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2024-09-02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精选12篇)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篇1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关键词:远程教育 管理 应用

摘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开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资源的接收以及资源的整合。对教师的宣传、示范和培训。建立健全各种机制。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开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作为农村学校远教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近四年的摸索与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管理和应用的方法:

一、资源的接收以及资源的整合。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涵盖面广,定时播放,这需要我们按时接收,错过了就可能等相当一段时间才可以重新下载资源,耽误教师查阅最新的资源,影响教学。中国远程教育接收资源时间中学主要是星期三四五,星期日是重播时间。所以必须保证按时准确的接收数据,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打开卫星接收系统,准备接收资源,保证资源的正常下载。

资源在下载之后,只能在卫星接收室一台电脑查阅,并且资源分散,这就需要远教管理人员迅速对下载的资源进行整理,并刻录成光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光盘发给各年级教师,各教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内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播放,或者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使用,做到积极、迅速。

二、做好对教师的宣传、示范和培训。

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贴近实际,题材新颖,具有权威性,并且与教师的教学同步,是教师上课的好帮手,对教师进行宣传示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远程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在教师当中大力宣

传,对教师进行技术上的培训。

1、宣传示范工作必须到位。

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初始阶段,还存在着两大障碍:一是学科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所导致的无从应用;二是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匮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对它缺少了解,对大力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个概念模糊,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管理小组对教师进行广泛的宣传,为了教师广泛应用资源,学校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重视和支持。

示范工作不能少,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远教资源的优越性、权威性,就必须让教师了解里面的资源,让教师了解远教资源的“多”与“新”。

2、搞好培训,让教师运用远教资源得心应手,树立应用信心。

面对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参差不齐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我们首先是集中培训教师,让全体教师生在一起先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学习操作应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培训中充分利用远教IP接收的资源,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并且结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相整合的教学课件。

三、建立健全各种机制。

1、建立一整套激励机制。制定一整套有效地引导、激励教师学习、探索、研究、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制度、措施,以及建立系统的有关计划等。可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把一部分教师先吸引过来,让他们尝到甜头,再由他们去带动其他教师。

2、建立一套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除了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外,还应该有评估考核奖惩制度,这样既能促进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又能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运用资源上课,更有利于推进远程教育的进程。

3、建立一套协调机制。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学科之间可能有冲突,这

就要求建立协调制度,使一线教师和远教管理人员协调工作。远教人员要为一线教师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不要挫伤教师运用远教资源的积极性。

四、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

开通远程教育网络的目的是让全体教师把远程教育网上资源,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总结出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各有不同的特点。针对这些不同,只有让远程教育资源合理地整合到教学之中,才能为教学服务。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使我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用课件上课,就需要有大量做课件、搜集资料和素材的时间和资金,这对于在现行教学制度下的广大教师,很不现实。学校的远程教育接收站接收到大量老师需要的资料、素材、课件。使用现存课件,您只需在老师的课堂设计方案的指引下适当地增加或删除一些资料即可。极大的方便了一线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并且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修改删减,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要让远程教育资源和新课程理念更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利用资源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通过公开观摩课,充分体现资源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的运用,也可以体现教师们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及探索;教师的经验交流,可以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灵活运用,也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要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好各自的优势,用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精心打造,强化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运用,必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勃勃的生机。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篇2

我曾在山区、坝区、城区小学任教过, 所在学校都有不同面积的种植地。山区学校的种植地有坡地和菜园。坡地师生一起种干粮出售, 所得贴补学校办公费用;菜园, 教师种蔬菜解决自给。因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对坡地很少管理, 收成极少, 有的坡地干脆让其荒芜。山区教师买蔬菜不方便, 只能自种自给, 所以对菜地相对较投入。

城区小学, 校园内和围墙外虽也有部分用地, 但大多未很好利用。

坝区乡村学校有水田和菜地。水田承租给邻近农户, 菜园各班管理或教师自己种, 种出的蔬菜或自用或卖给学校食堂。

因统测监考或学校间的一些活动, 我也到过其他小学。各小学对种植地的开发和利用大体相似, 都叫“学校的菜园”, “学校的田”, 很少有叫勤工俭学地或学农基地的。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的必修课程。但这些在我们乡村学校落实并不到位, 学校教学以语、数为中心, 劳动技术等非统考科目只要课程表上排有就行, 学不学, 学得怎样, 很少检查。虽然学校有规定必须按课程表上课, 但并不严格监查和落实。

推进素质教育只是社会的呼声, 学校教学仍偏科。升学率成了学校的“重点工程”, 是教师奋斗的目标, 学生努力的方向。有了高升学率, 学校有了先进奖牌, 学生、家长皆大欢喜, 教师有了“骨干”的名分, 评优推先可以候选, 晋职评级可以申请。学校抓好统考科目的教学管理, 是打造“工程形象”的重中之重, 劳技课这样的非统考科目是不在“工程”范围内的, 学农基地被“休闲”, 劳技课遭“冷遇”是不奇怪的。

二、应对的策略

受新一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五步培训法”培训教材内容的启发, 我有如下建议。

1. 重新开发利用学校种植地。

学校历史遗留的“自留地”, 近年来利用率极低, 学校的水田因疏于地界管理, 邻近农户“挪田趱埂”, 面积渐渐萎缩。学校应协商当地村委会, 重新分明地界, 组织学生翻耕、栽种, 让其成为真正的学农基地。教师零乱种用的地, 应由学校统一收回, 规划管理, 绿化美化, 该种草的种草, 该栽花的栽花, 该植树的植树, 为学校增添一抹绿, 美化环境。虽然农村小学办学经费紧缺, 所用所需得靠上级主管部门拨给, 但学校也不必事事依靠政府, 绿化费用, 学校挤挤攒攒可解决部分。

2. 学农基地与劳技课相结合。

笔者曾带领小学生在烈日下翻耕过坡地, 到远离学校两公里外的小河里捞捡过卵石铺路, 在山脚的硬石上扩路, 砍伐过树枝……深感乡村孩子钟情于劳动, 在劳动中热情高涨, 劲头十足, 没一人退缩。我想, 学生对劳动感兴趣, 这是我们劳动技术课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农村小学学生对农事并不陌生,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把学农基地同劳动与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向学生灌输农科知识, 记录身边农作物四时的生长规律, 种子从入土到生根发芽的周期, 从抽穗到收获的时段, 地膜与非地膜种植的功效比较, 农家肥与有机肥作用的对比等一系列农科知识。提升学生祖辈留下的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也许, 多年后, 这些知识会点燃他们改进农业技术的热情, 诸如烤烟的“漂浮育苗”、“双龙出海”式插秧, 会在他们的智慧中创新, 带来丰产。

3. 树立新的课程观。

农村学校的孩子, 靠读书求学跳出“农门”的只是一部分, 更多的还要回到农村,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对他们今后农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农科技能及知识尤其不可忽视。在重统考科目教学的同时, 不可丢弃对学生未来价值观、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学农基地与劳技课的结合, 企盼的不是培养农科专家, 更多的是全面发展的普通劳动者,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农业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 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为未来的新型农民“播好种, 育好苗”。

因此, 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挖掘课程资源。用好学农基地这个农村小学特有的资源。农村学生除读书外亲历得最多的是农事, 学校就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开辟学生实践的“乐土”。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本着劳动与技术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主动地开挖课程资源。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管理;新模式;应用与研究

近几年来,各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各学校采用多种办法建立了一些较先进的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各职能办公室、微机室、教师个人电脑组成了一个校园网,推动了各校现代远程教育质的飞跃,随着远程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广,加强远程教育管理越显重要,那么,如何加强远程教育的规范管理?我认为: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

学校为适应信息教育技术和利用好远教资源,要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是学校远程教育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运用和资源的接收、应用等工作;管理员要做好远程教育设备管理、日常维护、资源接收、整理和教师培训工作;教导主任主要职责是做好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应用和教研教改工作;微机操作员和骨干教师担负远程教育应用和推广的重任。每学年初制订出信息教育技术工作计划,并做到定期组织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讨论本校信息教育技术和远教项目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确保设备管理规范、使用科学

规范管理是远程教育工程的生命线,根据各级领导关于远程教育管理规定,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培训制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制度》等,对设施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设备使用后交接、借还、资源接收入库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的登记手续。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远程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做到了天天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三、在培训上下功夫,认真做好资源下载整理工作

要使远程教育落到实处,必须让大多数教师愿意用,会用,用得好。培训教师和教学整合如何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是重中之重。老师的培训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认真细致地做好卫星节目的接收、资源的下载、整理存盘、刻录播放工作。认真填写机房管理各种登记表册,根据教学需要,按年级、科目分类归档,建立教学资源资料库。远程教育管理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卫星节目的接收、资源的下载、整理存盘、刻录播放工作。认真填写机房管理各种登记表册,根据教学需要,按年级、科目分类归档,建立教学资源资料库。

四、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教育装备

在今后长期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转,满足培训和教学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此,各校应计划从有限经费中挤出一部分,以解决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的经费问题。确保了设备的投入使用及安全运行。加强对卫星收视室、计算机教室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机房干净整洁,确保“远教”设施防盗、防潮、防火、防潮以及卫星天线防锈等“五防”措施的全面落实。认真做好设备的管护工作。学校安排有专人值班,看守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

五、重视校本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在整合、探究、创新中深入

要根据多数教师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以计算机和利用远教资源为核心的计算机运用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教师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就越显的重要。要组织教师们学习,通过学习、讨论,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增强学习、运用信息教育技术的迫切感。同时,根据多数教师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以计算机和利用远教资源为核心的计算机运用的培训(简单幻灯制作、电子表格、word的应用和层次较高的课件制作和下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我校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独立作业,观看及下载资料了。

六、重在使用,发挥远教项目效益

加强师资的建设目的在于使用好远教育资源,在于服务于教育教学,为使教师尽快地掌握及熟练地将现代远处程教育资源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做到学、用结合,更为了使教师们利用远教资源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校要求每位中青年教师每学期承担一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示范课。通过教研活动大大地提高了远教资源实利用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开阔了全体教师的眼界,提高了认识,有效地促进了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为了促进学校深入开展信息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以真正发挥远程教育示范作用。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之我见 篇4

盛堡小学 王冉(小学美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投资的不断增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紧跟步伐,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得到相应有效的开展。但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怎样更好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值得我们探讨研究。每所农村小学都有着一般小学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特性。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自身及自己的学生特性、了解自己所处教学环境,并用最优资源整合方式提升自己,使自己融入所处环境,悦纳自我、与学生良性互动、与学校共同成长。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各种条件不是很好,学情复杂,我是千万个工作在第一线普通美术教师中的一员,本文所述可算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采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抱怨单位硬件设施不够好、学生素质不高、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只会影响自身情绪让工作受阻。作为农村美术教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条件的改善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面对没有先进教学设备和没有配套教具的时候,我们必须自己尽力客服,面对农村经济条件差家长无力给学生购买美术用品的时候,我们在苦恼时更应该动脑去解决问题,我开始考虑现有条件下自己可利用、可改变的部分有哪些,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一切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事实上我校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有美术室、书法室等功能室,只是功能室内部物资不够或不好用。相对许多小学来说,我所在单位已经有非常不错的硬件设施了。

一: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自制教具学具,替换美术学习材料 在一次橡皮泥课上,由于农村家长的不重视,部分学生无法购买橡皮泥,我就挖了一桶泥分给学生代替橡皮泥,学生在用泥巴学习和创造时兴致格外高,还会讨论玩泥巴的经验,课堂效果非常好,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同时也避免了购买美术材料的困难问题。

二: 巧妙利用农村资源达到教学成效

小学五年级下册《能干的工程车》,这一课要求学生用线描及做手工的方式画或做工程车。备课之前我想到我校大门口就有一大片工地正在施工,每天各种工程车进出其间,突然想到:正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有没有我的学生家长呢?找孩子们一聊天询问,原来五年级每个班都有部分家长从事的工作就是开工程车!比如挖掘机、大卡车、起重机、压路机等等,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观察学校周边工地上的“大家伙”。我请几位同学征得家长同意后拍下了他们和他们家工程车的合影,并将这些照片放在我的教学课件的第一页,作为导入环节。课上,孩子们的反应让我惊喜。他们对自己熟悉的、就在自己身边的人和物,出现在课堂教学环节十分兴奋,从前美术课堂上的艺术作品、画坛巨匠离他们比较遥远。运用多种美术材料工具进行创作又总有许多不带工具的孩子,而且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老师,我没什么美术细胞。”这一次的课堂体验让孩子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知识,他们讲的许多东西都让我意外,比如孩子们讲解各种工程车的各部分名称、颜色标志含义、各部分功能、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听着他们熟练地谈起这些,特别是平时总是捣乱、从未好好完成作品的几个小男孩也那样流畅地讲得头头是道,我知道,他们对于美术课堂的看法有了改变。虽然后来的作业环节经过了几次修改、重新讲解示范并更改了作业要求,但是孩子们最后的作业效果普遍超过了从前的水平。也许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没有想到,他们常见的,赖以谋生的工具会出现在美术课堂上,后来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又加入了感恩父辈的环节,孩子们谈到自己父母的辛苦工作,觉得他们身为普通劳动人民光荣而伟大。这一课可以说是为我的学生“量身定制”的,在后来的美术课堂上,带工具材料的孩子明显增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找到他们的兴奋点并抓住学生优势、特质,才能更好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兴趣,才能保证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三.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用、有效的可用资源

五年级下册《彩云衣》。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服饰文化,绘制关于服装的图画。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学到了某位教师用一块很大的布绕在身上,做出三件不同款式的“衣服”。我将这个导入活动带入我的课堂,向学生展示。这一展示所需材料不多,却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活跃又解决了衣服款式讲解的问题。后来的作业也运用了事先打印“衣模”,添画衣服的方法,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快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完成了很有趣的作品。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时候我都特别珍惜学习提升的机会,并且对于可以运用到我自己单位、课堂的一些好方式方法特别留心。我分析了哪些是我的可用资源,1.教学参考用书、光碟课件。2.培训学习时学到的好的经验、知识。3.与同事、别的学校教师交流,互换资源。4.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5.网络资源。这些都是非常有用、有效的可用资源。如何运用?当然不能搬来就用,必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还有我自身的特点。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篇5

作者:巩峪小学 段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4 8:06:31

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巩峪小学 段汉军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推进,农村义务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读书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的落实,不仅给广大的学生家长减轻了经济压力,也更新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尤其让山区学生的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使他们由传统的只关心学生生活转变到开始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发展。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了学校管理的“正规化”。因此,如何提高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爱岗敬业,良好的师德是前提。偏远山区小学由于班级学生名额不足,导致教师编制紧缺,即使有了编制,由于多种原因也招聘不到教师。这样就给在岗的教师加重了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压力和难度。教师课时多、课头多、管理事务多,工作辛苦就可想而知,而享受的福利待遇有可能最低。因此,从事山区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知促常乐、爱生如子。只有这样,才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

二、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没有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有了过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至少对好的结果有一个保证。虽然山区学校的教师每天工作繁杂、任务重,但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要下功夫,尤其是在“备”和“教”上要重点下功夫。“备”是“教”的前提,教师没有好的备课就教不出好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平时本来就很辛苦,千万不要延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老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狠抓教学过程的落实,一是要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用规范的制度做保证,三是要做好监督督促作用,四是要认真落实常规月查制度,五是教师一定要落实“四清”活动。

三、校本教研是根本。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采取了不少措施,提供了很多机会,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很快。但由于山区小学教师紧缺,教师任务重,再加上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平时能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大量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本校教师。所以,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教研方法。一是要引导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著名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才能不断改进教法,不断进步。因此,学校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二是加强同伴互助,俗话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因此,要鼓励教师开展同伴互助,相互开展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互联网的作用让教师自学,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用于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四是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校内培训任务,使他们确实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公平教育是期望。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尽量享受到和城区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经费投入很大,也确实改变了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装备了教学设备,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还很大。教师紧缺、教多学科教学、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是目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体音美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更谈不上把握教材和深层次研究,尽管教师努力了但质量依然不高。解决山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方法很多,我认为重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在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资教的教师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那么,长期在山区工作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以补助,这样对他们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

总之,教育是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无能是在那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篇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我想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让品德课贴近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又如《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2.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通过玩具、故事、谜语或者通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五年级品社《从小爱科学》一课中,我采取了让每一位学生动脑筋、找材料,收集科学实验或者自创小发明,并让他们把收集的结果在班里进行演示,同时说出这项

实验或小发明的理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很高,都积极的去准备。上课了,一位男生给大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个杯子装满水,又用一张纸放在杯上,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把杯子倒过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学生都抢着上来,可上来的学生进行实验时又很紧张,底下的学生也紧张地看着,当这个学生成功的把杯子倒过来而水没有洒,那张纸牢牢的粘在杯口时,全班一片欢呼。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此时,我趁势让学生又进行了几个实验,并一起思考这几个实验的理论根据。近而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例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尊重他人有礼貌》一课中,我采取课前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的形式,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演出来。其中有一组的七、八位学生共同边编排了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故事:到站了,上来一位老奶奶,同时又上来几个小学生。当时,车上没有空位,而且也没人给老人让座。到了下一站,空出了一个空位,这几个小学生主动把空位让给了老奶奶。学生编排的小品虽然很幼稚,但学生演的认真,看的也认真,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教室里还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如此一来,使学生感觉到上思品课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3.走出课堂,开拓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游戏等。

在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用来引导学生“怎么做”。例如:在《手拉手、情谊深》一课结束后,同学一致提议进行一次捐助我们身边贫困同学的活动。于是,学生自己组织,到各个班去调查贫困学生情况并统计人数,把捐赠的学具整理好,并进行登记。最后将学具分发到各班。这次活动后,老师和家长们都感到学生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又例如:讲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多读好书》这一课后,我带学生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并把阅读的好书填写在表格当中,或者写出札记和读后感。我们还召开了“和好书交朋友”读书朗诵会,在学生中再次掀起读书热潮。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再例如,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观察理发、修鞋等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课后组织学生体验父母的职业活动;学习“我们生活在一起”一课后,分小组举行“我为小区做件事”的实践活动;学习《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一课时,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准备地调查访问学校有关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具体工作;

学习《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时,让学生从“五人六腿”游戏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习《走近残疾人》一课时,教师设计“单手穿衣”、“蒙眼走路”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的困难„„。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不难,难在能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认识、参与社会,收到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前有周详的计划,活动时有具体组织安排,活动后能有力地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发展质疑、反思、批判的能力。为此,课程倡导围绕主题内容,开展体验、探究、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倡导教师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指导方式。

我想,如果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是两个生命体之间情感的对话。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在教学中重视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实践,重视其中的人文性,而不仅仅告诉学生一些冷冰冰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培养出一批空有一大堆知识却无情感的废品。如果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可容天地,心系万物,情感丰富的人,首先就得叩问一下,我们老师自己是不是一个冷血动物,是不是有着一份热情,一份爱心,一份同情心;能不能为屈原抱屈,为窦娥鸣冤,为杜十娘不平。只有这样情感丰富的老师,才能真正从心灵上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4.宽容学生的缺点

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宽容学生的缺点。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而更可怕的是更多时候盯着差生的缺点。成绩差的孩子,哪怕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老师也很容易注意到,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将新的错误加到他以前所犯的错误中,逐渐构成一个在教师心目中不可原谅的错误集合。即使那个差生偶尔有那么几次挺伟大的壮举,也不可能将这个错误的堡垒攻破。久而久之,这个所谓的差生就真变成一无是处的差生了。而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则截然相反,在他们成绩光环的掩照下,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缺点,要不就干脆把缺点也当成了优点。不是差生没有优点,也不是优生没有缺点,而是有的时候我们老师的心被蒙蔽了,我们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各有姿态的生命体,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我们太渴望把他们培养成为或像他,或像你,或像我的人了,而忘记了学生还是学生自己。他们各有不同,各有优缺。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

农村中小学网络科技教育之我见 篇7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扬长避短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网络来进行教育教学, 发挥网络优势是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必须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 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利用全新教育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适应网络科技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认识普及网络科技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网络科技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中小学普及网络科技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农村中小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 制定具体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网络科技教学水平

现今大部分农村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固守于老一套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 连投影仪等都很少使用, 而且对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某种恐惧感, 更别说进行网络教学了。而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网络科技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 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 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就地取材, 发挥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 培养网络科技教育专职教师, 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网络科技培训, 让每位教师都可以辅导学生, 使网络科技教育呈树状发展, 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阶段性培训后的检评措施, 使教师真正地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通过培训学习给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网络科技的氛围和紧迫感, 增强意识, 然后自觉地研究网络科技, 掌握网络科技教育手段, 最终达到网络科技同自身学科相结合的目的, 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逐渐探究新的学科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加强教育科研, 促进网络科技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网络科技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网络科技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网络科技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应做到:1.加强网络教育中应用性研究。利用Internet进行远距离教育的优势, 克服传统远距离教育的局限性, 形成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学习模式, 并充分考虑双向教学环境, 采取有提问、有反馈、有交流的教学方法, 既保留传统远教中的生动形象性和不受空间限制等优点, 又有相互访问, 双向交流, 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广泛等优良特性。2.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参与项目和实际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项目的内容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 但又不完全重复, 每个项目都由学科老师指导, 学生可从中受益。这类网络不是课堂教育的重复, 而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实现信息共享

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项目, 曾一度是农村中小学网络的主要内容, 作为中心工作的教学应用资源却十分匮乏。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网络科技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要建立市域网络科技教育中心, 为市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还要加强市域网络科技教育资源库建设, 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 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 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 省时、省力,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共享, 使农村网络科技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重视农村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与维护

积极探索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除经费保障外, 要制定、建立设备的登记、使用、管理、维修等制度。关键是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农村小学在经费紧张、教师网络科技素质不高的情况下, 十分需要一位具有敬业精神, 又懂教育教学、会管理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这是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 课程整合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逐步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计算机室,校园网,远程教育等先进设备走进广大学生学习生活,为我们送来了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教育教学信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合理地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是我们每个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现结合笔者具体实验和探索,作如下浅见。

一、制度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由于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对新课改的认识相对不足,而信息技术教育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通过观看“中央远教”中的“课堂直播”和“示范案例课”,使教师认识到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操作,有助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指导和点拔,从此使课堂结构得到了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任何一项新的变革都需要以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才能顺利实施,实现从制度强行要求到自觉参与的转变。信息技术教育推广给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管理制度不到位,大部分教师不会应用信息技术完成自己的学科教学任务。学校加强管理,以制度强行要求,量化考核,给每位教师每学期定下死任务,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只有先强行要求全体教师都去参与,才能让全体教师从中体验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强大作用,才能找到差距,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自己去了解,去研究,去学习。对此,首先从量上先要求每位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要达到的节次,排好课程表;其次是不定期地检查与听课,督促教师在保证时、量、质;再则,要科学地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记录表,要求教师认真地填写,写出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思考,研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如何有机地整合。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入手,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不要认为整合就是很高深的东西,应用小技巧也能进行有效整合。整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学科的整合模式也是有差异的,要一步一步来,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全面整合。

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两者有效集合可实现: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主要是声音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象和书纸的记录来传播。农村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作为显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学的有效整合。2.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教育则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成为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可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能培养学生对信息认识的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有效促进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感恩父母,立志成才”、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图形、文字、视频等各种信息技术素材共同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收获远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精神面貌焕发,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好评,校园充满了活力,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课余生活丰富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可以拓宽课程资源,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同时促进课余生活丰富性和有效性,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素材资源,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呈现在我们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如兴趣小组活动中融入一定的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余组织学生观看他们所喜欢的专题教育片《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希望田野,拒绝邪教》《交通安全知识》《三大战役》系列片等等。通过观看综合资源片不仅教育了学生崇尚科学,珍惜生命,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通过几年来的推广与应用,笔者逐渐认识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优点,但从中也发现了它的不足。如何进一步简化演示文稿制作;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为汉字加上拼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编写数学公式等等。中小学教师对这些技术如何突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大面积培训,但效果甚微,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何方?只有我们不断地探索,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才会终将成为农村教育的先锋,学校教育的好伙伴。

谈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开展之我见 篇9

教师:陈顺广

水城县果布戛乡枫香希望小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日益壮大,改革开放大放光芒,随之而来教育也跟上了步伐,空中课堂也不再是梦想,如今远程教育也走进了千校万校,给农村经济带来了生机活力,给教师带来了学习和教学的挑战,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了教育的累累硕果,特别是现代教育武器装备更是上了台阶,我们在享受教育成果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其主要原因有:

一、硬件设施不足,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起步晚,经济相对落后,庞大的教育机构不能一碗水端平,地区的差异,经济势头的不同,贫富差距悬殊,学校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连正常班级教室都显得特别紧张,更别说搞远程专用教室,无法开展好收看和学习,达不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多半都是从民转公走过来的,他们文化基础差,思想保守,不学厌学是他们一贯坚持的原则,不求上进的思想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也严重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由于他们不理解开展远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他们的心中,远教工作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办好教育的主要目的,所以,对此项工作的培训和学习,他们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去学习,而不是主动的去学,对 1

上机工作一律往年青教师身上推,他们就莫名其妙地成了无所事事的“太上皇”了。

三、上级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培训的力度不够,有应付完成指标的任务的形式参杂在里面。

对各种教育的培训任务,力度不够,没有进行全面铺开,只是以点代面的形式进行应付培训,特别是乡(镇)村级完小得到培训的机会太少太少,而更多的机会却留给乡中心校教师,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培训要求是从乡中心校抽调一部分教师到外地培训,回来再培训乡(镇)村级完小教师,对此,笔者大胆地提出,这种培训模式不公平、不合理,然而,在检查工作的时候却不因学校类别的差异材料有所不同,工作要一样的开展,材料一样的多。同时,笔者也是去参加过培训,在仓促的时间内完成定额的培训任务,学到多少,只有自己心中明白,然而,去培训回来的教师培训没有出去参加培训的教师,程度如何----可想而知,“又一次培训任务完成了”。

四、教师缺编大专业不对口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大,专业不对口,严重影响教师的队伍建设,代课教师几乎占了农村教师的一角,而现在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教师难以满足工作和专业的要求,因此,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基本是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各种知识,这样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五、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不够,督查不到位

1上级组织部门对远教工作的开展状况缺乏了解和认识,政府和学校、学校和老百姓是脱钩的,要开展好此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2上级组织部门的平时检查力度不够,督查不到位。

综上所述,要真正地开展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高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下:

1、加强政府职能的监督和引导,发挥财力、人力、积极改善远教场地设施。

2、真正把远教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严格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3、组织部门要牵好头,引好路,跟踪服务管理体系要完备。

4、督查力度要加大,服务管理要到位。

教师:陈顺广

水城县果布戛乡枫香希望小学

2010年2月2日

谈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开展之我见

教师:陈顺广

水城县果布戛乡枫香希望小学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0

我在本校六年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怕习作的同学仅占8%,喜欢作文者的比例只有6%。我又询问了同校的语文老师,比较多的老师认为学生对作文表现出畏惧心理。那么,该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喜欢上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我思考总结如下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兴趣是老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强调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也可以把作文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

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二、文章还是“真”的好。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老前辈也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作文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要写出“真”的作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仔细观察。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我们不一定写《公园的一角》,我们可以写我们的茶,果,山,水,我们处在一个茶果飘香的山村,难道不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家乡风景吗?

三、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能力。那么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一次学生写作时:根据下列的事物的提示,进行合理想象,写一篇议论文。例如,扫帚:辛勤劳动,却躲在门后默默无闻。

斗笠:牺牲自己,幸福别人。

在这一原形的启发下,学生立即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结果不少同学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写出了不少蕴涵哲理的文章。也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这种感性形象,通过想象,就会成为生活的哲理。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本学期《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

四、养成多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农村小学管理之我见 篇11

一、实施科学的人文管理

学校管理首先应由权力模式逐渐向合作模式转型。校长要做到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相信教师,真正情为教师所系,心为教师所操,用情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1.校长要关心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有权可用,有事可干。二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温暖,以愉悦的心情展开工作。三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校长要听取他们的观点,与他们协商后再做出决定。校长要善于团结领导班子成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搞好各自的工作。

2.校长要关心每一位教师,不但要关心教师的工作而且要关心教师的生活。校长首先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作为领导者自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其特长。同时,在生活中校长也是教师的朋友,作为朋友自然又要关心教师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贴近校长,在工作中才能更加卖力肯干。

二、科学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的所有干部,教职工都是校长的管理对象,而又都是管理决策的实施者,立足并发展他们的能力与作用,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

1.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校长的权威来自于自律,而不是来自于权力。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师生数量也比较少,但不能因小而放松管理,特别是校长的自身管理更要严于教师和其他中层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2.以诚待人。尊重别人是以诚待人的重要表现。经常和班子成员及教师谈心,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不足,这样他们也会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天长日久,也就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3.培养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较强的思想素养,这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两手。

(1)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用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良好的修养以及行为习惯。为此,学校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号召全体教师修正自身言行,履行师德规范。久而久之,在整个校园形就会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的和谐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育素养,提高业务水平

只管教书,不搞科研的不是好老师,只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的老师,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好老师。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增强管理效果,要切实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

1.校长工作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有较高的立意和出发点,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学校要办出特色,教师要有专长,学生要有个性。校长要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排除不利的,抵制消极的,努力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

2.校长工作应达到的广度。就是要将学校置于社会大环境之中,要在大好形势下发展好小形势,创造好小环境。这就要求校长要放眼全局,要独立思索、细心发现,要刻苦好学,更要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品格。

3.校长工作应有的深度。就是要求校长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将人心凝聚起来,将力量组织起来,从而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校长要重视奉献,潜心于事业,奋发向上,而校长的这种奉献精神,必然也会成为激发师生员工工作热情的巨大动力,从而将学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4.校长工作应有的力度。校长要深入分析研究本校的具体情况,找出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发展策略。校长要公正廉洁,要团结务实,要求真务实,带头实干,率先垂范。只说不做,无补于事;少说多做,才会产生影响力。廉洁、实干,这是人民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呼唤。

四、全面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看,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

校长要勇于“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对学校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时代呼唤教育,时代期待着教育。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国运的兴衰,教育的竞争也可以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都要负担起教育管理的重大责任,为中国教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而作为校长则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况,使管理收到更好的效果。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 篇12

一、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是非常有创意的。考察新教材, 比较旧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 本套教材图文并茂, 不仅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更生动, 还在于它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 更在于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示范和开阔思路的样榜。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按照小学生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 依据教材各单元的主题, 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和品味教材, 使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得到充分的体现, 另一方面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说, 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 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来, 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 以提升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一课时, 我根据教材内容, 先让学生学习“穷山恶石头”的小村庄如今变成了“陕北第一文明富裕村”的故事, 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 总结出“劳动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源泉”这一观点。我的教学活动并没有止于此, 而是让学生从中总结出“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然后进一步举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懂得应该珍惜劳动果实, 尊敬劳动者。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品德与生活》课程所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 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活动, 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 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 适当运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模式, 解决一些“德育问题”,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结合、自主交流, 教师只作适时调控、引导, 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 当“甩手掌柜”, 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 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

例如, 《爱护花草树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及如何去爱护。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认识绿化的好处和有关知识;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实地考察调查, 了解绿化现状;可让学生发现某些不良行为, 如意采花、在树上刻字等, 让学生明白其害处。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积极参与社会。此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 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样才能真正从心灵去感染学生, 熏陶学生。

三、利用媒体课件激活课堂

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道德观点形象化, 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生动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 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

如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 对那些抽象的知识难以产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 我从网上或音像资料中收集各种有关老张掖的图片、画面, 如破旧的房屋、狭窄的街道……经过制作, 再配以音乐、解说, 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画面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同时, 我还利用不同时期的照片、图片、录像片等, 进行对比教育, 让学生真实地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潜移默化中, 爱国主义的种子已深深埋入学生心中。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把复杂的理论简洁地展现出来,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品德知识的兴趣, 而且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通过活动拓展延伸课堂

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因此, 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开放的活动形式,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师应该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资源, 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 把学生推到各种境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也进一步学会认识社会, 学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课, 在开展“我能做好”的活动后, 我让学生把会整理的事儿做个列表, 列出自己每天准备做的事情, 如收拾自己的书包、整理书桌和抽屉, 整理玩具、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 并留出给家长写评价意见的地方。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同时又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而深化道德意识, 内化道德情感,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只要严格把握其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 主动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和编排体系,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 立足课内外结合, 使《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必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是非常有创意的, 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利用媒体课件激活课堂, 通过活动拓展延伸课堂, 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上一篇:我眼中的宋江作文850字下一篇:落叶作文40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