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2024-10-25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通用12篇)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1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 要:目前,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每班配备先进的班班通一体机,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班通;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我区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先进的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走进学校日常课堂,如今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知道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根据课程特点,如何做到行之有效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精彩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教学的导入,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视频动画“钉子的故事”“袋出新天地”,通过两个动画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动画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激励学生只要你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利用它创作出精彩的动画作品。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通过如何利用“直观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来阐述。

1.直观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促进学习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演示本班参加旅游国内城市的人数统计,并配备精彩图片,从而反映我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建筑宏伟壮观的景象;通过演示制作Excel表格步骤,知道Excel表格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并结合本省的旅游特色,要求学生制作本省旅游情况表;最后让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给大家演示讲解,演示过程中,教师可给予提示和纠正,这样,既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又吸引了所有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再进行演示和总结,学生及时、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之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提出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每节课都要做到能够提供三个层次的任务:

(1)基本任务。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基本达至教材和课标要求的任务,一般要求简单,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有素材完成任务就行。

(2)巩固任务。一般在基本任务完成后,教师就某些多出现的错误和操作的技巧提示,让学生对自己的基本任务有一个认识和对照的过程,并激发他们继续完善学习的兴趣,这个任务主要起到一个温故知新的作用。

(3)拓展任务。这个任务就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他们探究拓展深层次知识。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知识,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在Word中修饰文字为例,教师展示出学生的写作范文,班级准备举办“优秀作文集”展出交流活动,要想让自己的作文看起来像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一样整齐美观,就需要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要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效果等。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采用观察、访谈、档案袋记录等,结合一些教学软件,运用多种方法,采取量化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评价:通过教学中评价,加大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运用一般的解决问题办法,更能够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李勇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1(1).作者简介:黎树志(1974―),男,汉族,广东省云浮市,大学本科,小学一级。

编辑 马晓荣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2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经历,在生活背景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在生活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在生活领域和教学领域的统一的一种有效性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过程看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关注个体生活,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中。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成长阶段,教学应具有生长性和发展性,符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能够对儿童思维发展有所启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应营造一种生气勃勃的,具有游戏性质的氛围,让儿童感受到学校教学与家庭、运动场中的生活没有差别,消除其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二是儿童的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多个方面,有很强的整体性。在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课堂上,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某一个生活片段,而应认识到学生的生活是综合的、完整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划分为智力生活或情感生活。三是利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递知识,解答疑惑,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帮助其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陶冶情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生活化教学通过将现实生活融入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身的能力,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一开始全面进入小学课堂。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小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下文将具体阐述生活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一)选择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门学科,对其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将艺术字插入Word文档中一节知识时,在讲述了基本的插入方法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艺术字介绍自己,并通过文档展示出来。教师可通过截图将优秀的文档作品传导班级的群共享中,并给予表扬。此外,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嵌入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资源,再现场景,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发展。

(二)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关键途径。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可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制作作品,解决学生只学不会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电子表格的制作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将微机课的一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名,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已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其在真实的、具有生活性质的场景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课堂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要有效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并认同学生,以情感投入缩短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学会宽容学生、理解学生,给予其充分的自由。学生也应意识到教师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主动与教师进行生活上、学习上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疏远感,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生活化教学应是轻松、舒适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心理距离更加接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也更加有利。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标准一般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后,其评价标准也应是生活化的,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只要学生有所进步,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应表扬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满足对成功的渴望。比如,在学习了绘图工具一节内容后,教师布置了一幅小鸡啄米图,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绘制、着色、修改、复制和组合处理的知识。学生绘制好后,将作品传至班级群共享,对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做出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实现生活化评价的目的。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小学教育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枯燥,还能够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拉进学生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的素材,在信息技术教育融入生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詹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探讨[J].才智,2015.27:147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3

【关键词】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兴趣;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的推进,掀起了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学习的热潮,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成为每个教师的目标。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内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这种新型的课堂是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明白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达标示范课,要求所有的教师每人讲一节“和谐高效”示范课,组内所有教师都要听课,然后给出公正的评价。目的是让教师尽快的向这种新型课堂转变。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准备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通过对课程的准备我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一、创造和谐氛围

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课堂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趣味盎然、真正和谐高效,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提高、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我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精彩视频“机器人跳舞”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启迪学生思维,并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心中之所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定位的和谐

以前的课堂里,我经常是讲台上的“独语者”,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利,他们实际上成了张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有时即便学生有些自己的创造,也被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领作用。所以这堂课接下来我让学生进行两个活动探究:智能手写输入和机器翻译,让学生在分组操作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了解其工作流程,并在活动中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了智能工具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活动之后带领同学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一环节。

三、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要达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这堂课一开始我使用观摩教学法引入教学视频,后来又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描述心目中的人工智能世界。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分组操作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并对活动之后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对学生电脑全控制与半控制相结合,实现师生协同操作,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一些简单问题,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学生演示功能,实现学生互助模式;课堂任务总在前端窗口出现,方便学生看清任务,提高学生操作效率。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认识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新课堂的评价方式已发生改变,课堂已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而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推动课程改革实验。所以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加强教学基本功,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规范教案书写,加深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挖掘;平时还要向各学科有经验老师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学习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多写教学反思,审视自身的不足;增强信息技术教师创新能力,大胆创新,大胆探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常教常新”。这堂课我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自己也觉得收获很大。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机制,是一个多元因素的整合,我们要为构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而努力,让学生在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涉及到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涉及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樊志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体育课的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4

城北实验小学 任桂芬

教学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高效课堂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迫切需要。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要重视教学的细节,认真分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扎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教活,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但有些课的教学,距课程改革的五个课程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目标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什么才是高效课堂

教学的高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较高。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斯拉文提出:要使教学有效,教学的质量、教学的适宜性、诱因、时间,这四个因素必须适宜,系统的效能与最弱的因素呈高度正相关。

二、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表扬。小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批评是每个学生都很在意的,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 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相关对策

第一、强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下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水平三篮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运动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篮球项目的锻炼价值,掌握篮球项目的学练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力以及灵敏、力量素质,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学生积极进取,快乐地与同伴进行配合,在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高度责任感。

这种目标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也没说。真正要在这一节课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交待不清,给人一种帽大头小的感觉,让人看不明白,但有些人还把这作为一个样本来教给大家,害人不浅。而下面关于水平一游戏课《石头、剪子、布》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则可以借鉴:1.认识游戏,能简单说出游戏对身心发展的作用。

2.会2——3种游戏。

3.能简单说出游戏后的情绪表现。

4.能与伙伴合作设计1——2种小游戏。

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第三、激发运动兴趣

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一)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五、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眼下听课,你会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你真棒!”“你真聪明!”,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有的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得了小红花,觉得表扬得来实在太容易。课堂评价成了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和点缀,评价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记得在本学期在五(1)班的《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研课中,班中有位叫顾浩天的学生,长得人高马大的,平时最爱欺侮他人,且屡教不改,是我校有名的问题孩子。当我要求学生把实心球归放到指定地点时,所有学生争先恐后的跑到指定地将点实心球胡乱一扔就回来了,地上的实心球到处乱滚,有的还滚到指定地点外。我刚想训斥学生,没想到顾浩天最后一个过去,一声不响的把地上的实心球收拾到指定地点,我当时真的被感动了。我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大的表扬了他,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也都为他鼓掌,看他被表扬时那副憨厚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课后我又专门找他谈话,从今天的课说起,谈到以前的他,希望他发扬优点,改正坏毛病,成为一名好孩子。说也奇怪,从此校园里那个坏坯子不见了,体育锻炼更积极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第二学期被同学们推选为体育委员,成了老师的好助手。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之我见 篇5

张璟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它的一个特点是操作性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信息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态度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掌握。

我们也在不断进行一些尝试。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每堂课的评价和学期整体评价。从小的方面来说:分为学生的知识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

在每堂课的结束的部分,我们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整体上课情况作一个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包括了知识技能部分和情感体验部分;如果当堂课中有作品的,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文件档案袋中。其他学生对其可以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

在学期情感态度评价里,我们是通过综合每堂课中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的评价来给出一个分值。

对于学生平时的课前准备,比如鞋套等,我们是让课代表每堂课课前记录,然后根据一学期的统计来给出学生这部分的分值。主要是起到一个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在学期整体评价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一学期的整体表现,比如平时的评价分、期末的作品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准备等;这些综合来评价一个学生,得出其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得分等级。通过平时公

开的评价方式,学生对此也不会有任何的异议,是一个非常公正的评价方式。

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6

和谐高效课堂建设已经有几年了,应当肯定,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教师自身学习不够,思想老化,安于现状,缺乏教学的主动性。

2.教师备课不充分,照搬照抄旧教案、他人的教案,甚至有些教师课后补写教案。为了应付考试,不少老师就题讲题,只注重知识点、答题技能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答题的机器,而忽略学生素养的培养。另外,教师包办代替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求快,教师只让学生背诵标准答案,而无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促进。

3.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不能常态课优质化。如,做题训练多,体验感悟少,过分强调学生机械记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谈之色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关注全体,只与个别学生展开对话,大多学生无所事事,被动接受,不能融入对话交流中。课堂活动组织中,小组讨论的话题价值不大,讨论时组内缺少明确、具体的分工,流于形式,没有成效。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不深刻,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准确、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有些教师从来不看《课程标准》,不重视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师个人素质、授课水平、教学方法与优秀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许多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仍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重分数轻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照本宣科,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应试教育引领之下,教师们急功近利的心理较重。为了应付一年两度的抽考,为了留下足够的复习时间,相当多教师上课速度很快,把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思考、探究的过程省掉,直接把教师自己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要有效地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关注过程,不流于形式。借助各科优秀教师提高学科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7

一、高效课堂要重视课前备课

1. 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课标中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认真研读, 知道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 定位要难易适中, 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 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或本章在整册教材或整个学段的地位, 紧扣基础, 突破重难点。

2. 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为充分了解学生, 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 重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 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 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 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要重视课堂教学

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 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也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 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 这一点对于非知识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是至关重要, 那种粗放的、机械的、硬邦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是无法让学生实现体验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目标的。笔者认为, 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中, 和谐是最基本的准则, 它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教学情境的创设三方面。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画、游戏活动、幻灯片、录像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景象作为教学伊始的导入, 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奇心。例如, 在教授“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进行了如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它的兄弟姐妹, 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让好奇心驱使学生竞相回答。在让学生猜想之后, 笔者又拿出一个用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做成的“小机器人”, 此时学生内心充满探究的欲望, 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 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做了良好铺垫, 真正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3. 明确课堂结构的高效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 应该是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要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 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情激学, 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高效课堂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题材。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学生课前预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首先得让他们明白预习是什么?为什么要预习?千万不要小看预习,语文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起点。

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认识了预习的重要性之后,下面就是提出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我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起来有三点:读、标、查。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多读,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简单批注,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如结构、部首、形近字、字义、组词等。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更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是“让教师每节课更好地达成既定目标”的核心要素,设计得再“好”的课堂教学目标离开它的可操作性就毫无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重视它的可操作性,寻找达成目标的技术路线。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训练,又要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既要追求直接的教学效果,更要为学生奠定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基础,让他们循序渐进。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在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要完成指导,学生要完成习作,且要当堂讲评,是有较大难度的。在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中,要注意安排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缓急张弛,以此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源于精心的教学设计。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并且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多媒体演绎生活中的场景、语文活动现场、图文并茂的情境等等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还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

五、全身心地投入文本感染学生

斯霞老师这样说:“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应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应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要以最纯最浓的真情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只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情感真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染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注重教师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高效课堂”开展实施以来,我们根据文章的体裁,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有应变能力,能及时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我们没有设想到的问题。语文的学习应该立足于美文的欣赏与分析、情感的真诚交流、品格的完美塑造、素质的不断培养。不同的课文都会因文而异,形成不同的风格,教师要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采取各种“因文施教”的教学方法,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气氛,永远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综上所述,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切实有效地演绎教学文本内涵、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适合的语文教学活动方式,才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语文知识海洋的学习中,以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兆翠.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11).

[2]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12).

[3]田亮.数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J].小学教学研究,2011(4).

[4]周鹏飞,张玮.土耳其小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8).

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9

高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课堂。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课程改革使用的教材与当地学生情况不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当地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打破受教材束缚的思想,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不受现有教材体系的影响,在习题的编拟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来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例如:如学完“圆的定义”后,我就让大家思考讨论如何选择圆规画圆:圆心一端要尖些,扎在纸上可固定位置(圆心确定位置),圆规支架上的螺丝松紧适度,太紧使用不方便,太松半径在画的过程中大小容易改变,画不成一个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定点

定长确定一个圆。再如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后,我就让学生收集家人手机的收费方式,根据学生收集的不同收费方式,选择几种典型的例子,利用所学知识比较哪种收费更适合自己的家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相互交流,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它能带给学生信心和力量,其作用难以估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能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是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助他们解围。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了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如在讲授“生活中的图形”一节时,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

关知识,感受到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自己设计画图,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举办展览,寓教于画,“思”在其中。他们在课后还津津有味地去探讨,效果很好。

三、适时评价,激发热情

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这种理念是正确的,是顺应新课程的,但是到底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都没有定论。有人说,没有评价的“教”与“学”就像一盘散沙,学生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们说,即时评价就给了学生和教师一个学与教的指向,使他们明白该怎么去做。

如在进行了《整式的加减》这章书的复习课,因为七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在多媒体上课,他们热情高涨,进行了知识点的复习之后,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下列式子是单项式的是 1、24

2、= 师:大家看屏幕,哪些是单项式,数数看有多少个

众学生举手,有喊4个的,也有喊5个的 生1:4个。师:好,哪4个?

生1:第1个,第2个,第3个,第5个,师:好,我们来听听另一位同学的答案。生2:5个,选C。师:好,是哪5个?

生2:第1个,第3个,第5个,第6个和最后那个。

师:好,我们听了两位同学的回答,那么老师的答案是什么呢。屏幕出现选C。选C的同学很高兴,叫着对了对了

师:首先恭喜选C的同学,选择是对的。刚才选C的那位同学指出的单项式却不全对。

选C的学生满脸疑问,选B的更想知道为什么

师(微笑着):究竟错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寻找为什么,好不好。现在是复习,我们好好的把学的不透彻的补回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第1个是单独的数是单项式;第2个也是单项式,因为分母是个常数,这个常数经常有同学把其当字母看,大家一定要注意了;第3个是单独的字母是单项式;第4个分子是多项式,所以是多项式;第5个分子分母都有字母,从概念看它是商的形式不是积的形式所以不是单项式;第6个单独的数是单项式;第7、8个多项式,最后一个是数与字母的积是单项式。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个。。。

师:所以选C。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跟着我的思路走,气氛很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不用害怕错了被人笑话,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节课很快就过。因此我深深感受到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积极效应

四、充分了解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三角形中位线》一节,根据学生的情况,先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阅读:(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老师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主要疑惑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通过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了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10

丰 胜

(湖北省黄冈市外国语学校)

高效课堂的核心和灵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当家做主。随着课改的推进,缺位现象与越位现象并存,课程理念落实尚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真正”有效地调动起来。我们的课堂还不是高效课堂,低效甚至负效客观存在。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一、不要把模式当成模具

模式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同一课题,对不同的教师来说,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并不相同;同一教师,对不同课题来说,构建的教学模式也不相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模式。模式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时空关系,即思维流程和活动组合方式,而不是具体的教学行为和行为步骤。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是应以怎样的理念构建教学模式,而不是研究套用某种模式。

二、教学模式要体现“自主―互动―探究”

虽然模式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但不同的教学模式却具有共同特征――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约呈现为四种类型:(1)单向性,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2)双向性,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即时反馈。(3)多向性,视数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变互动,共同掌握知识。(4)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落实“让学生经历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必须体现“自主、互动、探究”,即体现“自主学习论”“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三、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部分高中学校组织教师到山东、河北等课改先进的地方学习、取经。但对人家的教学模式坚决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研究借鉴的基础上消化、创新!构建适合校情、学情、课情、教情,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设计水平、执教能力和执教艺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较好地落实教学改革的目标。

有思路就会有出路,敢探索就会有收获!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各校要理性地分析、细腻地洞察和体认,对先进的经验、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认真研究,在不断反思与纠正的基础上,促进改革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11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艺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生的学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是从兴趣出发的。最主要的是他要喜欢这个数学老师,学生的眼睛就是老师行为的镜子,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掂量出来的老师分量是最准确的。他们是因为崇拜老师而尊敬,因为尊敬老师而喜欢,因为喜欢老师而学习。因此说学识渊博的老师,是提高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这样的老师往往格外受学生的尊敬。关于数学的学习,不如语文那样丰富多彩,枯燥的公式、数字、图形怎样才能使其灵动起来,使这些枯燥的数字符号,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依靠的就是老师的知识修养和教学经验。老师的素质不仅仅是他掌握多少知识,更主要的是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出来,并且让学生喜欢,进而理解一直到掌握和运用,这是数学教学的最佳境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老师自身的高素质,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数学老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阔的知识视野,知识层次和知识面都应该广博。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问题实物化、生活化、趣味化。把学生的兴趣之火点燃,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

教师的崇高品德和完善的人格效应,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因素。也许有人认为老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无关,不属于知识范畴,然而实践证明,一个具有完美人格魅力的老师,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品德修养和他的知识修养是同等重要的。身正才可以成为范。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也是促成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因素,老师的爱就是滋润禾苗的春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感受老师的认可和赏识,这是提升孩子自信的具体表现。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更容易和学生建立融洽的感情,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力。

二、预习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是老师和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中被界定为课堂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他们在课堂中的积极配合,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课前的有效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单靠老师的精心备课是不够的,还要有学生准备来配合,这个准备就是课前的有效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先对要讲授的知识进行预习,能懂的和不能懂的心里有数,这为他们在课堂学习提供很大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所侧重。这样的预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能力,没正式学习之前就有了对知识的把握了,在学习上打有准备之仗。学生面对新知识,在学习之前就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学生的预习,重在质量而不在数量和形式,不仅仅是简单地看书本,更主要的是看过之后的思考和理解,把能弄懂的和不明白的记录好,哪些是曾经学过的,哪些是没有学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这是预习的核心和目的。然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听课更有针对性,忽略易懂的,抓重点、攻难点,高效课堂的实现就近在眼前了。如,在教学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的时候,我在教学前布置学生完成2x=6,5y-10=15。题目布置好后,我提出要求(求出未知数的值),如果你不会做,可以看看教科书第101-102页的内容,那里有解法。结果第二天上课,我一提问,大多数小手都举起来了。

三、备课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没有进行精心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先遣,这是演员上台前的准备。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准备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精选、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内容,把这些内容理清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实现准备,那么构建高效课堂就不是问题。教师的备课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准备,更是方法的准备,把将要讲授的知识烂熟于心,把将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在心理进行演练,不愁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俗称的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内容弄清楚,把要讲授的知识的前后联系弄清楚。从整个学年段的高度把握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确定一节课在本册和本单元中所属的位置,挖掘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精彩环节,认真研究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认真准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准学生的脉搏,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在讲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内容时,我拿出一张10元的钞票,创设一个买书的情境,问学生每本3元的书,可以买到几本?这在备课时就要做好准备。

四、有效练习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新知识讲授完毕,接下来就是对于新知识的巩固练习,这是对教学工作的反刍,可以进一步夯实新内容的基础,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单有生动活泼的讲授,没有后续的练习巩固,那么学习中或者是教学中所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就不会被发现,就不会有弥补的机会,新课后的练习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有效的巩固练习,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的漏洞,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缺陷。一直以来,广大同仁强调的精讲多练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管课程如何变革,这一原则是永远的制胜法宝。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创设情境:我们班要粉刷室内(门窗及黑板除外),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白灰260克,粉刷完教室,共需要多少千克白灰?然后由学生拿出卷尺,实地测量、计算。

总之,发挥民主教学的优势,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师生的双边互动,做好预习、精心備课、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方法,这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作者单位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拔妙乡中心小学)

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12

一、准确把握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其学习特点也是不同的,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低中高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 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如小学生喜欢游戏和娱乐。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计歌曲、比赛、角色表演、游戏等形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学习动力会更足, 教学效果会更为有效。小学生好奇心及观察力较强, 教学中充分运用卡片、图片、简笔画、头饰、实物以及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诵读并记忆掌握丰富的单词。对于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陌生内容, 可组织学生网络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使枯燥艰涩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从而拓宽视野, 增长学生见识。

二、关注情感态度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更具实效性。因而, 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并有意巩固和保护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学生初学英语时, 好奇心强, 积极性高, 教师应当善表扬多鼓励, 充分树立并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一个阶段后, 学习遇到困难或学生受到挫折时, 教师要充分理解宽容, 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引导学生刻苦用功, 有疑惑及时解决, 当天的任务要当天完成, 不留漏洞。尤其对于学困生, 尽可能多地给予关爱, 指导要耐心细致, 多加肯定与鼓励, 不歧视放弃, 帮助其消除自卑, 如此这般, 才能带给他们继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才能让他们爱上英语这门学科。

三、创设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用英语语言工具交际, 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上。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提供听觉、视觉等感性认识的机会, 利用游戏或情境表演, 让学生有表达语言的机会,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发散思维及分析能力, 提高运用交际能力。教学中创造条件让课堂练习情景化, 鼓励学生口语表达时有表情, 并伴以手势动作模仿、问答和复述, 联系生活实际, 利用文中语句表述思想、体会及自由作文等实际操练, 引导学生仔细听倾, 认真观察, 把握语言交际的时地、内容、方式和情感, 模仿说、写, 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真正地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培养听说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开口说话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大量、反复的语言训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必须把培养听说能力摆在首位, 坚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持久的足量的听说训练。 (1) 采用对话表演。模拟教材中的对话材料, 分角色表演对话。 (2) 积极开展情景会话。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 由学生自编对话, 或在小组内自由对话。 (3) 定期进行专题说话。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会话专题, 如介绍人物、班级、学校、家庭、房间等。 (4) 自由会话。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 发挥主观能动性, 随意自选话题说话或会话, 逐步养成日常听说英语的习惯。另外,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尽量采用英语组织教学, 以增加听说机会, 努力创设英语会话语言环境, 既能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又可发展所学语言材料,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境, 提高所学知识的复现率, 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把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 克服了小学生怕说英语的怯场心态, 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五、重视学法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必须渗透学法指导, 学生依此学习, 便能形成技巧。一是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 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学生如何学习, 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的困惑需求是什么……教师要了然于心, 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学习进程中, 要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学法指导。课前要明确预习目的, 借助辞典扫清障碍, 跟读录音模仿朗读, 标注重点疑点。课中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和训练,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抓住要点和重点思考, 积极发言展示、参与课堂活动。课后梳理复习, 及时消化巩固所学内容;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除此以外, 还要进行个别指导, 矫正指导帮助寻求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只要立足于学生发展, 处处为学生着想, 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开展合作学习

英语学科教学中,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将会大大提高互动练习机会,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欢乐和谐的合作学习气氛中, 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同伴交流会话, 展示自己的成果, 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比,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与自信、团队的力量与荣誉感, 同时也发展了互助协作精神。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就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精神, 这样才能使合作真正达到实效。

七、课内外充分结合

《英语课程标准》极力倡导“自主性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十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明确指出课外学习活动对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内训练的内容延伸至课外,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 如鼓励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 为家庭生活用品粘贴标签, 编写英语小报等, 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交流等。

总而言之, 要想实现高效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不同手段与措施让学生乐学英语、善学英语、会学英语, 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摘要: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中, 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特点, 积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努力创设语言环境, 优选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 课内外有机结合, 重视培养听说能力, 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爱学、乐学、会学的目标。

上一篇: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下一篇:“新生杯”足球赛策划书