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

2024-07-20

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共12篇)

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 篇1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的重要成长时期, 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同时又处于成长中最严重的逆反期, 梦想形成强烈的自我色彩, 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原有的社会地位的不满。如果他们在人格上的这种逆反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引导, 他们便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国家早已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 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普及工作, 但在广大农村学校, 法制教育却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法制教育形式化。

虽然现在农村中小学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督促下在开学初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安排有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法制教育活动, 但是大都是流于形式, 没有将法制课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安排, 只是在班级周会中作为附带或者是只在一学期中安排一次法制教育报告大会。这对法制教育这样一个需要长时间、具体化的工作来说, 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此种安排的根源在于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真正地理解法制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只是作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

(二) 普及形式简单, 缺乏生动性。

因为农村地区物质条件的限制, 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化的问题, 学生除了在班会上由班主任引导象征性地读一些法制教育书籍, 办一期板报, 最多也是能听一次水平有限的法制教育大会, 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什么法制活动了。对于法制教育这种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 解决生活疑惑的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说, 以上所述的教育方式实难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三) 内容不系统, 知识了解肤浅。

一般的学校会在周会的时候安排法制教育内容, 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要求, 所以老师往往会随便找点资料敷衍了事, 学校也没有指定什么具体的要求, 所以老师自己找来的资料都很零散, 至于教学成果当然是可想而知。这种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会产生误导的恶果, 学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 有一次我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时候, 就有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他打架是“自卫”, 是对他名誉权的维护, 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因此说, 这种完成任务式的法制教育不但不利于法制意识的培养, 在有的时候还会起到反面作用, 实在是需要喊停。

(四) 教育者法制素养跟不上, 缺乏专业人才。

在许多农村学校, 法制教育的任务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 由于它是一种附带的课业设置, 班主任也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何况法律学习本身就十分枯燥, 许多老师在大学的时候也很少接触法律知识, 最多也就是选修一门法律知识课程, 其自身的法律素养可以想象。而他们在工作以后却要面对教育他人法制知识这样一个很严肃的事情, 在缺乏制度监督的情况下, 他们采取的应付措施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五) 没有严格的考评制度, 缺乏经费保障。

当法制教育是一种附带任务的时候,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都会在心理上放松, 反正不关系学期考评, 只要在检查的时候有材料, 问学生的时候学生说我们上就成, 也不管是怎么上或者是有没有效果, 只要在考评的时候在这个方面我是满分就成。这都是没有严格的制度考评带来的结果。如果说法制素养也作为一门升学课程来考, 我们就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法制教育情况。当然, 现实中也不乏对法制教育有深刻认识的老师和领导, 但是他们虽然很努力, 却收效甚微, 这是因为他们在有心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却碰到了经费方面的不足, 教师自己找材料读需要经费投入, 其他的也都要经费投入, 不管是提高教师法制素养, 进行法制培训, 还是请有专业水准的法制从业人员辅导、开讲座, 都需要经费投入。而法制教育在升学考试中没有什么要求, 所以许多学校因为经费原因, 将法制教育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上, 只要保证上面检查的时候有可以证明自己在干的材料就好, 法制教育当然也就有名无实。

面对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现状, 我们作为教育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 争取通过努力, 使得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 为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基于以上各种情况, 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 加强认识, 严格落实。

要改变农村年少年法制教育形式化的问题, 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法制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重要性, 只有从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才能将这种认识带到教学实践当中,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变化和法制教育状况, 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对青少年成长起到指引和教育作用。

(二) 开发课程资源, 丰富教育形式。

新课改以后, 我们的教学方法由以前的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化教育迈进, 并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法制教育也应该进行改革, 改变以前单一的教育方式, 将法制教育多样化。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展示法制图片、观看各种法制影视作品、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发动学生自己创办法制知识园地等活动, 丰富法制宣传方式, 使法制宣传不再教条化, 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按照法规办事。

(三) 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

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法制教育大纲等能规定法制教育具体内容材料的情况下, 我们的法制教育一定要总结青少年身边的事情, 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 比如说什么是“正当防卫”等青少年容易产生错误认识的法制概念, 务必使他们能深入了解这些法律概念所隐含的条件, 避免因为一知半解、自作聪明而带来的各种犯罪。

(四) 培养专门的法制教育者。

法制教育光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规范、有序的法制教育还需要有一支精明强干、法律素养过硬的专业队伍。这就要求农村学校培训或者在编制中注重引进这类人才, 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 正规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避免因为法制教育者自身法律知识不全面而使学生产生各种疑惑和误解。

(五) 形成系统的法制教育大纲。

建议将法制教育不再以一种政府文件或者是学校的考核要求的形式出现, 而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来学习, 使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法制教育, 这样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制教育, 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长远意义。

以上是我自己对农村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的关注, 使农村青少年法制建设获得长足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 篇2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市教育局的《市教育局20--—20--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坚持“面向全体、强化管理、高效课堂、提升质量”的工作主题,以规范教学管理为基础,以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宗旨,扎实落实课程计划,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争创特色学校,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上学期教学工作的简要分析

上学期,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教学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学质量继续居全市位置,教育科研继续居全市先进行列,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不稳,教育特色已初步形成,高效课堂建设已经起步,教育信息化正逐步推进,学校网站跻身全省校园网站50强。

当然,在教学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一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计划的执行还不符合上级要求;二是有些学科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研究的氛围还不浓;三是班容量过大,导致有些年级的教学效率不高;四是音体美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的力度还不够。五是实验器材的使用率还不到位、班班通的使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教学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确保我校在全镇的龙头地位,在全市的先进行列,各年级各学科的及格率、优质率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要保证稳中有升,注重培优帮困工作,后20%学生的均分做到有一定的提升,力争在控制“两极分化”上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它考核科目学生的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依据《汉川市教育教学及管理指导手册》,结合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创新,将常规管理的重点落实到导学案的编制、集体备课的规范、日观课、月检查、微课题研究等工作上来。要围绕高效课堂进行管理创新。

3.进一步加强教研教改工作,依据《汉川市教育教学及管理指导手册》,依据学校推进高效课堂的实际,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要贴近地气开展好微课题研究。学校领导与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观课,校长听课观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主管教学的领导每学期听课观课不少于30节,其它领导听课观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听课观课不少于20节。

4.强力推进高效课堂。本学期我校将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以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为重点,以导学案为抓手,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切实优化教学过程,强力推进高效课堂,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5.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教育。按照《汉川市中小学生音体美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的有关要求,从教学管理、教学设施、艺体活动等方面,落实好评价细则,力争艺体教育出精品。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关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班班通技术并为日常教学服务,不断提高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率。音乐、美术、体育兴趣班力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培养更多的特长生。

6.按照“保洁、保质、适量”的基本要求,以“认真作业”为抓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教学月检查工作力度,把作业的布置、书写、批改作为教学月查的重要内容督促落实。

7.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找准校本培训的切入点,以教师自主式学习、交流式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骨干教师引路,科研课题带动的培训模式,开展校本培训。在内容上做到理论培训、微观操作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

8.启动高效课堂打磨活动,做到人人参与,科科参与,本学期课堂打磨的重点学科是语文、数学、英语;重点对象是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通过高效课堂打磨活动,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顺利开展,通过高效课堂打磨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9.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开足课时,做到“六有三结合”,即有计划、有备课、有地点、有制度、有记载、有考核,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加强写字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0.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音乐、体育、美术课时。扎实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好早操(第三套广播体操)、午间操(大课间操)、眼保健操,全面推广“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落实好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经常性地组织小型体育比赛,举行一次“大家唱大家跳”展示活动,确保学生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11.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确保实验开出率100%;搞好实验仪器的管、用、保养等系列工作,争创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班班通教学资源,做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12.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到规范齐全。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借助国家学籍管理平台,加强学籍网络管理,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加大学生学籍异动的监控力度,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普九”档案管理电子化。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贯彻方针,努力规范办学行为。

1.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课,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汉川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地位与课时比例的关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课时数和开课质量。认真开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加大对体育、音乐、美术课程的监管力度,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会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会画一些简单的图画。合理安排教师任课,在安排教师任课时,要严格执行“相对专兼、错位排课”的原则,教师任课原则上不得超过4科,并且多科任教的教师不得任教同一班级两科及以上学科,努力消除“包班制”或“半包班制”现象。

2.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活动时间。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学生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每天不超过6小时。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和大课间操,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对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要定期督促和检查“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的落实情况。

3.创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依据《汉川市教育教学及管理指导手册》,结合高效课堂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修订并完善田二河小学日观课、周调阅、月检查制度。观课主要看是否按照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常规。周调阅的对象为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任课教师,所有校级领导都要参与调阅,必须覆盖所有学科和所有教师。月检查记载要详实,切不可只查数量,不查质量,要客观公正地搞好等级评定,并确保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比例恰当。

4.努力规范办学行为。严禁歧视学困生和贫困生,保障教育的公平。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1.认真执行《汉川市教育教学及管理指导手册》中有关教师教学常规中的要求。学校把这些常规要求印发给全体教师,并组织教师认真系统的学习,使全体教师将这些教学常规熟稔于胸。

2.教师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在课前要熟悉,并进行切合实际的个性化修改;要依据导学案,制作好导学课件;课后要写好教后反思。

3.按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布置作业,课堂作业量适中,学生一般能当堂完成;教师不得以练习册代替课堂练习;布置家庭作业要适量且能及时批改。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4年级每天各科作业合计不超过40分钟。5-6年级每天各科课堂作业不超过1小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的批改要仔细认真。

4.认真搞好辅导。早午自习辅导要到位,教师按课表到班辅导,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早自习重点是朗读课文,午自习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写字,不得随意挪作它用;教师要制定学科辅导计划或方案,辅导工作做到有对象、内容、时间三落实,措施、制度、考核三到位,计划、记载、总结三配套。

(三)加强教学研究,强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1.依据《汉川市教育教学及管理指导手册》,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系列教研制度。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计划。学校成立语文、数学和综合教研组并制定好各组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要有指导性、创新性;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制定好教育科研计划,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认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有阶段性成果。

3.每位教师针对自己在高效课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定好小而实的微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活动,教研活动的记载规范齐全;本学期每一位教师要上1-2节高效课堂建设打磨课,撰写一篇千字文,围绕高效课堂评一节课。

4.加强对高效课堂的研讨,定期举行高效课堂建设的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学与教研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要以微课题研究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常规,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优化导学案设计和教学过程,真正提高每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要通过开展高效课堂打磨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教学研究氛围。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班班通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切实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健全学校班班通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5.认真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理论和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加快教师成长。在形式上做到观看名师授课、理论讲座、基本功竞赛、专题研讨等有机结合。在内容上做到高效课堂、电子白板使用、课堂教学细节等有机结合。

(四)强化教学质量意识,认真组织好质量测试工作。

1.学校建立学年质量交接把关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在课程分配之前,根据学校实际核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质量目标基数,课程分配后及时与任课教师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实行学年初定责任,学年末抓兑现。

2.学校继续抓好薄弱学科和青年教师的帮扶和指导工作,在管理上重点督查备教改辅等基本环节,在培训上立足课学教学实际,在活动开展上立足实效,注重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 篇3

加大信息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无论在设备上还是在师资配置上,无论是在课程课时设置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主体性质上,都是处于限制性状态,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加大力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在当代的社会形态的大背景下,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科学技术要从娃娃抓起,科学技术要从学校抓起,这是一条不可抹杀的真理。作为育树成木,育人成才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多增加信息课时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尋求机会让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与技能、知识与素质、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让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在学校这种教育格局中完善和组合知识结构框架,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带来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大信息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是有效的完善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一种挑战。在现代技术教育中,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用信息技术与多种学科进行优势互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形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可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由形象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永远停滞不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与多种学科的有机整合。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用以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是一块滞后的土地,无论是教育、文化等都处于滞后状态,信息技术更是一片空白。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中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要努力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提高自己。并在学习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能通过有效的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达到使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综合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的第一责任。

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4

农村学校受制于当地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留守儿童 (青少年) 逐年增加, 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对他们的关心和管理比较少, 所以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差, 经常打架斗殴, 甚至出现偷窃、诈骗、抢劫等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还有的学生因为缺少法律知识, 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由此可见, 加强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意义深远。

2. 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1) 农村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功利色彩的影响下, 法制教育这种不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的课程自然不受重视。很多农村学校在课程安排上, 都没有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有些学校虽然纳入教学计划, 却不能落实。

(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法制教育课程侧重刑法教育, 只注重告诉学生我国的法律禁止做什么, 而对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该享有的权利一笔带过;偏重对法制观念的教育, 忽略了对法律精神的培养;在授课内容上, 多局限于教材, 缺少必要的补充。

(3) 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所采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教材, 缺少根据农村学生特点编制的教材, 且课程设置不规范。在课程衔接上也不合理,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 轻视法制观念培养;而高中教学由于受到高考的巨大压力, 法律教育基本被忽视了。

(4) 缺乏实效性。农村学校法制教育多局限在校园和课堂之中, 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区别, 采用的都是单纯灌输的教学方法, 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会把学生带出校园, 参加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5)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薄弱, 很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法制课教师, 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由思想品德教师兼任。任课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 自身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性不高。

3. 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知道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 基层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农村法制教育, 并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应彻底改变“表面搞素质教育, 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态度, 提高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结合自身特点,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因材施教。法制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承认和重视农村和城市的差异, 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别, 修改教材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 使它们更加适合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

(3) 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离开了实践, 理论就只能变成纸上谈兵。在农村学校的法律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实效性, 在教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给出具体的案例,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农村学校应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 最好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提高全校教师的法律意识,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为广大教师提供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机会, 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做到依法施教, 并能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改进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

(1) 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当学生的人身安全或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时, 学校要联合公安机关坚决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 学校必须维护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杜绝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的现象。

(2) 发挥家庭对学校法制教育的作用。提高农村家长的法律意识, 对农村学校的普法教育意义重大。在这一点上,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做好农村普法工作。

(3) 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制讲座或法制知识竞赛, 观看法制宣传片或法制节目, 开主题班会, 这都是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方法、好途径。

(4) 净化社会风气。社会是个大染缸,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会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净化农村社会风气, 改善网络环境, 为法制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巩固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果。

综上所述, 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需要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 深化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改革, 推行农村学校普法工作,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素超.浅谈在农村中学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J].学周刊, 2013 (21) .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篇5

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功利思想支配,只盯住金字塔尖,办成了培养精英的教育

笔者手头有一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学校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一天24小时,1400分钟,学生睡眠7个半小时,还剩余16个半小时。这中间上课时间440分钟,接近7个半小时。锻炼时间90分钟(含课间操),就餐时间120分钟,整理内务和个人卫生130分钟,由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仅有100分钟。很多时候,教师不按时下课,拖堂(由此常引发师生间小矛盾);班主任占用课间讲事、训导学生;收作业、交各种费用、学生问问题;各科教师抢占课间辅导学生、发卷子、留作业、提要求等等。学生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挤占了。

学生现在为什么会这么累?根本原因就是为考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实现学生更高的人生价值。单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都走向了这一个极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模仿高中教育,办成了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实际上,农村孩子中,从小学一年级能够一直上到大学毕业的占到多少呢?据统计,还不到30%,那么,70%左右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中学毕业后或者打工,或者务农了,他们在中小学校除了拼命的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并没有掌握打工或务农的一技之长,没有学到成为熟练工人或农民的知识。我国现代化工农业建设正急需有技术的人才,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不过现实是:龙和凤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平平众生,是普通劳动者。近些年,国人的功利思想越发严重了,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跟着功利起来,甚至是急功近利,只盯住金字塔的尖,办学目标发生了偏离。

农村学校呼唤教育信息化 篇6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2011年全国所有的省(区、市)通过国家“普九”验收,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而且差距明显。因此,解决“上好学”问题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对此国家高度重视,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这些目标具体而明确。但其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因为在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学校最缺的是专业课教师,以云南广南县为例,全县农村有273所完小,72所能开英语课、65所能开信息技术课、73所能开音乐课、71所能开美术课、126所能开体育课,这些课程无法在全县所有农村学校开齐,而且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开齐开足课程是教育均衡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只有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无专业教师的农村小学建设宽带网络教室,使数字教材通过网络教室,让学生按照学案,在教师的管理下,通过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这一做法在印度、芬兰、墨西哥都有成功的案例,国内的校点资源全覆盖项目也已取得很多实效。

解决教师资源配置不足问题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困难之二是教师资源配置不足。

2000年前,广南县的小学教师主要来源是普通师范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就读时,所有科目都必学,分到学校是什么课程都要教,一个教师包一个班的课程,有的学校教师不足还要进行复式教学,可谓全科教师。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结束后,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是按专业学习,因此就形成在校学什么,分到学校就教什么。因而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专业教师十分紧缺。就广南县的情况看,英语科专业教师还应配171人、信息技术科还应配173人、音乐科还应配208人、美术科还应配210人、体育科还应配152人,但按现在教师编制结构比例,这些学校教师已出现饱和甚至超编情况,按农村生师比标准是19∶1~23∶1,但广南县的生师比则是18∶1。这就凸显了编制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也就是说一方面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十分紧缺,而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超编。在这种情形下大量招聘专业教师是不可能的,因此,弥补专业教师不足,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通过宽带网络系统,数字教材,在网络教学名师的带领下,在本校教师的支持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完成无专业教师的课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学生大量流失、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厌学。许多课堂教学,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教师主宰课堂、照本宣科、包教包讲的现象,摆脱不了“填鸭式”“满堂灌”的阴影。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而,辍学严重,学额巩固受到较大影响。

要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必须推进教育信息化。首先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如互联网宽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有了这些硬件设施,教师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转变教学方式,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主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而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遇到问题还可以网上查资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化带来的直观课堂、丰富课堂、多彩课堂,将使学生爱学、乐学。

利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农村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过大。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疾病防控安全等教师要分担责任;有的还要开展勤工俭学,养猪种菜等无事不做。农村教师急需减负,而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为教师减负的重要途径。农村教师可利用网络开展大教研活动,提升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可以在线进行网络备课,网上查资料下载课件,还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学终端设备教学。教育信息化,让教师告别传统备课方式的重复劳动,能够获取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变得轻松,使教育工作更有意义。

刍议农村学校校园安全教育问题 篇7

一、知行统一

学校安全教育主要涵盖交通安全教育、卫生疾病防控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许多学校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张贴宣传画、举行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 向学生灌输学校安全方面的知识。随着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不少学校开始从随意性强、零碎、即时的宣传性教育转变到利用校本课程实施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的教学, 同时注重学科渗透。

对于初中生来说,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应试功利性的, 学科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向学生传授安全方面的知识, 能有效弥补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 丰富安全方面的认知, 对指导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教育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是从知到行转化的复杂过程, 安全教育也是如此。仅仅重视安全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并非白纸一张, 他们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的成效。学校和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 提倡“做中学”, 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的训练与培养、不良行为的改变与重塑上, 实现知行统一。

1. 营造健康的环境氛围, 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学生能“近朱者赤”, 防止“近墨者黑”, 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 制订完备而有操作性的安全应急预案, 并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应急能力。

3. 多管齐下, 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在教室里拥挤推搡、追跑打闹、暴力冲突等, 这些不良行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教师既要从关爱每个学生的角度, 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耐心教育, 辅以心理疏导, 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也要严明纪律, 对严重影响校园秩序的行为, 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

二、师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在传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制下, 教师是教育的唯一主体。作为成年人, 教师无疑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管理者与责任人, 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 而学生则是弱势群体, 是被教育者, 属于监管、保护的对象, 他们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应该认真接受安全教育, 服从学校制订的各种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中, 师生关系是单向度的:一方面, 过分强调教师主体绝对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 学生这个活跃的生命主体被忽略, 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居高临下的安全教育体制, 只能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暂时地约束, 却很难使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而且一味地压制, 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当教师的权力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弱, 进入管理疲劳期, 学生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另外,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往往会制定各种制度、签订责任状, 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值周教师、班主任、专任教师、保卫、门卫等各司其职) 。然而, 这种依赖科层权威的安全管理体制, 貌似完备、坚硬, 实则脆弱。监督管理方面的成本因素, 教师面临的严重工作压力以及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个性、价值取向的差异等因素, 都影响教师安全责任的落实。

有效的安全教育, 应该在强调教师主体的同时,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俯视学生到重视学生,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实现师生的主体统一。

1.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 学校可广泛向学生征集安全金点子、安全漫画、安全警示语、温馨提示语等, 并且把其中优秀的作品, 郑重其事地装裱在校园显眼处, 激励学生参与热情, 肯定学生参与一份努力, 使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让学生终生难忘。

2. 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育资源, 开展同伴教育。

同伴是影响初中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也是促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非正式群体, 另一方面可以建构积极互赖、相互提醒的互助小组 (以4人为宜) , 两者结合, 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减少因人际冲突而产生的问题行为, 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把安全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结合起来。

如一些学校设立了班级安全委员, 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利用同伴影响力, 提醒、督促同学改变不良行为。通过安全委员的安全日记与周记, 教师能及时、动态地掌握细节化的安全问题, 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些学校, 餐厅的秩序和就餐卫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关键是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以学生轮流担任助餐员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督过程。

三、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 学校安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有时学校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需要, 造成安全教育过程中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断裂。

1.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断裂。

有的学校的安全教育, 其着眼点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应付上级检查, 大搞形式主义, 施展表面功夫。比如只满足于做纸上安全工作, 安全制度、安全预案、日查制度、日报制度, 一应俱全, 但知情者清楚, 这些无非是拼凑造假或 (从网上) 下载粘贴的产物。有的学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运动式的作秀, 搞些宣传周、宣传月, 形式上轰轰烈烈, 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

2. 阶段性的功利现实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之间的断裂。

有些学校出于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生硬地理解安全教育宗旨, 对学生作出种种粗暴简单的限制。比如严格控制闲暇生活、减少体育活动时间、否定孩子正常游戏玩耍的必要性。在所谓安全的口号下, 使学校生活远离学生的精神家园, 无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安全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只有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生活与世界, 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才能充盈学生灵动的、健康的生命, 而不是使生命受禁锢、压抑而显得呆板无力。因而学校安全教育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生本身的需要。

1.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怀学生的安全需要。如:让他们学会勇敢, 正确应对校园、社会暴力, 给予学生积极正义力量的支持, 让学生有安全感;关怀学生友爱归属的需要, 鼓励学生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活动, 进行同伴交往, 避免同伴危机;关怀学生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重视安全教育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反对一刀切。我们可以通过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活动途径进行安全教育, 使教育游戏化、活动化;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进行相声、小品剧的创作、表演, 自娱自教;可以开展社会化模拟活动, 如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举行处分听证会, 开设处理交通事故的模拟法庭等,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使安全教育成为人性化教育、难忘教育。

四、学校努力与社会支持的统一

校园安全教育, 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安全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投入。特别在农村中小学,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学校的基础设施 (教学楼、宿舍楼、食堂) 与周边治安环境,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实实在在地支持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需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1. 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尤其要解决危房 (教学楼、寝室) 问题、消防问题、体育活动场地问题, 控制班级规模等。

2. 各级公安部门应加大警务人员投入。考虑到农村一些地区复杂的治安和交通现状, 公安部门应落实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工作;各地交警应重视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 特别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 要加强警力疏导交通。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点滴谈 篇8

一、提高自身素养, 适应山区教学

在农村学校,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教师都是一人承担多个科目的教学, 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必须一专多能, 博学多才。现代课程观中指出教师应具备多科教学的能力, 即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 这是形势所迫, 时代所需, 是当前教育形式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学校音乐、美术等科目都由非专业教师承担, 在这样地情况下, 教师如不具备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 不学习与所任教科目的相关知识, 就不能承担起相应科目的教学任务。所以,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能胜任语数科目地教学, 在其他科目的教学基本功上也要多下功夫, 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素养, 以适应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 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因地制宜, 选取美术素材

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 在提高自身素质及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同时, 更要结合农村实际及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地制宜, 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源泉, 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

1. 融入自然, 选取美术素材

农村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更为密切, 结合这一实际, 带领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 攀登山峰, 观察小动物的活动,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感受晨曦的温馨, 观赏日落的壮丽, 这一切为学生们的绘画提供了许多的感性素材。在一次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之后, 学生们用一双双小手创作了《美丽的小树林》、《远山》、《可爱的松鼠》、《桃李园》等一幅幅表现大自然景物的作品。一幅幅用心灵和巧手描绘出的美丽画卷, 充分体现出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见,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美术教学的现成教学素材, 是学生美术创作的源泉, 是农村美术教学中不可不用的好素材。

2.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选取美术素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个彝族村寨小学, 学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彝族孩子, 在这个彝族村寨里, 到处充满着浓郁的彝族文化气息, 妇女们包头和围腰上新颖别致的剪纸绣花图案, 孩子们头上带着的镶有银饰的绣花虎头帽, 火塘边墙壁上悬挂的彝族三弦乐器等, 无不饱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以这些内容为题材, 我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趣又不失民族气息的作品。如:结合自己戴的虎头帽, 大胆想象自己心目中的虎头帽, 将自己渴望拥有的美丽的虎头帽画出来, 通过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设计, 一顶顶趣味盎然、造型诙谐的虎头帽跃然纸上, 学生们天真无邪, 超乎自然的想象在图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术手工课上, 我让学生观察妇女们包头和围腰上的剪纸绣花图案, 自己设计出新图案, 再粘贴在纸上绣出来, 作品完成后, 我建议学生们将作品送给自己的母亲。画、剪、绣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 同时也适时对学生们进行了德育教育。

此外, 结合彝族“杀年猪”, 过“火把节”的习俗, 学生们创作出《过年》、《欢乐火把节》等充满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还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家墙上作为装饰, 这样做的目的激发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 同时让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 篇9

一、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精神风貌, 而且这个阶段成长的学生富于创造力、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 也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重要阶段, 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各种习惯、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把中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来。

学校的第一带头人是校长, 学校校长处于学校行政事务的中心地位, 校长起到的是学校领导班子中合作团结、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要坚持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共同来办好学校, 让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校长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开展全校普及的工作和感染家长来共同营造德育教育的教学情境, 以身作则, 带领全校师生培育出国家高素质人才, 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

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的是具体实施者, 领导和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体验, 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书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 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德育风尚。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高年级男同学, 进程时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而仓皇逃遁。这位同学急忙搀扶起了这位老人, 并且打了急救电话120, 送往医院, 老人的亲属赶到的时候, 却被老奶奶的亲属指责为肇事者, 无奈之下医治费与营养费花费上万元, 该学生损失了经济利益, 做好事却得到误解, 这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告诉他, 这是社会上的一些个别人的行为, 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 还是会这样做的, 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捐献了50元钱, 全班学生也都争先恐后的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怀, 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愈合, 如果是在一片指责声中, 孩子那美好的心灵就会变得扭曲, 所以从小正确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在南海广佛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中, 7分钟内有18人经过现场, 竟然视若无睹, 不闻不问。这无疑造成了对于天真善良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冲击, 费解、质疑、茫然等情绪油然而生。心中充满疑惑,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每天收到的教育是要争做新一代好儿童, 好人好事新风貌, 这样的突发事件无疑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脱节。老师要适时的通过班级研讨会做正确引导, 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些部分人群的极端做法, 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与指责。现在法制教育已经大力普及, 每个人都应以法律为准绳, 做新社会新风貌的德育先行者, 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爱心经营社会的责任, 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思想决定着意识和行为, 所以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势必力行的, 这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精神文明风尚。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的具有崇高品德的人, 才能用自己切身的行动和教育语言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思想意识交流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要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统一思想认识, 保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为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们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怎样才算是成才和成才的方法, 很多家长由于不懂教育教学规律, 往往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所以家长们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经常和学校进行互动式沟通交流, 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定要达到共识共进。

对农村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为振奋学生精神风貌, 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 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要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做贡献”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 提高劳动技能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学校开展走出校门的校外活动, 通过农田劳作、修路、植树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帮助村委会开展公益活动, 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 实施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每年组织好“七一”、“八一”、元旦、国庆节的歌颂庆祝活动, 同时组织好烈士墓在清明节的祭奠。“六一”发展新成员、新队员, 举办少先队知识竞赛, 通过对会开展“小红花”、“雏鹰奖”、“金太阳”活动, 在队员中鼓励大家学先进、做先进, 争做当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

为了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 提高每个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责任使命感, 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局势, 争取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班主任老师要培养好的班集体要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具体计划的工作总结, 同时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组织班集体进行多种竞赛评优活动。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班集体的小主人, 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体会, 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环境舒适、整洁、优美, 学生会得到审美教育。学校精神风貌对学生的熏陶非常重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常活动场所, 这里不一定要豪华气派, 但是宁静与整洁是必须有的, 一定要加以维持而且要经常性的美化, 如种植一些植物, 做一些文化宣传栏墙报, 以感染在校学生的思想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 学校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书写信件、学好写好毛笔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各种手工劳动等实地考察及评优竞赛, 进行对学生的使用技能技巧的培养。

为使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从乡村聘请来一些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对学生进行校外辅导工作, 讲述革命历史故事和亲身经历, 言传身教, 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感悟到爱国主义精神, 讲述着本乡本土乡音淳厚朴实、平易近人,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 也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 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多种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以及全社会对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给予积极地支持和配合, 使学校和学生的德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的重要精神, 强调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所以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程建设是当今的教学大计。本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结合我校现状对于如何进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展开论述。

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发展,难题,教师专业化

按照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意见和活动要求, 江苏人民教育家第二期培养对象“牵手农村教育”活动于2014年6月11日至13日如期进行。我们中学教师三组来到了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三星级高中马陵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宿迁学院附属学校进行调研, 我们在听取学校介绍、听课观摩和交流、组织部分教师座谈交流、校园现场考察中深切地感受到农村中小学校 (下文简称农村学校)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确非常艰难。这不得不引起笔者的思考, 农村学校发展的难题到底是什么?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来破解?

一、农村学校遇到的发展难题是什么

对于这两所学校来说, 校舍以及校园的设施设备已经都不成问题, 因为宿迁学院附属学校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调整中心城区教育布局, 投资2.1亿元, 新建的一所学校。马陵中学由政府投资4.6亿元异地建设的新校园也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启用。对于江苏广大的农村学校来说, 由于学校布局的调整、数量的精简以及教育政策的扶持, 应该说校舍以及设施设备这些硬件都得到了较好的配置, 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 在硬件上大体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的均衡化。那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 农村学校发展的难题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是软件尤其是在较低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上。

二、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什么比较低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依托专业组织,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在农村学校县区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的优秀教师数量较少, 比例较低, 而且年龄结构不齐整, 中青年教师中达到这一层次的就更少, 而且他们对教科研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发展的热情并不高。在农村学校名特优教师后继乏人, 教师专业化水平比较低下,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 学校撤并分流的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小学入学人数的逐年减少, 各地方都进行了学校布局的大调整, 许多农村学校撤的撤, 并的并, 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这些精简后的农村学校, 按照常理, 教师的素质应该要比较好, 但是事实正好相反, 原因何在? 第一, 教师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 因而失去了一些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 由于留在农村执教的教师大多是一些所谓“头脑不活络者”, 或者是安于现状的人, 或者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 因此他们的发展后劲不足, 师资实力相对较弱 ;第三, 留在农村学校就读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这也给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整体实力正在不断下降的局面。

2. 优秀教师流走的因素。“孔雀东南飞”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才流动的一个显著特点。这股人才流动的风同样也在九十年代之后的教育界上演着, 呈现出优秀教师从农村向县城流动, 从县城向大中城市流动, 从不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流动的鲜明轨迹。我们承认这是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 原来的人才不能流动的机制确实也禁锢了许多人才的发展, 但是在这股人才流动风中, 广大的农村学校实际上就成为了“受害者”, 农村学校以及教师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尊严和发展的空间, 这也是客观的现实。难怪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请省里以后不要再评审什么特级教师了, 农村学校的教师一旦评上就不会在原单位工作了, 他们就得“跳槽”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离开了农村学校, 使得在师资上本来就显得难以为继的农村学校更是“雪上加霜”, 相形见绌的农村学校师资与人才济济的城市中小学校 (下文简称城市学校) 师资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怎么能进行公平竞争呢?

3. 新任教师低质的因素。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十年, 新任教师与过去相比其综合素质明显偏低。在高考录取师范院校的学生中, 往往不是最好的学生, 而是中等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学生 (因为好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他们看到高中教师工作辛苦报酬又很低的客观现实, 他们就不愿意报考师范专业, 而去报考那些将来有更大发展余地收入又高的热门专业了) , 尽管这些师范学生在大学也获得了学士或者硕士的学位, 但是当他们踏进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后进取性和创新精神明显缺乏, 成长的步伐比较缓慢, 在工作两到三年后能够独自挑起大梁胜任高年级或者毕业班工作的比例较低,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相比较而言, 在城市学校中年轻教师的情况略微会好些, 而在农村学校的就不行了。因为, 现在地方教育局在公开招聘教师的时候都是实行双向选择, 水平高一些的新教师他们大都会选择优质的城市学校, 而一些水平低一些的教师他们只能选择到农村学校工作, 这样也就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新生力量薄弱的问题。当然, 这并不排斥这些农村学校的新教师经过若干年教育工作的锻炼之后也会有人“冒”出来, 成为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 但是, 这毕竟是凤毛麟角的, 难易改变整体农村教师素质较低的状况。

4. 教师培养低效的因素。教师队伍建设中有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青蓝结对”。许多学校就是靠一大批富有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 确保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使学校发展后继有人,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然而, 在农村学校虽然也有一些富有工作经验的老教师, 但是数量较少, 而且在学科上也不会像城市学校那样齐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在农村学校由于“名师”的匮乏, 这些“徒弟”的教育前途就不会像城市学校那样来得幸运了。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的“青蓝结对”的成效就相对比较低下, 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主要还是要靠自身平时的实践和积累, 成长的周期相对要长。另外, 从农村学校原有的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方式来看, 呈现出“高大上”的格调, 与教师的工作实际不符, 听听激动, 做做不动, 找不到自身提高发展的着力点和方向, 这是教师接受这种专业培训后的切身感受。总之, “青蓝结对”以及教师专业化培训的低效, 这是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怎样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水平

农村学校师资、教师专业化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光摇头叹息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知道, 一所学校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教师,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将决定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面对这个难题, 需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方能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 扭转局势, 破茧成蝶, 真正实现农村和城市学校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1. 实行系列倾斜政策, 促进均衡发展。让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学校教师相比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上不逊色, 甚至有所提高, 这是确保农村学校教师安心工作、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 各级政府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努力, 采取有利于农村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一系列的倾斜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工作岗位津贴, 给予农村教师评审职称以及评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以更多的机会, 适当提高幅度重奖农村名特优教师等, 让农村学校教师真正体验到做农村教师的那份尊严和光荣。另外, 还需要制定鼓励和实施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以及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轮岗等制度政策,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学校去, 产生“鲶鱼效应”,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和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 实现农村和城市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均衡发展。

2. 采取合适培训方式, 保障专业发展。过去那种远离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 确实没有什么成效。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对此,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 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方面的研究, 另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 从而真正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提供三种培训方式供学校参考。第一, 请进来。我们从农村学校的调查中看到教师对培训都持一种比较热切的态度, 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合他们并能对他们的教育教学真正起指导作用的培训。他们认为, 一些所谓的“专家”只有纯粹的理论, 而没有课堂教学具体的操作实践, 这样的理论最好也难以走进他们的心灵, 也无法实现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反之, 只有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 而讲不出其中的道道, 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这样的教师培训也难以达到提升的目的。他们最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又要有自己亲身实践经验且成效比较显著的教师来对他们进行培训, 因此学校可请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一线教师来校进行示范教学, 与教师一起进行交流研讨, 讲问题, 讲方法, 讲突破口。这种方法, 实惠、接地气、有成效, 不妨多试。第二, 走去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先进地区、先进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领跑者, 农村学校可以选送一部分教师到先进地区、先进学校进行对口交流培训, 学习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 为我所用。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第三, 自培训。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挂钩的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可以依托学校的课题研究项目, 根据专家意见认真做好课题组成员相应的培训工作, 可以请学校中比较权威的教师做相应的辅导报告, 立足现实, 寻求突破, 也可从从优势学科中加以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和做法, 在其他学科中进行推广实施, 并在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依托课题搞好校本培训, 从实效性角度来看, 这是一条十分可行的方式。

3. 实施多元教师评价, 呵护教师发展。当前学校在教师评价上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过分看着和依赖考试评价, 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是教师评价的唯一依据。我们知道, 考试评价是为考试的评价, 目的是为考试价值主体正确使用考试结果提供决策依据, 为考试主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试提供决策依据, 最终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对于学校领导而言, 考试评价只能是教师评价中的一个方面, 对教师评价必须实施多元评价, 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 在整体上加以考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一位市级学科领军人因为在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初的一次考试中学生的B级率不够理想而被取消了执教高三的资格, 该教师认为学校对他的处理很不公平, 内心极不舒坦, 从此一蹶不振, 在教科研和专业化发展上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热情,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在农村学校, 本来像这样级别的教师数量就极少, 应该是个“宝”了。其实, 学校领导只要真心实意地与该位教师进行适当的交流, 这个问题通常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而不至于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局面。因此, 在农村学校实施教师评价的时候, 千万不能只看眼前, 必须看其一贯的表现, 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冷酷无情, 必须立足长远, 要多一些善意激励, 多一些人文关怀, 精心呵护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这样才能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4.重视自主研修学习, 实现自身发展。实践证明,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是制约当前新课改和学校发展的瓶颈。农村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和内部发展环境,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但是, 真正让教师充满职业荣誉感和实现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发展, 还得靠教师本人, 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靠的是终身学习, 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平时的自主研修学习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 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并带着这些问题, 向大师学习, 向书本学习, 向优秀教师学习, 向学生学习, 积极寻找化解这些问题的策略和举措, 并且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探索和实践,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及时总结和反思, 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思想。如果农村学校教师能够专心致志地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研究, 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积累, 那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就会在其脚下不断延伸。这样的教师数量越多, 农村学校发展的空间就会越大。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状况浅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3、加强监督职能:⑴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⑵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態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⑶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⑴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⑵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⑶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⑷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井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最优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12

一.建立美术资料文档, 激发审美情趣。每学期始, 我要求同学们搜集旧的挂历、明信片、报纸版头、张贴画、学生美术作业等图画资料, 分门别类装订成册, 作为美术课程资源, 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鉴赏。学生通过互动比较, 既了解了这些美术作品的主题意旨, 又培养了审美情趣。记得有一次, 我把搜集的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拿到班上给学生鉴赏, 从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非常喜爱这幅画, 看到同学们飞扬的激情, 我顺势问:“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张强同学站起来说:“这匹马昂首挺胸, 扬蹄奋飞, 全身充满活力!”任亚斌同学插话说:“它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于是, 我评价道:“你们不但观察到了此画的表象, 而且体会到了作品的内含寓意, 鉴赏力不错。其实, 作者创作这幅画时, 正值国难当头, 为了激发国人奋起自强的抗日热情, 他挥毫泼墨, 抒发情怀!徐悲鸿的名言‘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正好体现了这种画风。”同学们互相交流后我就布置作业, 要求用水墨临摹这幅名画。在同学们展纸、握笔、兴致勃勃画起来的时候, 我发现一位同学不得法, 我说:“注意整体布局, 体现出马的腾蹄跃动, 特别要处理好奔展的后腿, 同时要恰当地处理好明暗度, 马的额、肩、臀要明亮, 嘴、腹、胯要昏暗。”通过指导, 他的作品在学校宣传栏里展览时受到师生的好评。

二.建立美术作业文档, 激发创作情趣。从七年级开始, 我把学生的美术习作纳入教学资源, 选出特优作品, 在各班进行讲评, 评优奖优。除学生本人的作品外, 建立年级优秀美术作品文档, 激发学生创作情趣, 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法。让学生珍藏自己的习作, 欣赏同学的作品, 既贴近实际又贴近生活, 既培养了兴趣又激发了情趣。2001届九 (2) 班学生曹云月的美术课堂作业《梅花》, 古朴俊逸, 雍容典雅, 同学们欣赏后评价不错, 在学校第五届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一等奖, 连同其他几位同学的同题作品收编在我的九年级美术作品集中。每次, 当我在别的班讲解这幅作品时, 由于是校友的作品, 拉近了距离, 有亲切感, 有超越的欲望。因此, 同学们临摹的劲头十足。我顺势吟咏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点明了作品的主旨。

三.建立美术标本文档, 激发创造情趣。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美术馆,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美术标本, 设计创作, 既可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胸怀, 又可以激发创造情趣。春天到了, 百花争妍, 我带同学们春游赏花, 从绿叶到花朵, 从花蕾到花蕊,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细致描绘。一年四季, 可树木, 可花草, 可山水;可太阳, 可星星, 可云朵。仰观都是, 俯拾皆有, 为每个同学建立美术标本文档。如此之举, 收获良多。

四.建立美术家乡文档, 激发怀乡情趣。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 笔者把家乡的一草一木, 一景一物, 一人一事作为写生对象, 让学生临摹, 专题建立家乡美术作品集。家乡的八宝山、苦水河、宋代武举城遗址、桥梁、公路、农田、牛羊等等都是家乡现成的美术画, 笔者引导学生把家乡的这些标志性景观用美术的眼光和笔法记录在册, 这样, 不但使学生关注了家乡, 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五.建立美术校园文档, 激发学习情趣。校园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是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地方。让身边最熟悉的东西进入美术课堂, 唤醒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也是美术课的份内事。一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览, 将优秀作品装订保存;二是将校园内的宣传板报描摹保存;三是搜集整理学生手抄报;四是搜集整理影集;五是品评临摹各种书籍封面和插图;六是关注和积累各式各类广告;七是整理学生的手工制作。

上一篇: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下一篇:面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