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水成本

2024-05-21

农业供水成本(共8篇)

农业供水成本 篇1

摘要:衢州市铜山源水库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西端、衢江北岸, 总库容1.71亿立方米。衢州市铜山源灌区现行供水价格为:基本水费为4元/亩, 按方计量水费为0.025元/立方米。现行供水价格远低于成本价格。

关键词:灌区,农业供水,供水成本

一、灌区基本情况

衢州市铜山源水库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西端、衢江北岸, 总库容1.71亿立方米。铜山源灌区总面积804km2, 灌区内东西两条干渠共长65.29千米, 支渠25条, 全长277千米。共灌溉30万亩粮田和25万亩经济林, 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是浙江省重要产粮基地。

从2000年到2012年,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已实施六期共10个年度项目, 项目累计完成渠道配套202.05千米。灌区通过多年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 实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31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29提高到0.51。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近五年 (2007年~2012年) 平均供水量为2178.46万立方米, 全部为农业供水。按照设计灌溉面积30.24万亩计算, 灌区亩均用水量为72.04立方米/亩;按照有效灌溉耕地23.1万亩计算 (未计入丘陵经济作物灌溉面积) , 灌区亩均用水量为94.31立方米/亩;按照收费面积16.25万亩计算, 灌区亩均用水量为134.06立方米/亩。

二、灌区供水成本分析

(一) 灌区管理情况

铜山源水库管理局于2007年3月份制定上报了《衢州市铜山源水库管理局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衢州市铜山源水库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2007年4月经衢市事政办[2007]1号、衢市编[2007]4号文批复, 确定铜山源水库管理局为市财政定额补助的准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核定事业编制人员35名。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干渠管理由铜山源水库管理局负责, 管理局下设一个灌区管理科, 灌区管理科下设五个渠道管理站, 目前灌区实际在职职工25人, 离退休职工46人。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支渠管理由有关乡镇政府负责, 末级渠系管理由各村委会及用水户协会负责, 管理人员一般由乡镇分管农业副乡 (镇) 长、水利员、村民主任兼任, 未设专门管理机构, 亦无专门经费来源。

(二) 水费计收方式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计量设施主要有灌区水位水量采集点采集点和水尺, 东西干渠渠首、各渠道管理站交界处、支渠渠首均设有灌区水位水量采集点和水尺, 支渠以下未设立量水设施。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近五年年均应收水费为119.46万元, 实收水费为107.51万元, 水费收取率为90%。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农业水费实行基本水费和按方计量水费相结合的水费制度。基本水费为4元/亩, 由县区财政转移支付至铜山源水库管理局;按方计量水费收取主体以乡 (镇) 为主, 由各乡镇到各村收取水费或由乡财政垫资。

(三) 成本分析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供水为纯农业供水, 灌区农业供水成本供水总成本相等, 灌区近五年年均供水总成本 (农业供水成本) 为536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为191万元, 运行维护费用为112万元, 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工资233万元。按照供水总成本及536万元和实际收费田亩16.25万亩测算亩均成本为32.98元/亩;按照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支出233万元和实际收费田亩16.25万亩测算亩均成本为14.33元/亩。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现行供水价格为:基本水费为4元/亩, 按方计量水费为0.025元/立方米。现行供水价格为1998年制定, 至今已有12年未进行水价调整, 水价调整未形成常规调整机制。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近五年平均供水量为2178.46万立方米, 应收水费为119.46万元, 实收水费按90%计算为107.51万元, 按照实际收费田亩16.25万亩测算亩均收入为6.62元/亩。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 现行供水价格远低于成本价格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近五年平均供水量为2178.46万立方米, 应收水费为119.46万元, 实收水费按90%计算为107.51万元, 按照实际收费田亩16.25万亩折算亩均收入为6.62元/亩, 远低于农业供水成本32.98元/亩和工资支出成本14.33元/亩。

(二) 灌区收入单一

灌区收入仅仅只有农业供水水费一项, 近五年平均为107.51万元, 仅能勉强维持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 无力计提留折旧和更新改造资金, 灌区职工待遇较低。

(三) 水费征收困难

随着灌区农业税减免政策的实施, 灌区农民要求减免水费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另外以往灌区乡镇收取水费实行与农业税一并收缴的政策, 现在取消了农业税, 只收取水费难度加大。

四、政策建议

根据衢州市铜山源灌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一) 逐步提高农业供水价格

制定农业供水价格调整机制, 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原则, 确定当地政府收益范围分别分担农业供水成本支出, 制定供水价格调整方案, 明确水价调整周期, 逐步提高灌区农业供水价格。

(二) 保障编制和经费

应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给予灌区管理岗位适当数量的编制, 并保障其人员经费。其次应加大灌区工程改造配套及日常维修养护财政补助, 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及日常维护经费保障。

(三) 逐步推行管养分离

在人员经费和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到位情况下, 组建铜山源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公司, 将灌区部分从事维修和养护层面的人员剥离出来。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 将人员分开, 对从事维修和养护的人员按合同进行管理;第二步, 将从事维修和养护的人员组建成经营企业, 但仍从事灌区工程养护任务;第三步, 彻底剥离养护维修企业, 推向市场。工程的维修养护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择优选用施工队伍, 使工程的维修养护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石向荣, 叶大岳.衢州市铜山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2]徐阳铭, 惠帅先, 姜子博, 李玫, 曾小建平.衢州市铜山源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第六期.

农业供水成本 篇2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供水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经营者,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县、镇的供水企业。

第四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审核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

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三)相关性原则。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需为供水生产经营过程直接相关

或间接相关的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计入

本期成本。

第五条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没有正式营业的,应当以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为基础。

第二章 构成项目及相关审核标准

第六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由合理的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制水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通过一定的工程设施,将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必要的汲取、净化、消毒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原水费、水资源费、原材料费、动力费、制水部门生产人员工资及福利、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和制造费用。

第八条 输配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输送净水到用户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输配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动力费用、输配环节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辅配费用。

第九条 期间费用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

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以及专设销售机构(供水所)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代收手续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租赁费、会议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筹集城市供水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等。

第十条 原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原水的费用。购入原水的费用按购入原水的数量和原水价格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含原水预处理成本)。

第十一条 水资源费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所支付的水资源有偿使用费。按企业实际取水量与当地水资源有偿使用费用标准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

第十二条 原材料费指直接用于制水过程中的各种药剂费用。包括消毒药剂和混凝药剂费用。计入定价成本的原材料费用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

定。

第十三条 动力费指直接用于原水输送、水厂生产及成品水输配所需动力的费用。包括基本电费和电度电费及其他动力费。

基本电费指按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定期定量收取的费用。

电度电费指按实际消耗的抄表动力电量和单位电价计算收取的电费。

计入定价成本的动力费用分环节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定。原水输送和水厂生产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制水成本,成品水输配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输

配成本。

第十四条 人员工资指企业按定员标准和规定向职工发放的工资、资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各种货币报酬。人员工资不得计入本项指标外的其他费用项目。

企业定员标准原则上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核定。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低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销售人员数量还应当根据抄表到户比例及用户结构等情况合理核定。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按照一定范围内供水行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实际利用的生产能力确定企业定员标准。

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当地社会平均职工工资的1.2倍。

计入定价成本的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企业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十五条 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可直接供应用户的成品水费用。

按实际发生数直接计入制水成本。

第十六条 制造费用指城市供水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质检测监测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确认。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确认;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合理确认。评估增值的固定资产价值按评估前的原值计算;经营者不能提供固定资产评估前价值有效证明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合理认定该固定资产原值。

第十八条 闲置超过9个月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得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补提折旧。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原则上按照监审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的中值核算,残值率统一按5%计算。重要固定资产实际可使用年限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上限10年以上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按照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

第二十条 因过度超前建设而增加的投资成本不能全部由当前消费者承担。本期供水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按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乘以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确定。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本期实际日综合生产能力÷设计日综合生产能力×100%+合理超前建设率。合理超前建设率暂按20%确定。

第二十一条 修理费指为维持城市供水正常生产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其中,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式的,年预提额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4%,且实际大修理支出不再重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正常的大修理周期。日常修理费用据实核定。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合计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扣除与当期供水无关的过度超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的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一次性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内平均摊销。自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第二十二条 水质检测费指为保证供水质量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据实核定。

第二十三条 其他制造费用指制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间接费用,在不超过制造费用10%的限额内据实核定。

第二十四条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社会保障费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医疗保险费用已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不得在社会保障费中重复计算;其他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也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计算。

第二十五条 业务招待费在以下限额内据实计算计入管理费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 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不超过该部分的3‰。

第二十六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摊计入费用中。其中,土地使用权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拆迁费、补偿费等)如果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情况下,均按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年限的均按10年摊销。长期待摊销费用中的开办费按5年摊销,其它长期待摊费用按

受益期限摊销。

若存在过度超前建设,应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按照生产能力利用率核定本期供水应

分摊的无形资产。

第二十七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还贷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贷款总额超过投资总额70%的,按投资额的70%核定贷款利息。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未具体规定审核标准的其他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九条 下列费用支出不得计入城市供水定价成本:

(一)经营者非持续、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合理费用;

(二)与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以及虽与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但

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闲置和出售的净损失;

(四)滞纳金、违约金、罚款和公益性捐赠;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

(五)对外投资等支出。

(六)超出管理费用列支范围而以“管理费”名义列支的各种费用,包括向行政主管部门上交的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等;

(七)明显超出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不合理支出。

第三十一条 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应单独核算。不能单独核算的,应按照其他业务收入净额(指其他业务收入扣除直接费用后的余额)的不低于50%的比例冲减供水总成本;不能单独核算且其他业务收入净额为负数的,应按照直接从事其他业务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核减供水总成本。

第三章 其他相关指标及核算公式

第三十二条 供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实际供出的水量。水厂自用水

量不包括在内。

水厂自用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生产所需的工艺用水量。自用水率

按不高于4%据实核定。

供水量=取水量*(1-自用水率)

第三十三条 有效供水量指按合理产销差率核定的扣除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不

收费水量后的应收费水量。

有效供水量=供水量*(1-产销差率)-不收费水量

不收费水量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减免或不收费的水量。

产销差率指城市供水企业供水量和应收费水量的差额与供水量之比。原则上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内的不高于18%;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上的不高于16%。各地可根据实际供水规模,消防、绿化、环卫用水计量收费情况以及抄表到户等情

况修正确定合理的产销差率。

第三十四条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指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供水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所发生的合理费用与相应的有效供水量来计算的单位成本。

公式:供水定价成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供水定价成本/有效供水量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施行。

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试析供水企业成本管理 篇3

1、投入不足, 设备管网老化, 成本控制不易。

由于每年用于设备管网更新改造的资金有限, 因此控制成本降耗也很困难。一般情况下, 电费和材料两种单项成本总量占了总成本近1/3的比例。每年由于设备老化和管网漏失造成的电费损耗、管网检修的直接费用占到了总成本1/3的比例, 可见经济损失是很大的。

2、

管理仍显粗放, 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管理方法和营销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激励机制不完善, 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供水企业在内部成本控制上, 对班组和员工的激励考核机制存在不足, 具体表现在成本消耗指标与员工个人责任缺乏有机结合。指标挂钩体系不尽科学, 在风险收入的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色彩。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影响到了成本指标的合理控制。

4、水价受政策控制利润空间小, 收费方式被动多于主动。

由于供水企业属于垄断性行业, 国家对水价控制较严, 水费涨价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供水企业现行的水价为阶梯水价, 这种水价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自来水商品的特性, 用水市场在阶梯水价的作用下, 用户节水意识势必增强, 用水的节约必然导致水费收入降低, 利润空间变小。现在新式IC卡计量水表的用量不大, 老式机械水表用户占有绝对优势, 收费方式以人海战术为主, 由收费员一家一户上门催缴。有时因水表计量, 用户违规等问题极易发生拖欠和争执等现象, 水费收取难, 造成收费的被动性很大。

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水价定价体系非常明确的表达了“价格=成本+利润”的关系。供水行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在一定的时间内水量销售的相对稳定性, 所以一旦水价确定以后, 内部挖潜, 千方百计降低供水成本就成为增效的主要途径。此时, “利润=价格-成本”。显然, 成本下降, 利润便上升。

保本微利的水价定价原则表明, 价格与成本的关系间, 成本是关键因素, 成本既决定价格又反过来影响利润。有些供水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上, 思想上不注重成本控制, 制度上也缺少相应的保证, 内部成本控制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制度问题导致企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于行业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水价的调整上, 将企业的效益寄托于水价的提高。有些管理不善导致亏本的供水企业, 一亏本就要涨水价, 再亏再涨, 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损害了广大用户的利益, 也损害了供水行业在群众中的形象。由此可见, 降低成本是每个供水企业经营者必须牢固树立的经营理念。

三、加强成本管理采取的措施。

要使成本管理得以有效控制, 供水企业在实际经营运作中就应积极主动的寻求对策, 促进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创最佳效益。

供水企业每年应有计划按比例的筹集和争取并投入一部分资金, 引进先进的技术, 逐步改造一些设备和管网, 虽然一次固定资产投资较大, 但是从长远考虑还是很划算, 只有舍得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益, 成本控制也会容易些。

2、加大培训, 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激发员工积极性。

供水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 每年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金, 加强对员工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教育, 努力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认真掌握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将企业管理人员打造成复合型, 管理方法创新, 务实高效的白领精英, 将员工打造成一职多能、技术精湛、能打能拼的蓝领骨干。这些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员工管理方面, 管理创新同样能带来效益。某些情况下, 同样的技术手段, 不同的管理方式, 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3、加强收费管理采取相应措施。

1) 建立科学指标体系, 加大公关力度, 规范用水市场。供水企业要提高收费额, 首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收费指标模型, 合理分解落实, 使得指标的实现具有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于用水量大户, 缴费大户, 要加大公关力度, 采用切实可行的公关手段, 促进大额水费的及时有效回收;三是严格规范用水市场, 加大监察力度, 力戒人情用水, 对违章窃水用户坚决予以处罚, 维护用水市场的良好秩序。

2) 向上争取水价政策, 采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供水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生存状况, 积极向政府申请价格调控政策, 扩大水费盈利空间, 维持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水费计量器具的使用上, 根据IC卡水表技术的发展情况, 积极推广IC卡水表使用的普及率, 对于新用户必须全部采用IC卡水表, 对于老用户要逐渐淘汰老式机械表, 逐步更新改造为IC卡水表, 这样可以极大的扭转被动收费的局面, 形成收费主动性。

3) 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打造高素质营销人员团队。有效的营销管理可以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应该在营销理论思路和方法上深下功夫, 二是在创新管理上狠下功夫,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创新就是要在技术、制度、组织方面多做文章。对于营销人员要加大业务教育培训力度, 重点加强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知识的学习, 采取企业培训人员自学等方法, 提高业务水平, 形成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 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促进营销水平的提高。

对于供水企业来说, 只有科学有效的控制好成本支出, 创造性的开展营销工作, 不断完善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企业才有更多的利润可言, 企业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玄才;浅谈供水企业成本管理[J];上海会计;2002年09期

浅析水利工程区域平均供水成本 篇4

一、供水成本核算规则缺失是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的制度障碍

(1) 供水成本核算的基础规则有缺陷。 (2) 成本核算的办法和内容不准确、不完整。 (3) 供水成本费率取值不严密、不明确。

二、区域平均供水成本替代单个工程供水成本的必要性

由于现行的供水成本核算规则存在明显的缺失和水利工程实行的是按单个工程核算成本、确定水价的方式, 因此, 在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工作中, 一方面存在着成本项目不全、成本核算不实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水管单位管理水平低下, 人员膨胀, 工作效率不高造成的成本扩张现象, 由此而形成在同一区域类型供水成本差距很大, 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物价部门、用水户和社会舆论对水管单位核算的供水成本不信任。

从理论上讲, 消除现行“成本核算办法”的制度障碍有两种方法, 一是重新制定“成本核算办法”;二是以区域平均供水成本代替单个工程供水成本。从基本属性分析, 水管单位虽说都定性为事业单位, 但却有不同的财政支付形式, 如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从运行机制上看, 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从水利工程的社会属性上看, 有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性水管单位。现实中水管单位的复杂性使得重新制定适用于各种水管单位的成本核算办法在技术上难度很大。而采用区域平均供水成本代替单个工程供水成本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 用区域平均供水成本代替单个工程供水成本是消除现行“成本核算办法”制度障碍的有效途径。这种替代至少有三个优点:首先, 体现了消费公平。即同一区域内, 用水户同样的支付能获得相等的水服务, 体现了公平原则。其次, 约束了水管单位成本扩张的倾向, 为水管单位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控制人员、降低消耗等提供了有效激励。最后, 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成本核算规则中存在的制度欠缺而造成的同一区域不同的水价, 或同一类型的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结果不同的现象, 提高了供水成本的社会可信度。

三、区域平均供水成本主要核算原则

(1) 区域 (类别) 公平的原则。 (2) 可持续运行的原则。 (3) 有效激励的原则。 (4) 区别对待 (分类核算) 的原则。

四、推进区域平均供水成本替代单个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的建议

推进区域平均供水成本替代单个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的工作难度大, 涉及面广, 技术问题多, 涉及到会计课目的调整、费率取值范围的确定、实行不同会计核算制度的水管单位之间的协调、区域类别、规模等级划分与界定、物价部门的认同与支持、核算软件的开发与推广运用等, 因此, 必须稳健推动, 分步实施。 (下转141页) (上接106页)

1. 选择试点, 稳健推动。

中国幅员广阔, 水资源赋存和开发条件差别很大, 因此, 应选择东、西、南、北、中各一个省进行试点, 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 按照共性和个性兼顾的原则, 充分考虑工程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行政管辖的因素, 将一省划分成若干区域 (类别) 。 (2) 在区域内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实行不同会计制度的典型水管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从成本科目设置、取值标准等制度性问题入手, 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把合理的、一致或相对一致的成本科目、取值标准确定下来。对合理的、有一定差距的内容, 采用确定取值范围或比率的方法予以明确;对不合理的科目或核算办法予以纠正, 做出取舍的明细表, 并进行充分的说明。 (3) 按照“成本核算办法”的核算原则, 在调查、分析、整合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平均供水成本核算模型。在此过程中, 一要把握好区域平均供水成本的构成要素的全面性, 二要注意各种资产、费用分摊的公平合理性, 三要保证各种合理定额和费率区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区域平均供水核算模型并编制软件。 (4) 在区域内的每一个水管单位原则上都可以在模型中找到适应于本工程的系列参数, 并核算出供水成本。但任一个模型的设计都涉及前提条件的假定、参数的设计和取值范围, 只有通过实证检验, 修正系数和模型, 才能更好地贴近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 从而核算出相关利益者都可以接受的供水成本。

2. 分步实施, 全面推广。

谈如何加强供水企业的成本控制 篇5

一、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 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 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 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控制过程中, 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 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 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 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 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 挖掘内部潜力, 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二、成本控制对于供水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供水企业成本的不断上升, 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高低和兴衰。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消减。但是, 对于大多数供水企业来说,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在做, 但往往成效不大, 这些成本控制手段能够带来的成本降低空间显的太小, 并且过度成本控制往往是以降低供水质量、弱化服务质量来得到的, 这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供水企业的长期发展, 从而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系统, 对于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 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成本控制的实施是保证企业完成既定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了实现预定的利润等指标, 一般应确定目标成本指标, 以便于进行考核, 其中进行成本控制是保证目标成本完成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成本控制, 可以及时揭示生产过程中成本指标与计划的差异, 从而进行及时的纠正, 保证既定目标的完成。当然成本控制不仅仅是要保证完成成本计划,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成本控制的实施, 使成本计划能超额完成, 达到更佳的效果。

(二) 成本控制是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而能够直接体现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就是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 这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系统的综合作用。供水企业也不例外。而较高的成本水平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障碍, 所以降低成本已是大多数企业工作的重点。而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 实行严谨的控制手段,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还可以节约材料物资的消耗, 通过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 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 成本控制的实施为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盗窃等弊端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只要成本控制严密、完善并得到贯彻执行, 就能有效地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避免贪污盗窃、浪费丢失、计量不准等弊端的发生。

三、供水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制定合理可行的承包指标。

首先是将公司当年要完成的经济目标, 如供售水量、主营业务收人、成本预算等按各单位的生产规模、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等分解到各水厂和供水管理所。各项指标中, 最重要的是测定成本指标, 包括水厂成本指标和供水管理所成本指标。水厂的成本指标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指标主要是制定原材料和动力电的单价和单位耗量指标;固定成本指标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和折旧费、大修理费指标。供水管理所的成本指标分管网维修费、其他固定费用和营业费用等3项成本。承包指标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全公司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和承包单位的积极性, 在制定指标时要剔除特殊因素, 并考虑生产环境的变化以及新增的可预见并且可估计的成本加以分析。

2、承包单位执行承包经营指标。

为更好地完成成本指标, 必须加强承包单位对责任成本的可控性。就是说责权结合, 将影响成本增减变动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下放到承包单位, 例如制水材料的采购使用权, 固定资产的购建权等。公司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工作, 随时了解承包经营的运行情况, 定期进行模拟清算, 必要时对承包指标进行调整。

3、年终承包清算。

重点是分析经营实绩与承包指标的差异及其原因, 也是对承包经营成果的总结。针一对金额较大和特殊的成本开支, 分析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对不可抗力、不可控原因或公司统一分配引起的成本费用应从承包数额中剔除出来, 保证清算结果的准确合理。

4、按照考核指标考核经营业绩。

根据考核结果对承包单位的工资总额进行结算。相关部门也应对实绩与承包指标作比较, 分析差异的原因, 为制订下一年承包方案收集数据, 积累经验, 促使公司成本控制工作有明显改善, 进而增强基层领导和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二) 改善财务管理, 推动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

1、制水原材料单价。自来水生产的变动成本主要是制水原材料和动力电两部分, 影响变动成本的两大因素是单价和单位耗量。动力电单价不受供水企业控制, 而对制水原材料的单价则有潜可挖。制水材料的采购属于买方市场价格可选性大但出于保证质量和统一管理等原因, 供水企业的材料采购多由关联企业或供销部门负责。这样就会造成供货渠道单一的现象, 再加上负责采购的关联企业将利润率计人材料成本, 令材料单价比市场价高出不少。若材料可以在市场上以招标的形式采购, 或者对水厂实施承包经营的前提下, 将材料采购权下放给水厂, 水厂根据自身利益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供水企业的制水成本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2、节能降耗。改进制水材料的投加工艺、改善材料用量搭配、科学合理调度供水、提高机组运行效率、优化设备配置等工作属于生产技术范畴, 但却与财务管理有密切联系。因为这些技术研究应用于生产的效果将由生产成本反映出来, 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节能降耗方面, 即变动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耗量。供水企业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制水材料和动力电的耗量受水源水质、出厂水质量控制指标等因素影响, 如何在保证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 根据各水厂水源的水质状况、生产能力和设备的效率节约材料和动力电成本是技术工作和财务管理的重点。

(四) 加强固定费用的控制

1、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供水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普遍很大, 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增加, 伴随而来的必然就是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用的增加。从成本构成来看, 折旧费和维修费是供水企业固定成本的重要组成。对折旧费和维修费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购建固定资产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 购建前要加强申请立项、经济分析、论证、审批等环节的控制。购买固定资产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 必须对需购买的产品进行市场比价, 选择性价比最佳的产品。固定资产投人使用前要联合验收, 建立卡片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责任。固定资产要充分使用, 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可以对外出租或转让, 避免盲目投资或重复建设。

2、控制管网维修费。管网维修费是供水管理所重要的费用项目, 主要核算管网爆漏维修费和日常检修费用, 其中大部分是路面修复费和抢修费用。水管爆漏具有不可控性, 费用的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 由于大部分工程要委托外单位施工, 而且工程多数具有突发性, 没有工程预算, 现场工作量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费用控制相对较难。另外一个造成费用难以控制的原因就是过分强调不可控性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可控制因素, 特别是委托外单位进行的抢修, 如果没有完善的现场监理及记录制度, 以确认工时、台班数、机械费等结算所需资料, 就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费用。对于这些情况, 应该加强工程委托、现场监督和工程结算审核等管理工作, 避免错弊的现象出现。各供水管理所日常应加强市政管网的检查及维修, 尽量减少爆漏的发生;同时可运用GIS系统提供的信息, 提高修漏及时率、减少漏耗, 尽早修复通水也是减少企业损失的科学管理方法。

农业供水成本 篇6

一、传统供水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成本管理的全员性意识不强

在过去成本管控的意识形态下, 供水企业的许多高管层以及大部分职工认为成本费用的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更不思考控制的方法, 一味地认为安全生产、完成指标就是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片面的思维影响了成本的考核标准。

2. 部门之间缺乏团队精神

过去的成本管理模式让许多车间以及部门之间明争暗斗, 为了本车间 (或者) 部门的利益, 相互拆台, 相互推卸责任, 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 从没有企业整体效益的概念。这种理念导致各个部门 (或者) 车间为了自身利益, 从而舍弃全局利益, 缺乏团队精神与互助友爱, 这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3. 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 责任不到人

我们说考核不只是数据的比较, 它是建立在完整的考核体系下, 对事物的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评价、处理等一系列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公开的, 是公证的。但是许多供水企业在旧的体制影响下, 考核缺乏系统性, 走形式而已, 无责任的考核也就失去了考核的作用所在, 这样的成本控制也就是纸上谈兵。

4. 缺乏成本控制的全过程

从上述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我们不难看出, 供水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强调的是事后的监督。因为他们没有实行全方位的控制如从水源找起, 选择一些距离用户较近的优质水源, 这样可以减少药耗与深度处理;在设计阶段选择质量与经济都佳的设备;在建设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缩短建设工期, 减少财务费用;在建成后加强维护管理, 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等等方案处理, 只是对使用的结果进行考核监督, 这显然导致成本在管理上混乱无章, 影响成本效益。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供水企业应用的可行性

1. 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需求为依据, 这正是供水企业需要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供水企业应该打破过去的计划下体制模式, 也应该向企业那样, 靠竞争去发展自己, 所以这与供水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了一致, 比并有助于发展战略的早日实现。

2. 改变了产品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方案, 这正是供水企业需要整改的重要过程。

对于供水企业来讲, 从方案的选择 (水源的确定) 到工程的建设 (包括改扩建) 再到后续管道的维修、管护等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这些关键都是供水企业过去忽略的问题。

3. 加强了企业的团队作业

供水企业的工作地点多, 工作复杂, 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目标成本管理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的团队作业, 从设计到执行再到最后监督都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 发挥协同效应, 这也正是供水企业所需要的。这样避免各个基层为了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供水企业整体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4. 详细分解, 责任到人

我们都知道供水企业的前身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过去管理体制下, 使许多员工松懈、懒散、责任心不强的习惯大有人在, 如果只靠说服教育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那么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要求将计划成本安排到每个人, 并且责任到人, 这样就迫使每个员工必须进入新的管理模式, 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有助于企业的管理。

三、目标成本管理在供水企业的应用步骤

1. 做好市场的全面调查工作, 科学预测目标成本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 必须适应瞬间多变的外部因素, 所以供水企业必须先进行市场的调研,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也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在这步骤里企业要派科研调查组进行外部市场与客户心理的咨询工作, 所收集的信息一定覆盖到现在及潜藏的每个用户。并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 去伪存真。之后经过包括专家在内的科技人员的集体讨论确定了销售利润以及销售收入, 在上述论证的可行下, 集思广益规划目标成本。

2. 通力协作, 科学设计目标成本

这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 因为成本的降低在运行中控制是一个小的方面, 重点是在设计阶段控制, 这个过程也叫不变成本, 它的节约可以为企业从整体真正地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这个过程需要跨部门的同力协作, 也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具体地讲, 各个部门发挥协调效应, 运用价值方程进行对各个阶段进行价值分析, 如水厂水源的选择、供水设备以及铺设供水管道的选择、日后的管网改造及方便的管路维修、机泵的耗电、水压水量的控制等等都要在设计阶段全面分析衡量。把每个阶段最优的方案留下, 进入下个阶段, 对不合理的方案也要继续分析, 找出原因, 并加以备注, 以备今后参考。这样经过多次的检验与试生产, 确定了目标成本。

3. 对目标成本层层分解, 做到控制到人

有了科学可行的目标成本就有严格地执行, 认真执行就要全面详细地分解, 这一点正是目标管理全员性的体现。首先制定目标体系与责任体系以及奖励体系, 并将上述指标从全单位分解到每个车间乃至每个人, 这样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个责任感与紧迫感, 更有效益感, 使供水企业的每名职工、每台设备、每道工序、每个过程都紧密地联系起来。

4. 齐抓共管, 注重过程

有了前边的顺利通道, 有了责任的到位, 上到企业的管理层, 下到车间的负责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成本动因分析法, 本着加大增值作业环节, 缩小或者降低非增值作业环节, 从而降低非增值作业成本。如对药剂投放的时间与剂量、水的过滤、废水的处理等等都进行了科学分析, 使这些非增值费用减少到最小化。另外从工作的点滴入手, 夯实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将节约有奖、浪费严惩意识贯彻到每名职工身上。这样保证了设计的科学前提下, 执行的严格有序地进行。

5. 考核与评价的严肃性

在当今市场经济下, 讲究的是结果, 不相信的是“眼泪”。所以严格考评制度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最关键一步, 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是贯彻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一环。考核一定要坚持全面性、全员性、公开性、公正性;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奖惩分明。最终结果全部体现在工资中, 取消了工资的固定模式。这种职工的工资与供水企业的效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就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四、目标成本管理在供水企业应用的思考

1. 提升企业文化, 注意与员工的沟通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它所发挥出来的正能量要远远地大于惩罚的消极被动服从管理方式, 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从我做起, 严格要求自己, 放下身价与员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种无形的力量使全体职工有着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因为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性, 不是企业的管理层与某个职工就能完成的, 又加上目标成本管理是新事物, 供水职工在过去计划体制的影响下很难理解与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沟通是必要的。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基层的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职工心理的压力。再通过沟通与处理可以解决问题以及打消职工的抵触情绪, 这样促进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2. 注意企业之间外部价值链协调

我们改变成本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外部发展需求, 所以企业还要注重外部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关系, 如遇客户之间、与供应商之间的疏通与协调, 这也是目标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提前与他们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协调, 最大努力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最终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 并在外部价值链发生变化使, 要及时调整目标成本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

3. 要有一定的耐心与信心

目标成本的原理是以外部信息为依据, 改变内部环境去适应外部因素, 我们知道外部因素是瞬间变化的, 所以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风险与阻力, 这是难以避免的, 这是需要管理层的冷静思考与果断地判断, 更需要全体职工有一定的信心与耐力, 共同的努力, 不断地进步将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到底。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目标成本管理一定会在供水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完善, 最终达到促进供水企业发展战略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莎莎.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1) :93.

农业供水成本 篇7

关键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成本构成

水, 是生命之源, 水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特殊商品, 在我国城乡建设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城乡供水事业具有基础性、社会性、特殊性、垄断性等诸多公益事业特点, 企业在以“保证优质供水”为首要任务的前提下, 不断强管理重投入, 满足了城乡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但是这种“保本经营”的模式, 却使企业逐步深深陷进入不付出的境地, 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1 供水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 其发展必须较城市整体建设适度超前。

近年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供水公司每年都要花巨资用于厂网建设等固定资产投入。虽然水价多次提升也仅能维持供水的运营成本, 难以解决供水业入不敷出的困局。实际上水价从未真正到位, 供水企业从未获得合理的回报, 长此下去必然严重束缚企业的稳定发展, 最终影响城市的建设。商品的成本与利润是衡量其价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自来水制水、输水过程产生的运营成本、固定成本内合理利润是水价构成的三个方面。《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城市供水应逐步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容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固定资产成本。计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运营成本”。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水价均几经上调, 从水价调整的方式和过程来看。一般由供水企业根据财务核算所得的成本费用增长率和亏损程度、偿还前期供水建设贷款能力以及目前城市供水规划建设的要求等因素, 按实际制水成本需要向政府提出提价申请和调价幅度, 再由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审核, 收集政府部门意见后, 召开听证会, 由各有关部门人员及市民代表参与论证, 最后当地政府作出决定。这个调价程序从表面上看是严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 但在实际操作上大多是政府与供水企业讨价还价、争来争去的持久战, 最终以水司不得不作出让步而告终结。所以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水价不能真正满足企业自我循环良性发展的最低利润要求, 调价程序也因此欠缺了实际的意义。

2 城乡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单独的

企业行为, 而是与整个社会活动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 影响我国城乡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2.1 企业性质介定模糊

长期以来, 供水企业实行的是政企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 对集中大量资金投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国民卫生健康饮水, 促进城市供水事业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这种体制所引发的弊端日益成为影响供水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由于供水行业的诸多特点, 至今在体制上究竟属企业型还是事业型尚无定论。供水企业的定性模糊导致了企业自身缺乏健康发展的动力源和主动性, 仅仅是靠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在支撑。

2.2 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最直接因素, 水价形成机制的合理与否也就成为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因素。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 我国水价普遍偏低, 自来水价格调整机制极不灵活, 供水企业无权按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水价, 由制水成本不断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倒挂现象十分突出, 水费收入已无法满足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受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影响, 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水价的制定也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 政府为维护大局稳定, 缓解社会压力, 往往是以牺牲供水企业效益为代价的。这种不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使老百姓吃“福利水”的观念根深蒂固, 水价与价值规律严重背离, 导致了供水企业陷入了供水越多, 亏损越大的尴尬局面。

2.3 供水成本增长迅速

供水成本增长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之一。除了在制水环节受原水、电费、药剂等涨价因素而带来成本增长外, 随着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环保和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在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网更新维护改造以及确保水质达标方面都相应加大了投入。

2.4 产销差的构成因素及影响

所谓的供水产销差率, 是指供水企业提供给城市输水配水系统的自来水总量与所有用户的用水量总量中收费部分的差值。目前, 供水企业的产销差率普遍偏高, 其主要构成因素如下:

2.4.1 计量误差。

水厂出厂流量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着计量误差。随着城市“一户一表”工程的推行, 个人私户水表迅猛增长, 供水企业承担了楼内主管、户外管道改造、维护等工作, 大幅度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 加大了管网漏失率, 客观上增加了计量误差。

2.4.2 偷、盗用水。

由于人们对水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 加上部分用户素质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 在实际用水过程中, 普遍存在用户利用机械式水表滴用水现象, 日积月累, 数量可观。

2.4.3 管网漏损。

漏失率一直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漏失率指的是在供水过程中, 由于管道本身的结构所引起必然损耗和一定的沿程和局部损耗所造成的水量损失, 以及由于管线老化所带来的其它损失占所有供水量的比例。据建设部统计, 我国供水企业管网平均漏失率为21.5%, 不少供水企业甚至超过30%。城乡供水管网年代久远, 老化严重, 供水设施点多、线长、面广, 加之管网更新维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地下渗漏隐患多, 漏失率易反弹, 受资金瓶颈制约, 企业每年只能挤出少量资金用于到期管网改建, 即使探明地下暗漏, 也因为预算过大、“囊中羞涩”而作罢。同时, 因单位或个人盲目施工而造成的挖断供水管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水损十分严重, 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走低。

综上所述, 可见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是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 但是企业自身在观念、管理与服务水平上的相对滞后也是造成企业消耗大、效益低的因素, 为摆脱困境, 供水企业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 也在积极寻找对策, 想方设法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一是拓展多种经营的路子。近年来针对国有供水企业固有的机制僵化、富余人员多、管理效益低、产品结构单一等弊病, 各供水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引进竞争机制, 转换经营观念, 实施目标管理, 创新科技能力, 为解决企业人员过多, 负担重的难题, 像我县自来水公司确立了“以水为本, 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拓展了东营华亚PVC管材总代理业务, 设立多维矿泉水门市、自来水管材管件门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部门, 安置了富余职工, 增加了企业效益。二是强化内部管理, 努力实现节能降耗。严格执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节能降耗等制度。加强职工的服务水平及安全生产教育, 在水生产各环节上、安装维修用料上、日常开支费用上都严格把关, 努力协调开展各方面工作, 维持企业发展。

总而言之, 合理有效、科学健全的供水成本是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供水事业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公益事业, 是我们大家的共同事业,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配合, 只有确保供水企业运转正常, 效益稳定, 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不断提高, 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进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繁荣昌盛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供水成本 篇8

一、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拓展, 供水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中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尝试。设置了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 实现了成本费用管理的专业化。这些尝试有助于供水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但是目前, 我国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但是, 成本费用管理不应当仅仅是财务人员所考虑的问题, 整个供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都有应当树立成本费用的管理意识。公司企业各个部门缺乏成本费用管理的意识, 容易导致供水企业在施工、运营、维修过程中存在超支浪费现象, 进而提高供水企业经营成本, 降低供水企业利润。

(二) 缺乏有效的成本投入

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缩减成本, 而是要实现成本的有效利用。供水设备的老化一直是影响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的主要问题。老化的供水设备导致维护成本的上升, 设备维护成本成为了供水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主要方面。因此, 通过有效的成本投入及时升级与更新供水设备, 成为了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三) 缺乏全流程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

目前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往往停留在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阶段。供水企业的维护、管理、服务环节也应当被纳入到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范围中。例如, 维护环节中水资源的漏失, 虽然我所在的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将漏失率控制在8%左右, 但漏失仍然是造成供水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问题。管理环节中不必要的管理支出与服务阶段中由于服务不到位造成的重复服务及浪费都有可能导致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因此, 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不能仅仅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

(四) 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考核及惩罚激励机制

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应当包括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惩罚激励机制两个方面。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导致供水企业员工没有明确的成本费用管理目标, 不能够从制度上帮助员工认识到成本费用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同时, 在具有有效的考核机制后, 如果缺乏相应的惩罚激励机制, 一方面导致相关的成本费用管理规则不能够有效的对员工进行约束,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 相关工作人员在积极的实施了成本费用管理手段后得不到激励, 降低了供水企业人员成本费用管理的积极性。

二、供水企业成本费用问题的解决建议

针对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一) 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供水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范围内树立成本费用管理意识。明确成本费用管理不应当仅仅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问题, 还应当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的问题。

首先, 要求供水企业负责人及领导人员重视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在相关业务的开展, 企业重大事项的审批方面, 应当充分考虑业务开展的成本费用产出比, 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同时, 相关业务的开展应当具有前瞻性, 要考虑到业务的长期成本费用管理效果, 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 供水企业各个部门应当共同树立成本费用管理的意识。这就要求供水企业各业务部门在开展各环节业务的过程中, 应当树立全流程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努力做到降低成本、高效运营, 进而降低整个供水企业的业务成本。

第三, 供水企业各位员工应当树立成本费用管理的意识。要求员工在从事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厉行节约, 减少浪费。

(二)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员培训

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员培训能够共同提升供水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 员工工作效能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的缩减人员编制, 进而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同时, 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引进新的技术与设备, 进而有效提高供水企业产出。

此外, 通过相关的成本费用管理培训, 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树立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

(三) 建立有效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供水企业有效成本费用管理的根本保障。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明确成本费用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成本费用管理的具体规则、成分费用管理的惩罚激励制度。

在成本费用管理具体规则制定上, 一方面要完善基本的票据、报销管理制度, 规范相关支出的审批流程与报销制度, 完善对相关费用支出的审核制度;另一方面, 可以从供水企业业务实际出发, 制定相关节约生产及费用降低的特别制度。

在激励惩罚制度规则制定上, 首先要明确具体的奖励惩罚规则, 通过对员工成本费用管理制定相关的量化指标要求与形成规范, 使得不能有效做到成本费用管理的部门及员工得到来自于公司制度层面的负面评价。对于积极的实施了成本费用管理的部门与人员, 应当及时采取奖励措施, 进而有助于实现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

三、结语

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供水企业提升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举措, 针对供水企业目前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员培训、建立有效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努力, 能够提升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 进而促进供水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树芬.自来水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J].企业导报, 2015 (10) .

[2]马迎春, 董秀全, 曲媛媛.完善水价机制加快供水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 (11) .

上一篇:物业品牌下一篇:财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