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网络(精选12篇)
供水网络 篇1
引言
城市供水系统主要由管道、阀门、水泵和供电设备组成, 这些设备要集中控制才能协调工作。目前许多水厂调度是通过电话联系, 依靠人工判断水厂运行情况。这种方式不能准确和及时根据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系统不能优化运行, 造成能源浪费;同时, 水源地需要大量野外操作和维护工作, 易发生操作错误, 影响供水系统稳定运行。
一、供水系统的发展方向
采用遥测遥控[1]系统来对供水厂进行监控, 需要实现供水厂全自动运行, 改善工作条件, 降低生产成本, 还要适应信息化的趋势, 使供水系统的建设、生产、管理、办公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总体。以无线通讯为基础的计算机三遥系统, 是可以实现遥测、遥信和遥控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它采用有线和无线混成的方式进行数据测控与通讯, 有效地解决了供水系统中分散井点数据的检测、控制及电缆铺设的问题, 为供水厂自动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模糊控制
2.1 Fuzzy逻辑
Fuzzy逻辑是一种无限值逻辑, 其值可取[0, 1]的任一值, Fuzzy逻辑不仅承认真值的中介过滤性, 还承认事物在形态和隶属方面具有亦此亦彼性、模棱两可性, 相邻中介之间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其真值也是不确定的。
2.2 Fuzzy控制的基本原理
所谓Fuzzy控制[2], 它表示对客观控制对象在主观上, 知识上和概念上的Fuzzy性, 一个Fuzzy控制完成的是一项确定的工作。Fuzzy控制的核心部分为Fuzzy控制器, 它将观测到的过程输出量 (确定量) 转化为Fuzzy量, 经过Fuzzy规则推理取得Fuzzy决策后, 再将其转化为确定量去实现自动控制过程。
Fuzzy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由计算机程序实现。以单输入单输出Fuzzy控制器为例, 实现Fuzzy控制算法过程如下:微机经中断采样获取被控量的精确值, 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一般选误差信号E作为Fuzzy控制器的一个输入量, 把误差信号E的精确量进行Fuzzy量化变成Fuzzy量。至此, 得到了误差E的Fuzzy语言集合的一个子集 (实际上是一个Fuzzy向量) , 再由和Fuzzy控制规则 (Fuzzy关系) 根据推理的合成规则进行Fuzzy决策, 得到Fuzzy控制量为:
为了对被控对象施加精确的控制, 还需要将Fuzzy量转化为精确量, 称为解Fuzzy处理或清晰化。得到清晰的数字控制量后, 经数模转换变成精确的摸拟量送给执行机构,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完成一次控制过程。然后, 进行第二次采样、控制, 循环下去, 就实现了被控对象的模糊控制。
三、供水网络监控系统
3.1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 系统需求分析:本系统包括一个中心站和n个泵站。下位机完成对各参数的采集、存储, 并根据这些参数和生产指标对设备进行控制, 并响应中心站的遥测遥控命令。中心站对各分站的运行参数进行遥测和必要的修改, 紧急情况下对分站进行控制, 要有数据存储、打印、分析及设备管理功能, 并能根据建设规划预测生产容量, 下达生产指令等生产管理工作。
(2) 系统结构的确定:供水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结构, 以适应系统的分散控制, 集中监测的要求。各站应具有双向通讯能力, 而且通信延迟应在一定范围内, 最长应在一分钟内成功。
3.2终端组成
在各泵站中, 需要各种参数测量的传感器, 如电流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水位计、流量计以及火焰传感器、红外防盗传感器等。传感器输出信号用小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 信号经过处理后, 送到A/D板进行数字化, 然后进行计算机处理;计算机的输出通过I/O板送到继电器板以控制执行器。同时, 需装设光电隔离器以避免把测量电路的干扰引入计算机, 各站要有一套收发数据设备来完成遥测遥控任务。
3.3中控室的组成
在中控室, 配有中心服务器进行自动化控制;设置大屏幕显示器监视各泵站;还需有打印机进行报表打印。
3.4系统界面设计
本系统是水厂的远程监控系统, 其界面是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3]来设计的。MCGS系统包括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部分。用户在组态环境中进行设计和构造应用系统, 完成组态过程, 组态生成的结果是一个数据库文件, 称为“组态结果数据库”。运行环境是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 它按照组态结果数据库中用户指定的方式进行各种处理, 完成用户组态设计的目标和功能。
在水厂的监控系统中, 水位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水位控制界面有五个窗口:封面窗口, 水位控制窗口, 实时曲线窗口, 历史曲线窗口, 历史数据窗口。水位控制窗口是主要显示窗口,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动画显示区、数据显示区、流速控制区、底部为状态条。
动画显示区内显示了水位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储水系统要求控制水泵的抽水速度和放水阀门的出水量, 使储水箱的水既不能溢出, 也不能放空。数据显示区是显示水位高度的区域, 该区的图形由两块指针式仪表、数字显示框和文字标签三部分组成。控制区图形由三个滑动输入器, 一个自动/手动旋钮开关组成。状态条是进行人机交互式操作的图形界面, 用于窗口切换, 调出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历史数据等。
四、结论
本系统能够实现各泵站与中心站之间的数据交换, 使中心站能及时地了解各泵站的运行情况, 远程遥控泵站的启停, 对各水泵进行严密的监测, 把各参数的运行轨迹, 变化范围, 波动状况等信息检测出来, 对各水泵进行实时控制, 并根据生产指标, 对水泵运行进行连续调节, 使供水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包胜华, 孙光.区域供水工程计算机遥测遥控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 21 (3) .
[2]李洪兴.宋雯彦.基于Fuzzy推理的时变系统建模[J].系统科学与数学, 2009 (08) .
[3]万彦军.牛兴林.数传电台与MCGS工控组态软件通信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5 (06) .
供水网络 篇2
办理《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含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
事项名称:办理《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含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事项类型:其它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及依据:工本费10元
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川卫计发[1996]第065号发布的《四川省卫生防疫防治监督监测检验收费规定和标准》 承办单位:市卫生局 首席代表:
办理地点:成都市草市街2号政务服务中心市卫生局窗口 联系电话:86924811;86924847;86673577 申请材料:
(一)新办证
1、《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两份;
2、凡新、改、扩建的项目须提供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意见书和《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竣工验收批准书》;
3、取得法定资格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一年内的水质检测合格报告;
4、卫生管理制度;
5、卫生管理机构;
6、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7、供水基本情况调查表;
8、制水工艺流程相关资料(二次供水除外);
9、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复印件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如:平面布局图、设备布局图、管网平面布局图、管网系统图等);
10、所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11、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12、供管水人员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资料;
13、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资料。
(二)卫生许可证遗失补办,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变更,许可项目减少,污损补办,请按照《卫生许可证部分项目变更、遗失补办、污损补办、注销审批》办理指南办理。
(三)复核
1、《卫生许可证复核申请表》一式两份;
2、改建、扩建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有改建、扩建单位提供);
3、供水设施清洗消毒记录表;
4、取得法定资格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一年内的水质检测合格报告;
5、供管水人员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资料;
6、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原件。
(四)到期换证
1、《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两份;
2、以下同复核2.3.4.5.6.条。
材料说明:
申请资料应用A4纸打印(图纸除外),逐页加盖公章,按次序装订;提交的材料为复印件的,均应在复印件上写明“系原件复印”,并加盖单位公章。申报资料的各项内容应真实、完整、清楚,不得涂改。未取得公章的企业在提供的资料上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非申请人本人前来办理的,办事人员应提供申请人委托书。
表格下载:
1.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2.卫生许可证复验申请表 前置条件:
(一)供水设施、场地、水处理工艺流程等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四川 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水质检验符合卫生要求;
(三)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取得有效的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患者均已调离原工作岗位;
(四)有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及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五)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清洗消毒制度、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水质检测制度、索证制度等),有水污染应急预案;
(六)集中式供水企业应具备水质检测能力。
(七)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新、改、扩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办理程序:
(一)申请人持有关证明材料向政务中心市卫生局窗口提出申请,由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初审后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齐全部材料,补正后方可正式受理;
(二)市卫生监督机构现场进行卫生审查;
(三)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市卫生局在承诺时限内发证,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相关备注:
法律依据:
供水网络 篇3
【关键词】供水管网;漏损;测压点;管理;控制措施
台州自来水公司始建于1969年10月,目前总供水能力21.5万立方米/日,DN100以上管线600公里,供水区域170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供水管网不断扩大,造成供水管网漏损的不断增加,给公司经济带来损失。由此,我公司加强管理工作,采取很多方法来减低管网漏损,下面就城市管网方面漏损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严重性分析
供水管网漏水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相关资料介绍:2009年全国城市供水漏损水量为60亿立方米,从2006年开始,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在三年内上涨至12%。总漏损率正逐年升高,专家指出,中国城市自来水的漏失率有的高达30%到50%,管理不善是水资源浪费重要的原因。因漏损而流失的水量越来越大,导致城市水资源流失现象加剧,供水企业的制水成本和供水设施的投资费用增加,使本来就紧缺的淡水资源处于更加紧张的状态。
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形式
2.1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情况调查
2011年本区自来水公司共查暗漏280处,其中DN100以上管道破漏165处,漏水量共计600多万吨,表1为历年漏损情况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本区自来水公司的漏损率要比我国城市供水平均漏损率低,但管网的漏损造成的损失还是比较严重。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漏损率/%9.908.129.098.619.6010.93
表1为本区自来水公司历年管道漏损情况统计表
2.2 管网漏损的主要形式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主要有暗漏、明漏及其他形式。明漏容易发现,若对管线巡查与管道维护修理及时到位,一般不会造成很大的漏失量。管道漏水很多是暗漏形式,这是目前供水企业漏失水量最大、最难控制和最不易发现的;其他包括计量误差、不合法用水(盗用消防栓、非法接管用水)等因素引起的漏失。
3、城市供水管网漏原因分析
城市供水管网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运行过程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引起管网的漏损。
3.1 设计因素形成的漏损
3.1.1管网埋深方面。埋深太浅,受地面过往车辆影响,会增加管道的活负荷,容易引起接头漏水甚至爆裂;埋深太深发生漏水时不易准确找到漏点,再加上挖掘土方量较大,地质条件差的地方容易塌方,会使抢修变得困难,延误抢修时间,导致水损增大。建议一般给水管道埋深超过冰冻线即可,不宜太深。
3.1.2给水管材方面。我国城市现有管道中,绝大多数旧管为铸铁管道,住宅小区则多为镀锌钢管。管材方面造成漏损的主要原因是镀锌钢管腐蚀穿孔,铸铁管则因强度低、接口刚性强导致容易漏水。虽然漏水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但材质不好是主因。现在供水主管已基本改为球墨铸铁管;小区给水管现在多采用钢塑管、铝塑管、PE、PPR 等新型管材。
3.1.3给水配件的设置选用方。供水管网最重要的设施之一是阀门,它控制供水、调节压力、流向、流速、控制停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阀门的设置一定要符合给排水设计规范,如在穿越市政道路、铁路等障碍物前有的没有设置阀门,这些管段一旦漏水,就需要关闭干线阀门,停水面积较大,加之这些地方往往维修难度大,所需时间长,从而导致维修过程漏损增大。
阀门的选用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阀门本身的密封不好,会使水量流失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当处理爆管等突发事件时,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或关闭不严),延误抢修时间,也将造成巨大损失。
另一重要设施是排气阀。排气阀的设置不当或失灵,管道运行排气不畅,会引起水锤的发生,导致管道损坏。
3.1.4特殊地段管道方面。如有时因标高及管位的限制,供水管网在穿越排水沟渠时,为防雨水冲刷和被雨水携带物冲撞,管道一般位于排水渠的中上部。一旦发生漏水时,水量随着沟渠排走,极不容易被发现。为了方便日后维护和检查,应在穿越管正上方设置检查井。
3.2 施工因素形成的漏损
3.2.1地基与沟槽回填方面。由于地基下沉和基础回填土不符合要求造成的管道受损漏水比例最高,从漏损分析的角度,施工过程中首要注意的问题是管基与回填土的适当处理。
常见问题有:①管道基础不好。由于管底不平,机械开挖后不采取平整措施,使水管不均匀沉陷较多,以致逐步损坏接头甚至管道断裂;②不按规范施工,施工时对管道采用局部垫高方式;③回填土中含有硬物(大石块),敷土未分层夯实或管道两边的密实度不均匀,使管道受力显著增加,产生管道爆裂的可能,这在大口径管道更为重要;④软土地基区,地基未处理好,造成基础密实度不同。
3.2.2管道接口的原因。如承插口间隙不均,借转角度过大;橡胶圈就位不正确或不密实;填料配合比不当;打扣后养护不好;钢管焊缝质量不高等等,均会导致日后接口漏水。
施工质量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阀门密封面受到损坏,管道试压检验不严或未过关,管道支礅、阀井砌筑不当等等。
3.3 其他原因
⑴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的骤变,均会引起存在爆管隐患。
⑵市政工程施工人员不了解地下城市设施,又缺少相关部门监护,有可能直接挖断管道。
⑶旧管网年久老化,使用年限过长。
⑷土壤的腐蚀性和管道自身防腐蚀不良,造成管道的使用期缩短。
⑸水锤破坏可能引起很高的压力使水管或水泵爆裂。
⑹低温影响,有关水司统计数据表明,12月份漏水、爆管次数比8月份的2倍还多。
4、城市供水管网漏损解决措施
4.1做好管网技术档案管理
管网技术档案的管理对管网维护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并能使维护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做好管网技术档案十分重要,管网管理工作应逐步向微机化动态发展,管网现状图应标注的内容有:管道的材质名称、口径、管道坡向方位、节点(包括折点)坐标和相对位置的控制尺寸、折点的竣工高程及埋深、安装年份;用水支管的管材名稱、口径、方位、埋深、安装年份、水表位置及口径、其他主要管道交点位置及说明。还应注明沿线用户的接水情况,并应充分反映管道的现状,提供管道新建、扩建以及管网维护中巡查、检漏等第一手资料。
4.2建立免费用水水量统计工作
对消防、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用水实行定点取水、装表计量后由用水监察和营业部门及时统计出这一部分用水情况。消防取水随意性较大,目前只能在管网新安装过程中,安装DN100的计量水表,暂时为估算水量提供依据;园林绿化、环卫用水根据现状调查已取消计量水表,要求用水监察加大监察力度,以免未计量水量产生;市政用水由于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在道路施工及管线施工过程中要求养护、试压,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计量办法和登记、上报的办法。针对当前管网抢修漏失水量无计量、工程完工管道冲洗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建立管网抢修、冲洗、排污管道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4.3做好管网巡查、检漏工作
建立专业的检漏队伍,管网巡查是管网运行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是预防管道发生故障的积极措施。巡查主要是检查管道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等漏水现象,是否有其他工程施工危害管道的现象及阀门井、消火栓等供水设施是否完好。目前在国内基本上都采用声波检漏法和区域流量分析法,检漏仪器:听漏棒、电子听漏仪、相关仪、管线定位仪、噪音记录仪、高精度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探地雷达等,并通过DMA分区理念对市区管网进行区域划并进行区域流量分析,从而引导检漏队伍及时有效的检测和修复漏水.
4.4加强出厂水的计量管理
出厂水计量器具选型必须先进准确,定期通过各种方法对出厂水计量器进行复核、检测、确保计量准确。
4.5加强用户水表的计量与管理工作
⑴科学合理选择水表口径。大口径水表应在采用旋翼湿式水表和水平螺翼式水表的基础上改用宽量程水表。
⑵跟踪分析大口径水表的每月用水量。对长期达不到水表额定流量的用户,应该考虑调换较小口径的水表或计量等级较高的水表。而对因经常过载,导致水表频繁损坏的用户,建议调换量程宽的WPD水表。特别是DN80以上的绿化表和单位用水表,经营业所主任调查分析后,对达不到额定流量和过载的水表应进行调换。
⑶科学合理的确定水表口径。选择水表规格时,应先估算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流量大小和流量范围,然后选择常用流量最接近该值的那种规格的水表。一定要安装大口径水表的用户必须有最低用水量承诺,并签订相应的协议,安装部门及时将协议交给营业所,以后凡没有达到最低用水量的大口径表一定要按该表的最低用水量计算用水量。
⑷加强大、中用户水表及用水管理。制订落实大表维修、维护工作,水表的运行数据分析制度,确保大、中用户水表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抄表,对用户信息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4.6设立测压点,控制管网水压
根据管网布局,设置管网测压点,对管网进行动态跟踪,可以系统地了解输配水管道的工作状况。如管网各节点的压力、流量、流速和流向等实际情况。把测得的数据、资料长期收集整理分析,为管网检漏及管线改造提供技术依据。管网水压的高低不仅关系管网的漏损,而且关系到广大用水户的正常用水和供水的生产成本,水压过高必将使管网漏损率提高。
4.7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及应用
近年来供水管网管理与运营有了很多新技术、新理念,如:DMA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PMS压力管理系统、WDM水力模型、管道CCTV技术、管道非开挖技术等,加强这些理念的学习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结语
控制管网漏损是当前供水企业抓管理、促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漏损的形成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在给水管道漏水事故分析及防治方法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適当的防治方法,以达到便捷、高效的目的。而应在实践与应用中不断总结、创新和完善,才能跟上供水发展的步伐。从而改善居民用水质量、改善企业运营状况、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从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近贵. 关于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
[2] 宋锐,马千里. 供水管网设计和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 天津科技. 2010(01)
供水网络 篇4
网络是由相互兼容的耐用物品和相关工具及服务组合而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在形式上是由节点及其连接所组成,结构上的内在特点是网络中具有互补性的组成成份共同提供某种服务。[1]具有这种组成结构特点的产业,具有异于一般产业的网络效应被称为网络型产业,包括通信、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
城市供水业网络基础设施由耐用物品和相关服务组成,耐用物品是地下管道和地上的抽水、处理水等基础设施;相关服务是指水资源的需求保证、管网和配套仪表的维护,实现安全、稳定传递不同质量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网络的需求方是网络各节点上的用户,供应方由网络固定设施、业务传输及相关服务的供给者组成。
网络效应也被称为网络的外部性,通常指网络用户的价值随着网络中用户数量的增加及网络的扩张而提高的特性,可区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2]按照Katz和Shapiro (1985)的定义直接网络效应是指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增加所导致的直接网络效果,间接网络效应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网络效应是网络型产业有别于一般产业的最根本经济特征,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市场力量。城市供水业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其具有独特的网络效应,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人类的特殊意义也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业,因此对城市供水业网络效应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政府规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城市供水业技术经济特征及网络效应
1、城市供水业技术特征
生产和供应两位分离。城市供水业可以分为生产和供应两个部分,一方面,取原水和输水、制水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的铺设与水产品的服务提供可以分离;另一方面,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具有同步性,可以完全分离。这与电信业务网络拥有者和业务提供者两位一体的情况相区别,与电力产品和电信服务不可储存性相不同。
区域性网络覆盖。城市供水行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区域溢出效应,一般以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覆盖面为界来划分企业的经营范围,难以建立跨地区的供应网络。此外,自来水现有的技术和管理中,水的传输成本非常高,不可能建立全国性的长途运输管网。而污水的化学成分复杂,不同污水混合传输不仅使污染难以控制,而且会产生难以预见的化学反应。所以,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
产品需求峰荷特征。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须品,在不同季节和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需求量。一般来讲对水的需求在夏季达到高峰,此时自来水原水的资源处于最低可供水平;白天生产生活需求较多、晚上较少,在时间上具有非均衡性。
2、城市供水业经济特征
自然垄断与竞争并存。城市供水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主要表现在输水管网和供水管网系统上。管网系统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资本专用性强及沉淀成本高的特点。在多个企业之间竞争容易造成基础设施重复铺设的低效率。但是除了管网系统外,供水服务的提供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生产等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并存。城市供水业特殊的外部型表现在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共存。正的外部性主要是指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随着需求量增加,网络节点增多,消费者的使用成本降低。负的外部性是由于水资源产品特殊性引起。水资源的稀缺性导致无限制开发利用时容易造成水资源枯竭,影响其他人使用,造成代际间分布不均。此外,水资源大量使用带来的污染、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也影响他人利益。
社会公益性。自来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企业生产的必须要素,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供水质量直接关系到饮用者的身体健康[3]。
3、城市供水业网络的多重经济属性效应
与传统认识不同,城市供水业务是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生产环节,并由不同经济主体经营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城市供水业务按其产品生产流程可以分解为自来水生产、管网输送、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供应到户等业务。即使网络效应最明显的管网输送环节,也可以根据各种经济属性进一步分解,如出资、建设与运营可由不同主体竞争性的提供,会大大弱化网络效应带来的自然垄断性,正是这种多重经济属性的可分割性,为管制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的可能性。城市供水业网络的需求属性与供给属性既相互关联又具有独立性,这一特定同样为政府规制方式提供新的视角。
4、城市供水业供给方的网络效应
自来水供给方的网络效应是指供水过程中,网络节点的增加导致管网运输单位成本的降低。也被称为网络经济效应,主要包括管网输送的规模经济。管网输送的规模经济指网络上节点的增加,引起输水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包括输送网络的长度及节点数量的增加和输送产出的增加引起的平均供水成本的下降。供水业与其他网络型产业一样,管网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比例通常很大,边际成本很低。水产品的对生活的特殊性和基础性导致其管网输送能力超前与需求而存在,网络节点的增加,提高管网的使用率。网络节点的增加带来的需求量增加对自来水生产环节的基础建筑和设备的使用率加大,也显现出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网络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见图1。
三、在城市供水业中引入新的政府规制方式
1、城市供水业政府保持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城市供水业属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其管网输送业务具有网络效益,符合自然垄断特征。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城市供水业需要政府规制。一是管网输送业务自然垄断性的存在。自然垄断往往会使企业占有超额利润而损害公众利益(见图2)。当由市场自发运行时,供应者将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条件定于A点,此时价格为P1产量为Q1,消费者剩余为PAP1的面积;按照平均成本或者边际成本定价则消费者剩余增加;市场自身无法使平均成本或者边际成本定价实现,需要政府规制来保证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自来水生产到户业务虽然不具有强自然垄断性,但也不适合众多的服务提供者进行竞争,对这种竞争程度的控制,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三是城市供水业务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寻求政府进行规制,水是生命之源,水质量对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普通人群不具有鉴别水资源内微生物和各种化学成分的工具和能力,需要政府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
2、城市供水业政府规制的可行性及新视角
从技术经济特征和产品特殊性等方面考虑,城市供水业需要政府实施规制来实现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世界各国城市输水管网基本由政府经营。通常采用特别许可、注册制度、申报制度等手段实施进入规制;按照服务成本定价、支付能力定价、机会成本定价、增量成本定价和市场需求定价等来形成水价。但是,我国实际上将整个供水产业都由政府垄断经营,自然垄断边界已经推移到超过网络结构和网络经济效应的领域,因此原有政府全方位规制的思路要打破。另外,网络产业“不可分割性”和“可分割性”共存,不可分割性是网络系统性、结构性的内在要求,决定了物理网络和效应网络在生产效率最优化的条件下统一于一个“整体性的网络”;可分割性强调在物理网络、效应网络整体统一性前提下,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归属性确定或权力性调配[5]。在这两种基本条件转变下,城市供水业政府规制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虑和构建。
第一,不同环节和业务按垄断程度强弱进行分类规制。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城市供水整个行业里,并非每个环节和每种业务都具有强自然垄断性,而是与准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的业务共存。因此根据城市供水业的特点,具有强自然垄断性的管网输送业务可以只允许一家企业垄断经营;对具有弱自然垄断性的自来水生产到户业务,可以适度放松进入规制,允许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在管网、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上完全可以构造竞争性市场结构。针对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三种市场结构,采取切实的管制政策措施,尽可能割裂政府行政权力与企业的特殊关系[6],避免出现不公平市场竞争和低效率资源配置情况的出现。
第二,在强自然垄断环节按照“可分割性”原则进行规制。在具有强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送环节虽然只允许一家企业垄断经营,但是按照“可分割性”的指引,可以进行变相的规制。可分割性指产业统一于一个网络实体前提下,对产权、经营权等经济性权力可以分割调配。这一观点为规制提供新的思路,即在保持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对于这垄断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权利划分形成制衡,也可以通过具有竞争性的形式来产生,从而提高配置效率。
第三,根据城市供水业区域性覆盖的特征实行激励性规制。地区间比较竞争是一种借助于政府管制机制,促进不同地区的被管制企业间竞争的一种激励性管制方式(Shleifer, 1985)[7]。城市供水产业由若干家地区性企业垄断经营,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经营绩效,在考虑各地区水源获得难易性、短缺程度等基础上,以经营效率较高企业成本为参照,制定管制价格,间接促进地区展开竞争,促使企业竞争性的提高经营效率。
第四,注重经济性规制的同时加大社会性规制。自来水供水质量直接关系居民身体健康,不能只关注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因该在进行经济性规制提高效率的同时进行社会性规制,制定质量标准,提高供水质量、改善供水服务、分质分类供水。
第五,运用系统观念构建规制体系。城市供水业分环节规制是业务的分解,竞争性的、垄断性的都需要政府进行不同程度的规制。从提高政府规制效率、遵循权责匹配、防止多头管理的情况下,应该运用系统的观念来构建城市供水业的监管体系,协调建设、生产、运营的规制、协调效率与公平冲突的规制、协调垄断与竞争的规制。
四、结论
城市供水业属于网络型基础产业,不仅具有正的网络效应也具有负的网络效应。当自然垄断边界收缩到具有网络结构和网络效应的内核时,传统的政府规制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本文在自然垄断“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供水业的技术经济特征,认为政府规制在目前仍具有必要性,但是规制的理念和方式需要发生变化。应该分环节、分业务,在保持垄断的基础上,间接性的引入竞争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然对基于垄断可分割性而引入间接竞争的具体方法、途径等,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城市供水业是城市化进程中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 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对政府规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网络及网络效应出发, 结合城市供水业技术经济特征, 认为城市供水业在输水管网环节存在网络效应。分析表明, 在自然垄断边界收缩情况下, 城市供水业不同环节和不同业务应采取不同的市场结构。结合“可分割性”概念, 从五个方面提出城市供水业提高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的规制新视角。
关键词:城市供水,网络效应,政府规制
参考文献
[1]Economides N.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 (2) .
[2]徐国平, 宗蓓华.交通运输中网络效应问题探讨[J].综合运输.2007, (9) :12-13.
[3]王雅莉, 毕乐强.公共规制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0.
[4]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6-67.
[5]胡志兵, 唐守廉.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对网络型产业自然垄断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8) :26-27.
[6]王俊豪, 王建明.中国垄断性产业的行政垄断及其管制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12) .
供水网络 篇5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建学习型供水企业的深刻体会,提出树立新的人才观念,正确界定企业人才,并对供水企业如何培育人才队伍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型供水企业人才培育
宋朝诗人黄山谷云:“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古人的读书学习态度可见一斑,也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从古到今,学习小至个人,大至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综合的竞争力。“国将兴,必重学”,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习就是保障这一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企业,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的竞争中落地扎根,不仅仅关乎企业的命运,也关乎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企业同样需要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人、财、物)中,人力资本是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人才。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念,正确界定企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一种资本,新的人才观念认为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有用即是才。这种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克服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在供水企业中,我们可以将人才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专业技术型人才,指那些从事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能成为供水企业核心层的人;二是管理型人才,指那些善于组织、领导、处理各类复杂关系问题的人,如各级管理人员;三是操作型人才,指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利用各种工具解决问题,从事操作性较强工作的人。如维修工、供水营销员等;四是复合型人才,即多面型的,各方知识都比较全面的人才。以上人才分类充分涵盖了新的人才观念,人才不仅仅是指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人,对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称得上人才。
二、在供水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时代的要求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衰败,促使企业茁壮发展,通过全面提高全员素质,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他们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瞬间变化的外部环境,应对各种难点,增强企业的活力。
在供水企业,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供水企业的职工很难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职工们更无下岗的忧虑,久而久之就容易滋生“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心理,很多人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舒适的环境麻痹了神经,贪享受、图安逸的思想在企业中蔓延,这些对企业而言都是致命的。然而随着建设部对公用行业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提出,其他非国有资产的逐步参与都说明供水企业正在逐步面临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目的是要求其积极投入市场中去磨练、去竞争。在当前形势下,供水企业唯有创建学习型企业,转变职工陈旧观念,通过人才的打造,提高企业竞争力才是确保持久发展的有效之路。
三、如何大力培育供水企业的人才队伍
1、要求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创建学习型供水企业是一项领导工程,供水企业高层领导应该最先倡导、亲自抓好这项工作,带头参加各项培训教育活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通过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等示范作用,带动整个供水企业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高层领导还要在组织上、设施上、经费上、人员调配上等给予大力的支持,以确保学习型供水企业的创建。
2、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考虑的企业逐步增多,然而在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很多职能还仅仅停留在员工考勤、造工资单发工资、招入人员签合同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上,未能按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转变。
供水企业欲创建学习型企业必须把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提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给此部门一个正确的定位,确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不仅仅是一般的操作性的人力资源实务工作。比如招聘,它不是简单的员工录入问题,它首先要从一个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出发,提出合理的人力结构计划,保持人力流动平衡,从全局的角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员招聘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而不是盲目地发展扩大或裁减人员。
3、给予制度、资金、设施方面的保障
首先要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制度。如企业总体的人才规划制度,合理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这些都是确保企业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基础。其次是资金,供水企业每年应核定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学习培训上,由审计部门监督资金到位情况,同时资金的使用不要局限于个别同志,不要局限于个别领域,目的是保障全员都有学习培训教育的机会。再次要有配套的设施。如要有一些计算机设备、水质操作设备、培训场地、统一的学习场所等。
完善的制度、到位的资金、配套的设施都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给全体企业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员工对企业能产生一种认同感。
4、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劳动者队伍
建立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培养好现有的人才,使人才在企业中能够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实现个人的发展,从而忠实企业、承担在企业中的责任。
要把好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进行使用。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企业内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职工的普遍心理,规划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合理使用人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成材,工作积极性也很高,这时就应该让他们到最基层、最能锻炼的地方去实践。好的人才要放在正确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出人才的作用,要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因此供水企业可以在现有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内部自由流动的平台,让人才需求部门在这个平台上提出人才要求,让希望流动的职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及流动的方向,人力资源部做好协调管理工作,促使双方内部调节,让适合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发挥能力。
积极给人才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企业要给予人才在事业、职位、待遇、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关爱,建立多种渠道的事业晋升体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认可,事业能够上个新的台阶。但一些供
水企业把职务晋升作为唯一的激励方式,同时把很多权力与利益都集中在拥有职务的一方,这种做法十分危险,毕竟领导岗位十分有限,优秀的员工也不可能都当领导,一些高素质、多年未被提拔的非职务人才,在感情上就会受挫,不是另谋高就就是自暴自弃。企业应该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技术人才,让其待遇与奉献相匹配,贡献大的人才完全可以享受比一些领导岗位还高的待遇,这样才会在整个企业中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使员工不以追求职位作为衡量事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也不行,要确保培训多层次全方位展开,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如刚录入的员工要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树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观、认识观;对操作型人才要加大技能培训,如对新开发的、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管道维修操作技能等;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对专业技术型人才可以采取与各大科研所、高校挂钩,派员进修、联合做课题,或举行培训班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进行培训。同时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以确保培训的效果。
小区供水现状探讨 篇6
关键词:供水管网;漏失率;设施管理;管网改造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剧增,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却严重滞后。作为看不见的“地下给水工程”虽然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因其不能直观体现政绩,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家的认可,也使得很多执政者更愿意把资金投放到能够看得见的地上工程。但随着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市政管网改造、管网更新一步一步被提上日程。但是政府的管网改造和更新跟多的体现在整个城市市政管网的改造和更新上,對于每个小区来说情况各有不同,不能通过一套方案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小区管网日益凸显的问题严重影响我们整个水务行业。
1.小区管网现状研究
一、小区管网漏失率高。小区管网是市政给水管网的终端用户,同时也是水务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小区的“未计量水百分率”在供水的各个环节中最高。未计量水是指供水企业提供给城市输水配水系统的自来水总量与所有用户的用水量总量中收费部分的差值。主要体现在“免费供水量、物理漏水量、帐面漏水量”三方面。其中物理漏水量由供水设备、储水构筑物、小区管网漏失三方面共同形成;账面漏水量主要水表计量不准确、私拉乱接偷水用水造成的。
二、小区管网基础资料缺失严重。很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对给水管网基础资料收集不齐,管理不善,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一开始的基础数据就不完善,甚至出现胡乱编造填写凑数的现象,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难于动态检测和管理。
三、老小区管网管材使用时间较长,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铺设的管网,基本上以铸铁管为主,锈蚀严重,再加上现在大搞旧城区改造,在暴力拆迁过程中破环原小区的给水管线,却没有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甚至视而不见,胡乱处理应付了事。
四、水质二次污染严重。水输送到小区之后,特别是设置水池水箱供水的小区,缺乏日常管理和检测,导致水质二次污染严重。虽然现在新规范中规定,水在水池水箱更新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都必须进行二次消毒,但是在实际中到底能不能够得到实际执行不说,水箱水池的基本管理不能到位的话,再多的规定都成为纸上谈兵空谈一场。另外,小区管网中水停留时间较长,流动性差也是水质出现二次污染的一大原因。
2.改善小区管网现状的具体途径探讨
为降低小区管网“跑、冒、漏”以及杜绝小区水质的二次污染需要从“管理”和“建设改造”两方面入手。
一、小区管网管理主抓“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日常动态检测”。结合现在信息化时代特点,建立信息化数据系统,不仅涉及管网建造时的基础工程数据,更及时准确收集在日常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做到“日记录、周分析、月总结”。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日常动态检测主要包括管网检测、水质检测。建立完善科学的检测系统,如在管网上布设检测记录仪,存储动态检测数据,自动分析检测结果并传送之PC机供技术人员分析。结合日常巡逻人员配备的动态巡视仪对漏点发展过程的全程观测、分析总结,建立供水管网漏失检测、预警、控制与管理的综合模式。加强与空气相通的水质检测如通气孔、人孔和溢流口的日常巡检。利用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对余氯、Ph值、浊度、气味、色度、肉眼可见的杂质进行日常现场检查,不能现场检查的项目则定期送到相应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做好日常的维护和清理消毒,按期清洗水箱水池,二次储水设施按照相关规范做消毒措施。
二、小区给水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改造服役年龄长、管材锈蚀严重、漏失率的旧管线,在改造过程中做到新旧同行,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通过经济技术比对选择最佳的技术改造方案。主要从管材使用寿命、单位造价、初期投入、运行成本、管材环保指数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旧管新换改造。从供水方式上杜绝水质二次污染的隐患。提高水的流动性,减少水的停留时间是解决二次污染的根本。与之相适应的支撑技术措施是减少支状管网,增加环状管网,减少水池水箱的体积,或者不用水池水箱,采用变频泵供水。用新型具有光滑内壁的不锈钢材质代替原来粗糙度比较的高容易滋生细菌的水泥混凝土水池等等措施。同时,拓展管网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渠道,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在中国一直以政府投资,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财政拨款毕竟有限,在改造对象上要统筹考虑,而对于每一个小区来说,不能坐等财政拨款,必须寻找其他的渠道来保证小区水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合理建设和运营,做到收支平衡,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贤. 小区给水管网设计小结.《城市建筑》 2013.14
[2]张孟涛 刘阔.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在城市管网管理中的应用 .《城镇供水》 2008.01
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保障研究 篇7
水资源一直是人们生存的一大基本条件, 因此,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其供水系统的构建一直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其中城市供水系统的维护、管理等水平的高低, 影响到城市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 同时也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供水企业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 确保供水安全, 减少和避免管网漏损以及水质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 供水管网安全保障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1 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意义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 供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加大对供水系统的投资力度。城市供水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 也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 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城市的规模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供水管网由城市中心不断延伸至周边角落。作为一个城市供水系统的关键环节, 输配水管网担负着将自来水保质保量的输送至各用水用户的重任, 被亲切的称作是城市的“生命线”,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意义非凡。
1.2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的建设, 是多方面相互协调的工作, 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制水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以及各个用水用户;包括原水的供应, 自来水的生产、自来水的销售与使用等多个环节。我国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开展较晚, 到目前为止并不十分健全,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目前, 我国正逐步完善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和管理体系, 但其大多是针对管网正常工作的状态, 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响应机制十分匮乏, 供水企业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都十分欠缺, 当爆管等事故发生时, 供水系统内各部门缺乏沟通协调, 处理事故的效率较低。
(2) 从管网水质上看, 目前, 主要都集中在管网末梢, 因为管网末梢距离水厂的距离最远, 出厂水到达末梢所用的时间最长, 水质下降最为严重, 其各项水质指标与出厂水相比, 都相距甚远。一方面, 水源水水质不断下降, 污染加剧, 水中有机物难以被彻底去除, 从而促进了管网中微生物的增加, 导致管网水生物稳定性的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电化学反应, 水中溶解的微量离子在管壁上析出, 形成管垢, 管垢不断堆积, 形成不规则的圆环, 称之为“生长环”, 引起管网水化学稳定性的降低。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管网水质从出厂到末梢的不断下降。当前, 大部分城市极度匮乏管网水质监测的能力, 各省市政府很少在供水水质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有效的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点少之又少, 具备专业监测能力的技术人员也十分稀少, 很难保证管网的水质处处达标。
2 强化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供水安全管理制度
在强化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工作, 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针对重点区域以及要害部位必须对责任进行细化分解, 例如:水源井、加压泵以及消毒设备等, 应逐步落实到人, 强化水厂干部、职工安全防范的意识, 尤其是要强化生产管理以及运行值班人员的责任心,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等, 保证安全供水生产无事故。定期组织对供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采取防范排查和落实整改相结合的方式, 对各个水源地的取水设施、供水设备、输配水管线、消毒设备、阀表井以及消防栓等重点环节分片承包, 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2.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完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并及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 合理优化使用。在每口水源井处应安装电压表、电流表、水表以及压力表等, 记录下其运行参数, 及时观测, 并分析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每日都要对所有的水源井、加压泵等设备设施进行巡查, 以便及时地发现、排查事故隐患。井口处应使用钢板进行封闭处理, 避免投毒或是杂质、污物落入井内, 同时应设专用水源井房, 通过高科技手段, 实现远程电子锁监控, 若出现非正常开启的情况, 则监控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 从而杜绝偷电、偷水等情况的发生, 也确保了设备正常使用。泵房应安装变频调速器, 水源井安装节能骑士等变频保护设备, 实现水泵软启动、管道过压、欠压保护以及消除冲击电流, 根据出水压力调节水泵转速, 可以有效确保恒压供水, 减少水泵、出口阀门组、水表以及集、给水管网损坏率, 提高供水的稳定性, 保障了供水安全。
2.3 制定供水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多年来的事故处理经验总结并编制一套完备的事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客观面对供水安全事故的积极态度, 是迅速组织抢险抢修力量, 快速解决事故的有效手段, 也是保障供水安全平稳的发展途径。其主要是将供水调度、工程技术、管网维修、材料及配件预备、抢险设施预备等相关环节部门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稳定供水这个工作中心,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进一步提高了应对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水厂应根据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管网突发事故, 针对性地编制大面积跑水应急预案、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水投毒应急预案等各种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 明确应急预案内容、机构以及应急程序、各人责任, 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实战演练, 从而保证各级应急抢修人员均熟悉工作的流程, 实现应急抢修的快速、及时以及有效。
2.4 加大管网改造更新力度
为了确保供水管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应逐步更新老旧供水管线与附属设施, 因为以前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不够, 旧管网普遍具有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同时存在供水死角以及私拉乱接等现象, 且管网中杂质多, 易堵塞管线、卡水表等, 因此需要改造更新管网, 合理优化管网布局, 更换改造小区控制阀门、楼前阀门, 最大限度地缩小停水面积、缩短停水时间。各小区应增设放空阀, 可缩短维修时的排水时间。阀表井应距污水井、下水道1米以上, 杜绝井壁老化开裂渗入污水, 污染水质。对重点用水单位或需持续用水的单位可采用环形供水方式, 可分段维修, 停水影响的面积和用户都比较小。管网维修施工时, 有时为了堵水, 常会塞些泥块, 但一定要杜绝混杂进入塑料或石子, 因为会堵塞管网、卡住水表或使阀门磨损, 只能塞些素土, 维修后还需冲洗管线, 防止水质二次污染。以上措施均可大大提高供水管网安全运行保障度。
2.5 建立完善供用水信息管理网络
水厂应建立健全供用水信息管理网络 (见图1) , 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供用水信息, 向社区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公布水厂的维修电话, 使得水厂和居民用户间实现互动互通。水厂调度主要负责日常信息的上传下达以及协调调度工作, 维修人员或是用户一旦发现跑水情况即可马上和水厂取得联系, 水厂调度则根据紧急程度请示领导或是直接安排、组织抢修,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修完成后, 维修负责人也要及时地反馈信息。其次, 针对偏远或是高层楼房的用户家中应安装压力表, 设立测压点, 随时对水压进行监测, 若是低于平常的稳定水压, 则也应及时和水厂取得联系。最后, 应定期在用水末端采集水样, 监测管网末梢水质, 预防管网二次污染, 切实保障供水运行及水质安全。
3 结语
在我国, 约有1/3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 这就给城市供水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城市供水的实际工作当中, 供水安全是应当首要考虑到的问题, 因为一旦发生安全问题, 受到影响的不只是个别用户, 而将会是大范围的城市居民, 这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正常社会秩序造成破坏, 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 应当仔细分析当前城市供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提高城市供水安全质量, 从而保证城市居民健康、安全用水, 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
摘要:当前,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城市供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 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做到安全、可靠供水, 是供水公司及广大社会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即主要探讨了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求进一步保障城市供水管网畅通与安全。
关键词: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缺陷
参考文献
[1]童祯恭, 刘遂庆.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及其保障措施探讨[J].净水技术, 2009 (1) :49~53.
[2]万锋, 张庆华.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研究[J].水利经济, 2008 (3) :33~35.
[3]孟潇, 雷澄, 罗银和.基于GIS的供水管网爆管事故状态的分析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 (3) :340~341.
浅析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对策 篇8
一、城镇供水系统概述
城镇供水系统的发展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我国大规模的发展城镇供水系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迄今为止,城镇供水管网已经遍及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和乡镇。所谓的城镇供水系统就是给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需求的水量、水质和水压。城镇供水系统的来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地表水主要是江河、湖泊的水,而地下水主要是井水、地下河水的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国家,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特别是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城镇供水水源正在不断减少,在不远的将来,城镇供水会日益紧张,所以,现阶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的开发和供水的质量。
二、供水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传统工业中,从而对传统行业进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其工作效率,保障工作的质量。对供水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城镇供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城镇饮用水源检测和保护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涉及的部门较多,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保护饮用水源,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线的建设。城镇供水企业要建立水源水质资料库,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水源水质检测,当水源水质出现异常和污染物质超过有关标准时,要加大检测频率,并及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四、健全水质监测体系
(一)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是有效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一定要足够的重视,要逐步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完善水质监测的行业体系,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提高水质监测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从而,有效的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二)完善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制度。
对于供水水质的监督检查,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定,从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再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行逐级监督检查。各主管部门要定时的对管辖范围内的供水企业进行检查,要对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检查供水企业的相关报表、数据和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一旦发现被检查的供水企业供水水质不达标,要让企业进行说明,当涉及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情节较轻的,要对供水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情节较重的,要扭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三)健全供水水质上报制度。
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的提交水质检测数据,供水企业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必须是经过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后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作为检测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在发现水质检测数据异常时,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机构进行处理。此外,要规范上报数据表格的格式,各检测机构应订立统一的标准,方便进行检查和管理,
五、完善供水系统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
(一)提高供水处理工艺。
我国的供水系统建设虽然历史久远,但现阶段我国的供水处理工艺与发达国家还有着差距,因此,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快提高供水处理工艺的步伐,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融合自身的特点,来形成一套完善的工艺处理方法,从而保障供水的质量。
(二)加大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并入到城市中,因此,城镇供水管网也越来越大,在供水管网不断扩大的同时,供水管道的老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使得供水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大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的力度。首先,对于有一定年龄的供水管道,要定时的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管道腐蚀或者是管道漏点要及时进行更换;其次,要发展管道防腐技术,采用新技术来减小管道腐蚀的程度,提高管道的使用年限;最后,要保障新铺设管道的安全性,对于新铺设的供水管道要进行规范的处理,必须进行冲洗和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并且检测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三)加强供水质量控制。
水质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保障供水的质量。首先,供水企业要加大供水质量的控制,对于重要的工艺环节要进行实时的监控,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其次,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要定期的对供水企业进行检查,及时核对供水企业上报的数据。
结语
虽然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但水资源的分配却很不均匀,东部地区水量丰沛,而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再加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城镇供水会越来越紧张。为了保障城镇用水,必须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在保障供水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全.关于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成功条件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供水网络 篇9
1.1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形势严峻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从地区性城市缺水向全国性城市缺水演化, 全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 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全国城市的水资源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水源污染是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8个省641眼监测井中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仅26.2%, 因此由水源污染导致的城市水质型缺水问题不容忽视。
1.2 供水管网漏损严重
管网漏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加剧了城市缺水, 也增加了供水企业的制水成本和供水设施的投资费用。因此, 杜绝“跑、冒、滴、漏”已成为供水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2 管网漏失率
管网漏失率是指在供水过程中, 由于管道本身的结构所引起必然损耗和一定的沿程和局部损耗所造成的水量损失, 以及由于管线老化所带来的其它损失占所有供水量的比例称为供水管网漏失率。
管网漏损量=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
管网漏损率= (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 /供水总量
其中, 有效供水量是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 各类用户实际用到的水量, 包括收费的 (即售水量) 和不计费的 (即免费供水量) 。
3 管网漏水形式
(1) 管体漏水, 小管径管道的漏水现象严重, 检出的漏损点几乎都在老市区, 每点的漏损量均不大, 但是这些漏水点的漏水量总和几乎占全部漏水量的50%, 不可忽视。大部分铸铁管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接口漏水和管道断裂漏水。DN300以上的管道漏水点少, 但每个漏点的漏量较大, 接口漏水的情况较多。有的管道接口质量不好, 尤其是刚性接口, 主要是老城区采用铅口连接的管道, 接口漏水发生频繁。处于交通要道上的管道, 随着城市交通负荷的不断加大, 且有些管道由于道路的地质构造等原因覆土较浅, 管道震动强度大, 漏水事故发生频繁。 (2) 管接口漏水。 (3) 阀门漏水, 包括阀门轴杆密封填料处漏水、消火栓关闭不严、排污、泄水阀关闭不严、通气阀失灵串水和预留口处阀门关闭不严。 (4) 水表节点漏水。 (5) 小区水池、屋顶水箱溢流。
4 管网漏失率形成的原因
(1) 出厂水计量误差主要来自计量仪表的运行不稳定, 出厂流量计在流量、水温、水质有某些变化时或随着使用的增加, 出厂流量计不稳定或发生故障。
(2) 管道设计及选材不当
➀管道设计覆土深度未根据其所处具体位置经过严格的荷载计算, 造成供水管道覆土较浅, 由于地面车辆等外力辗压引起管道爆管或接口漏水等。
➁在大口径管道上排气阀的口径选用不当, 分布不合理。造成管道内残留大量气体, 压力不均, 造成管道爆管或接口漏水等。
➂管材选用了材质低、低压易爆管材。
➃阀门选用不当, 密封性差。
(3) 城市供水管网陈旧、老化
供水管网陈旧、老化主要指铺设年代跨度较大, 老的管道多为刚性接口, 经不起温度的变化、各种腐蚀、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管道防腐性能差, 抗压能力降低, 接口胶圈老化, 经常出现断裂, 极易造成爆管、接头漏水等现象。
(4) 管道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主要有敷设管道时管沟处理不当、钢管防腐处理、焊接质量不好、管道安装过程中接口处理不当、管身回填不严格按要求分层夯实、法兰连接不规范、管道试压、渗水检验不严或未过关。
(5) 施工破管、撞断消火栓漏失水量
市政施工、建筑施工时基槽开挖使管身两侧受土压力不均或挖掘机直接破坏管道, 均会造成管道发生意外爆管事故。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前应与供水部门做好管线交底工作, 而有的施工单位施工时不注意及供水部门没有及时将管线位置、图纸对施工方交底等原因都导致施工破管事故的发生。消火栓大都是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被撞断, 消火栓未按标准施工验收、消火栓放置的位置不符合规范、司机行驶时不注意等原因都导致此类事故的频发。
(6) 用户终端水表误差
➀水表计量误差。水表设计、安装不规范, 没有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选择匹配的水表, 选择的水表口径偏大, 当用水量低于水表的始动流量, 水表不走, 用水无法计量;选择水表口径偏小, 水表长期超负荷运行, 计量大幅度偏慢, 直至水表报废。
➁绿化、消防用表没有单独立表, 将绿化、消防的设计用水量叠加到生活用水, 至使水表选型偏大, 水表计量不准。
➂使用灵敏度不高的螺翼式水表, 当用水量偏小时, 就不能带动水表叶轮转动, 造成水表计量过少或无法计量。
5 供水管网漏损防治措施
(1) 加强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建立管网巡查工作程序, 按区域管理的原则落实好责任人, 加大巡线、测漏工作力度, 做好管网巡查记录。对那些使用年限长, 末端用户多的管道进行密切关注, 加强巡查, 对管道过河、过沟等薄弱处进行排查, 及时发现, 及时抢修。
(2) 加强供水用户的监管力度, 通过对城市供水设施及用水情况进行全面普查, 对违反规定用水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遏制一切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供水部门应设置监察管理部门, 确保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使用水资源。
(3) 强化管网检漏、测漏工作。合理的检漏方法是提高检漏准确度的基础, 现在一般的检漏方法有被动检漏法、听音法、区域检漏法、区域装表法以及区域检漏法和区域装表法相结合的方法。我国很多城市以被动检漏法为主, 而地下管道漏水的规律是由暗漏到明漏, 有时暗漏的水流入河道、下水道或者电缆沟内, 这样被动检漏往往查不出来。所以要更新管道检漏仪器, 并加强查漏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 提高检漏准确率, 并对全市的供水管网定期普查及时修复发现的漏点, 有效的减少漏失水量。
(4) 密切关注管网范围内的工程施工, 通知各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 应到供水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 以确保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畅通。
(5) 做好水表计量管理工作, 对到使用年限的水表及时更换, 杜绝因计量失误造成管网漏失率的增大。
6 总结
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为供水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也造成了水资源浪费。所以说,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对于供水企业来说, 供水漏失率的控制是一个持续而艰巨的系统过程, 需不断增加技术投入,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运用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才能将漏失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尽力把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陈海荣.供水产销差率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供水网络 篇10
1 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面临的形势
1.1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带来的卫生问题
嘉兴虽地处江南, 却是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城市。近几年来, 市自来水公司采用人工湿地和深度净化处理工艺, 使出厂自来水的口感和质量大为改善, 合格率一直在100%。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 取消了多层建筑 (一般为4~6层, 以住宅为主) 作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屋顶水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市区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因为水压关系, 新的二次供水设施又多起来了, 由于市区没有专业的清洗消毒服务队伍, 对这些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消毒由各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 (通称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自行负责, 因为不专业、不定期, 有的甚至一直不清洗消毒, 引起水的二次污染, 导致水质下降。2007、2008年我们对市区二次供水进行随机抽检, 合格率分别为35.71%和20.00%, 不合格指标主要是余氯、菌落总数、浑浊度等。2009年上半年合格率也只有67%。因此, 新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造成饮水卫生安全新的隐患, 另一方面也抹杀了出厂水100%合格的成果。
1.2 城乡一体化新型供水模式引发的卫生问题
嘉兴是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较早的城市, 截至2008年底, 全市农村人口自来水受益率达98.72%, 其中全市城乡一体率为68.00%。为加快推进这一民生工程, 有些地方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 即以镇 (政府) 为单位成立供水服务公司, 出资铺设农村自来水管网, 总管与市自来水公司无缝对接, 由镇供水服务公司出面向市自来水公司买水, 用户初装费、水费等由镇供水服务公司收取, 本区域管网维护及日常管理由镇供水服务公司负责。这种运行模式的好处是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进程;不利因素是一旦该区域内出现饮用水污染等问题, 原因调查及由此带来的责任追究将更加复杂,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自来水生产的主体只有1个, 而管网无缝运行的主体却有2个。
2 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清洗消毒不系统、不规范
市自来水公司曾有一支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 有计划开展专业的清洗消毒服务工作。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 多层建筑作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屋顶水箱失去作用, 当时嘉兴很少有高层建筑, 由此出现的新的二次供水设施也很少, 清洗消毒服务队随之也解散了。据了解, 目前全市没有一支专业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二次供水管理单位的清洗消毒很不规范, 也没有计划, 有的甚至不知道二次供水设施在哪个部位。
2.1.2 卫生监管处于被动局面、效果不明显
对于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下称《办法》)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下称《规定》) 及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都有规定, 譬如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每年应对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 并对水质进行检验等。2004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取消了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卫生许可, 但其他卫生要求仍要继续执行, 并没有取消。从罚则看,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办法》对未经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 以及经检验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行为作出责令限期改进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依据《规定》对未进行水质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或未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的行为作出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因此, 从法理上分析, 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更有主动权, 也更有能力。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发挥卫生指导和监测等技术支撑作用。但从嘉兴市这几年的执法实践看, 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在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基本没有通知卫生行政部门参加。所以, 卫生行政部门很难及时主动掌握有关情况, 虽有罚则, 但等发现时接受处理的责任主体有的已很难找到, 二次供水设施也已进入使用状态, 改进措施实际上也是难以操作。日常管理中, 对于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开展清洗消毒等行为, 能够实施行政处罚等有效监管措施的建设 (城市供水) 主管部门, 也基本没有使用这样的法律手段。而卫生行政部门虽做了大量的监测和指导工作, 因没事前介入, 又无具体、有力的处罚手段, 显得十分被动、收效不大。
2.2 对于城乡一体化新型供水模式的卫生管理要求不明确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没有将集中式供水再细分为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2007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第22条规范用语, 分别有集中式供水、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等表述。也就是说, 对照省级规定, 镇供水服务公司的运行模式属于集中式供水供应, 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但对于卫生审查过程中需要符合哪些具体卫生要求, 譬如检验条件和项目的设置, 能不能委托等, 没有明确规定。
我们认为,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供水单位, 对于水质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及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对于检验条件和项目的设置, 集中式供水生产和集中式供水供应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应当分别提出。因为镇供水服务公司的水源实际上就是市自来水公司的出厂管网水, 是一个管网体系。在水质监测方面, 无论是项目的开展和检测的频度, 对照有关标准要求, 市自来水公司有一套严密的质控体系。如果对镇供水服务公司也提出类似监测要求, 会造成监测资源的浪费 (最后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 既不合理也不符合立法精神。当然, 因为管路是无缝对接而不提任何监测方面的要求, 也是不科学的, 毕竟是两个责任主体, 一旦引起质量等纠纷, 对消费者不好交代, 不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加强二次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
3.1 依法履职、密切合作, 及时掌握二次供水运行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 建筑工程开工前, 建设单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许可证后方可施工。二次供水设施仅仅是整个工程建筑的一部分。抓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首先必须摸清其本底, 而能够依法、主动掌握本底的应当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合作, 在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中, 主动邀请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提出相关卫生建议, 掌握本底情况, 有利于及时跟进日常卫生监管。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监督监测的有关情况, 以便各自采取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措施, 共同做好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 保障消费者用水安全。
3.2 加强监督与指导, 依法科学管理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加上二次供水设施的规模、工艺条件不尽相同及产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增加了清洗消毒等日常管理的难度。因此, 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也只能是原则性的, 不可能太具体, 况且指导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建议市自来水公司恢复成立具有公益性质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 作为公司服务工作的延伸。虽然卫生许可取消了, 但对于清洗消毒服务队而言, 一些基本的卫生要求仍然是要依法执行的, 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消毒规范等, 这些情况应分别报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有关运行、管理费用可纳入水费中或单独设立, 实行收支两条线, 使二次供水纳入良性运行轨道。由于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对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不支持社会办的其他清洗消毒服务队参与二次供水的清洗消毒工作。根据《规定》,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等负有管理责任, 是法定责任单位, 允许并应当对自己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开展清洗消毒等工作, 可以请市自来水公司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服务队进行技术指导。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监督与指导, 对于严重违反《办法》和《规定》等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确保市民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3.3 理论联系实际, 合理设定新型供水模式的卫生条件
在其他卫生要求提出的同时, 应当合理设定水质监测的条件和方法。 (1) 要求镇供水服务公司配备必要的水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能开展PH、浑浊度、余氯及清洁度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对本公司管辖管网的水质心中基本有数,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 同时通报市自来水公司, 以便进一步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 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些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 委托市自来水公司中心检验室检验, 以便于综合分析有关指标和问题, 因为管网是连在一起的。 (3) 镇供水服务公司和市自来水公司毕竟是两个责任主体, 在对接管道两侧各设取样口, 一旦发现异常或纠纷, 可分别采样送第三方检验, 以便分析原因, 分清责任。
3.4 适时修订完善相关监管政策
建立保障体系 确保供水安全 篇11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构建和谐供水观念为己任,通过建立五大供水保障体系,确保我市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供水本质安全的首要前提,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负有一定的责任,离开人的管理就无所谓安全,各种体系的建立与落实的各环节都需要人来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1. 建立“三级”责任考核机制。为保障供水安全,每年一季度由集团总经理与基层决策者或主要负责人签订集团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经营指标挂钩,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确保决策正确和隐患整改的投入,这样才能使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责任,管生产又要管安全。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确认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后,及时将压力传递到生产工段、班组,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规章制度,签订二级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目标的推动;工段、班组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承担与员工签订“三级责任书”的责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使安全生产的管理压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级领导坚持定期召开安委会,及时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安全工作精神和企业经济发展动向,班组通过例会学习,领会其安全供水内涵。
2. 建立“三级”教育和培训机制。为保证全员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特别是围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集团公司建立多级教育网络,以集团培训中心为纽带,组织各层职工培训,使全员达到初、中、高级水平,以市、区职业培训基地为依托,以专业部室培训为辅助,以班组学习为重点,逐级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二、建立指挥控制系统
集团公司以客服中心为龙头,依托生产调度、供水抢修调度、为民服务热线三套指挥系统,实现安全供水。
1. 及时准确把握进水、净水、送水、变电和管网水压力,以一个中心、两级生产指挥联动相结合,实现全市供水管网指挥系统自动化。全市管网安装水压自动传感器,建立统筹调控,即协调用水压力不平衡问题,解决因突发爆管、火灾、事故等给居民带来的影响,将损失减低到最小。
2. 及时准确把握供水管网事故抢修,合理调动抢险资源,达到快捷、迅速的传送信息。集团公司以调度中心为龙头,以管网分公司抢险指挥中心为重点,利用独立的800兆集群电话为指挥平台,通过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全市百余部抢险车辆全面控制,承诺社会30分钟及时到达抢险现场,为开展抢险提供了保障。
3. 及时准确把握用户反映的信息,解决用水安全事故和服务问题。将群众的声音纳入领导的决策,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使热线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06年受理高层供水、低压片改造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各类服务信息43.47万件,接听及时率、办结率全部达到100%,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受到社会赞誉,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4. 及时准确处置水厂突发治安事件,提高产水单位的供水安全,避免出现管理事故。各产水单位分别建立了三张防控网,即人防网、技防网和设施防护网。
三、建立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1. 提升饮水技术含量。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集团公司通过提高用人政策,不断吸引高科技人才,一批博士生、硕士生涌入供水部门。06年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新出版了《供水技术》国家级专刊,先后完成了国家863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研究,在原水水质预察技术、预氧化深度处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水厂提升产水水质奠定了基础。使国标规定出厂浊度1.5个NTU的情况下分步完成向0.5NTU转化,确保管网水质不断提高,同时启动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告别多年来高层供水二次污染不安全问题。
2. 建立三级水质检验网络。集团公司通过建立三级水质检验网络,即:集团水质中心、水厂化验室及班组三班检验室,实行对出厂水进行检验。产水单位以在线水质监测仪和跟班检测数据为依据,指导水处理工艺。
3. 提高水质检测能力。水厂化验室能够对饮用水35项常规指标进行跟踪检验,集团公司水质检测中心依靠雄厚的设备资源和良好的技术手段,利用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等先进仪器等对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验,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相结合,按照国家饮用水标准对水中103项指标进行监督检测,保证了出厂水水质。
4. 建立水质检测网。集团公司水质中心和管网分公司化验室对全市管网水质进行监督,现在集团公司通过35个水质在线点和240个常规水质监测点,对饮用水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5. 建立水质监督保障机制。集团公司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对全市管网及出厂水指标向全市公示,征询群众监督,同时定期召开社区监督员例会,及时了解饮水水质、服务等百姓关心的问题。
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体系
水厂生产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消毒剂是氯气和氨气。氯气和氨气是《危险化学品条例》中明令必须依法进行监管的化学品。其中,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一旦泄露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性事件,同时,氯气投加过量也将直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氯气使用和投加的管理,是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完善制度和安全评价。各使用氯气和氨气单位建立了相关制度,并且每年对氯气使用场所进行安全评价,确保管理到位。
2. 提升氯气设备先进性。为预防氯气事故,集团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所有加氯机、加氯场所进行更新改造,先后引进了德国ALDOSS公司生产的GS143-l45加氯机和RU171-200氯气蒸发器等,确保投加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建立氯气监控防范网。我们对所有氯气使用储存场所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与110指挥中心联动监控系统和氯气泄漏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吸收装置,确保从预防到处置双保险。
4. 完善的事故抢险队伍。为了及时消除和处置氯气事故及隐患,各水厂24小时配备抢险人员,装备了比较先进的压缩空气吸收器、防化服和抢险设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抢险能力,保障危险化学品使用场所的安全。
五、建立突发应急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供水行业共同特征,由于事故发生将影响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造成社会影响相当严重,保障城市供水系统发生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障体系,做到一旦发生事件,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1. 编制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集团公司结合天津供水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遵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制定编写供水突发事件应急两级预案。在天津供水区域范围内发生城市水源、供水设施遭受污染、战争、破坏、构筑物坍塌、火灾、氯氨泄漏、城市供水干管发生大面积爆管等发生自然灾害等,以红、橙、黄三个响应级别为条件,进行灾害控制,建立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和应急保障,为发生不同灾害事故,建立相应处置预案提供处置依据和方法。
2. 针对不同预案开展演练。(1)各产、供水单位,针对防汛、氯气泄漏、电站事故、火灾事故、反恐、水源污染等情况,进行分预案演练,通过提前安排培训,有组织地进行实战演练和模拟演练,锻炼抢险队伍。(2)配合市人防办、反恐办、人民武装、市公安局、消防局等多个部门举行联合应急演练。06年11月接受北京国防动员委员会对天津市人民武装应急工作的评估验收,集团公司代表天津市接受检验,由管网分公司供水应急抢险抢修分队,调动60余人,利用GPS卫星调度指挥系统调动十五部抢险车辆,对抢险分队人员、车辆进行应急集结演练,表现出集团公司应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得到国动委和天津市警备区检查团的高度评价。
通过一系列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供水安全构成巨大影响和威胁的可预测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天津市安全供水。
供水网络 篇12
我县不安全饮水区涉及全县24个乡 (镇) 、办事处, 468个行政村, 1148个自然村, 不安全饮水总人口82.69万人, 其中:苦咸水59.83万人, 污染严重的地下水22.86万人。2004年前全县共有集中供水工程93处,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11.79万人, 我县在2005年至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共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3处, 全县已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5.35万人。针对农村饮水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 我县自2007年以来将, 16处农村集中供水厂交付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上蔡县乡镇供水公司成立于1994年, 是我省较早成立的专门以乡镇为主的供水企业。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及水暖电安装的设计施工单位, 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公司技术力量雄厚, 设备仪器装备精良, 拥有专业技术施工队伍及设计、施工、计算机、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人才。几年来, 供水公司针对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转变经营模式, 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经验和体会汇报如下:
1 强化农村水厂规模化建设, 加强规范化管理
2005年以前, 针对农村广大群众饮水困难的实际, 上蔡县多方筹措资金, 共兴建农村供水站100多座。但在随后几年内, 全县大部分农村供水站相继关停, 截至2005年底, 全县仍在勉强维持运行的农村供水站不足一半。深入分析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当初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宏观环境的制约, 仅仅把农村供水站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来办。同时, 在管理上, 工程建成后交给受益村委管理, 他们大都没有供水管理经验, 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合理。二是从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 农村供水站供水规模小, 日供水能力低, 达不到盈利标准, 甚至出现收交的水费还没有电费多, 导致供水站负债经营, 多数供水站最终倒闭。近年来, 我县认真汲取过去农村供水站倒闭的教训,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打破“一村一站”格局。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 按规模效益要求, 新建一批适度规模水厂, 对周边辐射的行政村进行集中供水。对建成的集中供水厂实行全县统一管理, 改变以前管理模式, 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明确管理权限, 完善管理体系
为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 认真做好国有资产保护工作。工程建成后,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了项目管理单位, 将水厂的经营权、管理权交付上蔡县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对责、权、利做了明确划分, 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 实行企业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强化风险意识、效益意识, 有效地增强了水厂的发展活力。
公司以2007年首批建立的蔡沟水厂为试点, 积极探索“公司+协会+户管”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模式, 切实加强工程建后管理。采取“公司主管、协会监管、用户参与、以站养站”的工作模式, 建立用水户协会, 做到了“三有”、“三落实”, 保障了供水安全和工程可持续发展。
“三有”:有机构———成立以供水公司为主的管理组织, 作为工程的管理主体;由用户代表、受益村组干部组成的用水户协会, 参与监督管理。
有规章———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制水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养护制度、水费计收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有效益———完善的管理机制, 确保水厂有经济效益。
“三落实”:一是, 人员落实。各供水厂设厂长、会计、抄表收费员、管道维修员等。
二是, 经费落实。在水费形成机制上, 由公司、协会组织用水户在结合水电价格、人员工资、维修等费用的前提下, 讨论确定水价。水费收入的实价作为电费、日常维修费、人员工资及其它开支, 保证了水厂的正常运转。
在水费收缴上, 公司采取统一水价、统一收费标准。供水厂每月向公司交纳收徼的水费、财务报表。公司根据各水厂的收支情况进行单独核算。对盈利较好的水厂, 拿出利润的10%进行奖励。
三是, 责任落实。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主管作用, 定期研究, 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对管理人员责任进行明确;用水户协会对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和安全意识实施有效监督。水厂公开供水热线电话,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派人员进行维修, 并对每次的报修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对新安装户, 采取先申请、再审批、后安装的程序, 严禁私接、偷接;针对偷水现象, 采取定期巡查、水政监察及举报有奖的方式, 发动群众互相监督, 有效地控制了偷水现象, 大大降低了供水成本。
以蔡沟水厂为例, 采取以上管理模式, 目前已发展7处农村供水厂由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供水秩序井然, 连续三年盈利,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终兑现盈利奖, 员工得到了实惠, 看到了希望, 更增加了干劲, 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积极为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 完善设施, 强化技术培训
全县新建水厂都具备净水、供水、消毒、化验、远程监测等五大功能。新入户设施都具备方便管理功能即“一个水表池、一块防滴漏水表、一个阀门”, 为方便抄表, 入户水表和阀门一律安装在户外, 既有效地防止了盗水, 又降低了管理负担, 并确保了水费的回收率。
在人员技术培训上,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将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送出去, 与其他省市的同行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 提高能力, 开阔视野。2009年已派出两批工作人员赴南京进行定向开挖学习培训。请北京有关专家来水厂进行自动化控制管理技术培训。同时, 每年定期对从事农村供水管理和经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相互交流工作经验。
4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 是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事业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措施。
高度重视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建设。为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 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基础信息、建设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促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 始终坚持把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管理、同受益。
全方位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 购置了高端PC机, 并按要求安装了操作平台, 建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网络。二是, 与北京有关单位合作, 在蔡沟水厂进行试点, 安装了水厂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水费收缴系统及厂区安全视频监控设施。对水质、水量、水压、厂区安全实行实时在线监测, 达到了可视、可控、可调、远传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把用水户档案录入计算机, 在计算机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备份、查询, 逐步实行各供水厂定点、定时、主动到指定地点交费, 改变上门收费方式。水厂内部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监控系统对水厂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监控, 并可保存录像, 以保证水厂运行安全, 使饮水安全工程更安全。这项工程的实施, 不仅引领着农村供水管理的发展方向, 也成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又一大亮点。
蔡沟水厂作为新管理模式的试点, 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 其管理体制是有效可行的。目前, 蔡沟水厂管理模式已在我县集中供水厂普遍推广应用, 在今后的管理中要不断地完善体制, 不断地更新理念, 力争把我县的农村供水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