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共9篇)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篇1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作者: 毕荣芬
单位:天天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天天中心
邮编:675505
“德者,师之魂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因而,高尚的师德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更加广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也更加重大。特别是对于担负着人类基础教育任务的小学教师来说,其行为更应具有示范性和先进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途经与方法,有针对性的推进教师 队伍建设,提教师的素质修养。
一、增强认识,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因此学校必须旗帜鲜明的重视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纳入学习重要工作议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条例》、《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小学文明用语》等,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的高标准、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师的自身要求都对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的目标,教师不仅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勤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还要成为意识新、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幼儿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将《教师法》、《教育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并充分认识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新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的良好风气。
二、培养典型,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为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塑造学校在社会的良好形象,形成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具体做法是:
正面引导。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每年集中二次进行师 德培训,要求教师每年政治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字,心得体会不少于1篇,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弘扬本园教师的良好师德,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人人争当师德模范。
典型示范。每年举行“师德标兵”、“三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于人)的评选活动,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演讲、层层选拔、公开评选的办法,推出一批师德典型,通过召开师德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她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求实创新”的先进事迹。同时,广泛宣传,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丰富载体,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依托多方式、多途径才不至于流于空谈,流于形式。因此,可通过以下活动的开展进行师德教育:
主题教育。每年年初,根据国内教育形势,结合教育实际,确定当年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三爱三争”教育活动,即:爱岗位,争做教学改革的尖兵;爱学习,争做新时期教书育人的能手;爱学生,争做家长和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开展“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活动。开展“三学”活动,即:学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师德标兵的优秀事迹,让每位教师把纲要、规范、师德模范作为一面镜子,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化师德教育。
学术报告活动。通过远教设备、电视等观看教育专家、师德师 风研究学者举行专题学术报告。讲解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途径与方式,使教师在师德教育中受到启发。
师德师风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将教师、家长代表召集在一起,还可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参加,大家一起研讨在新形势下师德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要内容及方法,营造师德建设环境。
文艺联欢活动。每年组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文艺联欢会,通过教师自编自演自导文艺节目,把身边的典型借助文艺表演的形式加以褒扬和宣传,高奏师德之歌。
四、加强监督,完善有效的考核机制。
师德建设既要有自律又要有他律,自律和他律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机制。
首先,小学必须建立内部师德考核机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将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等方面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评聘、工资晋升、评选先进,都将良好师德列为条件之一。每学期末,填写《教师师德师风情况评估表》,对自己的师德师风状况写出“自查报告”进行小结,并由教职工大会对其师德师风状况进行民主测评,划出等次,督促教师自查、自纠、自省。
其次,听取家长意见,向家长公布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日常行为规范与准则,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信箱,向家长发放教师师德问卷调查表、征询表,公开学校、教育局监督电话,鼓励 家长对教师评头论足,并将他们的意见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还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定期召开座谈会,公开教师师德承诺,广泛征求对学校发展与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参与教师考核,加强他律行为,使师德师风建设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五、真抓实干,探索可操作的的教育模式。
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基地,各学校在开展师德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抓细抓实,目标具体,要求明确,由浅入深,分步实施,建立师德建设教育模式。
第一,向教师提出“一学、二全、三和、四心”的教育目标。“一学”:学习先进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二全”: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长服务。“三和”:对学生和蔼可亲,对家长和气有礼,对同事和睦互助。“四心”:对学生做到爱心、耐心、细心、关心。爱心——热爱每一位学生;耐心——坚持一个观点,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细心——细心捕捉教育契机;关心——精心关照每一个学生。
第二,要求教师做到“三个贴近”:即学生活动时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活动,贴近学生,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学生做错事时,教师要以理服人,贴近学生,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学生有要求时,教师要用一颗童心去理解,贴近学生,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第三,教师要做到“三个沟通”,扮演好“三个角色”: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是他们的良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是他们的知心朋 友;在教师间沟通中,是教师事业的合作伙伴。
第四,教师要得到“三个信任”,达到“三个提高”,即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信任,达到师德水准、专业化水平、身心健康的提高。
通过“一学、二全、三爱、四心”、“三个贴近”、“三个沟通—三个角色”、“三个信任 —三个提高”师德建设的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锻造一支素质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劳动,探索形成可操作的师德建设工作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小学教育事业的新业绩!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师德,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师德就是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现出来。作为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就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幼儿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因此, 我们深感肩负的历史重任。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对幼儿没有一个良好、扎实的初始启蒙教育, 就会影响其后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幼儿园教师拥有高尚师德应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热爱幼儿, 以情育人。在幼儿园, 教师不仅要安排幼儿的学习, 还要照顾他们饮食起居, 所以教师应该情系幼儿, 用自己的真情来爱每一位幼儿。首先, 教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尤其当个别孩子身体感到不适时, 更要体贴照顾好。其次, 教师要充分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 如性格、喜好、生活环境等, 这样, 在教育时, 就可根据每位幼儿的特点, 寻找相应的方法, 因材施教。第三, 对每个幼儿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不管是调皮的, 还是文静的, 不管是男孩, 还是女孩, 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让幼儿感到被爱被尊重, 他们从中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尊重他人, 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的爱要稳定, 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与幼儿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二, 以身立教, 榜样育人。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幼儿的大脑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此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 教师在以下几点尤其要做好:幼儿在场, 教师不要吵架;教师要仪表端庄, 风度文明;任何时候, 教师都不要对幼儿撒谎等。
三, 建立民主, 对话育人。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提出关于“平等、爱、谦逊及信任”的对话式教育法,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 对幼儿往往控制过严, 很少去想幼儿需要什么, 关注什么, 幼儿对活动的体验是什么, 幼儿的希望又是什么。这样, 教师与幼儿之间很难达到真正的平衡。教师与幼儿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 师幼之间应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 教师要尊重幼儿, 热爱幼儿, 在与幼儿平等对话和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平等对话”是一种人文关怀, 是师幼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 它是一种关于人的教育法, 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若没有高尚的道德是难以实施的。
四, 严谨治学, 科学育人。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 但都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势。因为, 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甚至德育手段都是长期而系统的对幼儿产生影响。有时, 为了让孩子懂得某个道理, 教师会做大量的铺垫, 采取多种方法让孩子去体会, 然后, 引导孩子明白其中的内涵。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是根据幼儿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品质修养,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习兴趣等。
五, 终身学习, 新知育人。常言道:师者, 给幼儿一杯水, 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 知识型社会对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容量提出挑战。工作在幼教一线的教师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孩子对于要讲的传统知识都有所接触和了解, 而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可能无法一口回答上来。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方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善于学习, 使自己成为幼儿求知的良师, 这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六, 多元评价, 公正育人。幼儿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 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 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在哪方面学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进步, 对他们成绩的评价应该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而不是仅仅评价学到与否, 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感觉到教师的鼓励和喜爱, 都能在各自的轨道上健康成长。
七, 心理调试, 疏导育人。幼儿是一个不成熟个体, 对身边任何事物都存在浓厚兴趣, 由于认知和生活经验的缺乏, 常常表现为行为异常, 性格孤僻, 顽皮, 学习没积极性, 与人交往有障碍等等。问题幼儿的产生是有原因可寻的,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 及时进行心理调试, 疏导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开朗的个性, 与人为善, 乐于助人, 富有同情心, 和蔼可亲等等, 这些对幼儿从小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是有意的。
小学师德建设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学习 小学教育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5-02
一直以来,各级学校都纷纷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比如,师德演讲、师德讲座、签订师德责任状等等,但由于老师重视程度有限,并没有真正的将学校师德活动的要求内化,效果固然不明显。“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教育若缺少高尚师德,必然显得苍白无力。在当今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无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人民教师应始终树立爱国、诚信、勤奋、奉献和以人为本的师德操守,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时代的自然要求。
一、加强学习,师德内涵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学习,使师德内涵深入人心迫在眉睫。如各级学校纷纷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吉林市师德十不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最美教师张丽莉等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学后要写心得,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促进师德内涵的内化。
二、考核量化,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量化考核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原因在于它可以规范教师行为,道德取向并对教师队伍增添动力和要求。它引导着教师的道德取向、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激励教师道德实践。精心制定考核方案及考核细则。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规定,和教师职业道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及《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方案》。根据考核细则绘制《教师师德月考核一览表》,纳入教师月考核扣分项不设上线。每天值周领导都会对师德行为进行不定时抽查,发现违反考核细则现象,及时记载,月末统计赋分。考核量化对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违法违纪行为随时记录,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估、考核、评聘、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在评优工作中给予照顾。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坚决取缔乱办班,滥订复习资料,乱收费的行为。
三、勤奋好学,力争成为专家名师
苟子说道:“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也,人之所积也。”教师要想成为圣人,必须有丰富的学识。现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的知识“知得广”。信息化时代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这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技能武装充实自己,更好的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同时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增强创新意识,争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四、开展活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1.“传统师德的继承与创新”师德讲座
从我们的“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到“中国传统师德的基本内容”再到“传统师德在当今应如何体现”三大方面,告诉教师 “克己复礼为仁”、“仁且智”、“有教无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孔子的思想。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才能无愧于师长的称号。传统师德在当今体现在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护学校的声誉、爱学生;体现在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体现在言传身教中。
2.以师德为主题的年度学术年会
结合当今教师师德现状、本职工作、学校师德考核细则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师德做出总结。在学术年会上注重介绍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和工作亮点以及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师德先进个人的突出事迹。通过交流,全体教职工对什么是师德,师德的核心是什么,现阶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有了深刻而系统地认识,为下一步在工作中实践师德、深化师德奠定了基础。
3.结对帮困助学活动
爱生——师德之魂,“关爱学生”是高尚师德的重要体现,保证困难家庭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校园范围内全力营造关爱贫困学生的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建立帮扶学生档案,开展领导、教师与特困学生结对子。再如后进生手拉手活动。开展师生帮困,生生帮困活动。使每个后进生的帮困工作落实到专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对、帮困、助学。
4.树立典型,弘扬师德师风正气
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使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有的教师在班级个别差生的转化中不怕吃苦、麻烦、循循善诱,使原业学校出名的差生成为乐于助人、争做好事、勤学上进的好学生;有的老师用爱心感化学生,使濒于失学的后进行成为班级干部;有的教师早上班、晚下班,起早贫黑,忘我工作;还有爱生如子,为学生洗衣服、钉纽扣,有病买药的老师;舍小家为大爱,客服一切困难坚持出满勤的教师等等。对于典型教师在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
学校应注重抓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师德规范要求,逐步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做到教师师德的普化和内化。
参考文献:
[1]郑建华,张植卿,邓朝.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依法治教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出版社,2003.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篇4
绥德县张家砭乡中心小学薛宇
小学教师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质量.当前,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关系农村教育发展进程、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结构性矛盾突出。
(1)、年龄结构不合理。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来看,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教师是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年龄大都在五十岁以上。另外一大部分教师是在2000年以后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都才二十多岁。而处于这两部分年龄之间的中年教师,却少而又少。这是由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育界盛行转行风导致的直接结果。即使没跳出教育界的,也都进了县城的学校,坚守农村小学的很少,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所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老中青结构不合理,传帮带无法进行。
(2)、专业结构不合理。
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初看在数量上有富余,应该是能开足开齐所有的课程,但事实并非如此。好些学校无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的老师,这些课程只能由擅长语文、数学的老师来兼课,其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目,只能不开,比如英语,全校没一个懂英语的老师,这门学科怎么说都是无法开设的。另外,在农村小学,用录音机上音乐课的学校比比皆是,体育课其实就是一节自由活动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无专业老师,学校也是无可奈何。
(3)、“师生比”的富余与“班额比”的短缺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历来都是按照“师生比”来配置教师名额。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特别是村小学(教 1
学点),十个以下学生的学校比比皆是,上二十个学生的就是大学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单纯地沿袭旧的师生比例来配置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在这些教学点上,一般还保留学前班到二年级三个班级,如果按照师生比来配置教师,一个教师就足够了,但事实上一个教师是怎么也无法完成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的。现在的教学点一般实行的是包班制,一个教师一个班,这个班的所有课程都由这一个老师来教,如果开齐开足所有的课程,教学量也是不小的。在这些教学点,根本就无法考虑教师的专业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下滑。
(1)、创新意识欠缺,科研能力薄弱,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缓慢。老教师是学校的一笔财富,他们在几十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年龄以及农村教育长期的封闭性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擅总结,不会创新。新教师虽然能较快地接受新生事物,但却缺乏引领,自身经验欠缺,加之受老教师的影响,学校缺乏教科研的氛围。所以,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很薄弱。同时,农村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应用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有效教学工作,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缓慢。
(2)、“学历”与“水平”并非等值。十几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了学历补偿教育,现在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已合格,有的小学教师都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这种形式上的达标并不代表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仍然是有名无实。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方面原因在高压面前,纷纷“剑走偏锋”,采取其它的非常规措施来达到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学历的要求,利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学历合格率并不能从实质上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素养,根本不能从综合素质上为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就现有情形来看,农村小学教师的实质学历层次、文化素养还远远达不到专业发展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
(3)、教师来源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解决就业这一压
力,也为了缓解学校在普九期间教师的短缺现象,好多非师范专业并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先后进入了教育行业,拿起了教鞭。这些教师中,有学财贸的,有学畜牧的,有学制药的,还有学服装设计的,真可谓是五花八门。这些教师之中,有的经过几年的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但是大部分教师到学校后,“所学”与“所用”基本没什么牵扯,教育学、心理学从无涉及,对教学法掌握多少更是无从谈起。教育毕竟是一门科学,不是谁都能胜任的行业。由于这批人员的庞大,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冲击力很大。
3、敬业精神严重滑坡。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也能按时足额发放,但是,其社会地位仍然很低,从那些想法设法转行的教师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在农村,无论学生家长还是当地行政部门,重视教育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小学教师远远比不上当地政府部门人员的社会地位,甚至会受到一些其他行业人员的歧视。这一切,造成了教师思想的不稳定,能转行的转行,转不到其他行业的就考虑进城。进不了城的教师就请假——病假、事假、婚嫁、孕假、产假„„五花八门的假。没门没路的教师虽身在“曹营”,心早就飞远了,哪能谈到什么敬业的精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想为农村教育奉献的教师也会慢慢地被同化,最终导致敬业精神的整体滑坡。
二、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师德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所以,要想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第一,树立师德标兵,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感召广大的一线教师。师德标兵可以是其他学校的,但最好是本学校的,身边的榜样其感召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树立起的师德标兵,要在评职、评模以及生活等方面予以倾斜,让教师能真切地感受到标兵的名不是虚的,要注重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第二,加强学习。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政策、法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2、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现在之所以留不住教师,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学校无论在生活条件还是专业发展方面都要优于农村学校,所以,大量的教师都转行或涌向了城市的学校,使得农村学校变得更为萧条。要想留住教师,想让农村教师安心于农村教育工作,就要想法设法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在工资之外给予一定的山区补助,让那些离开农村学校后收入就会降低的教师能感受到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在收入上的差别。同时,凡山区教师只要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可以不受指标限制予以直接聘任,但一旦离开山区,其聘约自行解除。对长期扎根山区的教师,政府还可出台各种相关奖励政策,定期对扎根山区的教师予以表彰。
3、大量启用本地教师。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会有感情的,农村小学启用本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师资会相对稳定下来,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4、创造条件,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1)、学校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营造氛围,加强教师自研自修的能力。利用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的作用,打造一个全员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质课、优秀课件的“四优”活动;抓实“五个一”建设,即每人每学期精读一本业务书籍,一个专项教研课题,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上一堂公开课,设计一份优秀教案。
(3)、抓队伍结构建设。加大音、体、美、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培养力度,培养一大批活动类课程教师,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教师。
(4)、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受到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出外学习的机会较少,所以,以校为本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快捷有效的方式。校本培训一定要追求培训的有效性,不要走过场。培训的内容也要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缺什么“补”什么,不要萝卜白菜一锅烩,要因人而异,因需而定。
5、补充教师队伍“新血液”,清理“外流”教师。
教师队伍(包括校长队伍)要流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均衡性。同时,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补充新教师,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又会出现新的断层,造成新的结构性矛盾。对于“外流”的“在编不在岗”的这部分教师,历来的做法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由于这里面有着太多的复杂的关系链、利益链,所以多年来没清理几个,反而是愈演愈烈。由于这部分教师的存在,给在岗教师造成极坏的影响,极大地削弱了在岗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对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加大“清理”的力度。
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5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能反映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学校的校风。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要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们在校园中大门两侧种植着大量的花草树木,给人以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教室外的墙壁上张贴着名人名言宣传画;教室的黑板上中间处悬挂着我国国旗,在国旗两旁写着“热爱祖国、勤奋好学”的八个大字标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职责》等规章制度都在最醒目的位置张贴,时刻在提醒着我们。
“让学校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种植树木、鲜花真正将做到阳春葱笼滴翠,秋凉红枫似锦,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优美、怡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
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的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开展了书进校园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定期举办读书日,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等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教学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有助于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值周人员每日检查评比定期公布结果。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硬件的环境建设的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力求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是一块净土,这里只有朗朗的书声。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心灵舒展,放飞想象的处所。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篇6
摘要:在广泛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为今后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的后劲。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是学校基本建设与管理之一,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知农村中小学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因此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应多方筹措,构建立体式的图书网络。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增加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号召,广大农村地区各校都在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领导及广大语文教师也正努力探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各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图书硬件设施大都十分滞后。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这里说 的图书硬件设施包括 :图书馆(室)建设、图书的添置与图书馆的软件管理。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立体式图书网络
一、态势分析——认识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阅读科技含量,弘扬阅读人文精神,及早培养阅读习惯,努力营造书香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 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 “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社会的教育机构,必须把建设图书硬件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生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就开设图书课,引导孩子利用图书增长知识,扩展视野。而在我国的中小学 中,对孩子如何使用图书馆并没有系统的方式和方法。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学校图书馆通过书刊、报纸和音像等各种载体对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学校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花大气力、下真功夫抓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三)开展好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使学生拥有价值判断与 自我提升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弘扬人的主体陛、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智力背景。同时还将促进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也要求学校做好图书馆硬件设置的 建设。我县还欠发达,很多学校都处在农村贫困山区。财政方面的困难,使得很少有人去关注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我校虽处在贫困的农村老区,但是面对社会发展的迫切性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我 们还是十分坚决地汇聚各方面力量建设图书馆硬件网络。二.汇聚力量——建设多层.多面的立体式图书馆(一)筹集各方力量建设学校图书馆
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主力,是重中之重。因为它起了支撑、中流砥柱的作用。肯花大力气,是关键,筹集资金是难点,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我们还是很努力地去筹集资金,寻求地方政府、上级教育部门及社会上的力量,共同出力。购进了一大批适合小学生学习、阅读的书籍。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不是 简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做好各方面细微的工作。需选好书、买好书。图书馆的书籍,必须保证数量,确保质量。数量上应确保与学生数达成恰当的比例。当然这只是个最低比例,假如这个 比例能够提高的话,那更好。第一次,应备足一些常规书目,如中国优秀文化类的书籍、人类优秀文化的书籍、历史人物故事和童话故事等。这些书应该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还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书要通过正当渠道,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书籍,避免盗版书、次等书的流入。管理要到位。图书硬件到位,随之跟上的是一系列的软件管理。采取的管理办法可以是开放式的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选派教师专项负责,由于管理的教师本身又有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整理和管理。具体的做法,由学校自身条件的优劣来决定。但管理得是否到位,关键在人,做到责任分清,共同管理 就能够做到不流失、物尽其用。馆合布置要有书香气。图书馆不管大小,都应该有适合读书的环境布置,就是说要有书香气。例如:我看过温州的图书馆,布置得就很有书卷气,走廊两边是名人的字画,其中有一幅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温州 中学校歌。然后,两边有名人雕塑。这些都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图书馆的布置还要注意静。选择的教室一定要安静,教室里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位置也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安静地学习。
图书资源分配均匀。图书资源既要保护,也要合理分配。我们充分考虑图书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到书。我们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阅读学习、讨论,同时又开展学生平时的借书工作,既保护好每本书,又合理地利用每本书。(二)鼓励建设班级图书柜
在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上,我们还考虑到学校的图书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就积极地鼓励班级建立 自己的图书柜。有的班级通过学生家长筹集一部分资金,或教师筹集一部分资金,或用十分有限的班费购置图书(当然图书尽量与校图书馆错开)。每班都有一个放置图书的柜子,让班委或专门的学生进行管理。通过日积月累,有的班级人均图书占有量比学校 图书馆人均 图书占有量还高。这一部分书籍虽然有限,但也能够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缓解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压力。同时它还具有规模小、易操作、易管理的特点。班级上有自己的图书馆,学校进行年度班级图书馆建设评比,使得大家的积 极性更高。
(三)鼓励各个学生,建设个人图书箱
我们在学生间也鼓励他们爱书、爱藏书。很多学生拥有了自己只有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读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一)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 “好记性 比不过烂笔头。”读书如果不做笔记,就像过眼烟云,文章的内容一下子就忘记了。学生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的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不动笔墨不看书”。让学生边读边动脑,而且动手把一些优美的词句,或者一些有趣的、有启发的材料摘录下来。摘录 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手写摘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摘录在 Q Q 空间或博客里。通过摘录,不但可 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记忆,还可以积累知识。做读书笔记,中年级应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则 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二)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需求来确定。每次阅读都要有 目的地进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在平时的教学 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连文章讲了什么 内容都说不出来,更谈不上发挥语文的功效性。究其原因是阅读方法不科学。所以,我们应该要求学生阅读前都要想 想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我应该得到什么收获?然后才根据需求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阅读的是文情并茂的作品,想品味其中的优美语言,则应该采用精读法,选择重要的内容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以便深入理解,领会实质;假如阅读的是知识性读物,则应该采用略读法,只要迅速掌握全文的大意和一些关键性词句就可以了;假如阅读报刊,则应该采用浏览法,通过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内容,获取 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就可以了。(三)加强合作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困难,通过讨论交流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交流提供方便。在班里,我设置了七个阅读小组,每六个人为一组,阅读能力强的与阅读能力弱的相结合,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促进。如 :《开国大典》一文,我让阅读小组分别上网搜集新中国建立前的屈辱史,搜集开 国大典的图片和资料,如毛泽东的资料、国旗的资料、开国大典大事记等。小组内自由分工制作成专题网页,在课堂上展示。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 目的更加明确,阅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四)挖掘网上资源。
近年来,因特网技术突飞猛进。校网建设都一一展开网上的图书资源更加宽广。近年来,学校陆续添置了一些现代化设备。虽然 不是很完整,但学校将会更加努力去开发,相信前途会很好。这样建设起来的图书馆体系,不是单层的,也不是单个的,而是立体的。这既解决了农村学校的资金困难问题,又使得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人均占有量得到了提高。
三、效果分析—— 卓有成效
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孩子爱看书,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校 图书馆的立体构建,使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这一工程顺利实施,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爱书 了,爱看书了,也爱藏书了。在近两年里,学生各方面的竞赛成绩斐然,在阅读比赛、作文竞赛和童诗写作中都能拿到好成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也同样促进 了教师的发展。工作之余,徜徉于书报之间,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有所增加。或研究教育教学专著,或学习古今中外的名著,使自己中师毕业后的 “一桶水”,变成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流水。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学校的品位,回归了学校的本质。
中国古代大到书院,小到私塾,无不重视学习气氛的创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我想,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的学校就要有这种本位的回归。通过图书馆的建设,通过爱书、爱读书的活动,提高学校品位,回归学校的本质,带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建设好图书馆是打造良好读书氛围的至关重要一步,但是图书馆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具体有以下管理工作:
一、图书的采购
图书馆的创建除了办公设备及必要的桌椅柜等硬件之外,还有就是图书馆的核心——图书。高质量的图书,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图书,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美国图书馆专家杜威提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原则和计划,根据学校财力,合理安排使用图书经费。其次在采购图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采购的图书要以服务教育、教学、教研为主体,以保证各专业学科需要为重点,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现在除了书香校园工程下拨一部分图书外,主要由学校自行采购。采购时应注重两点:第一,要注重学术性、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原则;第二要注重图书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采购的具体做法:
1、可由图书馆理员经常关注图书信息,可从《全国新书目录》以及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的书讯中了解关于适合中小学图书馆收藏的资料信息。
2、用师生阅读调查表、图书各分类的使用情况的反馈来了解师生的借阅需求。
3、杜绝一些上门推销图书的业务,坚决抵制那些采购人情书、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积压书,打折书等的不良作风(由于学校经费不是很宽裕,常常出现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购买一些超低折 扣的图书。)
二、图书的剔旧
剔旧对图书馆来说就是“吐故纳新”。没有剔旧,图书馆有限的空间就会被一些毫无价值的“废纸”所占用。因此剔旧既是图书馆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调查发现,目前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对藏书的剔旧工作不太重视,往往是只入藏不剔旧。究其原因,首先是过分强调藏书的数量,把藏书的数量看作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育督导部门把藏书数量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之一。其次,由于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繁忙,而剔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对剔旧工作望而却步。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有自己的特色,随着新课改实施,有些图书确因内容的不适应而要被淘汰。如不分青红皂白的库存图书并不益于读者,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对藏书进行调整和剔旧,以腾出空间入藏新书,这也是符合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规律。
三、建立相关的制度
图书馆建立起来,可如何管理好图书馆又成了一道难题,如果管理不好,图书馆就成了摆设,变成乱摊子,没过几年就没图书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管理使图书借阅有章可循,可以在图书馆内张贴《图书借阅细则》、《图书馆排架示意图》、《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例》以及《图书的赔偿条例》等。对这些制度等可以先要求师生学习,并严格按制度办事。特别是《图书的赔偿条例》要以“学 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并执行。凡归入图书馆账务的图书就属于学校公共财物,都应该办理借还手续,若损坏、遗失必须赔偿。
四、人员的配备
1、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模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这是建设管理好学校图书馆的关键。在标准化图书馆建设、高标准的学校办学评估中,都提出要配置专职图书管理员。
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热爱图书管理。要求图书管理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熟悉《中国图书分类法》(按照学科和内容划分5各基本部类和22大类)。熟悉图书入藏的基本程序。
作为21世纪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第一既是信息的及时获取者,又是信息的及时整理、使用的传播者,应该是知识的受益和传递着,同时更应该是学校信息充分利用的服务者。第二要掌握现代信息既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现在农村中小学也在逐渐普及标准化图书室的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管理)。第三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四要有刻苦耐劳、认真细致的精神,特别是藏书的剔旧等工作。
2、让师生共同参与
针对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缺乏,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小图书管理员,利用中午、大课间等时间,辅助图书管理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任课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做好图书的推荐、导读等工作,这样也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较之以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更加着重强调了建设宽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而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正是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正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还必须进一步增加藏书数量、优化藏书结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成为一个爱书、爱学习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农村中小学图书文化学习圣地!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篇7
我教过中学也教过小学, 以上的情况在我本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希望以不良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今天, 我也来当一回心理医生。对教师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障碍进行诊治, 找出病根, 消除障碍, 使我们的教师心理健康起来。
教师在心理上存在多方面的“结”:
一、事务繁杂压力重
新课程改革步伐越来越快, 教师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老师们的压力虽然很少在领导面前表现出来, 但同事之间经常在课余相互倾诉。一是要承受来自学校和主管部门的压力。针对新课程改革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会制定许多工作计划, 从开学入校到放假, 各种备课、学习笔记、反思、论文、故事、论谈的收集撰写, 语文、数学老师每天批阅大量的课堂练习、家庭作业, 校、市级听课、评课、公开课、大量的新课题申报与结题及教学大比武等接踵而来。特别是现在中小学生要进行语文、数学期末统考, 其他学科要进行考查, 给教师增加了更大压力。此外, 还要完成每周的课堂外的大量琐碎繁杂的活动事情, 尤其是班主任以及教务教科处的老师, 因此现在许多老师对当班主任并不积极, 而语文、数学老师当班主任是不得以而为之。另外, 学生家长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 像“作业布置过多”“下课拖堂”“提早下课”“某某老师带多了家教收费多”“动了某某的小孩”等等各种小报告送上学校。教师仍要顶住各种压力继续工作。
二、学校校园安全责任重
从学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到社会, 安全责任如孙悟空的紧箍咒时刻压在老师们心里, 如同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尤其学生上学期间在校园内、校园旁出现安全意外, 教师责任压力更大。这是在2005年11月14日清晨, 发生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郭道镇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部带挂东风大货车突然驶入正在公路上晨跑的沁源二中学生队伍中, 造成20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 另有17人受伤。去年10月14日~10月25日连续发生4起校园学生踩踏事故, 造成几十名学生伤亡。惨痛的事件让一个个花季少年瞬间消失了, 带给学校相关老师的是遇难学生家长的责备, 上级主管部门的处分和社会舆论。这样的事例在报刊杂志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哪个学校领导老师有一点点疏忽就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为了不让重大事故发生在自己的学校里, 经常要在课堂上、在教师会议上强调学生安全高于一切。学生在校内外发生任何事都可以往学校、老师身上推卸, 即使是这样, 老师仍要树立教育信念安心工作、生活。
三、教师同事、家长关系隐形紧张
面对众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压力, 许多教师都向往轻松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在敏感的人事安排、开学的课务安排、学校组织学生竞赛安排、教师进行课内外辅导以及职称评定竞级方面出现有部分不公正、公平、公开现象, 甚至循私作弊等。有的老师为此对某些同事产生猜疑、妒忌心理, 造成同事关系隐形紧张, 表面上同事关系都很融洽, 事后说三道四;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调皮受学生气, 造成与学生家长关系不融洽。
四、职业焦虑心严重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古瑞曾经感叹:“心理枯竭感受正打击着无数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 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 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 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我经常在网上和报刊看到教师心理疾患案例, 其中有一份是一名从教数十载的教师, 一直以来成绩还不错, 各种奖励证书也有几十个, 论文多篇获奖发表, 领导和同事的评价都很好。可是近来好像出了问题。虽然平时讲课面对学生非常自如, 可一遇到上大课, 一看到其他老师, 特别是有学校领导在场听课时, 就感到紧张万分。这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教育改革的深入,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能否站稳讲台, 能否受学生喜爱, 能否被同事领导认可, 造成越来越多的教师失眠、经常腰酸背痛, 脾气暴躁。
既然教师压力沉重, 那如何来“解”?我们需要借助学校和自我来进行调适。
1. 学校调解方面
(1) 学校领导本着关爱教师的目的, 需要经常为教师们定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 采取继续教育的形式让老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邀请心理学教授进行授课, 帮助老师解除心理困惑。课余时老师们相互之间也要多宽慰,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
(2) 同时, 学校还可以与医院联系电话热线, 教师自己多上网寻找心理健康咨询。鉴于有些教师碍于脸面或虚荣心等原因, 羞于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课余时间多交朋友, 经常与朋友交流倾诉, 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
(3) 学校工会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 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 为老师多松绑减负。
2. 个人诊治方面
对策一:学会宽容, 学会生活
工作生活每天都要继续, 我们要学着去“宽以待人”。人只要活着就会有压力, 有竞争, 要放平心态, 正确看待压力, 看待竞争。宽容领导的严厉、宽容同事的不足、宽容亲人的过失, 心平气和对待学生所犯错误, 他们毕竟只是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学会尝试用“爱”和“微笑”来对待生活, 以快乐的心情来面对每一个人,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件繁杂的事情。一个善于宽容的人会在日后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人。
对策二:合理宣泄, 放松情绪
紧张的心态和烦恼忧虑由少而多慢慢增加, 但千万不要积聚在心中。紧张的情绪积聚一段时间就要释放。去郊外、去公园、去乡村以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 想休息便休息, 想娱乐就娱乐, 不要太禁锢自己。有时间就进行各种体育放松训练,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压力, 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 培养良好的个性。同时还可以经常听听音乐、笑话、相声、小品, 从内心释放紧张情绪。
对策三:快乐学习, 培养心境
二十一世纪科技日新月异, 信息时代在飞速发展。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教师的一桶水不随时灌满就倒不出一碗水给学生。莎士比亚说过“书是最好的营养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天天不间断地读, 知识就会像“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许多教师不太喜欢翻阅厚重的教育理论书籍, 我们可以在清闲的时候欣赏一些薄而短小的教育教学杂志和报刊, 从中吸取教育教学的新鲜氧氛。这四年间我们市教育局每年都为老师们买教育教学书籍送书到校, 这些教育理论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帮助有明显的效果。这样, 多读书就能使身心得以放松, 同时又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8
一、让教室成为无限认知的世界
“教室是书的海洋,知识的世界,创造的乐园”,在布置教室时,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物件,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恰当的启示。如大多数一年级的学生不识字,教师可以在教室张贴图片,并配上带有拼音的汉字,内容以水果、蔬菜、动物等日常事物为主;又如到了元旦,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春联,挂上灯笼,牵满彩带,让教室充满节日的喜庆氛围。这种环境,是认知的环境,也是知识的天地。
二、让教室成为书香四溢的天地
书香教室是一种氛围、一种风貌,更是班级文化的集中显现。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如设立专门的图书角,让学生捐献自己喜爱的书籍,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温馨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亲近书籍,徜徉其间,浸润其间,享受阅读的乐趣,领略文化的魅力,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用阅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点亮学生的精神火花。等到学生毕业后,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无限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热爱书籍、向往知识、追求真理的美好品质。
三、让教室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
教师应该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在教室的展示臺里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作品,不允许它被个别好学生的作品长期霸占。这样一来,好学生不会骄傲,差学生也不至于感到自卑。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对教师、同学和家长说:“瞧!这是我的作品。”这样,教室才能真正成为全班学生的教室,成为每一位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这里,学生们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畅谈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使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四、让教室成为不断生成的空间
有哪个空间比教室更富有创造的潜能和气息呢?没有。因为教室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个孩子,更是一个个小诗人、一个个富有无限创造能力的灵魂、一个个即将点燃的火种。面对这样一群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无限的学生,怎样才能使教室常新呢?笔者总结出几点经验。如随着季节的变化,笔者会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风格。又如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更新教室的布置:在布置低年级的教室时,笔者会放置很多识字卡片,而且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笔者会随时更换新的识字卡片;在布置中年级的教室时,笔者会张贴学生从网上、报纸和各种媒体上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在布置高年级的教室时,笔者会根据讨论主题更新教室的布置,如“又到学雷锋日”“大自然的启示”等,让教室成为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地方,展示个性的舞台。
五、让教室成为平等对话的世界
“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教师可以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教育功能,在墙壁上张贴学生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与名人对话,让伟人精辟的语言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使学生在伟人高尚的情操、品格的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室文化建设开始,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使教育寓于可感、可知的情境中,营造一种意境,滋润学生的心田,熏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
团队建设之我见 篇9
一、基于80后心理的团队建设
A、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投资者的共识是:“宁可选择二流的创意和一流的团队,而绝不选择一流的创意和二流的团队。创业者的最大挑战在于建立一支一流的团队。”
一佳一抢先注册了“E+悠学网”(.cn),并专注于e-learning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电子化学习资源专家,在电子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人力资源自我发展的需求日益膨胀的今天,一佳一彰显了一流的创意。接下来应该讨论的是:一佳一应如何选择自己的一流团队。
在牛津大学出版的《高科技中的企业家》一书中,MIT的爱德华·罗伯兹教授提出,有团队创建的企业的失败率远低于有个人创办的企业。在高速成长的企业中,只有6%是由个人创办的,54%有两个创始人,40%与三个或更多的创始人。惠普、苹果、微软等都是团队创业的成功范例。因此,组织结构高效的创业团队是创业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教授
雷教授是国内对于高新技术创业团队建设问题颇有研究的专家,他在《高技术创业管理—创业与企业成长》中关于创业团队问题的研究如下:”
(1)创业团队未能产生领袖人物;
(2)团队搭配不尽合理;
(3)创业之初,团队成员即缺乏共同的目标、利益、思路、规则等;
(4)团队磨合中成员之间失去了共同的目标、利益、思路、规则等;
(5)团队中个别成员出现了畏惧心理。
2、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唐炎钊教授
在《我国高科技创业失败诊断》一文中,唐炎钊教授提出,防止创业失败的对策首要的是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我国高科技创业者大多数是技术的发明者或技术的掌握者。他们往往在协人际关系上具有明显的缺陷,要么就凡事都要经手,要么对企业管理的混乱视而不见。
3、其他学者
郑冉冉编著的《成功创业研究》中对创业团队问题的研究观点主要有:
(1)团队中唯一权威主管问题;
(2)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问题;
(3)妥善处理不同意见和矛盾
(4)合理分配股权问题
(5)妥善处理团队成员间利益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丁栋虹教授著的《创业管理》中与郑冉冉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基本一致,也是涉及到权威、互信、股权及利益问题。他提出:
(1)企业需要有权威的主管;
(2)互信是形成团队的基础,但互信往往要经过长期合作刁能形成;
(3)创业团队成员经常回过于执着创业构想,极力维护自己的主张,但又同时逃避自己的缺点;
(4)创业团队成员间股权分配是一个敏感、困难,但又十分重要的议题。
基于一佳一的自身特点,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选择一流团队:
一、80后团队的心理特征
80后的一代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型员工,这样的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企业的外围员工,他们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他们的流失会影响到企业的新生力量。
要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就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实现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互利共生的和谐融洽的局面。具体表现为:
1、管理模式人性化,增强灵活度
“80 后”知识型员工对工作要求自主性较高、宽松灵活性较强,实行弹性的工作制,一佳一公司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以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主,对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不应有太多的限定。包括弹性的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地点、人性化的工作制度、轻松方便的衣着等。
2、管理者要避免人为性,增加透明度
在执行新制度的时候,管理者要避免一切的人为性,只有公开透明,才会让敏感的80后员工感到公平公正。
3、加强交流
80后离不开网络,但是据调查显示,与QQ、msn相比,大部分80后更喜欢面对面的交流,8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向往热闹开朗的团队生活,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如每周五下班后为“k歌日”,以不同部门为单位,公司向每个部门提供每月一次的k歌机会。或者制定“礼物互换日”,不同的部门之间互换礼物,或者同一个部门内部互换礼物。
4、激励形式的多样化
有一系列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在有了指标之后,选择有效的激励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激励形式会激发员工斗志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从而实现共赢。激励的形式有多种,如带薪休假,团队一日游,建立“员工心愿贴吧”,企业可以帮助受奖励的员工实现那些现实可行的心愿,开设一间茶水间,增设一些防辐射的措施作为奖励。
除了对“80 后”知识型员工实行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激励外,还可在其薪酬结构中适当引入约束机制,将他们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如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这样规定,如果其违约,不但得不到原有的长期薪酬,还需交纳违约赔款等。从而实现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约束,使“80 后”知识型员工将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前途结合起来,时刻关注企业发展状况,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其离职率。
(一)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
组织的扁平化、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企业工作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开始以团队形式来共同完成组织中的任务。对于组织中的成员采用个体激励还是团队激励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这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互为补充,不能简单地用个体激励代替团队激励或者用团队激励代替个体激励,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个体激励带来的竞争与团队激励带来的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把握好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平衡,既让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又能带来全体员工工作热忱的普遍高涨。
(二)依据职位实施不同的激励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实施群体报酬激励方法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步骤进行:①根据科研、生产、销售的不同工作性质而制定各自具体的工作标准,把科研部门以科研课题组为群体单位,根据课题组的科研成果水平及对公司的贡献来奖励他们;②生产部门以生产班组为群体单位,根据生产完成情况来奖励他们;③销售部门以销售小分队为群体单位,根据他们推销产品成绩来奖励他们。
(三)依据职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考核周期
以美国通用公司为例,科研部门以科研课题完成为一个周期来考核奖励,生产部门以一周为考核周期,销售部门以一年为考核周期。考核周期的确定要具体职位具体分析,如果考核周期不合理,将给以后的考核工作带来难度,甚至使绩效考核工作不能实施,绩效管理就形同虚设了。对于考核周期的确定,可以同被考核部门进行商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四)对于核心人员的激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步伐正在大大加快,科技成果正在以巨大的规模和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企业对于技术实力和研发人员的重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国外有学者研究了影响员工生产率的80项激励方式,发现薪酬激励使生产率水平提高的程度最大,达到30%,其它多数激励方式仅能提高8%-16%,有的甚至不到1%。研发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较强的自主性。由于团队成员拥有企业生产意义上的知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二是受教育水平比较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研发团队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工资报酬,而是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并期望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三是流动意愿强。研发团队成员的这个特点是以知识性为基础的,由于他们的学历高,掌握高技术专业性知识,更强调自主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和回报具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要求企业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空间和他们认为合理的报酬,否则,他们会选择离开。因此,研发团队可能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而更多地忠诚于他们的专业,出于对自己职业的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导致这一类型员工在企业间的流动频繁。
所以,对于这些研发人员除了金钱激励,更要注重情感激励,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员工的实际需求,尊重员工的兴趣爱好,并提供明确的晋升机会。
二、基于E一leaming(电子化学习)的行业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E一leaming(电子化学习)成为21世纪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E一Leaming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革命,使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开展。同时,E一learning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且可跟踪量化员工的学习情况。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现今企业E一learning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 目前国内大多研究集中在E-learning学习的平台的构建、E-learning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E-learning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等方面。而研究E-learning在企业领域中的推广实施问题却很少,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更是少之又少。E-learning作为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能够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充分的推广与应用,是中小企业保持发展和持续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向中小企业推广与实施E-learning是一个艰巨的意义重大的任务。也是扩
大市场占有率,开辟新航线的启航点。
中小企业选择E-learning来丰富、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是明智的选择。
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要靠领导及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而管理的基础是要有素质过硬的员工。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除了自身不断学习外,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公司的培训和再学习,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且要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培训。公司需要为每个员工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这会占用很多正常的工作时间,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领导都不会牺牲太多的时间和利益来加大传统的培训费用。E-learning具备投入成本低、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实践和地点可随时调整等优势,恰好为中小企业解决培训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推荐阅读: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11-21
创新型教师之我见08-20
普高教师与职高教师的不同之我见06-16
小学学校精神之我见06-01
农村小学管理之我见07-26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之我见11-24
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05-31
小学安全管理之我见07-20
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07-24
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