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2024-07-17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精选9篇)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1

2005年我国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 到2012年底, 共解决3.46亿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对保障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未来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意义重大。但是, 由于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低、管理不规范、水质合格率低、水源保护薄弱等问题, 使其饮水安全保障存在极大隐患, 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现状

农村供水工程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是指 Ⅳ 型和 Ⅴ 型工程, 即设计供水规模小于1 000m3/d的供水工程[1];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分散式供水井工程、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引泉供水工程3种类型[7]。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 全国修建了一大批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根据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 截至2011年底,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5 887 万处, 供水人口8.12 亿人[2]。根据《中国水利———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发布专刊》公布数据计算得出, 设计供水规模小于200m3/d (且设计供水人口小于2 000人) 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约5 881万处, 供水人口约4.8亿人, 分别占全国工程数量和供水人口的99%和59%。其中,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数量约86万处, 供水人口约2.2亿人, 分别占1.5%和27%;分散式供水工程数量约5 795万处, 供水人口约2.6亿人, 分别占98.4%和32%[7] (详见图1)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四低”、“三薄弱”的问题。“四低”分别为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低、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供水效益低。

(1) 建设标准低。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因解决人口少、设备成本高、建设地形复杂等原因, 人均投资标准普遍高于大规模集中连片工程, 加之投资经费有限, 导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

(2) 供水保证率低。由于水源保证率低、运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 导致季节性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偏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另外, 由于工程寿命和缺乏维修养护等原因, 一些工程经多年运行, 已达到或接近报废年限, 老化破损严重或已报废失效, 不能满足饮水安全需求。

(3) 供水水质合格率低。工程普遍存在水处理和消毒设备不完备问题。据相关调查统计, 仅19%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有消毒设施;这其中有38%的工程的消毒设施根本不使用或偶尔使用。根据水质监测结果, 按照现行放宽标准,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仅为39%和28%。

(4) 供水效益低。由于工程规模偏小, 缺乏规模化效益, 水价核算不合理, 水费计收不规范, 且回收率偏低, 无法计提大修理费和折旧费, 甚至筹集不到必要的日常维修养护费。据调研数据统计, 在21个省 (区、市) 随机调研的705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中, 有38.7% 的工程执行水价低于1 元/m3, 68.5% 的工程执行水价低于1.5元/m3, 有约79%工程的水费收入低于运行成本, 几乎所有工程的水费收入低于全成本。水费回收率仅为17.6%, 难以实现长效运行。

“三薄弱”分别为工程管理队伍薄弱、水质检测薄弱、水源保护工作薄弱。

(1) 工程管理队伍薄弱。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且工资待遇偏低。据调研数据统计, 21个省 (区) 的705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中, 平均每处工程管理人员数量为1.5人。北方某省的3万多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 月平均工资仅350元。另外, 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如调查的南方某省7座水厂, 34名运行管理人员中, 初小文化的13人, 占38%;无上岗证的14人, 占41%。分散式供水工程的管护主体多为农户, 他们几乎不了解饮用水处理和消毒、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的知识, 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 难以保障饮水安全。

(2) 水质检测薄弱。假设86万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均匀分布在全国约2 800个县级地区, 平均一个县的工程数量超过300个。如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每年抽检50%以上的工程, 任务也将相当繁重, 无法满足《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SL308-2004) 对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的要求。

(3) 水源保护工作薄弱。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转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农村每年人粪尿排泄物约2.6亿t, 生活垃圾2.8亿t, 生活污水90多亿t。2011年, 全国634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全年水质合格率低于80% 的有182个, 占28.7%;9个省 (区、市) 的857 眼监测井中, Ⅳ~Ⅴ类水质占76.8%, Ⅰ~ Ⅲ 类水质仅占23.2%[10]。同时, 约96% 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 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 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加之水源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措施复杂, 工程数量繁多、分布广泛, 水源保护工作难度较大。

3 准确把握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定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1)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在特定时期内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难的问题。从1976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 实施防病改水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阶段, 到20 世纪90 年代至2004年, 我国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时期, 以及2005年以后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阶段初期, 受制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供水资金投入水平、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以及对饮水安全认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各地普遍将建设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作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方式。一些原本能够规划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工程的地区, 也修建了大批的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虽然这些工程存在建设标准低等问题, 但是在农村供水发展的初级阶段, 适应了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让农村居民从“没水吃”、“吃水难”转为“有水吃”, 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饮水难问题。

(2)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集中供水人口比例在2015年将达到80%, 多数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终将逐步被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所替代。然而, 受自然地理、气候、水源、人口居住密度等条件的限制, 未来仍将有约50%的农村居民必须通过小型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工程获取饮用水 (小型集中式供水人口约占30%、分散式供水人口约占20%) 。由此可见,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障现阶段农村饮用水供应, 以及未来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意义重大。

(3) 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饮用水需求给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2年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饮用水卫生标准大幅提高, 由原先的35项提高到106项;根据《2011年水资源公报》,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2L/d, 远超过《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标准》规定的40~60L/d饮水安全标准。这表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有水喝”, 而是在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障率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向着 “喝好水、喝安全水”的方向不断迈进。更高饮水安全标准的提出, 将使得目前很多工程不能满足饮水安全需要。这也是出现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农村供水发展反复性的具体体现。

(4) 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和开展小型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 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必然选择。按照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和农村自来水普及, 在一些适宜规划建设集中连片工程的地区, 通过建设规模化工程覆盖原有小型工程供水区域, 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依托城市水厂实施管网延伸供水, 在居住集中且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实施联村供水。

另外, 在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地区, 开展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对于早期建设的或建设标准偏低的工程进行改造升级, 配套安装必要的水处理和消毒设备, 修复损毁工程, 加强水源保护和工程管护, 进一步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4 开展试点、创新机制, 逐步总结提炼出一批

适宜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1) 加强乡镇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 进一步前移水质监管关口。在开展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的同时, 可在小型工程数量较多地区, 尝试发挥乡镇水管站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的试点, 为其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和人员, 将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质监管关口前移, 从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前移到乡镇水管站, 以满足水质检测频次。同时, 逐步建立完善水厂自检、乡镇巡检、县级抽检、重点检、特殊检和卫生行政监督相结合的, 覆盖全体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质监管体系。

(2) 加强培训宣传力度, 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培训宣传, 改变管理人员及农民用水户的传统落后观念, 提高其饮水安全意识和工程管护水平。要加强村级水管员的业务培训。同时, 可尝试“一村一个明白人”或“一户一个明白人”,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工程管护;也可通过“干部下乡驻村”等联系基层、关注“三农”的活动, 开展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运行管护示范。另外, 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工程管护手册, 普及相关知识。

(3) 探索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水价补贴政策、县级维修养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应加强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费管理, 按照水厂运行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核算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多方筹集县级维修养护基金、建立完善财政补贴水价、“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等机制, 补贴水价与成本间的差额部分, 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4) 明确工程产权, 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 分散式供水工程归个人所有, 明确村集体、村民吃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 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 以及自主管理的优势,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工程水价核定、水费征收、水源保护等方面, 以保障工程的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SL689-2013,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

[2]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Z].

[3]李仰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利, 2009, (1) .

[4]闫冠宇, 张敦强.建管并重、多措并举、着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J].中国水利, 2011, (1) .

[5]闫冠宇, 徐佳.我国农村供水发展阶段特征及内在规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3) .

[6]闫冠宇, 徐佳.我国农村供水未来发展战略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4) .

[7]张玉欣, 赵友敏, 等.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分析[J].中国水利, 2013, (7) .

[8]张玉欣, 徐佳.从收支平衡角度浅议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长效运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2) .

[9]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Z].

[10]水利部.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Z].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2

报 告

榆次区水利局:

东赵乡后沟集中供水工程建于1998年,经扶贫办和水利部门资助后沟、阔子头、张家庄、刘家庄四村村民筹资打300米井一眼,铺设上水管道6900米,架设低压线路500米。2004年新建12平米机房一间,做了井下卧工程。后沟建50立方水塔一座。

2004年水利局移交水管站管理。由于当时建站上水管用的是黑塑料管,现已老化破裂严重,经常造成停水,加之阔子头、刘家庄、张家庄水塔和入户管网建于80年代,水塔漏水严重,入户管网经常出现事故、水表损坏严重,照成供水、收费都很困难,群众意见很大,经常到乡政府反映,让解决困难。2008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以阔子头为名在东山坡底打250米深井一眼,出水量50吨,但由于资金问题,现井仍没有配套,为此申请上级水利部门给于解决为盼。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乡准备把后沟井和东山坡井配套联网,水源可以根本上解决六个村1800人50头大畜2000只羊的饮用水问题,同时保证后沟景区和种植园区的用水。

建设项目:有两个100立方水塔、一个50立方水塔、两井联网需3寸6公斤塑料管2300米,改造旧管道4200米共6500米。入户工程六个村,有两个村(东山、港山)2009年已完成,四

村(后沟、阔子头、刘家庄、张家庄)需建入户工程3寸塑料管3300米、2寸6000米、1.5寸3500米、6分14000米,架设高压线1.5公里,80千伏变压器一台,75平方地埋线(后沟井用)400米,32吨300米扬程水泵全套一台,总投资110万元,自筹20万元完成土方量30000立方。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初步调查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贵阳市各县 (市、区)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规模大小, 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5县 (市、区) 共计183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供水设施作为监测点。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人员到每个监测点实地考察和访问, 了解每个监测点的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等, 并填写调查表。

1.3 水样采集、检测与评价

每个监测点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 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T5749-2006) 进行水样采集与评价。通过《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7], 对供水工程进行分类。

1.4 资料管理与统计分析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资料和数据进行审核后, 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录入、汇总,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进行水样评价的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承担各项监测任务的工作人员经统一培训并考核, 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监测数据录入要指定专人担任审核员, 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后方可录入。

2 结果

2.1 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类型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占24.04%, 地下水为75.96%, 见表1。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类型主要以Ⅳ、Ⅴ型为主, 见表2。

注:W为供水规模, m3/d。

2.2 水质处理情况

未经任何处理的供水点占39.34%, 有净化消毒或其中任何一项处理的共占60.66%, 见表3。

2.3 水质分析结果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T5749-2006) 进行水样评价只要其中一项不合格, 即确定水样不合格。地面水、地下水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53, P<0.05) 。地面水中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水样的合格率 (χ2=55.56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湖泊、水库、江河水样合格率 (χ@=0.691,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地下水中深井水、浅井水、泉水水样合格率 (χ2=16.130,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深井水与浅井水合格率比较 (χ2=1.269,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浅井水与泉水合格率比较 (χ2=8.68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溪水:24份水样, 20份经过消毒处理, 4份水样未处理, 水样均不合格。

溪水、湖泊以及深井水样数据较少对于此次的调查结果意义较小, 因此只将水库、江河、浅井、泉水水样处理情况进行表述, 合格水样地面水主要以完全处理和消毒为主;地下水以未处理、消毒为主。不合格水样中地面水主要以单纯消毒为主, 地下水主要是未处理水样。详见表5、表6。

3 讨论与建议

3.1 概况

本次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场调查发现,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主要以泉水、浅井、水库、江河为水源;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类型主要以Ⅳ、Ⅴ型为主;完全处理为饮用水处理的首要选择, 仍有部分水源未进行处理直接饮用。

3.2 影响供水工程水质的主要因素

3.2.1 水处理方式

不同处理方式的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沉淀、过滤与未处理水样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饮用水处理有效, 其中完全处理对饮用水净化彻底, 仅通过沉淀、过滤处理对饮用水影响较小。

3.2.2 水源类型

不同水源类型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地面水水样合格率最高, 其中溪水饮用水最差, 湖泊、水库、江河水出厂水样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 应优先以湖泊、水库、江河水为水源。地下水中深井水、浅井水、泉水出厂水样合格率差异有意义, 深井水为首要的水源选择。

3.2.3 水源类型与水处理方式

地面水以水库、江河水为主要水源类型, 水库合格水样与不合格水样均以消毒处理为主;江河水合格水样以完全处理为主, 不合格水样均为消毒的水样。说明农村集中供水监测点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均经过饮用水处理, 以消毒处理或完全处理为主, 但处理合格率均不理想, 消毒环节和净化环节均存在一定问题。

地下水以浅井水和泉水为主, 水样合格率较低, 浅井水未经处理的比例最高, 合格水样也以未处理为主, 经完全处理和消毒合格率较高;泉水未经处理比例也是最高。说明浅井饮用水比泉水饮用水好, 但两类型饮用水未处理的比例过高, 未经处理不能保证饮用水合格, 即使经过饮用水处理, 合格率仍不理想, 尤其是单纯消毒处理, 说明地下水不能满足直接饮用要求, 水源卫生防护可能存在问题。

以上讨论说明, 影响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的主要环节包括水源选择 (饮用饮用水与卫生防护) 和处理方式选择, 在水源选择方面, 要考虑到地质影响和水源污染情况。根据现有检测技术, 已经发现给水水源中有机污染物2 221种, 并确认其中20种致癌物, 23种可疑物, 18种促癌物[8]。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甚至未设置水源保护区, 导致水源遭受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范围广, 而且危害大, 有一些很难降解[9]。长期饮用化学物质超标的水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水性地方病的主要原因, 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0]。

在水源卫生防护方面, 应进一步了解水源是否存在人畜粪便污染情况, 据报道,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牲畜粪便的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等致使饮用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5.92%[11]。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Guideline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12]明确指出, 微生物安全性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饮水消毒是保证饮水工程供水安全, 预防介水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3], 在饮用水处理方面, 应进一步了解影响饮用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4

监 理 工 作 报 告

长治天成水利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目 录 工程概况..................................................1 2 监理规划..................................................1

2.1监理工作范围、内容、目标和依据............................1 2.2监理工作制度及监理机构设置................................3 监理过程..................................................7

3.1签发开工令................................................7 3.2投资控制..................................................7 3.3质量控制..................................................7 3.4进度控制..................................................8 3.5信息管理..................................................8 3.6组织协调..................................................8 3.7安全管理..................................................9 经验和建议................................................9 工程概况

广有集中供水改造工程位于武乡县浊漳河干流北部,地处大有有河河道,该处地下水资源丰富,经省水文地质队深入实地电测物探,国家地矿煤层勘探队钻孔测定,水源点测,定在上却净村东150m距离的河岸地打深井1眼。供水工程所辖区域包括白杨岭、道场等8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设计人口为2036口人,211头大牲畜,年平均给水量28517m。

工程总投资为257.7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8.35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4.21万元,独立费用4.4万元,临时工程6.08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147.67万元。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建管理站一处,新打200米深井一眼,建高位调节池1座,容量200立方米,安装80KVA变压器一台,铺设扬水管道8100米,自流输水管道16400米。

监理规划

2.1监理工作范围、内容、目标和依据

2.1.1监理工作范围

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工程施工期的工程监理。

2.1.2监理工作内容

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招标和签订工程合同;全面管理建设合同,就施工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进行审查批准;督促项目法人

按工程建设合同的规定,落实必须提供的施工条件,检查工程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工作,并在检查与审查合格后签发工程开工令;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临建工程设计以及使用的原材料等;答复工程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工程进度控制:根据工程建设合同总进度计划,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确实措施,实现合同的工期目标要求。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及时向项目法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意见,经项目法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

工程质量控制: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核实质量文件;依据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对重要工程部位和主要工序进行跟踪监督。以单元工程为基础,对施工单位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进行复核。

工程投资控制:协助项目法人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金流动计划和支付凭证;协助项目法人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谈判,并提出处理意见;处理工程变更,下达工程变更令。

施工安全监督:检查施工安全措施、劳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建议;检查防洪度汛措施并提出建议;参加重大的安全事故调查。

2.1.3监理工作目标

本项目监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工程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

调”达到施工合同中所规定的进度、投资、质量目标。

投资目标:以投标合同价作为控制的依据,协助项目法人控制工程投资不突破合同价款。

进度目标:按投标文件及承包合同的要求,协助项目法人合理控制工期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工。

质量目标:满足使用功能,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施工质量等级确保合格。

2.1.4监理工作依据

(1)项目批文

(2)业主与监理单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正式合同。(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4)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5)国家或国家部门颁发的其他有关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质量检验办法。

2.2监理工作制度及监理机构设置

2.2.1监理工作制度

内容有:工地会议制度、监理部工作汇报制度、收发文制度、监理部考勤制度。

2.2.2监理机构设置

设置监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如下:

监理部设总监理工程师1名,专业监理工程师1名;监理员3

名。监理机构配备主要设备有:测量仪器、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检尺等。

2.2.3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监理人员分三级进行分工。即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员)。各级监理人员职责如下:

(一)总监理工程师:

保持与业主的密切联系,弄清业主要求和愿望。确定工程监理组织机构和主要人员的职责。

参与业主与承建单位工程承建合同的谈判,合同文件的准备和签订,审核和确认承建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

协助业主审核承建单位编写的开工申请,发布开工令。与各承建单位负责人联系,确定工作中相互配合的问题及有关需要提供的资料。

审查承建单位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改进意见。

决定施工中重大技术问题以及经同业主共同商议审定的重大工程设计变更。

审查承建单位提出的材料和设备清单及其所列的规格质量。对工程的各承包合同进行监督管理。督促检查承建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规范。

调解业主与承建单位之间的争议。

检查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4

检查安全防护设施。

对工程质量、进度与投资进行控制,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签署工程付款凭证。

签署发送承建单位的重要信函。

审核合同变更与附加工程项目,并提出建议,由业主批准后实施。

处理索赔、争议、违约和特殊风险,向业主提供所有索赔和争议的事实分析资料,提出监理方的决定性意见。

督促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

审核工期延期补救措施,并报业主同意后实施。

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初步验收,向有关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审核工程缺陷补救措施,并报业主同意后实施。

签署工程验收凭证、组织编制竣工报告,办理工程移交,参与工程项目的验收结算。

签署颁发工程缺陷责任凭证,参与工程项目的最终决算。

(二)现场监理工程师(员)

在授权分管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部位监督、检查承建单位各项施工活动。检查和控制该工程部位的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设备、材料和劳力使用等情况,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报告。

参加审查承建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措施计划,以及物资、设备和资金计划。

按照合同文件及有关设计图纸、修改通知、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检查控制各工程部位的工作,见证承建单位取样送检,审查其自检报告,必要时可随时进行抽查,进行合格签证。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并负责签证,参加工程阶段验收、竣工验收与工程维护期验收。

核对承建单位的月进度支付申请,包括工程量收方和计算、附加工程完成工程量收方和计算,并提出分管的工程部位质量评价。会同有关部门与承建单位协商附加工程工期与费率标准,草拟工地指示,由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签发。

参加审查承建单位的材料和工艺试验报告。

在事先征得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同意后,签发分管工程项目和工程部位的现场通知书。

参加索赔、争议、违约和特殊风险文件的调查,提出证明材料,并提出处理的建议和意见。

参加由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主持的生产协调会和承建单位召开的有关生产与安全会议。

做好分管工程项目和工程部位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信息管理工作,参加编写单项工程阶段和的工作计划。

及时向承建单位指出违约现象,并签发违约通知要求纠正。与承建单位现场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和联系,做好现场工作。

监理过程

3.1签发开工令

在施工单位报出《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后,对承包商的现场管理机构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进行了审查。在工地现场具备开工条件后,总监理工程师于2010年8月12日签发了合同项目开工令。

3.2投资控制

本项目由于工期相对集中,工程量不大,施工技术相对简单。单元工程完成以后,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单元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监理人员进行现场计量,在《工程计量报验单》上签审查意见,总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工程款支付申请表》进行审查,同意后签发《工程款支付证书》作为承包商向发包人申请付款的依据。

监理投资控制的重点是,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予计量,超出工程量项目清单的工程在收到变更指示后再计量。

本工程投资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完成了监理规划中的投资控制目标。

3.3质量控制

虽然本项目工程技术相对简单,但我们的质量控制工作并没有放松,我们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细致的做好事前控制,审查承包商《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并审查意

见,不合格者不准进场,具备条件后,签发《分部工程开工令》。

施工过程中,采用旁站监理和巡视检查的方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重点监控。

对现场检查中不符合工艺标准和施工规范的行为进行口头警告和现场指导、如无效则发书面《警告通告》限令进行整改。

对隐蔽工程及时进行掩埋前的质量验收。

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发现不合格工程,及时进行返工处理。

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达到了监理规划中的质量控制目标。

3.4进度控制

开始施工前,监理部对承包商的《总进度施工计划》进行了审查批复,在施工过程中对照实际进度和施工计划及时进行调整,督促承包商按合同约定配备足够的物资、设备、人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利用监理例会解决影响进度的具体因素。

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费用索赔和合同纠纷。

3.5信息管理

监理人员认真填写“大事记”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了现场记录、试验、检验等资料的完整、准确。

3.6组织协调

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定期的召开现场协调会议,围绕建设目标,8

及时、公正、合理地协调各方关系。尤其是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做了大量地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7安全管理

为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的施工管理水平,督促承包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建立健全安全保护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安全规则条例及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安全员安全知识培训,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保证了施工安全无事故。经验和建议

建议选择有专业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议加强前期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标准提出详细要求,有力充分的前期工作,不仅节约投资,还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监理工作做的好坏,取决于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建设单位的支持,施工单位的配合,也需要所有各方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总的来说,经过各方的努力,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均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5

关键词: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水处理,调查

为了解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2 0 1 5 年9 - 1 2 月我们对潍坊市已建成运行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供水人口、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1]。

1对象与方法

1 . 1对象对全市农村已建成运行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为调查对象。

1 . 2方法设计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供水人口、消毒状况、实验室设置、卫生许可状况, 逐一对供水单位进行现场调查, 填写调查表, 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 . 1供水工程水源类型状况调查显示, 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 占9 3 .0 9 % (8 0 8 /8 6 8) , 包括深井、浅井和泉水;其中深井有7 1 3处, 占总数的8 2 .1 4 % , 浅井水和泉水较少, 分别占总数的5 .4 2 % 和5 .5 3 % 。日供水在1 0 0 0 m3以上 (或供水人口在1 万人以上的工程) 数量有7 7 处, 其中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有6 0 处, 占6 .9 1 % , 见表1 。

2 . 2供水工程水处理状况我市集中式供水工程主要采取完全处理、仅消毒和未处理方式, 对水质进行处理。是以水库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采用完全处理方式, 占1 2 .1 0 %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 主要是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的仅消毒水处理方式, 占7 7 . 7 6 % ; 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工程有8 8 处, 占1 0 . 1 4 % , 见表2 。

2 . 3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分布状况调查显示, 我市农村有5 8 9 .7 3 万人以地表水为水源, 占6 7 .3 4 % , 其次是用深层地下水为水源, 占2 8 .3 0 % , 用浅井和泉水为水源的较少, 分别占4 .3 0 % 和0 .4 0 % , 见表3 。

2 . 4供水工程水质消毒状况我市供水工程消毒剂包括二氧化氯、复合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较多, 占7 2 .5 8 % ;采用电解食盐水制备次氯酸的方式进行水质消毒, 占1 5 .3 2 % ;采用复合二氧化氯进行水质消毒, 仅占1 .9 6 % ;不消毒的供水工程占1 0 .1 4 % , 见表4 。

3讨论

调查显示, 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占工程数量的9 3 .0 9 % (8 0 8 /8 6 8) , 水库水占6 .9 1 % 。平原地区多采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 水处理完全、规范, 多采用二氧化氯方式消毒, 占7 2 .5 8 % , 供水覆盖人口占6 7 .3 4 % 。山区和偏远农村,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和分散原因, 供水管网设置成本高, 需采用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方式供水, 工程数量较大, 但供水覆盖人口较少, 占3 2 .6 0 % ;2 0 1 4年开始各县市区加大财政投入, 为6 7 5 处单村供水工程采用招标方式, 购置了消毒设施, 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式制备次氯酸进行消毒, 但是由于管水人员多数是兼职, 文化程度较低, 农民不习惯饮用加入消毒剂的水质, 单村供水工程消毒设施常常不运转或运转不正常, 导致饮用水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2], 这是目前影响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3]。建议水利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单村供水工程监管力度, 加强对管水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其管水技能, 尤其是保证消毒设施持续有效运转, 才能确保单村供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沈平, 裴俊, 郭继昌, 等.钦州市钦南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8) :623-625.

[2]杨勇文, 刘思强, 谢文政, 等.2012年梅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 30 (1) :118-119.

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议 篇6

1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 农村饮水工程也蒸蒸日上, 建成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属于惠民工程, 管理成本过高, 造成工程正常运转困难。主要原因:一是管线长, 损耗大, 成本高。和城镇供水很大不同的一点是, 农户居住分散, 集中供水范围大, 管线长, 相应带来了供水损耗过大, 成本增加。另外, 管线长, 维修管理人员增加, 也使供水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大修折旧费难以提取和积累。要保证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除日常维护外, 还需积累一部分资金, 以便更换主要的机电设备和供水主管道。三是管理人员工资收入低, 队伍不稳定一般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仅能维持生计, 就目前实际运行状况来看,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没能力自供自养。

2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制、水价政策与工程良性运行的建议

进一步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探讨、研究和实践, 探索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情况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和体制, 并加以推广, 以确保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的良性运行。

(1)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机制与工程良性运行。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式供水水厂, 可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法。如:市场建设, 政府回收, 统一管理 (江苏常熟部分水厂做法) ;政府统一标准建设, 建后进入市场, 拍卖承包 (江苏宿迂部分水厂做法) ;股份制建设, 饮水户参与管理等对于规划区内涉及已经市场化的农村水厂改造、扩建, 可以采用股份制、或政府协商收回, 或通过市场竞争, 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对于小型水厂可采用拍卖、承包等方法;对于零星、分散、边远的住户, 一般不提倡分散式供水工程, 可通过乡镇规划中集中居住区建设加以解决。

(2) 合理制定工程水价与工程可持续发展。要减轻政府负担, 工程可持续发展, 自我维持, 水价要到位;要体现对农民弱势群体的保护, 水价要低, 这是一对矛盾。建议: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应在政府主导下, 按全部成本加微利定价, 人饮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应提取折旧, 专款储存, 以备工程老化后重新投资, 减轻政府负担;对于农村特困户、孤寡老人等, 应造册登记, 相关部门拨专款, 每月给予最基本的清洁卫生水定额补助。这样可既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 又可体现政府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3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征收的建议

为使农村供水工作计量、收费工作更加规范、准确、便利。一是针对用水户用水浪费严重, 并且用水单位点多、面广, 管理起来困难较大, 推行移表出户工程。具体做法是对临近4~8户用水户统一修建一座水表井, 户表统一安装在水表井内;移表出户水表井由供水单位统一预制, 统一安装。对有饮水项目改造的地区, 移表出户费用全部有用水户自筹资金解决;移表出户随着项目的实施同时完成。对不在项目区的用水户, 移表出户费用采用供水单位补助改造所需管材, 其他费用由用水户自己承担。今后, 移表出户工程随着项目的实施同时进行, 该项工程的全面推广及完工, 对推行农村供水规范管理和节约用水起到保障作用。二是为改变以往的抄一家收一家的繁琐收费方式, 借鉴别的省县经验, 对农村自来水现行的管理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开发“农村供水收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该站所管辖用水户进行统一收费管理;它对每一位用户都会建立近年的详细的用户信息和缴费的明细表;该系统是通过乡、村、组、户四级, 按年、季、月的用水情况建立台帐的;该系统实现了时时查询月、季、年的户、组、村、乡的汇总收交费情况报表, 操作方便、快捷;实现统一收费而且对用户水表进行简单管理统计, 该系统为实现奇台县农村自来水供水高效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考虑不同水源水、不同供水规模、不同水处理工艺和不同地区的农村水厂,从北京、浙江、湖北、重庆、云南5个省(市)选择具有代表性水的11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风险评估研究。

1.2 方法

参照全国爱卫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WHO《饮水安全计划》评价方法,对水厂设计和运行管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风险检查表”对水源、水处理、管网系统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和评价水厂管理状况及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组建卫生学评价专家工作组,组织各专业专家就本专业评价结果进行讨论,综合专家意见出具评价意见和评价报告。

2 结果

2.1 水厂基本情况

试点评价水厂包括以地表水为水源水的水厂4座、以地下水为水源水的水厂7座。其中,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的水厂5座、地下水除铁锰工艺2座、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处理的1座,及地下水直接消毒处理的3座。设计供水规模从1 200 ~11 250 m3/d,供水覆盖人口从3 000~50 000人不等。见表1。

2.2 主要卫生学风险

此次卫生学评价试点工程中的浙江省诸暨市某水厂2、湖北省潜江市某水厂2、北京市朝阳区某水厂和北京市通州区某水厂等4座水厂的评价结果为“存在一定的卫生学风险”,其余7座水厂的卫生学评价结果为“基本无卫生学风险”。此次试点评价结果总体较好,但是仍然发现无论在工程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还是水厂自身的运行管理上均存在影响水质安全的危险因素,见表2。

2.3 水质检测结果

对评价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了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1)水源水: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浙江诸暨某水厂2水源水为Ⅲ类水(氨氮为0.76 mg/L),其余水厂水源水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水质标准;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湖北省潜江市某水厂2为Ⅲ类水(铁为0.26 mg/L),其余水厂水源水质均达到Ⅱ类水水质标准。(2) 出厂水:浙江省诸暨市某水厂2浊度为7.6 NTU,氨氮为1.1 mg/L;重庆市奉节县某水厂浊度为4.2 NTU;湖北潜江市某水厂2出厂水二氧化氯为0 mg/L;其余水厂出厂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3)末梢水:浙江省诸暨市某水厂2的2个末梢水样浊度分别为25 NTU和18.6 NTU,氨氮分别为0.84 mg/L和1.0 mg/L,铁分别为1.15 mg/L和0.46 mg/L;湖北潜江市某水厂2末梢水二氧化氯为0 mg/L;其余水厂末梢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3 讨论

3.1 风险评价和管理与水质安全

风险管理的方法近年来在公用行业被广泛采用,风险管理的益处是能对风险的发生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其特征是:①预防性;②区分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优先处理主要风险;③来源于实践经验的积累;④资源的投入比例基于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由于集中式供水系统覆盖人口多,面积大,发生水质风险后果严重。常规的事后检测不能诊断风险,反应措施只能在危害发生后进行[2]。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Yarra Valley 供水公司应用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风险管理方法后发现,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使饮用水管理不再仅依赖于出厂水检测,提高了消毒效果和可靠性,确保用户接管点无回流风险,消除了供水系统安全管理风险并改善了水质检测和报告的程序[3]。随着饮用水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风险管理在发达国家供水系统管理中已被广泛应用,且政府出台了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澳大利亚饮用水准则》在IS 9001、HACCP和WSP(water safety plans)的基础上提出了“饮用水水质管理框架”。该管理框架包括认同饮用水水质管理、系统分析和管理、支持性措施和回顾评估,其中系统分析和管理部分即供水系统风险评价,包括5个要素:①饮用水供水系统评价;②饮用水水质管理预防性措施;③操作程序及过程控制;④水质检测和监测;⑤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4]。

3.2 评价结果的代表性

试点评价结果显示,大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供水水质和卫生学状况总体较好。但是,此次评价试点选择的供水工程均为当地规模较大、运行管理状况相对良好的工程,因此尚不具有一般农村供水工程卫生学状况的代表性。

3.3 配水管网卫生学评价

此次评价工程的水源水质状况较好,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无显著差别。出厂水到末梢水的水质变化主要发生在供水管网输配过程,供水管网对管网水水质的影响有:①管网爆裂渗漏对水质的严重污染;②管道内腐蚀、结垢对水质的影响;③微生物、有机物及藻类的影响;④管网水的二次污染[5]。评价结果提示:①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网距离较短,水力停留时间短,在管网输配水阶段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较低;②近年来新建或改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网均采用符合卫生标准PVC或PE管,管材内壁水力条件较好、细菌和微生物等不易附着、管网运行年限较短、沉积物较少,利于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3.4 水处理运行管理

大中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处理构筑物、管理用房和厂区附属构筑物的建设标准和布局均能满足卫生要求。但是大部分水厂在水处理各环节的运行管理上有药剂投加量控制不严、操作不规范、无生产运行记录等问题,存在出厂水水质不稳定、应对原水水质变化能力较差等风险。

3.5 水质检测

中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能力仍不能满足保障水质卫生的要求。《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平均日供水量在1 000~5 000 m3的供水单位应每日开展1次感官指标、细菌学指标、消毒控制指标和特殊指标的检测[6]。评价结果显示:水质检测实验室的设备不齐全、能开展的检测项目少、检测频率未按要求执行、检测人员资质能力欠缺等,并且,大多数水厂的水质检测结果没有作为水厂调整水处理各项参数的依据,未起到应有的指导生产运行的作用。水质自检对于水厂调整和改善水处理工艺运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具有水质检测能力的水厂对出水水质的控制能力将大大削弱[7]。

3.6 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卫生学风险

使用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状况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供水规模大于25 m3/h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未纳入卫生许可行政审批范围,水处理效果和材质卫生风险均未经过卫生部门的鉴定。为保障这部分水厂的水质安全,建议加强大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技术审查力度,强化运行监督,保障水质安全。

3.7 评价内容和方法

此次开展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为后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是资料回顾、现场调查和水质分析。根据《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的要求,评价内容涉及工程的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厂址选择和布局、水处理、输配水和水厂运行管理等。由于水处理、输配水等环节在以往的水厂卫生管理中涉及较少,因此专家组成员在资料收集和参数获取的方法、现场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准确发现水处理和输配水环节的卫生学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此次卫生学评价试点工作中,风险评价采用“卫生学风险检查表”定性评价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在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价中已有所运用。定性风险评价法(qualitative risk analysis)首先是通过分析找出城市供水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及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经验确定这些问题发生对系统功能造成的影响及系统失效的可能性,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措施以减少供水系统风险[8]。定性评价方式中风险等级和评价结论较多的依赖于专家经验,不能完全确保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建议进一步探讨将卫生学风险划分为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的可行性;并采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量化风险评分的可操作性。

3.8 结论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在工程输配水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总体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水厂的运行监测、卫生管理和人员技术水平等比较薄弱,是影响水质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是一种水厂卫生风险管理工具,相对于水质检验等传统卫生监督和质量控制手段,卫生学评价着重于对水厂整体生产流程的评价,强调卫生学评价应参与水厂设计、建设、试运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按要求整改,而不仅局限于针对水厂产品—水的质量检验。卫生学评价尤其注重对水厂卫生学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具有显著作用。

卫生学评价本身的内容、方法、标准等还需要通过实际工作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并逐步完善,以提高卫生学评价的质量,进一步发挥其作为水厂卫生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

志谢: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建荣,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祖安、孔林汛,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楼晓明、蔡建民,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昕,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新志、罗书泉,以及参与此次研究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为此次调查研究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R〕.Second Addendumto the 3rd Edition Volume 1-Recommendations,World HealthOrganization,2010.

[2]Hrudey SE,Hrudey EJ,Pollard SJT.Risk management for assuringsafe drinking water〔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6,32(8):948-957.

[3]Jayaratne A.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drinking water quality〔J〕.Journal of Water and Health,2008,4:547-557.

[4]Australian drinking water guideline〔R〕.Australian Government,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Ministerial Council,2004.

[5]蔡祖根,丁震.安全饮用水与科学饮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0.

[6]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

[7]张琦,孟树臣,荣光,等.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状况及对策[J].中国水利,2009,1:30-31.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8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范围与对象

以辖区全部1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供水覆盖人口在2 000人以上或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及氟改水工程作为调查对象;供水人口在2 000人以下或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下的则根据不同水源类型和水处理方式按20%~30%的数量比例抽查。共抽取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水厂) 25家, 75份水样。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辖区内各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及其覆盖人口等基本资料, 现场填写调查表。对水质完全处理 (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或单纯消毒处理的供水工程检测进厂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 未进行任何处理的供水工程检测末梢水, 以水源水 (地表水21项、地下水28项) 、出厂水和末梢水 (30项) 相应标准为依据, 分别检测一般感官、理化、微生物、毒理学指标。

水样采集、运输、保存和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1] (简称国标) 进行。

水质评价: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水源水质根据其对应的水源类型分别按《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Ⅲ类水以内判为合格) [2]或《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以内判为合格) [3]评价。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4]评价。

2 结果

2.1 供水工程水源卫生情况

2.1.1 水源类型:

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占36.0% (9/25) , 其中江河水44.4% (4/9) ;水库水占55.6% (5/9)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占64.0% (16/25) , 全部为井水。

2.1.2 水源周边环境卫生及水源防护情况:

在井 (泉) 半径50m内有污染源的占12.5% (2/16) , 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源汲水点上游1000m内有污染源的占11.1% (1/9) , 下游200m内有污染源的为0;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源汲水点周边半径200m内有污染源的占11.1% (1/9) ;有政府部门确定的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的占4.0 % (1/25) , 工程新、改、扩建之前由CDC开展过水源水质监测检验的占60.0% (15/25) , 有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的占12.0% (3/25) 。

2.1.3 供水设施卫生:

水厂生产区及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周30米卫生状况环境卫生整洁的占72.0 % (18/25) , 水质完全处理的占1.3% (1/75) , 部分处理的占54.7% (41/75) , 其余无处理44.0% (33/75) 。

2.2 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情况

2.2.1 水质合格率:

对被调查的13个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采集水样75份 (其中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各25份) 进行水质检测, 水源水合格率为16.0 % (4/25) , 出厂水4.0% (1/25) , 末梢水合格率为0, 总合格率为22.0% (5/25) 。

2.2.2 水质处理工艺:

在25个水厂中, 具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完全处理的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出厂水为0, 末梢水为0;进行消毒的水质合格率出厂水为12.0% (3/25) , 末梢水为12.0% (3/25) ;进行沉淀过滤的水质合格率出厂水为8.0% (2/25) , 末梢水为4.0% (1/25) ;进行部分处理的出厂水为4.0% (1/25) , 末梢水为0;未处理的出厂水为0, 末梢水为0。

2.2.3 末梢水水质检测指标检出情况:

从检测的25个水厂情况来看, (1)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0.0% (5/25) ;大肠菌群超标率为32.0% (8/25) 。 (2) 水质微生物以外指标超标情况:①感官指标:色度占8.0% (2/25) , 肉眼可见物12.0% (3/25) , 嗅和味4.0% (1/25) , 氯化物4.0% (1/25) 。②一般化学指标:pH值偏低 (5.98~7.79) 的水厂占28.0% (7/25) , 铁超标 (0.8) 的水厂占4.0% (1/25) , 2个锰超标 (0.42~0.8) 的水厂占8.0% (2/25) 。 (3) 毒理学指标均无异常。

2.2.4 不同供水规模水质合格率:

日供水量小于100吨的水质合格率为2.1% (1/48) , 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为0;在100~999吨的水质合格率为9.5% (2/21) , 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4.8% (1/21) 和0;在1000吨以上的合格率为33.3% (2/6) , 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为0。

总大肠菌群超标情况:总超标率24.0% (18/75) , 其中日供水量小于100吨的出厂水、末梢水超标率分别为50.0% (8/16) 和37.5% (6/16) ;在100~999吨的出厂水、末梢水超标率分别为28.6 (2/7) 和28.6 (2/7) ;在1 000吨以上的出厂水、末梢水各2份, 全部合格。

细菌总数超标情况:总超标率14.7% (11/75) , 其中日供水量小于100吨的, 出厂水、末梢水超标率分别为 31.3% (5/16) , 25.0% (4/16) ;在100~999吨的出厂水、末梢水各7份全部合格;在1000吨以上的出厂水, 末梢水各2份, 各有1份不合格。

3 讨论与分析

3.1 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农村的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下

农村集中式供水目的是使农村居民喝上清洁卫生安全自来水。但本次调查农村的集中式供水水厂15个, 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3.3% (2/15) 、0和0;乡镇政府所在地的10个集中式供水水厂, 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20.0% (2/10) 、10.0% (1/10) 、和0;提示镇、村两级集中式供水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

3.2 供水微生物污染严重

在所检测的项目中微生物指标超标最多, 大肠菌群超标率达24.0% (18/75) , 细菌总数超标率达14.7% (11/75) 。这与取水不科学, 水源周围有污染源, 特别是居民生活污水及粪便、废弃物露天堆放, 经雨天冲刷后流入农田、池塘或渗入水井, 增加了饮水水源污染的机会等因素有关。

3.3 部门、机构之间缺乏沟通

由于缺乏沟通和协作, 卫生部门无法参与工程设计、审查, 更不能在水厂建设初期及时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本次调查, 卫生部门参与水厂工程设计、审查及竣工后参与验收的均为0, 建成后开展卫生学评价的仅占4.0% (1/25) 。

3.4 卫生监测监督不到位, 卫生许可持证率低

卫生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但由于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多、面广、线长, 交通不便, 水质监测难度较大, 特别是在资金缺乏交通工具紧张的情况下, 更是难以实现对水质的有效监控。这是导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 (44.0%) 及管水员健康证持证率 (36.7%) 低的主要原因,

3.5 普遍缺乏保护水源意识

在调查中, 有政府部门确定的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带仅占4.0%, 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之前, 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过水源水质监测检验的仅为48.0%, 有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的占12.0%。

3.6 水质检验能力较弱, 缺乏规范管理

在25家供水单位中, 有水质检验室的占4.0% (1/25) , 有检验设备的占4.0% (1/25) , 有卫生管理制度的占28.0% (7/25) , 建立日常饮用水消毒方式和制度的占28.0% (7/25) 。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导致饮水合格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财政投入

(1)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加强新、改、扩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和提高供水水质合格率作为长效工作机制来抓, 杜绝急功近利。 (2) 环卫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直接制约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将环境卫生的改善作为引进外资的先决条件之一。 (3) 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 保障水质监测方面的经费。

4.2 规范供水工程的卫生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严格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5]的要求, 制订水厂卫生管理制度和索证管理制度, 并做好水源防护。水厂新建、扩建工程应有卫生部门的参与, 并由卫生部门做出卫生学评价, 参考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卫生学评价意见开展工程建设。供水工程在采购涉水产品 (净水剂、消毒剂、水管等材料) 时, 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合格检验报告书, 并加强蓄水池与管网的清洗、消毒工作, 做到定时、定人、定量。

4.3 强化卫生监督和科学指导

卫生监督机构应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 依法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开展卫生监督监测, 对不合格工程并有可能供水引起介水疾病流行的坚决依法处理。同时, 要强化对供水单位专业技术指导工作。

4.4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

通过人才培养,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 造就一支技术过硬、设备精良的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队伍, 以便全面实施卫生监督机械的职能,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的 (包括水性疾病) 卫生安全工作, 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1-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5-26.

[2]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1993) [S].环境卫生标准汇编 (一) , 1999:155-158.

[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S].环境卫生标准汇编 (一) , 1999:159-164.

[4]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3-12.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9

关键词:供水,工程,规划,方案

1 概况

罗敷镇是一个集工业、商业、物流、交通于一体的工贸重镇, 是陕西省重点镇, 全镇辖38个行政村及4个社区居委会, 2012年年底, 全镇总人口79 080万人, 镇域面积为144 km2, 镇区工业实力雄厚, 农业基础好, 商贸活跃。罗敷镇集中供水工程西起方山河, 东至柳叶河, 南起秦岭山脚, 北至二华排水干沟, 供水面积约58.21 km2, 涉及罗敷镇2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现状供水人口共计55 290人, 其中城镇人口24 984人, 农村人口30 306人。工程估算投资3 320.42万元, 新修输水干支管1 362 m, 配水管网38.22 km。

2 水源

2.1 地表水

项目区罗敷河常年有径流量, 集雨面积190.0 km2, 河长45.6 km, 河床比降23.6‰, 总落差1 144 m, 多年平均径流量约3 525万m3。上游森林植被良好, 污染小, 水质优良, 水量满足项目区供水要求。

2.2 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分为两大类型, 即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秦岭山区, 主要受地形地貌、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一般水量较小, 分布也不均匀。泉水流量0.5 m3/h~2.5 m3/h, 少数可达3.6 m3/h~30 m3/h, 钻孔涌水量0.37 m3/h~20 m3/h, 属极弱或弱富水的含水层, 一般供水意义不大。松散岩类孔隙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秦岭北麓洪积扇裙漂砾卵石孔隙水、黄土台源区孔隙裂隙水和渭河阶地砂砾石孔隙水。因埋藏深度和储水条件的不同, 孔隙水一般分潜水和承压水两个类型。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广泛, 水量充沛, 目前项目区工矿企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均为孔隙水。近年来, 受工业排污的影响, 地下水受补给水源一定的污染, 特别是秦岭电厂排放废水、粉煤灰进入河道, 造成河道砷、铅、氟等有毒物质污染, 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经调查走访, 当地居民普遍反映目前饮用水水质较差, 水量不足。

2.3 水源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 项目区内最大用水单位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 目前装机容量124 MW, 工业用水量峰值3.9万m3/d, 谷值1.82万m3/d, 工业用水量全年约为1 200万m3, 扣除污水处理回360万m3, 年需开采地下水量840万m3。占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的46%, 该公司正在论证增加9号, 10号两台机组, 年用水量还需增加300万m3。远期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用水量将达到1 500万m3, 扣除污水处理回360万m3, 年需开采地下水量1 140万m3。占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的6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项目区地下水储量虽然丰富, 但受工业排污的影响, 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再加上目前供水区20多家部属企业、军工科研单位及市属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全部开采当地地下水来满足, 地下水储量已很贫乏。根据罗敷河水文站提供的数据在大敷峪木材检查站附近, 设计保证率为95%的日来水为1.32万m3/d, 能满足项目区供水要求。依据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9月的水质化验, 罗敷河水质经常规处理消毒后即均可达到人饮生活用水标准。结合《陕西省华阴市罗敷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华阴市敷水镇总体规划》的项目区供水原则, 选择罗敷河作为供水水源。

3 供水系统布置

通过多次现场勘踏, 罗敷河取水点有两处可供选择:1) 在罗敷河沟口上游2 km的木材检查站断面修建低坝引水。2) 利用罗敷灌溉引水枢纽并在其东干渠渠首开口取水。由于项目区南边紧邻秦岭山区, 地形陡峻, 具备水厂条件的仅有两处:1) 位于310国道以南东光村东水厂 (下水厂) , 地面高程380.0 m。2) 位于陇海铁路以南东光村东南台地水厂 (上水厂) , 地面高程415.0 m。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拟定以下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在罗敷河沟口上游2 km的木材检查站断面修建低坝取水, 输水管道向北沿河道右岸坡脚埋设, 至老秦岭电厂处上河并穿过202省道, 向北沿202省道内侧排水渠敷设至公路跨越罗敷灌区东干渠桥梁处, 向东沿东干渠右岸埋设至东光村南跨渠道生产桥处, 最后管线折向南边, 沿着该处一小沟道埋设, 从沟道排洪涵洞穿越陇海铁路直行, 爬沟上至上水厂 (陇海铁路南侧东光村台地上, 地面高程415.00 m) , 进行水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输水至用户。

方案二:在罗敷河峪口上游2 km的木材检查站断面修建低坝取水, 输水管道向北沿河道右岸坡脚埋设, 至老秦岭电厂处上河并穿过202省道, 向北沿202省道内侧排水渠敷设至公路跨越罗敷灌区东干渠桥梁处, 向东沿东干渠右岸埋设至下水厂 (东光村东310国道南侧, 地面高程380 m) , 进行水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输水至用户。

方案三:利用罗敷灌区现有引水工程系统, 从取水枢纽引水到东干渠, 在东干渠0+300处开口引水, 沿罗敷灌区东干渠南侧向东埋设管道输水, 至东光村东310国道南侧下水厂附近, 修建一座加压泵站, 提水至下水厂, 进行水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输水至用户。

供水系统示意图见图1。

三个方案在水量、水质等方面均能满足供水要求, 无论哪个方案, 都不能实现全部重力供水。从水源工程以及输水工程看, 方案一和方案二需在河道上新建引水工程, 且输水工程2 km管道敷设在202公路边上的山脚下, 施工难度较大, 管道输水安全风险较大。方案三只是利用现有水利设施, 输水管道沿灌溉渠道附近埋设, 安全度相对较大。从水厂位置看, 方案一中上水厂布置在东光村南陇海铁路南侧, 地势较高, 管网加压供水扬程较小, 工程占地为山坡地是其优点;但其缺点是:1) 铁路南至秦岭山坡脚场地狭小, 布置水厂后, 水厂距铁路仅百米左右, 水厂存在可能占压铁路保护区, 与铁路部门的管理发生冲突;2) 工程施工和运行中, 通过现有的农用交通涵洞, 车辆进出极为不便, 大型机械和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而要另行再开交通涵洞, 铁路部门可能不同意, 显然不现实;3) 工程建成后, 毕竟有几千立方米的水在铁道上部, 且现场地形又较陡, 一旦失事, 有可能给国家交通大动脉造成重大损失, 后果不堪设想, 风险较大。方案二和方案三水厂布置在东光村东310国道南侧, 地势开阔, 相对平坦, 不存在方案一的风险, 施工管理均极为方便。不利的是这里占地为基本农田, 需申请土地指标。方案三中水源工程可利用现有水利设施, 并对现有用户无任何影响, 其工程总投资也相对较小。综上所述, 供水系统布置推荐方案三, 即利用现有罗敷灌溉枢纽, 在东干渠渠首附近开口取水, 管道输水至下水厂 (东光村村东310国道南侧) , 提水至水厂, 经处理后进入配水管网。供水系统方案比较详情见表1。

4 结语

上一篇:习作评改的有效策略下一篇:以人为本服务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