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2024-05-14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精选11篇)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篇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 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充分用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是事半功倍的工作,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务实的体现[1,2,3,4]。如何管好、用好已有的小型水利设施, 与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互动, 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是基层水利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 笔者以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为例, 就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难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基本情况

1.1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

多年来,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政府投资、农民集资、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 各乡镇修建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如夹沟镇2007年全镇水利普查登记造册入档的就有小 (一) 型水库3座, 小 (二) 型水库1座, 集水面积30km2以上的大沟3条, 拦蓄节制闸4座, 山区打塘37面, 灌溉井568眼, 中沟47条, 农田排水沟1 000余条, 配套各种规格桥涵1 364座, 防渗灌渠逾6 400m, 工程布置于全镇各个角落, 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增收奠定了牢固基础。

1.2 工程管护现状

随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体制的变化, 田块分割, 出现了破堤耕种、侵占河道、机井被填、桥涵受损等事件。2009年对夹沟镇小五柳、武小庄、秦湾、武李、青山等5个治理小区已建成的小型水利配套工程实地检查, 发现机井被埋87眼, 小桥涵自然损坏及人为破坏82座 (占小区配套工程的20%) , 中小沟堵塞严重, 弱化的水利工程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存在的问题

2.1 管权不明

乡镇所管水利工程大都由大沟、中沟、农田小沟几种规格配套设施组成, 座落位置不同、规格不一、作用不一、效益不一, 乡镇管护、村级管理、联户管护的管权不明, 无人过问, 工程一旦损坏大都推到政府解决。

2.2 管护资金严重缺乏, 损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

乡镇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 相当一部分工程已达使用年限, 老化失修, 加上群众保护、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差, 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现象时有发生, 随意耕种河堤、乱扒沟渠也屡屡发生, 不少工程带病运行。庞大的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维修经费, 现阶段各级财政很难供给。农村税费改革后, 随着“二工”的取消, 水利经费采取的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 一事一议工程必须满足群众利益均衡、90%以上群众愿意等各种条件, 显然操作难度大、保证率低, 很多待修工程只能搁浅。

2.3 乡镇水利站无行政执法处罚权, 人员编制少

乡镇水利工程面大量广, 分布零散, 机井被填、破坏桥涵、平堤挤占河道现象时有发生, 且多为行政处罚案件, 乡镇水利站无执法处罚权力, 只能批评教育, 加之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编制少, 平时多应付于镇政府各项工作, 因此造成管护不力, 收效甚微。

3 乡镇水利工程管护对策

3.1 根据工程座落位置、作用、受益范围的大小明确管护权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 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一套完整的水管责任制。以地方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 村支两委会一把手为直接负责人。做到工程责任到人, 处处有人负责。二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定时监管, 发现工程损毁, 及时进行维修。具体上, 水库、节制闸、大沟、连接乡镇主要道路上的大中沟桥涵由镇水利站管护, 村塘、排涝站及中沟上的桥涵由工程所在村的副村长主抓管护, 机井及农田小沟上的桥涵由受益农户联户管理。镇村所管护的工程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水利站每季度组织互查评比、奖优罚劣。

3.2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严格保护生活用水水源质量的前提下, 发展多种经营, 发挥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 增加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二是引入市场机制, 加快水利建设资金的回收, 如对水利资源采取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办法回收水利建设资金, 实现水利建设的滚动发展。三是实行政府补贴,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鼓励农民自己修复水利工程,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明确管护权,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效果显著。如夹沟镇2008年、2009年镇政府拨款87万元维修大沟桥3座, 河道节制闸3座, 中沟桥17座, 疏浚大沟逾9 000m;村级维修中沟桥13座, 受益户联户维修小沟桥44座, 清洗机井64眼, 疏浚小沟36条。

3.3 政府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为农业增收、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常年暴露野外, 受风雨、洪水侵袭, 日夜运作, 受损严重, 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使损坏工程得到及时修补,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 各种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中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多, 有财政、土地、农业, 还有其他综合部门。这些资金的投入只重工程建设, 不重工程管护。牢固树立建设是管护的开始, 管护是建设的延续, 管护是永恒的主题, 为使工程延年有效发挥作用, 各渠道投入的建设资金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参考文献

[1]孙元德, 李锋, 郝丹东, 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08 (5) :42, 84.

[2]邢伟济, 张瑞锋.浙江省文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问题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09, 9 (7) :62-64.

[3]任兰钦, 崔斌.黄河下游滩区水利工程设施管护问题分析[J].人民黄河, 1997, 19 (4) :43-45.

[4]王月秋.管护好农村水利工程迫在眉睫[J].东北水利水电, 1996 (5) :32-34.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篇2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平罗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按照上级部门安排,结合全乡小型水利工程现状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保证工程安全良性运行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工程效益为重点,通过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积极推行社会化、物业化、专业化等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开展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逐步建立适应工程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制度与考核监督制度,实现全乡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提高水利工程的完好率、利用率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保证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此项工作确保于2015年5月31日前完成改革试点工作。

三、基本原则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总要求,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建设与管护的主体及责任。

坚持实行民主决策的原则。在确保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模式和管理队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权益。

坚持统筹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乡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确保防洪、除涝、供水和生态环境安全。

坚持依法监管的原则。服从县级水利部门和乡水利站依法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的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工程产权所有者切实履行管护责任,保障工程安全长效运行。

四、改革范围及内容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范围为全乡境内。本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对全乡范围内所有的沟道及以上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和管理试点,包括支、斗、农沟,支、斗、农渠(含防渗渠道、固定灌溉管道)及以上配套建筑物(桥、涵、闸、渡槽等)。

五、改革步骤

按照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步骤,开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工作。

第一阶段:成立组织,宣传发动(201X年X月XX日-XX日)。召开全乡动员会、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乡水利工程改革小组)。召开全乡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确权发证(201X年X月XX日-X月XX日)。对全乡范围内的小沟及以上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清查,整理筛选,分类汇总,登记造册,明确产权,张榜公示,建档发证,乡水利站备案。于4月底前完成调查发证工作。

第三阶段:重点推进,落实管理(201X年X月XX日-X月XX日)。针对我乡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健全乡村级管理网络、选择管理队伍、签订管理 合同。通过改革确定工程使用管理权后,工程使用者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使用或经营期限,工程维护标准和管护制度、防汛抗旱调度和工程安全运行责任等内容。

第四阶段:管理运作,迎接验收(201X年X月X日-X月X日)。各村全面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按照相关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加强督查。乡督查小组定期督查,并进行通报,严格考核。乡水利站及各村对本改革工作进行全面 总结,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树立典型。乡水利站收集整理资料,分类立卷归档。

六、确权发证

(一)产权认定基本原则。

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实行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产权年限不超过30年。

小型水利工程按以下原则进行产权认定:

(1)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受益农户较多的工程,按照工程受益范围,跨村的工程由乡所有,一个村范围内的工程由村集体所有,可登记到受益组;

(2)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为主的工程,产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3)社会资本投资(个人)为主兴建的工程,包括国家补助、乡、村(居)、组集体投资投劳等形成的资产,产权归投资者所有。

(二)确权基本程序。

乡水利工程改革 领导小组负责产权登记相关工作,对本乡境内沟道及以上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整理筛选,定点定位,对符合确权的工程在图上标注,统一编号,画出平面图,登记成册。根据产权认定原则,对登记在案的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产权确认登记后,并在村(居)范围内进行公示。产权登记截止到2015年4月30日以前已完工的工程。2014年4月30日后新增工程确权按上述有关程序办理,并按产权认定原则确权。

(三)产权证办理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认后,凡需办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的集体、单位和个人,由所在村、乡签署意见,向县水利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由县人民政府颁证,乡水利站初审,县水利局核发并归档。

七、管理机制

(一)管理网络

乡水利站为本乡级水利工程专管单位,明确1-2名人员专门负责全乡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各村委员会负责全村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同时聘用1名水管员(可由村干部兼任)。村委会可根据本村实际,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组建村级管理网络。形成“管理员对村组负责,村组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乡负责、乡统筹管理”的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有效管理组织网络。

(二)管理模式

由产权人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及类别选择合适的管理机制。坚持统筹管理,坚持分级管理,跨村水利工程由乡政府负责管理;村级水利工程由受益行政村负责管理。乡、村集体可采取以下方式落实管理主体。

村集体管理模式,由村水管小组直接负责本村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村水管小组组成人员参与管理,参与其它管理人员的选聘工作。

用水者协会模式,按照水系区域或分村成立用水者协会,协会会长由分片推选人员担任,协会成员由每个村委会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组成,协会对本区域工程和用水进行管理。

竞争承包管理模式,以乡或村为单位,采取招标等形式对外发包,择优选择工作责任心重、管理能力强的承包人进行管理。

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借助和依托农村基层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民主管理的平台,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打包管理模式,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小型公益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将水利、交通、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功能和财政资金整合,进行统一管理、综合监管。

种田大户(公司)管理模式,委托种田大户(公司),对其所在水系区域内工程进行管理。

(三)管理运行

工程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服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从和维护公共利益,服从政府的防汛抗旱调度,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工程所有者或管理者要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不得擅自改变工程功能,擅自变更给受益户造成损失的,由管理者承担责任。改革后,工程所有者享有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等有关优惠政策扶持的权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性功能充分发挥和遵循资源合理开发保护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多种经营。

对于损坏需维修的建筑物,由村水管员统计 报告本村委会,行成书面 材料提交乡水利站鉴定,若工程还在保修期内,由施工单位维修,已过保修期的,从筹集资金中出资维修。若工程失去使用功能无法维修,由水利站上报县水利局或其它部门,争取项目改造。

(四)相关制度及要求。

各村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组建相应的村级水管组织,制订考核办法、管理制度、用水制度、管理责职、机电管理员制度、协会章程等。

村水管组织设固定办公、会议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设备,实行每月定期会议制,配备必要的管理器具、装备等。

八、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根据渠道、沟道及建筑物等统计情况,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所需管护经费数额。经费筹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用水者协会会员交纳的会费或工程受益农户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资金,二是渠道、沟道、水面等资源性水利工程开发利用获得的资金;三是各级财政或上级部门等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四是水利工程水费落实的资金;五是每年通过农水建设筹资维修和养护经费;六是其它经费。

(二)经费管理。乡领导组下设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办公室,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设立统一账户,村级管理经费全部上缴乡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各村独立建账,实行专款专用。管理经费和维修经费分开使用,管理经费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维修经费主要用于工程的维修、保养。工程管理经费按不同的工程类别,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支付使用,维修资金使用以“一事一议”方式决定,做到透明公开。所有经费均累计使用。

九、验收考核

制订《XX乡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评分标准及考核奖惩办法》,并按办法实行严格考核,依据考核情况划拨奖励及补助资金。村水管员及工程管理员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各村小型水利管护工作将纳入乡年终责任目标考核。

督查考核采用水利站定期检查与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进行严格考核。对水利工程管护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和管护成效显著的工程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水管员给予表彰及奖励;因管护人员个人行为,造成管护区工程严重损毁的,除解聘外,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十、保障机制

(一)成立组织、稳步推进。为确保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乡政府乡长刘学军任组长,副乡长李志超为副组长,水利站人员及各村村长为成员。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乡水利改革小组负责全乡任务下达、组织实施、工作指导、经费筹措考核奖惩等。乡水利改革小组负责各乡任务下达、组织实施、经费筹措、矛盾协调等工作。各村委会负责资金筹集,人员选聘,工程管护等工作。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公益事业,各行政村要明确目标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气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各行政村要利用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XX乡人民政府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因素 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事关农业的发展,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头等大事。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控制好影响因素就使质量控制得到了保证。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寒冷、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影响。小型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整个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较之大型水利工程而言,投资相对较小,工艺相对简单,正是因为这样,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容易让人产生轻视心理,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下面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问题作以探讨。

一、人的因素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员的因素是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参与施工的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提高施工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的素质。有了过硬的施工队伍,才会有优质的建设工程。提高施工者的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抓好制度的落实,责任到人,形成质量问题人人有责的局面。从项目经理直到具体的施工工人,人人想質量,人人管质量,人人高质量。

二、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有了高质量的材料才能有高质量的工程。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规模小,工程材料用量少,施工方一般是就近购买所用材料,这样就造成材料质量的良莠不齐。

把好材料质量关,就等于把好了工程质量关。因此材料进场后必须严格抽样检查,必要时还要对检测单位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在选购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出厂证、合格证,质检员要做好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水泥取样时要注意不得混有不同品种的水泥,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三、机械设备因素

水利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环境。保证设备的功能先进,兼顾使用的经济合理,还要考虑操作和维护的方便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机械配置重要一点是根据工程实际,根据施工具体环境,在保证性能的先进性后,重点考虑经济性。从而发挥机械配置的最大效率,压缩成本。

四、施工管理因素

施工管理水平高低,直接体现在工程的质量上,加强管理首先要明确施工主体的法人地位。一些小型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对项目法人行为缺少规范。为了政绩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小型水利施工存在行政干预的因素,违背建设规律、违反施工程序,强调工期的短平快,导致出现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轻视小型工程的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够;项目建设受资金困扰,甲方压价,故意拖欠工程款,逼迫施工企业垫付资金,以为如此就是节约了成本;虚假招标、陪标的现象乃至于直接发包的现象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比比皆是,致使施工单位自己及信誉良莠不齐,质量问题难以保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做好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核工作,严格管理发包过程。严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违法违纪建设问题的出现。

五、施工技术的因素

施工的技术管理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施工之前,要编制好职工组织设计,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的指导文件,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可以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对工程的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以备日后查阅。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减少施工中的差错。要有专人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杜绝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抽样检查施工所用的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资料,及时归档,便于使用后的维修及质量验收。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

六、委托监理制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总投资200万元以上且由国家融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建设监理。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具有工程小的特点,个别业主单位往往不委派监理,由业主直接负责工程施工建设。由于业主在施工监督中不专业而使得建设质量难以保证,这样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者施工纠纷,就会造成缺乏监理调解的现象,常常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实行监理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七、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不能因其小而被忽略或者轻视,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注重技术,在控制好各个影响因素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优质。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早日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郑祥乐.刘秀军.孙军梅.浅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09(3).

[2]黄彬.水利工程质量监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8).

[3]倪祥.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0(35).

[4]张明轩.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5).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篇4

1 基本情况

1.1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

多年来,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政府投资、农民集资、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 各乡镇修建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如夹沟镇2007年全镇水利普查登记造册入档的就有小 (一) 型水库3座, 小 (二) 型水库1座, 集水面积30km2以上的大沟3条, 拦蓄节制闸4座, 山区打塘37面, 灌溉井568眼, 中沟47条, 农田排水沟1000余条, 配套各种规格桥涵1364座, 防渗灌渠逾6400m, 工程布置于全镇各个角落, 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增收奠定了牢固基础。

1.2 工程管护现状

随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体制的变化, 田块分割, 出现了破堤耕种、侵占河道、机井被填、桥涵受损等事件。2009年对夹沟镇小五柳、武小庄、秦湾、武李、青山等5个治理小区已建成的小型水利配套工程实地检查, 发现机井被埋87眼, 小桥涵自然损坏及人为破坏82座 (占小区配套工程的20%) , 中小沟堵塞严重, 弱化的水利工程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存在的问题

2.1 管权不明

乡镇所管水利工程大都由大沟、中沟、农田小沟几种规格配套设施组成, 座落位置不同、规格不一、作用不一、效益不一, 乡镇管护、村级管理、联户管护的管权不明, 无人过问, 工程一旦损坏大都推到政府解决。

2.2 管护资金严重缺乏, 损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

乡镇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 相当一部分工程已达使用年限, 老化失修, 加上群众保护、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差, 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现象时有发生, 随意耕种河堤、乱扒沟渠也屡屡发生, 不少工程带病运行。庞大的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维修经费, 现阶段各级财政很难供给。农村税费改革后, 随着“二工”的取消, 水利经费采取的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 一事一议工程必须满足群众利益均衡、90%以上群众愿意等各种条件, 显然操作难度大、保证率低, 很多待修工程只能搁浅。

2.3 乡镇水利站无行政执法处罚权, 人员编制少

乡镇水利工程面大量广, 分布零散, 机井被填、破坏桥涵、平堤挤占河道现象时有发生, 且多为行政处罚案件, 乡镇水利站无执法处罚权力, 只能批评教育, 加之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编制少, 平时多应付于镇政府各项工作, 因此造成管护不力, 收效甚微。

3 乡镇水利工程管护对策

3.1 根据工程座落位置、作用、受益范围的大小明确管护权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 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一套完整的水管责任制。以地方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 村支两委会一把手为直接负责人。做到工程责任到人, 处处有人负责。二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定时监管, 发现工程损毁, 及时进行维修。具体上, 水库、节制闸、大沟、连接乡镇主要道路上的大中沟桥涵由镇水利站管护, 村塘、排涝站及中沟上的桥涵由工程所在村的副村长主抓管护, 机井及农田小沟上的桥涵由受益农户联户管理。镇村所管护的工程张榜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水利站每季度组织互查评比、奖优罚劣。

3.2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严格保护生活用水水源质量的前提下, 发展多种经营, 发挥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 增加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二是引入市场机制, 加快水利建设资金的回收, 如对水利资源采取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办法回收水利建设资金, 实现水利建设的滚动发展。三是实行政府补贴,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 鼓励农民自己修复水利工程,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明确管护权, 建立多渠道管护资金筹集机制效果显着。如夹沟镇2008年、2009年镇政府拨款87万元维修大沟桥3座, 河道节制闸3座, 中沟桥17座, 疏浚大沟逾9000m;村级维修中沟桥13座, 受益户联户维修小沟桥44座, 清洗机井64眼, 疏浚小沟36条。

3.3 政府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为农业增收、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常年暴露野外, 受风雨、洪水侵袭, 日夜运作, 受损严重, 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岁修经费, 使损坏工程得到及时修补,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 各种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中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多, 有财政、土地、农业, 还有其他综合部门。这些资金的投入只重工程建设, 不重工程管护。牢固树立建设是管护的开始, 管护是建设的延续, 管护是永恒的主题, 为使工程延年有效发挥作用, 各渠道投入的建设资金应预算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

摘要:阐述了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现状,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 以期促进小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元德, 李锋, 郝丹东, 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08 (5) :42, 84.

[2]邢伟济, 张瑞锋.浙江省文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问题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09, 9 (7) :62-64.

[3]任兰钦, 崔斌.黄河下游滩区水利工程设施管护问题分析[J].人民黄河, 1997, 19 (4) :43-45.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篇5

鹤岗市水务局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建筑能否安全运行,如果施工质量控制的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上面还是有一些问题,影响着整体的施工质量,这是相关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亟需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整体水平还不是很稳定,增速也不快,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建立更加完善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施工的时候没有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优良率偏低。长此以往,将对人们的经济利益造成较大损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质量控制

对工程的建设成果进行监控就是质量控制,通过这一环节来判定施工质量是不是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还要依据质量计划去编制质量控制的内容。针对那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寻找到有效的规避措施和预防措施,制定出质量验收、不合格返工等控制方案。总体来说,质量控制也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环节都要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如果发现影响施工质量的地方就要及时去整改,使其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使质量控制的作用发挥出来。

实际的施工阶段,通常都是以动态的质量控制为主,然后以施工前的预防控制为辅,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在施工前指导,施工过程中检查、施工之后的验收这几个环节中把握好质量控制。所有的质量依据都要用数据来证明,以书面为质量合格的依据,对于一些重点部位和重要的工序来说,进行动态控制是非常有效的。在施工阶段,要注意控制重点部位的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现场的所有施工环节都进行仔细检查,控制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在工程施工时要全方面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实现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还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监测工作,在重点的部位上设置监控点位,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二、质量控制目标

所谓质量控制目标也就是通过质量控制使工程能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主要从计划范围内的工程规模入手,还有工程实际投入要小于产出,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在施工期间最好控制好没有任何事故发生,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要高效合理地区配置资源。在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是很重要的,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使命,所以一定要明确其目标。

三、质量控制失控的环节

1、质量意识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有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有足够的质量艺术,尤其是工程的管理人员和责任人,要明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意识到工程质量有所保障的关键就在于此。

2、质量责任制

水利工程项目中,要落实工程质量的管理体系,并明确各项施工质量的要求是什么,依据施工质量设计计划去开展工程的施工。同时,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清楚自己在工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承担一定的质量责任。

3、施工人员的素质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工程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不管是施工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的施工人员都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所以提高工程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参与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开展培训教学课程,使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都有所提高。

四、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水利管理单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在全县水利管理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承担着所辖乡(镇)的水利规划、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防汛抗旱、工程的管理等大量公益性工作,但现状管理单位以经营性为主,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维修养护经费等长期无来源保障。由于缺乏运行管理经费,导致水管单位向恶性循环发展,管理水平底下。大多数管理单位人员都忙于承揽水利工程建设来维持单位的简单运行,有的甚至无精力来抓水利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1、质量教育

要对全体工程建设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使全体成员明确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2、标准化

从工程可行性研究到工程完成,都要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化体系。

3、质量信息

质量信息反映工程质量和各项管理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情况。在工程实施中,要及时了解工作实施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信息。应准确、完整、系统地进行工程质量全面监控,对渠道及其建筑物,控制断面几何尺寸不允许超出偏差范围;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光洁度达到设计要求;伸缩缝的宽度、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对工程质量不能有消极作用。若发现质量问题,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应及时让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使出现的问题在萌芽状态时予以解决。完善施工人员施工日志制度,把施工日志列入正常的质检范围。

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单位起重要的作用,工程开工时首先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资质、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既无资质又无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常常不被重视,应拒绝进入建设现场,以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针对项目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等情况,确保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正规化。

1、对项目所需的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等均满足质量要求。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規范、标准要求,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自检人员组织整改。

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项目开工前,建设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方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质检部门专职质检员签字认定。另外,质量控制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常检查、跟班旁检,随机抽检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六、结语

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行关系重大。工程质量的优劣,同时也严重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影响工程建设单位的信誉。可以说,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共同利益之所在。因此,做好工程质量控制是有关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工程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做到工程建设各环节、各方位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优良率,才能让工程建设最大效益化,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婕.浅谈加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建材与装饰,2012(2)

[2] 韦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如何实施质量管理.民营科技,2011(11)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篇6

一、目前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由于工程投资建设缺乏全面的调研和了解, 没有考虑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 修建的部分灌区很难发挥作用。 北方河流多以季节性为主, 春夏多雨季河水充沛, 秋冬季河道多断流, 在农田需水时无水可取, 出现了所谓的“有渠无水”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修建的灌区失去了应有的效用, 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2. 工程规划不科学, 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施工质量无法保证。造成大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工程损坏或停用的原因, 主要是工程质量和材料不合格造成的。 一般乡镇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按照其资质以及业务范围等来承担相应的勘测设计任务, 监理单位则按照相应的业务范围承担工程的监理工作任务, 而目前由于人力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使一些工程监管任务下放到乡镇水利管理部门负责, 乡镇水利管理部门身兼管理、监理以及技术服务等功能, 一般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面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和材料使用情况无手段、无器具、无权限去做鉴定, 致使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3.管理粗放, 建设标准低。 施工现场混乱、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 同时规范性的管理较少。 乡镇水利工程往往是通过若干个非水利部门跑项目、争资金得来的, 从而就涉及了既有当地的政府部门管理又存在跑项目资金单位的管理。有时会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及行动, 没有按照规章标准进行, 也就不存在职责的分工, 从而出现乡镇水利工程的职责不明、多部门管理的现象。 项目建成后管理粗放, 维护管理不足, 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 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 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 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做好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由于当地降水量偏少, 灾害性天气多, 而巴林左旗又重点依靠农业生产, 旱耕地近年来几乎是颗粒无收, 所以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组织领导, 狠抓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 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紧抓不放。

2.做好科学规划, 狠抓建设重点。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紧紧围绕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等重点建设任务抓落实, 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 推动水利建设, 全力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篇7

一、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护主体缺位, 产权机制不明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乡镇、村集体的功能逐步下降, 大多数原本归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流于形式, 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由于管护主体的缺位,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致使公益性设施财政支持缺乏, 略带经营性设施很难实现良性发展, 并且出现了“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村民管不了”的现象。近年来新建的一批水利设施大多数投入则集中在具有代表性、政绩性的主体骨干工程上, 而对于相关配套设施及管理维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即重主体轻配套、重新建轻管理。由于新建的小水利工程产权不明, 缺乏管护意识, 尚未明确具体的管护责任, 形成了只建不管、管用脱节的局面。对于具体的小农水工程项目来说更是存在严重的管护问题:一是项目多方管理, 实际都没有管到位;二是项目无人监管, 项目管理失控;三是项目重复安排, 资金监管难到位。这些都造成了管护主体的缺位, 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各方面效益。

2、管理方式不当, 运行效率低下

2002年税费改革之后, 国家取消了“两工”和各项费用, 村委会丧失了收取“共同生产费”的权限, 这也大大降低了村委会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 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村委会, 无法筹集足够的经费来进行小农水设施的管护与新建, 而国家倡导的农民自发形成用水协会的实际作用往往不及村委会, 很难达到切实有效的管理效果, 造成了地方政府主导的村级代管模式失效。在实地调查中, 广大村民对“小农水”管理问题上最有争议的就是水价问题, 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将一些灌溉用小型水利工程移交给村民成立的用水协会。用水协会上接政府, 下接村民, 成为小水利运行的关键一环, 但实际中, 村民对用水协会的定价并不满意, 而用水协会考虑到日常维护成本以及部分新建成本定价较高, 造成了村民的用水矛盾。并且, 大多数农民用水协会运作不够规范, 管理水平较低, 协会工作经费缺乏, 又收不到足够的水费, 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工程维修养护缺乏必要的资金, 没有建立起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韩俊, 2011) 。而对于其他一些小水利工程则严重缺乏管理, 由于年久失修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防洪、灌溉作用。再者, 村委会将部分可供发展养殖业的山塘、小水窖委托给专人管理, 由于其经营性较强, 受委托方难免为例经济利益忽视生态及社会效益, 大大影响了其防洪抗旱的功效, 不合理的养殖导致水质变差, 水资源污染严重, 村民矛盾不断, 运行效率低下。

3、管理人员技术缺乏, 管护机制失灵

虽然部分水利工程 (小型泵站、附属配套设备、小型引水闸等) 设有专人管理, 但是管理人员多为象征水利部门或村委会委派的亲戚或熟人, 管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 并不专业。一方面,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普通村民对小水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管理报酬较低、管理资金不到位、日常管理任务较轻, 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知识水平有限, 管理技术滞后, 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小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病险问题, 未能及时有效进行整治, 进一步加剧了小水利工程的老化实修, 功能衰减, 难以维持工程的正常高效运转。最近几年以来, 乡镇水利的发展基本上呈现工作人员多、编制少、支出大于拨款的现象。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大环境下, 很多水管站、水利站都被撤销或者合并,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刘竹梅, 2012) 。

此外, 最为关键的便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机制没有完善, 新建时主要是政府组织、出资, 农户投劳出力, 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不规范、工程质量很难保证, 建成之后由于产权不明, 没有合理明确维护责任, 工程年久失修、效益大大下降后也没有形成及时有效的保修维护机制, 最终严重影响了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功效。

二、创新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机制

1、明晰权责分工, 完善产权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最为基础的工程项目, 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功能, 对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 因而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和准公共性, 各级政府理应成为“小农水”工程的主要投资和管护方。国家的投入、管理、监督力度直接决定了“小农水”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并且县乡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方面处于主体地位、肩负主要职责。县乡政府, 作为与小农水关系最密切的政府层级, 理应承担小农水设施新建运营管理维护的主要责任, 并且有效合理地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管护, 而不能只建不管, 建管脱离, 权责不一。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 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严格界定各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 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公共性和农户家庭经营的个体性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民建、民管、民有、民营”的模式, 逐步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培育成为用水和管水主体, 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职权, 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 专群结合的新型农田水利服务体系。

2、创新运行模式, 完善方法机制

(1) 构建引导规划机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受益性民生工程, 政府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程序作出合理化规定。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资金的筹措、劳工的组织、预期的效果、建后管护方案等合规性审查程序, 项目资金拨付程序, 资金使用程序及财务公开方案等都要做具体说明, 使这个小农水工程建设更加合理化、规范化。所有程序的制定都要以文件等形式发给农民, 使农民知道哪些程序由自己完成、哪些程序由政府负责办理。农民在政府规定程序的引导下, 有序地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来。使之实现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的最优模式, 形成项目规划的长效机制。

(2) 倡导民主参与机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范围广、周期长、任务重大、影响深远。只有在政府的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拨付下, 依靠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才能顺利完成。要把农民组织好、发动好, 把项目建设好、管理好, 必须建立和创新一种农民自主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机制。其中包括:第一, 参与项目规划过程, 保证规划民主决策。因为不同乡镇地区结构、地理构造不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选址、建设规模、出资比例、投劳方案、管护模式等系统规划问题都要由村民自行组织参与民主决策, 进而保证项目方案受益的公平性, 效益的长期性。第二, 参与项目申报过程, 确保项目优质合理。在项目申报过程中, 由农民自主决定申报哪些项目和实施项目的顺序等, 有助于实现项目的建设后受益的公平性, 真正体现村民的意志, 防止部门代言, 政府专断。第三, 参与项目实施过程, 确保过程高质高效。在小农水项目实施过程中, 村民是工程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通过投劳方式由农民自己承担部分低技术含量的工程, 可以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对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项目, 可在政府指导下, 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用水产协会组织公开邀投, 择邀专业队伍组织完成。通过农民自己参与工程建没, 使他们成为建没主体, 让农民对项目的质量问题、标准问题、工期问题、投入问题等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 从而为建后管护打下良好基础。第四, 参与水价制定过程, 确保价格公平合理。灌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 确保灌溉用水有效合理, 是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用水价格又是村民感受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 因此制定合理的用水价格需要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民主协商, 综合考虑各方面建设维护成本, 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制定出村民满意的价格, 进而确保村民用水的公平合理, 真正达到小农水的灌溉功效。

(3) 管理机构改革机制。乡镇政府作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管理主体, 构建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对于小农水利工程的管护至关重要。大力推进乡镇水利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管理机构改革, 甄选合格管理人员, 有效合理地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管护是当务之急。因此, 以乡镇政府为主体, 要大力推进乡镇水利管理站及其相应管理机构改革, 在精减低效管理机构人员的基础上, 应适当增加专业大学生等高素质人员辅助管理。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并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和监督检查, 提高管理意识, 明确管理职责。

(4) 完善后期维修机制。由于小农水工程建设年代久远, 使用强度大, 工程功能衰减或设备老化在所难免。在钟祥市的实际调查发现, 目前不少地方的小水利设施出现故障时通常采用“发现问题—年度汇总—集中申报—资金下达—集中维修”的程序, 对于工程故障设备或需维修的项目实行“捆绑式”申报。这样当一些规模小、维修资金量小但较为关键的小水利设施出问题后, 很难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 导致后期维护资金的严重滞后, 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为此, 要在乡镇水利管理单位 (通常为水管站) 设立水利设施管理专项资金, 主要针对工程使用旺季故障维修使用, 这样可以保证小农水利工程能够持续高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保障农业生产, 促进粮食增产。同时, 还必须加强对管理专项资金的严格审查和监督, 防止资金的挪用或贪污情况发生。此外还要加强小农水管理的财务透明度, 定期向村民公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保障各项资金的高效用转, 促使乡镇政府在小农水设施建设中切实担任起新建、运营、管理、维护的各项职责, 真正提升小农水设施的管理质量。

(5) 创新运营模式机制。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较多, 不同的工程类型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管理, 而要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管护模式, 因地制宜。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以及广泛采纳乡镇水利管理部门和广大村民意见, 制定了新模式 (表1) 。

3、加强监督机制, 完善法律保障

(1)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小农水”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各项功效的发挥, 关系到农业生产质量和粮食增收的保障, 也关系到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因此, 要建立起政府部门对施工单位、村民对施工单位、村民对政府的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对项目的建设管理进行监督, 包括建立和推行项目公示制, 让乡镇政府、农民群众明白各项工程的实施情况。其次要通过政府部门质量跟踪监督和严格项目验收等方式, 强化对项目质量的监管, 防止出现劣质工程。

(2) 加强对工程资金使用的监督。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监管, 有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对各阶段的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的预算、审批, 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公示各项资金使用情况, 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 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转。

(3) 加强小农水建设的法律监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农田水利有关法规和政策, 比如《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中的相关政策都是按行业线条式制定的, 对农田水利虽有涉及, 但不系统、不明确, 难以有效规范和指导农田水利发展;大部分政策, 权威性不够, 需要提升法律效力。因此, 需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加快出台关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法律法规, 如《农田水利法》等, 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质、投资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部门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制定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有针对性地对小农水的建设进行法律规范和约束, 对不同的监管主体、利益主体的行为制定明确的规范。

三、总结

建设好、发展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小农水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管护问题。本文在研究其问题的同时, 针对现有的农田水利提出了新的监管机制, 探索了新的管护模式, 以加快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带动农业的发展, 切实服务于三农, 提高粮食产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韩俊、何宇鹏、王宾:加快推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发展[J].中国经济报告, 2011 (7) .

[2]胡学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四种机制创新[J].中国水利, 2008 (22) .

[3]张文:浅析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 2012 (3) .

[4]李俊峰、李恩瑶:探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J].科技与企业, 2012 (1) .

[5]刘竹梅: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中出现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北京农业, 2012 (7) .

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篇8

此外,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日益加深、市场日益健全、金融市场工具日益丰富, 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作为生产者的农户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资金匮乏等问题, 很难取得公平的谈判地位, 没有形成有效的议价能力, 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1]。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湖南省蔬菜基地之一的汉寿县围堤湖白菜几分钱1斤也无人收购。自2013年3月上旬以来, 农民将自种的近万亩白菜、包菜耕除。保守估计毁菜6000亩以上, 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

1 研究现状

农业超市期权契约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的一些学者如Tsay等将期权契约运用到供应链协调管理当中[2], 得出期权契约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的协调发展。Seifert等研究了具有风险偏好的买方在期权价格为外生变量时的最优订购策略[3]。国内学者如马士华等[4]讨论了期权机制下预定供应商生产能力的不同情况。赵正佳[5]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期权协调机制, 并给出了供应链最优时的期权契约参数。贺晓伟、赵庆祯[6]将期权理论引入到农副产品供应链中, 分析了“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的收益分配问题。蔡洪文、张旭辉[7]通过研究建立了创新投入成本共担的供应链期权契约机制, 表明在创新投入成本共担下的供应链期权契约机制下, 能够实现零售商主导下的供应链的协调。

2 建立期权契约模型并计算最佳订购量及契约定价参数

超市农业的兴起对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大问题, 农民毁约率高以及大型超市高额的进场费等问题一直阻碍着超市农业的发展。为更好地保障众多分散农民的利益, 有效地促进超市农业的发展, 本文针对于更接近农地、无需高额进场费的乡镇中小型超市进行研究, 提出一种农超对接模式, 即一家乡村中小型超市与多家农户合作, 在农民播种农作物之前, 超市根据本年的销售计划发出招标广告, 并制定相应的期权费用、期权执行价格以及允许每家农民最大期权购买量。农民与超市签订协议, 确定本期的期权购买量, 并根据自己购买的期权量规划农作物的播种。在农产品收获季节之前, 超市通知相应的农户交割时间。在农产品收获季节, 农民按照自己购买的期权量、农作物交割时间以及当年市场价格做出决策, 将农作物出售给超市。

模型符号说明如下。P:单位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C:单位产品的农产品的生产成本;R:超市因农民不能够按照期权价格卖给超市而获得的单位补偿;V:农民在丰收季节未售出的单位产品的残值;:单位产品的期权购买价格;单位产品的期权执行价格;λ:农产品的破损率;Q:农民的期权购买量;x:超市面临的市场需求。

假设1:当期权执行价格减去期权价格大于等于批发价格时, 农民才能保证每年的年收入, 农户才愿意加入此模式。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此价格。

假设2:当农民没有按期将农产品卖给超市时, 超市获得的补偿在批发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 生产成本大于残值。

2.1 基于期权契约的集中型供应链模型

对需求订购量求偏导:

解得:

2.2 以超市为主导的分散型供应链

超市首先根据本年度销售计划发出招标信息, 给出期权契约定价参数 (C0, Ce) 农民根据超市发出的招标信息以及自己的生产能力制定本年的订购量Q。此二级供应链符合Stackelber博弈。

2.2.1 农户决策模型

对订购量Q进行求导:

解得:

2.2.2 超市决策模型

超市的期望利润:

超市为使自身的利润最高, 卖给农民的最优期权量为:

2.3 收益共享和损耗共担下供应链期权契约协调

在供应链契约当中, 不论是供应商单方进行创新活动还是零售商单方进行创新活动, 单纯的供应链期权契约都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7]。因此, 对原模型进行修正, 进一步讨论利益共享和损耗共担模型。

假设α为超市分配供应链总收益的比例;β为农户分担总成本价值损耗的比例, 并记总利润为:

农户修正模型的期望利润为:

超市修正模型的期望利润为:

2.4 期权契约定价参数的制定

解得:

可以看出, 期权价格和期权价格的制定与分配系数、生产成本、农产品残值和超市补偿相关。超市可以根据相关参数制定最优的期权价格和期权执行价格。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乡镇中小型农业超市期权契约模式。此模式中, 超市可以提前得到多家农户的期权费, 有利于资金的周转。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农民毁约的风险性;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购买相应的期权, 有效克服扩种的盲目性, 更好地规划好当年的播种量。同时也有了更直接的销售渠道, 减少了农作物的残余量, 使得农民的收入更稳定;整个供应链方面: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 可以有效地提高超市和农民的分配利润。同时, 乡镇中小型超市距离农地相对较近, 在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时间和空间成本, 并且降低了中间装卸过程中的损失, 农作物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可以有一定的提高。最后, 本文根据期权契约的集中模型、分散模型, 以及利润分配模型给出了最佳订购量和期权契约的定价参数。

参考文献

[1]谭涛, 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4 (5) .

[2]Tasy A, Nahmias S, Agrawal N.Modeling supply chain contracts:A review[A].In:Tayur S.Ganeshan R.Quantitative Model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Boston:Kluwer, 1999.

[3]Seifert, Ralf W Thonemann, Ulrich W Hausman, et al.Optimal Procure-ment Strategies for Online Spot Markets[J].European J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3) .

[4]马士华, 胡剑阳, 林勇.一种基于期权的供应商能力预定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 2004, 18 (1) .

[5]赵正佳.农产品供应链期权契约研究[J].管理纵横, 2010 (8) .

[6]贺晓伟, 赵庆祯.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 2011 (1) .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篇9

一、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小型水利工程责权利不规范。

存在小型水利设施产权 (财产所有权) 及所有者主体不明、管理混乱、经营粗放、责权利不规范、重建轻管、工程效益衰减的问题。笔者认为, 必须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进行改革, 以资产为纽带, 以盘活存量, 明确产权, 搞活经营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为重点, 以资本运营为手段, 立足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加强工程管理, 提高工程效益。

(二) 技术力量单薄, 业务水平较低。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 难以承担技术水平高的工作。项目管理水平差, 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 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 随意性较大。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 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 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 使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 有关单位不具备必要的技术资质。

设计单位应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 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 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 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 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四) 勘测设计施工不规范, 因陋就简。

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 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 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 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 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 致使方案比选不力,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 整个前期工作做得不够扎实, 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 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 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 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 管理水平有限, 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 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五)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 对小型工程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 凭直观印象下结论, 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 更缺乏监测人才, 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二、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一) 明确产权, 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 笔者认为要因地制宜, 宜卖则卖、宜股则股、宜包则包、宜租则租。股份合作:对经中介机构评估确认的水利资产大部分或全部股权, 以公开竞价或协议的方式出售给职工或其他投资者, 通过资产或产权重组明确投资主体, 并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有机结合起来。出售给本单位职工的股份参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1、拍卖:除承担重要防汛任务的小型水库等工程外, 其他的小型水利工程整体产权以公开竞争的方式有偿转让其使用权、经营权, 期限为10~30年。小水电、机电井、塘坝和农村饮水工程在小型水利工程中比例较大, 效益较好, 群众投资热情高, 产权改革易于突破, 要把它作为改革重点, 以拍卖为主要形式, 把产权转让给群众。2、租赁:对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分离, 将经营权出租。承租者在交付风险抵押金和租金后, 可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租赁期一般为5年, 最长不超过15年。3、承包:在水利工程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以合同形式确定发包方与承包方的责权利关系。承包期一般为5~10年, 最长可达20年。对一些公益性较强、暂时无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小型水利工程, 当地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建设、维护和管理责任。小型水库具有防洪、供水双重效益, 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各地在改革中务必周密考虑, 确保防洪和受益群众用水安全。

(二) 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素质。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 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一定的文化素质, 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 有一定的经验, 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 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 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和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 提高职工素质。

(三) 建立健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 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 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 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最终取决于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的发挥, 所以工程施工必须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严把质量关, 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质量控制, 严格管理, 科学决策, 从而使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笔者认为, 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工程施工离不开施工材料, 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相应的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控制材料的质量应做到:一要掌握材料信息。优先供应厂家, 选择质量好的材料, 从而保证工程质量;二是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建立严密的计划、调试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 减少材料库存和占用, 确保施工的关键环节:三要合理组织材料的使用, 减少材料的损失。加强材料的保管工作, 避免材料损失、变质;四要加强材料的检查和验收, 严把材料质量关。进厂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化验单、厂家批号等;五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 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四) 科学管理, 注重效益。

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 注重向管理要效益, 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 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 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 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 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参考文献

[1]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国三峡建设, 2000.

刍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议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议;管理

目前,由于农村对水电的需求,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应用于灌溉农田,使农作物在干旱时期也能够保证充足的水源,提高农田的生产率,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不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规模较小,所以一般不受重视,更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所以有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1]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作物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作物的收成决定着农村人民一年的经济收入,所以提高农作物的收成就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一般情况下农民是依靠雨水或者河水来灌溉农田,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雨水充沛的时节还好,遇到干旱时期,农民就只能眼看着农作物逐渐旱死。不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很好的解决干旱时节的灌溉问题,保证农作物可以获得充足的水分。从而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不过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仍需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

二、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一)缺乏政府指导

在进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时,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扶持[2]。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政府并不重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因此也没有进行特别的指导。这种现象使得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导致一些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他们的生活状态停滞不前。

(二)管理工作不透明

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公益机构,是政府直接建设的,并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经营管理时需要透明化。但是现在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不透明,管理人员也不透明,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会遇到一些阻碍,不能顺利的展开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此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有很多用途由于管理工作不透明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农村经济一直停留在现阶段,没有实现进步与发展[3]。单一的灌溉农田不仅不能充分的利用水资源,甚至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实现管理透明化,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进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使农民生活富足。

(三)水改不彻底、产权明晰度不够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9〕87号)文件精神,按照《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全面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云水发〔2010〕70号)要求,我省水改工作跨历3个年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不彻底、产权任然明晰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已经改革的少部分水利工程仍然存在改革不彻底、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须进一步深化;二是此次列入改革范围的水利工程数量多、覆盖面广,资产构成复杂,改革任务比较繁重;三是大部分水利工程产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不落实,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状况突出,“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工程普遍,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极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我国很多的农村小型水利系统都是20世纪70年代或者80年代建设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使用的。随着时间的增加,到现在已经没有明确的产权了。所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需要进行维护工作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明确的负责人,因此,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一直延后,以至于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急不能正常的使用。水利工程的损坏使得人们在干旱时期没有了水资源供给机构,直接导致农作物由于缺少水分而减产,农民的经济收益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的经济得不到发展。

三、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一)政府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扶持、引导

政府扶持与指导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会使管理人员重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并且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4]。政府还应该帮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引进一些专家来指导工作人员的技术,是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此外,有了政府的扶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有了资金的保障。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政府资助的资金做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使水利设备可以正常的工作,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充分的发挥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用。

(二)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

由于产权不明确致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能顺利的进行。所以,为了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必须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只有明确了水利工程的产权[5],工作人员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才能更好的管理水利工程。政府可以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给个人,这样不仅明确了水利工程的产权,承包者还可以通过帮助农民灌溉农田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经济收益,提高经济收入。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都是人为控制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成熟,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制度,所以可以通过政府协调,引进大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才来进行专业指导[6],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使管理工作做的越来越好。此外,要使工作人员重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能因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就松懈了对它的管理。管理工作做得到位,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作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收成,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而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贯彻落实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时,政府也要积极的引导、扶持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小文,镇方栋.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2:118-120.

[2]王学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04:322-323.

[3]邢昱强.东阳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02:225-226.

[4]张元敏.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266-268.

[5]吴宗原.刍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130-132.

小型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措施 篇11

1 对水利工程出现渗漏的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虽然对我国经济建有很多帮助, 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的设计的知识面较广, 所以其施工比较困难, 并且水利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渗水现象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大。而引起水利工程渗水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水利工程在建设时设定的防洪指标较低, 无法满足工程的需求, 这样造成水坝地基和坝体老化的概率就十分严重, 并且情况也比较严重;其次, 在出现水坝地基和坝体老化的情况时, 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或者正确的处理措施, 从而使情况更为恶化[l];最后, 由于有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并没有将基础设施完善, 从而导致其出现渗水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对于上述这三点原因不仅是引起水利工程渗水现象的原因, 同时能对水利工程的正常功能的运行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 从而使项目质量有保证。

2 对小型水利工程防渗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2.1 增加竖直方向防渗性能的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的防渗处理方式有很多, 增加竖直方向的防渗性能也是其中一种。对于增加竖直方向的防渗性能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修建防渗墙和利用高压喷射技术两种, 本研究中只介绍修建防渗墙。防渗墙, 顾名思义就是对水利工程的渗水情况进行防治的手段之一, 而对于防渗墙的建设材料来说, 一般工程中选择的都是塑形混凝土。塑形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差别在于其抗渗透能力更强, 承受的形变程度更大。在修建防渗墙时, 施工人员主要注意三点。首先, 在修建时, 要尽可能的降低槽的连接数目;其次, 在进行浇筑时可以选择导管直升的浇筑方法;最后, 在施工完成后, 要采用泥浆对防渗墙进行固壁施工, 并且这一点对于防渗墙的修建来说也是核心部分, 因此, 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规范操作。

2.2 增加水平方向防渗性能的施工技术分析

对水利工程防渗处理除了增加竖直方向的防渗性能, 也需要对其水平方向的防渗性能有所提升。而在目前水利工程来说, 一般采用的方法都为水平铺盖法来增加其水平防渗性。而水平铺盖法一般都是使用粘土进行铺盖, 但是也分为人工填充和自然填充两种。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来说, 采用自然填充即可。而粘土的选择也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粘土直接使用即可, 这样既可以降低其成本, 同时其施工技术也更为简单一些。而对于水平铺盖法, 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 由于采用的粘土是天然的, 所以在施工前, 施工人员要对年度的性能、厚度、干重等信息进行测定, 不能盲目的使用[2];其次, 在采用粘土进行铺盖法作业时, 一定要保证粘土的密封性良好, 以防止出现渗水情况;最后, 在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时, 施工人员可以在其底部铺设一层透水层, 或者采用减压井来解决这些问题。

2.3 防渗技术的化学补强技术分析

除了在施工时采用一些技术来进行水利工程的防渗处理之外, 也可以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化学补强技术。而在进行化学补强技术手段的实施来说, 也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 在进行处理前, 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清理;其次, 在施工后出现损坏的地方, 相关施工人员要采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及时处理;最后, 在化学补强术实施后, 要采用, 木板等物品对其进行压实处理。化学补强术虽然针对性强, 效果也较明显, 但是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来说, 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 因此, 如果要使用时, 一定要保证其操作正确。

结语: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并且对人民的生民安全及财产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防渗技术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来说也至关重要, 因此, 做好其防渗处理也应该引擎相关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l]袁勤国, 陈思翌.湖北省中小型水库土石坝渗透原因及防渗处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 (01) .

上一篇:石化柴油下一篇: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