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共8篇)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篇1
一、不对。因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二、1、人都有一种自我维护的意识,在形成自我评价之后,就会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知道了或听到了别人不好的言语和态度,人会感到自我的评价系统受到了威胁,就会去主动去对抗和理论或者是远离这些令他不舒服的人,或者是想办法让这些人的行为和态度和自己割裂。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他会趁此来反思自己,而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进而进行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2、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会严重影响到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及评估能力。这种心理会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同事。
3、学会和同事交流,和同事交流的关键,是跳舞的精髓:大大方方、轻轻松松、并且不要妄图独掌局面。
三、1、(1)对经济收入低的自卑感。教师不仅工资收入低,而且实物获得少。清贫乃至寒酸几乎成了形容教师物质生活的专用语。教师们为不能过上和他人一样富裕潇洒的生活而苦恼。(2)对地位低的自卑感。时下社会上真正能瞧得起教师的人不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在政治上与社会上被看成是无能者。而且由于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在一些人眼里又被看成孤陋寡闻,不通人情世故。值得深思的是,目前我国学校内部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地位的倒挂,更使许多教师难以忍受,以至于不少优秀教师宁愿在学校里去干会计、保管、事务或某一科室的干事。(3)对工作苦的自卑感。教师工作之苦,可谓世间之最,表现在① 劳动时间长,思想负担重;② 复杂。世间万物之中人的灵魂最复杂,世间万事之中恐怕没有比塑人的灵魂更复杂的了;③ 周期长,见效慢。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劳动的成效;④ 活动范围小,局限于四堵墙内,且对象又是孩子,因而对外部精彩多变的世界了解不够,自然难以适应。(4)对社交技能差的自卑感。由于工作的限制,教师的社交技能不仅差,而且正统背时,加之心理上的自卑,很难适应时下的社交场合,这往往使一些教师退缩,封闭,不愿与人交往。(5)对双重人格的自卑感。人们认为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是“人之楷模”,是君子。教师在师范学校受训时也是这样被教诲的,因此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应该是君子。社会上一般人对教师寄予的期望都很高,在普通人身上不当回事的事(如说粗话),教师一旦做了则会受到非难。只要如此一味地把教师理想化,或是以理想的眼光看待教师,那么教师就绝不能在学生面前、在公共场合暴露缺点,这是难以办到的。这样,教师无可奈何,势必只能充当伪善者。这就必须陷于双重人格的苦恼之中。
2、(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3)果昂首挺胸快步行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在公众场合当众发言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5)学会微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6)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
四、1、(1)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是影响教师亚健康的最直接原因.工作量普遍很大;工作时间普遍很长;学生品德教育的压力愈加凸显.(2)心理压力增大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来自学生家长的直接压力;缺乏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渠道。(3)学校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压力对教师亚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4)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健康的重要原因.(5)教师自身健康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2、(1)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积极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我保健来解决。提高认识,加强健康观念,进一步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各学校的教师卫生保健目标真正把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工作落在实处,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要主动学习、掌握一些健康知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特点(如家庭病
史、体质特点、过敏性、抗药性以及血型体貌特征),以便更好地预防疾病,对症治疗; 加强教师健康意识,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要加强自我锻炼。特别是坚持做操,持之以恒,就会收到效果; 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有病早发现,早防治。(2)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教师应该是在快乐地教着。教师是一个充满欢乐阳光的职业,自己为师的境界需要提升,要善于从本职工作中获得乐趣;教师工作快乐需要一种心态。只要我们教师保持快乐的心态,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轻松惬意。尽管我们小学教师工作是辛苦的、单调的、繁琐的,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但是我们都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教育;我们教师工作快乐需要挖掘。也许,我们教师职业目前还不是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我们应转变观念,心甘情愿地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乐趣。
五、1、鳗鱼效应。
2、鲶鱼效应说明,漠视危机就会失去生机。人,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激发活力,不断创新。安而忘危,就会放松警惕,懈怠斗志。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生存意识,奋发进取,一往无前。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社会要营造成熟的人才流动环境。人才不流动,单位就会如一潭死水。因此,引进人才才能永保活力。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危机,更蕴含着机遇。单位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用武之地。
3、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鲶鱼效应”,可有效地激活班级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创设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1)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由于要竞选成功,你就必须比其他同学游得更快,使自己率先成为一条“鲶鱼”。由于还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新的“鲶鱼”还将不断涌现,因此,虽然自己已经成为了“鲶鱼”,游的速度却不能有丝毫的放慢。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班主任必须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保证机制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2)挖掘学生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榜样,不断制造各方面的“鲶鱼”。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学生,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学生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还不具备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因此,班主任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于平凡处见神奇,于各方面见长处。(3)在活动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制造班集体大“鲶鱼”。一个班集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自己的班级在年级或全校中居于领先地位,成为引领一个年级或全校班级的一条“鲶鱼”,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能游得最快,能迅速地脱颖而出,并由此不断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4)适时调整班级座位、优化组合,使同学们感到“鲶鱼”就在我的身边,感受到“鲶鱼”的快速游动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压力,从而激发自己强烈的竞争意识、超越意识——“你行我也行”“你能我也能”;使同学们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努力地向前游,那么最终将被“鲶鱼”吃掉。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篇2
其实, 焦虑与考试成绩的关系并不是成正比, 而是呈“倒U型”关系。心理学认为, 焦虑对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具有一种“弹簧效应”:紧张太轻则难使弹簧产生弹力;紧张太重则将会使弹簧失去弹力;紧张适中则会形成最佳的工作表现。心理学中的耶基思—多德森法则认为, 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 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即当个人的行为动机处于一个最优值时, 其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当个人的动机低于或高于这个最优值时, 其工作效率都不能达到最佳表现。因此面对高考, 一个考生应有适度的焦虑, 既不能松松垮垮, 毫不在乎, 又不能焦灼不定, 忐忑不安。只有使焦虑最佳, 考试才能最佳。
过度焦虑并不可怕, 只要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的心理调适, 就能变害为益。心理调试泛指个人对自我心态主动、有意识地调控, 以使人尽量感受到正面的情绪体验。它主要包括心理暗示、放松暗示、意念控制、自我安慰等活动。
一、心理暗示法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也指出:“任何见解、计划、目的, 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反复多次地思考, 那它必然会被植于潜意识中, 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座少女的塑像, 并爱上了这个石头少女, 每天不断地看着她, 竟然使她变成了真人, 最后结为夫妻。所以如果你相信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那么在你的身上也会发生这样的奇迹。通过这个神话故事, 我们就能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要诀, 运用到考试上, 方法如下。
首先, 对考试有强烈的渴盼暗示。对考试的来临不是畏惧, 而是带着一种皮格马利翁的期待心理, 把它当成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是展示自己能力的绝好机会, 是一个练兵的沙好成绩, 心中默念:“我要考好, 我一定要考好。”一旦如愿, 就会进入一个自我启动的良性循环———不断地期盼下一个成功的发生, 结果成功就会到来, 这个成功会强化原有的自我信念。相反, 如果总是担心会考失败, 总是想着考砸了怎么办, 结果就会真的失败, 于是每到考试都会万分紧张害怕, 自然就会出现每次都考差的结果, 如此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 要不断地强化这种考试的积极暗示。当成功实现之时, 若没能好好地去享受这种喜悦, 没能好好地去积累这种体验, 就将回到初始状态上, 那么下次考试来临时, 就又会感到焦虑不安。美国心理学大师斯金纳说:“人们的所有习惯养成, 都是积极强化的结果。”不断地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每次考试中都加以运用, 它就会推动你不断地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 极大地诱发你的潜能。当高考来临之时, 就能做到从容应对。
二、想象法
这跟练瑜伽是一样的道理。在考试中, 当我们手心出汗、脑袋迷糊、思维涣散时, 可以试着一用。闭上双眼, 平静地呼吸, 一吸一呼, 一吸一呼, 要慢, 告诉自己:“我现在很平静, 我正躺在美丽的沙滩上, 我的头、眼睛、嘴巴、肩膀、手臂、腹部、双腿、双脚都在下沉。”每想到一个部位, 这个部位都要跟着想象走。“放松再放松, 海风轻拂, 吹到了我的脸上, 很凉爽, 我闻到了海的味道。”每句话都要十分缓慢, 一遍不行再来一遍, 大概三分钟, 你就能够平静下来了。
三、十“了”减压心理调适法
一说了之, 与同学或家人话说, 达到内心痛苦的宣泄;一动了之, 参与自己平时喜欢的运动项目, 让身心充满活力;一冲了之, 冲个凉、泡个澡, 让沐浴水冲走自己的烦恼, 感受浑身的清新;一听了之, 听一听自己平时喜欢的音乐, 让大脑神经松弛下来;一读了之, 读一读自己平时喜欢看的书, 让大脑“透透气”;一笑了之, 看一看笑话集, 或与别人调侃一把, 大笑一场;一睡了之, 打个盹或睡个觉, 消除烦恼;一唱了之, 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唱一唱自己平时喜欢的歌曲, 愉悦自己的心情;一看了之, 看一看自己平时喜欢看的碟片或电视节目, 以松弛精神;一坐了之, 闭目养神坐禅一会儿, 让大脑松弛下来。
问题不在于焦虑本身, 而在于对焦虑的态度。学会一定的心理调适, 就一定能够平静地面对高考, 在考场上策马扬鞭, 发挥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适 篇3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心理调适
收稿日期:2009-12-14
作者简介:亓玉花(1971-),山东莱芜人,大兴安岭地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目前,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考核,已被有关部门列为考核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调适能力,则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指人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与教育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是人的思想活动、认识觉悟、意志毅力、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人的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是其素质健全的重要标志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变革的深入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人们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要求大大增强。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十分繁重,面临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领导干部要经受住各种考验,顶住各种压力,妥善处理各项事务,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培养是保证干部心理健康的客观要求
一个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干部既不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也不会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不能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新旧体制的转轨、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诸多心理矛盾的形成,而且长期无法排除,还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心理出现障碍。如果心理障碍不排除,心理疾病不根治,将直接影响干部心理健康。客观现实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干部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领导干部要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积极的进取心、开朗的心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意识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可以说,领导干部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领导干部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情绪抑郁,心理焦虑
抑郁是一种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
2.敏感多疑,以邻为壑
多疑的人在心理上总是处于不安全、痛苦的猜测状态中,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戒备和敌视性,遇事无端猜疑。
3.自私狭隘,虚荣忌妒
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只许你不如我,不准你超过我。喜欢自我表现,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他人缺乏理解与认同。
4.患得患失,害怕挫折
如果领导干部抗挫折能力低就可能会产生以下反应:一是妥协,二是倒退,三是攻击。
5.骄傲自满,为人傲慢
一些领导干部自恃位高权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能以百姓心态对待人与事。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有研究表明,中国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正困扰着中国人的心灵,领导干部不可能置身度外,他们同样是心理问题易发、高发人群。在领导干部中,许多人感到“心理压力”过大,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心理浮躁”,甚至“心理衰竭”,相当一部分人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存在“焦虑”与“抑郁”情绪。为有针对性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揭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来自领导责任和岗位职责的压力。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的竞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的评比排名次,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而“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
二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加大。由于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改革方案还不够成熟和健全。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我国特有的社会关系。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无论处在哪一级位置上的干部,都不得不重视营造、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这给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
三是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增多、心理压力增加。在社会上种种人际关系的交往中,还要克服和抵御因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困惑,这种诱惑的压力也能够折磨人的心灵。身为一名领导干部,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随之增多。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具备能够拒绝这些诱惑的心理素质。
四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干部也有家庭和妻子儿女。由于他们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从而使一些干部在内心里有一种愧疚感,导致在家庭关系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一定的危机。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五是来自体制上的困惑。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又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三、领导干部心理问题调适的对策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对领导者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强烈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通过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领导者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领导干部要学会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
第一,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利益观、政绩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权力和义务、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权力,就要履行多大义务,就要承担多大责任。权力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为民造福;运用不好,自掘坟墓。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与信念,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胸开阔,从容淡泊,在名利得失面前不困惑。
第二,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一要正确认识自我,使自己多一份清醒,少一份浮躁。二要积极悦纳自我。即内心深处要充分地接纳自己,要有良好的自我观念,要理性客观地分析自我。接纳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就是要喜欢自己,对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人必先自爱而后爱之;人必先自助然后人助之;人必先自信然后人信之。三要善于与自己沟通。这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
第三,善于排除负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一要学会转移、适当宣泄。宣泄有助于疏导人内心困扰,释放积压的情绪。苦闷、不愉快时,要学会转移,环境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负性情绪。当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爆发之前,设法用跑步、游泳等运动把注意力引开。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可以向家人、朋友、或赏识器重你的领导,把心中不愉快的感受倾诉出来。也可以诉诸文字。二要学会宽容。允许别人对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对别人不同的观点要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大于相同性。如果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和观点,有他的理由,就应该尊重。三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有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抱怨下属办事无能,抱怨上级领导不支持等,越想心里越窝火,越窝火心情越糟糕。其实这是缺乏换位思考,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因此要学会心理换位,增强同理心。
第四,采取科学方法,化解工作压力。一是对工作中的压力要有所认识、有所准备,预先估计、分析总结,增强心理承受力;对结果要给自己多种心理准备。这样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心理上都可以接受。二要学会科学的工作,对工作任务做一个整体规划;学会科学授权;尽量今日事今日毕。三要懂得劳逸结合。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尽情去做和工作无关而又一直想去做的事,要积极地休息。
第五,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任何人都是社会人,人的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方面。如果家庭、工作关系紧张就会造成人的心理问题。在困难和烦恼时寻找你平时最信任、最喜欢的朋友倾诉和沟通。
在日常的工作中,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干,就能增强人际吸引力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领导干部如果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就能赢得更多的理解、关心、支持、帮助和友谊,得到更多人的心理营养。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篇4
心理学家吉诺特说:“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知识更具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开健康,成功与财富都无从谈起。许多教师在面临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良好地适应,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适自己呢,通过学习,下面几点是我的感悟。
第一:“我喜欢,我选择”
教师应该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欢 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
第二:“积极乐观,笑对生活” 面对相同事件带来的压力,不同个体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会不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家心态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1)要不断撕掉消极的自我标签,如“我不行”、“我年纪大了”、“我头脑不好用”、“我提职没什么希望了”等。(2)要学会抛弃不合理的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我必须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我必须排到年级前三名”。(3)要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到自己的长处,教师在心理上就会平衡一些,相应的压力就会减轻。
第三:“确定目标,不急不躁”
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实现目标,把事做好。这样他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做事也会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工作更有成效。目标切合实际的好处不仅于此,它还能为教师提供新的起点,帮助教师循序渐进地去摘取事业上的桂冠。实际上,当我们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
第四:“平常心态,合理宣泄” 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 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第五:“磨炼意志,增强抗压” 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相同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
第六:“培养人际关系”
心理调适和健康心得 篇5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 G.Ginott)曾经说过:“For better or forworse”。意思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他还在他的著作中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
“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
因此在这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师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化。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教师,他(她)的素质应该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敬业乐群的精神,就像勇气在困境中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忍耐、理智的好奇、批判的思维与容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师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尊重学生,并帮助他们发展其个性,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身心平衡的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可以说社会大众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美国著名教育家怀特(Witty)调查了4700名学生,得出以下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派墨(F.H.Palmer)出版过一本著名的著作《理想教师》(The idealTeacher),其中谈到理想教师应具有以下四种品质:
(1)高度的同情心;(2)丰富的学识;(3)激励学生的能力;(4)淡泊宁静的人生观。
美国教育学家塞尔(J.B.Sears)在经过长期的“理想教师”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理想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1)坦白;(2)忠诚;(3)同情;(4)牺牲;(5)乐观。
3、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1988年在香港建立的_会学校香港圣洁会灵风中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俭成博士说:“教师的尊贵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发挥潜质和建立尊严,致力塑造充满尊重、真挚、信任、欣赏和优良纪律的校园文化,并积极推动情意教育。”他还说:“在一个支持、鼓励、欣赏、接纳的环境中,人就更能发挥潜质,实现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鼓励。”此外他认为,教师之间互相接纳、彼此欣赏,是这种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建立的第一步。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们
先来了解一下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
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对于具体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下十大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心理健康与调适讲稿 篇6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风向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的关键因素。当前,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考核,已被有关部门列为考核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调适能力,则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转型期,格局调整利益分配调整,我们在每年享受10%的 高经济增长的同时,负面问题也多,道德水平下滑、精神空虚 物欲横流
每年28.7万人自杀,200万未遂。06年中央党校开设心理健康课。
一、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
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要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少的。积极的进取心、开朗的心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意识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可以说,领导干部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领导干部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要想尽快地成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心条件。
领导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构成
1.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有一种“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良好心态,这样才能抗拒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2.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一个只有具备了坚强意志的领导干部,才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从来都是在与困难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做舒坦的事情不需要什么意志。当前工作中,领导干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培养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过科学论证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去。即使困难和挫折再大,也从不迷失方向。要练就钢丝般的神经和磐石般坚定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历经百折而不挠。要有承载压力的品质,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那些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精神崩溃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全的,政治上也是不成熟的。
3.稳定的情绪。理性的态度。要理性地看待现实,工作中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越是在困难、挫折面前,越要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要理性地看待自已,要有自知之明,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了解自己的缺点,在赞扬、拥护和奉承面前,不能忘乎所以,迷失自己。要做到得意时谦逊,失意时淡泊,临顺境警醒,遇逆境从容。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守道德底线,做到慎初、慎独、慎交友,决不能放纵自我。要理性地看待别人,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因为别人提拔比自己快就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时运不济。个人的成长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机遇,因此要以平常心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除了与同事相比,有些领导干部还喜欢与大款比奢华、比排场,从而产生当官吃亏的想法,导致心理失衡,认为不捞白不捞,最终蜕变为腐败分子。健康稳定的情绪,可以激励人积极进取,促进人际交往,使人增强信心,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4.豁达的心胸。豁达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有了这种胸怀和境界,对待事物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名利才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为人处事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困难挫折面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人民利益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胸宽广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 质。如果没有宽广的心胸,领导干部必然离群索居,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尊重别人的人格、劳动和劳动成果,真诚待人,敢于主动亮短,以真心换取真心。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团结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年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特别是对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要嫉妒。要有容事的气魄,心中想大事,手上抓大事,对急难险重之事,举重若轻,运筹帷幄,妥善解决。对无伤大雅的小事,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一笑而了之。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情绪抑郁,心理焦虑。抑郁是一种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2个人24小时看着崔永元 6天6夜睡不着 口头语“郁闷”仅次于癌症的疾病,在美国抑郁症药比感冒药还多
2.敏感多疑,以邻为壑。多疑的人在心理上总是处于不安全、痛苦的猜测状态中,在人际交往只表现出戒备和敌视性,遇事无端猜疑。不能随便说 说什么
怎么说 什么时候说
3.自私狭隘,虚荣嫉妒。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只许你不如我,不准你超过我。喜欢自我表现,凡事以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他人缺乏理解与认同。
4.患得患失,害怕挫折。如果领导干部抗挫折能力低就可能会产生以下反应:一是妥协,二是倒退,三是攻击。
5.骄傲自满,为人傲慢。目中无人,远离群众。平民的心态。清代徐继昌在《徐素斋杂记》中记述了辽东知府杜石坡的一段话:“我辈做官当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每一位领导干部,“未做官前”是平民百姓,“不做官以后”也是平民百姓,当官时多想想以前未当官时以及以后不再当官时的样子,心态自然平和许多。一些领导干部自恃位高权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就不可能以百姓心态对待人与事,就容易产生心理扭曲。常言道,做官先做人。先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当好官。因此,领导干部要以平常心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有感激之情,饮水思源,知足常乐,感激周围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难和逆境。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周围的一切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感激之情能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自己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有研究表明,中国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正困扰着中国人的心灵,领导干部不可能置身度外,他们同样是心理问题易发、高发人群。在领导干部中,许多人感到“心理压力”过大,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心理浮躁”,甚至“心理衰竭”,相当一部分人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存在“焦虑”与“抑郁”情绪,等等。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领导干部心灵的压力、焦虑和失衡?为有针对性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揭示。
——社会层面的原因:宏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是引发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并加速的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既推动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催生了诸多的社会现象。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心理问题就会产生。
社会竞争加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竞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当相互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人们都希望超越别人,竞争就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解构或重组,其实质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它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双赢的竞争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有竞争,就需要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但在现实的竞争中,真正的公平实现难度很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他们的发展机会和价值实现往往通过职务的提升来证实,但升迁的职位有限,权力资源的稀缺性使竞争更为激烈,最终结果是多数人 成为失败者。竞争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感使领导干部内心痛苦、情绪低落;竞争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又加剧这种负性情绪的增长,对那些为了战胜别人、损人利己的人,使用不正当手段最终如愿以偿、得以升迁的人,失败者是心怀不满、怨恨甚至愤怒的。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适和化解,就会导致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
人际关系复杂。人是社会化的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并同他人结成相应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由于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人际关系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尤为重要,需高度重视、认真处理的一个部分。社会转型中不断调整的利益格局,不仅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使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的调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往那种注重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逐渐被实用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所取代,人们在交往中已很少有重情重义的成分,维系其间的多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为了获得自己企求的利益,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人与人之间可以逢场作戏、背信弃义,可以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可以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社会生活的利益化,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生活,领导干部虽然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虽然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在人际交往中,他们需要掩饰自我,甚至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人际关系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工作压力增大。压力是指一种作用于身体、使人紧张的力量,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压力过大会困扰人的情绪,会使人身体痛苦。转型社会是一个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在转型社会,变化不断加快,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成就观、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受到冲击,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转型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很难让自己能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加之激烈竞争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领导干部担任着一定职务,必须对社会、对公众、对自身负责,这种责任感增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决策和落实的使命,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这种风险使他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重;领导干部之间在工作目标上产生冲突、认知上出现失谐时,其心中的压力也会很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挫折,挫折直接威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威胁个人的仕途和荣辱时,更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应对这些压力,领导干部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更大的心理应激,其结果是身心疲惫,难以承受。如果他们不会主动有效地调适自我,平息紧张,疏导和缓解压力,就会带来心理的失衡和问题。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压力 人一下子轻松起来,反而会有病。
工作性质 短期超载 长期不行 条件恶劣 晋升迟缓 工作安全感 下岗 关系紧张 不 愿意到办公室 眼睛一睁一闭
生活压力 生活事件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转型社会是一个社会变动的速度、强度和广度都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社会,快速的变动使社会、经济乃至个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变得越来越多,似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不确定因素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干部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体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后勤服务体制,等等,这些体制还处于新旧交替、不断变动、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的状态。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家庭幸福的关键。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引导社会心态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人们心平气顺、安居乐业、积极进取、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才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开放程度较高转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带来压力。农业社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菊”什么事情到什么时候就会是什么样。春天播下的 种子只有道了秋天才能有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什么变化。经验是第一位的。老人讲吃盐——吃饭,走路-走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老的人充满景仰。
工业化社会:差别日新月异。所有制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工作就业、生活方式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分化越来越明显。以前我住平房,你也是。企业工人厂长都骑自行车,心态平衡。人生没有多少选择。婚姻、住房选择了就是一生。现在不一样了,出现了不同的阶层、利益集团、利益群体。
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周围世界充满了变数,工作?几年以后还在这里 存款升值么?孩 子上大学了,就一定有工作么?大量的新事难事、突发事情越来越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去处理。
个性化时代,信息、网络、数字时代,已有的知识经验淘汰快,50年更新,30年,10年,现在3年。一个人什么都懂,都会很难,工作越来越专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对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孩子学习,累;上班族,累,退休的老人也有压力。追求个体的心理和谐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群体的心理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处在这种大背景下的领导干部,同样遭遇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自身的利益在改革中会不会丧失?个人原有的身份、待遇和收入是不是有保证?工作单位改革的前景怎样?自己职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对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来说,现在都变得不太确定。我们知道,影响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他们在社会利益格局中所处的现实位置,还包括自身利益曲线的变化方向和心理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加深了领导干部对未来生活预期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引发了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学会驾驭新出现的不确定性,不能有效地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负性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陷入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职务层面的原因:中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分析和揭示领导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仅仅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和揭示社会层面的原因是不够的。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还有职务层面的原因。
领导角色的特殊要求。角色越多,压力就越大,男女压力谁大?女性抑郁是男性2-3倍,自杀28.7万,男女1:1.9 社会对男性期待事业有成 女性贤妻良母 外表压力 心理疾病增多
以前休学是肝炎,现在是抑郁症。
领导干部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和核心要素,是一级组织机构的决策者、组织者,其决策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权力和责任是相伴相随的,领导干部在握有权力、身居高位的同时,也背负着社会对他们的高期望,承载着诸多道义上的责任。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们要在公众面前极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要在外人面前努力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他们处于社会的上层,位高权重,但“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领导干部在下属和公众面前要表现得更加自律,即使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需要压抑自我、强颜欢笑、委曲求全。
而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寻求心理帮助和宣泄的机会通常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为了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不能像常人那样进行有效的宣泄和沟通,不能像常人那样去倾诉、去发泄,以减轻心中的压力和痛苦。这样一种尴尬和无奈的境遇,使领导干部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领导位置的矛盾痛苦。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在《世界的苦难》一书中,探讨了一种存在于国家基层工作人员中的痛苦,一种因处于特定结构而感受到的表现为内在矛盾形式的“位置性痛苦”。布迪厄认为,对于那些为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而承担着“社会功能”的人员来说,当他们面对国家赋予的繁重的、无休无止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他们手中掌握的十分有限的方式手段之间的矛盾时,必然会感受到一种张力、一种压力,体验到这种因职务、位置带来的痛苦。在我们的社会中,领导干部也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矛盾,感受“位置性痛苦”。他们的责任和手段不对称,许多“钢铁般”的任务,“重于泰山”的责任,没有相应的实施手段来保证;他们权力和责任不对称,常常以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其中有很多已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而当责任无法履行、任务无法完成时,又要“一票否决”,追究责任;他们遭遇长官意志与法律制度的碰撞,我国的法制虽然在不断完善,但离全面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上级领导随心所欲,下达不适当的命令和任务,这些任务不执行不行,执行起来又缺乏法律依据,甚至根本就不符合法律要求。在这些矛盾面前,领导干部无力无助又无奈,但又必须去做。这时,他们的心理是不畅快的,是痛苦的,久而久之,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出来。
领导事务的繁忙烦琐。在领导干部身上,负载着事业和家庭,承付着种种责任和义务。他们整日忙忙碌碌,甚至连大年三十也常常要出去慰问员工群众。为了工作,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 经常的、真诚的沟通;为了工作,他们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缺乏与亲人密切的交流。我们常说,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湾。繁忙烦琐的领导事务使领导干部在这个港湾停留的时间很短,不能得到及时补给和慰籍。这种状况会导致两个不良的结果:客观上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导致夫妻、亲子沟通不良;主观上会因亲情减少、失去了家庭的亲情支持而引发心理失衡。这时,各种负性的心理情感就会乘虚而入,侵袭领导干部的心。
——个人层面的原因:微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分析和揭示领导干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同样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同样是担任着领导职务,同样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难题,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心理是健康的,有的领导干部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呢?这就需要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层面的原因。有人在机会面前看到的是困难,有人在困难面前却发现了机会。吵几句话自杀,重大事件
人的心理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与人自身的心理机制、性格、特性、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心态、价值观有关,在同样一个环境下,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产生抑郁的情绪,有的人却能达到自我实现。对待一个口子小姑娘和小伙子 卢武铉 陈水扁 第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二、意志力薄弱
经不起一些诱惑
不能持之以恒 李真
第三、内外人格不统一
喜剧大师看医生故事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个性不同,对同一事件感受到压力也不同,说某人经历很多磨难,扛过去,换了别人早不行了,体现了个体心理抗压能力不同。领导批评人,内外向人反应不同,敏感的人压力大。成都志愿者自杀。在同样一个环境下,每个人都幸福感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产生抑郁情绪,有的人能达到自我实现。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对领导者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强烈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旧观念的冲突、利益关系的重构、竞争危机的加剧,所有这些都给领导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见,通过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现代领导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联系现代领导者心理的实际,对他们的心理调适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三、领导干部心理问题调适的对策
心理调适:就是人们在出现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的时候,主动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会一些调适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子贡问政。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几点,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领导干部要端正自己对待权力、地位、金钱、利益、政绩等的态度,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利益观、政绩观等,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比如对待权力,权力观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权力和义务、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权力,就要履行多大义务,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同时,权力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为民造福;运用不好,自掘坟墓。日本调查贪官的高血压比正常人高
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于信念,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胸开阔,在名利得失面前不困惑,从容淡泊。
(二)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1.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多一份清醒,少一份浮躁。正如老子“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一个人对自己正向评价越多,他的心态越积极,负面评价多,心态就越消极。聪明?中青班,佼佼者,欢迎的人?成功?概念:财富,官职高低。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李开富)人的机会,阅历,教育不同。找到自己的坐标
有时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能评价一个人的水平。
2.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就是要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你是一个成功的人么?善良的人?照镜子,皮肤黑,皱纹多,胖
牙齿那么黑
声音还好听
笑起来挺好看
一是人必先自爱而后爱之。人首先要接纳自己,要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挑自己的毛病,一天到晚看自己不顺眼,他(她)会挑别人的毛病,他(她)会看别人不顺眼,只有一个内心深处快乐的人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第二句话是:人必先自助然后人助之。一个人面临困难,面临窘境,一定要想方设法自救,想方设法去改变,别人才会帮助你。如果你自己都不改变,别人没法帮助你,所以要靠自己的力量,先自助然后人助之。
第三句话是:人必先自信然后人信之。人要培养对自己的信心,别人才会相信你。一个人自己都不自信,怎么去赢得他人对你的信任呢? 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性别 个子
知识激励
情绪激励
这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的第一个方面,要有良好的自我观念。内心深处要充分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这不是自恋。自恋是认知出现了问题,自恋是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没有缺点,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自我接纳是明白自己的缺点、不足,但是我自己能接纳它,这是一种理性客观地分析自我。3.善于与自己沟通。这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反思自己。攀比不快乐 钱少 房子车
有钱人烦恼更多 不一定快乐。小时候盼年的心情 孩子教育问题 发火 几年她不可能每天都和我生活中一起
(三)善于排除负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改善认知。遇到困惑和挫折,只要改变对它的不合理的认知,就可以改变由之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或减轻挫折感。认知模式是人们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
认知模式的形成,受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性格以及智商、情商、逆境商的影响,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认知模式的形成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周围环境的看法,我们对生活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人是好人;与人交往时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人都是恶的,时刻有害人之心、防人之心和戒备之心。这是后天教育影响的。心理学的X Y 理论
对同一目标,同样的刺激,反应也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有欣赏的,有讨厌的。一母生9子,因为这种刺激不是被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受过不同教育、经验、阅历、掌握的信息不同,认知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能力有限。有时要改善认知模式,改变观念,进而人的行为才会改变。我们现在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要性。适时调整认知模式。
——学会转移、适当宣泄。宣泄有助于疏导人内心困扰,释放积压的情绪。宣泄有自我宣泄和他助宣泄。苦闷、不愉快时,要学会转移,环境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负性情绪。科学的手段也证明,生气对身体是及其不利的。我们不能象存钱一样去存负性情绪,应该学会贮存快乐。如 果一件不高兴的事情,1天、1个月想起来还觉得别扭。“高压锅”有一个减压阀。压力太大要爆炸。李源潮4点要求追求心灵的和谐。“能干事时肯拼命,不能干事多读书。”
转移,调节情绪。当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爆发之前,或者是气涌心头之时,设法把注意力引到别的方面去。如运动,跑步、游泳、疾走等,运动可以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吸收,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再比如欣赏音乐,读书习近平
——不要生活在历史中。社会在发展,人也一样。审美、价值观、道德观也如此。清朝的男装。审美也在发展。对人的看法也要是动态的。以前你对我怎么样。不要停留在一个阶段上。对领导,对同事。领导对下属避免首因现象 从众现象
——学会宽容。允许别人对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对别人不同的观点要容忍。
大海为什么那么博大?因为它容纳了众多的支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大于相同性。任何一个组织当中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和差别。如果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和观点,有他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美国士兵故事
——能够放下。尽快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东西不顺眼可仍掉,可以不用。我们周围的同事、包括上级不同,每天都要面对,天天接触,这你是逃不掉,躲不开的。人与人之间减少敌意,伤害、恩怨,让心情轻松一些。过去的就过去。两个和尚过河。上下 曲伸
——珍惜拥有。人总觉得拥有的一切是应该的。健康、稳定的工作、家庭幸福,没有的东西往往会夸大它的价值。有的却轻视它,无所谓。同样半杯水。我们看完残奥会,和那些人相比,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体,我们已经多么富有。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走进我们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珍惜,因为我们一生中只有屈指可数的人相伴而行。陪伴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父母会离我们而去、子女会成家离开我们、同事也会退休、夫妻肯定一个先走。都是很有限的那些人。学会珍惜。地震看到人类伟大但也渺小在自然灾害目前无能为力
(四)采取科学方法,化解工作压力 1.对压力要有所认识、有所准备
——预先估计、分析总结,增强心理承受力 ——善待工作与生活中的挫折与痛苦
受到打击与挫折,因为对问题缺乏认识和准备。努力工作-一定表扬;工作辛苦-肯定,建议—一定采纳,表现出色—重用、提拔。往往只给自己一个答案,结果如果不是自己预期的目标,受到打击,有多种准备。任何事情有很多结果可以表扬,可以不。甚至是批评,这样什么结果,心理都可以接受,这个准备是必要的。社会总有一天会剥夺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国营企业改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是劳模,贡献多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的要改,肯定要剥夺一些人的东西,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和成本。有多种心理准备。
2.学会科学的工作。首先,整体规划,分解四类事情。其次,科学授权不要大包大揽,协助。最后,今日事今日毕。
任务分解:重要紧急
重要不紧急
不重要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3.懂得劳逸结合。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尽情去做和工作无关而又一直想去做的事,要积极地休息。适当的修整,磨刀不误砍柴功。加班
工作狂也是病
看一场电影也觉得自己在犯罪
松弛,不能总是处在紧张之中,找方法,找一项体育运动坚持下来,爬山
打球 散步 几年后会变化,让我们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中工作、学习。
(五)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人,人的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是角色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方面。家庭、工作关系的紧张就会造成心理问题。30%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70%弄关系。学会寻求帮助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封闭自己 保持同家人、朋友的联系
困难和烦恼时寻找你平时最信任、最喜欢的朋友倾诉和沟通。压抑不是从根本上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比如倾诉,找一个适合的对象,家人、朋友、或赏识器重 你的领导,把心中的不愉快的感受都说出来,你会觉得像卸下一个包袱一样轻松许多。如果你不方便或不习惯向别人敞开心扉,可以诉诸文字,如果怕别人看到,可以采用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的特殊符号或图画的形式。再有就是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纵情哭笑,把心中的不良情绪统统发泄出来。
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比较传统含蓄,家丑不可外扬不能敞开心扉,压抑自己。当痛苦和郁闷时,学会寻求帮助,相对开放,过于封闭,方法会简单,旁观者清,身处者迷,人需要相互支撑。
1.提高人际吸引力。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干,就能增强人际吸引力和磁力,使别人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愿意与你接近,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领导干部如果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就能赢得更多的理解、关心、支持、帮助友谊,得到更多人的心理营养。
——学会自我否定:为什么?我们看事物往往带有主观的特点。事物是多面性的,允许别人有自己的看法。“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经验信息不同,看问题也不同。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可以交换(苹果,思想交换)。只有自我否定的态度,我们才能反思,才能有进步。才能完善。否则一个人就会过于狭隘,这不是学习的态度。
——换位思考:黄金法则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ABC心理疗法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司机
对处理方法不一定得当,不要总是想,是别人和我过不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般职工、处长、更高领导高度不同,想问题有不同之处。我提的建议,我的要求,不被采纳,从本部门,本科室角度,从宏观全局角度去看。每个问题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做法。差异是天经地义的,正确对待理性对待差异。学会心理换位,增强同理心。有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抱怨下属办事无能,抱怨上级领导不支持等,越想心里越窝火,越窝火心情越糟糕。其实这是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位置,想想对方的想法、处境、难处,这样就会多一些理解、谅解和同情,自己也就想开了,心情舒畅了,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处理好。
3.掌握好交往距离。能力距离要大,但不是越大越好;心理距离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
好到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过犹不及
豪猪理论:都能明白让背上的荆刺互相交错着叉开,既不会被刺痛,又彼此能借助体温取暖。这样的距离,即为最合理的距离。他们最终发现唯一可容忍的交往条件是保持适中的间距,于是便逐渐制订出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规则,久而久之,遵守共同规则的人类变得彬彬有礼、温和友善,因为大家都亲身体会到规则的重要并从中得到益处。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调适策略 篇7
护理专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的特点, 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 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常常承受较大的压力, 并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 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护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
1 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1 主观因素
1.1.1 缺乏心理卫生知识:
大部分护士未参加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和教育, 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容易形成不同的认知和倾向爱好, 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认知差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遭受挫折, 如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 则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1.1.2 护士自身原因:
属于“A型行为类型”性格的护士, 平时追求成就, 争强好胜, 缺乏耐心, 常感压力大、时间紧迫;另外, 女护士生理期容易出现工作疲劳、情绪不稳定和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而引发护患冲突, 出现职业倦怠感。
1.1.3 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中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 以及专业发展、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等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 此外“三班倒”工作制打乱了护士机体的生物钟节律。部分护士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 常感到难以适应, 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焦虑情绪。
1.2 客观因素
1.2.1 来自职业的压力:
(1) 护士产生职业性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是超负荷工作状态与医疗安全风险责任。 (2) 护士频繁接受患者痛苦、死亡的刺激, 加之患者及其家属的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变化, 极易造成较大的负面精神刺激, 出现消极情绪。 (3) 工作中稍有不慎, 即可出现差错或事故, 造成医患纠纷, 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出现抑郁、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1]。
1.2.2 来自家庭的压力:
护士大多是女性, 不仅要完成护理工作, 下班后还要照顾家庭。工作的超强度常常使护士下班后身心疲惫, 且无固定的休息日, 使其无暇顾及家庭管理, 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进而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1.2.3 来自社会的压力:
(1)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社会环境 (包括物质和精神) 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2], 人对社会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是有意识的、主动的。社会上部分人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 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艰辛劳动, 有时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 且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不尽合理和商品经济的冲击, 使护士的心理失去平衡, 产生“失落感”。 (2) 护士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医疗卫生系统中, 护理工作相对较辛苦而报酬却相对较低, 其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其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3)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若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困境, 表现为护患、医护人员之间的矛盾, 不能相互尊重及很好地配合。
2 护士心理健康的调适策略
2.1 自我教育
2.1.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积极向上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护士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境, (1) 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 要干一行爱一行, 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2) 要坚定职业信心。护士只有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 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因此, 护士应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适时调节心理需要, 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实现心理的自我平衡。
2.1.2 保持乐观心态, 增强承受挫折能力:
(1) 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从自己的职责出发, 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 使心理处于平衡。 (2) 积极调整心理需求, 才能在心理失落时, 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 (3) 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才能对工作全身心投入, 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 用积极情绪感染和影响患者, 促进患者康复。
2.1.3 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技能:
(1) 自我体验, 释放内心情感。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矛盾的和自我伤害的负性情感, 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情绪。 (2) 自我意识, 发展理想自我。生活和工作中许多负性情感是产生问题的根本, 它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情和身体,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和体验去理解、发展和提高对身体的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心理认知。 (3) 建立信念, 明确人生坐标。
2.1.4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护士交往面广, 人际关系复杂。创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才能有自然、和谐、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 才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1.5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护理工作者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 勤奋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赢得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支持, 改善护士的生活环境和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营造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 成为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
2.2 改善社会环境, 增强社会支持力量
2.2.1 创造良好的院内工作与休闲环境:
长时间的轮班制工作使大部分护理人员处于长期高负荷的生活状态, 而休闲活动却很少。医院可以提供休闲场所和完善的休闲设施, 如视听教室、健身房、瑜伽房等, 让护士在紧张工作之余, 能够有机会享受放松。有研究表明[3], 护士练习瑜伽后,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各因子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显著低于练习前, 身体素质也显著提高。瑜伽练习可锻炼全身肌肉, 舒缓神经, 调理机能, 具有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作用。营造良好的院内休闲氛围, 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2.2.2 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
工作超负荷是造成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此, 医院要不断充实护理队伍, 增加护士编制, 消除护士在编不在岗的情况, 切实减轻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 对一线人员实行政策倾斜, 按责任大小、风险强弱、工作环境优劣等具体情况在报酬上拉开距离, 对工作量大、倒班多、危重患者多、抢救患者多的科室实行政策倾斜, 适当提高待遇, 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此外, 医院还应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 不断引进新的诊疗技术, 减少事务性工作, 节省人力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2.2.3 为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保护:
(1) 要维护护士的自尊。医院对护士要关心爱护, 时时处处尊重、理解、信任她们。 (2) 要加强对护士的关爱。护士是“关怀者”, 同时也是“被关怀者”。 (3) 与护士建立深厚的情感。医院应与护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做到政治上相信她们, 工作上支持她们, 生活上关心她们, 与护士真诚相处。 (4) 注意激发护士的职业潜能。医院应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组织舞会、演讲等集体活动, 在院内营造关系融洽、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人际关系氛围, 使护士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2.2.4 争取护士家庭和全社会的支持:
(1) 护士要注意经常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 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看法, 经常交换感受和想法, 学会尊重、谦让和忍耐, 相互体贴、照顾, 从而维持家庭内部和谐。 (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服务和照顾。“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 医院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宣传, 使社会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中的辛苦, 并大力弘扬护理队伍中的先进事迹, 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的良好风尚。
综上所述, 对于21世纪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及心理调适,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其智慧、才能、情绪、精力和潜能等提高到较高的水平。另外, 护士应该从自我做起, 对自己、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 对他人充满理解, 对社会主动适应, 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阳玉.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相关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12) :128-129.
[2]戴晓阳, 佟术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46.
怨恨心理及其调适 篇8
[关键词]怨恨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E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1)01-0153-02
怨恨是一种负性情感,正常的个体也会因琐事而滋生怨恨心理,但是大多经过个体自身的排解或他人的心理帮助会很快恢复正常,并不会对其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对这种负性情绪不进行及时的调控,个体一旦滋生积聚了怨恨就会不可避免地给自己的身心发展带来危害,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影响自身的道德发展,这不仅仅会衍生出不道德或反道德的心理和行为,更为严重的会导致个体道德人格扭曲。部队相对封闭和节奏紧张的环境,更容易滋生怨恨情绪,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调适官兵当中的怨恨心理,不仅会影响官兵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而且会因此产生影响部队安全稳定的不良诱因,给部队的全面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一、怨恨的涵义及其滋生
怨恨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的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因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产生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无法应对而被迫压抑或隐忍在内心无法宣泄。怨恨情绪的产生有三个最基本的因素:即伤害或挫折、压抑或隐忍以及软弱无力。
伤害或挫折是官兵怨恨形成的前提性条件。在怨恨产生之前,官兵必然体验到了某种伤害或感受到了某种挫折。这里的伤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他人对自身权益的侵犯或对自身正常需要的随意剥夺;二是来自于物的因素对自身的伤害。如缺乏人性的管理教育方式方法对官兵正常发展的伤害。挫折感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源于对肯定性价值的难以获得,官兵一旦无力获取这些价值,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挫折感,从而对肯定的价值产生恼恨的情感,即产生“酸葡萄、甜柠檬”心理;二是根源于官兵互相之间相比较后的心态。通过比较发现自身缺乏而他人具有的某种特质,从而产生了挫折意识,对他人所具有的特质产生了嫉妒之情。
压抑或隐忍是怨恨这一情绪的最根本性表征。如果官兵滋生了不满或敌意的情绪后,如果他能够及时宣泄,那么这些情绪就很难转化为怨恨。只有在产生了不满或敌意的情绪后,他不敢或不能发泄而被迫隐忍于内心时,这些情绪才转化为怨恨,在这一点上怨恨区别于其它相关的负性情绪,如愤恨、憎恨、仇恨、嫉妒等。
软弱无力是官兵怨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软弱无力使得怨恨官兵始终是以一个虚弱者或无能者的形象呈现在他人面前,这种虚弱或无能要么是力量上的缺乏、权威的不足,要么是自身的内外素质不如被怨恨的对象。
二、怨恨心理的不良影响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部队特殊的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很多比较严重的事故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官兵之间由于小事滋生怨恨进而导致道德人格扭曲后而产生的。滋生怨恨心理后,不仅对官兵个体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官兵个体道德人格发生扭曲,而且会对他所在的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更有甚者会因怨恨心理导致激情犯罪,最终影响整个部队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安全稳定。
1.使官兵个体道德人格扭曲。个体产生怨恨心理后,后对往往会对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表示鄙视,而对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产生崇敬之情。所谓的道德人格扭曲是指内心向往和追求,但其外在表现出来的则是对善的、好的和高尚的价值加以贬低、诋毁或歪曲,虚伪地欣赏其内心所鄙视的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只有这样个体才能找回内心的平衡。对于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的官兵,在怨恨心理形成后,在没有适当的途径宣泄内心怨恨情绪的情况下,这种负性情绪积聚久了,首先会影响的是官兵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他会怨天尤人,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者觉得身边的人和事都对自己不公平,因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强烈的自卑或自负感。个体道德人格一旦扭曲后,就会掩蔽其真实的自我,用他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来评判身边的人和事,而这种评判自然也是与正常的评价相背离的,愤世疾俗的心理会一直折磨着他。个体在这种不良心理的支配下,怨恨官兵的心理最终会形成反社会化的人格。
影响个体所在团体的凝聚力。官兵一旦滋生了怨恨心理,他会以敌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并且会把这种态度放大到所在团体的每一个人和事。这样,他就不会注意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或者用一种与正常形式相反的方式,或者干脆减少或尽量避免与人交往。军队作为一个讲求团结一致的团队,这种心理的存在是团队凝聚力的一个重大隐患,全使得团队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团队氛围不融洽、不和谐。如果存在怨恨心理的官兵是在团队内担任一定的职务,那么他对整体团队的负面影响将更大。如果不对此问题及时加以防范和解决,就会成为团队建设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迟早会给团队建设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3.影响部队安全稳定。怨恨心理发展到最后阶段,个体已经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在他扭曲的人格指引下,他要么会一直压抑自我,用沉默的方式应对外部世界的人和事,要么就会在怨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如果怨恨心理在积聚相当长时间爆发后,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回顾分析以前部队发生的激情犯罪的案例,与这种怨恨积聚后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怨恨心理在官兵当中的存在,发展到最终不但会给产生怨恨者本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给部队的安全稳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损失。在当前部队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紧迫和全面建设快速展开之时,这样的事情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三、防范怨恨心理滋生的根本途径
克服怨恨滋生是预防官兵道德人格走向扭曲的根本途径。克服官兵存在怨恨心理的关键是引导官兵加强自我修养,在自我修养中提升个人素质,摒弃怨恨心理的滋生。
1.教育官兵加强自我修养。利益冲突是怨恨产生的“催化剂”,心胸狭隘则是导致官兵无法容忍他人超越自己从而产生怨恨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官兵自我修养教育中要注重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着手加以引导和提升官兵的思想品德,学会宽恕,开阔心胸,摒弃怨恨的滋生。要教育官兵自觉地克制利欲,摒除不合理的欲求,淡化对一时不能达成的合理欲求的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同时,要引导官兵互相之间应该有仁爱之心,培养官兵宽广的心胸,做到以平和、谦让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只有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官兵自身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发怨恨心理滋生的源头。
2.加强对怨恨心理现象的教育疏导。做为部队带兵人,要能及时发现官兵中存在的不和谐的怨恨心理问题。不要因为官兵之间发生一些小磨擦和小问题而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更不能等这些问题和矛盾激化后才想着去解决。那些容易滋生怨恨心理的官兵大多性格比较内向,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解开心理疙瘩。这就要求带兵人要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和素养,要能察微知著,注意从官兵平时的言谈和细小的行为当中发现问题。要从思想和心理两方面着手分析问题,并跟进做好思想转化和心理疏导工作,争取把问题和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最后,要教会官兵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看待人生当中的困难和挫折,对得失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平常心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
3.营造和谐宽松的军营人际环境。只有关爱才能最终消除怨恨。斯宾诺莎说,“一个情感只有通过一个和它相反,较强的情感才能克制和消灭”。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08-23
高考历史心理调适12-03
税务干部心理调适07-26
情绪心理调适方法11-25
心理健康与调适题库07-25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89分试卷及答案)05-15
4 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06-19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模拟试题07-06
之十二心理调适06-13
新教师的心理调适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