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水质(共12篇)
城镇供水水质 篇1
随着我国城镇供水能力的快速提高, 水量的供需矛盾已得到了初步缓解, 城市供水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改善供水质量。近年的统计情况表明, 我国城镇的用水总量的确没有明显增加, 但水质的供需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 水环境污染的压力在加大, 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部分水源遭受污染, 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原有功能, 不仅给提高水质增加了难度, 而且供水水质安全也面临现实威胁;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供水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 人们已不满足于饮用安全的水, 更希望能够饮用“健康水”。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已成为供水行业乃至政务面临的长期挑战[1,2]。
1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现状
根据对全国城镇供水企业和卫生管理部门的供水水质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 水厂和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35项指标平均总合格率为89%, 最高达到99%, 最低仅为73%。2) 浑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4项重点指标合格率高于35项指标合格率2个~3个百分点。3) 不论是以城市为评价单位, 还是以水厂为评价单位, 35项指标和4项重点指标没有100%合格的单位。4) 各类水司几乎没有达到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所提出的4类水司供水水质目标, 且差距很大。5) 从总体上来评价, 全国城市供水水质对于保障饮用者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尚未发现城镇规模的以饮用水为媒介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事故, 但偶尔发生局部或二次污染引起的水质事故[3]。
2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不足2 200 m3/年,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已被列入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之一。按照现行国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2 000 m3/年就处于严重缺水边缘。水资源的短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2.2 污染严重、水体功能严重退化
近年来, 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量高达560亿t, 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 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致使水质严重污染和恶化。
2.3 水处理技术落后
目前, 我国地面水源的主要污染已由原来的以泥砂为主的无机浊度物质变为各种有机物的污染, 并且其中许多是有毒物质, 然而我国绝大部分城镇水厂所采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为传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 难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态氮、挥发酚等溶解性污染物。
2.4 输配蓄过程中的二次供水污染
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及消毒的自来水在管网输送和水池 (箱) 蓄贮过程中, 由于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和内部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滋生等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城镇供水过程中的二次供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来水管网渗漏。2) 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途管网相接。3) 污水倒灌蓄水池溢流管。4) 蓄水池防护差、操作管理不当。5) 其他原因。因蓄水池或水箱内壁使用的防护材料污染、涉水产品不合格、人工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饮用水污染。1998年沈阳市锅炉工误将用于锅炉水软化的40 kg纯碱加入饮用水水箱内, 导致居民饮用水呈乳白色浑浊, pH值高达11.0[4]。
3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对策
3.1 “开源节流”扩大城镇供水水源
1) 开源。主要是指兴建拦蓄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以使水资源得以重新合理分配, 以及提高雨水的就地利用率, 对工业废水、微咸水、劣质水进行处理和有效利用、海水淡化措施等。目前, 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分质供水是应对水资源污染, 扩大城镇供水水源的有效举措[5]。2) 节流。广泛地开展“水资源教育”,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在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开展节水活动。在农业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管理等节水技术, 从灌溉水向作物水转化的各个环节上高效用水,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工业生产方面, 可以从技术 (如间接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生产工艺水的回收利用;水的串联使用;水的多种使用;采用各种节水装置) , 工艺 (改变耗水型工艺;少用水或不用水;汽化冷却工艺;空气冷却工艺;逆流清洗工艺;干法洗涤工艺) , 管理 (完善用水计量系统;制订和实行用水定额制度;实行节水奖励、浪费惩罚制;制订合理水价;加强用水考核) 三个方面达到节水减污的目的。
3.2 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
许多新的水处理技术既经济又环保, 在充分发挥现有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 适当采用先进适用给水处理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替代传统工艺和技术, 对现有给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强化适应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能力, 提高处理水质是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3.3 完善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提高饮用水和自备水源的消毒率, 减少饮用水的生物污染。加强供水管网的防护, 对已经锈蚀的旧管道应采取措施及时更换和维修;新建自来水管网尽量采用防腐性能好的优质管材, 并作好金属管道的定期防腐工作。积极采取措施, 减少饮用水的二次污染。要合理设计蓄水池等贮水设施, 设施内壁采用新型优质材料, 规范管理, 定期清洗、消毒, 保障周围环境的清洁, 坚决制止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用水管道相接以及蓄水池与消防水箱或其他用途水箱的互用行为。
3.4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1985年发布的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 联合发布了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以及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的饮用水标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颁布实施, 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并对维护城乡居民的健康,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各级卫生和环保部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企业排污进行监督管理, 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检查监督。对不能达标排放的排污单位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责令停产或关闭;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或限期整改。在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 严格控制污染源, 减少水源污染的潜在威胁。
3.5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加强对新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培训, 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提高城镇供水水源保护意识;特别是对村镇分散式供水水源, 应提高保护意识, 减少水源污染, 改善城镇饮用水卫生状况。加强企业管理, 杜绝个别企业因水源防护意识淡薄、管理不善, 有意或无意向水源地排污的现象。
4结语
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各界要关注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与监督城镇供水安全的积极性, 确保广大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方红松, 刘云旭.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2) :38-41.
[2]邵益生, 宋兰合.加强供水水质督察确保居民用水安全[J].建设科技, 2006 (2) :52-53.
[3]傅金祥, 李彤岩.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与保障对策[J].给水排水, 2003 (1) :35-39.
[4]李丽娟, 梁丽乔, 刘昌明.近20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J].地理学报, 2007 (9) :917-924.
[5]袁一星, 钟丹, 于军.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 :32-38.
城镇供水水质 篇2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原水水质检测工作。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水利、环境保护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九条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城市供水单位应当选用获证企业的产品。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在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 城市供水设备、管网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用于城市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应当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编制供水安全计划并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
(三)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四)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
(五)做好各项检测分析资料和水质报表存档工作;
(六)按月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供水水质检测数据;
(七)按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有关水质信息;
(八)接受公众关于城市供水水质信息的查询。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单位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应当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水质检测数据按以下程序报送:
(一)城市供水单位将水质检测数据报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地方网中心站汇总;
(二)地方网中心站将汇总、分析后的报表和报告送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三)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汇总、分析地方网中心站上报的报表和报告,形成水质报告,报送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城市供水单位从事生产和水质检测的人员,应当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但是,仅向本单位提供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单位除外。
第十四条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第十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检查和督察制度,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现场实施检查;
(二)对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
(三)查阅、复制相关报表、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 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和督察,并提供工作方便。
第十九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并在取得抽检水样检测报告十五日内,向被检查单位出具检查意见书。
发现供水水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委托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或者其他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第二十一条 被检查单位对监督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监督检查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检查的机关申请复查。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年度报告。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措施;
(七)应急供水设施、设备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或者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知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第二十七条 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扩大,并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情况,组织抢险抢修。
城市供水单位发现供水水质不能达到标准,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报经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发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调查期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或者隐匿、毁灭证据,阻挠、妨碍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取证。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一)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委托检测的;
(三)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选用未获证企业产品的;
(四)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净水剂及有关制水材料的;
(五)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城市供水设备、管网的;
(六)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
(七)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
(八)违反本规定,有危害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城市供水单位未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未按规定上报水质报表的。
第三十一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不履行本规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因城市供水单位原因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加强水质监测 确保供水安全 篇3
前言
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本地区供水水质安全已经受到一定的威胁,水质安全既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又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本地区供水水质安全现状
对本地区近10年来水质情况的调查和现场检测,通过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本地区供水水质现状进行的评价分析结果如下:
(1)总体状况尚好,但不同的水源地和不同季节之间有较大差别。
(2)虽然浑浊度、余氯、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4项重点指标合格率相当高,已经基本达到100%的合格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在这点上我们也应该努力。
(3)从总体上来评价本地区供水对保障饮用者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尚无以饮用水为媒介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事故,但偶尔会发生局部水质浑浊,有异味等现象。
2、水质安全面临的挑战
2.1水资源短缺与过量开发
水资源是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基础,水资源短缺和过量开采对本地区水质安全已构成潜在威胁。
2.2水环境受到污染
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水源受到威胁,水源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氨态氮,挥发酚等。有的水源周边环境设置不科学,河水源时常受到排放工业废水的影响。
2.3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微污染水源的处理工艺
本地区所采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基本为传统水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其仅适用于处理未受到污染的天然水源水,难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态氮,挥发酚等溶解性污染物,不适用于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和地面水源水的处理。
2.4输送蓄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及消毒的自来水在管网输送和水池(箱)蓄贮过程中,由于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和内部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滋生等造成二次污染。本地区供水管网覆盖面大,一些地区由于水的停留时间长,并采用二次加压方式供水,二次污染的机会大。调查表明在管网末梢和经蓄水池(箱)后的用水端处水质较出厂水合格率下降10%~50%,卫生学指标,感官性状指标都有所下降,余氯量过大而导致氯臭味不合格率为15%~26%,从而使原本合格的水成为不合格水或优质水的品质在相当程度上有所降低。
3、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3.1有机污染物质
据报道采用现有的检测分析技术,可检测出饮用水中有756种有机物,其中20种为致癌物、23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56种为致突变物、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农药的使用、塑料、树脂、洗涤剂等类似于生物激素的化学物质会破坏生物的激素水平,造成生物体内分泌紊乱,发生神经系统障碍和各种畸形等疾病。而常规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水中有机物数量,尤其是毒性污染物的数量在处理前后变化不大。
3.2有害消毒副产物
本地区的自来水有些还是采用加氯消毒方法,虽然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起到消毒的作用,但也会产生有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THMs)和卤代乙酸(HAAs)等,它们大多是致癌物或是诱变剂,在浓度较高时有毒性。
3.3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仍是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最基础和最敏感的问题。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有3类:即细菌、病毒、寄生虫。经饮用水引起的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infection disease)主要有霍乱、伤寒、胃肠炎、肝炎等。本地区尚无由饮用水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但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对水质安全造成威胁。
3.4铁、锰物质
水中铁、锰超标不单会使水产生铁锈味、涩味、浊渡大、细菌大量繁殖,而当加氯后会使水变成棕褐色,污染衣物和设备。铁、锰氧化物在管道内游移沉淀,使管道结垢腐蚀堵塞严重,还严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指标。
3.5氨氮污染物
尽管氨氮本身对人体影响很小,但水中氨氮会影响净水工艺,影响有机物和锰的去除,与氯反应生成氯化氢,会有助于滋生藻类,影响水感官性状。
4、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对策与措施
4.1加强水污染控制,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等地要远离水源地。本地区水源的补给水为河水,由于近年来的工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使水质日益恶化,水中亚硝酸盐氮、氨氮严重超标,水质浑浊、恶臭、滋生病原微生物,使得水源水质受到威胁,呼吁政府加大对补给水源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防止河水恶化趋势。
4.2采用先进适用的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适用的给水处理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替代传统工艺技术,对设备进行改造,强化管理等技术措施。
(1)氯气预氧化法
对水源进行预处理,去除或降低有机污染物,由于地表水中的悬浮物和胶态杂质含量较多尤其到了夏、秋季,水中藻类等大量繁殖,使水的腥臭味增大,同时在管道和构筑物上也生长大量藻类,采用预加氯对源水中藻类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2)强化混凝法
当水中有机物较多时,向水中投加过量的混凝剂和助凝剂,控制最佳混凝条件,提高去除常规处理中的有机物。
(3)水体有异味、浊度大,在现有条件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水质
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清洗管道及小区加压泵站的水池。
②对陈旧老化的管网进行改造,采用防止污染的卫生材料建造水池、管网、防锈垢。
③在水质监测中心、公司调度、泵站和管网末梢检测点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下对水质进行连续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为公司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提供改进方法和可行性报告并着手落实。
(4)加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有四种卤代乙酸,尤其是经预氯化消毒后的水对水质安全的不利影响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公司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监测,今后在有毒有害副产品的检测方面还应加大力度。
(5)引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以后的深度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质,该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生物接触氧化、紫外线消毒、膜技术等。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目前尚未采用。
4.3控制输送蓄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从水源到用水点,不论是水源保护还是净水工艺,管网输送还是蓄贮加压都应进行全程质量控制,防止二次污染,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防污染的输水和配水管材,淘汰混凝土管和冷镀锌钢管等易溶解出污染物和产生锈垢的管材。
(2)采用防污染的二次供水设施,改进蓄贮水池(箱)的工艺结构,保证水的流动性,防止微生物滋生,采用防止污染卫生材质建造水池防锈垢。二次加压系统采用微机变频调速水泵装置,省去高位水池,减少一次污染机会。
(3)必要时采用二次净水措施,来保证水质。
4.4建立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体系并提高水质检测
水平建立健全并完善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体系,目的在于对供水企业监督管理的同时给有关部门及时准确提供各个供水环节的水质信息,为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做出准确预警并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依据,水质检测部门和供水企业应在媒体上定期公布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以便让消费者知情。
通過上述分析,最后我想说水质安全关乎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水务人,我们要尽心尽责让大家用上优质的水!
参考文献:
[1]柯以侃,董慧茹.分析化学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现状研究 篇4
1 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是由四个部门组成即监控中心、采集和传输数据的单元、分析测试单元、采样单元等[1]。当前使用的比较频繁的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包括UV、五参数、TP、TN、TOC、NH3-N、COD等。
1.1 在线监测系统
首先是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能够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各种污染源的监测数据进行接收、汇总以及统计等。其次是采集和传输数据的单元。采集和传输数据的这种单元一般采用的是单片机、工控机或者是可编程控制器的方式, 不管是哪种方式, 通讯协议都是全国统一的, 这有助于便于仪器连接通讯。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无线电台、局域网、GSM、GPRS、电话线等多样化的方式。最后是采样单元。目前采样的主要方式是潜水泵或者是自吸泵。
1.2 在线监测仪器
首先是TOC在线监测仪器。根据不同的原理, 可以把TOC在线监测仪器使用的方法分为电导法、紫外催化氧化—红外吸收法以及燃烧氧化—红外吸收法等。其次是NH3-N在线监测仪器。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电导法、氨气敏电极法、铵离子选择电极法、比色法、滴定法等。最后是COD在线监测仪器。按照不同的氧化方式, 可以把这种仪器分为重铬酸钾氧化和非重铬酸钾氧化两种方式。
2 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呈现的现状
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当前呈现出来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 产品没有较高的集中度, 企业规模不大, 没有形成长远利益的共识, 竞争出现无序性;第二, 产品种类比较单一, 高新技术含量不高, 功能存在着严重的趋同化现象, 难以维持稳定的质量;第三, 没有制定产业规章制度, 企业进出条件要求不高;第四, 缺乏资金, 导致发展受到了限制。我国的连续自动监测产业同国外的连续自动监测产业相比较而言, 目前还不够发达。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水质在线监测的有效进行, 所以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有效地将这些问题解决。
3 改善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的措施
3.1 加强研究核心技术
为了能够改善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的现状, 连续自动监测企业必须要和相关的研究部门或者是高校加强合作, 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使产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 丰富产品的功能, 从而促使企业的竞争实力得以增强, 这样才能够符合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发展的需要。
3.2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城镇的相关政府部门除了要对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还应该积极引导连续自动监测企业进行企业兼并与合作;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 出台一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促使仪器生产实现规模化, 尽快将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起来, 将一些家族式管理模式或者是作坊式生产模式加以淘汰[2], 从而促使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保证。企业间的合作除了在共同开发技术方面有所表现, 更多的还是表现为培训技术人员、配合维护销售和运营、开拓市场等方面。当然企业间的兼并也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吞掉小企业上, 而更多的表现为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上。
3.3 优化产品的质量
为了使产品质量得到优化, 应该加大监督管理环境监测仪器的力度, 适时对环境监测的发展规划加以完善, 明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对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健康发展加以规范并提供科学指导[3], 以防企业在对水质进行在线监测上出现盲从现象。要接受中国水质监测总站对城镇水质在线监测仪器的质量状况和技术水平进行适用性检测, 并且要将检测结果公布给社会广大群众。
3.4 规范运营和管理方式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运营能够有效保障在线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所以, 必须要使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营变得具有规范性。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该对运营单位开展资质认可行动, 对相关的运营人员要展开持证上岗的考核, 促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逐步变得规范化。这样才能促进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4 结语
对于城镇居民来说, 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 然而, 当前水污染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 无疑已经对人们的日常饮水形成了威胁, 所以必须加强对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的力度, 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人们继续放心的使用水资源。
摘要:水污染事件在我国的发生频率的是比较高的, 我国的城镇也因此而面临着严峻的饮水问题。基于此, 本文将主要研究城镇供水水质在线检测的发展现状, 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江龙.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J].厦门科技, 2011, 3.
[2]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 2010, 31 (5) :1-5.
浅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 篇5
摘要:本文立足于相关研究的研究成果,从水质样品采集管理、实验室分析工作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等方面提出浅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管理体系的认识。
关键词:水质监测,水质样品,质量控制,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K20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的城市供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水质监测是城市供水安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当前水质情况,并能为加强水环境管理、控制污染源以及进行科学的城市供水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对于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水质样品采集管理
水质采样是整个水质监测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1】。不同的监测项目具有其特殊的采样要求,采样操作的规范与否,关系到水质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的成败。
1.1采样布点和频率
受环境条件和监测经费等客观因素影响,我们必须优化采样点,争取用最少的监测点位保证提供监测范围内具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2】。一般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和理论计算,确定采样点,审查论证,批准后设置采样点编号和标志。监测频率能够反映水样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1.2现场水样采集
根据具体采样项目,估算好采样量,选对装样容器和保存方法,特别是特殊项目一定要现场固定的,选好固定剂。除配备必要的采样工具外,还需携带现场检测仪器。温度、pH值、溶解氧等项目需现场监测。认真填入“采样原始记录表”,水样的感官指标描述要准确。为保证水样的采集质量,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一般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数量为水样总数的10~20%。通常选用采样器空白样、现场空白样【3】。实验室分析工作管理
2.1水质监测项目
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水的成分是否与水质指标相吻合【4】。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监测目的、水质状况、分析测定条件、经常检出或超标项目等原则合理确定水质监测项目,明确必测和选测项目。
2.2水质监测方法
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都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法【5】。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原子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6】。应选择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好、所用试剂和仪器易得的监测方法。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国家标准方法协调一致原则,优先等效或参照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分析方法【7】。
2.3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2.3.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空白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平行样分析、标准物质分析、绘制控制图等。
空白样品的测定可以估计纯水、试剂及每个分析步骤可能带来的沾污等。空白值不仅影响到方法的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而且影响到测定结果,尤其是对低浓度的影响更大。空白分为溶剂空白、试剂空白和样品空白【8】。
通过加标回收率的试验可以了解测定中是否存在干扰,判断所选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用于该样品的测定【9】。
平行样分析不仅反映了实验室分析的精密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样品采集运输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是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既可以达到量值溯源的目的,又可以作为鉴定仪器性能、评价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衡量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的标准。由质量控制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已知样品(质量控制样)和常规样品同时安排给监测人员进行的测定,若测试结果经质控人员核对无误,即表示同批数据的质量是可信的【10】。
控制图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分析质量的统计学工具。控制图以实验结果为纵座标,实验次序为横坐标,实验结果均值为中心线,根据计算得到均值的标准差决定方法的警告限和控制限。分析结果如果落在警告限或控制限之内说明分析结果已控制在一定置信水平,否则认为分析结果失去控制。
2.3.2实验室间分析质量控制
在参加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各实验室进行分发加密码样等形式考察。通过对各实验室间的数据比对、评价检查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效果,是发现和消除实验室误差重要措施。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的构成分为质量管理人员、水质监测人员。
3.1质量管理人员
质量管理人员主要活动包括不符合工作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内审、测量溯源性、监测结果质量保证等。同时组织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质量监督等质量管理工作。要求质量管理员必须具备水质监测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熟悉本单位的监测工作过程和特点,掌握体系管理准则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熟悉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知识和数理统计技术【11】。
3.2水质监测人员
水质监测人员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监测方法的确定、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的测试及数据的处理。仪器分析人员应具备各种仪器的综合能力,化学分析人员应具备化学实验理论的坚实基础和熟练操作能力,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可信性、可靠性。水质监测人员最好应该系统地学习过大学化学系分析专业的课程,通晓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室档案管理
实验室的档案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业务培训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水质监测数据档案、质量保证、标准及计量档案等。
4.1 水质数据档案
水质监测数据档案是实验室档案的主体。水质监测数据档案应包括从采集水样、选择试剂、称量、定容、标定到分析检测整个过程的数据记录。凡是水质检测工作程序中形成的数字文件资料都应列入归档范围。根据水质监测工作程序的特点,以采集水样到检测结果为序,在水质监测一级类目下设置四个二级类目:水样统计类;采集样品类;检测结果类;水质检测报告类【12】。
4.2 档案的质量管理
应建立合理的水质监测档案体系。归档是档案工作的基础,要使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在资料收集中做到“三勤”,即勤收集、勤督促、勤检查【13】。
结论
城市水质监测管理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管理工程,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有助于我国的质量控制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以实现城市用水的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城镇供水水质 篇6
关键词:城市供水 水质 影响水质因素 措施
前言
输配水系统是个巨大的反应器,其内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使管网水质和水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系统物理结构也被破环,导致运行安全性下降。腐蚀是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于各种输配水系统。严重的管道腐蝕不仅使管网水的浊度、色度、细菌种类和数量、有毒重金属含量等水质指标恶化,而且引起管壁变薄穿孔,增加水头损失和输水能耗等。有关腐蚀控制的研究对维持输配水系统正常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蓄水设备对水质的污染
1、广东省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贮水设备的选材不当
目前蓄水构筑物多为水池和水箱,水池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未作内衬处理,使水泥中有害成分析出,有的水池内壁涂料采用水泥涂料、聚胺涂料及一般环氧华脂涂料,这些涂料对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水箱中仍有不少焊接钢板水箱在使用,焊接钢板水箱防腐多以防锈漆为主,其附着力差,一般36个月就脱落,尤其不抗水力冲刷,脱落的漆会直接影响水质,经对其浸泡水进行分析,有机物种类多于其它涂料,且含致癌物质。冷镀锌防腐层的附着力也较差,脱落物会使水中锌含量增高。
2、贮水设备工艺不合格
水池(箱)底未设计坡度,某些微生物或有机物易于沉积,水池(箱)内壁粗糙易导致青苔等微生物附壁生长。只设一个通气管或不设通气管,进出水管的位置不合适,造成水池内出现死水区。泄水管与下水管连接不合理,一旦停电、停水时,水管内形成负压,将下水吸入自来水管,进入供水系统。
3、还有些地区利用水库蓄水,由于水库容积大,水的长时间停留可能发生比较严重的底泥淤积并在下层形成厌氧环境,使硫酸盐还原茵等厌氧菌增殖,同时出现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
引起城市饮用水水质恶化的原因还有其他几方面,首先是现代化工业尤其是合成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大部分都通过人类活动进入了水体,使受纳水体的物理化学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源污染相应地引起了管网水的水质恶化;其次是水厂出水的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足,且水在管网中停留时间较长,在输配水过程中水自身及水与管道内壁发生的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等反应引起水质恶化;再次,是由于爆管或更换管道后冲洗不彻底等外源性污染而造成的水质恶化。
管网配水作为供水的最后一个环节,受水源污染状况、城市供水日标、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时间不长等原因,一直被供水单位和管理部门忽视,但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和管道腐蚀等问题的出现,管网水质二次污染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因此,研究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及防治对策逐渐成为供水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二、管网管材对水质的影响
水质的变化情况与所用管材关系密切。城市供水管材多采用铸铁管、水泥管或钢管、复合材料管等不同管材,新管道过水后除余氯稍有降低,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略有升高外,其他指标应与出厂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年限长的管道,由于内壁腐蚀、结垢,导致水中铁、锰、铅、锌等金属物质和各种细菌、藻类、苯类、挥发性酚类指标的含量增大。管道更新改造研讨会研究表明,对于未作防腐处理的金属管道,当年限超过5~10年时,污垢就己达到了恶化水质的程度。对于防腐处理较低的金属管道,3~5年就开始出现腐蚀现象;管道使用年限越长,腐蚀越严重,水质状况越糟。管网末端小口径管道、用户室内管道对水质的影响是输水过程中水质降低的重要因素。
金属管道、配件、清水罐和清水池等输配水设施本身含有杂质,金属与杂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电极电位,这样,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无数微腐蚀原电池,由于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往往会对管道内壁造成较严重腐蚀,产生大量铁、锰、铅、锌等金属锈蚀物。其过程如下:首先,由于电化学的作用,在管壁附近形成氢氧化亚铁,然后被水中溶解氧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形成钝化保护膜。氢氧化铁一般质地疏松,一方面对金属表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氢氧化铁脱水形成铁锈三氧化二铁,沉积于管道的内表面,形成结垢。由于它质地疏松,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当供水管网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如检修阀门、更换管道或当流速突然增大时,氢氧化铁就会从管道内壁脱落而进入水中,产生红色的锈水,从而使水质恶化。
三、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预防
1.水龙头是输配水系统内腐蚀最严重的部位。这与水龙头处存在多种水固,气固,水气界面,水腐蚀和大气腐蚀等同时进行,材料损耗速度快有关。为防止水质在用户终端恶化,应推广使用造价低,耐腐蚀能力强的水龙头。
2.在居民区用水主要集中在几个时间段,其余时间内,水在小口径配水管及户内管内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利于微生物随机碰撞后发生粘附并稳定增长,使管道在较短时间内即出现腐蚀。考虑到小口径配水管和户内管对压力要求不高且PVC。PE管等的耐腐蚀性能好,建议在输配水系统末端和近末端,设计施工室内管道时多采用这些管材。
3.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陨起,二次供水范围越来越广。二次供水设施内流出的水的水质严重下降并会导致室内管道加速腐蚀;为了维持二次供水水质的稳定性,必须提高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加强运行管理,尤其要重视定期清洗消毒工作,有关贮水材料的腐蚀控制,贮水量的适时调节等方面的研究也值得深人开展。
4.提高出厂水水质,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是控制输配水系统腐蚀的根本途径。每种水都具有腐蚀性,其强弱与水的理化特征和所接触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如果条件许可,应适当改进生产工艺,如用石灰调节出厂水pH,降低水的腐蚀性。一般情况下,与水质恶化有关的腐蚀主要受生物过程调控。抑制微生物在输配水系统内生长,首先要防止微生物由于处理不彻底或发生二次污染从外界进入管道。为此,可对消毒工艺和消毒剂类型进行调整。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的氧化性强,杀细菌抱子和病毒等微生物的能力超过氯且除THM前驱物效果好,可先用其对原水进行初级消毒,过滤后再投加氯,确保消毒效果。氯胺反应活性差,但稳定性好,在水力停留时间长的夜间可替代氯使用,达到持续杀菌的目的。抑制微生物再生长的其他措施包括对水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的含量,使微生物因营养缺乏而不能繁殖生长。
5.输配水系统的腐蚀与水在管道内的流态密切相关。保持经济流速不仅能降低能耗,保证供水压力,也可有效控制腐蚀的发生。在对整个输配水系统进行评价时,应设法改造缓流区等易出现水质问题的区域,在全范围内均衡供水。
6.输配水系统发生腐蚀后,水质严重下降。居民可根据水质下降程度适当调整用水习惯,尽可能排尽积水后接取大口径输配水管内流出的洁净水。
7.供水部门必须重视输配水系统的腐蚀问题。在腐蚀严重区,应经常开展冲洗工作。冲洗过程中,适当增加消毒剂用量,以杀死冲洗后重新悬浮的微生物。推荐在冲洗后投加腐蚀抑制剂,促进管道内表面保护膜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明吉.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与防治对策[J].净水技术,2008,(5).
[2]陈东洋,张新政.管网水水质预测及其二次污染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
[3]郑立刚.二次供水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山西建筑,2007.?
二次供水水质的保障措施 篇7
关键词:二次供水,水质,污染
城市二次供水污染严重, 因此如何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成了提高城市饮用水安全的关键问题。
1 污染原因
1.1 管理方面问题
(1) 二次供水的管理者众多, 他们之间管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例如在某个居民小区内供水管理主要由小区的物业负责。但是物业管理公司多数情况下都缺乏专职人员, 因此供水的任务实际由小区维修人员兼任。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不具备管理供水的能力。再加上缺乏责任意识, 导致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因此他们往往会忽视水池水箱的清理消毒等工作, 或者清理不及时, 导致水质出现问题。而当居民向其反映情况的时候, 他们态度敷衍, 不愿意解决问题, 更不愿意主动改进工作。
(2) 一些居民小区内二次供水的设施由于使用时间过长, 导致设施老旧, 难以正常的工作, 这是居民末端水质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据调查显示, 在一些居民区内出现二次供水污染是因为其二次供水的水箱设施出现问题。由于一般供水的水箱使用期限较长, 所以材料老化严重, 甚至出现了严重破损等状况。水箱一旦不能正常工作, 必然会造成二次供水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同时伴随着的是居民末端水质浑浊不清、微生物大量的繁衍, 各项指标超标。
(3) 小区内的二次供水的总表用水量显示的数值与小区用户水表上显示的数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在计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再加上水池管网发生漏损等问题, 导致某些小区供水损失较大, 而且还会引发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由于二次供水主要责任在于物业管理公司, 因此小区居民如果发现水表用水量与实际用水量不符, 往往会找物业解决问题。但是目前一些物业公司并没有将二次供水成本分开计算, 而是与其他物业管理的成本混合在一起, 因此居民无法了解二次用水的具体信息, 这样会导致居民与物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4) 在我国法律法规中, 政府应当对二次供水进行管理和监督。然而实际情况是政府无法严格管制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 造成供水问题频出。政府管理不到位, 存在两个原因。其一, 二次供水问题突出, 管制的范围太大, 政府监管力量薄弱, 这样一来导致政府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常会顾此失彼;其二, 政府自身的监管手段非常有限, 形式单一。在监管过程之中, 即使及时的发现二次供水出现了问题, 也无法及时有效的作出回应。且即使发现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 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换新的物业公司, 因此目前很多供水问题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效解决。
1.2 设计方面原因
二次供水的水质容易出现污染与储水池设计息息相关。由于在建造储水池时, 设计人员本身不重视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 同时对于一些国家二次供水规范不甚了解,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忽视造成水质安全隐患的因素。例如其对水池容积的计算过程中, 往往不够谨慎和仔细, 而是凭借自己经验来确定水池的容积大小。这样一来导致水池容积不合理, 出现偏大或者偏小情况。如果容积偏大, 则水在储水池中停留时间会拉长, 水中的氧气也将随着时间慢慢耗尽, 储水池中微生物开始繁衍生长, 二次供水水质下降。
储水池水质下降还有另一个原因, 储水池的位置设计不合理。按照国家法律规范, 规定了二次供水储水池在建设中其位置必须与厕所、粪池等污染源相隔一段距离, 这是为了防止二次供水的水质遭到污染源破坏。但是在工程设计中由于一些开发商个人要求, 设计人员在设计储水池地点位置时候不能保证其与污染源的距离满足国家标准, , 因此污染源的污水很容易与储水池中的民用水发生交融, 造成了储水池中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2 措施
2.1 加大监管力度
二次供水的监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卫生部门、供水管理部门逐步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各个部门在履行职责时, 应该建立合作机制, 通过这种相互协助的方式, 能够加强二次供水水质管理力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主要由城市中供水主管部门负责, 其对二次供水的选址、设计以及扩建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 加强对于每个工序的监管力度, 从而保证二次供水的设施能够真正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要求。二次供水水质监管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 还需要市民从中发挥作用。因此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对于二次供水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 例如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力度, 在报刊或者电视媒体中向社会公众宣传二次供水的法律法规以及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后的后果。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宣传工作, 可以呼吁社会公众引起对于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的重视, 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它让市民了解了二次供水污染的危害性, 从而加强对于二次供水的认识, 提高了公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仅如此, 它在无形中对于公众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这种约束力的存在时时刻刻监管着公众的行为, 引导他们建立自我监督管理制度。
2.2 改进技术, 合理设计
设计人员在设计储水池等基础设施时, 要先了解城市供水的一些基本信息, 然后按照规范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避免水质遭到二次污染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前也要了解市民用水量情况, 这一点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储水池、水箱的容积大小的计算。水池、水箱的大小必须与二次供水的用水量相符合, 过大过小都有可能造成供水的二次污染。
为了避免供水二次污染, 在进水管的位置可以设置一个水位控制阀。其次在溢流管中设置存水弯, 它能够有效防止外面的污水流入水箱、水池之中, 保持二次供水水质的安全。对于蓄水装置的底部,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该让其尽量呈漏斗状, 并且在其底部加上一个泄水管。最后在水池的上方设置多个通气管, 让空气顺畅流通, 需要注意的是在管口处需要加网罩, 目的在于防止灰尘、虫子进入, 影响水质。
2.3 改进方式
目前很多小区二次供水主要配置的是低位水箱与高位水箱, 这样的设施会造成储水时间过长, 给供水水质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改进供水的方式是有必要的。现在很多水务集团推崇一户一表制, 这种方式让用户水表抄表更加便捷, 是一种不错的供水方式。
3 结语
城市二次供水污染严重问题主要出在管理这一环节上, 因此加强对于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供水水质差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完善供水设施, 从根本上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和气.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问题[J].净水技术, 2005 (3) .
[2]张国祥.二次供水运行管理与水质保障[J].供水系统, 2001 (2) .
城镇供水水质 篇8
1 城市供水管网概述
目前,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主要存在分布广但不均匀、使用管材多样化、管道埋设标准不同、部分管网老化等问题。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广且人口众多, 城市建设中管网分布较为广泛。而相当数量的老城区由于早年规划的滞后性, 使得管网管径偏小, 虽然分布较广但不能适用城市人口的用水量。另有相当数量的管网交叉、重叠铺设, 使得整体布局混乱。在管材方面, 不仅有常见的水泥管、镀锌管、PE管, 还有相当数目的尼龙管、玻璃钢管等。管道在埋设时, 又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标准化规定的缺失, 很多供水管在铺设时需要避开电缆、通讯光缆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等, 所以, 其实际铺设深度往往过浅或者过深。管网常用管材中镀锌管和焊接钢管, 以及钢筋混凝土管一般使用年限是20年;玻璃管可使用30年;PE类管材寿命50年。然而, 现实中城市网管好多超过90年铺设的官网仍在仅需使用。
2 网管水质影响因素
2.1 出厂水质
出厂水质是城市用水的源头, 一旦出厂水质出现不合格, 接下来不管网管布置再合理都不可能流出优势的水源。当前生态环境遭到大范围污染, 是源头水质出现问题的关键。常见的有水质中微生物、化学元素、有机物或重金属元素超标, 不仅影响源头水质质量, 还会导致水质的传送过程中对供水管道进行腐蚀, 并增添有害物质。
2.2 金属材质网管腐蚀
导致的黄水和铁腥味水。当网管使用的金属材质管道被氧化后, 其结垢会越来越多, 表面金属层也会更容易发生疏松脱落。此时, 管道内壁附着的微生物和有机物会滋生厌氧菌, 进而通过大量繁殖污染水质质量。一旦水流过急, 用户就会发现水龙头流出的水质泛黄或是伴有铁腥味。
2.3 新安装的网管内部不洁物污染
水管安装过程很容易导致管口处混入泥、砂或者污水、油渍等。只有在完成后对管道进行冲刷, 随后进行严格的水质测量, 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若冲刷不干净, 管道自身很有可能成为污染水质的罪魁祸首。目前, 我国城市管网建设中, 应重视对新管道使用前质量排查。
地下吸入水对网管水造成的二次污染, 是城市用户得不到优质水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管网中所有的管道、阀门、消防栓等部件都埋在地下, 会长期遭受地下水、雨水、污水以及其他化学或微生物的腐蚀。管道压力一旦变小, 就会出现地下水渗入网管。另外, 管网、阀门或其他部件的维修、更换时, 管网水排空极易致使地下水流进管网。而管网内水质的长期停留造成死水、管道内沉积物的堆积, 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2.4 不合格网管管道
不合格网管管道是造成水质受损的又一因素。部分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 使用的原料和生产的管材不符合卫生标准, 也不能达到网管管道厚度和密度等指标的要求。这种质量的管材一旦投入使用, 用户将不可能接到优质的水源。而这类管材还比较容易导致水体出现异味。
3 优化管网水质的相关措施
3.1 强化对出厂水质的监控
严格要求水质的出厂质量, 通过技术改革进行净水处理, 保障城市用水的水质源头上是干净达标的。另外, 对于部分生产不达标的水质, 应采取强制净水或者直接关闭水厂。对于检测合格的水厂同样不能放松警惕, 要时时抽查或者安置动态监控, 以便随时掌握水质变化。
3.2 优化改造管网
改造并维修部分老化、腐蚀或出现问题的管网。排查城市的供水管网, 依据官网的老化程度进行改造、更换。严格控制用于改造的新管材, 却白管材的使用达到城市用水的标准, 并尽量选取高新技术下的新型PE管或者球墨铸铁管。另外, 建立完善的官网档案, 使得每根管道的位置、材质、寿命、出场时间都清晰被记录。
3.3 定期对管网水质和管道检查
定期检测管网水质能够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动。而管道的检测和维修, 则要求在管道的布置时尽量将坑挖深, 在可能出现漏水的开口处用沙袋围挡, 以保证泥砂等杂物不会进入到管网。
3.4 严格控制管网水逗留的时长
通常情况下, 管网停留时间越长, 水质越容易出现变质。因此, 日常管网管理中严格控制水质在管道停留的时间, 是保证水质的重要途径。
3.5 建立完善的供水培训机制
用水培训包括基本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当前水质标准、水质基本的检测等问题。提高员工对城市管网水质安全维护的意识和能力, 是保证水质量的重要环节。
3.6 定期对管网清洁
定期清洁管网, 排除盲肠管网、低流速管网、末端管网以及新装管网存在的安全隐患, 能够有效保证城市管网水质。
参考文献
关于改善城市供水水质的几点看法 篇9
一、城市供水的战略重点应由增加水量转向改善水质
水量和水质是城市供水的两个基本要素, 不可或缺, 只有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并具有足够数量的供水才能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但长期以来, 由于受缺水的困扰, 人们对增加水量供给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改善水质的重视。
新成立50年来, 伴随城市化进程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城市供水战略经历了“以需定供, 单纯开源” (1949—1958) :“开源为主, 提倡节水” (1959—1978) ;“开源与节流并重” (1979—1988) ;“开源、节流与治污并重” (1989—1999) 等几次重大调整和重新定位。这些战略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供水水量短缺问题, “开源”是直接增加水量, “节流”是间接增加水量, “治污”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护水源水量。相比之下, 却没有针对改善城市供水水质提出过明确的战略, 水质标准十几年一贯制, 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1985年制定的, 指令性指标只有35项。虽然建设部在编制《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时, 对较大规模的自来水公司 (水司) 提出了更高的水质指标要求, 其中一级水司要求达到88项指标;二级水司要求达到51项, 但由于增加的指标是指导性的, 执行时缺乏力度, 除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执行情况较好外, 多数城市的供水水质仍达不到《规划》中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最近几年, 由于国家为拉动内需,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就全国城市总体而言, 供水设施的能力建设已明显超前, 全国城市1999年的“供需比” (日供水能力与最高需水量之比) 已达到1.23, 有些城市的供水能力可能超前10年以上。据统计, 1999年与1994年相比, 全国城市用水人口增加了18.9%, 而总用水量却下降了6.5%, 这是近年来城市用水量大幅度下降的结果。我们应该抓住供水能力相对富裕的这一有利时机, 及时将城市供水的工作重点由增加水量供给能力转移到改善供水水质上来。这是因为, 一方面是改善供水水质, 欠帐太多, 偿还治理水源污染、改造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等旧帐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不能错过机会, 老帐未还, 又欠新帐:另一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卫生部门正在修订“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拟将水质指标增加到95项, 建设部门正在组织制定“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执行这些新标准需要从战略上定位,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二、改善城市供水水质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城市供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包括各类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市政公共用水等不同, 其中生活用水还可细分为饮用水、洗涤水、洗澡水、冲厕水和其它杂用水等, 不同的用途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 必须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此, 要认识并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水源水与自来水的关系。
自来水厂是以水源水为原料生产自来水的, 因此, 水源水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来水的水质, 如果水源水质达标合格的话, 那么按自来水厂现行的工艺和设施, 完全有能力生产出符合标准的自来水;如果水源水质不合格, 许多水厂就难以保证一定能够生产出合格的自来水, 这要看水源水中超标物的类型和含量, 现有的多数水厂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是无能为力的。在此情况下, 要想生产出合格的自来水, 只有通过两条路途:一是控制污染源, 使水源水的水质达标;二是改进净水工艺, 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从技术上讲, 两条路都是可行的, 问题的关健在于投资, 看走那条路更合算。
二是要处理好自来水与自备水的关系。
自来水和自备水是城市供水的两大组成部分, 前者是由自来水公司管理的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生产的, 净水设施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 出厂水水质比较有保证;后者是由产权单位自己管理的自建供水设施生产的, 净水设施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总体来说, 对水质的保证程度要低一些。, 我国城市自来水和自备水的比例大约是6:4。因此, 我们在关注自来水水质的同时, 千万不要忽视自备水的水质, 因为许多自备水也向居民供应饮用水, 这些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更令人担忧。
三是要处理好出厂水与龙头水的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的自来水厂而言, 正常情况下的出厂水都能符合并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但由于配水管网老化结垢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等原因, 合格的出厂水在送往千家万户的过程中, 可能遭受“二次污染”使龙头水的水质下降。为保证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通常采用的办法有三种:一是提高出厂水的标准, 对出厂水的某些指标留有余地;二是改造配水管网, 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定期清洗和管理;三是亡羊补牢, 在水龙头上做文章, 安装小型净水装置, 或在饮用前作加热消毒处理。在实践中, 改善水质的重点到底应放在出厂水管网水或是龙头水具体采用何种办法更好既要看投入产出效益, 也要看现实的可能性。
四是要处理好自来水与饮用水的关系。
尽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饮用水 (包括直接饮用和烧饭做菜用水) , 在城市供水中所占比例较低, 估计为5%左右, 但自来水仍然是居民饮用水的主流。况且,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 许多成果都表明, 人体除通过饮用直接补充水分外, 还通过淋浴、刷牙、洗澡等间接途径摄入水分, 而且这部分水的用量远大于直接饮用的量。也就是说, 影响人体健康的不仅仅是直接饮用的水, 还有间接洗用的水, 这两部分水之和约占自来水供水量的15%以上。
五是要处理好饮用水与饮料水的关系。
水质检测在供水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篇10
1 水源水的水质检测
水源水是影响出厂水水质的源头。在生产过程中, 原水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出厂水水质, 要密切监控原水水质变化及特征并建立水源远程检测及预警体系, 根据不同的水质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及生产原料的投加, 从而保证后续的安全生产供水。以作者所在的上海浦东惠南水厂为例, 水源水采用的是长江青草沙水源, 青草沙水库水水质总体良好, 每日检测9项指标, 每月一次检测29项指标, 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 除总氮和BOD5外, 其余指标均优于Ⅱ类水标准限制。其浊度、色度、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铁、锰等指标相对较低, 优质的原水再作处理后, 水质当然更上一层楼, 检测显示, 取自青草沙原水的自来水, 化学耗氧量指标只有原来的50%左右, 氨氮指标更降到以前的10%不到, 色度指标也降了一半, 大部分指标都远远优于国家标准。而青草沙水原水p H、总硬度、氯化物等指标相对较高, 生产工艺对此也有针对性的变化。2014年内有很长一段时间青草沙原水p H值接近9, 从而导致出厂水p H值达到8.5的限制。针对这一变化, 水厂通过投加p H值较低的聚合氯化铝来保证出厂水p H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 水源水的水质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制水后续工艺的运行调整及出厂水质。
2 净水过程水及出厂水的水质检测
自来水的生产就如一条流水线, 道道工序均是制水生产的命脉, 以过程水水质检测为依据, 加强对处理工艺的管理和控制是确保水质的重要基础。惠南水厂针对青草沙水源水低浊含藻, 低氨氮的水质特征, 采用沉淀池前折点加氯, 滤后再加氨补氯, 以化合氯形式出厂的处理方式是比较行之有效的。目前, 惠南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投加量根据原水、净化后的水质情况而定。另外, 为控制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超标, 在滤池后增加硫酸铵投加工艺。在生产过程中, 通过在线仪表和检测人员的跟踪检测, 通过对沉淀池和滤池中生产过程水的浊度、铁、锰、p H、氯胺、氨氮等一系列指标的检测分析, 及时发现净水工艺和设备的运行缺陷以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工艺参数及确定生产原料的投加, 形成制水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对出厂水的检测是重中之重, 不仅有在线仪表的监测, 还有每日一次11项指标, 每月1次42项指标, 每年1次106项指标检测, 确保出厂水的水质安全。另外, 对氯化铝、硫酸铵、次氯酸钠等生产原料的检测也是水质检测的一部分, 通过对原料的分析、研究、生产搅拌实验等工作, 为制水运行提供指导。目前, 净水工艺已逐渐向预处理、深度处理的净化方式发展, 水质检测必须与时俱进, 才能紧跟不断变化的工艺处理要求, 将水质检测技术和净水处理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不断拓展检测技术以节能降耗, 提高出厂水品质。
3 供水管网水的水质检测
生活饮用水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输送到供水管网中, 但并不能说明输送到用户的饮用水就能够保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水是通过无数的供水管道来输送的, 目前, 各地区供水管道材料, 管径参差不齐, 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存在导致其受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水质的多种因素, 诸如管道材质问题, 管道抢修, 二次供水污染等因素。饮用水在供水管网输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是一种不能退换的商品。因此, 对管网水及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惠南水厂供水区域内, 设立了15个管网水在线仪表水质监测点, 实时检测浊度、总氯等指标。另设立了42个管网水采样点, 每一采样点每两周一次检测7项指标, 管网末梢水每季度1次抽检42项指标。通过现场采样分析, 检测浊度、总氯、氨氮、亚硝酸盐氮、铁、锰、微生物等15项指标, 结合疾控等检测部门的检测结果及用户反馈的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价, 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
通过对管网水质的检测、对水质检测数据 (如浊度、总氯、微生物等) 变化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及时的把分析结果反馈给制水生产部门, 以调整各种内控指标, 改善制水, 净水工艺,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出厂水水质数据, 进一步加强水质控制把关, 为供水运行管理提供依据。首先, 通过对管网水质的检测, 取样点的取样, 加强了与用户的直接联系, 第一时间听到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对我们制水技术的改进和深化企业内部运行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 通过对管网水质的检测, 从中发现用户用水点的水质异常变化, 反过来可以指导生产, 提高供水运行管理。
(1) 管网水检测如发现浊度超标, 反映出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能有些环节未处理好, 如原水浊度突变而生产中未及时进行处理;个别滤池渗漏;管网施工接驳工程竣工后阀门开启过快过急;抢修完成通水后管道内部有杂物或开启阀门过急等等。
(2) 在实际检测中发现管网中总氯有时低于标准值, 反映出厂内部可能投氯发生故障;管道局部干管用水量少, 造成管内水滞留等等。
(3) 如管网水检测微生物细菌类指标超标, 反映出出厂水总氯控制指标未适应水质变化;违章用户造成供水管网二次污染;附近供水管网抢修完成恢复供水时, 施工中渗入污水或其它污染物等等。
(4) 管网水检测中总铁超标, 反映出某些管网中浑浊度可能偏高;供水管道质量存在问题, 年久残损、腐蚀或使用了劣质管材;干管阀门关闭后开启过急, 造成生锈的管内壁部分受水压冲击脱落;违章开口接驳管道工程等等。
因此, 供水管网水质的检测是供水运行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随时掌握管网水质动态, 为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供了直接依据, 促进了供水运行管理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加剧。水质检测是供水运行管理的中的重要关键环节, 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供水企业要按照新国标要求完成106项饮用水检测项目,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完成所有指标的检测, 目前还存在检测差异化, 标准差异化等一系列问题。受环境污染影响, 水污染日益加剧, 也给水质检测提高了难度, 对于供水企业来说, 既是困难, 也是挑战。我们的水质检测事业也将在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为供水运行管理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 生活饮用水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所以说, 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检验是供水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水源水、净水过程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日常检验, 将结果反馈给供水企业各部门, 使各部门能及时的准确掌握各类水质稳定性的变化, 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从而提高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质量。
关键词:水质检测,生活饮用水,供水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琳.浅谈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J].无线互联科技, 2014 (4) :145.
[2]马俊丽.提高水质检测水平促进水质管理工作[J].科技传播, 2011 (7) :71-72
城镇供水水质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83-01
1我县场镇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
我县城区及场镇现有集中式供水单位76个(不含村级供水单位),其中:县自来水公司管理3个供水单位,县农业局管理1个供水单位,县水利局下属供水总站管理17个供水单位,其余55个供水单位大多是个人向乡镇政府或单位企业承包经营或由村社集资及个人出资兴办经营。它们承担着所在场镇居民、学校和附近村社村民的生活饮用供水保障。
根据疾控中心历年来对全县部份场镇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表明,在我县所抽样监测的场镇集中式供水中,除县自来水公司所属供水水质常年保持合格及稳定外,其它场镇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质量较差,卫生安全隐患大。近几年水质监测情况见表。
水质卫生监测不合格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供水感官指标(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和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二是在已监测的场镇集中式供水中,很多供水单位的供水余氯含量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甚至在一些场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供水中根本检测不出余氯,说明这些供水单位根本就没对其供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凡是供水中微生物超标的供水单位,其余氯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在全县场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取水点水源中,除少数供水单位采用地下水(深井水)作为水源外,大多数供水单位都采用地表水(溪沟、江河、水库、堰塘水)作为饮用水的水源。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供水单位的取水点水源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2全县很多场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净化处理设施简陋,大都无沉淀、过滤池,只有一个蓄水池,不能按要求对所供生活饮用水进行沉淀、过滤的净化处理。
2.3不对供水进行消毒或不坚持消毒制度,是我县场镇供水中微生物超标、历年监测合格率极低的主要原因。除县自来水公司所属供水外,我县很多场镇供水单位都没有按要求对供水进行消毒或根本就不进行消毒处理,把水抽起来就原汁原味地供出去。
2.4在全县场镇供水单位中,除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和县自来水公司管理部份供水单位外,其余大多是个人向乡(镇)政府、企业、单位承包经营或由村社集资及个人出资兴办经营,管理混乱,无章可循,其经营业主法制观念淡薄,只追求低投入和高利润回报,根本不在乎其供水水质的好坏,不接受或完全拒绝疾控中心对其供水按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水质卫生监测和指导,是造成我县场镇集中式供水卫生监测抽检率极低的主要原因。
3对策
3.1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县场镇集中式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供水主管部门和经营业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3.2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场镇集中式供水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全县场镇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改造及建设。
3.3政府应督促各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和经营业主加强對供水水质的沉淀 、过滤和消毒处理;督促各场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接受疾控中心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其供水进行水质卫生监测分析和卫生安全评价。
3.4各乡镇政府和供水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场镇供水的管理,查找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承包了事,而疏于对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
3.5严格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水法》的有关规定,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范围,加大对场镇供水取水点水源的保护,形成有效的保护区。
3.6加大对《四川省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全县所有场镇供水单位都要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对其供用水进行沉淀 、过滤和消毒处理。确保疾控中心都能对全县所有场镇供水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监测抽检。
城镇供水水质 篇12
关键词: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水质,问题,保障方法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住宅小区逐渐增加, 原来的供水系统难以满足住宅小区供水的需要。为解决用水问题, 相当多的住宅小区引入了二次供水系统。二次供水系统尽管解决了住宅小区的水源供应, 但由于二次供水系统主要使用地下贮水池与屋顶水箱进行二次加压, 从而常常导致水质污染, 带来严重的饮水卫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认真分析住宅小区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质量, 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住宅小区导致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缺乏明确的卫生管理主体
按照《物权法》中的规定,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系统的产权应该属于小区业主, 并由物业公司或者产权单位自己建设自己管理。但是《物业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却和《物权法》中的规定不一致, 在《物业管理条例》中, 供水的收费主体为供水企业, 供水企业必须对水质进行负责。若住宅小区水质出现问题, 物业公司由于经济上与技术上相对薄弱, 难以承担水质污染责任, 而供水企业则以产权不属于自己推卸责任, 从而导致无人负责的问题出现。而这种主体上的不明确必然会给卫生监督带来难题, 使卫生监督难以落到实处。近几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次供水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 但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对于二次供水的“消毒”概念却并不一致, 对于“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不是二次供水管理的范畴也存在着分歧, 这样也会给二次供水管理带来难题。
1.2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水池设计存在问题
水池是二次供水系统最重要的水源积蓄地, 是水质污染的源头, 如果水池设计容积较大, 水池内积蓄的水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交换, 从而导致水池内的水流动相对缓慢, 水中的余氯逐渐消耗, 甚至消耗殆尽, 这样很容易导致水中滋生大量的微生物, 导致水质污染。在南方地区或者夏季, 由于温度较高, 屋顶水箱内的温度常常大于40°, 这样将会导致余氯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消耗。再加上水箱内表面主要使用水泥砂浆或瓷片, 从而极容易导致微生物滋生, 水的浊度增加, 导致水质污染。此外, 在水池设计施工过程中, 部分小区将共用生活用水水池和消防水池设计建造成一个水池, 这就使得水池体积过大, 储水量增加, 延长水在水池中的停留时间, 导致水质恶化。
1.3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的外来污染
在住宅小区供水过程中, 水质常常受到外来污染源的影响。首先, 二次供水的水池、供水管道以及其他配件多存在防腐衬里, 这些防腐衬里常常存在较为复杂的渗出物, 这些渗出物常常会导致水质污染。例如沥青衬里常常会存在挥发性酚类、苯类等多种渗出物, 防锈漆常常会由二氧化铅进入供水, 水泥砂浆衬里渗出物也会导致水质污染, 甚至导致水质硬度、致浊物增加等。其次, 由于建设施工或者建设材料存在问题, 常导致供水管网部分位置渗漏, 导致水质污染。第三, 在各分支供水系统中, 常常存在不同的供水系统以及用途不同的供水系统连通的问题, 从而导致不同分支的水源以及用途不同的水源相互混合, 导致水质污染。第四, 由于管理不善, 还存在着水池内被投入异物, 不法分子的蓄意破坏, 蚊虫垃圾直接进入水池等污染问题。
2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水质的保障方法
2.1 建立健全宅小区二次供水相关法律法规
要想保证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质量, 首先必须明确责任主体, 而要想明确责任主体, 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从而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此外, 还要明确二次供水中的相关概念。按照二次供水设备的发展与更新, 调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概念与规定, 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对二次供水相关概念一致, 避免出现“消毒”、“无负压供水设备”等内容的分歧, 避免在具体管理中出现问题, 影响对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系统的管理。第三, 要完善相关规范, 比如, 制定日常监测指标、卫生指标、水池定期清理等内容, 明确各项内容的具体指标要求, 确保供水单位与监督单位有明确的依据。第四, 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 明确各主体的法律责任。为提高各主体管理的积极性, 必须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 明确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 确保住宅小区的用水质量[1]。
2.2 合理设计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水池
为避免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水池蓄水导致的污染, 必须合理设计水池。首先, 要按照小区的用水量合理设计水池的容积, 对于用水量变化大的住宅小区可以按照“一池多体”的方式进行设计, 在水池内设计可分格, 按照住宅小区的实际用水需求合理调整使用的分格, 确保水积蓄容积合理, 尽量减少水贮存在水池中的时间。其次, 要合理设计水箱内部结构, 为避免水池内存在大面积死水, 除合理设计进出水管位置外, 还可考虑在水池中设置导流板, 促进水池中水的合理流动。第三, 要将生活用水水池与消防用水水池分开, 并使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的管道完全隔开, 各自独立, 从而从静态、动态上避免消防用水导致生活用水污染现象的发生[2]。
2.3 加强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外来污染管理
为避免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外来污染, 首先必须加强供水系统的选材管理, 确保供水系统中的水池以及管网材料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水池以及管网材料要采用卫生级塑料、玻璃钢、不锈钢等材料制造。若使用普通碳钢, 则必须以食品卫生级防腐涂料或者环氧树脂进行处理, 切实避免使用钢板或者在钢板上涂红丹防锈漆。若使用普通混凝土, 其不锈钢衬里或者其他材料衬里必须达到食品卫生级要求, 为避免水质污染, 混凝土不可裸露, 并且不可直接和水进行接触。其次, 要加强施工材料及施工管理, 避免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供水系统, 避免供水管网部分位置渗漏。加强供水系统的管理与检修, 引入新材料、新方法, 避免因为供水系统硬件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发生。第三, 要彻底改造各分支供水系统, 确保生活用水系统的独立性, 根除各种供水系统互相连通的问题, 避免其他供水系统带来的水质污染。第四, 通过思想教育, 提高薪酬等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对二次供水系统的管理, 切实避免水池内被投入异物, 不法分子的蓄意破坏, 蚊虫垃圾直接进入水池等污染现象的发生[3]。
3 结束语
总之, 二次供水是保证住宅小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事情, 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管理, 认真分析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改正,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提高二次供水质量, 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夏, 曾德才.上海市金山区二次供水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 2015, 26 (4) :98-99.
[2]王宾.城市二次供水卫生与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5 (11) :285-285.
【城镇供水水质】推荐阅读:
城镇供水工程06-29
城镇供水应选择正确的供水系统10-13
供水水质10-12
现代城市供水水质化验室装备和建设08-22
供水网络05-12
供水装置06-10
供水水价06-13
供水设计06-23
联合供水07-13
生态供水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