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2024-10-01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共8篇)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1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改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1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1.2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1.3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1.4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1.5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1.6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2.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2.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2.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2.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3.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2.3.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2.3.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2.3.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2.4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任富强 〈〈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 2002年第2期

6.《写作指引》 《语文学习》编辑部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2

一、拓宽视野

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最大压力是:思路不宽, 无事可写, 提笔无话, 语句不通, 条理不清, 抓不住重点等等。教师教得吃力, 学生学得费劲, 甚至越写越不感兴趣, 这就要从拓宽视野入手。

1. 教师要拓宽自身的视野。

教师要解放思想, 彻底改变那种抽象讲, 乏味的作文教学模式。要勇于创新, 不断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努力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指导作文的能力, 在“引”和“导”字上下功夫,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一要拓宽课堂上的静态思维。作文教学, 力戒满堂说教。要贴近学生生活, 拓展学生对事物的审视角度。要经常把最近的、过去的、周围的素材以及学生最熟悉而又易溜掉的平凡事物加以升华, 提高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二要拓宽课外的动态思维。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积累写作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 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开展作文竞赛, 指导学生主持校园广播, 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并组织学生积极投稿等一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良好的情境氛围, 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展开思路, 写出亲身经历和真实情感。在写作教学中, 一般可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观看录像等方法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 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组织素材, 编出故事。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争论, 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这样, 学生的作文就有内容、个性和文采。

2. 贴近生活, 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根据小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以情感为纽带,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鼓励和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成就和感想。例如, 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童话, 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童趣, 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照, 这样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 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产生。

3. 以改代教, 引发兴趣。

首先要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重视学生的自改。“养成自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但把作文主动权交给学生, 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批改作文, 而是把精力集中放在影响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上。一般认为, 结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习作, 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常识和方法, 指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如何修改, 修改后与原文相比好在何处, 使学生领悟到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修改。也可以采取同桌互评, 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的方式。第二, 增加面批的次数。教师当面向学生提出习作的优缺点, 并提出修改建议, 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通、文通, 教学也可以减少大量的无谓劳动, 使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

4. 分组指导, 巩固兴趣。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让学生“小以小成, 大以大成”。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重点放在训练他们的思维,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展开联想, 拓展思路, 一题多作, 多层多次角度地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写作的灵感。对于后进生, 要适当增设台阶, 减少坡度, 降低难度, 要提供材料和范文, 指导仿写, 要有具体的要求。

三、动笔勤写、用好素材

作文不能草率, 方法需要每位教师细心去探索。人们常说,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只有深入生活,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 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 即每日讲一个故事, 每日写一篇日记, 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 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 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 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 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 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 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 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生素材丰富了, 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并能做到专心致志, 开动脑筋, 选择有意义的, 感受深刻的记下来,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 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那时, 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 就会有血有肉, 生动具体。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 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 在练中用好素材, 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教学之我见 篇3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四、加強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吧。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吧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在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时,要求老师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和熏陶。而且使用商榷性的语气,学生容易接受。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如《我喜欢的水果》批语之一“你仔细写出了它的样子,好像它就在我的眼前。可是老师更想知道它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能告诉我吗?”

当然,好的作文教师,要做好的一件事,不是发掘好的作文,培养好作家,而是发现他们的个性以及个性在作文学习过程的要求与表达。重要的是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写作差异,个例地,极具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4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从小学中年级才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的。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通顺完整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应该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学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就让学生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写日记来积累。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比如:每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教师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情况及时指导。大家都知道《一株紫丁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教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应该举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人(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别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但有写的,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能吸引读者,同时,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颜色很多的“五彩缤纷”,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你今天作文里用的五彩缤纷一词用的真好,希望你在今后写作文时,能像今天这样多用好词,你的作文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在学生无法让作文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从而积累作文的素材,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将作文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格局,力求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发掘写作源泉,实现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突破。

六、要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要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选择新颖的、动人的、深刻的材料,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深刻道理,关注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故事库”,写出让人久读不忍放手的好文章来。

七、注重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锤炼能力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5

大家都知道,三年级的学习比起低年级的学习来说,是一道坎。这道坎中,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恐怕最难的就是作文。不少家长常在孩子们面前说作文很难,这样无形中加强了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这道坎,要将它顺利地跨过,我觉得在我的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作文不难的意识。结合范例,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而已。

2.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日记作文。中秋节,学生一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得很愉快。那么,指导学生将过中秋节中的快乐点滴记录下来,学生也一定有话可说,觉得作文不难。对日记的有侧重地指导,让学生觉得每次都有话可写,而不是无章可循,这样也会让学生觉得不难。

3.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作文成就感。作文A本写草稿,作文B本誉写。学生在写完A本后,根据老师的要求订正错别字,修改篇章,B本上的等次明显提高,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进步,产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4.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教学指导有重点。学生刚开始由句段到篇,课本的范文好的地方加以借鉴,让学生知道作文大概是什么回事,一般的学生也就能依葫芦画瓢。有时,没有范文时,老师提供范文,知道文章的框架。在指导学生动笔前,进行具体地指导,如要写一件事,写出活动时的动态等。有了重点性的要求,学生一般能写出一篇基本规范的文章。

当然,根据现行的《小学语文指导纲要》,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训练目标是:

1、初步学会课文中用词造句以及常见的顺承、总分、并列等连句成段的方法。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写出语句比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3、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错的字和明显不恰当的词语、标点,调整语序混乱的句子。

我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今后,我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多运用妙词佳句、多打高分、编班级优秀作文集等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成效。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在 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

练习,以降低习作难度,激发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起 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关键词:作文 起步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无论着眼于课程标准规定和教材设置,还是 着眼于作文的渐进特征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布局,这个起步阶段都是极其重要和 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 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以说促写,降低习作难度

“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 ‘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针对中低年级学 生口头语言的表达优于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首先以口 头作文为先导,指导学生先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比如,小学生对自己 所熟悉的,所喜爱的东西、事件最感兴趣。作文时,可以《我喜爱的xxx》为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爱什么?有 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小玩具、有的说喜欢小摆设等等。然后问大家为什 么喜欢它们?它们哪些地方可爱?这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大小、形 状、颜色、用途或动作、神态等等。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互 说、指名叙述等。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再用文 字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由于先说后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使习作化难为易,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 要把想说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先做后写,激发习作兴趣

做,就是直接地参与,做也是学生积累习作材料的最好途径。为了使学生对 作文有兴趣,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写作资料,根据三年级学生爱动、好奇心强 的特点,平时,应重视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些小实 验、小制作、小发明,如果遇到麻烦,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但自己必须参与全过程;制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家扫扫地、洗洗碗等。然后将自己做这些事的经 过说出来并写下来,从而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训练目的。这样一来,学生 的兴致可高了。放学后,他们利用家中现有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创作出一件件 自己满意的作品。作文课上,他们带着自制的小

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这些再用文字写下来。正因为学生通过

观察,获得了真实、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再也不会有“没东西可写”或“写出 来没意思”这种痛苦的感受了。

四.依托课文,习得写作方法

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典范之作,不乏名家名篇,从内容上说富有情趣,从形式 上说灵活多样,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例。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一定要依托课文, 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 这样写?是怎样写的?通过熟读、抄录和精选佳段背诵,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 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课堂小练笔,如:仿写、续写、写学习心得等,把学课 文与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五.注重讲评,感悟成功喜悦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没有经验,写不出东西,甚至有的写成流水账,错别字很 多,这都是难免的。这时老师对习作的要求不要过高,不要让学生丧失了对作文的 兴趣,要帮他们树立起“我能写”、“我会写”的自信,多一点成功的感觉。比如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杰作”,这 在学生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这种评价也都是以鼓 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讲评时,除了表扬写得好的,还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 学。特别是对一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作文中他们哪 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写了一个好句,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此外,还经常把一些写的好的文章或有进步的 同学的文章拿到班上朗读,或在板报上张贴,或打印成册交流,或与家长沟通,或 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让其感悟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学生写作的积极 性。

总之,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水平不高,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 写作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 松迈入习作之门。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

上传: 夏三平

更新时间:2012-4-10 11:36: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词穷。而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中年级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

指导、写作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而处理好指导与讲评的关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作文指导固不可少,但应是在基本审题方法、一般构思技巧方面的指导。但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仍较浅,如果对具体的作文题作过细的指导,反而会以教师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路,以教师固定的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的作文教学采用了“初写→再写→讲评”的程序。

一、前奏——课前布置作文,科学“指导”

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就会陷入困境。

鉴于此,在上作文课前,我根据每一组课文的作文训练的要点,设计题目(范围),布置作文,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布置题目后,向学生作简单提示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并尝试第一次写作——初写。

这里有意淡化了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是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打破框框,发挥创造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恰当的体裁,去反映生活,阐发议论,抒发情感。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半命题作文《介绍家乡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周娉描述了千丝瀑前的所见所闻——一群孩子争先往池塘里扔小石子,几个大人不顾警示牌上的标语“不得跨越”,越过护拦,到池塘边洗手、洗脸„„小作者在文中发出呼吁:请保护我们的千丝岩,请保护我们的家园。试想,如果老师对这一题目有事先的“具体指导”、“详细要求”,学生的作文也许都成了“千丝岩风景优美,人人保护千丝岩”的套路之作,哪来如此鲜活的描写、深刻的思考?

二、间奏——课中动笔写作,巧妙“引导”

当然,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盲目的从感性到感性。相反,写作指导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得到加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生动,文章就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

1、丰富学生的词汇

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小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的缘故。例如,描写人时,男的总是“四方脸,高鼻梁,粗眉毛,大眼睛”,女的则是“苹果脸,羊角辨,水汪汪的眼睛,惹人喜爱的酒窝”。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他们随时积累优美的词和句。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怎样运用词汇使文章更生动的意识,我在作文前向他们提供可能运用到的优美词句,为他们提供练习运用的机会是有效的办法。例如,针对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只会翻来覆去运用几个词的情况,我把有关描写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步态和风度的词语摘录下来,抄写成“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如:步态:身躯挺拔、左摇右摆、步履迅速、脚步沉重、蹦蹦跳跳、令人发笑等等。

2、提供模仿的阶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有了丰富的词汇,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因此,模仿成了这些学生写作的阶梯。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明白,教师们不用担心学生模仿作文,而是要指导他们怎样模仿,模仿什么。千万不可放任自流,让他们名为模仿,实为抄袭!只有这样,到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才能真实地有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比如鉴于此,我在学生初写半命题作文“千丝岩”后,挑选在初写中比较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作文引导学生要把其中的一个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点写具体。描写的时候用上比喻句、设问句等使描写事物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50个学生笔下的千丝岩各不相同,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这就使模仿有了生命。

三、后缀——课后交流评议,指导“讲评”

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实际上,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每次作文讲评,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出示习作,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可穿插选读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借鉴,找出自己作文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次作文讲评之后,我还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再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批改和讲评的消化过程,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对作文中反映出的不足的再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然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6

首先是要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前提,也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在浓烈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觉得有话要说,这样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才能乐意参加写作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1.从生活实践中领略写作乐趣,培养写作兴趣。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什么可写,熟悉的人物也没什么特点可写。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让学生充分领悟这句话的含义。我指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我告诉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大自然赋予我们很多美的东西,只有细心的同学才能体会生活的美,领略大自然无限的美。”大家听我这么一说,都跃跃欲试,他们都想去享受美。而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因此,我鼓励学生多去观察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市场、商店、田园等,要求他们帮助父母做做家务事,体会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自己亲身做过的、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认识写进日记或作文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社会、自然景观是作文的材料来源,日记也就成了作文材料的仓库。2.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激发写作兴趣。在班上,我常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或片段当作范文选读,尤其是将那些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在班上进行读评,评读时让他们在听的同时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及时告诉同学们这是谁的作品并及时表扬。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讲、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火星,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力求感情真挚,多发现优点,多用褒义词,这样,使每一次的评讲都能唤起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这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进行口头作文,以说促思,以说促写,对每位学生的发言从态度、内容、用词造句等方面作一一评价。在班上,采用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3.命题贴近生活实际,引起写作欲望。每次作文我都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因为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概括全文,点明中心,能与学生的生活积累相联系,引起学生写作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命制题目时既要联系教材各章节的训练重点,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切忌在命题上太为随意,使学生不能明确中心而有无从下笔之感,这样不仅对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毫无帮助,更将造成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打击。

第二是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给学生提出观察的任务和要求。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清明节去给烈士扫墓,去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烈士墓坐落在什么地方,大体结构如何?扫墓过程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就会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观察时没有头绪,一会儿看这一会儿看那,没有重点也没有目的。如果学会了观察,就解决了在写作过程中内容空洞的毛病。因此教师让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确定观察的顺序,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来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移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入手。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我见

近年来,随着作文教学理念的改变,作文教学的方式,策略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改革,但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学生作文不会写,不愿写,不能写的情况。为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由“不愿写”到“乐意写”,“不会写到学会写”“不能写”到“我能写”,现就本人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1 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作文命题既要新颖别致,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自古以来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现实生活的,如作文命题只注重了新颖,出一些“偏题、怪题”,学生作文时难以入题,他们怎样去写作文,他们就难以展开思维的空间,自然也就无内容可写了。所以写好作文命题是前提,特别是小学作文一般只要求写些记叙文写景记事写景状物,改写、扩写、缩写或一些应用性文题。记叙文也可以是半命题作文,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作文跑题的现象。

2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作文的关键

同样丰厚的生活经历不等于同样精彩的作文,同样深刻的思想认识不等于同样激动人心的语言表达。现代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与思维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语言滞后于恩维,有时会扼制思维的发展。再迟钝的思维也比最丰富、生动的语言丰富生动。思维的发展高于语言的发展,成年人是这样,处于语言“黄金期”的小学生更是这样。

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思维有其单一,狭隘的幼稚的一面,但最常见的问题还是言不由衷和词不达意。说不出来,说不清的问题不在心而在口,语言水平低,不足以承载思维,前面已经讲到老师命题要结合学生生活的现实,如果老师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心里的作文题,学生大多数会神采飞扬的构思却很难笔走龙蛇的表达。我们必须在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上下苦功。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必须抓好和突破下列几个难点:

认真抓好“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多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比赛;多读诵些优美语段和诗词之类;不是有“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吗?背诗词背美文都是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多读书,胸中有本”,这虽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但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本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继承和弘扬的。

3 作文教学应注视的“三重”策略

3.1 重习作实践:丰富语言储备解决了载体有无多寡的问题,而表达的流畅程度和准确程度还取决于表达实践,即表达是在表达实践中得到完善的。怎样实践?实现大量的表达,充分表达和自由表达,让心、口、笔-致起来。实现大量充分、自由习作实践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评改制度。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

3.2 重指导学生多观察:大家知道,现实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习作源泉,作文除了用心记,用耳听,还需用眼看,语言积累靠用心记,但写作素材更需要用耳听,眼看,同样需要用心记。小学生作文无论是写景记事状物,写人都离不开观察,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看一看眼前发生的事,身边熟悉的人,周围呈现的景,把耳边听到的,眼前看到的,亲身体会到的用心记下来,写下来,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信性,习作内容才会言之有物,生动有味。

3.3 重习作指导:要解决作文“好不好”的问题,必须重视习作指导。一是策略性的知识要教给学生,让学生有规可依。习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有许多可以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教师有责任将这些规则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用以指导学生的习作实践。二是在学生习作前老师先动动笔给学生写篇“下水文”让学生作为范文或“引路文”。三是要让学生掌握习作好与不好的标准。阅读教学中,我们在“披文入情”的同时,还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据情索文,反思作者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表达这些内容,思想,而不用其他方式,理解、揣摩、品味作者行文、结构、遣词造句的妙处。四是要做到面对面指导。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教师要有侧重地与每个学生面对面地讨论习作优劣。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按照作文要求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加上认真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逐步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8

——从广东怀集县诗洞镇十年课改期间小学作文教改调查问卷谈起

自新千年开始,牵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经过十年来(2001至2010年)的不断试验、创新与积累,作为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城市学校的作文教学,比实施课改前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指导方法与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文教学质量呈现出了如日中天之势。与此同时,身处边远农村的小学也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探索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那么,历经十年的改革,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如何?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今后将朝着哪些方向进行改革?本文试图在调查问卷、深入课堂听课笔录、参考文献的研究等基础上,对本镇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状况进行了解,从中认识制约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对策依据,为本镇、本县农村小学今后作文教改提供参考。一、一份针对诗洞镇十年(2001至2010年)课改小学作文教改情况展开的调查问卷

诗洞镇十年(2001至2010年)课改小学作文教改情况调查问卷

所在学校: 任教班级: 性别: 年龄:

第一题、选择

1、对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新理念你了解多少()

A、一般 B、比较了解 C、完全了解 D、几乎没有(1)选择一般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0%。(2)选择比较了解的有142人,占总人数的37%。(3)选择相当大的有74人,占总人数19%。(4)选择几乎没有的有11人,占总人数3%。

2、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实验,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你认为收获如何?()

A、一般 B、比较大 C、几乎没有 D、相当大(1)选择一般的有165人,占总人数的43%。(2)选择比较大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2%。(3)选择相当大的有83人,占总人数22%。(4)选择几乎没有的有9人,占总人数2%。

3、你了解作文教学理念的途径:()

A、参加课改专题知识培训(国家、省、市、县、镇、校内的培训)B、自学 C、几乎无了解的途径

(1)选择参加课改专题知识培训(国家、省、市、县、镇、校内的培训)的有278人,占总人数的73%。(2)选择自学的有97人,占总人数的26%。(3)选择几乎无了解的机会有5人,占总人数1%。

4、你参加过哪个级别的作文教学专题知识培训()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E、镇级 F、校级(1)选择国家级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2)选择省级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4%。(3)选择市级的有32人,占总人数8%。(4)选择县级的有169人,占总人数44%。(5)选择镇级的有128人,占总人数34%。(6)选择校级的有36人,占总人数10%。第二题、问答

1、在你看来,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转变是:

(1)同时回答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较大改变的有227人,占总人数的59.7%。

(2)回答基本没有转变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0.2%。

2、经过十年课改,你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1)认为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树立学习作文自信心方面最需改进的有213人,占总人数的56%。

(2)认为学校领导支持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力度,为语文教师提高实际技能及理论培训方面最需改进的有,83人,占总人数的22%。

(3)认为小学生学习作文空间及环境创设与必须扩大小学生阅读量等方面最需改进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22.1%。

上面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80份,问卷答案是笔者总结所有问卷得出的结论。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初显其进步的生命力,但也不容过于乐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制约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二、制约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部分的教师作文教学意识依然淡薄,对理念了解少

从问卷中的第一题第1小题和第二题第2小题可以看到:对作文教学理论不甚了解,教学意识淡薄,甚至漠然的教师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从问卷中的第一题第3、4两题可以发现,主要在于教师平时缺乏参加培训的机会或个别学校领导对教师参与课改支持力度不够重视。使得这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基本停留在“以前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向学生传授或观摩到的课怎么教也怎么呈现给学生”的层面上,缺乏作文经验、知识能力、方法。在教学中爱理不理,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

笔者曾亲自在某农村小学听课,记下了这样一节课堂实录:昨天,老师观摩了一节作文课,写一种水果。大家看看我手中的桔子,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怎样的?认真观察,想想,然后介绍(学生观察后做介绍,接着老师指导方法)。你们介绍得很好,老师也把写法教给了你们,下面请大家以“桔子”为题目写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万人同语,成了复制品。)

这是有实效性的作文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与听课者交流时,上课教师的回答是:平时很少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有关作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对理念理解不够,学校领导支持改革力度不足,所以平时上的作文课只能套用一些从别人那里移植来的模式„„。对于这些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2、为应试而教作文,过份信赖课本,唯教材是从的现象依然 存在

请看笔者下乡听课摘取的课堂实录:“这个单元要求大家写一份决心书,所谓决心书就是指„„,写决心书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好了,请大家根据要求与刚才的讲解进行作文。”

当听完这节课,笔者向部分学生了解教师以往是选取什么内容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的回答都是书本上每个单元规定的作文。而当笔者问及教师为何不灵活性的选取最适合学生习作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回答是:“不这样进行教学,如何应付平时的考试。”从中反映出“为应试而教作文,过份信赖课本,唯教材是从”的作文教学心理,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作文学习空间狭窄

课堂实录:这个单元要求大家写一次春游活动,作文时大家要写清楚春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春游中看到的景色,还要注意„„,下面,大家写吧。(老师一讲完,一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你根本没组织过我们去春游,叫我们怎样写啊?这不是为难我们吗?)

本课堂实录中,学生的问话其实一点也不为奇,他压根就没参加过什么春游,所以叫他们写没有经历过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无疑水中捞月,就算勉强为之,写出来的东西也索然无味。

难怪有学者就曾批评指出,当今山区课堂教学“三个唯一”现象严重存在,即“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狭窄的学习空间,导致了学生作文材料 的匮乏,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正如前面提到的课堂实录。

4、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

调查访谈中,22.1%的教师认为,必须扩大当前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他们普遍认为,边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除了个别条件好的书包里有那么几本作文选外,大都是仅有可怜巴巴的课本,更别说学校有图书室了。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量的阅读,知识词汇贫乏,缺乏语感,导致了作文时出现想写但无从表达或辞不达意的现象。过少的阅读成为了制约作文能力提高的瓶颈。

5、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及信心的树立,依然是当前改革任务之一 从调查问卷中认为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树立学习作文自信心方面最需改进的教师所占人数及前面几节课堂实录中,都反映出一个普遍问题:当前山区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够高,信心不足。而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根本,没了这个根本,学生谈何树信心,谈何写好作文。

三、改革当前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着力在“转变学校领导与教师观念、意识”上下功夫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要靠意识推动。只有树立“作文教学重要,作文改革任重道远,作文教学改革逼在眉睫”的紧逼意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才会有行动上的根本转变。学校领导才会产生“带头进行课改与全力支持教师进行作文研究,为教师参与研究提供培训学习机会”的观念。教师才会提高学习研究的热情,才会安心投入改革作文教学的洪流中,才会树立新的适合课改要求的作文教学理念,从而打破作文课堂上“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的观念,解放课堂上 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把学生当作作文知识容器灌输的做法,才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使作文课堂呈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2、着力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功夫

(1)、打破束缚,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变作文为学生心理需要

“创意作文教学”最早倡导者之一的美国著名语文教师科维斯认为,教师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视写作为平常的事情,在他看来,写作就是把话说清楚,学生想到什么就应该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描述他今天放的屁有多响亮。①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平时作文对学生的束缚,为他们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变作文为学生心理需要,除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的部分习作外,可以坚持要求学生写“心灵日记”,打破平时作文内容、时间、长短的束缚,支持他们写想说又苦于没机会说或不好意思当面与同学、陌生人说的话,真实地表达自我。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排除学生心理的障碍与作文的压力,使他们每天都得到合理的宣泄。在毫无束缚的作文环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积累素材和抒写感受的习惯,有效地解决了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习作时自然会乐在其中,写出的习作自然情真意切。

(2)、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袁浩一次听说班上有几位同学放学后常到河边钓鱼,对钓鱼充满兴趣的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几位爱 钓鱼的学生,而是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当了解到钓鱼的河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时,他灵机一动决定把他们钓鱼兴趣迁移到作文中来。引导他们说:“你们谁能告诉我用什么材料钓鱼最好?鱼看到饵时有哪些动作?通过钓鱼你懂得了什么?”他叫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钓一次,钓的时候认真看与想,向全班同学介绍。作文课上,钓鱼的同学争着介绍,最后,还要求他们把这一切写下来,向全班同学朗读。由于材料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一石激起千重浪,放学后,很多的学生都去钓鱼,写钓鱼了。没几天,《喂鸡》、《放牛》、《养狗》„„一篇篇充满童心与情感的作文写了出来。②

袁老师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学生并非天生不会习作,学生的兴趣是完全可以激发的,关键是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引导是否到位,是否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点,是否会把学生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另一种事物上来。因此,我们可以模仿袁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做任何事或见到任何物时要留心观察,要带着问题思考,然后把观察到的和思考到的说出来,写下来,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写相同题材的习作。如在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林海》等写景类文章后,可以启发他们把这些写法迁移到写近在眼前的家乡山水;又如在学习了写动物类文章后,可以引导他们把写法迁移到写家里的狗、家里养的猪、鸡等,这些身边随手可及的景、事、人、物,学生自然会感兴趣,越写越爱写,越写越进步。

3、着力在“多途径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词汇,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调查中发现,与城市的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可谓捉襟见肘。很多的山区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除镇上的中心小学有图书馆外,其余的面上边远村小几乎缺乏阅读资源。这些山区村小学生平时的阅读材料只能是可怜巴巴的课本或有关练习册,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书包里或许购置有几本《优秀作文选》等书籍。由于学生平时缺乏一定量的阅读,使得他们作文时知识词汇贫乏,想写但无从表达或辞不达意,从而丧失了作文的信心。

金波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孩子从阅读中感悟到写作的方法。”③金波先生一语中的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而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成功都证明,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绝对写不出好作文,除非是天才。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发掘阅读资源。如以前在村小教学时,我在班中发动成立了图书角,动员班中凡是有课外书的同学都把自己的课外书捐出来摆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互相传阅,我还把自费订阅的《小学生创新作文》、《优秀作文选》、《简妙作文》与学校订阅的《肇庆教育》报、广东《源流》杂志、《西江日报》、《南方日报》等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中,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并且每周设立2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使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词汇得到了丰富,语感得到了形成,并 逐步学到了别人习作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习作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4、着力在“打破课堂局限性拓展作文空间”上下功夫 山区作文教学课堂出现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心理有一个“怕”字,他们害怕组织学生外出采风的途中发生安全事故,领导责怪。其实,在经过有计划性的组织后,这种担忧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假如仅因为“怕”就束缚了学生作文的空间,要学生闭门造车,这是山区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剧。马克思说:“自由是创设的前提。”鸟笼式的课堂教学绝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山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作文资源,对于山区农村孩子而言,他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其生活的山村乡野。山区教师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计划地带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接触大自然。与花草树木为友,与青山绿水为朋,自由地向宇宙发问,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那么,学生就可避免捉襟见肘之窘与搜肠刮肚之苦,自然就能品尝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趣。

5、着力在“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心”上下功夫(1)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树立对作文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存在着强烈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心理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心。如每次批改完作文,只要是有所进步的同学(哪怕是一个后进生在一个词语搭配上的小小进步),我都会腾出机会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的好句、好短朗读 给全班同学听。我还会不定期在校园里为他们举办作文展览,让全校师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成功。此外,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关习作大赛并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获取发表习作的机会。近年来,先后有学生的习作获奖与发表在省、市、县有关教育杂志报刊。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对作文的爱更浓厚了,信心一天天饱满起来,作文能力也一天天地提高了。

(2)批改过程中发挥情感作用,树立学生习作信心

在批改时,要坚决杜绝只打分数或以一“阅”了之的批改方式,要运用艺术性的热情洋溢式评语,变说教为谈心。譬如:“写得详细了,为你的进步鼓掌,加油!”、“努力吧!期待你下一次的成功。”、“这是一个好句子,好段,细细品读吧”等,又如:有位学生在“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中写道,自小没了父亲,由于姐妹多,妈妈整天起早摸黑打散工,连陪他们聊心事的时间都没有,真恨妈妈。批改后,我写道: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要学会理解母亲,母亲一个人担起整个家,好不容易啊。学着去与母亲沟通吧!慢慢地你就会理解她的苦衷了,你会发现她原来是那么伟大。廖廖数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之后,该学生在作文时更认真,更投入了。

(六)着力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上下功夫 贾岛因“推敲”冲撞韩愈而进行切磋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便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的最好明证。大文豪的文章尚且修改,小学生的习作更不用说了。《语 文课程标准》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④

在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时,我们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能拔高要求,要各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对待。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学习修改句子中是否有错别字,简短词语搭配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等;中年级则要求他们除修改错别字与搭配正确与否外,还要求他们学习修改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准确与否;到了高年级,则着重培养他们句子通顺与否,行款正确与否,段中标点符号根据需要用得正确与否等。在修改的方法运用上,低年级可以运用教师亲自指导修改、同桌与同桌间根据要求互改等;中高年级则运用同桌与同桌间、小组合作、教师专门指导修改等方式进行。实践证明,日久天长、持续训练,学生在学会了修改方法的同时,习作的能力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习作的信心也会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修改能力的同时,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一举两得。

路子千千万,改革无穷期,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牵起并进行中。作为一名山区语文教师,研究如何改革并提高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重担在肩。让我们为着让边远农村学校的课改之花如城市学校课改之花一样灿然开放并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① 广东教育,《域外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启示》 华南师范大学 周小蓬,2008.9;

②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③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舞蹈美下一篇:快乐时光作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