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工程(共7篇)
城镇供水工程 篇1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然而, 为了确保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用水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尤其是对城镇供水工程保障体系的建设制定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由于城镇供水工程是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主, 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经营性。 (1) 城市和乡镇都出现供水和用水紧张问题, 导致原有的供水工程常常因为水资源不足和规模小而不能满足水的供应。 (2) 许多大型工程和必修建筑物离水源地远, 使得水源输水工程因调水系统和不完善, 影响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镇供水工程的经济评价, 优化城镇供水工程系统, 进而提高供水工程的运行效益。
1 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城镇供水工程的经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国民经济评价和国家财务评价。由于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社会、个人的整体性质进行评价供水工程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然而, 财务评价则是从供水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工程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在经济评价方法中也包括了以下两方面: (1) 他是以动静相结合的方式对供水工程进行评价, 在静态的评价方法中财务部不需要考虑资金时间的价值意义,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便于客观的对经济评价作出判断。 (2) 动态的经济评价相对于静态的经济评价来说更为严格, 既要注意资金时间价值还要着重关注供水工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其发展规律及社会提出的客观要求, 从而, 进一步核实供水工程在经济评价中的合理性。
2 城镇供水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2.1 参数值的设置
经济计算期中包括工程建设期和生产期, 在工程建设期中供水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工程建设期各项措施和施工工期都由供水工程来确定。生产期就是工程的运行期, 这是由工程的经济寿命确定, 但是, 这并不等同于经济效益寿命, 一般情况下, 城镇的供水工程经济运行期为30~50年甚至更长, 这由工程规模及实施的具体情况而定。
2.2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年和基准点
按照我国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规定, 以工程开工年作为基准年, 以年初作为折算的基准点, 以此来评价供水工程在资金时间上的基准年和基准点是否正确, 从而计算出它的经济价值。
2.3 供水工程采用编制年价格水平
城镇供水工程投资建设包括:资源工程投资、水厂工程投资、水污染水处理设施设备的工程投资及供水管网的工程投资, 最重要的是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投资, 这些都是供水工程经济评价的主要方面。
2.4 水资源工程投资
水资源的工程投资主要是地下水源的开发, 由于我国城镇供水工程主要是以地下取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来源。然而地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库、鱼塘等水利工程设施, 但是这些水源通常需借助自然、引水渠道和枢纽工程进行综合利用, 其相应的工程投资是按比列分配。
2.5 供水工程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也就是运营成本:指的是供水工程在运行中所需要的原料、动力、化学、维修、工资、管理及水资源费用等, 也是确定运水成本和销售水价的重要依据。然而, 城镇供水工程也属于综合利用工程, 其年运行费根据投资规模大小和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确定。
2.6 流动资金的运用
流动资金包括维持供水工程在正常运行中所需要的全部运作资金, 进而确保运作正常化, 这是从工程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资金, 但也是根据其投资规模大小确定资金数额, 也可以参照类似的工程进行分析确定。
2.7 城镇供水工程的效益计算
效益计算是指城镇工矿企业用水、居民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 从理论上说就是按“缺水损失法”和“分摊系数法”的方法计算, 这种效益计算方法也被称为“影子水价计算法”。总之, 他的主要目的是从经济效益出发的。
2.8 供水工程的财务支出和收入
财务支出是指供水工程的总投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和税收等费用, 总投资需计入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建设工程在运行中借贷款利息费用。而收入则是指售水的收入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售水收入需按实际售水价格为标准, 年利润总额需按年收入其扣除年成本费和年销售额及部分附加费一起计算, 在此基础上还需先弥补上年度的亏损状况, 最后才按规定的税率缴纳相应的所得税后进行分配。
2.9 预测性分析
为了对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 我们需提高我们的见解性和预见性, 对未来会发生的变数提出客观的预测和评估。判断一个供水工程项目在经济、财务上的可靠性, 我们首先要做出预测性的分析, 考虑不确定因素, 如:投资资金、经济效益、市场价格、施工工期、可变成本等因素。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上述问题, 做出正确的经济评价指标, 防御潜在危险, 确定经济运行的可行度。
3 城镇水资源需求与管理
城镇水资源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管网用水及一些未预知用水等方面。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使得经济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供水工程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节约用水意识, 进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虽然用水量零增长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是资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性。但是, 在用水上我们尽量避免负增长, 防止水匮乏现象给城镇居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对水资源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其中, 水资源的利用是以维持人类正常生活和自然环境需求作为基本前提。如若用水过度、铺张浪费、超前使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要大力倡导节约用水, 调整工业布局,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完善水利设施和用水管理,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定价, 建立健全的水源管理体制, 为创建节约型城镇和节水型社会而努力, 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也是城镇供水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加强城镇供水工程的应急保障工作
加强城镇供水工程的应急保障工作是为应急备用水源的储备和供水工程在城镇应急保障中得到合理运用, 这也是改善城镇供水体系需要注意的工作之一。由于城镇用水需求量大, 因此, 我们需建立科学的应急备用水源为城镇供水工程提供一个安全的用水环境, 进而保障供水功能的正常运行。
4.1 城镇供水工程应急备用水源
在创建城镇应急保障体系过程中, 我们要将地表水源充分合理的运用, 这样既可以维持良好的供水需求还可以保障城镇现有的地表水资源潜力得到开发和运用。地表水源是城镇应急备用水源的基础, 他能为资源型缺水的城镇带来有效的缓解效果。其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实施应急备用水源方案, 从而确保城镇居民的正常用水。
4.2 地下水源的合理开发
地下水源是我国水源的重要来源之处。由于, 地下水处于较深的地段, 通常不会受到其他杂质的污染和影响, 在取水过程中, 我们只需将地下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就可以正常使用。其中, 我国的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 只是某些水资源不能开发, 如若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伤害。所以, 我国真正能用的地下水资源是相对较少的, 所以在应急备用地下水资源工程计划时我们需注意提前规划, 做好前期建设考察工作, 其内容包括如下:
(1) 地理位置、水文地质、环境因素等问题, 至此我们还需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及就地考察, 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 最后筹集大量资金准备开工。
(2) 采取科学的抽样方法, 检验水质和及时掌握地下水源的动向, 然后制定科学的取水方法, 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给环境带来不良效果。
(3) 对于水资源开发工作者, 我们要加强他们的监测和监督管理, 并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析, 为应急水源的的保护清理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关键信息。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城镇供水工程系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是反应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 我们需制定必要的城镇应急供水工程系统为社会提供服务, 进而为城镇供水工程作出正确的经济评价。
摘要:本文针对“城镇供水工程经济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一个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 各行各业的迅速崛起, 致使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由于过度消耗造成城镇居民和工程出现水资源严重匮乏现象。为此, 我们需改善供水和用水状况, 做好相应的用水应急措施, 使其在出现异常供水危机时能及时解决, 确保城镇和工程用水的正常化, 以免给经济带来损失。
关键词:城镇供水工程,经济评价,水资源管理,应急保障
参考文献
[1]霍亚军, 张淑娟.城镇供水工程经济评价方法浅析[J].陕西水利, 2008 (01) .
[2]李兴旺.城镇供水工程的经济规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5) .
[3]张志乐.供水工程经济分析若干问题的讨论[J].水利经济, 1993 (04) .
[4]戴树声, 徐詠九.城镇供水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探讨[J].水利学报, 1986 (07) .
[5]严乐军.供水工程经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7 (06) .
[6]孙长庚, 刘远正.对提高城镇供水工程经济效益的探讨[J].海河水利, 1997 (02) .
[7]高博文, 李国锋, 翟春华.城镇供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水利, 2010 (Z2) .
浅析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对策 篇2
一、城镇供水系统概述
城镇供水系统的发展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我国大规模的发展城镇供水系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迄今为止,城镇供水管网已经遍及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和乡镇。所谓的城镇供水系统就是给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需求的水量、水质和水压。城镇供水系统的来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地表水主要是江河、湖泊的水,而地下水主要是井水、地下河水的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国家,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特别是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城镇供水水源正在不断减少,在不远的将来,城镇供水会日益紧张,所以,现阶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的开发和供水的质量。
二、供水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传统工业中,从而对传统行业进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其工作效率,保障工作的质量。对供水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城镇供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城镇饮用水源检测和保护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涉及的部门较多,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保护饮用水源,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线的建设。城镇供水企业要建立水源水质资料库,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水源水质检测,当水源水质出现异常和污染物质超过有关标准时,要加大检测频率,并及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四、健全水质监测体系
(一)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是有效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一定要足够的重视,要逐步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完善水质监测的行业体系,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提高水质监测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从而,有效的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二)完善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制度。
对于供水水质的监督检查,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定,从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再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行逐级监督检查。各主管部门要定时的对管辖范围内的供水企业进行检查,要对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检查供水企业的相关报表、数据和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一旦发现被检查的供水企业供水水质不达标,要让企业进行说明,当涉及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情节较轻的,要对供水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情节较重的,要扭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三)健全供水水质上报制度。
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的提交水质检测数据,供水企业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必须是经过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后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作为检测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在发现水质检测数据异常时,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机构进行处理。此外,要规范上报数据表格的格式,各检测机构应订立统一的标准,方便进行检查和管理,
五、完善供水系统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
(一)提高供水处理工艺。
我国的供水系统建设虽然历史久远,但现阶段我国的供水处理工艺与发达国家还有着差距,因此,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快提高供水处理工艺的步伐,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融合自身的特点,来形成一套完善的工艺处理方法,从而保障供水的质量。
(二)加大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并入到城市中,因此,城镇供水管网也越来越大,在供水管网不断扩大的同时,供水管道的老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使得供水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大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的力度。首先,对于有一定年龄的供水管道,要定时的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管道腐蚀或者是管道漏点要及时进行更换;其次,要发展管道防腐技术,采用新技术来减小管道腐蚀的程度,提高管道的使用年限;最后,要保障新铺设管道的安全性,对于新铺设的供水管道要进行规范的处理,必须进行冲洗和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并且检测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三)加强供水质量控制。
水质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保障供水的质量。首先,供水企业要加大供水质量的控制,对于重要的工艺环节要进行实时的监控,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其次,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要定期的对供水企业进行检查,及时核对供水企业上报的数据。
结语
虽然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但水资源的分配却很不均匀,东部地区水量丰沛,而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再加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城镇供水会越来越紧张。为了保障城镇用水,必须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在保障供水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全.关于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成功条件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浅议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篇3
1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现状
根据对全国城镇供水企业和卫生管理部门的供水水质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 水厂和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35项指标平均总合格率为89%, 最高达到99%, 最低仅为73%。2) 浑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4项重点指标合格率高于35项指标合格率2个~3个百分点。3) 不论是以城市为评价单位, 还是以水厂为评价单位, 35项指标和4项重点指标没有100%合格的单位。4) 各类水司几乎没有达到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所提出的4类水司供水水质目标, 且差距很大。5) 从总体上来评价, 全国城市供水水质对于保障饮用者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尚未发现城镇规模的以饮用水为媒介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事故, 但偶尔发生局部或二次污染引起的水质事故[3]。
2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不足2 200 m3/年,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已被列入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之一。按照现行国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2 000 m3/年就处于严重缺水边缘。水资源的短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2.2 污染严重、水体功能严重退化
近年来, 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量高达560亿t, 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 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致使水质严重污染和恶化。
2.3 水处理技术落后
目前, 我国地面水源的主要污染已由原来的以泥砂为主的无机浊度物质变为各种有机物的污染, 并且其中许多是有毒物质, 然而我国绝大部分城镇水厂所采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为传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 难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态氮、挥发酚等溶解性污染物。
2.4 输配蓄过程中的二次供水污染
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及消毒的自来水在管网输送和水池 (箱) 蓄贮过程中, 由于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和内部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滋生等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城镇供水过程中的二次供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来水管网渗漏。2) 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途管网相接。3) 污水倒灌蓄水池溢流管。4) 蓄水池防护差、操作管理不当。5) 其他原因。因蓄水池或水箱内壁使用的防护材料污染、涉水产品不合格、人工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饮用水污染。1998年沈阳市锅炉工误将用于锅炉水软化的40 kg纯碱加入饮用水水箱内, 导致居民饮用水呈乳白色浑浊, pH值高达11.0[4]。
3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对策
3.1 “开源节流”扩大城镇供水水源
1) 开源。主要是指兴建拦蓄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以使水资源得以重新合理分配, 以及提高雨水的就地利用率, 对工业废水、微咸水、劣质水进行处理和有效利用、海水淡化措施等。目前, 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分质供水是应对水资源污染, 扩大城镇供水水源的有效举措[5]。2) 节流。广泛地开展“水资源教育”,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在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开展节水活动。在农业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管理等节水技术, 从灌溉水向作物水转化的各个环节上高效用水,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工业生产方面, 可以从技术 (如间接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生产工艺水的回收利用;水的串联使用;水的多种使用;采用各种节水装置) , 工艺 (改变耗水型工艺;少用水或不用水;汽化冷却工艺;空气冷却工艺;逆流清洗工艺;干法洗涤工艺) , 管理 (完善用水计量系统;制订和实行用水定额制度;实行节水奖励、浪费惩罚制;制订合理水价;加强用水考核) 三个方面达到节水减污的目的。
3.2 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
许多新的水处理技术既经济又环保, 在充分发挥现有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 适当采用先进适用给水处理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替代传统工艺和技术, 对现有给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强化适应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能力, 提高处理水质是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3.3 完善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提高饮用水和自备水源的消毒率, 减少饮用水的生物污染。加强供水管网的防护, 对已经锈蚀的旧管道应采取措施及时更换和维修;新建自来水管网尽量采用防腐性能好的优质管材, 并作好金属管道的定期防腐工作。积极采取措施, 减少饮用水的二次污染。要合理设计蓄水池等贮水设施, 设施内壁采用新型优质材料, 规范管理, 定期清洗、消毒, 保障周围环境的清洁, 坚决制止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水管道相接以及蓄水池与消防水箱或其他用途水箱的互用行为。
3.4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1985年发布的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 联合发布了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以及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的饮用水标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颁布实施, 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并对维护城乡居民的健康,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各级卫生和环保部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企业排污进行监督管理, 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检查监督。对不能达标排放的排污单位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责令停产或关闭;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或限期整改。在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 严格控制污染源, 减少水源污染的潜在威胁。
3.5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加强对新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培训, 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提高城镇供水水源保护意识;特别是对村镇分散式供水水源, 应提高保护意识, 减少水源污染, 改善城镇饮用水卫生状况。加强企业管理, 杜绝个别企业因水源防护意识淡薄、管理不善, 有意或无意向水源地排污的现象。
4结语
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各界要关注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与监督城镇供水安全的积极性, 确保广大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方红松, 刘云旭.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2) :38-41.
[2]邵益生, 宋兰合.加强供水水质督察确保居民用水安全[J].建设科技, 2006 (2) :52-53.
[3]傅金祥, 李彤岩.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与保障对策[J].给水排水, 2003 (1) :35-39.
[4]李丽娟, 梁丽乔, 刘昌明.近20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J].地理学报, 2007 (9) :917-924.
我国城镇供水发展的现状分析 篇4
水是维系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 生命也是起源于充满水的海洋中。随着人类的出现、繁衍、发展, 人类对水的要求越来越高, 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今天, 国家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水更是密不可分, 因此建设供水设施, 优化供水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聚焦点。
1 城镇供水发展现状
1879年, 旅顺引泉供水, 自此到1949年之间, 中国的供水事业发展较慢。1949年, 全国范围仅有72个城市 (约900万人) 能够喝上安全的自来水。之后,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中国的供水事业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供水发展也开始渐渐呈现新建设施多, 服务面积大, 水质要求高, 技术更新快的显著特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城镇供水系统基础很差, 大部分地区还存在水质达不到标准, 水量漏损情况严重, 物质材料和能量浪费等很多问题, 以致供水企业亏损, 政府负担加重。全面客观的了解我国供水行业现状和正视重视供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对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供水能力大幅提高
我国城镇供水行业迅速发展, 供水能力基本满足要求。据《2004年城市供水统计年鉴》记载, 全国593个建制城市, 供水管网总长度约22.3万km, 平均日供水量7235.27万m3。2002年, 中国城市自来水生产能力2.35×104万m3/d, 年末管道长度为3.12×105km,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由1990年的175.7 L/人·d增长到213L/人·d, 增长率为22%, 供水能力大幅提高。
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由1990年的671.0L下降到1998年的556.3L, 仍远高于欧洲15国1991年平均值, 说明我国城市节约用水 (特别是工业生产用水和其他公共用水) 还具有极大潜力。
1.2 供水水质亟待优化
建国58年来, 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颁布了6次, 从开始的16项指标增加到106项, 每次标准的修改制定都增加了水质检验项目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 尽管饮用水标准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但是总体发展的趋势是令人乐观的, 指标的数量随着时间不断增加, 表明我国的检测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
注:单位长度管道比漏损量=年漏损量/ (365×24×管长) (m3/hr/km) , 即为单位管长单位时间的漏水量。
目前, 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厂均是修建于20世纪70~90年代, 由于设计标准较如今偏低, 水厂对出水水质要求并不高, 因而较难满足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故亟需在水质提高方面进行技术改造。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有毒、有害污染物不断增多, 且水质检测手段也不断提高, 进一步优化饮用水水质成为城市供水行业的当务之急。
1.3 供水漏损量尚需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程度的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改扩和新建了许多供水管网, 更换了大量的老化管道, 但仍有为数极多的应该退役的管道在运行。由于供水设施陈旧、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管理体系尚存在着诸多问题等原因, 我国城市供水漏损问题相当严重。据2004年城市供水年鉴, 全国593个大中城市中, 供水管道总长度 (DN75mm以上) 为135094.93km, 年供水总量达280.13亿m3, 管网漏损率平均为15.61%, 漏损总量达43.74亿m3。假设城市供水平均成本为1.10元/m3, 每年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因漏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8.11亿元。
另据中国水协2002统计, 单位管道长度每小时的漏水量统计数字见表1.2。从表1.2中可看出, 我国的单位管道长度每小时的漏水量远大于经济发达国家, 分别是日本的2.85倍, 德国的7.13倍, 匈牙利的14.25倍。由此, 我国供水行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任重道远。
1.4供水企业盈亏状况
供水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事业单位属性, 表现为供水企业的生产与人们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企业运行管理将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企业产品市场固定, 政府定期给予资金补助和辅以政策保障。基于以上特点, 很多供水企业外无竞争压力, 内无发展动力, 疏于管理监督, 企业管理机制的失当使得企业运营成本过高, 制水成本过高, 水费收入难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各地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采用多种融资手段大力引进建设资金, 改进企业管理机制, 加强精细化管理, 公平合理的制定水价。积极采取先进且实用技术, 以较低成本有效提高水质和保证供水已是供水企业进步的核心要求。在企业的供水成本中, 电耗占40%~70%, 且每年呈现递增趋势, 故降低能耗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中之重。
2 供水系统能耗概况
我国能源消费量在过去20年里已翻一番, 全国能源消费量在2005年为22.2亿吨标准煤, 比2000年增长了55.2%, 200年能源消费量为24.6亿吨标准煤, 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最新数据显示, 到2010年我国煤炭总产能将超过31亿吨, 比规划目标多5亿吨。未来中国的能源供需缺口将愈来愈大, 即便是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2010年仍缺能8%, 预计到2040年将缺能24%。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吨标准煤以下, 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城市供水系统是耗能大户, 90%以上的给水工程用电量用来维持水泵运转, 水泵机组的电能消耗占全国电能总耗的20%。以1998年计, 我国供水系统的电耗均值约为0.40kwh/m3, 而美国约为0.50kwh/m3。虽然美国从能耗上比我国略高, 但其给水均采用深度处理, 且污泥全部脱水处理, 由于经济实力差距和水质标准不同, 我国的绝大部分水厂均采用常规处理, 甚至对污泥未进行处理, 说明我国供水行业在节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潜力。
对北京水源八厂进行成本调查发现, 动力费用在单位制水成本中占65.6%。因此我国的给水厂能耗较大, 运行成本较高, 节能潜力较大。
结语
我国的城市供水系统存在着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严重制约供水行业的发展。21世纪是发展的世纪, 能源紧张和淡水缺乏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对于城市供水行业来说,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 解决好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 对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建设供水设施, 优化供水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聚焦点。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城镇供水发展的现状以及城市供水系统能耗情况, 解决好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 对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镇供水,系统能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兆丰.21世纪水处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5-20.
[2]中国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3.542-544.
[3]宋序彤.我国城市供水发展有关问题分析.城镇供, 2001, 2, 22-27.
[4]中国供水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4.480-482.
[5]陈和平.我国中长期节能目标及行动方案探讨.中国能源1999 8 6-10.
[6]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北京2007.
[7]姜乃昌.水泵及水泵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4.
城镇供水管网水量损失分析和对策 篇5
客观上分析, 造成自来水管网漏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从科学管理和技术上分析, 水量损失由两大部分组成:未收费水和未计量水。
未收费水指管道施工、维修用水量和绿化、消防等公益用水量, 这些水量有的根据施工定额统计核算后记入成本, 绝大部分是没有收费的 (如管道改、移、装等施工所耗水量, 往往形成水量损失的一部分) , 大量的管网维修、修换阀门、定期排放管网泄水也有一定的水量损失。未收费水量是可以估算的, 这需要统计用水量或制定耗用标准。在各供水环节和各管段中损失的难以计量的水量称为未计量水。
其组成为:
a.计量误差。这涉及供水的出厂计量和售水计量。出厂计量误差主要来自计量仪表的配备不完善和运行不稳定, 如有的出厂管道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安装流量计, 仅用水泵开机台数和时间来估算供水量;出厂流量计在流量、水温、水质有某些变化时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出现计量不稳定或发生故障。售水计量误差:水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 计量精度会变化。根据经验, 大口径水表 (DN80-DN100)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转速变慢, 计量误差趋负;小口径水表 (DN15-DN80)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转速变快, 计量误差趋正。、若没有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选择匹配的水表, 造成表口径偏大, 则会发生低于水表最小流量的小流量用水, 这些用水无法计量。在水表抄读中的估计抄表也会造成售水计量的误差。水表始动流量误差。
b.管网漏损。公共供水设施会发生管道破损、管件接口、阀门和消火拴的漏水, 用户内部用水设施也有跑、冒、滴、漏的水量损失。根据管网维修纪录的统计, 大部分维修和漏点是发生在中、小口径的管道 (DN300以下) , 其次是管道附属 (如阀门和消火拴) 的漏损维修, DN300以上的主干管道维修次数是最少的。管件接口、阀门和消火拴常有泄露。发生在用户水表后的泄露, 如果滴漏积累水量低于水表的计量标准就没有计量。滴漏水量基本不再水表的量程范围内, 虽然单个管件的滴漏很少, 但整个管网和内部用水设施会产生较大的滴漏积累。因此提高管件质量、定期维护以减少滴漏很有必要, 当前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就是为了减少滴漏积累。二次供水的水量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水泵的滴漏、水箱的冲洗、跑冒每年的积累数量也是惊人的。
c.非法用水。非法用水也造成未计量水, 例如从绿化管道和消火拴取水, 在水表前私自安装水管, 为了个人私利而故意破坏供水设施的偷水者等。
2 水量损失对策
围绕管网漏损控制, 供水企业也想了很多办法, 但漏失率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 有资金制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关键还是缺乏相应得技术手段, 使之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之中。结合国内供水企业当前的实际来看, 控制水量损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管理是基础:在计算管网漏失率时, 漏损水量包括两部分:一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未计量水量;二是各种收不到费的私自用水和少计量的未收费水量。
对于前者要靠加强检漏、及时修复和有计划的进行管网改造。对于后者就要加强管理。同时基础资料、基础管理也是有效进行检漏和管网改造的重要意见和基础。
2.1 计量管理
包括:
a.供水企业出厂水计量工作应符合cjj9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平定标准》的规定。其中供水规模为10×104立方米/天的供水企业, 共水计量要全部采用1级表。
b.除消防和从洗管网用水外, 各类用水包括绿化、二次供水从洗水箱等都要装计量仪表。所有用户的计量仪表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对于二次供水泵站的跑、冒、滴、漏及水箱的从洗, 要严格进行控制。减少水量的流失。
2.2 管网管理
供水企业要详细掌握管网的现状。
3 供水企业均应掌握管网现状
其中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供水企业, 应建立管网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a.管道的直径、材质、位置、接口形式及铺设年限。
b.阀门、消火栓、泄水阀等主要配件的位置和特征。
c.用户接水管的位置及直径。
d.用户的主要特征。
e.检漏记录、高峰时流量、阻力系数和管网改造结果等相关资料。
4 进行流量监测
自来水的流量分布信息是水量损失控制的重要部分。在管网中划分漏损控制区, 采用水量损失分析指标评估区域的管网漏损, 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流量监测方法。
检漏必不可少的一环:管网检漏既寻找和确定管道漏点并及时修复。目前检漏方法、设备及操作水平与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现在的检漏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主动检漏法和被动检漏法。主动检漏法就是在地下管道漏水冒出地面前采用各种检漏方法及相应仪器, 主动检查地下管道漏水的方法。被动检漏法是待地下管道漏水冒出地面后才发现漏水的方法。
主动检漏有多种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a.音听法。采用音听仪器寻找漏水声, 并确定漏水地点的方法。
b.相关分析检漏法。在漏水管道两端放置传感器, 利用漏水噪声传到两端传感器的时间差, 推算漏水点位置的方法。
c.区域检漏法。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小区内最低流量, 以判定小区管网漏水量, 并通过关闭阀门以确定漏水管段的方法。
在这几种常用方法中音听法可适用于各类城市。该方法设备简单, 效果较好, 效益投入比很高。但环境噪声对音听法影响较大, 因此在繁华市区进行音听工作往往需要在深夜进行。
相关分析法的俩个探头, 一般需要接触管道或其附属设备, 其有效监测距离决定于管道材质、管径大小、漏水多少、水压高低, 一般适合于距离不大于200米, 直径小于400的金属管。
区域检漏法, 利用排队原理, 可测出深夜用户不用水或很少用水时, 进入检漏区的瞬时最低流量, 当最低流量小于0.5~1.0立方米/小时时, 可认为符合要求, 不在检漏。
目前, 国内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管网漏损过大、产销率过高、维护费用过重的问题, 管网漏损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制约供水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 加强漏损亏控制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供水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从宏观政策要求来看, 搞好漏损控制是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一个主题, 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途径。因此在控制管网漏损方面,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摘要:目前, 国内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管网漏损率、合理评价供水管网漏失水量是供水企业的重要价值指标, 它和产销差率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同时也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关键, 要使供水企业管网漏失量控制在经济水平, 需要有可以评定的指标。同时要加大对水损失的整治工作, 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营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节水的总体水平, 向节水型企业发展。
城镇供水工程 篇6
长潭水库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境内, 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 1964年竣工, 水库集雨面积441.3km2, 原设计库容6.91亿m3, 灌溉面积69513.33hm2, 基于安全原因, 水库于2002年10月开始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 完工后总库容增加到7.32亿m3。
二、城镇管道供水工程回顾
台州淡水资源紧缺, 水资源总量为91亿立方米, 人均的水资源占有量低至1650立方米, 仅为全国全省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85%、75%和19.5%, 尤其是南片的椒江、路桥、温岭、玉环四县市经济发达, 缺水严重,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700立方米。预计到2002年, 台州南片缺水量达2.5亿立方米。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大量的地表水受到污染, 水质日渐恶化, 水位逐年下降, 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到上世纪80年代末, 台州南片上千家企业因之频繁停产, 百万市民的生活用水面临困境。
1993年, 被市民称为“德政工程”的台州一期供水工程正式立项, 决定从长潭水库引水, 设计引水规模28万立方米, 共铺设地下输水管道61千米, 总投资为2.5亿元。涉及百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但随着台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下游的用水量也急剧攀升, 到2007年, 日平均供水已经达到了27.33万立方米, 最高峰时达到了31万立方米, 超出设计通水能力的10.7%。为此, 2003年1月起, 设计日供水规模49万立方米的台州市二期引水工程破土动工, 地下管道总长78千米。总投资达11.47亿元, 2009年正式建成通水, 城镇总供水量达到了77万立方米。
三、管道供水量和用水结构分析
水库城镇供水开通以后, 水库的原水价格执行0.08元/立方米, 与其他相同供水体相比, 价格十分低廉, 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 没有体现出水资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资源的价值。在社会各界的呼声中, 台州市政府于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召开了长潭水库城镇供水原水价格调整的专题市长办公会议,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下发了《关于调整长潭水库原水价格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明确将原水价格调整到0.12元/立方米、0.15元/立方米和0.20元/立方米。即便如此, 相对于全国其他水库供水0.25元/立方米~0.80元/立方米原水价格, 这个价格还是显得比较低廉, 没有凸显出水资源价值。
从表1、表2可知, 台州市从2001年至2008年居民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逐年上升, 前者说明该市的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和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后者则反映出该市工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强劲。
根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到2011年, 完成台州供水二期、黄岩新水厂建设等工程, 积极推进全市自来水管网改造, 使全市自来水漏损率下降到12%以下。随着产业结构渐趋稳定和合理, 工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集约化水平更高, 工业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水的二次利用率也得到进一步挖掘, 预计到2015年后, 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都将逐年提升, 水资源稀缺性越加明显。
四、万元产值用水量
根据《台州市统计年鉴》、《台州市水资源公报》、《浙江省水资源公报》和浙江水利统计等资料, 结合实际调查, 得出台州市2001年到2008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 具体数据见表3, 根据趋势法的统计预测原理, 预测出2009年以后各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计算结果见表4。
截至2008年, 浙江省的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为71立方米和113立方米。可见, 台州市作为浙江省相对发达地区, 其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报告期的用水量逐年减低, 体现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不过, 与周边发达国家如日本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2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8%至92%以上相比较, 差距明显。对照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浙江省“十一五”工业节水计划, 到2020年全省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小于130立方米/万元, 万元GDP用水量小于64立方米/万元。到2030年工业万元增加值取用水下降到30立方米以下。那么作为水使用率领先的地区, 要逼近日本的先进水平, 台州市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五、效益计算
1. 供水效益。
根据水利部颁布的“SL72-94”《水利建设项目评价规范》, 水库供水效益包括:灌区69513.33hm2农田的灌溉效益、年均1800万KWH的尾水发电效益、不可估量的防洪效益、难以统计的明渠工业用水效益以及生态和环境用水等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本次仅计算通过城镇供水管道产生的效益。计算采用城镇供水效益常用的计算方法———分摊系数法, 按水在工业中的地位分摊工业效益中供水贡献率, 计算水库工程及供水工程的项目投资效益。
假定供水工程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具有一样的收益率, 工程固定资产采用《固定资产评估报告书》评估值, 供水工程总的固定资产23.78亿元, 其中水源地工程管道供水工程分摊的固定资产3.82亿元, 一、二期引水工程和自来水公司的固定资产约19.96亿元, 城镇管道最大供水量为3.1025亿立方米。可以利用以下公式定量计算供水效益:
式中:
B:年城镇管道供水效益, 万元;
e:年城镇管道供水量, 万m3;
e1: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 万元/m3, 2010年后的数值采至《台州南片供水规划》;
φ:工业净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本次计算采用42%;
γ:供水工程分摊系数 (供水工程固定资产原值与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之比。本次计算采用6%) ;
δ:城镇管道供水工程分摊系数, 本例采用2001-2008均值为19.6%。
例采用2001-2008均值为19.6%。
2. 单位效益。
1995年以前, 水库的效益主要来自于发电和养殖, 多年平均发电量不足1800万KWH。随着城镇管道供水工程的通水, 确保城镇管道供水水量成了水库水量调度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水库的其他用水量相应减少, 发电收入也随之降低;加上为了发挥水体生物链净化水体作用, 水库在养殖方向进行了反相调整, 捕捞和放养出现负收入;从表1可以看出, 随着原水价格的提升和供水量的扩大, 水库城镇管道供水的经济效益日渐凸显并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贡献十分突出。即便这样, 对于拥有360多名在职和退休职工的水库管理局说, 步履却并不轻松, 如从2008年水库的运行成本构成来分析, 当年水库原水销售收入2330万元、发电收入550万元、人员工资及公务费用约1800万元, 水库管理及运营成本核算为1250万元、还贷利息308万元、折旧提取2380万元, 收支平衡亏损2858万元。随着供水二期的通水, 预计到2015年, 按原水价格0.20元/立方米计算, 水库的原水销售收入将提高到3600万, 养殖等水质保护增加投入300万, 人员工资及公务费用增加200万元, 假设其他收支与2008年相似, 则水库收支平衡仍将亏损1988万。虽然亏损额度逐年减少, 但是经营压力仍然很重, 这对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形成制约。
六、供水展望
1. 水资源供需预测。
2003年, 长潭水库城镇供水范围内的总人数为292.5万人, 到2010年时供水总人数将达到315万, 预计到2020年供水总人数将超过350万人。根据台州市城市供水工程专项规划, 到2020年, 水库供水区域不同水平年单位人口日平均用水约为0.30m3/人·d。其中台州市区用水量2020年为105万m3/d, 温岭、玉环收益区用水72万m3/d, 总用水量为177万m3/d。但城镇管道总的供水量极限约为85万m3/d。假设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中生活、工业需水量年均增长率为3.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的改进, 灌区内城镇的生活、生产用水年增长率的总趋势是逐年递减。但受总的可支配的水资源量的限制, 城镇用水的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2. 实行北水南调。
二期供水工程的开通, 极大地缓解了台州南片特别是温岭、玉环的用水紧张, 但由于台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推进速度较快, 结合多年来的长潭库容调蓄特征和灌区农业和环境生态等其他用水情况, 如果遇到2003年等干旱年份, 水库的可供水量存在较大缺口。鉴于台州市南片缺水、北片富水的自然条件, 台州市跨流域引调水工程作为台州市水资源调度的战略性工程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总体的设想是在毗邻长潭水库北部的仙居县境内的永安溪支流修筑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库, 通过隧洞工程引水到下游的长潭水库, 实行联合调度, 利用北面富余的水资源解决供水症结。据专家测算, 此举将会使长潭水库多年平均的供水量增加1.18亿立方米, 从而实现在台州水资源最大优化组合、配置。2001年, 市政协在二届八次常务协商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议案》, 同年11月市政府成立了北水南调工作领导小组, 目前有关工程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正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3. 提高水资源费。
水库作为台州市的命脉工程, 为灌区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受资金制约, 水库的经营管理仍步履艰难, 两者形成鲜明的矛盾。鉴于目前水资源费用低廉, 严重脱离了水在本地区承担的实际价值。因此, 适当提高水资源定价应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此举既能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惜水、爱水的意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又能保证水源地管理单位各项管理措施的正常落实和健康运行。在水价的定价上可参照各地的成功做法, 结合本地实际, 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进行操作, 逐步提高原水价格和水资源保护费, 综合考虑政治账、经济账、和谐账、生态账, 学习东阳向义乌市场化配置水资源的成功经验, 水库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直接同椒江、路桥、温岭、玉环谈水权价格, 站在灌区的大局上, 兼顾短期和远期利益, 真正反映出水资源战略资源。
七、结论
城镇管道供水是挖掘水库功能和发挥水资源效益的重要举措, 自开通以来, 为供水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分析、计算和预测城镇管道供水的经济效益, 能进一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水库更好地为灌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朱晓荣, 项国枚.台州市南片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合理配置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 2008 (3)
[2].台州市水利局.20012008台州市水资源公报.
城镇供水工程 篇7
1 管网布置改造
现状城镇管网的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分期建设,很大一部分呈现枝状供水状态,除无法保障区域的供水安全性外,枝状管网容易造成管网的静压增大,从而提高管网爆管的几率和增大管段的漏损率。对于各方面已经建设比较完善的城镇而言,重新规划、重新进行管网水力计算显然不现实。针对这种情况,立足于现状管网的基础,对管网的布置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通过将枝状管网改造为统一的环状管网,将严重影响管网水力条件的管段进行重新改造,重新分配管段流量、进行水力计算模拟管网的整体统一的水力条件,避免部分管段压力过大而造成漏损率加大甚至是爆管现象。管网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管网的优化改造并不是重新规划建设;通过增设连接管,使枝状管网尽可能呈环布置,以主管间距800m~1 000m、连接管间距1 000m~1 200m为标准形成环状供水管网;新增和改造管道选择承压能力大的管材。
下面是某地区一县城优化管网布置改造的一实例。该老城区现状呈枝状管网,管网沿着大道枝状延伸至用户。现状供水管网呈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分期建设,部分后期建设的管段为适应长远发展需求,管径设置稍大,这使它们的上级管段管径偏小,造成卡脖子现象;现状部分管网使用年代久远,管网的承压能力降低,漏损严重。现状管网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在现状管网基础上,进行优化布置,得到新的环状管网供水布置图,见图2。
通过对管网的平差模拟,可以看出新管网节点压力合适,局部没有过大的压力点。通过将现状的枝状管网改造成环状管网,除保证区域供水安全性的基础外,管网造成静压力过大的几率降低,从而降低了管段的漏损率和爆管的可能性。
2 管网改造
城镇管网的分期建设同时也使得不同的管网各呈特点。埋设时间的不同使相同管道的承压性、漏损性能不同;伴随着管道技术的改进,更优质的管道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管道的漏损率和爆管率。通过建立城镇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利用供水管网数据库,实现对管网基本数据的分类和查询,是管网更新改造的基础。管网的基本信息包括管径、材质、埋设时间、接口形式、预计使用年限等等,通过对以上管网基本信息的综合分析,拟定对年代久远和特殊管网的更新淘汰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网的漏损和避免爆管现象。管网更新改造应遵循如下原则:使用时间久远的管段为主要更换对象;新替换管段的承压性能优于被替换管段的承压性能;根据敷设管段具体的环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管材。
我国城市供水管道十年前主要使用的管材有灰口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塑料管、球墨铸铁管、钢管等。某市两年间各种管材破损情况如表1所示。
我国当前常用给水管道管材主要有钢管、球墨铸铁管、UPVC给水管和PE给水管。各种管材的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综合分析比较,在对城镇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时,给水管道管径不大于DN 100mm,采用PE给水管,管径大于DN 100mm,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要求给水管道承压能力大于0.6MPa。
3 管网分区
在城镇给水管网信息系统之上建立管网分区控制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按照自然地理条件或行政区域划分,而是结合流量、地形、管网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将管网系统分为不同的管理控制区域,通过合理均衡管网压力来降低能耗,提高供水运行安全性,降低管网的漏损率。目前受到广泛研究的DMA分区技术,即是通过关闭阀门或断开管线,形成500~3 000用户的独立用水区域,通过在该区域进入点进行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降低管网漏损。通过进行合理的分区,对区域水厂以及供水井(小城镇供水深井是很重要的水源地)供水能力、用户用水类型、地面地形标高为划分的参考要素进行管网的合理分区,分析已铺设管道的承压指标,从而便于估测和检查爆管可能性和漏损位置;同时通过分析管网系统的水力条件,在不影响供水可靠性的前提下,在管段高压力区域安装相应的设备,降低管网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爆管的可能性,使漏水损失降到最小点。由于我国的管网特别是中小城镇的供水管网发展无序,分段规划不合理,所以合理的管网分区对中小城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控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4 结语
对中小城镇枝状管网进行合理的环状布置,逐步改造老旧管网,最后通过合理的分区管理,综合改造,以达到降低供水管网的爆管率和漏损率的目的,这些方法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要求相对较低,具有可操作性强、开展普及相对容易的特点,适合中小城镇供水管网管理运行实践。
摘要:针对中小城镇供水企业供水技术相对较弱,面临的爆管现象和漏损现象,提出通过枝状管网改造为环状管网、建立管网信息系统对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管网分区管理三种途径,以达到降低爆管率和漏损率的效果。
关键词:供水管网,爆管,漏损,管网改造
参考文献
[1]CJJ 92-200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S].
[2]严煦世,刘遂庆.给排水管网系统[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2.
[3]赵洪宾.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
[4]刘俊,孙佳,俞国平.分区供水技术在漏损控制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6):9-15.
[5]张宏伟,牛志广,陈超,等.供水管道漏损预测模拟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6):7-9.
[6]王祎,田一梅.供水管网系统爆管预测[J].天津大学学报,2010,43(9):84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