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供水(共6篇)
联合供水 篇1
摘要:二次加压泵站多模式控制联合供水系统以其适应供水区域广、供水保证率高、节能效果明显、水质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得以广泛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二次加压泵站多模式控制联合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列举了工程实例, 并与原有二次加压系统做以比较。
关键词:二次加压泵站,无负压,多模式
0 引言
阜新市为多水源供水系统, 管网平均压力偏低, 仅为0.04-0.06M/pa左右;为满足用户水压要求, 只有通过在市区建设二次加压泵站进行管网提压。阜新市现有二次加压泵站248座。随着近年来用水量需求增加、多水源供水格局变化和供水管网改造的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市政管网压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部分地区管网水头达到0.2-0.24Mpa左右, 特别是王府水源及闹德海水源静压利用方案的即将实施, 市政管网的压力将要进一步提高。在此情况下提出了采用水箱式叠压 (无负压) 供水设备, 该设备其结合了市政管网直接叠压 (无负压) 与水箱加机泵的二次加压供水特点, 消除了传统二次供水存在的弊端, 并利用时间控制模块、市政管网压力控制模块和用户需要压力实现《二次加压泵站多摸式联合供水系统节能优化方案》, 既能充分利用市政管网自由水头又可以很好的解决高峰时用户用水的需求。
1 传统二次加压供水系统情况分析
阜新市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主要为水箱 (清水池) +机泵和无负压供水方式, 因现有市区管网压力偏低, 二次供水方式以水箱 (水池) +机泵方式居多。水箱 (水池) +机泵二次供水方式为:市政管网→水箱 (清水池) →机泵→用户, 这种最为传统的加压供水方式虽然具备调节水量能力, 但会造成市政管网能量极大浪费, 同时占地及投资偏大, 并存在二次污染隐患。无负压供水方式为:市政管网→无负压设备→用户, 该种供水方式能充分利用市政管网自由水头, 但由于稳压罐体积过小, 储水能力低, 在来水量减少或事故时没有调节水量, 供水保证率低。
2 多模式控制联合供水设备工作原理
多模式控制联合供水设备投入运行时, 来水管路上安装的远传压力装置会将压力值以模拟信号传至控制箱, 当市政管网的自然压力能够满足用户水压要求 (用户所需压力人为设定并存储在控制模块中) , 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打开电动阀门1直接供给用户, 同时电动阀门2自动关闭;当管网的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用水要求, 市政管网压力较高, 但又不能满足用户压力需求时, 维持在正常供水压力范围内时, 电动阀门2及防负压模块控制电动阀3自动打开, 同时电动阀门1自动关闭, 水泵运转实现叠压供水;当管网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用水要求, 自来水管网压力低于正常供水压力时, 防负压模块自动调整电动阀3开度直至关闭, 此时自动打开电动阀4转换为水箱供水。为保证水箱内水的新鲜度, 系统经时钟控制模块定时控制电动阀5使其关闭, 让水箱中的水定时更新。在来水压力变化时, 采用来水压力控制模块、用户需求压力和用水峰谷时间模块等进行控制转换, 实现了以下三种给水系统形式。
2.1 当市政管网压力≥0.
24~0.26MPa时, 启动A系统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用户。工作原理:市政来水经旁通管直接供给用户。旁通管上安装单项止回阀, 单项止回阀的作用是在切换到其他两路来水时, 防止泵后水倒流。
2.2 当市政管网压力在0.
06~0.24MPa时, 启动B系统供给用户。工作原理:当市政管网压力小于0.24MPa、大于0.06MPa时, 通过控制系统切换到B系统, B系统启动。水源进入B系统通过防负压模块保证市政管网稳定, 进入稳压补偿罐, 稳压补偿罐分腔, 在市政管网供水不足的情况下, 高压腔中的水能够补偿市政管网供给量的不足, 同时保证市政管网压力稳定。
2.3 当市政管网压力≤0.
06MPa时, 启动C系统供给用户。工作原理:当市政管网压力小于等于0.06MPa时, 通过控制系统切换到C系统, 因B系统与C系统为同组机泵, 在工作过程中, 为保证机泵在高效率下运行, C系统运行时, 需将水箱的出水压力调节到与市政管网压力相吻合。解决途径为安装密闭水箱或进水转换增压装置, 这样将水箱出水增压到与市政管网压力相同后, 通过主泵机组再供给用户。在系统工作过程中, 控制程序的关键点在于B切A;C切B、A的过程, 故流量控制模块和补偿罐补偿模块等控制程序变量要与整个系统联动。
多模式控制联合供水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3 多模式控制联合供水系统的特点
(1) 适用区域广。 (2) 供水泵组置于水箱内与其融为一体, 既节约占地, 又节省空间, 不会占用水箱的使用容积。水箱采用食品级不锈钢, 同时水箱内的水定时更新, 保持了水质的清洁, 提高了水质的安全性, 消除了水质的二次污染。 (3) 节能效果明显, 可降低运行电费40%多。 (4) 在管网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 采用三种形式联合控制模式, 进行供水工艺自动切换, 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 (5) 对旧泵站改造效果最佳, 能充分利用原有水箱、水泵及变频装置, 能解决大量成本费用。 (6) 控制先进、使用范围广、同时具有人机对话功能。
4 适用范围
该种供水设备使用范围广, 特备是适用于市政管网压力不稳定、用水高峰时间长及保证不间断供水要求的区域, 在这些特定区域可根据市政管网压力实现供水工艺的自动切换, 在体现节能效果的同时, 又提高了供水的保证率。
在原泵站改造和新泵站的建设时, 采用此设备可以有效利用市政管网的自由水头, 特别是在原有泵站的改造中, 如增加一个稳压罐, 一套无负压叠压系统和控制转换块, 再从泵房室内和室外增设一条旁道管路, 就可以实现多模式控制的联合工作方式。每个泵站只需投入5-8万元, 就可降低运行费40%。如果建一个分模式控制的泵站, 工艺设备需投资30-50万元 (不含土建费用) 。目前阜新市部分住宅小区二次泵站采用了这种供水方式。
5 结论
工程实践证明, 此项设备的实施应用, 将有效解决供水能量浪费的问题, 降低了供水企业二次供水成本, 在阜新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切实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政策, 从企业的本身是极其受益的, 同时该种设备能极大的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安全、可靠的节能型工艺, 新材质, 新设备提高了水质的安全性, 保证了水质的新鲜度, 消除了二次污染隐患。可以说设备的投入运行改善了阜新居民及企业单位的用水环境, 同时也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阜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改造的必然趋势, 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少凤.阀门控制利用管网余压供水节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2]贺湘俊.加压泵站阀门控制管网余压利用节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3]王晓爽.二次加压供水余压利用节能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8.
联合供水 篇2
据“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报道, 哈马斯2007年夏季取得加沙的控制权后, 以色列对加沙实施了全面封锁。修建、运作和维护供水和环卫设施所需的设备、零件和原材料无法进入加沙, 导致这些关键基础设施的状况越来越差。以色列在2008年与2009年之交对加沙实施的军事打击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联合国驻巴勒斯坦人道主义协调员盖拉尔德 (Maxwell Gaylard) 表示, 尽管在以色列军事行动结束后, 一些关键的建筑和修理物资被允许进入加沙, 但其数量远不足以恢复供水和环卫系统的正常运转。
目前加沙60%的人口不能获得持续供水, 大约1万人无法获得任何供水。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在战火中被毁, 水和电力短缺, 每天有5 000万到8 000万公升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排入地中海。
盖拉尔德指出, 所有人都有权获得适足的生活条件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的保健服务, 这方面的权利也包括方便地获得数量充足、安全、负担得起的水资源以及适宜的环卫设施和服务。
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保障研究 篇3
水资源一直是人们生存的一大基本条件, 因此,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其供水系统的构建一直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其中城市供水系统的维护、管理等水平的高低, 影响到城市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 同时也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供水企业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 确保供水安全, 减少和避免管网漏损以及水质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 供水管网安全保障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1 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意义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 供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加大对供水系统的投资力度。城市供水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 也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 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城市的规模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供水管网由城市中心不断延伸至周边角落。作为一个城市供水系统的关键环节, 输配水管网担负着将自来水保质保量的输送至各用水用户的重任, 被亲切的称作是城市的“生命线”,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意义非凡。
1.2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的建设, 是多方面相互协调的工作, 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制水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以及各个用水用户;包括原水的供应, 自来水的生产、自来水的销售与使用等多个环节。我国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开展较晚, 到目前为止并不十分健全,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目前, 我国正逐步完善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和管理体系, 但其大多是针对管网正常工作的状态, 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响应机制十分匮乏, 供水企业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都十分欠缺, 当爆管等事故发生时, 供水系统内各部门缺乏沟通协调, 处理事故的效率较低。
(2) 从管网水质上看, 目前, 主要都集中在管网末梢, 因为管网末梢距离水厂的距离最远, 出厂水到达末梢所用的时间最长, 水质下降最为严重, 其各项水质指标与出厂水相比, 都相距甚远。一方面, 水源水水质不断下降, 污染加剧, 水中有机物难以被彻底去除, 从而促进了管网中微生物的增加, 导致管网水生物稳定性的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电化学反应, 水中溶解的微量离子在管壁上析出, 形成管垢, 管垢不断堆积, 形成不规则的圆环, 称之为“生长环”, 引起管网水化学稳定性的降低。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管网水质从出厂到末梢的不断下降。当前, 大部分城市极度匮乏管网水质监测的能力, 各省市政府很少在供水水质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有效的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点少之又少, 具备专业监测能力的技术人员也十分稀少, 很难保证管网的水质处处达标。
2 强化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供水安全管理制度
在强化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工作, 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针对重点区域以及要害部位必须对责任进行细化分解, 例如:水源井、加压泵以及消毒设备等, 应逐步落实到人, 强化水厂干部、职工安全防范的意识, 尤其是要强化生产管理以及运行值班人员的责任心,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等, 保证安全供水生产无事故。定期组织对供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采取防范排查和落实整改相结合的方式, 对各个水源地的取水设施、供水设备、输配水管线、消毒设备、阀表井以及消防栓等重点环节分片承包, 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2.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完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并及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 合理优化使用。在每口水源井处应安装电压表、电流表、水表以及压力表等, 记录下其运行参数, 及时观测, 并分析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每日都要对所有的水源井、加压泵等设备设施进行巡查, 以便及时地发现、排查事故隐患。井口处应使用钢板进行封闭处理, 避免投毒或是杂质、污物落入井内, 同时应设专用水源井房, 通过高科技手段, 实现远程电子锁监控, 若出现非正常开启的情况, 则监控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 从而杜绝偷电、偷水等情况的发生, 也确保了设备正常使用。泵房应安装变频调速器, 水源井安装节能骑士等变频保护设备, 实现水泵软启动、管道过压、欠压保护以及消除冲击电流, 根据出水压力调节水泵转速, 可以有效确保恒压供水, 减少水泵、出口阀门组、水表以及集、给水管网损坏率, 提高供水的稳定性, 保障了供水安全。
2.3 制定供水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多年来的事故处理经验总结并编制一套完备的事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客观面对供水安全事故的积极态度, 是迅速组织抢险抢修力量, 快速解决事故的有效手段, 也是保障供水安全平稳的发展途径。其主要是将供水调度、工程技术、管网维修、材料及配件预备、抢险设施预备等相关环节部门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稳定供水这个工作中心,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进一步提高了应对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水厂应根据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管网突发事故, 针对性地编制大面积跑水应急预案、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水投毒应急预案等各种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 明确应急预案内容、机构以及应急程序、各人责任, 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实战演练, 从而保证各级应急抢修人员均熟悉工作的流程, 实现应急抢修的快速、及时以及有效。
2.4 加大管网改造更新力度
为了确保供水管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应逐步更新老旧供水管线与附属设施, 因为以前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不够, 旧管网普遍具有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同时存在供水死角以及私拉乱接等现象, 且管网中杂质多, 易堵塞管线、卡水表等, 因此需要改造更新管网, 合理优化管网布局, 更换改造小区控制阀门、楼前阀门, 最大限度地缩小停水面积、缩短停水时间。各小区应增设放空阀, 可缩短维修时的排水时间。阀表井应距污水井、下水道1米以上, 杜绝井壁老化开裂渗入污水, 污染水质。对重点用水单位或需持续用水的单位可采用环形供水方式, 可分段维修, 停水影响的面积和用户都比较小。管网维修施工时, 有时为了堵水, 常会塞些泥块, 但一定要杜绝混杂进入塑料或石子, 因为会堵塞管网、卡住水表或使阀门磨损, 只能塞些素土, 维修后还需冲洗管线, 防止水质二次污染。以上措施均可大大提高供水管网安全运行保障度。
2.5 建立完善供用水信息管理网络
水厂应建立健全供用水信息管理网络 (见图1) , 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供用水信息, 向社区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公布水厂的维修电话, 使得水厂和居民用户间实现互动互通。水厂调度主要负责日常信息的上传下达以及协调调度工作, 维修人员或是用户一旦发现跑水情况即可马上和水厂取得联系, 水厂调度则根据紧急程度请示领导或是直接安排、组织抢修,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修完成后, 维修负责人也要及时地反馈信息。其次, 针对偏远或是高层楼房的用户家中应安装压力表, 设立测压点, 随时对水压进行监测, 若是低于平常的稳定水压, 则也应及时和水厂取得联系。最后, 应定期在用水末端采集水样, 监测管网末梢水质, 预防管网二次污染, 切实保障供水运行及水质安全。
3 结语
在我国, 约有1/3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 这就给城市供水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城市供水的实际工作当中, 供水安全是应当首要考虑到的问题, 因为一旦发生安全问题, 受到影响的不只是个别用户, 而将会是大范围的城市居民, 这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正常社会秩序造成破坏, 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 应当仔细分析当前城市供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提高城市供水安全质量, 从而保证城市居民健康、安全用水, 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
摘要:当前,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城市供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 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做到安全、可靠供水, 是供水公司及广大社会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即主要探讨了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求进一步保障城市供水管网畅通与安全。
关键词: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缺陷
参考文献
[1]童祯恭, 刘遂庆.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及其保障措施探讨[J].净水技术, 2009 (1) :49~53.
[2]万锋, 张庆华.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研究[J].水利经济, 2008 (3) :33~35.
[3]孟潇, 雷澄, 罗银和.基于GIS的供水管网爆管事故状态的分析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 (3) :340~341.
浅析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对策 篇4
一、城镇供水系统概述
城镇供水系统的发展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我国大规模的发展城镇供水系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迄今为止,城镇供水管网已经遍及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和乡镇。所谓的城镇供水系统就是给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需求的水量、水质和水压。城镇供水系统的来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地表水主要是江河、湖泊的水,而地下水主要是井水、地下河水的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国家,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特别是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城镇供水水源正在不断减少,在不远的将来,城镇供水会日益紧张,所以,现阶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的开发和供水的质量。
二、供水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传统工业中,从而对传统行业进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其工作效率,保障工作的质量。对供水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城镇供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城镇饮用水源检测和保护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涉及的部门较多,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保护饮用水源,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线的建设。城镇供水企业要建立水源水质资料库,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水源水质检测,当水源水质出现异常和污染物质超过有关标准时,要加大检测频率,并及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四、健全水质监测体系
(一)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是有效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一定要足够的重视,要逐步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完善水质监测的行业体系,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提高水质监测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从而,有效的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二)完善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制度。
对于供水水质的监督检查,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定,从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再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行逐级监督检查。各主管部门要定时的对管辖范围内的供水企业进行检查,要对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检查供水企业的相关报表、数据和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一旦发现被检查的供水企业供水水质不达标,要让企业进行说明,当涉及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情节较轻的,要对供水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情节较重的,要扭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三)健全供水水质上报制度。
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的提交水质检测数据,供水企业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必须是经过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后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作为检测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在发现水质检测数据异常时,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机构进行处理。此外,要规范上报数据表格的格式,各检测机构应订立统一的标准,方便进行检查和管理,
五、完善供水系统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
(一)提高供水处理工艺。
我国的供水系统建设虽然历史久远,但现阶段我国的供水处理工艺与发达国家还有着差距,因此,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快提高供水处理工艺的步伐,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融合自身的特点,来形成一套完善的工艺处理方法,从而保障供水的质量。
(二)加大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并入到城市中,因此,城镇供水管网也越来越大,在供水管网不断扩大的同时,供水管道的老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使得供水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大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的力度。首先,对于有一定年龄的供水管道,要定时的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管道腐蚀或者是管道漏点要及时进行更换;其次,要发展管道防腐技术,采用新技术来减小管道腐蚀的程度,提高管道的使用年限;最后,要保障新铺设管道的安全性,对于新铺设的供水管道要进行规范的处理,必须进行冲洗和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并且检测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三)加强供水质量控制。
水质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保障供水的质量。首先,供水企业要加大供水质量的控制,对于重要的工艺环节要进行实时的监控,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其次,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要定期的对供水企业进行检查,及时核对供水企业上报的数据。
结语
虽然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但水资源的分配却很不均匀,东部地区水量丰沛,而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再加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城镇供水会越来越紧张。为了保障城镇用水,必须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在保障供水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全.关于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成功条件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联合供水 篇5
1.1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形势严峻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从地区性城市缺水向全国性城市缺水演化, 全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 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全国城市的水资源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水源污染是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8个省641眼监测井中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仅26.2%, 因此由水源污染导致的城市水质型缺水问题不容忽视。
1.2 供水管网漏损严重
管网漏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加剧了城市缺水, 也增加了供水企业的制水成本和供水设施的投资费用。因此, 杜绝“跑、冒、滴、漏”已成为供水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2 管网漏失率
管网漏失率是指在供水过程中, 由于管道本身的结构所引起必然损耗和一定的沿程和局部损耗所造成的水量损失, 以及由于管线老化所带来的其它损失占所有供水量的比例称为供水管网漏失率。
管网漏损量=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
管网漏损率= (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 /供水总量
其中, 有效供水量是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 各类用户实际用到的水量, 包括收费的 (即售水量) 和不计费的 (即免费供水量) 。
3 管网漏水形式
(1) 管体漏水, 小管径管道的漏水现象严重, 检出的漏损点几乎都在老市区, 每点的漏损量均不大, 但是这些漏水点的漏水量总和几乎占全部漏水量的50%, 不可忽视。大部分铸铁管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接口漏水和管道断裂漏水。DN300以上的管道漏水点少, 但每个漏点的漏量较大, 接口漏水的情况较多。有的管道接口质量不好, 尤其是刚性接口, 主要是老城区采用铅口连接的管道, 接口漏水发生频繁。处于交通要道上的管道, 随着城市交通负荷的不断加大, 且有些管道由于道路的地质构造等原因覆土较浅, 管道震动强度大, 漏水事故发生频繁。 (2) 管接口漏水。 (3) 阀门漏水, 包括阀门轴杆密封填料处漏水、消火栓关闭不严、排污、泄水阀关闭不严、通气阀失灵串水和预留口处阀门关闭不严。 (4) 水表节点漏水。 (5) 小区水池、屋顶水箱溢流。
4 管网漏失率形成的原因
(1) 出厂水计量误差主要来自计量仪表的运行不稳定, 出厂流量计在流量、水温、水质有某些变化时或随着使用的增加, 出厂流量计不稳定或发生故障。
(2) 管道设计及选材不当
➀管道设计覆土深度未根据其所处具体位置经过严格的荷载计算, 造成供水管道覆土较浅, 由于地面车辆等外力辗压引起管道爆管或接口漏水等。
➁在大口径管道上排气阀的口径选用不当, 分布不合理。造成管道内残留大量气体, 压力不均, 造成管道爆管或接口漏水等。
➂管材选用了材质低、低压易爆管材。
➃阀门选用不当, 密封性差。
(3) 城市供水管网陈旧、老化
供水管网陈旧、老化主要指铺设年代跨度较大, 老的管道多为刚性接口, 经不起温度的变化、各种腐蚀、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管道防腐性能差, 抗压能力降低, 接口胶圈老化, 经常出现断裂, 极易造成爆管、接头漏水等现象。
(4) 管道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主要有敷设管道时管沟处理不当、钢管防腐处理、焊接质量不好、管道安装过程中接口处理不当、管身回填不严格按要求分层夯实、法兰连接不规范、管道试压、渗水检验不严或未过关。
(5) 施工破管、撞断消火栓漏失水量
市政施工、建筑施工时基槽开挖使管身两侧受土压力不均或挖掘机直接破坏管道, 均会造成管道发生意外爆管事故。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前应与供水部门做好管线交底工作, 而有的施工单位施工时不注意及供水部门没有及时将管线位置、图纸对施工方交底等原因都导致施工破管事故的发生。消火栓大都是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被撞断, 消火栓未按标准施工验收、消火栓放置的位置不符合规范、司机行驶时不注意等原因都导致此类事故的频发。
(6) 用户终端水表误差
➀水表计量误差。水表设计、安装不规范, 没有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选择匹配的水表, 选择的水表口径偏大, 当用水量低于水表的始动流量, 水表不走, 用水无法计量;选择水表口径偏小, 水表长期超负荷运行, 计量大幅度偏慢, 直至水表报废。
➁绿化、消防用表没有单独立表, 将绿化、消防的设计用水量叠加到生活用水, 至使水表选型偏大, 水表计量不准。
➂使用灵敏度不高的螺翼式水表, 当用水量偏小时, 就不能带动水表叶轮转动, 造成水表计量过少或无法计量。
5 供水管网漏损防治措施
(1) 加强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建立管网巡查工作程序, 按区域管理的原则落实好责任人, 加大巡线、测漏工作力度, 做好管网巡查记录。对那些使用年限长, 末端用户多的管道进行密切关注, 加强巡查, 对管道过河、过沟等薄弱处进行排查, 及时发现, 及时抢修。
(2) 加强供水用户的监管力度, 通过对城市供水设施及用水情况进行全面普查, 对违反规定用水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遏制一切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供水部门应设置监察管理部门, 确保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使用水资源。
(3) 强化管网检漏、测漏工作。合理的检漏方法是提高检漏准确度的基础, 现在一般的检漏方法有被动检漏法、听音法、区域检漏法、区域装表法以及区域检漏法和区域装表法相结合的方法。我国很多城市以被动检漏法为主, 而地下管道漏水的规律是由暗漏到明漏, 有时暗漏的水流入河道、下水道或者电缆沟内, 这样被动检漏往往查不出来。所以要更新管道检漏仪器, 并加强查漏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 提高检漏准确率, 并对全市的供水管网定期普查及时修复发现的漏点, 有效的减少漏失水量。
(4) 密切关注管网范围内的工程施工, 通知各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 应到供水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 以确保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畅通。
(5) 做好水表计量管理工作, 对到使用年限的水表及时更换, 杜绝因计量失误造成管网漏失率的增大。
6 总结
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为供水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也造成了水资源浪费。所以说,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对于供水企业来说, 供水漏失率的控制是一个持续而艰巨的系统过程, 需不断增加技术投入,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运用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才能将漏失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尽力把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陈海荣.供水产销差率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联合供水 篇6
1 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面临的形势
1.1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带来的卫生问题
嘉兴虽地处江南, 却是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城市。近几年来, 市自来水公司采用人工湿地和深度净化处理工艺, 使出厂自来水的口感和质量大为改善, 合格率一直在100%。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 取消了多层建筑 (一般为4~6层, 以住宅为主) 作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屋顶水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市区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因为水压关系, 新的二次供水设施又多起来了, 由于市区没有专业的清洗消毒服务队伍, 对这些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消毒由各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 (通称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自行负责, 因为不专业、不定期, 有的甚至一直不清洗消毒, 引起水的二次污染, 导致水质下降。2007、2008年我们对市区二次供水进行随机抽检, 合格率分别为35.71%和20.00%, 不合格指标主要是余氯、菌落总数、浑浊度等。2009年上半年合格率也只有67%。因此, 新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造成饮水卫生安全新的隐患, 另一方面也抹杀了出厂水100%合格的成果。
1.2 城乡一体化新型供水模式引发的卫生问题
嘉兴是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较早的城市, 截至2008年底, 全市农村人口自来水受益率达98.72%, 其中全市城乡一体率为68.00%。为加快推进这一民生工程, 有些地方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 即以镇 (政府) 为单位成立供水服务公司, 出资铺设农村自来水管网, 总管与市自来水公司无缝对接, 由镇供水服务公司出面向市自来水公司买水, 用户初装费、水费等由镇供水服务公司收取, 本区域管网维护及日常管理由镇供水服务公司负责。这种运行模式的好处是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进程;不利因素是一旦该区域内出现饮用水污染等问题, 原因调查及由此带来的责任追究将更加复杂,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自来水生产的主体只有1个, 而管网无缝运行的主体却有2个。
2 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清洗消毒不系统、不规范
市自来水公司曾有一支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 有计划开展专业的清洗消毒服务工作。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 多层建筑作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屋顶水箱失去作用, 当时嘉兴很少有高层建筑, 由此出现的新的二次供水设施也很少, 清洗消毒服务队随之也解散了。据了解, 目前全市没有一支专业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二次供水管理单位的清洗消毒很不规范, 也没有计划, 有的甚至不知道二次供水设施在哪个部位。
2.1.2 卫生监管处于被动局面、效果不明显
对于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下称《办法》)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下称《规定》) 及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都有规定, 譬如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每年应对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 并对水质进行检验等。2004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取消了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卫生许可, 但其他卫生要求仍要继续执行, 并没有取消。从罚则看,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办法》对未经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 以及经检验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行为作出责令限期改进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依据《规定》对未进行水质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或未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的行为作出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因此, 从法理上分析, 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更有主动权, 也更有能力。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发挥卫生指导和监测等技术支撑作用。但从嘉兴市这几年的执法实践看, 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在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基本没有通知卫生行政部门参加。所以, 卫生行政部门很难及时主动掌握有关情况, 虽有罚则, 但等发现时接受处理的责任主体有的已很难找到, 二次供水设施也已进入使用状态, 改进措施实际上也是难以操作。日常管理中, 对于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开展清洗消毒等行为, 能够实施行政处罚等有效监管措施的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 也基本没有使用这样的法律手段。而卫生行政部门虽做了大量的监测和指导工作, 因没事前介入, 又无具体、有力的处罚手段, 显得十分被动、收效不大。
2.2 对于城乡一体化新型供水模式的卫生管理要求不明确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没有将集中式供水再细分为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2007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第22条规范用语, 分别有集中式供水、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等表述。也就是说, 对照省级规定, 镇供水服务公司的运行模式属于集中式供水供应, 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但对于卫生审查过程中需要符合哪些具体卫生要求, 譬如检验条件和项目的设置, 能不能委托等, 没有明确规定。
我们认为,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供水单位, 对于水质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及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对于检验条件和项目的设置, 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应当分别提出。因为镇供水服务公司的水源实际上就是市自来水公司的出厂管网水, 是一个管网体系。在水质监测方面, 无论是项目的开展和检测的频度, 对照有关标准要求, 市自来水公司有一套严密的质控体系。如果对镇供水服务公司也提出类似监测要求, 会造成监测资源的浪费 (最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 既不合理也不符合立法精神。当然, 因为管路是无缝对接而不提任何监测方面的要求, 也是不科学的, 毕竟是两个责任主体, 一旦引起质量等纠纷, 对消费者不好交代, 不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加强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
3.1 依法履职、密切合作, 及时掌握二次供水运行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 建筑工程开工前, 建设单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许可证后方可施工。二次供水设施仅仅是整个工程建筑的一部分。抓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首先必须摸清其本底, 而能够依法、主动掌握本底的应当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合作, 在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中, 主动邀请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提出相关卫生建议, 掌握本底情况, 有利于及时跟进日常卫生监管。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监督监测的有关情况, 以便各自采取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措施, 共同做好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 保障消费者用水安全。
3.2 加强监督与指导, 依法科学管理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加上二次供水设施的规模、工艺条件不尽相同及产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增加了清洗消毒等日常管理的难度。因此, 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也只能是原则性的, 不可能太具体, 况且指导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建议市自来水公司恢复成立具有公益性质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 作为公司服务工作的延伸。虽然卫生许可取消了, 但对于清洗消毒服务队而言, 一些基本的卫生要求仍然是要依法执行的, 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消毒规范等, 这些情况应分别报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有关运行、管理费用可纳入水费中或单独设立, 实行收支两条线, 使二次供水纳入良性运行轨道。由于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对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不支持社会办的其他清洗消毒服务队参与二次供水的清洗消毒工作。根据《规定》,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等负有管理责任, 是法定责任单位, 允许并应当对自己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开展清洗消毒等工作, 可以请市自来水公司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进行技术指导。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监督与指导, 对于严重违反《办法》和《规定》等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确保市民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3.3 理论联系实际, 合理设定新型供水模式的卫生条件
在其他卫生要求提出的同时, 应当合理设定水质监测的条件和方法。 (1) 要求镇供水服务公司配备必要的水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能开展PH、浑浊度、余氯及清洁度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对本公司管辖管网的水质心中基本有数,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 同时通报市自来水公司, 以便进一步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 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些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 委托市自来水公司中心检验室检验, 以便于综合分析有关指标和问题, 因为管网是连在一起的。 (3) 镇供水服务公司和市自来水公司毕竟是两个责任主体, 在对接管道两侧各设取样口, 一旦发现异常或纠纷, 可分别采样送第三方检验, 以便分析原因, 分清责任。
3.4 适时修订完善相关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