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供水枢纽工程(精选5篇)
某供水枢纽工程 篇1
摘要:对湛江钢铁基地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所经过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四方面进行系统而又详细的阐述,从客观的角度把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区域构造情况呈现在读者面前,再通过对其区域构造情况的简要分析,得出湛江钢铁基地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的简要结论。
关键词:区域构造,稳定性,断层
湛江钢铁基地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东北部,规划占地面积约30.6 km2,其中1 000万t钢规模时占地面积为13.85 km2,预计湛江钢铁基地规划建设规模为年产钢水2 048.9万t,合格连铸坯1 995.8万t,其中一炼钢系统年产1 025.6万t钢,二炼钢系统年产1 023.6万t钢。
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北起湛江市辖吴川市的黄坡镇、吴阳镇及坡头区的乾塘镇等,南至南三岛及东海岛。区内地形北高南低,区内大地构造属雷琼断陷盆地的东北部,区内地貌的发育与前第三纪地质构造基本轮廓、沉积构造、新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特点密切相关。
湛江湾为湛江港航道的出海口,呈东西展布,东部为南海,西部为湛江港,海面最窄处宽约2.5 km,地面高程为0 m~-32.2 m。
2 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地质测绘,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及冲洪积层、更新统冲洪积层及海陆交互相地层,零星分布有寒武系地层和燕山晚期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湖光岩组玄武岩等。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Qs);2)上全新统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层(Q
3 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湛江市的东南面,居于华南褶皱系下的雷琼断陷的东北部,本区地壳大致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四个构造阶段,主要构造以隐伏断裂为主,次为断凹盆地,其中断裂以北东、北西向为主,东西向及南北向次之。由于地表大多为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造基本未在地表出露,多为隐伏状。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图(DZ98A.4-01-1~2),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有:a.北东向断裂。区内规模较大,斜贯全区,延伸长度大于20 km,总体走向为北东,主要为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的南延部分。在本区内,主要表现为5条断层,它们是民安—芷寮断裂(F7),吴村—乌桕涌断裂(F5),料村—钩机岭断裂(F6),斗坡—龙水岭断裂(F8),F14等,总体走向为北东40°~50°,往南西方向逐渐向东散开,东北端则收敛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的西断裂束,主干断裂F7往南西至海康港入海。b.北西向断裂。发育程度仅次于北东向断裂,走向为320°~325°,生成时代比北东向断裂较新,大多切断北东向断层。c.东西向断裂。Ⅰ-6雷南—琼北东向构造带(遂溪—吴川断层),发育于琼州海峡及其南北两侧,北面止于遂溪断裂,西段进入北部湾,东段进入雷州湾,东西长约200 km,南北宽约180 km,在该构造带内分布了一系列的东西向构造,控制了第三纪以来湛江组的沉积及火山喷发活动,区内主要断裂为遂溪断裂,它是雷琼断陷盆地北部的边界断裂,西起廉江、安铺,往东经遂溪、吴阳潜入南海,长度超过200 km。总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比较陡,70°~80°左右。在廉江市下洋乡,可见近东西向断层陡坎展布,长约3 km。该断层陡坎高约10 m,由上更新统组成。遂溪断裂属于晚第四纪活动断裂。
2)地震。
区内主要的活动断裂有北东、北西向两组,北东向以民安—芷寮断裂(F7)为主干断裂,属吴川—四会断裂的南延部分,吴川—四会断裂是我省的主要发震断层之一,地震活动频繁。
4 水文地质
鉴江河位于湛江市东部,是独立入海的粤西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信宜市五大山良安塘。地势北部和东北部高,南部低。河流流经茂名市的信宜、高州、化州、电白和茂南区,于湛江吴川市黄坡镇的沙角旋汇入南海。鉴江河经工程区的东部吴川市区流入,呈西偏南方向,流至黄坡镇后,折向南经沙角旋汇入南海。区内鉴江河主要支流有梅江、袂花江及鉴西江等,梅江由北往南流至吴川市与鉴江汇合,袂花江由北东向流入,在吴川市与鉴江汇合。在吴川市区梅录水闸控制袂花江的河水经博茂分洪渠直接进入南海。塘缀河位于鉴江下游由西北向东南流,至黄坡镇上游的大岸村大岸水闸处汇入鉴江,同时有一条平行于鉴江的支流(鉴西江)将河水流入南海。
5 结语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早更新世地壳发生间歇性升降运动,中晚更新世基底断裂深切活动加强,控制多期次基性岩喷发,在局部湛江组地层中形成小褶皱及小断层;全新世地壳、地幔物质处于重力均衡状态,地壳以间歇性缓慢上升为主;现代以缓慢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基底断裂仍有弱活动,导致地热释放形成地热异常区,同时低震级地震时有发生。总体上分析,现今区域构造活动性较弱,地壳为基本稳定,断裂活动对工程影响较小。
区内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区域地质构造多为基底构造,从区域地质构造图中分析,共有多条地质构造通过区内;但由于上部覆层较厚,对应力的储藏及释放能力较弱,故认为基底构造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弱。
参考文献
[1]汤连生,廖化荣,廖志强,等.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分区及其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20.
[2]夏法,黄玉昆.广东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J].自然灾害学报,1995(3):20-22.
[3]陈时军.不同构造环境的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
[4]杨雪洲,汪家林.某水电站左岸谷肩堆积体稳定性监测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31):354-355.
[5]彭立圣.大河坝水电站库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某供水枢纽工程 篇2
楠溪江供水工程位于举世闻名的楠溪江风景区入口, 是浙江省百亿水资源保障工程之一, 也是温州市十一五期间重大民生工程之一, 工程总投资6.1亿元。工程以供水为目的, 引楠溪江水向乐清市提供生活及工业用水, 远期与楠溪江上游拟建的供水水库工程联合调度运行, 提高永嘉县已建引水工程供水保证率, 并将供水范围扩大至洞头县北片的大小门岛和玉环县本岛。
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闸、输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为Ⅱ等工程。拦河闸轴线位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农田、滩林地、滩地自由溢流段、浅滩和右侧深槽的挡水闸段、调流闸门和鱼道。自由溢流段底高程9.50 m, 溢流宽度50.00 m, 在滩林地和自由溢流段之间以及自由溢流段和闸室之间布置两条顶高程12.00 m的分隔墙。拦河闸左侧浅滩闸段布置8孔闸、每孔净宽12.00 m、闸底板高程3.00 m, 消力池底板高程0.00 m;右侧深槽闸段布置6孔闸、每孔净宽12.0 m、闸底板高程1.5 m, 消力池底板高程-1.50 m。在拦河闸的右侧布置调流闸, 以调节控制库水位。
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相应的流量分别为14 600 m3/s和18 700 m3/s。正常蓄水位初拟为9.0 m, 相应库容为500万m3;水库正常供水死水位为8.1 m。修改方案工程平面布置见图1。主要水力特征参数见表1。
由于本工程闸址位于楠溪江潮区界位置, 闸下为感潮河道, 闸上为山溪性河道, 加上河道两侧存在大范围的滩林地, 松树林茂密、灌木丛生, 常年行洪, 水流条件非常复杂, 常规水力理论计算非常困难;上游3 km处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太平岩景区, 工程实施后对上游的行洪影响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另外, 工程实施后闸室左侧滩林地的防冲稳定关系到大闸的安全运行。因此, 需要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论证工程实施对上游河道行洪的影响、闸轴线位置、大闸规模等方面的合理性, 并对枢纽布置进行优化。
1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观测各种设计工况下闸轴线位置的水流流态和流速分布, 分析闸轴线位置的合理性;观测大闸过流能力, 分析拦河闸规模的合理性;观测不同设计工况河道沿程水面线, 分析工程后对河道行洪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隔墙不同高程对行洪的影响;上下游纵向围堰对行洪的影响比较等。
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正态水工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分析。
2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根据试验研究内容及场地要求等, 模型几何比尺Lr=100, 有关的水力比尺如下:
(1) 流量比尺Qr==100 000;
(2) 流速比尺Vr==10;
(3) 糙率比尺nr==2.15。
模型上边界取闸上游3 000 m的古庙村, 进口布置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成果;闸下边界取闸下800 m的沙头镇大桥。模型上下游河道地形用水泥砂浆抹面制作, 闸墩及闸室用有机玻璃制作。
3研究方案简介
主要进行了3个方案试验:现状方案、原布置方案和修改布置方案。
3.1现状方案
主要是率定河道主槽和滩林地的糙率。其中滩林地糙率分层模拟:灌木丛糙率取常规的0.04~0.05, 利用凹槽加梅花形碎石和塑料草进行加糙, 在水槽中进行糙率率定;树林主要用插筷子方法进行, 利用码头群桩理论计算阻力, 在水槽中测定糙率。再进行整体模型试验, 观测沿程水面线、水流流态和流速分布等。
3.2原布置方案
原布置方案是在拦河闸的最右边布置一孔宽5.0 m带胸墙弧形钢闸门控制的调流闸门, 在小流量160 m3/s以下运行时, 通过该闸门控制库水位维持在正常蓄水位9.0 m;而在大洪水过流时关闭该闸门。试验结果表明, 在大洪水行洪时, 由于调流闸处的阻水作用, 导致拦河闸右边1~3号孔的进流不够平顺, 闸前壅水较高, 特别是调流闸前50 m处, 在校核工况下壅高0.60 m;另外, 试验中发现由于左岸引水口附近流速较小, 泥沙产生一定程度的淤积。因此, 需要对原布置方案进行局部修改。
3.3修改布置方案
由于原布置方案闸前水位壅高比较明显, 特别是由于调流闸不参加泄洪, 导致闸前水流流态不平顺, 闸前水位壅高严重。因此为了改善流态、降低闸前水位, 提出以下修改方案。
(1) 增加一孔调流闸, 两孔调流闸均参加行洪, 增加闸室过流能力;
(2) 为了不增加左侧滩地的开挖量, 同时不减少闸室过流宽度, 考虑闸室分2孔一个单元设计, 闸墩厚度以2 m和3 m间隔布置;
(3) 浅滩区闸室下游消力池高程由原设计方案0.50 m降为0.00 m;
(4) 为防止引水口泥沙淤积和排沙需要, 引水口位置略向闸室靠拢布置。
4主要成果
4.1闸轴线合理性
主要测试了上述3个方案在5种设计工况 (P=0.5%、1%、2%、5%和20%) 条件下沿程水流流态和流速分布、水面线等。试验结果表明, 各设计工况下, 从太平岩到沙头镇大桥, 沿程基本上没有回流区存在。特别是闸轴线附近, 水流流向基本上与闸轴线垂直, 左右均无回流区存在;在闸轴线附近, 水流主流主要集中在河道右侧, 滩地上的流速很小。因此, 从河道行洪的水流流态上来看, 闸轴线位置的选取基本合理。
4.2壅水影响
工程实施后, 在不同设计工况下运行时, 闸上400 m范围内壅水比较明显, 滩林地的壅水不大, 具体情况如下:
(1) 在200年一遇洪水 (校核工况) 行洪时, 闸上2.0 km的渔田村最大壅高值0.12 m;闸上210 m处最大壅高值0.36 m;
(2) 在50年一遇洪水 (设计工况) 行洪时, 渔田村附近最大壅高值0.05 m;闸上210 m处最大壅高值0.21 m;
(3) 在20年一遇洪水工况行洪时, 渔田村附近最大壅高值0.03 m;闸上210 m处最大壅高值0.20 m;
(4) 滩林地的壅水情况相对小一些, 在0.05 m以下, 基本上不受闸室的阻水影响。
4.3闸室过流能力
从试验成果来看, 闸室过流量比较集中, 滩林地的过流量比较小。通过闸室断面过流量测试分析表明, 修改方案增加两孔调流闸参加行洪, 使得大闸的过流能力明显增加。
5结语
楠溪江供水工程拦河闸地处潮区界位置, 上游又存在大范围的经常行洪的滩林地, 水流条件比较复杂。试验结果表明:闸轴线附近的水流流向基本上与闸轴线垂直, 左右岸均无回流区存在, 主流集中在河道右侧, 从河道行洪的水流流态上来看, 闸轴线的选取基本上是合理的;修改方案水流流态和泄流能力都较原方案有所改善。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优化了拦河闸工程布置, 为工程枢纽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楠溪江供水工程位于著名的楠溪江风景区入口, 工程以供水为目的。工程拦河闸为2级建筑物, 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拦河闸分为左侧的滩地自由溢流段、右侧深槽的挡水闸段、右岸调流闸门和鱼道组成。闸址位于楠溪江潮区界位置, 闸下为感潮河段, 闸上为山溪性河道, 加上河道两侧存在大范围的滩林地, 树林茂密、灌木丛生, 常年行洪, 水流条件非常复杂, 常规理论水力计算非常困难。通过1∶100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论证闸轴线位置和大闸规模的合理性, 优化工程布置, 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拦河闸,潮区界,滩林地,模型试验
参考文献
[1]SL 155-95, 水工 (常规) 模型试验规程[S].
[2]包中进, 陆春芳, 史斌.浙江省曹娥江大闸水力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5) :60-63.
[3]高振海, 康亮, 刘鹏.蕉东闸桥大跨度水闸流量模型试验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 2006, 12 (6) :18-20.
某海岛供水工程规划方案比较 篇3
某海岛岛屿南北长约6公里, 东西最宽约5公里, 陆地面积为24.98平方公里。地貌主要为火山口、海蚀、海岸堆积地貌, 地形大体上为南高北低, 而南侧为陡坎滨海, 沿岸地势低, 离岸稍远地势高, 地形呈许多平缓的山丘, 北部则较平坦。岛上地面高程在4~74m不等。
目前岛上现状有两座水厂—1号水厂、2号山水厂, 1号水厂地面高程约为15米, 供水管管径DN150, 日供水量1000吨;2号水厂地面高程约为32米, 供水主管管径DN200, 日供水量1500吨;加上岛上的其他几家单位如:石油公司每天的抽水量约为1000吨, 主要用于公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驻岛部队每天供水约为230吨;气象站 (含供水给周边单位和居民) 每天供水约200吨;另有部分村民自备手摇井供水据调查约600吨, 全岛目前供水规模约为4530吨/日。
2 用水规划
目前岛上居民为15365人, 外来服务人员2000人, 游客3000人/天, 岛上每天人口约在2万人左右。根据该海岛旅游发展规划及总体规划, 该海岛规划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 预测游客和居民及外来服务人员的人数近期2015年到达3.25万人, 远期2025年达到5万人, 生活用水量势必将成倍增加。在未来十几年内, 主要发展岛上旅游业, 限制工业项目在岛上建设, 同时, 对现有工业企业用水进行限制, 要求其提高用水效率。浇洒道路、绿地用水由再生水供给, 再生水由生活用水处理后形成。
因此,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 用水量由综合生活用水、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及消防用水组成。经计算, 近期2015年总用水量为1.2万吨/天, 远期2025年总用水量为1.8万吨/天。
海岛供水水源选择原则是充分开采岛上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 , 不足部分才由海水淡化补充解决。1号水厂供水规模近期为1.0万m3/d, 远期为1.45万m3/d;2号水厂供水规模近期为0.2万m3/d, 远期为0.35万m3/d。两座水厂合计供水规模为近期1.2万m3/d, 远期1.80万m3/d, 可满足近期和远期海岛生活供水需求。
3 方案一 (统一供水系统)
方案一采用统一供水系统, 即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及消防等各种用水, 水厂加压直接供给市政管网至岛上用户, 该系统为大多数城镇所采用。主管网建设采用一次到位, 能同时满足近远期供水要求。
本方案对管网进行了平差计算。首先, 根据道路地形标高确定节点51为控制点, 在满足最不利点28米自由水头的前提下, 1号水厂 (9号节点) 的出厂压力需达到97.93m水柱, 2号水厂 (19号节点) 的出厂压力需达到97.21m水柱。其次, 再进行消防校核和事故校核。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管网消防校核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2次计算, 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L/s。在最高时流量中加消防流量进行管网平差校核。1号水厂 (9号节点) 的出厂压力需达到98.11m水柱, 2号水厂 (19号节点) 的出厂压力需达到97.26m水柱。
事故校核考虑最不利管段事故时, 进行管网平差, 先将全部节点流量按事故折减比 (70%) 折算, 然后平差计算管网水压的变化。1号水厂 (9号节点) 的出厂压力需达到98.05m水柱, 2号水厂 (19号节点) 的出厂压力需达到96.98m水柱。
综合三种平差计算结果, 管网的压力在97~98米水柱。
本方案的特点是管径能满足远期用水需求, 管理集中便利。但由于近期用水量不大, 管道流速相当缓慢, 对输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管网需维持较高的供水压力, 处于超常压状态, 能耗大。
4 方案二 (分区供水系统)
由于大部分用水户均布置在30m以下高程地带, 小部分布置在40~50m高程地带。为降低供水成本, 结合岛上地形, 采用分区供水方案, 即高地高供, 低地低供原则。2号水厂与灯楼岭高位水池构成独立的供水系统, 为规划区高区 (高程50米以上区域) 供水。1号水厂与新安高位水池、平顶山水塔构成独立的供水系统, 为海岛低区给水系统供水, 同时结合用水量的变化, 适时修建高位水池进行调节。
本方案的特点是管径能比较好的满足近、远期用水需求, 根据地形地势采取不同压力供水, 避免采用同一压力供水造成的动力浪费, 管网漏失水量大等。但管理比较分散, 所需管理人员和设备较多。
5 方案比较
以下是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方案一的优点是: (1) 管理集中便利。 (2) 本方案为封闭系统, 水质可靠性优于方案二;缺点是 (1) 由于近期用水量不大, 采用DN600管径, 其管道流速相当缓慢, 对建设初期的供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2) 根据平差计算结果, 两座水厂的出厂压力基本要求在97米水柱以上, 采用统一供水系统易造成动力浪费, 管网漏失水量大。
方案二的优点是: (1) 水厂与高位水池、水塔对置供水, 水池与水塔可在供水系统中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供水方式较灵活。 (2) 采取不同压力分区供水, 相对较节能。 (3) 有利于分期建设;缺点是 (1) 高位水池数量多, 位置分散, 管理复杂。 (2) 本方案为开放系统, 水质可靠性不及方案一。 (3) 每个高水水池都要独立占地。
6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两种供水方案的分析, 方案二在节能、前期建设等方面都优于方案一, 可能更加适合海岛的初期开发, 故推荐方案二作为该海岛的给水工程规划方案。对海岛给水系统而言, 近期建设可参照方案二进一步设计, 但中、远期建议通过优化海岛给水系统管网布置及水厂的建设, 尽量减少高位水池的建设。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某海岛的现有供水设施、地形等因素, 对全岛供水工程进行了整体规划, 设计了两个方案:统一供水系统和分区供水系统, 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最后认为方案二更加适合海岛的初期发展。
关键词:供水工程,统一供水,分区供水,方案比较
参考文献
[1]姚雨霖等.城市给水排水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某供水枢纽工程 篇4
某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是集既有火车站、城铁常州站、长途客运站 (旅游巴士枢纽) 、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公交枢纽站 (含BRT支线) 、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靠站等多种交通功能以及商业、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位于火车站北侧, 东至规划道路四, 南至沪宁城际铁路线, 西至规划道路三, 北至规划站前路。地面总建筑面积106450m2, 地下总建筑面积83670m2, 工程项目2009年3月开工, 2010年5月竣工。
站前路、广场环路交叉口人行地道为行人过站前路的通道, 站前路地下车库通道与北广场客运中心地下室车库连接。站前路地下车库通道由东、西两个车道组成, 分别与站前广场北侧8-19~8-21轴及8-4~8-5轴两处车道口连接。西侧车道挖深为-9.25~-1.65m由西向东逐渐升高;东侧车道挖深为-6.40~-1.80m由东向西逐渐升高。
场地范围内基土构成除表层土为杂填土, 其余主要由粘土、粉土夹粉砂及粉砂等组成。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层见表1。
2 支护设计方案
站前路与广场环路交叉口地下汽车通道支护结构的设计采用土钉墙放二级坡 (1:0.5) 进行支护详述如下:
1-1剖面:挖深9.35-5.99m, 采用二级放坡, 坡比1:0.5, 平台1m。设六排土钉, 从地面下分别为:1.5m处TD□48*3.0L=9000@1500钢管, 3.0m处TD□48*3.0L=9000@1500钢管;4.5m处TD□48*3.0L=8000@1500钢管;6.0m处TD□48*3.0L=8000@1500钢管;7.5m处TD□48*3.0L=9000@1500钢管;9.0m处TD□48*3.0L=9000@1500钢管;所有土钉均水平向下15°取孔。
2-2剖面:挖深5.99-1.55m, 采用一级放坡, 坡比1:0.5, 设四排土钉, 从地面下分别为:0.9m处TD□48*3.0L=6000@1500钢管, 2.4m处TD□48*3.0L=6000@1500钢管;3.9m处TD□48*3.0L=6000@1500钢管;5.4m处TD□48*3.0L=6000@1500钢管;所有土钉均水平向下15°取孔。
3-3剖面:挖深6.6-1.655m, 采用一级放坡, 坡比1:0.5, 设四排土钉, 从地面下分别为:1.5m处TD□48*3.0L=7000@1500钢管, 3.0m处TD□48*3.0L=6000@1500钢管;4.5m处TD□48*3.0L=7000@1500钢管;6.0m处TD□48*3.0L=6000@1500钢管;所有土钉均水平向下15°取孔。
土钉成孔后注1:0.5的纯水泥浆, 每米水泥用量为45kg。面网为1目金属网加φ8@200×200双向筋, 喷射砼厚100mm, 配比=水泥:黄砂:米石=1:2:2。
3 施工方案
3.1 土方开挖方案
广场环路呈“C”型, 由南北两条自动扶梯斜坡道及连接坡道的地下通道组成。地下通道开挖深度9.54m, 局部集水井部位落深1.2 m。开挖时先从南侧的自动扶梯开始退挖, 由东向西挖至地下通道, 再由南向北退挖至北侧的自动扶梯, 最后由西向东退挖北侧自动扶梯斜坡道, 挖机停靠在北侧自动扶梯东面收头。
开挖时, 分层分段开挖。根据土钉的分布, 每层土开挖深度为每道土钉以下0.5~1m, 开挖一皮土后立即开始土钉支护的施工, 支护施工完成后进行下一皮土开挖。挖土退至北侧自动扶梯斜坡段时, 由于是由深至浅退挖, 因此自动扶梯斜坡道两侧土钉需搭设脚手架施工。
3.2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土方开挖应在降水达到要求后进行。坡道周边留土坡度按1:05, 开挖后及时做好土钉支护及喷浆。严禁超设计标高开挖。坑底应保留0.3m厚基土, 采用人工挖除整平, 并防止坑底土扰动。砼垫层应随挖随浇, 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以内浇筑完成。待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桩头凿除和钢筋绑扎工作, 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和墙体变位。基坑边严禁大量堆载, 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 N/m2以内, 并严格控制不均匀堆载。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
3.3 成孔注浆管钉墙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沿基坑四周分层分段进行。
掏孔:现场技术员按施工图和测量控制点放样孔位, 采用人工洛阳铲掏孔, 孔径Ф130mm, 2至3人一组送一把铲, 最前一位需引导方向 (水平向下15°) 并随时向孔内加水润滑, 一组人员用力的大小、方向需均匀一致。每次重复切土、转变杆、拔杆、取土、浇水工作, 直至达到设计深度。掏孔至中途如遇障碍, 需在其旁补掏。
置放管钉:将加工好的管钉由三人抬送入孔, 如遇障碍, 可用空压汽锤击入。
孔内注浆:锚杆注浆分为两次, 第一次为填充注浆。主要目的是以水泥浆充满钻孔和封口布袋。注浆压力一般为0.3~0.6Mpa, 当注浆至封口布袋处, 则需将注浆枪置于布袋中, 至浆液充满布袋为止。第二次注浆为压密注浆。在第一次注浆后, 在浆体强度达到5Mpa时即可进行, 通常为一昼夜左右, 第二次注浆压力为1.0Mpa。每次注浆完毕, 应用清水通过注浆枪冲洗塑料管, 直至塑料管内流出清水为止, 以便下次注浆时能顺利地插入注浆枪。
喷射混凝土面层:底层钢筋网片由Ф8钢筋绑扎和焊接而成, 外压横向Ф12通长钢筋。网片安装应随土方开挖进程而进行, 压网筋应与注浆管钉焊接, 钢筋网片并应固定在土体上。喷射混凝土采用风量不小于9m3/h, 喷头水压不小于0.15Mpa的空压机进行混凝土的喷射, 喷射混凝土采用C20细石混凝土, 配合比:水泥:砂:细石=1:2:2;砂采用中砂, 细石粒径不超过10mm。混凝土喷射厚度平均为10cm。
4 监测方案
由于本工程周边无建筑物及管线, 因此本工程监测内容主要为基坑边坡土体位移及水位, 相关检测方案由业主委托专业单位编制并实施。监测数据每天报至监理、总包, 由专人进行分析汇总, 做到信息化施工, 若有异常及时汇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进行处理后方能继续施工。
5 结论
某供水枢纽工程 篇5
1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00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项目有关设计资料作为依据。
1.2 方法
1.2.1 工程分析
通过对该航电枢纽施工期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施工期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水平,剖析施工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时空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1.2.2 职业卫生学调查
对类似工程施工期的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和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等的卫生学调查。
2结果
2.1 生产工艺
该航电枢纽项目施工包括河道围堰、坝基开挖、筑坝和水电设备安装等过程,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力施工为辅,主要包括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及木材加工厂、砼预制构件厂、修钎厂、机械修配厂、空压站、取水泵站等,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土石方机械(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振动碾、钻机等)、基础处理机械(钻机、灰浆搅拌机、灌浆泵等)、混凝土机械(圆振筛、洗砂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器、混凝土泵等)、运输机械、起重机械、辅助机械(空压机、水泵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航电枢纽施工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水泥尘、电焊尘、木粉尘、其他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紫外辐射、电离辐射、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强制体位、职业紧张以及有限空间作业导致缺氧窒息、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等问题。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3.1 噪声
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等产生高强度噪声,根据资料检索[1],打桩机噪声强度范围为105~135 dB(A),混凝土搅拌机噪声强度范围为90~100 dB(A),凿岩机噪声强度为110 dB(A),电锯噪声强度为100~120 dB(A),通风机噪声强度范围为100~115 dB(A),柴油发动机噪声强度范围为110~120 dB(A),空压机噪声强度100 dB(A),推土机噪声强度可达120 dB(A),载重汽车噪声强度可达90 dB(A)。
2.3.2 粉尘
粉尘是航电枢纽施工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存在于多个生产环节中,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大、波及人群广、造成危害严重的特点。粉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采石爆破、石料粉碎及筛分、水泥装运以及混凝土拌和所产生的粉尘[2]。该项目建设需使用大量砂石料,在其采挖、爆破、运输、装卸、破碎等过程产生岩石尘,其中游离二氧化硅浓度多数超过10%,为危害较大的矽尘类;金属件的切割、打磨过程产生的金属尘,木料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以及施工场内的道路扬尘等都需引起重视,防护不当均可造成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超标。
该项目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期混凝土拌和需使用大量水泥。成品水泥为干粉状物料,其运输方式主要有槽罐车运输和成品袋装水泥运输两种方式,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如槽罐车发生泄露或水泥包装袋破损等则导致水泥尘污染工作场所。在混凝土拌和加料过程中,如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加料,在维持系统负压和密闭的条件下可有效控制水泥粉尘外泄,降低作业场所水泥粉尘浓度,但在发生泄漏等事故工况下,水泥粉尘可能发生大量外泄,致使工作场所水泥粉尘浓度升高,造成严重后果;如采用人工加料,则加料作业岗位水泥粉尘外泄不易控制,可能造成加料作业岗位水泥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危害加料作业工人健康。另外,混凝土拌和楼地面积尘若不及时清扫,可能在有风时产生二次扬尘,对此不应忽视。
航电枢纽坝体建筑物使用大量钢材,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焊接作业。局部空间内的电焊尘浓度与电焊作业方式、电焊作业点密集程度、作业场所通风状况等密切相关,如在密闭空间或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布置大量焊接岗位,则可能导致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超标。资料检索结果表明[3],在水电站地下厂房机电安装阶段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可高达31.88 mg/m3,电焊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到达8.24 mg/m3。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集中、密集的电焊作业场所,若其作业空间相对封闭导致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其局部作业空间内电焊尘浓度升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危害作业工人健康。
2.3.3 毒物浓度预测与分析
航电枢纽建设期可能存在大量焊接作业,资料检索结果表明,在地下厂房机电安装阶段电焊工接触二氧化锰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高达0.739 mg/m3[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焊接作业还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有毒物质);油漆作业的配漆、喷漆、刷漆、烤漆等作业可能导致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毒物污染;在砂石料采挖爆破过程中,炸药爆炸产生的氮氧化物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聚积可能致使局部作业空间毒物浓度升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导致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总之,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建设期长,施工场地范围大,工种多,施工条件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多,且不同工期内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4]。如河道围堰、坝基开挖等工程阶段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等;坝体浇筑工程阶段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水泥尘、电焊烟尘和噪声;水电设备安装阶段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尘等。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砂石材料的采挖、破碎岗位,焊接作业点,和混凝土搅拌、浇筑等作业点。
3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因此,评价单位在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范围时均只涉及评价、预测项目竣工投产后正常运行时可能遇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而其施工期职业病危害则未包含在评价范围之内[5]。事实上水电项目其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施工期。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施工期是其评价报告不可缺少的内容,其重要性更甚于对其运行期的评价,其做法值得职业卫生工作借鉴。
其实,所有的项目都存在施工期,其区别仅在于时间长短和职业病危害复杂程度不同。相对于一般的建设项目,水电工程、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期职业病危害问题较之运行期更为复杂严重,均存在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性质复杂、浓度(强度)高、涉及的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多、影响范围广等问题,同一施工场所中可能存在多种产生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设备和作业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发生交叉污染,危害临近作业区作业人员健康;同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可能发生叠加作用,加重其危害效应;其中部分设备和作业点为流动性,更增加了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
水电工程的施工期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几年;施工人员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施工工种多达几十个[4]。因此要做好水电工程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检测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此外,施工期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其作业人员中临时工、农民工所占比例高,普遍具有文化程度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等特点,且流动性大,不易管理。现今,农民工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社会高度重视[6]。同时,水电施工企业尚存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专项经费不足、职工防病意识差、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7]。因此要做好水电工程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检测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项目建设期,建设工程承包方应对其职业病防治工作负主要责任,其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不仅应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更重要的是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规范的管理。项目投资方(即业主单位)则负有相应的监督责任,应督促该工程施工单位做好工程建设期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包括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等。
摘要:目的 对航电枢纽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为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工程分析和对类似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该航电枢纽建设施工期职业病危害做出预测。结果 该航电枢纽建设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水泥尘、电焊烟尘、木粉尘、噪声、电离辐射(探伤作业)、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基保噪声强度可高达135 dB(A),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可高达31.88 mg/m3,电焊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达到8.24 mg/m3。结论 该航电枢纽施工期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浓度(强度)高、涉及的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多、影响范围广。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砂石材料的采挖、破碎岗位,焊接作业点,和混凝土搅拌、浇筑等作业点。
关键词:航电枢纽,施工期,职业病危害
参考文献
(1)刘美莲.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J).环境保护,1997,(11):19-20.
(2)王小锋.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J).陕西水利,2010,(5):45-46.
(3)朱渊岳,杨文涛,万志鸿.水电站地下厂房机电安装阶段职业病危害检测及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1):160-163.
(4)肖小云.浅谈水电工程施工期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调查和现场检测(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592-596.
(5)廖雍玲.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问题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313.
(6)肖云龙.对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应高度重视(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6):389-390.
【某供水枢纽工程】推荐阅读:
水电枢纽工程07-06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12-03
水利枢纽移民工程管理11-19
水利枢纽工程2012年防汛工作总结11-11
经典水电工程1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06-03
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07-01
水利枢纽工程土石方开挖石渣运输合同11-14
浙江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流岸水库08-30
供水工程07-06
城镇供水工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