修订。

7. 根据近年来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三、与ISO/IEC17025的比较

ISO17025是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国际标准, 目前最新版本是2005年5月发布的, 全称是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其实质是实验室检验/校准质量风险的控制要求。按照控制要求严格持久地执行, 实验室的检验/校准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从而达到提高实验室社会信任度的目的。

规范是在ISO/IEC 17025:2005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的基础上, 针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内容上覆盖了校准和检测实验室的全部要求。同时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质不同, 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后将替代GB T15481-2000国家推荐性标准, 由实验室自愿采用;

而规范属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必须执行。

2. 适应对象不同, 标准适用于所有校准和检测实验

室, 而规范是针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这一特定的对象制定的, 因此在性质、适用范围、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上与标准有所区别。

3. 要求内容不同, 标准是通用的基本要求, 不包括实

验室应符合的法制和安全要求, 其重点是实验室检测和校准能力的基本要求;而规范包括了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对计量检定机构的法制要求, 其重点不仅是能力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够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 持续地提供准确可靠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

4. 结构不同, 标准中有关管理的要求虽然是按照

ISO9000-2000版本的要求制定的, 但是其结构仍然是按要素的形式展开的;规范中的管理要求是按照ISO9000-2000版本的要求制定, 并全面采用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其结构是按照过程模式展开, 并在具体内容上作了调整和补充。

5. 评价程序不同, 按标准进行的实验室认可时, 技术要求的审核与管理要求的审核是同步进行的;

而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 是在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和计量标准器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的前提下, 进行的考核。

6. 评价的结果不同, 按标准进行的实验室认可其结果是对实验室校准和检测能力的认可;

而按规范进行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其结果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的授权。

摘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是为了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 确保其依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 依法制定的。随着计量监督范围的扩大, 2007版已不能覆盖实际工作, 新修订的2012版涵盖了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商品包装计量检验等一些新的为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障的依据, 探讨新版考核规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考核规范修订的原因, 分析新版考核规范适用范围, 提出2012版考核规范新增内容, 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关键词:考核规范,修订,理解

参考文献

[1]《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1069-2012

[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

上一篇:婚庆证婚人贺词下一篇:泉州旅游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