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学校

2024-08-28

中小型学校(共12篇)

中小型学校 篇1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前, 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如何确保中小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如何考察中小学校依法依规办学, 规范办学行为?如何评价中小学校是否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衡量中小学校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亟须建立一套体现科学性、专业性、政策性的教育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管理评价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 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成为填补学校管理评价空白的应时求实之作, 为各级政府管好教育、社会第三方科学评价教育提供了准确参鉴, 对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工作、切实推进管办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是当前指导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读本、开展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行动指南。

我仔细学习研读此书, 认为该书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 体现了教育改革方向,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要求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努力提高政府“管”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办”学的规范性、社会第三方“评”价的科学性, 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评价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评价作为管办评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改进政府教育管理和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具有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 中小学管理评价工作普遍存在着专业研究不深入, 国家政策把握不到位, 对中小学办学实际缺乏了解, 评价人员“评”的能力有待提高等不足, 甚至出现个别评价机构追求功利性的短期目标, 评价工作背离教育根本宗旨的问题, 给教育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 让各方了解中小学校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提升社会第三方的评价能力, 成为一件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事情。评价作为一种方向性的评判和指引, 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特别要求客观、科学、公正。要做好评价工作, 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评什么”、“怎么评”, 即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 这是评价能否客观、科学、公正的前提。对于这些专业问题,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给予了科学的解答与说明,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该书的每个章节都牢牢把握住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 阐述了管理评价内容方法, 系统性指导性强。教育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管理无大小, 处处皆管理。中小学管理是复杂、多元的, 只有从生态、立体的角度来加以审视, 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 不仅在总体构架上覆盖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从学校治理结构、学生管理、课程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考察、评价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而且每个章节都深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内部各个环节, 使人们对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能够有全方位的了解, 做到“胸中有丘壑”, 有效避免了“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评价。

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小学办学治校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基础, 是规范和引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对涉及中小学管理评价的具体内容, 给出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处及具体相关条文, 使读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既省去了烦琐的查经寻典之苦, 又不知不觉地习得教育法律法规之要义, 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 提供了大量案例, 鲜活生动可学。每个学校都是鲜活而具体的, 都有特殊的校情、学情、师情。真实的办学情境远没有教科书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和潇洒, 任何一个管理事件背后都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 对学校的管理评价, 既要考虑共性, 也要考虑特殊性。为此,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增加了大量的鲜活案例, 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 既有详细的案例呈现, 也有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可以使读者在案例的剖析中加深对中小学管理的理解, 提高管理评价能力。

第四, 简洁通俗易懂, 适合不同读者阅读。为了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没有使用苦涩难懂的学术性语言和枯燥的政策性语言, 而是致力于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来加以阐述, 与之相关的政策解读也是言简意赅, 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尽管《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是从评价的角度呈现, 但不同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政府可以从中找到管好教育的启示, 学校可以找到依法自主办学的客观依据, 社会第三方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案例。此外, 本书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 处处体现了育人为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找到指导自己工作的精神滋养。

高端、权威、实用、接地气, 使得《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注定是一本值得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师、家长, 乃至社会公众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校办学、管理和评价的指导读本。

中小型学校 篇2

“宝生部长!宝生部长!请看这里!”3月3日下午2时15分左右,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长陈宝生笑眯眯地沿红毯走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通道瞬间由先前的凝重变得沸腾,记者们的呼喊此起彼伏。

陈宝生脚下的这条红毯,是每年列席全国两会的国务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出会场的必经之路,也是媒体记者俗称的“部长通道”。

今天,陈宝生有两个“第一”:第一次以教育部长身份亮相全国两会,第一个经过“部长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

有记者对《中国诗词大会》很感兴趣,大声提问“宝生部长”:“听说您非常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我们知道它是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那么是否意味着今后教育部将加大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

记者边问,陈宝生边利落地靠近红毯上早已安置好的话筒。记者话音刚落,陈宝生脱口而出:“好问题!”

原来,记者的问题与陈宝生最近关心的兴奋点恰好“对接”。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情况。在他看来,这个节目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华诗词的.热爱,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之后,激活了脑海中自己过去背的那些诗词的记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说到高兴处,陈宝生仿佛也被激活了童年关于诗词的记忆,吟诵起了两首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古诗。

当然,作为教育部长,陈宝生更关心的是,诗词大会这样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党中央讲了多次,很多年了。人民群众也有呼声,需求很高,国内外都在说这个事。”那么,到底该怎么做?陈宝生给出了三条实打实的路径:

第一,“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这是“固本工程”。第二,“融汇到教材体系当中去”,这是“铸魂工程”。第三,“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不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们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呢?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陈宝生的回答,体现了他自去年上任教育部长以来一贯坚持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

接下来,陈宝生还透露,围绕这项工作,教育部将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建设好教材课程体系,二是拓展校园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发,四是推进国际传播。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关于未来,陈宝生思考得更深更远。

随着陈宝生一声“谢谢”,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束,记者们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由于现场时间限制,陈宝生着重回答了教育均衡问题。在他看来,均衡发展关键有三项措施:第一项是集团化办学,让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第二项是学区化管理,中学、小学连片进行;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均衡配置资源。“相信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大力缓解!”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 篇3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另行开展。各地和学校要把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第三条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估依据,逐项细化分解指标,全面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领域。

第四条 评估采用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第五条 体育工作有特色,深化改革有成效,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有创新的学校,可以在评估中获得加分奖励。

第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结果为不合格:

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

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

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

评估中弄虚作假的。

第七条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体育工作自评,对照《指标体系》的要求,逐项评分,并填写《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报表》,于每年10月31日前连同相关文件和佐证材料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明确机构和专人负责自评工作,确保各项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客观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状况。

第八条 省级及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填写《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审核结果报表》,形成评估工作报告,逐级上报,并公布复核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审核报表》和评估工作报告报教育部。

第九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管理,评估工作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保证评估过程严谨、有序,保证评估结果公正、公平,及时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各地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监测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先行先试,总结经验。

第十条 教育部动态管理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设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专家咨询组织,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测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监测点学校,每年抽查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并公布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在各省(区、市)遴选推荐基础上,教育部认定并公布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第十一条 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的工作计划。将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作为综合教育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及时反馈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被督导单位应当根据督导意见书进行整改;督导报告按规定程序向社会公布。

学校: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保障 篇4

一、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指在学校范围内, 由诸如设施、制度、语言、关系等因素构成的, 具有教育功能并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综合体。学校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 它包括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建筑环境、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水平、人际关系环境等等。学校环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教育环境的内容角度来看大体上可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校硬环境属于物质层面, 是有明确要求和具体评价标准的客观条件, 例如学校设施、规模、自然环境、学科设置等表层实体。学校软环境属于人文层面, 主要是指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 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 例如学校氛围、班级环境、班级氛围等。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并促进学生良好的学校适应;但也可能是消极的, 不利于学生的学校适应。

二、学校适应

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被看做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 而学校适应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青少年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能否获得学业成功, 能否体验积极向上的情绪, 能否发展良好的社会技能, 还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的期望, 为实现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自然顺利地踏入社会。

学校适应是一个多维的广义概念。Ladd的定义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他认为, 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1,3]。Birch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 而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2]。Corsin, Raymond J.认为学校适应是在学校背景下运用技能和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3]。

在本研究中, 我们将学校适应看做在校学生学习优秀, 在学校情境中积极调节自己心理与行为方式, 积极融入学校生活与他人关系良好, 包括学业适应、关系适应和行为适应三个方面。

三、学校环境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学校环境分别从学校硬环境和学校软环境两个不同的侧面, 对学校适应进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 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虽然常常被人忽视, 却影响深远。

1.学校硬环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学校硬环境是学校环境中有形的、静态的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设施环境、时空环境 (如, 班级规模、坐位编排方式) 。其中设施环境是班级物理环境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教学场所 (主要指教室) 和教学用具 (课桌椅、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 。

教学设施是否完善, 直接关系到物质环境建设的质量, 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关系到学生的发展。[4]而且, 班级规模, 即班级内学生人数, 会影响教学氛围和每个学生的行为。研究发现, 在一个空间中人数过多、比较拥挤的情况下, 个体对他人的反应会比较消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过分拥挤会给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 常会使人表现的烦躁不安, 心理上产生无助感和压抑感。中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都表明, 班级容量越大, 越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

另外, 学校类型也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有研究表明, 城市学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上都比农村学校的学生发展得好。另有研究证明, 重点高中生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较多的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5]

总之, 学校硬环境会通过对学生态度、行为等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

2.学校软环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校氛围、班级环境两个方面的研究。虽然学校氛围和班级环境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一个在于学校总体的氛围, 另一个在于班级这个小集体的环境, 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两方面研究的都是学生感知到的学校氛围或者班级环境。同时测量学校氛围和班级环境所用的维度都是基本一致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这就充分说明, 不管是学校氛围还是班级环境所要研究的都是共同性的问题, 因此, 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学校软环境。

(1) 学校氛围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余益兵在研究中得出结论, 感知的学校氛围不同维度对学校适应具有相对重要的价值, 性别在其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 感知的学校氛围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 学校态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6]学校氛围对于学生的学校适应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学校环境是学校适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 班级环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班级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社会心理的等等, 这些不同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班级环境这个特有的系统。班级环境影响学生的深层学习策略会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从而影响学生学校适应。Barth和Dunlap研究发现, 不良的班级环境与学生的攻击行为、不良同伴关系和不良学业关注之间都是有关系的, 一段时期内学生行为的改变可以解释为班级环境的作用。此外, 许多学者的研究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不论是学业成就或是学习态度, 皆可因更有效的班级氛围而增强。

郭伯良等人使用多水平分析技术研究班级环境对儿童受害和同伴接受、学习成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加强受害和学习成绩之间的负向作用, 班级的秩序纪律能够减弱受害对学习成绩的负向作用。[7]同时, 屈智勇等人采用江光荣编制的“我的班级”问卷研究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校喜欢、学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学业行为的间接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8]同时, 傅成仕等人的研究发现, 班级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密切联系[9]。可见, 班级环境 (主要是班级社会心理环境) 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方面, 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学校环境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学校环境对于学生学校适应的各个方面有着各种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学校环境是学校适应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校环境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分别影响着学生学校适应的三个方面:行为、学业和人际关系。因此, 对于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学校, 应该紧紧抓住学校环境这一外界可以改变的关键点, 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把握好学校这一大环境, 为学生营造出更适宜学生生活、学习、让学生能更快接受的环境。

1.学校硬环境的建设策略

在学校硬环境中, 我们应首先应尽量完备学校各类基础设置, 确保教学能够顺利完整的进行。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设置合理的班级容量, 不让学生在过分拥挤的班级内进行学习生活, 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教学工作者们虽然不能改变学校类型, 但是却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忽视学校类型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2.学校软环境的建设策略

虽然我们很难改变学校硬环境, 但却可以对学校软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1) 创造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氛围。

学校、教师和全体工作人员, 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大氛围。在学校层面, 具体表现在制定的章程、规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避免学校章程的空泛化;学校的任何活动或者改革, 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师层面, 具体表现在各学科老师不应仅仅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 而应联合成一个整体, 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平均、和谐地发展。另外, 学校其他工作人员, 也应该积极配合学科教师的工作, 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

(2) 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

欲为学生建立健康的“成长环境”, 则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降低初中生的压力知觉。尽量避免由于学生感知到的学习负担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因为个体的压力知觉比客观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更大。[10]另外, 学校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需注重用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激励策略 (如小组合作法、研究型学习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的学校适应。这样, 在保证班级环境的健康与和谐的同时, 也注重了班级环境的积极进取。

(3) 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想要提高班级的社会心理环境的质量, 则要促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一方面,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 拉近情感距离, 重视学生情感上的需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 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应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宽容、真诚地与身边的同学相处。另外, 还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可以互相了解、互诉真情的机会, 比如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Ladd GW, Kochenderfer BJ, Coleman CC.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 Friendship, 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 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 1997, 68 (6) :1181-1197.

[2]Birch S.H.and Ladd G.W.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 s Early School Adjust ment[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997:35.

[3]Corsini, Raymond J.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2nd Ed.) [M].New York:John Wiley&Sons, 1994.

[4]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4.

[5]范丰慧, 史慧颖.校风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30 (9) :47-50.

[6]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 2006 (4) .

[7]郭伯良, 张雷.班级环境对儿童受害和同伴接受、学习成绩关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12 (3) :244-246.

[8]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4, 27 (1) :31-33.

[9]傅成仕, 戴铮铮, 李小红.农村初中生成就动机与班级环境的相关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3) :61-64.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 篇5

柳州市龙城中学

张艳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校的管理与评价,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学校给每一位领导分发了一本《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该书处处体现了育人为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指导自己工作的精神滋养。它还是一本极好的“工具书”,不仅在总体构架上覆盖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学校治理结构、学生管理、课程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考察、评价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而且每个章节都深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内部各个环节,使我们对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能够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案例丰富

每个学校都是都有自己的校情、学情、师情。真实的办学情境远没有教科书所描述的那么简单,任何一个管理事件都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对学校的管理评价,既要考虑共性,也要考虑特殊性。为此,《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增加了大量的鲜活案例,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既有详细的案例呈现,也有案例所带来的启示,可以使读者在案例的剖析中加深对中小学管理的理解,提高管理评价能力。

通过阅读书中“一位„懒老师‟的收获”也使我感受颇多,老师的懒其实质是对课堂的解放,对学生的解放,彰显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退到后台当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懒老师”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表面看似懒,实际上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有很多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此外,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开展也是落实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而我校校本课程就是贴合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通俗易懂。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从普通读者和关心教育改革发展的公众的视角出发,选摘了大量基层学校的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学生减负、教师培训、师德考核、校园安全等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为评价和指导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也从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价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指引。

为了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没有使用苦涩难懂的学术性语言和枯燥的政策性语言,而是致力于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来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政策解读也是言简意赅,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尽管《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是从评价的角度呈现,但不同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政府可以从中找到管好教育的启示,学校可以找到依法自主办学的客观依据,社会第三方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案例。此外,本书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

如何建设普通中小学校网站 篇6

关键词:网站;团队;板块;维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24-01

网站不同于传统的媒体需要印刷、发行、张贴等,它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涉及方面广,传播范围大,宣传力度强,反馈信息快等到诸多方面的特点。一所中小学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就等同于一位新娘穿上了漂亮的婚纱。但是对于一般来学校来说要建好自己学校的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让一所学校拥有一个网站。

首先、要找到一个空间放置你的网站,对于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常用不排除以下三种情况:a、向网络接入商(北方网通南方电信最强)申请独立IP并将该IP的80端口映射到网站所在的机器。b、网上购买虚拟空间。C、向拥有独立IP的单位(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企业、机关等)借用空间。在这三种方法中最方便的是第一种,最便宜的是第三种。

其次、要拥有一个与学校名称、教学特色相挂钩的域名,该域名需要从域名提供商那里申请,此工作一般通过网络来完成。所申请的域名一定要特色,方便记忆,比如重庆八中的域名:www.cq8z.com 。申请完毕后需进入域名管理中将所申请的域名与第一步的网络空间相关联,完成这一步后网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最后、构建服务器装入网站代码,对于服务器的构建一般采用windows server 系列,部分专家级人员会选用Linux 等非windows 系列。按照相应的资料配置好服器,如果本校人员能编写代码就自己编写,如果不能就从网上购买代码或下免费代码试用。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一个学校的网站就起步了,但是要建好建全网站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前边的工作是网站管理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下边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让网站具有魅力和特色。

首先、组建一支网站建设团队。这个团队应是一个与学校各方面信息有关的综合性团队,由学校的主管部门和普通教师组成。一般来说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组成

其次、对于网站的内容学校应通过行政会议研讨决定,但是应从一点出发:能够全面反应学校的特色,让访问者一进入网站后就知道该校什么最具特色,最值得学子,教师所向往。网站的内容就侧重到某一方面。比如有的学校是以高考而出名,他可以多做一些高考的成果,而有的学校却是以素质教育而出名就可以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多展示素质教育成果。

再次、一个网站的板块划分也是至关重要。为了让网站看起来整洁、有序,网站管理员应从多方面出发考虑,根据校高层提出的要求把每一块认真落实。大体来说不能显得凌乱无章、无头无绪、归类要具体。一般情况可以考虑出下形式:

中小学校选址首要原则 篇7

近期, 某省某县于某年在偏僻空旷的所谓“经济开发区”为某重点校建了新校区, 现已搬迁至该新校区。致使新校区周围的房价及地皮迅速暴涨, 政府投资价值、经济建设拉动力迅速显现。至此, 该县的经济建设预期目标已完全达到, 政府形象也得以有效提升, 相关官员也因政绩优异得以顺利提拔或重用。但, 对于学生来讲苦恼却多了, 周围没有方便学生购买日用品的店铺, 学生只能被迫在校园商店购买这些价格比外面贵得多的日用品, 这无疑给学生家庭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 笔者以为, 学校建设必须以“便生”为第一原则。

“便生”, 即方便学生上下学, 便于学生就近入学。当前, 随着我国家庭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 家长都希望学校能离家近点, 以给予孩子提供最佳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从某种角度上说, 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为此, 笔者以为, 当前政府如若需要新建学校, 学校选址则应以“便生”为第一原则, 应选择在居民多的区域中心位置新建学校, 以便于周围学生就近入学。如若实在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就近入学条件的, 可实行部分学生住宿制。总之, 学校不能建在偏远地区, 更不能建在偏离居民区的位置, 否则, 就是变相“强制”学生住校。如若这样, 既增加学校安全管理难度系数, 同时, 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更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且难以真正实现家庭与学校同步管理学生的目标。

在笔者看来, 当前, 无论政府是想通过新建校区拉动本地经济发展, 还是想通过到偏远地区新建校区达到创建更完善的育人环境, 这些做法都不太妥当。笔者以为, 政府投资教育应该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最高和最终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着眼点应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上, 唯有如此, 育人环境才能得以真正改善。当下, 某些地方政府举债新建豪华、星级校区的做法, 在笔者看来更为不妥。笔者以为, 地方政府应该将这些钱用于急于改善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发展, 也唯有这样, 教育教学质量、育人质量才能得以有效提升。那种披着美丽、豪华“外衣”的学校, 如若缺少素质过硬的教师或教育教学必须的设备, 又怎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呢?!

实践曾证明, 学校只要教师素质过硬, 教育教学设备完善, 无论在什么样子的校园里授课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据此, 笔者认为, 各地政府重视教育应首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使教师素质过硬且工作开心, 而后, 再依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 逐步改善校园设施。即便校舍暂时不能满足招生需求, 也不可到偏远地区新建校区, 可采取在原校区新建校舍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也可采取在居民较多的地方另建分校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但, 切不可不重视教师素质提升, 而单一搞新校区建设。如若那样, 只能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校园之美, 并不能从学校内涵上扬学校的名。大量事实证明, 能真正支撑“学校美名”的并不在于学校有无漂亮的建筑物, 而在于学校有无“内涵”。唯有学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内涵, 学校才能出名。

如若某校十分需要新建校区, 学校选址也应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 便生。即, 便于学生就近入学。如若生源充足时, 可在区域东、西、南、北、中各新建一所配套学校, 如若生源不足时, 可在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新建所需的学校。

第二, 环境宜人。学校周围300至500米的区域内应保证无“三室一厅”等娱乐场所, 且不靠近化工厂等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 另外, 选择的地段必须保证土质层坚固且地势较高, 以减少次生灾害。

第三, 忌商业化。学校选址, 切不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 而忽视上述第一、第二条原则。

中小学校网站的制作 篇8

从学校需求的实际出发, 利用网站整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关键是要把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在网络中虚拟出来, 同时要让他们突破这种环境, 从更广泛的网络世界中汲取自己发展的营养。因此, 在设计网站时要以管理中心、交流中心、资源中心三大体系为支撑, 形成学校特色的管理平台、资源库平台、教师工作平台、学生学习平台、家长交流平台等, 覆盖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1. 构建校园网络办公平台, 提升办公效率

设计构思:结合电信部门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手机加入教育集团网 (教育通) , 采用在线与非在线协同办公的平台, 解决校内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及时、高效的传递等问题。

在线办公:登陆学校网站首页了解学校的一般通知公告;登陆OA内网办公平台, 即时获知学校内部的重大信息和部门内部管理文件。

非在线办公: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通过校信通平台系统有针对性地发布学校通知公告、部门管理信息, 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作业要求等, 使学校的信息快速发送到教师或家长邮箱和手机中, 非常方便实用, 是大家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

2. 构建师生自主学习平台, 创建学习型校园

设计构思:建立数字化校园, 构建网络互动教学等师生学习型平台,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现代化条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一系列工具, 拓展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变得更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的效率。

网络电子备课平台主要满足教师的备课需求, 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资料查询、多媒体资源汇集、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 借助备课平台, 可以共享并借鉴网上教案。学生通过调用研究性学习平台, 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有利于扩大知识面, 开阔眼界, 培养兴趣。

高中时段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采用人工选课比较困难, 而智能校本选课管理系统为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系列平台。教师可通过该平台自主申报选修课程, 学生可通过该平台申报自己所要选修的课程, 教师可通过该平台发布相关教案等信息、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等。

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可以将学校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记录下来, 通过网络将课堂信息传送到学习观摩客户端, 在办公室或有网络的任何地方, 实现远程听优秀教师课的梦想, 也是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 展示校本资源特色的一种渠道。

3. 构建师生发展平台, 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设计构思:通过教师发展管理和学生成长记录等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促进教师科学施教和学生自主发展, 努力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综合评价等学生学习和长效管理的效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自管自育、社团管理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参与面广泛。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 不仅对每个学生发展有了全面的记录, 同时对年级、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运用上述平台, 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务系统运用信息技术管理, 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管理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指挥和服务体系, 而且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教学行为, 规范着师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了教学质量。以管理为前提、交流为核心、资源为辅助, 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 完善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交流产生的校园资源和校园文化, 它不仅仅包括以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存在的教案、课件、论文、试题、素材等资料, 其中还应该包括每一个参与交流的个体, 他们才是校园网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从这些有形的资源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 构建自己发展的环境, 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在校园网中开拓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中可以查阅资料, 并邀请别人参加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来, 这样的人不仅仅是教师, 也可以是家长、学生, 甚至是只要能通过校园网联系到的任何一个人,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才能理解为校园网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真正整合。

二、网站技术保障

一个学校的网站能不能长期稳定地得到发展, 还要看管理。凡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都是在走集中控制、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分散管理的模式。已经有相当多的事实与经验证明, 如果学校网站的运行管理仅由信息技术教师或者网络管理员一人来承担的话, 这样的网站必定不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 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是注定不能有前景、有发展的。因此, 我们可以将各个栏目的信息发布权限下放, 分散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单元, 实行多元管理。各个职能部门人员都参与到网站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中来, 管理的责任也随之由整个群体分担, 更多的人在责任意识的驱动下, 改变过去只是被动地浏览到现在主动地管理, 那么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突出保障性措施, 一是设备技术支持, 二是应用管理支持, 三是技术培训支持。

1. 设备技术支持

学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制订相关管理制度, 定期安排网管员外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网络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网络状况, 及时更新和升级杀毒软件, 最大限度地切断全网内的病毒传播途径, 保障整个网络畅通, 保障服务器的安全;网管员要熟悉网络硬件设备的性能, 特别是核心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的配置, 各网关间IP的有效设置, VLAN的合理划分, 做到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保障广播风暴和IP互换等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从而杜绝数据被非法篡改和泄密。

在网络运行中硬件防火墙设置尤为重要, 防火墙能保护内部网络免于遭受外部的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 如SYN Flood、Ping of Death、DDOS等等。在病毒发作时, 在防火墙上设置为开放WWW、POP、SMTP、FTP等常用的端口, 防止核心路由器受到攻击而影响网速, 待到整个网络查杀病毒后再正常开放, 保证网速的正常。

服务器上安装网管软件, 网管软件能够发现校园网内的交换设备和计算机形成的拓扑结构图, 并能对设备及其接口的运行状态进行查看和设置, 能够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和诊断, 还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活动、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等, 让网管员了解全网设备的即时状态, 做到运筹帷幄。

2. 应用管理支持

校园网站采用集中式权限管理, 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客户端、操作人员, 由网络管理人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的访问权限, 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及口令。不同的部门操作人员设定不同的用户名, 且要求定期更换密码, 严禁操作人员泄漏自己的口令。对操作人员的权限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设定, 并由网络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操作人员权限;网络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做好网站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留存, 内容包括路由列表的分配、IP地址及使用、主页上传维护、邮箱使用等情况;特别是交互式栏目具备有IP地址、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功能, 对没有合法手续和不具备条件的电子公告服务立即关闭;关闭网站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 并及时用升级补丁修复系统漏洞;服务器平时处于锁定状态, 并保管好登录密码。

3. 技术培训支持

对全体管理群体的培训, 建立相应的培训与交流组织, 网管员对所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定期进行以“网站管理”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交流在管理中的感受与困惑。“在培训中入门, 在应用中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学校的信息化培训应以长期交流和短训班相结合, 配以一些相关的专题讲座。而对一些涉及栏目管理的教师, 则进行提高培训。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还应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

中小学校设计的综合思考 篇9

关键词:学校建筑,总体规划,平面布局,建筑设计风格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教育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学校建筑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对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应该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是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背景,校园环境也将成为其未来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具有独特的情感寄托作用。

1 项目概况

安徽省宣城中学新校区位于城市新区,水阳江大道以北,敬亭山南山麓。拟新建学校规模为全宿制普通高中90班,总规划用地面积185411.9m2。基地现状为敬亭山山南茶场,种有茶林,无名贵树木。基地地势起伏,且与水阳江大道高差较大,最大高差约为18m。基地为不规则形状,沿水阳江大道呈狭长形布局,东南向面宽约为295m,而进深达590m,整个矩形地块狭长且与南北向成约27°夹角,不利于总平面的布局,为本案设计难点。

2 总体规划设计

2.1 构思及创意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按功能分区,合理布置,创造出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校园。

(2) 针对本校区基地特点,依据地形地貌特性,创造起伏的、连贯的、多层次的教学和交往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在这里将得到完美的结合。

(3)努力创造一种传承人文历史沉淀的校园环境,形成本校园特有的文化特征。

2.2总平面布置

2.2.1 校园结构

根据本校园的基地特点和宣城中学的功能要求,在多方案比较的情况下,形成了“一心、两轴、三区”的布局结构,见图1。

(1)“一心”。 即校园的中心广场,由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露天剧场及学术报告厅围合而成,形成教学综合区。

(2)“两轴”。校园主入口设于基地南侧水阳江大道上,从主入口———校园中心广场——图书馆及行政楼———400m体育场,形成了一条层层推进的主轴线。由体育馆———400m体育场,形成了校园的次轴线,为运动区轴线。

(3)“三区”。即校园的三大功能分区:教学综合区、运动区、生活后勤服务区。教学综合区通过共享与分散,将各年级安排在各自独立的区域内,并整合行政管理、图书馆及报告厅等建筑,加强教学———管理———文化活动三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学术报告厅考虑到对外联系的活动需要(开家长会、毕业典礼等),布置于沿水阳江大道。运动区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联系两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区域;生活后勤区位于基地后侧,相对独立完整又利于管理。

2.2.2交通组织

(1)校园出入口的确定。本方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校园的交通状况和地块地形地貌特征,确定水阳江大道上设置校园人流主要出入口以及车辆出入口,西入口为次出入口,见图2。

(2)路网及人车分流。本案的交通组织充分考虑了教学活动、机动车交通和人车分流的要求。外来车辆通过东南车行出入口进入半地下停车场或地面停车场,不进入校园内部教学区,学生自行车停车由主入口进入校园左侧停车带。后勤车辆通过次出入口进入,可方便到达学生餐厅等后勤保障区,学生教师等步行人流通过校园主入口由南至北沿校园景观主轴线进入教学区和广场空间,教学区为纯步行系统。

(3)停车场。地下停车结合部分地面停车。地面停车主要在东南车行出入口及行政综合楼旁边;地下机动车停车位于行政楼地下室,结合地形而行成的教学楼半地下架空层作为非机动车停车。

2.2.3 校园空间组织

交往空间是人文氛围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校园设计的必要内容,也是我们在本设计中关注的重点。在设计中引入了连贯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体系他们包括,见图3。

(1)正式的集会式的交往空间,这体现在校园中心广场、露天剧场和大礼堂上。其中,露天剧场可容纳1500 人以上的集会,适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露天演出等公共活动的举行,礼堂可容纳1500 人,适于大规模的学术会议、需要在室内举行的典礼、仪式等活动。

(2)随机的流动式的交往空间。这主要体现在贯穿整个建筑群的连廊上。其中,南至实验楼,北至图书馆行政楼的四季廊是这一层次空间的主角,它是教学区建筑群的人流动线。连通了各栋教学楼、实验楼,其两侧还结合了院落、中庭、草坪、广场柱廊等多种室内外空间,可极大的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在室内进行非正式的交流。

(3)自由的、休憩式的交往空间。这体现在遍布建筑群中各个院落、雕塑园、景观栈道等处,可使师生们在休息时进行自由的交流。

2.2.4 校园景观环境

新校区位于敬亭山自然风景名胜区南侧,周边景色秀美,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校园沿城市主干道有绿化带隔离,校园区内广植草木,绿树成荫,力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入口广场开放性的花园绿化以及结合现有水库形成的水景,建筑院落之间穿插的点状绿化、公共活动区域布置小品绿化,整个校园形成一个有点线面结合竖向一体化的绿色系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校园园林环境,见图4。

2.2.5 场地竖向设计

由于本案用地与水阳江大道高差较大,且基地内起伏大,最大高差约为18m。为了处理好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我们将实验楼、学术中心后退道路红线50m以上,并在此区域设置第一个平台,与水阳江大道高差约为1m,以台阶及缓坡与城市道路相连;其后中心广场设为第二个平台,与水阳江大道高差约为5m,与第一个平台也用大台阶相连;从教学区南侧往北至下行政综合楼处,依山势层层上升,以小缓坡和台阶处理。学生宿舍位于地势较高处,运动区位于用地中心,符合安全和排水要求。整个基地在原地形的基础上适当改造,基本与原地形保持一致,减少土方量,降低造价。从水阳江大道上看校园,建筑因势而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与环境完美融合。

3 平面布局

教学楼体现全天侯的设计理念,在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的前提下,将教学区作为一个主体来考虑。各教学楼之间以连廊连接,使师生在校园的学习、工作更加方便,不受天气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1)教学楼设计为5 层,一共设有90 间普通教室及相应的年级办公室、谈话间、卫生间。设计上着重考虑活动平台的设置,在教学走廊的每一层尽头设计了一处放大的景观活动平台,以获得良好的课间活动空间。教学楼均南向单廊式布局,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并与实验楼通过连廊相互紧密联系。实验楼除布置专用教室外,还在主入口正对处设计了1 至2 层的德育展览大厅与校文化宣传走廊,为开放性空间。

(2)五层行政办公楼设有行政办公、教学办公、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会议室等。

(3)餐厅设计为三层,一至二层主要为学生餐厅,三层主要为教师餐厅,可容纳3000 余师生同时就餐。

(4)风雨操场设计为两层,设有可供地方性比赛使用的以及可供1200 人左右观看的室内篮排球馆,以及设置乒乓球室、健身室、体育器材室等。

4 建筑设计风格

传承历史文化,借鉴传统建筑元素,古为今用,打造个性校园。

(1)色调。以活泼鲜艳的颜色配合古朴的砖墙,融入徽派建筑的韵律,以现代的手法使建筑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青砖为底,青白相间,韵味无穷,建筑稳重、挺拔而富有活力,且极具时代感。本案建筑色调以青砖、石材为主。

(2)造型。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群房一体,布置灵活的斜坡或平屋顶,使得外观丰富耐看,颇有韵味。本案建筑造型吸取徽派建筑的精髓,并结合现代校园建筑案例,创造出既古典又不失时代感的外观。

(3)元素。整体建筑群是在大的统一环境下融入各种建筑元素,如富有空间序列的连廊,具有立体派风格的山墙面,挖空的中庭设计,屋面上虚实变幻的飘板,既富有细部又不失整体。个别的建筑实体一如体育馆、报告厅等,都可用来表现某一空间的特色。 门厅、入口、门郎这些元素与中心广场统一在一起,用环廊围合广场,重点在于营造一种校园凝聚的感觉。 其它构件一如遮阳板、走廊栏杆、开窗形式等构件,虽然是局部的细节,但不同的材料与颜色呈现决然不同的效果。建筑以现代平屋顶形式为主,坡屋顶形式为辅。色彩以冷色调为主,满足区域城市设计要求,建筑形式简洁,大方,有特色。

(4)庭院。庭院是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明显的园林化、生态化特色.一年四季, 庭院里总是水常流,鱼常游, 花儿常开, 香气常飘, 使人一置身其间就顿感赏心悦目, 为浓烈的园林化情调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庭院深深深几许。

5 结论

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刍议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

一、摸清家底, 核实学校存量资产

在实施审计中, 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账目, 计算分析、调查、咨询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 检查学校财务收支是否真实, 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是否真实合法;了解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保值增值情况;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了解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检查学校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经法规, 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违规开支等行为;了解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的问题。

工作实践中, 存量资产的清查确认是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中的难点之一, 其表现:首先是数量上的差错, 账面的资产价值与实际使用、管理的资产价值不符。原因可能为:一方面政府直接投入、建设的资产从完成到使用过程中, 缺少了资产转移交接这一重要环节, 学校的账面支出中没有此类资产的支出, 更没有资产移交的相关手续, 造成此类资产管理的真空, 资产的账面价值无从体现, 或者学校资产管理的隶属关系不明晰, 部分中小学校隶属同级财政管理, 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 只是按大类管理、登记, 无法定期与学校的实物资产及统计台账进行核对;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发展中, 既有接受捐赠的资产, 也有政府建设、调剂拨入的资产, 但因种种原因, 学校账目上未能准确反映此类资产的价值, 若按重置完全价值估价入账虽说可行, 但也存在着一些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二、注意工作方法, 提升审计质量

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看似项目很小, 实际操作起来是涉及面较广、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审计工作, 必须依据有关审计规定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审计工作, 才能提升审计质量。

(一) 做好审前准备, 编写审计方案

审前准备工作是为了正常开展审计而事先通知被审学校做好接受审计的各种工作, 也是依法审计的第一步。根据中小学校实际, 制定出审计工作方案, 明确审计重点, 安排审计时间。在审计前, 审计组要根据审计要求, 通知被审学校准备好审计中必需的材料, 并按照审计程序, 进行审前调查, 拟定审计工作方案, 明确规定审计范围和涉及年限。审计范围包括学校的整个经济活动、全部财务收支状况、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对于在审计过程中, 发现疑点和其他情况也可以延伸到以前年度和其下属单位。

(二) 运用科学方法, 实施审计过程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审阅、观察、询问、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 对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定、评价, 筛选出有用的、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怀有异议的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应该进一步核实, 做到事实清楚, 责任明确。现场审计结束以后审计人员应对所取得的证据加以归类、整理和分析, 做到条理化、系统化, 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作为日后做出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客观评价, 防范风险, 注重后续监督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没有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或不能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而造成一切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风险问题, 对审计人员来说, 应从自身的业务工作中寻求有效的办法。审计人员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说明问题, 审计评价的依据和结论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要以法律为准绳, 不得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应谨慎地对待审计中的证据, 在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到的问题不评价, 证据不足的不评价, 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 在文字表述中注意不使用主观性的评语, 这样才能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另外, 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是对被审计学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利于学校的内部管理、资金的有效使用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健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和要求后, 还应对学校执行审计意见或决定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 督促被审计学校及时整改。

总之,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去总结、探索、完善。

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之拙见 篇11

一、领导的关怀,让学生人人享受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要努力做好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要让领导得到认同,了解体育教育,重视体育教育,支持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增加投入,为体育教育提供保障,把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开全、教好体育课程。

二、课程改革,让学生人人享受体育教育

当体育课程改革悄然走进我们身边时,正是对我们体育教师的一种考验、一种挑战,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当“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广泛认同时,我校全面开发课程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提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开发制定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体育课。

三、运动会的改革,让学生人人享受体育教育

以往的运动会是纯竞技型的,说白了,只是为那些运动技能强的、校队的运动员开的,一个班多说三五个好的,其他同学这一天都是配角,一天下来,累得够呛,却一个项目也没参加,一个奖项也没拿到。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运动会不利于体育教育的开展,不受全体学生的欢迎。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013年,我校进行了运动会改革,项目上删去了一些不受多数学生喜欢的项目,如:标枪、铁饼、铅球等,增加了一些以趣味、合作为主的,如:运球、斗智斗勇、抛抛乐、跳绳等,还增加了一些集体项目,如:跳大绳、拔河等,同时还增加合唱、集体舞等表演,展示了师生的良好风貌,成为运动会的另一亮点,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的参与率,足以让人人参与,人人得到锻炼,人人快乐,人人受到体育教育,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好评,也是对我校综合体育的一次大检阅,又是对群众体育的一次大促进,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多样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谈如何加强中小学校档案工作 篇12

一、加大宣传力度, 着力提高档案意识

加强中小学校档案工作, 首先要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 提高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一方面, 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配备专职档案员, 并在各处室配备兼职档案员, 形成档案管理网络;为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办公场所等支持, 改善档案工作条件和环境, 使档案工作与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同步发展。另一方面, 学校档案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 积极开展《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 提高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 使教职员工能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支持档案工作, 并自觉地收集和保管档案。

二、加强协调沟通, 着力疏通收集渠道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领导制定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 做好收集工作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但从当前中小学校档案收集的实际情况来看, 还存在收集不完整、不齐全的现象, 收集工作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档案工作繁琐、量大, 档案工作人员往往忙于档案接收、分类、归档、保管等常规性工作, 忽视了与校领导、各部门的沟通, 久而久之就易于形成档案收集困难的局面。针对此种情况, 首先, 要确立档案材料收集目标, 树立和强化收集理念, 做到“广、细、精、实、快、深”, 确保收集的材料完整、准确。其次, 要采用多种方式收集。为保证中小学校档案的完整性, 档案工作人员要改变过去被动的坐等接收的方式, 经常深入到各具体部门, 实地调查研究, 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 疏通材料收集渠道。

三、完善管理制度, 着力推进规范化建设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 使其发挥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实践服务的作用, 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完善档案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使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保密、档案统计鉴定、档案移交制度及档案管理奖惩制度等, 并将有关制度公布上墙, 下发到各科室及相关人员, 平时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 促使中小学校档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如要严格档案借阅手续, 借出的档案应及时催还;存放档案的设施要牢固、安全、可靠, 应有必要的防潮、防蛀、防盗等措施。

四、紧跟时代步伐, 着力实现信息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能使档案信息以更准确、更迅速的方式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要实现中小学校档案工作信息化, 一是采用规范的应用软件。要组织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对各类软件进行分析、研究, 选择功能齐全、适合学校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 为建立中小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档案数据库及查询系统。档案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可促使档案工作者采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当今社会改革、建设、发展的真实过程,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可借助于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 完成检索、借阅、编研、保存等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使文件处理与档案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在确保档案管理安全的前提下, 方便快捷地查询档案资料,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五、强化服务意识, 着力提高利用效率

强化档案资源利用, 服务于中小学校各项工作, 是加强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是服务于学校改革与发展。学校制定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以及学校发展规划、决策等, 都离不开中小学校档案作为参考。二是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如为毕业生、校友提供学籍、党团关系、毕业证书、上山下乡等查询服务, 或利用校史为育人服务, 通过校史展示学校的光荣传统、办学的辉煌历程及其卓越成果, 向全校师生进行爱国家、爱学校的教育。三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如为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以及学生管理工作,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国内兄弟学校校际合作、与国外友好学校往来提供档案资料。四是服务于常务性管理工作。如为教职员工查阅工资、工龄、住房、医疗保险、职称评定、竞聘、考研、入党等提供服务;在校庆、运动会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期间, 利用照片档案等举办展览, 积极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

六、加强业务学习, 着力提高人员素质

上一篇:系统性风险工商管理下一篇:医院职工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