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感悟

2024-06-10

心理学心理感悟(共12篇)

心理学心理感悟 篇1

心理感悟

《精神分析导论》是把弗洛伊德在一所大学上课的内容编在了书里,可能依据是演讲稿。好处在于,第一,这是从最基础开始教学的课程,因此,假定听课对象是对精神分析完全没有概念的人,恰巧我就是这样的人。第二,因为是授课,所以内容不会那么文绉绉的,读起来比较轻松,不需要过分集中精力在分析文字上。

精神分析是从医治病人的目的而开始形成的,但和其他医疗技术不同,这门课的教学没有办法通过临床实验的方法进行,而只能通过与病人之间的语言沟通。这一点上我认为也是个不容易的事,可能这门学问从医院开始,慢慢形成了哲学体系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精神分析的结论无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因此很容易受到怀疑。这一点,其实我读这本书到现在一直在怀疑。因为整部书的总序中,总编车先生对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就是反对的,这也算是给我打了一剂预防针——“弗洛伊德书里并不一定每句话都是对的”,这一点我很接受。但反过来想,“车总编说的每一句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也是要怀疑的”。因此看到一些值得怀疑的观点时,我很难去完全信或不信。而且确实没有手段去判断。

精神分析涉及到人们道德的界限。其一,精神分析是充分肯定潜意识的,并且认为人们行为的原始动力是潜意识,而潜意识是追寻快乐原则的,是“原始的”、“兽性的”,因此这会冒犯社会的理性哲学观。其二,精神分析会研究到性等当时的禁忌,会去触碰一些人们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也会让人们感到不快。至于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可能是个问题,但在如今,我看社会价值观的导向,这些早已不是问题了。很多时候,特别是在年轻人的团体中,追寻快乐,不顾别人的感受,被认为是很酷的。确实,年轻人反对压抑,而压抑是意识对潜意识施加的,是理性对原始兽性施加的,“压抑”是不酷而老套的,没有“压抑”是酷的。因此这一类人,我们可以把他们当野兽,因为只具有“兽性”本我,为了自我的快乐可以牺牲一切他人的权益。

或许心理非常难懂,但我们必须掌握它,因为心理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乃至人生。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比如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浓硫酸伤熊事件、天津医科大学生马晓明杀亲案件、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或自杀。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的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难看出,暴力事件的两个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必然相伴随着对他人物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必然漠视他人物的痛苦。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家庭、学校教育奉行成绩至上原则,对学生的生命关注不够有密切的关系,更与社会大环境价值准则的迷失与暴力文化的泛滥直接相关。在这种糟糕的氛围中,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压抑的情感终有一天会以不可预料的形式发泄出来。

这些都是心理问题,倘若我们能用心理治疗去感化他们,世上又怎么会有如此惨剧?

由此可见良好心理素质是我们搞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为此,我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我要辩证地看待我的优趣点,正确认识自己,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的闪光点,只需要我们要善于去挖掘,对于我的缺点我要不断改进。

同时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就像扁鹊见蔡桓公那个故事一样,倘若蔡桓公能够放下身段,那又怎会病入膏肓?所以,对于心理这种飘渺,说不清摸不着的问题,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一口肯定我们没有任何心理问题。

127081班 6-223

心理学心理感悟 篇2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因动机,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学微机基础的第一课时, 许多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 我让学生遐想一下计算机的用途,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接着再利用教学光盘, 向学生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计算机世界。通过观看, 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 它的作用可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教学气氛活跃, 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同时,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 除了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外, 还要巧妙设问, 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一个接一个地问题, 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也就很快地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抓住学生好动的心理,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都有“好动”倾向, 如果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范, 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情境, 学生必将“因动而疑”, “因动而学”, “因动而创”。学生上机操作是计算机课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学到知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是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比如, 在教网页制作时, 我在开课的第一周, 让学生上网, 浏览大量优秀网页, 并进行筛选、下载、整理、交流, 共同分析网页的各项功能。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 不仅是教与学过程, 更是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创造的过程。在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 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其他学科的办法去讲、去学、去考, 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电脑个性化的设计, 功能开发的多样化都是创新精神的结果。

三、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 激活创造灵感

针对好玩的特点, 增加教学的情趣性。一节好的计算机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要提高教学的兴奋性, 教育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学方法要有新意, 要引起学生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思维活跃, 爱玩好动, 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 而要采取生动活泼, 寓教于玩, 寓教于乐的方式, 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学生一般都好玩游戏, 对此, 我认为适当的打电脑游戏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就如三维场景的游戏, 场面非常逼真立体, 经常接触这类游戏的学生, 完成的3DMAX作业会比别的学生更专业, 更艺术。并且, 每个软件都有相通之处, 学生在玩游戏同时, 学会了安装、设置、防毒、杀毒等功能, 这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比尔·盖茨就是为了玩三连棋, 从编写程序开始, 相继编写出D O S、W I N D O W S等优秀软件。

四、抓住学生好试的心理, 提供表现的机会

现代的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喜欢尝试和摸索的心理, 一旦他们尝试成功, 他们就会有成就感, 尝到了学习上的甜头, 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 让他们尝试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其它学科学习服务, 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例如:学了W O R D的应用, 就可以想把自己写的作文输入到电脑, 排版打印出来。学了因特网搜索引擎, 就可以用它去查一下各学科学习中碰到的难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这样, 把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讲来源, 讲用途,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 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启发他们思考, 尝试着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 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五、抓住学生的好强心理,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 表现意识很强, 总想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我, 一旦他们在竞争中取胜, 便有一种要继续保持并发扬成绩和优点的情感, 因此, 在课堂上我们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竞赛, 注意保护学生的好胜心。比如如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班为单位, 进行英文录入竞赛、中文录入比赛, Windows中指定文件 (或游戏) 的查找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促进组内、组间, 班内、班间的协作, 在协作中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对竞赛中的“失败者”给予鼓励, 说:“没关系, 再努力些, 下次会赢过他们的!”等等, 因此, “失败”的同学也并不因竞赛中的“失败”而低落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 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 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 抓住学生心理, 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教学实践也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充满着好奇, 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 总是积极主动的, 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抓住学生好动的心理, 活跃课堂气氛;三、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 激活创造灵感;四、抓住学生好试的心理, 提供表现的机会;五、抓住学生的好强心理,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生心理,计算机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

感悟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认识、了解自己,学会沟通与合作,寻求发展与创新。同时,教师选取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的整合,活动方案的设计等,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可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完善心理品质的好时机,“与学生共同成长”是可以实现的。

重视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感悟。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让活动更加贴近学习和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可以通过提问、设问、陈述、反问、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内心思考并有感而发,尽情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课程结束后,这些内心体验和感悟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会指导、鞭策他们今后的行为。课程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连在了一起,这些体验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强调综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中,综合意识的树立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学生可以从“认识自己”中学会综合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可以从“学会学习”中寻找知识的连接点,将多门学科综合连贯,形成网状知识结构。教师在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注重对其他知识的汲取,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积极心理学感悟论文 篇4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他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3个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患;(2)让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天才。由于心理学界过去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所以现在有必要提倡积极心理学,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从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美国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础任务。第一是研究积极情绪;第二是研究积极特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当然能力也很重要,如智慧和运动技能等;第三是研究积极组织系统,例如民主的社会、团结的家庭以及言论自由等。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感悟 篇5

一直以来,人际关系都是与成功息息相关的因素,古语里关于成功的三要素有“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强调的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用诚实,宽容和谅解的原则,树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不断赢得他人和社会赞誉,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在本学期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与别人交往,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里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表现,每个人的成长与以后的发展都与你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它是人成功的命脉。

大学四年,我们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是寝室关系问题。比如,一个寝室有六个人或者是八个人,可就是有那么个别的同学做的特别差,从不扫地,从不扔垃圾,从不整理内务,不仅懒,还常常要享受。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室长或室友会帮着多做一些,可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又或者,在一个混合寝室里,另一个本专业的同学和另一个专业的同学关系很好,但是我行我素,不管其他人,从不参加寝室的活动。一个寝室七八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和睦相处,总有那么一两人缺乏集体责任感,总会有两三个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可以因为冲突,从亲密的、坦诚的、安全的、和睦的、友好的,转为疏远的、隐秘的、害怕的、愤怒的、仇恨的,可以使一个原本善良温和的人,成为一个散布谣言,破坏他人名誉的人,因为他无法宣泄内心的情绪,只好向外人发泄与诉苦。由于外人的不知情而盲目同情,更增加了多变性关系的不和谐。因此在处理人际冲突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时当地解决冲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受,能够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能够获得长久稳定的友谊和爱情,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社会交往行为态度。

心理工作感悟 刘倩 篇6

人生总会面临许多挑战。“为人师表”对我而言,是一种极具挑战的事情。当我进入学校,我的身份第一次变成了老师。当学生向我打招呼说出那句“刘老师好!”时,心中说不出的美,但又有些心虚。我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业呢?我将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需要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呢?„„太多的问题在我脑中盘旋。这半年以来我有太多的感受与收获。在八一我除了健康课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义教部心理咨询老师。老实说,我非常惭愧。虽然学习了四年的心理学,可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如何去做心理咨询,尤其是针对学生心理的咨询,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少之又少,可以说根本没入门。正如我的师傅胡洁所说:“想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只靠书本上那些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更多靠的是实战经验。”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工作从青涩中夹杂些紧张走向了平静中带点成熟。我曾经摔倒过,但又迅速的爬起来继续前行,然后在另一个交叉路口摔倒再爬起来。反复的挫折使我们越挫越勇,因为我知道既然选择前行就不要害怕摔倒,而是不但的吸取经验教训,人生没有退路,虽然只是短短的6个月,但是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前行。

阿达尔切夫曾经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烧完。”在教学工作实习中,我不仅虚心请教我的教学指导老师,还请教其他的老师和实习老师,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努力改进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风格教学。每次在小组备课会上,积极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并且在指导组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小组成员之间的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针对不足之处,以便加速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虽然有时的评议很打击人,但是我坚信:“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坚信天下的路都是相连的,责任和梦想将永远伴随着我坚定的走下去,寻找到属于我心中的彩虹。

(二)心理健康工作

1、咨询工作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一只蜡烛!我愿为您的人生旅途点燃爱和希望的火焰。---刘倩 咨询工作是从第一眼看到来访者时就开始了。当我第一眼看到来访者时, 我所有言行举动都成为能不能被信任的信息, 我不但要真诚, 而且要谨慎, 察觉对方微妙的心理波动。以自已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消除对方疑虑增加信任感。同时我还要尽可能让对方轻松起来,这样会使见面的纷围不那么紧张, 就有助于对方感觉到我的友善和亲切, 没有伤害力, 从而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相信我是能解除他苦恼的人。

咨询中, 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听, 真诚的关注让对方感到亲切舒服, 而非紧盯着看。还要意识到来访者对亲切是否排斥, 敏感自已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给对方的影响。所以说, 我要听对方说出的内容, 流露出来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发现隐藏的情感。从多方面地分辨搞清问题, 才能有力地帮助对方。如当我面对一个被班主任押来对所有帮助者都怀着敌对情绪的中学生时, 要求说实话,承诺保密是不能打开他心灵之门的, 我的心中要有真正涌现的对该学生的同情理解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真实的而不是装出来的, 说话问话的语气是朋友式的, 有着贴心知已的气息, 语言和非语言信息都一致地表现出朋友式的真诚关怀。学生的防备敌对情绪就会松动, 从他述诉说中我发现造成他情绪波动不平稳的原因不是睡眠而是前一阶段父母闹离婚这一真正根源, 这样解决他苦恼的焦点就集中在如何看待父母感情这一问题上而非睡眠障碍上。所以说,咨询师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作后盾, 用真诚的心来开展工作的。

我深感,心理咨询师, 首先要让来访者感到是一个可以放心依托的人, 可以安全受保护地让痛苦从心里倒进去的器具。要做到让学生一来就很快敞开心扉不是几句有技巧的话所能做到的, 而是从咨询师身上发出的综合信息。也即咨询师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综合气息。咨询师的工作是一项必须终生努力没有终点的职业。它要求我们真实真诚地待已待人。

2、箱庭

沙盘游戏治疗是以荣格心理分析理论为背景的一种治疗技术,可以给学生自由与保护的空间,还需要倾听来访者讲述的沙盘故事,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能够将自己的无意识内容通过沙盘故事表达出来,这也可以说是沙盘游戏中的表达性治疗的一面吧。

通过对无意识层面进行象征意义的分析,融入中国文化和感应技巧,让来的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自我调整、自性发展。

作为陪伴着首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够被来访者接纳、信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感应的效果,除此之外,陪伴着还要懂得很多的知识,包括宗教、神话、童话、艺术、文学等,通过了解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层面的内容给来访者做工作。

心理学研究新趋势:积极心理学 篇7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 随后, 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 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2、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在20世纪末的10年中, 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于心理疾患的预防, 在对于预防的研究中, 研究者们发现, 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坚韧、人际关系、技能、创造力、勇气、乐观、信仰、希望、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 等等, 因此, 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 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 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 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 激发人的活力, 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 并探索人的健康与发展途径。因此, 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 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 并探索如何增强人性中的积极层面, 帮助人们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 这将是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一经提出, 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近况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主要涉及: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乐、乐观、士气、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绪平衡、兴高采烈, 等等, 即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 同时, 对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1、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积极情绪, 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理论, 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 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 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当前, 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 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 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当然, 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如Susan E. (2000) 曾对7个被试的多种积极情绪进行了连续98个晚上的持续追踪, 结果发现积极情绪间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体验到任何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都体验到其它的积极情。

2、积极人格特征的塑造

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 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 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人的整个生活空间, 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种研究的共同要素是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论、自尊、自我组织、自我定向、适应、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

3、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有很大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 (乐观) 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 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Taylor等人发现, 对于感染AIDS疾病的人, 乐观者病理症状晚出现, 生存期也长, 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 在康复锻炼中表现得更好。而消极的人会使ALD症状更早出现。Taylor的研究思路对于预防和改善行为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

Salovery等学者也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 对于情绪和身体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负面情绪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而没有关心积极的情绪如何增进健康。由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呈负相关, 他们认为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将会有预防上和治疗上的效果。他们所讨论的研究包括了情感对生理和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 这里, 既有直接效果进人体免疫系统发展, 也有间接效果增强心理统摄、社会资源利用、健康行为促进。他们的研究证实了乐观与希望能够有效的增进健康。

三、积极心理学研究意义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人的积极品质, 这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和颂扬, 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性反思。积极心理学通过对传统心理学的人的“机器”“动物”隐喻的反动, 高扬人性的积极性、建设性, 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性的理性复归。积极心理学既吸收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又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与心理观取向。尽管它对传统心理学存在批判, 但不同于后现代心理学的无情颠覆:其批判主要集中于研究对象、内容和价值观层面, 相对于批判,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似乎更倾向于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和纠偏, 强调汲取现代主义心理学两种对立文化取向中各自的精华。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突出特点是其一经产生便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传播的根本原因。

正如任何新兴事物在其产生初期存在着不完善一样, 积极心理学也存在着自身问题。

首先, 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如:幸福感、快乐或幸福生活与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将幸福、快乐作为其社会的首要的目的。Myers在对有关的研究中认为:促进幸福的要素之一是宗教信仰, 此外两个要素分别是经济、收入的增长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但对于享受生活等价值观念来说, 西方社会文化就比东方文化更加以强调, 而东方的社会文化就比西方更强调社会承认等价值观念。可以说, 人们怎样来创造生活是受到其社会文化限制的, 那么, 哪些东西是人们应该追求和重视的, 将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次, 不能将幸福、快乐看成是终点, 它们只是在对有意义活动的追求过程中的副产物。当把自我实现当作是一个终点、一个目标时, 那么自我实现是不可能达到的。这个问题已涉及到积极心理学存在的必要性, 亟待积极心理学工作者给予理论和实际研究的回答。

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积极心理学是在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中产生的, 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 治疗精神疾病, 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三是鉴别和培养天才。他认为, 过去的消极心理学只担负了前一种使命, 积极心理学要把心理学应该担负的三项使命全部担负起来。从这个标准来看, 年轻的积极心理学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 要拓展和深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第一, 在积极理学现有的三个基本领域中, 研究最多的是积极情绪体验, 而且积极情绪体验中又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多, 同时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就目前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来说,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 都远不及它所批判的“限制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消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这说明, 积极心理学还有众多的方面、众多的领域需要积极心理学工作者去开拓。第二,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但对积极的人格特征的研究可以说刚刚起步, 有许多方面还没有涉及, 在这方面需要多花时间与精力。第三个方向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 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考察。

其次, 要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技术。积极心理学不仅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 它更应该也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考虑到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源头——人本主心理学, 虽然对壁垒森严的临床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 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但由于没有实证科学的积累而限制了其的应用与发展。积极心理学家已经把那些原本在消极心理学模式下的研究, 如实验, 测量, 应用, 转到积极心理学的模式上来了。但积极心理学已经提出, 且有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分庭抗礼, 甚至取而代之之势。这可能意味着, 积极心理学仅仅满足于传统心理学的现有的客观方法可能是不够的, 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就有必要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论, 要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处理文化变量的无能是对传统心理学最严厉的批评之一, 而接纳了其研究方法的积极心理学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拿出什么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 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五、总结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是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理论结构与补充, 但要完善积极心理学思想, 建构积极心理学体系, 发展积极心理学技术, 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因为积极心理学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 试图对它作出全面的评价还为时过早。积极心理学的崛起, 使得心理学家能够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 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 为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 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 积极心理学势必会对现代心理学产生积极影响, 也必将推动心理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216-217.

[2]张倩, 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 2003 (3) :6-10.

[3]Seligman M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 (1) :5-14.

[4]Ruark J.Redefining the Good Life:A New Focu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5]Fredrick 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218-226.

[6]Engine S.Mapping the meta-domain of discrete positive emotions.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00, 61 (4-B) :2260.

心理学视阈中的心理诊断 篇8

【关键词】心理诊断; 行为水平;信息加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102-011

诊断的词义分析

“诊”,形声字,从言,珍省声。“言”为语言,表示说话,用于询问或解答;右半部从人,从彡。“人”是指医生;“彡”本义为细密柔软的毛发,引申为细密,说明诊的过程要详细、认真。“诊”的基本字义之一是指“医生为断定疾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1]”,如诊脉,诊室。“诊”的另一基本字义为验证,此字义提示“诊”的不是盲目的,而是朝向某一目标或目的的。“断”的基本字义为判定,决定,如判断[1]。从诊断二字的顺序可知,诊在前,断为果。诊断的过程是“看-初步判断-验证-结论”过程。

诊断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术语, 它指在医疗活动中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信息加工过程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诊断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只是相对的,随着医学自身的进步,诊断的水平也随之发展。临床水平的诊断是依据个体的外显临床症状描述判断健康状况,如疼痛、焦虑不安等概念;机理水平的诊断可以了解健康问题的变化规律或制约因素,如厌食症、抑郁症的概念;一般认为,与临床水平和机理水平的诊断结果相比,病因水平诊断的可靠性和确定性有所提高,不仅可以描述临床症状,预测疾病的发展,并且可以找到疾病的原因,使得后继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心理诊断的概念及其模式

“心理诊断”一词最早出现在M.罗夏的《心理诊断》一书中[3]。当时他提出这一概念,专门用于精神病学的,后来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最后才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认为,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4]。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心理咨询目标和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价值。

当前咨询心理学主要是遵从生理-心理-社会的理论模式,心理诊断亦是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角度综合地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状况。根据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对心理障碍的诊断不仅仅是对心理障碍的生理解释,还包括了解来访者的个性特点(心理因素)和来访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因素),三者之间共同作用会影响疾病行为、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康复进程。尽管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否定了医学的纯自然科学模式,但心理诊断却未摆脱医学的模式,更多地关注着大脑内找到某种器质性病变或物质基础,体现为心理诊断过程中过多地探寻生物因素,对个体心理特点及其对心理障碍的作用关注不够充分。

3 心理学视阈中的心理诊断水平

当前状况下,心理诊断距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的独立应立足于心理学的背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区别于其他临近学科,尽量避免走进生物学和精神病学模式的怪圈。

3.1外部行为水平的心理诊断。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心理诊断的直接对象。行为主要是指具有诊断意义的动作、言语、表情等信息符号。行为水平的诊断类似于医学中的临床水平诊断,在现象学水平上描述个体的症状——行为模式。当前心理诊断的层次多集中于行为水平。行为水平的诊断多使用观察或心理量表完成,但是由于外显行为和内部心理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容易出现“同症不同病”或“同病不同症”的现象,借助行为描述和把握心理现象及心理问题相对比较困难,心理诊断的可靠性和确定性水平不尽理想,另外,行为水平的诊断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心理障碍的机理,对后续心理治疗的诊断价值自然会受到削减。

3.2 信息加工水平的诊断。信息加工水平的诊断是借助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指标,如反应时、眼动模式,从更加微观的水平鉴别来访者的特点。如,心理障碍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某些特定的心理模式,如认知速度,认知的准确性,反应速度,认知方式等方式存在着特定的表现。大量研究表明[5],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自传体记忆存在差异,表现为具体性记忆提取受损,概括化记忆增多,是抑郁症患者的稳定特质,是抑郁发生和维持的易感因素之一。同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有无偏执症状,其追随信息的能力总体上并不低于正常人,但是偏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受到分心信息的干扰,进而严重影响到追随信息的准确性[6]。这就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集中注意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不一定遭到破坏,但是排除干扰(尤其是与其错误性观念相关)信息的能力可能与常人不同。

信息加工水平的的心理过程指标更加精细和稳定,对心理问题的诊断会更加敏感,可靠性和确定性水平会有所提高。但是,信息加工的诊断指标的使用要依赖于心理障碍机理的理论研究,当前对一些心理障碍的病理机制的成因和表现还多为“假设”或“假想”,其“科学”的证明和解释还有待深入。

4总结

根据心理诊断过程的医学色彩或是精神病科色彩过浓,而其自身的心理学属性则体现的较少,以后的心理诊断学科应注重发扬自身的心理学特色,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的诊断方法和诊断工具,逐渐摆脱对医学诊断的依赖。同时,心理诊断的概念和操作应是多水平、多层次的。若贯彻这个观点,才可以合理地看待心理诊断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在线新华字典http://zidian.aies.cn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年

[3]张仲明,李世泽.心理诊断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王凤.抑郁症自传体记忆搜寻和精加工阶段的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心理感悟随笔:远航随笔 篇9

“小伟,过来帮下忙”“哦,来了” 直到这声呼喊我才回过了神,意识到这次要与世隔绝很久,我的心情有些低落但同时又带着些许兴奋,出过国的人有很多,但像这样坐船横穿太平洋的恐怕只有船员才能感受到。

我是一名海员,在南通四海船务派遣管理的“安吉23”轮(隶属上海安吉航运公司)上做机舱实习生。这是一艘总吨为34565吨的滚装船,这样说一般人可能不理解,如果我以“海上的移动大楼”来形容这艘船你们就会明白了。

经过了5个多月的沿海航行,这次我终于体验了一回“长途旅行”—— 横跨太平洋近8000海里长达二十天的长途跋涉。刚开始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经过了十几天大风浪、大雾、暗涌、下雨、大风的“洗礼”之后,旅途变得枯燥无味起来,休息时只想一个人在屋里发呆。恶劣的天气让大家的心情也变得很低落,做了好几天的篮球架也被罚了红牌上不了场。偶尔能听见娱乐室稀稀落落打乒乓球的声音。

听着窗外呼呼作响的海风,我开始记录一些上船之后的感想。其实不管是海上也好,陆地也罢,工作就要用心、负责。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从实习生走过来的,我经历的他们也都经历过,时常聊起他们的过去,当时的条件还远不比现在,他们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在船上工作生活首先就是要把人与人的关系搞好,所有人都相处好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日常生活。其次就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和对领导要求的绝对服从,交代的事情要做好,不会的要问,不懂的去学。凡事从小做起,比如保持好个人房间的卫生到公共卫生、说话时注意礼貌、与人见面要问好等等。最后,工作时间要学会积极主动,能上手的就去帮忙,不会弄的就在旁边看,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了。

再来谈谈船上的环境和伙食。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船员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也不好用的也不好,其实不然。我在的是一艘新船,每个人有独立的房间,房间里都有独立的卫生间、空调、沙发、书桌、电脑。平时的娱乐活动也是花样百出: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跑步机、哑铃,甚至还有KTV,只要是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伙食就更是不用说了,四菜一汤的标准配置样样不差,隔三差五的团体聚餐也是常有。现在的船员生活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船期间,我也学会了许多技能,如熟练穿戴救生衣救生服、熟悉船上救生圈的位置和分布;火箭降落伞信号、手持火焰信号、漂浮烟雾信号等的使用方法;救生艇、救助艇、救生筏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机舱工作牢记机舱的逃生通道和发生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等等。

从烟台出发到现在已经十几天了,再过几天就到墨西哥。此时又想起了开航前领导说的话:“我们这是全新的船,载着全新的车,经过全新的航线去把我们中国的车卖到外国去,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自己。”是啊,虽然我们只代表这一艘船,但还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有着同一个梦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这一次的远洋之行也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海员这份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也了解了海上运输的种类和方式,以后和朋友见面也多了很多值得分享的故事。也许若干年后我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也许我会忘记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但我会一直记得这个难忘的经历,一直记得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在危险的大海上工作、生活。

大学生心理课后感悟 篇10

这学期我选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课程,一开始我对这个课程不是很了解,只是以为这个课程就是讲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东西。但是我错了,开始接触这个课程以后我对这个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它不仅仅只是讲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的,我感觉它完全可以伴随我们一生。

一开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他的地址,说如果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可以去他那里进行心理咨询。所谓心理咨询就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而且并不是非的是心理有问题的去咨询,每个人都可以的。学习这个课程让我学到最多的东西就是有关人际交往的问题,以前总以为IQ高就是一种财富,令人羡慕,“大学生心里健康”课后,才发现EQ是多么重要,心里对美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如果一个人IQ过人,然而对周围的人无一丝情感,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人和人往是不断交流思想,不断交流感情的过程。有个这样的例子:“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你我还是各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都有两个思想”。可见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性,上了“大学生心里健康”课,悟出了许多人与人交际方面的好方法,待他人要有同理心,这样互相才会理解;要知道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记住,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要真诚坦白地待人,这样才值得别人信任。

同时,课上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小游戏,比如说体会心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选择测试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也许是老师讲我们应该具有自己的目标,同时也给了我勇气,那种我们平日里欠缺的那种勇气。就要像李开复所说:“做最好的自己”!我不能说自己在人群中最棒,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要告诉自己,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告诉自己是最棒的。从前是在为别人的目标而活,而现在,已为自己制定了大致的方向,有了自己的目标,知道了什么对目标有意义,那就去做。记得董老师说过:“没有目标的人,就是在为有目标的人实现目标”,回首过去,再看现在,我深深地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痛苦的,只有做自己想做的才会在那个领域有大发展,才会感受到快乐。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心态,自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总离成功差一步呢?总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做„„,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能,而是我们不敢,当离成功只差一小步的时候,也许那就是勇气。

还记得最后一节课,老师测试我们都会是什么样的人,通过测试我可能是个习惯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社会的人,可以说事事都得亲为,否则我会不放心,也许我不是很相信别人吧。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就是那个《生活大爆炸》,看了以后

真心好笑,同时也体会到了他们的那些生活方式,仔细想想自己有时候也会那个样子,有时候看他们的样子很讨人厌的!呵呵,希望自己不会在那个样子了。

失恋大学生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 篇11

关键词 失恋大学生;干预组;对照组;心理咨询干预

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非常多见的一种情感危机,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导、处理,很容易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对失恋大学生积极关注,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分析了本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失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并了解了其不良情绪和认知,对其采用了心理咨询干预和疏导。其结果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对68名本校失恋大学生做为观察被试。其中女性被试36人,男性被试32人;年龄21~25岁(平均22.8±6.8);大二学生26人,大一学生42人。随机将被试分为心理咨询干预组(n=34);对照组(n=34),两组被试在心理辅导教师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 SDS)记分评估。心理咨询干预组经两个月心理咨询干预后,与对照组再次进行SAS、SDS及心理访谈,以观察心理咨询干预效果。(其中有4被试无明确原因自行脱离实验)

2. 心理学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学调查。分别将SAS、SDS中的20 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1.25X),即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index scor, Y)。

3.心理咨询干预手段

咨询干预组的被试,尤其失恋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得分较高的失恋大学生,采用心理咨询理论中,认知理论中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进行咨询干预,以纠正其歪曲的认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引发的不良情绪。

二、结果

两被试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心理学调查见下列表格,两组被试在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前SAS、SDS标准记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心理咨询干预组经两个月心理咨询后,SAS、SDS标准计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有所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被试在心理咨询干预前,情绪和人知的歪曲程度无明显差异。心理咨询干预组被试,经两个月的咨询干预,自我评估表明,情绪改善明显。对照组被试则表示情绪困扰没有改善,还有6人出现睡眠问题。

三、讨论

大学生因心理素质、挫折承受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遭遇失恋后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良情绪反映及心理失衡现象。其失恋后的挫折感受和不良情绪反应与失恋者的性格、童年期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好坏、恋爱时间的长短及恋爱关系的深浅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绝大部分遭遇失恋大学生来说,他们能正视和接受现实,平稳度过失恋后的心理波动期,然而也有些失恋学生会长时间沉浸于失恋的痛苦中,并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情绪反应和歪曲的认知。

本研究对本校68 名失恋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学调查(SAS、SDS)和不良情绪、歪曲认知的访谈,以期发现失恋后异常的情绪、不良认知引起的心理变化,并对心理咨询干预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干预,结果发现心理咨询干预组不仅SAS、SDS标准得分减少,而且不良情绪和歪曲认知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被试,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增加,歪曲的认知没有改善,还有部分被试出现顺面的问题。在此,作者建议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和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关注失恋的大学生,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干预,可以很好的防止失恋后的大学生陷入情感危机,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高校维护正常学习氛围,创建和谐校园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李曼,郝风贤.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81.

[2]王翔朴,主编.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心理学心理感悟 篇12

一、优秀生存在的心理弱点

1. 心灵脆弱

心灵最脆弱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整天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的优秀生,他们时时被成功的喜悦包围着,耳中充满了别人的赞叹和夸奖,一旦失败,心灵便遭受沉重的打击。有的承受不住家长、教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嘲笑,有的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心灵便蒙上了一层阴影,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伤害。同时,这种心理畸形的产生也缘自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如家长、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就会使学生一度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因成绩不好而被训斥,他们就会为自己得不到理解而苦闷彷徨。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生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后进生。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弱点暴露得越来越明显,那些在社会上经受一次打击就从此一蹶不振的,往往是学校里的优秀生。

2. 爱慕虚荣

虚荣心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而在自尊心特别强的优秀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正确对待虚荣心,它可以变成一种行动的动力,指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它将成为学生品德形成的阻力,引导学生误入歧途。过强的虚荣心会使人产生嫉妒心理。如许多优秀生不愿意与比自己强的同学来往,在班级中拉帮结派,贬低他人等等,这些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而这些狭小的圈子,又往往是教师不易觉察的。

3. 自私恐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师、家长的竞争意识正在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尤其是优秀生,他们的分析能力强,竞争意识强,他们深知成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时时处处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一方面,他们不断地学习、锻炼,另一方面,又希望别人尽量少学一点。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不考虑集体利益,更不愿意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使是老师的“命令”,他们也是心不甘情不愿,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4. 孤立自负

自负是指一部分优秀生自以为了不起,他们看不起后进生,不和后进生来往,甚至当面讽刺、嘲笑后进生。这方面的误导往往来自于家长,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与差生交往,担心孩子跟后进生在一起会受影响。其实,他们意识不到,如果让孩子学会关心帮助差生,那将是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心灵陶冶。

二、矫正优秀生心理弱点的几点对策

1. 学会正视现实

现实是残酷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教师应该帮助优秀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学会正视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学会怎样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而不应该一味地去讽刺、批评,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压力。

例如,我曾教过一个叫李晓霞的学生,她是在四年级时由东北转来的。小姑娘很可爱,并且是原来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此,我没过多地注意她的学习情况。开学的前两个月,她的成绩总是处在中游,我以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可后来我发现她的成绩越来越差。于是,我找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中,我得知:她老家的学校并不十分重视教学,教学管理不严,不少学生荒废了学业。而她特别要强,凭自己的努力,每次都考90分以上,而90分就是第一名。她一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想到,到了新的学校和班级中,她连中等都考不到。再也没有同学羡慕她,再也没有老师表扬她,于是她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出息了。我诧异了: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生就这样不堪一击吗?我认真帮她分析了目前她的处境以及将来要面对的现实,给她讲了爱迪生、居里夫人从逆境中崛起的故事,使她对现实有了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期末考试,她一跃成为全班前几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个学生能力是有的,但是我们教师如果不及时排除她的心理障碍,她可能从此销声匿迹。这足以证明教育的力量,也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这件事告诉我们:打开心灵之窗,才能启迪智慧之门。

2. 学会正视自己

优秀生的悟性比较强。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时刻提醒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各方面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要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教师应多为优秀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痛苦,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在磨练中成长。在班级中,我曾组织开展了“认识自己”“正视失败”“超越自我”等一系列主题班会和“寻找自己的位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许多学生也因此摆脱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3. 学会善待别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在一个班级中,优秀生的带头作用不可忽视。如果他们都能善待别人,无私地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那么整个班级的各项工作都会被带动起来;如果优秀生在同学心目中没有威信,那整个班级就会失去向心力,如同一盘散沙。如市“十杰儿童”张璐的转变就曾带动了全班同学的转变,这件事使我至今难忘。

事情发生在三年前我刚接四年级二班的时候。记得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当时是级部第一,又是“文明班级”,所以我满怀喜悦地踏进这个班。可是没过几天,我发现班干部背地里勾心斗角,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冷漠,整个班级仿佛持续在冷战中,没有一丝勃勃向上的气氛。优点没多少,乱子倒惹了一大堆。面对这样的“文明班级”,我不禁有些愕然,几次想发火,却又忍住了,因为许多同学在辩解中都提到“张璐如何如何……”原来,张璐是班里的优等生,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但对班级的事情却漠不关心。同学们几次选她当班干部,她都不干,原因是怕耽误学习。原来,同学们都在以她为榜样呢!于是,借班队会的时间,我给同学们讲了怎样摆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的关系等,许多同学大受启发。课后,我找张璐单独谈话,她还是不愿当班干部。没想到,过了几天,张璐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把脚扭伤了,我带她去医院敷了药,并特意说服了几名平时被她看不起的同学每天护送她回家。在这期间,一有机会,我就给她讲这几位同学如何热心,集体如何温暖……张璐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与狭隘,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不但在同学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使自己失去了许多锻炼能力的机会。于是在我的帮助下,她担任了学习委员。张璐不愧是学习优等生,她小小年纪竟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她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了大家,并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热心帮助每一位同学。她的转变给整个班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她两年间代表学校拿回了七个市级比赛奖励证书。“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错,如果张璐当初走不出那个自私狭隘的小天地,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你如果在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机却毫无起色的时候,不妨从优秀生的身上捕捉教育的契机,矫正他们的弱点,发挥他们的优势,这也是班级管理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上一篇:工商局综治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优秀教案《漱口歌》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