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利水电

2024-07-28

中小型水利水电(通用12篇)

中小型水利水电 篇1

摘要:我国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已兴建了一大批中、小型水电站,但在这些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存在着工程地质参数过于复杂的问题,致使建设工作量增加,投资加大,工期也因此延长。本文浅谈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评价工作的积累经验与工程地质类比的重要性,对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地质评价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加快了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工作,然而,中小型水电站工程在勘察阶段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勘探工作,加上地质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前期勘察不可能完全查明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开挖后,我们可利用暴露的有利条件,全面检验前期勘察结论,及时修正地质评价,为优化设计方案及工程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性

地质评价是在查明工程区的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勘察成果分析,结合工程的特点,抓住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不同的建筑物提出一个准确、合理的地质评价意见以及地质参数、具体的工程处理建议等。有些项目的地质评价内容没有很好地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特点进行评价,没有把“地质问题”和“工程”紧密结合,造成评价内容的空洞,缺乏实用性,地质评价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地质评价是应抓住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应对坝肩拱座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拱座的抗滑稳定、变形稳定以及渗透稳定等。对于重力坝,常见的地质问题是坝基的抗滑、变形问题、绕坝及坝基渗漏问题、两岸开挖边坡的稳定问题以及大坝下游的冲刷问题等。[1]建在砂卵石层的闸坝,突出问题是砂卵石层的压缩变形、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以及下游冲刷问题等等。地质评价的重要性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地质参数以及工程处理的建议。

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评价基本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评价的基本内容由于建筑类型不同而各异,但普遍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区域稳定性、主要物理地质现象等。

2.1 地形地貌

评价要点为工程区内基本地形地貌单元(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的分布情况及形态特征(海拔高程、分水岭的高度及地形高差、切割情况、地表坡度等)、河谷发育史、河谷地貌形态、河谷阶地的发育及堆积物分布特征、河流形态及坡降等,以及夷平面、剥蚀面、古河道、冰积物等的分布范围、高程及形态特征等。[2]

2.2 地质构造

评价要点为工程区域构造发展史、所处大地构造部位、主要构造单元、构造体系型式及其复合、交接关系,研究主构造线方向、构造的级序、基本构造格架等,叙述工程区主要褶皱隆起带、凹陷带及断裂带的规模、分布延伸情况及其力学性质、类型、错动方向、错动距离及活动性,并对各构造形迹的先后序次进行配套分析。对区域性岩浆活动的时期,规模类型、产状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进行阐述。

2.3 地层岩性

按照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对工程区内出露的各类地层岩性进行叙述,其要点为成岩时代、分布范围、厚度、产状、岩性、岩相、矿物组成和接触关系。对于第四系沉积物还应阐明其成因类型和物质组成。

2.4 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是指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运动,特别是地震活动、断裂活动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评价的要点为区域构造背景、活断层判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工程建设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预测。在区域稳定性条件好时,主要注重地基稳定性条件;在区域稳定性条件不好时,则通过地基稳定性分析找良好的地段加以改善。[3]

2.5 主要物理地质现象

评价要点为工程区大型冲沟、滑坡、泥石流、倾倒岩体、变形体、崩塌体、松动体、岩溶以及沙丘、冻土等的分布规律、规模、成因等。

3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评价体会

3.1 坚持按照规范要求,分阶段进行地质评价工作

地质评价工作是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不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地质工作,就难以取得可靠的地质资料。地质评价工作应遵循科学的工作步骤,一般先由面到点,由宏观到微观,由地面到地下,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中小型水电工程与大型工程相比,虽然工程规模小,但是“五脏俱全”,必须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确保工程安全,所以地质工作应坚持按照规范要求,分阶段进行地质勘察评价工作。[4]

3.2 地质与设计密切合作,确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中小型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经常由于资金、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投入较多的勘探工作,又必须把地质问题讲清楚,地质应与设计专业密切合作,了解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初步确定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外业工作。对于一些小型水电站工程,在地质测绘基础上确信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勘察工作可以适当简化,而一般地质问题和一些不良地质现象,如一些小断层破碎带的处理等可在施工开挖揭露以后再研究处理方案。

4 结语

目前简易快速测试核心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较多的有回弹仪、点荷载仪、携带式剪切仪、单道地震仪、岩体波速仪等。通过这些仪器简易测试,可获得各种力学特性,以进行岩体分类,可提出概略的岩体(石)物理力学指标。这类测试仪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试速度快,购置价格亦较低廉,适宜于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田陵君.水利水电工程库岸稳定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7-58.

[2]张皓鑫.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3-37.

[3]陆兆溱.工程地质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100-102.

[4]林宗元.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2-25.

中小型水利水电 篇2

在决策阶段,大部分水利水电企业都存在对可行性报告把握力度不精准的问题。尤其是很多中小型水利水电企业,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建设工程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编制了并不周全的决策计划,对项目开发运用价值和造价控制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决策阶段,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尚未完全明确,这一时期的项目成本与预期收益核算结果准确度偏低,因此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成本剖析和编制施工计划上。此外,水利工程施工方不了解项目造价,对施工技术和施工项目知之甚少,对造价管理和资金投入估算缺乏专业态度,都会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性,进而影响造价控制管理。

1.2设计阶段的问题

设计阶段出现的设计计划与实际工程状况不相符的问题会直接影响项目后期的造价核算,这也是很多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投资成本远超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已经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规程》等标准规范对设计指标做出了一定要求,但是依然存在部分设计公司重收益轻品质的现象。在项目设计中,没有全面考虑施工计划,对于实际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预案。此外,在施工图纸设计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很多设计者出于自我名声和项目安全考虑,会增加项目设计难度,还有的设计者出于利益考虑,故意增加设计参数值,导致项目成本攀升。

1.3实施阶段的问题

在工程实施期间,由于监理单位技术能力不一,材料、机械、人工等费用存在差异,加之工程实施阶段未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未能及时变更图纸,成本控制力度不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很难准确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

1.4竣工验收阶段的问题

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 质量控制

根据国務院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有关水利工程的相关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主要考虑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本文主阐述了目前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1.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体会

我国目前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比较分散等特点,为了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为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及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行管理体制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

1.1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只有领导重视、组织结构完善、目标明确、协调有力,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1.2依靠现代科技进步、注重人才培养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进行质量管理,采用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因此对各具体建设项目、各岗位的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是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1.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分段管理制

对于县(区)小型工程,水利施工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实施,在工程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程控制,对目标计划和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保证目标顺利实施。

2.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针对目前我国的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已从过去单一的指令性计划过度到了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变观念,从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着眼,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体现管理,规范管理,坚决杜绝个别领导拍脑袋工程的发生。

2.2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和入世带来的挑战,对各具体建设项目、各岗人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明显地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工作。

2.3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稳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各乡镇的水利站(所),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和执法等重任。但在新一轮的地方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水利站(所)面临着撤并、人员分流的形势,人心涣散,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

2.4工程施工不规范,因陋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不合理或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和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简的意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糙笨重。

2.5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3.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一些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中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3.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区)及以下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水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所学知识,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我们在中小型工程立项时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3严格供货渠道,确保材料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首先,要积极寻求更优更好的供货渠道和供货方,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坚持“保质、保量、准确、及时”和“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其次,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3.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3.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

4.结语

中小型水利水电 篇4

一、设备管理的现状概述

我国最早的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管理制度是于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以集中分配机械设备和实行计划预防维修为特征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开始引进国外一些设备管理经验, 通过学习借鉴并结合国情, 提出了我国设备管理的新思路, 但仍存在管理思想和技术落后、技术工作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

二、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设备不配套, 管理观念有缺陷

目前, 我国小型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的设备的管理人员一般很少参加项目组建时设备级配工作, 这样容易导致设备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配套, 形成窝工。再加上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对设备的管理仅以满足施工生产, 追求长效使用机制, 造成设备综合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 恢复性修理投入太大, 使设备固定资产投入的回收得不到保障, 极大地浪费了设备资源。

2. 重使用轻保养, 设备超期损坏严重

水利工程施工通常都是工期紧、施工强度大、作业和施工条件差,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 往往多追求的是质量、进度与效益, 对设备的使用自然是费用越低越好, 而忽略了对设备的保养维修, 这种“重使用、轻保养”直接导致了设备机械技术状况低下, 大大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备与生产管理脱节, 管理资料不完整

设备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但却一直与生产组织管理相脱节。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一方面设备管理者一般不参与施工组织管理;另一方面生产管理很少考虑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状况, 只是做一些理想状态下的施工计划, 致使有序的生产组织被设备的问题所困扰。再加上现有的设备管理资料一般为设备的台帐、购置资料、出厂资料、检验资料及大修理记录等资料, 不能反映设备在每个时段 (项目) 的使用状况, 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及管理信息不能及时收集, 不能满足设备动态可追溯性的管理要求。

4. 维修技术差、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施工企业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不重视, 设备综合性能恢复性修理的工作程序被简化和忽略, 普遍存在应付性修理, 设备修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 维修技术差, 使设备还未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就丧失了必要的使用功能。管理责任落实力度不够, 设备修理质量得不到的保证。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考核指标不具体不完善等, 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三、设备管理的对策

1. 完善管理制度, 更新管理理念

由于小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地点分散且相距较远, 从而增加了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 应切实加强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 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 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或抽查, 并把设备管理的量化指标分解列入施工项目的考核内容。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整个企业设备的宏观管理, 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规范企业设备管理工作, 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 着重做好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并同时将设备固定资产的投入视为经营性投资, 是一种经营性行为, 以此理念作为设备管理模式基础, 其管理模式必须以持续满足工程施工要求为前提, 以设备资产投入增值为目标, 充分调动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的特点。

2. 完善设备资料管理, 抓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不仅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更是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各施工项目部负责设备的现场使用管理, 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过程中, 要通过单机核算、指标考核等措施,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设备完好率, 做到科学使用设备, 提高经济效益。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管理, 搞好维修保养是提高设备完好程度,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的必要手段。

3. 储备管理和技术人才, 防止人才流失

近年来, 一些小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一方面说明企业管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在不断完善。对企业来说, 更多的是需要能够在项目一线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他们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设备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 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增加培训投入, 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培训和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设备管理人才, 以及“一专多能”的操作人员。

4. 优化设备资产投资, 提高设备利用率

设备资产是施工企业资产比例中份量一般是最大的部分, 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 而且价格高昂, 企业应避免受市场开发的影响而导致出现大型设备经常闲置, 利用率低, 资产收益率低的情况, 在购置设备时要考虑其长期的利用率和收益率情况。因此, 施工企业应审慎设备资产投资, 通过提高管理水平, 盘活现有设备资产, 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结束语

小型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就应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人手, 抓好设备的购置、使用、维理、核销的各个环节, 加强对设备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中人的因素, 结合企业实际, 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从而使设备投入有序回收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使水利施工企业持续具备强有力的设备施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管理的现状的概述, 分析了当前该行业企业出现的设备管理问题, 并相应地提出了管理对策, 为施工设备管理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水利水电设备,设备管理,设备鉴定

参考文献

[1]吴明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方之伟:水利水电工程设备管理[J].管理问题, 2006.6.

中小型水利水电 篇5

关于加强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

项目法人管理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加强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整合基层技术力量,规范建设管理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根据国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组建有关规定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实际,经研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范项目法人组建

(一)本意见所称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指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由县级(包括县级以下)负责实施的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小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央财政补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牧区水利、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项目。

(二)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以下简称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

责。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法人的指导和帮助。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兼任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三)大力推广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建设管理模式。按照精简、高效、统一、规范和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应统一组建一个专职的项目法人,负责本县各类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全面履行工程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工程建成后移交运行管理单位。对项目类型多、建设任务重的县,可分项目类别组建项目法人或由项目法人分项目类别组建若干个工程项目部,分别承担不同类别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对有能力独立实施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的乡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其的业务指导和监管。

有条件的县可组建常设的项目法人,办理法人登记手续,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承担本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

(四)实行集中建设管理模式的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项目法人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法人名称、办公地址。

2.拟任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简历,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工程建设管理经历等。

3.机构设置、职能及管理人员情况。4.主要规章制度。

5.其他有关资料,包括独立法人单位证明等。

二、健全项目法人机构

(六)项目法人的人员配备要与其承担的项目管理工作相适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法定代表人应为专职人员,熟悉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组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经历,有比较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参加过相应培训。

2.技术负责人应为专职人员,具有水利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比较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参与过类似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处理工程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3.财务负责人应为专职人员,熟悉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经济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从业资格,有比较丰富的经济财务管理经验,具有处理工程建设中财务审计问题的能力。

4.人员结构合理,应有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技术、经济、财务、招标、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员,人员数量原则上应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应不少于总人数的50%。

(七)项目法人应有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组织机构,一般应

设置综合、计划财务、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并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明确项目法人职责

(八)项目法人是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1.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批准的建设规模、内容、标准组织工程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履行设计变更的审核与报批工作。

2.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组建现场管理机构并负责任免其行政、技术、财务负责人。

3.负责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开工申请报告报批手续。4.负责与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工程建设外部条件。

5.依法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及设备等组织招标,签订并严格履行有关合同。

6.组织编制、审核、上报项目建设计划和建设资金申请,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工程建设资金,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严格按照概预算控制工程投资,用好、管好建设资金。

7.负责监督检查现场管理机构建设管理情况,包括工程投资、工期、质量、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责任制等情况。

8.负责组织制订、上报在建工程度汛方案,落实安全度汛— 6 —

措施,并对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负责。

9.负责按照项目信息公开的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供项目建设管理信息。

10.负责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11.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组织或参与工程验收工作。12.负责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包括对各参建单位所形成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九)现场建设管理机构作为项目法人的派出机构,其职责应根据实际情况由项目法人制定。

(十)县级人民政府可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落实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和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工程建设相关的重要事项,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

(十一)建立和完善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对项目法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下简称考核对象)的考核管理工作由其项目主管部门或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考核组织单位)负责。

(十二)考核工作要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建设管理责任可追溯的考核制度。

(十三)对项目法人的考核一般包括考核和项目考核,对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考核一般包括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组织单位要根据考核对象的职责,细化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重点考核工作业绩,并建立业绩档案。

(十四)根据考核情况,考核组织单位可在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法定代表人及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奖金可在建设单位管理费或结余资金建设单位留成收入中列支。

(十五)根据考核情况,结合各级有关部门开展的检查、稽察、审计等情况,考核组织单位可对不称职的法定代表人及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调整。

(十六)项目法人及相关人员的信用信息纳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不良行为记录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公告。

五、试行代建制等管理方式

(十七)试行代建制。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在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试行代建制,由项目法人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代建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建设。

(十八)试行总承包制。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在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试行总承包制,由项目法人通过招标选择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单位,实行项目总承包。

(十九)村民自建的小型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县级水— 8 —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篇6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历史原因造成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排系统及渠系建筑物、机井工程等大多兴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因受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重建轻管,出现严重老化失修,导致工程效益衰减。据统计,2007年、2008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分别减少60.86万hm2和64.841万hm2,其中因工程老化毁损分别占到31.6%和36.9%。

项目法人不能认真履行职责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习惯于“上级意志”高于法律、法规越过聘请的监理单位直接指挥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随意进行设计变更,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不遵守合同规定,进行违法分包、非法转包;不重视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第三方检测。

施工单位缺乏质量保证手段施工单位疏于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不按规定进行检验,甚至在当地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不认真填写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有的数据失真;有的没进行项目划分,干脆不填写质量评定表;有的施工单位没有施工日志,缺少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控制要点记录等。监理工作不规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没有固定的监理队伍,通常有工程时临时聘用,工程结束就自行解散。现场监理人员持证率不高,有些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另外,监理单位在生活安排上依赖于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地履行监理职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控制"。

原因分析: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不足在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探讨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分析了近年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三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加强政府质量管理,以推动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工程项目数量多,长期存在着单项工程投资小质量差,老化严重,有些地方产权不清、管理主体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原因造成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排系统及渠系建筑物、机井工程等大多兴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因受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重建轻管,出现严重老化失修,导致工程效益衰减。

据统计,2007年、2008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分别减少60.86万hm2和64.841万hm2,其中因工程老化毁损分别占到31.6%和36.9%。项目法人不能认真履行职责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习惯于"上级意志"高于法律、法规越过聘请的监理单位直接指挥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随意进行设计变更,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不遵守合同规定,进行违法分包、非法转包;不重视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第三方检测。施工单位缺乏质量保证手段施工单位疏于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不按规定进行检验,甚至在当地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

不认真填写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有的数据失真;有的没进行项目划分,干脆不填写质量评定表;有的施工单位没有施工日志,缺少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控制要点记录等。监理工作不规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没有固定的监理队伍,通常有工程时临时聘用,工程结束就自行解散。现场监理人员持证率不高,有些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另外,监理单位在生活安排上依赖于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地履行监理职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控制”。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1 质量管理概述

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动态控制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态的控制及时纠偏、调整措施, 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先预控, 被动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的情况, 对此采取被动控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 而此措施将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计划。

项目综合管理模式。项目综合控制的目的是:一方面控制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各项建设目标之间的各种关系, 并通过目标协调来保证建设目标的组中实现。在展开项目综合依据时首先要开展单目标控制和阶段目标控制, 才能为开展项目综合控制提供依据。

1.2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规模虽然不大, 但是项目内容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 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负责的态度,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 严格过程监控。事先预控要贯穿工程的始终, 从项目的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承包人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都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 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2 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 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 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 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 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 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 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 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 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 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 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 致使方案比选不力,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 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 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 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 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 管理水平有限, 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 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3 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研究

3.1 人员的控制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 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一定的文化素质, 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 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 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 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构成基本是以农民工加包工头的形式, 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 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施工内容。

3.2 材料的控制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 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 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 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 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

明确质量标准。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 对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 必须明确其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国家及部颁标准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部适用,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降低要求与标准。

3.3 机械设备的控制

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 因工程而宜的原则, 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 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考虑要现实情况, 切合实际的配置机械设备。

旧施工设备进入工地前, 承包人应提供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 以及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经监理单位认可, 方可进场。

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 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的制度。

3.4 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即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从而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 也是事中控制的重点。因此控制要点有: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确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标准,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

关键工序。关键工序是指在工序控制中起主导地位的关键工序或根据历史经验资料认为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3.5 检测的控制

一般的单元工程检验由承包人的质检部门进行, 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单元工程, 承包人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 由项目法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地质等部门联合检查。

承包人与监理单位都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等检查, 建立相应的实验室, 并配备试验设备、有资质的试验人员,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考虑到工程成本, 建议考虑由三方共同确定一个有资质的试验室作为工程检测机构, 执行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相关材料及半成品检测。

3.6 环境因素的控制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如气候的突变可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造成影响, 有的甚至会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

劳动环境。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的困难, 而不得不换用简单的施工机械, 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如在建筑物施工中由于进场道路的不畅与场地狭小, 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而改用传统的小推车加现场搅拌机的施工方法, 则对工程质量质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

施工环境。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影响, 如在不断航的河道进行水下疏浚施工, 则必须考虑来往船只的航行, 安全合理的确定水下排泥管埋设的位置及深度。

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 要予以充分重视, 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 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 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汉中.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4

[2]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国三峡建设.2000

浅谈中小型水利工程造价分析 篇8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造价,问题,对策

水利工程一向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近年来, 我国又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迎来了一个中小型水利建设的小高潮, 那么在这波浪潮中, 有效控制中小型水利工程造价和提高投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这个问题, 一般应注意四个环节:一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 二是在初步设计阶段, 依据可行性报告编制投资预算, 三是在施工图阶段, 根据初步设计编制投资预算, 四是完成施工、且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结算。只有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投资控制的目的。

1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中小型水利造价工程在全面控制工程造价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对事前的主动控制很小, 而在事后经常是被动控制;着重竣工时的结算, 而轻视了施工图的预算;对于重大项目设计概算, 而轻一般的中小型项目则设计概算;在施工图预算上, 若缺乏了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 则会严重削弱工程造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 造成大量重复劳动, 加大工作量, 易使工程造价超过投资限额。

2) 在对设计的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 国家对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时的概算定额和指标是有所规定的, 但却缺少地方上对水利工程概算指标的具体规定;在设备的材料价格上信息系统也非常不健全, 对于工程造价在预测和调整上的指导都不够, 限额设计也就得不到全面的推行了。

3) 在施工设计阶段的设计是不可随意更改的。工程项目是需要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的, 并且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也应按按照批准的投资额度。可是在实际开发建设中个, 许多单位因为对中小型项目的重视不够, 而往往又急于开工, 所以根本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像是投资额度的要求把握、建设标准的要求、设计深度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完善程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把关, 从而造成边施工边变更的局面, 这种更改带来的损失也并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措施,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损害了投资利益。

4) 在现场签证中也是问题颇多。因为我国目前水利工程采取的是计量 (监理) 与评价 (决算) 相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 而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就一般不会到现场了;可是决算审核中主要的计算依据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 这就为施工环节 (特别是隐蔽工程) 的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

5) 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一向就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 也可以说是一个弊病, 就是重技术, 轻经济, 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分析论证方案技术的可行性, 而忽视了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的评估。企业的根本目的或是最终目的就是盈利, 而水利工程造价则是反映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能否最大化盈利的关键因素, 在工程设计方案中起着一个制约的作用力, 使设计施工投资在投资额度以内, 实现技术要素和经济要素的平衡和利益最大化。

6) 目前从总体来看, 从事水利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素质都还不够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 很多造价工作人员只懂造价的专业知识, 但对工程技术知识的了解却不够, 及时编制出了造价文件, 也不能准确反映工程的特点, 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投资回报率, 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甚至会对工程本身造成损害, 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水利工程不比一般的土木工程, 它的施工条件要困难得多, 具体项目要具体分析, 也不可一概而论, 个体的差异性极大, 所以就要求造价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造价控制分析。

2 对中小型水利工程造价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上应积极开展设计招标, 价值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推行限额设计。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的方式, 可择优选用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 这在设计阶段不可谓不是造价控制的关键因素, 发布招标信息后, 在参加竞选的设计方案中, 由专家评定小组采用科学的评审方法, 评定各方案的优劣, 然后从中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而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 不同的设计方案就会有不同的造价, 设计人员参与价值工程中, 就可以避免发生只重功能而忽视成本的问题了, 从而在一个确定的前提下, 使设计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能力。这样既可保证功能的需要, 又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所谓限额设计, 就是按照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的设计, 并且按初步设计概算的造价限额来进行施工图的设计, 又由施工图预算造价反过来来对施工图的设计的各个专业的设计文件作出决策。

2) 加强在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工程招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设备、原材料招标和施工招标。同时, 招标文件应该编制得非常严密精确, 也是为了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纷争, 或者由纠纷产生的索赔案件的发生。因为工程材料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所占的投资比例也是很大的, 不可预见的变动因素也较多, 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和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应该尤为重视。而施工合同又是工程在决赛、拨付工程款和处理索赔时的直接依据, 也是工程在建设中的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方面的主要依据。所以, 签订施工合同时必须要特别谨慎, 尤其是采用费率招标时, 必须搞清楚业主方和施工方各自的权、责、利。

3) 加强在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在此过程中, 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和现场的签证管理。因为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 所以实际情况跟招标时情况肯定是有些变化的, 所以要求施工前, 组织人员尽可能详细的进行现场踏勘, 并进行图纸的技术交底, 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 同时, 尽量的减少设计变更, 就算不得已必须要变更, 也尽量提前, 尤其是对工程造价影响甚大的变更, 更应该采取先算账后行动的解决方法。现场的签证管理必须到位, 若实施不当很可能会给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也要求工程监理和甲方代表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真实准确的记录现场, 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 做到“随到随签”, 避免出现日后签证这样的情况。

4) 加强结算工作。结算时的重点审查工作时工程量和定额套用。工程量应严格依据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规定, 对于变更的工程量也应该考虑施工签证单的合理性, 并且详细审查, 在图纸的审查时也应当对整个设计施工系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 结语

总的来说,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造价控制应该在整个项目施行的过程中贯彻始终, 在事前、事中、事后有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科学的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以市场价格为基准的成本价格控制体系, 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利益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子塑.浅谈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招标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段艳艳.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J].陕西水利, 2010.

中小型灌区水利血防工程设计浅析 篇9

中小型灌区水利血防工程要以全国及本省、市的血吸虫治理水利专项规划为依据, 在各类相关规范规程要求下, 根据灌区的灌排渠系现状、血吸虫疫情分布特点、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灌区其他主要技术参数等, 综合合理确定灌区水利血防工程的建设规模、主要工程措施、施工布置方案等。

1 资料收集及分析

水利血防涉及水利和血吸虫防治两个方面, 因此在设计阶段既要收集水利工程所需要的基本资料, 又要收集疫区血防方面的资料。水利方面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灌区的水文气象、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 (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建筑材料等) 、灌区基本概况 (包括灌区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农业及灌溉发展状况、灌排渠系及主要建筑物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涉及灌区的相关规划 (包括灌区防洪排涝规划、灌区土地利用规划、灌区供水规划等) 。疫区血防方面的资料主要有灌区血吸虫疫情 (包括流行历史及现状、感染人群数量、钉螺面积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密度、生态特征等) 以及灌区其他血防相关资料 (如兴林抑螺及其他非工程类血防方案等) 。对于收集的各类资料, 要综合分析, 确定主要工程任务及目标。

2 合理确定灌溉制度、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措施

2.1 确定灌溉制度

根据灌区改造规划和血防规划及实施计划总体安排, 确定设计水平年。根据灌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以及灌水方法等, 合理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选定的保证率, 结合灌溉用水过程, 进行降雨量经验频率分析, 合理确定设计典型年 (或代表年) 。根据灌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 在合理确定灌水延续时间的基础上, 绘制灌区初步灌水率图。根据规范规定, 进行灌水率图修正, 合理确定设计灌水率。根据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定额、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过程, 分析计算不同水平年灌溉需水量。结合工程特点, 分析确定灌溉水源的可供水量, 说明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提出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和结论。

2.2 确定工程规模

根据收集的基本资料, 提出工程设计所依据的规程规范、规划报告及审批文件。按照规程规范确定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以现有渠系为基础, 初拟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合理选定推荐方案, 确定灌区改造于支渠 (沟) 及主要建筑物数量及改造方案。

2.3 主要建筑物设计

对于渠道血防设计主要有: (1) 结合工程现状, 进行渠 (沟) 道断面方案形式比选, 选定经济合理的渠道断面; (2) 进行渠道水力学计算, 拟定主要渠 (沟) 道渠底高程、渠顶结构、边坡、结构型式等, 确定主要渠系渠首流量、水位、底宽、高程等特征值; (3) 根据工程现状调查成果, 针对现状骨干沟、渠存在的渗漏、坍塌、边坡失稳、渠道冲刷、淤堵及其他主要问题, 结合血防需要, 进行方案比选, 逐项分段拟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进行渠道改造; (4) 进行骨干渠、沟的边坡、衬砌、防渗等方面的稳定分析计算; (5) 结合血防要求, 进行渠道硬化、钉螺革生环境改造等措施设计; (6) 进行沟、渠细部构造设计。

对于渠系建筑物设计, 新建建筑物应说明新建工程的必要性, 并遵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相关专业设计规范, 说明运用条件, 完成方案比较、工程布置、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原有建筑物的加固工程则应通过现场查勘、检测及必要的复核计算, 在全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出现病、险情的原因及建筑物存在的隐患, 针对其病、险成因及隐患进行加固处理。新建建筑物的形式及主要控制尺寸均需通过计算论证确定。重要的设计计算应提供计算简图和有关的计算成果图、表。初设阶段各个建筑物均应提出设计文件。灌区水利血防工程涉及的主要建筑物形式有水闸、沉螺池、涵 (隧) 洞、渡槽、倒虹吸、桥梁等。对除沉螺池外其他建筑物设计均可按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式进行设计。由于上游钉螺密度较大且难以消灭, 下游钉螺较少或拟采用其它灭螺措施处宜设置沉螺池。一般沉螺池设在自钉螺分布较多的湖泊、江河引水的进水闸下游渠道内。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设置沉螺池的必要性, 选定各主要部位尺寸, 提出各种灌溉流量下沉螺池的平均断面流速及拦螺墙 (网) 过水孔顶高程复核成果, 复核其它过流要求时沉螺池的过水能力, 复核边坡及其它挡土建筑物稳定设计成果, 完善拦螺墙 (网) 、衬护、通道、护砌等结构设计。

3 其他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 工程施工时将挖出的疫土处理严格按照当地血防部门的要求实行集中填埋、统一喷药处理, 上面覆盖30cm以上的无螺土压实。施工期必须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护、检测、治疗,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

4 结语

中小型水电站投资风险防范初探 篇10

水电开发是一个资金门槛很高的行业, 建设一个水电站, 仅前期的勘察设计工作就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更不用说后期的建设施工, 同时它还需要考虑环保和生态问题, 是一种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十二·五”期间, 水利投资将会全面提速, 企业在投资中小型水电站过程中, 如何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投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特点

我国在中小型水电站开发建设上的技术比较成熟, 中小型水电站投资规模小, 建设周期短, 一般为1~5年, 远小于大型水电站5~10年的建设周期, 投资回报快;同时还具有造价低的优势, 目前单位千瓦投资为0.4~0.6万元/kW的电源点比较普遍, 测算电价仅为0.18~0.20元/kWh,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 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中小型水电对原有生态的改变影响较小, 解决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 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中小型水电站凭借其投资方式灵活、投资周期短、就近开发、就地成网、见效快、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成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是农村供电、农村电气化的主力军, 是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就西南某省而言, 它是全国中小型水电开发的资源大省, 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 740万kW, 居全国第2位。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结合经济建设、治水办电、江河治理、扶贫开发、生态保护等建设了一大批中小型水电站和配套电网。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脱贫步伐, 维护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作要贡献,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截至2010年底, 其中小水电已投产装机1 685万kW, 占全省投产水电装机的65.6%, 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自2003年以来的7年时间, 装机增加了3.7倍, 2010年投产装机1 685万kW, 占全省投产电力装机的45.3%, 占全省投产水电装机的65.6%。

中小型水电站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 近2~3年来, 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 全国掀起了一股投资中小型水电站的热潮, 特别是西部大小河流上呈现出同时启动, 以及集群、无序、失控开发的态势;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化、布局密集、高坝大库、装机超限、手续不全、环评滞后, 以及生态、移民、国际、金融等问题。一些民企投资小水电更如雨后春笋般, 悄然而生。然而, 昔日的“抢手货”, 如今变成了“烫手的山芋”、“鸡肋”, 有些小水电站迫于无奈出手转让。中小水电转让、收购、重新组合, 在一些地区蔚然成风,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水利部对此总结了3条原因:跑马“圈河”, 滥占资源;无序开发, 浪费资源情况严重;工程质量低劣, 不经验收和安全鉴定就投入运行, 缺乏管理经验, 威胁防洪安全, 酿成多起事故, 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自水利部于2003年6月发出《关于清查“四无”水电站确保安全度汛的紧急通知》以来, 已经有3 415座“四无”水电站全面完成整改并销号;1 785座违规水电站完成了清查整改。因此, 投资中小型水电站存在很大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对电力这一行并不熟悉, 也不善于管理, 跟风投资建电站, 势必会尝到许多苦头, 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损失[2]。

2 中小型水电项目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风险

风险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可以被测量的, 并且与不确定性有差异[3] 。水电工程相对其他工程项目而言, 无论是施工工艺方面, 还是在施工流程上都非常复杂, 因此水电工程风险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风险的特殊性:水电工程风险管理需要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了水电工程的知识, 才能凭借其专业知识, 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评估、控制, 尽早地发现、解决工程风险;水电工程风险损失具有关联性, 水电工程项目涉及面很广, 各部分工程之间的关联度很高, 因此各种风险相互关联, 可能会出现相关分布的灾害链;水电工程风险承担者具有综合性, 水电工程项目风险事故一旦发生, 往往都是由多方责任造成的, 一项工程一般有多个风险承担者。

按照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中小型水电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移民和环境风险等。

2.1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一些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如勘察资料未能全面正确反映或解释工程的地质情况, 采用新技术、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的失误等。该风险包括因建筑项目所选用的工艺、设备在项目建成时已过时, 或者由于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 造成对项目费用估算不准、工程项目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等风险。

2.2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 如水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洪水、暴雨、地震、泥石流、干旱等。

中小型水电站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 枯水期和丰水期发电量有着明显的差别, 这是投资方都要面临的一种风险。 2010年, 在云南投资建设的3个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2.1万kW, 年均发电能力达1亿kWh, 总投资1.3亿多元。因为缺水, 这3个水电站从去年年底开始就陆续关停。大旱造成发电量锐减1/3左右, 这一项就损失了500万元。又如全美国最大、世界第3大水电站美国大古力水电站 (Grand Coulee) , 它是美国垦务局负责建造并运营的水电站, 于1941年开始发电, 同时发挥城市供水、灌溉、旅游等效益。在1994-2003年的10年中, 大古力电站的发电量有4年为上升, 6年为下降。其中2001年由于严重的干旱和防止恐怖袭击等原因, 其发电量仅为150亿kWh, 约为1996年的1/2。

2.3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政治背景与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工程建设产生有利影响, 反之将会给市场主体带来顾虑和阻力, 加大工程项目的风险。

在新的两部制电价和竞价上网机制中, 新建中小型水电站明显处于劣势。在老体制下, 电力企业由国家补助、贴息等建设, 还贷付息的压力小, 建设材料成本低, 电价低, 竞价上网竞争力强。而新体制下修建的电力企业需要还本付息, 建设材料、人工成本高, 电价高, 竞价上网竞争力弱, 一旦“竞价上网”, 新、老电站起点不同, 一起参加竞争, 生存压力很大, 电力体制改革加重了这类企业近期营运的压力。原核定的上网电价较高的新建集资电厂受到冲击最大, 有的将从赢利转为亏损。并且, 随着国家新的3大补偿机制 (资源补偿、经济补偿和生态补偿) 政策的出台, 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好处, 但也给投资者增加了投资成本。另外, 中小型水电工程除了规定的审查、审批项目外, 还有不少的专项审查审批环节, 这就成了水电工程立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建设成本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4]。

2.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国家或社会一些大的经济因素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如通货膨胀引起的材料价格和工资的大幅度上涨, 外汇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 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 (如税收、保险等) 变化而引起的额外费用等。

根据国家税制改革对水电的影响分析, 中国正在研究水电的合理税收政策, 其中包括增值税返还政策。考虑到税制改革后的水电增值税及附加税与改革前的产品税及附加税相比, 总的税负将增加8倍左右, 同时, 随着2004年国家开始宏观调控, 银根紧收, 许多中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贷款比较难。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繁杂,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又要比商业银行高出1.5%~2.0%;西部地区中小型水电站投资融资更难, 小投资者后续建设资金不易跟进, 这个问题无疑给投资商以致命的打击。

2.5 移民与环境风险

水库移民关系到广大非自愿移民的生活安定, 生产发展问题。水电工程移民多, 水库淹没土地多, 这一直是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移民的前期安置还是后期的生产生活, 都可能滋生一些复杂的问题, 并对工程的正常建设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

某水电站在移民搬迁安置问题上没有严格执行国务院471号搬迁条例, 存在很多严重问题:以威逼、利诱、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恐吓等方式隐性强迫村民签订不合理的移民搬迁协议;没有规定移民搬迁后到何处安置、如何安置, 造成了移民拆旧房后为如何建房而发愁, 给移民带来了麻烦和折腾, 甚至大的损失;占补未完全落实, 存在不合理状况;官商勾结, 巧取豪夺移民财产, 瓜分移民和百姓利益;没有对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张榜公示等。至此, 不仅导致工期延误,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

3 中小型水电站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风险防范是现代投资管理的重点, 是一个企业能否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投资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消耗进行全面控制与防范, 不断地降低各种损耗, 减少各种投资费用, 从而达到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完成项目投资活动的目的, 是中小型水电站投资企业所关注的。

3.1科学决策, 选好项目, 提高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精度和深度

据统计, 设计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高达70%~85%, 而在施工阶段, 即使通过加强管理, 改进技术措施等, 对费用的影响程度只有5%~10%。可见, 设计阶段是水电站投资建设的“灵魂”, 是水电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 我们应提高设计文件的质量, 要求设计单位针对工程项目实际设计, 并进一步加强设计深度和精度, 施工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施工工艺都要尽可能的设计清楚。其次, 需要在项目可研、项目评估、勘测、初步设计等阶段开展大量的、艰苦的、细致的研究、分析、管理工作, 降低项目自然的不利因素, 对投资项目前期论证、方案优化、外部建设条件等作出原则性规定, 引导新项目在前期规划、可研、设计中更关注项目效益评价。

3.2 认真签订合同, 加强合同管理

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 由于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因施工数量变化、施工难易不同、施工技术措施差异、价格及取费变化而调整, 这些都会引起施工单位不合理索赔。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又要使招标成果得到落实, 就应该认真做好合同签订及管理工作。招标文件的内容描述应完整、全面、规范, 这不仅对投标报价、投资控制大有帮助, 而且能为解决合同纠纷、解决一些异议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

3.3 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投资主体素质

我国中小型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虽已多元化, 企业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企业 (包括业主、承包商等) 的工程风险意识仍然不强, 一旦出现重大问题, 往往最终还是要由政府承担很多的风险。作为投资企业的决策者, 应时刻关注水利行业政策的变化以及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 分析、研究市场走向, 提高对风险的预见能力。另外, 还应不断提高投资主体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 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掌握投资风险规律并做出及时、准确地采取防范措施。

3.4 有计划地实施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投资建设, 完成投资规划所规定的全部建设内容。这一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投资总额, 保证工程质量, 预防建设损失, 包括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施工现场, 消除各种危险隐患, 教育工人安全施工;合理确定设备和建设材料的采购地点和计划, 节约材料的消耗;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制度, 保证完整的会计记录等[5]。

3.5协调好与政府、咨洵机构、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关系, 做好移民工作

水电项目的建设开发要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以确保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在项目的核准、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都应积极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力度, 以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免二减三”, 地方政府对于水电项目投资等相关优惠政策, 为加快水电项目早日核准和工程建设的启动创造良好的氛围, 并且降低了工程投资风险[6]。

4 结 语

中小型水电站投资风险防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的增长, 这为发展水电建设提供了客观要求;我国中小型水电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 无论在设计、科研, 还是在施工、设备制造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对成熟的经验, 并且已进入世界前列, 这为发展中小型水电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小型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的优质绿色能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 这为发展中小型水电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 防范好中小型水电项目的建设投资风险, 将会使我国的水电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 在我国水电发展的新形势条件下, 投资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水电工程投资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风险, 如何去防范中小型水电站投资风险, 使得投资回报率最高, 是目前国内企业在投资中小型水电建设项目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然而, 对于水电站投资风险的控制研究,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 都比较少, 一般都是依靠企业或者个人的工作经验。结合中小型水电站投资建设的特点及可能产生的投资风险, 提供了几种防范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水电站,投资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Z].云政发[2003]138号, 2003-10-17.

[2]乔根平, 桑雨锋, 张岚.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水利投资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 2010, (8) :81-83.

[3]姜敬波, 张永春.水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2) :139-143.

[4]陈伟珂, 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5]江志远.溪洛渡电站工程风险分析[J].中国三峡建设, 2004, (2) :27-29.

[6]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中小型水利水电 篇11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引 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作为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国家近些年来逐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中小型水利市场正在如火如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水利施工企业不断涌现。中小型水利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中小型水利项目管理水平不高,工程前期勘测设计较不规范,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质量乃企业生存之本,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质量控制,方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壮大。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基本原则

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控制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实际控制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1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1.2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监控。

1.3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

2.1 质量控制的基本因素

根据现代质量管理概念,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是“4M1E”,即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1.1 人员的控制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

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

2.1.2 材料的控制

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对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必须明确其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国家及部颁标准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部适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降低要求与标准。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

2.1.3 机械设备的控制

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则,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考虑要现实情况,切合实际的配置机械设备。旧施工设备进入工地前,承包人应提供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以及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的制度。

2.1.4 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事中控制的重点。在工序控制中起主导地位的关键工序或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作,应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事前控制预防。确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

2.1.5 检测的控制

一般的单元工程检验由承包人质检员进行终检,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单元工程,承包人在自检合格的基础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法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部门联合检查。一般来讲,承包人和监理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等检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并配备试验设备、有资质的试验人员,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考虑到工程成本,建议考虑由三方共同确定一个有资质的试验室作为工程检测机构,执行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相关材料及半成品检测。

2.1.6 环境因素的控制

A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B施工环境。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的困难,而不得不换用简单的施工机械,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如由于进场道路的不畅与场地狭小,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施工,而改用传统的小推车加现场搅拌机的施工方法,则对工程质量质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2.2 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要重视施工质量,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严格执行,不因工程规模和大小,而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

(2)项目上的专业分包要由企业严格控制,严禁转包;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

(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

①事先控制是加强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人员组织机构及资质、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严格开工条件,对于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的坚决不予开工,避免因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②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二级是指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三检查是施工企业内部三检制“施工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质检员终检”。施工过程中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

③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4)严格技术管理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大小和特点,建立落技术责任制、健全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和复核制度、材料检验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和工程验收制度等。

(5)积极推行样板工程制度

施工要追求“零缺陷”,即要求“第一次就做对”,推行样板工程制度,首次施工前要建立一种标准楷模,积极指导后序工程施工。

样板能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实处。

3 结 语

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篇12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输配水主要通过各级渠道来实现,对土质渠道而言,一般从水源到田间进水口,约有50%的水量会渗漏损失掉。田间灌水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以后,将分配到一定灌溉面积上,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水会形成深层渗漏损失,一部分水会通过土壤蒸发损失,还有一部分水量可能会从地表流失。如果田间灌水方法不当,用水管理粗放,田间水量损失可以占到进入田间水量的30%~40%。作物吸收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层中吸取水分供其生长并最后形成作物产量的过程。如果灌水过多,棵间蒸发量大,作物腾发量过多,也会造成水量损失。因此,节水灌溉可以定义为:通过采用各种工程节水技术措施、资源优化调配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措施等,来节约或减少从地表水(水库、河流等)、地下水或其他水源中引取的灌溉水量。

2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1)喷灌技术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2)地面灌溉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地下灌溉是公认的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

(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3 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3.1 灌区分析评价技术

对现状灌排设施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据水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等变化趋势,提出灌区节水改造的目标、标准、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经济技术指标、管理体制等等。灌区分析评价是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前期性研究工作。

3.2 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

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

3.3 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3.4 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

把生物学、微电子、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5 变频调速技术

引进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使一条供水管网能够在不同时间段提供两种工作压力,既满足了微喷灌和滴灌的要求,又使灌溉管理大大简化。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控装置与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联网,形成目前我国较高标准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网络,控制滴灌面积大大增加。

3.6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它除采集数据和执行指令外,更强调信息的共享性。因此用于灌区节水改造的信息技术将涉及信息网络、信息决策、信息仓库、信息平台、信息服务等广泛的领域,信息技术只有更直接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服务,才能发挥提升传统灌排工程系统的作用。

4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3)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5)适度发展喷灌、微灌,支持种植结构调整。我国农业面临农业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不足的制约,同时还面临比较效益低和加入WTO的挑战,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6)农艺措施是充分发挥节水改造效益的关键。以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坡地整治措施,以秸秆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的覆盖保墒措施,以平衡施肥和施用抗旱剂为重点的化学调控措施,以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保墒措施,以选用抗旱品种为重点的生物节水措施,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措施等等。灌区节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应在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中明确农艺措施的重要作用,也应对农艺措施的筛选和配套提出指导性要求。

(7)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节水灌溉、提高农业效益。目前,我省灌溉渠道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不善有关。因此,加强用水管理实行定额水价,提高管理水平已是迫在眉捷。核定不同地区及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定额以下水量,实行低水价收费管理,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于超定额用水,要大幅度提高水价标准。浪费灌溉用水要征收惩罚性水费。除此以外,推行合理的灌溉制度也很重要,针对灌区作物的组成采取不同的灌溉模式。

5 结语

灌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面临我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工程设施老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改造势在必行。因此,各地在制定农业节水规划时,既要重视节约灌溉用水量,又要重视节约水资源量,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两者结合起来,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以达到水资源量的综合利用。把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一个新台阶,力增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及能源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作探讨。

上一篇:期权定价下一篇: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