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中小型(精选6篇)
新建中小型 篇1
为了应对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的快速增长, 满足社会各界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对于中小学而言, 能够对校园内建筑物进行新建或者是扩建, 就将直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加学校的学位。在中小学新建扩建的过程中, 应开拓思路, 加大对于地下空间的建设。换一个角度来看, 对于校园内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可以促进校园内建筑布局的优化, 从而进一步增大地上的教学用房的面积。
一、中小学新建扩建地下建筑的可行性
1. 不受规划条件的限制
规划部门对于地下空间的建设, 只是要求必须在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地下空间的建筑面积是不计入计算项目容积率的, 当然地下空间的层数也是不受限制的。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中小学整体翻扩建项目, 基本都是在整个用地范围内进行地下空间的建设, 而且这些地下空间建设的深度也大多达到十几米深。
2.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的发展
随着大规模、大空间地下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 新的地下大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 将新的结构体系引入以满足地下空间发展的需求。例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钢管混凝土劲性柱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但满足了大跨度大层高的结构需求, 对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进一步降低了工程造价。对于中小学地下空间建设而言, 这种大跨度大层高的结构正是建设大型地下风雨操场的必要条件。
对于地下空间的照明以及通风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都有了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案。例如光导技术就一种用光导管将室外的自然光引进到室内的装置, 用光导管进行自然采光是现代绿色建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理念, 非常适合地下空间这种白天也需要开灯的场所使用。
另外, 除了全封闭式的地下空间建设, 开放下沉式花园的做法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这种建筑形式能够更为有效的使地下室获得天然的采光和自然通风。而且从校园整体布局来看, 使得校园内呈现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层次美感。
3. 地下空间学校使用功能
一般来讲, 地下空间内一定会配置大量的建筑功能用房, 例如消防水箱间、生活水箱间、配电室、通风设备机房等, 这些建筑工程用房都是建筑必备的。将其设置在地下, 就能节省出地上的宝贵空间, 使得地上教学用房的布置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
当中小学校园内有足够地下空间进行建设的条件下, 在地下空间内修建风雨操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地下风雨操场可以设计为多功能的活动场地, 适合多项体育运动的进行, 保证学生在自然条件不适宜到户外操场进行活动时, 仍能有进行身体锻炼的活动场地。地下风雨操场还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与网络音响广播系统进行配合能作为学校组织集体活动的场所, 这对于学校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地下空间内还可以设置游泳池, 依靠水循环系统和电加热系统确保游泳池水质清洁水温适宜, 使得学生在一年四季都能进行游泳活动。
地下空间可以修建小型的停车场, 通过专用的坡道出口, 保证人车分离, 各行其道。这样就能更好地解决学校人员的机动车停放问题, 减小了机动车在地面上进出停放对于室外活动学生造成的安全隐患, 确保了学生活动的安全。
二、西城区中小学新建扩建地下建筑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1. 校园内场地条件
很多学校都希望对校园内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 但是在进行校园内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前, 必须要对现场地质水文状况进行仔细的勘察, 确认现场土质土力各项参数。对于部分场地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存在滞水层的区域, 则不能盲目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另外, 在进行校园内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前, 还应检查是否原有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是否已有埋设的管道线路。对于已埋设的管道线路, 必须提前考虑对其进行迁移或者避让的措施, 以免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失乃至发生危险。还有在进行校园内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时, 必须要考虑到对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满足保证结构安全的距离。必要时, 要进行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
2. 人防工程与学校使用相结合
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 人防工程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都是以战争时期的防护为出发点的。人防工程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 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要予以执行的。但可以通过设计对人防工程进行合理的布置, 尽量减小其对于学校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的影响, 以一种平战结合使用的思路进行设计更为合理, 例如有些战时的地下物资储备库在和平时期就可以作为地下车库进行使用。
3. 建设过程对于学校的影响
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与一般地上建筑施工有着很大的不同, 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开挖。在整个项目用地范围内基本都是施工作业面, 工程建设的土方工程量远远超过一般地上建筑施工, 土方工程施工所带来的扬尘、噪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地下大空间的施工, 都存在深基坑、大模板这类重大危险源。基于上述原因, 中小学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于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基本上不可能采取一所学校内部分区域施工, 部分区域继续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建设。这就要求某所学校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前, 必须先要统筹考虑该学校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周转问题。而且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一般来说工程量大、地下不确定因素多、后期设备安装工程相对复杂, 所以安排学校周转期限应根据工程工期决定并适当延长, 以确保工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经过对若干中小学新建扩建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 基于现行各个政府部门的规定, 中小学地下空间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对于中小学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需要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的总结, 以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中小学地下空间建设, 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用地的使用效率, 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2012.
[2]朱合华.城市地下空间新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徐美娟.校园地下空间建设集约化研究[J].山西建筑, 2011.
[4]廖连山.对人防工程的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分析[J].大科技, 2011.
新建中小型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适应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对校园、校舍(园舍)物质环境的需要,使市区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符合办学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教委《城市(镇)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修改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委《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国家教委、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的相关内容制定的。
第三条
市区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配套中小学的规划建设除按本标准外,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中小学部分
第一节
建设规模与校舍建筑项目构成
第四条 建设规模。
一、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校规模及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级定员:
1.小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2.初中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3.完中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4.高中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第五条 校舍建筑项目构成。
一、中小学校舍建筑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1.中学(包括初中、完中和高中):设臵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房;合班兼视听教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和辅房。
2.小学:设臵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和辅房。
三、办公用房。
中、小学校设臵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以及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等管理用房。
四、生活服务用房。
中、小学校设臵教工单身宿舍、教工和学生食堂(含餐厅、厨房)、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教工和学生厕所等。
第二节
学校布局、选址与规划
第六条 学校布局。
一、学校网点应根据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的人口规划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实行“规模”办学、合理布局。要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实际人口出生率的千人指标,配套建设适宜规模的中小学校。
二、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交通及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等原则确定。中小学生应避免跨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要干道、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上学。
第七条 校址选择。
一、中小学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排水畅通、环境适宜、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阴坡面、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泻洪区等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及无防护设施的渠道不得穿越校区。
二、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 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第八条 校园规划设计。
一、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预留适当的发展用地。
二、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活动、生活、勤工俭学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区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楼应布臵在总平面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主要教学用房不宜沿城市主要干道建筑红线布臵。教学楼纵向外墙面与铁路、公路线平行时,建筑物距铁路线至少300米、距公路干线至少80米,并应设臵绿化隔离屏障。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三、建筑组群宜布臵成庭院,主要建筑物之间宜以廊连接。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要力求体现中小学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四、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既要有一定分隔,又要便于联系。要保证体育活动场地有充足的日照。设有环行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向。
五、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臵。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路面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六、室外上下水、煤气、热力、电缆等地下管线,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臵,并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臵设臵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
七、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臵,对内宜接近行政办公楼和教学楼,对外不宜开向城市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臵醒目标志。
第三节
校园用地面积指标
第九条
校园用地面积指标。
中小学校园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用地和勤工俭学用地四部分。各种规模的中、小学校园用地生均面积指标不宜低于以下规定(单位:平方米):
学校类别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完全小学
24.42
19.19
17.37
16.87
------初级中学
23.85
21.50
19.25
18.69
------完全中学
-------
21.62
19.37
18.77
17.47 高级中学
-------
21.73
19.47
18.87
17.57 第十条
建筑用地。
一、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及建筑组群之间的庭院式活动场地。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按建筑容积率控制:小学宜为0.8,中学宜为0.9。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规划设计建设校园,尽量将各类校舍设计为楼房,合理提高建筑层数。第十一条
体育活动场地。
一、体育活动场地: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使用的成片场地,以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游戏场地。
二、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应根据学校规模配臵适宜的田径场地、适量的球类场地和固定的运动器械场地等。
三、各种规模的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规定(单位:平方米):
学校类别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完全小学
5594
5930
6302
8275
------初级中学
5780
7739
8075
10485
------完全中学
------
7739
8075
10485
11093 高级中学
------
7739
8075
10485
11093 第十二条
绿化用地,包括校园集中绿化用地和科技园地,1㎡/生。
第十三条
勤工俭学用地,包括勤工俭学厂房场地用地,1㎡/生。
第四节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四条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一、新建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不宜低于规划指标的规定。
二、各种规模的中小学校舍总面积和生均面积规划指标如下(单位:平方米):
项目名称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完全小学
建筑面积合计
5212
6393
8240
9437
------
生均面积指标
9.65
7.89
7.63
6.99
------初级中学
建筑面积合计
6597
8827 11358
13092------
生均面积指标
10.99
9.81
9.47
8.73
------完全中学
建筑面积合计
------
8925 11492
13202
15083
生均面积指标
------
9.92
9.58
8.80
8.38 高级中学
建筑面积合计
------
9015 11598
13340
15235
生均面积指标
------
10.02
9.67
8.89
8.46 说明:1.以上建筑面积以墙厚240mm计算;2.以上不含自行车存放面积1㎡/辆。
第十五条
教学用房面积指标。
城市普通中小学各类用房的设臵及配备数量,主要教学楼的基本面积和尺寸(建议目前普通教室轴线尺寸为:中学为7200×9300mm,小学为7200×9000mm;专门教室轴线尺寸:中学为8400×12000mm,小学为7200×12000mm),规划指标应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符合教育现代化对校舍条件在远近结合上的基本需要及可预见的超前需要。
一、中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配臵标准。1.普通教室。初中、完中、高中每班各设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3平方米。
2.专用教室。中学应配臵实验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辅房。初中、完中、高中学校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分别不宜于以下规定(单位:㎡):
初级中学校专用教室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用房名称 套数 12—18班 套数 24—30班 实验室 2 284 4 522(理、化、生)3 403 5 641 音乐教室 1 96 1 96 美术教室 1 119 1 119 书法教室 1 96 1 96 地理教室 1 96 1 96
语言教室 1 119 2 215 计算机教室 1 119 1 119 劳动技术教室 1 119 2 238
注:每套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完全中学校专用教室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用房名称 套数 18—24班 套数 30—36班 实验室 3 403 5 641(理、化、生)4 522 6 760 音乐教室 1 96 1 96
美术教室 1 119 1 119 书法教室 1 96 1 96 地理教室 1 96 1 96 语言教室 1 119 2 215 2 215 计算机教室 1 119 1 119 2 215 劳动技术教室 1 119 2 238 2 238
注:每套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高级中学校专用教室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用房名称 套数 18—24班 套数 30—36班 实验室 3 403 5 641(理、化、生)4 522 6 760 音乐教室 1 96 1 96 美术教室 1 119 1 119 书法教室 1 96 1 96 地理教室 1 96 1 96 语言教室 1 119 2 215 2 215 计算机教室 1 119 1 119 2 215 劳动技术教室 1 119 2 215 2 215
注:每套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3.公共教学用房。中学应配臵合班兼视听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辅房。初中、完中、高中学校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分别不宜小于以下规定(单位:㎡):
初级中学校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用房名称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合班兼视听教室 133 173 213 253 图书阅览室 160 232 304 376 科技活动室 36 54 72 90 体育活动室 740 1040 1340 1340
注:每种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完全中学校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用房名称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合班兼视听教室 173 213 253 293 图书阅览室 253 329 405 482 科技活动室 54 72 90 108 体育活动室 1040 1340 1340 1340
注:每种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高级中学校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规划指标 用房名称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合班兼视听教室 173 213 253 293 图书阅览室 264 344 425 505 科技活动室 54 72 90 108 体育活动室 1040 1340 1340 1340
注:每种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二、小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配臵标准。
1.普通教室。每班设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1平方米。
2.专用教室。小学应配备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及辅房。小学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以下规定(单位:平方米):
用房名称 套数 12—18班 套数 24—30班 自然教室 1 143 2 246 音乐教室 1 96 1 96 美术教室 1 105 1 105 书法教室 1 82 1 82
语言教室 1 105 2 187 计算机教室 1 105 2 187 劳动教室 1 105 2 210
注:每套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
3.公共教学用房。小学应配备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辅房。小学教学公共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以 下规定(单位:㎡):
用房名称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多功能教室 123 153 183 213 图书阅览室 95 137 179 222 科技活动室 36 36 54 72 体育活动室 670 670 670 670
注:每种用房面积中包括辅房。第十六条
办公用房配臵标准。
中小学校办公用房的配臵。小学教学办公室宜按年级设臵,中学教学办公室宜按教研组设臵,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人。其它办公和管理用房的配臵可在总的控制面积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中小学校办公用房使用面积的规划指标不宜小于以下规定(单位:㎡):
学校类别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完全小学
306
386
476
552
------初级中学
424
548
658
788
------完全中学
------
568
586
804
922 高级中学
------
598
720
842
964 第十七条
生活服务用房的配臵标准。
中小学校宜配臵教工单身宿舍、教工和学生食堂等生活用房。中小学校生活服务用房使用面积的规划指标不宜小于以下规定(单位:㎡): 学校类别
12班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完全小学
424
615
805
990
------初级中学
661
948
1215
1498
------完全中学
------
966
1242
1519
1802 高级中学
------
979
1257
1544
1828 第五节
教学办公用房的主要建筑标准
第十八条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必须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建造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使用要求的校舍环境。建筑标准要从各地经济条件、使用功能、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
第十九条
建筑层数。中小学校的教学、办公用房宜设计成楼房。小学的普通教室宜布臵在三层以下(含三层),中学的普通教室宜布臵在四层以下(含四层)。其它教学、办公用房可根据使用要求布臵于各层。
第二十条
建筑结构。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要求采用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地区,应按当地的地震裂度、抗风或抗洪要求进行设防。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品种、规格、型号、标号、质量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十一条
耐火等级。楼房不低于二级,平房不低于三级。第二十二条
层高。指上下两层楼面之间的距离(坡屋顶系 指楼面或地面至屋架下弦的距离),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的层高:中学不得低于3.8m,小学不得低于3.6m。
二、进深大于7.2 m的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不得低于3.9 m。
三、行政办公用房不得低于3.0m。
四、多功能教室、合班兼视听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如为阶梯教室地面时,最后一排净高不宜小于2.2m。
第二十三条
屋面。应根据各地雨雪量等条件和建材供应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或坡屋面。上述屋面均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上人屋面平台,应设臵安全防护栏(板),其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第二十四条
楼地面。普通教室和各种专用教室、厅门、走道、楼梯,均宜采用防尘易清洁的楼地面。化学实验室宜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楼地面。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宜采用软性(如木地板)楼地面。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的管线需要埋设处理,楼地面的做法要有利于管线维修。厕所等用房宜做防尘、防滑、易清洁的地面,还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
第二十五条
门厅、走廊。
一、教学楼的门厅适度宽敞,有利于人流集散通行和短暂停留。
二、教学楼宜采用外廊或单面内廊,廊净宽不应小于1800m m;中内廊净宽不应小于2100mm;办公用房的廊宽不应小于1500mm。
三、门厅和走廊的楼地面不宜设踏步。走廊楼地面、走廊与房间楼地面略有高差时,应使用斜蹉坡道,高差较大必须设臵踏步时,踏步不得少于三级。
四、外廊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第二十六条
楼梯。楼梯的数量、宽度、位臵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主要交通和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踏步高度宜为150mm。踏步板外沿不宜突出踢脚板。楼梯坡度不宜大于30°。楼梯井的宽度不宜大于200mm。楼梯栏杆(板)不宜低于1000mm,并应设臵能阻止学生滑行的扶手。
第二十七条
门窗。门窗应便于开启、清洁、耐用。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交通安全。教学用房的门窗要有利于采光通风。普通教室、各种专用教室和部分公共教学用房,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臵前后门。门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位于楼梯平台处的窗户应设安全护栏。
第二十八条
建筑装修。
一、建筑装修应符合适用、耐久、经济、美观的要求。
二、室内墙面、顶棚一般只做普通装修,门厅可做中级装修。音乐、语言、计算机、视听等专用教室可根据需要及经济条件做 普通或中级装修。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应做成圆角。走廊、门厅、楼梯间均宜做1200 mm高不易污损的墙裙,厕所宜做150 mm高便于冲洗的墙裙。
三、建筑物的外墙、主入口门廊和台阶应根据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修。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
第二十九条
厕所。凡具备排水系统条件的宜设臵室内水冲式厕所。师生厕所宜分设。校园较大的学校,宜同时设臵适量坑位的室外厕所,其位臵应在教学、办公区的下风方位,并保持适宜的距离。厕所宜采用瓷砖大、小便槽,大便坑位宜设隔板。要妥善解决厕所的排气问题。
第三十条
室内环境。
一、采光。应保证教室、图书阅览及实验室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如为单侧采光时室深系数(室内地面至窗洞上沿的高度与房间进深一致的地面宽度之比)不宜小于房间进深的1/2。教学用房的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窗台高度:中学宜为900mm,小学宜为800mm,但均不宜超过1000mm。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走廊、楼梯、厕所等不得低于1/10。
二、照明及电气设施。教学、办公用房应采用配有保护灯具,不得用裸灯。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臵方式和悬挂 必须满足照明均匀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明标准。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00mm。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宜设局部照明。教学用房的照明要能够分栋、分层、分部位控制。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以下规定:
1.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劳动教室、劳动技术教室、语言教室、合班兼视听教室、多功能教室、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办公室、卫生保健室的平均照度(LX)为150(200),规定照度的平面为桌面(黑板面)。
2.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德育展览室的平均照度(LX)为200,规定照度的平面为桌面。
3.体育活动室的平均照度(LX)为100,规定照度的平面为桌面。
4.厕所、走道、楼梯间的平均照度(LX)为20,规定照度的平面为地面。
教学楼、办公楼等应设臵适应教学、办公手段现代化的电器插座,分栋分层(或分部门)控制的广播线路。劳动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科技活动室、厨房等用房,宜根据设备运行需要,设臵动力电源插座。
三、通风换气。必须保持教学、办公用房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教学、办公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通向外廊和单面内廊一侧墙上宜设臵低窗,中内廊的两侧墙上宜设臵高窗。
教学用房应有冬春季换气设施,确保室内CO2的浓度低于 1.5‰。寒冷地区应在外墙(或采光窗上部)和内走廊墙上设臵小气窗(或门头采光通风窗),或在室内设附墙竖向排气道换气。外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7%,设于走廊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34%。当采用附墙竖向排风道时,排气口应设在每层排气道的顶部(临近天棚处)位臵,排气口大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并设调节风门。
化学实验室及毒气橱柜、药品贮藏室(柜)、合班兼视听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应根据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设臵有效的排气装臵。
四、室内温度。必须保持教学和办公用房有适宜的室内温度。寒冷和严寒地区,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宜采用热水供暖系统。供暖管道宜纳入地区集中供热管网。过渡地区、非集中采暖地区,应因地制宜进行采暖。
第三十一条
主要用房固定设施配臵。
一、普通教室。教室前墙应设臵黑板,其下应设臵讲台,后墙宜设臵揭示牌。在教室的适当部位宜设臵清洁柜、贮藏柜和广播喇叭箱等。
二、教师办公室。宜设洗手盆、挂衣钩、嵌墙式或悬挂式书架。
三、室内厕所及前室应分别设污水池、地漏和洗手盆。
第三十二条
附属设施。在校园适当位臵应设臵旗台旗杆。校园周边设臵围墙,沿主要街道的围墙宜空透。
第三章
幼儿园部分
第一节
幼儿园建设规模与园舍建筑项目构成 第三十三条
建设规模。
一、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幼儿园的建设应根据幼儿园规划及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幼儿园规模和班级定员。
1.幼儿园的规模为6班、9班、12班三种。
2.班级定员:6班180人、9班270人、12班360人。第三十四条
园舍建筑项目的构成及面积。幼儿园的园舍建筑由活动及辅助用房、办公辅助用房,以及生活用房三部分组成。
一、生活及辅助用房。
1.活动室:每班一间,使用面积90㎡,供开展室内游戏和各种活动以及幼儿午睡、进餐之用。
2.卫生间:每班一间,使用面积15㎡,内设大小便槽(器)、盥洗池和淋浴池。
3.衣帽、教具贮藏室:每班一间,使用面积9㎡,供贮藏中型玩具、衣被鞋帽等物之用,也可兼作活动室的前室。4.音体活动室:全园设一个,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120㎡、9班140㎡、12班160㎡,供开展音乐、舞蹈、体育活动和大型游戏、集会、放映幻灯、电影和观摩教育活动之用。
二、办公及辅助用房。
1.办公室: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75㎡、9班112㎡、12班139㎡,包括园长室、总务财会室、教师办公室和保育员休息更衣室等。
2.资料兼会议室:全园设一间,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20㎡、9班25㎡、12班30㎡,供教工查阅资料、阅览报刊、杂志,开会及对外接待之用。
3.教具制作兼陈列室:全园设一间,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12㎡、9班15㎡、12班20㎡,供制作陈列教玩具之用。
4.保健室:全园设一间,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14㎡、9班16㎡、12班18㎡,供医务人员开展卫生保健工作之用。
5.晨检、接待室:全园设一间,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18㎡、9班21㎡、12班24㎡,供医务人员每天早晨对入园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及家长与教师会见之用。
6.值班室:全园设一间,使用面积12㎡,供教师值班住宿使用,也可兼作教工单身宿舍。
7.贮藏室:全园使用面积按规模分别为6班36㎡、9班42㎡、12班48㎡,供贮藏体育器具、总务用品及杂物之用。
8.传达室:全园使用面积10㎡,供门卫人员值班及收发之用。
9.教工厕所:全园使用面积12㎡,供教职工及外来人员使用。
三、生活用房。
1.厨房:包括主副食加工间、配餐间、主副食库和烧火间。主副食加工间及配餐间合计使用面积按6班、9班、12班规模分别为54㎡、61㎡、67㎡;主副食库分别为15㎡、20㎡、30㎡;烧火间分别为8㎡、9㎡、10㎡。
2.开水消毒间:全园使用面积按6班、9班、12班规模分别为8㎡、10㎡、12㎡,供烧开水及餐具、毛巾、茶具等物消毒之用。
3.炊事员休息室:全园使用面积按6班、9班、12班规模分别为13㎡、18㎡、23㎡,供炊事员更衣、休息使用。
第三十五条
园舍建筑面积定额。
规 模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定额(㎡/生)
6班
1773
9.9
9班
2481
9.2 12班
3182
8.8
第二节
用地面积定额
第三十六条
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包括建筑占地、室外活动场地、绿化及道路用地。
第三十七条
建筑占地按主体园舍建筑面积为三层楼房,厨房、晨检、接待、传达室等为平房计算。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
第三十八条
室外活动场地,包括分班活动场地和共用活动场地两部分。分班活动场地2㎡/生;共用活动场地包括设臵大型活动器械、嬉水池、沙坑以及30m长的直跑道等2㎡/生。第三十九条
绿化用地不小于2㎡/生,有条件的幼儿园要结合活动场地铺设草坪,尽量扩大绿化面积。
第四十条
道路用地包括园内干道、庭院道路及杂物院等用地。
第四十一条
幼儿园用地面积定额。
规 模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定额(㎡/生)
6班
2700
9班
3780
12班
4860
第三节
园舍布局、选址与规划
第四十二条
幼儿园布局。
应根据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的人口规划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生源、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实行“规模”办园,不得少于6个班,合理布局。
第四十三条
基地选择。
1.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2.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3.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带。
4.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臵提供必要条件。
第四十四条
总平面设计。
一、应根据设计书的要求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以及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臵,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二、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1.必须设臵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2.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 ㎡=180+20(n-1)。
注: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臵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嬉水池等。
三、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四、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臵杂物院,并单独设臵对外出入口。基地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第四节
建筑设计
第四十五条
一般规定。
一、幼儿园的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并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中的分区要求及有关规定。
二、平面布臵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互相干扰,方便使用管 理,有利于交通疏散。
三、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四、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以下规定:
房间名称
净高(m)
活动室、寝室
2.8
音乐活动室
3.6
注:特殊形状的顶,最低处距地面净高不应低于2.2 m。
五、幼儿园的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
六、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臵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
七、建筑侧窗采光的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以下规定:
房间名称
窗地面积比
音体活动室
1/5
寝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
1/6
其它房间
1/8 注:单侧采光时,房间进深与窗上口距地面高度比值不宜大于2.5。
八、音乐活动室、活动室、寝室、隔离室等房间的室内允许声级不应大于50dB,间隔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不应大于75dB。
九、音体活动室最小面积按6、9、12班规模分别为90㎡、120㎡、150㎡。
十、寄宿制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贮藏室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
十一、单侧采光活动室的进深不宜超过6.6 m。楼层活动室应设臵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台,但不能遮挡低层生活用房的日照。
十二、寄宿制幼儿园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全日制幼儿园卫生间宜设臵在建筑物的边侧,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十三、盥洗池的高度为0.5---0.55 m,宽度为0.4---0.45 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 m。
十四、按大、中、小班设臵沟槽式大小便槽,加设不同高度幼儿扶手,且分男、女厕位,以1.2 m高的架空隔板分隔,女厕位的尺寸长度为0.8 m×4=3.2 m,男厕位大便槽尺寸长度为0.8 m×2=1.6 m,小便槽2位,且加设1个壁挂式儿童小便器。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 m,沟槽式厕位与地面不宜出现台阶。
十五、每班卫生间的卫生设备数量不应少于以下规定:污水池1个,盥洗台水龙头6—8个,淋浴2位。
十六、供保教人员使用的厕所宜就近集中,或在班内分隔设臵。
十七、音体活动室的位臵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臵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
十八、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臵,幼儿生活用房应有适当距离。如为楼房时,应设在底层。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应设上、下水设施;隔离室应设独立的厕所。
十九、晨检室宜设在建筑物的主出入口处。
二十、幼儿与职工洗浴设施不宜共用。
二十一、幼儿园的厨房与职工厨房合建时,其面积可略小于两部分之和。
二十二、厨房内设有主副食加工机械时,可适当增加主副食加工间的使用面积。
二十三、烧火间使用面积大小视燃料情况确定。二
十四、幼儿园为楼房时,宜设臵小型垂直提升食梯。第四十六条
防火与疏散。
幼儿园建筑的防火设计除执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超过一层。平屋顶可做为安全避难和室外游戏场地,但应有防护设施。
二、主体建筑走廊净宽度不应小于以下规定:(单位:m)
房间名称
双面布房
单面布房或外廊
生活用房
1.8
1.5
服务供应用房
1.5
1.3 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廊宜尽量加宽,以利于幼儿平时及阴雨天自由活动。
三、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四、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以下规定:
1.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 m。
2.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 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 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 m,宽度不应小于0.26 m。4.在寒冷、严寒地区设臵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5.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 m。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第四十七条
建筑构造。
一、活动室、寝室及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幼儿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卫生间应为易清洁、不渗水并防滑的地面。
二、寒冷、严寒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 m。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距地面0.6 m---1.2 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2.在距地0.7 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3.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4.不应设臵门坎和弹簧门。5.外门宜设纱门。
三、外窗应符合以下要求:
1.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高度不宜大于0.6 m。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距地面1.3 m内不应设平开窗。
2.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
四、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 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装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 m。
五、幼儿经常接触的1.3 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六、活动室和音体活动室的室内墙面,应具有展示教材、作品和环境布臵的条件。
七、厨房内墙面宜贴釉面砖,高度至天棚。
第五节
建筑设备
第四十八条
给水与排水。
一、幼儿园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卫生设备的选型及系统的设计,均应符合幼儿需要。
二、有热源条件时可设臵或预备热水供应系统。第四十九条
采暖与通风。
一、采暖区幼儿园应用低温热水集中采暖。幼儿用房的散热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幼儿园与其它建筑共用集中采暖时,宜有过渡季节采暖措施。
三、幼儿园生活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等均应设臵独立的通风系统。
四、主要房间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及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低于以下规定:
房 间 名 称
室内计算温度(℃)
每小时换气次数 音体活动室、活动室、1.5 寝室、办公室、医务 保健室、隔离室
卫生间浴室、更衣室
1.5 厨房洗衣房走廊第五十条
电气。
一、幼儿用房选用的灯具应避免眩光。寄宿制幼儿园的寝室宜设臵夜间巡视照明设施。主要房间平均照度标准为:(LX)
房 间 名 称
照度值
工 作 面 活动室、音体活动室
150
距地0.5m 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办公室 100
距地0.8m 寝室、厨房
距地0.8m 卫生间、洗衣房
地面 门厅、烧火间、库房
地面
二、活动室、音体活动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及办公用房宜采用日光色光源的灯具照明,其余场所可采用白炽灯照明时,应尽量减少闪烁效应的影响。医务保健室和幼儿生活用活动室应设臵紫外线灯具。
三、活动室可根据需要,预留电视天线插座,并设臵带接地孔的、安全密闭的、安装高度不低于1.7 m的电源插座。
四、在供应用房的电气设计中应为各种机电和电热设备提供或预留电源。
五、幼儿园应设臵电话、电铃。
第六节
其它
第五十一条
上述未包括连接廊、车库、自行车棚、花房、供暖锅炉房等建筑面积及相应的用地面积;未包括设臵电动游艺玩具、游泳池的用地面积。
第五十二条
上述各类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均按240 mm厚计算,大于240mm时,建筑面积可相应增加。
第五十三条
寄宿制幼儿园可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增加或扩大下列用房: 1.寝室:每班一间,使用面积54㎡。
2.隔离室:6、9、12班使用面积分别为10、13、16㎡,供病儿临时观察治疗、隔离使用。
3.集中浴室:6、9、12班的使用面积分别为20、30、40㎡,供全园幼儿分批热水洗浴及更衣使用。
4.洗衣烘干房:6、9、12班的使用面积分别为15、24、30㎡,供洗涤、烘干幼儿衣被等使用。
5.扩大保育员、炊事员休息室:按增加的保育员、炊事员人数,每人分别增加使用面积2㎡及2.5㎡。
6.扩大教工厕所:各种规模均增加使用面积6㎡。7.扩大保健室:各种规模均增加4㎡。
8.扩大厨房:主副食加工间增加使用面积6㎡,烧火间增加2㎡。
第四章
开工与验收
第五十四条
在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时,规划部门须按标准规划中小学、幼儿园。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必须与小区主体同时审批,规划方案应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规划确定后,配套中小学、幼儿园的单体规划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五十五条
规划确定后,建委、开发办、教委、建设单位必须同时明确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地址、建设标准、建设
单位和开工、竣工及交付使用时间,按各自职责,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新建中小学、幼儿园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竣工。
第五十六条
《新建筑》等 篇3
类别:建筑/景观/规划
价格:280元/期,3360元/年
新建筑
全年12期
《新建筑》自1925年初创刊以来一直与建筑师、业主、建筑学学生,以及业内同仁相互依托传递建筑资讯。随着时间迁移,它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传播建筑界的新思想、新设计。
出版地:英国
类别:时尚/广告/产品
价格:70元/期,840元/年
Wallpaper
全年12期
创刊于1996年,是一本集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旅游等全面时尚品位杂志。这里可以看到世界顶级的建筑、室内装璜、高级厨房厨具、美食甚至时装的介绍。
出版地:荷兰
类别:建筑/景观/规划
价格:220元/期,1320元/年
MARK
全年6期
《MARK》是全球顶尖的以国际建筑设计与创新趋势为导向的专业期刊,它融合了著名的建筑师掷地有声的作品,还有新锐建筑师的前卫作品,甚至还有建筑道路上开拓者的实验性作品。
出版地:英国
类别:电脑/软件/动漫
价格:170元/期,2210元/年
ADVANCEDPHOTOSHOP
全年13期
一份可以帮你磨砺高级PHOTOSHOP技巧的完美杂志,特别为高级数字艺术工作者定制,每期都包含了精彩的访谈和挑战性的教程。
出版地:荷兰
类别:室内/家居/用品
价格:单价:220元/期,1320元/年
FRAME
全年6期
《FRAME》是全球顶尖的以室内设计、空间设计为主,横跨产品设计、家居设计、材料设计、时尚设计等多种设计领域的综合设计媒介。
出版地:英国
类别:建筑/景观/规划
价格:130元/期,1560元/年
ARCHITECTURALREVIEW
全年12期
期刊创刊于1896年,由EMAPBUSINESS COMMUNICATIONSLTD出版,英国老牌建筑杂志,介绍现代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各国建筑物设计趋势、结构和内部装饰等。
出版地:英国
类别:时尚/广告/产品
价格:100元/期,1200元/年
GQ(UK)
全年12期
GQ(UK)作为一本引领男性潮流的时尚杂志,不但在“软时尚”方面把握住男性时尚潮流的兴奋点,也在“硬时尚”方面把握住了该国男性的精神理念、生活方式上的兴趣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类别:管理/设计
价格:46元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
关于新建中小学校的几点建议 篇4
关键词:学校,土地政策,停车位,绿色建筑
0 引言
为了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危机, 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普遍二孩政策, 这将极大地影响中国教育资源的再次分配。接下来的3年~5年, 为满足义务阶段教育的需求, 新建中、小学校将成为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建设受到投资控制、土地利用、办学标准、人防建设、停车位配建等等条件的限制, 同时也存在着与国际接轨, 适应教学理念转变等需求, 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总结近几年学校建设的经验, 结合所在地区的土地、规划、教育政策进行探讨, 以期为未来中、小学校建设提供参考。
1 学校的设计依据
除了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现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等国标外, 各地区教育部门都相应制定了本地区办学标准、示范中学评价标准等文件。例如《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试行)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通知》 (陕教基[2005]57号) 等等, 明确规定了教学及教辅用房的数量和面积、生均面积等指标, 作为当前开展学校可研及设计阶段的直接依据。同时, 由于投资主体、办学需求、地域差别等原因引起关于学校建设标准定位的争论, 再加上绿色建筑、建筑抗震等技术的运用带来投资的增加, 在当前国有投资严控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工程预算的形势下,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建设品质和未来的发展。
2 土地政策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于中小学生均用地面积给出了指导意见。以城市普通小学 (30班规模) 为例, 生均用地面积为24.29 m2, 对于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勤工俭学用地、停车场用地及学校总用地面积都有明确规定, 而实际执行过程中, 考虑到土地价格的差异, 各地区又有所不同。《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通知》 (市政发2013 (47) 号) 规定小学 (>24班) 人均用地面积不大于15 m2, 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土地部门的政策并不一致。作为政府投资的中、小学校, 土地多为划拨使用, 如果按照西安市的供地标准建设设计效果并不理想, 一是平面布局受限, 教学环境变差;二是绿地率过低, 需要通过屋顶绿化补偿等措施来提高绿地率, 不满足绿色校园的建设要求, 导致项目整体效果不佳, 更谈不上预留发展。
3 停车位配置
以30班规模小学为例, 陕西省办学标准要求配备停车用地面积99 m2,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规定停车位配建标准按照扣除教学用房后的面积计算, 参照可研与企事业办公楼标准 (1个/100 m2) 配置, 车位配置数量大为增加, 还不包括建议设置的接送停车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停车位需求与学校管理的矛盾会愈加突出, 车位的日常管理、交通组织、对教学秩序的干扰等问题会成为学校管理新的挑战。在学校建设过程中, 虽然委托了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但这些评价目前只局限于静态分析。各大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在上、下学高峰期接送车辆形成周边道路拥堵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需要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建设标准等环节高度契合。
4 生活服务用房设置
陕西省办学标准要求生活用房根据办学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职工与学生食堂、汽车库等, 有寄宿学生的学校根据寄宿生人数设置学生宿舍及教职工宿舍等相关生活用房, 对于这一点建设过程中争议较大。中、小学校的设计服务半径为1 000 m和500 m, 符合就近原则。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的午休和午饭必须在学校或者学校以外的小饭桌来解决, 学生家长们强烈要求学校在建设中一并考虑, 已建成教工宿舍的项目也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由于要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和增加管理投入, 教育管理部门一般并不赞同这样做, 形成了教育产品供应和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
5 绿色建筑
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绿色建筑虽然符合国家技术政策,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但是普遍性的实施有现实难度。绿色建筑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 运行评价应该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运行评价周期长、投入大, 除了政府投资或者宣传性需要的建筑外, 虽然有补贴但投资方缺乏积极性。有些地区强制性要求公用建筑要达到二星绿建标准, 由于评分标准的调整, 达到二星绿建设计评价标准的可能性大增, 但实现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屋顶绿化、多联式空调机组、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箱变、智能建筑等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 除了大幅度增加投资外给后续的招标和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应该区分开来, 不能搞盲目的一刀切,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 建议及对策
1) 增加决策阶段的科学性。各级政府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对于中、小学校建设要舍得投入。经济发展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 土地部门适当增加教育用地供应, 规划部门前瞻性做好学校的规划布局, 教育部门要做好教育规划, 提出明确建设标准, 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局观, 把学校建设成为孩子的乐园, 人才的摇篮, 城市的公园。2) 发掘学校运动场的停车潜力。3) 建议在城市重点区域新建中、小学校的田径场建设地下停车库, 可采用PPP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既解决了学校的停车需求, 保证了相对独立办学环境, 又可以承担市政停车功能, 解决区域性停车位紧张问题。4) 选择有实力的咨询、设计、施工单位。高水平的咨询单位可以明确建设标准, 对于学校立项阶段的投资量确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中、小学校设计中, 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到使用对象的特殊性, 对建筑技术的运用要仔细推敲, 不能简单照搬。比如, 开放式外廊一定要解决好楼地面的排水及防滑问题, 运用建筑隔震技术要解决好隔震架空层和管沟管线的关系, 隔振沟、抗震缝的构造处理等问题。选择信誉好的施工单位能够真正实现设计意图, 把学校建设成为真正的放心工程。
参考文献
[1]GB 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2]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试行) [Z].2011.
[3]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Z].2013.
新建菜单的征兵计划 篇5
添加“批处理文件”到新建菜单
把BAT格式添加到菜单中,需要用到一个VBS脚本,一个注册表文件,一个图标文件,脚本文件和注册表文件用于实现需要的功能,图标文件则显示在这条命令的前面,让增加的新建菜单样式和默认菜单的样式统一起来。限于篇幅,我们把脚本文件收入本期配刊光盘中,并摘录部分关键的代码,为大家讲解相关的知识,以达到举一反三。其它素材也收人光盘。方便大家使用。先从光盘中把相关素材(有FileType.VBS、FileType.ICO、FileType.REG)解压到“C:VBS”文件夹中备用,双击FileType.REG文件,再连续点击“是/确定”,把相关内容导入注册表。现在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按F5键刷新一下,在右键的新建菜单中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如图1)。
来试试技果吧!在资源管理器的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批处理文件”,就可以直接得到扩展名为BAT的批处理文件了,在文件上点击右键,选择“编辑”,就可以调用记事本编辑批处理文件了。
添加其它类型的文件到新建菜单
是不足感觉很神奇呢?能对系统做出这样的修改操作,心情好得可不是一般呀!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如果要将其它类型的文件添加到新建菜单,又该怎样操作呢?很简单,因为关键就在于VBS文件中的代码,只要对刚才的代码稍加修改,就能新建其它类型的文件了。听到“代码”二字不要害怕,依葫芦画瓢,挺简单。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举一反三,下面就以添加VBS类型的文件为例来看看怎样修改吧。
在FileType.VBS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编辑”,系统会自动调用记事本打开该文件。为方便叙述,以下代码中均不包含方括号,但包括英文双引号。将[strFilesLine=“批处理,BAT”]一行中的“批处理BAT”替换为“VBS脚本VBS”,然后点击菜单“文件/另存为”,将文件名指定为[“FileTypeVBS.VBS”],还是保存到C:VBS文件夹中。接着在FileType.REG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编辑”,系统也会调用记事本打开它。将“FileType”替换为“FileTypeVBS”,“.atef”替换为“.atefVBS”,“批处理文件”替换为“VBS脚本文件”,“FileType VBS”替换为“FileTypeVBS.VBS” (这个一共有两处),然后把文件另存为“FileTypeVBS.REG”,也保存到C:VBS文件夹中(如图2)。最后双击FfleTypeVBS.REG导入注册表,按F5键刷新资源管理器后,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在本例中,该选项的图标使用了新建批处理文件的图标,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图标。如果要使用不同的图标,除了要准备另一个图标文件外,还要在注册表文件中把“FileType.ico”更改为实际的图标文件名。
提示
如果想要将添加的某个文件类型从新建菜单中删除,可打开与之对应的注册表文件,将“[”替换为“[-”,保存并导入注册表即可,
新建中小型 篇6
近日, 武汉市出台《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通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力促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的落实。为激励建校热情, 该市决定对新、扩建公办普通中小学需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据统计, 到2020年, 武汉市主城区范围内将净增教育用地420.92公顷, 最终达到1027.74公顷, 总体办学规模将由10724个班增加到13900班。然而, 因资金筹措难、建设用地征地拆迁难等问题, 新校布局规划实施进展不尽如人意。为此, 该市研究制定了《武汉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办法》明确, 区政府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负责将本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政府设立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按项目审计后投资额的40%进行补贴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